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报新闻读后感

2024-11-04

播报新闻读后感(精选8篇)

播报新闻读后感 篇1

——贩卖儿女仅仅是因为贫困吗?

我最近看了《新闻1+1》节目,其中贩卖儿女仅仅是因为贫困吗,让我感触很深。亲情是世界上最难割舍的情感,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可是看了新闻后,我却不知该怎么说了,难道亲情敌不过金钱吗?

四川凉山州是中国贩卖儿童最多的省份,而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卖自己的儿女,这里人们生活很贫困,而且多是一些文化程度很低的人,他们生活贫困,又都比较懒惰,于是就把生小孩卖小孩作为一项生意,一年用十个月去怀胎,然后用一个月时间去生,如果是个男孩,就可以轻松地赚4-5万元钱平均每个月4000多元,很容易就赚到了,他们把自己的女儿当做商品,至于孩子以后怎么样,他们连都不想。

看了这则新闻,我的心暗暗作痛,我为我的祖国而流泪,占据世界面积960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却出现了这等事,怎么能不叫人心塞呢?文化知识的学习太重要了,没文化真可怕。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贫穷落后,山区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十年村人,百年树木,只有现在开始抓教育,才有可能让国家更好的发展,不在出现吧孩子当做商品的现象。

我不有的联想到那些丢孩子的爹娘,一个叫小刚的小朋友,他的爸爸妈妈是开超市的。一天,正赶上他爸妈忙时,他独自一人走出了超市,被一名妇女拐走了,为了找到他,他的父母奔波于各个省市,

贴广告,发传单,只要有孩子相关的消息,就会去找,决不放弃一个消息。人瘦了,超市关门了,可是找孩子的行为去从未停业,这才叫父母,孩子是吗妈的心头肉啊!

我决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让全世界都佩服我们中国,而不是以鄙视的目光来看待中国。今天,我以中国为;明天,中国以我为荣。

播报新闻读后感 篇2

在开始的几节课上, 学生们播报的小道消息比较多, 而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却不多, 更由于学生播报的常常是小道新闻, 所以常常引发学生们的哄堂大笑, 效果不佳。正当我苦于无法解决时, 市教师进修学院德育研究室主任到我校调研, 她首先肯定了我的做法, 同时又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第一, 每节课给学生布置收集新闻的主题;第二, 对学生播报的新闻进行分类;第三,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

我将这些建议应用到教学中, 果然效果显著。学生从NBA篮球赛说到两会报道;从钓鱼岛事件说到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的制定……学生们出现了空前的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

在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后, 同学生都非常关注。课堂上, 学生及时播报了“昨天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的新闻, 话音刚落, 大部分同学反响热烈, 议论纷纷。学生们热议的主题从地震的级别、受灾程度很快转变为中国应不应该援助日本这个敏感的问题上。是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是挥之不去的伤痛。那么, 我们对此应当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我索性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 “这节课, 我们就来好好地讨论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开始了。正如我所希望的, 讨论的过程正是学生们自己思考问题, 端正态度, 提高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 可以通过以下观点的内在逻辑显示:

学生1:日本侵略过我们国家, 这是报应。

学生2:我们看了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馆, 中国人的血不能白流!

学生3:冤冤相报何时了!

学生4:难道说爷爷犯了错还要让孙子顶吗?

学生5:那是侵略者的事, 不是日本人民干的。

学生6:我们应该懂得礼尚往来。我国5.12地震时, 日本救援队第一个来到了中国。

学生7: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 现在我们帮助日本, 并不是在帮助日本一个国家, 而是应站在世界人民共同面对人类灾难的高度, 对日本进行援助。

讨论到此时, 教室里不再喧哗, 同学们不再争吵。在暂时宁静中, 我看到了同学们善良的面孔, 感受到了同学们高尚的境界。

做个“新闻播报员” 篇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心社会,了解国情,关注世界,展望未来,是我们的一份特别责任。那么,我们何不做个“新闻播报员”,广泛地阅读时事新闻,及时地向身边的人传递信息?

