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信专业的理解(共8篇)
对通信专业的理解 篇1
通信工程讲座心得
班级:
姓名:
学号:
作为一名通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正式的专业课之前,有必要对通信这一领域的发展的及当前通信科技前沿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次一连五天的讲座,让我能获得更多先关的知识,而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也能更进一步的对通信有了解。
本次讲座共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第二,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管理;第三,通信工程专业实习;第四,数字通信原理;第五,移动通信。这五项内容都是我们以后专业课要重点学习得内容,在这里我们先有了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更加提醒我们以后对这些内容要认真学习。
通信工程作为当今一个热门的专业,必然有一定的原因。通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自然的过程。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材料的革新进一步促使电子计算机朝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纤导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音频视频设备等,使计算机如虎添翼,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由此可见,通信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今天信息化时代的局面,每个人每一天都离不开通信。
其中,让我深感兴趣的是和互联网技术有着一子之差的物联网技术。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了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由此,“物联网”这个名词在中国不胫而走。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人类之前的思维方式。过去,人们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
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融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并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另一方面,我们每天要用到的手机,目前正在更新中的3G系统。其发展也是个渐变的过程。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得益于70年代的两项关键突破:微处理器的发明和交换及控制链路的数字化。AMPS是美国推出的世界上第一个1G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了FDMA技术实现国内范围的语音通信。
2G风靡全球十几年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80年代末开发。2G是包括语音在内的全数字化系统,新技术体现在通话质量和系统容量的提升。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是第一个商业运营的2G系统,GSM采用TDMA技术。
2.5G在2G基础上提供增强业务,如WAP。
3G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传真,数据,多媒体娱乐和全球无缝漫游等。NTT和爱立信1996年开始开发3G(ETSI于1998年),1998年国际电联推出WCDMA和CDMA2000两商用标准(中国2000年推出TD-SCDMA标准,2001年3月被3GPP接纳,起源于李世鹤带头搞的SCDMA)第一个3G网络运营于2001年的日本。3G技术提供2MBPS标准用户速率(高速移动下提供144KBPS速率)。
4G是真正意义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用户速率20MBPS。4G支持交互多媒体业务,高质量影像,3D动画和宽带互联网接入,是宽带大容量的高速蜂窝系统。2005年初,NTTDOCOMO演示的4G
移动通信系统在20KM/小时下实现1GBPS的实时传输速率,该系统采用4X4天线MIMO技术和VSF-OFDM接入技术。
在短距离通信技术中,一般有以下六种途:
1.蓝牙技术。bluetooth技术是广受业界关注的近距无线连接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 ISM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的传输距离。
2.Wi-Fi技术。Wi-Fi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但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被多个用户分享,Wi-Fi的连接速度一般将只有几百kb/s的信号不受墙壁阻隔,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小于户外。
3.IrDA技术。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PAN)的技术。目前它的软硬件技术都很成熟,在小型移动设备,如PDA、手机上广泛使用。事实上,当今每一个出厂的PDA及许多手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产品都支持IrDA。
4.NFC技术。NFC是由Philips、NOKIA和Sony主推的一种类似于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和RFID不同,NFC采用了双向的识别和连接。在20cm距离内工作于
13.56MHz频率范围。NFC最初仅仅是遥控识别和网络技术的合并,但现在已发展成无线连接技术。它能快速自动地建立无线网络,为蜂窝设备、蓝牙设备、Wi-Fi设备提供一个“虚拟连接”,使电子设备可以在短距离范围进行通讯。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互相访问更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不用再听到各种电子杂音。
5.ZigBee技术。ZigBee主要应用在短距离范围之内并且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ZigBee名字来源于蜂群使用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通信方式,蜜蜂通过跳ZigZag形状的舞蹈来分享新发现的食物源的位置、距离和方向等信息。
6.UWB技术,超宽带技术UWB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
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基于UWB技术而构建的高速率数据收发机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手机自带的蓝牙技术。由此可见通信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从未脱离通信。
关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实习,我们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就要到个大型移动公司和工厂进行实习,主要是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关于通信的知识,在接下来的几个实习中我们要在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外,通过实习,能更好的系统地掌握通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陪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早地了解本专业知识在IT行业的应用领域,使其学习目标更明确,就业方向更具体,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实习的地点有施工单位:比如中国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做技术和项目管理,还有各省电信工程局,都挺赚钱的。
对通信专业的理解 篇2
在创作课的教学要求实行了较多的调整与扩充之后, 相对而言美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一直相对稳定, 形成了与创作课不能紧密衔接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发现许多写生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不错的学生, 进入创作课程时无法充分地应用和发挥基础课知识或拘泥于再现客观现实世界的框框条条等情况, 说明基础课教学不能适应创作课教学要求的对接。在美术教育的教学要求中, 从基础课必须为创作打下扎实基础以及美术课程设置的完整性、连续性的基本要求考虑, 今天重新思考绘画基础课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成为一个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课题。
一
绘画专业基础课程的素描、色彩课, 贯穿了四学年的教学过程, 是展开总体教学思想的主要脉络, 是创作观念得以实现的最大的审美依托和技术依托。绘画专业课程分为创作、习作二大类, 素描、色彩课以“习作”的要求进行教学, 已经是既定的模式。多数情况下, 作为基础课程的“习作”被看做单纯的技术性练习, 着重于对学生造型能力、再现能力的培养。近期以来, 对基础课的改革包括了采用“结构画法”改造原来的“块面、色调”画法, 这样的改造, 表面上使学生作业呈现出一种新鲜的面貌, 但实质上教学的方法只是由一种程式转变为另一种程式, 无法走出原有的教学藩篱。无法打破技术培养这一原有概念。
