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024-09-21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共8篇)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1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工业园区的消防管理,保障公共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由消防管理处和工业园区所有人员共同遵照执行。

二、工业园区的防火工作,依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实行综合治理,并接受市公安消防部门的领导和监督。

三、工业园区的防火管理实行分工负责制,由产权单位组织管理,物业管理处具体负责,由消防部门监督实施。

四、物业管理处的防火工作职责:

1、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安全知识,对客户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教育;

2、制订防火管理制度,并监督保障实施;

3、定期组织开展防火自查,及时掌握辖区物业的防火情况,协调有关方面采取相应保障措施;

4、保证公共区域疏散通道的畅通;

5、定期对辖区公共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使其处理良好备用状态;

6、正常情况下消防设施的停水停电不得过夜,特殊原因需要过夜的,必须经有关人员同意,并及时通知所有人员加强防范;

7、领导义务消防组织,进行扑救初期火灾和安全疏散演练;

8、严禁载有危险品的车辆进入本区域或停放;

9、组织人员补救初期火灾,对情况严重难以扑灭的,应及时打“119”电话求救,并协助维持火场秩序,配合事故处理。

五、工业园区经营人员的消防职责和义务:

1、遵守电器安全使用规定,严禁乱拉临时电气线路,严禁超负荷使用电器;

2、不得随意堆放、晾晒易燃物,严禁乱扔烟头,严禁将带有火种的杂物或其它易燃物倒入垃圾桶,严禁在垃圾桶内烧垃圾;

3、室内不得存放超过0.5公斤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品;

4、严禁占用、堵塞任何消防通道、楼梯走道、天台出品或其他疏散口,严禁在楼道、天台进行喷油漆的危险作业;

5、严禁损坏、盗用消防设施、器材,挪用消防设施及消防水源;

6、严禁封闭或损坏安全疏散标识、事故照明设施及消防标志;

7、遇强雷天气,尽量关闭所有电器,拔掉电源插座,以免烧坏电器或发生火灾;

8、发生火灾时,应及时告知物业管理处或拨打119,并关闭电闸,迅速离开现场。使用楼梯走廊逃生遇烟雾浓密时,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并以湿毛巾遮盖在面部,免受烟雾熏晕;

9、学习消防常识,掌握简易的灭火方法,发生火警及时报警,积极扑救;

10、发现他人违章用火、用电、用电焊、气焊或有损坏消防设施、器材的行为,应及时劝阻、制止或向物业管理处报告;

11、所有人员必须服从消防机关和物业管理处有关消防方面的管理、监督,不得刁难、辱骂或以暴力、威胁手段妨碍消防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纵火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物业管理处或房屋产权单位需要改变的用途时,其防火安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并经市消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方可使用。

七、在执行灭火救灾任务中受伤、致残或牺牲的人员其医疗、抚恤待遇及其养伤期间的生活费用,由发生火警的肇事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八、凡违反本规定的,物业管理处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报请消防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华阴市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华阴市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为华阴市工业强市、带动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结合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工业园区与《陕西省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范畴一致,包含有若干个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这些相对独立的企业在园区内资源共享,共同使用园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行政服务和管理。

第三条 工业园区内所属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消防法规、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对本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第四条 各级各部门实施工业园区消防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公正、严格、文明、高效的原则,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 华阴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各级发改、工信、住建、商务、规划、房产、公安、消防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对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职责

(一)将工业园区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将工业园区消防工作列入本级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依托年度消防工作会议、季度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协调解决工业园区消防安全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三)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产业资源和基础、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消防水源状况,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分期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将消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纳入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

(四)设立园区消防工作办公室,明确一名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协调解决工业园区消防工作中重大、复杂、疑难问题。

(五)决定公安消防机构提出对经济生活影响较大的工业园区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及时核实由公安机关提出的公共消防设施、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及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六)统一领导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与工业园区火灾以及其他重大灾害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督促指导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认真做好火灾预防工作,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组织有关人员、调集所需物资参与灭火救援。

第七条 园区管委会职责

(一)各园区管委会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根据入驻园区企业生产工艺、产品以及原料的火灾危险性,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消防安全管理专家组和灭火救援专家组,指导、支持和帮助园区各单位开展消防工作。

(二)根据工业园区的分类,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组织,配备消防车、消防泵等必要的消防设备,并制定园区灭火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三)把工业园区消防工作纳入总体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年初召开消防工作会议部署全年消防工作,并与园区内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每季度至少对工业园区内消防安全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检查。

(四)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督促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第119号令)等国家法律法规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牵头对各单位逐一进行排查,组织整改火灾隐患;在火灾多发季节以及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每季度召开一次园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听取园区各企业消防工作汇报,通报专项检查情况,分析消防安全状况,研究部署下步消防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救护、紧急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识;做好消防经费物资保障,科学组织火灾扑救,确保园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组织编制工业园区规划时,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并按规定报审实施。

第八条 职能部门职责

(一)工商、质监部门。加强对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函告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情况依法查处,从重处罚。工商部门在工业园区申办工商注册登记后,应当告知申请人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办《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或申办《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对于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撤销行政许可、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使用、实施临时查封的,工商部门在接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责令场所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二)规划部门。会同公安消防机构组织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工作,并综合协调消防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在进行规划审批时,严格执行城乡消防规划,对缺少消防规划内容或布局不合理的工业园区规划不予审批;对涉及工业园区消防安全问题的城乡规划或对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论证时,应当邀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三)安监部门。负责工业园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对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审查,核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四)住建部门。在核发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属于《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119号令)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范围内的工程,应当要求申请人依法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书》。严格审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对于违规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在颁发工业园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之前,应当要求申请人依法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抽查的法律文书复印件。

(五)房管部门。在核发工业园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当要求申请人依法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书》,或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抽查合格的相关法律文书复印件。在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时,应当要求申请人依法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出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竣工验收的相关法律文书复印件。

(六)发改、财政、水利、工信部门。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等园区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落实各项消防经费,抓紧解决历史“欠账”问题,确保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健全、完好。

(七)司法、劳动保障、科技部门。要依法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工业园区普法和科普工作内容。

(八)行政监察机关。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部门、园区管委会及工作人员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实施监察。

(九)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实施工业园区消防行政许可、备案抽查,依法对工业园区各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定期公布园区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对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责令停产停业,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每月至少开展1次“驻园”服务活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消防宣传,组织消防培训,开展消防演练,提供消防技术咨询和服务;承担火灾扑救工作,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对园区新建立的专职消防队予以验收,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认定火灾事故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九条 工业园区单位职责

(一)园区内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依法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手续并接受抽查;建设工程内设置的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工程,应当将消防施工质量一并委托监理;选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等级的消防设计、施工单位;选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和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依法应当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组织施工;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二)园区内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责任: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查验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的质量,使用合格产品,保证消防施工质量;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负责人。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动火、用电、易燃可燃材料等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等完好有效。

实施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对建筑物进行局部改建、扩建和装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在订立的合同中明确各方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

(三)园区内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施工的质量监理责任: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实施工程监理;在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施工、安装前,核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不得同意使用或者安装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防火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签字确认。

(四)园区内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拟定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单位,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

(五)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该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由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应当遵循本规定,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园区内两个以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建筑物,各产权、使用单位对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明确管理责任,可以统一管理。