每天看看报纸,使之成为一个习惯。一般的资讯可快速浏览,重要的新闻可重点关注,至于热点议题则是不容错过。

网络为我们了解新闻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了解最前沿的信息资讯,关注民生疾苦、世界各国的发展动态,让我们的忧患意识渐渐强化。

越关注,越觉得身上的责任重大。中国,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差距。我们唯有自身强大,才能推进祖国的强大。

在班级里,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练就我们搜集信息、传达信息的能力。回到家,再给大人们说一说,跟大人们聊一聊,交流一下感悟,解决一下困惑,这既是信息的传达,也是情感的沟通。

时代在发展,信息在更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胸怀祖国、胸怀世界的人!

法律新闻播报 篇4

2011年12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日签署第5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

目前我国职业病处于难监管、难鉴定、难维权,直接原因是企业对于职业病防治无投入、无制度、无保障。“三难”现象反映了法规、制度和政策不配套、不完善、缺陷多,也折射出政府责任不到位。“三无”则反映了企业对职业病防治普遍不重视。

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破解防治职业病“三难”“三无”,着重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立法方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三部门都有监管职责就是进一步明确和理顺了相关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管职责。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将原来规定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修改为“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据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2.职业病可申请救助

由于职业病的隐匿性比较强,从接触职业病危害到发病需要一段时间,有的甚至几年、十几年之后才有可能暴露出来。那些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应当怎样求助?

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措施,使前款规定的职业病病人获得医疗救治。

3.“高危粉尘”写入法条

目前,尘肺病基本都是高危粉尘所致,占报告职业病的87.4%,而新发尘肺病绝大多数是高危粉尘所致。因此,如果控制了高危粉尘所致职业病,也就基本解决了我国尘肺病高发的问题。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这比之前审议的修正案草案增加了四个字:“高危粉尘”。

4.诊断机构有权现场调查

新闻播报大赛策划书 篇5

空间新闻站承办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新闻爱好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增强对新闻事业的兴趣和了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我院学子的魅力风采,培养同学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及竞争意识。

二、活动主题:聚焦时事,把握热点;放眼全球,评析天下

三、参赛对象:我院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

四、报名截止时间及报名方式

报名截止时间:2011年4月24日早9点

报名方式:传媒学院各班级负责人统一将各班级参赛人员的基本信息(班级、姓名、联系方式、第一关和第二关选定作答的题目以及第三关选择的题目类型)交到传媒学院团总支

五、比赛时间及地点

比赛时间:2011年4月25日晚7点 比赛地点:教五217

六、活动背景:

1.基本情况简介:传媒学院空间新闻站为校优秀社团,成立于2008年11月。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并获得领导、老师们的大力配合支持

2.主要执行对象:传媒学院空间新闻站 3.组织部门:空间新闻站“播报”工作组 4.活动开展原因:为提高新闻爱好者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5.社会影响:展示传媒学院学子传媒风采

6.环境特征的内在优势:场地、摄像器材、学生会各部门的配合。7.环境特征的弱点:活动经费不足;再者这是我站首次举办的新闻播报大赛,缺少必要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现场调控能力

七、资源需要:

1.人力资源:空间新闻站全体人员、传媒学院各部门的配合、传媒学院老师担任评委、优秀学长担任嘉宾

2.物力资源:教五教室、照相机、音响话筒、奖品奖状、比赛的必要准备物品

3.校园宣传:飞信通知各班级负责人 4.主持人:空间新闻站副站长鲁慧、杨芳 5.会场服务:刘洋、姚剑等 6.秩序维持:社团部

7.活动后清理人员:空间新闻站、社团部 8.照相:光影社

八、活动开展:

1.比赛方式:共分为三关。(1)第一关:突发新闻报道

选手模拟一名遭遇突发事件的记者,需用自己的语言和摄像机(虚拟)将突发场景的概况(包括事件发生地点、时间,其他可自由发挥)展示给观众。此关选手将面对四道必选题目,可以选择其中一道题作为自己的答题,现给出四道题目,选手可以事先准备。答题时间为两分钟。