基本功的概念首先应该是一种审美概念, 而不仅仅是技术的概念。基本功的训练应该以引导学生的审美判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为教学目的。绘画技术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是是学生积累和提升审美经验的过程。基本功的内容应该包括绘画的构图审美能力、造型的审美能力。色彩的审美及应用能力, 驾驭画面的整体综合能力等, 应该要求学生的每一件课堂作业不只是技巧娴熟的“习作”, 而是相对完整的有一定审美意味的“作品”。
构图的审美能力, 是绘画专业学生最主要的基本功, 艺术创作从过去强调主题性创作作为主体, 发展成鼓励多层面、多形式的艺术语言及全面的艺术修养, 作品的形式语言的重要性受到特别的重视, 因为它是作品艺术感染力与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的形式取向是观众对作品的第一感觉, 形式美感的吸引力使作品其他艺术要素具有更好的说服力。因此, 必须要求学生不只是把绘画的主题简单地包容到画面, 而是要求把绘画内容构造成具有说服力和具有审美性的结构形式。
造型的审美能力是对造型形体的审美感觉和判断。造型能力的培养不应以准确的再现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 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造型美感的体验和把握, 更宽松地应用各种造型的手段。简单地把“苏派画法”变为“结构画法”, 只是由一种“千人一面”变为另一种“千人一面”。不管是“苏派”画法、结构画法, 古典画法, 现代画法, 或者中国的线描画法, 都应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造型手段, 教师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选用适合自己审美趣味的绘画方法。对造型准确性的培养应强调形的审美意味的准确表现而不只是简单再现的准确程度。
二
色彩的审美及应用能力是学生绘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训练在再现与表现的练习中, 要强调对色彩构成的美感的培养。色彩构成的美感来自于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和对色彩的归纳能力。在教学中应该通过作业的数量来达到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及材料技巧的熟练掌握的目的, 同时要发掘学生个体的色彩趣味并引导他们对画面色彩结构的经营。提高学生作品的色彩情调的感染力与色彩形式的感染力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画面的总体驾驭的综合能力是对画面的整体性、完成度的把握能力, 使作品呈现较高完整性的综合能力。强调构图形式的取向、造型的手法与色彩的趣味在画面的取舍中如何相互融合而形成整体的画面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的不是一种“技艺”而是综合的艺术“修养”。对画面总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应等到构图课与创作课才解决, 而应该在基础教学中得到体现, 并且是贯穿整个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基础课与创作课得以衔接的主要途径。
三
通过包括了审美引导和技能训练的基础课程, 增强对学生审美判断和审美倾向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个体的审美体验逐渐地融入课堂写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写生作业提升到“作品”的高度, 而不只是一张“习作”。使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形成一个完整学科的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当教师用审美表达能力和再现能力同时去衡量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时候, 必须采用更加灵活、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具备对学生不同气质倾向的判断能力, 并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引导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 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不同的审美取向。培养学生独立的艺术思考能力, 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使基础教学脱离直观再现的单一状况。
当一个学生面对基础写生课程的时候, 他的作品呈现的不再是直观的再现, 而是一种自主的表达的状态, 一种对审美愿望的不断追求。这样, 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将会产生一种比较活泼生动的局面。基础课与创作课也将在绘画专业的教学框架中形成一种统一、连贯的整体。
摘要:近年来在各大美术院校重视创作教学, 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形势下, 对专业教学中的创作课基本要求作了许多相应的调整, 而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一直相对稳定, 形成了与创作课不能紧密衔接的状况。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剖析, 旨在对学院基础教学规范进行梳理, 以便理顺绘画基础教学中写生和创作的有机对接, 为学生在以后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创造力, 不要让基础的学习成为其审美诉求实现的障碍, 从而真正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
浅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理解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人才;就业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学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基本的电路知识,同时还要学会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等等。学好电子信息专业,要有着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并且该类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电学的。学习该专业会涉及到很多电路知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原理等等课程。此外,电子信息专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利用工具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电路方面的设计,并且借助计算机进行实验。最后学习该专业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并且工资非常可观。学习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例如,如果毕业后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那么从事的主要是设计和开发各类软、硬件,电子工程师则是和电子、通讯设备相关的设计、开发,或是继续接受再教育,进入教师队伍,进行科研等等。我国的IT行业还比较年轻,属于朝阳产业,人们对此关注比较高,因此很快发展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学习该专业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家纷纷报考这一专业有些是基于个人兴趣,而有些则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完全是对该专业感兴趣,希望将来能够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掌握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校专业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多的从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作为一名学生,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须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要进行系统地掌握,满足以后工作的基本需要;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进行掌握,从而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具备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且了解该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矩办事;同时对该专业方面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掌握相应的检查方法和查询方法,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届时会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调查发现,目前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很大,本专业的设置能够缓解当前人才匮乏的情况。总的来说,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种类主要有以下四种。
1.电子系统方向(原雷达工程专业)
该专业依靠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和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要是为雷达和通信行业培养同学们设计电子的能力,同时掌握具备雷达、通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该方向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跟通信、雷达、制导和导航有关的研究、设计、管理等等,或者是继续接受再教育。
