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2024-08-27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共11篇)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篇1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对学校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扎实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目标及教学理念。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意识超前、业务精良、创新实干的青年教师队伍,现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计划》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规划目标,特制定如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二、培养目标:

从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锤炼组织教学能力,能胜任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整合。

3.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具备一定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不断反思,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三、培养对象

三年及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

四、培养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培养领导小组 组 长:张则香

副组长:金凤华 辛武清 王述刚

组 员:张建英 杨艳青 徐秀丽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

(二)积极开展“学科团队帮扶”活动

开展“学科团队帮扶”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传”即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帮”即帮助熟悉教材、课标,掌握教学基本功;“带”即带出好的师德作风和教学作风来。(1)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师德、学技能,仔细研究老教师的讲课技巧,学习老教师的讲课思路,尽快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技巧,提高授课水平。

(2)要求团队学科教师教案公开,课堂公开,以便于青年教师及时听课学习,青年教师要手写详案,分课时备课。

(3)抓好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四个环节。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将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能扬长避短,实现智力资源共享,业务能力互补,经验随时交流,整体水平优化,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青年教师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促进老教师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把备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授课后,写好教后反思。各备课组经常听青年教师的课,听课后备课组长及时组织评议,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及时纠正,帮助青年教师不断进步。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课2节,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与团队建设的考评相结合。

(三)快速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1)青年教师学习《奎文区教师教学规范》《学科课程标准》熟悉规范教学常规,系统掌握学科要求。并写出学《规范》学《课标》心得体会。

(2)在团队老师认真指导下,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汇报课,组织好课前磨课、说课,课后评课,写好教后感或反思。由各教研组组织实施,学科内全体教师听课,提倡青年教师跨学科听课。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汇报评比,展示进步和才华,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区级以上的教学评比。

(3)每周撰写教学反思一篇,每学期至少一篇在校级及以上网站刊物发表。(4)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学习教育理论,每学期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争取在校级或区级刊物上发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级课题。

(四)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1)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并写一篇读书心得。(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视野,取长补短,增长见识。“走出去”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交流。“请进来”即不定期请专家来校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五)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每位青年教师每周练习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本学期组织教师节师德演讲比赛,教学板书、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比赛,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功。

(六)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袋

学校对每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记载青年教师的成长足迹。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共十项。

(1)青年教师必须制定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三年规划),内容包括目标、实施手段及时间段,于9月23日之前交教务处。

(2)青年教师认真手写备课,每周完成听课至少2节,每学期不少于40节,每月30日前将听课记录交教务处检查。

(3)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每学期参加一次演讲比赛,每周撰写不少于300字读书笔记,每月与教学常规一并检查。

(4)重视抓教学反思,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本学期写出两篇较为成功反思随笔。

(5)狠抓教学基本功,每周写一张钢笔字,本学期撰写一篇成功的教学设计,设计一件成功的教学课件,至少发表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12月份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汇报展示活动。

(6)每月检查青年教师备课及作业一次,每月30日前交教务处检查。(7)学习规范和课标,10月份举行一次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试题为课标和规范。

(8)学期末进行成长档案展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验收。(9)每学期申请一个校级或以上课题,科研处安排指导和验收。

(10)按时完成年级组及学校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记入本人期末综合考评。

六、考评办法

1.考核十项实行等级评价,每项100分,共1000分; 2.期末按照考评情况,上报学校;

七、本方案由教务处安排执行,其他部门协助完成

总之,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在今后一段时间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立足校本培训,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篇2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育人更重于教书, 这一点对青年骨干教师尤其重要。教育教学能力关系学生的短期目标与人生成长, 教育教学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职业知识。教师的职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培养一名青年教师, 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做到知己知彼

首先, 了解青年教师的特点是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前提: (一) 青年教师主体意识强, 好胜心、自尊心强。 (二) 青年教师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 有较强的危机感与压力, 他们希望能找到自身发展的机会, 有所作为, 渴望自己工作得到校领导、家长、学生的认可。 (三) 青年教师思想比较解放、务实, 思维活跃, 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针对这些特点, 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时, 就要注重运用赏识培养。赏识培养的特点是注重青年骨干教师的优点和长处, 充分肯定, 不断强化, 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让青年骨干教师在“我是好教师”的心态中意识到和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光荣责任。其次, 我们认为当好一名教师应具备:

1. 师德。

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三心两爱”, 即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艰苦奋斗, 不畏艰辛, 开拓创新的进取心;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教育事业。

2.师才。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独立处理教材, 选择教法, 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 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装备。

3.师识。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必须具有合格学历, 专业知识扎实, 知识面比较宽广, 兴趣广泛。教师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影响着施教的成果。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 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 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 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 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

能够动之以情

我们在培养过程中, 注重给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思想教育, 创造机会, 帮助其克服困难, 突破其心理上的困惑。让他们体会到一名教师的崇高与伟大, 从而坚定从教的决心。将其职业转化成一种爱, 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 一种倾向, 进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在教师情感方面应表现在对待职业和对待学生两个方面。一方面培养教师热爱教育这一职业, 利用政治与业务学习讲述从教的乐趣及其光荣的使命。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热爱学生, 这一条很重要。因为, 只有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并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上。

给予发展的空间

无论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还是对普通青年教师的培养, 都要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发展空间, 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和激情来尽情的施展自身的才能, 发掘自身的潜力。因此学校要创设条件, 为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夯实基础, 搭建成才的舞台, 提供成才的途径:

1 制度激励。

学校要建立有利于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的激励制度, 如《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奖励制》、《校内结构工资制》、《教职工考核晋升制》等制度。

2“榜样”激励。

学校要善于挖掘青年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闪光点, 要创造机会和场所大力进行表彰, 树立全体青年骨干教师学习的榜样。

2. 提供学习机会。

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班, 市地一级的骨干教师培训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更要鼓励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

