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夜初中作文(通用10篇)
心夜初中作文 篇1
心夜初三作文
新夜,趁着城市火焰般艳丽的灯光悄然而至。一切都似蛛网般紧锁着我的心弦,新夜,亦是心夜。
今天的夜晚是如此的漫长,它就像一杯美酒,需慢慢品味才能尝出其中的美妙,它绚丽,它惊艳,它也引人深思。‘’我之前来过这。“我本能的窜出了窗外张望,似乎那里有种神奇的魔法在吸引着我。树叶驾驶着风在空中驰骋着,虽然迎来了夏季,却还是让我感到阵阵凉意;灯光无力的守候着慢慢长夜,以前熟悉的饭店在夜的衬托下竟显得如此陌生,即便是再亮的灯光也无法掩盖它孤独的事实,几天前的白天这里洋溢着我们的欢笑声,打闹声,劝勉声。而今夜却只能听到自己默默啜泣的声音,想念,早已驾驭在暑假的喜悦之上。
我们曾是同校的学生,在这家饭店偶然相遇,在那天夜晚我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计,一起学习,一起打游戏,一起挨骂,从那一个新夜起,就好似开启了一片童话,开启了一段新的兄弟情,在家的时候我们无话不谈,早已成为了不可分开使用的筷子。在学校,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班级,但我们总会想法设法的去找对方。因为临近中考,学习不好的他总是跟不上节奏,我就抽出午休的时间给他写知识点,每当我的世界被阴云笼罩,他爽朗的微笑总会让感到这生活的意义。有些时候,宿舍的同学总会羡慕我俩,把我俩的情谊比作千金。‘’每一个夜晚,都愉悦着我的身心,小鹿般的心也期待着明天的相遇。
中考的前几天,我们都不敢有半点松懈,我们互相提醒着对方,像狮子般大胆的斥出对方的不足,像萤火虫般指引着对方的道路。无数的小水滴悄悄渗进了渐渐黑下来的夜空中,明天将会迎来全新的挑战,就像我们即将分别的那一夜般,让人难以忘却。‘’会再见,会再见,会再见……‘’一句谎言却被我们重复着百次。夜里的灯光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晨耀眼的阳光。
又一个新夜结束了,它成功迎来了黎明,但心夜却永远不会消逝。
心夜初中作文 篇2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透视,原因分析,读者意识,模仿写作
一、现状透视
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权重已不言而喻。对此,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已作了八点说明, 但现实生活中, 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尽如人意, 虽然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投入很多, 但产出较少。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 目前初中生的作文现状主要是:1.感情虚假, 常常无病呻吟, 缺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会。2.结构混乱, 条理不清, 谋篇布局随意性很大。3.语言枯燥乏味, 面目可憎, 毫无表现力。4.选材重复, 题材撞车现象司空见惯, 不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加工素材。更为严重的是, 有些在小学阶段作文写得尚不错的学生, 到了初中阶段作文质量却停滞不前, 甚至有后退的迹象, 作文中的童真童趣没了, 取而代之的是八股腔, 这不能不说是初中作文教学的悲哀。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 应该是多方面的。
1. 教学理念的偏移
在语文教学中, 人们对作文及作文教学的认识较片面, 从领导到家长到教师再到学生, 都对作文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只重分数不重素养。由于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 人们还存在着重理轻文的意识, 觉得语文成绩提高慢, 考试中偶然性大, 相反, 理科成绩提高较快, 并且在每次考试中, 成绩相对稳定, 所以语文拉不开差距常常成为人们轻视语文的理由。即使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讲, 有些语文老师, 包括一些学生, 认为作文教学的效果更慢, 所以他们宁愿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文本的阅读等方面花更多的功夫, 也不肯在作文上多花些时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因此, 作文教学见效较慢, 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不可能立竿见影。
2. 教师作文指导和批改的简单化
目前, 很多教师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但在作文指导中, “指导—写作—批阅—点评”的僵化模式至今仍然盛行, 没有发挥出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以写作前的指导来说, 教师往往讲一些原则性的理论, 不太注重与文本阅读相结合, 大讲特讲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诸如感情要真挚, 内容要饱满, 情节要曲折, 语言要生动。但针对性训练却很少, 不能围绕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展开作文教学活动, 作文课仍然是纸上谈兵, 学生写出的作文还是原来的水平, 久而久之, 学生越来越怕写作文, 作文水平始终难以提高。再就教师的作文批阅来看, 缺少个性化的作文点评, 常常写一些不着边际的评语, 如“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乏味”、“选材陈旧”、“书写马虎”, 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一些教益。
三、解决途径
1. 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初中生尚处在心理彷徨期, 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往往感性多于理性。教师应该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引导他们敢于、善于说真话, 抒真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也做了明确要求,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这一方面, 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所谓读者意识, 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换位思考, 是预设并靠近读者的意识, 可用一句话概括为“写给谁看的问题”。接受美学告诉我们, 读者不仅以阅读者的身份存在于任何一种文本之外, 而且以“隐性读者”的形式隐含在文本之中。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就是要学生考虑如何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递给读者, 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并让他们乐于理解和接受。写文章时总要想到这篇文章写完后给谁看的问题, 总要假想读者就坐在自己的旁边, 吕叔湘先生说过, 我写文章时总想到有一位读者就坐在我旁边看。
