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2024-10-17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精选12篇)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篇1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护理部和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医院感染护理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控制。

2、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3、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部门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护理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指导工勤人员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卫生和消毒隔离知识,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4、创造条件保证病区工作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技术操作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护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5、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环节、重点流程进行重点监控,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施目标性监控。

6、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指导实施。

7、遵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8、9、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及发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进行调查,落实应急措施。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篇2

1 加强组织领导, 注重环节质量控制

1.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护理部主任是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各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 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 科里选责任心强、知识丰富的医生、护士担任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医生和质量控制护士, 形成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制定管理组织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

1.2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

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 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要注意从现实条件和可能性出发, 以利于检查和执行。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制定“医院感染考核标准”, 各科室以此为依据, 由质量控制医生和质量控制护士每周1次进行自查, 及时发现科室存在的隐患并上报;医院感染科采用定期检查、随时抽查或深入第一线等途径, 了解科室的护理管理现状和质量, 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护理部;护理部在每月1次的质量控制会上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统一做法, 由护士长带领科室人员实施, 限期整改, 将整改结果反馈给医院感染科, 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2 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

2.1 重视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与病人直接接触, 是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 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 而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40%[1]。因此, 组织护士进行洗手的培训很有必要, 通过培训使其意识到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2]。医院感染科对手卫生应进行全员培训, 并下发有关资料。医院感染科和护理部应不定期对各层次的人员进行手卫生的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者与科室考核分挂钩, 保证手卫生执行到位, 预防感染的发生。

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在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3], 如护士为病人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一人一针一用”“一治疗一洗手”, 做好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的消毒隔离工作。护士应正确选用和配置消毒剂, 准确掌握消毒时间, 保证消毒效果;根据物品污染后的程度和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对高度危险性的物品要做到灭菌处理, 接触皮肤黏膜的要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侵袭性的操作, 积极学习消毒的新知识、新方法。

2.3 改善消毒设备

对手术室、产房、ICU、CCU等重点部门应安装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对紫外线灯管安装定时器, 既能保证空气消毒效果, 又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试培训

进行教育培训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 应制订全员培训计划, 每年对在职护士、新调入护士、合同护士进行严格的岗前教育培训, 提高护士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 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 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正确实施。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其中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院感染等内容, 考试成绩与奖惩挂钩, 增强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 使护士能自觉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

4 加强重点科室和人员的管理

4.1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手术室、供应室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 区与区之间有实际屏障, 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4]。对产房、换药室、治疗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洗衣房等, 可制定适合各科实际工作的感染管理制度, 督促检查落实到位, 同时应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来提高整体预防措施的实施, 达到预防工作和管理制度规范化, 以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4.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认真贯彻《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上班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无菌操作时要戴口罩;操作前、后要用流水洗手, 如接触具有传染性病人、抽血、处理污染物品尽量要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做到既保护自己又保护病人, 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手卫生

参考文献

[1]李嫦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3) :308.

[2]王文革, 许岩, 华楠.手卫生在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3C) :822-823.

[3]闫新丽, 朱小慧.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J].全科护理, 2008, 6 (12A) :3178-3179.

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篇3

【关键词】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54-02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这无一不与护理密切相关。这些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他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只有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1 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

1.1 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频繁,最密切,护理人员如能正确掌握医院感染知识与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在护理人员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目前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我们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通过不同形势,有计划地进行全员教育,定期举行医院感染知识讲座,组织科室护理骨干外出参观学习、经验交流。为了更好地使医务人员全面掌握医院感染知识,我们编写了医院感染知识百题问答手册,各科室组织自学,并进行全员考试,使人人都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大意义,促使每个成员自觉地贯彻消毒、灭菌、隔离等各项预防措施,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岗前教育:对分配、调入、进修及实习人员进行岗前教育,使他们尽快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科室工作和学习。