3. 大胆启用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创造条件, 让德才兼备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

4. 注意发扬民主, 注重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个性影响力。

教育民主是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折射。它要求教师具有真诚的情怀、博大的胸襟, 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 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

处理好重点培养与一般培养的关系

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状况如何, 直接和长远地影响高校功能发挥的效应, 因此重点培养是很重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的一部分, 但如果没有老教师的培养和传、帮、带, 这支队伍就不可能很快成长;另一方面这支队伍还要靠青年教师的成长得到补充。因此, 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丝毫不可忽视其它教师的培养。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培养工作, 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师导师制, 建立了由大学书记、校长及知名教授、学者为导师的导师队伍, 大力支持中、老年教师定期参加学术交流、短期新技术新进展培训;鼓励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安排助教选修研究生课程;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作访问学者进修。我校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使重点培养更有基础、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江春强, 江秀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06, (05) .

[2]肖文泉.有关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2, (S1) .

[3]王奇志.简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4, (04) .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篇3

【关键词】教师培训 项目 小学英语 实践反思

引言

本项目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自治区级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和参训学员选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依据,为提高自治区各地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其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并切实结合培训前的需求调研,确定了对小学英语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和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概况

1.目标和主题:本项目以“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提升”为主题,总目标是通过培训提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治区各地小学培养一批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领头人,发挥其教学名师、高端人才的辐射作用,从而对所在地的小学英语教学和研究产生影响、提升新疆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围绕培训目标和主题制定的具体目标是:(1)结合案例领会并掌握新课标要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2)领悟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前沿动态和教學理念,并熟练掌握教学设计思路及授课方法。

2.实施过程。根据既定计划,整个培训过程分3个阶段,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和管理:

(1)集中研修阶段: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内容,集中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案例引领、讲座释疑、参与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内容涉及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学科教学基本技能,重点是布置总结阶段的汇报展示任务;第二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方式,具体任务有:小学英语微课制作及课堂展示,规范汇报课教案和说课稿并上汇报课,语音训练成果汇报,小课题选题汇报等。

(2)“影子教师”实践阶段:本阶段研修采用导师“传帮带”的方式,学员依据“任务驱动”模式完成培训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英语教学能力训练、班主任工作训练、校本课程开发及小课题研究方向等。

(3)反思总结阶段:参加或观摩培训期间小学英语班组织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比赛” 并撰写教学反思或评课记录,撰写实习实践阶段学习心得并交流,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或小课题研究选题报告,并做交流、总结和汇报。

以上三个阶段训练,前期主要从案例分析入手指导学员进行教学设计,经专家指导后走入课堂实践设计,最终使教学训练走向课堂。同时,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的确定及前期研究工作指导;“影子教师”实践阶段以“任务驱动”来指导参训学员完成培训,“影子学员”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影子教师”培训计划。该阶段结束时,撰写小课题研究选题报告及培训总结。

3.培训成果和学员反馈。培训结束时,参训学员以各种方式呈现了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汇报课教学设计及说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数字故事、微课作品及小课题研究选题等,圆满地完成培训期间的目标任务,使本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来讲,经过集中培训和影子培训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较大提升,部分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小课题研究的意识逐步萌生、科研计划初步形成;通过赴内地参观学习,参训教师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活跃了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对参观地文化名胜和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最终升华为炽热浓厚的爱国之心和投身教育的报国情怀,纷纷立志将为边疆教育事业振兴而尽一己绵薄之力。

培训结束时项目组对参训学员就本次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

(1)本次培训的优点及给学员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学科专业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对今后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启发很大;赴小学英语教师优质课比赛现场观摩并聆听专家点评,课堂观察和评课、说课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学习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课制作辅助英语教学,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专业化技能有非常突出的效果;学员参加模拟小学英语词汇课实践教学及说课、评课,班级举办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擂台赛等实际教学技能训练活动,切实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员互助合作,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学员对该项目今后改进的建议:希望多组织这样以提升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为目的、“接地气”的培训;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一线教师、教研员就学科教学方面的困惑、问题开展面对面研讨;建议多开设一些能提升学员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力的课程及有关科研方法的课程。

二、项目培训效果测评

培训期间承训单位对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来自全疆各地州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受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及本次培训效果进行了调查。

测评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方案设计的培训目标结合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强,能够切实帮助参训学员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贯彻实施,解决了一线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堂观察和评价、小课题研究选题等方面收获尤为突出。

对本次培训内容及课程安排,100%的学员表示,本次培训中的优秀教师现场观摩课、优质课比赛及专家点评、与一线教师教研员面对面研讨,特别是班级全员参与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模拟课堂”授课和听评课活动以及班级自主举办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擂台赛”对其帮助很大,认为本次培训活动对于提高学员的实际教学能力、观课评课能力及教研能力非常实用,能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极大地帮助他们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

大部分受训学员在问卷调查中都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本次培训这样的活动,承训单位能多安排组织自治区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进行授课、点评及面对面研讨,并且最好能定期开展此类培训活动。

以上关于培训目标和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学员也对本次培训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并纷纷表示将会在回到原单位后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对新疆各地州小学英语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三、分析与反思

