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管理流程

2024-06-05

工业园区管理流程(精选8篇)

工业园区管理流程 篇1

现代生态农业园区项目立项流程与管理

1、项目洽谈签约。招商部负责项目接洽等前期工作,对入园企业初步审核后,经政府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以书面形式上报政府循环产业园分管领导审核认定后,上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并制定项目签约协议。

2、缴纳首期土地款。政府财政运行部根据企业签订的投资协议或合同,督促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缴纳首期土地款。

3、办理工商、税务注册登记。服务中心负责为企业办理工商、税务注册登记等前期手续。

4、办理项目备案核准、环评手续和安监手续。

发展和改革委(局)负责项目备案核准,环保局负责项目环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办理安监手续。

5、办理测量及地质勘探和规划设计手续。国土分局负责测量及地质勘探,规划分局负责规划设计。

6、项目用地相关手续。一是由规划分局、被征地乡镇(办事处)按照分工进行规划放线、征地拆迁摸查核实、平整场地,由县区建设部负责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接水接电,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建设。二是由建设部、服务中心负责协调办理土地评估、挂牌及土地证,财政运行部负责督促企业缴清土地款,国土分局发放土地证及他项权证。

7、项目建设相关手续。在办理项目用地相关手续的同时,服务中心负责联系相关单位办理建设工程消防审查、图纸审查、建筑防雷审查。规划和住建部门负责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8、开工建设。项目开工后,由包联责任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

9、竣工验收。项目建设竣工后,由住建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环保验收备案登记,由服务中心负责联系相关单位办理消防验收。在完成竣工验收后,由建设部、服务中心负责协调办理房产证及他项权证。

10、项目投产服务。项目建设投产后的服务工作由包联服务单位及包联责任人负责。。。。。。。。。。。。。!附表一:传统立项明细流程图

11、附表二:现代简约立项流程图

图表三:工业园区或集聚区立项流程图

工业园区管理流程 篇2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是一家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工业技术服务企业。服务领域从冶金业延伸至环保、交通、能源、化工、市政等多个行业。经过近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源整合, 已形成品质检验、状态把握、状态改善、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机械制造等五大独立体系协同发展的业务板块, 公司拥有专业资质44项及八大核心技术, 包括:状态把握与设备管理、设备备件制造、环境监测、设备维修工程、炉窑与节能技术、轧辊技术、品质检验、起重运输服务等, 涵盖32项专业, 覆盖大型工业企业全流程。

荣誉称号

宝钢技术曾荣获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 并被推荐为第十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2009年列入工信部首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 辊类产品、铜板类产品已通过再制造产品认证。两项课题《与钢铁主业协同增值的卓越检修管理实践》、《钢铁服务业的服务集成管理实践》荣获上海市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4年申请专利90项, 其中发明专利40项, 公司新产品订单2417万元, 累计获得政府资助960余万元, 并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 2014年获评“上海市科技小巨人 (培育) 企业”。

副会长点评副

让设备无忧安全地运行, 是每一位负责任员工的共同心愿, 更是设备管理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多年服务钢铁主业探索出的独特设备管理经验, 堪称是业内学习的样板。

宝钢技术作为一家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技术服务企业, 已形成品质检验、状态把握、状态改善、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机械制造等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基础工作扎实、管理模式新颖、解决方案缜密是宝钢技术从事设备管理工作的突出特点。雄厚的实力为宝钢技术更好地从事设备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支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我国钢铁企业及全流程型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新形势下, 宝钢技术倾力构建的全流程设备管理模式, 更凸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在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宝钢技术) 的网站首页,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协同用户实现无忧运行和最优运行”的两行大字格外醒目。

随着我国钢铁企业整体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生产设备日益向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然而, 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也赋予了设备管理工作新的任务, 即: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维护成本, 这是我国钢铁企业及全流程型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宝钢技术依托多年服务钢铁主业的经验, 通过聚焦钢铁主业全流程管理, 不断发挥内部专业协同优势, 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生产组织优化、技术能力提升,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无忧最优服务, 得到钢铁主业的认可。

夯实设备基础管理构建体系化运行模式

亮点:构建三级管理体系, 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宝钢技术构建的三级管理体系可谓是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最大的亮点之一。良好的设备状态是服务客户的基础, 宝钢技术高度重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构建了由设备主管部门、事业部、作业区构成的三级设备管理体系, 配置了专、兼职设备管理人员, 建立覆盖部门经理、主任、班组长、操作工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

