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精选7篇)
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 篇1
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
一、技能级别划分标准:拉片组:按照技能的高低分为三个职称等级:
1.1技术员:需满足以下条件:能够独立按时完成常规拉片(长排片,剑尾片,四方片等)及简单的工艺片设计,并熟相关拉片的加工工艺;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3%以下;能够把个人二次试模合格率控制在89%以上;能够独立解决自己设计的拉片试模中存在的问题
1.2技师:需满足以下条件:能够独立按时完成所有常规拉片、工艺拉片、塑料拉片的设计,熟悉所有拉片模具的加工工艺;能够运用PRO.E进行复杂拉片的造型设计;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0%以下;能够把个人二次试模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能够较精确地计算拉片的重量;能够独立解决拉片试模中存在的问题。
2压铸模具组:按照技能的高低分为四个职称等级:
2.1技术员:需满足以下条件:能够独立按时完成常规两面抽芯的象鼻头、自动头、锁头等其中任
意一种模具的设计,并熟悉相关模具的加工工艺及公差标准,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3%以下;能够把个人二次试模合格率控制在85%以上;能够独立解决自己设计的模具试模
中存在的问题。
2.2技师:需满足以下条件:能够独立按时完成常规两面抽芯的象鼻头、自动头、锁头等模具设计,并熟悉相关模具的加工工艺及公差标准;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1%以下;能够把个人二次试模合格
率控制在90%以上;能够独立解决自己设计的模具试模中存在的问
题。
2.3助理工程师:需满足以下条件:能够独立按时完成所有常规压铸模具
(包括方块插销、隐形模具、四面抽芯模具)设计,并熟悉掌握生产现场的模具加工工艺及公差标准;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0%以下;能够把个人二次试模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能够独立解决所
有压铸模具试模中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培训新人员的能力(解说能力)及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2.4工程师:能够独立按时完成所有常规压铸模具的设计,并熟悉掌握生
产现成的模具加工工艺及公差标准;能够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去开发新的模具结构,能够根据产品或模具的需要独立制定特殊工艺及公差标准;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0%以下;能够把个人二次试模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能够独立解决所有压铸模具试模中存在的问题;具备较强的培训新人员的能力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成品设计组:按照技能的高低分为四个职称等级:。
3.1技术员:需满足以下条件:能够独立按时完成塑钢上下止模具、冲孔模具、切断模、链齿模、左右插模具、定位器等其中任意一种模具的设计,并熟悉相关模具的加工工艺;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3%以下;能够把个人二次试模合格率控制在85%以上;能够独立解决自己设计的模具试模中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试模现场解决试模问题的能力。
3.2技师:需满足以下条件:能够独立按时完成塑钢上下止模具、冲孔模具、切断模、链齿模、左右插模具、定位器等常规塑钢模具的其中任意三种模具的设计,并熟悉相关模具的加工工艺;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0%以下;能够把个人二次试模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能够独立解决自己设计的模具试模中存在的问题;具备较强的试模现场解决试模问题的能力。
3.3助理工程师:需满足以下条件:能够独立按时完成所有常规塑钢模具的设
计,并熟悉相关模具的加工工艺;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0%以下;能够把个人二次试
模合格率控制在90%以
上;能够独立解决自己设计的模具试模中存在的问题;具备较强的试模现
场解决试模问题的能力。
4零配件设计人员(属于成品设计小组),按照技能的高低分为四个职称等级:
4.1技术员:需满足以下条件:熟悉本公司各种金属材料的性能及使用环境;
熟悉模具部生产车间
各种加工工艺;能够根据客户提供的样品进行测绘,并了解零配件的使
用环境,设计出满足使
用要求的零配件及工艺;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5%以下;能够
独立解决相关零配件加
工过程中或加工后出现的问题。
4.2技师:需满足以下条件:熟悉各种金属材料的性能及使用环境,并能够
根据零配件的使用环境
及要求确定使用何种金属材料;熟悉模具部生产车间各种加工工艺;能够独立按时完成各种零
配件的设计及工艺设计;能够把个人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3%以下;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零配件
加工过程中或加工后出现的问题;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4.3助理工程师:需满足以下条件:熟悉各种金属材料的性能及使用环境,并能够根据零配件的使
用环境及要求确定使用何种金属材料;熟悉模具部生产车间各种加工工艺;能够独立按时完成各种零配件的设计及工艺设计;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对设备零配件作简单的技改;能够把个人
质量事故率控制在1.2%以下;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零配件加工过程中或加工后出现的问题;具
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4.4工程师:需满足以下条件:除了满足助理工程师的条件外,还需具备以
下能力:能够根据使用
部门的要求,对使用部门的机台设备进行技改,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或提升品质的目的;具备
很强的改进开发意识和能力,有能力发现使用部门的设备缺陷,主动寻找改进事项;具备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有计划性,有能力带领一个小组去完成改进项目的改进计划。
5对职称级别的其他说明:
5.1各小组设计人员除了可以在本小组晋级外,利用业余时间或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以外的时间,掌握了其它组的设计技能并达到相关组别的晋级标准后,职称等级可以
再晋升一级(如拉片组的助理工程师若掌握了压铸模具组技术员的设计技能,可以晋级为程师,其它的依此类推)。此
项最高只能可晋级到工程师级别。
二、开发人员技能级别划分标准:开发技师:需满足下列条件
1.1 熟练掌握word等办公软件,能够熟练运用CAD、Pro.E或UG等工具软件进行设计工作;
1.2 必须具备技术科其它某一个设计小组的设计经验,且技能达到技师级别;
1.3 在其它设计小组从事设计工作时,体现出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执行力;
1.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1.5 会查询和使用专利。
2开发助理工程师:需满足下列条件
2.1 满足开发技师的所有条件;
2.2 在担任开发技师的工作中,具体实施了三项以上的普通技改或开发任
务,且体现出良好的工作计划性、取得良好的技改或开发结果;
2.3在担任开发技师的工作中,根据自己的观察,主动提出一项需要改进的事项并得到采纳;
2.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 篇2
一、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培训的现状
在经济和科技的逐渐推动下, 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是以专业的技术人才作为主要的推动力。不仅如此, 企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另外, 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 企业逐渐将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工作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发挥了明显的效果。
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 可供选择的方式有很多, 其中包括组织文艺活动, 召开交流座谈会以及聘请专家来进行培训等等。另外, 还需要不断调节工作人员的分配制度, 加强内部的讨论和学习, 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是比较重要的。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 做好培训工作有利于提升晋升职称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 所采取的培训方式比较复杂, 而且为了保证培训的高效性, 所经过的环节也比较特殊。其中包括培训、考核然后才可以晋升。所以说只有不断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才能够为以后的晋升职称打下基础。
