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初中作文(共15篇)
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初中作文 篇1
后天就要离开这座相处了三年的建筑,离开我的初中生活。
中考前的最后一天,大家的心都失落落的,谁也无心学习,有的同学早早地就把书本搬回家了,我们相互赠言,情意绵绵。记得了三年前就是这么相互留言告别了六年的小学时代。大家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下几句话,没有说“再见”,于是大家就真的没有再见过面。三年后的今天,当一切又如原样发生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猜测,该不会又像三年前的那场告别一样,从此我们就真的不再见面了呢? 初一,倔强而单纯,每天老老实实地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捧着课本假装用功;初二,疯狂而自信,开始悄悄喜欢一些明星,开始注意那些长得帅气些的男生;初三,心事重重,多愁善感,开始写日记,也开始真正努力学习,偷偷地谋划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并淡定地说以后一定去这儿那儿。
这么充实而精彩的三年,这么顽固而倔强的三年,这么温暖而难忘的三年,就这么过来了。
那些可贵的天真与单纯,我们都回不去了——那些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谈理想的日子,那些寻找阳光自己温暖自己的日子,那些冷得躲在被窝里发抖的日子,那些身在教室而心在校外只能满心无奈的日子,那些呆在一起就算天塌下来也得先疯一阵再说的日子,那些望着被窗户的边框勾勒出正方形天空生出无边幻想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都是我怎么也保护不了的已经逝去的东西,都是三年来在我心中所留下的记忆和即将告别时想说而又不知从何说起的话题,它们在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又一幕幕很快地就要远去了。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性格偏激、脾气古怪得不近人情的小丫头;如今,我已经不再是明知有过逆反却始终不肯承认过错的小丫头;我早已长成一个明是非、有理想的中学生。三年来,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的潮湿的日记,所有的眼泪与欢笑,所有的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都在这个繁盛而离散的日子,一起消失了。
再见,我的初中生涯!
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初中作文 篇2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钱梦龙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学观”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它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如何促使学生的作文生活化呢?
一、明确作文教学目标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观念陈旧、认识模糊、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不少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质认识不够全面,在作文教学中偏重于作文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讲解,作文训练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教师煞费苦心地出题,学生绞尽脑汁地写作,师生双方都感到苦不堪言。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质,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二、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转变教师观念:从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向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本,进行能力迁移转变;从陈旧、呆板的教法向现代化教学方法转变。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作者、读者、评价者,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极力发挥日记的作用
学生阅历不深,阅读面窄,属于自己的东西少得可怜。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配合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周围生活的热情,从而达到增强他们的写作意识的目的。