宝钢技术持续优化设备管理各类规程和标准, 以KMS (知识管理系统) 为平台, 以标准化作业为抓手, 扎实推进维护维修经验知识化、知识标准化工作, 累计梳理更新设备维修作业标准近3000篇, 形成特种、主要设备的设备点检标准2000余篇, 为标准化作业提供了准则。宝钢技术建立了1000余台 (套) 关键设备台账, 加大对其利用率的管控力度, 2014年关键设备完好率达98.25%,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 有效提升了服务用户能力。

宝钢技术在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方面也做足了文章。该公司强化对设备点检人员以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确保100%持证上岗,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每季度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 有效提高对设备科学管理的认知度。加大设备人才队伍培养, 促进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实施“长板凳”、“老鸟带飞”、各类技能竞赛等, 加速培养设备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公司设备维护人员大工种占比达32%, 为提升设备保障体系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4年, 公司服务用户设备异常状态检出率达99.9%, 故障部位判定准确率达87.5%, 抢修及时率达99.9%, 避免用户主要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625小时, 减少总机会损失约0.81亿元。

推行设备状态管理为钢铁主业保驾护航

亮点:聚焦状态管理内涵, 构建全新管理模式;运用多种诊断技术, 有效预防突发事故;建立状态管理平台, 提升状态评估能力

丰富的状态管理内涵, 为宝钢技术构建起全新管理模式。钢铁行业装备技术水平高、设备结构复杂、生产工况多变、控制精度高, 对于每一个设备管理者来说, 设备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就像顶着“炸药包”, 时时刻刻不敢松懈, 一旦发生事故就是“要命的”。如何拿掉高悬在设备管理工作者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公司探索对设备实施状态管理, 就像给设备做“体检”, 通过采用设备检测技术、诊断技术等获得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经过综合分析识别设备异常状态,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早期症状。

鉴于状态管理内涵丰富、管理要素众多, 涉及设计、制造、投运至失效的全过程, 状态管理的开展必须依靠严密的体系和理论方法来支撑。在多年参与宝钢主业设备管理的过程中, 公司总结形成了一套流程企业开展设备状态管理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论, 明确指出功能、精度、可靠性和效率是设备状态的主要表现方式, 确定了公司状态管理服务的工作对象和范围,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投入, 建立状态管理实施机制, 推动用户设备状态管理流程明晰、职责到位, 逐步形成从基于数据的单体设备状态判断到机组整体状态评估、从单一专业的技术判断到多专业协同的综合判断, 以及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全新管理模式, 体现出对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强大的支撑作用。

运用多种诊断技术, 成为企业有效预防突发事故的必要保障。在宝钢设备系统中, 宝钢技术发挥自身技术的优势, 不断提升检测诊断技术水平, 应用振动诊断、油液诊断、红外热成像、液压检测、绝缘诊断、无损探伤等多种专业技术手段, 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失效故障发生、发展的特征量及演变规律, 从而实现失效故障的准确预报和精确定位, 通过检测诊断技术手段把握设备健康状况, 确定设备最佳检修时机。

宝钢技术自主开发了设备状态劣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技术、多参数综合诊断技术、数据挖掘和智能化诊断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 通过开展设备可靠性理论和检修模型研究, 有机融合检测诊断技术手段与日常点检维护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状态管理基准, 对主要设备类别确定了技术手段配置、检测周期、判断基准等内容, 以规范状态监测诊断的有序开展, 并梳理明确了检修项目内容。通过全面监控设备状态, 提供及时预警信息和对策措施, 为用户消除了大量失效故障隐患, 减少年度事故损失5000万元以上, 有效降低了主业设备维护成本。

宝钢技术通过建立状态管理平台, 有效提升了状态评估能力。设备预知状态维修模式体现了综合管理成本的最优, 同时也对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在建立新型综合诊断体系过程中, 公司建成了冶金行业第一家设备状态集中监控中心, 通过完整的专业数据管理平台, 为业务拓展和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公司利用在专业管理和检测平台, 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由技术人员对点检、检测、检修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 作出综合判断, 为现场提供高效的状态分析决策支持, 更好地服务于设备管理人员解决现场疑难问题, 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

