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与区间信号工防寒(精选2篇)
车站与区间信号工防寒 篇1
车站与区间信号工
单选45
1、工作处所及走行道上,严禁泼水。积雪要随时清除,必要时铺垫(炉灰),防止滑倒摔伤。
2、在站内、区间的部分区段作业,如有积水、积冰、积雪、积油以及(登乘机车)作业时,应特别注意滑倒摔伤。
3、冬季要严格落实好“七防”,即防寒、防冻、(防滑、防风、防火)、防漏、防倒塌等。
4、为确保冬季用电安全,各车间要认真对管内用电取暖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制订车间用电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并报段(办公室)审查备案。
5、为防止煤气中毒,必须安装(风斗),否则严禁生火。
6、遇大型施工、中修等特殊情况需安装、使用煤火炉时,必须经(办公室)批准后方可使用。
7、火炉距可燃物不少于(1.5)米,8、火炉距可燃屋顶或电缆不少于(0.7)米。
9、各车间在入冬前对所有除雪工具等防寒备品用具进行一次认真检查,重点检查(风力除雪机)和喷灯能否正常使用。
10、冬季除雪工具、材料如有损坏短缺,及时上报(信息技术科)审批,材料科进行补充。
11、遇不良天气时,段调度要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车间要根据管内天气情况,提醒工区人员,确保人身安全。
12、各车间的除雪队根据站区包保安排,要按站场咽喉区分别制定责任除雪包保人员,对每组道岔要明确责任人,实行(固定组织、固定地点、固定分工、固定责任)本题暂无答案。单选题
13、根据管内人员、设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应急组织及预案,并于(10月30日)前将扫雪应急组织及预案报段调度指挥中心。
14、接到除雪命令或(应急)演练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5、当地天气预报有(中雪)或以上雪情时,车间立即安排人员到无人站加岗、关键站场派驻车间干部;机关、中修、检修车间应急小组人员就近待命。
16、除雪、应急工具由(现场)提供,配发至相关站场由所在信号工区负责编号标记、建账、定制保管,使用时按编号交接,责任到人。
17、现场工区负责至少准备1至2套道岔调整及挤脱工具,现场至少带一套工具,随时处理道岔故障,道岔调整必须经(车间)批准。
18、扫雪工作,要服从(站区)统一指挥,按照站场分工,做到“以雪为令,见雪上岗”,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人员集结,到岗到位,雪不停,人不撤,扫不止。
19、根据雪情及领导指示,由段调度通知,榆次检修车间、中修车间各出动不少于(20)人参加除雪。
20、划分道岔包保分工的站场,信号人员应首先负责(包保)范围内的道岔良好运用。
21、遇道岔积雪结冰转换不到底,涉及到(结合部)故障时,现场应急处理人员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严禁推诿、扯皮。
22、各站场现场信号工区人员现场至少带一套道岔调整及挤脱工具,随时处理道岔故障,道岔调整必须经(车间)批准。
23、非枢纽站区的除雪工作由当地现场(车间主任)全面负责,并向分管领导、段除雪应急总指挥及时反馈信息。
24、接到应急出动命令后,由段调度指挥人员向站区总指挥(5)分钟内发出应急启动指令。
25、现场指挥接到通知后(15)分钟之内组织完成应急器具等集结前的准备。
26、室内值台人员要严格执行(三通告)制度,严守岗位,不得擅离,不得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27、室外人员每次上线作业前,要与室内确认(联络)工具良好,确保联系畅通。
28、所有上道作业人员必须外穿黄马甲,有车时应站在安全地点列队避车,走区间检查设备必须由(副工长)以上带队,实行双人作业,并要同去同归。
29、电气化区段的冬季作业,在雪、雾、大风天气下一般不在室外作业;如遇特殊情况,经(车间)批准,报段调度登记,有安全措施并设专人防护后方可作业。
30、遇有降雾、暴风雪等恶劣天气影响瞭望时,应停止(上道检查和作业),必须上道时,要向段调度指挥中心和车间汇报,同意后方准上道。