二、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培训的影响因素
从现如今社会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可以看出, 知识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 同时, 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工作中, 经过了定期的培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是从目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现状上看, 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培训方式不科学
通常情况下,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培训主要表现为脱产培训, 通过对培训结果进行细致地分析, 如果达到了培训的资格就可以得到晋升, 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就失去了晋升的资格。可见, 这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的比较单一。从某种程度上看, 还对专业技术人员产生一定的限制性, 获得晋升的资格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 这种培训方式很难实现脱产培训, 尤其是对于一些要求相对较为严格的培训工作来说, 由于培训方式的不科学现象比较突出, 所以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也会产生严重的限制。
2、培训内容和技术要求严重不符
从培训的内容上看, 主要是以理论的知识为主。但是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 往往动手操作技能是支撑其晋升的重要因素。但是, 由于培训的相关内容和技术的要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 学员就无法从培训工作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具体来说, 支撑晋升培训工作对于实践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 应该在不断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同时对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改进。但是, 从实际的工作中可以看出, 相关的培训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也不够完善。另外, 评价体系也严重缺乏。
3、评审工作中出现严重的不正之风
从晋升职称的相关工作上可以看出, 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素质进行评定。但是, 在进行评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往往有些工作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 出现了严重的受贿或者是规范程度不强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到职称晋升工作的高效性。职称晋升必然要和工资以及技术水平等相连接, 所以说, 在实际的工作中, 评审工作人员需要对出现的不良之风进行改进和抵制。
4、职称晋升工作方式不科学
通常情况下,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职称工作来说, 需要严格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及工作资历的需要来进行。积极对职称评定制度进行合理地改革, 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制度。但是, 从现如今的具体工作中可以看出, 职称晋升的工作方式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人们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 而且职位的设定和技术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人员选择的上岗制度还不够完善。
5、晋升工作的连续性不强
从具体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工作中可以看出, 要在科学完善的晋升制度的支持下, 不断提升晋升工作的连续性。具体来说, 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在单位的时间达到了晋升的标准, 就应该予以晋升,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还能够不断促进单位经济利益的长期发展。但是, 从现如今的晋升工作中可以看出, 连续性明显不强。一些初来乍到的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得到一次晋升的机会, 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 直接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自身价值的发挥, 出现了一种人才浪费的现象。可见, 在职称晋升的过程中, 晋升工作连续性不强是影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的重要内容。
6、职称晋升体系不合理
具体来说, 职称可以被看成是促进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重要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在工作中得到认可, 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全部精力来实现价值。但是, 从实际的工作中可以看出, 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业务水平以及收入水平等和职称晋升体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别。所以说, 需要不断发挥职工的自我激励能力, 提升自我约束的水平。
三、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工作的相关建议
现如今, 社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对于职称晋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 得到晋升的机会是对自身工作最大的肯定。虽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 但是只要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对其进行解决, 就可以为晋升职称工作提供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
按照学历设置不同的教学大纲, 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相关课程并通过考核才能获得学分, 取得相应的学位, 完善训练大纲, 促进任职教育培训发展;专业技术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且专业不同, 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培训方面要做到灵活有序, 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应地合理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培训要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 在进行培训之前, 要详细了解专业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岗位, 设置相关的培训内容, 加以技术能力的测验, 在培训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实行分班差别化教学;完善远程教育的体制, 加强远程教学的管理;建立院校、单位之间的交流, 丰富教员的经历, 补充教学力量;通过与单位之间沟通, 让专业技术人员带着课题进行培训, 开展课题式教学, 激发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学习的兴趣,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正轨, 科学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现代知识经济体制下, 知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事业单位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晋升职称培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 必须认真谨慎待之, 对于其所面临的问题, 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及时解决, 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培训能够稳步进行, 保证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芮小兰.中国和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 (08)