在数据平台的支持下, 技术人员对设备状态数据及设备维修实绩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影响设备运行的薄弱环节, 制定针对性对策。如:管理类问题, 通过流程优化及责任落实来加以解决;设备类问题 (如产能瓶颈、效率低下等) , 采用设备能力评估技术、设备效能评价技术等深入分析, 找出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设备设计、制造类问题, 通过设备技术改造等途径解决;工艺类问题, 则通过工艺改良等方法解决, 以达到提升产能、提高效率、质量保障和设备顺行的目标。

探索系统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无忧最优服务

亮点:创新服务模式,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发挥技术优势, 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创新服务模式,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成为宝钢技术追求的目标之一。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指对覆盖产业链更多环节服务的集成, 通过对更多产品、技术、服务的组合, 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无忧与最优服务, 让用户抽身关注产品质量、规格拓展与工艺提升。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是公司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 公司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涵, 从单一提供“设备检维修”、“检测检验”服务逐步向集“设、造、监、检、测、修”为一体、提供“技术+服务+产品”的模式转变。

公司目前拥有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安装专业承包、炉窑工程专业承包等资质, 在全生命周期服务方面, 已形成了专业化总包、BOO、EPC总包 (含EPC+S) 三种业务模式。

专业化总包 (一揽子服务) 模式指承担生产制造企业专业维修、运行维护、检测检验与状态改善等外包服务, 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如:耐材和炉窑专业化总包、连铸离检设备状态总包、风机、焊机、开关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等;BOO模式即建设-拥有-经营的总集成总承包模式, 如:公司参与的湛江钢铁设备再制造和修复中心BOO项目, 混铁车、沟盖及机车维修BOO项目;EPC总承包模式:即提供设计咨询、设备采购 (制造销售) 、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如:公司参与的湛江钢铁检化验EPC项目。

有效地发挥技术优势, 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也是宝钢技术从事设备管理的有力法宝。宝钢技术致力于发挥内部专业协同优势, 通过产品研发、工艺水平提升、生产组织管理优化, 提供面向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技术+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主要形成了以下成熟的解决方案。

一是钢铁品质检验实验室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从入厂原辅材料分析到成品检验的大生产、全过程检测及数据分析、应用, 以及品检实验室集成。

二是钢铁全流程全周期炉窑耐材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工业炉窑的耐材维护与炉窑长寿专业服务, 提供混铁车整体状态把握及精益运行的技术服务。

三是炼钢连铸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通过集成连铸设备检修和在线状态检测、维护等技术, 以实现稳定连铸设备状态、减少铸坯缺陷、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吨钢维修成本等目标, 让客户获得更好效益。

四是板带产线纠偏解决方案, 结合20年板带钢设备运行精度检测经验, 通过引进、集成世界最新激光测量技术、空间位置检测技术, 为更好地满足家电板、汽车板等中高端产品工艺要求提供保障。

五是旋转设备远程诊断解决方案, 在经历30年的创新和积累, 形成了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远程监测诊断平台, 可为用户提供跨地域、全天候的状态监测诊断服务。

六是冷、热轧辊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相应的评判标准和磨削标准, 为客户实现降低辊耗、生产顺行、提升质量、提高吨钢综合效益。

工业流程题处理策略 篇3

一、精选例题

例题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 g、12.7 g和1.3 g。

(1)步骤Ⅰ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

(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2-4,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Ⅱ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

(4)步骤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

二、学生解题情况统计与讲评策略

一个具体的工业流程题往往与具体的知识和方法相对应,统计学生的解题实际,并及时针对学生的质疑、错误予以评价是进行习题讲评的重要环节。

笔者就上面例题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

1.第一小问的答题分析

以β-锂辉石为原材料制备Li2CO3,在第一步浸取之前,为什么必须先将β-锂辉石粉碎成细颗粒状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难,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将这一个操作与后一步操作有效连贯,不能看到该操作对浸取锂的作用,往往容易导致答题的不完整,十二、根据物质的性质来确定化学式

例13黑色粉末A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X和Y两种气体,X气体与黑色粉末A反应又可生成Y,Y燃烧又生成X,则用化学式表示A ;X;Y。

