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团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2024-12-26

关于社团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建议(通用8篇)

关于社团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篇1

关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生社团活动的现状

及改进建议

撰稿人:管理学院东方管理专业

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

2011年11月5日

周伟

白朝 此次的调研目的在于,通过问卷收集数据了解我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相关情况。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为此次学代会的顺利召开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努力。而选择社团活动这一块则是出于,我校社团活动目前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和问题,而这些不好的现象和问题阻碍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之大打折扣,而我们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同时考虑到大四的学生在校时间已经不多,且绝大多数都早已不在参加社团的相关活动,所以此次的调研范围没有把大四的学生包括在内。并且大一,大二,大三的问卷比例以2:2:1,总共100份的形式发放。有关问卷和调研数据分析请见附页!在此过程中,因为能力有限,而造成的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体谅。

一,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情况及其分析

(A 为了拿社团证以利于毕业B 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艺C 交朋友加强人际关系D 提升自己的能力E 其他。)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发现,在目前的学生群体中,以拿社团证为目的而参加社团的比例所占最高,为36.47%。而选择B、C、D的则只有17.65%,24.71%,11.76%。在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大学校园里,A所占比例之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会有这种意识?如果以这种意识为目的去参加社团活动,那么他所能学到的将是微乎其微,而且这也与学校最初的目的相违背。这种行为只是一种机械式的对规章制度的回应是不可取的。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对于选A的同学在不同年级所占的比例,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出,选A的主要集中在大三的学生还有大一的学生。那么针对这种畸形的动机和机械式的对于规章制度的回应,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呢?我们的建议是:1,解决社团证和毕业证书间的硬性关系。不再把拿到社团证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而改作为,把拿到社团证作为对毕业的一项参考指数。即其影响学生的最终毕业成绩,但不起决定作用,而仅仅是一种参考。以此淡化学生对硬性规定的一种抵触,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自由选择,在社团活动中发展自己。2,申明正确选择一个对自己好的社团的重要性。一个对自己好的社团不仅能迎合自己的兴趣,也正是自己的兴趣发展之所在。在这样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群人共同的舞台,也更有利于梦想的实现。

二,社团现状的一些相关情况及其分析

针对社团的相关现状,我们是从侧面了解了一些问题并加以描述。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的调研数据,即你所参加的社团与你心中所想有多大的差距的调研数据如下,(A 很大 B 大 C 有点 D 几乎没有)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所参加的社团与心中差距甚小几乎没有的只占到了11.76%,而绝大多数的都是有点差距,其比例高达48.24%,而感到差距大的和很大的也分别都是20.00%。对于这样一个数据情况,我想我们都不得不来反思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都会有这种感觉,即参加到社团后才发现,社团的一切跟自己想的不一样?那么由此而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出勤的情况!这项数据来源于问卷中第五题的调查数据(可见附页问卷),情况如下:

(问题是:你平常参加社团活动是打酱油吗?)

(A 一直是 B 经常是 C 偶尔是 D 从不是)

这组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就是来源于理想社团与现实的差距,说明我们的社团在运作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才造成了有打酱油的行为的学生的比例达到了80%,而比较严重的一直打酱油的更是有14.11%,经常打酱油的也达到了12.94%。如果这种现状不能改变的话,那么我们的社团将往何处发展,我们的社团又如何能够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如果任由这种状况持续的话,总有一天,我们的社团无论是质量还是实力都将与外校存在差距,因此我们要找出原因加以改进。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再来看看对于打酱油的原因的调查数据:

(A 对社团逐步了解后,发现与心中期望过大B 时间不足,有耽搁C 觉得在社团里学不到东西,是在浪费时间D 社团的各种活动安排和内容不吸引或不适合自己E 其他)

对于打酱油的原因的数据就在上面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原因集中在时间不足,而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团的活动安排和内容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社团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加以改进。那么我们该在那些地方加以改进呢?下面请看另外一个问题的调查数据:

(你最希望社团在哪些方面改进)

(A 社团初期的培训和知识的传授等B 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指导人员方面C 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D 其他)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如果要对社团的相关进行改进,选择最多的是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高达45.88%。其次是在“社团初期的培训和知识的传授等”占有20.00%,而“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指导人员方面”占有17.65%。而这个问题的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就是我们的社团现在所存在的一定的不足,当然数据可能有所偏颇,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所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各个社团都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我们应该有些作为。在问卷分析过程中,我们收集到的学生对于社团改进的相关想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在此陈列,仅供参考:

1,时间冲突,晚上有自习

2,需加强组织管理。增加社团活动多样性,引进专业人才 3,教学内容要易懂,便于接受,内容要丰富

4,社团活动缺乏计划性,没有详细安排,结构不清晰,组织散乱

以上就是我们调研的社团现状的一些相关情况。除此之外,我们还和有关社团的社长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了解到了一些在问卷中没有体现出来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我校的社团存在着一些在管理,组织,运作上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有了理想社团与现实的差距所造成的不满,进而引发了参与社团活动的打酱油行为普遍高涨的风气,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想社团能有所改进的,不仅是为了更好的丰富业余生活,也是为了能体现出工程大的社团形象。展现工程大学子的朝气和活力。

因此对于这些已存在的问题,我们给出的改进建议是:

一是对于社团的管理。对于社团的管理,我们希望在外部条件上,能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加强对学校各个社团的监督,审核和绩效考核,设定相关的标准,此标准可以发动全校学生来共同商讨,对于每学年不能达到此标准的社团给予相关的惩罚,或是取缔或是在行政和财政上予以处分和限制。当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否则一切也都是形同虚设。其次,在内部条件上,我们建议社团自身能够规范化。所谓规范化是指,社团内部的负责人能够有明确的分工,且作为负责人必须要有责任心,对于负责人的选定应该有全体社员来决定,避免任人唯亲,造成小团体把持社团的现象。清晰每个人的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二是对社团的组织。在调研中发现,有些社团根本就是名副其实,只有一个空壳子,徒有外表而没有实质。这类社团的存在,往往只是为了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空洞的梦想,却害的大部分人因此而耽误不少时间。因此,社团在组织上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不管是社团初期的建立还是后来的活动安排,没有了目标,就都只是空谈。组织结构要清晰,层次要明了!