但学生在实际写作时的情况却是怎样呢?可用“目中无人”四个字来概括。不少学生把写作当作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是考试的需要, 错误地认为作文就是写给老师的, 而老师也似乎成了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 有的学生甚至在作文完后, 连自己都不想再看一遍, 更别提精雕细刻, 认真修改了。长此以往, 学生难以用一种坦诚、直率、诚实的态度去写作, 写作的内容也就没有了真实感。因为在学生的意识中, 读者对象几乎为零, 这样写作没有了倾诉对象, 没有了交流对象, 等于没有了读者对象。初中生作文中的很多问题, 小到遣词造句, 大到谋篇立意, 都需要进一步雕琢加工, 而这些工作都与学生的读者意识有关。
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对读者意识也有精辟论述, 他在《论教本与写作》一文中写道:“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 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一向的写作练习都有假想的读者。”如果学生“不意识到假想的读者, 往往不去辨别各种体裁, 只马马虎虎地写下去”。由此看来,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实际上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要打破长期以来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模糊认识, 因为以往部分教师只关注作文教学中的“写什么”和“怎么写”, 而对于“为谁而写”即“写给谁看”却关注得太少。学生有了读者意识, 等于有了一个沟通与倾诉的对象, 能给自己的作文以明确的定位, 相当于为自己设置了一个“话语情境”。有时候, 为什么学生的日记和书信的质量比较高, 笔者以为原因就在此。
2.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教师必须要求学生针
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写作, 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假想读者, 如老师、同学、朋友、父母等, 教师要提醒学生, 读者对象不同, 写作的内容、重心、表达的方法也应该不同。比如《谈幸福》这样的命题作文, 如果假想的读者对象误认为幸福就是有钱、有房、有车, 就可以分析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果假想的读者对象性情古怪, 内心封闭, 就可以谈谈幸福的意义;如果假想的读者对象是追求幸福而不断碰壁的人, 就可以阐述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这样, 学生作文时便能增强针对性, 情感真挚, 思维活跃, 作文的效果就比较好。作文虽无太多的捷径, 但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最佳的捷径,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认为模仿是初中生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人们学习写作, 都离不开模仿。比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崔灏《黄鹤楼》诗作的模仿。所以,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模仿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模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模仿立意。立意, 就是一篇文章的主旨, 立意有高低之分, 平淡与新颖之分, 浅薄与深刻之分, 立意受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生活经验的提炼感悟等因素的制约, 而初中生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缺漏, 他们的文章难以有新颖深刻的立意, 所以, 教材中的文本, 包括一些优秀范文的立意, 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立意品位的有效办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事物、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使作文立意新颖深刻。比如, 可以模仿萧乾的《枣核》中的爱国情怀, 朱自清的《背影》中的至爱亲情, 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中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等等。
(2) 模仿结构。部分初中生作文时, 在谋篇布局方面带有“信天游”现象, 有如猪八戒踩西瓜皮, 遛到哪里算哪里。笔者在作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从模仿语段着手, 即由教师提供一个结构清晰规范的语段, 让学生在课上当堂模仿, 比如模仿写景的顺序、角度, 模仿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模仿议论语段的结构, 模仿应用文的固定格式。实践证明, 模仿语段结构是较为有效的训练手法, 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作文谋篇布局的基本技巧。比如对于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 笔者在指导学生了解它记游时的多角度变化及作用以后, 提示学生这一特点可以模仿借鉴, 就有学生写了《九寨沟记游》一文, 习作采用了写景时观察角度的多变化, 文章层次清晰,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 模仿语言。语言是文章的外壳, 一篇立意、布局俱佳的文章, 也需要个性化、生动形象的语言。古人云,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就是这个道理。而语言的习得也需要从模仿开始, 可以模仿教材中的文本, 也可以模仿一些时文, 借鉴极富生命力的部分, 以丰富习作的语言, 使习作语言或生动典雅, 或简明朴实, 或明快酣畅, 要引导学生多模仿一些语言大师的作品, 如朱自清、沈从文、梁衡、鲁迅、老舍、毕淑敏等, 他们的作品语言风格鲜明, 极富感染力、表现力, 会给学生很大的熏陶和启发。比如贾平凹的《月迹》的第三小节, 写月亮时所采用的拟人手法和口语化的语言, 活泼生动, 体现了童心奇妙的想象力。据此, 笔者让学生用类似的语言仿写一段晚上观察天空中星星的文字, 效果也很好。