本次培训工作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得益于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到位,特别是培训方案经过专家论证、项目负责小组修订后,培训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并由项目小组精心组织安排、严格落实方案计划,最终使学员在培训中更加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教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次培訓最大特色就是实效性。本次培训以 “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等体验式培训活动为主,力求所有的培训环节都做到“接地气”,即所有培训活动的都力求搭建高校英语教育研究专家、一线教师教研员与参训学员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具体体现在:(1)学员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有所提升,集中培训期间的围绕小学英语词汇、阅读课等核心课组织的模拟课和优质课比赛使参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2)所有的观摩课、优质课及学员汇报课后都有授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以及与学员互动交流的环节,使参训学员在观课现场与授课教师和点评专家思维碰撞、有效更新教学理念、快速学会并内化教学技能;(3)所有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专家及教研员的讲座专题均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培训需求,将案例分析、互动研讨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使参训学员当场解决诸如教学理念、教学技能、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困惑;(4)培训过程中参训学员在过程评价和任务驱动的模式之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评价、微课制作、汇报课说课等培训考核任务,最终达到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能力、教研能力有效提升的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参训教师表示逐步具备了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意识,但对于课题申报、课题研究的方法等还是无从下手,希望今后的培训能重点解决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的问题;(2)小组合作协同完成培训目标任务的模式虽然极大地调动了部分学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不同智能模式学习者的创造性、想象力,但也在高涨的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热情之下,掩盖了个别学员敷衍了事、懒惰拖延的不良现象。

四、结束语

经过对本次培训工作的反思,项目组提出对今后培训工作的设想:在汲取本次培训突出实效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一线英语课堂各种课型授课技能的关注;借助自治区基础教育研究英语教学专家的力量和资源优势和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专家的科研优势,力争切实提高参训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总结 篇4

2012—2013学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我校以校本培训、网络教育依托,努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了领导,保障了实施。

1、我校调整了继续教育组织机构暨骨干教师培训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配备了各项培训的专职培训教师,明确分工,完善了岗位职责,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2、尽全力支持骨干教师培养,提供时间,每一项培训所需的费用投入,学校尽力支持。

二、重新确立了培养、培训对象,明确了培训方向。

我们通过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将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教师姜伟明、李忠超等确立为骨干教师。建立骨干教师名册。遵循“重点培育、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原则,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

三、给骨干教师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首先,我们对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个别指导、集体点评。其次,为骨干教师创设条件,通过优秀课观摩、典型经验汇报、外出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为骨干教师提供适宜的环境。最后,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与实践,尽快的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使之形成了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

本学年,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主题备课、校内研讨课、在此基础上,10月上旬由何晓燕老师参加市优质课竞赛,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提高了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发了教师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带动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有效落实了措施,提高了骨干教师业务素质。

1、开展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我们努力营造了学校的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提倡、推荐青年教师参加了各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有效的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开展了各项教研活动。

在备课答辩、优质课评选、引路课、家长开放课、汇报课、课后反思评课等活动中我校坚持以骨干教师为主,组织他们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发挥了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辐射和指导作用。

五、建立了评价机制,让骨干教师在激励中成长。

考评采取了每项培训随机评价,专题检查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激励了骨干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篇5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2、职责

学校教科室负责对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的管理。

3、术语

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指对学校内各学科骨干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过程。

4、“青年骨干教师 ” 的目标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4、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具有改革创新精神。

5、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取得合格的技能证书。

6、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人选的目标要求

1、基本功达要求,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2、教育教学有自己的特色,教育教学效果较好。

3、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潜力,有文章在区级及以上发表。

三、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产生程序

1、学校在编在岗的青年教师自己提出书面申请(愿意接受学校的培养)

2、教科室对申请人进行考核

3、教科室将申请人的相关情况提交学校行政会审批

四、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措施

1、鼓励培养人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培养对象每年要有一项自己的研究课题或作为区级及以上课题研究主研。

2、学校为培养人选提供进修学习、深造提高的机会。鼓励参加高级研修班(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形式的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的继续教育,支持被培养的骨干教师参加各层次的学术交流,教育教学培训,各种赛课、观摩课,要求其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教育教学成果。

3、学校给培养人选要多给机会,压担子,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4、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对培养人选实行滚动管理。建立培养人选的业绩档案,分学年对培养人选进行检查,评估,凡经考核不宜继续培养的,及时作出调整。

5、聘请专家,名师作骨干教师的发展导师,促进其迅速成长。

6、我校将聘请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师作为我校被培养骨干教师的发展导师。

7、我校被培养的骨干教师每学月必须听导师课至少4节,随导师参加教研活动至少1次。每学期向导师至少上4节 汇报课,虚心、主动接受导师的指导。

8、被培养的骨干教师每学期必须在学校内至少上2次示范课,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区级及以上刊物发表。

9、被培养的骨干教师要明确目标,积极进取。从培养之日起,一年之后能达到学校该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要求,两年后能成为县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三年后能在校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10、被培养的骨干教师要主动与我校的非骨干教师结队,帮助非骨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11、我校被培养的骨干教师要在校内结队一名非骨干教师,帮助结队老师。每周要至少听1节结队老师的课,指导结队老师备课、上课及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使结队对象在三年以后成为学校该学科的骨干教师。

12、我校被培养的骨干教师要在校内帮带一个本学科内的备课组。每周参加一次帮带备课组的备课活动,每学月参加一次帮带备课组的质量分析。每周至少听1节帮带备课组成员的课。使帮带备课组在参加县、市学年(期)调研检测中有较大进步。

五、考核、奖励办法

1、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行相应考核;

2、根据学校期末、学年末综合考核表扬给予加分奖励;并对进步显著、成长较快者给予适当的奖金奖励。

3、对于学校提供机会,但自身不努力,未达到预期目标,取消其骨干教师培养资格。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篇6

三年前学校的一项调查分析表明,我校教师的工作非常努力,但是相当部分的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尤其缺乏研究意识。这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己成为阻碍学校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加上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老教师大量退休,优秀中青年教师奇缺。如何针对学校实际,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培养一支中青年骨干教师事在必行,这是关系着学校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带着这样的急迫心理,总结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经验,在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我们主要从建制、选苗、培养、评价等方面,给予中青年教师成长的空间,建立成长的氛围,努力发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转变观念开始,落实到实践,强化岗位成材,并用科研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以实践促教育、在实践中找差距,缩短成材的时间。本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了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一、培养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建设学习型组织,唯有在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审视和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才能找到改造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和手段。因此,学校把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倡导教育科研作为培养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首要环节。