三是社团的运作。相信在以上的调研数据分析中大家也都看到了,社团最多的问题还是存在于运作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在社团里学不到东西,是在浪费时间?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觉得社团的各种活动安排和内容不适合或不吸引自己?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求社团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上加以改进?为什么还是又那么多人要求我们在社团的初期培训和知识的传授等方面上加以改进?还有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指导人员方面又有哪些不足?这些都是在社团的运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个好的社团在于他能满足社员的诸多需求,能为社员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去发展自己。因此在运作上,我们的建议是:社团的初期培训和知识的传授应该要具体,时间要足够,并且要尽可能的有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的同学或者是负责人来进行这项工作。培训内容可以视情况打印成文稿,有具体的实例,有有经验的人的讲授。不能只是放放幻灯片,在口头上随便说道说道,弄的人不知所云。必须要落到实处,确保大多数人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开展接下去的工作。要让他们觉得他们确实学到了点什么。其次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指导人员方面。在调研中,不少同学抱怨说,社团的指导人员存在着数量不足,知识欠缺,容易有不耐烦等情绪,态度有的比较恶劣,且有的指导人员不能及时到位等现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那么造就的只能是良莠不齐的社员。我们的建议是,社团的负责人应该通过奖励等措施来发展那些有经验的老社员担当指导人员的角色。并且要有责任心,有制度要求,要尽量避免指导人员不到位,态度不好,知识不足等情况的发生。而且最后可以来一个大评比,选出最优秀的指导人员等来奖励有突出工作表现的人,以此激励大家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最后,是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上。除了社团正常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外,其他的活动内容应该征求大多数社员的意见,避免少数几个人做决断而让大多数人去参加的现象。各种相关活动应该提前告知社员,通过社团内部的联系渠道加以讨论,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再去执行,以此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活动内容要新颖,不能新瓶装旧酒,要努力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的相关所得。因为能力有限,诸多不足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谅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也希望这些数据和结果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并祝愿我们的社团能够越办越好,彰显出工程大的独特风采!

【附页一】调研问卷

为响应此次学代会的召开,贯彻为同学们服务的目标。我们拟在有关本校社团活动方面向学校提出一些建议。为此希望同学们能配合我们的工作,公正、诚实的填写下面这张问卷,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1.你参加社团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 A 是为了拿社团证以利于毕业 B 是为了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艺

C 是为了在新环境中交更多的朋友加强人际关系 D 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E 其他—___

2.你最愿意参加什么样的社团?()A 文艺类 B 体育类 C 娱乐类 D 技艺类 E 其他—___

注:文艺类如书法歌剧等,体育类如篮球网球等,娱乐类如动漫等,技艺类如轮滑单车等

3.你所参加的社团与你心中所想的社团有多大的差距?

A 很大

B 大

C 有点

D 几乎没有 4.你认为社团活动应多长时间一次?

A 每周一次 B 每周两次

C 每两周一次

D 每周一次+周末空闲时间 5.你平常去参加社团活动是打酱油吗?

A 一直是

B 经常是

C 偶尔是

D 从不是 6.你选择打酱油的原因是什么?

A 对社团逐步了解后,发现其与心中期望相差太大

B 有上课,约会,活动等原因的耽误,导致时间不足

C 觉得在社团里学不到什么东西,是在浪费时间

D 社团准备的各种活动安排和活动内容不适合自己或不吸引自己

E 其他—___

7.如果让你对你参加过的社团进行一个总体评价,满分是十分,你给几分?

A 0~2.0 B 2.0~4.0 C 4.0~6.0 D 6.0~8.0 E 8.0~10.0 8.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对社团的各方面进行改进,你最希望在那些方面进行改进?

A 社团初期的培训和知识的传授等 B 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指导人员方面 C 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D 其他

9.正对第8题的回答,谈谈你对社团改进的具体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页二】调研数据分析

关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生社团活动的相关情况的调研数据分析

1.你参加社团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 A 是为了拿社团证以利于毕业 B 是为了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艺

C 是为了在新环境中交更多的朋友加强人际关系 D 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E 其他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有效调差范围内,我校学生以拿社团证为目的而参加社团的比例高达36.47%。同时为了“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艺”的占17.65%,“加强人际关系”的占24.71%,“提升能力的”占11.76%,选择其他的占9.41%。

2.你最愿意参加什么样的社团? A 文艺类 B 体育类 C 娱乐类 D 技艺类 E 其他—___

注:文艺类如书法歌剧等,体育类如篮球网球等,娱乐类如动漫等,技艺类如轮滑单车等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选择娱乐类的社团所占比例最高为40.00%。而剩下的选项所占比例较接近。

3.你所参加的社团与你心中所想的社团有多大的差距?

A 很大

B 大

C 有点

D 几乎没有

从分布图中可以了解到,所选社团与心中几乎没有差距的仅占11.76%。大都多少还是存在着差距的、4.你认为社团活动应多长时间一次?

A 每周一次 B 每周两次

C 每两周一次

D 每周一次+周末空闲时间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社团活动每周一次,此比例高达49.41%。

5.你平常去参加社团活动是打酱油吗?

A 一直是

B 经常是

C 偶尔是

D 从不是

此表反映的数据较明显,参加社团活动,从不打酱油的仅有20.00%,而选择“偶尔是”的就占到了52.94%,选择“一直”和“经常”的也分别占到了14.11%和12.94%。

6.你选择打酱油的原因是什么?

A 对社团逐步了解后,发现其与心中期望相差太大

B 有上课,约会,活动等原因的耽误,导致时间不足

C 觉得在社团里学不到什么东西,是在浪费时间

D 社团准备的各种活动安排和活动内容不适合自己或不吸引自己

E 其他—___

针对上一题的原因所做的调查显示,打酱油的原因出于“时间冲突”和“社团内容不合适自己”都占到了24.71%。而觉得在社团里学不到东西的也占到了17.65%。

7.如果让你对你参加过的社团进行一个总体评价,满分是十分,你给几分?

A 0~2.0 B 2.0~4.0 C 4.0~6.0 D 6.0~8.0 E 8.0~10.0

从这道题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社团的评价能达到满意的(E选项)只占到了21.18%,而达到合格的只达到了29.41%,评价偏低的接近于50%。

8.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对社团的各方面进行改进,你最希望在那些方面进行改进?