[2]崔光宝.职称改革与人才评价[J].人才资源开发.2008 (04)
[3]佟屏亚.论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及社会化改革方向[J].农业科技管理.2007 (05)
[4]于金翠.韩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 (05)
[5]盘名德.科技团体全面承接政府职称评审职能的趋势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24)
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 篇3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管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研发和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生命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加强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研发人员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管理的策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高新技术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念。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域中运用当代最新的前沿科学技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开发及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及应用等领域。一般来说。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收益、高创新和高风险的特点。
2、技术研发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定义为在企业中负责研制、设计、开发新产品、更新换代产品及提供技术专利或技术支持的人员。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人员,属于典型的知识型员工。其本质特征是他们拥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创新知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技术创新知识和创新精神与企业的其他资源相结合,能够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利润和市场。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大多受过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缘故,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等。
2、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而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3、高创造性和自主性。与体力劳动者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相反,与一般脑力劳动者从事的较低层次的脑力劳动不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动。他们依靠专业知识和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创新性成果。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而不愿象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制于物化条件的约束。
三、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对技术研发人员的需求把握不准,激励方式需要优化组合。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没有针对不同技术研发人员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需求分析。因此。造成了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重点不突出。对象不明确。企业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导致激励不当和“放空挡”的现象。
2、“马太效应”现象严重。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管理中,总是局限在技术带头人或个别优秀人才身上,只要有机会。各种奖励和荣誉都往他们头上戴。这种“马太效应”式的管理,容易使其它技术研发人员心理失衡,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
3、以职论赏,行政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把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调整到管理或领导岗位,这样一方面使这些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浪费了人才;另一方面,这种以职论赏的管理方式容易造成人才错位,甚至会给企业管理带来更大的麻烦。
4、强调一般使用。忽视培训与开发。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人员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培训与教育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培养、培训和持续学习上,显得滞后和力度不够,对技术研发人员潜力的开发力度不够。
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策略
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依赖于企业的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均取决于技术研发人员的状况。由于技术研发人员的鲜明特征,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不断通过技术研发人员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既要符合有关企业的基本理论,又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能够反映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特质要求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潜力。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
1、形成有效的薪酬机制。国内学者张望军等研究人员从对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润讯通信发展公司、中国公用信息网、信息产业部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的150名技术研发人员实施了“创新型企业员工激励要素调查问卷”。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第一位的是“工资报酬与奖励”。
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高薪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意义不容忽视。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是吸引和留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前提,也是其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薪酬已不再是简单的收入分配问题。而成为人才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业绩奖金、股权报酬等。