通过宣传、学习和培训等各种形式开展教师的教育,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创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工大会、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党员组织生活等各种场合,强化学习的重要性。在大力建设校图书馆、资料室,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虽然学校资金紧张,但仍然为每一位教师额外提供每年300元的书报费,促进了学习氛围的形成。

开展教育科研是促使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并进一步实现教育行为转变的重要途径。学校特地成立了科研室,从教师队伍建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市级课题,结合教研组建设、教师个案分析、带教制度、岗位成材以及构建校本课程,为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等方面,研究了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的氛围、机制和发展空间等,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更注重于教学实践,使骨干教师把科研的目光落在了教学第一线。正是在科研工作中,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骨干,中青年骨干教师是首当其冲的受益者,促使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将经验与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缩短了成长期。

我校每学年定期举行2次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交流活动,如教学研讨会、德育研讨会等,从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中精选出部分优秀论文在全校交流研讨,并邀请专家名师举办各类专题辅导讲座,对教师的研究及其论文进行指导点评。我校还与上海市教科研普教所建立了合作共建科研基地的协作关系。近三年来,我校教师中研究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开展科研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目前,我校教师科研的良好氛围已经基本形成,教师科研的知能水平也普遍有所提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搞科研己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自觉行为。

对教师进行的科研成果,由我校课题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课题组制定的评价方案是动态的,即评价方案总是根据当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从而充分发挥评价方案对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引导作用。例如,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于是将“学生活动是否充分”作为一条重要标准写进了所有的评课方案中,从而有力也控制了“满堂灌”现象。通过长期大量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们逐步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认识到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迷途中的“向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机器”变为在和谐、宽松环境中的实践者和探索者,这对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为了提高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适当的激励机制必不可少。我校的教师科研工作条例已明确将科研列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方面,并且加大教育科研在教师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将教师研究课题所需的经费纳入学校财政。教师取得优秀科研成果或发表论文,学校予以奖励。

针对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则结合导师指导读书计划,给予自主学习的要求,针对课题,学校科研室除列出自学读书计划外,给予经费、时间、培训上的优先,例如: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骨干教师的培训等学习上,学校在课时安排上,以及经费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保证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立足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素质

仅仅让教师通过学习,了解与接受教育、教学、课程等领域的新观念、新理论还是不够的,观念的真正转变还必须要落实到教育行为上,我校近3年来积极倡导和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逐步实现自身认识和实践水平的提升。

我校形成以教研组为主,教研组与年级组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后,要求教研组、年级组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组织集体学习、研究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以统进度通情况为主,开展学习与研究不利的状况,切实加强专业学习和对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并且将学习与研究常规化制度化。使教研组、年级组成为教师共同学习、互相切磋、合作分享的学习团队,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科研培训的主要基地。

学校还积极发挥教导处、教工团、青联会、教研组和教师培训的作用,结合市、区“十五”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积极搭建各种舞台,培养中青年教师。

1、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本开展了二次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和一次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区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2、信息中心的努力下,利用中午时间开展了计算机能力培训(网络提高和数码照片处理),提高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其中,上课的老师有我们的骨干教师,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

3、结合市、区“十五”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和青年教师结对活动,本就通过座谈会形式,进行了四次结对活动的反馈;结合“十五”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加强了指导教师和骨干教师之间的沟通和指导,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骨干教师还将通过教育小区展示活动接受监督并展示风采。

4、结合市六位特级教师到我校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我们选择被指导对象时就先考虑区骨干教师,四位教师区骨干教师除二位因学科关系没有特级教师前来外,其他两位均受到了指导,我们还通过座谈会、讲座、听课、评课、写课例、谈感悟、参与教研组活动等形式,使教学指导工作深入到被指导者心中,扩展到每个教师身上。

4、推出了2名县级以上的名师,培养了1名校级名师。推选了4位同志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还推选了名师培养对象多次参与市级公开课和市级、区级公开课的展示,推荐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市高考试卷的命题、批卷等工作,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学习与实践。

5、结合市、区“名师工程”和市、区、校级“

十、百、千”培养工程,结合二期课改精神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结合科研年会,在探讨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在新老干部和新老教师的调整中,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全校教师共同探讨“怎样上好一堂课”,加强教师的反思与研究,特别是对中青年骨干教师,更是给予严要求。同时,强化备课组长的培训,把教育教学的研讨作为备课的规范,加强对备课组备课的检查,督促和加强备课活动的交流,逐步引导全体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促进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

我校进一步改革了教学管理常规,对具有不同业务能力的教师区别对待,引导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课题研究。例如在教案检查方面,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中级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要求写详案,除了教学处的常规检查之外,还要求教研组长对教学设计的质量进行检查把关,并加以指导;对中级职称以上自青年教师,只进行常规检查,要求出精品教案;对特别认定的骨干教师和老年教师,减免教案的常规检查,要求出特色教案。这样,一批骨干教师从重复性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教学资料,总结教学得失,开展课题研究,业务能力发生了一次新的飞跃。

我们还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发展学校、发展教师的目的,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向广大教师传授教育研究的知识与方法。首先可以利用校内的研究骨干,要求中青年骨干教师要有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要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要发挥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采取“师傅带徒弟”、“结对子”等方式。现在,我们的中青年教师已经自己做起了师傅,从徒弟到师傅的转变,促进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另外,学校还可通过送出去的方式,让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某些培训机构进修,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弥补知识的缺漏,优化知识结构,提升骨干教师的素质。

三、构建研究与创新的行动舞台,深化教育改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同深化教育改革紧密结合。近年来我校在德育和课程教学方面深入进行了多项改革探索。

比如在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上,我校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教材的编写,全校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达50%,其中大部分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以自己的实践探索,为研究型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全面实施不仅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还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丰富了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研究性学习资料包编撰完成以后,在我校的高

