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看美丽心灵观后感作文(共10篇)
初中看美丽心灵观后感作文 篇1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真实天才疯狂的真实经历(一个科学家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艰难过程),很年轻就作出惊人的数学发现,奠定了经济学中博弈论的基础,之后,纳什遇到他生命中的另一半,一个懂得欣赏他的女人,并和她开始全新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沉浸在他的幻想世界里,虚构他的奋斗事业,最终在妻子的鼓励与支持下在自我构建的虚幻世界里和现实世界进行抗争,凭借“情感”与“思想”最终摆脱虚拟的干扰,获得诺贝尔奖,在自我热衷的数学世界里获得人生的成功。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的世界,科学技术在今日是第一生产力,是一切发展的动力,每个人都应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去适应社会的需求,了解经济发展形势,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自身来使自我在社会上拥有一处立足之地。对于大学生,在我刚刚踏进大学校门,导师和爸妈就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里面就要学会如何交朋友,如何对待恩师,如何自我处理生活交际中的问题,如何发展自我,让自我强大起来。正如纳什一样,他年轻时也是在麻省理工这个象牙塔中,可是他只明白埋头研究,几乎与现实社会隔绝,没有关注社会缺少对其它一切的接触,以致会有很多女孩认为他是“神经病”,所以,我们要了解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改变自我适应社会。
当我看到纳什幻想着为国家尽力,埋头工作时,觉得他真的很伟大,在那里向我们透露出他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做为大学生,我们或许应当具备国家的忧患意识,不能再像高中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当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这一部影片中,最让人感到的是纳什的妻子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不离不弃,最终是人世间最重要的情感帮忙了纳什,这是一种多么神奇而伟大的力量!的确,完美的心灵需要思想和美丽情感的结合,在我们的世界中,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珍惜眼前人,彼此真诚相待,相互关心,相互包容,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相互鼓励,一齐分担,一齐奋斗!
在大学这个容纳中国五湖四海的小社会里,每个人都要学会交朋友,要勇敢的挑战自我,不再那么位畏缩缩的,要主动与人聊天,介绍自我,努力寻找与自我志同道合的友人,要真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仅有这样,别人才会以同样的真心对待你。真正的友谊会让你感觉愉快,幸福,朋友将会在你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真诚对待,努力经营,细心呵护。我想,对待感情也是如此,一段感情,需要你用心经营,用心对待,相互怜惜对方。
“美丽心灵”让我回忆起很多很多,也让我感悟好多好多:在信息化社会要不断完善自我适应需求,珍惜身边的一切,包括家人,爱人,朋友。要把思想和完美的情感融汇在一齐,让它散发独特而强大的光芒!
美丽心灵观后感高三作文 篇2
《美丽心灵》让我们耳目一新,首先纳什不是一位普通的科学家,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影片的与众不同,更在于它对科学家内心世界的深入探寻与智慧才华的展示。主人公纳什一出场就表现令人惊叹,他居然将玻璃杯折射的五彩光线完美重合在同学的领带格纹上。他在谈恋爱中看星空画图案、甚至求婚,都显示出一个数学天才的特质与浪漫,饶有兴趣,否则艾丽西亚也不会爱上他。
关于谍战,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处。既丰富了影片内容,又增加了悬念和神秘感,还揭示了主人公所处的1950年代美苏冷战时代背景。导演将纳什的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如此之妙,观众都信以为真,直到后面才恍然大悟。我觉得这部分虽然是纳什神经分裂造成的幻想,其实也能够感觉到创作者对那个时代冷峻的反映和批评,军方以国家安全为名义,让一个思想单纯的科学家受了伤害。冷战不是虚幻的荒.唐,而是历史的真实。
这部影片细节非常出彩,而且前后呼应。比如片子前面作为研究生的纳什,在茶厅看到一群教授将自己的钢笔,放在一位德高望重老教授面前,表达尊敬与致敬之意,片尾纳什自己也得到了这份殊荣。比如纳什与艾丽西亚第一次约会,她送给纳什一块手帕,片尾纳什在诺贝尔领奖台上又从兜里取出了这块手帕。比如纳什在宿舍窗前终于写出有关博弈论的论文,窗外雪花纷纷,缓缓的拉镜头,雪停日出。还有图书馆如艺术橱窗般的数学公式等等。
两位主演演技相当了得,尤其扮演纳什的罗素.克劳,曾以《角斗士》硬汉形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他将一个有精神分裂症的天才数学家表演的特别到位,他专注的神情,走路的步态,准确塑造了人物形象。前两天看《救赎之路》,康纳利扮演了一位儿子死于车祸的坚强母亲。在这部影片里,她演的是坚强的妻子,戏份更多,表演更好。
美丽心灵观后感作文750字 篇3
对于这部电影,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感情,这个角度的选取是基于我对纳什妻子的崇高敬仰。换做是我,我不敢保证我的每个决定都如此伟大,当决定和在比自己“高等级”的人相爱时,要该有多大的勇气,当恋情正因纳什的精神分裂症从收到万人敬仰的天堂跌入孤孤单单地狱时,要有多大的力量才能支撑他抵住外人异样的眼光,正因我不懂感情,因此我不能对他们之间的感情做出人和决定性的评价,只是她的一言一行,深深的触动了埋藏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感觉:不好轻易地理解或追求。“理解或追求”不能只是抱着一种“只是玩玩而已的心态”或者说是“给自己一份经验”的态度。(lz13)那样的话就太自私了。我不太懂她的真实感受,但是他的一举一动告诉我,对一份爱的执着更多的是付出而不是总想着“他/她能为我做着什么”而是“我能带给他或是她什么”,这也难怪,在最后的获奖台上,他还是不忘他的妻子,他们之间总算雨过天晴,很大程度上都是正因她的平凡,和特殊吧!
