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委员自荐信

2024-09-01

班级心理委员自荐信(共10篇)

班级心理委员自荐信 篇1

尊敬的领导:

大家好!

本人从新学期开始就担任班集体的宣传委员工作,一边兼顾学习任务,一边为班集体做贡献。我负责:分发报纸和杂志;监督完成板报的制作;管理图书角;协助老师的工作。

尽管工作很繁琐,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协助下,报纸和杂志的分发每次都很顺利,板报也办得有声有色,图书角图书量不断增加,借书和还书周转快。同学们通过阅读大量图书,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作文能力。我也通过为同学服务、协助老师工作得到了快乐。

在从事宣传委员的工作中,我意识到两点:工作必须要有责任感。永远把为同学服务放在第一位。

我发现,担任宣传委员真是蛮锻炼能力的,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院刊论文征稿可能是我所有工作中难度的一项。因为它学术性比较强,同学们都心生畏惧不敢写。说实话这论文也不是说要像教授的文章那么高水准,只需要有学生的原创性知识,其目的也就是鼓励学生去创造新的学习,还有就是为同学们大学毕业做论文打一个基础吧。同学们不肯写,我也不能强行逼迫啊。为了能完成工作,我就一一找专业基础扎实一些的同学思想工作,告诉她们这论文没有他们想的难,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写些书上没有的东西。这期间我可谓是“软磨硬泡”,用尽所有的招数来说服班上同学积极参与。

令我很高兴的是我的努力没白费,最终我班一下子就出了四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我的工作也得到了编辑部负责人的肯定。不觉间,自己和人交际的能力也就上来了,也懂得了怎么样和各种人和谐的相处。我想这一点对以后开展工作也更有帮助吧!

凭借一年的工作经验,我坚信今后我能够做得更好。请大家投我一票,我一定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此致

敬礼!

自荐人:__

__年_月_日

班级心理委员自荐信 篇2

1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现状

当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1.1 心理委员职责不明确

目前部分学校没有任何针对心理委员工作职责的规章制度, 有些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但是在这些制度中对于心理委员的职责规定宽泛的内容比较多, 能够量化考核的比较少, 这样就给心理委员造成很多困惑, 很难在日常工作中把握好相应的尺寸, 就出现各种角色定位不清的局面, 如心理委员和其他班委的区分是什么?由于是同班同学, 班级内同学是否会主动求助?心理委员对班级同学进行朋辈辅导时, 其他同学是否能够接纳, 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当同班同学出现紧急情况需要上报时, 班级同学对心理委员是否有偏见和异议?由于职责规范的含糊不明确, 导致心理委员在日常工作中角色混乱, 难以打开局面, 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1.2 心理委员培训力度不够

班级心理委员开展朋辈辅导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尽管部分学校对心理委员进行了一定的培训, 但是因为心理委员制度在国内起步较晚, 一切都在探索摸索阶段, 而且没有完整的培训方案和专业的培训材料, 所以高校一般都是自行进行一些培训, 很难满足心理委员工作的需求。另外, 心理委员作为班委的一个成员, 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 一些心理委员在接受专业系统培训之后, 有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有所调整, 这样在班委代际传递上面存在一些问题, 很难持续深入开展工作。心理委员若缺乏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 在进行朋辈辅导时, 很可能会有强烈的无助感和卷入感, 使得自己很难做好价值中立, 很难保护好自己不受影响。

1.3 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 需要健全的心理委员选拔制度, 制度不完善的话, 选拔出来的心理委员很可能会给班级同学和他个人造成更多的困扰, 班级心理委员是否能够提供科学的朋辈辅导, 是否具有一定的伦理和道德原则, 针对隐私如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 针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考核, 学校没有一个可以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评价体系, 仅是主观观察判断, 这样使得工作很难规范有序的开展。

2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对策

2.1 合理定位, 职责明确

为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 需要对心理委员合理定位, 明确职责, 这样开展工作会更加顺畅, 更加有效。一般而言, 心理委员主要职责范围是:一是在班内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 组织丰富多样的朋辈辅导活动, 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二是定期不定期开展朋辈辅导活动, 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 若遇紧急情况, 心理委员难以处理, 可以求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三是按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安排, 协助学院做好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建档工作, 定期筛查班级发出异常信号的学生和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 进行初步干预, 并及时报告;四是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和相关交流,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和助人技能, 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主要包括关注、倾听、汇报, 关注本班同学的情绪、言行变化和心理状况, 及时发现各种危机事件的迹象, 运用共情进行倾听, 给予相应同学一定的支持、安抚和理解。汇报是将各种征兆和实际发生的情况及时给相关老师上报, 以便于及时处理, 及时解决问题。

关于心理委员定位, 必须明确其应该做什么, 能够做什么, 明确其定位。心理委员首先是一个志愿者, 要有热情主动, 认真负责、乐于助人的品质, 能够志愿为大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愿望, 能够主动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心理委员是一个陪伴者, 运用无条件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真诚、尊重陪伴学生, 给予学生一定的能量、支持、理解和安抚,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专家, 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理性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委员是一个开放的成长者, 通过不断学习, 学会觉察自我和关系, 认识自我进而接纳认同自我, 学会处理情绪、掌握人际关系的相处技巧, 促进助人自助。心理委员是一个榜样, 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心理委员, 具有完整的性格, 乐于助人, 责任心强, 积极乐观、良好的自我觉察力和领悟力, 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通过日常交往, 更多的在班级中形成一个示范引领作用的榜样。心理委员是一个宣传者,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宣传心理健康理念, 提高心理素养, 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

