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诗文欣赏(共4篇)
长篇诗文欣赏 篇1
长篇诗文欣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寄韩谏议》 作者: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长篇诗文欣赏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长篇原著,片段欣赏,阅读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英语知识的输入有两大途径:读和听, 其中“读”是英语语言知识输入的最主要途径。 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的过程, 更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处在初级阶段向中高阶段过渡的时期, 其初级阶段所涉及的英语学习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教科书和简易读物。尽管现在的教科书有多种版本, 但是出于为适应教学对象的目的, 所选文章有的是专门为某个话题而写, 有的是对文中进行改写, 很难找到经典原文。 简易读物虽然语言地道, 但是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角度讲, 简易读物只是一个过渡的阶梯, 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的。 阅读真实材料 (authentic texts)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对学生是激励, 让学生树立新的目标, 即在阅读真实原文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语言知识还很局限, 从而促使他们为了达到完全理解原文而向更高的语言层次努力 (Alex Case 2008) 。 在阅读真实材料的过程中, 如何让他们接触长篇文学原著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目前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 加之词汇知识、语言知识都还有限, 让学生阅读原版的全部是不切实际的。以GONE WITH THE WIND为例, 该原著有一千多页, 一百多万字。 为了让学生花尽量少的时间, 仍然达到欣赏原汁原味的长篇原著的目的, 从而让他们在未来时间完完整整地欣赏原著, 对原著进行片段的采集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
二、片段的采集
对长篇原著进行片段的采集是这一活动中最耗时、最耗精力的一个过程。 教者必须对长篇原著的主题、主线、重要事件、精彩的人物外貌和心理刻画、精彩的场景描写和景物描写等要了如指掌。 在采集片段时要注意的原则是:不能割断原著的主线, 保留烘托主题的主要事件, 并采集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写作手法片段。 如主要的人物外貌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场景描写、视角切换、闪回等片段。 在确定了这一原则之后, 应该在书中选择有关片段, 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然后在个别缺乏联系的片段之间加上简短的介绍性的文字。 以 “GONE WITH THE WIND”为例, 可以选择小说开头Scarlett出场时的相貌描写、十二橡树的烧烤的细节描写、Scarlett对Ashley的爱的表白、Rhett的出场, 以及他与Scarlett的经典对白、南方的人们对战争的讨论、战争开始时南方人们的生活、战争中的Atlanta、战争中的Scarlett、战争的场面描写、Atlanta被北方佬占领时Scarlett血液中隐性的 “家园”终于被激发、回家的艰辛旅途、战后家园的惨淡景象、Scarlett为了自己的家园不惜牺牲一切、 为了家园再去Atlanta找Rhett帮忙、Scarlett终于弄明白她为什么会失去她爱的男人及小说最后的结尾部分。
选好片段后, 要将片段打印成册。 如果选用手工打印的方法, 可能会耗费很多时间。 为了节约时间, 这一过程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搜索网络中的文章并下载, 再用查找的方法迅速选定要采集的片段, 然后加以复制、粘贴。 在这一过程中, 一定要认真将电子书中的文字与原文进行校对, 防止与原文有出入。
三、片段的注释
为了保证所采集的片段原汁原味, 对其中出现的生词和疑难句子不能采用改写的方式, 而应该采用注释的方式。 可以采用英文注释, 也可以采用汉语注释。 注释时为了简洁, 便于学生使用, 最好只注释该词或词组在本语境中的意思、用法, 对要注释的部分在片段中以斜体的形式显示。 注释位置不宜离被注释的内容太远, 并以小一号字的斜体紧跟在有关语段后, 以方便学生阅读参考。 对于有关背景知识的内容最好也要做出简单解释, 如对“GONE WITH THE WIND” 中出现的KKK, 就应该做出必要的交代;对于Mr. Lincoln这样一位与历史背景有关的人物也有必要做出交代。
四、配上适当的书评
由于是长篇原著的片段欣赏, 片段之间的联系毕竟不如原著那么紧密, 因此, 有必要对采集的片段配上一个书评。 这样学生既可以通过书评从宏观上了解整部书的情节, 又可以集中精力细赏精彩的片段, 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同时有利于精彩片段的呈现。
五、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书评和精彩片段