A 社团初期的培训和知识的传授等 B 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指导人员方面 C 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D 其他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如果要对社团的相关进行改进,选择最多的是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高达45.88%。其次是在“社团初期的培训和知识的传授等”占有20.00%,而“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指导人员方面”占有17.65%。

关于社团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篇2

一、教师叙事研究的现状

(一) 思想观念存在严重的偏差

1.“不会叙事研究”

一些教师把叙事研究看得太高深, 惧怕叙事研究, 认为叙事研究像其他实证科研一样难以把握, 不仅需要自己以足够的教育学理论做支撑, 而且还需要教师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进行见微知著的观察、调查、取证、再现和批判, 特别是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剪裁、构造并润色。因而, 教师不是以不善于观察、分析为由, 就是以不会加工、写作为借口, 回避叙事研究。

2.“没有时间研究”

一些教师总是以繁重的教学任务、琐碎的班级管理为借口, 说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叙事研究, 人为地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叙事研究”对立起来, 以此为自己的懒惰寻找托词。

3.“没有事情研究”

由于教师把自己定格为做一名教书匠, 平时不注意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也从不用心去观察、思考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 更不用说去积累叙事素材。因此, 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变得熟视无睹, 甚至麻木, 更谈不上主动去发现问题反思问题, 让许多有益的“故事”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东流了。

4.“没有研究成果”

一些教师, 也包括一些领导, 总把教育科研成果界定为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论文或论著等, 从不把教学反思、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短小精悍的叙事文章或著作视作科研成果, 总认为它们是小样本, 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常常把这些叙事性的教育文章看成是教育文学作品, 不像正儿八经的科研报告具有那么高的含金量。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观的片面偏狭, 导致叙事研究不为教师接受和理解。

(二) 叙事研究知识的严重缺乏

对什么叫“叙事”, 几乎所有教师都略知一二, 但对什么是叙事研究, 大多数教师都会“失语”“无言”。若进一步询问叙事研究的要素、属性、特征、方式、方法及它的构造框架, 则是整体噤声。教师往往只会按文学“叙事”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来说明叙事的某些方面属性, 不知“教育叙事”的落脚点是“研究”, 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误以为教育叙事研究的对象是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这其实是教师的望文生义, 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只知道自己教育行为发出的接受方, 很少考察教育叙事研究的对象正是自己日常实践活动的现象与本质、经验与理性。由于叙事研究知识的匮乏, 教师无法从平平淡淡的教育生活中将零散的教育问题和经验进行有机的串联和思考, 也就无法揭示隐藏在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本质和规律。

(三) 叙事研究技能的严重不足

1. 没有问题, 无感而发

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的措施。教师不能仅仅向外界表明自己在“教”着, 更要表明自己在“研”着。“教”只表明自己的工作状态, “研”则说明自己的思索状态。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 才会有感而发, 而不是无病呻吟。然而, 很多教师不论是在论文中援引教育事例, 还是在课题里进行叙事研究, 许多故事都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 而是从书报、杂志或网络上摘抄的, 或是自己凭空杜撰的 (虽然我们不反对虚构教育故事, 但作为普普通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 最好研究自己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因为不是教师自己的思维、情感与现实问题的碰撞, 所叙之事就没法展示自己思想的“血缘”和情感的“形容”, 也就显得那样没有生命没有新意。

2. 胸无方法, 难画成竹

在教育领域, 人们注重实证的同时, 也越来越注重行动研究和质的研究。可许多教师几乎所有的教育活动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 最后是迎接各种检查和考试。在如此状态下, 教师自然就不会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 更不会对其行为和意义进行建构并获得解释性的理解。笔者曾参与两个市级课题的结题 (一个是关于德育工作创新的, 另一个是关于传统道德教育的) , 从头至尾笔者都没有看到像模像样的观察研究、实地研究、访谈研究、内容分析研究、传记研究以及个案研究等手段或方法, 充斥于课题材料里的文字, 只是三月学雷锋、四月祭扫烈士公墓、五月是继承革命传统等德育行事历的活动记载, 根本没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实际上, 这两个课题都非常适合使用叙事研究法, 它们可以使教师置身于个体性的、情境性的、偶发性的教育事件中, 并使教育事件得到理性科学的诠释、解说、分析和总结, 以体现“微观叙事”的细节性、生活性、情景性、针对性和反思性。

3. 就事论事, 不见高度

教师既然胸无成竹、无感而发, 自然就只能人云亦云, 说一些“你不说我也知道”的废话了。例如, 一教师关于“保护母亲河”的教育叙事, 大致是这样的:正文的第一部分大谈环保的紧迫性、重要性, 倡导环保观念, 详细列举了课题组教师举办了多少场讲座、报告会, 制作了多少宣传广告牌, 散发了多少宣传材料, 何年何月何日举办了环保知识竞赛;第二部分介绍了课题组教师如何组织各班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 先后三次到环境监测点了解河流污染情况, 并到河流两岸捡拾白色垃圾, 开展植树活动等;第三部分是简单的小结, 阐释了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认识, 要求广大市民养成环保意识, 将环保宣传转变成具体的行动, 为家乡的土地播撒绿色, 为母亲河恢复清澈作出不懈努力。整个叙事材料, 只见点滴教育过程, 即“做法”, 未见教师在“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中生发环境与经济、宣传与行动、思想与落实的困惑, 也未就学生环保意识不强进行多侧面的观察和分析, 特别令人遗憾的是, 在开展了这么多活动、占有了这么多的材料后, 教师未能就某个教育细节或环节全面展开论述, 未能对学生言行中的问题重新概括和认识, 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教育叙事研究就这样异化为“工作汇报”。因此, “叙事”必须要有自己就某个具体问题的观察和教育道理的理性思考, 否则, 叙事研究就变味了。

4. 不善概括, 无所依傍

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型号相同、功能一样的机器零部件, 而是一个个性情不同、志趣互异的鲜活生命。他们对教师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都会各有所需。基于这样的客观情况, 教师就更应提炼教育生活中的教育事件, 对不同的教育“故事”进行理性概括, 使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理论的关照和支撑, 并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日益物化为一种外在的教育艺术。然而,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 无法对自己拥有的材料做出合乎理论的概括, 即运用理论依据相当薄弱, 只会大量堆砌理论, 而不善于分析问题, 不善于用理论说理。这具体表现为:一是理论与观点结合不紧密, 甚或互相脱节, 互不相干;二是对被引用的各式理论, 教师只是一知半解, 甚至误解, 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就上述同一个课题, 在结题时, 我们细细一询问, 得知老师对自己所需要的理论经典及其发展变化是不大熟悉的, 更不用说做过深入研究。因此, 教育叙事研究要对“故事”或理论做出科学归纳和概括, 不然, 叙事研究就会落入泛泛而谈的泥沼。