2.信息处理方向(原信息工程专业)
该方向主要是依靠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和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及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处理研究和开发领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处理信息所用到的软件和硬件的设计能力,并且掌握相关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理论知识。同学们毕业后
毕 业生可以从事各种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或报考本专业相关学 科的硕士研究生。
3.空天电子技术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为适应空间科学与应用迅速发展而设立的宽口径专业方向,面向航天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的微波遥感及其信息处理的软、硬件设计能力,掌握空间电子 信息传输与处理、深空探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学们毕业后面临的工作主要是关于空间科学和航天电子信息方向的,或者是在本专业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习。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
该方向主要是依靠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和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培养微波技术和电磁场方面的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天线、电波传播、微波及电磁兼容方面的设计能力,并且学习掌握该方向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同学们在毕业以后主要是到天线、微波技术和电磁场这些领域进行工作,或者是跟其它方向的学生一样继续进入高等院校接受研究生教育。
结束语:由上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社会的日益发展,国家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这加快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在报志愿的过程中,学生或者家长不管是出于学生兴趣的要求,还是为了日后有个更好的工作,纷纷报考该专业,促进了该专业的发展壮大,并且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将有着非常良好的前景。本行业的发展壮大能夠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电子信息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海军.有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析与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
[2] 李磊.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7).
[3] 徐文华.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几点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
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理解。 篇4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及专业要求作出了新的阐释。新《纲要》所追求的理想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这一理想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新《纲要》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怀,这种尊重与关怀的集中表现,就是对教师主体性的肯定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要求
新《纲要》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素质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
即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专业实践能力与品质的提高,而专业能力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与发展。
根据教育教学的改革,社会呼吁教师队伍的人群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我在教学一线工作20年,一直不忘学习专业的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科学的指导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遵循孩子们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规律,合理运用了理论知识在工作中才得心应手。、对幼儿教师专业角色的定位
新《纲要》对教师的专业特征从角色的转变与适应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孩子互动、交往,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多元角色承担能力和相应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需要教师与孩子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相联系,在具体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来看,新时期幼儿教师要实现以下角色定位:
(1)观察者
成为观察者就是要幼儿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孩子主体地位的关系,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以观察者、倾听者、记录者的身份出现。
在组织教学活动之中,我把孩子们作为学习的主人,我观察多数孩子的表现,根据他们的喜好来组织孩子们的活动。《有趣的绳子》在他们自己设计绳子活动之后,孩子们多数都想体验用绳子摆图形来玩跳格子的游戏。这样我就组织他们自由的创新。在场地上摆各种图形。孩子们从心底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为此在活动之中孩子们特别主动,他们创设了许多的跳格子图形,充分的发挥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
(2)资源提供者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凸现了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特点,强调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孩子学习,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努力为孩子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积极鼓励孩子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激发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愿望。
在每次孩子们活动之前 我都及最大的努力准备充足的资源如:头饰、面具、道具、幻灯、课件等等。让孩子们尽可能的人手一份,积极的投入活动。以免因物资贫乏而影响孩子们的情绪。
(3)促进者
要求幼儿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尽可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身心发育成熟度较低,其能力、品质更多地是作为潜质存在,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教育行为,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儿童成长的有效促进者。
在孩子们的活动之中,我尽最大能力引导孩子们观察、发现、探索、在活动之中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如在《小猪盖房子》《小兔乖乖》中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诗歌《什么圆圆》《我的家》仿编儿歌之中我极力引导孩子们发挥想像,培养孩子们的创编能力。在游戏活动之中我引导孩子们遵守规则,促进孩子们的体能运动的发展。在美工课上,我不限制孩子们的想象,提倡和老师、小朋友们不一样的作品。
(3)学习者
学习不仅是幼儿教师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也正在成为幼儿教师自主的需要和习惯。幼儿教师应该自觉的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教育素养。
我在工作之中从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遇到新的问题我就学习上网查询各个方面的知识,绝对不敷衍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给孩子们错误的学习概念。真正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父母
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处于儿童有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过度期,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扮演好幼儿父母代言人的角色,替代幼儿父母给予幼儿父母般的关心爱护和心理支持。