当然, 以上三个方面的仿写在教学实际中不是完全孤立的, 而要根据不同学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文本综合进行。
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篇3
写作是阅读、认知、感悟、实践的交流与提升的综合活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会看、会听、会读、会说、会思、会写。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十几年的探究与实践中,有以下几种作文指导思路,收效较好。
一、片段与篇章同行——以点带面
俗话说:“窥一斑而见全豹。”课堂是定时四十五分钟的师生活动,写作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宏大的工程,因此,写作指导应以片段指导来带动篇章写作,以专题指导来带动综合写作。也就是说,微观“点”的指导与宏观“面”的筹划相结合。这样的举措才是行之有效的。
(一)宏观规划,让写作知识和技能系统化
初中三年为一个整体系统,每一学年的作文教学要结合综合学习进行专题指导,每学期都有不同的计划、内容、专题,每次训练都应突破某一个方面。初一注意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初三注意跟高中的衔接。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由片段到篇章,由合格等级慢慢发展到优秀等级。
例如:初一上学期的总目标是激发兴趣,养成好习惯。
(二)微观实践,重在结合综合学习,熔合小专题进行指导
如九年级上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锁定的专题是“恰当引用为文章添彩”,如何恰到好处地引用,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引导突出三个要点:(1)反映人物风流才情,选用本人的名言诗句。(2)评价风流人物,借用他人的评价之言。(3)突出风流人物的个性及其历史作用,精选历史史实。
二、阅读与写作双赢——以读导写
当代作家崔道恰恰《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题词时写道:“书中自有精神食粮。书中自有生命质量,书中自有美感滋润。”是的,阅读能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积极的发现和创造。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曾经说: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精读的角度来说,我们通常在弄懂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明白“怎么写”,这“怎么写”就能启发学生怎么来写自己的文章。
(一)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进行
初中学生的见闻多,思考多,感悟多,但往往一肚子话不知从何写起,即使写出来了,也会出现材料不够理性,想法多而乱,写作目的不明确、不突出的情况。叶老说:“写作与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既然写作有很大的技术含量,那名家的“技术”就是我们创作、发展的基石。
思路通常如下:老师找典型文本→生读文本→学生分析归纳→学生动笔练习。笔者曾进行了“如何描写人物动作”的专题指导。首先我在多篇名作中筛选、比较,最后觉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为典型。在课堂上引导归纳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是:(1)细致刻域,准确用词,有条理地写出动作的特点,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心理活动、性格特征。(2)运用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动作,从而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3)与其它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心理)相结合来描写动作,从而立体地凸出人物形象。
此种思路可直接让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一段落时,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二)模仿与点化另启写作之门
借鉴前人的知识加以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动人的诗篇,这是点化之美的创作方法。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名作:南北朝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被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点化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孟子的“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被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点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班学生曾琪斐在学完《敬业与乐业》之后,写了一篇《敬学》,发表于《广东学报》。她的文章以逻辑的顺序逐层地展开论述,旁征博引,重点论证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敬学,怎样敬学,最后号召世人敬学,才能学有所成。小作者对“敬学”的思考是比较深刻的、对生活对学习的积累也丰厚。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做到合时而著,在一些节日的前夕,我指导学生写短信。老师首先展示了许多经典的短信,然后师生互动分析,掌握它们的特点与写作的技巧。同学们深受启发,再加上这些短信的情感表达也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区域,于是情不自己地给父母、老师、朋友写了短信。这次短信写作冒出了许多精品,我把它们速印出来发给家长,家长们对此评价很高。学生获得了成功,写作劲头更足,信心倍增。如粱尔祁同学致母亲的短信:
刻骨痛,多艰辛。只为孕育苗儿;牺青春,用心苦,无所为自我;头花白,背佝偻,笑容仍为苗儿绽;朝思念,暮盼望,苗儿在天涯?蜡芯燃,红烛泪,一生全用尽,唯为苗儿茁壮在。
妈妈辛苦了,愿您幸福安康!
