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024-10-05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精选12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篇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根据需要决定置留导尿管及留置时间。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四)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五)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六)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七)留取尿标本时,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八)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九)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十)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十一)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十二)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十三)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二)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三)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四)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做好导管的护理。

(七)做好导管的护理:

1.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2.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3.外周静脉导管:每间隔72-96小时更换导管,并改变穿刺部位;中心静脉导管,无须常规更换导管,通常置管不超过30天为宜。

(八)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九)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十)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四、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应完善患者术前各项检查,积极治疗其基础疾病,如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尽量缩短等待手术时间。

(二)手术前尽可能治愈其他部位感染,并限制使用皮质类固醇。

(三)做好病人手术前皮肤准备。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四)患有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感染的医务人员未愈前不得进入手术室。

(五)加强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管理,保持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七)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八)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采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九)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学管理,减少陪住,严格探视制度。

(十)改善病人营养状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稳。

五、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衣服宽松,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二)对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护理时避免推拉动作。

(三)增加病人营养,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应及早控制;对反复发生皮肤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

(五)合理选用抗生素 无菌手术或皮肤功能障碍的患者,不主张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如手术创面大,或发生皮肤感染的机会增加时,可酌情使用,以外用药为主,减少抗生素应用,防止耐药性发生。

六、消化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餐具、鼻饲器具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物品严禁重复使用。

(二)严格洗手,护理病人前后,尤其是接触食物前、处理排泄物后必须认真洗手。

(三)医院食物从采购、保存、烹调、运送、分发各个环节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防止细菌污染。定期对营养室工作人员、配餐员进行健康检查与食品卫生培训。

(四)发生胃肠道感染病人,根据其传染性确定是否隔离,必要时转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院治疗。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菌群失调和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六)对可能导致传播和污染的各种途径均应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七)改善病人营养状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八)保护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长期卧床等病人免疫功能差,容易患胃肠道感染,应加强对这些病人的保护,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病人免疫机能。

七、产褥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各种孕期并发症。

(二)作好对孕妇的健康教育:注意营养和维生素的摄入;临产前2个月内勿行盆浴,避免性交。

(三)严格无菌操作是控制产褥的关键:产房以及接生用具应该严格消毒灭菌;所有与产妇接触的人必须戴口罩;助产者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不轻易作阴道检查,认真观察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仔细检查软产道和胎盘、胎膜,发现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怀疑有胎盘、胎膜,发现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怀疑有胎盘、胎膜残留,需在严格消毒后进行宫腔探查,剥离残留的胎盘。

(四)落实手卫生,为产妇做检查前后应严格洗手。

(五)产褥期应保持外阴清洁:每天会阴护理2次,应用消毒会阴垫,便盆及用具也应消毒。

(六)加强对感染产妇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限制探视人数,所有用具、被褥床垫均须消毒。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篇2

这一为期两年的项目, 旨在加强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加大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 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以四种主要医院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外科切口感染SSI, 呼吸机肺炎感染VAP,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 为关注领域, 以重症监护科ICU为重点部门, 促进相关控制指南和多重耐药菌防治指南的完善和落实。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会长黄洁夫指出:“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医院感染的防控技术水平, 对提高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合作项目框架协议的签署是我国医院感控事业的又一里程碑。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指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不仅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生存发展的命脉, 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卫生部领导, 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盈利性的专业团体, 中国医院协会很荣幸能够承办这个项目, 发挥行业指导、自律、协调、监督作用, 有效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视和管理水平。”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篇3

【关键词】 ICU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不但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而危重患者具有许多的高危因素,使其对医院感染易感,加之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ICU内感染治疗和控制可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少,这不仅治疗护理带来困难,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据文献报道统计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4.14%,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21%)和普通病房(6.8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1我院ICU病房属综合性科室收治病种多、病情复杂,多为感染性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我院ICU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 保证医疗安全

加强学习,强化全科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成立科内感染控制小组等,专职感控医生及护士,定期进行感控调查,如有感染发生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最终达到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2 ICU布局及环境管理

2.1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开安置,特殊感染者单独放置,必要时启用负压病房。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设有更衣室,医务人员办公室,仪器室,治疗室,污物处理室等。每张病床床旁备用手压式的瓶装洗手液,做到一床一瓶一消毒。按照2张病床配备一个洗手池的标准配置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并配有消毒纸巾。

2.2 ICU的环境管理 我院ICU病房是层流病房,定期清洁过滤网,做好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每日三扫三拖,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式拖地用碱化水,当地面有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拖地,物体表面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3 ICU的人员管理

3.1 进出ICU人员的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后方可进入ICU。ICU工作人员外出时必须外加外出服、更换外出鞋。

3.2 严格洗手制度 有效洗手可使院内感染率降低50—80%。应做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与洗手制度,在操作前后必須认真洗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进行操作,操作结束以后,及时脱掉手套并进行洗手。洗手的目的在于去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驻菌,将常驻菌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我院ICU均采用WHO推荐的六步洗手法。