对通信专业的理解 篇5
摘要: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趋势, 分析当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模式创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东莞理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通信工程; 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是发展迅速并且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以及网络通信使得人们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变得极为便利[1]。而最近我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取得“里程碑”式成就的量子通信技术, 已经成为全球发达国家科研竞赛的热点。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使得我国对通信专业人才需求巨大, 与此同时, 毕业生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却变得极具挑战。因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不仅仅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还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业务相关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 更需要了解专业发展趋势, 具备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2-3]。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使得我国通信行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东莞理工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 率先提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工程技术为背景, 以产教融合为抓手, 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 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1“卓越计划”存在的问题
国内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卓越计划”已经开展多年, 但是毕业生社会认可度普遍不高, 说明“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方案的制定闭门造车。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专业负责人参考双一流高校的培养方案依葫芦画瓢, 忽视本校生源、办学条件、办学目标与参考院校的差异[4-5];没有征求来自工业界、教师、校友、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见, 导致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二是教学理念陈旧, 培养方式单一。上课就是简单的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 教案就是幻灯片, 考核就是期末一张考卷论英雄,平时成绩给分随意, 依据不足。所有的学生流水式培养, 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三是实践教学质量低下。课内实验常年不变, 实验设备老化得不到更新, 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 学生连接相应实验模块, 观测相应测试点信号, 验证课程原理[6-7]。校外实习大都为参观式实习, 效果甚微;过程缺乏管理, 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毕业设计出题与选题较为混乱, 跨专业指导现象普遍存在。毕业设计指导不足, 一个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 设计作品或论文质量较低。
2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卓越计划”实践模式
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面向2015、2016届入学成绩优异的同学组织选拔面试, 组建通信工程卓越班, 实施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通信工程卓越班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通信人才为目标, 使毕业生能胜任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产品设计与制造、应用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东莞理工学院通信工程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达成培养目标。
2.1 集思广益,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 学院组织校内教师先后走访了东莞市经信局、科技局、统计局等部门, 松山湖、南城、莞城、长安、虎门等镇街, 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工程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 华为、中兴通讯、OPPO、VIVO、东莞移动、东莞电信、东莞联通等通信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研, 了解行业发展动向, 对人才的社会需求, 形成一份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然后, 召开通信工程系教师会议并邀请学生代表与企业代表参加, 共同确定培养目标, 将培养目标细化为对毕业生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强调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遵循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教育培养规律, 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一份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其次, 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北大东莞光电研究院、三峡大学等高校或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中兴通信、华为、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公司资深从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论证研讨会。最后, 集思广益, 修订完善形成培养方案的终稿。对培养方案的调整如下:
1)理论教学。根据知识能力要求对课程进行整合, 按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模块, 突出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撑, 构建了由“课内教学+素质拓展+辅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组成的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 形成了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群[8-9]。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45学分的基础上, 减少必修课程, 增大选修课程的比例, 将选修课程占课内总学时比例由16%提高至21%。推行完全学分制, 如果学生某门课程确实困难, 可选相同性质的课程替代。这些举措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加入行业需求较大的LTE移动通信技术、UMTS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SDH光传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这些课程让毕业生知识能力与产业界需求无缝接合, 有利于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企业找到亟需的人才。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 通过整合校内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资源, 形成了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规定要求与自选项目相结合, 由“基础实验+实训提高+课外创新+工程应用”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值高低, 分为4个级别。
基础实验 (四级项目) :培养某些知识点的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方案中要求2个学分的基础实验。实训提高 (三级项目) :培养专业方向中某一领域的实践能力, 如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 培养方案中要求16个学分的实训提高。课外创新 (二级项目) :培养某一个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 对应一组相关核心课程的综合性设计项目, 以及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项目, 一般跨度2-3个学期。培养方案中要求7个学分的核心课程综合设计, 并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应获得5个课外创新创业学分。工程应用 (一级项目) :培养本专业的核心工程实践能力, 包括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企业实际产品开发和工程项目、毕业设计等。培养方案要求至少8个学分的工程应用项目。