解析A黑色粉末可燃烧生成两种气体X和Y,则A为碳,X、Y是CO2、CO,X气体能与A反应生成Y,Y能燃烧生成X,说明X为CO2,Y为CO,所以用化学式表示分别为:A:C,X:CO2,Y:CO。

十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来确定化学式

例14将14.4 g某金属氧化物和CO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可得到8.8 g CO2,这种氧化物是()。

A.ZnO B.FeO C.CuO D.HgO

解析题给所有选项的化学式,金属原子个数均为1,设所求氧化物的化学式RO,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

RO+CO高温R+CO2

x44

14.4 g8.8 g

x∶44=14.4∶8.8 g

解之:x=72

所以R相对原子质量为72-16=56,则答案选B。 (收稿日期:2015-12-20)笔者将学生的错误进行了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编号答案评价1使反应速率更快2反应更加充分没有从操作的连贯性角度进行回答,导致了答案不完整。正确的答案是: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加快浸出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讲评时,要求学生围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2)外因——浓度、温度、接触面积等因素。

那么,本题的操作呢?“固体粉碎”带来什么结果?粉碎的过程,颗粒变细的过程是其表面积增大的过程,有效增大了固液接触的表面积,因此加快了反应的速率,使得浸出率更高。经过这样的思考,结论自然得到。

2.第二小问的答题分析

对于这个小问,部分学生选择物质错误,这是学生认知不到位导致的。但是,有学生还跑过来和笔者交流,问为什么不是给定三个答案以外的答案?这出乎笔者的意料,对于第二个小问的确是可以有其他选择的,问了比较多的就是填NaOH是否可以?

其实,学生能够想到NaOH,就说明他已经知道要把pH调高,但是答案是限定的三个答案,在肯定学生思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想一想题目中给定的三个,有没有和NaOH相同的作用了,引导学生将思维转向正确的选择——石灰石。

讲评时,要求学生注意前后步骤的联系和重视审题。(1)前一步用到了硫酸浸取锂,“此时是酸性溶液”这样的提示性语言也指出溶液应该具有较高的酸度;(2)后面一个步骤是“除杂”,题目中也有提示“需要加入一些物质把溶液的pH调节到6.0~6.5”。

结合上面的分析,说明加入的物质能够有效增大溶液的pH。对应给定的三个物质:氯化钙是中性的,稀硫酸是酸性的,只有加入石灰石与溶液中的酸反应,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3.第三小问的答题分析

工业用地审批流程 篇4

以及费用汇编

2012-03-29 13:51:36 来源:土地资源网 作者:hey 访问次数:4014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如何办理工业用地的土地证?办理工业用地的土地证申请材料需要哪些?有什么要求?办理工业用地土地证的流程是怎样的?工业用地土地证办理收费情况?

工业用地土地证办理流程:

步骤一

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缴纳土地出让金,开具土地出让金收据。

步骤二

取得所在地政府土地批复文件。

步骤三

60天内缴纳土地契税。

步骤四

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步骤五

办理规划定位图,宗地图和地籍调查表。

步骤六

准备土地出让合同、土地批复、企业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规划定位图、宗地图、地籍调查表、土地出让金收据、契税收据、规划许可证,填出让金收据、契税收据、规划许可证,填写土地证办理申请登记表,缴纳有关费用到土地局地籍科办理土地证。

土地相关证件办理流程:

工业用地办理土地证收费:

说明

一、国有农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等)除按上述(一)、(二)、(三)分别收取规费外,尚需征收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每亩20000元(市开发区和镇工业园区免收)。

说明

二、工业用地——办理划拨集体建设用地手续与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相比,在土地类型相同的前提下,用途变更费改为667元/亩,出让业务费改为管理费1000元/亩,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粮田开发资金、老年社员保养金和评估费免收。

说明

三、房地产用地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与工业用地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相比,在土地类型相同的前提下,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市(县)部分,粮田开发资金和老年社员保养金不予减免,出让业务费上不封顶,按规定比例计收。

说明

四、农户占用耕地建房收费标准为:(1)耕地开垦费6000元/亩;(2)省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2400元/亩;(3)管理费0.5元/㎡,每户最高为60元;(4)耕地占用税由建房户直接交镇财政所。

说明

五、上述收费项目中,不包括出让土地应缴纳的契税、政府收益金和中介机构收取的评估费、勘测定界费。案例解析:

问:我公司准备租用一块集体工业用地建厂,请问:我们办理集体土地使用证是否有利,是否合法,费用大概多少?该地在镇工业园内,现在洽谈的是租金800元/亩/年,可以和村里签订租地合同,听说办集体土地使用证还需要约35000元/亩,可这是集体土地,不存在出让金这一说法呀?办理了《集体土地使用证》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按照正常的合法的手续,我们应该如何办理这块土地的租用手续?