2、建立公平、科学的激励机制。虽然少数优秀的技术带头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贡献巨大。但是高新技术企业不能忽视一般技术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贡献。高新技术企业应该依据技术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贡献。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技术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另外,技术研发人员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其价值所在。如果放弃技术研发人员的核心能力,而将其放在管理或领导的岗位,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科学利用技术研发人员的专业特长,不断挖掘其专业潜能,发挥其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高新技术企业同一般企业一样,发展阶段可分为萌芽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具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技术研发人员管理策略。
萌芽期是创业者人力资本的积累期,此时企业只是一个概念并未实际存在。这里不作讨论。
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重心是技术创新。该阶段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且技术研发人员的技术成果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此阶段企业应给于技术研发人员较积极的鼓励政策和较宽松的发展空间。
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重心是市场创新。该阶段企业处于快速膨胀期,企业的业务量迅速增加,技术研发人员的数量也增加。技术创新仍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给予积极的薪酬激励的同时,需要注意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稳定期,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重心是管理创新。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日常技术维护的工作量增加,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相对减少。在此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企业发展的持久力。
衰退期,高新技术企业与一般企业一样。保持基本的技术维护工作尽可能获取较多的利润成为重点。在此阶段,企业保留基本的技术维护人员即可。
4、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和造就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宽松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使技术研发人员能够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应该能体现技术研发人员所具有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感的特点,这种文化应该具有鼓励创新、允许失败、敢于负责的特征。只有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才能放开手脚开拓工作,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另外,高新技术企业应培养学习型文化。创造更多的技术研发人员非正式交流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加强技术交流和情感交流。从而增进他们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同时创造更多的隐性知识转移的机会,使技术研发人员所掌握的关键性的隐性技巧、诀窍和经验等。采用个人化的方式与其他技术研发人员共享,从而降低技术研发人员离职带来的风险。
四、结论
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 篇4
2、传统评审方式是对申请人的评审主要采取组织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方式,对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达到出席会议成员人数的()即为通过。D.1/2
3、以下哪个不属于职称取得的方式?()(2分)D.单位推荐
4、大专毕业后,从事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以认定学位意义教师资格。C.3
5、对高教、技工教育、经济、建筑、机电、橡胶化工、环境保护、电子电气、医药、轻工、冶金等进行申报高评委各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均须参加()。B.面试答辩
6、通过()获取专业技术资格的方式,是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一大成果。B.考试
7、在进行考核认定的时候,直报人员、正常申报但户口不在我市或未通过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申报的人员,不必提供以下材料。()D.任现职以来聘任考核登记表各一份
8、符合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放宽条件,取得()以上的,在申报评审对应级别或以下级别专业技术资格时,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A.40分
9、学历认定中,各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都有对学历的基本要求,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最低学历要求一般都是()以上。A.中专
10、对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近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予办理专业技术资格()。D.考核认定
11、通过考试方式来获取专业技术资格,目前由国家人社部门单独或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有()。正确选项:B,C,D
12、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包含有()。ABCD
13、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不受()限制,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均可正常申报。ABC
14、突出贡献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是不作为申报必备条件的。ABC
15、考核认定中,申请认定()的专业技术资格,其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必须与所学专业对口。AC
16、目前设置的专业技术资格共29个系列。是
17、考核认定的对象是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达到认定相应系列(专业)、档次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初次申报员级、助理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否
18、每一专业技术职务又分为高、中、初级三个级别,所有系列高级资格又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两个档次,有的系列初级资格又分为助理级和员级两个档次。否
19、通过确认这种方式来获取职称,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否
20、确认主要是针对省外来穗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在省外获取的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予以认可的一种方式。是
21、考核认定是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直接认定其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不再进行评审的一种方式。是 22、1986年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是
23、政工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属于职称体系资格。否 24、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提出:“应该恢复技术职称,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否
25、称评审相关文件规定:需出具现申报工作单位连续半年以上时间的社保交纳凭证原件,即由社保经办机构核实打印缴交清单后加盖社保业务章。推出此举的出发点是为了严防和拒绝以往职称评审时出现挂靠作假的问题。是
26、第一讲第三节“论文、著作”中提到,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一般需提交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著作。不同系列(专业)、级别的资格条件对论文、著作的要求虽然各不相同,但[论文必须是申报人在任现职期间内独立或者为第一作者完成的,著作必须是申报人在任现职期独立撰写或作为主要编著者公开出版的]著作。