我一直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给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详细地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人不离事,事不离人。人或事件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可,过程要完整。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在学生的习作中,总有一些作文让我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学生的日记多数为观察日记,学生记见闻、写感受,都建立在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观察的基础上。仔细观察使他们的日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而写日记又使他们逐步养成了留心观察、认真体验的好习惯。我在引导学生写日记时总是鼓励他们说:“把你最想告诉老师、告诉同学的事写出来。一天之中,你会看到很多,听到很多,想到很多,你就只选取印象最深刻的,详细地写。”于是,秋天到了,有写秋季的;桂花开了,有写桂花的;有的写和同学间的友谊;有的写和父母间的亲情;有的写风、写雨……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涌向笔端,化成了朴素的语言,思维闪烁,真实感人。
课内外阅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便提倡学生在日记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读后感。这样既能积累写作素材、语言,又能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二)“写”作文与“说”作文巧妙结合
常见有些学生课下侃侃而谈,写作文时却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平时不受拘束,思维敏捷;而作文时,由于条条框框很多,顾虑重重,反而写不出来。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我往往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命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当堂口头作文,看谁说得又多又好。学生有了兴趣,争先恐后发言,就连平时作文最差的学生都想说两句。说得好的,得到大家热烈掌声,积极性更高;说得不好的,也暗下决心,下次非说好不可。
此外,我还选取能启发学生心智的话题进行演讲、辩论,如“老实人吃亏吗?”、“开卷有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等。学生活动前广泛搜集、筛选材料,确定主题;活动中注意倾听对方发言,选准突破口;活动后及时总结、共同提高。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同学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材料丰富了,见解深刻了,再让学生写下来,大家普遍感到容易多了。
(三)充分体验写作的成就感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三言两语的点评称赞及抽象的分数肯定,已远不能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他们希望得到的是更大程度的肯定。这也是初中学生独立性的展现。
我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至今已有很多学生的文章在《常州教育(希望版)》上刊出。每发表一篇我都大力表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们能发表,你们一定也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文章的小作者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同学们都把写作看成是向社会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
发表文章毕竟仅仅占个人写作总量的很少的一部分,每个学生都有不少好的作品来不及或没有机会发表。我为了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就装订个人作品集。好的东西就应该保留下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每过一个阶段,我就让学生挑选自己的优秀作品,发动家长,每人打印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专辑。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秀作品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和文意相联系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奖励每一个做出作文专辑的学生,发表扬信鼓励他们,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告别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篇3
还记得曾经有一位同学问我初中是什么?我如今可以如许答复:
初中是一架长梯你的事变是攀爬梯的顶端被云彩遮蔽。你偶然会为看不见的顶端而发急会为刚走好的几步而的意会一脚踏空滑下一节。下面的风景不一定十分美丽但目标永久是上方。
初中是一场马拉松工夫不长也不短。有人落下也有人超赶。但你一直要记取你要为本身加油要尽力以赴:一直要记取毫不克不及停下更不可以保持。停下了就难以迈出下一步半途也会变成终途:保持了就没有盼望畴前的功劳也就一笔打消了。
初中也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鄙人面涂抹各种颜色绘上各种图案但你必需仔细的面对。很多人会交上美丽的画卷也有人手上永久是半张作品年夜约不堪入目。
初中更是一首“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乐曲给我留下了很多无法可遗忘的记忆。
忘不了曾为一道多少题的求证而绞尽脑汁费尽苦心题目办理时又是多么的高兴。真压服吃巧克力糖和打电脑游戏:忘不了几个同学为会商一道力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各执己见的确伤了和睦末了不得不提请物理教师“仲裁”:忘不了自习课上同学们竟书买卖气辅导江山激扬笔墨会商起巴以辩论印尼的难平易近盼望工程反腐倡廉严打妥协…….且美其名曰“家事国是全国事事事体恤”结果侵扰讲堂规律被罚写查验尝到本身摘来的苦果到内心却乐陶陶的无怨无悔!