实践教学按照“两个结合, 三个平台, 四年不断线”的原则来实施:“两个结合”指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三个平台”指以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起点的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科和专业基本技能要求为基础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点的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四年不断线”指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 它以综合性项目设计为驱动主体, 通过由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项目构建的各种实践环节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 再辅以科学的进度安排, 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引入了中兴通讯模拟实际通信系统工作过程的企业级实训环境以及配套的实验教材, 使之更贴近工作实际。
2.2 保证培养环节实施质量,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最高指导纲领, 要达成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必须高质量的完成每个培养环节。
1)理论教学。学院安排专项经费为多门专业课程录制教学视频, 制作教学案例, 丰富教学资源, 方便学生学习。教学方法方面, 推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教师设计一个专业案例,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方法, 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 同时每个问题也可能具有多个解决方案。实施案例教学的课堂就是随着一连串问题不断深入的“头脑风暴”的课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型学习, 给予学生创新锻炼,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课程考核方面, 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进行多次单元测试、综合性大作业并记录成绩, 通过多阶段测试夯实基础, 通过大作业将课程的多个知识点贯穿起来。单元测试及大作业的成绩将作为最后总评成绩的组成部分, 占比可以高达40%, 极大改变了一张考卷论英雄的局面。
2) 实践教学。申请专项经费购置实验设备, 特别是核心课程的实验设备, 暂时因经费短缺无法更新实验设备的课程充分利用各类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
课内实验中加大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连连看”性质的验证性实验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实验热情,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与创新性的培养。对课内实验加强过程监管, 并增加实验考核环节, 实验考核每个学生都需要独立现场完成, 并记录考核成绩, 规定实验考核不通过将不具备相应课程理论课的考试资格。这一规定提升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普遍提升, 极大的改变了以往实验时“一人动手多人围观”的局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提升。
实习实训方面, 改变以往走马观花式的实习, 与实习单位沟通协商, 尽可能让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操作。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 完善过程记录, 重视实习单位的反馈。引入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校友邦”, 要求学生实习期间每天写一篇日志讲述当日实习内容与收获, 并上传供指导老师审阅, 指导老师需定期审阅学生的实习日志并为学生答疑解惑。实习完毕后所有过程材料均可下载存档。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 获奖学生还可获得学分奖励。为卓越班大部分学生提供进入机器人学院的机会, 表现突出的可到国内外参与国际竞赛, 提升创新实践水平, 增强国际视野。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最后一环, 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修完学分的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或者完成一篇原创性与深度兼备的论文。但是由于就业或者考研压力, 很多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以及各种考试, 无心毕业设计。这一矛盾存在多年, 强制学生在校参加毕业设计对于学生长远发展并无裨益。针对这一矛盾, 充分考虑学生合理诉求, 顺势引导, 差异化对待。对于找到工作需要实习的学生, 大多直接以就业单位的.实际项目为设计题目, 在毕业后可以立即上岗, 在避免了企业二次培训对人力资源的浪费的同时, 学生也跃过了见习期, 实现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方共赢。对于需要找工作的同学, 灵活安排指导时间与指导方式, 不耽误学生参加就业面试的同时加强指导。对考研学生则为他们设计与考研方向类似的题目, 毕业设计经历将成为其复试简历上的亮点。最后在出题方面, 规定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只能由通信专业的老师指导, 保证设计题目的专业特色, 避免同质化培养。
2.3“走出去, 请进来”,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要有理论水平高且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领路人, 即双结构型师资。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策略完成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走出去”是指利用龙头合作企业的资源, 为学校教师提供最新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同步课程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洞察力, 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信专业利用每年暑期, 先后安排了40多人次参加中兴通讯组织的师资培训, 校内教师通过进入企业接受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 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的同步更新, 做到双结构型师资团队的长效性培养。“请进来”是指以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为契机, 大力从海内外引进通信专业的杰出人才, 目前已经全职引进IEEE FELLOW一名、领军人才B岗教授一名以及与骨干B岗一名。这些杰出人才或者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洞悉专业发展前沿, 或者具有很深厚的行业背景, 熟悉行业动向。一支理论水平高, 工程实践能力强,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中兴通讯安排教师常驻学校负责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课、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等环节的教学和指导。实现了将企业培训课堂前移到高校, 从而解决了学生“学非所用”的问题。
3 人才培养成效
我院“卓越计划”实践模式已经实施两年多, 与中兴通信校企联合培养已经实施4年有余,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我院与中兴通讯合作后首届毕业生, 17名同学获得广通服的面试机会, 其中5人直接入编 (之前只有211以上高校毕业生才有机会直接入编) 。再有一名同学成功入职中兴通讯 (一般只接收特定的60多所重点高校毕业生) 。首届卓越班同学的平均绩点3.2, 同级通信普通班平均2.1, 高出50%。卓越班暑期实习专业相关率90%以上, 实习单位考核优秀率90%以上。普通班暑期实习专业相关率在70%左右, 实习单位考核优秀率60%。此外, 卓越班在学科竞赛、科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的表现都大大优于同期普通班。
4 结语
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首先明确了优秀工程师的定位, 那就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集思广益确定培养方案。结合学校特色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标准严要求真落实各个培养环节, 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已初见成效, 两届学生课堂积极踊跃, 成绩优异;企业实习反馈良好;学科竞赛成绩喜人。通信工程系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学良, 段哲民.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32) :35-40.
