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画教案(共12篇)
渔民画教案 篇1
初识渔民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渔民画的意义。
2、了解渔民画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
欣赏关于海岛风光、渔家生活、渔业劳作、节庆场面等有渔乡特色和风土人情的图片。
2、看短片
观看关于中国开渔节和民间的一些节日的短片。
3、通过欣赏图片和观看短片,初步了解渔民画的内容。
4、欣赏别人的渔民画作品,分析渔民画在内容、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线条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1、低段学生能够把简单的线条画的光滑,流畅。
2、高段学生通过简单的图案把线条画的光滑,流畅。
二、教学过程
1、指导所有的学生练习画简单的线条。
2、高段的学生练习带有图案的线条。
3、指导学生练习线条。
4、通过学生的线条练习,把个别的放在幻灯片上进行讲解,指出不足之处和优点,强调线条在构图中的作用。
色彩的单色渐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单色渐变。
2、练习色彩的单色渐变。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看教师用电脑做出来的单色渐变的效果图,了解单色渐变的意义。
2、教师演示单色渐变的过程。
3、指导低段学生和高段学生一起练习色彩的单色渐变。
A、用铅笔在一张前画纸上画出直线的条形状。
B、以红色为例子,第一排原色,第二排加一点白,第三排继续加一点白,以此类推,到最后红色变得很淡。注意每次加白色的量要控制好,基本每次加差不多的量。学生自行选择一种颜色进行练习。
4、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A、对低段学生怎么调颜色进行特别的指导。
B、强调涂色时,边一定要涂的光滑,强调颜色的区域性,尽量不要把颜色画到本区域的外面。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色彩的多色渐变
一、教学目标
重点: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多色渐变。
2、练习色彩的多色渐变。难点:由一种颜色渐变到另一种颜色。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看教师用电脑做出来的多色渐变的效果图,了解多色渐变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多色渐变是个难点,教师在这方面要多讲解并给学生看直观的色彩效果图。
2、教师演示单色渐变的过程。
3、指导低段学生和高段学生一起练习色彩的多色渐变。
A、用铅笔在一张前画纸上画出直线的条形状。
B、多色渐变和单色渐变并不一样,多色渐变显得较复杂,比如以红色开始,由红色渐变到黄色,再由黄色渐变到绿色,接着由绿色渐变到蓝色,然后由蓝色渐变到紫色,最后由紫色渐变到红色,一个色彩的循环系统。中间可以适当的加白。
4、在学生练习的同时,继续指出存在的问题。
A、继续对低段学生怎么调颜色进行特别的指导。
B、继续强调涂色时,边一定要涂的光滑,强调颜色的区域性,尽量不要把颜色画到本区域的外面。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色彩的自由应用
一、教学目标
重点:
1、了解冷色和暖色。
2、用原色进行涂色练习。
3、用自己调的颜色结合原色进行涂色练习。难点:
冷色与暖色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1、观看教师用电脑做出来的效果图,初步认识各种颜色的结合运用。
2、教师演示各种颜色涂色的过程。
3、指导学生练习。
既然是色彩的自由应用,所以让学生调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在直线的条形状里按照范围图上自己调好的喜欢的颜色。
4、继续指出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出现的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改正。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简单图案的上色
一、教学目标
重点:
能对简单的图案进行上色练习。难点:
怎样把小图案和小图案之间的边和角处理好。
二、教学过程
1、观看一些多种色彩组成的简单图案并进行讲解。
2、教师演示涂色的过程。
A、用铅笔在铅画纸上随意的画一些简单的图案。
B、上色。
3、指导学生练习。
A、学生在铅画纸上随意画自己喜欢的简单的图案。
B、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对每一个小图案进行上色。
4、继续对个别调颜色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调色指导,以及在上色的问题上指出存在的问题。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复杂图案的上色
一、教学目标
重点:
能对复杂的图案进行上色练习。难点:处理好每个小图案之间的着色
二、教学过程
1、观看一些多种色彩组成的复杂图案并进行讲解。
2、教师演示涂色的过程并强调要点。
A、用铅笔在铅画纸上有针对性的画一些复杂的图案。
B、上色。
3、指导学生练习。
A、要求学生画一些老师说的图案进行自由组合。
B、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上色。
4、强调复杂图案上色时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5、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
临
摹
一、教学目标
重点:
通过临摹,学习别人的渔民画的优点,为以后的创作提供帮助。难点:
在临摹的基础上加进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别人的渔民画。