(2)第二关:社会事件评论

选手模拟一名特约评论员,需就目前发生的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此关选手将面对四道必选题目,可以选择其中一道作为自己的答题,现给出四道题目,选手可以事先准备。答题时间为三分钟。

(3)第三关:临场发挥

选手可以选择应答“突发新闻报道”类型题或“社会事件评论”类型题,选定后,随机抽取该类型中的一道题进行临场播报或评论,此关题目不事先给出。选手可思考1分钟,答题时间以选题的类型为准。2.比赛流程:

(1)选手依次序上场,由主持人介绍该名同学的信息(班级、姓名、联系方式)。主持人公布选手第一关选定作答的题目后,选手即可立即答题,答题结束后稍停顿。

(2)主持人公布选手第二关选定作答的题目后,选手即可立即答题,答题结束后稍停顿。

(3)主持人公布选手第三关选定作答的类型后,选手抽取题目,思考后,可以作答。

(4)选手作答完毕,由现场评委进行评判打分。此时下一名选手上场答题。

(5)全部选手答题完毕,公布获奖选手,并由评委依次颁发奖状。

九、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1.组织者:于军、杨芳、鲁慧 2.顾问:刘家灿

3.组织中心:新闻站“播报”工作小组 4.参与者:传媒学院09及10班同学 5.评委:赵承钢、董拓、乌恩其

附:新闻播报大赛评分标准

一、仪表形象:(30分)1.着装整齐,大方得体 2.姿势自然,动作适度 3.上下场致意,有风度

二、播报内容:(30分)

1.内容充实,立意新颖,观点鲜明突出 2.行文流畅,用词精当,详略得当

三、表达艺术:(40分)1.发音标准,流利清晰

2.语调把握准确,语速适中且富有节奏感,技巧作用自如 3.表现力和应变能力强,现场报道的语言富有感染力 4.情感表达,肢体语言与表情处理得当 5.真情实感,且把握到位,有感染力和对现场的控制力 6.脱稿,时间把握得当,立意新颖,观点鲜明突出

播音主持新闻播报的一般原则 篇6

青少儿口才考级培训中心的老师指出,播报的态度,就是指在播报一篇新闻稿件时所持的主观倾向性,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等。新闻报道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性,但在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必然要对新闻机构的宣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媒体在选择进行报道的事实的时候,就必定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作为新闻报道指导思想,不同的选择标准就会就会有不同的新闻报道。新闻稿件的作者也充分考虑了这点,所以稿件的内容也是用叙述事实来体现作者的意见的,将主观寓于客观,具有内在的倾向性。但是,从受众的角度,他们收看收听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些新鲜的信息,而不愿意听播音员说教,所以,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新闻事实叙述清楚,让受众自己去理解,去感受,也就是说要注意态度的分寸控制。怎样有分寸地把握播报态度呢?可从下面两方面来把握: 1,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

也就是说将我们的倾向性隐藏在客观事实背后,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达到宣传的最佳结果。内在语就是文字语言未能或不便表露的语句本质和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播报时,应抓住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努力挖掘语言背后更深一层的意思。2,联系背景材料来理解分析,避免态度的过和欠

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所处的历史条件,都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新闻背景对稿件的主题有烘托、深化的作用,有助于读播者找准播报的着眼点以及感情态度的分寸把握,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体会一下。

在2004年初,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使得许多的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种禽场,养殖户等受到较大的影响,人们的正常饮食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在播报与此相关消息时,既要引起人们对此事件的一定关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要特别注意感情分寸的控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本报讯 昨天,来自疫区的2吨禽类产品在顺义张镇无害化处理厂被销毁。据悉,这是自1月16日北京防治禽流感以来,北京市第一次大规模销毁疫区禽类产品。