[2]彭辉.探究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 2016 (14) :119+144.
[3]蔡立晶, 邸国辉, 尚廷义, 等.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浅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 :114-115.
[4]李祖贺, 王凤琴, 田二林.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14 (23) :37-39.
[5]梁洪卫, 陈雪松, 高丙坤, 等.Next工程教育理念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175-178.
[6]赵芳云, 赵冬梅, 朱卫平.基于“卓越工程师”的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42) :83-85.
[7]李会雅, 薛文玲, 李战军.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27) :98-99.
[8]展爱云, 张跃进, 张青苗.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 2017 (1) :73-75.
对理解的理解人生哲理 篇6
不要期望别人什么都理解你,就像期望什么人都理解你一样,何况,你也不可能什么都理解别人,或者什么人都理解。
不能理解,并不等于不可宽容;如果说理解是河流,那么宽容就是大海。
当理解的河流欢畅奔腾起来,宽容的大海也愈加波澜壮阔。天地人间此当最是生动活泼。
漠视理解,理解也会漠视你;重视理解,理解也当重视你。路途坎坷,人之间应该高唱理解之歌。你给人家一分理解,人家会回馈你理解一分。
在互相的理解中,感受人间的快乐,在互相的.宽容中,感受人性的光辉。
也不要为理解而低下头颅,乞求得到的理解,脆弱如花,少了一点阳光水分就萎谢。
对通信专业的理解 篇7
一、元认知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是元认知概念的开创者。1976年,他在元记忆研究中提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知。其后,他将元认知进一步归纳为:“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5]。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三大构成要素。个体所存储的和认知主体有关以及和各种任务、活动、目标及经验有关的知识片断即是元认知知识,它包括人的知识、策略知识和任务知识。已有的关于自己或他人作为认知主体的知识即是人的知识。策略知识可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4]。对认知材料的性质、结构特点、熟悉度等的认识以及对认知活动的内容、要求、目的的认识即是任务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以自身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为对象,主动地对其进行监测、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由于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研究都不考虑元认知体验而只考察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监控。本研究参照前人研究,通过考察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监控来深入研究元认知与日语阅读理解的关系。元认知知识部分人的知识层面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己日语阅读水平和能力的认识;策略知识层面重点考察学生对一些具体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情况;任务知识层面主要考察阅读者对阅读任务着眼点的认识。元认知监控部分着重考察学生在阅读时及阅读结束后是否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调查问卷基本能反映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大四本科学生是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共有来自5个班级的5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调查。
(二)研究设计
元认知水平数据、日语阅读理解水平数据和日语语言水平数据是本研究要收集的三个变量。通过元认知调查问卷获得元认知水平数据,日语阅读理解水平和日语语言水平数据分别通过收集学生日语国际能力一级考试的阅读部分成绩和全国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获得。
(三)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笔者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一次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a为0.85。问卷包括30个有关日语阅读元认知的问题,分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两大类别。其中元认知知识又细分为人的知识、策略知识、任务知识三小类。
2.日语阅读理解水平与日语语言水平
问卷调查对象的日语阅读理解水平依据2010年7月4日参加的日语能力考试一级(N1)阅读部分的成绩进行评定。问卷调查对象的日语语言水平依据2010年6月20日参加的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进行评定。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问卷调查工作由笔者在2010年7月9日亲自完成。填写问卷利用课堂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毕,然后将问卷全都收回。