31、(11月1日)前对管内各站、专用线道岔、转辙设备编号不清的要进行重新打号。要保证道岔安装装置与设备平台之间的间隙。
32、彩条布前后端可拴绳活扣系于钢轨扣件固定,绑扎牢固,防止(邻线)通过列车、车列以及大风刮走;
33、现场的彩条布在有车经过时应及时拿开,放置于安全部位采取(压重物)等方法防止列车卷走。要做到专人盯控,确保行车人身安全。
34、对道岔可动部位前后不小于(2米)的积雪要清理掉,预防列车运行过程中以及刮大风,将积雪带入道岔可动部位造成道岔夹雪故障,保证设备工作正常。
35、进入冬季后,电动转辙机要更换(冬季)用油。
36、对转辙机内各部机件要进行细密检查防止破损裂纹,尤其是(静接点片)易发生折断而造成故障。
37、冬季道岔各种连接杆、导管过轨道距石碴等其它障碍物应在(50)mm以上
38、冬季扫雪范围要扩大到道岔周围(2米),防止大风、列车运行将积雪带入道岔。
39、对已安装电加热融雪系统的在(10月30日)前配合车务部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试验,保证融雪系统良好运行。
40、冬季绝缘变脆容易发生破裂,要加强巡视检查,发现破损绝缘及时更换;检查中发现轨缝变大超过(10)mm时应及时通知工务部门进行调整。
41、做好工电结合部防寒工作。重点检查轨道电路(螺丝拉弯)及其它易混部位,对轨道电路绝缘进行一次记名检查测试。
42、清理被土、石碴等埋住的引接线,钢丝绳进行清理并涂油,对锈蚀严重的接续线进行涂油。轨道电路过轨钢丝绳距轨底(30)mm以上。
43、冬季风沙较多,风沙尘土侵袭设备,易造成动作不良,电气接触不良,必须及时清扫并采取(防风沙)措施。
44、加强对列控设备的检查工作。强化(应答器)等地面设备的检查测试工作,不能存在冰、雪及金属等各种异物。
45、加强对列控设备的检查工作。强化应答器等地面设备的检查测试工作,不能存在冰、雪及金属等各种异物。对LEU应答器进行一次(电压)测试,建立室内外数据。
车站与区间信号工 完型填空30
1、冬季作业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做到(服装)整齐,紧衬利落,按规定佩带好(防寒)和防护用品,帽子要(有耳孔),手套要(分五指),不得穿高跟、塑料底及带钉子的鞋。
2、司炉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期间要(坚守岗位),经常观察水位及(气压)情况,对(水管路)要及早(采取)防冻措施。
3、凡安装、使用煤火炉的场所,火炉炉体必须(严密),不得有裂缝,炉圈、炉盖要齐全完好,使用中不得(漏烟);烟筒不得破损,烟筒连接时应顺装不得(逆装),两节烟筒的连接处应严密,烟筒伸出室外的最后一节,要安装防倒风装置,烟筒应(定时)清扫,及时清除烟垢,保证畅通,烟筒损坏时,要及时(更换)。
4、风斗安装要牢固,其开口不得小于(20~30)mm,开口必须(朝上)并全部敞开,保证室内(换气)良好,使室内的一氧化碳能及时排出室外,经本单位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发放(合格)证方准使用。
5、固定锅炉、压力容器必须进行定期检验,(压力表、水位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必须齐全良好,性能可靠,经年检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6、防寒过冬期间对门窗及通风地方要用(毛毡、封紧窗户、纸糊)等方法进行密封。为防止煤气中毒,必须安装风斗,否则严禁生火。
7、火炉取暖的房舍必须做到:炉身牢固,(炉盖严密、烟筒顺插、室内有风斗、定期打烟筒)。注意倒冒烟、防止煤气中毒。
8、煤气中毒的初期症状有头疼、头晕、眼花的感觉,还有(脉搏跳动、加快、打哈欠、四肢无力、呕吐)等现象。
9、发现煤气中毒应将患者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并注意给患者(保暖)。当煤气中毒患者失去知觉时,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失去知觉的患者常伴有呕吐,应将患者的(头放低),以免呕吐物吸入(肺部),引起窒息。
10、煤气中毒就是因为人吸入了(一氧化碳)气体使血液的输氧受到(阻碍)而引起的人体(氧气)不足,因此(脑神经)系统首先受到侵害直至失去知觉,如抢救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11、各车间在入冬前检查(钟表油、防冻机油、冬季机油、融雪剂)储存情况,特别要注意融雪剂的保质期为两年,过期后严禁使用。