此次销毁的禽类产品是由京石高速公路兽医卫生检疫监督站查获的,共计2吨。昨天,整个焚烧工作是在11点45分左右正式展开的。进入焚烧车间,一股浓浓的异味扑面而来,让人有些透不过气。记者看到,无害化处理的现场竖立着3个焚烧罐。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吨禽类产品只需要用一个大罐进行处理就可以了。据了解,目前,北京市需要销毁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主要集中在这里。工人们将车上的肉制品剥去外包装装上推车,用起重机将小推车吊上工作台,倒入焚烧罐内。就在工人们搬运焚烧物时,记者看到这些禽类产品的外包装上没有任何产地标识。现场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来自疫区的禽类产品。具体产地不详,货主也不能提供有效检疫手续。为防止害病动物产品上市,保障食品安全,北京市农业局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有关公告的要求,对来自疫区国家但具体产地不详的禽鸟及其产品,视同疫区禽鸟及其产品进行处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48条第二、六款的规定,对这2吨动物产品予以没收并作销毁处理。据现场的工人介绍,要处理这些肉制品需要蒸煮大约一个半小时,经过蒸煮处理的肉制品在出炉后,还要在烘干炉里对其再进行3到4个小时的烘干处理,无害化处理才算结束,而整个过程必须由执法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

据了解,自北京防治禽流感以来,北京市各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保证动物及产品的无疫安全,各进京路口公路兽医卫生监督检查站共检疫进京动物30余万头只、动物产品5万多吨,消毒进京车辆近2万车次。世卫组织专家:禽流感疫苗预计半年内可问世

新华网香港3月2日电

世界流感专家最近在制造禽流感疫苗的技术方面获得突破。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协作中心总监韦伯特利用基因逆转技术,成功利用H5N1病毒制成疫苗,目前已通过实验室和动物测试,预计半年内完成人体临床测试后正式使用。

韦伯特教授1日抵港,为香港大学的短期“世卫动物流感培训课程”担任客座教授。在首堂课后的记者会上,韦伯特透露,他的研究队伍刚刚突破禽流感疫苗制造技术的障碍,并已完成在试管和动物身上的测试,证实能有效中和H5N1禽流感病毒,观察动物反应也没发现存在毒性,因此很快将展开临床人体测试。他表示,由于现在亚洲的禽流感爆发已到尾声,计划在美国进行的疫苗测试将只限于试验其安全度,若证实疫苗的病毒毒性对人体不构成危险后,以及人体接种疫苗后能产生抗体,即代表通过测试并投入生产,整个过程约需6个月。

一种新型播报方式,说新闻 篇7

一、“说新闻”的产生

(一) 什么是“说新闻”

“说新闻”是新时代受众对有声语言创作的一种期盼与呼唤。它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 以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 遵照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上, 充分利用自身能动性, 展开播音艺术创作, 体现其独特的艺术性。在不同播音员不用的人生阅历、个人特点、理解方式进行科学可行的播讲, 报新闻播报的刚性和语言表达的弹性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使播音作品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同时, 对于“说新闻”在一形式创新来说, 其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播报的方式上, 这也是在多元化社会媒体快速发展下新闻播音自身改革的需要。

(二) “说”与“播”的区别

“说”与“播”的区别, 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区别就是是有无稿的区别。一个是跟着题字器念出来, 一个是用自己的理解说出来。“说”一般情况下没有详细的文字依据, 无法照本宣科的读, “说”属于口语的范畴, 对故事整体把握性强、对语境依赖性大。但是他们又存在着共性:那就是以正确的播音状态进行播读, 从而完成整个作品。在人际交流中找不到“播”的痕迹, 所以说“播”并不是人际交流中的语言传播样式。“播”是大众传播的产物, 而“念”和“读”在人际传播中是存在的。

(三) “说新闻”的形成发展

从新闻类节目出现到有专业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 播音员对于新闻播讲的方式也在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改革而变化着, 近几年, 各地的电视广播新闻节目中在纷纷效仿“说新闻”这一新型的对于新闻的播讲方式。“说新闻”被定位为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参评节目。受众总是感觉新闻和自己存在距离感, 这就要求了新闻要平民化, 而新闻的平民化还是取决于播音员的平民化, 这就要求播音员的播讲状态发生变化, 对象感更加明确, 更好的处理播讲时把握态度的分寸。准确传播信息的同时, 充分体现语言创作, 是感情更加贴近群众, 体现播讲者的亲和力, 使播音员在播讲的同时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四) “说新闻”的特点