一、高二年级全面使用。为了保证研究型课程更有效地推行,我校还成立了研究型课程教研组,集体备课、研究。在研究型课程的推行中,教师门开展了诸如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授课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等课题的研究。

我校也是虹口区二期课改的3所试点学校之一。我校教师克服生源上的困难,积极地投入到二期课改的活动中。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首先强调了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我们强调了要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盲目去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在一年的试点过程中,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参与试点的教师己经开始了探索、研究。我们的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已迅速成长起来了,参与编写了上海市研究型课程学习包的开发、上海市化学参考书的写作、学校十几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强化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

近三年来随着老年教师的大量退休,我校师资的年龄结构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己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0%。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为了增强培养的针对性,我校将中青年教师划分为两大部分,A部分: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青年教师;B部分:教龄在三年以下以及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

A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工作较早,当时学校对他们的成长提出了成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名教师三个阶段目标。当时这三个阶段目标的确定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基本功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这一层面上的。他们己经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学科教学中己逐渐成为骨干。随着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的更新,将这部分教师转变为适应二期课改的专业化的教师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和主要工作之一。

在全校更新教育观念、倡导教育科研的大环境中,以课题为抓手,培养科研能力。

第一,培养善于收集整理科研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进行教育研究,不能临到用时再去收集资料,必须注意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如我们要求教师写听课笔记,教育随笔,订阅书报。广泛收集一些高质量、对教育教学有指导作用的材料做成剪报或卡片,供需要时查阅。

第二,培养从实际出发确立主课题的能力。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选定研究课题和试验项目。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要有生命力,课题选择必须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决不能将教科研当作“花架子”,为科研而科研,这也是我们确立课题的指导思想。我校的大小课题,都是依据学校教育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问题而着手的,因此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培养实践能力。教师根据研究课题的设想,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来论证所选课题是否正确,是否可行,带动并保证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的质量。每学期,各教研组、年级组根据学校的教科研计划及个人的课题,制定出研究计划,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

第四,培养撰写论文(或经验总结)的能力。教师用书面文字把自己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经验与体会,思维成果反映出来,有助于帮助教师理解、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优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多年来,我校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至两篇经验总结,总结自己在课题实践或教育教学中的成效。许多老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写作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所撰写的论文在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奖。

第五,养成研究习惯。我们在要求中青年骨干教师“读一点,用一点”的基础上,又要求他们再经常性地写一点,写些教学随笔、教学偶得、学习体会以及经验总结等。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有效地指导了教学实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A部分中青年教师己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他们有着明确和理性的自我认识,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善于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善于理解学生,对学生有感情,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成材的角度谋划自己的工作,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向专业化教师的转变中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B部分青年教师在近三年中,每年都以十几位的速度在增加。这部分青年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对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有所了解,而且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对B部分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改变了以往的由新教师——经验型教师——专业化教师的阶段性培养途径,直接将这部分青年教师向专业化教师的方向培养。这是我校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创新之一。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利用假期对新教师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我校校史、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介绍,使他们了解继光在科研方面的优良传统,感受当前继光的科研氛围,鼓励他们实践自己所具备的教学的理论、培养广泛的兴趣、坚持思考的独立性与思想的开放性,在继光这片热土上开展教育研究。

其次,为他们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根据新教师的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和发展基础,有针对性地予以培养,为他们的自主发展创设必要条件,加速其专业成长。对他们即合理定位,放手使用,又细心呵护,扬其所长,养其所能。要求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科研。

第三,为他们提供相互学习和展示专业成长的机会,我校聘请校内外名教师带教青年教师,不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专题研修活动,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参加学校或市区级的教育教学研讨或评比竞赛活动。在这些交流活动中予以褒扬奖励,激发他们学习与探究的热情,增强他们实践与创新的技能。

第四,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激励机制,坚持两年一次举行“继光之星”青年教师评选活动;学校评先进评优秀确保给予青年教师适当比例;学校“名师工程”也给予青年教师成长特别的关注。

总之,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从近年来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方法、途径和机制,对他们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步伐加快了,成长的周期缩短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己先后脱颖而出。当然,我们的路还很长,由于社会的大氛围和教育形势的变化,加上每个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特点不同,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同,所以,他们成长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昌谷小学

幸福街小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7

——乌达区幸福街小学社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进一步落实乌达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社团活动为契机,结合书香校园,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风和校风的优化,经研究制定了社团活动方案。

二、社团成员及时间 成员:全校3—5年级学生;

时间: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16:40-17:10)

三、社团设置

(一)课程类社团

1、青青文学社

指导教师:五年级:马立新 地点:五(1)班

2、演讲与主持社团

指导教师:四年级:李瑞霞 地点:四(1)班

五年级:李俊梅 地点:五(3)班

3、趣味数学社团

指导教师:三年级:李娜 地点:三(2)班

四年级:聂婷 地点:四(2)班 五年级:魏金巧 地点:五(4)班

4、数学与绘画社团

指导教师:四年级:王永平地点:四(3)班

五年级:吴莉 地点:五(2)班

5、英文话剧社团

指导教师:刘佳 地点:三(1)班;

6、科技类社团

指导教师:刘翠娥、张慧敏、武淑珍 地点:二楼实验室

7、围棋社团

指导教师:陈梦婷 地点:四(4)班

(二)艺体类社团

1、合唱社团(指导教师:鞠文菶 王建萍)

2、戏剧社团

(指导教师:唐葆荃)

3、男足社团

(指导教师:贾宁)

4、女足社团(指导教师:徐建超)

5、田径社团(指导教师:哈达)

6、绘画社团

(指导教师:柳环萍 周文杰)

7、国画社团

(指导教师:范建春)

8、书法社团

(指导教师:卢艳欣)