2、教师以其中一幅渔民画为例子,讲解临摹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第一,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选材。
第二,画中主体和次要的关系,也就是构图。
第三,画中的色彩对比关系。
3、指导学生临摹别人的渔民画,并及时指出不足之处。
A、打形。
B、上色。
不管在打形还是上色问题上,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改正。
4、对学生临摹的习作进行分析并指出优缺点,尤其是低段学生。
通过临摹之后,对临摹的画进行适当的修改,加进自己的想法,使画中有自己想画的内容。
体验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会渔民日常的生活,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2、通过写生,了解家乡浓郁的渔乡特色。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当中有一部分是渔家的孩子,让他们讲讲家里人捕鱼、劳作的一些日常生活小故事。
2、分批带领学生去渔民家里感受生活。
3、分批带领学生去码头、港湾等地方进行写生。
4、回校让学生说说对渔家生活的体验和写生的体验,丰富创作源泉。
创作指导
一、教学目标
重点:
1、作品的内容和选材上要突出主题性。
2、作品的构图要有次要关系。
3、作品的色彩要干净、明快。难点:
作品的构图和色彩。
二、教学过程
1、以一张渔业劳作的照片为例子,讲解创作的要点,即内容、构图、色彩。
2、教师演示创作中构图的过程。
3、让学生以照片或图片为依据,根据照片进行创作。
A、构图:确立好照片的主题之后,另外加进一些和主题有关的内容。
B、上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上色,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凭直观的想象进行针对性的创作。
创作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在创作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及时解决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渔民画教案 篇2
洞头渔民画始于2000年初。经过九年的发展, 目前作者已达40多位, 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全县历年来创作的渔民画达三百多幅。2002年全国举办“全国海岛县渔民画邀请赛”, 洞头送了7幅作品参选, 其中《跃》获得铜奖。2007年, 洞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县文联、文化馆精选本县渔民画优秀作品40多幅, 编印了《渔乡风韵——洞头渔民画作品集》, 广受好评。洞头渔民画在发展海岛文化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洞头渔民画的发展历史尚短, 作者群体不够大, 作品质量还待提高;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知名度, 进而形成产业化, 则更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历经较长时间的历史检验。
笔者从事洞头渔民画创作和辅导工作多年, 深感要使独具海岛特色的洞头渔民画更趋繁荣, 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加强引导, 多方扶持
领导重视, 多方联动支持, 是发展、繁荣洞头渔民画的关键。
渔民画是群众文艺的奇葩。应该说, 洞头渔民画发展以来, 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他们认识到:发展渔民画, 是丰富海岛群众文化活动的精神食粮的新举措, 是丰富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形式, 是推广全方位文化活动的新发展。而洞头渔民画, 则是洞头人民值得自豪, 值得珍惜的一笔文化财富, 它在建设文化洞头, 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特殊价值, 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文明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今后的发展中, 政府应从实处着手, 加强对洞头渔民画的重视和支持。首先, 要对渔民画的发展作出规划, 既有总的目标, 又有阶段的要求, 并把渔民画发展规划列入全县文化建设的总规划之中。其次, 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目前洞头渔民画还处于初级阶段, 起点较低, 各方面较薄弱, 县财政每年应给渔民画的开展拨付活动经费, 对优秀的渔民画作品和作者实行奖励机制。
各乡镇要积极支持配合。乡镇政府要发挥文化员在繁荣渔民画中的作用。他们工作岗位在基层, 对生活在渔村的作者较为了解, 便于联系。要充分调动乡镇文化员的积极性, 为繁荣海岛渔民画作贡献。
文化局、文联及文化馆要联手工作。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 给渔民画作者以具体的支持和引导, 组织专业人员对渔民画作者进行定期的培训, 并形成制度。经常邀请外地专业画家举办讲座, 也可把渔民画的主要骨干送到美术院校进行深造。组织渔民画作者到外地进行参观、取经, 打开他们的视野, 扩大他们的眼界。在渔民画创作繁荣的村镇成立创作基地, 搭建让渔民画作者展示才能的平台。
教育部门也应大力配合。教育部门领导应充分认识渔民画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艺术所起的作用, 应该在中小学美术课里开设渔民画课程, 并把它列入地方乡土教材, 作出具体要求。校长、教务处及美术教师认识要一致, 使学生和家长引起重视。因为只有从小培养, 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出渔民画未来的接班人, 使渔民画后继有人。
二、培育作者, 扩大群体