3.3 工作人员患有感冒、肠炎、皮肤或呼吸道以及其他器官传染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工作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口咽腔细菌培养,凡带有致病菌株定植者,应立即治疗或更换工作岗位。

3.4 医务人员不得在病房内饮食,病床上一般不得放置物品,如有必要可铺上消毒巾。

3.5 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在执行有创和个别无创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可采用封闭式吸痰管,吸痰时吸痰管勿上下提插,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留置导尿时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可以使用防逆流引流袋,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并做好会阴部清洁;尽量避免和减少侵入性操作,在给患者行各种技术操作时,一定要规范减少机械性损伤如深静脉置管时要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勿反复穿刺。对中心静脉置管及有创动脉置管的患者,在进行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无菌敷料清洁干燥,严密监测体温,如出现高热者,疑似血行感染的应立即拔管并取动静脉置管尖端2—3cm送检血培养及药敏。

5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处置

严格做到一次性医疗用品一人一针一丢弃、毁形。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分类收集统一处理,利器装入锐器盒,医疗污染垃圾装入防渗漏黄色塑料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塑料袋,每日有专人定时收送至指定地点处理。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对体质弱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在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后高度警惕真菌感染的发生。对无明显感染、血液白细胞计数不高而反复发热,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不佳者,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及时取其分泌物或排泄物送检。

7 加强内勤护工的管理

加强对内勤护工院感、消毒隔离基础知识、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规范洗手的培训。管理者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8 总 结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它不仅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更需要增强每位员工的感控意识;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篇4

一、病人在住院前应尽量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治疗基础疾病,如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能治愈或减轻的疾病,应尽量在院外予以纠正。

二、手术前尽可能治愈其他部位感染,并限制使用皮质类固醇。

三、尽量缩短等待手术时间。

四、做好病人手术前清洁和皮肤准备,洗澡更衣。如需去除毛发,应在剃毛后立即或在短时间内进行手术,去除方法最好采用剪毛或使用脱毛剂。

五、加强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管理,有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六、控制手术间人数,减少人员走动,与手术无关的话不说。

七、手术操作人员按规定更衣、戴帽子、口罩,帽子要将头发完全包住。认真刷手、戴无菌手套。无论手术大小,严禁不刷手直接戴无菌手套手术。

八、改进手术技巧,操作尽量轻柔,减少组织损伤,严格止血、缝合严密、不留死腔。

九、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

十、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学管理,减少陪住,严格探视制度。

十一、换药最好在换药室进行,若在病房换药时应停止其他护理操作,换药前应洗手戴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十二、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采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一)术前30分钟~2小时使用抗菌药物,在手术中组织暴露时,血药浓度达最高峰。

(二)根据手术切口类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手术时间短者,可不用抗菌药物,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应根据药物半衰期,术中追加一次用药,术后用药一般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至48小时。

Ⅱ类切口:术前与术中用药同Ⅰ类切口,术后72小时内可重复使用。

Ⅲ类切口:从围术期开始按照治疗性用药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篇5

为了预防分娩过程中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特制定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布局及人员管理

1、产房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各区之间应有 实际的隔离屏障,标识明确。

(1)非限制区设于产房最外侧,包括换鞋及平车入室区、更衣洗澡区、厕 所、值班室、休息室、处置室;

(2)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洗涤间;

(3)限制区在内侧,包括分娩室、刷手间及无菌物品存放室等。

2、应设置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无条件时设置隔离床。

二、分娩前产妇的管理

1、产妇产前应进行HBV、HCV、HIV、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应按消毒 隔离原则处理。

2、产妇进入产程应入住待产室。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安置在隔离待产 室待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助产人员的准备

1、进入产房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得涂指甲油。

2、医护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3、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皮肤有伤口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行助 产及手术操作。

四、接生中的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

1、协助产妇穿腿套或盖被,注意保暖。

2、准备产包、侧切包等接生用品。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

3、备皮、消毒会阴部:用一次性备皮刀去除阴毛,用10%肥皂水棉球擦洗 会阴,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用0.5%碘伏棉球消毒二遍。

4、助产人员严格外科手消毒、穿防渗透的无菌手术衣或围裙、戴无菌手套。

5、整理台上的器械及物品,铺无菌巾,根据情况选择麻醉方法,根据产 情 况实施会阴侧切术。

6、保护会阴,协助胎儿娩出,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处理脐带,用植 物油或医用液体石蜡祛除胎儿体表的胎脂。

7、粘膜(尿道口、阴道)可使用0.1%的碘伏消毒,新生儿脐带应使用0.5% 的碘伏进行消毒。

8、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放置在无菌柜内,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再放回原处,产包打开后限四小时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一经打 开24小时内使用,新生儿断脐器械禁止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9、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凡疑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重新 灭菌处理,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10、可疑宫内感染时,立即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

11、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台助产人员,在两台之间应消毒手,更换手套和无菌手术衣。

12、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在隔离产房分娩,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 技术的规定,术后彻底清洁和消毒。