第三章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第十条 园区管委会根据工业园区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火灾危险性,依法督促园区内工程、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自觉履行社会救援的责任。消防队伍采取“政府领导、企业出资、园区管理、消防指导”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园区管委会应当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并按照园区的火灾危险性配备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配备专职消防队员。

第十二条 工业园区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

(一)办公场所建筑面积不应小于400平方米。

(二)营区应由营房和训练场地组成。营房应设置车库、器材库、通信室、食堂、办公室、洗漱室、会议室、集体宿舍、学习室以及辅助用房;训练场地应设置必要的体能、技能训练设施,周围视情进行绿化。建设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00平方米。

(三)办公室应配备办公桌椅2套、电脑1台、档案柜1组、电话机1部等常用办公设施;通信室必须配备基地台1台、接警电话(电脑)1部、办公桌椅1套。

(四)专职消防队消防员人数不应少于10人。专职队员必须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第一次担任专职消防员的,年龄应在18岁以上,30岁以下。专职消防员年龄不超过50岁。

(五)至少配备1辆3.5吨以上的消防车、2台机动消防泵、破拆救援器材、个人防护装备、灭火器材等装备,具体数量参照《乡镇消防队标准》(GA/T998-2012)配备。

专职消防队的建立单位负责承担建队经费、日常耗材的补给和队员福利,建队情况和人员编制报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

第十三条 园区消防队伍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园区单位改变生产、储存物资的性质,变更原材料、产品以及需要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施工时,应当向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消防安全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二)开展灭火战术、技术的训练,制定工业园区重点部位的灭火作战方案,进行实地演练。火灾扑救、消防宣传、员工培训任务。

(三)实行昼夜执勤制度,并加强特殊时期的执勤。执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四)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组织扑救,并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报告。

借鉴消防部门“网格化”管理经验,专职队将企业车间划分为大中小 个“网格”,由12名专职队员担任大网格长,车间主任、小组长担任中网格长和小网格长,对企业内部进行消防安全“网格”式巡查,建立台账和档案,确定各个网格区职责,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同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分管领导,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制定并落实《企业专职消防队体能训练计划方案》、《体能技能考核方案》《劳动密集型企业灭火救援实战演练方案》等规章制度,定期派员深入企业指导队员开展训练。

第四章 监督执法

第十四条 建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消防审核验收终身负责制,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执业人员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严禁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标准。

第十五条 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规划、住建、房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相关许可证照,安监部门不得核发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照。规划、住建、房管部门凡发现建设单位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擅自施工、未经消防竣工验收擅自使用,应在两日内函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质检部门要依法取消其相关产品市场准入资格,工商部门要依照消防法和产品质量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在两日内函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从重处罚;对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公安消防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辖区园区管委会消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于工业园区内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以及公众聚集场所营业前检查实行受理一次告知制和集体告知制度;对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工程、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开辟“快速通道”,明确专人负责跟踪服务,主动上门提供技术咨询。第十八条 园区内工程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前、竣工后每阶段,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都要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坚决杜绝工程、企业“带病上车”的现象发生。

第五章 考核和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工业园区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园区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范畴,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评内容。

第二十条 园区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消防工作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各级政府实行检查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未履行法定职责或工作措施不落实、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工业园区消防工作实行行政责任问责和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凡发生亡人或较大以上(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直接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火灾事故的,实行行政责任倒查;对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凡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发生亡人火灾的园区主要领导向县(区)政府作出检查;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向州政府作出检查。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未按规定督促相关单位整改火灾隐患或执法程序不符合规定的,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对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日”为“工作日”。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华阴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一、健全“两个机制”,强化专职队伍体制建设

一是健全地方领导责任制。华阴市罗夫工业园内的;;园区专职消防站的队长由具体负责专职消防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并将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纳入园区建设考评当中去,彻底解决专职消防队伍“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此外,大队专门向支队申请,调派一名综合素质强、灭火救援和队伍管理经验丰富的四期士官担任特勤消防站指导员,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

二是健全从优待警机制。大队和华阴市罗夫工业园管委会想方设法改善队员的工资、福利、休假、工作环境等,不断提高队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专职消防队伍队员工资已经超过园区企业工人的平均水平,每月享受6天休假,每年享受1次免费体检,在上级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年终考评中取得好成绩的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经济奖励。大队每年都要拿出5万元的经费用于专职消防队伍业务竞赛和年终评比表彰的奖励。由于政策、待遇的倾斜,吸引了一批退伍战士,尤其是退伍消防战士充实到了队伍中来,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三化”建设,队伍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一是加强正规化管理。各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参照现役消防部队实行军事化管理,实行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内务标准、统一训练科目,达到营区管理正规、内务整齐划

一、训练规范有序。坚持每日组织卫生检查,每周开展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业务考核,每年进行评比表彰。

二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各专职消防队都建立了道路水源、消防设施、企业管理、应急预案等各类规范性台账资料12份,制定了接处警制度、处警程序、灭火救援流程、学习培训和汇报请示等规章制度。大队定期开展业务指导、组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员业务能力。2013年以来,大队共组织专职消防队员培训10期,培训队员52人次。

三是加强人性化管理。坚持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座谈会,分析队伍情况,及时了解掌握队员思想状况,帮助队员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激发了队员工作热情。近年来,大队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接受队员家属工作5人次,走访慰问困难队员家庭8家。

三、采取“四项措施”,执勤训练水平稳步增强

一是扎实开展执勤岗位练兵工作。大队将专职消防队伍执勤岗位练兵工作与公安消防大队执勤岗位练兵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园区专职消防队伍立足保护对象的特点,着重在危化品处置、人员疏散、战术操法等方面开展针对性训练。大队每年至少组织1次专职消防队伍业务技能竞赛,有效促进了训练工作的深入开展,历次竞赛中化工园区专职消防队伍的竞赛成绩明显强于其他乡镇专职消防队伍。

二是深入开展“六熟悉”工作。化工园区专职消防队伍将对保护对象基本情况的熟悉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科目,队员要熟悉园区所有企业的生产性质、危险特性、工艺流程,熟悉单位分布、水源道路、消防设施等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熟悉,建立了单位管理档案,制作了灭火救援预案,并逐家开展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演练。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市各化工园区专职消防队共制作各类预案56份,开展灭火演练62次。大队提请市政府在化工园区组织公安、安监、卫生、供电等多部门实施灭火救援联合演习3次。

三是切实加强装备建设。2013年,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共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港区特勤消防站营房、车辆和装备建设;今年,大丰港经济区管委会又投入100万元购置两辆大功率水罐消防车;博汇集团企业消防队投入60万元购置一辆干粉泡沫联用消防车。目前,化工园区3支消防队伍都配齐了常规灭火器材和防护装备,特勤消防站配备5辆消防车,并拥有大功率消防车和高喷消防车;临港专职消防队消防车达4辆;博汇集团企业消防队消防车达3辆。

专职消防队工作职责

专职消防队工作职责

一、组织理论学习和体能、业务训练;

二、严格队伍管理,不断提高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装备、器材,确保完整好用。

三、专职消防队应当制定业务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专职消防队应当严格执行执勤制度,落实执勤人员,完成执勤任务。建立执勤备战制度,做好本辖区的灭火救援工作;

四、掌握责任区域的道路、消防水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等情况,建立相应的消防业务资料档案;开展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培训工作;