尽力挖掘、培植, 扩大作者群体, 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渔民画创作队伍, 是发展渔民画事业的首要条件。
目前洞头渔民画作者主要由这样几种人群组成。一是当地的渔民、渔家女、渔村青年。这类作者人数不多, 他们的特点是没有绘画基础, 可是热情很高。在创作时没约束、没框框, 作品渔乡味最浓, 最为原生态, 具有天然的渔民画特色。他们空闲时间相对较多, 大力鼓励他们进行渔民画创作, 并不断地加以培训、提高、是繁荣渔民画艺术创作的应有之举。他们是渔民画队伍的主力军, 主体力量。
其次是学校的一部分美术教师。他们的特点是经学院培训, 有绘画基础, 但由于渔村生活根底不深, 作品的渔民画特色还不是很浓, 对于渔民画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把握。但是他们因为有绘画基础, 艺术水平提高会很快。是容易出渔民画精品的群体, 在洞头渔民画的初级阶段, 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起辅导、带头作用。
还有一部分是在校学生。他们年纪小, 生活、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 在学校老师的辅导下, 他们也参与渔民画创作, 从长远的发展策略来看, 他们是将来渔民画的接班人, 未来全靠他们。因此这是不可否视的新生力量, 应该从小开始培养。
要培育作者, 扩大群体, 在渔民画的初级段应设立各类奖励扶植机制。对于初学者来说还应大力扶植、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 长久坚持, 不致于中途停顿。这样在全社会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庞大的作者群体。渔民画的创作、活动及整个渔民画的繁荣发展前景更广阔了。
要培育作者, 扩大群体, 还要在条件成熟时, 成立各类渔民画组织, 如渔民画协会、渔民画研究会, 使渔民画作者有一个自己的团体, 使作者们有自己的领头人。在渔民画作者遇到问题时能得到组织的帮助, 让作者感到有所依托, 有个家园的感觉, 不致于让他们像一盘散沙。协会可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渔民画信息, 带领他们走向繁荣发展之路。通过协会定期举办各类展览、比赛活动, 定期进行渔民画学术研讨, 对渔民画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色、艺术语言、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进行探索。以达到对渔民画的整体推动作用, 使渔民画在专业水准上有质的提高, 使之永不停顿。
三、突出特色, 多出精品
抓地域特色、多出精品, 也是促进洞头渔民画发展、繁荣的重要举措。
任何艺术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有自己艺术表现形式。这是区别其他艺术和地区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没有自己鲜明地域特色, 就容易被同化, 甚至被消解。因此作为渔民画的组织者, 在这一点一定要头脑清醒、意识强烈。如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年画, 就因个性鲜明, 地域特色浓郁,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种类。
洞头渔民画的艺术特色, 一是海岛生活气息浓郁。因为作者都是生活在海岛的渔民、渔家女、渔村青年及本地美术教师, 对洞头的渔业生产、民情风俗、民间传说非常熟悉, 表现海岛题材便得心应手。因此, 海洋生活气息浓烈。二是造型夸张, 想象丰富。渔民画作者大都是没经过美院专业训练的, 创作时他们不受条条框框约束, 不求具体比例和透视规律。但求直抒胸臆, 作品造型夸张、大气。三是用色大胆强烈、非常主观, 不强调自然规律。常常是整块的原色铺上画面, 但却协调自然。
作品的特色和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洞头渔民画要想繁荣发展就必须继续弘扬以上的艺术特色, 极力保持并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在众多艺术形式中有自己一席之地, 才能长久生存。
其次要抓创新, 各类民间艺术的发展生存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大众基础及社会需求, 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洞头渔民画要获得繁荣发展, 同样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甚至绘画材料、外形尺寸、画框包装等各方面要有所创新, 要适应时代要求, 适应当今人们的审美习惯。
还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当前首要的是抓普及, 因为它是基础。要发展、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有了大的作者群体, 有了群众基础。才便于抓提高, 也才有可能抓提高, 才有可能出精品。
要树立精品意识, 必须让专业人员参与、支撑、带动、提升洞头渔民画的艺术创作, 使其始终处于高水平、高质量的状态。因为精品艺术是提升本种艺术品位和代表本种艺术成熟、完善的标志, 它对促进本种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如何出精品, 首先是组织者认识上要重视, 要认识到精品艺术的重要性。组织骨干力量, 对他们进行引导, 使作者也认识到精品的重要性。同时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 营造良好的精品创作氛围。使他们肯花长时间下大精力进行创作。引导作者对作品进行精雕细啄, 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立意构图、包括造型色彩浅条等, 都要进行反复推敲、研究、探索。有时甚至要全盘推倒重新再来, 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同时要加强学习, 加强对外联系, 到一些民间美术繁荣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 取长补短, 吸收相关艺术的养份, 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四、接轨市场, 形成产业