2.2 全面培训, 侧重实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 全面提升心理委员的心理素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条件, 对心理委员的专业性培训主要有自我成长, 提升心理素养;明确心理委员定位和职责, 知道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学会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 并进一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学会觉察和识别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以及其他的危机信号, 并及时控制事态, 及时上报;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辅导技巧和团体辅导活动的技巧, 日常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必要的心理朋辈辅导。

心理委员主要职责是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识, 并及时关注有问题的学生, 开展日常工作, 因此在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时注重实用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 发展性引导学生, 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心理健康理念, 大学生常见心理精神问题识别诊断, 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常用疗法技术, 心理危机事件识别及干预, 团体活动的组织设计, 心理委员个人成长等主题。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侧重实践的工作, 心理委员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 也应注重提升心理辅导技能技巧。所以在培训过程中, 运用多种形式, 如心理朋辈辅导常用技术讲解, 观看现场观摩演示, 小组练习, 团体活动, 讨论分享等, 侧重学生的实战训练。这样理解和实践结合起来, 培训也才能更加深入, 培训才能更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2.3 规范考核, 侧重激励

学校应深入学生群体开展调查研究, 搜集信息, 了解心理委员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并提出应对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比如定期组织心理委员座谈会, 召开心理委员大会, 组织心理委员接待日等。

在日常管理中, 为激励和调动起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学校应该制定比较严格的心理委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的奖励制度。首先, 减少流动性, 确保心理委员的稳定性, 为保障心理委员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心理委员不流失, 这样能够保障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续进行和降低节约成本, 选拔出来的心理委员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其次, 建立规范的汇报和报告制度, 班级心理委员对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实行时报, 周报和月报的制度, 及时上报学生整体情况和个别特殊学生情况。然后是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 各班心理委员有工作日志, 对于日常班级学生心理状况和开展的各种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记录和相关照片, 定期不定期上交,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工作记录和日常表现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考核。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 在每年的心理健康宣传月中加以表彰, 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 加以批评教育。最后, 规范组织, 在学校层面建立学校层面的心理辅导站, 在各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 在各班是心理委员, 层层管理, 职责明确, 上传下达。

2.4 网络管理, 上下支持

班级心理委员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格管理的基层, 他们跟学生一线接触, 跟同班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 能否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的问题, 能够起到联络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作用。班级心理委员实行双重管理, 在行政管理层面, 按普通学生干部要求进行管理, 在专业上受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 并深入了解和关注本班同学重点问题学生, 对学生进行朋辈辅导, 对危机现场及时汇报和控制事态。

2.5 资源共享, 互相支持

学校组建心理委员交流分享的平台, 并为心理委员的培训成长提供各种资源支持, 资源库既有丰富的案例和操作指南, 也有文字材料和一些视频资料, 方便各班心理委员及时交流, 广泛学习, 便于班级心理委员根据班级学生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朋辈辅导, 电影欣赏、心理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 这样心理委员真正发挥桥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芬娥.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 2009, (4) .

[2]李笑燃.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 (2) .

[3]马建青.探索与创新: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M].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9.

[4]秦赟, 黄新海, 裴学进.论朋辈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5) .

[5]刘时勇.关于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问题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2) .

班级心理委员自荐信 篇3

广东阳江市两阳中学是广东阳江市最早的“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学校从同伴心理互助角度人手,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让学生骨干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在教师指导下为有心结的同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同伴心理互助是指群体成员在心理上相互提供积极的帮助及干预。它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对遭遇困难的同伴的安慰、支持、鼓励,对处于迷茫矛盾阶段的同伴的开导、启发,对同伴不良心理反应与不当行为意向及表现的察觉、劝说、制止、干预等。

学校从设立班级心理委员人手,促进学生同伴心理互助,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好心理委员的选拔关

考虑到高中学生在青春期的性别差异,学校在每班设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在班主任宣传发动、在学生自我推荐的基础上,心理委员以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参选学生的条件为:(1)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学中具有较好的亲和力。(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3)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4)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5)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能定期接受学校的培训。

2.明确心理委员工作的宗旨与职责

学校印发《广东两阳中学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指引》,明确心理委员工作的宗旨与职责。心理委员的工作宗旨是: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有:(1)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2)工作中实事求是,摒弃个人的好恶,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3)注意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4)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5)协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6)协助学校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7)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

3.加强培训与指导

心理委员设立之初,学生对心理服务工作热情有余而能力不足。因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指导。在培训中,学校针对心理委员的职责和日常工作,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点传授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卫生常识、心理问题的识别、观察倾听的技巧、交谈劝说的技巧、情绪调适方法、行为干预要注意的问题等。培训内容突出实用、简易的特点,学校鼓励心理委员,只要能让同学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你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4.指定心理教师挂点各年级组