当今社会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目的、获取信息方式的初衷都日趋多元化, 而当今社会有事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 当然媒体竞争也不例外, 那么在这种激励的竞争下, 面对受众需要的大量信息, 作为提供信息主渠道的媒体自然受到各大媒体和受众的特别关注。在这种快节奏的的生活环境中, 人们更倾向去亲切、自然、平和的交流传播方式。无疑, 说新符合这一特点, 说新闻的出现也顺行了时代的要求。

二、“说新闻”与主持人关系

说新闻的拿捏和把握非常的重要, 新闻如何被很好的“说”出来完全是靠播音员的驾驭。虽然说“说新闻”刚刚在我国起步, 但是其发展速度已经向我们证明, 这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新闻题材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说新闻”与信息、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 “说新闻”与新闻信息关系在一般的新闻播音中, 播

音员在心理上是以转述者的身份来播报新闻, 强调中立性, 与事件保持距离, 以一种旁观者的客观角度来讲述播报, 而语言大多是照本宣科的念。在说新闻中, 消息经过了播音员的二度创作, 加入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和看法, 他是经过心理感受后的传递, 一定程度上讲, 播音员与新闻事件的关系是联系的、密切的, 主观加入的比较多, 语言多是发自内心, 贴近观众的。

(二) “说新闻”与社会发展关系说新闻一般讲究说的鲜活性、随意性, 减少了照本宣科的刻板, 出其不意。

说新闻由于其“说”的平和, 缓和传播气氛、优化传播环境、深化传播内容、提高传播效率、增加传播内容认同感, 所以, 说新闻这种传播形式的刚一出现就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并取得不错反响。作为受众也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是电视节目的主人。因此, 电视节目也更多的受到了普通大众的关注和评论, 从而也引起了媒体人的重视和觉醒, 也促进了电视节目的改革和发展, 更加的贴近受众、体现人文关怀。“说新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闻类节目的平民化、个性化要求。电视新闻也就从信息播报转向娓娓道来, 从严肃正统转向平民生活, 这也就是“说新闻”之所以出现就引起人的关注和称赞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说新闻”出现的误区

(一) 误区的表现

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电视新闻节目, 特别是地方台的节目已经开始对新闻的播报方式进行了调整。某些节目太过随意化、个人化的新闻播报也导致了节目的庸俗话。其表现为:过度的口语话, 随意增加连接词, 甚至为了随意而随意, 导致跑题。说新闻已成为新闻类节目的一种趋势, 而且已经占据了一定地位,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无法用来传递新闻这一事实的。与此同时, 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认为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播讲方式改革的唯一出路, 说新闻只能说是一次创新并不能称之为最佳出路, 更不能说“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播讲方式改革的唯一出路。“说新闻”, 应注意语言结构是否严谨。目前我们看到的“说新闻”, 一般“说”不到新闻的本质上, 在导语和串词上说个没完没了, 而真正到了新闻主体的时候又改回了播。这些表现尤其体现在不正规的节目中, 节目类型模糊, 不伦不类。

(二) 消除误区的方法

1、要掌握新闻播音的规律, 了解受众的需求。

语言要适度, 既不能逾越播讲人的身份, 同时又必须要播出特色、播出个性, 让受众满意。有效的运用口语, 就电视这个大众传媒而言, 有声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 不能完全等同于日常人际传播, 它同时还承担着大众传播的责任。

2、要尊重受众基本接受原则。

审美学中有句话叫做“距离产生美”, 对于新闻播讲过程中, 这条定律, 同样适用。和受众沟通要把握好度, 发表自己看法评论要把我好度, 有时一味的迎合观众, 反而会直接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信息总汇的严肃性、权威性。在目前新闻类节目中无论是“播”新闻还是“说”新闻都必须具备十分强调播音基本功。部分受众对“播报新闻”产生厌倦心理是因为长期以来有的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没有按照播音表达规律来播报, 播音缺乏变化, 而并非是因为“播”新闻的形式缺乏变化。恰恰相反的是, 播音基本表达技巧中对新闻类节目有“变化”的要求, 要达到新闻类节目播报变化自如就必须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保证。

我相信,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 说新闻一定还会以快速的发展吸引受众的眼球, 而说新闻的节目一定也会越来越多。而打造其核心竞争力, 走品牌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也将成为包括说新闻在内的所有广播电视栏目共同的追求.

