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投放广告的6大策略(共2篇)
有效投放广告的6大策略 篇1
有效投放广告四大策略
关键词: 广告 投放 企业 效果 准确定位
有效投放广告四大策略
提要:对于消费群体的准确定位,对于时间的把握,善于坚持,才能使广告投放更具效果。
与产品、渠道、促销等手段相比,广告大概是大多数企业,比较重视的营销环节了,可惜观察我们周围的广告,其结局往往只是遗憾:真正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出钱做广告的企业,而是收钱的那些家伙。广告从来都不是肯定有效的。从坏的一面看,大把的钱花出去,却一点效果也没有,大家可能认为这是最糟糕了。其实不是,最坏的是反作用,花钱买来的竟是骂名。那么如何才能使广告有效投放,让100万产生1000万的效果呢?
谨防“广告错位”——研究目标群体
在进行广告投放时,脑海中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对象,即目标消费者。广告定位应该精确而尖锐,不要指望打动所有的人,只要打动目标对象就行。如果一个少女用品,广告做出来后,老头老太们喜欢得不得了,那么这个广告白投了,这就是“广告错位”现象。在做广告之前,应该先对目标对象作大量研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关于目标消费者,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大到可以设置年龄0——99岁,这当然是个笑话,想要通吃,可能什么都吃不到,连0——99岁都得使用的卫生纸类,都已将消费者区割为小孩、妇女、上班族、家庭号„„等类了。小到细分为12—14岁初中学生、3—6岁学龄前幼童等特定对象。确定目标消费者后,便可以描述他们的特征,然后借助于消费者调查,了解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以及他们面对的现实,将自己看作是那些消费者中的一分子,以现实的眼光审视消费者的相关利益和需求,找到最重要的那个点,击中他们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弦。
不同的目标对象,对广告有不同的敏感度。例如城市和农村:城市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农村和外界的接触仍旧是一台电视机,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本地电视台占据了信息来源的60%以上。和城市人每天晚上七点打开电视准时看新闻联播不一样,在农忙时和农闲时,农村的收视习惯会有所改变。据调查,在农闲时,农村收视的黄金时间是晚上7点至10点,而在农忙时,则是晚上8点至10点半。如果在农忙时,你把广告投在晚上7点,那么浪费的广告费将绝不会只是一半。报纸和杂志已经成为城市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对农村人来说却并不重要。城市人对小报已经深恶痛绝,而农村人也许会在一个无事可做的下午看上半天。
如果你想当然的以自己的想法,代替他们的想法,那你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如果说在上个世纪还是以十年为一个代沟的话,那么现在,和你相差仅仅五岁的妹妹,你会发觉你们已经有点陌生了,你说的她不感兴趣,而她说的你更是不以为然。但有些品牌和产品,可能就是针对她们而来的,如果只是你感兴趣,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广告时机把握
对于广告时机的把握,普遍引不起企业的重视。从现行的大部分企业的广告运作来看,不知如何根据不同的市场时期,对广告的制作和发布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我们很难分得出其广告的引导期、调整期、深入期与维持期。通常的做法是将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POP和促销等放在一个盘子里搅拌,然后一古脑撒向市场,强行向消费者灌输信息,认为这样就会产生效应。殊不知,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作用,虽然不分青红皂白的广告轰炸多少也能带动销售,但这其中,又浪费了多少企业的血汗钱。
在不同的时期,有侧重的选择不同的媒体,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实际上,媒体是各有分工的,每一个媒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例如电视媒体,时效短但覆盖面广,有文字有画面还有声音,是树形象的媒体;报纸广告保存的时间也不长,但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促销活动,却非常适用,可以针对不同的促销对象选择对应的媒体。户外广告主要起到提示品牌的作用,因此其信息含量不能过多,应该简单明了,打个比方,如果一个路牌广告的信息量过大,文字写得密密麻麻的,人们匆匆而过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影响广告效果。
现代集团军作战——广告媒体组合
广告总是离不开媒体,而媒体又那么多,这里面就一定有个取舍的问题。媒体计划就是用来决定广告信息要在哪里、什么时间刊出。为了吸引目标对象,企业有几个问题一定要问:我们该把广告放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安排广告时机?我们需要哪些媒体?我们要花多少钱?