为了加强个别指导,让心理委员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学校制订了《广东两阳中学各年级心理委员挂点教师职责》,指定专(兼)职心理教师挂点各年级组,指导本年级各班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挂点教师的职责为:(1)结合本年级实际,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2)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心理委员编写印发心理调适技巧等宣传资料。(3)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个别指导。(4)定期召开本年级心理委员会议,收集本年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了解危机事件并积极干预,及时向班主任、年级组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反馈情况,避免恶性事件发生。(5)组织心理委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访谈等活动,并指导他们撰写调查或访谈报告,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5.实行心理委员月报制度和紧急约见制度

学校设计了《广东两阳中学学生心理晴雨表》,让心理委员就本班学生对心理知识的需求、学生心理动向、最近发生的心理问题及学生对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等方面问题,收集意见及情况,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向挂点教师汇报。此外,学校实行紧急约见制度,心理委员可及时向专职心理教师反映紧急情况。

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成效

1.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在单一的“师→生”基础上增加了“生→生”模式,实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两条腿走路”

心理委员直接与班内同学交往,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他们的心声。他们有的互相说心里话,缓解内心压力。有的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心理个案和调适技巧知识,提高学生参与心理调适的兴趣。有的编印“向网瘾宣战”、“赌徒的心路”、“书包里的玫瑰该不该盛开”等宣传册子,向同学宣传心理知识。有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小组,结合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开展各种专题的调查研究活动。

初中时散漫惯了的高一学生小李,进入高中后也没能克服以前的不良习惯,因而多次受到教师的批评,于是他多次旷课,成了教师“盯”的对象。由于他的父母远在深圳,爷爷奶奶眼花耳聋,因此他的苦恼无处倾诉,逐渐迷恋上玩游戏机和看小说,并一度想辍学。班里设立心理委员后,心理委员主动和他交上了朋友,真诚地倾听他的心声,鼓励他进步,并在征得他本人同意后,将他希望进步的心声转达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使班主任和教师改变了教育策略;同时,心理委员也组织本班热心的同学和他坦诚沟通,逐渐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现在,小李不旷课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不良行为也减少了。

2.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系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定期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学校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各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报告,及时把握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动态。这样,心理教师上团体辅导课、做心理讲座及班主任确定阶段性德育工作重心就有了依据,这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更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目前,学校通过心理委员的调查反馈,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起来,初步形成高一以“适应高中新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高二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信心”为主要内容,高三以“缓解学习压力,科学备考应试”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在教师和心理委员的努力推动下,三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的运作逐步走向常规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完善了“学校——班主任——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三级体系

原来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教师、班主任及挂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构成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两个层级的体系,现在新增了班级心理委员这一层级。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体系的最基层。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对班级中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及时反馈,班主任、年级组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教师能及时介入进行干预,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问题探讨

两阳中学设置学生心理委员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第一,由于心理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心理委员往往得投入大量的热情、时间与精力。但是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心理委员容易产生挫折感,丧失持久的兴趣与热情。如何使心理委员保持恒心、爱心、热心?笔者认为,可考虑将班级心理委员一职纳入学生干部建制,与其他学生干部同等对待,同时引导心理委员在助人过程中体会成功、喜悦、自豪等正面情感,实现自我激励。另外,受助者积极的反馈,也能给予心理委员正面的精神鼓励。

第二,心理委员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且其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力有限,学校如何恰如其分地用好心理委员?笔者认为,学校要充分考虑心理委员的学习任务与压力,对其要求不宜过高。心理教师要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辅导和个别指导,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知道什么问题该由专业人员处理,同时,要加强心理委员团队文化的建设,增强心理委员的归属感。

第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心理委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保证。开始时,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树立他们的威信,引导并鼓励学生找他们谈心,为他们开展同伴心理互助创造条件、提供舞台。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篇4

一、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构建和完善“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功能的重要基础建设。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将在两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的防控,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体系,目的是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预防、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二是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通过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性质及主要角色

班级心理委员是“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重要一环,是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班级心理委员须接受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各系部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及辅导员的领导与管理。

班级心理委员应是班委会的正式成员之一。他的主要角色有两个:第一,行政角色是心理班干部;第二,业务角色是同学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员、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织者。

三、班级心理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在同学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乐于助人;

2.对心理学感兴趣,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3.善于观察,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热爱生活,为人乐观开朗、热情诚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5.能严格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保密原则。

四、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1.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

2.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的各项培训和活动,认真完成上级交予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3.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工作,以适当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促进本班同学心理素质的提高。

4.对班级中有突出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时报告上一级责任人(各系部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及辅导员),特殊情况可越级上报。

5.关注特殊人群: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

6.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本班重大突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7.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中的一切保密工作,不得随意泄露同学的隐私,维护同学的合法权利。

五、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

1.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各系部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2.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活动、团体心理培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改善班风、学风,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4.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业务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工作。

5.积极协助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培训,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总结 篇5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学校的樱花,桃花都开了。不知不觉担任心理委员已经有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有欢笑,有收获。在学校心理部的高明领导下,这一年,同学们生活的都很开心!