我们一同走过生命中最懵懂青色的光阴一同欢笑一同堕泪一刮风雨兼程地带着芳华的幻想抬头前行。是的生命中总有很多无法挽留的精美如今我能做的只是在离校之前寂静冷静地看着我四周的这些朝夕相处很多日子的同学和教师们把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深深烙入我的记忆。
但人一直是要向前看的。三年后高中生活也会令我怀念。精美的旧事何不让它化成一道绚丽的彩虹永驻心间?辨别也是一种美不用伤感至少曾经拥有那美丽的`风景
如果说小门生太小高中生太忙那么初中生则是个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精灵。如果说初一太灵活初三太告急那么初二则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记得从初一升到初二发明本身变化了很多——理性与理性的领悟代替了那份蒙昧与灵活旧日的安分守纪中也多了一份横冲直撞。当时的生活老是令人难忘的。
年夜约我的人缘不错短短的一年就交了很多好朋侪。当时没什么功课加之我不停自觉得天资聪颖于是年夜部分课余工夫便成了“发愣”的专利。我凡是躺在寝室前一座长满小草的小山坡上呆呆地透过高年夜松树之间的细缝窃看着飘飞着的云朵。小草的叶尖悄悄地密查着我的背痒痒的于是不觉笑出声来引得一两只小鸟仓促忙忙扑翅而去。那些云像什么呢?有的像条活蹦乱跳的小白犬有的像只暖和心爱的小绵羊:哈!那片云居然像我们胖胖的班主任!这时一架飞机擦过天空留下一道长长的白线跟着别的各种百般的云渐渐地飘远了。
也就在初二时我那本来集约的性情里多的一点南边人固有的内疚和多愁善感。
不过我们毕竟还是些黄口孺子的毛孩子我们也贪玩。有一次我和几个要好的朋侪一块儿出去野炊,北京肿瘤医院电话一同上有说有笑。我们颠末那段泥泞路的工夫单车轮子全被泥块卡住了这时男士们发扬了名流风采把女孩子的车也一同背出了“池沼地”而平常最懒的我也热心肠资助了一个平常不年夜爱言语的女孩子。嗨那个年龄还真是难以明白啊!颠末泥泞地我们好像更高兴了。年夜家互相推搡着上了山斗胆地向翻开的坟头里不雅望。我还到处搜寻野草莓的踪迹却只采了满满一篮“蛇果”……吃饱喝足我们并肩坐在山顶别的山岳好像都在我们脚下。温顺的山风不经意间荡起我们之中某个人私家的歌声引得内心一阵悸动便各自拿出绝活过了几“招”却背面不觉忘了回家的工夫。
告别母校的初中作文 篇4
一转眼,已经在小学里度过六年的时间了,已经要告别母校了我们,能在学校里干些什么呢?回想起在校园里德往事,可能真的很可笑,当然也有难忘的时候。
记得是上二年级的时候,在期末考试,题很简单,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做完了,那时候在下雨,外面很静,静的连同学们写字的生意都能听见,我在看试卷有没有错误,突然发现了一个错误,正准备改,咦?我的笔呢?真巧,老师过来说:“眼睛不能离开试卷。啊!这可怎么办?老师一走。我的眼睛迅速看了一下桌动,哈哈我的笔果然在这里面!正要改错,数学老师叫:“韩正阳把试卷拿过来,我被吓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交给老师吧!老师过来把我的试卷拿走了,我的试卷被撕了。当时:“我彻底呆了。好久,我才发现我哭了。但是,我去拿试卷的时候,我呆了,我的试卷被老师用胶带粘好了,我考了97分。
在母校度过了6年的时光,有喜有忧,说都说不完。
告别初中作文 篇5
此刻,我正站在童年与青春的分水岭上。我回头向后望去,看见童年这条清澈的溪流正逐渐离我而去,等待我的,是成熟的青春汪洋在向我召唤。回头,泪湿眼角……
童年,从我们呱呱坠地时,他就注定有一个美好的旅程,而他却稍纵即逝。
一条条青砖古瓦的破胡同,蜘蛛网正肆无忌惮的蔓延着,泥沙慢慢,枯草遍地,到处散发着糜烂的气息。
回想以前,妈妈总是骑着破旧的黑白相间的自行车带着我走街串巷。小贩们总是把道路围的水泄不通。糖炒栗子、爆米花、糖葫芦、陕西凉皮的香气混合着空气的清新,总是令人禁不住流口水。
小贩的叫声此起彼伏,浑厚嘹亮的吆喝声响彻耳边,似是为这安静的古镇谱写了一首华尔兹。
夕阳西下,老人在树下的石桌上下棋,争论不休。调皮的小孩敏捷的爬上大树,使劲摇晃着,不就红枣纷纷滚落地下。孩子们牵着纤细的风筝线,无止境的向前奔跑着,身后的风呼呼作响。载着梦想,一路向前。
一阵凉风吹过,把我拉回了现实。摇曳着的树枝拨动着我的心弦,内心是何等孤寂。我揪了揪衣角,大步向前走。
告别,童年;展望,青春。
关于告别初中作文2
哪有无终的曲,哪有不散的席。——题记
初奏-寂静的教室
电扇已经停转,咸味仍在空气中弥漫,空旷里友情很短暂,三年后的消散,无法扭转。寂静的教室里很阴暗,中考考完,如鸟兽散,就像音乐高潮后的平淡。中考考完,暂无恼与烦,笑容却也不灿烂。还没习惯,一个人的孤单。三年的牵挂与荣华,铃声也很沙哑。不能继续在课上心猿意马,只余下考卷上的红似朱砂。我好像很傻,本应到楼下,该回家,却觉得眼里有沙,泪如雨下。
序章-无声的宿舍
回到了十二号楼,寻找失落的离愁。床头,屋漏,窗锈,一年的生活如流,灰色的地板似乎不再让人难受,回眸,308其实没有那么丑,看了好久才回头,回忆像诅咒,这种时候,本应醉酒,才可销愁。意料到的冷清,太过安静,脸上的泪水很晶莹,抬头却发现,天空很晴,万里无云。很是零丁,很是伤心。
终曲-孤单的校园
平静的操场,冷清的篮筐,在最后的时光,我和它们都很迷茫,不再有初一的.嚣张,初二的疯狂,中考的冲刷下,我们早已折下翅膀,高墙外的流浪。三年后的我们很累,很惭愧,中考的真谛,我没能领会。心事如重重烟,迷了夏和秋,是离愁;
眉头有层层锁,拘了心与口,难回眸。——后记
关于告别初中作文3
今天,可能会和往年不同,因为这是我们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就在这一天,我们将告别童年,拥抱青春。
告别我们的童年,走出了幼稚,走出了无知,跨入了花季,跨入了一片真正属于我们的天地。没有了童年的天真,也没有了童年的单纯,我们告别童年,走向成熟! 告别童年,但要记住童年时的欢乐,那些嬉戏打闹,无忧无虑,幼稚单纯的日子,是多么难忘。这些难忘的日子,会被我们永远地记在脑海中。 童年是一个温馨多彩的梦,充满幻想,充满甜蜜;童年,凝结着我们欢乐的笑语,凝结着我们成功的喜悦;童年,是我们生命之旅的开端,更是我们走向成熟的摇篮。
告别童年,我们走向了属于我们的青春道路,也许我们会为童年的离别感到惋惜,但我们更应该庆祝青春的到来。这到来,意味着我们由稚嫩转向成熟;意味着我们将告别童年的花园,步入青春的殿堂;意味着我们将走上一段崭新的征程!