接轨市场, 形成产业是洞头渔民画能得到繁荣并持续发展的保证。
艺术品在市场经济中同时也是商品, 对于渔民画作者来说, 坚持创作, 在付出劳动的同时, 也需要物质的回报。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美观精致、雅俗共赏、为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渔民画的艺术产品。从而形成产业, 进入市场, 这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 根据社会的发展, 找准切入点, 与市场接轨, 拓展销售渠道。寻找渔民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载体, 以求发展。
1. 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一个艺术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实施品牌战略, 它决定着产品的竞争地位, 使产品营销更具个性色彩和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表现为以品牌营销为主导因素, 品牌营销代表市场的发展方向。没有强势的品牌支撑, 必然缺乏稳定的市场, 也就说品牌是产品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应在适当的时候, 把洞头渔民画品牌打出去, 通过商标注册, 广告展示, 媒体宣传等多种运作形式, 使洞头渔民画取得美誉度和信任度, 尽快进入市场主流, 使洞头渔民画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成功契机。
2. 找准营销市场。
洞头是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 全国十大摄影发烧地, 去年的游客达162万人次, 这是洞头渔民画潜在的营销市场。要与旅游部门挂钩, 征求广大游客的意见, 创作一些反映当地风光又便于游客携带的旅游纪念品, 这样, 既宣传了洞头的海岛景观, 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又为洞头渔民画找到市场, 达到双赢。积以时日, 立足本县, 放眼我国沿海的各地旅游艺术品市场, 出县出省, 不断拓展。
3. 进入家居生活。
研究创作适用于人们家居客厅、房间及单位的会议室、办公室装饰用的大、中、小横幅, 直屏、斗方等渔民画挂屏, 美化人们的居室和环境。并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绘制, 满足用户的需要。用渔民画制作高挡雅致的挂历、贺年卡、扇子、文化衫、时装等, 使之成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韵味的礼品。
总之, 要多做宣传工作, 参与各类展销会、博览会, 提升洞头渔民画档次、品位。扩大渔民画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知名度。以自身的艺术特色、多样的形式, 达到批量订货, 拓宽销售渠道, 形成产业化格局。
渔民画展示渔乡风情 篇3
渔民画家都是渔家儿女、大海子孙,浩瀚大海赋予他们粗犷性格、豪迈情怀;渔家生活给了他们渔人情感、鲜明个性,他们植根于海岛地域文化,吸吮了现代绘画语言中的营养,展开“大海性格”和“渔人情感”孕育出来的想象翅膀,于是创造出具有特殊表现力和强烈吸引力的海上奇葩——渔民画。
走进美丽的蓬莱仙岛岱山,你就可以看到这些可爱的海洋文化守望者。
在岱山岛与岛之间来回穿梭的渡轮上,有一个个子高大的船老大,海风染黑了他的脸庞,双目闪烁着聪慧之光,他叫蔡成世,是岱山渔民画家队伍中的佼佼者。说起画画,他说那还得追溯到1983年:当年17岁开始捕鱼的蔡成世,从渔船下来碰到一个举止文静的戴眼镜者,他说他是县文化馆来的,想来渔村了解有没有喜欢画画的人。蔡成世忙问:“喜欢又怎么样?”那人说:“就来参加县文化馆举办的绘画培训班。”于是蔡成世便与另一个伙伴一起去参加县里的培训班。两个月的培训,倒真把画画的兴趣培养起来了。他看到村里老人过生日,子女按渔家风俗向老人祝寿,就画了一幅《祝寿》的渔民画。不想一炮打响,《祝寿》参加全省画展获得一等奖,后来又去北京展出被外宾看中,买去收藏了。熟悉什么就画什么,他经常看到渔船在修理:蓝色的海水、高高翘起的船头,修理工驾着弯弯的小船在抢修,色彩是那么鲜艳,视觉冲击力是那么强烈,于是他画了一幅《抢修》。蔡成世曾经驾着渔船捕到过几千斤重的鲨鱼,这一令人激奋的经历,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经过他瑰丽的想象,他把网捕鲨鱼的画面改成了吊钩钓起了大鲨鱼。《大鲨鱼》在中国第七届艺术节上获得佳评,蔡成世被评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此画并被浙江省美术馆收藏。蔡成世的画技越来越成熟,构图越来越巧妙,获奖也越来越多。他画的《目鱼戏鲨》在全国农民画展中获奖,《摇大楫》《连年有余》等亦都频频获奖。眼下蔡成世仍然开着渡轮,但热爱渔民画。经过潜移默化,如今他的儿子也跟着学画。
女渔民画家赵明珠是岱山小学的美术老师,经常带小学生去海滨、渔港写生。她是大海的女儿,有段时间她住在外婆家,一开门就看见浩瀚的大海,于是她常常和其他女孩一起在海边玩耍、到海里钓蟹。蟹笼全由自己动手做,将蟹笼绑上石头,沉到海里,十多分钟之后捞起蟹笼,里面总会有蟹钻进来,多则十几只,少的也有四五只。大海向她提供了画不完的素材,赵明珠的渔民画《扎蟹笼》就是描写儿时愉快的海滨生活。赵明珠善于感悟生活,她感到渔家女有代代相传的勤劳,有海岛生活的艰辛,有离不开鱼的生存状态,于是就想画一幅别具一格的渔家女。酝酿良久,灵感的火花终于突然爆发,她赶忙在灯下展纸挥笔,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抽象的画法,画就了一幅《渔家女》:画中她将鱼与人结合在一起,渔家女飘飞的长发像是大海的波纹,两条手臂就是两条鱼,胸前左右两侧是两条圆形的鱼,衣裙也是由鱼编织而成的,周围亦都是各式各样的鱼,这位渔家女真是不同一般的美人鱼!