13、控制产房内人员数量,保持室内出入门关闭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 交谈。

五、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措施

1、接生用的器械、胎头吸引器等用品,必须一用一清洗、灭菌。

2、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如:吸耳球、喉镜、简易呼吸复苏器等,每次用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

3、吸引器管路、吸引瓶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用500mg/l8.4液浸泡30 分钟,干燥保存,一次性吸氧管、吸痰管、吸引管等不得重复使用。

4、使用后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分类放入专用收集容器内,交供应室统一 进行处置。

5、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每台清理及时转运。胎盘按照病理性废弃物处置,与医废暂存地有交接手续。

6、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有记录。

六、清洗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物体表面、地面:每日工作前和结束后进行清洁和消毒,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3、产床、产床、床垫等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 拭消毒。

4、隔离产房的消毒:隔离产房使用后应做终末消毒处理。医疗废物装双袋,脏被服装袋,注明传染送洗和消毒。

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篇6

一、加强病区管理

1.保持环境整洁,定期对室内环境预防性消毒:室内应加强通风,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消毒,同时可根据空气污染情况增加消毒次数;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地面,各物体表面进行拖擦,每日2次,随时污染随时消毒。2.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

二、加强物品管理

1.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2.进入清洁区内物品、药品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大包装可进入清洁区,拆除中包装后可放入无菌柜内存放。3.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用75%乙醇擦拭,体温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干燥备用。

4.医疗废弃物处置严格遵守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

三、加强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加强自身防护,接触污染时按标准预防。

四、监测与监督

1.定期做空气培养,手卫生监测等卫生学监测。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篇7

1 手术室医院感染因素

1.1 空气环境污染

空气的污染是导致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空气中的尘埃、飞沫等均可携带病原菌, 在进行手术时直接进入患者的手术切口, 引起感染;或是空气中的病原菌落在手术器械、消毒巾及辅料的表面, 进一步感染切口, 引起感染。

1.2 术前准备及消毒

在术前尽量少用刀片剃毛备皮, 因为刀片剃毛有时会造成皮肤的轻微受损, 细菌可在损伤的部位定植, 而细菌的繁殖, 可使切口感染率增加;术前要严格进行皮肤消毒, 皮肤消毒不合格可增加切口的感染机会。

1.3 工作人员

在手术中工作人员的流动可增加患者的感染机会;施术者的双手也是引起切口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手术及护理人员的头发、眼镜等物品也是引起切口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 另外手术中的不当操作, 比如手术中的汗珠低落、咳嗽飞沫等, 或工作人员对以上细节处理不到位均可引起感染。

1.4手术器械物品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存在直接关系, 是医院感染的直接因素之一。若手术器械用后清洁灭菌不合格, 特别是残留有传染病患者的体液或血液, 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无菌物品的保管不规范, 包裹结构不合理, 消毒包尺寸不合适, 包内准备灭菌的容器盖未打开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1]。

2 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加强学习, 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为减少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发生, 提高手术治疗疗效, 需定期组织手术室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学习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参加各种医院感染培训, 认真学习并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 让医护人员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有效控制手术室感染率[2]。

2.2 加强手术室空气的净化

平时要保持手术室内空气及环境清洁、卫生, 防止粉尘及飞沫的空气传播。根据手术的类型及手术过程中需无菌操作的程度严格地安排手术室, 当遇到连台手术时, 在手术间隙应至少确保手术室空气净化30min, 在急诊手术后, 应及时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 并定期检测手术室空气的质量, 确保做好手术后的空气消毒, 每月及时更换手术室层流进风及回风口的滤网, 以保证手术室空气洁净。

2.3 做好术前准备及消毒工作

在进行择期手术时, 在术前2d指导患者进行洗浴, 以便减少皮肤病原菌的数量, 术前进行手术区域备皮, 对于不影响手术敷料粘贴的毛发可不予以去除, 但要做好皮肤的清洁, 对于必须去除毛发的区域, 要进行备皮, 备皮时尽量应用脱毛剂, 少用或不用剃毛备皮, 以减少刮痕等表皮细胞损伤所致切口的感染[3]。对于骨折等无菌操作要求较高的手术, 术前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对手术区域要严格掌握消毒规范及操作, 做到万无一失, 杜绝手术室院内切口的感染。

2.4 规范工作人员操作及工作程序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更换手术室的无菌衣服, 穿戴好鞋帽及口罩。在无菌区的人员应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 严格遵守刷手规则, 用流动水洗手, 用毛刷把前臂、指纹、指甲缝隙间清洗干净, 整个刷手过程不少于5min, 保持双手高于肘部, 避免污染, 保证手的质量, 做好手的保护和监测刷手效果[4]。当手术者及参观人员进入手术室后, 要迅速到指定位置, 减少人员的走动, 手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降低感染几率;在术中发现手套破损, 应立即更换手套, 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在手术中给患者应用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引起导尿管对尿道内膜的损伤, 增加尿道的感染。

2.5 手术器械物品严格管理

手术器械的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所以手术器械在清洗时要按清洗操作规范清洗, 一般手术器械在术后应在流动水下用毛刷清洗后进行分类烘干, 之后检查、上油, 包装或分类存放;其他无菌敷料及物品要按消毒技术规范包装, 灭菌;同时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要分开存放, 无菌物品存放在无菌敷料间, 按消毒日期排放;在使用前仔细检查消毒日期、有效期及灭菌标示卡等, 观察是否合格[5]。

3 小结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好坏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及愈后, 因此作为手术室医护人员一定要增强责任心, 树立无菌观念, 严格按操作规章进行操作, 把好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每一个细节和关口, 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我院据此制定的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 有效地预防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并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

摘要: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 该院对引起该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学习, 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加强手术空气的净化;做好术前准备及消毒工作;规范工作人员操作及工作程序;手术器械物品严格管理。通过执行此套措施, 有效地预防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丽丽.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与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8) :270-271.