5. 浅入深出, 华而不实

一些教师开展叙事研究, 不是出于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 而是出于敷衍课题研究的任务, 或是出于应付领导或上级部门的检查。这样就会将叙事研究写得大而空、假而虚, 让叙事研究文章失去它应有的朴实之风。叙事研究文章与其他类型的文章一样, 也呈现出四个表达层次:一是深入浅出, 能将深奥的道理讲明白, 将复杂的问题讲简单, 让人们看得懂, 记得住, 理解得轻松, 这是上乘佳作;二是深入深出, 文章虽然晦涩难懂, 不惹人乐看, 但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有高度, 较上次之;三是浅入浅出, 用平淡的文, 叙平淡的事, 用简单的话, 述简单的理, 虽然货色不佳, 但态度诚实, 不哗众取宠, 即便清澈见底, 但不令人反感, 与上又次之;四是浅入深出, 故作高深, 把本来并不难懂甚至还很好懂的问题弄得陌生化、复杂化, 让人如坠五里云外, 听不懂, 记不住, 这是最糟糕的研究。若说第一种境界代表高明, 第二种境界代表平庸, 第三种境界代表灾难, 那么, 第四种则是遭人唾弃的垃圾。作为理论素养不是很高、教学任务繁重且又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 应将自己的叙事研究文章写得文字浅显生动, 见解独到深刻。

6. 主题不明, 词不达意

教育叙事能否成功, 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就“教育冲突”进行“深度”描写, 即能否用反思的解剖刀“解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由于教育叙事不能直接讲教育道理, 也不能板着面孔说理论, 它只需要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进行独到细致的描述和阐释。因而, 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 还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头脑、扎实的描述功底, 特别是敢于晾晒自己过失的胆略。然而, 许多教师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 不敢直面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 以致在教育叙事行文时, 遮遮掩掩, 避重就轻, 主题不够鲜明, 感情不够真切, 道理不够深刻, 无法确切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反应在文字上, 则是“词不达意”。例如有一教师就“学生管理的宽严相济”这个问题进行叙事研究时, 在简要叙述了“宽”“严”的教育“故事”后, 他多次将“严格”与“严厉”、“可亲”与“宽恕”混为一谈, 无法处理“宽”“严”有度的问题。词不达意, 不仅有损主题思想的深化, 同时也有害叙事研究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教师叙事研究素养的建议

(一) 学点语文, 学点写作之道

作为一线教师, 不论自己是从事什么学科的教学工作, 关注自身的教育实践, 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 写好活动过程中的程序、细节及所思、所感、所忧、所虑, 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写作功底。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 就痛陈了八股文“语言无味, 像一个瘪三”。他继续说:“如果一篇文章, 一个演说, 颠来倒去, 总是那几个名词, 一套‘学生腔’, 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 这岂不是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 像一个瘪三么?”因此, 他鼓励人们要花大力气学, “因为语言这东西, 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 非下苦功不可”。教师要想写好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文章, 就得切实学一点语文, 努力提高自己感知、解读、回忆、描述、调适和架构教育情境的能力。

(二) 鼓励“叙事”交流, 加强校本叙事培训

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他人写的这些教育故事和参悟的教育道理, “我”平时也有类似的经历和顿悟, 只是来不及记录和总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个中的原因除了教师不善写之外, 恐怕与教师彼此之间缺乏交流有关。教师“单枪匹马”地“教”, 然后又是“单枪匹马”地“研究”, 没有交流意识, 怎么会从问题和疑惑中走出来呢?又怎么能够促进叙事研究素养的提高呢?在实际教育生活中, 教师遇到什么问题时, 不愿意将问题和疑惑与同伴交流, 即便有一点交流, 也是蜻蜓点水。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应积极提倡同一层级的教师互相探讨, 互助支援。这样既能避开上下级评鉴考绩的干扰, 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 在当前的校本研究中, 学校仍把教研定格在传统的科研形式上, 没有把教育叙事研究提上议事日程, 没有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叙事培训, 以致教育叙事研究没有全面铺开, 叙事氛围不浓郁。其实, 教育叙事研究比传统的实证教育研究难度要小, 教师面对的素材也比较丰富, 叙事写作基础也略好, 研究的作用也相对大一些。有鉴于此, 学校应坚持基础性“定餐式”培训与个性化“菜单式”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变“单一”为“多样”, 变“定法”为“多法”,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 使培训真正做到供其需、补其缺、投其好。同时, 学校可举行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研讨活动, 引领提高叙事素养。

(三) 提高思想认识, 提升理论素养

对教育叙事研究, 教师有两种极端的认识:一是视叙事研究高深莫测, 远离叙事研究;一是将叙事研究简单化, 以为叙事研究无须专门训练, 不需要任何理论基础, 拿起笔就可以研究, “照镜子”“过电影”就是叙事研究成果。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自主研究的意识是背道而驰的。当前的校本研究强调教育叙事研究, 无非就是要求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把有关教与学的理论思考引入到生活的教育经验之中, 并通过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继而寻找教育行为背后的理论并根据理论进一步行动。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 它重在重述和重写那些能够导致教师觉醒和变迁的教育故事, 使教师能够及时把隐藏在教学活动中的理论分离出来, 有效把握教育事件的前后脉络和支配教学活动的主导价值, 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 并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 提高教师的叙事认识和理论素养, 刻不容缓。教师只有自觉养成了叙事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才能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思考, 才能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四) 多观察, 多练笔

教育事件是比较复杂的, 关系纵横交错。就同一事件而言, 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 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 可能会就有很大的出入, 甚至完全相反。所以, 教师在着手进行叙事研究时, 应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教育故事, 抓其本质, 攫其精华。鲁迅也说, “对于任何事物, 必要观察准确, 透彻, 才好下笔”, “不要看了就写, 观察了又观察, 研究了又研究, 精益求精, 那怕是最平凡的事物, 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教师只有多观察, 多练笔, 才会下笔有如神, 才会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利用的宝贵经验, 才会对实践经验与智慧进行系统化梳理, 才会分析隐含在教学中的道德和理论议题。

(五) 树立问题意识, 重构叙述意识

教师叙事研究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篇3

一、教师叙事研究的现状

(一)思想观念存在严重的偏差

1. “不会叙事研究”

一些教师把叙事研究看得太高深,惧怕叙事研究,认为叙事研究像其他实证科研一样难以把握,不仅需要自己以足够的教育学理论做支撑,而且还需要教师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进行见微知著的观察、调查、取证、再现和批判,特别是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剪裁、构造并润色。因而,教师不是以不善于观察、分析为由,就是以不会加工、写作为借口,回避叙事研究。

2. “没有时间研究”