2 加强病房管理

2.1 严格病人管理做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是医院内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对于医院每一项制度、每一项护理操作的目的要求,都应该做必要的宣传教育,以取得病人的合作。管理好病人与病房秩序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例如:控制病人的陪护率,减少病房的人员流动和空气中的染菌数,对保护住院病人的安全和减少感染机会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应以不同方式向病人宣传预防疾病及医院感染知识,对于需要隔离的病人特别要讲清隔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不随意乱串病房的好处,这样做使其自觉地配合护理人员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医院交叉感染。

2.2 加强病室环境的管理:医院是病人就诊医疗的场所,每天有许多病人及陪伴家属来院就诊、探视。人员流动大、医院的空气环境等易受污染,环境一旦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首先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3次,并保持相对适度50-60摄氏度,地面应湿式清扫,病床一床一套湿扫用具,一桌一擦布,用后严格消毒晾干备用。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3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完善感染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通知要求,我们医院成立了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任主任,护理部、控感办主任为副主任,科室内设立了感染控制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感染管理制度,做到人人职责明确,层层把关,环环相扣,有计划、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在全院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感染监控体系,使我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循,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

4 认真落实各项感染管理措施

4.1 严把供应室第一关: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的供应中心,其消毒灭菌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率的高低[1]。从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到科护士长都应高度重视。首先,供应室布局要合理,其周围环境要清洁、宽敞、无污染,室内光线要充足,地面光滑无裂隙。明确划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操作流程,严把洗涤关、包装关、灭菌质量关。严格灭菌质量监测,每包内外放置“3M”化学指示卡(带),每月进行高压灭菌生物指示剂监测和无菌物品监测,确保灭菌质量。

4.2 严格考核确保感染管理制度贯彻施实:护理部及感染管理办公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定了控制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每月根据量化指标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反馈到科室,并与奖金挂钩,形成“标准、考核、奖金”三位一体管理体系。

4.3 严格洗手制度:護理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洗手是非常重要的。严格的洗手指征:在进入和离开病房前;处理干净的物品前;处理污染的物品后;无蓖操作前后;在护理特殊易感病人之前;在接触伤口前后;在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具特殊临床或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病人之后。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搓揉至少10-15s,可清除和降低暂住菌的密度,能使手表面的暂住菌减少1000倍。如接触感染病人或污染物,有资料表明:换药后手污染菌量可达109[2],标准要求: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数<10/cm2,所以必须严格手的消毒。

4.4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一次性使用医疗的管理规定,要求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取得省极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并认真检测,合格后方能发到临床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用品消毒后送供应室再次消毒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

4.5 认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是控制感染的有力手段,通过监测来评价消毒效果。我们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并与月质量检查结合评分。对不合格的科室要写出整改措施,并要重新消毒灭菌监测。

几年来,我们通过加强护理管理,健全的组织,完善的制度,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在每年的省市历次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之,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只有加强扩理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晓春,许乐.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63.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研究论文 篇4

1.1临床资料

选取-期间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0例患者,将20仅进行常规管理时接收的4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经过护理管理后接收的4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220例,女性190例,年龄20~55(37.7±17.1)岁;实验组中男性230例,女性200例,年龄21~56(38.1±16.8)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2012年为控制医院患者的感染率,医院进行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的卫生宣传:对护理人员进行卫生管理的培训,强调卫生知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对待并遵循卫生原则,进行勤洗手、勤通风等,预防感染的扩散和发生。医院环境的卫生管理:护理人员每天对自己的衣物、床单等喷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尤其是病房中的公共物品需要及时进行消毒管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检查前后需时刻注意自身和患者的卫生管理,保持干净卫生的接触。重点科室的卫生管理:对于新生儿病房、产房和手术室等地方,这些地方的人群免疫力均较低,细菌容易传播,因此,这些地方作为重点管理科室进行卫生管理,认真消毒手术器械、统一回收管理垃圾、并且时刻监测空气质量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的医院患者感染率,同时比较护理管理前后各项目(包括:医疗器械卫生、医护人员卫生、空气质量等)的感染监测合格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过护理管理后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

实验组患者感染率(3.9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29.27%),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

