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犯罪特点原因(共8篇)
金融犯罪特点原因 篇1
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刘青 2002 年桐柏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女性犯罪 16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01 人的 7.9%。2003 年起 诉的女性犯罪 31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43 人的 12.8%。比 2002 年增加 15 人,增长 48%。女性是 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从调查数字分析,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 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女性犯罪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我们 应采取应对之策,遏止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
1、被动性犯罪。女性在现实社会中属于弱势团体,女性犯罪有相当比例属于“逼近犯罪”、“情面犯罪”,而积极主动实施犯罪的比例相对较小,女性犯罪案件中,80%属于被动性犯罪,是由于受到伤害、欺骗、盲从而犯罪。女性贪污犯罪的案件中,90%的女性都不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而是会计或出纳,出于对领导的 盲从,或者是来自于领导的压力,而被动的成为领导实施不法行为的工具。
2、激情犯罪。激情犯罪,是一种强烈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当女性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 围缩小,内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从而产生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控制性等 特点的行为。从犯罪主体上看,这类女性具有性情暴躁、文化水平低、控制能力不强等特征。不善于用理 智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女性故意伤害案件中,100%是属于此类犯罪。如杨某由于和其公公因几百元债务发生纠纷,在争吵时,持刀将其公公的头部砍 成轻伤。事后,杨某也很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
3、无知犯罪。由于对法律的无知和淡薄,用无知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如卢某、殴某,明知乔某 杀害其丈夫的的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钱物、食品等而构成包庇罪,在当地引起的很大的轰动,许多群众,尤其是女性认为,卢某、殴某作为乔某的朋友,如果不帮助乔某,会被别人骂成不讲仁义,根本就不能算 作犯罪。再如李某为了帮助夫弟赵某逃脱强奸的罪名,而串通 6 人作出赵某不在作案现场的伪证,李某被 判处六个月的拘役,在法庭中李某还很委屈:我怎么能算犯罪呢?
4、高知犯罪上升。具有较高知识的女性犯罪大多是贪污受贿、诈骗等经济犯罪。如范某是某石油公司 的经理,采取收入不入账、欺骗等手段贪污 40 多万元,在接到判决书时还不愿承认自已是在贪污。高知 女性在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用法律约束自己,才能远离犯罪。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
1、自身原
因(1)心理障碍,偏狭自私走极端。女性暴力犯罪大多心理存在障碍,性格上有自私、偏激和狭隘的缺 陷。因而在遇到冲突时,易采取极端的方式。女性有两个特殊生理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在这两 个时期的女性易烦躁、易忧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如贺某在外地打地,因怀疑其丈夫在家同别人相好,而产生猜忌心理,再加上从外地打工回来,因为其婆婆不叫其吃饭,而导致精神失常,怀疑前来看望她的 大姨彭某要加害于她,就将彭追到庄外一麦地内,用掐脖和用瓦片击打头部的手段,将彭某打死。(2)贪图安逸享受,好逸恶劳。这类女性一般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是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而是 采取非法的手段去换取。如王某被同酒店的服务员取笑没有手机,她便将老板价值 5000 元的手机盗走而 被判刑。(3)文化层次低,法律知识淡薄。法律知识淡薄,分析事非能力不强。女性此帖为广告帖!!!点 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犯罪案件中 20%的女性,是由于文化水平低,不相信科学技术,而相信此帖为广 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能治病解难。
2、家庭和环境原因(1)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发生暴力的家庭,农村略高于城市,个人职 业多为农民、工人和个体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究其根源:一是有些女性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中没有 地位,经常遭受丈夫的打骂。
二、丈夫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为丈夫是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可以随便打骂。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女性在遇到家庭暴力,最初的容忍都是源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怕丈夫报复、怕 亲友、领导知道。可当这种侵害积累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时,便采取伤害或杀人的方式进行“反抗”。据 有关部门调查 23.6%的女性曾向娘家及亲朋好友或有关机构求助过,但被求助者有 15.6%采取不管或者 劝其不要伸张的态度。这种不被扼制的家庭暴力,终因施暴者有待无恐而变本加历,使受虐女性在积愤难 消的情况下,走向疯狂报复的极端。如赵某因生活琐事长期受到丈夫的暴力殴打和虐待,日积月累,终于 无法再忍受,而在给丈夫做的饭里放进了老鼠药。(2)婚姻和感情危机。婚姻和感情危机很容易使女性挺而走险,或者是产生消极思想。在婚姻和感情 方面,女性往往因处于受侵害地位,难以改变自身处境而采取极端手段。例如:乔某因其丈夫王某与他人 姘居,因叫王某回家,而遭到王某拒绝和打骂,乔某用刀将王某扎伤,造成王某失血性休克死亡。还有一 种情况由于感情不和,一些女性长期生活在封
封闭状态,无处宣泄感情而形成自闭忏悔,无处宣泄感情而形 成自闭性格,人格扭曲而产生犯罪欲望。桐柏县检察院 2003 年起诉的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 毒后果自负!案件中,80%的女性是由于家庭存在着存机,由于受传统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影响,承受着 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无处寻求帮助,从而从练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中寻找寄托,进一步陷入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的泥潭里。
3、社会原因(1)不良社会现象。由于婚外情、包二奶、非法同居等现象的日益蔓延,使无数家庭陷入危机,特别 是女性深受其害。这也导致女性心理失衡。当女性对感情过于看重时,自身情感因爱人和恋人的行为受挫 后,大多首先感到伤害,继而是委曲求全地想要挽回,当得不到相应的回应后,性格偏激者会将爱转化为 愤怒和复仇心理,孤注一掷地选择极端的方式。(2)传统和封建思想影响。传统封建思想认为,女孩以后是别人家的人,没有必要受上学受教育。所 以导致女性文化水平都低于男性,尤其是农村女性。传统上受“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影响,对家庭矛盾调解 不力也容易导致矛盾激化。
三、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近几年来,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了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 治理的方针,尤其是做好预防工作。因此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帮助女性,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环境。第一,要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社会各方面要认真全面履行。第二,要发挥家庭、社会主阵地作用,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主的方针。女性犯罪受社会客观环境和 自身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是多种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手段调动社会上 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专门性的防治措施,以防止、遏制和减少女性犯罪。家庭是女性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它以特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女性。我们要按照女性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健康 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女性。要发挥各群众团体、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城 乡基层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女性的教育、保护和管理。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可采取街头法律咨询、专题报告会等载体活动进行有益的女性犯罪预防工作。由妇联、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定期进行培训,增 加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社会科学、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针对女性心理,对因生活和感情挫 折而情绪不稳定、意志较脆弱及时
金融犯罪特点原因 篇2
网络金融的核心环节是网络银行的开发应用。网络银行, 是指在银行与客户间, 通过Internet连线传输金融信息与交易, 并运用新科技或新产品, 如手机、个人电脑、自动取款机等工具, 以人性化界面服务, 缩短银行与客户间的距离, 并同时达到大幅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近年来,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 金融机构也各自发展出各种网络金融服务产品。“使用网络金融交易”以其简便、省时、快速、灵活的特点发展迅速, 然而其安全性问题却同样令人担心。当前, 新类型的金融犯罪层出不穷, 手段多样。本文就以金融犯罪中较具代表性的罪种为例, 介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金融机构进行侵害的新的犯罪类型。目前针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有很多种类, 本文主要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实施的金融犯罪: (1) 非法进入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盗取银行资金或对计算机系统造成损害。 (2) 截获银行和客户之间交流的信息, 直接非法划拨, 硬性上账。银行与客户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 可能包含着一些秘密的信息, 如客户的信用卡账号。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截取这些信息后就能进行犯罪行为。 (3) 伪造或变造金融凭证, 实施经济犯罪。利用计算机伪造或修改存折、对账单等金融凭证实施金融诈骗已经成为新的犯罪趋势。利用计算机变造的金融凭证仿真程度高, 在柜台交易时不易被发现。
同传统的犯罪相比, 网络金融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网络金融犯罪具有一定的智能性。网络金融犯罪具有明显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犯罪的特点, 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中伴随而来的新型犯罪。犯罪行为人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网络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实施这一类犯罪。二是犯罪手段的多样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涌现出了大量新式的网络技术, 其为网络金融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实施犯罪的工具。在进行网络金融犯罪行为时, 除了传统上较为常见的直接入侵相应的金融体系进行金融诈骗之外。基于电子化金融技术发展, 犯罪分子又陆续想出了一些较为新式的犯罪手法, 如进行搭线窃听方法。三是犯罪成本低, 收益高, 破坏性强。这是从网络金融犯罪的主体意识角度所分析的特点。任何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时都要考虑, 犯罪的“投入”、“产出”和风险性, 都想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风险来获取收益最大化。而网络金融犯罪和其他犯罪相比, 则可以相对地说是简单迅捷、风险很低、“收益”颇丰的一类犯罪。
二、网络金融中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措施
(一) 网络金融用户的防范措施
如何自我保护使用网络金融交易, 除了政府、银行提供的防护, 更重要的是用户自我良好的习惯, 这需要综合从个人用户及企业用户出发, 做好如下几点内容。
就企业用户而言, 应强化企业自律伦理, 提高其社会责任。网络金融市场的健全与否, 影响金融秩序, 其中涉及两大关键:金融业与企业界, 前者的健康程度涉及网络金融市场的正常维持;后者涉及企业界自金融体系取得资金的思维与运用, 两者均与企业伦理与可持续经营思维大有关联。因此, 预防网络金融犯罪, 应建立公司内部、外部治理机制, 强化自制自律, 落实企业社会责任。随着大型企业日益增多, 各类违法、不法或犯罪的行为层出不穷, 社会大众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 期待大企业决策者在处理关系社会多数人利益或多数人所企望的事务时, 应舍弃、缩紧营利的意图, 以满足多数人的期望。换而言之, 企业除应遵循法律行事, 也当实践企业的社会责任, 包括伦理责任与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大众对企业在道德、伦理与法律方面的期待水平, 是道德与诚信的基础, 结合生产、营销、研发、投资、财务管理等营运行为, 增强企业实力, 协助社会正面发展。