27、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中提到,根据规定,[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达到认定相应系列(专业)、档次专业技术资格要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均可申请考核认定。
28、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为保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科学客观和公平公正,广州市除了组织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的评审方式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量化评审]和面试答辩两种评审方式。
29、第一讲第三节“思想政治”中提到,思想政治基本可以概括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任职期间,每年考核均在称职及以上。
30、第一讲第五节“对申报人的要求”中提到,申报人务必做到[诚信自律,申报材料务必真实准确,严守诚信承诺];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并经查实,将对申报者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31、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评审是指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在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阅、充分评议的基础上对申报人学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以及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层次专业技术资格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的一种方式。
32、第一讲第三节“职称外语”中提到,国家人社部门组织的全国统一标准的职称外语考试,采取统一大纲、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设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每个语种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英语划分为综合、理工、[卫生]3个专业类别。
33、第一讲第四节“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是指在国外取得硕士或者以上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在国内已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博士学位之后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及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果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或曾在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国外中层及以上岗位任职两年以上的人员。
34、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目前对申请人的评审主要采取组织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方式,即:通过出席会议的委员会成员在对评审对象的材料全面审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讨论和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达到出席会议成员人数的[1/2]即为通过。
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 篇5
评审材料报送说明
一、呈报时间和地点
各呈报部门请于2018年9月1号-20日将审核后的申报材料按时报送至新城交通综合楼215室。
二、申报程序
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实行单位民主评议推荐、个人网上申报、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的办法,各区(市)单位的申报材料报送至各区(市)人社局,市直单位的申报材料报送至市直主管局。
1、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公布申报评议方案;
2、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证件;
3、单位公开进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布评议推荐结果;
4、单位组织整理填报有关申报材料;
5、单位要认真审查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实效性,重点审查其申报材料、证书和证明等是否真实、齐全,内容格式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单位要将填好的《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在单位明显位置张贴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按要求填写单位推荐意见并签名盖章。
7、组织填写《“六公开”监督卡》;
8、报经主管部门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主管部 门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鉴后,及时送呈报部门;
9、申报材料经呈报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呈报意见后,按规定时间报中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
三、呈报的有关材料和要求
(一)申报人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数量
1.《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A3纸型,须从系统导出,反正面打印,原件);
2.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除呈报《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外,还需提供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原件)1份,并报送反映其工作变动后业务水平、业绩情况等证明材料。
3.市直事业单位人员需提供《评审岗位通知》(原件或加盖单位公章的复印件),其他人员不用提供。
4.《专家学术委员会推荐意见表》1份(原件,由单位组织7人以上专家组推荐并签名)
5.《“六公开”监督卡》1份。(原件)
6.学历及学位证书(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国民教育学历,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档案部门审核盖章,其负责人签字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
7.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8.事业单位人员提供聘任审批表(原件或经档案部门盖章的复印件);企业单位人员提供聘文或聘书(原件); 9.任现职以来的年度考核表(原件);
10.审核后的继续教育证书(原件);
11.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
12.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填报的科研成果及获奖项目不超过3项,论文(著作、作品等)不超过3件。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应履行的手续及要求
1.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要对申报材料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确实无异议的,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后,连同其他申报材料,一并由呈报部门按规定时间报送。
2.符合破格申报指导条件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3.需委托评审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评委会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4.呈报部门根据样表填报《2018年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人员花名册》。