2.2管理前后各项目的感染监测合格情况

实验组中患者经过护理管理后各项目的总合格率(91.79%)明显高于护理管理前各项目的总合格率(6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经过护理管理后的实验组患者感染率(3.95%)明显低于未经过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其原因进行分析:①护理管理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卫生意识,勤洗手、勤通风等,减少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病原菌的传播和扩散,明显减少感染例数[4];②通过对医院内环境的杀菌消毒等护理管理,减少医院病房内各种物品表面的病原菌,防止其他病人使用时再次感染,对空气进行消毒则是防止通过空气的流动而导致病原菌的传播;③通过对新生儿病房、产房和手术室等重点科室的严格管理,减少手术器械传播的感染,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使新生儿和产妇处于健康的环境中,由于此类人群均为免疫力较低者,及时处理垃圾则减少垃圾滋生的病原菌造成的威胁。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明显减少医院内的感染情况发生。经过护理管理后各项目的总合格率(91.79%)明显高于护理管理前各项目的总合格率(6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其原因进行分析:①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及时对手术器械按照要求进行杀菌消毒操作,使手术器械达到安全使用的标准,有效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②护理人员每天时刻注意自身的卫生情况,尤其是手部,在接触患者前后均进行清洗消毒等,保持清洁卫生的形象;③护理人员每天需要进行空气质量的检测,维持医院内空气保持合格状态,如出现不合格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因此,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器械卫生、医护人员卫生和医院内的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在医院内进行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原菌的传播和扩散,明显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有效控制医疗器械的卫生、医护人员的卫生,并且提高医院内的空气质量,安全值得在医院内进行推广。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篇5

我国医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派遣临床护理质量的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职权进行有效的管理审查,有效的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我国医院中管理制度的运行和稳定,主要针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对住院患者进行事先的预防,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4]。我国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应该明确确立各项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审核为此,应当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弥补临床护理质量制度中的不足。

3.2优化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护理工作人员对于临床护理的专业性还是有待完善和提高,应该在上岗之前进行专业的、有效的培训学习,这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优化效果,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优化效果,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专业水平与的住院患者的体验,因此优化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是企业必须重视和提高警惕的一项专业训练。而医院对于护理工作人员也有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也会随着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而有不同要求,这就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拥有极高的专业性,来完成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优化。随着社会的变革,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种的变化,正需要护理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地自我提升与自我学习,来完成对于工作的责任感与巨大使命。

3.3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措施

我国护理工作人员应予住院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促进护理工作人员和疾病患者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预防医院感染控制的发生情况,并且直接关系到住院患者健康的恢复。成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的管理制度。护理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积极有效的沟通措施来改善和预防我国住院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发生情况,为我国住院患者创造出一个身心愉快的内部护理环境。

4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控制感染的分析,我国应持续加强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并注重住院患者对医院控制感染的分析。为住院患者创造跟家安全舒适的环境护理。我们国家大多数医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明确确立各项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的标准,持续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且灵活的运用各种管理措施,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职权。工作人员也有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出一个身心愉快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因此将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育应用在新护士培训中十分必要。经过试验证实,培训后,观察组的护士KAP评估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训在肾内科护士培训工作中意义重大,使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对待工作,同时提高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能力,肾内科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朱虹,孙晓莉,江碧艳.肾内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11):108-110.

护理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篇6

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它集中了全院的医疗器具的回收、清洗、消毒和灭菌。在医疗、护理、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我院供应室现在面临着新的改革,今年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我科已作出新的计划。

1、加强科室管理,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 项操作规程。

2、对灭菌物品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手工追溯记录齐全,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植入物及外来器械的管理,质量控制过程符合要求。

3、重视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强化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预防为主,提升消毒隔离知识新理念,做好手卫生及职业防护,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4、转变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项目,主动征求临床科室意见,满足临床要求,有效保障临床优质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加强科内人员的业务培训,注重全科人员综合素质的提 升,进一步做好人员的阶梯培训,加强三基及专科理论与技术的培训与考核。