就个人用户而言, 一是设定密码时提高警觉。不要使用身份证号码、生日、电话号码或具规则性排列等容易被猜中的英文字串或数字作为密码, 并且要妥善保管, 切勿使用在其他网络服务的账户名称及密码, 例如电子邮件或网络通讯工具, 以免被犯罪分子猜中。二是切勿向任何人透漏或写下您的密码。客户本人应该是唯一知道网络金融工具密码的人。确保自己的密码, 避免书写于实体卡片上, 切勿向任何人透露。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银行、政府机关不会询问用户的密码, 若遇到该情况, 请拨打24小时客服专线。三是妥善保管交易明细表。只要通过网络银行或网络ATM进行任何的网络金融交易动作, 如:转账、付费等交易, 应保存最后执行动作的资料或予以记录, 如发现异常交易或账务差错, 立即与银行联系, 出示网络记录, 避免造成损失。四是远离来源不明的电子邮件。用户也许会收到像是好友或是公司的电子邮件, 但是事实上有些伪造的电子邮件很有可能会让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下载病毒程序或是木马程序, 或是将用户引导到一个伪造的银行网站, 因此切勿阅读与打开不明电子邮件的附件档案。五是务必签退及取出卡片、凭证。为了预防用户离开电脑过久, 以至遭他人窃用, 若离开网络金融环境, 用户有必要进行签退, 并关闭浏览器及取出卡片或凭证, 以保障自身的权益及账户安全。通常情况下, 网络金融环境在超过十分钟未做任何交易时, 会自动执行签退服务。
(二) 司法机关的防范措施
第一, 密切注意新型网络金融犯罪, 增强金融犯罪危害性。网络金融犯罪因属高度智慧型犯罪, 犯罪者的心思细密, 所用手法多层, 配合网络科技, 犯罪的模式日新月异, 司法机关必须随时注意发展金融趋势, 掌握状况, 密切注意网络金融盲点与可能发生的弊端, 防范未然。尤其是跨国企业常寻找低成本区域或国家, 设立公司, 有意遮掩其不法行为, 进行脱法的投资或洗钱行为, 将所得保!在国外, 形成主管机关监理的困难, 应采取有效对策。目前, 网络金融犯罪案件逐步走向重大, 对金融秩序影响深远, 每次这类案件发生, 因为非受害者没有受害的痛苦与历经伤害感, 直接关系也相对遥远, 显现出对网络金融犯罪的反感常仅是短暂性的特征。另外, 公安、检察机关侦办案件, 受限于侦查不公开原则, 对于腐蚀社会经济基石的网络金融犯罪案件, 不能任意将案件公布于社会, 但对于民众的认知需求, 应当适度批露, 使社会大众知悉;在审理中, 法院除秘密审理外, 也可通过新闻稿向大众说明案件审理情形, 开放供媒体采访。
第二, 增加犯罪者风险成本, 提高定罪率。一是提高犯罪难度。增加一般罪犯作案的难度, 让犯罪不易产生, 是防止一般犯罪的对策之一。对网络金融犯罪而言, 也应有此思维, 例如征信作业扎实, 审查阶段严格, 追踪稽查严密等, 将会使有意犯罪者, 慎重评估其得手可能性, 当其发现犯罪难度高及舞弊困难度高时, 则其犯罪动机会降低。二是提高成案率。最好的刑事政策, 在于提高破案率。就网络金融犯罪的分析, 当被逮捕、侦办与制裁处罚较低时, 其犯罪的目的易达到而风险不高, 这类犯罪可能性会提高, 因而提高犯罪风险, 可以减阻金融犯罪行为, 而且降低罪犯的吸引力。最好的方法是将定罪率加倍, 而非将刑期加倍, 而且从侦破的原因来看, 常是从无关案件慢慢发展, 成为社会关注的大案, 因此潜伏在金融机构内部的金融犯罪需要设法查办, 使犯罪者无法侥幸逃脱刑责。其方法应由金融机构严格督导, 主管机关加强治理, 配合司法机关有效清查不法舞弊案件, 当内部稽查人员发现有不寻常情况, 需尽快陈报上级处理。三是落实法律处罚。法律规范处罚重不如完全落实罚则。当前金融犯罪的刑事法律多且周密, 所定的刑奇重, 但一般人不易感受金融犯罪行为人真正入监执刑的情况, 其原因与犯罪的成立与判处重刑较少有关, 今后检查机关应当贯彻职责, 积极侦破, 法院应依法审判, 从重处罚, 提高定罪率。
第三, 充实办案专业知识能力, 提升侦审效能。网络金融犯罪案件, 具有隐匿性、抽象性、复杂性, 而且金额庞大, 常运用人头账户犯罪, 侦办不易, 所有参与办理相关案件的检察官必须拥有相当金融专业知能, 方能单点或多面突破, 追查出犯罪事实全貌, 将犯罪者一网打尽, 有效达到一般人不敢触犯法禁的目的。为使检察官在侦办网络金融犯罪案件中做到胸有成竹、侦办有方, 必须充实其学能, 侦办重大金融案件的检察官需持有专业证照。为此, 司法机构应研究制订出相应的专业课程, 由检察官等逐级接受研习培训, 以利办案。
摘要: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其安全、秩序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发达、社会安全及国家竞争力。面对网络金融犯罪案件日益增多, 犯罪规模逐步扩大, 破坏社会经济也日益严重, 需深入探究这类犯罪的特点, 并给出有效的防范举措。
关键词:网络金融,违法犯罪,特点,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登科, 田桂梅, 王贵荣.当前金融犯罪案件的特点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9 (1) .
[2]王海英.论网络金融犯罪的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5) .
[3]单新国, 段凯.网络金融诈骗的法律防范与国际合作——以网上银行为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
论金融犯罪案件的特点及控制机制 篇3
关键词:金融;金融犯罪;防范对策
金融犯罪,指发生在金融活动过程中的,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诸如洗钱、金融诈骗等均是我们日常生活里所熟悉的金融犯罪类型。
一、金融犯罪案件的特点
1.行业性
不论从银行、证券还是保险业,金融犯罪案件的实施都与犯罪行为行使人的执业能力与专业知识水平等密切挂钩,所以,金融犯罪一般都是行业性的犯罪,只有了解金融行业运行机制,金融程序实施过程的人才有能力进行金融犯罪。
如2004年发生的“德恒证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208.89亿)、2005年发生的中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特大诈骗案”(涉案金额10亿),2010年发生的“齐鲁银行金融诈骗案”(涉案金额101亿元,其中涉嫌诈骗银行100亿元,涉嫌诈骗企业1.3亿元)等等。这些案件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金融行业及其衍生产业之中,具有极强的行业性。
2.复杂性
金融行业无论是集团犯罪还是个体犯罪,涉案金额巨大,牵涉人员也较为广泛,同时,金融犯罪涉及到很多高新技术领域,所以其犯罪案件往往较为复杂,难以甄别。
从2010年发生的“齐鲁银行金融诈骗案”,具体为上海全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肖洁的妻子刘济源涉嫌贷款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和诈骗罪,同时牵涉多家银行及多个国企高管。从该案件的涉及罪状及涉案人员之众就可以看出金融犯罪案件极其复杂。
3.隐蔽性
金融机构的犯罪多发于内部,就如中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诈骗案一样,当地中国银行的用户一直没有对自己的资金产生危机有任何的预见,直到行长潜逃,事情败露之后才发现,而以上提到的非法吸收公款以及信用卡诈骗等案件都是在资金巨额流失之后才被发现。再加上金融犯罪案件作案手法通常较为高明,而且内外勾结,便导致此类犯罪案件较为隐蔽,难以被发现。
4.持续高发性
随着国家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金融市场的各种机制以及法律法规势必会有一个磨合阶段,而这个磨合阶段正好符合金融犯罪人员的心理,也正是他们犯罪的良好时机,在2012年,仅上海市检查机关就起诉金融领域犯罪多达六千多人,同比增长率是百分值四百一十八点五,这样直线式的上升数值不难看出,我国金融犯罪案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持续性和高发性。
5.手段层出不穷
从如今金融犯罪的手段来看,由于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犯罪也从利用银行、企业之间的票据结算、支付手段从事诈骗犯罪开始,发展到伪造、变造银行票据的犯罪;伪造银行信用卡的犯罪;利用证券、期货交易进行的犯罪;在保险业、运输业中的犯罪;利用假海关单据進行的外汇方面的犯罪;运用信用证结算手段从事的多种形式的犯罪乃至影响广大群众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的犯罪等等。再加上各种新型金融业务也是花样翻新,而犯罪分子往往能够抓住人们对相关业务不甚熟悉的特点,抓住时机,实施犯罪。
而且随着新型金融业务的发生,利用支付宝、财付通等新型支付工具的网络犯罪日趋增加,网络犯罪由于其形式多样化,手段的智能型以及犯罪成本低廉,已经受到广大金融犯罪分子的青睐。现在的金融市场信息存储、处理等都依靠网络手段实现,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帮助犯罪分子隐藏真实身份,降低被追查到的风险,致使其在作案手段的首选就是网络。
“舜地企业集团”自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3.3亿余元,数额巨大,而这家公司居然未进行过登记注册,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由此可以看出,金融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公众也是防不胜防。
尽管现在的金融犯罪案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但是,金融犯罪的犯罪成本和收益相比,使很多人蠢蠢欲动,国家对金融案件的出发力度远远不能掩盖住其带来的巨额收益。再加上,金融犯罪的手段日益先进,致使司法机关或者行业内部都很难对其有一个合理合法的处置依据。另外,行业内部监管力度不够以及没有相应的处罚条文也不利于对金融犯罪案件的处理。
二、加强金融行业内部控制机制
1.加强金融领域各个行业的内部管理
由于行业的内部监管力度不够,规章制度不明确,使得金融案件的犯罪人员多产生于行业自身,具有很强的行业性,所以加强金融领域行业的内部管理十分必要。
第一,制定行业相关规章制度。各个金融领域行业需要针对金融政策的薄弱之处并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企业的行业行规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第二,实行岗位责任制。金融机构的各个岗位各司其职,加强岗位职责的考核力度,有助于实现金融行业自身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并能够在发生事故时最快的找到责任人。第三,实施重点控制。金融机构部分岗位以及人员职位容易产生犯罪倾向,对于这部分岗位以及人员需要实行监督控制,以在其萌发犯罪心理或者无法抵制诱惑时即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制止,并能通过相应的监控使其更加自律,不敢轻易做出不法之举。第四,可实施分权管控。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会导致权力行使人滥用职权,欲望膨胀,最终引发其走向犯罪道路,所以对于金融机构的重要部门等领域应该注重分权制度,以达到权力的相互制衡。
2.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的安全预警系统
金融机构应与稽查部门配合,共同建立预警机制系统,早日发现内部存在漏洞,并及时弥补,以免造成损失之后无法追回。建立安全预警系统有助于金融机构实时掌握机构本身的动向,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预警,对已经发生的情况及早分析处理。
3.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与法制意识的提高
归根结底,犯罪的主体是人,犯罪的根源来自于人内心欲望的召唤。只有将机构自身的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提升,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杜绝其犯罪心理的产生,才是最为有效的防范金融犯罪案件发生的方法。
金融犯罪特点原因 篇4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 李秀花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司法腐败的突出表现,也是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之一。一旦司法工作人员发生腐败,突破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不仅个案得不到公正处理,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将受到严重的冲击。2008年以来,银川市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较为突出,出现一些严重的失职、渎职犯罪及窝案串案。为此,我们加强对此类犯罪的调查研究,深入发案单位了解执法状况,分析犯罪的现状、原因、特点,查找单位在制度、机制方面的漏洞,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期从源头上遏制犯罪。
一、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
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银川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司法工作人员犯罪案件72件91人,其中,公安系统51人占56%,法院24人占26.4%,司法行政系统14人占15.4%,检察系统2人占2.2%。所立案件中,贪污贿赂案件26件35人,占立案总件数的36%,总人数的38.5%。渎职侵权案件46件56人,占立案总件数63.4%,总人数的61.5%。通过案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一)涉案罪名相对集中,贪渎交织现象严重。在查处的案件中,涉及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四种罪名的70人占76.9%。其中,贪污16人,受贿17人,玩忽职守21人,滥用职权15人。其他罪名较少,徇私枉法7人,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渎职4人,虐待被监管人员3人,民事枉法裁判2人,徇私舞弊减刑2人,刑讯逼供1人,非法拘禁1人,挪用公款2人。司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犯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索贿、受贿犯罪。犯罪人在利用职权徇私情的同时,又大肆敛财,造 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尊严。如:银川市中级法院执行局原正、副局长李峰、张金光、兴庆区公安分局富宁街派出所民警徐全都是因为收受贿赂而滥用手中的权力实施了犯罪行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渎职虐待被监管人员民事枉法裁判徇私舞弊减刑刑讯逼供非法拘禁
(二)涉案的部门和人员相对集中。从案件分布来看:公安系统主要集中在经侦、刑侦、缉毒、看守所、基层派出所等部门;法院主要集中在执行、审判以及基层法庭;司法行政系统主要集中在监狱及基层司法所。从犯罪的人员级别来看:处级以上的5人占5.5%,科级以上38人占41.8%。部门负责人或单位的骨干及关键岗位人员42人占46.2%,他们一般都掌握
***050处级以上科级以上部门负责人系列1
一定的决策权或者处分权,往往成为被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一些干警对工作不负责而失职渎职或为了谋取利益而滥用权力等。如:宁夏第二强制戒毒管理科副科长闫春荣收受他人贿赂私放三名强制戒毒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
(三)公安系统犯罪人数居多,协警犯罪所占比重较大。立案查处的72件91人中,公安系统35件51人,占立案总件数48.6%,总人数的56%。在51人中,协警25人,占立案总人数的49%。
(四)渎职侵权现象严重。在查处的72件91人中,贪污贿赂案件26件35人,占立案总件数的36%,总人数的38.5%。渎职侵权案件46件56人,占立案总件数63.4%,总人数的61.5%。
人数3556件数264602040贪污贿赂60渎职侵权案件80100
尤其是监狱和基层司法所,立案查处14件14人,其中,渎职侵权案件13件13人,占立案总件数和总人数的92.9%。其次是公安系统,在立案查处的35件51人中,渎职案件25件34人,占总件数的71.4%,总人数的66.7%。渎职现象特别严重,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极坏的影响。