12、段、车间应急除雪人员、车间干部、工长,(必须保证随时能够通讯联系、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管内、要合理安排有足够人员在工区留宿),保证有足够的应急力量。
13、各级除雪人员,以路局电报、命令规定时间到岗,在各所在(工区、驻站点)进行集中,参加太原站除雪人员在太原车间集中,随时待命,保证足够人员力量及时除雪。
14、段设除雪指挥部,地点设在段调度室,值班电话(72356、72456)传真72136。
15、除雪工作,要设专人(防护),使用电台与室内保持不(间断)联系,发现(或接到)有车信息时应立即通知除雪人员(下道)站在安全地点避车,确保人身安全。遇(较大)冰雪天气组织除雪时,大型站场必须设(两人)值台防护,室外除雪分工应按照车间(支部)分片负责,每一片区必须设专职防护员。
16、各除雪应急总指挥负责分管枢纽站区内各应急小组的(召集、协调),并掌握枢纽站电务除雪的总体情况,必要时向负责该站区的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同时负责分管区域内的除雪应急的协调调度工作;
17、除雪器具由当地现场车间指定专人管理,负责器具(准备、发放、回收、保管);
18、在进行道岔扫雪作业时:必须执行(要-销点)制度和专人防护制度,经(值班员)同意后方准作业,清扫(电气集中)道岔或联动道岔积雪时必须使用(安全木楔)置于尖轨与基本轨(之间).19、10月31日前要对轨道电路的(接续线、跳线、引接线)及道岔尖轨“三杆”及动作杆、表示杆、导管过道和电缆径路等信号设备附近,尤其是电缆包封处的杂草、垃圾等易燃物及道岔三杆下的石碴、杂物进行一次彻底清理。70、雨、雪天气使用发电机时,发电机要做好(防雨、防雪)保护措施。
20、入冬前各级要准备好充分的(扫雪工具),遇暴风雪天气要及时组织人员出动,按(分工)负责的制度对道岔(三杆)下部、尖轨与(基本轨)间等部位进行彻底清扫,保证道岔(正常转换),确保行车安全畅通。
21、各现场车间配发的彩条布,要根据道岔(尖轨与基本轨间、可动心)等活动部分实际需要覆盖的长度裁开,下雪时覆盖在钢轨上面遮挡落雪,以减小除雪工作量。
22、现场车间要组织对道岔三杆及易挤雪影响道岔动作部位下方的石碴等其它障碍物对照段防寒工作安排进行清理,对道岔(表示杆、密贴调整杆、尖端杆)的积雪、结冰和石渣要清理彻底,做到道岔各种连接杆、导管过轨道距石碴等其它障碍物应在50mm以上,距轨底应在10mm以上,距地面、石渣面应在150mm以上,防止积雪、结冰影响三杆的动作。
23、除雪时要注意道岔(密贴调整杆与袖套间空动间隙、尖轨与基本轨间活动部分、尖轨上台面、腰部、底部,外锁闭道岔锁闭铁、锁钩)液压道岔副机等易积雪、夹雪部位的积雪结冰的清理。
24、冬季对电动、(电液道岔、驼峰道岔、机械安装装置)及各种杆件等信号机械设备进行一次裂纹检查。
25、对机械裂纹锈蚀严重,强度不足的设备要进行更换。对(速动衬套、检查柱、动接点拐肘)等活动部位进行加注钟表油。
26、雪天,应及时清除(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可动心轨与辙岔之间、密贴调整杆杆件与调整螺栓之间)的积雪或积冰,27、冬季下雪后道床容易结冰,使(连接杆、轨端线、引接线)等与石渣冻结在一起,出现故障后难以查找和处理,因此风雪天气要对引接线、跳线等附近的石渣和冰雪及时清理。
28、冬季应对信号机械室、(微机室、电源室、控制台、继电器箱)、盒进行防寒整修,对防尘不良的要及时处理。
29、冬季应加强(隧道、涵洞、桥梁)处电缆径路的检查巡视,电缆、轨道电路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的要抓紧实施。30、冬季因昼夜温差大,转辙机机内有潮气时,自动开闭器动接点易发生(虚接、卡阻),所以,要加强转辙机内部的防潮,防水工作。
车站与区间信号工 判断题24(11对/13错)
1、在紧急情况下,横越有冰雪覆盖的车梯和钩头的列车或车列时,应清除积雪,抓紧蹬牢再越过,防止滑倒摔伤。(对)
2、风雪天气巡视设备线路需翻越大山、高坡处所应在鞋子上绑扎草绳。(对)
3、在使用桶、盆等简易器具、无烟筒的火炉和电炉在室内取暖时,应做好防护,防止煤气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错)