大二第一学期很荣幸的担任了班级的心理委员,一开始担任这个工作时,我觉得很茫然,不知道心理委员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我渐渐地开始了解这份工作,并且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同时也意识到心理委员在班上的重要性。所以,我始终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好的完成了去年的工作,下面是我对这一年的总结:

第一,定期的在班上宣传心理知识,向同学宣传学校的心理求助机构和心理应急处理方案。比如,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为正常的,健康的,无明显心理冲突的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以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哪些情况需要心理咨询等等。

第二,协助老师了解,收集同学们的心理信息,及时汇报异常情况。所以,每个月都要交一份关于班级情况的心理总结汇报。

第三,及时疏导,缓解一些同学的不良情绪。例如,有些同学与异性交往困惑,经历失恋等情况之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此时,作为心理委员的我就该出马了。还比如,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在人际交往上有困惑,不知道如何更好的与室友与同学相处。此时,我就会给他们一些建议,和他们聊天,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从而更有效的指导。

第四,举办以心理健康辅导为主题的班会。我们班争对同学们对学习,生活,前途感到迷茫而举办了一次班会。班会上邀请了学校老师来开导。各同学也对自己感到迷茫的事例做了详细的说明以及对为什么感到迷茫和怎样更好更快的走出迷茫各抒己见。从而使这次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总体来说,上一学年的工作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比较成功。但与学校的要求相比,我自身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在接下来的学期,我会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班上的心理委员,让每个同学都幸福,开心,快乐是我的责任和愿望。我相信在我自己的努力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班的同学会更加团结,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篇6

心理委员作为班委会的成员之一,他们的工作性质与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等不同,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 保密原则。心理委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自己所接触的同学隐私不得向亲戚、恋人或朋友等泄露,特殊情况可向心理咨询教师请教。

第二条 心理委员负责全班同学的心理问题工作。考虑男女性别差异,分男心理委员

和女心理委员。

第三条 心理委员应敏锐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同学心理变化动态。观察记录的内容严格按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中规定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应急心理问题”两部分内容进行,不夸大、不引申,记录内容务必真实客观,而且谨慎保管、严加保密、定期上交。

第四条 心理委员对本班同学所观察到的心理问题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汇报。

第五条 心理委员对“常见心理问题”的汇报实行“零报告”制度。报告时间为一个月一次,每学期共计5次,全年10次。具体时间为:9月30日、10月31日、11月30日、12月31日、寒假前一周;3月31日、4月30日、5月31日、6月30日、暑假前一周。

第六条 心理委员对“应急心理问题”的汇报实行“即时报告”制度。原则上要求心理委员把本班发生的应急心理问题及时向所在系的心理辅导员报告。当心理委员与所在系的心理辅导员因故联系不上时,心理委员可直接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联系。同时,由心理委员补交相关的书面汇报材料。

第七条 心理委员在面对本班同学向心理委员本人提出的心理援助时,应严格按照培训中讲述的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助人技巧进行。在超出自身助人能力范围时,心理委员应及时向有关同学建议转介到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第八条 心理委员协助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做好一年一度的全院同学的心理建档工作。

第九条 定期收集本班同学提出的一般性心理困惑问题并及时反馈到上一级机构寻求专业解答。

第十条 对需要做心理测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的同学进行集中登记并与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取得联系。

第十一条 组织开展全班性的其他相关心理活动。

2、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事务有哪些?

主要是宣传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对班级同学中表现出的一些基本心理问题症状发现并及时汇报。具体包括二大块:一是以“综合项目”为体系的日常事务内容;二是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日常事务内容。

3、班级心理委员以“综合项目”为体系的日常事务内容有哪些?

1自助与自我教育

2观察与反馈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

3联络:在班级同学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之间起联系作用

4助人工作

5参与系以及全院性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动

6配合系里组织班级心理卫生活动

7参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日常服务工作

8遵守职业道德

9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4、班级心理委员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日常事务内容有哪些?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各班心理委员应关注的重要内容。面对同学产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委员应选择适当时机及时建议有关同学接受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的咨询与治疗。常见心理问题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躯体化

2焦虑

3抑郁

4自卑

5社交退缩

6社交攻击

7性心理

8偏执

9强迫

10依赖

11冲动

12精神病倾向

5、班级心理委员的应急事务有哪些?

心理委员的应急事务主要是对危机事件的发现和汇报。

1自杀行为

2暴力行为

3幻觉

4妄想

5躁狂

6精神分裂症

7惊恐障碍

6、班级心理委员其他选择性事务有哪些?