(五)“窝案 ”、“串案”突出,危害性极其严重。一名官员落马,往往会带出一批官员甚至是高级干部,即所谓的“群体效应”。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3名执行法官就因一案被追究刑事责任。在一起徇私舞弊减刑、玩忽职守窝案中,银川监狱直属一分区区长王力、七监区监区长李立群、监狱刑罚执行科科长赵龙以及狱政科等部门6人被判刑。兴庆区检察院查 处的王献海、韩鹏等人行贿案中,受贿人马彦生犯罪金额高达220余万元,涉案单位和个人多达70余个,犯罪时间从2004年至2011年长达7年之久,犯罪行为涉及银川、吴忠、固原、石嘴山、中卫五市,几乎所有的基层法院都被牵扯其中。共有30余名法官,1名检察官,10名司法行政人员被追究了责任。近50名司法工作人员同时“触犯法律的高压线”,其性质之恶劣、影响之严重,在宁夏司法史上堪称前所未有,严重损害司法权威,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二、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的特殊性是构成这类犯罪的前提和基础。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少数政府机关主要负责人对预防职务工作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虚指标、软任务,不易出成绩,只要使干部不越雷池、不闯“红灯”,队伍不出大事就行了;甚至个别单位领导认为预防职务犯罪的主体是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一家承担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责,对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抓的不紧,措施不多,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力;有的单位领导对预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配备相应的人员,只有纪检书记一人兼顾单位党风廉政工作;有的单位忽视了对其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致使一些人经不住腐朽思想和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二)以案谋私,追求物欲。少数司法工作人员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思想发生偏差,法制观念淡薄,私欲恶性膨胀。在特权思想及“有权不用,过 期作废”的思潮影响下,进而萌发利用职务之便行贪污受贿之念。如兴庆区公安分局富宁街派出所民警徐全明知被害人是重伤和田某是嫌疑人,却不立案侦查,致使田某不受法律追究。还收受贿赂2万余元,通过关系,将强制戒毒人员张某从戒毒所私放,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三)机制不够健全
1、准入机制的不健全,人员素质较差。准入机制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推动过程。由于前几年准入机制的过宽,大量的文化水平较低及非法律专业人员进入政法机关,使司法队伍鱼目混杂、良莠不齐,一些文化水平低、责任心不强,靠“任命”式获得检察官、法官资格的人依然在执法办案,且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甚至是中层领导或办案“主力”。在查处的案件中,专科及以下文化程度52人占57.1%,如:金凤区法院原执行庭庭长曹某某因明知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的盗窃犯罪人张某某未被交付执行,而未履行监督职责,导致被告人处于失控状态又重新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6个月。同时,曹某某签字借出的张某某案审判卷宗未及时归还,导致卷宗丢失,曹某某因涉嫌玩忽职守被相对不起诉。这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之后,又两次因丢失卷宗材料被行政处罚。从现状看:一是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依然在办案第一线行使与己资格极不相称的法律职权,有的甚至规避统考准入,被任命为检察长、院长类职务,迂回取得法律资格。二是通过“司法考试”人员不经过熟悉岗位技能实战演练、参与出庭审判等岗位锻炼,就直接承办案件,独当一面,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形,容易导致渎职失职类犯罪产生。三是由于人员短缺,工作压力大,政法机关的临时聘用人员较多,尤其是在公安和法院,存在大量的临时聘用人员。这些人员不属于政法 机关在编人员,单位平时对他们疏于管理和教育,使其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和执法观念。如:2011年5月西夏区公安分局协警员靳某,在值班期间,因内勤牛某叫其去加油,靳某在没有确认当班领导同意的情况下,明知协警员不得驾驶警车,却违规驾车加油,结果与一辆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摩托车司机抢救无效死亡。
2、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与诉讼法律法规不衔接、不配套。诉讼法律法规虽然对基本诉讼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但要将这些程序规定具体落实到操作中,仍然需要完整、配套的制度和措施加以明确和细化。一方面,由于管理工作分散在公、检、法、司各单位以及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不能形成规模;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使管理成为政法各部门的一种附属职能,所以很难制定出一套与诉讼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混杂的管理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管理上的分散性、操作上的无序性和心理上的随意性,恰恰顺应了普通人追求自由和惰性的本能,使得管理者失去制定配套制度和措施的积极性。
3、临时聘用人员管理机制不健全。调查发现:有的单位严重缺乏办案力量,导致一些临时聘用人员长期代行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工作人员职权,自身产生角色错位,加之这部分人员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在单位属于“好使唤”的人员,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逐步走上吃、拿、卡、要,甚至犯罪的道路。如:西夏区分局文昌路派出所协警员李瑞军,在被辞退后,又因工作繁忙,被叫回帮助办理案件,2011年6月李瑞军和另外两位协警员姚铭、陈瑞阳在未经领导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出警将贩卖考试作弊器的刘某、李某抓获,并将罚没款21000元私分,被判处有期徒刑。调查中还发现,银川市 公安局及下属分局招聘协警员高达2000余人,已具有相当规模。而公安部门对于协警的管理制度只是散见于一些规章条例。这些规章条例大多内容空泛,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落实和监督管理方面,很难实现应有的约束力。这些管理监督方面的漏洞,使犯罪人有机可乘。而一旦发现他们有违法违纪等问题时,用人单位则简单的将他们除名,且不留案底,导致一些人被A单位辞退,又迅速被B单位录用,埋下了不安全隐患,极易成为司法、行政执法队伍的乱源,引发一系列犯罪行为。
(三)管理和制度存在缺陷,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由于政法机关人事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不科学,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给一些人可乘之机。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措施不到位,对于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风险点查找不全面、不准确,风险防控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个别单位干脆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永宁县公安局查找风险点1条,而刑侦、缉毒、经侦、治安等9个部门风险点是“零”。
(四)“诉讼掮客”的出现严重干扰司法公正。近年来,“诉讼掮客”十分活跃。在查处的司法腐败案件中,律师搞灰色代理向法官行贿,已成为了一种潜规则。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律师队伍管理比较松散,司法主管部门认为律师是自由职业者,不拿单位工资不好管理,因而,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使其游离于政法队伍外缘,结果是不仅他们自己犯罪,还将一些司法人员拉下了水。如:我市查办的哈少宁受贿一案,就是因为康乐公司法律顾问白某从中为委托单位“引荐”,主审法官哈少宁经不住诱惑,才走上犯罪的不归之路,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甚至一些“诉讼掮客”与法官之间形成了利益链条。如马彦生受贿案中,从中“引荐”的法 官、检察官、律师及其他人员多达19人(其中,律师10人),在其受贿的220余万中,“掮客引荐”就达91.5万元,占41.6%。如:宁夏昊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建祥,就曾三次为代理的三起案件“引荐”并给马彦生行贿9万元。
(五)打击不力、惩处不严。政法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处与被查处双方均为政法人员,查处起来存在畏难情绪。一是查处难度大。有些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带有浓厚的“因公”情结,有时责任难以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难以界定,查处此类案件时,说情多、阻力大,致使有些案件查得不深不透。二是瞒案不报。个别政法机关为了“遮丑”或者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发案后不向有关机关移交。三是量刑较轻,不足以警示震慑犯罪。从判决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案件被判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从而使一些人产生了漠法心理。四是对行贿犯罪和行贿行为的放纵。行贿和受贿是犯罪共同体,他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引起受贿的直接原因是行贿。但在现实中,行贿犯罪越来越被“轻刑化”甚至免刑化。调查中发现:司法工作人员大多是被动性受贿,有的案件当事人在办案人拒贿后,将贿款臵于办案人员办公室后迅速逃离,办案人员无奈将该款上交单位纪检部门。但是,单位处理结果令人遗憾:无一例外,单位纪检部门将所有上交的现金、礼品等全部退还行贿人或作为执行款处理。这些贿赂款,少则一次性给办案人员缴纳了几百元电话费,大多数则是一次性的给予办案人员人民币2万元左右,最多的达到了5万元,这种处理方法,无疑放纵了行贿犯罪,也为受贿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影响执法公正和法律尊严。
三、预防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
犯罪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预防 措施才能起到遏制犯罪的作用。
(一)提高思想认识,准确定位。单位领导要坚决克服对预防职务犯罪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提高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认清楚本单位就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主体,要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与单位党风廉政工作融为一体。与单位的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制定预防职务犯罪计划,健全工作机制并组织实施。加强对职务犯罪多发、易发岗位和环节以及下级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党纪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廉政意识,形成自愿参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教育的基础作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1、突出教育的前瞻性。围绕司法工作发展,把反腐倡廉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司法系统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在全系统内开展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加强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防线。
2、突出教育的针对性。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领导干部是权力的掌管者和行使者,是被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只有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才能增强整个集体的免疫力。还要针对不同职务、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各有重点、分层次教育。对领导干部,主要突出权力观教育,引导他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对于重点岗位、重点部门的人员,主要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调查显示:渎职案件占立案总件数的63.4%,总人数的61.5%,属于司法系统案件高发区。因此,要教育广大干警爱岗敬业,恪尽职 守,彻底解决精神怠慢、不在状态、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和履职尽责观念,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切实把每项工作作为自身应当做、必须做、要做好的事;对于聘用人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适当提高他们的收入,定期开展谈话,了解他们的社交圈,把管理、监督工作延伸至八小时之外。
3、突出教育的实效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防止腐败,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思想灌输与启发式教育、理论教育与形象化教育、正面典型引导与反面案例警示结合起来,使教育形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
(三)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笔者认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素应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法规制度约束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从手段、辅助和保障作用考虑,还要包括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查办惩处机制、廉政测评预警机制、廉政激励机制、组织领导机制等内容。一方面应突出系统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工作起点和工作目标的高度一致,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全面防范为体系目标,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立“文化+制度+科技”的立体预防工作模式,彰显体系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应立足现实,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1、完善教育机制,凝聚力量,形成宣传教育整体合力。建立起干警思想动态定期分析制度。经常对干警的工作表现、思想情况深入摸查,通过听取所在部门和党支部的意见,了解干警的工作、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做到防微杜渐。