4、冬季使用汽油、煤油、柴油等生火炉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错)
5、安装太阳能小淋浴的工区,冬季将太阳能水箱、管道的水及时排尽,防止冻裂、冻坏设施。(对)
6、严禁使用电炉,乱拉电源线。(错)
7、无论房屋大小,按规定统一使用火炉。(错)
8、火炉旁严禁堆放易燃品、烘烤衣物时距火炉应不少于0.7米。(错)
9、严禁使用桶、盆等简易器具、无烟筒的火炉和电炉在室内取暖,防止煤气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对)
10、凡遇有降雪天气,各车间要加强值班,车间主任(书记或副主任)、工长(作业班长或副工长)要坚守工作岗位,外站要按天气预报尽早派驻站人员。(对)
11、各种除雪工具由现场工区负责保管,喷灯、风力除雪机加满油,手电充好电,保证状态良好,随时使用。(对)
12、各枢纽站当地工长担任除雪现场指挥(错)
13、各除雪应急总指挥担任分管枢纽站除雪工作的统一指挥工作,接到指令后直接向该站区现场指挥发布命令。(对)
14、除雪过程中的专职防护人员由现场指挥指定本车间的闲职人员担当;(错)
15、上道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配备通讯联络工具,作业人员在接到来车报警或通知后,必须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待避车辆。(对)
16、雪天除雪作业或临时处理故障,必须有工长参加,并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有关规定。(错)
17、高柱信号机上作业,除按有关规定执行外,要系好安全带,并设专人防护。(对)
18、雨雪天气时,徒工及新调入人员在工长带领下可以上高柱信号机上作业(错)
19、冬季金属配件,塑料线等变脆变硬,经碰击或震动易破裂折断,应详细检查,尤其是隐蔽处所,要注意检查有无旧裂痕。(对)
20、各部配线要进行细密检查,重点是端子板部位,以防止断线。(错)
21、摩擦电流等电气特性易变化,超限要及时调整以保证道岔的正常转换。(对)
22、加强对ZYJ7外锁闭道岔锁框、锁钩处的检查。对外锁闭道岔锁框、锁钩处涂黄油。(错)
23、对不经常使用的道岔进行操纵试验。工区要保证每天都有道岔操纵试验内容,防止油缸反串造成顶接点问题的发生。(错)
24、冬季雾雪天气较多,如显示不良会使司机确认信号更加困难,因此入冬前要对信号机各部电压进行一次测试,对不符合标准的要及时调整(对)
车站与区间信号工防寒 篇2
1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结构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台、电源柜、接口柜、区间柜、联锁柜等, 其内部的光纤通信模块、发送接收模块、安全I/O模块、地面控制中心等主要应用机柜安装形式, 冗余结构配置为三取二上位机设置, 并且按照二乘二取二的形式设置接收模块。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采用区间和车站的一体化结构, 为有线设备和客运专线的调整和改造提供便利, 这种系统具有区间闭塞、车站联锁的功能, 通过以太网、光缆、继电器并行节点等网络通信方式实现车站之间的数据通信, 便于和微机监测系统和集中调度系统接口。这种一体化结构彻底屏蔽了传统闭塞设备和联锁设备相互分离的安装形式, 整个系统结构更加优化, 硬件资源整合起来,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 主要包括双重冗余CAN总线、冗余区间发送和接收单元、光纤通信模块、安全I/O模块等。
1.1 双重冗余CAN总线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中的双重冗余CAN总线主要用于交换安全数据, 其基于并行工作形式, 即使其中某条总线发生故障, 也可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双重冗余CAN总线实现了光纤通信模块、接收单元、轨道电路和计算机联锁主机之间安全、高速、双向的数据交换, 通过光纤通信模块实现不同车站之间的通信任务。
1.2 冗余区间发送和接收单元