6、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维护保养。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防控浅析 篇7

1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 建立医院感染三级管理体系, 医院感染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负责院感的副院长担任, 副主任委员由护理部主任、院感科主任担任, 院感委员由重点科室护士长、各临床科主任担任。日常工作由感染管理科来负责, 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各科室护士长、主任组成, 由护理部来进一步完善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奖罚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操作规程、规章制度[3]。

2 严格控制感染源

2.1 加强手卫生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经济、简便、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手卫生管理, 医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技术培训, 使其掌握正确的洗手指征、洗手方法, 提高手卫生意识。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要认真洗手, 上班时护士应做到不涂指甲油、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 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 至少能够让医院感染率下降50%。院感科在培训前为了使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又不影响各科室的诊疗活动, 可提前摸底、调查, 时间安排尽量避开医疗、护理的高峰期, 大部分科室安排在交接班的前后, 尽量让所有人员都参加培训, 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4]。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整个护理操作流程中都会贯穿无菌技术, 医院护理部应该通过制订相应的评分标准及操作规程来提高无菌观念[5]。

2.3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隔离防护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是预防医院感染、切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手段。隔离措施主要包括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医护人员凡需接触患者的污染物品、非完整皮肤、黏膜、排泄物、分泌物、体液、血液前, 要戴手套, 同时认真洗手[6]。

3 加强病区管理

3.1 加强物品管理

在治疗室内不能放入非治疗用品。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 应由院感科来对其进行检测, 只有检测合格后才可使用。若在使用时发现存在过期、破损等问题, 要及时进行反馈, 切实做好回收、发放、储存、检查、购买等环节的管理[7]。

3.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要严格按照要求来统一回收处理病房中所产生的各类医疗废物, 然后集中处理, 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置、贮存、运送、收集流程进行依法管理, 尽量避免出现废弃物流失的情况。

3.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

各科室要指派专人来进行消毒工作, 护士每天都要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 地面进行湿式清扫, 定时通风换气, 定期对血透室、新生儿室、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消毒。我院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院内交叉感染, 使得医院感染率控制在2%以下, 低于国家标准的7%, 完成重点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400余次, 合格率95%以上。具体措施为:一是建立各科室医院感染率每月汇总、反馈制度, 每年进行两次医院感染率调查;二是医院加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整治力度,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以前的60%以上下降至50%以下;三是建立手术器械全部由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的制度, 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四是在后勤保障部和各临床科室的积极支持、配合下, 扩大医疗垃圾暂存处面积、增加消毒设施, 做到分类收集、分类存放, 转运后及时终末消毒处理, 院内卫生医疗垃圾日查日清;五是加大院内感染控制宣传教育, 完成工作、实习、进修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8]。

4 结束语

医院感染会对医疗效果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 因此, 很有必要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医院要及时做好医疗废物处理、手卫生、标准预防、消毒隔离、监测、无菌技术、灭菌等环节管理, 加强培训, 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摘要: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整个环节中, 因此, 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防控与护理管理的最终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就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防控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预防,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任春玲, 李淑荣.浅谈医院感染因素与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 2009 (6) :147-148.

[2]欧雪吟, 李绍修, 欧世州.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3) :1877-1878.

[3]王淑萍, 田秀荣.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J].新疆医学, 2008, 38 (8) :121-123.

[4]张建萍, 高兰凤.流程管理在单通道型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6) :6397-6398.

[5]金福顺, 赵翠兰, 张毓玲, 等.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4) :423-424.

[6]杨继香.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之措施[J].职业与健康, 2007, 23 (22) :2127-2128.