五、专职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落实防火责任制,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在防火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有权要求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予以整改;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应当报告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公安消防机构或当地公安派出所;公安消防机构或当地公安派出所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核查处理。

六、受公安消防机构的调度,参与其它地区的灭火救援工作;接到火灾报警或者公安消防机构的调派命令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

队长职责

一、教育全队人员树立常备不懈思想,领导全队人员时刻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坚决执行本单位领导和公安消防部门的指示和决定,组织指挥完成灭火救援任务,搞好战评和总结;

二、组织业务、体能训练,不断提高全体队员的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带领全队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正规的执勤备战、工作和生活秩序,严格行政管理;

四、掌握责任区的消防水源、交通道路等情况,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并组织实地演练;

五、掌握全队的车辆器材装备,并督促部署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六、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和培训工作;

七、合理安排经费开支,提高队伍的物质生活水平;

八、教育和监督全队人员严守国家机密,检查、督促、落实安全措施,预防各种事故;

九、熟悉全队人员情况,关心爱护队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十、领导全队积极完成上级赋予的其它任务。副队长负责协助队长工作,在队长离开工作岗位时,代行队长职责。

班长职责

一、带领全班人员时刻做好灭火救援准备,熟悉责任区的水源、道路、建筑等情况和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指挥全班人员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二、带领全班人员进行

理论学习和业务训练,提高全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灭火救援能力;

三、带领全班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团结,调动全班人员的积极性;

四、带领全班人员熟悉掌握车辆器材装备,加强维护保养、保证完整好用;

五、做好本班在训练和灭火救援中的安全防事故工作;

六、带领全班人员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其它任务。副班长协助班长工作,在班长离开工作岗位时,代行班长职责.队员职责

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勇敢顽强,坚决完成训练、灭火救援和其它任务;

二、坚守岗位,保养好个人分管的器材装备,时刻做好灭火救援准备;

三、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训练,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四、服从管理,遵守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内勤人员职责

一、做好文件收发、呈阅、上传下达和保密工作;

二、做好有关资料、表格和统计上报工作;

三、收集信息,掌握工作动态,拟写文件资料;

四、做好各种会议记录;

五、做好各种资料的归类、建档和管理工作;

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4 值班员职责

一、严格遵守值班室值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填写值班记录;

二、迅速、准确受理警情或传达上级指示(命令),及时发出出动信号;

三、熟练使用通信装备,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和修复,保证通信联络畅通;

四、掌握辖区交通道路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有关情况,熟悉通信用语和有关单位、部门的联系方法。

驾驶员职责

一、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行车安全;

二、熟练掌握车辆驾驶和技术操作,搞好维修保养,保证随时出动;

三、熟悉辖区的交通道路、消防水源等情况;

四、接到出车命令后,安全驾驶车辆迅速赶赴现场,坚守岗位,完成指挥员交给的灭火救援任务;

五、出车归队后,立即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保持战备状态。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2

1 化工园区火灾分类分析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物质部分为易燃、易爆品, 存放量大且较集中, 一旦发生火灾, 易形成大规模、立体、流淌的大型火灾事故。化工园区内的火灾不仅对化工厂和工人造成伤害, 还对消防救援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 影响救援过程。其中, 与设备相关的火灾事故占了比较大的比例。Daniel和Joseph收集并分析了1972年到2001年间的化工事故, 指出比例最大的三类设备事故分别是和管道系统、反应器与储罐相关的事故。依据这些设备类型对2010年以来国内化工园区内发生的部分典型火灾事故进行分析归类, 具体分为管道设备、反应器设备、储存设施与其他设备4个方面, 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1.1 管道设备

管道设备是化工园区最常见的设备, 担负着输送原料与产品的任务。这些管道数量多且多为压力管道, 输送物料常为易燃、易爆品。因此, 一旦发生事故, 高压物料便会泄漏到管外, 易与管外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发生爆炸。管道延伸距离长且物料输送连续, 易形成大面积、多点式燃烧的火灾。管道内输送的物料带有较高的温度和一定的毒性, 一旦发生燃烧爆炸, 会给消防救援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碍。

目前, 管道设备方面的火灾事故主要表现为管道泄漏。具体来说, 事故起因主要分为误操作引起的泄漏和管道因腐蚀造成的泄漏两类。表1列举了近年有关管道设备火灾事故的典型案例。其中, 表中“7·28”南京爆炸事故和“5·28”山东淄博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均为拆迁施工时丙烯管道被误挖断, 泄漏的丙烯进入空气遇明火爆炸。分析原因, 主要是拆迁时施工人员未带管道图或未按照管道图回避管路。两次“大连输油管爆炸”也同样与人为因素有一定关系, 分别为卸油操作不当和施工时钻漏管线。值得注意的是, 大连的输油管路从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共发生事故8次, 频率之高让人惊叹。虽然事故伤亡人数与其他伤亡事故相比较少。历次事故都间接反映出施工、监管等部门间的配合不当与监管不力。此外,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的起因为输油管道腐蚀减薄, 发生破裂, 原油泄漏后遇明火作业发生爆炸。究其原因, 除了与管道腐蚀有关外, 明火作业也是重要原因。此外, 企业与市政等相关管理监督部门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 在此类事故中, 处理好人为问题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之一。

1.2 反应器设备

反应器设备是化工过程的核心部分, 原料物料在装置内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物料。化学反应常伴随着高温、高压、强腐蚀等过程, 反应器的防火、防爆性能及相关安全措施十分重要。但其反应类型较多、过程复杂, 且各有区别, 在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中也无法全面涉及。应对反应器的特定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制定相应防范制度, 配合相关监督与消防部门综合管理。

表2中列举了近年来部分反应器设备火灾事故的典型案例。与其他几种事故类型对比可发现, 反应装置火灾事故均伴随着人员的死亡。这充分说明了此类事故的危险性和制定相应安全防范措施的必要性。表中6个事故案例的起因涉及非法生产、设计不合理、违反操作规程与安全生产事故等几种情况。其中, “4·13”黑龙江大庆化工厂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非法生产偶氮二异丁腈过程中生产车间内甲醇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遇明火引发爆炸。而“2·28”河北赵县化工厂爆炸事故, 除其直接原因反应釜导热油泄漏外, 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 降低安全防范标准也是间接原因。这与2005年BP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炼油厂发生异构化装置爆炸相似。德州事件的间接原因也是BP公司逐年削减安全投入。此外, “1·5”上海松江化工厂爆炸事故是发生在研发公司的研发过程。在2007年,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化工厂研发汽油添加剂时也发生过爆炸致人死亡的事故。因此, 研发实验室的消防安全管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1.3 储存设施

存储化工园区内各类原料与产品的储存设施 (如各类储罐) , 是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类设施常存储各类易燃易爆油品, 且存储集中、量大, 一旦发生事故, 极易燃烧爆炸。储存设施的火灾事故具有燃烧温度高、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爆炸危险大的特点。此外, 发生事故后火势迅猛, 易形成流淌火, 进而引燃周围设施, 扩大事故范围。因此, 此类事故消防灭火的难度大、耗时长, 对消防灭火提出较高的要求。