生活是初中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篇6
一、感知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学会观察生活,这是作文走向生活的第一步。 但观察得来的素材,必须经过品味,经过反复斟酌,方能有效写作。 写好一篇文章绝对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搬, 而应该是一种渗透着情感、认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少不了作者的心灵体验, 或者在感受客观时,心存感动、感想和感思,或者心起感慨、感叹和感愤。可见感悟生活对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性。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1.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因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会全身心地投入生活,随时注意生活的动态,才有真切的体验,才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有所感悟,才有可能提高分辨评判能力。 在这方面,我经常给他们讲或者看很多社会上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 让学生在受感染的情况下产生生活在今天是多么幸福的感受。 我常用学生熟悉的人物从正面进行教育,比如坚强的桑兰,身患绝症仍坚持奉献爱心的歌手丛飞,捐肾救母的孝子田世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真善美的氛围之中,进而热爱我们的社会、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身边的人、热爱我们的国家。
2.引入热门话题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 对于当前的热门话题,学生感兴趣,也容易激发他们探索其中的意义和折射的内涵。 例如关于学生上网的问题、早恋的问题,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我经常把这些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谈自己的感想,学生经常有许多惊人的观点。
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提高了, 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最后都能在文章中表现出来,进而增加文章的深度。
二、感悟生活,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锻炼他们能拥有善于观察的火眼金睛观察周围的事物, 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引导学生从自己常规的生活中留心,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咀嚼生活的点滴;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诸多片段、诸多细节进行有条理的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较全面了解事物;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并将自己所见的事物景物、所闻的乐事、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 通过多看、多思、多记,学生的观察意识增强了,对写作的敏感性也与日俱增,素材库也就日益丰富。
另外,指引学生营造作文的生活氛围。 大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这诗外功夫就是对丰富多彩生活的体验。 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就决定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挖掘各种资源,让多样性的资源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充分发挥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功能。 比如让他们动手做一道菜,进行一次大扫除,来一次有针对性的辩论赛……学生在各种实践中获得体验, 写作前积累了这些素材,在写作中就不会感到头脑空空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地域特色,独特的人文景观。 抓住这一点,教师可把作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作文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动员学生深入街头,搜集整理使用汉字不规范的现象;深入自然,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这些活动为下面有关家乡的专题作文做了很好的准备[1]。
三、抒写生活,日积月累
教师要把学生的写作落到实处,使其妙笔生花,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件艰苦而长期的脑力劳动,需要教师不怕吃苦,脚踏实地。 我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1.坚持写随笔或日记 。 随笔随笔顾名思义随手下笔 ,它的突出特点是随意,不拘一格,写作时间随意,内容随意(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表现形式随意。 正如冰心老人所说:“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 ‘我 ’… … 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我思潮自由奔放 ,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 ”充分发挥学习主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2.坚持写主题式自由作文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的确,现在的大小考试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大都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很少写命题作文。 我在平时训练中也很注重这一点,鼓励学生写自由作文, 抒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写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2],让学生用美的眼光审视生活,用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世界。
告别初中作文 篇7
寒来暑去,花谢花开,在我们为毕业考埋头苦读时,欢乐却又略带苦涩的六月在掌声中走来,青春明媚的季节也因毕业的到来而变成淋漓的雨季。
试考完了,站在校园内,阳光的脚步很轻盈,踮起脚尖,我触摸不到它,清风如歌低低絮语,侧耳聆听,我却听不到它的音符。光阴的轨迹蔓延,只留下或深或浅的碾痕,附和着悠悠的音乐。突然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六年的光阴,这么快就成为过去,再看一眼这一片曾经属于我们的蓝天,再听一听操场上的呐喊,让留恋的心情任意蔓延,在这里我们从满脸稚气到风华少年,在这里我们哭过、笑过,在这里曾经有过我们年少轻狂的足迹……想着想着,已是黄昏时分,风儿吹动落叶漫天飞舞,而带着忧愁百千回在落叶中的是我,残阳映痛我的脸。
告别初中作文 篇8
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却未在大唐江山上开出绚丽之花,而是看见那妩媚的江山渐渐离她远去,听着家燕的呢喃渐渐消散,看着亲人的身影渐渐模糊。她告别了繁荣,告别了富贵,她带着和平的种子,一路播撒。她的美貌在漫漫路途中消逝,她的眼泪爬在脸上渐渐风干,黄沙为她哭泣,苍鹰为她落泪。
她的告别是一段流传千古的史话,她的告别换来大唐与吐蕃的平安。
告别之美,在茅庐菊海中。
一座茅庐,一园菊花,那是陶渊明的天堂。他看清官府,无非尔虞我诈之地。他选择告别黑暗,烟云舒展,杨柳依依,他活似神仙。乌纱换布衣,佳肴换米酒,在他的眼里,繁华富贵、位高权重都如镜花水月般转瞬即逝,滚滚红尘不过如此,一阵轻风拂过,不留丝毫。做个无忧无虑的田园诗人,做个充满智慧
又快乐的荷锄老翁——一切证实,他的告别是正确的,他昭示着美好的未来属于一切热爱生活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的告别,留下了一段段悠扬的文字。
告别不是悲伤,告别不是眼泪。不是告别,我们难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相知;不是告别,我们难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壮美。
当我们成不了教育家的时候 篇9
聚会中,这位“优秀企业家”朋友问我:你们教育界校长评教育家吗?怎么评的?当时让我感到愕然。说真的,“校长与教育家”这个话题,早在2003年3月人们在缅怀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先生去世时就引发出来了。人们更关注的是他作为校长的教育家和作为教育家的校长的活动,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当话题由一个具体的人,由一个既是教育家又是校长的苏步青引向校长如何治校的时候,话题本身的意义就已经被推而广之了。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但我无法跟我的朋友就这样的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我只有笑着回答他,《现代汉语词典》中根本没有“教育家”这一词条,可能是主编压根就没打算让中国出现“教育家”。而且时下关于教育家的争论也颇多,有人以为“教育家”的称呼应该缓行,进而连提“做教育家”的口号都应该慎重,甚至有人觉得中国缺乏“教育家”的生存环境,不像你们挣几个铜子就是企业家、改革家。教育是一种艺术,可艺术家遍地都是,就是没有教育家。哼哼几句就是歌唱家,还得加上“著名”二字方显他们“家”的突出;写几块豆腐文章就是作家,只要在电视上露脸的就是表演艺术家。可怜我们两千多万教师,多少人皓首穷经,呕心沥血,毕其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连“家”的边都沾不上!