之后,是事业(或者说是理想),一个人的人生总是被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牵绊,才让我们要现理想的愿望变得如此艰难,但是永远不被绊倒的,支撑着我们向前的还是我们的理想。是他告诉我们坚持的方向也需要代价,普林斯顿是一所不一样的大学,但进入普林斯顿的不必须都是不平凡的人,但是纳什就是这样的特殊,也特殊得得了精神分裂症,其是进入那所大学是正因想要获取他一向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是就算知道自己不擅长交流,没有很好地人际,但是哪儿有他一向选取科研和理论研究,撑出自己的一片天,但也许是过于投入,或许也是过于寂寞,才让他有了闺蜜,之后又有了太多压榨的和失败的冲击,但是,命运找对了人,在纳什身上,我看到了那种真真正正的对一种东西的热爱和沉寂,即使在病魔的摧残下,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与对方共存亡。
看《美丽心灵》有感400字 篇4
影片《美丽心灵》讲述的是数学天才纳什在创造了“纳什均衡”后,精神分裂了三十年,在自己的努力和妻子的照顾下慢慢恢复,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直到影片最后,他幻想出来的人物依然没有消失。他告诉自己的好友,“也许他们一直不会消失,但我已习惯不理会他们。他们是我的过去,其实每个人都会被过去所缠绕。”
再看《美丽心灵》,我领悟到,纳什恢复的关键就在于他接纳了自己,接纳了过去的经历,接纳了还不完美的自己,所以他得到了释然。而我们,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时,与其过分掩饰自己的短处、逃避现实,还不如坦诚相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时,木桶的容量不在于它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那块最短木板的长度。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也不大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做到完美,所以要能够去发现并且承认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下苦功夫,做到“对症下药”。着力自补其短,方可更进一步。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并非是后天原因造成的,我们很难去改变它。这时,我们不如试着接纳它。有的困难,可怕的不是它们有多么强大,而是我们不去正视、不去接纳它们。而当我们真正地调整好状态开始去面对它们,它们虽然没有消失,但已经没有攻击力了。这时,我们就可以扬长避短,用自己的优势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一种智慧。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5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摘自书籍)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的将康与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其次,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的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的发掘啊学生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则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将来能报效祖国的前提,也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多看些心理书籍,正确引导自己的心理发展方向,不偏道,不出轨。
4、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如果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能解决,就应该找心理老师咨询,寻求帮助,彻底的解决心理《美丽心灵》是约翰 纳什教授生平的传记,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故事。纳什的聪明才智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纳什生性孤僻,不善言语,甚至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是那样格格不入。我在想是否他太过聪明才至于后来得了精神分裂症。一个天才总是会过于想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能出名,得到别人的认可。于是,他开始臆想自己在帮国家解密。纳什说:“我希望自己像独行侠一样,我不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喜欢我。”而事实上,是纳什把自己给封闭了,他太过聪明,总是用思维战胜理智,他喜欢人群,同时也惧怕人群,因为他急于成功,急于证明自己,急于用自己的头脑让自己功成名就。对于数学,对于自己的工作,他总是过于执着与敏锐,以万分的心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他为了解开那些难题,可以不吃不喝。看着他拼命在图书馆的窗户上写满字,嘴里还喃喃地说着那些公式时,才明白,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他得精神分裂症的结果是我们早可以预料到的。他的封闭,不与人交往,他的想象,幻想超过实际,他的聪明,思维超过理智。他相信自己的头脑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超越一切。同时,他急于求成,急于证明自己。而这些也是激励他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觉得他是幸运又是不幸的,上帝给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他开扇窗的,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何以说他幸运呢?他拥有一个美丽坚强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当他的妻子得知他得了精神分裂症的时候,并没有离他而去,相反的,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并且独自一人承担起整个家的责任任劳任怨,这对于一个女的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呢!她的妻子的一段话让我们动容:“有时候我憎恨纳什与上帝,然而当我把纳什幻想成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是时,我又是那么的欣喜,有那么一瞬间,我也便足够了!”这是一个妻子的自白,是一个妻子内心最真诚的声音,也是显示一个妻子对丈夫真诚的最好说明。当纳什明白自己确实患了精神分裂症时,担心自己会做出伤害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事情时,便想到要送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离开,要自己一个人去战胜精神分裂症。然而,他的妻子却从未想过舍弃他,冒着生命危险,留下来帮助他一起战胜精神分裂症。当纳什的精神分裂症一度出现,扰乱他正常的生活工作时,他想到了放弃。但是,他的妻子却握着他的双手说:“你可以的,我们明天再试试好吗?别放弃!”在妻子的支持与鼓励下,纳什才得以坚持下来,才能再次走进熟悉的大学去克服自己的精神分裂症。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纳什的事例不正是应证了这句话吗?我佩服纳什,同时也佩服纳什的妻子。我想本影片中他们的人格魅力也是本片的闪光点吧!