一些教师总是以繁重的教学任务、琐碎的班级管理为借口,说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叙事研究,人为地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叙事研究”对立起来,以此为自己的懒惰寻找托词。

3. “没有事情研究”

由于教师把自己定格为做一名教书匠,平时不注意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也从不用心去观察、思考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更不用说去积累叙事素材。因此,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变得熟视无睹,甚至麻木,更谈不上主动去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让许多有益的“故事”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东流了。

4. “没有研究成果”

一些教师,也包括一些领导,总把教育科研成果界定为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论文或论著等,从不把教学反思、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短小精悍的叙事文章或著作视作科研成果,总认为它们是小样本,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常常把这些叙事性的教育文章看成是教育文学作品,不像正儿八经的科研报告具有那么高的含金量。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观的片面偏狭,导致叙事研究不为教师接受和理解。

(二)叙事研究知识的严重缺乏

对什么叫“叙事”,几乎所有教师都略知一二,但对什么是叙事研究,大多数教师都会“失语”“无言”。若进一步询问叙事研究的要素、属性、特征、方式、方法及它的构造框架,则是整体噤声。教师往往只会按文学“叙事”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来说明叙事的某些方面属性,不知“教育叙事”的落脚点是“研究”,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误以为教育叙事研究的对象是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这其实是教师的望文生义,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只知道自己教育行为发出的接受方,很少考察教育叙事研究的对象正是自己日常实践活动的现象与本质、经验与理性。由于叙事研究知识的匮乏,教师无法从平平淡淡的教育生活中将零散的教育问题和经验进行有机的串联和思考,也就无法揭示隐藏在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本质和规律。

(三)叙事研究技能的严重不足

1. 没有问题,无感而发

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的措施。教师不能仅仅向外界表明自己在“教”着,更要表明自己在“研”着。“教”只表明自己的工作状态,“研”则说明自己的思索状态。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然而,很多教师不论是在论文中援引教育事例,还是在课题里进行叙事研究,许多故事都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而是从书报、杂志或网络上摘抄的,或是自己凭空杜撰的(虽然我们不反对虚构教育故事,但作为普普通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最好研究自己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因为不是教师自己的思维、情感与现实问题的碰撞,所叙之事就没法展示自己思想的“血缘”和情感的“形容”,也就显得那样没有生命没有新意。

2. 胸无方法,难画成竹

在教育领域,人们注重实证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行动研究和质的研究。可许多教师几乎所有的教育活动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最后是迎接各种检查和考试。在如此状态下,教师自然就不会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更不会对其行为和意义进行建构并获得解释性的理解。笔者曾参与两个市级课题的结题(一个是关于德育工作创新的,另一个是关于传统道德教育的),从头至尾笔者都没有看到像模像样的观察研究、实地研究、访谈研究、内容分析研究、传记研究以及个案研究等手段或方法,充斥于课题材料里的文字,只是三月学雷锋、四月祭扫烈士公墓、五月是继承革命传统等德育行事历的活动记载,根本没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实际上,这两个课题都非常适合使用叙事研究法,它们可以使教师置身于个体性的、情境性的、偶发性的教育事件中,并使教育事件得到理性科学的诠释、解说、分析和总结,以体现“微观叙事”的细节性、生活性、情景性、针对性和反思性。

3. 就事论事,不见高度

教师既然胸无成竹、无感而发,自然就只能人云亦云,说一些“你不说我也知道”的废话了。例如,一教师关于“保护母亲河”的教育叙事,大致是这样的:正文的第一部分大谈环保的紧迫性、重要性,倡导环保观念,详细列举了课题组教师举办了多少场讲座、报告会,制作了多少宣传广告牌,散发了多少宣传材料,何年何月何日举办了环保知识竞赛;第二部分介绍了课题组教师如何组织各班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先后三次到环境监测点了解河流污染情况,并到河流两岸捡拾白色垃圾,开展植树活动等;第三部分是简单的小结,阐释了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认识,要求广大市民养成环保意识,将环保宣传转变成具体的行动,为家乡的土地播撒绿色,为母亲河恢复清澈作出不懈努力。整个叙事材料,只见点滴教育过程,即“做法”,未见教师在“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中生发环境与经济、宣传与行动、思想与落实的困惑,也未就学生环保意识不强进行多侧面的观察和分析,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在开展了这么多活动、占有了这么多的材料后,教师未能就某个教育细节或环节全面展开论述,未能对学生言行中的问题重新概括和认识,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教育叙事研究就这样异化为“工作汇报”。因此,“叙事”必须要有自己就某个具体问题的观察和教育道理的理性思考,否则,叙事研究就变味了。

4. 不善概括,无所依傍

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型号相同、功能一样的机器零部件,而是一个个性情不同、志趣互异的鲜活生命。他们对教师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都会各有所需。基于这样的客观情况,教师就更应提炼教育生活中的教育事件,对不同的教育“故事”进行理性概括,使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理论的关照和支撑,并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日益物化为一种外在的教育艺术。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无法对自己拥有的材料做出合乎理论的概括,即运用理论依据相当薄弱,只会大量堆砌理论,而不善于分析问题,不善于用理论说理。这具体表现为:一是理论与观点结合不紧密,甚或互相脱节,互不相干;二是对被引用的各式理论,教师只是一知半解,甚至误解,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就上述同一个课题,在结题时,我们细细一询问,得知老师对自己所需要的理论经典及其发展变化是不大熟悉的,更不用说做过深入研究。因此,教育叙事研究要对“故事”或理论做出科学归纳和概括,不然,叙事研究就会落入泛泛而谈的泥沼。

5. 浅入深出,华而不实

关于社团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篇4

一、目前现状分析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涵盖了整个变配电领域的所有产品:测控仪表、保护装置、漏电、防雷、综合自动化系统(含保护屏体)、高低压柜、配电箱、箱变等等,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公司的组织架构已经十分健全。但是公司现状的生产流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1、研发流程控制薄弱:标准化也就是刚刚起步开始,研发选型时对后期批量生产考虑不够全面,研发人员之间沟通不够深入,每天研发类采购耗去了采购部的大部分时间,造成采购人员精力不够;中试部对研发控制不到位,产品做完实验发现还有问题,造成产品经常升级,对生产和采购造成很大麻烦;且研发和中式投产没有一个限度,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要报废很多产品,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2、商务投产无序:交期均七天,没有真正分清急要合同和非急要合同,七天的交货期已经是压缩的最短的时间了,都是靠前期预投产库存,预投成品对了就可以七天,预投不对,不但无法保证七天,还会形成库存的积压,造成极大的浪费。