工业会计的操作流程 篇5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

二、制造成本的审查要点

审查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审查要点如下:

⒈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

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

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

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

三、制造成本审查方法

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注册税务师在进行纳税审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审查,这样既能降低审查工作量,又能确保审查质量。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

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

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

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

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

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

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询问和抽查,对被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得出这几种结论:

第一、依赖程度高。被查企业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应对该环节减少审查的工作量,甚至于可以不查。

第二、依赖程序一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缺陷或薄弱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以对薄弱环节项目进行较为深度的审查。第三、依赖程度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显失效,大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失控,各项资料和数据经常出错,从而导致无法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制造成本详细审查。审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按成本项目进行审查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 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⒊制造费用成本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

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调增计税利润。

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

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

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

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工业园区管理流程 篇6

1、核名:

到工商局去领取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填写你准备取的公司名称,由工商局上网(工商局内部网)检索是否有重名,如果没有重名,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就会核发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者在工商局网站上进行网上核名,首先进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点击网上登记(首页左侧)====》Tel:登录界面点击新I78====》2331户注册界面,填写登录信息和用户基本信息====》6468户登录界面,用刚才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根据要求进行填写提交就可以了。特别提醒公司名称网上核准一次性可以提交9个名称,根据您的喜好顺序进行填写,当第一个不通过时,会继续核准第二个,以此类推。多提交几个公司名称的话,主要是为防止公司重名,节省办理时间。

2、开立公司验资户:

所有股东带上自己入股的那一部分钱到银行,带上公司章程、工商局发的核名通知、法人代表的私章、身份证、用于验资的钱、空白询征函表格,到银行去开立公司帐户,你要告诉银行是开验资户。

3、存注册资金:

开立好公司帐户后,各个股东按自己出资额向公司帐户中存入相应的钱。

4、办理验资报告:

拿着银行出具的股东缴款单、银行盖章后的询征函,以及公司章程、核名通知、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报告

5、交工商设立资料:

到工商局领取公司设立登记的各种表格,包括设立登记申请表、股东(发起人)名单、董事经理监理情况、法人代表登记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登记表。填好后,连同核名通知、公司章程、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验资报告一起交给工商局。

6、拿营业执照:

大概4工作日后可领取执照.7、刻章:

凭营业执照,到公安局指定的刻章社,去刻公章、财务章、发票章。

8、办组织机构代码证:

凭营业执照到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9、办税务登记证:

到当地税务局申请领取税务登记证。办理税务登记证时,必须有一个会计,因为税务局要求提交的资料其中有一项是会计资格证和身份证。

10、开基本户(纳税户):

凭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去银行开立基本帐号。

工业园区管理流程 篇7

现代化工生产的设备具有规模大、生产过程连续、设备间关联度高、监控变量多的特点并在闭环控制下运行的特点。在流程工业中,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大量应用, 一方面扩大了流程工业系统的设备规模, 极大的提高了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也导致流程工业系统的复杂度迅速增加, 加大了不可控性, 过多的监测数据使得很难从中法线故障的先兆, 往往一个极为微小的故障就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 如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掌握系统的运行状态, 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称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故障可以理解为系统中至少有一个变量或特性超出了正常的工作范围。广义讲, 故障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任何异常现象及系统表现出的任何不期望的特性1。动态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降低风险的重要方法。故障诊断的主要研究如何对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检测、分离和辨识。目前常见的故障诊断分类方法有主元分析法、部分最小二乘法、费舍尔判别法、规范变量分析法、故障树法、参数估计法、状态估计法等等。然而, 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 系统的复杂性迅速提高, 对于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 系统的非线性、多变量、实时性特征日益明显, 使得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新的故障诊断方法和理论层出穷。本文将对近20年来新出现的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逐一予以说明。