[7]高兰凤.加强手术室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33) :205-206.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151-01

1 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护理管理

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要成立由分管业务站长领导,增设了专职工作人员,科室指定兼职人员,负责全站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每周定期或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和监测,加强全站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要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由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专职监控护士和兼职监控员。从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保证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职责和制度是管理的保证,是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在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2.1 提高认识,统一标准过去,由于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整体认识不足,形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之间的不协调,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标准上存在分歧,在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差距,甚至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检查存在抵触情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形同虚设。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加深,进一步认识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认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上,以相应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达到了和谐统一。

2.2落实岗位职责,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防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是该项工程的主力军。从献血者的体检一直到献血结束回归社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要着重抓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要加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如不慎被切伤、刺伤或有体液溅到眼睛、鼻腔或口腔时,要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每名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效的六步洗手法,接触献血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fu/m3。献血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一次性物品采购时必须索取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注册证》,以确保一次性物品的合法性以及质量的可靠性;在使用一次性灭菌物品前应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卫生许可证等,包装密封性好方可使用,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等严禁使用。无菌医疗物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顶50cm,柜子清洁干燥,通风好,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医疗污物管理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应对其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采取分类管理、集中存放、统一登记、定向委托、密闭运输、无害处理等措施。非锐利废弃物用黄色编织袋装好,需终未处理的用双层黄色编织袋装好,锐利废弃物用利器盒放置后用黄色编织袋装好,收集至集中存放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普及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传染病的出现和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医院感染越来越难以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之中。血站每年要举办1次学习班,组织1次专题学习讲座,每年组织医院感染知识考试,遇有突发事件,利用发放学习资料,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由相关部门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定期指派监控员外出学习,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新进展,之后传达学习精神,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存,以点带面,以充分发挥监管职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水平。要训练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与无菌观念,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自我保护、免受感染的认识,提高到献血者安全的高度,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及改善,以大幅度降低医院感染率。

4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其中终末质量是目标,环节质量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血站工作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关部门要以抓环节质量为主,把医院感染控制纳入质量检查内容,制订具体的考评细则,量化打分与奖惩相结合;要以抓终末质量为重点,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并将检查、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再次进行效果评价。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篇9

【摘要】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规范落实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选择2013年1-9月确诊的185例医院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2014年1-9月确诊的145例医院感染病例作为干预组,针对感染患者的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感染科人员到临床科室指导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98%、0.68%,干预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加强对侵入性操作和消毒隔离的管理控制,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监测;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132-03

Hospital Infection in Medical Records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LI Hui-fang,TONG Liu.//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13):132-134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by monitoring and assess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as well as the effect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From January 2013 to September 2013,185 cases confirmed hospital infection medical records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ere received routine care.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4,145 cases confirmed nosocomial infection were chosen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as medical records for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and weaknesses,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personnel to gui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veale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ere 0.98% and 0.68%,the infection incidenc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Using th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vasive operation and disinfection isolation control,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Monitoring; Relevant factors; Nursing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Beijing Shunyi Hospital,Beijing 101300,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3.068

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高危因素干预管理,指导护士规范落实感染防控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笔者对2013年1-9月(对照组)与2014年1-9月(干预组)确诊的185例和145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护理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侵害性操作分布的变化。选择2013年1-9月185例非干预阶段及2014年1-9月145例护理干预阶段的医院感染确诊病例。2013年1-9月共收治住院患者18 837例,发生医院感染185例,201例次;2014年1-9月共收治住院患者21 294例,发生医院感染145例,154例次。患者年龄4~91岁。感染病例分布居于前三的科室是血液肿瘤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采用实时监测,临床兼职院感质控医师实时监测本科室病例,确诊院感病例立即通过网络上报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查阅此病例,进行核实确认。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到临床科室指导护士规范落实感染防控措施。