四、组织机构 组 长: 李文娥

副组长: 朱丹 梁小兵 张贵民 组 员:社团指导教师 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全校动员申报社团,采用学生开放报名的方式。第二阶段:社团招募。社团由指导教师根据限定的规模人数(以40人为限)确定社团成员,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加入到展示自己才能的组织中来。

第三阶段: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制定社团活动计划,根据安排开展活动。

第四阶段:展示阶段。

六、社团活动基本要求:

1.内容安排科学,有系统,每次活动过程材料齐全,期末结束上交相关材料(学生作品、过程资料、活动成果等)。

2.做到“三定”(定人、定时、定点)

(1)定人:人员固定,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点名工作,保证学生的出勤率。

3(2)定时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活动时间每次不少于40分钟,教师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动,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通知学生。

(3)定点:活动地点固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固定活动地点,维护场地整洁,爱护学校的设施设备,使用后注意关闭电源,锁好门窗。

3.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学校的各项活动,扩大知名度。

乌达区幸福街小学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篇8

2014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培养对象名单

(共500人)

常熟理工学院(5人)

马军伟、钱斌、崔荣静、洪学鹍、朱培逸

常州大学(7人)

马继迁、佟金萍、陈杨、坎标、唐斌、张致慧、曹剑瑜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人)王一凡、郭雪峰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人)周一鸣、唐惠东、祁秀秀

常州工学院(4人)

徐茵、丁仕燕、徐安成、周一一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人)刘伯超、吴海东、白颖、陈小艳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人)

朱琴、李月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人)汪小祥、沈凯、张静

东南大学(7人)

宣国富、段伦博、董正高、王政、刘楠、章定文、谢卓颖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1人)高凯丽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1人)姚月霞

河海大学(7人)

黄永春、张爱梅、蒋爱民、孙洪广、王环玲、王卫光、敖燕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人)黄银花、于正永

淮海工学院(7人)

赵晶辉、张元良、刘霖、仲兆满、刘瑞明、宗钟凌、房耀维

淮阴工学院(5人)

刘满成、邓春华、王小才、赵环宇、包旭

淮阴师范学院(5人)

李建平、刘蒙、程志鹏、刘传明、卜翠萍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人)钟鸣、浦灵敏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2人)李茂芬、洪晓静

江南大学(7人)

魏洁、丛洪莲、刘龙、王军、朱科学、沐万孟、吴静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3人)桑雷、吴波虹、许龙成

江苏大学(7人)

殷久利、宋浩杰、杨启志、徐兴、朱兴业、赵湛、张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4人)杨以文、姚苏平、张建军、周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阜宁分院(1人)单春明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学前分院(1人)吴彦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1人)纪宏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苏州学前分院(1人)潘伟斌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徐州分院(1人)刘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盐城分院(1人)林琳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运河分院(2人)许霁、王艳歌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3人)方爱华、梁恩胜、季明丽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3人)方明明、谭美芸、刘元芬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4人)

胡成建、梁双华、孙韬、王峰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4人)黄浩岚、张雪平、王春艳、刘保彬

江苏警官学院(4人)

朱志玲、闫永黎、蒋苏淮、郑天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4人)王继瑛、张露、辛永容、侯新宇

江苏科技大学(7人)

张浩、周宏、谷家扬、周宏根、陈代芬、郭纪源、王彪

江苏理工学院(7人)

罗健、段杏元、李芸达、朱鹏、马迪、钱进、姚克明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1人)张少瑜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1人)商红桃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1人)申海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1人)马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1人)陈兆利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工贸分院(1人)薛智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1人)褚朝森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1人)陈芳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1人)罗海鹏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1人)徐国明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1人)胡晓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1人)成洁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1人)董夙慧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分院(1人)王浩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机电分院(1人)王峰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1人)沈宝国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4人)吉根宝、樊开青、汪善峰、谢春芹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4人)陈熔、王利红、胡新岗、杨海峰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1人)刘颂

江苏师范大学(7人)

杨现民、白冰、黄海涛、韩锡光、董永权、孙健、秦盛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4人)安进、郑虎哲、田其英、韩秋敏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人)徐振邦、陆蔚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3人)许洪龙、沈灿钢、曹宝飞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2人)王一海、张会

金陵科技学院(5人)

张巧、戴绍虞、叶原丰、刘祥建、李玉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人)李传江、孙成祥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3人)李隽、庞瑾、程琦峰

南京财经大学(7人)

何旺翔、张文勤、杨青龙、韩中、葛世龙、刘金良、都立辉

南京大学(7人)

曹丹红、卞东波、孙俊华、吴婷、罗震东、唐朝生、吴锦慧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1人)陈亚建

南京工程学院(5人)

张保森、韩亚丽、吕干云、张士萍、徐进

南京工业大学(7人)

吴松强、胡元江、纪晓俊、王彩凤、李义丰、钱才云、潘勇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人)周立军、金跃强、陈煜、王俊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7人)

杜长亮、蒋建林、姬广斌、沈星、赵万忠、张方华、雷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1人)徐顺志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4人)刘萍萍、胡虹、潘勇、秦补枝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人)徐升、吴兆明、彭涌涛

南京理工大学(6人)

徐伟、夏晖、傅佳骏、樊振宏、王学德、单文坡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人)王刚、唐国民

南京林业大学(7人)

牛庆燕、陈相雨、马猛涛、李海涛、徐海军、吴燕、任浩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3人)顾至欣、涂玮、马卫

南京农业大学(7人)

卢勇、纪月清、董井成、鲍永美、张海峰、李荣、张群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4人)张丽、魏毅、梅蓉、汪东

南京审计学院(7人)

殷楠、刘卫国、秦永、刘骅、公彦德、刘俊峰、李垠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2人)

顾正娣、马昕

南京师范大学(7人)