《渔家女》和另一幅《晒虾有伴》都获得省“新作奖”。晒虾是海岛上常见的劳动镜头,赵明珠几经构思,采取俯视的角度将三个晒虾人与装满红红虾干的圆形竹簟构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赵明珠不仅自己画作迭出,还培养出二三百名画渔民画学生。
岱山渔民画在表现手法上突破了旧的传统创作模式,绘画形式、尺幅、取材适合海岛环境特点,体现了渔民性格趣味。王晓安的渔民画利用海岛比比皆是的细沙,将它调上颜料便作为绘画材料,因而他所创作的渔民画有浮雕感,冲击力强,这不失为绘画形式上的突破和创作模式上的创新。王晓安对于岛上的渔俗、船俗和潮俗都了然于胸:如渔船船头两侧装有一对眼睛那是表明航向;渔民下海要放两个炮仗,这是预祝大吉大利;新船下水要放两次鞭炮,每次放六个,表示六六顺风……,由于对渔民生活的熟悉,使王晓安的渔民画富有民俗氛围和生活气息。他画的《横街鱼市》中有抬鱼的、称鱼的、买鱼的、卖鱼的、吃鱼的、晒鱼干的,这真是一幅热气腾腾的渔岛生活图景!《船倌老爷请客》中的船倌,戴着船头面具,祈求四季兴旺,这是一幅活脱脱的渔民风俗画。他那独具一格的沙画,构图精巧,设色鲜艳,极有质感,得到了很高评价。
岱山渔民画家队伍涌现出的戎建军、孙秋燕、周琼、赵鹏菲等,也一个个成绩斐然,画艺不俗,令人刮目相看。
岱山县早在1983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渔民画早就盛名于全国。由于岱山渔民画频频在国内外展出和获奖,至今已有100多幅画作在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瑞典、挪威、西班牙、比利时和美国等展出,有些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绘画全集》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
Fishermen Paint Their Lives
By Zhao Zheng, our staff reporter
People in Daishan of Zhoushan Archipelago in East China Sea traditionally live on the sea. The local folk artists find passion in creating paintings that recapture the charm of the sea and their lives.
Cai Chengshi, an experienced skipper, stands out as a folk painter. His amateur artist career dates back to 1983 when he was 17 years old and just started working as a fisherman that year. One day, he came back from the sea and met a quiet man wearing glasses at the port. The man was an art director from the county’s cultural center and asked if there was anyone in the village who might take interest in painting. Cai was curious and wanted to know more. One thing led to another and Cai took part in a training class at the county capital for two months.
It turned out that Cai has a sharp eye and genius for art. His very first creation Birthday depicted a birthday celebration for an old man in the village. The painting was awarded the top prize at a provincial art show and it was bought by a foreigner when it was on show in Beijing. Later he created many other paintings that depicted the fishermen’s lives and won many accolades. Nowadays, Cai works on a ferry and his son has begun to learn to paint.
Zhao Mingzhu is an eminent female folk artist. A teacher of art at a local primary school in Daishan, she often takes her pupils to sketch outdoors. She used to live with her grandmother on a fishing village and played with other girls. One thing they did together was to make crab cages and sink them into the sea to catch crabs. As an artist, the young teacher recreated the scene of her childhood years in a painting. Her paintings Fisherman’s Daughter and Drying Shrimps in the Sun won new artists’ awards in the province. So far, Zhao has taught 200 fishermen how to paint.
Wang Xiao’an is another outstanding fisherman artist. He is different because he uses the fine sand available everywhere on the island and mixes it with pigment as a painting material. As the result, his paintings show a relief effect in bright colors.