1为班级同学过生日

2设立班级心理图书角

3开展心理健康小知识竞赛

4组织同学表演心理剧

5举办班级心理沙龙

6请学长在本班做经验交流

7鼓励同学写心情故事

8组织同学看有关心理健康或与心理学相关的影片

9创建班级心理日志,并且大家共同建设

10组织同学去做公益事业

11组织班级团体心理训练

12鼓励同学写完善自我的个人计划并坚持实施

13开节日PARTY,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鼓励交往

14定期做心理热点研讨会,如爱情、友谊、就业等专题

15定期在班级介绍社会有志青年奋发图强的成功案例

16开展科学用脑健康生活知识展览

17聘请部分家长与学生共同座谈等

18拍摄自己同学制作的心理访谈作品,并在班级中播放

班级心理委员自荐信 篇7

1 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

1.1 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在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问题上, 已有研究认为, 心理委员承担着志愿者、同行者、学习者、示范者和宣传者5个角色[1,2]。志愿者是指心理委员要具有高度负责、乐于助人的品质, 有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愿望和热情, 能够自觉自愿地帮助同学解决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心理困扰。同行者是指心理委员在帮助身陷困境的同伴认清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同伴共同学习、领悟、体验、分享和反思的过程。学习者是指心理委员通过接受专业培训, 掌握助人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心理自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示范者是指心理委员往往都是心理健康、乐于助人、责任心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宣传者是指心理委员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使同学们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提高心理素质, 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心理氛围。有的学者还提出心理委员扮演着4种角色, 即班级同学的知心伙伴、心理观察员、心理活动组织者以及学生与老师的心理信息传递员[3]。

1.2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已有研究认为, 心理委员所担负的工作职责[1,4]主要包括: (1) 在班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心理氛围; (2) 积极开展朋辈心理咨询, 主动帮助同学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 (3)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及院系安排部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 定期排查班级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 及时进行干预, 若有必要应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 (4)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助人技巧。总结起来就是关注、倾听、宣传、报告4个方面。所谓关注, 是指关注同学们的情绪、行为变化及心理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不稳定的因素;所谓倾听, 主要是指倾听同学们的忧愁和烦恼;所谓宣传, 是指在同学们当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谓报告, 是指要及时将不良状况向辅导员或心理专家反映, 以便于他们为出现心理困惑的同学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另外, 有的学者把心理委员工作职责总的概括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和朋辈辅导员[5]。

2 心理委员在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数心理委员对工作职责认识不清、角色不明确

当前学校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但这些工作职责空泛的内容较多, 定性的、可以考量的内容较少, 导致心理委员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难以把握分寸, 搞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 如多数心理委员简单地认为其主要工作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此外, 心理委员对自身角色认识不清, 如有的心理委员认为自己是混入学生内部、专向老师打小报告的“奸细”, 是同学们的“心理垃圾桶”等[6]。

2.2 多数心理委员对工作不认可, 职务形同虚设

据调查, 心理委员普遍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满意, 在工作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他们认为心理委员的工作大都浮于表面化、形式化, 没有实质性地深入开展工作。与班级其他班委相比, 心理委员的工作比较清闲, 基本没什么事做, 主要承担的工作还是协助学校及学院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外, 心理委员流动性也较大, 工作不能保持连续性, 很多心理委员工作时间1 a不到。

2.3 心理委员在履行心理排查工作时的问题

调查发现, 心理委员在履行心理排查工作时出现很多问题, 如有些心理委员在进行心理排查工作时保密工作不到位, 工作方式不到位, 甚至有的心理委员直接将心理排查表交给排查对象填写;部分心理委员因担心被自己上报的学生对自己有意见, 因而去征求上报学生的意见, 这些做法对本身就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心理负担, 也使得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更难展开。

2.4 心理委员无法担当心理咨询师角色

研究发现, 学生对心理委员工作普遍不认可, 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大多持否定、怀疑的态度。如果出现心理困扰, 一般不会去寻求心理委员的帮助, 而当心理委员主动关心他们时, 反而引起学生的警惕和戒备。据调查, 大部分心理委员表示自己曾经帮助过的有心理困扰的同学都是自己比较熟悉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 但咨询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原因是缺乏有关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进行朋辈心理咨询时, 主要还是讲大道理, 不能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来帮助同学。

2.5 心理委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多数心理委员表示曾参加过学校有关心理委员的培训, 但培训次数不多, 感觉培训的效果也不理想。据心理委员反映, 刚开始心理委员对培训兴趣很高, 但培训之后发现培训无法学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 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起来。此外, 学校对心理委员的培训也没有形成系统、每次参加培训的人数太多, 培训次数也少, 因此心理委员对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

3 讨论

3.1 心理委员的工作定位应是面向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当前, 过分关注心理委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而忽视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是学生这个问题。心理委员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也需要完成学业, 他们时间不多, 精力有限, 能力不足, 知识匮乏, 能做的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帮助。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不是帮助一切应该帮助的人, 而是帮助那些可以帮助的人[7]。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是普及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面向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8],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只占一小部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 大多数学生咨询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性问题, 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9]。因此, 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重点不是直接解决心理问题, 而是发现和反映问题或协助解决问题。从大部分心理委员反映开展主题班会效果较好的情况来看, 也证实了这一点。

3.2 心理委员不是朋辈辅导员, 无法承担心理咨询职责 心理服务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多数心理委员经过简短培训后让其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因此, 他们无法承担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心理委员的职责与定位不应是“小小心理咨询师”或“朋辈辅导员”, 他们的工作重点并不在于个别的心理咨询或辅导, 而在于推动班级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且以发展性的心理需求为主, 而朋辈心理辅导员则通常以个别的心理咨询或辅导为工作重点, 通常要帮助大学生同龄人解决一些轻度障碍性的心理咨询问题, 因而面临更大的工作风险, 需要有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担当。与朋辈咨询相比, 心理委员相对淡化心理咨询功能, 而突出针对团体心理的知识宣讲和普及、氛围营造、信息获取等功能, 可以降低其犯专业过失的风险[10]。