表3中数据是近年来部分储存设施火灾事故的典型案例。其中, “9·19”重庆长寿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是碳氢相储槽附近的装置爆炸引发二氯丁烯储存罐泄漏, 进而发生燃烧。由这次事件可知, 化工园区内设备之间间距较小, 易引发连串事故。因此, 应形成以区域防范为主的监督与应急机制。2012年发生的“大庆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是储油罐发生爆炸。此外, 表3还列举了2013年的“9·14”抚顺化工厂爆炸和2014年的“6·9”南京化工厂爆炸的事故起因。两次事故警示人们, 无论是正常运行还是开工检修状态, 储罐的安全问题均应高度重视。

1.4 其他设备

除了上述三类设备外, 化工生产过程中还涉及精馏塔、萃取塔、混料器等一系列设备。与这些装置相关的事故大多涉及工艺操作、生产误操作等问题。表4中简要列举了部分此类事故的典型案例。其中, 2010年“青岛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是混料器内物质与强氧化剂氯酸钠混合, 经搅拌后放热爆炸。“8·23”宁夏中卫化工厂爆炸事故中, 氢化液受槽中的氢气未反应完全, 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 遇明火爆炸。2011年“山东新泰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是冷凝器紧急维修时操作不当。由这次事故可看出, 紧急时刻处理问题时的安全意识仍需加强, 在日常培训中应着重加强消防安全培训, 提高防火、防爆意识。2013年的“7·27”鲁西化工厂爆炸事故起因是双氧水萃取塔发生爆炸。此次事故反映出即使是较为稳定的强氧化剂, 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使用方式, 若含量过多或处理速度过快也会有爆炸的危险。

2 事故原因分类及可能的后果分析

2.1 事故原因

对几种典型事故类型进行了具体分析, 归纳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2.1.1 工艺过程控制不当或误操作

化工过程因其反应的特殊性与局限性, 需要过程参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过程中要控制:一是原料的质量与投放配比。原料杂质含量多会增加化工反应的不确定性;投放配比过大会加大相应设备的负荷, 易产生泄漏、火灾等事故;投放配比过小则不利于生产的经济性。二是原料的投放速度与投放顺序。化工生产是动态反应下的稳态操作, 因此投放速度过快或过慢, 均有可能脱离化工企业的调控范围, 易产生火灾或爆炸;化工生产具有特定的投料顺序, 变动投料顺序可能会改变反应顺序, 进而易产生火灾等事故。三是过程的温度与压力。化工过程均要求一定的温度与压力, 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增加反应的不确定性和加重设备的负荷, 形成火灾隐患。

2.1.2 化工园区内缺乏科学布局、消防配套设施不足

一些化工园区内布局不规范, 建筑物间的消防间距不足, 缺少相应配套消防设施。化工过程多为特殊、高危的过程, 其对消防配套设施的要求比一般城市消防设施的要求高。但部分化工厂按照普通城区消防标准设立消防设施, 一旦出现火灾爆炸事故, 消防设施无法完全完成灭火。依靠远处消防救援力量又会延误最佳灭火时机, 导致火情扩大。

2.1.3 缺少安全资质、违法生产

化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 其开车动工需必要的资质, 需通过相应的安全生产与消防检查, 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违规、违法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措施。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 应急措施和灭火救援能力均无法达到要求, 易酿成大的事故。

2.1.4 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意识不足

部分化工厂内操作工人普遍学历水平较低, 对于化工过程认识不足, 遇到异常状况后处理与应急灭火能力差。此外, 部分中小企业为追求利益, 缺乏对工人日常安全生产与消防的培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 操作人员无法正确处理, 最终小的事故易转变为大的灾祸。

2.1.5 设备年久失修或环境变化导致设备损坏

定期设备检修与消防设施维护是化工企业能够长久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化工园区因其生产的特殊性, 与正常生活环境相比, 易带有一定的腐蚀环境, 且对设备的要求要远高于日常家用设备。此外, 市政规划不当导致化工园区距正常居民生活区较近, 部分输送管道设备与市政管道交叉, 增大了火灾事故的受灾面。

2.2 事故类型

化工园区内常见的三种事故类型分别为火灾、爆炸和毒性释放。文献[2]中对三种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死亡率和经济损失情况进行了比较, 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 火灾是化工生产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此外, 爆炸事故常常伴随着火灾发生, 而毒性物质释放较多是因为火灾或爆炸导致的。Daniel和Joseph在2 0 1 1年列举的1972-2001年间的100起事故所占比例, 与火灾相关的事故占到了71%。由此可知, 火灾是化工园区内首先要重视的事故类型。针对火灾开展的消防灭火救援措施与消防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消防安全管理建议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 国家相关消防科研部门针对化工园区内消防安全与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合各类事故的特点与已有文献资料, 从“政策与规范、消防规划与建设、企业管理、人员管理”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3.1 政策与规范

政策与规范是化工园区内安全生产与消防救援的重要保障之一。相关消防机关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 监督与纠正化工园区内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国内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相关设计标准也做了规范, 如《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防火设计规范》、GB 50074《石油库设计规范》。但国内石化相关消防标准平均10.5a修订一次, 而美国1~5a便会修订或补充;国内石化相关标准采标率低限制着化工消防安全的发展。因此, 建议紧跟国外消防发展方向, 依据国内消防现状, 建立与时俱进的消防政策与规范体系。

3.2 消防规划与建设

消防规划与建设的落后是化工生产安全性与危机应对能力差的原因之一。化工园区内的消防规划需与化工园区建设同步, 建立相应防范与救援机制。其中, 消防站建设是消防规划与建设首先要考虑的设施之一。应依照化工企业的危险程度与火灾特点,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建立相应消防站。对于重点防火区域, 建议应依据多布设原则建立救援距离与救援时间更短的消防站。依据化工厂危险品的类型选用恰当、充足的灭火剂与消防设施。对于化工园区内的火灾高危设备, 应配备相应的自动灭火设备。

3.3 企业管理

化工过程火灾风险性大, 且工艺复杂, 消防设施不一定能快速灭火, 加强化工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与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十分必要。建议化工企业除应严格遵守《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 履行其防火职责外, 还要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实时火灾监控、日常厂区维护与定期消防检查相结合的机制。强化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与消防管理的检查, 建立相应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化工园区内, 根据危险区域划分警戒级别建立相应区域预警机制。高危区域重点看护, 相应消防配套设施比一般危险区域内设施数量要多。还要定期组织消防演习, 提升企业应对突发火灾情况的能力。

3.4 人员管理

加强企业人员管理,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培训, 切实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一线操作工人, 应保证相关安全生产与消防的培训落实到位。保证每一个工人掌握自己所操作的设备与周边的设施, 熟悉消防应急设施的存放位置与使用方法。对于企业管理人员, 建议加强其安全防范意识, 执行责任制管理。企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其消防设施, 遇到损坏或过期失效的消防设施应及时上报修理或更换。

4 结论

化工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火灾隐患。其火灾具有发生风险大、燃烧速度快、易形成立体与流淌火灾、扑救难度大等特点。单纯地做好“政策与规范、消防规划、企业与人员管理”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做到杜绝火灾。此外, 任何一种风险均可能转变为实际的灾祸。面对化工园区内的火灾风险, 应将防火与灭火结合起来, 建立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与损失。

参考文献

[1]马守信.化工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2]Crowl D A, Louvar J F.Chemical process safety:fundamentals with applications[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2011.

[3]许晓元, 刘晅亚, 纪超, 等.国内外石油化工消防标准体系研究[C]//2013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3.

[4]Crowl D A, Louvar J.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5]刘晅亚, 秘义行, 田亮.石油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 (5) :383-387.