[2] 付立新.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6) :244.

[3] 王素佳, 路艳.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5) :871.

[4] 杨中华, 曹淑霞, 任淑霞.手术室医院感染及预防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7) :153-155.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篇8

【关键词】医院感染;保洁员;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0-02

医院保洁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日常清洁卫生工作,而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也是冲在第一线和医务工作者一起捍卫生命的安全。我院是一所大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全院共有80余名保洁员分别工作在临床医技各科室,每天频繁的接触各科污染物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各种病原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l 现状

l.1 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 大家普遍认为,保洁员的工作只是做好清洁卫生,处置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等琐事,与医院感染工作联系不大,因此对保洁员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保洁工作虽由专业的保洁公司承担管理,但由于保洁员未进行系统专业的规范培训,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甚少,导致医院感染管理存在漏洞。另外,尚未建立有关保洁员特有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或者是有制度但不健全。

1 . 2 知识培训不到位 保洁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使系统培训控感知识存在一定难度。医院组织的许多大型培训,如《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等法规、标准,常常因保洁工作繁忙而难以参与到位,导致管理教育滞后。由于缺乏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对预防感染的操作方法认识不清,容易造成工作流程不科学。

1 . 3 缺乏洗手意识 保洁员的工作繁忙,且大多数不了解正规的洗手程序,洗手观念淡薄。常常接触了污染物品的同时又接触清洁物品;在进行长时间的保洁工作中,洗手次数却很少,形成“接触一污染一携带一传播”的过程,极容易形成交叉感染。。

1 . 4 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有漏洞,对严重的污染物不能正确处理,造成污染面不断扩大,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区分不明。使用过的抹布、拖把没有按要求分区使用,混合使用的情况较普遍。

1 . 5 防护用品不到位 医院对保洁员发放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洗手液、工作服等,数量有限,不能及时更换。特殊时期的特殊防护用品很难到位,比如发热门诊工作的保洁员,在甲型H7N9 流感流行期间,就不能及时领到隔离衣、N95医用口罩;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时,却又忽略了保洁员这一弱势群体。

2 对策

2 . 1 建立制度加强管理 要建立、健全保洁员的《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洗手制度》 、《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 消毒隔离制度》 、《 安全防护制度》 并将制度做成醒目标牌挂在保洁员工作区域的墙上或者是制作成专用小册子,每人一本,方便使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院控感科、临床各科护士长及保洁公司共同参与,形成多重管理模式。在明确了工作性质和职责的前提下,做到每月一大查,每周一小查,平时随机查的方式相结合。考核他们消毒液浓度的配制;拖把、抹布是否按区域分开使用;是否规范洗手:各种标本是否按要求处置;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是否分类清楚;各病区卫生是否达标等内容。做到勤检查、勤指导、勤总结、勤整改,共同努力使制度工作落实到实处。

2 . 2 强化知识培训提高保洁员素质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其工作质量与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康复,医院环境和医院感染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訓方式灵活多样,采用多媒体、板报、宣传册等形式不断循环强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培训内容,便于理解和接受。对医院感染工作相关的实践操作应做重点培训。

2 . 3 规范洗手增强洗手意识 手卫生作为一种最基本、最简单易行的有效预防与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有研究表明,加强手卫生可降低40%的医院感染,降低30%一40%的耐药菌感染。因此,要求保洁员每次工作前后都要认真进行规范洗手。特别是接触高危物品时,必须戴手套。一次性手套使用摘掉后立即洗手或是有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再洗手。

2 . 4 加强劳动保护保障工作安全 医院与保洁公司签订合同时,要有明确规定,保洁员所有劳保用品应由责任人员发放到位。根据工作需要,不仅要发放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洗手液等常规劳保用品,如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护围裙、手套、工作鞋、手消毒液等。还要对长期工作在感染科、检验科等高危科室的保洁人员每年进行免费体检,给予必要的乙型肝炎疫苗注射,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杜绝他们自身成为病原体传播者。