影片中有很多动人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当纳什患病后,想到去以前自己所在的学校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学校并未因他患了精神分裂症而赶走他。相反的,他以前的朋友问他是否需要个办公室,给了他在学校里相当的包容和理解,并且当纳什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总是立马跑过去,告诉他冷静,没事!这是多么珍贵的友情啊!
有一个场景很让我们感动,纳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检察员说:“你是来看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台上是否会出丑,实际上告诉你,我的幻觉至今从未消失,只是像饥饿者控制自己的食欲一样,控制着自己选择漠视。然而真实的,在台上是否会出丑我自己也不敢确定。”看到这里,我哭了,忽然间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纠缠和疾病对他的折磨。当他的同行们纷纷把自己的派克钢笔放在纳什的桌前,你可知道这代表了什么?这表现了人们对纳什的尊重与敬意,是对纳什成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心理的最好的抚慰。
有个名人说:“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便是自己”,而纳什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有坚韧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并未自己的目标所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6
早在几个星期前,老师就给我们介绍过20世纪数学界的天才——约翰•福布斯-纳什。纳什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个100%的天才,27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纳什的一生也是非常不幸的,纳什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然而庆兴的是,在这个天才的背后有一个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他的妻子艾莉西娅。艾莉西娅对他始终不离不弃。在深爱他的妻子艾莉西娅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如愿以偿,终于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战胜了病魔。
带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我们观看了《美丽心灵》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以非正式传记的形式讲述了纳什从学生时代到老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一段往事。
没有花哨的题目,没有深刻的台词和宏大的场面,也没有跌宕的情节,有的只是对纳什的一生的银幕再现。纳什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他的小学老师说他有着两个脑袋,却只有半颗心。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数学研究上,忽视了与周围同学的相处。他的思维远远多于情感。当思维突破了理智,占据了意识,理智便被排挤到无意识领域。他思维中的东西便由妄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不同的人格,从而导致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进行非理性的幻想,思维涌现,并夸大妄想。因为人际信任的缺失和对成就的期待,纳什才会有室友和司令以及小女孩的幻觉。孤独的心灵,必然需要某种形式去填补,只是真实和幻想、接受和否定罢了。在他与查尔斯的谈话中说道:“我不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喜欢我。”纳什孤独、寂寞,害怕失败并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可。虚构的查尔斯便充当了一个为他解除孤独、寂寞并不断地认可、鼓励他的人物。与妻子相爱后,他又虚构了一个小女孩,我认为这是他渴望了解女性并希望得到妻子的爱。1952年,在美苏对峙时,纳什破解了敌方的密码,为国防做出了贡献后,他渴望获得更大的成功,于是他又幻想出一个国防部官员——威廉
-帕切尔。威廉交给他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关系到15万人民的安危和国防安全。于是,纳什沉迷于破解报纸、杂志中的密码。而此时,他的心灵深处的理想和欲望得到了满足。当纳什了解到了危险后想要退出该“任务”,但在威廉的威胁下,他一次次地妥协了,其实他内心深处还是渴望着成功。
纳什是不幸的但是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尽职尽责的医生没有放弃他,挚爱的妻子没有放弃他,大学里的教授同事和学生没有放弃他,整个社会没有放弃他,加上他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战胜疾病,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些教授向自己肯定的教授献上自己的钢笔的那几幕。电影中间有一幕是纳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静静地坐在一张圆桌旁,所有教授依次向老人献上自己的钢笔,而老人对每个教授点头致谢,安静地接受他们的敬意。纳什的老板用带着敬佩的语气告诉纳什钢笔是对老人一生的辛劳和成绩的肯定。或许那个时候,纳什就渴望着要得到钢笔。在影片的最后几分钟,纳什终于也得到了他期盼已久的钢笔,那是对他自己一生的辛劳和成就的肯定,或许是期盼的太久,久到自己都不敢去相信,他只会说谢谢。钢笔,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比一般的物品或者敬佩的话语都要显得脱俗,弥足珍贵。