3、工控事业部与商务部管理交叉混乱:工控事业部目前是和商务部有公用的业务员,但是有自己的技术员人,有自己的设计人员和业务人员,工控事业部签合同是在商务部签,签完合同后商务部也基本就不过问了,而工控事业部也没有专门的负责人。

工控事业部内部管理也十分混乱,设计没有规范,没有标准的流程,内部没有监督考核,图纸更改随意性很大,就没有一个规范标准,或者是有但是没有灌输到实际行动当中。

4、库房仓储管理混乱:屏箱柜体类生产物料与原件类生产物料混在一个库房,库房摆放差乱无章,很多物料都堆积在库房外门口,无专业物料配套员,合同生产物料配套时间过长,缺件预警不够及时,造成很多物料到用时才发现缺货,严重影响生产周期。

成品库房现在存放的都是合同产品,按照正常理念,库房应该是空的,但是目前成品库房积压合同很多,最长的有将近两年,由于产品更新换代,有可能就会成为废品,造成公司人力、物理浪费。所以商务要真正了解客户需求,客户要的咱们才去生产,否则就是浪费。

5、供应链控制不力:对供货商管理不到位,采购不能只关心价格和交期,还应该注重供货商的生产能力、所供产品的质量保证等,每种物料都应该有不低于两家的合格供货商,才能保证公司的采购正常供货。

另外,产品种类很多(保护、表、防雷、漏电、操显、温湿度、漏电、温度变送器、消谐、系统、一次二次等等),造成了庞大的物料种类,也使供货商数量增多,而采购人员就三个人,

元件类产品生产流程用户订单发货商务部合同下投生产计划发货成品库房生产计划合同入库生技部生产计划扣壳包装半成品发放领取制造部电子公司装配完成物料配套成完套装贴料配物元件库房物料入库缺件反馈质控部校验调试计划下投

8、团队意识不强,不能形成有效拉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负责人都缺乏团队意识,没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思想,出现问题只是一味的推诿上道工序或是下道工序,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完全没有站在负责人的高度看待问题。

采购部

二、改进建议

1、研发人员在研发新产品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做一种产品,每种产品都应该几个人参与,相互进行沟通与交流,不能等到一个人做出样机后再一起评审,这个时候从原料选型,到产品外观,基本都已定型,很难改动了;还有尽量使用通用物料,在研发物料选型时,一定要对供货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对后期的批量生产有安全的保障!

2、业务人员不能一直强调“七天”交货期,一定要给用户灌输思想,让用户提前订货,这样就能给家里面足够的生产时间,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能够保证质量,出现突发事件也能来得及处理,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里的生产也不紧张了,用户也能达到满意了。

3、工控事业部主要负责的业务是高低压、开关柜、配电箱等一次产品合同,而这些合同金额、规模较大,所以每个一次的项目都要有一个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为负责公司与用户之间的相关事宜沟通,着重点在货物交期配合和合同款催收。

从辅助工控事业部拟作为子公司独立运营的角度出发,工控事业部负责本部门合同的全部执行(例如:催款、发货、商务沟通、技术支持等),商务部仅按照工控事业部的要求和公司制度协助完成流程、单据。

关于社团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篇5

2013年3月15日国务院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直至今年已经施行5年,这5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金融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5年,从“狼来了”的互联网金融,到“严监管”政策的实施,再到“存款保险制度”的落实等等。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对征信业的发展提出了深刻的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个人隐私、涉密信息数据保护”,并明确强化征信信息数据安全,征信系统是识别风险隐患、把握风险应对主动权的有力武器,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要屏障,《条例》的颁布为征信系统发挥上述功能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以商业银行征信管理的角度,从征信查询管理、征信安全管理、征信宣传等方面谈谈《条例》颁布5周年以来征信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依法合规查询征信

1、征信查询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将诚信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一,充分表明诚实守信已成为社会信用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个人信用报告作为个人诚信的“名片”,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有着诸多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申请信贷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查询个人及企业信用,有着严格的制度要求。以本行为例,按照本行征管管理办法,在经办个人征信查询的过程中,每查询一笔征信事先都要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严格按照“先授权后查询”的要求,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不得用作约定以外的用途,更严禁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对查询的相关资料逐笔登记,建立征信查询登记簿,留存客户书面的征信查询授权书,并按月归档。对已查询征信但是未落地的业务,按照要求建立了拒贷征信登记簿。

2、征信查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但在征信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检查中,经常会出现诸多查询不规范的问题,比如查询机构未按照《条例》要求建立征信管理征信查询时间在授权时间之前,身份证复印件模糊,征信授权书上查询原因与实际查询不相符,未按要求建立征信查询台账,台账内容不完整,每年征信监管机构都会对商业银行不规范的征信查询行为做出通报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要做到合规查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监管机构持续加强监管力度,行政监管具有刚性的强制性和威慑力,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形成定期报告机制,完善工作台账,定期报送异常查询、违规查询、违规使用等征信信息安全情况。若发生违规情况第一时间向监管机构报告,便于监管机构即使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化。二是商业银行应完善征信管理制度,强化征信内控意识,这是做好征信合规管理的前提条件。在遵照《征信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与征信业务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征信管理制度具备规范和约束业务操作行为的功能。三是商业银行要定期开展合规使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情况的全面风险排查,针对风险排除中发现的关键问题,要认真查找和分析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整改计划和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技术提升等方面切实改进,防范问题再次发生,堵塞风险漏洞。四是不断加强征信查询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征信业务环节内控建设中,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切实抓好员工风险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征信人员合规意识,明确职责,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征信从业人员培训,坚持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的工作理念。通过学习规章制度,学习典型案例、学习政策法规等形式不断增强依法合规的意识,使的征信查询人员始终保持合规意识,严守不发生违规查询的风险底线。

二、坚守道德底线,做征信安全的捍卫者

1、征信安全现状分析

按照《条例》的要求,征信管理部门要求辖所有征信查询机构要按照要求每月修改一次征信登陆密码,做到“一人一户”,不得将查询密码转借、出售给他人。不得随意下载个人征信报告并保存,不得将查询的征信内容告知无关的第三人,更不得将查询的征信报告泄露、倒卖给他人,坚守住道德的底线。

2、征信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违规查询信用报告,泄露、倒卖信用信息等案件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了信息主体权益,阻碍了征信系统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违规违法出售个人征信的新闻不断呈现。比如查询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操作征信系统,转卖给中介,非法获利;再比如应朋友的请求,违规查询个人征信,用于其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也出现过因用户账户和密码保管不善别他人盗用造成信息泄露

