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九年级

2024-12-08

道德与法制九年级(精选3篇)

道德与法制九年级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根据一个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2.难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3.疑点:由于余弦是减函数,查表时“值增角减,值减角增”学生常常出错.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锐角的正弦值与余弦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这一规律也是本课查表的依据,因此课前还得引导学生回忆.

答: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若cos21°30′=0.9304,且表中同一行的修正值是 则cos21°31′=______,

cos21°28′=______.

3.不查表,比较大小:

(1)sin20°______sin20°15′;

(2)cos51°______cos50°10′;

(3)sin21°______cos68°.

学生在回答2题时极易出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然后得出答案.

3题的设计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函数值随角度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估算.

(二)整体感知

已知一个锐角,我们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反过来,已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大小.因为学生有查“平方表”、“立方表”等经验,对这一点必深信无疑.而且通过逆向思维,可能很快会掌握已知函数值求角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例8 已知sinA=0.2974,求锐角A.

学生通过上节课已知锐角查其正弦值和余弦值的经验,完全能独立查得锐角A,但教师应请同学讲解查的过程:从正弦表中找出0.2974,由这个数所在行向左查得17°,由同一数所在列向上查得18′,即0.2974=sin17°18′,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解:查表得sin17°18′=0.2974,所以

锐角A=17°18′.

例9 已知cosA=0.7857,求锐角A.

分析:学生在表中找不到0.7857,这时部分学生可能束手无策,但有上节课查表的经验,少数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可能会想出办法.这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在探讨中寻求办法.这对解决本题会有好处,使学生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彻.

若条件许可,应在讨论后请一名学生讲解查表过程:在余弦表中查不到0.7857.但能找到同它最接近的数0.7859,由这个数所在行向右查得38°,由同一个数向下查得12′,即0.7859=cos38°12′.但cosA=0.7857,比0.7859小0.0002,这说明∠A比38°12′要大,由0.7859所在行向右查得修正值0.0002对应的角度是1′,所以∠A=38°12′+1′=38°13′.

解:查表得cos38°12′=0.7859,所以:

0.7859=cos38°12′.

值减0.0002角度增1′

0.7857=cos38°13′,

即 锐角A=38°13′.

例10 已知cosB=0.4511,求锐角B.

例10与例9相比较,只是出现余差(本例中的0.0002)与修正值不一致.教师只要讲清如何使用修正值(用最接近的值),以使误差最小即可,其余部分学生在例9的基础上,可以独立完成.

解:0.4509=cos63°12′

值增0.0003角度减1′

0.4512=cos63°11′

∴锐角B=63°11′

为了对例题加以巩固,教师在此应设计练习题,教材P.15中2、3.

2.已知下列正弦值或余弦值,求锐角A或B:

(1)sinA=0.7083,sinB=0.9371,

sinA=0.3526,sinB=0.5688;

(2)cosA=0.8290,cosB=0.7611,

cosA=0.2996,cosB=0.9931.

此题是配合例题而设置的,要求学生能快速准确得到答案.

(1)45°6′,69°34′,20°39′,34°40′;

(2)34°0′,40°26′,72°34′,6°44′.

3.查表求sin57°与cos33°,所得的值有什么关系?

此题是让学生通过查表进一步印证关系式sinA=cos(90°-A),cosA=0.8387,∴sin57°=cos33°,或sin57°=cos(90°-57°),cos33°=sin(90°-33°).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已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这也是本课难点,同学们要会依据正弦值和余弦值随角度变化规律(角度变化范围0°~90°)查“正弦和余弦表”.

四、布置作业

教材复习题十四A组3、4,要求学生只查正、余弦。

五、板书设计

道德与法制九年级 篇2

一、调查对象及维度

调查对象: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南关中学初一年级的160名学生, 其中男生89名, 女生71名, 年龄12—13岁占65%, 年龄13—14岁占35%。

调查维度:1、道德信念;2、价值观;3、偶像观;4、人际交往。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道德信念调查分析

道德信念是在内心道德情感的驱动下, 通过对道德规范的深入了解, 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责任感及在内心形成的对道德理想及原则的内化。道德信念一旦确定, 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是考察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维度。在“只要努力人生就会精彩吗”一题中, 58.9%的学生完全赞同, 31.3%的基本赞同, 5.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只有2.2%与1.6%的学生选择基本不赞同和完全不赞同两个选项。在“你认为爱心可以改变社会吗”一题中, 54.5%的学生完全赞同, 22.8%的学生基本赞同, 14.1%的学生选择我不清楚, 6.8%与2.6%的学生选择基本不赞同和完全不赞同。