摘要:新闻播音如何推陈出新,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播音界共同研讨的课题。“说新闻”作为新型的播报方式, 已经引起了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说新闻”的播讲方式进行研究, 对新闻播音提出个人观点和看法, 并指出“说新闻”的误区及其消除方法。

关键词:说新闻,播音员

参考文献

[1]代欢.作秀战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播报新闻读后感 篇8

上早班经历“惊魂时刻”

经常看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观众其实对陆放并不陌生,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新闻节目中做出镜记者,后来主持了很长时间的《北京您早》。早在2006年的时侯,陆放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以后就来到了北京电视台。来台之后,最开始的时候做记者,从头开始跑新闻。她所在的组是特报组,需要采访的都是一些紧急或突发事件,诸如着火、车祸等,其线索主要来自观众的热线。除此之外,陆放作为记者还暗访偷拍过一些新闻事件,比如违法挖沙、旅游骗局等,当时比较年轻,对很多事情也不太懂,好在摄像都很资深,很有经验,他们保护着陆放。做记者一下就是4年,在这四年当中,凡是北京电视台播报的各种新闻她都跑过,诸如人物、专题报道等,既经历过危险,也经受了锻炼。到了2010年的时候,陆放开始进入演播室,先期在《北京您早》做资讯,后来做主播。但同时她并没有离开记者岗位,所以从2010年10月到2012年底,她感觉自己在进行“魔鬼训陈”,既要完成记者的工作量,又要做主持人,那段时间很辛苦,经常就睡在台里。

刚做主持人的时候,连陆放自己都觉得不太适应,有人说她说话太快了。她觉得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两头跑太累了,因为长期做记者穿着随意惯了,所以一开始让她穿套装、高跟鞋,她还真有点不适应。那几年的记者经历让她变得更加质朴,也更加了解新闻中的人和事。原来陆放是个慢性子的人,可自从干了新闻之后,行动速度和语速成倍增长,说话走路都变得特别快。

做新闻主持人,特别是主持《北京您早》的时候需要适应的是时间,因为这个节目要求早上4点多钟就得起床,5点多钟就要到岗,经常会起不来,一般都要上6个闹钟才能保证自己及时起床。有一次最危险,起来的时候已经6点了,只有一个小时节目就要开始了,吓了她一身的汗。

至今难忘医院急诊室里的特殊味道

对于陆放来说,做新闻记者那几年对她的影响很大,也有很多难忘的事情。她认为,如果仅仅走在这座城市中,不会知道这座城市里蕴含的精神力量是什么,但是如果你近距离去接触很多北京人,你会感受到他们身体里蕴含的能量有多么巨大。有一次她采访了一个叫杨立英的人,明白了勇敢的含义。杨立英的丈夫因为一次煤气中毒成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也不能说一句话的植物人,医生判定他不可能好转,可是杨立英不信,她十三年如一日地照顾像是一个婴儿的丈夫。她的丈夫有130斤重,而且全身不能动,杨立英要想挪动他的身体无异于搬起一块130斤的大石头,可是因为怕丈夫长褥疮,她就这样一天搬四五个来回,从搬不动摔在地上失声痛哭到一点点搬过去,杨立英战胜了自己的身体也战胜了心理上的脆弱。更加考验承受力的是房间里的寂静,杨立英一个音一个音地教丈夫说话,可是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始终没有听到过丈夫的一个回音,然而奇迹发生了,一天杨立英在厨房做饭,听到寂静的空气中传来一声呼唤:“杨立英”,她恍惚了,怎么会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于是她走到屋里发现居然是自己的丈夫发出来的声音,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她顿时热泪盈眶。采访完这个人,杨立英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陆放。