[6]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

[7]刘志刚.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成因及预防[C]//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下) , 2012.

[8]刘晅亚, 陈彦菲.石油化工园区火灾风险与消防安全规划研究[C]//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 2010.

[9]王维.石油化工园区应急消防布局规划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10]刘维刚.石油化工企业的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策略探析[J].科技与企业, 2014, (3) :78-78.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3

关键词: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建设途径

一、三级甲等医院消防管理工作之重要性

医院的重大责任在于保卫人民生命健康,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每天都有数百乃至上千的人流量,这些人大多数为患有疾病和运动困难的弱势群体,如果发生火灾,其后果是非常不容乐观的。依照中央文件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要求,监督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息息相关的。然而,消防管理往往是最容易被医院忽视的服务,一个火灾隐患往往是由于人们不注意的平日生活,导致人们思想麻痹;第二,消防知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建设,医院火灾风险的良好的传播,预防工作,广泛宣传已成为医院的消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新形势下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与建设研究

1、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首先,医院在消防管理层面上拘泥于形式。从表面上看,医院在消防安全上,必须反复强调和告诫,要有宣传、有制度、有预案、有检查的重视消防工作,但经常存在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只做些表面形式化的工作。其次,由于综合医院建院时间久远,部分建筑存在易燃性,极其容易与医院内部的易燃易爆等化学成分物品产生火灾隐患。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尽最大能力消除火灾隐患,以确保病患看病放心,住院安心。现代医疗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一些民办医院在医疗环境和硬件设施上占据极大优势,这也是公办各级医院吸引患者就医的客观条件。

2、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建设研究

医院消防安全是可谓医院的第二条生命线,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管理与建设,做好消防基础工作。过去由于历史累积造成医院中部分建筑和设施不设有消防规范,因此医院应对老建筑重建加大投入,以符合现代社会建筑防火设计的规范要求。如若建设新的建筑楼宇,在进行消防安全设计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审核。设计公司应随时与医院消防部门进行沟通,以确保消防智能报警及灭火系统得到合理设置,将技术和人力防范有机结合,提高消防工作的科技质量和效率。在重视消防建设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基础医疗条件的建设。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意义非凡,关系到医院未来的综合发展及前景战略。院方的行政管理高层领导应抓紧推进医院建设,提升医院各方面综合能力。应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强化高中层各级领导干部及所有医护人员的信息化战略意识和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创新组织构架,改革管理机制,为信息系统建设给与最大的支持。

3、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工作途径

第一,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协助院方定期对各层领导及医护人员进行防火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培训,这将直接与医院消防工作开展的好坏程度紧密相关,特别像是三级甲等这样的综合医院更是消防安全的重点单位。因此院方应批准消防管理部门定期邀请公安消防系统基层消防官兵针对医院消防安全和法定职责讲述防灭火的实战经验,参加人员具体应包括医院消防工作人员、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医护人员、新晋职工等。现代社会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始终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下,对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与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要求。要想把这项工作完成好,实属不易。这就要求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外,还应与其他部门特别是消防监督机构搞好衔接与配合,理顺各方面关系,将医院消防安全工作建设成一股强有力量,使消防管理制度和工作途径不断创新,为医院的经济建设提供基础建设保障,为病患和全院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宁与祥和的工作环境。

第二,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事实情况,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同时应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执行力强的义务消防队伍。作为省级医院重点消防单位,应率先制定由院长担任医院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制度,对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环节上,真正实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医院要依照责、权、利三者结合的原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逐年完善并合理制定消防安全责任书,逐级签订,上至医院领导,下至各科室和部门。

第三,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事实情况,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同时应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执行力强的义务消防队伍,该队伍主要由医院的保卫人员、保安、医护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组成,并要经常组织他们进行消防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以提高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变速率。

三、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综合医院其医疗环境重要性日趋凸显,使得消防安全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建设工作更加严谨。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医院消防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管理与建设,做好消防基础工作,更要创新组织构架,改革管理机制,为信息系统建设给与最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天平.对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认识[J].中外医疗.2011

[2]姜海良.浅议医院消防安全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

[3]王羽.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探讨[J].门窗.2013

[4]张福全.做好医院安全管理工作[J].管理观察.2014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也尤如雨后春笋,乡镇工业园多数为小型企业,这些小作坊、小加工厂也多数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先上车、后买票”,导致消防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又难以弥补的格局。由此也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特定的问题,消防安全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控漏管的现象。再加这些小工厂、小作坊的老板及工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自我管理、自我防范以及逃生自救能力薄弱等种种原因导致火灾经常发生。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中的消防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将通过以下对乡镇工业园区消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乡镇工业园区的消防现状

1、消防规划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消防水源缺乏,乡镇消防队伍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随着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加快,绝大部分乡镇规划与消防规划没有同步进行,消防规划的滞后导致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各镇区、开发区的消火栓不足,消防码头缺乏,消防通道不畅,企业的供水、供电也不符合消防要求。如南通市港闸区闸东乡花墙工业园区目前有个私企业30多家,目前只能保证生活用水的供应,一旦发生火灾,在自身不能及时扑救情况下,“远水不解近渴”,就会酿成大的损失。

2、生产厂房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一是有些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资金少、规模小,“作坊型”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大量存在,有的是集车间、仓库、宿舍为一体的“三合一”厂房,在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火灾

隐患,而且,这些厂房受房型结构、地理位置、整体布局、配套设施等客观条件限制,整改难度大,企业的消防安全处于失控状态。二是不少设计单位为招揽业务,一味迎合业主的要求,不按消防技术规范设计,在消防安全标准上大打折扣,无法通过消防审核验收。三是一些个私企业新建厂房虽然办理了建筑防火设计审核手续,但在施工过程中,业主为了节省资金,人为降低消防安全标准,不按照消防审核意见施工,随意取消了一些安全设施,这些业主自知无法通过消防验收,干脆就不报验收,便投入了生产运行,埋下了很多无法整改的“先天性”事故隐患。

3、业主消防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消防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当前,乡镇工业区内有不少企业业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企业消防的投入和企业自身消防安全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和侥幸心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正确处理好消防安全与生产经营的关系,舍不得或不愿意在消防设施上投资花钱。有的甚至认为配置消防安全设施是增加个私企业负担。特别是外来员工文化层次低,自身素质差,流动频繁,大都未经过消防安全培训,不知本单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不懂工艺流程,不熟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就匆匆上岗操作,极易发生违章操作造成火灾事故,且事故发生后不懂得消防设施的使用,不懂火灾扑救及逃生方法,安全常识缺乏、自救与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火灾的发生和人员的伤亡。

4、公安派出所的消防三级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由于乡镇工业园区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多属三级消防重点保卫单位,消防管理大多归当地派出所管辖。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派出所人员少,警务重,管辖范围广,特别是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个体私营业

分散面广,且大多数远离城镇,所内干警没有精力去对此类个体私营业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造成失控漏管的严重现象。