由于我是陶行知先生的推崇者,所以我笑着告诉我的朋友们,陶行知先生在《一流的教育家》中早就告诉我们,教育家分几种,第一种是“政客教育家”;第二种是“书生教育家”——纯粹搞理论,不懂实际;第三种“盲行盲动的教育家”。他认为这三种都不是好的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要有两种精神,一种是创造的精神,一种是开辟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是说发明新理,创造新说,开辟的精神是指教育没有到的地域,像内蒙、云南、贵州等我们教育家不去的地方,你要到那里去开辟;在学术、教育的很多没有涉及的领域要去开辟。他说只有具有这两种精神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这两个条件和标准,中国的教育家应该有成千上万吧。但是,西方国家评论界居然有一种说法,认为除了孔子、陶行知和蔡元培这两个半教育家以外,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家。这半个教育家是谁,西方人没有言明,也不知他们划分的标准是什么。作为一个认真从事教育的我来说,当第一次听到这种评论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这个评论显然有些偏颇!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显然不止两个半教育家,例如古代还有孟子、韩愈、朱熹等。就近现代而言,堪称教育家的人就更多了,如张伯苓、蒋梦麟、傅斯年、罗家伦、梅贻琦、徐特立、吴玉章、叶圣陶、竺可桢、陈望道、蒋南翔、马寅初、周培源、潘懋元、刘佛年、朱九思、顾明远……多得不胜枚举。他们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影响并推进着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国教育因他们而走向辉煌,中国社会也因他们而走向文明。然而,确实不能否定的是,建国以来,尽管教育改革持续不断,尽管教育观念层出不穷,但透过这表面的轰轰烈烈,人们总觉得中国教育缺点什么。我认为,说穿了,按照新时代教育大家的标准,我们还真是缺少教育家,尤其是缺少世界级别的大教育家。和前辈先贤相比,我们的时代更为开放,我们的教育更加民主,但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土壤中却没有诞生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那样饮誉世界的一流教育家呢?
我告诉朋友,教育家的诞生需要有一个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而现在的教育面对的是一个处处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学校面临着的挑战是越来越严峻。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使很多校园“净土不净”,学校工作不再单纯。校长的工作更是千头万绪,方方面面都要理顺顾及,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要照顾教职工的利益,权衡各项工作的轻重得失。经费的问题、安全的问题、升学的问题或就业安置的问题就使得校长焦头烂额。今天一个会议,明天一个检查,后天一个汇报,校长们的应酬日益增多,学校的管理只能靠“遥控”指挥,校长们的“教育”特性日渐褪去,有的简直成了社会活动家。许多校长无奈地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就牵涉到校长的自身定位问题。一个理想的校长,既要有学者的底蕴,又有教育家的修养,还要加上经营的头脑。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治校理念。要成为教育家,不能没有自己发展的自由空间,不能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主张;教育家而兼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就应有自己的最高行动原则和指导思想,也就是所谓治校理念。反过来说,撇开其他制约因素不论,治校理念非但是校长成功治校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且也是他成为教育家的重要阶梯。遗憾的是,这些年,各地也评出了一批批“名校长”,但由于没有注重对评出的名校长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宣传,他们除了得到一些荣誉以外,没有在教育系统产生影响力。不管校长得到什么荣誉,如果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思想,这种校长在教育界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对名校长的研究,不应重视荣誉的给予,而应重视教育思想的挖掘。
接着,我告诉我的朋友,值得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倡“教育家办学”,特别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最后,我还告诉我的朋友,中小学校长迈向教育家的历程是非常艰巨的,一方面要从民族利益出发体现国家意志,千方百计地把教育引向理想的境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家庭意志,把教育引向现实。尽管我成不了教育家,我仍然会努力去诗化自己的人生,会按照庞荣瑞校长在2007年6月16日“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的报告《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寻找平衡点》中的一些观点,去履行校长的使命。温家宝总理关于“教育家办学”的指示是我们校长的追求!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按照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办;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至于现在办教育的人是不是教育家,现在的校长以及优秀教师能不能成为教育家,教育家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确认教育家的地位,以及教育家应该享有什么样的待遇等等,其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可能永远成不了教育家就在痛苦的现实中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也不能为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教育家而不顾鲜活的现实。能够在理想和现实、实然与应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能做出较大作为的人,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作为一个校长,应该在很多方面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尽可能地有所作为。第一,办让家长满意的学校;第二,做让孩子喜欢的教育;第三,实施让教师留恋的管理;第四,发展让同行尊重的内涵;第五,创造让领导信任的业绩。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我们就无愧于校长的称号,无愧于教师的称号,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肩上的责任,再面对社会上各种“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是没有桂冠的教育家”!