3 结论

通过建立健全有关保洁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洗手,保障职业防护安全以及有力度的监督等方式来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不仅能给医院带来清洁舒适的医疗环境,更对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丽琴,王淑珍,贾仕林.基层医院外聘保洁人员的职业危害调查与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胡萍波.加强工勤人员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冯笑峰,赵玲华.手部卫生与患者安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篇9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hospital infections)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简称hai)。笼统地说,它是指医学教育网原 创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新的诊断标准将医院感染定义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在医院感染诊断中首先应明确下列判别是医院感染或非医院感染的原则: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4.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独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一)外源性感染及其控制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亦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s)或可预防性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携带者,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及探视者,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病房用物及环境等的医院感染。近年来,有些人将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他人的称为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医院环境的称为环境感染;病原体来自没有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污染的血制品和药品等医疗行为所致的称为医源性感染(iatrogenic infections),统称为外源性感染。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无菌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基本上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二)内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篇10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

D、甲醛薰蒸

2、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低危险用品

3、卫生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是()

A、细菌数应≤10cfu/cm2 B、细菌数应≤5cfu/cm2

C、细菌数应≤1cfu/cm2。

4、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A、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C、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以上都是

5、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A、病理性废物

B、严重污染性废物

C、生活垃圾

D、感染性废物

6、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A、消毒要求

B、灭菌要求

C、高水平消毒

D、中水平消毒

7、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浸泡时间为多少?()A、不少于60分钟

B、不少于30分钟 C、不少于20分钟

D、不少于10分钟

8、《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进行消毒的药物、剂量和方法是()

A、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 B、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20分钟; C、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0分钟; D、有效氯含量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

9、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 科室姓名分数

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11、医院各类环境的空气中、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检测均不得检出:()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沙门氏菌

C、埃希氏菌

D、致病性微生物

12、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标准预防+ 空气传播

B、标准预防+ 飞沫传播 C、标准预防+ 接触传播

D、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13、如果血培养标本不能及时运送,应暂存于何种()A、4℃

B、-18℃

C、室温

14、能发生血源感染的医疗侵入性操作有()

A、血液透析

B、器官移植

C、内窥镜检查

D、拨牙

E、以上都对

15、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当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2

B、12

C、24

D、48

16、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几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A、2 小时

B、4 小时

C、6 小时

D、12小时

1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与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A、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B、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医务人员为病人吸痰前后应做手卫生 C、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天更换

D、每天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8、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与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有效期分别为()A、1小时、12小时

B、1小时、24小时 C、2小时、24小时

D、2小时、36小时

19、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无植入物手术后多少天发生的感染不能诊断为手术切口感染()

A、10天以后

B、20天以后

C、30天以后 20、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21、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少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A、4/5时 B、3/4时

C、2/3时

D、3/5时

22、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有哪些?()A、改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为。B、提供安全注射装置和容器。C、损伤性废物管理。

D、以上都对

2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24、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A、2、6、24小时

B、6、12、24小时

C、12、24、48小时

25、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何种水平()

A、灭菌

B、消毒

C、清洁

D、擦拭

26、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A、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B、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清洁 C、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干式清洁,遇污染时清扫 D、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27、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几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28、医务人员被HBsAg阳性血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定期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多长时间()A、3至5个月

B、6至9个月 C、半年至1年

D、1至2年

29、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隔离标志分别为()A、粉色、黄色、蓝色

B、粉色、蓝色、黄色 C、黄色、粉色、蓝色

D、蓝色、粉色、黄色

30、某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将污染针头放入感染性废物包装袋内,造成他人刺伤而感染了血源传播性疾病,该医务人员应依法承担什么责任?()

A、刑事责任

B、行政处罚

C、民事责任

D、民事赔偿责任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31、血液透析室应开展哪些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测项目()A、PH值

B、细菌总数及内毒素

C、化学污染物

D、软水硬度

E、游离氯

32、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A、病理性废物

B、感染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E、药物性废物

33、对医疗废物收集的要求()

A、各类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不能混合。

B、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中,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C、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D、病原体培养基、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先在产生地点消毒后,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34、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原因有()A、未使用抗菌药物 B、术中止血不彻底,缝合留有死腔; C、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D、病人免疫功能低下;

35、牙科手机机械清洗需要注意的事项正确的是()A、电源马达不应使用机械清洗机清洗

B、牙科手机清洗后内部管路应进行充分干燥 C、牙科手机可与其他口腔器械同时清洗

D、牙科手机不宜选用超声波清洗

36.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临床诊断为血管相关性感染()

A、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B、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C、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D、穿刺部位抽血培养出细菌

37、下列那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A、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B、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D、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38、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A、空气传播

B、接触传播 C、飞沫传播

D、饮水传播

39、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B、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C、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D、促进手术愈合

40、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A、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41、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多重耐药菌包括()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D、沙门氏菌

E、以上都是

42、手卫生包括()

A、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消毒剂泡手

43、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44、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适应症是()A、清洁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头颅手术、心脏手术

C、异物植入手术 D、气性坏疽截肢手术

E、高龄或免疫缺陷者手术

45、防止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发生利器伤的正确做法是()A、利器盒应放在利器使用处,保证针头等离开病人身体后立即放入

B、医生为病人进行穿刺操作后,应把针头一并包入穿刺包内,由护士来处置 C、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必须回套时应单手操作 D、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6、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时间为()