调查问卷采用莱科特五级记分制(1-5 Likert-Scale)。要求学生在每个题项后的五个分级中任选一个代表该题项与自己实际状况相符合的选项,如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基本符合;E完全符合。计分时按符合程度分别给予1、2、3、4或5分。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与日语能力一级阅读成绩、日语专业四级成绩输入电脑,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对引言中的4个问题分别采用如下四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问题1使用描述性统计,重点考察平均值和标准差;对问题2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和以日语语言水平为控制变量的偏相关系数;对问题3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问题4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作路径分析。所有分析都在SPSS 13.0中进行,p=0.05被定为显著值。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其结果分别回答了引言中的四个问题。
关于中国大学生日语阅读元认知总体状况,分析结果显示:人的知识部分每题的平均得分3.29,策略部分每题的平均得分3.33,任务知识部分每题的平均得分3.50,元认知监控部分每题的平均得分3.11。人的知识部分得分最高的是题项4(阅读日语文章时,我会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与题项1(阅读日语文章时,我能很好地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这两项平时已由教师向学生多次讲授,这也许是得分较高的原因(分别为4.00与3.76)。题项6(我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感到不满意)得分较低说明学生普遍在阅读速度上存在过慢的问题。策略知识部分题项10—12考察的是学生在遇到生词时所采取的措施。题项12(在遇到生词时,我会通过前后文推测其意思)与题项10(我每次都查词典)得分均较高,这说明学生在遇到生词时较一致地认可联系上下文,而不倾向于查词典。这部分得分最低的是题项15(我会找出被省略的内容并尽量把它补出来以帮助理解)。省略是日语文章的一大特点,明确省略内容十分有助于正确理解文章,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太习惯运用这一策略。任务知识部分题项16(我阅读前有明确的要求,如是了解大意还是评价文章中的观点,是快读还是精读)得分最低(3.16),这说明学生在阅读前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题项17—19的标准差都较大,表明学生关于不同类型的日语文章是否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意见不一。题项20—23考察的是阅读着眼点。其中题项23(为了使阅读更有效,我把注意力集中于把握文章的大意)得分最高(3.88),这表明学生大多认可文章的大意应该是注意的中心,与作者的预期是一致的。元认知监控部分得分整体偏低。得分最高的题项26(我有选择地阅读,不是抓到什么都读)也只有3.78分。题项27(阅读时我会不断地预测下文的内容,针对阅读内容提出各种问题)与题项29(读完文章后,我会问自己原定的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得分均很低(2.86、2.78),说明学生监控阅读的意识很弱。上述分析表明,学生的日语阅读元认知知识水平不高,特别是在人的知识和策略知识层面。元认知监控尤其欠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水平。这回答了问题1。
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元认知、日语阅读理解、日语语言水平间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以日语语言水平为控制变量的元认知与日语阅读理解的偏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对于不同元认知水平的学生在日语阅读中所表现的差异进行的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注:** 表示p<0.01
注:*表示p<0.05
注:*表示p<0.05
表1显示元认知与日语语言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390,日语语言水平与日语阅读理解的相关系数为0.411。元认知与日语阅读理解的相关系数为0.436,在控制了日语语言水平的情况下,其偏相关系数为0.329。结果表明元认知与日语阅读理解密切相关。从表3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阅读平均分分别为37.96和33.36,t值为2.088>1.98,且p<0.05,具有显著的差异,元认知水平较高者所在组的日语阅读水平明显高于另一组。这是对问题2与3的回答。
关于问题4,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元认知直接影响日语阅读水平;日语语言水平直接影响日语阅读水平;元认知通过日语语言水平对日语阅读间接影响日语阅读水平。此结果也能解释元认知与阅读水平的偏相关值(0.329)与简单相关值(0.436)相比有所减小的原因。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阅读教学中传授学生元认知理论来提高学生的日语阅读水平。在实际日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尤其是人的知识和策略知识。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还应训练、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元认知监控。而且元认知不仅直接影响阅读理解,还可通过语言水平来间接地施加影响。因此,在我们日常的听力、写作等各种语言教学实践中都应该积极引入元认知理论,使学生的日语语言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从而间接影响他们的日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Flavell J 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In:L B Resnick 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Hills-dale,NJ:Erlbaum,1976:232.
[2]文秋芳.传统与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6,(1).
[3]杨小虎.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3):213-218.
[4]杨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外语阅读理解[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51-156.