2、故障诊断方法

用于系统的复杂度得提高和检测数据的海量化, 复杂网络、数据挖掘及信号处理的理论被引入到了故障诊断领域中, 与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相结合, 形成了新的故障诊断方法。

2.1 小波变换方法

由于监测手段日益先进, 越来越多的系统数据被记录了下来, 形称了海量的时序数据, 利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分析这些检测数据, 从中找出有效的系统故障信号, 已成为的故障诊断领域的有效手段。这类方法的主要手段是对信号进行处理, 提取与故障相关的时域或频域特征用于故障诊断, 主要包括谱分析方法和小波变化方法。平稳信号的谱分析方法在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广发的应用。文献2通过对感应电机定子的能量谱分析实现了对转子的故障诊断。平稳信号一般采用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F ast Fourier Transform) 算法的处理方法。F FT最广泛的应用是自功率谱分析, 在不同频率点上的谱峰能量或不同频带内的谱峰均是常用的故障特征, 在平稳随机信号的故障提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系统故障的测量信号往往是突变的, 具有局部特征, 这使得针对全局平稳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失效。而小波变换所特有的局部特性使得它可以针对非平稳型号做频域分析, 既能够反映突变信号的细节, 又可以反映该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即在低频部分由较高的频率分辨率和较低的时间分辨率, 而在高频部分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较低的频率分辨率。小波变换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利用小波信号的对信号进行多尺度多分辨率分析, 从中提取信号在不同尺度上的特征用于故障诊断。文献3最早研究了基于实时小波分析特征提取额的故障检测和辨识方法。 (2) 利用观测信号的奇异性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可以检测出动态系统的故障会导致系统的观测信号发生变化。若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系统状态变化以外的因素对观测号的影响, 则可以直接利用小波变换诊断观测信号的奇异点就可以诊断出系统故障。 (3) 利用观测信号频率结构的变化进行故障诊断。振动系统的故障通常会导致系统观测信号的频率结构发生变化, 若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系统状态变化以外的因素对观测信号的影响, 则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分析观测信号的频率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即可以诊断系统的故障。

2.2 专家系统方法

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是利用领域专拣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讲演建立知识库, 并设计一套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专家的推理和决策过程进行故障诊断, 是近年来故障诊断领域最显著的成就之一。专家系统主要有知识库、推理机、综合数据库、人机接口及解释模块等部分构成, 内容包括诊断知识的表达、诊断推理方法、不确定性推理以及诊断知识的获取等。专家系统方法的诊断过程是在知识库和数据库的支持下, 综合运用各种规则, 进行一系列推理, 快速找到最终故障和最有可能的故障。专家系统对液压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时, 根据液压系统特有的失效形式和故障机理, 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和规则库 (故障档案) , 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提取的状态诊断信号进行模式识别或分类。对系统故障进行诊断、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定位和故障预报等。文献4提出了依据专家经验给出的初始置信规则库中的参数优化方法。文献5建立了能够对石油管线漏油故障进行检测和估计的置信规则专拣系统。

专家系统方法的优点是:知识的显示表示, 易于理解;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诊断结果可靠性高。所以, 在系统故障诊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专家系统方法存在以下缺陷:知识获取和在线故障诊断困难, 缺乏有效的诊断知识表达方法, 知识的窄台阶问题, 推理方法简单, 易陷于组合爆炸和无穷递归, 智能水平低, 无自学习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 因此限制了其发展。今后研究应注重与模糊逻辑、多值逻辑、故障树、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等理论和方法的融合。