A、在暴露后的第2周B、在暴露后的第4周

C、在暴露后的第8周 D、在暴露后的第12周E、暴露后的第6个月

47、发生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接触后预防措施为()A、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无关

B、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C、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者,无需处理;

D、以前接种过疫苗,没有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E、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如检测结果抗体不充分,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48、以下哪些是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新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

D、重大职业中毒

49、医疗废物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包括:()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B、产生日期

C、类别

D、重量或数量

E、处置方法及去向

50、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认真洗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篇11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房;医院感染;易感性;预防控制措施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9.021

医院感染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住院费用的增加,对个人和社会均带来严重的危害[1]。医院感染的发生往往激化医患矛盾,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2],预防医院感染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3]。笔者探讨风湿免疫病房医院感染的易感性,预见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旨在为风湿免疫病房临床护理管理者制订感染管理办法提供依据,以期发挥护理的最大作用,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1 风湿免疫病房医院感染的易感性

1.1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给医院感染入侵创造了机会 风湿免疫病是一系列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总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风湿免疫病多为终身疾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若疾病反复发作,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多合并有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这都给医院感染的入侵创造了机会。

1.2 各种治疗措施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①糖

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风湿免疫病最基本的治疗用药,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并致其进一步低下,尤其在激素冲击治疗期。由于是短期内大剂量给药,大量激素可导致机体原有的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过性高血压、高血糖、心动过速、电解质紊乱,且极易诱发严重的感染。②生物制剂的应用:生物制剂是选择性的以参与免疫反应或炎症过程的分子,或受体为靶目标的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4]。生物制剂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不仅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还同时被试用于治疗大动脉炎、干燥综合征、多肌炎、多软骨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多种风湿性疾病。生物制剂原则上可能削弱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抗TNF制剂诱发感染的问题(特别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受到普遍关注[5]。③抗生素的使用: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和系统性的工程,控制疾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复发,延长生命,是目前倡导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原则,而预防感染是预防风湿免疫疾病复发的长期战略。抗生素为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广谱抗生素的大剂量、长时间应用可杀死或抑制敏感的病原菌;但同时其又杀死或抑制正常菌群,破坏机体的微生态平衡,导致菌群失调,易于继发真菌的二重感染,使感染更难控制[6]。反复使用抗生素可削弱机体的防御机制,增加风湿免疫疾病医院感染的入侵可能。

1.3 反复住院或住院时间长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风湿免疫疾病多为慢性病,病情迁延、反复、难愈,导致患者反复住院或住院时间长,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王宏智等[1]研究认为,风湿性疾病的病程亦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湿免疫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有一定缺陷,住院期间,各种诊疗行为的增多使得患者与医院的空气、设备、用具、器械等环境因子的接触增加,又因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加之病房危重患者多,人员流动量较大,陪护和探视人员相对较多,随时可能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大。由于资源限制,病房大都为多人间,这增加了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病房环境管理受到制约从而使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同时感染的发生又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二次感染的危险性。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无菌技术、垃圾处理不严格,均会增加风湿免疫疾病交叉感染的机会。

2 风湿免疫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2.1 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减少医院感染机会 入院时即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宣传,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进食优质蛋白质,多食水果、蔬菜等;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适量运动,注意劳逸结合;协助患者增减衣被,防止受寒;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如出现发热、咽喉肿痛、咳嗽、口腔溃瘍、肛周感染等迹象,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感染。

2.2 加强风湿免疫病房各类人员的管理 ①加强病房医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做好垃圾处理;掌握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各种知识,根据药物的适应症,药敏试验等合理选用;定期召开患者教育会,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感染知识。②制订病房陪护与探视制度,张贴于病房,并向每一位入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 探视者接触患者前后注意洗手,有感冒或其他疾病者严禁探视。③对住院患者常规做PPD或T-Spot检查,对结核潜伏感染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做好基础疾病的治疗护理;给每位患者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与碳酸氢钠比例为2∶1)漱口,指导患者做好口腔护

理,预防真菌感染,必要时用氟康唑涂抹口腔。

2.3 规范风湿免疫病房物品的管理 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定位放置,定期检查消毒和用后及时清洁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进行消毒毁形无害化处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空气净化,病房每日循环风空气消毒器消毒2次,通风换气3次,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污物消毒处理;医疗废物正确分类处理。

2.4 注重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管理 全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培训,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消毒、隔离、防护等预防控制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进行主动筛查,快速监测,及早发现可疑病例,积极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减少侵袭性操作。可疑病例或已发病例最后一个执行治疗护理,控制感染传播,并根据病情及早出院。

nlc202309031248

国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72%,免疫系统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达12.69%[7];徐青丽[8]

报道风湿免疫科感染发生率为2.91%。本院风湿免疫科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生素等治疗期间,通过加强人员、物品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提高患者的体质,切断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风湿免疫患者783例,医院感染发生11例,其中8例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血液、皮肤各1例,医院感染率为1.40%,较国内报道的有关风湿免疫疾病医院感染率低。

3 讨 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9]。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国外有研究表明,大约2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触到感染,其中9%的患者发生感染[10]。风湿免疫疾病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等疾病,均需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及药物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医院感染一直困扰着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必须预见性地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提高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机体抵抗力,加强风湿免疫病房各类人员的管理,规范风湿免疫病房物品的管理,注重多重耐药菌的感控管理等,才能达到降低风湿免疫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

的目的。

致 谢

本文得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吴锐科主任的指导,特此感谢!