三、评改点金——以评导写
集体的智慧是胜于一人的。班级授课的特点就是拥有强大的集体力量与无穷的智慧,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都是其它方式替代不了的,但是师者要善于驾驭与利用。笔者想借班级的力量促进写作,故把评改这个环节充分地还给学生,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三种形式:(1)小组互评;(2)集体评点;(3)老师讲评。
四、预设与生成相应生辉——以写导写
这种思路是老师先在上课前选好题材,预设其写作的方法、技巧,尽量周详一些。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什么技法技巧都不谈,让学生先写一通,再交流写作过程中的难点,囡个人的难点不一样,宜依学生突出的普遍的难点来找突破口。归纳出一些方法与技巧,不求全面、详细,能解决一些学生的问题即可。对于个人存在的其他难点,通过小组相互切磋来解决,也可通过向老师质疑来解决。再让学生修改、完善,一写再写,慢慢就会得心应手。这种思路是学生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老师的干预与引导应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题材选择、构思立意、语言表达、修改加工等环节。
笔者在上九上《好读书读好书》——如何写好读书感受时,设计的理念就是课堂以生成为主,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活动:分小组竞赛,说读书方面的名言。每组必说二个,一次一人说一个,按组轮流,后说者不许雷同。
(一)自然导入
1以读书名言导人。
2明确学习目标。
(二)说感受——触动心灵
学生对照《学案》谈自己喜欢读的著作或杂志,并粗略谈谈感受。
(三)写感受——表达“灵感”
屏绕着你最想告诉我们的感受,写一个片段或几个独立的片段,5分钟时间完成。
老师巡视,收集几件作品。
(四)评感受改感受——美化语言充实内容
1评点所收集的作品,结合课本中
“关于书的比喻”,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书的“意会”。
2评点好的作品,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归纳充实内容的方法,并提出完善作品的建议。
3发回已经评点的作品,全班同学分若干小组互评互改。
4根据同学的意见和自己所受的启发,独立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5小组推荐或自我推荐作品展示。
6展示教师下水作文中的片段,再次让学生明确要围绕主旨来充实内容。
(五)谈感受——总结提升
生谈自己的感受、收获、师小结。
(六)布置作文
把你读书的独特感受、体验,写成一篇散文。
参考篇目:
1、老师下水作文《心的洗礼心的飞起》。
2、学生例文《书情》《穿过书页》、《诗韵,在花香的天空中荡漾》、《体验(西游记)的人生》。
3、作家例文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学生齐读课本综合学习中的话结束课堂。(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一生。)
这堂课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完全达到了学习目标。
五、授渔导航——以讲导写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话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表达方式是什么?有哪几种?刚上初一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摸不着头脑。对于如此的语文常识,师者只能传授、讲解。老师就要结合教材中的文章,来判断分析,让学生知其特点与作用,慢慢学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综合地运用。
语言上做到文从字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良好的语感与语法知识是其基础。那就有必要懂得句子的结构、语义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语法知识。还要让语言表达得简明、得体、连贯,这样才能文从字顺。现在的中考、高考没有直接考试这些,但是在语言运用与阅读中间接地考了。因此,老师有必要授渔导航。先让学生知理论,再重于实践与演练。这种思路比较传统,但有时有必要用。它的特点是讲练结合,环节简练,效果好。因此,它比较实用,好操作,运用范围广,用它的人多。
例举一种如下思路:教师讲授技法、理论→学生找例子印证→典型事例演练→学以致用,拓展深化。
如笔者在上完入上第二单元后,进行了细节描写的指导。思路是这样的:以故事导人专题→专题知识要点探讨→点评学生作品→佳作欣赏→练习。
授学生以“渔”,导写作之航,离不开传授讲解。可以说,这一点与上述几种思路有关联、有交叉,因为写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工程。
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以上思路可以交叉、综合运用,依老师和班级的特点灵活选择、整合。老师设计的写作教学的课堂也应像写一篇文章一样。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要讲究逻辑性,艺术性,尽量做到自然流畅,扎实有序,生动有效,这样学生才有收益,饶有兴趣,学生“下笔如有神”就不会是童话了。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 篇4
一、激发兴趣, 充分调动积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 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这些道理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说明。像高考、中考中, 因写作失分而名落孙山的, 应用文中闹出笑话的, 或造成严重损失的等典型事例, 都会引起他们的重视。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在一定意义上说, 环境可以起到导向和动力的作用, 可以使人受到感染, 产生兴趣, 产生力量, 从而努力进取。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除了可让学生坚持正常的课外写作活动外, 还可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 创办写作园地, 定期开展写作比赛等。
二、广积素材, 奠定写作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 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语可写”, 就是缺乏材料的明证。因此, 要写好作文, 就必须先具备广泛的素材。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素材呢?这就要求学生经常积累。主要可通过两种渠道:一种是多观察体验生活, 如组织春游、观日出、学雷锋、做好事、义务劳动等, 从中获取生活素材, 通过写日记来实现。另一种是多读典范文章, 摘抄精彩片段和写体会, 通过写读书笔记来实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及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三、多读范文, 揣摩写作技巧
1. 讲评好课文。
在讲课文时, 应有所侧重地讲些相应的写作技巧, 并随时让学生模仿训练, 做到读与写两种能力同时培养, 同时提高, 一举两得。像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语言技巧, 陈群的《理想的阶梯》的结构技巧, 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的说明技巧等, 都让学生领会并训练掌握, 对他们写作技能的提高很有帮助。
2. 选讲好课外作文。
平时让学生多读一结课外读物, 特别是优秀作文, 使其汲取收营养。在写作课上, 讲一些典范作文, 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并随时让学生模仿, 这样既能提高写作技能, 又能丰富知识。
3. 选讲好学生作文。
学生的作文与他们的实际联系紧密, 他们最乐意评议和模仿, 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多数写作课上, 要讲评两三篇学生生作文, 其中既有正面的优秀作文, 又有反面的问题作文, 对优秀的要给予肯定和表彰, 对有问题的要指出不足, 提出建议。同时选出一些优秀的习作让学生轮番评议并模仿。这样直接而具体地指导写作, 学生的写作技能会迅速提高。