3.3 应慎重考虑让心理委员承担心理排查工作 多数心理委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 他们的心理知识和能力有限, 在进行心理排查工作时, 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心理排查的标准。在心理排查工作的保密性原则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如有的心理委员在心理排查工作中没有做好保密工作, 结果让排查对象知道, 而同学们对心理问题大多比较敏感, 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来讲, 更加忌讳别人说自己心理有问题。因此心理委员在进行心理排查工作时, 如果工作方式不到位, 保密工作不到位, 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反而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建议高校最好不要安排心理委员负责心理排查工作, 而应由相应的教师来担当。

3.4 心理委员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工作需进一步深入 当前, 有关心理委员的工作体制还不健全, 相关的管理考核、培训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该制定明确合理、切实可行的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这些工作职责应该是定性的、可以考量的, 而不是空泛的、定性的。目前, 大部分普通高校没有开设心理学专业, 缺乏心理学的师资, 开展培训工作的多为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员, 由于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与定位不准确, 而过多地将咨询工作下移至心理委员的工作中[10]。在培训方面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应注重实践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 让心理委员切实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 使心理委员的工作深入下去。

在强调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时, 同时也应看到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是学生这个问题。既然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就不可能承担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对于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完全否定, 合理定位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和工作职责, 是充分发挥心理委员作用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徐浩.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 (5) :11-12.

[2]李笑燃.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8 (2) :32-35.

[3]杜芬娥.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教育与职业, 2009, 535 (4) :36-38.

[4]周璠.浅谈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现状及其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30 (6) :43-44.

[5]薛艺, 刘霞, 李寅.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北京教育:德育, 2008, 1 (2) :52-53.

[6]朱美燕.浅谈危机干预中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教育探索, 2010, 228 (6) :137-138.

[7]葛健, 覃爱苗, 刘来君.关于班级心理委员的思考.今日南国, 2010, 154 (4) :181-183.

[8]思彤, 宋德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作用,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吉林教育, 2008, 34 (12) :54.

[9]李莉.某理工科院校280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8) :950-951.

班级心理委员自荐信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委员;双阶段模式;朋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3-0243-02

长期以来,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朋辈辅导是心理辅导开展方式的新探索,心理委员制度是朋辈咨询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本土化形式。为了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深,在我国中小学以及大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防止心理问题严重化,克服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完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等困难,在学生发展不同阶段设立工作侧重点不同的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极大的作用。

一、班级心理委员设立“双阶段模式”的意义

(一)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据统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郑日昌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对几个大城市进行调查,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约占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19%,大学生约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之势。[1]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在青少年阶段普遍存在。因此,从小学到大学设立工作侧重点不同的心理委员,可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及时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深。

(二)及时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通过设立心理委员,及时发现并适时调整学生心理状态,预防学生心理建康问题的出现。心理委员作为班级的一员,与同学朝夕相处,年龄相仿,因此跟同学自然性鸿沟小,防御性低,共同性大,互动性高。[2]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学生中的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避免校园危机事件发生。[3]

(三)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班级心理委员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促进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四)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基层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力量,不仅弥补了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减小了咨询教师的压力,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惑,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也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协助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工作,逐渐建立了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体系。

二、班级心理委员“双阶段模式”的职能分类

根据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心理发展的特点、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小学和中学低年级为第一个阶段,中学高年级和大学为第二个阶段,相应地,可以将心理委员分为两类:第一阶段着重于观察汇报的心理委员,第二阶段着重于朋辈辅导的心理委员。

(一)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着重以观察汇报进行心理援助

据调查,目前我国心理疾病患者中1/3是在儿童、青少年期间发病。北京心理协会秘书长甄中科教授和其他心理医生在心理门诊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经常出现头疼、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的情况。关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热切关注的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为了防止学生从小就埋下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中小学设立心理委员不仅能够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也能及时预防和阻止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深。然而,由于小学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成功地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朋辈辅导,因此,中小学心理委员着重于观察汇报。心理委员在与同学进行日常交往的过程中,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据西安青少年性格与行为研究所调查,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中有很多孩子都存在多动、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严重不集中的问题,因此,在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有助于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将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

(二)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着重以朋辈辅导进行心理援助

所谓的朋辈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或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支持和鼓励的过程,是由有一定训练或辅导经验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4]鉴于我国学生的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升高而递增,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学和大学已经初步建立了班级心理委员机制。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因此,在高年级设立的心理委员主要通过朋辈辅导的形式来为受助学生提供支持、鼓励和各种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好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各种问题。由于心理委员与同学通常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当学生有了心事或难言之隐,他们往往会选择跟同龄人倾诉烦恼,寻求帮助而不是心理健康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阶段设立以朋辈辅导为主要援助形式的心理委员,可以更好地深入身边学生内心去体验他们的情感、思维,能够更及时地发现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不同阶段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和选拔

