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史地]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案第三课

2024-06-01

[初一政史地]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案第三课(通用2篇)

[初一政史地]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案第三课 篇1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第3课 知耻近乎勇

立身需要自尊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尊,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知道自尊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2.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自尊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自尊的心理,感受自尊的情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尊的含义。

活动过程:

(1)情境一:当我被人无端地指责甚至谩骂时,我会怎么做? 情境二:当我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2)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针对学生发言,注意引导、启发。

(3)教师总结。结论:自尊的含义(幻灯片显示,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二:自尊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自尊的力量,认识自尊的重要性。活动过程:

(1)学生阅读幻灯片所显示的材料(纽约商人的故事)。(2)请结合自尊的含义续写故事结尾。并说明续写理由。(3)阅读故事的结尾。回答问题:

①纽约商人为什么又回来取走几支铅笔? ②纽约商人的话对铅笔推销员产生了什么影响? ③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总结。

结论:自尊的重要性(幻灯片显示,强化学生的认识)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活动三:自尊不自傲,自尊不虚荣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区分自尊与自傲,自尊与虚荣,在生活中践行自尊,远离自傲好虚荣。

活动过程:

(1)看教材漫画A,学生思考回答:①列举自尊“过强”或“过弱”的危害。②说说自尊与自傲的区别。

(2)看漫画B,学生思考回答:①列举虚荣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②说说自尊与虚荣的区别。

结论:

1.自尊与自傲的区别 2.自尊与虚荣的区别

(幻灯片显示,强化学生的认识)●拓展天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升华学生对自尊的认识,在生活中践行自尊,增强树立民族自尊心的自觉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活动过程:

(1)情境一:当我们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怎样做?为什么? ▲当你办事情受到冷遇时: ▲当意见被否定时: ▲当你受到批评时:

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自尊?(可以根据课时安排,改为课后作业)

(2)阅读《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教材P30)回答:那个洋人的侮辱性语言对徐悲鸿的学业成功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可以根据课时安排,改为课后作业)(3)启示录

展示一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图片,师同步提问: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学生集体回答。

结论:自尊知耻,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转化成为民族的凝聚力。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勿忘国耻”可以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点击播放音乐《红旗颂》,形成MTV的效果,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树立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的信心。

案例评析:

本课由三个有机联系的活动组成。活动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共同回忆、感悟自尊和尊重别人的意义。活动二由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故事导入,要求学生续写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巨大力量。活动三通过两幅漫画,引导学生认识自尊和自傲、虚荣的区别,从而树立正确的自尊心。“拓展天地”部分进一步将个人自尊心上升为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情感。三个活动由近及远,从个人到国家,知识层层递进,情感逐步升华。

[初一政史地]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案第三课 篇2

第三课

闲话“家”常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懂得家庭文化的差别,自觉履行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

2、能力:理解中外家庭文化的差别,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认识,提高辨别中外家庭不同的能力。

3、知识:了解家的观念,理解家庭教育、家规、姓名及佳节中的家文化;掌握中外家庭文化的差别;懂得中国家庭模式的发展趋向。教学重点、难点:

1、家庭文化差别是怎么形成的?

2、中国家庭结构变迁轨迹和形式怎么样?

3、家庭的发展怎样更为和谐?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据报载一位8岁的女生,因罕见怪病整个脸颊布满皱纹长成太婆脸.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一直未带她去医院检查.这位女生的病情被煤体披露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但女生的父亲对社会援助却冷漠拒绝,并说:我是一家之主,娃娃医不医,我说了算.你认为这位父亲的言行对吗?

一、回眸传统

1.中国人的“家”的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以爱心和小心构筑起和睦、友爱、团结、稳定的家。只有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安定了,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和谐家庭:

开心词典:《家书》

张大爷辛辛苦苦培养儿子长大成人,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成家立业,开始幸福的生活。张大爷夫妇年纪大了,生活困难,就希望儿子寄点钱回家,不过,没想到钱没有寄来,却寄来一封信:父同志母同志:新时代新风尚,自己挣钱自己花,哪有余钱寄回家!儿子你们能替老大爷回信给他的儿子吗?想一想,这封信该怎么写?

学生甲:子同志媳同志:新时代新风尚,自己挣钱自己花。二十年来白养大,抚养费可不能差。——

父亲2.望子成龙:重视家庭教育(1)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养不教,父之过。”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是因为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相关链接: 岳母刺字

孟母三迁

岳母恐岳飞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字。

孟子母亲为使儿子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熏陶,先后从墓地边、市集迁到有着礼仪熏陶的文庙边。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误区警示:南方某省有一个少年天才,1.岁时成了一名大学生。到大二时,他又被保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综合笔试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少年博士,到16岁时,学校却通知他的家长,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去。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交往中行为还如同七八岁的孩子。面对心情焦虑的家长时,这个孩子却显得神情自若,因为,在他心里,学习都是为了家长,退不退学无所谓。

3.家有家规:讲究家庭秩序。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将家规与国法并列,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对家规的重视程度。

(1)我国古代丰富的治家思想。他们集中体现在《礼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2)家规对治家的重要意义。建立

家庭规则不仅可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可以让家庭生活更加有序,让家庭气氛更加融洽。