按照列控中心发出的控制命令, 列车轨道电路发送单元发出的相关信息经过功率放大单元以后传送到轨道电路中, 列控中心控制命令和检测单元发出的信息译码进行分析和比较, 实现发送信息闭环检查, 从而监测功放单元和发码单元的运行状态。同时, 系统中的发码设备在实际应用为双机热备冗余形式, 一旦主发送模块发生运行故障, 可以通过副发送模块进行信息发送, 确保列控中心可以实时掌握副发送单元和主发送单元的运行状态。
1.3 光纤通信模块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的光纤通信模块主要用于实现车站和邻站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通信。
1.4 安全I/O模块
安全I/O模块可以控制车站区间继电控制设备接口和站内道岔的动作情况, 控制区间和车站内信号机的显示。
2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应用方案
2.1 数字化的信息处理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的发送检测设备和接收设备应用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全面分析接收信号的频域和时域, 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发送单元利用DDS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使轨道电路设备之间的信息处理实现数字化和通用化。同时, 该系统中不同单元之间通过通信网络按照数据帧编码形式实现数据交换, 而且采用多重冗余、同时校核和传输正反码、CRC校验等方式, 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网络化的系统结构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基于CAN双重冗余现场总线, 实现网络数据的交换和传输, 这种数据交换速度非常快, 并且安全性较高。通过现场总线列控中心向不同列车区段轨道电路发送数据信息, 结合接收单元的译码信息, 组成自动逻辑闭塞关系, 替代了传统的继电器, 组合架内外配线比较少, 可以使车站区间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便于管理和维修。这种网络化的系统可以实现闭环检查, 接收单元应用闭环译码方式, 发送检测单元应用闭环检测方式, 一方面采集列车轨道电路信息, 另一方面利用频域和时域进行译码, 本区段发码命令和译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采用闭环检查方式, 有效提高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
2.3 设备冗余化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的光线通信模块和发送模块为双机热备形式, 上位机三取二, 接收模块和I/O模块为二乘二取二形式, 该系统的数据通信利用大数表决、同时校核和传输正反码、CRC校验等措施, 在编制软件系统时, 对动态数据进行检查, 备份重要数据和处理多重数据, 列控中心可以实时监控车站区间设备的基础参数和工作状况, 通过远端综合监测网络和本地维护终端进行数据的实时交换, 实时、分层的记录通信数据, 确保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3 结束语
近年来, 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快速发展, 其利用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斌, 王燕芹, 孔维珍.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方案的探讨[J].铁道运营技术, 2012 (03) :10-11+15.
[2]李浩, 王强.武九线车站区间一体化信号安全控制系统[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4 (02)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