4 参考文献

[1]王宏智,周强,刘炳炜,等.风湿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719-2720.

[2]谭永强.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56-58.

[3]胡艳华,刘东华,鲁艳.儿科注射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23-524.

[4]牛素平,黄慈波.生物制剂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

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3):51-54.

[5]顾越英,叶霜.生物制剂在风湿病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2):133-134.

[6]Aoun M,Crodaert F,Paesmans M,et al.Imipenemversus targeted 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s[J].Int J Antimicroh Agents,1998,10(4):263-270.

[7]陈红,王永芝,袁媛,等.免疫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及控制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83-784.

[8]徐青丽.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084-

108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

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1.

[10]Madeo M.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isolation[J].Nursing Times,2003,99(7):54-55.

收稿日期:2014-07-07;修回日期:2014-08-0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篇12

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有效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方式,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赢得时间,可以有效阻止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交叉传播,避免暴发流行。目前我国各医院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途径大多是通过临床医务人员人工报告或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去微生物实验室查询检验结果[1]。该监测方式费时费力,信息滞后,很难实现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实时监测与有效防控。利用我院自主研发的“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T-NISS)[2]中耐药菌监测与防控功能模块,创新耐药菌的实时监测与防控工作模式。经过3年研发与1年多的实践应用,取得较明显的防控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系统基础

RT-NISS使用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获取检验系统(LIS)的数据。系统能够智能分析所有住院患者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于细菌培养数据,通过专职人员提供分析策略智能识别阴性/阳性结果;对于药敏数据,可自动识别抗菌药物种类及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细菌的耐药级别;能够自动标识提醒重点多重耐药菌(MRSA,VRE……)。系统每日凌晨以只读的形式访问LIS系统,在保证获取数据及时准确的情况下对医院其他信息系统影响降到最低。

1.2耐药菌监控功能

耐药菌病例预警:实现每日预警所有新检出多重耐药菌病例。耐药菌暴发预警:实时灵敏预警病区多重耐药菌聚集出现与暴发。耐药菌转科提示预警:耐药菌患者转科时,系统可实现自动告知新转入科室,提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和隔离防控。与临床医生交流功能:专职人员可通过“交互平台”(类似QQ聊天)发送电子版多重耐药菌防控SOP方案;并可对科室执行情况做追踪记录。统计查询功能:在系统中设置菌种、药敏、多重耐药、检出标本、检出次数、起止日期、科室等多个选项,对筛选出的多重耐药菌数据,能任意组合进行统计分析,直接导出。

1.3监测与干预方式

1.3.1系统对每日新检出多重耐药菌病例进行实时预警。专职人员每日确认预警感染病例时,对新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例,可链接干预专家库,选择相应的耐药菌防控SOP方案,实时推送到该患者主管医生的工作站[3,4]。

1.3.2专职人员每周定时对多重耐药菌病例进行床旁督导。利用系统“菌检出”统计查询功能(图1),导出一周重点多重耐药菌新发感染或定植病例(MRSA、VRE、CRE、CR-AB、MDR-PA)。可打印患者详细的感染信息,专职人员带感染数据,进行床旁督导,现场查看隔离、消毒、手卫生等SOP防控措施的执行。专职人员可根据感染科室实际条件指导可操作的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并对该科室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1.3.3耐药菌暴发预警的干预处理。系统可实时灵敏预警病区多重耐药菌聚集出现[5],符合耐药菌暴发预警的科室将实时标红(图2)。专职人员处理暴发预警时,可根据系统提供的感染信息如:院内院外、检出时间、科室、床号、耐药级别等,初步判断耐药菌时空分布及交叉传播的可能性。若为耐药菌聚集出现或存在可疑交叉传播或暴发流行,则迅速导出并打印相关数据,下临床科室督导,立即启动耐药菌防控措施或暴发流行控制方案。并展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采样鉴定等工作。专职人员对科室进行跟班作业,寻找感染传播的危险因素,提出科室迅速控制感染和持续改进措施。

1.3.4以数据为导航,行政管理加强耐药菌防控工作。通过不同检索条件,能便捷准确地查询全院耐药菌感染分布信息和流行趋势,可导出任意时间段、任意菌、任意科室耐药菌药敏情况变化趋势;公布导出数据,与目标考评直接挂钩,以强化科室对耐药菌防控工作的重视与执行力。可公布数据如下:每日公布各临床科室的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与送检率;每月发布全院重点致病菌的药敏统计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床旁监测结果及科室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分析;每半年公布重点致病菌的各科室药敏统计结果。随时公告耐药菌暴发流行事件及经验总结。