The three artists are just part of a large group of folk artists who paint in their spare time. As a whole team, their collective achievement has become a cultural and art phenomenon. As early as 1983, Daishan was nam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s a home of China’s modern folk artistsÓ. More than 100 of their artworks have been exhibited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some are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China Art Museum.
小班彩色画《花儿画》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尝试将花瓣挤压出汁液,初步感受汁液的色彩美。
2.学习运用滴管壶进行创作。
3.体验用多种材料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1.吸收性强的纸,水粉颜料,滴管壶,花瓣。
2.春天主题的图片,教师的示范画。
3.春天主题的音乐。
活动过程1.随着春天的旋律踏人春的花园。
(1)请幼儿欣赏春天主题的音乐,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感觉。
(2)请幼儿欣赏春天主题的图片(小动物的图片、花草树木的图片、冰雪融化的图片等)。
2.花儿也开在画面上。
(1)教师出示示范画:猜一猜,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2)教师讲解并示范操作步骤与方法
◎洒一洒(用装有颜料的滴管壶将颜料滴在纸上,颜料会如同藤脉一般蔓延开来,可以多种颜料混合,不做硬性规定)。
◎印一印(用寻找来的花瓣、花粉等作为元素放入画面,压出其中的汁液,丰富画面的色彩)。
◎吹吹干(将颜料吹干)。
◎撕一撕(根据印染好的图形想象事物,并把它撕出来,为了切合春天的主题,可以是蝴蝶、花、草等)。
(3)幼儿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评比最美丽的花园。
(1)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闻闻画中的花香。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评选出最美丽的花园。
《布贴画》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古老的布贴画艺术。
2、培养同学们对于美的发现及废物利用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作品的构思。
2、作品的制作方法。教学材料:
各种布(材质、色彩、花形、形状)、剪刀、胶水、针线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布贴画作品,布贴画的介绍。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底子多用白色,也可用其他颜色,视所要表现的内容而定。布贴画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
二、布贴画的制作
1、构思作品主题或因初次创作可准备一张图片临摹制作。
2、用剪刀剪出作品所需形状的布样。
3、拼贴到所准备的底版上或其他衬底。
4、最后用针线加些小点缀或用彩笔收一下零尾即可。
三、动手制作
让同学们动手制作一幅简单的布贴作品。
四、师生点评
让同学们互评作品,对一些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与肯定,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布贴艺术的特点、制作方法,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希望大家以后会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六、布置作业
我画我家教案 篇6
石芽岭学校姚晨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打开”和“新建”画图文件(2)能根据需要设置画布大小
(3)能使用“直线”工具画出各种样式的直线(4)能够运用“颜色填充”工具进行填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倾听讲解与演示,完成任务,掌握各种样式直线的画法。(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修改图画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填充工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激发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直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填充工具的作用
2.难点:绘制完美的直线以及综合运动直线工具、填充工具创作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10s打开画图 2.奖励故事,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知
1.使用直线工具画直线:一点二拖三放+shift画笔直+直线有粗细 2.画图软件打开文件
3.使用颜色填充:漏色的处理----撤销补缺口 4.新建文件,调整画布大小
(三)学生设计小屋
(四)投票评价
吹画教案 篇7
Blow painting的作画方式很随意,即是用吸管对着颜料吹出任何想要的效果 活动目的:
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培养宝宝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宝宝和家长的亲密度和配合度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吸管,水粉画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欢迎宝宝和家长
欢迎各位宝宝和家长来到我们聆听宝贝创意空间的课堂,请家长带着宝宝在小凳子上坐好,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咯,我是叮当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好,叮当老师这里有很多很多好玩有趣的东西,不信你们来看一看 2.展示吹画成品图片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画,他们是谁呀?这两张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那我们再来看看下一张,美丽的头发,他们有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小朋友,我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啊?看看他们三个是谁啊?是不是爸爸,妈妈,和宝宝?哦,他们是一家三口。讲解第三幅图。。宝宝们,我们看了这么多画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画出来的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他拿着一根吸管在对着颜料吹,所以我们称这种作画方式为吹画。3.介绍吹画