2、建立健全“准入”机制,严把“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招录考试中,应增加德育的内容以及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的测试,真正使品德高尚、有能力、有责任、能担当的人员进入司法系统。录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实战演练、参与办理案件、出庭审判等岗位锻炼,试用期满后方可上岗。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不能任命相应职务。
3、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要加强对司法工作人员执法、办案全过程的监督,健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中的规章制度,严肃纪律,设立办案工作监督员。通过监督,使司法工作人员普遍树立按程序办案的意识,减少和杜绝违规办案。一是加强对案件的跟踪检查,建立事后监督检查制度,认真对已办结的案件进行检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法违纪问题必须严肃查处。二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入手,全面排查,科学评估,找准查廉政风险,为制定科学严密、有效管用的防控机制打好基础。三是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各个部门推行双向选择,领导职务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制,在整个政法队伍中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功者奖、过者罚、劣者出的竞争激励机制,既可保持队伍活力,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又可防止某些人员由于在某些职位呆得过久可能编织起巨大关系网,滋生各种腐败的现象。四是建立聘用管理机制。严 格控制聘用数量,确因工作需要聘用临时人员的,要把好“入口关”,不仅要注意了解其专项技能,而且要特别重视了解其品德修养、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等,防止将一些品性不端、具有社会不良习气的人员聘入机关。要制定临时工作人员的招聘、录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对于有违法违纪的及时予以处理,并予以登记、落有案底,以防此类人员再次被录用。五是针对律师、公正人员管理松散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律师、公正人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六是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对司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的现象应严肃查处,绝不放纵犯罪。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增强法律威慑力。惩治是预防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始终坚持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惩治,把查办案件作为工作的主业来抓,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广大干警严格遵守纪律,克服侥幸心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几率。加大举报知识的宣传和举报奖励力度,使群众知道怎样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懂得怎样举报犯罪,提高他们举报职务犯罪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的消除犯罪的“黑数”;加强对案件处理结果的监督,严格控制不起诉案件和缓刑、低刑判决。严格减刑、假释的审批条件和程序,完善保外就医的条件和审批手续,以法律的威严震慑犯罪,减少犯罪;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力度。检察机关必须加大查处力度,逐步解决行贿犯罪普遍量刑较轻,甚至大量行贿犯罪人未被追究的问题。消除行贿人认为刑不上行贿者的心理。使犯罪人的法律风险和道德损失大于其非法收入,即增加其犯罪成本,从而 达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目的。
陈少华,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 李秀花 *** 作者简介:
陈少华,男,生于1964年,大学本科学历 宁夏中卫市市人,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兼职律师,曾担在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担任法官12年。
金融犯罪特点原因 篇5
近年来,武威市建设系统在我市城乡建设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三年旧城改造到撤地建市以来,武威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新的姿态依然矗立于河西走廊的东端。就在这个建设时期,伴随有突出贡献的同时,本系统内也发生了职务犯罪案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借全市今年以来开展的五项专项活动之机,来给大家讲一堂法制课。原因基于两方面:一方面,对全市建设系统辖属5个县级单位,22个科级单位,近1200名干部职工,担负着城乡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经营等重要职责,工作面涉及面广,资金运用量大,掌管建设、管理城乡的权力比较集中,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易发职务犯罪的要害部门,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对点,处风口浪尖上,稍不留神就会被风浪吹倒吞没,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因此,教育必须是经常性的。另一方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职务犯罪危害是极大的,乃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削弱民主和法制,扰乱社会秩序,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大的苦难,因而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意义重大。就连由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于2006年6月23日至27日在贵阳市召开的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的协调完善”学术研讨会,也将预防职务犯罪与反腐败做为首要的学术问题加以研讨,并且定论:“预防与打击并重,预防为先”!我今天宣讲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构的配臵及工作情况;三是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农措施;四是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五是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六是建设系统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犯的什么罪,以及依据特定的罪刑关系确定行为人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与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特征。
⑴在所有的法律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⑵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
⑶刑法是国家规定越轨行为的最后手段。刑法好比下游的坝,它是最后手段了,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实质上,刑法 是一个国家民族价值观的抑射物和价值观的体现。
3、刑法的基本原则。⑴罪刑法定原则。
是指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以及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和处以什么样的刑罚,都必须由法律做出明文规定或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来判断,也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⑵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以及依据其承担的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也即:重罪重责重罚,轻罪轻责轻罚;刑当其责,罚当其罪,罪责刑相称,罪责刑相应。
⑶适应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宪法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上的反映。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犯罪的概念。⑴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 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⑵犯罪的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二是刑事违法性,即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严重违法并经过刑法加以规定才能构成犯罪。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⑶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⑷犯罪构成的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有四,缺一不可。
一是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如杀人罪所侵犯的是公民的人 身权利,贪污罪侵犯的是社会经济秩序等。
二是犯罪客观方面。就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三是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实施犯罪行为,依照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它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职务犯罪必须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四是犯罪主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5、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⑴职务犯罪概念。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犯罪。
⑵职务犯罪预防概念。
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职务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和条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国家工作人员产生职务犯罪的因素,以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制的配置及工作情 况
对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的提出,从全国来看已近二十年,尤其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早有认识,但在我们这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正式纳入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责,只有三、五年的时间,尽管过去也在搞,但仅仅是通过个案进行警示,通过查办和公诉职务犯罪案件,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和目的。此项工作纳入检察机关的职责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起步良好,效果明显,社会反响好。之所以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是因为除去宏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外,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立法的原意,原本是在打击和惩治职务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重点起到教育和挽救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打击和惩治之后进行的教育和挽救却不如在提前预防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挽救,由此可见,预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考虑,职务犯罪一旦发生,必须使用追究刑事责任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但是若提前预防,则能将违法犯罪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因此,职务犯罪预防是对我们干部的负责和保护。三是借用纪检监察部门常用的一句话:“常举刀,少砍人”,使我们的干部在职务犯罪方面“不愿犯,不能犯,不敢犯”,这才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真实目的和意义。四 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堵塞漏洞,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机构配置工作情况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领域广,牵扯面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健康运行,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效果。
二00二年四月,经中共武威市委组织部批准,在武威市检察院组建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处,八月二日人员到岗开始工作,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经中共武威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组长一名,副组长三名,成员单位十五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检察院预防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到二00三年八月,各县(区)相继组建成立了预防机构,都建立了党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配臵了工作人员。全市共配臵预防机构五个,工作人员十一名。
二00三年三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度》、《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同年九月、十一月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 罪预防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二00五年三月,在武威监狱建立了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