对通信专业的理解 篇8
关键词阅读方法技巧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由此可见,阅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是何等的重要。在学生考试的试卷中英语阅读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为35%,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阅读,比如有些学生盲目地大量阅读,但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因而收效甚低;有些学生只是满足于完成书本的阅读练;有些学生没有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专门训练,考试时阅读得分较低,学习缺乏科学实用性。所以要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就要提高阅读速度,应从以下做起;
一、必须从平时就养成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克服掉阅读过程中影响速度的各种习惯性做法
这些做法主要包括:
(一)用手或笔指着材料阅读。许多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发出每个词的读音。有的学生虽没有读出声来,但内心还是 在自言自语、一词一句地有意念地读,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把注意力只停 留在文字符号上,避免嘴唇的嚅动或低声朗读,以免分散注意力,减慢阅读速度。正确的默读,其速度可以比 出声的读快三倍左右。
(二)扩大视幅,减少回视。有的学生往往用手指点着逐词阅读,有时还来回数次往返阅读,唯恐遗漏什么, 影响了阅读速度和连贯理解。为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从整个句子去理解,迅速地从前一个句子扫视到第二个句子,以避免频频回视、重读等不良现象。平时,要尝试精泛搭配、快慢结合的阅读练习,尽力扩展视幅(eye span),即单位时间进入眼睛的阅读量。
(三)限定阅读时间。为提高阅读速度,还需限定文章阅读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 加快阅读节奏,增加紧迫感,从而为考试等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译读,即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膛词逐句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习惯于在不加限定的时间内,对一小块文章精雕细琢,导致了逐词阅读接受信息的习惯。
二、阅读理解部分是分数大项,考生在这一方面得分不高,除了上面提到的阅读速度问题之外,还有其它一些消极因素影响考生的应试效率
(一)对生词有畏惧心理。这说明考生单词记忆不牢固,对四级大纲中的多义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超纲词或大纲中的难词望而生畏、手足无措。
(二)缺乏对语言的整体把握。这说明考生语法结构方面并不熟练,因而对文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搞不清楚。
(三)综合概括能力欠佳。尤其对于并无明显主题句的段落,要通过微观审视,从宏观上把握其中心思想,领会作者的意图。
(四)不熟悉题型、命题形式和解题方法。
(五)在个别题项上耗时太多。这是考生极易犯的毛病,不仅在阅读理解方面,在其它任何题型上均会如此。应试中,考生务必衡量单个题项的分值,统筹兼顾,全盘考虑,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六)阅读方法与答题步骤欠妥。做阅读理解题时,切忌拿来就读,逐字逐句地研读,应该讲究一定的方法、步骤:
1.先扫视短文或每段的开首句,了解文章的题材和体裁;2.浏览5个问题,了解题目类型,针对不同题型,应用不同的阅读、解答方法。若问题与短文在同一页上,只须标出单个题项的关键词语,如“imply”、“word”、“title”、“main idea”、“reason”、“how many”,等等。若问题与短文不在同一页上,也可迅速地将有关关键词语草写在短文一页,以便于参考;3.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做相对容易的题目,建议采用查阅(scanning)方法。在查阅过程中,有关较难题目的一些信息也会暴露出来,查阅可为解答这类题目节约时间、提供线索。
语境对阅读理解也大有裨益。
三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学习获得的,是在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发展的。在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上要注意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具体阅读理解方法有快读、查读和细读三种,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般说来:
(一)快读(Skimming)。快读的目的是用浏览全言语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概念,快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文章中每段的段首句和结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词(signal word),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精简概括,是左右文章大意的关键。
(二)查读(scanning)。查读是指以问题位线索,带着问题,以寻找某一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阅读。
(三)细读(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找到文章中的有关范围以后,即在引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较深刻、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联系上、下文,结合常识进行推断。在实际阅读活动中,为了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有时需要根据文 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还要能够透过文章的字面意义把握作者的真实思想,推断出没有直接明 说的抽象信息、隐含意义或深层结论。
(四)運用构词法、语境等推测关键词义。阅读文章时, 理解词义是基础。不懂得词义,就谈不上理解文章 。而同一单词往往因语境不同而产生词义变化。只有根据上下文,正确掌握适应具体语境的词义,才称得上真 正意义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但大部分生词的词义可以结合构词法、文章中的语境, 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猜测,体会意义。
(五)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把握文脉。为了准确理解文章的内涵,对文章的结构也需有 所了解,把握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即文脉。通常用have done,already 等表示完成 ;for,because,since,as等表示原因; so, thus 等表示结果;while,nevertheless表示转折;but,instead of,rather 等表示相反;that is (to say),e.g,for example,for instance 等用来作进一步的说明,等等。
总之,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时应抓中心思想、作者意图及关键词语,运用联想、比较、归纳、推测等方法,多阅读,多实践,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并有效运用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兰甘.大学英语阅读进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