吹画是作画形式的一种,用嘴代替笔作画,不仅简单易学,而且作画过程非常的有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即兴创作 4.示范:
那下面叮当老师要来教小朋友们吹画,老师这边有一个人脸你们看他没有头发对不对,特别的难看,所以老师要给她画上美丽的头发,首先要挑选自己想要的几种颜色,用水把颜料稀释,然后用笔站着颜料,让颜料自然地滴在纸上,接着我们就可以开始吹啦,要稍微用一点力哦,吹得方向不同,颜料的流向不一样,吹出的造型也不一样,这种类型比较随意,那如果想要更好的控制颜料的走向我们可以利用吸管来控制颜料走向
5.由于要用嘴吹,宝宝可能很难掌握,需要家长的协助,共同完成,可以宝宝来画图案,家长来吹,也可以家长来画出一家人的身体让宝宝来吹发型,各种创意,没有任何限制
6.说了这么多叮当老师看到有的宝宝已经跃跃欲试了,那下面就用老师准备的工具开始创作吧,画的好的才可以得到老师的小印章哦
7.强调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和宝宝的安全,宝宝能力有限的家长不要勉强
8.完成作品之后互相交流展示
9.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创作,我们的宝宝又学会了一项新的本领,色彩是孩子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这种作画方式有助于宝宝对绘画有新的认识,我们的绘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画笔作画,他可以有很多的表达方式,回去以后如果有条件可以继续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创作
剪贴画手工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剪贴出一幅有趣的画。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剪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在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解剪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二、教材分析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处理着没完没了的“废品”,这其中就包括许多的废纸,如果我们能 教导学生很好地利用这些废纸,创作出一件件艺术品来,这将是一件利人益己的乐事。这样做,既可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又可以体验到一种乐趣无穷的创造过程。
彩纸剪贴画是利用废旧挂历、彩色画报、广告纸等具有自然原色的纸张做为创作材料,用手直接剪成小块后,拼贴制成各种有趣的形象的一种创作画,由于纸的质地不同,剪过后的轮廓形状自然、质朴,形成不规则的边线。其操作方法简单、画面装饰性强,因此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剪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剪贴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1.在这学期的课中,最难处理的是色彩,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2.剪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帮助粘贴。
四、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海神头像》(马赛克拼贴画)、剪纸作品(或剪纸作品)、《京剧脸谱》(彩纸剪贴画)。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如今最平常的建材之一马赛克,源自古罗马和古希腊的镶嵌艺术。那时,古罗马人用不同颜色的小石子、贝类或玻璃片等彩色嵌片拼合组成缤纷多彩的图案。这种古老的艺术形态,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已把它作为地板、盾牌、雕刻和宝石等物品的装饰之用。到了拜占庭时期,被古罗马人高度图形化的马赛克艺术空前盛行,因嵌片表面质感有强烈的装饰韵致,当时的基督教堂大都用彩色玻璃马赛克作装饰。(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剪纸拼贴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我的发现”。(3)学生汇报。(汇报中说说哪一幅画是用剪开的彩纸拼贴出来的。)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彩纸来制作一幅美丽的“剪纸拼贴画”。2.传授方法,师生互动。
(1)剪:把以前剪好的几何平面图形,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拿出来。
(2)拼:请学生把剪开的彩色纸片展示在投影仪上。纸片的形状各种各样,你们想一想它们像什么?
(3)贴: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来合作表现“接力贴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剪”与“贴”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纸片剪得稍大些。鼓励学生大胆随意剪纸,认知剪纸的多种方式,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剪贴的步骤,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3.小组合作,表现创意。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内容主题和表现方法。
(2)分工合作,组织随意剪纸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3)根据剪下来的纸片进行拼图,然后粘贴在底版纸上,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师提示:剪贴时将要剪的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然后粘贴成画。(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剪纸的方法和粘贴的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贴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业。(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表现色块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作品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表现的工艺技巧性与剪的韵味是否统一等。)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手剪出各种形状的纸片,并且粘贴成画,使小纸片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事物的色彩、形状,展开我们丰富的联想,收集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学生课外的经验积累:寻找马赛克拼贴画、剪贴画和点彩画,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胶棒、彩纸、白纸、剪刀、星光币
(教师)课件、范作、剪贴画和点彩画、剪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剪纸拼贴画、剪纸拼贴画。谈话:①这两幅画漂亮吗?②是用同样方法完成的吗?