5.申报材料须按要求装入统一印制的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材料袋下封口处注明:申报职称、申报人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6.呈报的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打印上报,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
四、填表说明
(一)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二)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
(三)“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获得国民教育学历的,分别填写为“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党校学历填写“中央(省、市委)党校研究生、大学、大专”;1993—1997年入学并取得“山东省干部教育验印专用章”验印的学业证书,填写“省业余大学、大专”。
(四)“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及专业”填写:X年X月,X校X专业。
(五)“聘任时间及年限”中“聘任时间”填写第一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限”则填写聘任累计年限,年限计算到申报当年的年底。采取“时间/年限”的填法。
(六)“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七)“成果及受奖”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的成果和奖项;
2.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3.“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X年X月;
4.“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 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为第2位的,填:2/3(申报表格中的“位次”栏均依此法填写)。
(八)“论文、著作、作品”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在省级以上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的报刊上的论文、作品,公开出版的具有统一书号(ISSN)的著作;
2.“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X年X月;
3.“题目”的填写,先注明“论文”、“著作”,然后写作品名称。如“论文:《X药物治疗X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4.“报刊或出版社”填写报刊或出版社的法定全称; 5.不能提供原件的不要填写。
(九)“成果及受奖”和“论文、著作、作品”栏,要有选择性地提供任现职以来最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要按代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顺序填写,并在报刊封面上依此顺序编号排列。一项内容不得在以上两栏中重复填写。上述材料的截止时间为呈报的截止时间,超期的不予认可,不予受理。
五、系统填报入口和申报表格下载路径
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 篇6
企业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是反映业绩和水平的标志, 也是评价、激励技术人员成才的重要手段。目前, 对企业研发人员的能力评价普遍采用社会化的职称评审或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考试, 由于社会化的职称评审或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考试评价相对通用性较强, 而且是一评定终生, 不能动态体现技术人员各自差异化的专业水平。在对企业研发人员的能力评价时, 又缺少能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有效评价标准, 研发人员晋升只能朝着领导管理岗位单一方向发展。由于研发工作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工作, 这样的导向十分不利于研发队伍的建设和成长, 特别是在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上, 由于缺乏了良性的成长引导目标, 让研发人员工作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工作成就难以体现, 长此以往, 工作积极性不断下降, 从而限制了企业整体技术能力的提升。
文章结合企业技术发展战略要求, 研究和探索针对工艺制造型企业研发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体系, 将实践经历 (承担科技项目数量与等级) 、业绩成果贡献 (获得科技成果数量与水平) 、技术理论沉淀贡献 (论文与总结分析报告) 、自我学习与培训 (继续教育、后学历提升与培训报告) 、人才培养贡献 (团队人才培养数量与等级) 、外语能力、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参与外部科技活动等因素, 按必要条件和引导性条件分类, 制定“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首席工程师、高级专家”评价准则, 拓展了研发人员晋升渠道, 通过专业技术职务继聘考核方案, 实行“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建立以提升企业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研发人员科技创新热情, 促进研发人才队伍的成长, 增强研发人员责任感。
2 专业技术职务体系设计思路
2.1 研发人员工作岗位特点分析
制造工艺企业研发人员大致可以分为4类:工艺研究、产品开发、检测试验、科技管理。工艺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等研究及推广工作, 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人员在创新性、理论性、专业化能力方面要求较高, 需要熟悉技术原理, 能对技术问题产生从本质上做深入透彻分析, 掌握其机理, 进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产品开发人员主要根据客户产品订单需求从事新产品生产工艺编制、工艺优化改进及生产现场服务指导工作, 对工艺研究人员研究成果进行运用, 对人员在工艺系统化集成和实践性能力方面要求较高, 需要综合性、全局性的考虑产品实现过程, 编制产品图纸、工艺流程、设备程序、操作规范等;检测试验人员主要为产品实现和工艺研究提供检测和试验服务, 对人员在经验、专业化技能方面要求较高, 根据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 协助工艺研究和产品开发人员对结果进行分析;科技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科技战略体系建设、科技人才体系建设、科技项目与成果管理、工艺管理、科技情报与标准化、科技翻译及技术资料管理等服务工作, 对人员在系统规划、管理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方面要求较高。
2.2 能力评价指标因素设置分析
通过对研发人员岗位特点分析, 提出对技术能力提升起支撑作用的资源要素, 建立实践经历、业绩成果贡献、技术理论沉淀贡献、自我学习与培训、人才培养贡献、外语能力、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参与外部科技活动等评价要素, 其中外语能力、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是选择性评价要素, 需要根据不同岗位选择。具体要素采用原因分析如下。
2.2.1 外语能力要素
由于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化, 研发人员需要不断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和标准, 甚至需要直接与国外用户进行技术沟通。技术用语相对比较专业, 一般的商务人员很难把握词句之间真正的涵义, 所以作为工艺研究、产品开发、检验试验、从事科技翻译和情报工作的科技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外语能力 (主要以英语为主, 分书面和口语能力) , 一般以上人员需要具备能够读懂外文技术标准、规范及协议等资料的书面外语能力, 口语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2.2 职称要素
职称是一种通用的代表专业技术能力的社会化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 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职称要求不一样 (例如大部分国有企业或职称关系到资质等级的企业则对职称比较注重, 而外资企业或者大部分民营企业则不太关注) , 因此对于职称这一要素, 企业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自行决定是否作为评价要素。考虑把职称作为评价因素, 可以引导企业员工积极申报职称, 职称的获得无论是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一种双赢事情。