告别初中作文 篇10
后来,我渐渐长大,慢慢告别。
夏天的风,暖暖的吹过,我蹲在台阶上,用树枝划开蚂蚁长长的队伍。这时爸爸偶尔会端着一盆热水走近我,他把盆放在台阶上,对我招手:“过来,洗洗你的小油头”。我扔掉树枝,也不管那些蚂蚁会逃窜到哪里,迈着步子奔向爸爸,跑过去抱着爸爸的大腿撒娇:“我不是小油头”。
我很享受爸爸给我洗头,很舒服,只不过爸爸手指甲好久没剪了,挠得我头皮疼。洗完头,爸爸用干毛巾给我擦干,他就会领着我,还有狗,一起去田野。狗在田野里打滚,奔跑,从这一堆杂草窜到另一堆杂草,惹得满身泥和草,爸爸总爱躺在田野里青草最盛的地方,看着天空和飞鸟,时不时叹口气,我不懂他的惆怅,却不想让他孤单,便在他身旁寻个地方躺下,学着他“唉……”。
玩够了就回家,爸爸,我,还有狗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天边的晚霞不知道偷喝了谁家酿在屋顶上的美酒,红了脸,醉了意。夕阳的余晖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好像再长一点就能贯穿这整个夏天。
风吹动枝桠,叶在时间里起舞。又是一个夏天,只是此时我已不再年幼,好久没有和爸爸一起去遛狗了,也好久没和他一起走在落日的余晖下了。
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告别了小时候,也许是背上书包上学的那一天,也许是学会背诵《静夜思》的那一刻,也许是可以自己遛狗的那一年。
我自然知道,我告别的不仅是小时候的远山和田野,而是很多摸不着的东西,但我最怀念的还是那年和爸爸躺在田野的夏天。
告别初中作文 篇11
但此时的我什么都不懂,更不懂外婆的心。“外婆啊,你怎么还不回去哇?总在后面跟着没完没了的耶~”我撇撇嘴埋怨道。外婆愣了一下,随后缓缓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岁月抚摸过的脸,嘴角不自然地往上提了提,眉心的忧愁也被外婆粗糙的大手硬是抚平了,露出一张有些僵硬的笑脸,蠕动了下嘴唇。
开口说道:“欣欣啊,到家了可记得给外婆打个电话啊;还有啊在学校好好学习;放学别慌着玩儿,先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少玩电脑,爱惜眼睛;多喝水,少吃油炸类食品;一定要。”外婆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我打断了:“停——外婆,我在你家住的这两年里就会整天唠唠叨,唠唠叨,烦不烦啊!
”话音刚落,爸爸就握紧一下我的手,严肃地看着我说:“欣欣,你要懂事,你想想在这两年里,外婆是怎样照顾你的?嗯?”我听着听着,脑子里闪过一幅幅画面:外婆弯着腰在水管旁洗着我脏兮兮的裤子、外婆给我盖好被子,默默地替我收拾玩具、外婆系着围巾在火炉旁炒着我最爱吃的土豆丝、外婆拿着木梳轻轻地替我梳着小辫子,笑着听着我调皮的笑声。太多太多无私的画面了!