2.3 神经网络方法

神经网络具有模拟任意连续非线性函数、样本学习、大规模并行处理、自适应、自学习、容错、联想记忆 (AM, Associative Me mory) 、分布式信息存储、推理、处理复杂多模式等优良性能, 因而其在复杂系统的诊断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故障诊断技术开辟了条有效途径。当出现新故障时, 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自学习能力能通过自学习不断调整权值和阀值, 以提高故障正确诊断率, 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神经网络作为一种自适应的模式识别技术, 并不需要预先给出有关模式的经验知识和判别函数, 它通过自身的学习机制自动形成所要求的决策区域。网络的特性由其拓扑结构、神经元特性、学习和训练规则所决定。它可以充分利用状态信息, 对来自于不同状态的信息逐一进行训练而获得某种映射关系。文献6将神经网络由于液化石油灌装过程的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技术实质上是判断系统是否偏离正常功能, 以及分析偏离正常功能的原因。从模式识别的角度看故障诊断就是对系统的模式分类和识别问题。然而, 对线性不可分的复杂的决策区域, 传统的模式识别技术难以选择合适的判别函数以及在识别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修正参数, 因此难以奏效。神经网络作为一种自适应的模式识别技术并不需要预先给出关于模式的先验知识和判别函数, 而是通过自身的学习机制自动形成所要求的决策区域。网络的特性由其拓扑结构、节点特性、学习或训练规则所决定, 它能充分利用状态信息, 对来自不同状态的信息逐一训练以获得某种映射关系, 而且网络可连续学习。当环境改变, 这种映射关系可以自适应, 以求对对象的进一步逼近。用于模式识别的神经网络有多层感知器MLP与自组织特征映像神经网络, 前者需要有教师学习, 对复杂多模式的故障诊断很有用;后者则不需要有教师学习, 适用于无法进行监督学习的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

2.4 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融合的方法

由于传统的专家系统存在知识获取的推理存在组合爆炸的问题, 即当规则数较大时, 传统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搜索策略将使本来可解的问题变成实际不可解, 因此基于规则的传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已逐渐让位于基于模糊逻辑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联想记忆、大规模信息分布式并行处理及存储、鲁棒性和容错性, 可解决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获取和并行推理上的“瓶颈”问题。将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 建立基于规则的神经网络或者是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这样, 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问题就变成了相对容易解决的神经网络学习问题, 同时又保持了专家系统易于解释的功能。

神经网络用于专家系统进行知识处理时, 知识是通过系统的权系矩阵和阀值矩阵来加以存储的。知识的获取过程就是按一定学习规则逐步调整其权系矩阵和阀值矩阵的过程。神经网络能进行联想记忆推理, 因而具有容错性, 对于不精确的、矛盾的甚至错误的数据, 它都能处理。适用于故障诊断知识处理的神经网络有Anderson的知识处理网络、Kosko的模糊认知映像系统和Carpenter/Gross berg的自适应共振网络ART等。

2.5 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

因为流程工业监控产生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高维异构和海量性的特点, 可以采用相空间重构的方法进行处理。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都集中利用Takens嵌入定理, 对一维混沌时间序列做相空间重构, 常用的方法有:全域法、局域法、加权零阶局域法、加权一阶局域法、基本Lyapunov指数法及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法等等7。

3、结语

虽然故障诊断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进展,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行, 但由于流程工业系统本身的复杂性, 设备间高度的耦合性和关联性, 使得漏报和误报时有发生, 无论是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还是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技术, 都有其不足之处, 有待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玉东, 施颂椒, 翁正新.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综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1, 28 (3) :1-14.

[2]Drif M, Benouzza N, Kraloua B, et al.Squirrel cage rotor faults diction in induction montor utilizing stator power spectrum approach[J].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Machines andDrives.IEEE, 2002.133-138.

[3]Jopez J E, Tenney R R, Decherk J C.Fault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using real-time wavelet feature extraction[J].Proceedingsof the IEEE-SP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Time-Frequency and Time Scale Analysis.Philadelphia, USA:IEEE, 1994, 217-220.

[4]Yang J B, Liu J, Wang J, et al.Optimization models for training belief-rule-based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Systems and humans, 2007, 37 (4) :569-585.

[5]Xu D L, Yang J B, et al.Inference and learning methodology of belief-rule-based expert system for pipeline leak detection[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 2007, 32 (1) :103-113.

[6]Rajakarunakaran S V, Venkat P, DevarajD, et al.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for fault detection in LPG transfer system[J].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08, 8 (1) :740-748.