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媒体策略,就无法将信息通过合理的媒体组合全面传导给目标受众,并试图感动、说服目标消费者来购买产品。在媒体选择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哪个杂志找上门就做一个通栏,明天看哪个报纸优惠得厉害就做一个整版,结果是打着了谁就是谁。这就好像“炸鱼”,一个雷管扔到水里,不知道能炸起多少鱼,有时多,有时少,完全靠运气。这完全掉进了“游击战”的陷阱,这足可左右广告活动的成败。
在进行媒体组合时,如果能够进行媒体创新,则常常可以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例如某家庭用品做媒体组合时,别出心裁地开展送“福”闹新春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家庭派送印有广告的“福”字、春联、挂历,在半年后进行回访时,那些“福”字和挂历仍然整齐地挂在墙上。另外
对学生赠送印有广告的书包以及作业本,书包每天背在学生身上,就是一个个流动的活广告,作业本带回家,父母检查作业,每天都可看到,真正是花小钱办了大事。
围绕一个核心——广告投放的主题
一个普遍失误。坚持持续一致的广告主题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可口可乐、雪碧的品牌个性承载着美国文化中“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尽管可口可乐、雪碧的广告隔一段时间就换,甚至大相径庭,人物、广告语、情节都会有很大变化,但任何一个广告都会体现出上述主题,就像张惠妹主演的雪碧广告中,以“我终于可以做一回自己了”、“表达真的我”、“我就是我,雪碧”等极为煽情的广告语演绎着雪碧“张扬自我、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品牌价值与内涵。
耐克的核心价值是“Justdoit”(想做就做),表达人们对前途对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中的乐观情绪,这一主题已经坚持了将近20年,从无改变。今天,我们提起耐克,能马上联想到其核心价值主张,与其长期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的广告策略密不可分。
但老是坚持一种风格,一个面孔,有时企业会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如此下去,广告将变得枯燥,这些企业习惯了过几天就换一种想法,觉得那样才能使广告新鲜而充满创意。但是,消费者不是你,你每天都生活在这个品牌的包围中,而他也许根本就没有见过你的品牌,广告太多了,他从来不会刻意去关注哪个广告。实际上,当你觉得单调的时候,消费者开始对你有印象,才真正意识到你的存在。只有不断重复相同的信息在各种不同的媒体上,才能累积消费者的注意力及记忆度。因此,还是要重复那句枯燥得已经说了一千遍的老话:坚持就是胜利。
广告投放与媒介策略 篇2
以县市级台为投资对象,收视点成本(CPRP)比较低,看起来十分“合算”,但企业反应的投放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
投放评估的总收视点(GRP)相当,但有的企业说选择省级卫视整合传播的广告效果好,有的企业却认准“央视与区域台”的组合,为什么?
同样是选择全国性的媒体投放,有的企业在西北区域市场反应强烈,有的企业在东南区域反应强烈,为什么?
运用某种媒体选择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企业,在另一个品牌上运用同样的策略却败走麦城,为什么?