虽然只是片段的欣赏, 由于是采自长篇, 因此再节约的采集也会有一万字左右。 如从GONE WITH THE WIND中采集的片段, 加上注释和书评, 就有一万一千多字。 如此大的阅读量, 完全安排在课堂内完成是不现实的。 这样就应该将它作为课外阅读来处理, 这种做法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一个途径。 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任务前, 要提示学生通过Book Review了解小说的梗概;通过采集的片段欣赏人物的外貌描写、个性的刻画、场景的描写等, 并准备上课参与讨论。
六、课内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片段
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并对阅读技巧做必要的指导, 根据学生阅读内容的长短安排适当课时的课内阅读活动。Chapter 1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对Scarlett的相貌的细腻描写, 让学生明白作者对Scarlett的眼神描写的重要性。带领学生欣赏对Tara的景色描写, 了解她的个性, 即她在潜意识里热爱着她的家园, 而她此刻浑然不知, 这为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后续描写打下伏笔。Chapter 6欣赏Barbecue的场景, 让学生从此景中体会视觉、听觉、味觉, 以及由此给读者带来的感受。Melanie出场的部分侧重抓住对她的一个general的描写, 体会三个比喻, as simple as earth, as good as bread, as transparent as spring water, 为后面与Scarlett进行人物对照留下伏笔。找学生朗读和表演有关片段, 让学生从坚强的Scarlett身上学到这样的精神:我们不能为不喜欢某事而放弃。Chapter 62引发学生对Scarlett爱情失败的思考, 学习她永不言弃的精神及临危不乱, 乐观对待对未来。
七、结语
将长篇原著片段欣赏引入中学英语教学, 教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准备, 而学生也要投入一定的时间阅读思考。 因此, 为了保证高效利用所采集的语段资源, 要趁热打铁, 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名著欣赏的热情, 以此为载体, 在欣赏语言应用之美的同时, 有意识地记忆语言词汇知识, 从而更全面地汲取片段中的营养。 对于经典的原著有的要阅读几遍, 对于经典的片段更要反复品味。 因此, 可借此引导学生, 培养他们研读经典的习惯, 让经典产生教育的功能, 让经典启迪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试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谈中学生古诗文欣赏能力的培养 篇3
一、注重诗文诵读,感受作品音韵美
诵读的基础是把字音读准,把韵脚读稳。这要求诵读者能够读出诗句的轻重缓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这是诵读也是古诗词欣赏的第一阶段:因声求气。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就是让人们吟诵的,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反复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感的同时,要能够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走进其内心世界。学生要能够在诵读中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和古诗文个性化的语言艺术,从而提升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使语文素养和个人智慧都得以进步。教师在进行学生欣赏能力训练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在诵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僻字、诗句的韵脚以及需要
现一种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如: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中间四句为景物描写。寒山的寒字本意露出清冷之意,又加夕阳渐渐微弱、黯淡的光彩;新月本给人美好明亮的感觉,与落叶意象组合到一起,也就带有了凄凉之意。所以,首联中虽言闲吟诗,不悲,但我们已经依稀感觉到了作者内心的黯然。第五句,鸿雁在远及天边的烟水背景之下更显孤单,寒冷的北风肆意吹卷,美好的菊花满地狼藉。作者的心头该是怎样的孤独失意,又是怎样的寒意。这两联的景物描写把作者的心境表露无遗。
五、关注诗歌中的叙事句
主人公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心情绪的反映。而作者有意选取人物的行为举止或事情入诗,肯定与表情达意密切相关。如: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2014年全国新课标I卷)
最后两句,整顿残棋,说明主人公棋未下完,联系上文,应是因愁绪而停止;应劫迟,说明主人公心有所思,心不在焉,因而反应迟钝。这两句叙事,写出了主人公心事重重,心绪烦乱的状态。
赠范晔的诗文欣赏 篇4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