维护好征信安全,杜绝倒卖个人征信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征信查询人员相关方面的教育,监管机构可将当前查询管理从注重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业务流程管理延伸。利用系统记录分析功能,及时预警,提前预警,提前化解风险,防范于未然,特别注意非工作时间查询征信的情况。同时监管机构应采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双管齐下的监管手段,真正发挥出监管功能。其次,监管机构应加强与司法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对发生信用信息泄露的单位及个人,依据《条例》从严、从重予以处罚,及时发布和通报事件,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三是信用信息保护离不开隐私保护大环境的改善,要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完善法律框架,严厉打击侵犯隐私的行为。

三、做好征信宣传,建立社会诚信制度

1、征信宣传现状分析

自2003年国务院明确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以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一直致力于宣传征信业务、普及征信知识。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商业银行在网点张贴标签,播放电子滚屏,悬挂宣传条幅,摆放宣传折页,配备了专职人员引导客户了解征信宣传内容,同时应与当地人行一道在社区、街头、菜市场等地开展地方特色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有奖调查,现场答疑等活动,并配合开展征信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

2、征信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加强对征信工作的宣传,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信用经济快速发展、信用意思普遍不高、征信产品与服务不匹配的新兴市场来说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目前征信宣传的形式多为在社区或者街头发放资料、有奖调查、现场答疑等,宣传方式较为单一;银行从业人员自身对征信的了解不够,未将征信的宣传带入日常的工作中;征信知识的普及教育尚游离于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强制力不够,系统性不高,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体制下,易被边缘化。

提高征信宣传的效率,建设诚信社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提升征信从业者、金融从业者乃至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用意识,辐射带动其家庭、学校、单位及其他组织、达到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二是征信宣传活动应多层次,内容丰富。可用现在人们乐于接受的微电影、情景短剧、动漫、沙画、快板等形式拍成视频短片,入围的视频短片可在当地各银行网点进行播放宣传,增强了征信宣传的亲切感和鲜活感,使老百姓乐于接受。三是征信宣传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将诚信文化推进中小学校园,采用班会、演讲、图片展、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和载体,积极推动征信宣传,使征信知识的普及教育不再游离于国民教育体系之外。

推行征信合规管理,建设社会诚信体制对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理应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升业务水平,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中添砖加瓦。

上饶银行上高支行

聂雄伟

关于社团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篇6

您好,为了解最近风靡市场的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希望能得到您的真实想法和宝贵意见。您的解答对我们至关重要,希望您能抽出一点宝贵时间参与此次调查,我们将非常感谢!

1、您的性别? □ 男

□ 女

2、您的年龄大概是?

□ 15岁以下

□ 15-25岁

□ 25-35岁

□ 35-45岁

□ 45岁以上

3、您的学历?

□ 初中及以下

□ 高中

□ 大专

□ 本科

□ 研究生及以上

4、您最近是否使用过共享单车? □ 是

□ 否

5、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共享单车的?

□ 路上看到

□ 朋友推荐

□ 广告推广

□ 其他

6、您使用共享单车的理由是?

□ 方便出行

□ 租金便宜

□ 绿色环保

□ 无桩停车容易找车

□ 其他

7、您在使用共享单车前是否全面的了解过相关规定(比如APP里的用户须知)? □ 有

□ 没有

□ 只是简单的看过,并不太清楚

8、您比较偏好使用哪个品牌的共享单车?

□ ofo共享单车

□ 酷骑单车

□ 摩拜单车

□ 小鸣单车

□ 其他

9、您使用共享单车的次数大概是?

□ 每天使用

□ 一周两三次

□ 一月两三次

□ 很少使用

10、您每次使用共享单车的时间大概是?

□ 30分钟以下

□ 30-60分钟

□ 60分钟以上

11、您什么时候会选择使用共享单车?

□ 上下班

□ 购物

□ 城市旅游

□ 好奇,体验一下

□ 与朋友出游 □ 等不到公交车

□ 到站最后一公里

□ 想锻炼身体

□ 其他

12、您认为是否应该专门规划停放区域来停放共享单车? □ 很有必要

□ 没必要

□ 无所谓

13、您认为共享单车的站点主要应该设置在?

□ 居民区内

□ 学校附近

□ 旅游休闲地区

□ 公司企业附近

□ 地铁或公交站附近

□ 各类大小商场附近

□ 其他地方

14、您了解到或遇到过的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有?

□ 占道,扰乱交通

□ 共享单车“私人化”

□ 恶意损坏或用后不锁 □ 乱停乱放,缺乏管理

□ 乱贴错误二维码

□ 其他

15、当您看到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时,您是否会反馈?

□ 几乎从不反映

□ 几乎每次都会反映

□ 有时会反映

16、您在使用共享单车中遇到的问题有?

□ 车辆损坏

□ 不会锁车

□ 车型高低不合适

□ 停车地太远不方便

□ 车辆打不开

□ 骑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 其他

17、您认为怎样才能减少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

□ 加强监督管理

□ 出台相关政策

□ 提供举报奖励

□ 加强群众道德教育

18、您认为共享单车的优势在于?

□ 节能环保,绿色出行

□ 使用方便,随时停放

□ 节约出行时间 □ 可锻炼身体

□ 缓解交通压力

□ App使用方便

□ 其他

19、您认为共享单车的不足之处在于?

□ 无后座

□ 车辆数量,分布有待优化

□ 停车点少

□ 可能泄露个人信息

□ 损坏车辆不能及时维修

□ 单车骑行体验不佳

□ 其他

20、您认为使用共享单车的意义在于?

□ 低碳环保

□ 方便出行

□ 复兴自行车市场 □ 缓解交通压力

□ 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 其他

21、您对您所在地区共享单车建设情况满意吗?

□ 非常满意

□ 一般

□ 不太满意

□ 无所谓

22、对共享单车未来有哪些建议?

□ 降低押金

□ 实名认证

□ 解决私用、上私锁问题

□不需交押金

□其他

23、您对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管理服务有什么建议?