近两年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解析 篇8

关键词:高考;工业流程;内容;比重:特点;教材;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2-0065-04中图分类号:G632.479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2.028

以具体化学工业流程为载体的题型,是新课程、新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也是2008、2009两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的亮点。化学工业流程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化学与实际工业生产的联系,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2008、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中的化学工业流程题(共11套,2008年3套,2009年8套)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题型的特点和命题的理念。下面通过2008、2009两年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的解析,结合教学实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解答工业流程题的教学策略。

一、2008、2009年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考查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二、2008、2009高考工业流程题的分值及所占比重分析

2008年高考中有江苏卷、上海卷和广东卷出现了工业流程题。在2009年高考化学试卷中,出现工业流程题的共有8个省市的试卷。该题型的分值和在化学试卷中的所占比重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工业流程题在高考中的变化是:采用这种题型的省市增加很多,该题型的分值比重也增加很多,平均比重由2008年的8.53%增加到2009年的14.13%。说明各地高考命题对该题型的重视。

三、工业流程题的特点

1.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实际、自然、强化能力

工业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就是化学实验操作的大型化或工业化,因此在2008、2009两年的所有高考工业流程题中均对化学实验进行了考查,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现实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实验的要求之一是:“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实验室中的化学实验侧重于与理论的联系,而工业流程题中的实验操作则必须为产品或效益服务,例如2008江苏17题中“⑷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的目的”。因此更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和风险性,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考查角度更加自然。在工业流程题中考查实验,不会有为考实验而考实验的突兀感觉,把实验作为整个工业流程中的一部分来考查,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实验的思考情境,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强化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对实验的考查放在整个工业流程大背景下,有利于学生结合基础的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对实验设计、实验装置、药品使用、数据分析、实验评价等进行开放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更高要求。

2. 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全面到位

在2008、2009两年的12道高考工业流程题(11套试卷)中,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地方有12处,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等形式,具体考查的内容有:

化学反应方程式作为高中化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在工业流程题中频繁的出现,说明化学的基础知识、核心内容是工业流程题的考查重点。

3. 对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考查联系实际、新颖

在08、09两年的高考工业流程题中,对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考查有:

4. 对化学计算的考查侧重综合分析

2008、2009两年的高考工业流程题中,涉及到的化学计算均需要对工业流程的原理、操作、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

5. 有效利用资源、循环控制、废物利用等绿色化学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学生从社会实际生活出发,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2008、2009两年的高考工业流程题均以现实的工业生产为载体,工业流程的原理、设计均体现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控制等绿色化学思想。

四、工业流程题与新课程教材的关系

化学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工业流程为载体对化学知识的考查满足了这个要求,注重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充分体现了对学科主干知识及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2008、2009两年的高考工业流程题涉及的内容与新课程教材(苏教版)的对接如下:化学1(必修)中N、Fe、Al、S、Mg、Na、Si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离子的检验等;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焓变、盖斯定律、离子水解、溶度积常数Ksp的应用、化学平衡及其应用、电化学、中和滴定等内容。这种题型把化学理论知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主干知识和工业生产流程实际(原料利用率、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相融合,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组合,而是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升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以往高考其他题型中所不具备的,已经成为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区分度很大的题型。

五、解答工业流程题的教学策略

工业流程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不同于有机推断、有机合成、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题型,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均没有完整的说明和解释,在现行的新课程教材中也没有独立的模块和专题,而是分散于初、高中化学内容的始终。解答该类型题目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策略:

1. 工业流程题考查的知识点虽然范围广,难度要求高,但在命题时是严格依据“大纲”、“说明”来进行的,因此深刻理解《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知识范围,才能做到化学知识的掌握不超、不漏,即内容超出的、难度超出的除参加竞赛的学生外,教师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讲授,“大纲”、“说明”要求的部分在教学时要全部到位,不能遗漏,这是学生解答工业流程题的前提。

2.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工业流程题的最大特点是其真实的工业生产情景,在此情境下展示工业流程并设置问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探究式学习的特点,从新课程教材的知识编排上可以看出元素化合物内容基本是以物质的工业制备为主线,串联起物质的应用、性质、实验操作等内容,便于教师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过程,渗透工业流程思想和观念,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适应该题型,增强面对该题型的自信心。

3. 工业流程题的主线是具体的工业流程本身,理解工业流程的过程和命题人的意图,是解答该题型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讲解该题型时,应该把讲解整个工业流程的过程和目的作为重点,而不是拘泥于每一个小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养成做该题的一种大局观,把握住题目的主线,对整个题的思考就完整、系统、方向正确,题目中具体的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4. 工业流程题的背景是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该题型的背景材料不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具体的题目训练上,把相同的背景材料,通过认真的修改、变化,达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实现一个背景材料的充分利用。

上一篇:畅想中国梦204下一篇:汽车修理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