相关链接

家规是旧时维护家庭秩序、教育子女的一种方法和习俗。如士大夫家,就有如《朱子家训》一类的 “ 家规 ”

。往往立有 “ 家规 册 ”,有的还供在祖宗堂里,有的则书成立轴挂在厅堂之上,以示家法 “ 森严 ”

。家谱(或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

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姓名的背后

(1)中国人的姓名也体现出家庭文化的特色。(2)中国的大家庭观念和理想的家庭模式。“四世同堂”、“子孙绕膝”。(3)中国家庭

和欧美家庭的区别之一。血缘关系支持着社会运作,这是中国家庭和欧美家庭的一种区别。

相关链接

国家姓名新规定子女起名立新规父母双姓可同用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 ;姓名

不得使用已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自造字;外国文字;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符号;改名一生只有一次,公

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佳节中的家文化

春节、清明、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都是关于家的节日。中国传统家文化的精华,使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弘扬的。但由于中华 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传统家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应该被摒弃。

相关链接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 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七夕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 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 “ 乞巧节 ” 或 “ 女儿节 ”,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 彩的一个节日。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 清明 ”

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 屈原的节日。端午节龙舟赛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称 “ 老人节 ”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

至今。重阳登高

二、课 堂 小结

回 眸 传 统,理 解 家 的 观 念,理 解 家 庭 教 育、家 规、姓 名 及 佳 节 中 的 家 文 化。

三、板 书 设计;

中国人的“家”的观念是什么?

回眸传统了解什么?

怎样重视家庭教育?

家规有必要吗?

姓名的背后是什么?

四、教 学 反思 :

本 节 课 回 眸 传 统,理 解 家 的 观 念,理 解 家 庭 教 育、家 规、姓 名 及 佳 节 中 的 家 文 化 ;

教 学 中 有 一 定 难 度,同 学 们 的 知 识 面 不 广,为 此 课 堂 氛 围 不 太 理 想。

第二 课 时

一、异域采风.家庭文化差别的形成由于经济、科技和文化水平的不同,更由于地域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家庭文化往往有较大的差别。

相关链接

世界上不同国家家庭的饭桌

日本

意大利

乍得

科威特

美国.养老模式不同:中国的养老模式是“反哺式”的。孝道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一直是维持社会伦理的重要支柱。西方的养老模式是

“接力式”的,没每代人只哺育孩子,养老问题由社会保障体系解决。

相关链接

居家养老 ” 和 “

社会养老 ”

是两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他一些养老模式一般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衍生出来的。中国养老模式变

迁:从单一走向多元。当前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家庭养老的社会功能逐渐被削弱。社会养老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和体现。

美国让就业者退休后 “

老有所养 ”

英国养老改革强化社会关怀,德国鼓励发展 “

补充养老保险 ”,瑞士养老保险三大支柱面临挑战

借鉴之处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 活动超过 80 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

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 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

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

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 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 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

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 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

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

公寓不显孤独。

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

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

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 设计标准的特殊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中外家庭文化的差别。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认识,提高辨别中外家庭不同的能力。学生反馈良好。

二、未来展望.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和形式

(1)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是:家庭规模逐渐缩小。(2)这种变迁在形式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家庭、如主干家庭、联

合家庭的比例逐步降低;另一方面是小家庭,如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及单身家庭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核心家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的发展更为和谐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西文化不断撞击与融合,大家互相取长补短,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家庭模式,是家庭的发展 更为和谐。

相关链接

传统中国家庭都以家族为主,大家庭的模式一直延续了 2 千年。大家庭大多由长子长孙为族长,或立德才兼备的子孙为族长。新中国成立后,以工作单位为主,家庭成了社会的附属品。改革开放后,妇女经济愈加独立,渐渐转化成一夫一妻和孩子的小家庭模式。到了 21 世纪,婆媳冲突首当其冲。婆婆的 “

媳妇娶进家门就是我家的人,媳妇的就是儿子的,儿子的就是父母的 ” 的观念为主导,与媳妇的 “

我的家我作主,公婆是客 ” 的小家庭想法,引出了一场场大小家庭战争,将来小家庭模式是必然趋势。

三、课堂小结:

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懂得家庭文化的差别,自觉履行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懂得中国家庭模式的发展趋向。

四、板书设计

佳节中的家文化是什么?

异域采风怎么样?

家庭文化差别是怎么形成的?

中外养老模式不同吗?

未来展望怎么样?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轨迹和形式怎么样?

家庭的发展怎样更为和谐?

五、布置作业:、中国家庭结构变迁轨迹和形式怎么样?

2、家庭的发展怎样更为和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懂得家庭文化的差别,自觉履行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懂得中国家庭模式的发展趋向。教学有一 定难度。

三、章 节 小 结 :

中国人的“家”的观念是什么?

回眸传统了解什么?

怎样重视家庭教育?

家规有必要吗?

姓名的背后是什么?

闲话“家”常知多少?

佳节中的家文化是什么?

异域采风怎么样?

家庭文化差别是怎么形成的?

中外养老模式不同吗?

未来展望怎么样?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轨迹和形式怎么样?

上一篇:国旗下演讲稿励志演讲下一篇:我国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