张志丹、赵普光、白俊红、梁志彬、张金波、田恩刚、徐勤松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人)彭小辉、王明刚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1人)孙敏娜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1人)刘文佳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3人)张伟锋、赵晓驰、蒋小艳

南京体育学院(5人)

渠彦超、刘靖、侍崇艳、温阳、董新风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人)苏娜、金旭东

南京晓庄学院(5人)

陈凯、马骊骊、童娣、郎雷鸣、李雯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7人)

蒋洁、初清华、张慧明、张文君、陆春松、陈云云、陈书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1人)朱节中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人)徐俊、邢玲、王春峰、张汉年

南京医科大学(7人)

王婷、陈云、马红霞、赵杨、周其冈、夏添松、季吉

南京艺术学院(7人)

边千慧、范翎、夏静、黄德俊、张文珺、袁玥、陈嘉嘉

南京邮电大学(7人)

闫庆伦、仪明东、徐小龙、刘旭、王堃、梁志伟、晏善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6人)

朱佩枫、李林、陈文星、方南元、孙永、曾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1人)吴秀芹

南通大学(7人)

潘修华、施仲贞、张华、丁卫平、张琦、于春梅、姚敏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人)刘加华、张炜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4人)顾玉萍、乔红宇、孙旭、邵冬华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人)马骏、白晓龙、吴海燕

南通职业大学(3人)周君、徐呈艺、徐胜

三江学院(5人)

周帼、余子萍、竺杏月、赵欣、陈海霞

沙洲职业工学院(3人)朱红萍、周洪斌、张洪尧

苏州大学(7人)

黄建洪、王群伟、王青、赵承良、张正彪、洪宇、卫功元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1人)

任勇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1人)金明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2人)张建亮、刘正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4人)刘德朋、李琳琳、邓玲黎、李萍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人)章雯、王勇、张淑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4人)姜双林、周潮、顾晓兰、李程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人)凌守兴

苏州科技学院(7人)

邵爱国、柯英、黄阿明、曹自洋、鲍四元、洪亘伟、袁怡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1人)蔡治东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人)冯琳、殷志扬、余俊

苏州市职业大学(3人)鲜学丰、陈建伟、梁淼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人)陈冯梅、朱芬芬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人)陆亚娟、陈莉

宿迁学院(4人)

秦小丽、孙小荣、崔磊、王志超

泰州学院(4人)

杨东升、吴新林、崔金燕、宋向前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3人)缪启军、王荣、袁学锋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3人)陈曦、傅毅、柏双友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人)钱瑜、孔德忠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3人)华冬芳、林俊、陈晶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人)赵刘、潘珩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4人)田学锋、王志萍、秦丰、范圣耀

徐州工程学院(5人)

郭莉、牛鸿蕾、陈守婷、何敏、王陶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人)王志峰、葛红美、吴昊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人)张春红、刘飞、宋凯

徐州医学院(6人)

石小东、温相如、韦艳霞、杜彩萍、于妍妍、宋英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人)

丰娴静、李飞、李秀敏

盐城工学院(5人)

潘坤友、方国昌、赵世田、王春霞、齐志涛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人)杨彦、张伟

盐城师范学院(5人)

易高峰、于广龙、张红梅、张代臻、张祥胜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人)陆建霞、俞黎黎、李艳萍

扬州大学(7人)

侯兵、陈爱国、张爱凤、杨华、陈铭、沈家军、龚志云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人)陈菲、金党琴、张军

扬州职业大学(1人)刘荣荣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2人)芮琳琳、袁泉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3人)刘洪玲、唐国钢、蔡晓云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2人)曹小林、鲁娟娟

中国矿业大学(7人)

亓光、邵虎、许程、郑西贵、李庆钊、段晨龙、李小兵

中国药科大学(6人)

王琛、陈建秋、邢莹莹、徐伟、赵丽、孙昊鹏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3人)范继魏、王雪芹、周月娥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篇9

厦大师职[1993]5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我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并顺利实现“211”工程的所定目标,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我校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使选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我校实现“211”工程计划的具体目标是:力争到21世纪初把我校建成国内先进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其中某些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基地。

第三条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有一支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要有国内公认、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梯队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学术队伍,为此,必须选拔与培养中青年教师。

第四条根据学校的奋斗目标学科建设的需要,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要点面结合,妈即保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又要兼顾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

第五条选拔和培养工作要严格把握德才兼备的标准;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以达到期的培养目标。

第六条选拔和培养工作应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要遵循精选、重用、厚待的原则。

第七条本条例适用于校的教学、科研人员。

第二章推荐选拔条件

第八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成绩突出。

第九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第十条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个别教学、科

研成绩特别突出,不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者,要有两名以上教授的特别推荐。第十一条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个别教学、科研成绩特别突出,不具备副高级职称者,要有两名以上教授的特别推荐。

第十二条必须连续两年考核获优良,教授(研究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副教授(副研究员)一般不超过40岁,身体健康。

个别申报者因学科建设需要,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

特别引进的优秀人才,符合上述条件,经审批可直接列为培养对象。

第三章推荐选拔程序

第十三条凡符合条件者可由个人申请,或由学科带头人和所在单位推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单位党政领导集体研究、确定初选名单,并附上有关材料,报送师资与职称工作处。

第十四条校有关部门根据选拔条件,对上报人选进行初审,初审名单报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后由校长批准公布。

第十五条对已入选者,如发现其实际情况与选拔条件不符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经核实后取消其入选资格。

第四章培养措施

第十六条学校各级领导及各部门对选拔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重要意义要形成共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共同实施培养计划。

第十七条学校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每个同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在跟踪培养期间每个同志应参加一期学校党委党校举办的理论学习班。