关于社团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篇7

1 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投入, 轻管理

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 高校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张, 除了国家对教育事业政策上的支持、财政上的投入持续增加以外, 高校还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 比如, 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抢夺生源、校友捐款、企业品牌冠名等活动, 为高校带来了巨大收益。高校的资产资源, 主要用于购买昂贵的科研仪器和教学设备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重视对资产的投入, 而对资产的管理意识非常淡薄, 导致很多设备盲目购进、重复购进, 浪费严重。

1.2 管理机构欠缺, 管理制度不全

当今高校的资产主要由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共同管理, 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各部门之间协作能力差, 办事效率低下, 管理制度很多时候就是空中楼阁, 无法落到实处, 造成资产流失严重。高校只注重资产的使用, 而轻视效益。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没有对应的机制来束缚, 造成资产职权模糊, 隶属关系不清以及产权界定不明, 形成了人人都可以管理或者不管理的局面。在使用权的管理方面, 高校资产管理又是多部门分管。如:某个院系里的老师离职, 只需要征得所属院系同意, 而无需告知其他院系。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 人们对于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认为对资产的管理仅限于对钱财和物品的管理, 而忽视对无形资产和和人力资源资产的管理。这对于以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为发展基点的高校来说, 无疑是大忌, 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前景。

1.3 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低

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在高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得不到提升, 很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资产管理的意识, 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资产管理培训。甚至他们在购置设备的时候, 对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如仪器的基本属性、使用率等都不了解, 所以购进的设备产生很多质量问题。

2 高校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高校是国家发展的人才储备基地, 高校的发展关系到祖国未来的荣辱与兴衰。高校资产是高校发展的基石与保障, 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急需解决。笔者认为需对症下药, 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提高高校的资产使用效率。

2.1 加强资产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领导力, 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是优化资产管理的第一步, 要让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在思想上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同时, 重视资产管理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能流于形式, 要有可行的方法和真正的实际行动。学校领导要做领头人, 定期召开关于资产管理的工作会议, 学习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相关政策, 对于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对于在资产管理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要以奖金或者口头嘉奖的方式做出表彰, 以带动全部的资产管理人员向更好的方向前进。同时要制定每一个阶段资产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并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管。

2.2 建立统一管理机构

目前高校多部门分管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 如:信息不畅通、办事效率低下、资源无法共享、浪费严重等, 十分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为此, 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管理经验, 采用集中、分权的管理新模式。建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 统一领导, 在部门下面建立使用主体、实际使用、归口等多个子部门, 明确每一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做到权力分离而又不相容, 这样能杜绝多人皆可以任职的不良现象。从而保证资产管理的权力制衡, 避免多部门管理, 权责不清的现象, 各部门在履行自身职责时, 要加强沟通和合作, 以利于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构建实用性强、容易操作和管理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将资产信息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建立学校公共网站, 实现资源信息在整个学校的共享。

2.3 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合理的制度是实施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保证, 只有制定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 才能有效保证高校资产管理的切实可行。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下手。第一, 实行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部门以及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 防止资产管理出现漏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在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如设备重复购置或设备闲置、设备使用率低下, 容易损坏, 使用寿命短等, 要追究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 做出相应的处罚, 以示惩戒。第二, 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前提, 目前在高校资产管理中, 基本还在沿用以前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 时代在发展, 对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的资产管理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全新的适合当今形势的管理规章制度。第三, 对资产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不仅能起到提效作用, 而且对监督也有作用。在实施绩效管理前, 首先要建立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指标体系具体可以包括仪器设备的寿命时间、设备的利用率、损坏率、固定资产的收益率各个方面。对于高校的各项单项评价指标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要综合评价, 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给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科学的高校资产绩效评估体系, 不仅能提供高校资产管理运行情况的准确信息, 而且能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科学的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一方面, 有利于学校办学的及时改进, 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为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提供参考。第四, 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高校资产管理归根到底要靠人来实现, 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资产的管理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和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具体可以从几方面来加强。1培养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要求。2专业化培训。资产管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使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3强化监督。应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和相应的奖惩。

3 结束语

高校资产管理十分繁琐复杂。只有了解现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只重视投入, 实行多部门分管, 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来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缺乏专业的系统的资产管理专业培训等, 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应对。为此, 应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 建立统一领导的资产管理体制, 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利用互联网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通过这些措施能针对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加以改进, 从而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要素,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财力、物力支持不断加大。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 也受到高度重视。但近年来随着高校资产的与日俱增, 高校资产管理问题频出, 严重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中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试图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以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高效,资产管理现状,改善建议

参考文献

[1]胡峰玮.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14) .

[2]段媛媛.浅议高校资产管理[J].云梦学刊, 2013, 34 (3) .

[3]张月琪, 落巨福, 接励, 等.关于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 .

关于社团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现状 对策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一)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由于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有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听不懂的现象,因此,学生遇到一些生僻的知识时往往不能理解,加上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够,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解,对各种知识等进行简单地学习,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教师能力素养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教师队伍当前还有待壮大和充实,由于当前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完善,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当前,很多小学的教师都偏向于理论型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教育的普及程度较低。

(三)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不够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是很多小学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实施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小学教育过程中,对课外活动的拓展比较少,往往注重一些实践理论课程的教育,缺乏一些生动形象的课外活动,一般都是进行课堂教育,而且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一)结合小学院校的教育目标,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对传统的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一个方面,但最基础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思想,以保证和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相符合。当前的小学课堂上学生缺乏积极性和生动性。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的限制,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在整体的教育观方面,应该本着宏观教育的理念,结合小学院校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从传统的以课堂教育为主的观念向现代化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双重教育为主的观念的转变,使得教育过程变得更加规范、理想,最终促进小学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二)提升小学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素养

小学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全能型人才是教育目标和方向。在宏观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的培养,应该从综合性角度出发,而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就成为影响学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对当前一些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的问题,首先应加强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教育教师团队。在任教之前要对教师的各项能力进行考察,对教师的专业性水平以及个性化能力素养进行摸底,不仅要招募理论性较强的教师,还应该要招募实践性较强的教师,确保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尚的个人素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要给教师更多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三)加强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新时期,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小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尤其是要掌握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相应的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要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能够顾及学生在知识的形成以及能力发展之间的差异,为教学带来了契机,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可以采取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老师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发现,找出问题和难点、兴趣点以及价值点等。此外,要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技术的应用,如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表演、互动学习等,以小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育,促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相结合,使小学教育实现现代化,提升教育的感染力。

(四)加强小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课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更多的乐趣。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后开展一些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剧比赛等活动,还可以组织英语听力、英语技能大赛等,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写作的素材与灵感,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去阐述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感受祖国的自然风光、花草树木以及小溪河流,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大自然中欣赏景观,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在小学自然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实训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小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对各种课程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自我思考的能力,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小学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加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加强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的应用,以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祥,王玉玲.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发展[J].学园,2013,(33).

上一篇:关于爱粮节粮的征文下一篇:民间体育游戏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