外婆见爸爸在训斥我,连忙说道:“你们夫妻俩到家后别老吓唬孩子,孩子有错了,也要慢慢地跟她讲道理,看俺妞妞多乖啊,又听话又懂事。”听着外婆那柔和的话语,看着外婆那自豪的笑容,我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憾了,眼泪也悄悄地滑落。
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初中作文 篇12
一、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在日常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一些固定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 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对写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深入, 在写作时, 不知如何下笔, 加上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导致学生的作文成绩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写作的灵感大部分来自于生活, 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 应当以抒发自身情感, 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为目的, 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因此, 作文教学如果与现实生活相互分离,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自身的情感, 使得学生对生活的情感越来越淡薄, 学生的思想逐渐钝化。这些现象的存在, 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虚假、文章没有灵魂。
初中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进行文章的创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作文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相互结合, 通过作文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表达出来, 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真实度, 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会观察生活, 就要保持一颗敏感和好奇之心, 时时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各种兴趣活动、学习生活、家庭趣事、社会见闻, 乃至各种新闻, 日常交流等, 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善于观察, 写作素材就如泉水一样, 源源不断。如:初一学生《我的新任语文老师》 她, 一副眼镜, 一头乌黑的短发, 一身朴素清雅的打扮, 一抹迷人的微笑。她——我的新任语文老师。她拥有一副“火眼金睛”, 不管我们坐在下面干什么, 她一眼就会看见。她的眼睛非常有杀伤力, 只要我们不乖, 她不用说话, 一个眼神就会使你不由自主地本分。她的脾气也似天气不可预测, 有时像白云一样温柔, 有时又像闪电一样可怕, 真是不可琢磨呀。再如: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 对“文明”的有关内容进行写作时, 在布置学生写作之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文明现象进行回顾, 帮助学生回想当时的情境, 回顾事件当事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细节, 然后, 提问学生当时心里的想法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在写作时, 便可以对事物进行详细准确的描写, 可以将自己对此事的想法、思考表达出来, 再加上日常的修辞方法的积累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 便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文章。
二、作文形式生活化, 从实践中感悟生活
要想帮助学生的作文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就要采用开放形式进行作文教学, 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进行写作。事实上, 目前存在的一些经典文章, 均是在自由状态下完成的, 即便是命题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也是冲破命题限制的。
学生进行自由作文过程中, 教师仍然要做出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参加不同的实践活动。然后, 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 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作文注重实践与反思, 我们引导学生对生活情境或原生态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反思学生真正提升思维品质, 提升立意高度, 提升写作能力。
生活作文注重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提高写作兴趣, 让学生自主参与, 在生活中主动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 照顾孤寡老人;也可以组织学生野外游玩, 接触大自然的风光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触生活, 然后将看到的、听到了、尝到的、触到的记录下来。最后, 进行整合, 作为生活作文素材, 呈现出一派想写、乐写的良好氛围。学生以此作文往往性情所至, 不吐不快, 因而文笔朴实, 情感真切。有了生活实践, 有了生命体验, 学生的情感世界明显变得丰富起来。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感悟生活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 读书就是与智者进行面对面交谈的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名人著作, 并结合日常生活对书籍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写作的兴趣。学生对这些内容具有求知欲望, 便会主动的对其进行学习和思考, 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底蕴。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名人的个人经历。然后, 介绍各种名名著作者是在怎样境地下写出来的。学生了解后, 很容易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 从而对其进行阅读, 并且结合教师对作者的介绍以及写作背景的阐述, 会不自觉的对自身的生活进行思考, 对文章中内容产生感悟, 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再如, 学生对各种名著进行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领悟文章中一些写作技巧以及修辞技巧等, 思考这样运用的巧妙性。学生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大量积累, 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帮助。
摘要:在日常作文教学过程中, 过于注重教授学生习作上的技巧, 使得作文课堂呆板枯燥, 从而导致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各个学校开始注重对学生采用“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作文,生活化作文,方式分析
参考文献
[1]卞传娟.破茧而出的美丽——“生活化作文”项目研究共同体的成长历程[J].上海教育科研, 2012, 07:85-86.
告别童年初中作文 篇13
告别我们的童年,走出了幼稚,走出了无知,跨入了花季,跨入了一片真正属于我们的天地。没有了童年的天真,也没有了童年的单纯,我们告别童年,走向成熟! 告别童年,但要记住童年时的欢乐,那些嬉戏打闹,无忧无虑,幼稚单纯的日子,是多么难忘。这些难忘的日子,会被我们永远地记在脑海中。 童年是一个温馨多彩的梦,充满幻想,充满甜蜜;童年,凝结着我们欢乐的笑语,凝结着我们成功的喜悦;童年,是我们生命之旅的开端,更是我们走向成熟的摇篮。
告别童年,我们走向了属于我们的青春道路,也许我们会为童年的离别感到惋惜,但我们更应该庆祝青春的到来。这到来,意味着我们由稚嫩转向成熟;意味着我们将告别童年的花园,步入青春的殿堂;意味着我们将走上一段崭新的征程!