二00二年至二00六年七月,全市开展了以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1、系统预防工作。建立协调组织十一个,工作联系点三十一个,与三十个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2、专项预防工作。介入重点建设项目三十项,涉及金额1,509,732,114.00元。
3、个案预防工作。市院及各县(区)院每年平均开展一项个案预防工作,累计开展二十项个案预防。
4、法制讲座44次。
5、法制宣传157次。
6、发检察建议74份。
7、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十三场(次),接受教育者2180余人。
三、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民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运用法律手段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医疗卫生系统也不例外,是我们贯彻市委加快“四个变革”,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结合全市检察工作实际,武威市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3月20日制订出台了以下九条服务措施。
1、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加大对侵害农民合法权益,危害农业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
2、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
3、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4、认真查办发生在乡镇、村组的职务犯罪案件。
5、认真受理涉农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6、用心处理涉法涉检信访案件。
7、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加大对常住和居住在农村的监外执行罪犯和考察帮教力度。
9、积极调研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四、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
建国初期,在中国发生过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大职务犯罪 案件,那就是已被搬上银幕的张子善、刘青山职务犯罪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对二犯判处了极刑。就在1953年,全国人大颁布《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条例》,此后,职务犯罪有所下降,特别是贪污、贿赂犯罪。改革开放以后,职务犯罪有所上升,在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职务犯罪急剧上升,特别是大案、要案,并且愈演愈烈,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从这几年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情况看,职务犯罪呈以下发展态势。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上升。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现今的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屡屡出现,有的甚至上了亿元。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行为的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大。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案件就是典型。2005年,我省查处腐败案件(主要贪污、受贿案),涉及县级干部65人,厅级干部4人。2006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我市查处的原天祝县国土局局长徐海元贪 污、挪用公款案、原凉州区公安局经文保大队队长潘竞英贪污、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受贿案,以及去年至今年查处的市财政局局长于××案、外贸公司总经理潘××案、建委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案、省建九公司总经理金××案、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案等,都是本市近几年以来的大要案件。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发生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子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如湛江走私团伙大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仅在经济管理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如教育系统、艺术部门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5、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量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们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 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成为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丰厚土壤。
五、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
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反不正当竞争角度规定商业贿赂的,即商业贿赂行为首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因为,倘若经营者不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商品质量等参与竞争,而是通过贿赂手段购买或者销售商品,那么必然违背竞争原则,扭曲市场关系,损害其他经济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所谓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贿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行贿主体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种特定的行贿主体是商业贿赂区别于其他贿赂的一个重要特征。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 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是商业贿赂的本质特征。
3、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也是商业贿赂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所谓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帐可查或者帐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侵犯客体复杂化。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蚀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 活动。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造成经营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它使市场竞争变成贿赂、人情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
2、造成物价虚高,特别是一些医药企业实行高定价、高回扣,加重了国家和群众的负担。
3、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
4、通过商业贿赂,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可乘之机,消费者深受其害。
5、妨碍了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效能竞争手段作用的发挥,使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失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实现其本有的价值。
6、行贿的经营者作假帐虚报成本,接受贿赂的单位或个人不入帐或隐瞒收入,前者抵税,后者不纳税,造成国家和地方税收大量流失。
7、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其后为保官或晋升行贿,严重破坏了国家廉政制度建设。
8、受贿者暗中出卖本单位利益,造成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困难,严重破坏了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9、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国际评估机构对我国腐败 程度的印象。
10、商业贿赂加大贫富差距,一部分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却困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公正的排挤而收入减少,从而使得贫困人口增多。
11、商业贿赂滋生洗钱和有组织犯罪,其引起的社会不满情绪又会加剧社会冲突,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犯罪率上升。商业贿赂泛滥将使国家陷入犯罪率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
12、妨碍政府职能的转变,商业贿赂导致的竞争不公、市场混乱和违法犯罪使得政府监管力不从心,政府部门不得不强化对市场的干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的目标难以实现。
13、商业贿赂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效益被削弱,或者大打折扣。
14、商业贿赂盛行所导致的官商勾结和结党营私妨碍了法律政令的实施,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剧社会矛盾,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商业贿赂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廉政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绝非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业贿赂的持续盛行将使市场经济陷于毁灭,使社会道德腐化 堕落,使社会发展落入迷途,根治商业贿赂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
六、建设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犯罪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俗话说“产生贪污的地方是有钱的,发生受贿的地方是有权的”。在建设系统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中,因为在重点建设工程中既有大量的财物流动,又有立项审批、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工程验收等权力运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责任不落实、疏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都有可能产生职务犯罪。这不是危言耸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工程建设的任何一个环节,对工作不负责任,如签订合同被骗、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责任事故等,都有可能因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关系构成渎职罪。《检察日报》的一篇文章援引新华社的报道,“某城市修建高速公路,37公里路段竟有37名干部受到处分。有人评说:有项目必有腐败”。这个典型中的典型事例,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工程建设是腐败的多发环节。
还有一个事实是不容怀疑的,那就是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是比较高发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列举案例加以说明。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造成40人死亡,600多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受到刑事追究的党政官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人员10余人。这起案件表面上看是 一座大桥垮塌,实质问题都与大桥的工程建设有关。《检察日报》曾经披露的山东省沂南县政协原副主席袁锋剑,1988年8月至2001年1月,利用担任蒙阴县副县长兼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之便,贪污公款558万余元、收受贿赂6.4万元,被判处死缓。
李××一案
(一)新特点
1、权钱交易,贿赂案件较多。
2、职务犯罪领域广泛化。
3、职务犯罪群体化。
4、职务犯罪手段多样化。
5、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⑴借劳务分包之名,违法分包工程、从中捞钱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由于公开招标制的实行和各方监督的到位,过去那种工程尚未上马,各路诸侯就各显神通、领导批条满天飞的现象已不多见。直接靠行贿中标,靠领导批条指令分包已是“昨日黄花”了。于是,“借劳务分包之名,行工程分包之实”从中捞钱,已成了普遍采用的手段。其表现形式是:某些地方领导、工程主管部门领导、业主负责人及监理负责人等,为获取个人非法利益,想方设法向中标单位介绍“劳 务施工队”。中标单位一看来头,知道得罪不起,往往违心地将整块整段的工程分给对方做,并按介绍人的意思不签订任何承包合同。这样,“劳务施工队”表面上是给中标单位做劳务,实则成了分包商,成为某些领导从工程中获取“实惠”的工具。据了解,这种现象目前是普遍存在的。在某重点工程调查中得知,该工程十余个合同标的中,仅有一个不属于违法分包或非法转包。事实证明,经过这种“分包转包”的工程,工程投资被层层盘剥,最易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和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的发生。