1.2.2 实施干预控制对策 主要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成立干预控制小组,由各科室护士长及主管床位医师、护士组成。(2)重视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及侵害性操作评估,提高护士预防医院感染意识。针对长期卧床、癌症、免疫功能低下及有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等侵害性操作的患者要加强每日护理评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3)对高发感染部位制定重点护理干预措施并培训临床护士规范落实,加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降低感染风险,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4)每例确诊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到临床科室参加科室院感病例讨论会议,针对易感因素、侵害性操作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指导医护人员规范落实感染防控措施,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5)建立医护沟通机制,主管床位医师将感染患者需要重点落实的感染防控措施向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组织主管床位护士重点加强落实,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6)针对呼吸道部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①管床护士亲自或指导家属为患者翻身、叩背,病情允许时应每1~2小时翻身一次,空心掌由下至上叩拍胸背部,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后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特别提示操作方法要正确、规范。②加强口腔护理,根据pH值、口腔污染情况选用合适的清洗液。及时清除口腔、鼻咽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等,以防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③对于昏迷患者每次注入营养液前均先检查是否有胃内潴留,保证鼻饲管通畅,同时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等。④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保持空气清洁,湿度适宜,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7)针对泌尿道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①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②置管时严格消毒,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③置管后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评估,及时拔管;④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8)针对血液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①加强患者宣教,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探视;②每天紫外线消毒病室;③告知家属、患者戴口罩,每天用消毒液消毒床单位、桌椅、地面、门把手;④病室加强通风,避免患者受凉,保持大便通畅;⑤医务人员注意手卫生;⑥帮助患者拍背、排痰;⑦注意消毒、隔离,加强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比较

本调查2013年非干预阶段确诊医院感染病例185例,2014年干预阶段确诊医院感染病例145例。干预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组别 调查人数(例)感染例数(例)感染率(%)

干预组 21 294 145 0.68

对照组 18 837 185 0.98

2.2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感染部位分部以呼吸道部感染居首位,泌尿道感染居于第二位,血液感染居于第三位,两组各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2.3 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布

两组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易感因素中以癌症、长期卧床、免疫功能低下、高龄居前四位,详见表3。

2.4 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

两组病例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害性操作中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居前三位,详见表4。讨论

3.1 干预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首先加强对科室的管理,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意识。本研究通过感染管理科对高发感染部位制定重点护理干预措施并培训临床护士规范落实,对每例院感病例组织科室病例讨论会;管床医师加强与护士长沟通;护士长组织规范落实重点感染防控措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感染病例的管理意识,护理人员在感染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加强感染病例早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3.2 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分布

本研究结果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部感染居首位,泌尿道感染居于第二位,血液感染居于第三位。提示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方面要重点加强规范呼吸道部、泌尿道部、血液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尤其要对临床护士要定期加强以上三个部位防控措施的学习、培训与操作指导,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感染管理部门要和临床科室多沟通,加强重点科室及重点部位的目标性监测和早期护理干预管理,能有效医院感染发生率。

3.3 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分布

本研究通过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发现癌症、长期卧床、免疫功能低下,高龄患者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提示临床应加强对易感因素的预防与控制,重视基础病治疗与基础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尤其要对预防与控制呼吸道部感染高度重视。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大量、长时间使用抗肿瘤药物极易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多种病原菌感染[1]。老年患者生理防御及免疫功能衰退导致自身调节能力、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加上对一些药物的敏感性较差,往往病程较长,易导致感染。

3.4 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情况分布

本研究结果显示,居于前三位的侵害性操作为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侵入性操作损伤了组织黏膜,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屏障,导致微生物定植增加,患者易感性增加。减少侵入性操作,规范好操作规程,及时评估侵入性操作的风险,根据各医院的特色建立自已的目标监测体系,执行科学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2]。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呼吸机、大量的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等操作,这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各种侵入性操作要保证非常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3]。每张病床旁配备手消毒液,在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质量可靠的管材,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选择正确置管部位,避免股静脉置管,应在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皮肤的操作,插入部位使用预防性屏障,及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同时加强基础护理,特别做好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4]。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感染病例监测与干预管理,加强护士对高危易感因素控制措施的学习、培训与规范落实指导,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篇10

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感染。

感染源

感染源是指被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并且能排出具有增殖和致病能力的病原体。分为内源性感染源和外源性感染源两大类。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外源性感染通常有以下四种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空气传播 (3)共同媒介传播 (4)生物媒介传播