告别那个小摊初中作文 篇14
那是一条路,一条下坡的路。
在不经意的一个角落,有一辆三轮车,是那样的破旧。与其他的小摊一样,卖的是油炸食品。每当放学时,这里总是围满人,并总有一股清香弥漫在车的周围。
这里的老板很大方,几年不涨一次价,有时还会热情地送上一根什么鸡柳或是年糕。低年级时,我常去这家店,随着学业的增加,我也几乎没有时间在学校周围的小摊闲逛。
渐渐地,到了紧张的小升初时期,为了考上理想的中学,每天都在学校补课,有时甚至到六点才能放学。
补课的教室十分临近那家店,每当到三四点,那幽香便会扑鼻而来,可这却无法打破教室内紧张的气氛,所以只能在补习课下课后,才能去巴望那辆三轮车。
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我又成了那家店的常客。每天放学都和朋友买两串藕片,或是几串骨肉想连并和那老板谈笑风生,恰如好友一般。放学的`路上,我和朋友总是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这家的食物成了我们一同回家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谓万事不预测,仅仅在冲刺考试的前两天,那家店却蓦地消失了。是被城管抓到了吧?又或是找到了更好的营销之路?都无法知道。
三轮车消失了,可那小摊店和老板的真诚却永驻我的心里。
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初中作文 篇1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教学技巧,方法运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许多教师面临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 教学效率在低位徘徊。由当前历史教学困境的分析可知, 教师教学技巧方法的滞后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举措在于教学方法技巧的创新与优化。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强化了这方面的研究, 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运用于历史教学工作之中, 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以信息手段构建历史生动课堂
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离不开教学手段的辅助与支撑, 传统历史教学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生动性不强, 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辅助教学信息, 影响学生的感知效果。笔者针对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 将信息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 丰富历史课堂信息量, 提高教学生动性,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渗透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改革开放》教学中, 笔者制作了一组多媒体演示课件, 以苏北某市改革开放前后发展状况作为背景, 通过图表、照片对比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的显著变化, 以数据的差异、图片的感官对比直观地揭示改革开放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的促进效应, 从而强化对改革开放的意义与成果的理解效果。整个历史教学课堂因为有了多媒体手段的辅助, 也显得格外活跃,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情感氛围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历史学科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性、情感性的融合与统一,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受到教育, 对学生正确人生理念的形成发挥引领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 借助于多媒体演示、情感描绘、学生交流等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氛围, 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正确分析历史人物、事件, 受到思想与情感的熏陶。例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时, 笔者选取了《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进行课堂演示, 并向学生进行介绍: 侵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 一把大火焚烧圆明园三天三夜, 形成了长达五十多公立的黑云团, 无数珍宝或被掠走, 或被烧毁。影片演示加上笔者血泪控诉般的描述, 学生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表达了愤慨之情。笔者趁势引导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自保”的道理, 增强了学生“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理想信念, 实现了知识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三、以框架构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注重前后联系, 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学工作, 既要注重块状知识点的教学, 又要发掘横向、纵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建立起环环紧扣、前后联系的知识结构框架, 重点要抓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及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记忆与理解, 增强历史学习效果。例如在“戊戌变法”内容教学中, 笔者引导学生从“变法背景”、“代表人物”、“典型措施”、“必然结果”、“原因分析”五个切入点构建知识框架, 以此为支点建构起骨肉丰满的知识体系, 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又增强记忆与理解的效果。在古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与记忆环节, 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建立线状知识结构体系, 以及以典型人物为依托建立起块状的知识集群, 实现学习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极大地增强了记忆与理解效果。
四、以思维启迪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协作学习能力, 通过搭建自主合作学习平台的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能力与素养。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 笔者侧重将探究学习模式引入历史课堂, 不再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教学传授, 而是侧重于启发引导, 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并在集体的努力下完善学习成果, 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在《内战烽火》教学中, 笔者专门设置了一组探究题 :“蒋介石是如何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 为了全面发动内战, 其实施了什么阴谋?毛泽东是如何应对的?解放战争不同阶段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如何? 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何在? ”以这样的一组探究题为线索, 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教材, 增强运用图表对比等方式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的思维分析能力, 这样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历史学习综合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以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空间
历史学系既要抓好课堂环节, 又要注重拓展教学空间, 让学生在课外开展自主研究与思考活动, 将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加深理解与学以致用的双重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外调查研究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拓展空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后, 笔者就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自己的亲戚、长辈了解他们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 以自身的经历与感受描绘眼中的“文革”。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有关文革的第一手真实资料, 涉及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很近, 似乎就发生在身边。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革”危害性的认识, 并从思想上提高警惕性, 坚决抵制类似的思潮。
综上所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 从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资源空间等方面着手, 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初中历史教学技巧谈析[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1 (10) .
[2]刘映宽.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五步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09 (07) .
[3]冯通.立足薄弱环节求突破, 创新教育理念提质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几点探究[J].考试周刊, 2010 (51) .
【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初中作文】推荐阅读:
告别,迎接初中作文10-05
告别母校初中作文11-30
告别初中作文600字05-16
告别我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12-28
当我生气的时候初中作文12-22
告别小学生活作文12-16
当我面对阅读的时候初中作文10-07
告别小学生活作文1300字08-14
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初中优秀作文11-05
描写初中生活作文初中的味道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