⑵利用工程变更设计之机从中渔利的情况较为突出近几年,随着各地反腐败力度的逐步加大和重点工程项目里预防腐败措施的不断完善,工程上的钱“不好捞”了,于是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容易得手的工程变更。根据调查的情况看,现在的一些建设工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存在变更项目。其表现形式是:施工单位为增加工程量、提高合同造价,谋取非法利润,采用多报、虚报变更设计项目的方法,然后通过行贿的手段,去打通工程监理、业主等审批环节,以获得变更的立项审批;个别工程监理及业主人员为了获得个人非法收入,故意放松关口,乱允诺、乱建议、乱签批,变更设计项目。在我们所查的工程项目中,许多都超过了工程概 算,高的达到百分之十几,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大量变更设计,追加投资太多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变更工程设计、追加工程投资,以从中谋利,已成为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手段。
⑶招标单位违规改变招标方式给违法犯罪提供空间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对限额以上的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规定必须公开招标。在实际操作中,因公开招标程序繁琐,有的发标单位从缩短期限、降低费用考虑,采取少报多建、分解工程等方法,把本应公开招标的项目改为邀请招标。由于法律对邀请招标的范围及邀请对象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建设单位有较大的自主权,一些掌管招投标定夺权的人便乘机大作文章,在选择邀请对象时有倾向性地划定范围和标准,靠“选谁不选谁”捞取好处。有些工程承包商为了被邀请投标,不惜以重金“开路攻关”。潍坊医学院1996年到2002年共建设大小工程二十多个,高培福在任该院副院长、院长主管工程建设期间,以节约费用、照顾当地施工队伍、保证工程质量等名义,全部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招标。高在招标过程中,有章不循,进行暗箱操作,利用工程发包权收取施工单位贿赂24万余元。⑷“化整为零”,规避招标曲线谋利
招标人为照顾关系单位或捞取好处,违背“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规定,想方设法规避招标,将一些投资额度大的工程项目,分解成不需要招标的一个个小额工程,或者将本应一次报批的大工程分阶段报批,以达到步步“赢利”的目的。如青岛开发区财政大厅、审判大厅、润泽写字楼、文化娱乐中心四个项目工程,都需要安装统一技术要求的消防电子设备,且工期相近,按规定应当一起招标。而时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原总指挥、兼区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委员会主任冯占聪,在收受某公司3万元“信息费”后,为达到不用招标而直接确定采购单位的目的,便将四个工程的消防电子设备采购项目分解开来,使该项总金额达120余万元的设备采购业务,没有经过招标就发包给了该公司。
⑸招标工作人员与投标人相互串通,泄露标底,形成权钱交易
由于标底是评价标书是否符合招标要求的重要依据,法律规定,招标人设有标底的,标底必须保密,实际招标中,也大多采取封闭做标的工作方式。有的投标单位为了获取标 底信息,向招标工作人员行贿,引诱招标人员透露标底信息。一些招标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将标底透露给投标单位。这类内外相互勾结、行贿受贿的现象在县、市一级单位十分严重。如郯城县检察院今年查处了13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的贿赂犯罪案件,其中有10起案件与泄露标底有关。如郯城县建设局原招标办公室主任凌宗华于1997年至2003年5月,在组织做标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将决定工程造价的三大材(水泥、钢材、木材)的价格和数量用电话透露给投标单位,致使9个工程标底在招标前泄露,凌共收受投标方贿赂11万余元。
⑹评标流于形式,定标人营私舞弊
法律规定评标委员会成员由招标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应不少于2/3,评标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等,对投标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推荐中标候选人。但由于部分招标人代表或招标活动组织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在招标前接触投标人,接受宴请或收受贿赂,在评标活动中,或有意发表有利于投标方的意见影响其他评标人员,或给打高分;有的评标委员会不按规定组成,有的评标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胜任评标工作;还有的评标专家出于私心不严格履行职责,见风使舵,随意附和其他人的意见。这些因素的存在往往使评标走了过场,致使徇私舞弊行为得逞。如冯占聪为照顾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从中多收“好处费”,对青岛开发区润泽写字楼装修装饰工程组织招标时,不按规定对投标单位进行严格审查筛选,并违反择优定标的原则,评标时竟将10个关系单位全部推荐为中标候选单位,并公然将工程分成10段,使推荐的10个单位全部中标。郯城县建设局原招标办公室主任凌宗华在接受郯城县城关建筑公司经理樊某的贿赂后,在评标中有意宣传该公司的资质和业绩,又做几位评委的工作,使该公司中标。
⑺中标人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领导干部违法改变发包对象
按照法律规定,定标后招标单位必须把工程发包给依法中标的单位,但对中标人的权益保护,法律规定不完善。办案人员在对冯占聪的办公室进行搜查时,就发现了大量被扣押的举报冯及其下属的投诉信。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负责人或定标人有恃无恐,在收受其他施工单位的贿赂后,便随意改变发包对象,更有甚者竞直接将他人中标的工程,划出一块给无资质或低资质的关系单位,严重损害了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和中标人的合法权益,给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在青 岛开发区泽润写字楼外墙干挂石材工程招标中,本来确定了银磊石材公司和莲富石材加工厂两家中标人,但冯占聪在收受银磊石材公司8万元的贿赂后,最终只把工程发包给该公司。滕州市西岗煤矿宿舍楼经招标确定中标单位后,西岗镇某行政领导强行将部分工程指定给另外一家施工企业承包,引起中标单位多次上告,造成恶劣影响。
⑻将不招标项目作为“自留地”,作权钱交易 由于《招投标法》规定,对于限额以下的小型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可以不招标,加之缺乏这方面的相关法规和硬性规定,形成权力制约漏洞,使有的人得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权钱交易。在冯占聪23次受贿犯罪中,有1/4以上发生在不招标的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中。惠和基础工程公司经理于某,在得知青岛开发区“安居工程” 基础测绘项目属于不实行招标的工程后,便送给冯妻2万元,在未经任何资格考察和论证的情况下,就从冯手中顺利地揽下了这项金额达50余万元的工程。
⑼招投标管理体制不顺,行业监管不到位
目前招投标活动实行行业和部门双重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按职能划分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进行宏观监督管理,部门管理按项目性质分别由建设、交通、水利、财政、经委等部门进行管理。按照《招投标法》规定,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通过法规授权或接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权对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实际运行中,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仅就房屋建筑和城建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管理权也被削弱,监督空间的狭小使得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客观上无法有效地对全部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工程建设招标活动实际上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组织管理和监督的权力主要由各部门行使。特别是由于招投标机构大多附属于建设单位,或合二为一,负责人由建设单位任命或领导人兼任,这在客观上为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借机徇私谋利,非法干预招投标带来了便利。冯占聪实施犯罪,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身兼青岛开发区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和区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委员会主任的便利条件。虽然这些部门也设有监督机构,但一般只参加开标、评标会议,在确定招投标资格和方式、评标方法以及定标等关键环节往往难以介入,或干脆不参加,监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⑽政府采购中心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乏力,影响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和公正 政府采购中心是为了统一组织政府采购活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避免和减少采购活动中的腐败现象而设立的,是行施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上接受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采购活动频繁,人员编制有限,管理部门仅限于对采购活动进行程序性的监督,大量具体的组织管理权力集中在采购中心负责人手中,在确定政府采购定点单位资格、发招标邀请函、发表评标意见等组织招投标活动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权力运行过程中,却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给权力滥用留下可乘之机。济南市政府采购中心1999年成立,不到两年时间,该中心原副主任张春光就因在招标活动中收受投标方6万余元贿赂被查办。如济南市某汽车销售公司经理孔某为了取得张春光在政府采购中的照顾,先后两次送给张8000元贿赂,张不久即将该公司确定为政府采购定点单位,并在事后又接受3000元感谢费。
(二)预防对策
1、严格公开招标制度,完善邀请投标制度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对符合公开招标范围和标准的投资建设项目,要严格依法办事,禁止违规邀请投标,对违规 改变招标形式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于按规定采用邀请投标方式的项目,鉴于法律规定的欠缺,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邀请项目的范围和审批程序,辅之严格的制度和管理,对“谁邀请、邀请谁”等关键环节进行制约规范,特别是对邀请对象的范围、资质等情况作严格界定,通过专家评审、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等程序确定邀请对象,实行阳光操作,防范问题的发生。
2、建立健全招投标中介机构和有关制度,减少非法干预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积极培育各类工程咨询、代理等招投标中介组织。要积极探索建立独立于行政机关、建设单位之外的招投标组织管理机构,由其专门负责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排除非法干预。加强评标委员会建设,保证评标专家的数量和专业代表性,特别是要健全评标专家人才信息库。招标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时要根据工程规模和等级要求,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组成评标委员会,严禁降级选择评标专家。
3、建立廉政准入制,从源头上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廉政准入制度,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计、纪检监察、检察机关等有关单位组 成廉政工作业绩评价体系,对有关工程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廉政建设、廉政业绩情况进行调查评定。主要考察廉政建设的职能机构是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否健全有效,有无贪污、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记录等,建立廉政档案,并与其他业绩和资质评定挂钩,供工程建设单位在招投标时参考。对通过送礼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揽取工程项目的有关单位,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准参与有关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以从源头上净化工程建设市场环境,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4、进一步理顺招投标管理体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权力公正运行
建议进一步整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招投标工作中的管理监督权力,加强和完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的宏观管理工作,通过重组有关审批、备案、检查、处罚权力,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执法监督能力,维护和规范招投标秩序。同时要加强对具体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特别是要对招标活动中的做标、评标、定标关键环节以及对招标机构负责人等进行重点监督,建立招标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落实标底保密措施,杜绝招标人泄露标底以及与投标人违规接触。纪检、监察、公证、审计等部门要参与有关环节,对有关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减 少招投标活动中的徇私舞弊行为。
5、建立完善投标人权益救济机制
建议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受理招投标纠纷、投诉机构,健全和完善投标人权益救济制度,疏通行政和司法保障渠道,及时查处和纠正投标人中标却得不到工程承包权等严重侵害投标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
6、完善招投标法律法规
现行法规对邀请投标项目的范围及邀请对象、确定承包单位的条件和程序、不实行招标项目的标准等规定不明确,尤其对“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将应招标的大工程分解成不需招标的小工程,以及一家中标、多家施工等问题,在法律规范上存在空白和漏洞,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加强地方行政性法规的立法研究,加快完善招投标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规范招投标秩序。
7、加大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力度