由于不同阶段心理委员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在心理委员的职责和选拔上也有所不同。

(一)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的职责和选拔

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主要以观察汇报为主要的心理援助手段,因此,在制定第一阶段心理委员职责和选拔第一阶段心理委员时,考虑到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状况,以及此阶段心理委员心理援助方式的特殊性,综合性地从以下方面制定心理委员职责和规定选拔条件。

1、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的职责

(1)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协助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

(3)收集和传递信息,应定期向心理咨询老师汇报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

(4)在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

(5)为有心理困惑的同学保守秘密。

2、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

(1)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

(2)有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3)对心理学感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性格乐观、开朗,乐于助人;

(5)人际关系良好;

(6)善于倾听和表达。

(二)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的职责和选拔

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着重以朋辈辅导为主要的心理援助手段。要综合性地考虑中学高年级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趋近成熟的状况,以及此阶段心理委员以朋辈辅导作为主要心理援助方式的特殊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制定与第一阶段心理委员不尽相同的心理委员职责和相应选拔条件。

1、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的职责

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职责的基础之上,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还应履行以下职责:

(1)积极主动地参加心理辅导培训,及时扩充心理学知识;

(2)能自主开展以体验和调试为主的活动;

(3)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从心理健康教育和行政两方面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2、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

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职责的基础之上,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还有:

(1)有相对稳定的人格,能够及时处理自身问题;

(2)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及时对自身资源的不足进行补充。

四、班级心理委员“双阶段模式”探索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关于学校心理委员的设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制度,以及没有足够的心理委员设立经验及实践,因此,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阶段划分的灵活性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心理委员的职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而不受年级高低的约束。

(二)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由于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心理学知识,因此,他们的工作主要以观察汇报为主,更多的应该在学校的指导下进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缺乏专业知识是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第二阶段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完善心理委员培训机制,认真落实对心理委员的辅导和培训。[5]

(三)强化心理委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在班级心理委员的“双阶段模式”中,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主要以朋辈辅导为主要的心理援助手段,由于朋辈辅导是由一定训练或辅导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因此进行朋辈辅导的心理委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他们在进行朋辈辅导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如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学习心理学专业以及咨询服务所需的有关知识,促进自身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援助的服务水平,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有心理困惑同学的个人隐私以及咨询问题保守秘密。

(四)心理委员要学会自我保护

两个阶段中的心理委员在工作过程中,特别是以朋辈辅导为主要援助手段的心理委员在进行心理援助的过程中,可能会听到很多悲伤、沮丧、愤怒的故事,要保护好自己,这种保护使之在为求助者提供帮助时,能够全心投入到倾听之中,但是不能加入到对方的感情宣泄中,也不能让自己的观点受到对方情绪的左右,最重要的是不能将求助者的情绪带到自己的生活中。[6]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1.

[2]崔彬,曲晓丽.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科技信息,2006,(5).

[3]富安兴.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探索[J].中国德育,2007,(5).

[4]王自华.朋辈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探索[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

[5]胡宇,颜沙沙.北京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1).

[6]张淑敏.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1).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和总结 篇9

1.首先,利用所学知识转变班级同学对心理咨询的偏见。2.向班级同学传达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情况,如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详细位置、咨询预约电话、预约时间、咨询老师基本情况。3.向班级同学说明学校心理咨询室提供的心理测试内容,对需要做心理测试的同学进行集中登记并与心理咨询中心取得联系。

4.关注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的心理活动,如525、1125等活动,将活动内容传达到班级,并主动到现场配合活动的开展。如果对活动有新的创意和建议,可及时提供给心理咨询中心。5.关注学校心理网站、QQ咨询、心理宣传窗和宣传栏信息,传达到班级。

本学期要求组织2次活动,具体时间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不同安排,建议安排在期中前后。每次活动需有活动方案、活动过程图片和活动总结,10月30日和12月30日之前上交“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给各系女生部负责人。

以下是供参考的活动主题: 1.为班级同学过生日 2.开展心理健康小知识竞赛 3.组织同学表演心理剧 4.请学长在本班做经验交流 5.组织同学看有关心理健康或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影片 6.组织班级团体心理训练,如“优点轰炸”

7.开节日PARTY,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鼓励交往 8.定期做心理热点研讨会,如爱情、友谊与就业等专题 9.积累音乐素材,引导不同个性或处在不同心境中的同学欣赏对他们有帮助的音乐

各班心理委员负责定期上交班级心理情况月汇报表 2011年9月~12月,每月30号之前上交“班级心理情况月汇报表” 给各系女生部负责人。

各班心理委员负责观察和报告各班出现的应急心理问题 对较严重的应急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杀行为、暴力行为、幻觉、妄想、躁狂、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等)实行“即时报告”汇报制度,原则上要求心理委员把本班发生的应急心理问题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中心报告。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总结

经过这学期的适应、锻炼与培训,我对心理委员这一职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如何当好一名心理委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最让我欣慰的的是同学们能够认可并积极配合我的工作,让我享受到付出的快乐。