(二)加强乡镇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工作,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1、切实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实施工作,严把建厂审核关。各地在制定或修订城镇规划时必须同时进行消防规划,使城镇建设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各地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将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纳入总体规划中,并制定实施计划。一些个私企业密集但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甚至空白的乡镇,必须尽快还清消防的“历史欠账”。个私企业的生产厂房也应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因素,在建造厂房时必须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审核,竣工时必须经过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2、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防止出现“三合一”厂房。各地乡镇、街道、工商等部门在办理招商和工商登记手续时,要加强消防知识和消防法规的宣传,并将相关行业的消防安全标准、措施和要求告知业主,以便他们自觉遵守和执行。政府要结合当地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建造打工楼或督促企业建造员工宿舍,要坚决纠正和取缔“三合一”厂房。对现有“三合一”厂房,一时难以整改且危险性较大又不能保证安全的,该停的停,该关的关,决不姑息迁就。对明显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而生产、经营的个私企业,工商部门要严格把关,暂缓登记发证或不发证。特别要严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易燃易爆化工企业的安全关,从源头上控制隐患,正真为乡镇工业园区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3、明确职能,齐抓共管,突出重点,切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针对目前乡镇工业园区内的个体企业规模小、布点分散、没有隶属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特点,招商、工商、税务、公安、建设、劳动、安监、供电、消防等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坚决纠正各类违章违法行为。要建立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起一套家家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的管理网络体系。各保险公司要积极借鉴国外保险公司承接保险业务时先行安全状况评估的做法,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一律不予投保,同时要改变火灾烧少赔多的状况,凡因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的火灾事故,要降低理赔数额。积极引导工业园区建设规范有序安全健康发展。

4、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乡镇工业园区内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一是要切实抓好法人代表的消防安全培训,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做到依法经营,确保安全。二是要认真抓好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未经培训考试合格坚决不准上岗操作。三是个私企业要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四是应根据本乡镇工业园区企业的特点,制定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建立防火安全组织,并定期认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等活动。

5、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消防管理职能。乡镇工业园区消防管理工作是基层派出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切实抓好落实好。每个基层派出所要确定一名分管所领导和专职民警具体负责辖区消防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应强化对派出所的消防业务指导,并授予派出所对所辖区域的工业园区各企业进行消防监督工作的一定的权力,即:

审核权、监督权、处罚权。派出所要有计划、有部署的开展消防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火险隐患,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考评,正真把消防工作落实到基层。

杭州亿事盛园区消防安全协议书 篇5

甲方:杭州亿事盛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确保杭州亿事盛园区内各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杭州市市消防条例》的相关内容,甲乙双方确认特签订本协议书。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依据【 物业服务合同】 ,作为杭州亿事盛园区物业部消防安全的主要管理者、实施者,应切实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2、制定【消防安全协议书】,并提供给乙方,使乙方对楼宇的消防设备设施有一定的了解。

3、定期对园区内的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使全体员工对消防器材的使用、初期火灾的扑救、火场逃生技巧有一定的认识及熟记报警程序和电话。有权对乙方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协助乙方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有权要求乙方及时消除火险隐患,对严重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并拒不整改的,甲方有权提请消防机关进行处理。安全检查以公共区域及公共设施设备为主。

5、定期对固定消防设备设施保养、维护,出现问题及时检修。

6、乙方区域若发生火灾,在业主或相关授权人未开户门且情况紧急的情况下,甲方在与乙方联系的同时有权以非常规手段进入火灾现场,由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甲方不负承担任何责任,但完成任务后,甲方应对现场进行封闭,并及时向乙方通报。

7、及时向乙方转达消防监督部门对园区内消防工作的布署和要求及有关消防工作的各类文件。转达方式为布告或客信。

8、有义务依据《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任何人及责任人进行纠正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处罚违约金等。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甲方制定的【消防安全协议书】,配合甲方共同做好社区内消防安全工作。

2、禁止在园区内吸烟。

3、有权对甲方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意见,合理化建议。

4、应接受并积极参加甲方专门组织的消防安全讲座。

5、必须爱护园区内的消防设备设施,如果由于乙方责任造成各类消防设备设施损坏,应由乙方负责赔偿。

6、乙方如在户内进行装修施工,应向甲方提出申请,得到审批后,办理室内装修有关手续后才能施工。施工期间严格遵守、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按照额定功率使用电器设备,确保电线、插头及插座质量符合有关安全标准。施工装修材料必须符合各项消防安全标准。

7、乙方对户内的消防安全负责,如果乙方户内发生火灾,由引起火灾的责任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应赔偿给其他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8、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至乙方产权变更后为止,新产权人须则另行签定本协议。乙方使用人更换,本协议依然有效。

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杭州亿事盛服饰有限公司 乙方:

代表人: 代表人: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6

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16年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夏季消防检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园区夏季火灾防控工作,进一步提升防火和灭火救援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按照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x消委〔2016〕x号)精神,园区夏季消防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本次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面动员部署

园区领导高度重视夏季消防检查工作,6月份召集各相关负责人召开夏季消防检查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夏季消防检查工作,园区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根据《通知》的要求,成立了园区夏季消防检查领导小组,明确了本次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园区夏季消防检查领导小组根据办公会议的统一布置,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层层分解,部署落实夏季消防检查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督促各入园企业开展夏季消防自查工作。要求各企业认真制定本单位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督促所属项目部、工程监理部认真开展夏季消防检查各项工作,并围绕夏季生产的特点,认真落实夏季防火、防爆、防雷击、防触电等措施,努力实现无火灾、无重大事故等目标。

二、加强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

园区夏季消防检查领导小组在活动期间,进一步强化职能意识,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加大检查力度,有力地保障和促进园区安全生产的发展。

一是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是否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是否制定防火技术方案、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安全技术交底等,是否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重点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二是加大对施工现场作业区、生活区、仓库、活动板房等重点部位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配备和消防通道设置情况,建筑施工材料现场堆放情况以及安全网、外脚手架、脚手板的防火性能的检查力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三是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特别是对电气线路的安全检查和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防止因电气线路和设备老化短路引发火灾事故;落实电焊等明火作业的防火措施,严肃查处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和违章操作行为。四是加大对既有建筑外墙改造工程的监管力度,禁止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填缝剂和燃烧性能等级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外墙改造材料。

三、及时整改检查发现的问题。

园区要求业主单位、施工以及监理单位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对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园区已督促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并要求监理单位及时跟踪,整改完毕后报园区复查。

四、下一阶段园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7

关键词:消防,科技园区,孵化器,监督管理

1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概况

企业孵化器 (Business Incubator) 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 通过提供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所需的场地, 提供通信、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 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 以提高企业的成活率。

1.1 企业孵化器的含义及其功能

科技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而科技企业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科技企业尤其是在其成长的最初阶段, 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诸多方面风险的制约, 很难实现由知识向产业化的跨越, 大多数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管理经验不足、市场风险大等瓶颈约束而难以迅速发展。企业孵化器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以及区域和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孵化器本义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 后被引入经济领域, 指能够为创业期的种子企业提供一个集中空间和合适条件的组织。企业孵化器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 帮助和促进新型的创业企业成长和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 企业孵化器 (也称“企业创业中心”) 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 它为新生企业专门提供了一个受控制的工业环境, 以训练和支持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对科技企业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

一是企业孵化器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场地、通信、网络与办公等共享设施, 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以及市场推广等支持, 降低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 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二是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帮助创业者将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产品进入市场, 提供综合服务, 帮助新兴小企业迅速壮大形成规模, 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三是企业孵化器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创业提供不断优化的孵化氛围, 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服务。孵化器内部企业的聚集会产生积极的集聚效应, 有助于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 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