四、加强训练,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训练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一般地说, 初中生课外时间有限, 要求写整篇文章, 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 平时可以多练笔, 多写日记。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 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 小至遣词造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笔头熟练了, 素材也丰富了, 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 就应降低写作难度。而随笔, 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 只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 可抒情, 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 无话可短, 尽兴而写, 随意而止, 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 渐渐地, 观察视野不断扩大, 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 写社会、写人生。在随笔里, 我感觉到学生的写作欲望, 感受到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发的观察兴趣, 不仅有话可写, 而且更真实, 更贴近生活, 收到显著的效果。对写作训练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批阅, 老师批或学生批, 写作园地主要通过征稿和轮番写稿两种形式进行登载, 每周更换一次。每学期开展两次写作比赛, 评出优秀者, 给予表彰和鼓励。这样每学期都连续不断地训练, 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逐步提高。
五、开放评改方式,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 教师主观性强, 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 要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 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 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 请同学打分或评价, 并谈谈为什么得分、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 让学生阅读自己的, 欣赏他人的等, 并且让学生人人办自己的文学小报, 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达到充分共赏共评的效果。这样, 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 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学习别人的长处, 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 作文教学应该“授之以渔”, 而非“授之以鱼”,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 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增强自己的感性认识, 并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 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徐风兰.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8.
[2]武小翠.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作文课.学周刊, 2013.5.
如何教学初中作文 篇5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
许多初中教师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初中生对生活探索、发现的精神需求。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认识不到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表达内心想法、思想的渴望。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动机、写作激情都得不到激发。失去了源自生活实践、课外活动实践的生动素材,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虚构故事、拼凑文章的状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功利性倾向
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教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很大,只要平时教师教授过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就会得到不错的成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来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最终可能收效甚微,这就消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平时忽视对自身文学素养、写作水平的培养,导致在作文指导与讲评时捉襟见肘。正是由于学校教师作文教学水平不高,而学生、家长急切想提高作文成绩,于是社会应学生、家长的需求,出现了不少的作文辅导班,专门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辅导。参加课外的作文辅导不仅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而且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不参加课外作文辅导的学生又存在写不好的心理负担。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应使我们警醒: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作文教学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二、如何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初中作文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初中作文教学的特殊性来提升作文教学水平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打好基本功,师生共同提高寫作功底
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要打好写作的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师生都要重视课外阅读和练笔。对学生来说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是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学生平时写作练笔也是培养语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养成了练笔的好习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对教师来说要加强阅读,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勤练笔,积累写作经验。
(二)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师生共同寻找写作乐趣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悟写入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找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来写作。对生活的观察所得、体验所悟就是创作的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写作也就不难。师生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教师和学生就能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
(三)从修改中提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