1.3.5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普及耐药菌传播与防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耐药菌的防控水平。全院或临床部普及性培训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手卫生、耐药菌传播、预防与控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病原学送检等。科室针对性培训内容包括:根据各科室完成的实际数据,帮助科室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强化培训,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2结果

利用RT-NISS,采用新的耐药菌监测与防控工作模式近1年。全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提高1倍,送检率由2011年15%左右提高到2012年30%。统计临床督导的5种重点多重耐药菌(MRSA、VRE、CRE、CR-AB、MDR-PA)院内院外新发感染情况,均以第一次检出计算,剔除重复菌株。2011年9月开始正式启动耐药菌防控新模式,9~12月份为工作模式过渡期,统计2012年1~8月总计院外感染检出重点多重耐药菌较2011年1~8月增加25株,分别为135株和110株;2012年1~8月总计院内感染或定植重点多重耐药菌与2011年同期相比基本一致,分别为400株和397株。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利用系统监测预警并启动临床督导干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聚集出现事件15余起,其中证实10余起感染病例聚集,存在院内交叉传播(如院外输入MRSA病例院内传播感染1例住院患者),因早期采取干预控制措施,未到达感染暴发。确认耐药菌感染暴发2起,均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3讨论

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选择性压力,使多重耐药菌产生增多;院内感染监测与防控措施不当,使多重耐药菌交叉传播增加,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易造成暴发流行。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数据表明1992年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所占比例为35.9%,而2003年则增加至64.4%[6];199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医院感染VRE病例17.9%,2004年则增加至31.3%[7]。国外研究数据表明耐药菌的流行加速,国内耐药菌情况同样日趋严重。2010年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网监测显示[8],综合医院MRSA分离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54.9%;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53.0%和58.3%。耐药菌流行越发严重,医疗机构报告的耐药菌暴发流行却很少。主要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而临床医护人员主动报告暴发的自觉性又很低,因此难以发现早期的暴发流行。同时发现暴发时,耐药菌流行已非常严重,给感染控制带来很大困难。

本研究基于自主研发RT-NISS创新耐药菌监测与防控工作模式,使感染专职人员从大量繁琐的资料收集、数据输入和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医院耐药菌感染监控水平。研究显示,在2012年较2011年院外输入多重耐药菌感染增加23%(25/110,23%)、医院床位数增加20%(600/3000,20%)、监护室床位增加18%(30/170,18%)、病原学送检率提高2倍(15%/30%,2倍)的背景下,采用新的监测防控模式,2012年连续8个月份总计出现重点5种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或定植与2011年同期相比没有明显增加,均约400株,证实该监控模式可以减少或避免耐药菌院内交叉传播。同时研究表明可以早期预警耐药菌院内聚集出现,两年阻断10余起耐药菌早期院内交叉传播事件,将耐药菌感染暴发扼杀于萌芽状态。对于2起耐药菌暴发事件,均迅速抓住耐药菌暴发苗头,为临床采取防控措施赢得时间,快速控制了耐药菌暴发。这种工作模式,使得耐药菌感染监控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医院感染监控质量与工作效率,对科学预防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多存在住院患者多、病床相对少的矛盾,难以实现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采用单间或同类患者同室安置等隔离措施,手卫生依从率低,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差,给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和工作流程并针对各类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培训,变被动控制为主动监测和科学防控的耐药菌感染管理模式以避免或尽早控制感染的暴发与流行,需要我们进一步思索和探讨。

摘要:研发多重耐药菌实时监测与防控功能系统,实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与暴发的实时监测与有效防控。对系统每日预警新检出耐药菌病例或感染暴发,专职人员利用“交互平台”发送电子版防控措施干预或现场督导干预;利用系统定期导出耐药菌流行病学及药敏变化数据,导航科室耐药菌防控工作。研究显示,2012年较2011年全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提高1倍,达到30%;2012年1~8月份总计新发院内感染或定植重点多重耐药菌与2011年同期相比基本一致,分别为400株与397株;两年阻断10余起耐药菌早期院内交叉传播事件,将耐药菌感染暴发扼杀于萌芽状态。该系统创新了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模式,可以阻断耐药菌院内交叉传播及避免感染暴发,取得了良好的监测防控效果。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实时监测,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林秀娟,林红燕.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2009,9(8):108-109.

[2]邢玉斌,索继江,杜明梅,等.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241-5243.

[3]索继江,杜明梅,邢玉斌,等.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交互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293-4295.

[4]杜明梅,邢玉斌,索继江,等.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中疑似感染病例智能判断的实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2):115-118.

[5]杜明梅,刘运喜,索继江,等.医院感染暴发实时监测预警的实现及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04-3106.

[6]Roberts RR,Hota B,Ahmad,etal.Hospital andsocietal costs of antimicrobial-resistant infections in aChicago teaching hospital:implications for antibioticstewardship[J].Clin Infect Dis,2009,49:1175-1184.

[7]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NNIS).System report,data summary from January 1992 throughJune 2004,issued October 2004[J].Am J Infect Control,2004,32:470-485.

上一篇:青云岩导游词下一篇:植物类带来的感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