1.2 企业孵化器的发展

企业孵化器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 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于1956年诞生于美国纽约的贝特维亚 (Batavia) , 约瑟夫·曼库索 (Joseph Mancuso) 创建的Batavia Industrial Center, BIC, 成为美国也是全球孵化器事业的开端。作为新企业发展的一种形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企业孵化器相继在世界各国出现并受到普遍重视。 我国的企业孵化器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是以科

技和经济相结合为宗旨的科技体制组织。1987年, 我国诞生了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者服务中心。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推动下,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一部分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

1.3 沧州靖烨科技园简介

靖烨科技园是沧州市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 针对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创新研发的需求, 具有现代理念的综合性科技园区。此项目坐落于沧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投资1.2亿元, 占地约3.4万m2, 总建筑面积7.2万m2。拥有高科技孵化大厦1.2万m2、高层个性化厂房3.28万m2、科技综合服务设施2.8万m2, 可容纳15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孵化, 并纳入沧州市科技创业中心运行体系, 是沧州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的延伸和补充。作为国家级孵化器——沧州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的组成部分, 靖烨科技园可为入园企业提供国家科技引导基金和创新基金申报服务, 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组织、高新技术认定、企业投融资等。符合条件的入孵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级孵化器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沧州靖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器建筑类型主要有:单元式厂房、连通式厂房、庭院式厂房、综合产业研发孵化大厦等, 涵盖了科研孵化、综合办公、生产制造、金融商务、生活居住、餐饮娱乐等科技园区的6大基本功能。

(1) 单元式厂房。园区内的1、2、3号楼为单元式厂房, 均为地上十层, 建筑高度31.5 m, 建筑面积约24 861 m2, 占总建筑面积的34.15%。其内部布局与单元式住宅相同, 三幢单元式厂房的每个单元建筑面积从50 m2至150 m2不等, 房型适合小型企业作为科研、办公、生产和居住使用。

(2) 连通式厂房。园区内的9、10号楼为连通式厂房, 均为地上八层, 建筑高度为29.4 m, 其建筑面积约为26 834 m2, 占总建筑面积的36.86%。内部各房间通过建筑中部的内走道相连通, 连通式厂房房型面积从300 m2至600 m2不等, 通过对房型的拆分与组合其最小单元面积可达到150 m2, 最大单元面积可达到2 000 m2以上, 可以满足中等规模企业的生产、研发和办公需求。

(3) 庭院式厂房。园区内的4、5、6、7号楼为庭院式厂房, 均为地上三层, 建筑高度为11.4 m, 其建筑面积约6 382.7 m2, 占总建筑面积的8.77%。内部布局类似于连排式别墅, 四幢庭院式厂房的单元和单幢面积, 从275 m2至523 m2和825 m2至1 556 m2不等, 适合中等规模企业科研、办公、生产和居住使用。

(4) 综合产业孵化大厦。园区内的8号楼为综合产业孵化大厦, 为地上十四层, 建筑高度52.2 m, 建筑面积14 722 m2, 占总建筑面积的20.22%。大厦房型面积从30 m2至150 m2, 可以满足园区休闲娱乐、商务活动、研发、办公的需求。

以上建筑均为砖混或框架结构, 能够满足二级以上耐火等级的要求。从设计依据看, 孵化器开发建设的主要依据是预先建设好的建筑待租或待售, 没有生产使用的针对性, 属于用途待定建筑。由于其先建设后承租, 往往在标高和跨度等方面与使用要求不配套, 对于中小生产企业显得量大质不优, 对于大型生产企业又感觉削足适履。另外, 一些承租者将建筑改建成写字楼、专家楼、商住楼, 甚至对外营业的客房, 改变了设计用途。从产权归属看, 主要以租赁为主, 以购买为次, 也有一些厂房的产权与使用权混合。

2 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的消防安全问题

根据笔者对沧州靖烨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建筑的调查, 由于孵化器建筑在建设初期使用性质的不确定性, 在消防设计和使用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2.1 火灾危险性的确定

目前的孵化器建筑均按照丙类生产火灾危险性等级进行设计, 这对绝大多数孵化器企业应该是科学合理的。但作为科技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试制过程中要不同程度地使用一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导致其局部的火灾危险性达到甲、乙类。虽然这些部位在整个厂房中所占比例很小, 但设计中未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 在建筑结构上也未考虑防爆和泄压, 未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很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甚至威胁到整幢建筑的安全。

2.2 建筑耐火等级确定

目前的孵化器建筑均按二级耐火等级进行设计, 但在具体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局部火灾荷载超大的情况。一旦发生火灾, 会使局部的建筑构件很快失去支撑能力而导致建筑倒塌。

2.3 安全疏散

如上所述的单元式厂房,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建规”) 只规定了居住建筑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对工业建筑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对于火灾危险性不大 (丙类及以下, 且不使用明火作业) , 生产操作人数不多, 其综合火灾危险性与居住建筑相比要小的小型企业, 在符合“建规”第3.7.2条关于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的条件下, 采用这种形式也未尝不可。但在使用中, 只要有一个条件超出了“建规”的规定, 即形成火灾隐患。而其他类型的建筑由于使用性质的不确定性, 在疏散人数的确定方面都无据可循。若在使用中, 位于同一楼层的多家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则该楼层的疏散宽度就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2.4 电气设计

由于建筑的使用性质不确定, 对于用电负荷也难以掌握, 负荷设计过大,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设计过小, 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且易造成超负荷而引发火灾事故。

2.5 消防设施设计

同样是由于其使用性质不确定的原因, 没有针对性, 只有高层建筑设计了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多层建筑仅考虑了室内、外消火栓。

2.6 使用和管理

在此类建筑的使用中, 租用者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装修, 这将会造成建筑结构的改变。一是原有的防火分隔被破坏, 导致防火分区超出规范的面积要求;二是对原有建筑的平面布局进行改造, 导致安全疏散出口数量、疏散宽度和距离等安全疏散指标不符合“建规”的有关规定, 影响到人员安全疏散;三是在改扩建和装修中使用可燃易燃材料, 采用钢结构未进行防火保护, 造成建筑物的火灾荷载增加和部分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降低;四是对电气线路改造不规范, 增大了建筑电气火灾危险性;五是改造后对原有消防设施的使用造成影响。

另外, 由于租用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资金比较紧张, 会出现住宿与生产、储存合一的情况, 而上述提到的单元式和庭院式厂房在设计上也具备住宿的功能, 即使通过管理能够避免“三合一”企业的情况, 但仍然不能避免在同一建筑内的“三合一”情况。

3 加强企业孵化器建筑消防管理的对策

3.1 火灾危险性的确定

提高整个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是不现实的, 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于租赁过程中合理布局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对于有类危险性需求的企业, 应当布置在建筑物顶层, 将其危险部位布置在靠外窗的位置, 如条件许可则可以适当增大外窗面积以利于泄压, 并将该部位与其他部位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 设置防爆电器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3.2 建筑耐火等级的设计

由于建筑使用性质的不确定性, 为确保建筑物在火灾情况下的结构安全, 笔者建议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如沧州靖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器建筑均应达到一级耐火等级。在改扩建和装修中严禁使用易燃可燃材料, 所用的金属构件必须进行防火保护处理, 使其达到相应的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3.3 安全疏散设计