2.2.3 学历要素
学历代表了受教育程度, 在工作的初期反映了技术专业能力的起点, 对于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申请时, 可以作为一个选择性的台阶。
2.2.4 工作年限要素
工作年限基本能反映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等级, 工作年限长的通常比工作年限短的专业技术能力要强, 在申请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以作为选择性台阶。
2.2.5 参与外部科技活动要素
主要是为了积极鼓励、引导研发人员承担和参与外部科技项目, 加强行业之间的合作及学术交流活动, 争取科技经费和奖项荣誉, 体现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这是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 因此申请中、高等级的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以作为选择性台阶。
2.2.6 实践经历要素
主要是指研发人员承担和参与公司科技项目的等级与数量, 公司根据项目创新难度和重要程度将项目分为A (难度极大、非常重要) 、B (难度较大、很重要) 、C (难度大、重要) 、D (难度普通、一般) 等级。由于项目等级区分是一个定性评价, 因此公司要组织成立技术专业委员会来综合评价;实践经历是代表研发人员从事过不同难度和重要度的项目经历, 设立科技项目是体现从公司战略角度自上而下的要去做的事情, 这也是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多承担公司科技项目, 为实现公司战略发挥作用, 这对于评价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
2.2.7 业绩成果贡献要素
所谓的业绩成果是指研发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可利用价值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通过应用实施对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业绩成果水平程度由公司技术专业委员会根据成果的实用性、重要性、创新性、经济性等综合评价, 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业绩成果贡献按获得的成果水平与数量来判断, 这对于评价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这样可以鼓励每个人多获得高水准的成果。
2.2.8 技术理论沉淀贡献要素
所谓技术理论沉淀是指研发人员在工作中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归纳, 形成了具有可以传承和重复利用价值的论文、总结报告、指导书、标准、专利等记录。一般大部分企业不太注重技术沉淀, 认为只要看结果就行了, 但是研究工作需要不断积累, 这样可避免今后研发中重复走一些弯路, 或者对于后来的新人有经验可去借鉴参考。如果企业没有形成技术沉淀的文化, 没有鼓励内部研发人员多开展技术经验知识共享, 这样是不利于技术能力提升的。技术理论沉淀贡献度可以从技术理论沉淀水平与数量来判断, 这对于评价工艺研究、产品开发类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2.2.9 自我学习与培训要素
自我学习主要是要求研发人员每年都要对专业工作开展继续教育、参加学术讨论和在职进行学历 (学位) 提升,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拓展专业能力, 同时也要求能对其他人员开展培训。对于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为他人作培训这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也是其主要能力的体现。
2.2.1 0 人才培养贡献要素
所谓的人才培养贡献是指研发人员在本专业技术领域培养的的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人才等级和数量。对于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不仅需要自我提升专业能力, 更要建立一支层次分明、机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大部分研发人员可能不太愿意建立团队和培养新人, 担心徒弟超越自己而失去竞争力。因此, 把这一要素作为评价能力的指标, 可以促进能力强的人员帮助和培养能力弱的员工。只有带出等级高的人员, 自己才有晋升空间, 这样才符合了企业发展人才战略。
2.3 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设置分析
在设置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时, 可以考虑与行政职务等级相对应, 每个等级可以根据企业人员实际情况再细分等级, 提出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基本要求, 建立相应等级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同时, 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设立后, 还需要对各层级专业技术职务要求进行说明, 下一步是研发人员技术职务设置等级对照情况如表1所示。
对于项目难度大小的定义, 每个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企高级专家 (5年) 业在行业中的水平地位, 设置一定要求的衡量标准, 专业技术职务层级越高涉及的系统性越强、专业技术覆盖面越广。
注:从事工艺研究、产品开发、检验试验、从事科技翻译和情报工作科技管理人员需具备能够读懂外文标准、规范及协议等资料的外语能力。
3 专业技术职务体系实施运用
3.1 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基本条件设置
根据专业技术职务设计思路, 首先设置基本申报条件, 主要考虑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学历, 同时设置一定破格条件, 给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 下一步是研发人员技术职务聘任评审条件如表2所示。
3.2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审条件设置
根据专业技术职务设计思路, 设置聘任评审条件, 主要考虑实践经历、业绩成果贡献、技术理论沉淀贡献、自我学习与培训、外语要求、人才培养贡献、参与外部科技活动等方面要素, 下一步是具体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审条设置如表3所示, 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取得成果质量设置每项领域的评价得分。
当研发人员同时符合基本条件和高一层级专业技术职务要求时, 就可以申请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公司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领导小组应当组织专家对其具体业绩水平和工作开展评审, 决定是否聘任, 同时对于已经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每一个聘任周期内应进行复评, 以确认其是否符合聘任要求。
4 结语
由于每个企业的特点不同, 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体系。同时, 设立专业技术职务体系, 对于企业自身科技管理基础也要求较高, 因此建议企业要加强科技管理, 通过科技管理全面提升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水平, 不断引导研发人员提升综合能力, 为企业科技发展战略实施发挥优势作用。
摘要:文章围绕企业技术战略发展的要求, 研究工艺制造型企业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体系, 将实践经历、业绩成果贡献、技术理论沉淀贡献、自我学习与培训、人才培养贡献、外语能力、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参与外部科技活动等因素, 按必要条件和引导性条件分类, 制定“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首席工程师、高级专家”的技术职务等级, 通过专业技术职务继聘考核方案, 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 以提升企业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为导向, 促进研发人员科技创新热情, 培养和建立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 增强了研发人员责任感。
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 篇7