文章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作文的修改必须经过思考,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完成作文的修改。具体可以通过教师批改或抽查批改、学生分组互批、学生自批等多种方式交叉修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批改的内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真切地获得写作的经验,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提升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阅读练笔
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作文评改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如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去努力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
(一)、语言技能训练法。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三)、佳作欣赏法。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四)、专题训练法。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五)、提纲训练法。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说难》,《说失败》,《迟到一分钟是小事吗?》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五个,然后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仿写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七)、心理素质训练法。此法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其训练方法:1)模拟考试作文。2)举办中考作文技巧讲座。3)排除干扰训练。如交换考场(异校交换)交换临场教师等。
初中作文教学探析 篇7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 使学生胸中有“竹”
十多年语文教学 经验告诉 我:积累丰富 的语言词汇, 是学生写出上乘佳作的必备条件。“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 卷, 下笔如有 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是学生连最基本的语言词汇与写作素材都没有, 又谈何写作呢?因此, 作为语文老师,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 中积累丰 富的语言 词汇和写 作素材。只有厚积了, 学生胸中才有“竹”。
1.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词汇的习惯。词汇是语言的细胞, 是组织文章的基础。学生习作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与否, 与学生有无丰富的语言词汇息息相关。学生的词汇丰富了, 组织起语言来, 便能信手拈来, 文思如泉涌。基于这一点, 我在平时的语文课上, 就特别重 视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每上完一节课, 我都及时地指导学生记忆和运用书本中出现的新词佳句, 并让学生从自己的鉴赏角度, 看看那文中有哪些妙语佳句, 逐句摘录在专用的读书笔记本上, 并让学生学会运用, 就刚刚积累下来的词汇、句子写一 段文字, 进行词汇 运用的训 练。同时, 我还注意在班级中开展“名家名篇每周读”、“经典美文每周读”活动, 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和经典美文, 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和激情盎然的意境中日渐丰富自己的文采。
2.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素材是文章的核心所在, 是文章的 骨肉, 没有素材, 便无所谓 文章了。因此, 培养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语文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 善于观察, 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善于捕捉素材的心, 随时随地地积累见到的印象深刻的人、事、物, 富含哲理的精辟语言, 发人深省的场面、情景, 这样就不至于写起文章来搜肠刮肚也找不到素材了。唐代诗人杜牧, 每次外出都带着文房四宝, 便于在发现好的素材时立即把它记录下来。我也常让学生效仿古人“博采众家之长”的做法, 培养积累素材的习惯。
二、教会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使文章更具文采
我们先看一些句例:
例一:
A.秋天是美丽的。
B.秋天是美丽的, 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例二:
这个年代, 没有宋词, 所以, 我寻觅不到“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的意境, 寻觅不到“千金纵买相回赋, 脉脉此情谁梦”的惆怅, 寻不到“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你唱”的无奈, 寻不到“泪眼问花, 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悲凉, 在这个没有宋词的年代, 我却固执地认为, 那是世上最美的乐意。 (苏州中考满分文《聆听美妙》)
例一中的B句使用了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秋天如何美丽写得血肉丰满, 这比A句的简单陈述更生动形象, 文采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例二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让读者一 看便不得 不为你的 文采飞扬 所折服。这便是修辞手法的美丽。
所以说, 大凡成功的文章, 都得益于 各种修辞 手法的巧妙运用。学生学习亦如此。如能将各种 修辞手法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 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而学生能否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在于教师能否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因此,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适时灵活地进行引导。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的时候, 特地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分类找出相关的句子, 然后逐类分析, 让学生在具体的文章中认识到什么是比喻, 什么是拟 人, 什么是排 比, 认识到比喻、拟人、排比会使文章充满无限的生 动和活力。进 而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让学生知道朱自清的《春》, 之所以能够如此有感染力地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 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这基础上, 我又让学 生即兴仿写, 尝试运用, 久而久之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重视文章谋篇布局的指 导, 使 文 章 结 构 安 排 合理
文章的谋篇布局指的是章法, 也就是组织安排结构层次的法则。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而有生命力, 巧妙的构思, 新颖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 不同的文 体表达主题的方法也不一样。议论文要以理论鲜明、论证严密的谋篇布局去突出中心论点;记述文要求以新颖的构思、剪裁精当的章法表现主题;而说明文则要求以分明的层次、条分缕析的谋篇布局来说明事物、事理。正 因为文体决定谋篇, 所以教会学生谋篇布局, 也是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关键。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的训练, 教会学生在不同的文体中如何开头结尾, 如何安排段落的顺序, 如何进行段落的展开, 如何进行小段落里句子的分配以及逻辑性地安排材料, 可以使学生写起文章来思路明晰, 运笔如行云流水, 避免结构乱作一团的现象。如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谈节俭》的写作时, 我先让学生懂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逻辑结构,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论, 然后让学生围绕“节俭”确立论点, 根据三部曲谋篇布局, 再要求学生通过举例子、讲道理、摆事实等论证方法, 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来严密地论证自己的观 点, 让人信服, 最后得出 结论, 水到渠成, 问题自然解决。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写出 来的议论文的结构就严密而有条理了。