……
无数的中国营销专家在产品定位、渠道公关、促销手法上精益求精,但却在巨额的媒体投资(广告投放)上“摸着石头过河”,其实,通过对大量客户投放的经验积累,我们发现了很多可以借鉴的规律,并找到了上述“为什么”背后的真实原因。
B、实质
1、中国的媒介环境不同于西方国家。
中国媒介环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有央视、省级卫视、地方台的“等级”之分,这些不同“级别”的媒介,它们在不同层面、不同区域,又都有自己的作用与特长,需要决策人去识别与运用。
从全局上看,央视媒介“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收视特征已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而卫视整合在中原一带的优势相对更为突出,但东南沿海更为发达的区域,媒介独立性强,城市电视媒介占有相当的收视份额。所以在中国操作媒介,就要求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市场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媒介选择与科学组合。
2、中国的文化不同于西方国家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隔绝性举世闻名。中国人要融入其它文化固然困难,外国人要融入中国文化更是难于上青天。这种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企业营销的各种方面,当然也包括媒介方面。
广告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不仅仅是看到次数的多少那么简单,“一条抵十条”或“十条抵一条”都成为可能,此时,完全的数据导向有时走入的恰恰是误区,而放弃数据又失去量化依据,怎样在这种量化与质化中进行科学的权衡与判断,是中国的营销人要面临的专业难题。
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的消费者往往有两种媒介影响形态:一种是因为接触品牌在高端媒介的露出而产生对品牌的信任;一种是因为多次接触品牌在多种媒介的露出而产生对品牌的信任。企业的目标受众集中于前一类形态还是后一类,将直接决定,传播上应当选择高端媒体还是低端媒体更为有效。
3、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同于西方国家
我们处在的是一个并未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面临的是一个尚不十分规范的市场,企业必然要解决很多“中国式”的问题。在媒介上表现为价格并非透明化,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法,获取的价格时常有天壤之别。
“异国负担”(由于国家之间存在地域、心理、文化、制度上的距离,外资企业在一个地区市场上运作,必然要承担比本土企业更高的营运成本)现象,决定了很多外资企业在获取媒介价格上,要付出比本土媒介公司更高的成本,加上人力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往往只通过这种渠道,将很难得到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4、中国的市场等级差别不同于西方国家
面对中国这种从一级市场到三、四级市场的巨大消费落差与消费特点差别,进行营销的复杂性是任何一个没有在本土“摸爬滚打”过的人所不能想象的。同样,在中国运用媒介,更需要建立在对本土媒介深度的了解之上。找到媒介传播影响企业成败背后的真实原因,将媒介投放与企业营销不同阶段,品牌发展不同地位进行结合,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媒介投放的实质,是一个负责任的媒介公司应当做并做得更好的一件事。
企业将目标市场锁定为高端城市市场还是二、三级城镇甚至是农村市场,都意味着在媒介选择上的千差万别,拿家电行业来说,LG、海尔、奥克斯、及众多区域品牌,在市场选择上明显有其针对性,从而在媒介选择上也有明显的区隔,它们都是成功者,但没有完全的成功模式。
C、建议
巧妙运用本土媒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检索。
一、媒介策略方面的检索
“先战略,再战术”是正常决策时的基本思路。在媒介投资上,媒介策略是决定整个投资成败的关键。笔者从事多年媒介投资服务,曾与各种类型的企业决策人有过沟通,深有感触的是,很多企业在营销成本上精打细算、机关算尽,却在广告投资这笔巨大的支出决策上,只是由市场部报个计划,有的干脆压根就没有计划,完全靠“拍脑袋”。殊不知,这些战略性的投资失误,到头来造成企业巨大的浪费,再后悔莫及或怪罪与个别媒介“没有效果”已失去意义,
1、企业是否明确投资需要什么样的回报?
企业投放广告,大多都有一个明确目标,通常我所接触到的主要情况有:为应付竞争者而采取的举措;维护性的品牌提示;招商与前期铺货的促进;销售旺季促销;新品上市告知;品牌形象提升;打造品牌/产品知名度等。这些目标就是企业追求的回报,企业应当也必须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核心的传播目标。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不必相信一次传播可以解决所有的企业问题。
2、策略是否适用于企业的营销现状?
对于由自己的市场部制定传播策略的企业来说,一般出现媒介与营销严重脱节的情况较少,但对于由媒介公司提供传播策略的企业,需要特别的慎重。
当前我国的媒介公司有三种类型。一是“媒介资源导向型”,它们垄断一个或少量几个媒体,以区域公司居多,向客户提供全国整合传播与策略服务的能力弱,但在自己的“媒介势力”内,往往有较强的价格决定能力;二是“媒介产品导向型”,它们会研发或组合形成一种有一定代表性的媒介产品,如“某某剧场全国联播”、“全国地市台联播”等,它们所研发的产品自然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往往不适用所有企业所有营销状况下使用,这类公司特别注重传播自身产品的价值,会自然与不自然的推荐自已的“媒介产品”;三是“数据资源导向型”,它们会购买大量的媒介数据,依据数据分析出媒介的受众、千人成本等指标,并以此指导企业进行媒介购买。
以上三类媒介公司,无论是哪一类型,都不可能完全了解企业的营销状况,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需要与服务公司充分的沟通,更需要企业擦亮眼睛,采用与企业营销现状最匹配的实效媒介策略。
3、策略是否能实现预期的回报?