(2)比较分析:①这两幅画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哪幅画更富有童趣?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剪纸拼贴可以表现哪些内容,我们先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请看图片,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画的彩色纸选得特别好,贴的形象也有趣?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贴一幅什么画呢?(适当描述剪贴画的特征。)④彩色纸怎么选?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剪贴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3.研究技法,深入探讨。
(1)画:在拼贴作品时,首先要考虑造型,其次是色彩的搭配和材料的运用。在底稿上画出你要表现的内容的基本轮廓。
(2)剪:找一些旧的挂历纸或画报、彩纸,剪成不规则的碎片,探讨它们的用处和可以联想的事物。如:小方块可以做石块,长条可以做树枝、阳光、头发等,圆形的可以做太阳、气泡等。
(3)拼贴:选择合适的彩色碎纸片,涂上胶水,贴在相应的位置。注意:不能将胶水一次性涂在底稿上,然后撒上彩纸。4.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现。(2)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提示: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在讲解技法时尽量避免与第一课时重复,应启发学生在剪法和贴法上另辟蹊径。)
(3)巡视时及时鼓励能灵活利用纸的花纹和颜色的作品,并向学生展示。(4)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美化? 5.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上、内容上、色彩上、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四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1)总结本课内容。
画汽车教案 篇9
汽
车》教案
编写者
李香琼
课题:画汽车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画汽车》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绘画创作课。虽然现在的学生天天能接触到汽车,许多学生家中就有私家车,更多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喜欢玩汽车。但作为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接触面毕竟有限,如果只是要求他们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出发,画一辆汽车,有可能大家画的汽车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就有违于新课标中提出的“美术课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课程设置进行新的处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情感目标:树立赶超先进、为国争光的志向。
3、技能目标:能用线条勾画出一二种不同类型的汽车。
4、创意目标: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功能上、造型上设计汽车。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构画出一二种不同种类的汽车。
教学难点:
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汽车拼图,猜谜导入 车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我们的马路也因这些汽车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汽车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今天老师要组织一个车迷旅行团,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观各种各样的汽车。同学们要遵守旅行团的规定,在参观的时候要安安静静,有问题要举手,能做到吗?
那你们知不知道世界上的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未来的汽车又是什么样?现在就跟着我们的导游老师一起出发吧。
1.第一展厅:汽车的发明
同学们知不知道世界上的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1886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也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奔驰牌汽车。
2.第二展厅:现代的汽车
欣赏多种用途的汽车的图片(用途分:货车、客车、、轿车、特种车等)
3、第三展厅:未来的汽车 节能的 环保的 多功能的4、第四展厅:有趣的汽车
造型奇特
色彩鲜艳
(二).分析概括汽车的结构和造型
1、结构:车门、车窗、车灯、车轮等
2、你能在汽车上找到什么样的形状? 圆形、椭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等
3、你能用这些形状摆出汽车的造型吗? 4.小朋友的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
刚才我们参观了各式各样的汽车,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设计出更好看、更环保、功能更多、更加有趣的汽车,小朋友的想象中汽车是什么样的,老师很想知道了,我今天还为大家带来了其他同学的汽车,看一看他们用了什么方法。
三、学生完成作品。四、展示、评议作品。
请一位汽车设计师向全体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五、小结
画家乡课文教案 篇10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设计:画家乡教案|画家乡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学习课文的几个段落,并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2、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3、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1、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⑴ 自主说。
⑵ 同桌互说。
2、整体感知课文:
⑴ 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⑵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⑶ 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1、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2、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⑴ 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⑵ 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4、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5、欣赏语句,运用语句:画家乡教案|画家乡优秀教案
⑴ 用“____”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 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⑶ 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对于不熟悉的生活区域,通过询问、查资料等手段合作、探究学习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画家乡教案|画家乡优秀教案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1、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2、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⑴ 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⑵ “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⑶ 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⑷ 配乐,感情朗读。
⑸ 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⑹ 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⑺ 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3、拓展:
⑴ 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⑵ 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钻石画教案 篇11
一、绣品欣赏,激发兴趣
通过装裱好的钻石绣成品欣赏后提问:
1、这是什么呀?
2、给你什么样感觉呢?为什么?
3、这么漂亮的花是怎么做出来的呀?
让学生在感受钻石绣的美的同时,说说钻石绣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帮助理解
1、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钻石绣需要哪些材料吗?先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自己来想一想材料,再播放课件“钻石绣的材料”,课件中显示一些清晰的钻石绣的材料:绣布、色号钻石、点钻笔或镊子、小盘子。
2、怎样用这些材料来绣钻石绣呢?
钻石绣制作时间短,方法简单,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钻石绣的基本技法:
(1)打开包装盒,拿出配件、工具、画布和色号钻石。
(2)把要点的钻石倒在卖家送的小盒里。(3)把钻石画平整的放在桌子上面。
(4)拿出点钻笔,轻轻将笔头按住钻石,吸附起来。(5)由于笔有粘性,钻被吸附在笔头上。
(6)将吸附于笔头的钻按编号按在画布上就可以了。
注:上面的膜不要一次性撕开,点钻过后一定要把它粘回。
三、观看视频,巧妙解惑,点击“钻石绣是怎么绣的呢”视频,会出现绣钻石绣的录像,再现绣的全过程,将视频播放2次,第一次播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播放让学生说说怎么绣的呢?初步明白钻石绣的基本技法。
四、动手操作,巩固提升
一年级《画》教案 篇12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 山——水 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 山 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