关键词:研发人员;激励制度;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企业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我国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得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和重视。而研发人员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中最关键的资源之一,在企业发展中也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1.国内外企业研发人员激励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就研发人员激励相关内容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其中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概括起来如下:国外的Balkin(1984)等人通过研究指出,物质激励在各种不同的激励制度中对研发人员有着重要的影响;Edwina(2000)等人则指出与工作本身相關的一些非物质激励制度对研发人员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学者在研究中除了得出以上结论之外,对非物质激励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如李锡元、刘艺婷、熊柏柳(2012)通过对拟上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等的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指出,通过股权激励对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潘志颖(2012)在其研究中也指出通过在企业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促进企业中的员工,尤其是高技术员工长期的为企业服务。
可见,通过对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激励可以很好的促进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技术创新来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国内外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国外学者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和战略管理等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则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研发、知识学习等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薛庆会、徐玲(2011)基于知识学习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重点设计了相关的评价指标。其中研究中提到西方学者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认为技术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企业新开发的产品来体现的,即主要是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产出技术的能力,而我国学者则主要集中在效率和效果上。因此,在对创新能力进行测度时,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通过专利数、新产品开发的数量、创新的成功率等多种指标来描述的。王勇、程源、雷家骕(2010)在研究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时指出,在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时可以从一个具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即仅从研发的角度进行着手,比如研发强度、专利相关的一些指标等内容。而王元地、史晓辉(2014)在研究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时就仅仅以专利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衡量指标,即从专利这一单一的指标来衡量作者要测量的指标。
3.企业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对企业中的研发人员进行激励可以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可见,通过对企业中的研发人员进行激励,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间接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国内外学者也就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比如,国外一些学者指出通过对技术历史和技术经济的研究发现,激励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有一些学者从激励的作用方式及其分类的角度对激励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此外,国内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培训和晋升制度、表彰、荣誉、公平性以及股权期权等非物质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张根明和温秋兴,2010;龙小兵,2012)。
因此,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确实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激励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并没有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而是通过激励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通过激励可以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的。
4.结论
文章在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文章中仅仅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即通过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使其在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不同的激励制度下,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通过搜集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关于研发人员激励制度的相关实践资料和数据,对其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上进行实证研究。(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Balkin D.B. Gomez- Mejia L.R.1984.Determinants of R&D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J].Personnel Psychology,37(4):635- 650
[2] James Hoyt,Edwina A.Gerloff.2000.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changing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echnical personnel:a management challenge[J].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10(2):275-293
[3] 刘锡元,刘艺婷,熊柏柳.2012.拟上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和风险防范[J].科技进步与对策
[4] 潘志颖.2012.科技创新型企业股权激励研究——基于南京科技广场150家科技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D].南京工业大学
[5] 薛庆会,徐玲.2011.基于知识学习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设计[J].企业活力(5)
[6] 王勇,程源,雷家骕.2010.IT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
[7] 王元地,史晓辉.2014.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6)
[8] 张根明,温秋兴.2010.企业创新:激励体系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04:126-129
【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职称核定管理】推荐阅读:
技术研发人员05-08
企业研发人员高新技术10-02
技术研发管理09-17
技术研发中心设备管理工作计划07-26
技术研发能力11-29
技术研发经理研发工程师简历08-20
应用技术研发10-13
技术研发委托合同09-22
应用技术研发中心11-22
技术研发服务平台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