易感宿主

又称易感人群,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医院是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易发生感染和感染的流行。易感宿主多为癌症、糖尿病、肾病病人;患免疫系统疾病的病人;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接受介入性检查、治疗的病人;休克、昏迷、术后、烧伤和新生儿等等。

所以,医院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临床常用的有清洁、消毒、灭菌和无菌技术。

医院感染的类型

按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按预防程度则分为可预防性感染和难预防性感染。

总之,医院内需要重点监控的单位,包括:供应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烧伤病房、治疗室、icu等。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医院是半封闭的社会集体,既是各种病人和病原体聚集的地方,又是体质衰弱、免疫功能不全、抵抗力差的病人聚集的场所,各种创伤性诊疗技术(注射、输血、输液、血透、内窥镜检查、手术等),以及抗肿瘤疗法的应用,使防止交叉感染成为医院中的重要问题。

1993年10月,沈阳市妇婴医院18名新生儿由于感染柯萨奇病毒死亡的事件。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职尽责,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

(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建立由专职医生、护士为主体的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及三级护理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专科护士长;三级管理:护理部副主任(为医院感染委员会副主任)。职责是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目的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①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物品消毒制度和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的随时、终末消毒制度等的健全和落实。

②监测制度:包括对灭菌效果、消毒剂使用效果及手术室、换药室、分娩室、监护室等感染高发科室的监测。

③消毒质控标准应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所规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如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手术前手的消毒、空气消毒等都应符合有关标准。

(3)控制感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阻断传播途径等。如对易感人群要加强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门诊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94-02

医院感染问题是医院医疗水平的直观体现。对于医院的门诊管理工作而言,门诊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会给医院的医疗护理安全、质量造成直接性影响[1]。因此,医院相关人员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本院为了提高门诊患者的就诊安全性,对患者行加强的门诊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实验内容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门诊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7例。其中,参照组有31例为男性患者,26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23岁-76岁之间,平均为(35.4±7.1)岁;有34例为外科患者,23例为内科患者。实验组有33例为男性患者,2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24岁-74岁之间,平均为(35.0±7.3)岁;有36例为外科患者,21例为内科患者。本次实验两组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并在详细了解实验内容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分布具有良好的均衡性,即数据组间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可行。

1.2管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对实验组患者行加强门诊护理管理,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由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门诊患者的护理管理数据,(n,%)-计数资料,χ2检验,( ±s)-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进行对比,数据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情见表1: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25%,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61%,数据组间差异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对57例门诊患者行常规护理、加强门诊护理管理,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感染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75%、0.00%、98.25%;参照组患者的感染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5.79%、18.65%、79.61%,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即P<0.05,符合王华[2]的研究结果。

本次实验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首先,完善相关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门诊感染控制小组,并对主要感染控制点进行有效明确,有小组成员对门诊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质量监督,动态监管门诊感染情况,确保可以对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及时发现以及有效处理;对门诊医生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其正确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3],并对护理管理内容、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不定期抽检门诊部环境,包括医护人员卫生、无菌用品、灭菌剂等。

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强化其感染预防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并多操作规程进行有效统一,确保护理操作具有较高的规范性,继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强化其护理质量。定期组织专家讲座,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问题的认知程度,强化其感染预防意识。

再次,进一步强化管理门诊候诊患者:门诊候诊患者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极易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护理人员要对候诊患者进行宣教,规范候诊患者的行为,减少候诊患者流量,以此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最后,构建特殊门诊通道:如果门诊患者具有传染病,护理人员需要引导其由特殊通道接受门诊检查,通过有效隔离,切断传染源的传播途径,并加强消毒,预防发生院内感染。

医院门诊是患者就诊的首站,门诊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是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内容,在开展门诊护理过程中,通过强化管理,对感染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强化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感染风险意识,提高门诊感染防控管理的有效性,还能强化医院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水平,降低门诊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保证患者就诊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对门诊患者行强化护理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提高患者就诊的安全性,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轶.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88-89.