这学期来,我坚持遵循心理工作辅导员的指导开展班级心理工作。每周走访寝室,时间一般选在周六或周日晚上,详细询问并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行为。每周认真记录同学们的心理行为变化,并按时上交心理日志,由心理辅导员老师亲批,并接受指导。在遵循心理辅导员的指导方法的同时,我也对班级心理工作方式进行了创新。为了充分发挥寝室心理互助员的能动性和利用其掌握信息的便捷性与灵敏性,要求每个寝室心理互助员每周日之前上交心理日志(或以短信及电话联系等方式汇报),这样就能更加全面地反映班级同学的心理行为变化,将信息搜集不透彻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利用QQ、短信及电话联系等方式与班级同学保持密切联系。耐心倾听她们的烦恼,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疏导和提供心理援助,在通过自己的帮助解决不了时,及时向心理辅导员寻求帮助。

总体来说,这一学期的工作完成地比较顺利,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比较成功。但与学院的要求相比,我自身在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没有充分和每一个同学进行沟通。2.有一些工作计划,由于某些原因,也没有得到实施。

3.没有做到定期地开寝室心理互助员会议,商讨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4.缺少一些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因为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发言,气氛也会十分轻松,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团结。

班级心理委员自荐信 篇10

心理委员培训

心得体会

院系: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班级:种工(职教)121

姓名:郑志宏

联系电话:***

QQ:1738205431

关于“2012级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得体会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种工(职教)121班的心理委员,我也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

最初,作为班级心理委员,虽然怀着为班级里出一份力的想法,但是你,我面临着种种不可避免的困境,比如没有思路、没有理念、没有方法。有许多的事是我无能为力的,真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我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吧,没有接受过培训,也没经历过实践,更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知识,想要了解班级同学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涉及到同学们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时,总是困难重重,所以,想要做好班级心理工作是极不容易的,想要做一个称职的班级心理委员是极其困难的。

通过参加这两次的心理委员培训,我意识到心理委员是一个助人者的角色,或起着沟通学生与老师的作用。做心理委员这项工作,并不需要我要像一个专业的心理工作者那样为同学们进行专业、细致的心理辅导,也不需要我对已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干预治疗,而是要求我发动或动员全班同学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做到细心观察,在其他或某个同学出现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的初期就发现问题。对这些同学进行开导、安慰或及时报告辅导员或上级领导,以防止其心理问题恶化。然而,当个别同学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就必须得向辅导员和上级主管领导以及心理咨询中心报告,以及对其进行必要的看护。

同时,心理委员还担当着心理宣传员的角色,应该多向同学们宣

传心理健康知识,唤起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从而为更好地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再者,心理委员也是一个组织者,其任务就是组织班级同学,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在这一点上与其他班委是一样的,只要用心为同学们组织好各项班级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一定能够增强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培训,历时两天,由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验室实地参观两大块组成。

首次培训,主讲人龚志萍和张正琴两位老师分别讲了《助人、自主》和《呵护心灵、健康成长》的专题讲座。他们紧紧围绕大学生自我意识、人格塑造、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心理委员意志品质提升和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心理委员的职责与要求、助人态度与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心理委员的工作原则和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使我了解到了心理问题的多样表现方式和处理方法,理解了心理健康在大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当事人的个别干预。实验室实地参观还是有雒焕国老师带队,在他的引领及详细解说下,我们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心理咨询室、沙盘模拟式、音乐放松室、宣泄室等实验室,使我切身体会到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和为之所下的力度。

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班级心理委员,就要具备有一下几种素质或特点:

1.自己要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2.沟通能力。

3.正确看待自我,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学习。在关于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生活方面、就业前途等种种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及涉及到心理困扰,心理委员都应该有所了解,并且还要具备有一定心理知识。

4.具备一种理解人的能力。当同学们向自己倾诉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倾听,学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他人感受,而且还要有耐心。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同学们对心理委员更加信任,把他当做一位可以诉说的朋友,有利于开展相关工作。

5.要学会用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作为一名心理委员,还应该积极宣传行了健康知识,及时传达学校及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实时动态信息,特别是关于心理方面的;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主题班会,用主题班会或活动的形式向同学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同学们树立关于“健康”

的科学的观念,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下是我对自己现在以及今后工作的要求:

1.主动关心、帮扶他人。为有需要的同学开展朋辈辅导,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由于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等特点。所以,我可以借助这些优势特性,及时留意周围同学的心理需求,通过协助等方式主动地为同学们提供情感支撑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情低谷。当同学中出现人际矛盾时,主动承担协调者的角色,帮助协调同学关系,引导同学们共同构建和谐班级。

2.利用所学知识,明锐观察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及时做好心理汇报工作。一旦发现有异常行为表现的同学,及时开展相关工作并立即汇报上级。

3.尊重同学个人隐私,严格遵守保密。必要时,需打破保密原则,应及时与辅导员老师或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反映,以及时有效地解决个别同学的心理问题。

虽然我已担任了一个多学期的班级心理委员,也做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但我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此次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尽我最大的努力,为班级服务,为同学服务,争当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心理委员。

上一篇:小学黄继光教学设计下一篇:班会课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