每一种推演,都有其内在逻辑性。每一个表象背后,都有其真实的本质。纵观整个策略,企业应当仔细审视其推演的逻辑,资料的真实性,与自身营销现状的吻合度,如果没有问题,再来看结果:假设按这一策略执行,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
中国目前媒介公司良莠不齐,在与企业的老总们沟通时,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媒介策略,只是堆砌一些零乱的数据,有些甚至是网络上东拼西凑或是时过多年的资讯,最后也得出了一个大大的“红苹果”。事实上,这种策略执行后,往往让企业大失所望,也影响了企业对媒介公司的评价。
二、媒介执行检索
媒介策略确定下来后,怎样才能保证完整有效的得到执行,怎样最大化地控制投资成本,是企业的又一个难题。
1、主张整体委托购买。
由策略公司进行购买,能更好地理解与执行策略的本意。即使是企业自己制定策略,我们也主张整体委托购买。因为:
第一、媒介购买决不是“花钱买广告”那么简单,不了解各个区域的媒介环境、媒体时段成本、媒介的覆盖与收视状况变化、各栏目的受众偏好,就根本不可能做到对策略的真正执行,而大多企业无法得到这方面的完整资讯,因为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而企业不同于专业公司,无法由很多的客户来分摊成本(笔者所在的公司,每年花费在购买这些数据上的投资是企业成本的主要部份)。
第二、媒介执行(尤其是电视媒介)是一件十分繁琐的事情,每天的大量传真,与数十个甚至是数百个媒介的沟通,需要一整套的流程控管,一个专业的执行团队,才能保证有条不紊,不出差错(即使出了差错,也是由媒介公司负责加倍的赔偿)。
第三、媒介执行公司一般会提供免费的监播与评估服务,并会提供竞品的相关投放资讯与建议,这些附加服务,自行购买媒介的企业需要另外花费很大的成本才能得到。
第四、专业的媒介公司都建设有一支专业的媒介谈判队伍,他们会时刻与媒体保持良好地沟通,也最了解媒体的需求与喜好。再加上媒体大多会对有信用的媒介公司一定的优惠政策(相当于营销的通路优惠政策)。一旦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真正形成,媒介公司往往能得到比企业所能得到更多的优惠。
2、怎样识别即能稳定执行,又能节省成本的购买伙伴。
一看它正在服务的稳定客户:那些对媒介成本十分在意的企业,总会找到一批优秀的媒介公司作为长期合作伙伴。而没有实力的媒介公司,很难长期稳定的与客户共处,大多是得到一些机会进行合作,然后快速“分手”。
二看媒介对它的评价:媒体最了解媒介购买公司的实力,如果企业有比较熟悉的业内朋友,不防从媒体打听一下,他们会比较客观地告诉你答案。
三看它的合同样本:专业的媒介公司,会在合同上明确自己的执行责任与附加服务,因为它自信自己的媒介操作能力。
四看它的报价:好的合作伙伴,会保留一个合理的利润,而不会向不知情的企业“狮子大开口”,也不会以降低服务能力和执行能力为代价来参与恶性的价格竞争。比价(招标)是企业常用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由于一些没有服务能力的公司往往会不负责任地恶性竞争,这种做法,既害了企业,也害了同行。我们主张,双赢是双方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我们呼吁企业间的诚信合作。
【有效投放广告的6大策略】推荐阅读:
幼儿园语言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11-08
有效投放区角活动材料05-28
生物农药品牌广告投放策略 生物农药产品如何宣传推广12-29
网络广告投放的困惑01-27
广告投放07-26
广告投放的新思维论文11-05
广告投放模式01-13
广告投放技巧08-02
广告投放流程08-07
精准广告投放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