检察机关要与纪检监察、建委、城建、财政、审计、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形成执法合力。在严厉查处有关人员利用招投标受贿索贿的同时,突出打击那些利用行贿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标的单位和人员。同时,充 分发挥职务犯预防机构的作用,协调各职能部门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建立起预防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招投标从业人员的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全程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通过经常性的联合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健全事前、事中、事后预防制度,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欢迎大家举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市院举报电话为:2252000。
七、强调三点
1、人的主观意识的变化与职务犯罪的关系。
2、算两笔帐:⑴国家帐;⑵个人帐;
3、建议三条⑴敢于守住清贫;⑵乐于奉献;⑶远离生活的“高压区”。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是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金融犯罪特点原因 篇6
连队是最贴近职工群众的兵团最基层“政权”,在连队的日常生产和管理中发挥这巨大的作用,是兵团政权的基石,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连队的领导干部,是兵团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贯彻者,各项基层工作的直接领导者、指挥者,各项连队各项基础建设的负责人,是党和兵团政权在基层连队的代表,他们是否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兵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决定着兵团三大作用的发挥。
引
言
人类自从产生了权力,腐败就应运而生,这是条亘古不变的规律。连队腐败是指连队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个别连队的干部,忘记自己的职责,手中的权力不是为了为连队职工服务,而是成了自己疯狂谋取自己个人利益的手段,甚至不惜违反法律,严重侵犯了连队职工利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损害了党和兵团政权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将会影响到兵团发展的大局,严重制约兵团三大作用的发挥。
一、基层连队干部腐败的现状、特点及危害
近年来,基层连队腐败现象呈蔓延发展的趋势,以车排子垦区为例,据我区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和办案情况看,2011年以来,垦区纪检监察机关每年处理反映基层连队干部问题的案件线索在逐年上升,2011年反映乡连队干部的6件,占所有案件线索的26%,2012年反映连队 干部问题的5件,占29%,2013年放映连队干部问题为8件,占38%,所占比例常年保持较高比例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连队干部的问题引起连队职工群体上访甚至进京上访的时有发生,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基层连队的腐败已经到一个了非常危险的程度了。
连队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几种:一是挪用连队涉农补贴金、农业灾害保险赔偿金、连队职工承包土地自理金、连队管理费等连队集体、职工的款项用于个人或亲属的那个相关人员使用,谋取私人利益;二是巧用团场经营管理政策,在连队管理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上,采取收入不上账,虚列开支、重复开支等手段贪污国家、集体财产;三是利用手里掌管连队水、电、连队农产品缴售、土地承包等权利,公开的吃拿卡要,公然索贿受贿;四是利用手中权利,借用亲属朋友名义在连队承包土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与民争利;五是在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严重,疏于连队管理,放任不作为;六是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朋友在连队承包土地、农业贷款大开方便之门,为谋取私利形成个人利益小团体,欺压连队职工。
连队腐败的主要特点:一是罪名相对集中,由于团场连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除个别连队有少量的手工业,工业几乎没有,经济落后,经济类型单一,因此基层连队腐败罪名相对集中,主要以传统的贪污、受贿、挪用等罪名为主;二是犯罪手段比较原始,但是查处比较困难。基层连队的腐败的犯罪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作假帐,虚报收支、重复收费,利用生产季节性挪用连队职工生产资金等等,手段非常原始,但是查处起来比较困难,连队财务人员一般都不是专业人员,各 种账目非常混乱,有的连队财务人员甚至只计流水账,不做正规账,有的团场领导认为连队干部只要将生产工作抓好,犯点“小错误”也是可以谅解的,对纪律检查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工作不是很配合,导致连队干部腐败的查处比较困难;三是连队干部腐败往往以集体腐败的形式出现。基层连队权力构架比较简单,连长、书记、会计、出纳、2-3名副连长,人数不超过七、八人,连队腐败往往是以集体腐败的形式出现,在我院办理的辖区内多起连队腐败的职务犯罪案件,连队内所有干部全部涉案,违法违纪,无一例外;四是连队腐败具有公开性。连队干部腐败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腐败甚至是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决定而进行的。五是连队腐败涉及到新领域。今年来,随着兵团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基层连队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而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基层连队腐败开始涉及到这些新的领域。
基层连队腐败的危害:一是破坏连队经济,挫伤连队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辖区内,有的基层连队干部领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将连队里面优质的土地有自己“挂名”承包,或是承包给自己亲属朋友,剩下的劣质土地才由连队职工承包;个边连队干部利用自己管理连队水电资源等权利,公然向连队职工索要贿赂,无形中增加了连队职工生产成本;连队有部分公管田,成为了个别连队干部的私产,自己承包土地的生产成本做账到公管田上面,而公管田的农产品产量却计算到私人承包土地上,公然贪污连队集体财产,导致连队经济连年亏空。种种原因,形形色色的连队腐败严重破坏了连队经济,严重挫伤了连队职 工的生产积极性。有些连队甚至出现了连队职工宁愿在别人承包的土地上打工,当“二地主”,也不愿意自己承包土地。二是严重影响了党和兵团政权在连队职工中的影响,基层连队干部是百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基层腐败行为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同时也损害了政府和国家公信力,不利于各项政策的实施,长期如此,会导致党群关系的恶化,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腐败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基层连队腐败腐蚀着社会荣辱观和道德观,严重影响着基层连队的社会风气,长久下去必然导致基层连队职工价值观的混乱和扭曲,最终导致基层混乱,基层一乱,那再治理起来那是相当困难的。四是基层连队的长期腐败,导致连队职工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到兵团三大作用的发挥。
二、基层连队腐败的原因
任何腐败的发生都是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产生的后果,基层连队工作人员腐败的发生除了追求经济利益的目、价值观扭曲使然之外还有这许多因素。
1.在基层连队腐败问题上存在法律“盲区”。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性质在法律上本来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兵团作为兵团最基层的连队的法律地位就更加难以定位,更多的情况下是作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来看待,这造就了目前一种司法困境,基层连队职工对连队干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问题放映很大,但是限于当事人身份和司法管辖权的问题,在检察机关介入调查上设置了障碍,这大大的束缚了检察机关在查处基层连队腐败问题上的手脚;连队相对落后、闭塞,连队 腐败往往是群体性的,一个小型的犯罪群体,相互之间互相掩护,职务犯罪的侦查难度比较大,犯罪黑数常年处于较高水平,许多腐败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惩处,打击力度不够,这从另一方面鼓励了某些连队干部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因为他或他们认为在法律面前有大把的机会可以逃掉惩处。
2.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一是连队权利相对集中,连队“一把手”权力过大,基层连队长期存在“官小权力大”的问题。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兵团虽然也极力的完善着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搞计划、定指标、下任务等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落后管理方式还在基层连队普遍存在着,在连队灌溉用水、电、土地承包发包经营、生产资料供应甚至是连队农副产品销售方面,还在使用着计划经济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基层连队干部级别不高,权力却非常大,许多事情连队干部“拍拍桌子、动动嘴”就可以决定了,为连队干部权力寻租提供了可能; 二是基层连队财务制度混乱。在一些连队财务制度不规范,一人当家,帐、钱、权一人独揽,权力集中,收支随便,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财务从不向群众公开,财务管理严重失控。连队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都是“二把刀”出身,许多连队财务本身就有许多漏洞,为连队干部腐败提供了便利。基层连队的一把手,往往大权独揽,对于连队的财政权更是一个人说了算,对于连队各种管理费、生产订单罚款等款项,采取多收少交,连队基础设施采取重复记账,多报开支等手段,连队设有自己的小金库,成为连队干部随意支配“私房钱”;三是个别基层连队民主制度形同虚设,连务公开制度和职工监督制度走形式主义。连队干部通过连队民主选举产生,自觉接受连队职工监督,个别连队干部通过走关系、拉选票当选连队干部,这些人当上连队干部怎能奢望他们会连队职工服务。作为连队监督主要形式的连务公开制度也是走形式主义,该公开的不公开,即使公开也是虚假公开,结果公开,过程不公开,久而久之连务公开也就没有人相信了,有的连队甚至连这个形式也不走了,连队职工监督连务最主要的形式也名存实亡,对于连队职工行使监督的权力,只存在于理论层面上。四是连队缺乏制约和监督机制。在连队的权力架构中,连队书记对连队工作和连队干部的清廉负有监督职责,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在以往检察机关查处的基层连队的,职务犯罪过程中,基层连队的书记或是涉案、或是无为,显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层连队没有专门的纪律监察部门,有的连队设有纪律监督员,但是更多的是政治作秀,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依靠上级部门又疏于监督,即使有时检查一下,也是搞形式走过场,很难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
3.对基层连队腐败问题认识不到位。一是基层连队“唯经济论”。部分人、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基层连队干部只要是把连队经济生产搞上去,就是好干部,“吃点拿点捞点”都是可以容忍的;二是基层连队“奉献论”,少数领导认为基层连队工作生活条件差,待遇差,能够常年坚持在基层连地一线工作就是一种贡献,对基层连队的腐败和干部的作风问题,我们不应该过于苛刻。三是基层连队“保护干部论”,少数领导和上级机关认为在落后的基层连队,干部是一种稀缺资 源,是宝贵的财富,至于连队干部的腐败只要不是太过于严重,都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的。四是基层连队“唯政绩论”。现在对于兵团农牧团场的年度绩效考核评比,个别领导出于政绩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基层连队的腐败往往是内部消化,对于基层连队职工反映的腐败干部大多以罚代刑。
除此之外,基层连队干部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个别连队干部没有树立正确金钱观,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腐蚀下,价值观严重扭曲,腐化堕落等等,上述种种的因素导致基层连队的腐败。
三、应对连队腐败的对策
1985年10月23日,美国时代公司总编格隆瓦尔德采访小平同志,问及准备采用什么办法解决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利的现象,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准备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 基层连队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一套连队基层腐败预防体系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部门及广大人民共同参与。
1.完善团场基层连队的权力构架。一是随着兵团城镇化高潮的到来,基层连队许多社会职能必然会转移到城镇社区,团场要适时的合并连队,建立 “大连队”格局,减少连队腐败的基数;积极促进连队职能的转变,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更多的让市场发挥作用,促使连队干部由农牧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团场要适时收权,减少连队干部手中的权力,降低连队干部寻租的可能性。
2.完善基层连队民主制度。充分的保障连队职工选举连队主要 干部的权利,选择那些值得连队职工信任的,能够代表职工利益的干部管理连队,连队干部要定期的轮换、调整,拒绝“终身制”的连队干部出现,在领队绩效考核过程中,让连队职工更多的参与到其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切实贯彻落实好连务公开制度,杜绝形式公开,保证连连队干部主要管理活动和连队各项政策接受连队职工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明确连队连长、书记和干部的权力,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相制约,防止权力不分;加强基层连队党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连队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基层连队的主要干部要每年向职代会述职述廉,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接受连队职工的监督,让连队职工敢于监督、乐于监督,真正实现兵团主人翁的权利,让腐败在连队充分民主的土壤里无所遁形。
3.完善基层连队的财务制度。实现连队会计委派制,团场将经过专业训练的会计派遣到基层连队去,实行定期清算,直接对团场负责,防止连队一把手,安排亲信控制连队财务;团场应该加强连队财务的监督,不定期组织专业财务人员对连队财务进行抽查,连队领导离职前要经过财务审查;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定期的召开职工大会,向连队职工公开收支情况及资源分配情况(如:承包经营地的风配),这样可以防止连队干部挪用资金,侵吞财物,随意分配集体资源;对现有连队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对于违反财务纪律的人员,一经发现就压以处理,财务问题上不能丝毫的放松,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遏止和减少腐败的发 生。