[2]王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04):248-250.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篇12

1 建立健全门诊预防感染护理管理组织

成立由科护士长、护士长、感控护士组成的三级门诊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组织, 各级管理人员职责明确, 实行逐级管理, 严格把关。

2 定期组织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制定和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计划, 尤其是口腔诊疗器械及环境的消毒灭菌, 要求人人掌握, 护士长每月对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 对新上岗和轮转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 并定期对卫生员进行消毒卫生基本知识的教育。

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明确岗位职责

根据口腔科具体工作情况, 分设分诊护士、配台护士、消毒护士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分诊护士负责对就诊病人进行分诊导诊, 健康教育, 物品领取, 对外联系和与总务科专门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的交接和登记。配合护士每天做好诊室的器械清点登记, 环境消毒, 保证诊室内各类消毒器械、物品、药物定位放置, 确保在有效期内。负责向医技人员提供各种物品, 避免医技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离开诊室或戴手套取用各种用物, 诊疗结束后将用后物品送清洗室, 并按要求分类放置医疗废物和更换一次性椅套。消毒护士负责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维护保养、贮存及消毒灭菌效果检测, 配合感染控制科定期进行紫外线灯管强度检测, 消毒室、无菌室空气检测, 器械消毒检测, 以及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剂微生物污染检测, 以确保各项消毒灭菌指标达标。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环节管理, 切断感染途径

4.1 环境消毒管理

牙科治疗中, 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 携带病源微生物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对环境中的空气和物品造成污染。应根据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布局, 分别设置诊室、清洗室、消毒室、无菌室, 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做好醒目标记, 各类物品严格按区域放置。做到定期开窗通风, 卫生员提前30 min上班, 每天2次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拖地, 痰盂每天倾倒清洗, 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消毒2次, 每周1次彻底清扫消毒包括墙面、窗户、空调过滤网、水龙头滤网。护士每天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诊疗台、治疗车2次, 诊室、清洗室、消毒室、无菌室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每天早上、下午各30 min。

4.2 器械消毒灭菌管理

有报道我国医院口腔科器械乙型肝炎病人污染率为5%~30%, 农村诊所高达62%[1]。因此器械消毒灭菌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应严格遵守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坚决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 均先彻底清除粘着物, 然后用含酶清洗液浸泡, 超声清洗机清洗后, 高压蒸气灭菌。采用裸露灭菌时, 灭菌后物品须置于无菌容器中, 打开后有效期不得超过4 h。

4.3 加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 严格规范洗手

医务人员可通过污染和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 不慎刺破手指导致感染, 也可通过治疗操作中微粒直接吸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2]。在病人诊疗时必须戴口罩、手套、防护镜, 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盒。有资料报道, 操作后医生的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污染率为9.38%, 而正确洗手后HBsAg污染率为0[3]。要求配台护士负责督促和指导医技人员、进修和实习人员做好自我防护。

5 做好质量监控, 坚持持续改进

充分发挥门诊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组织的作用, 感控护士每天随机检查科室消毒灭菌制度的落实和消毒规范的实施情况, 护士长每月检查2次, 科护士长每月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发出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反馈表, 要求科室限期分析讨论, 查找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1周内将整改效果向科护士长汇报。由科护士长进行追踪检查和效果评价, 并在门诊护士会议上进行通报。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 逐级报告, 由医院感控科和护理部协调解决, 以确保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持续改进。

6 效果

通过科学、严谨和规范化的护理管理, 使全体医务人员提高了无菌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 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各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达标, 医疗废物处理做到严格分类收集, 运输登记交接的全程规范化管理, 未发生院内感染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 顺利通过了2006年医疗质量管理年医院感染专项检查, 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年度审核和换证审核, 以及其他医院感染管理和防疫部门的各项检查, 也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莫凡, 杨雪英, 王君, 等.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3) :317.

[2]郭敬珍, 沈迈旗.加强口腔科消毒灭菌的规范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4, 21 (1) :76-78.

上一篇:作比较说明方法教案下一篇:1数独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