四、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表达 真 情 实 感, 使 文 章 能 打动人
文章的灵魂在于真情。叶圣陶早 就指出过:“作文要说真话, 说实话, 说出自己 的话。”《初中语 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于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手,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 达真情实感。”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写作要融进自己的真情实感, 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 抒写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任何文章都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文章好比盖楼, 事实是根基, 真情实感是钢筋水泥, 有了钢筋水泥, 楼房才更 加坚固。文章 有了真情 实感的流露, 才会更有生命力, 才能紧紧地捉住读者的心灵。
总而之言,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若能紧紧 围绕以上几点进行, 学生便会在写作中逐渐变得得心应手, 从而达到有素材、会修饰、能谋篇、表真情的快乐作文境界。
摘要:提出初中作文教学见解, 主张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 教会学生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教会学生谋篇布局,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以及在文章中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引导学生快乐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尝试 篇8
一、下水作文法
所谓下水作文法,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范文引导学生仿写作文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是教师预先准备好范文, 作文课时向学生讲析, 而后要求模仿写作;二是师生进入同步写作状态———教师一边板演而写, 学生一边听一边效仿而作, 但绝不能单纯抄袭。一堂作文课后, 几十篇带着固定框架的习作便产生了。
这种方法虽然有些生搬硬套, 甚至有束缚创意思维的危害性, 但比起盲目的作文教学时教师出题目, 辅导说几句, 学生思维的野马肆意驰骋, 有的同学为作文而“憋”文, 寥寥几笔应付交差要好得多。
农村初中学生, 写作能力普遍低下, 有的在作文方面还是门外汉, 有的在作文的崎岖路上, 如同初学走路的幼孩, 需要扶与帮。教师下水作文起了牵引和支撑作用, 适合于低年级作文教学, 也适用对学生进行不同文体的起步训练。
二、观察审题法
它是指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命题条件限制, 分析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为写作定向定调的一种方法。具体而言, 离不开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反映的主题等, 或者事物的特点、方法、结构、功用等, 或者要求阐明的观点、见解和寻找的证据是什么等。例如:
“童年趣事”:体裁——记叙文;时间———童年;人物———我 (们) ;事件——一件或几件;主旨———快乐有趣。
“我们的学校”:体裁 (说明文) ———顺序 (时间、空间) ———布局———详略等。
“谈‘读书无用’论”:体裁 (驳论文) ———摆事实、讲道理 (驳谬) 等。
从对以上几个作文命题的简易分析可以看出, 观察审题法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和选材。
诚然, 随着见识的增长, 写作水平的提高, 学生逐步会甩掉支撑的“拐杖”独立行走的。
有的作文题目, 没有明确的主题, 如“我的母亲”“第一次……”。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审题法, 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写有意义的积极的一面, 否则就会离题万里。曾经有一个学生写自己的母亲, 纪实性选其好吃、爱撒娇、发泼、脾气大等内容, 忽略了母亲勤苦、操心、仁爱等优秀事迹, 结果笑话百出, 作文等次低档。
三、习作评讲法
语文教师通过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 利用课堂讲析和讨论, 总结肯定优点, 对比认识弊端, 强调带共性的问题。如常见的错别字、病句、内容空洞、文章有头无尾等等, 通过一次次见识辨析, 学生逐步会加深印象, 在下次作文时克服的可能性较大。
习作评讲法反过来向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 就是要随时发现和记载学生作文的情况。
四、互批互改法
不妨试一试, 将习作交叉分发给学生, 教师只要口头或板书提出批改方法和要求, 让学生讨论或独立批改, 不久, 一篇篇带着稚嫩笔迹的批阅方案就出来了, 尽管有的批示不大恰切。
很明显, 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语文教师批阅作文的工作量, 让你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看书备课, 更主要的增加了学生“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的机会, 锻炼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互批互改的次数也不能过多, 多了就是一种投机取巧, 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
五、积累教学法
它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内外获得写作方面的知识经验的一种方法。积累的过程是师生教学双边活动, 应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以一些名家名篇写作方法和技巧为主线, 以现实生活为主镜头。积累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除了课内间接感知、消化吸收各种文体的知识经验之外, 课外直接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物更为重要。积累的方法灵活多样, 如学习教读课文时领悟接受法, 对比吸收法;课内定时定量定向作文法;课外练笔法, 如坚持写日记、周记、景物片断描写等等, 不一而足。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道出了广泛积累的益处, 同时启发语文教师,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指导学生多渠道不拘形式的积累学习和训练。
六、触类旁通法
日常应用文的写作, 往往令人头疼, 许多学生毕业后基本应用文写不来, 基本格式弄不懂, 一提笔就出错。而应用文我们一生都会用到, 因此学好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大有必要。如何掌握应用文的格式呢?触类旁通法是一条捷径。这就是懂得某一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可以推知其他类型的应用文的格式。例如申请书的写法:
入团申请书
东岳初中团支部:
我自愿加入__, __, __, __, __, 请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
2009年-月-日
从上例可知申请书的基本格式:1.应用文标题写在正中;2.称谓顶格写;3.冒号表提顿, 后面不能接着写问候语;4.正文内容提行空两格;5.祝语要对准称呼并顶格;6.落款 (人名、单位、时间) 于右下方。
那么书信体如“倡议书”“决心书”“检讨书”“通知书”“感谢信”等类似的日常应用文的格式就不难了。
初中作文教学探讨 篇9