4.建立完善的基层连队腐败预防机制。兵团现在在师、团一级已经建立了纪律检查部门,但是,连队纪检组织仍末建立,只是聘请了纪检监督员。笔者认为,一是在连队基层全面建立健全纪检组织网络显得非常重要,可采取配备纪检人员,或向上级纪检组织聘请纪检监督员,负责帮助做好级纪检工作,全面形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纪检工作新格局。二是加强对纪检干部的培训,夯实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基础和能力水平。三是健全制度,严格管理,筑牢纪检监察干部拒腐防变的防线。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加强舆情监督。
5.加强基层连队的廉政教育工作。一是端正对廉政教育的态度,不能将其作为搞形式,充分认识到廉政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根据基层连队的实际,创新廉政教育形式;三是积极与上级部门和司法机关联系,保持廉政教育强度和质量;四是最大范围的营造廉洁高尚的团场、连队氛围,让廉洁光荣成为连队干部的主流价值观和得到认可的资本。
6.保持对基层连队干部腐败打击的高压态势,对基层连队腐败零容忍。打击是手段,预防是目的,保持高压打击的同时,更好的分心原因,找出漏洞,才能更好的解决连队腐败问题。
结
语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会不断涌现出 来,连队基层腐败也会出现新的、复杂的动态,科学地制定新时期连队基层反腐败斗争的战略,适时调整和充实预防体系,使之适应新时期连队基层预防腐败的需要,减少连队基层腐败的发生,真正使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才能更好地去服务“三农”。
金融犯罪特点原因 篇7
1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
2008年以来, 从我院查处的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来看, 共查处10件、涉案人员17人, 集体犯罪3件10人;性质上看:受贿犯罪5人, 贪污犯罪9人, 挪用犯罪3人, 从职务上看:乡镇副职1人, 村书记7人, 村委会主任3人, 村会计2人, 村委会班子其他成员4人。我们从调查和对上述案件的分析看, 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和犯罪原因。
1.1 辐射面广, 犯罪主体相对集中
一是犯罪人员多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 具有一定的人、财、物支配权、管理权, 易于发生违法犯罪行为。据调查, 在查处的“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 有90%的案件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共同作案。二是党员占绝大多数。8起案件中, 党员占95%。农村党员干部的职务犯罪在一定程度上严重践踏了农村基层民主, 败坏了党的廉洁形象。
1.2 常用的作案手法
一是虚报支出或多报重报支出进行贪污。主要表现在村干部利用采购材料、经办有关业务或公益之机挖空心思, 虚开发票或者虚挂往来中贪污。二是收入不上账或多收少上账, 这是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主要手段之一, 所占比例较大。这一作案手段表现在一些农村干部在土地开发征用费、有关部门的返还款项以及在变卖出售集体财产的过程中, 将收入不入帐或少入帐而予以侵吞占为已有, 从中收取回扣和手续费。三是相互勾结, 合伙私分。村级财务科目较为简单, 资金来源每位村干部都清楚, 一人私吞容易出事, 不得不串通合谋, 是典型的“群蛀一窝黑”型, 村干部和农民矛盾尖锐, 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大, 一旦查处往往是“一窝端”, 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四是截留各种指标、补助款等进行贪污、挪用。
1.3 涉嫌贪污、受贿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几年,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由一般管钱物人员向领导干部漫延。过去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绝大多数是直接管钱管物人员实施的贪污, 挪用公款等侵财型犯罪。但是近年来,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在变卖出售集体财产的过程中贪污、受贿犯罪不断增加。
1.4 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少数村干部乘机胆大妄为, 将本应自己支付的一些费用入账报销, 有的甚至利用职权巧立名目开白条, 入账报销, 重复支出, 作假票据, 以及擅自损毁、更改原始凭证等。
1.5 社会危害性大
农村基层干部违法犯罪, 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往往诱发不稳定事件, 影响全市的新农村建设。
2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危害和成因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妨碍了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 在征地、农村基本建设等过程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坑农害农, 使农民群众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三是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由于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 自己捞钱, 中饱私囊, 缺乏带领农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致使一些农村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当前,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2.1 财务管理混乱且无透明度
村级财务没有严格执行有关的财务管理法规, 有的白条入账, 有的账目不全, 有的既掌权又管账, 有的会计、出纳一身兼, 民主理财流于形式, 制度不落实。这些违规违章操作为滋生职务犯罪提供了温床。
2.2 对村级干部监督不到位
一方面, 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定期和不定期落到实处的检查和审计, 给了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 农民群众缺乏监督意识, 也是造成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由于文化素质等原因, 大多数农民逆来顺受, 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行为, 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 一些农村干部抓住农民群众的这个心理弱点, 侵吞公款, 敛取钱财。
2.3 村级财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没有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 大部分为初中文化程度, 加之思想教育工作薄弱, 法制观念淡薄, 在物欲的诱惑下, 自控能力不足。
2.4 忽视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
少数农村干部综合素质较差, 法律知识贫乏, 长期疏于政治学习和世界观改造。有的干部受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和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 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
2.5 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任用把关不严, 也是造成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是贿赂村民选举成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二是在农村换届选举过程中有些乡镇干部不能依照原则和程序办事, 把一些政治素质不强, 工作能力差, 法纪观念淡薄, 没有群众威信的人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 引发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3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3.1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
要选好干部, 从组织上保证干部质量。选任村干部要实行公推公选, 真正实现民主, 让那些群众信得过, 能真正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人担任村一级干部。目前, 正在进行村民自治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要抓住定有利契机, 把那些有能力、有水平, 能够真正带领农民致富人选进村委会班子。同时要经常性加强农村干部的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 增强他们拒腐防变的能力。
3.2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监督管理
一要健全财务制度。会计、出纳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和有关财经制度的规定, 认真履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职能。二要坚持实行对村干部进行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 加强监督。三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专用票据的规范人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土地补偿费、林地补偿费等专项资金和有关的专用票据加大监督力度。四要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和会计的隶属关系, 会计由乡镇农经站人员分包, 这样会计可以充分履行监督职责, 使农村基层干部在财经制度上没有漏洞可钻。五要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 实行民主理财, 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对财务的监督作用。
3.3 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搞好思想预防
采取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 筑起思想、道德、纪律、法律四道防线, 从而预防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 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广泛开展交心谈心, 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使农村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自我预防。另外, 针对农民群众法律观念淡薄的特点, 检察机关要主动出击, 利用人员聚集的场所等机会, 采取“送法下乡”等形式, 深入农村开展法制宣传和反腐败宣传, 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要经常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 为他们敲响警钟, 让他们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3.4 加强预防工作, 防止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要充分发挥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 积极探索出一条切合农村工作实际的预防犯罪新路子:一是结合办案提出检察建议, 做好个案预防、案后预防工作;二是开展重点岗位预防, 重点防范对象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出纳。
3.5 加大打击力度, 以打击促预防
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 在农村公布举报电话。检察机关要认真办理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 尤其对农民反映强烈, 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 要组织力量认真核实, 及时做出处理, 以查办的实际效果震慑犯罪分子, 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摘要:为更好服务新农村建设, 使农村经济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 我们对我市近年来发生的涉及农村和农业的职务犯罪的工作环节进行了预防调研,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金融犯罪特点原因 篇8
一、户籍管理中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
(一)涉案人员多为基层派出所户籍管理人员及派出所户籍分管领导;
(二)涉案类型多样化;
(三)涉案金额小、监管漏洞多、取证较为困难;
(四)危害大,社会影响坏。
二、户籍管理职务犯罪的发案原因
(一)户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户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三)惩治力度不够。
三、户籍管理中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廉洁自律教育;
(二)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制约;
(三)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
【户籍管理中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
户籍管理中的职务犯罪,发案特点类型多样化。一是入“双重”户籍。因子女入学、拆迁、购房、购买养老保险、婚姻迁移等事项,或者碍于情面违规办事,或者为了利益放弃原则,在缺少办理户籍相关合法证明的情况下,为请托人办理户口,导致“双户口”甚至“多户口”现象的产生。另外,甚至有的户籍管理人员把关不严违法为犯罪分子补录了户籍。二是在办理入户中谋取利益。如村级基层组织人员伙同户籍人员,抓住超生婴儿家长想为孩子上户口,但又不想走正规渠道接受处理的心理,收取贿赂。三是修改登记事项谋取利益。滥用职权为他人办理变更姓名、出生日期、民族等手续谋取利益;或当事人户籍登记确实有误,具备更正条件,但仍予以刁难,从中获取利益才办事。
【金融犯罪特点原因】推荐阅读:
金融犯罪09-14
网络金融犯罪09-05
金融犯罪现状研究05-26
严格防范金融犯罪07-31
金融业职务犯罪09-21
司法系统职务犯罪原因特点、预防对策07-06
×地区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06-06
烟草系统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08-26
浅论职务犯罪产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06-04
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