除夕夜,所有的人都赶着回家与亲人共度,但是太多的除夕夜陆放都是在采疗中度过的。其中有两年她都是在同仁医院烟花爆竹炸伤急诊室外度过的,那里从晚上10点到凌晨3、4点都会陆续接到很多炸伤的患者,很多炸伤患者已经面目全非、皮开肉绽,当他们被推进来接受紧急治疗时,急诊室里阵阵的哭喊声,患者家属的情绪近乎于失控的状态,这个时候,急诊医生们总是很有耐心地抚慰家属的情绪,同时给出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她还清晰地记得急诊室内外弥漫在空气中的一种特殊的味道,那是炸药与人类皮肤混合烧焦的味道,每每闻到这个味道她都会出现想要呕吐的感觉,还有深深的心痛。陆放用自己的采访记录着医生们的工作,心中啧啧称赞,如果没有这些医生的守候,这些乐极生悲的炸伤者又该如何度过这个除夕呢?她深深敬佩这些救人于危难中的白衣天使,也深深感受到劣质烟花的伤害。

做记者是非常辛苦的。有一天上午,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这时陆放接到了一个任务,出去采访下雨的新闻,这是她第一次独立采访,心里完全没底,而领导给她的要求就是:“看到什么采什么”。这时候距离播出只有两个半小时,她二话没说叫上摄像记者就冲进雨中,看到积水说积水、看到堵车说堵车、看到污水井漏了也说,可是如何能说得形象呢?陆放把脚踏进水中,发现水已经没过脚脖子,于是她就拿脚当尺子,给大家最为直观地呈现雨水的状态。就这样她完成了报道并受到了好评,尤其是生动地展示了雨有多大。可回家以后,她发现这双自己新买的第一次穿的鞋子彻底因为被水浸泡过而报废了,她的脚也被染成了鞋子的墨绿色。从这第一次采访开始,陆放就明白了,做记者要勇于付出,乐于付出,后来的工作进一步让陆放知道了自己要付出的都是什么,包括:体力、时间、情感等等。

第一次播报《北京新闻》克服怯场心理

在做了四年的新闻主播以后,因为表现优异,2014年11月,陆放被选拔为《北京新闻》节目的新主持人。《北京新闻》这个节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陆放觉得主持这个节目以后,自己的压力更大了、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如何减轻这种压力呢?她经过思索感觉到,虽然《北京新闻》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所以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只要说有这么一件事,我把这件事告诉你就行了。对于播报的重要新闻来说,不能靠端着架子,只有把新闻理解了,把播报新闻的感觉找对了,才能达到传播效果,这样自己也就自如了。这期间最让她难忘的还是第一次主持《北京新闻》的经过。

她说,在第一次主持这个节目之前,自己感到很紧张,心想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千万不能播错了,于是自己的手轻微的颤抖,内心有些沉重,她在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紧张。而等真的到了播报新闻的时候她却不紧张了,显得很自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在正式上主播台之前,陆放自己做了一个心理调整。她拿着要进演播室的衣服找到领导问穿这件衣服行吗?领导鼓励她说,你别紧张啊,放松。后采她进了化妆间开始化妆,化妆的时候他的心里还是不能平静,这个时候她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短信,内容是“演员如何克服怯场”,她打开看了看,里面说,如果你在上台前怯场的话,就是对观众不负责,你现在所要做的是让观众好好看你的演出,心中不能有太多的杂念。陆放心想,这说的有道理啊,她看了看化妆师,想,人家大老远的跑来给你化妆,还有其他在忙碌的同事,他们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节目能成功播出,所以不能只考虑自己,否则就太自私了。她想,即便出现了意外情况,你也不用管,只需要把该播报的新闻说清楚就可以了。这样想着,陆放心里一下子就放下来了。带着这样的心态进入演播室后,陆放没有紧张,坐得特别稳。后来她对那个发短信的朋友说,你发的这个帖子太关键了。

上一篇:乌市41中学团委工作计划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