在安全疏散方面, 对于单元式厂房, 由于孵化器建筑界定为丙类生产, 按照“建规”第3.7.2条关于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每个单元每层的建筑面积应小于等于250 m2,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然而, 单元式厂房和庭院式厂房不可能完全杜绝人员住宿的情况, 为确保住宿人员的安全, 根据GA 703-2007《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以下简称“合用场所技术要求”) 并参照“建规”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高规”) 的有关规定, 这两种类型的厂房对于多层的建筑无论层数多少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 能够自然通风和采光, 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若不能满足自然通风和采光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计, 且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对于高层建筑, 应在“高规”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要求, 即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且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3.4 电气设计

由于建筑的使用性质不确定, 用电负荷难以掌握。建议采用分步设计安装的方法, 即在未确定使用性质时仅设计安装基本的照明用电, 并预埋穿线管;在承租者使用性质和用电负荷确定后, 再按其需要设计安装专用供电线路。这样既能保障经济适用, 又能保障消防安全。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孵化器建筑的用电安全, 参照“建规”第11.2.7条和“高规”第9.5条的规定, 建议在孵化器建筑的配电系统中安装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3.5 消防设施设计

由于孵化器建筑使用性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按照“合用场所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建议在“建规”和“高规”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即孵化器建筑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不能用水扑救的部位除外) , 并应按照“建规”和“高规”对人员密集场所的要求, 设置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广播。

3.6 消防安全管理

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确定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作为孵化器的统一管理者, 科技园区应在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指导下切实履行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在与承租者签订的租赁协议和合同中, 应将消防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把消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和明确。园区应成立一支由精通消防业务的人员组成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 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授权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 对各承租企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新《消防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行政许可内容进行了改革, 园区内的大多数建设项目 (特别是一些改扩建和内装修工程) 均改为备案抽查。为确保孵化器建筑的消防安全, 特别是杜绝因改扩建和内装修造成新的火灾隐患, 应在园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或建筑物业管理机构中配备熟悉消防设计规范的专业人员, 履行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对各承租企业改扩建和内装修的监督管理

3.7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

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 由于其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多为丙类及以下, 类似的火灾实例也不多见, 许多经营者和管理者对消防工作易掉以轻心, 产生麻痹思想, 这是最大的火灾隐患。因此,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督促科技园区将消防安全的内容纳入园区教育培训内容, 加强对孵化器管理经营者和所有从业者的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 提高整体消防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 从源头上提高此类新型社会经济组织的消防安全水平。

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一方面需要媒体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报道, 另一方面需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做长期不懈的努力, 使社会各阶层对消防工作给予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不断增强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从而使消防工作真正形成社会化的网络工程。要以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为契机, 通过集中开展大宣传、大培训, 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要因地制宜, 周密策划, 精心组织, 广泛利用安全生产月、119宣传日等各种活动, 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实现“人人会查改火灾隐患、人人会扑救初起火灾、人人会疏散逃生”。通过实施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全面提升全民的消防安全素质, 保障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社会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A 703-2007, 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S].

刍议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篇8

关键词:多产权建筑 消防安全管理

1 多产权建筑常见的火灾隐患

1.1 变更使用性质,无法满足消防设计标准。建筑使用性质的不同,对其的消防设计标准要求也是不同的,现在一些综合楼或商住楼竣工后,存在着随意变更使用性质的行为,导致相应的安全设施都不能满足相关规定,原本验收合格的建筑又产生新的火灾隐患。

1.2 破坏建筑结构,擅自占用安全疏散设施。各独立经营的单位从自身的用途和安全出发,将属于自己区域的安全出口锁闭、占用、封堵;有的出租或出售的建筑内,使用者在疏散通道上设置实体墙与其他用户分隔,致使一个单位只剩一部疏散楼梯,降低了建筑安全系数,增加了建筑火灾荷载。

1.3 消防设施欠缺,整体运行维护情况薄弱。很多的公共消防设施无人管理、无人维护,比如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水泵等,还有一些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防火门等被严重损坏,致使消防设施的使用功能遭到破坏。

1.4 人员层次复杂,消防安全素质普遍不高。多产权建筑人员多而复杂,一些承租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重效益,轻安全。一些经营单位片面强调商业气氛,不讲究市场经济秩序和大局利益,无视监督执法部门禁令,违法违章占道经营、私拉乱接电气设备、常闭式防火门常开、拆除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等行为屡禁不止。

2 多产权建筑火灾隐患产生缘由

2.1 单位主体消防责任不明确。多产权建筑产权复杂,缺少法定的责任主体。有些多产权建筑虽然聘请物业公司或交由业主委员会统一管理,但物业管理单位和业主委员会对消防安全工作多采取不想问、不想管的态度,尤其是在火灾隐患整改经费的落实上,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人员互相推诿,根本无法解决。

2.2 “四个能力”建设落实不到位。多产权建筑“四个能力”建设难以真正落实,存在工作走形式的情况,如单位防火检查、巡查落实不到,消防工作档案资料不齐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未开展培训,员工未掌握疏散逃生知识、熟知逃生路线、不具备疏散人员逃生的能力。

2.3 隐患难整改,执法难度大。此类建筑涉及利益主体多,执法人员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仅确认消防违法行为人,下发法律文书就需做大量工作。有的甚至难以理清相互关系,效果不明显,只管交纳物业管理费,对消防设施维护及火灾隐患整改不闻不问,物业单位或强调缺乏管理资金,或强调业主没有委托负责消防设施管理,火灾隐患与他们无关。

3 多产权建筑消防管理的一些建議

3.1 明确法律权利义务。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筑物的其中一个附属设备就是建筑消防设施,业主有权利共有和共同管理,并且不能为了不履行义务而放弃权利。所以,可以明确多产权建筑的多方法律关系:第一,如果多产权建筑是由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若没有交付使用,由建设单位负责公共消防安全工作。若已经交付使用,专有、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应该由产权人负责;如果该建筑实行物业管理,应该由物业负责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工作;如果该建筑没有实行物业管理,最好成立消防安全组织,由各产权主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第二,多产权建筑实行委托管理的,产权人和受委托管理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消防安全工作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或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公共消防安全工作的,应当自建筑交付使用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第三,多产权建筑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所需的维修、更新、改造及整改火灾隐患的经费,由产权人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由产权人按照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确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承包、承租或受委托经营多产权建筑时,应当要求产权人提供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合格、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

3.2 提高消防监督质量。一要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素质。在对消防监督人员进行消防技术规范学习的同时,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作风教育,切实提高消防监督人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二要改进消防监督方法。在建筑设计的方案评审阶段,要及早介入杜绝隐患,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系数。对于多产权建筑的消防管辖,应该本着同级管理的办法,实行统一管辖避免盲区。三是多产权建筑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那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产权分割不清和很难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多产权建筑,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后,要分清主次难易,逐步消除隐患,但关键应该解决好三个方面问题:确保疏散设施与内外消防水系统可靠,严格控制火灾荷载,坚决杜绝“三合一”现象。

3.3 全面实施火灾公众责任险。火灾公众责任险是一种具有很强社会管理功能的险种,它对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紧密。为了防范于未然,对于多产权建筑的经营者或者业主来说,参加火灾公众责任险是分散和转移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火灾责任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吴与光.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之我见[J].中华建设,2011(07).

[3]李雅魏.浅谈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的管理对策[J].2011(12).

上一篇:手机游戏前景分析下一篇:档案安全检查自查报告 (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