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冷热,生命的存亡

2024-10-09

自然的冷热,生命的存亡

自然的冷热,生命的存亡 篇1

自然的冷热,生命的存亡

摘要: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自然主题的作品,让人们不断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热爱生命》表现了自然的两面性,在淘金者面前既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大度宽容的一面;在自然面前,两个淘金者有不同的自然认知,一个热爱生命,放弃浮华,顺应自然,迎来新生;另一个,执迷不悟,一味追求所谓的财富,命丧荒原。自然的冷热、生命的存亡,表现了人与自然地位的平等。故事中两个人物不同的命运结局,表现了土地伦理的形成,人们应从自然中寻求精神的价值。

关键词:自然;生命;《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3-1573(2017)01-0033-04

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生于旧金山,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0岁。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以自然为主题的小说,包括《狼子》(The Son of Wolf,1900)、《生命法则》(The Law of Life,1901)、《白牙》(White Fang,1906)、《热爱生命》(Love of Life,1907)等。应该指出,杰克?伦敦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然而他却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杰克?伦敦有关自然主题的作品展示了一个遥远且真实的世界:那里宝藏与荒凉并存,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作者用写实的创作方法,生动地描述了不同的人物在自然环境中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体验。也有人将它称作“集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于一身的美国荒野文学”。[1]《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两个淘金者在淘金结束后满载而归时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在被同伴抛弃后,独自一人在北美西部荒野忍饥挨饿,对自然和财富的认识不断深化,心灵也随着求生的征程而净化;另一个人物――比尔,背信弃义,无情地将主人公抛弃,恶劣的环境也没有改变他对自然的认知,呈现出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故事表现了土地伦理(land ethic)[2]的形成,在土地这一共同体中,人类不再是以征服者的角色出现,而应该同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土壤、水、植物和动物等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热爱生命》中描述的北美西部荒原“这一特殊地域成了一种表达文明焦虑的象征话语”[3],强调人们在自然面前应尊重自然的话语权,呼吁人们热爱自然,在与自然的平等相处中寻求精神的慰藉。故事中,自然对主人公表现出既无情冷酷又大度宽容的两面性,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他扔掉了所有的金沙,除去贪婪的念头,热爱生命,并最终获救,而比尔对财富的一味追求则使他命丧荒野。

一、自然之“冷”

对自然的描述是杰克?伦敦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扮演着一个裁判员的角色,对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事物都一视同仁,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

在冰冷的河水里,比尔和主人公脚腕疼痛,由于寒冷,他们的脚已经失去知觉。当走到河水淹没他们膝盖的地方,他们顿时感觉难以站稳,主人公无意中踩到了一个圆形的石头,麻木的双脚和冰冷的石头几乎让他跌倒在河里,而此时的太阳也已靠地平线,早已没有了晌午的光芒与温度,浓雾开始出现,像要蒙上两个淘金者的眼睛,使他们觉得一切是那么的混混沌沌,不可琢磨。“地平线附近,太阳仿佛是一个闷烧着的火球,在一片无形的雾霭和水汽中显得模模糊糊,让人觉得那是没有轮廓和形状,只有质量和强度的物体”[4]。自然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了它的空旷和恶劣,带给人们的是冷漠和凄凉的感觉,物欲和贪婪在这里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切都回归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状态――生存。主人公在这种状态下,感到了发愁,看到周围“没有书、没有灌木、没有草丛”[4],在这个一无所有的西部荒原,留给人们的只有生的渺茫和死的恐惧。再往前走,翻过那座山,可能会有转机,可是自然再一次使他的梦想破碎,到了山头,只看见一片死沉沉的,寸草不生的浅谷。自然界中的太阳日出日落,然而却没有给淘金者带来无尽的温暖。太阳从东北方升了起来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然而乌云却遮住了它的光芒,在这灰蒙蒙的天空中,主人公的眼睛里也完全变成了灰色,灰色的苔藓、灰色的岩石、灰色的小湖、灰色的小溪、灰色的天空……在灰色的世界中,他甚至无法找到哪儿是北方,绝望和恐惧之情油然而生,他嚎啕大哭起来,“他对着四周冷酷的荒原大声痛苦,后来他又一耸一耸地抽噎了很长时间”。[4]

故事中对自然的描述,像冰冷的河水、日落的太阳、模糊的天际线、低矮的山丘、寸草不生的浅谷、灰色的天空……这一种种阴郁的景象都传递出自然对人们淘金活动的不满,表现出了冷酷无情的一面。

二、自然的“热”

自然在故事中象征着冷漠、无情的外部世界,但同时又不断地给主人公带来生的希望,自然的生殖与养育功能[5]在故事中得以体现。在自然中,人们只有汲取自然而又具有野性的生命力,精神世界才可以寻求净化,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成为故事发展的主要脉络。美国著名历史学家H.N.史密斯在他的著作《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中指出:“能对美利坚帝国的特征下定义的不是过去的一系列影响,不是某个文化传统,也不是他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而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6]

主人公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不断地从自然中汲取生命的养分,在沼泽地中,他常常摘下灰白色的浆果充饥。在小河里,他紧紧抓住根部像嫩葱芽的灯心草咀嚼,感觉这种食物味道很好。“那芽很嫩,他的牙齿咬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听上去好像是很美味的东西。”[4]在雪中还发现了一种带酸味的野草,用来充饥。在一次绊倒后,正好摔倒在一个松鸡窝里,为了求生,他吃掉了四只刚孵出的小松鸡。在看到一只公鹿时,他甚至想象鹿肉排在火上烤的??甑那榫昂臀兜馈!澳宰永锪⒖谈∠殖鲆桓本跋螅阂欢洋艋鹕希?鹿肉排被火烤得咝咝响的情景和滋味。”[4]在极度疲乏的情况下,太阳也露出一些温和的阳光,让他拿那受苦受难的身体充满了暖意。在主人公求生的征程中,浆果、灯心草、野草、松鸡……都是自然赋予淘金者生存下去的必要食材。体力的消耗和负重的行程使他逐渐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这种与自然的联系使人富有力量,荡涤人的灵魂[7],使主人公的心灵也一步步地得到净化,生存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金沙所能带给他的价值。

上一篇:你不明白的我学生读书感悟下一篇:《文明礼仪》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