一、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积累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们经常利用课前5—10分钟的时间轮流让一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等,并说明最崇拜、最喜欢的理由,并尝试写心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书籍的兴趣,课外阅读也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二、学会观察,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疏于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怎样观察生活: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比方说,在观察人物时,要抓住人物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学生既有了素材,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三、共享网络资源 优化作文教学
1、扩大阅读视野,提高作文思维
网络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图书资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而且查阅、浏览便捷,无须金钱之忧,无须劳顿之苦,学生只要掌握了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有了自己心仪的图书网站,鼠标轻点,好书美文尽在眼中。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文学是自我情感的独特表现,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倾吐和渲泄。教师应善于营造作文的情境。教师利用网络展播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画面,创设情境。因学生耳能听,眼能见,故易于入情入境,并为情境所产生表达的欲望。感动,起思维自然随情境的展播而被激活。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布局、步步为营,创设出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情境。
四、在作文训练中重视模仿
“模仿”就是学模仿样,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人类从开始有意识起,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可以这样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那么“创新”又是什么呢?创新就是创造,它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定目标,进而控制和调节作为研究对象的客体,产生出从未有过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过程。模仿是创新的起点,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虽然模仿和创新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但二者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五、作文讲评时以教师为主,同批同改
第一,确立批改目标:学生习作交上后,我们要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浏览一遍,挑选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为本次重点评改目标。
第二,修改点评,理论导引:我们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
第三,选典型作文让习作者朗读,要求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并根据写作要求准备发表批改建议,读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并让习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
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指导 篇10
一.明确批改内容指标, 提高评价作文能力
在指导学生批改时,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改什么, 扣住哪些关键。就内容而言, 要求立意深刻,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 可评最高分。要求如下:文章切题, 内容充实具体, 详略得当;材料典型, 围绕中心, 符合实际;认识透彻, 意境深远, 想象丰富;感情充沛动人, 形象丰满, 细节生动。就表达而言, 做到语言连贯、流畅、得体、生动, 就可以获得专项最高分。要求如下: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句式灵活, 词语丰富, 用词生动;文句有意蕴, 无语病。就结构而言, 构思精巧, 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 就可以得最高分。要求如下:开头扣题起笔, 开门见山, 点明主题, 造成悬念, 设下伏笔;中间条理顺序清楚, 过渡自然, 前后照应;结尾照应前文, 前尾呼应,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另外, 也可针对学生情况设书写指标和相关减分指标。
二.教给批改方法, 让学生学会批改
批改, 有批有改。大致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问题重在批。用词造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的问题重在改。批, 就是用语言对作文中的优缺点的分析、说明、评定, 是启发性的指点。批, 用批语, 批语有两种, 一是眉批, 二是总批。眉批就是对文章的某一部分的优缺点的指点、分析、说明、评定。眉批常写在文面的旁侧。总批就是针对全文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方面主要优缺点作总体评价, 指出努力方向。总批写在篇末。写眉批和总批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启发性, 有的可直接写出具体的批改意见, 有的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让学生对问题有新的见解。二是针对性, 要针对作文的实际情况, 有的放矢的进行批改, 尽可能一针见血, 好的, 指出好在哪里;错的, 说明错在何处, 使学生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道其所以然。三是鼓励性, 要以鼓励性为主, 多找作文的闪光点, 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以当次写作要求为重点, 发现作文长处。四是言简意明, 批语力求简明具体, 能说明问题, 切忌空话套话。写总批须注意方法, 应总观批改内容一级指标四个方面, 再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 具体审视二级指标13项。先整体后局部, 先重要后次要, 先优点后不足给建议。改, 就是对文章的修改。错误地方要修改, 多余重复地方须删掉, 前后颠倒或次序混乱地应调换, 遗漏或不足地方宜补充。只有这样批改, 才能对学生作文起到真正实际的指导作用。
三.敬业乐业, 诚心批改
作文批改是费时劳心的艰辛劳动。语文教师“既然选定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批改作文, 须得全力以赴, 专心致志, 把“苦”变成“甜”, 潜心批改。批改作文时, 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识水平, 批语需要写详细些, 对于优点要充分肯定, 哪写得好, 好在何处。哪里不好, 差在何处, 应该怎样修改。对缺点, 不能夸大, 不能斥责, 不能讽刺, 要坚持正面教育。教师批改作文绝不能用简单的“优、良、中、差”词语概括, 因为每一篇作文都自身不同的优点和不足, 简单的等级不能说明具体问题, 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 不足在何处。即使是最差的作文, 老师也得反复推敲, 沙里淘金, 耐心挖掘, 寻找他的闪光点。教师写批语时, 本着爱学生、理解学生、满怀爱心, 多动脑筋, 多下功夫, 措词准确, 语言生动, 批出个性, 批出特色。要表扬中有批评, 批评中有表扬, 让学生接受老师的意见,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心夜初中作文】推荐阅读:
初中拔河比赛作文800字_初中作文07-06
窗外作文初中作文05-26
教师作文初中作文07-31
初中作文初二作文10-17
描写初中生活作文初中的味道09-24
自渡作文初中作文05-09
迟到初中作文满分作文07-30
初中满分作文感恩作文08-19
初中精选作文《态度作文》11-30
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初中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