良好的道德信念是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基础, 数据显示, 目前初一学生的道德信念基本良好。不存在较大比例的不良道德现象, 但也有少数学生不能正确看待道德信念问题, 认为其可有可无,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价值观调查分析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及其发生的总体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支配和调节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行为, 是实践领域的准则和内驱力, 涉及方方面面。对各种事情在内心的轻重主次便是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一切行为的心理机制。消费观是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确的消费观是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你的零花钱主要用于做什么”这一题中, 买学习用品、买零食、买课外书是零用钱的主要使用渠道, 分别占到了85.9%、51.7%、53.1%, 但也有少数同学将零用钱主要用于玩游戏, 网吧上网等, 可见, 初一学生大部分可以控制消费欲望, 更重要要学会合理分配零用钱的使用, 为以后的理财打下基础。恋爱观也是价值观层面的考察要点, 在被问及“你赞成中学生谈恋爱吗”一题中, 5.1%的人选择很赞同, 11.6%的人选择赞同, 54.6%的人选择一般赞同, 20.2%的人选择不赞同, 8.4%的人选择很不赞同, 可见, 大多数的同学处于中立的态度。

3、偶像观调查分析

偶像观, 顾名思义, 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心偶像的态度和看法。具体地讲就是指他们对“如何去寻觅适合自己需要的偶像”、“如何去学习偶像”、“如何从偶像中汲取精神营养”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认识。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偶像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象, 并没有深化到对其精神领域的向往和追求, 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对中学生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偶像并不是初一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但是偶像的言行时刻联系或影响着学生们的言行。在“你心中的偶像是什么”一题中, 72.8%的人认为是努力的目标, 42.6%的人认为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47.3%的人认为是学习的榜样;“你之所以以其为偶像的原因”这一题中, 54.1%的人选择的理由是他具备非凡的气质, 而社会声望, 高尚品格只占到了10.4%和22.1%。可见, 目前高中生对偶像是什么认识深刻, 而被问及原因, 却存在一些迷茫。

4、人际交往调查分析

人际交往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 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 (同学) 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 所以将人际交往作为中学生道德品质考察的一个重要维度不可缺少。在人际关系的调查中, 在被问及“师生关系是否亲密”一题中, 55.4%的人认为基本亲密, 24.9%的人认为我不清楚, 17.7%的人认为基本不亲密, 2%的人认为完全不亲密;在被问及“如果遇到困难, 其他同学是否会给予帮助”一题中, 63.7%的人认为基本会, 17.1%的人认为完全会, 13.5%的人表示不清楚, 3.3%的人认为基本不会, 2.4%的人认为完全不会;在被问及“是否很少和家长说心里话”一题中, 39.6%的人认为基本不是, 13.5%的人认为完全不是, 28.7%的人认为基本是, 7%的人认为完全是。可见, 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较学生与教师、家长间的关系更亲密些, 教师与家长应更关注学生的心理, 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只有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沟通到位, 孩子的成长才更健康顺畅。

三、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同学的道德状况发展状况良好, 复合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并带有鲜明的中学生色彩, 积极向上, 乐观活泼,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人生理想不明确, 偶像观模糊, 人际交往淡漠等, 对此, 仔细分析, 影响初一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因素是多样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机制。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是不同的, 遗传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特质, 这也影响了道德品质的形成。

2、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初一学生尚处于年龄心理正在成长发育的阶段, 与父母接触的时间较长, 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 文化素养, 道德性格, 人生观价值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以其科学性的特点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更有直接的作用。专业的教材, 专门的德育教师, 这些都使得道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同时也能及时的捕捉到学生的变化, 并对一些普遍的问题及时规范, 教育,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道德品质培养与形成的重要基地。

4、社会因素。

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 中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也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越来越密切, 社会风气对尚未成熟的初一学生来说很容易形成影响, 或好或坏, 或积极或消极, 这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因此, 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因素多方面, 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建设也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 更需要家庭, 社会, 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

摘要: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正是道德发展和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了解他们的道德发展现状, 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加强中学生形成优良、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 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南关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从道德信念、价值观、偶像观、交友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随机访谈, 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是积极向上的, 体现了中学生的风貌,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关键词:道德信念,偶像观,价值观,人际交往,调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 2002.