第十八条学校创造条件让中青年骨干教师有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在跟踪培养期间每个同志至少要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十九条入选者所在系、所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要委以重任,优先选拔和安排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硕士要生导师或博士副导师,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其他重要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第二十条科研处在申报、争取各类科研课题时及时提供信息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设立“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基金”,对已申请到国家科研项目但配套资金不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予以适当资助,以利项目的顺利完成;对争取校外科研经费确有困难的某些学科,校一级科研项目将优先考虑该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申请。

第二十一条学校出版社及学报编辑部在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建立“特约作者群”,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出版、发表学术成果的机会。

第二十二条学校宣传及其他有关部门对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应及时对外进行宣传报道,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从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

第二十三条对选拔公派出国留学、进修、访问、考察的人员,着重从中青年骨干教师中遴选,优先给予他们出国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密切地追踪国际上最新的科研学术动态。

第二十四条 学校设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资助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重要的学术活动,鼓励他们在各类学术团体中任职,增强与国内外的学术联系;定期定额资助书报费。

第二十五条 学校在分配住房等方面给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必要的照顾,教授(研究员)住房面积不少于68平方米;副教授(副研究员)住房面积不少于56平方米;对夫妻两地分居者,学校优先解决家属调动问题,尽可能地为他们排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第五章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由师资与职称工作处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他们教学、科研情况,了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困难和要求;有关单位要密切了解配合,中青年骨干教师本人有义务主动提供有关材料,以供备案。第二十七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考核中应对照培养计划及培养要认真考核,凡连续两年业绩一般者则自动退出重点培养行列。

第二十八条调离学校及出国逾期不归者,自动退出重点培养行列。

第二十九条学校采取滚动式培养方法,经严格考核后,每年都将增列一批符合条件的对象,同时淘汰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对象。

第三十条一个培养周期为3年,3年之后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对每个人的情况作全面考核,并写出考核意见,作为评选学术带头人的依据;在此期间特别优秀者不受此限。

第三十一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篇10

各镇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初中、小学:

为提高全县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2012年沛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决定举办第四期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各单位推荐人员必须是上课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

2.校干有专门研修班,不在推荐范围。

3.骨干研修班学员由培训部综合推荐人选的教育、教学、科研情况筛选确定。

4.各单位推荐人数:中学语、数、外各一名教师,小学语、数、外各两名教师。(已经参加前三期骨干教师培训的,不在推荐范围)

5.推荐人选的材料(获奖证书必须是原件)报培训部验核,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20日。

培训部

幸福街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篇11

沾化县富国第二实验学校

2011年9月22日

参加“滨州市小学科学专题研讨及青年骨干教师展示会”的学习体会

沾化县富国第二实验学校 王宝华

9月19、20日,我在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一起参加了“滨州市小学科学专题研讨及青年骨干教师展示会”。会上,我有幸参加并倾听了各县市推荐的骨干教师的专题发言,并且欣赏了六位名师精彩的观摩课,聆听了她们的教学风格交流和专家的报告,感触颇深,收获甚大。

一、倾听专题报告的收获

这次专题研讨的主题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设计与实施”。交流的内容分别是:阳信县张洪顺老师的《小学科学课堂的优化与评价浅议》;无棣县郭丰荣老师的《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沾化县贾岩老师的《浅谈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技巧》;滨城区吴玲玲老师的《课堂评价优化设计》;博兴县王慧老师的《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素养》。

经过这次专题研讨活动,我们逐渐走出了关于评价的困惑,努力提高了自己对课堂评价的认识,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尽力拓展相互合作的空间,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凸显科学特色,秉承科学理念,关注对学生实践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1、提高教师的评价认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身努力,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整个教育评价过程、怎样参与以及参与了多少。只有通 2

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逐年加快,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更不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裁判员。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很好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他应该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伙伴、参与者、激励者,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明确了这样一种教师角色的定位后,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学生,把评价的目标指向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上课时不再是背写好的教案,也不再是只关心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提出了“让教案跟着学生走”的响亮口号。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过去的评价中,教师一直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

教育评价的操作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因此,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要完成这样一种价值判断,单靠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全面、准确达成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性群体,同样一个评价,对某人可能产生激励作用,3

换成另外一个人时,所起的作用就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见,评价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是十分重要的。

3、尽力拓展相互合作的空间,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如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这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应当从孩童时代抓起,否则就只能产生出一批批盲从、独断、不宽容的人,他们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通过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评价,恰好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为此,在科学课上,我总是尽力拓展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的空间,尽量给出一定的评价时间,创造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4、凸显科学特色,秉承科学理念,关注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科学探究的目的固然是解决实际问题,但我认为,探究所经历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和科学价值观,与科学结论的获得相比是同等重要的。特别是现代的科学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生硬、呆板的面孔,特别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确实,科学技术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人的感情存在。情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慧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这次交流会,让我们为课堂评价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表现在我们能够用评价去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利用评价实现对课堂教 4

学的有效调控,并逐渐在评价中学会了评价,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评价模式。

二、欣赏观摩课的认识 六位名师的课各有特色。

例如:张立华老师执教的《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教师犹如引线串珠,似行云流水、自然和谐的课堂让我真正爱上了科学课。

郭红老师执教的《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课,教学设计主线明晰,衔接自然。整堂课洋溢在师生的互动,及温馨的气氛中。对知识的探究,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内容,而是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和探究,在轻松、有效地课堂氛围中落实了三维目标。

高飞老师执教的《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一课,展示了她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与实施比较严谨、清晰;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培养特别重视;课堂处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名师们的课都注重了教学的层次性,在备课的时候都注重了自己的教学对象的领悟性。她们在严格按照科学课标所要求的目标授课时,更注重了学生的特点,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三、聆听专家报告的收获

滨州市教研室周新奎科长,总结了六位名师的教学风格,并做了专题学术报告。针对这次研讨活动的主题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讲解。多次提出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所有

这一些,为我们今后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帮助。

上一篇:战国策目录序原文及译文赏析下一篇:室内设计-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