[2]彭文涛.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道德与法制九年级 篇3

关键词:七年级;班级道德;想法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级道德场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如果起始年级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场”,就会留下许多后遗症,给后续管理造成许多麻烦。七年级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础,良好的道德场的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关键。道德场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班主任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形成

目前,很多学校存在这样的现象:七年级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某一学科教师,还是班级日常管理者,同时还兼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甚至担任心理健康辅导员,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要扮演很多个角色,也就意味着班主任除了在日常教学之外还要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班主任若能在专业以外的其他方面给他们以指导、影响或鼓励、支持,就可以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重。

二、班集体管理团队的形成

七年级班集体核心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班委,二是少先队中队委,班委和少先队中队委主要职务一般是交叉任职,他们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也是班主任日常管理班级有力的执行者。

班集体核心要在短期内形成是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七年级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小学,在校接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新同学之间相互不了解,师生之间也相互不了解,要尽快建立班集体核心来稳定学生。因此,班集体核心必须在开学初期就要形成,第一次选举班委和中队委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班主任采取竞选的方法来敲定班集体核心人选。殊不知,有的中学生的表现欲望不强,有的学生有能力魄力却不愿意承担班级工作,有的学生愿意承担班级工作但是没有威信。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在尽短的时间里从各个方面(老师、同学、成绩报告册、小学毕业评定、性格、能力、组织能力等)去了解学生,然后再开展竞选、投票或者其他方式完成班委和中队委确定。

三、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一个班级不能没有凝聚力,否则如同一盘散沙。班级凝聚力是一种精神的感召力量,它能讓大家在一个团体中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共同提升和促进。

班委和中队委成立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开展工作、班委和中队委如何团结协作、班队干部个人魅力的培养等各方面工作。其中班集体核心凝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班集体核心凝聚力形成的过程需要班主任的指引,必要时还需要政教处指导,为班队干部开展工作铺平道路。

班队委组织通过开展大量活动可以促进班集体核心凝聚力的形成。组织同学参加班级内外的竞赛活动如校运动会、文艺演出、黑板报比赛、各种征文、手抄报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等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班级文化的形成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班委会、队委会的作用,让学生自我教育,从而形成特有的班级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委会、队委会通过召开会议、学生表决等方式来制定《班队委各委员职责》、《班级公约》、《卫生制度》、《纪律管理制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制度》、《班级公物管理规定》等班规制度,并存入班级成长档案。班主任只是监督者,监督各项制度规定是否可行,有无违反《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只有在合法的基础上,班级的规定制度方有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能调动班队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

班队委还可以召开会议,商议班风(黑板上方的八个大字)、商议学习园地的布置及内容、黑板报的布置及内容,班歌、班旗、班徽的选定,班级牌的装饰、班级格言的选定、警示语的选定、花草的摆放、教室墙上的装饰(可悬挂优秀书法绘画作品)、开主题班队会、召开家长会时教室的布置、元旦联欢会会场布置等,通过以上活动来形成特有的班级文化。

五、班级道德场活动的开展

德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桥梁之一,它有着其他活动不可取代的优越性。根据七年级学生身心发育特点,认真扎实开展好各类德育活动,以促进班级道德场的形成。

班主任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处、大队委工作安排,充分利用班队会课,扎实开展各种主题、专题教育,如公民道德建设月、法制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等,还可以开展各种节日纪念活动。

认真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测评、评语,开展优秀学生、优秀班队干部评选工作,是对学生,对班队干部的肯定与评价。

六、班级道德场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社会教育是除学校教育以外的另一种教育形式,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教育是鲜活的,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按照学校及社区安排,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和道德教育设施,力求让学生接受教育时,产生心理共鸣。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让学生体会道德设施所体现的精、气、神,从而产生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八、班级道德场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七年级学生面临小学到中学的过度,个性的张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思考,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尤为重要。所谓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贵在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会演化成自然而然的行为。班级道德场活动的实施,制度的约束,同学们的监督,都可以有效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护理试卷下一篇:外国人办理延期事务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