看完整部电影后,我在感慨纳什艰辛之余,更是难忘他的妻子——艾莉西娅。“我让你感受什么是真实,这是真实„„也许问题不是在这里(脑袋),也许问题可以在这里(心里)解决”,这是艾莉西娅在纳什病情反反复复,连他自己都绝望和愧疚时,温柔地拉着纳什的手,低头轻轻说的几句话。没有海誓山盟,没有不离不弃,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感动了我。在纳什发病并威胁到她和孩子的生命安全时,她把孩子送回娘家,自己却不弃不离,她理解丈夫不愿意去精神病医院治疗的心理,把丈夫留在身边,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并顶住巨大的精神压力支撑着一个家庭走过忧患。在查了有关艾莉西娅的资料后我才知道,原来她同时帮助了丈夫和儿子战胜了精神分裂症。这是一曲爱情挽救生命与拯救健康的颂歌,这是美丽心灵最生动的诠释。而纳什也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他为了承担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为了满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药。并在别人的嘲笑与医生的不赞同下,坚强地活着与心理疾病做斗争。他的坚强意志使他的心灵得到美化,令我们感动。
在影片的最后,是纳什发表诺贝尔获奖感言,这是他一生的感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在我脑中久久回荡。他说:“我一直相信数字,不管是方程式或逻辑学都引导我们去思考,但经过终生的追求,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去决定原由?’,我的探索„„让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症,就这样来回走了一趟。在事业上我有了最重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来,今晚我能站在这里,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谢谢你!”
姓名:赵珊珊
学号:0990803009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7
影片美丽心灵是一部以纳什的生平经历为基带创作的人物传记片。该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几乎包揽了20xx年电影类的全球最高奖项。影片主人公原型纳什因此而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群不善社交。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纳什21岁博士毕业,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由于博弈论、代数几何和非线性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财富杂志推举为同时活跃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领域的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可在盛名的顶峰,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让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饱受思维与情绪错乱的困扰。往昔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年,变成了一个衣着怪异、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留下些稀奇古怪的信息,成为一个游荡在普林斯顿校园里的满怀忧伤的幽灵。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且因为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的领奖台。如今,纳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科学研究。他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但已经不再任教。学校经济学系经常会举办有关博弈论的论坛,纳什有时候会参加,但是他几乎从不发言,每次都是静静地来,静静地走。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8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人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即使找到,也总是相逢在不适宜的时机,不是早一步,就是晚半拍,真正的爱永远迟到。
但我想说,爱是永恒存在着,只它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唯一相同的是真爱的力量无穷。
看完《美丽心灵》,我更加坚定这种想法。纳什,这个享誉全球的诺贝尔物理学 奖得主,如果没有妻子的真爱在背后支撑着他,他是不会走向成功的殿堂
影片中特别令我感动的镜头此时仍在我的脑海中晃动着,久久挥之不去。
当纳什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复发时,当妻子艾丽西亚要决定是否让纳什重回医院时,艾丽西亚颤抖地拿起纳什的手贴在他的脸上,再贴在自己的脸上,“你知道什么是真实吗?这儿,还有这儿。”然后把纳什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还有这个,他们都是真实的。”她相信纳什的心可以感受到她真挚的爱,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真爱,也相信这份爱有足够的力量帮助纳什战胜幻觉,重新正视迷失的自我……
在爱的鼓励与支撑下,纳什勇敢的正视自己那只能好转但无法治愈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1994年的诺贝尔颁奖晚会上,他更道出了肺腑之言:“我几乎不相信数据、逻辑、理性,但我一直在追求。我问自己什么是立即逻辑,谁定义了理性,我的`问题让我在物理世界里旋转。我不经意有了发现,但在我的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是拥有了一生的爱,那就是因为你,你是我所有的动力……” 妻子艾丽西亚的视线模糊了,两人相视而笑,沉浸在幸福的光芒中。
这种爱虽然看似平淡,但你却无法不为之动容,这种相濡以沫,发自内心的爱让生命燃烧,闪烁着一种幸福之光。
有人说:能在生命的最后数小时或数分钟里,再次看到心中最想见的人,好象连死想亡也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这让我想起《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和露丝的另一种爱情。当船在风浪中渐渐下沉,当生命的希望只能留一个人时,杰克毅然的选择让爱人登上救生艇,要她好好的活下去。属于杰克的生命之火在渐渐黯淡,但他始终微笑。只要心爱的她活着,他就毫无遗憾了。“生命曾可贵,真爱价更高。” 杰克用他的生命他的爱,燃烧了露丝的生命。这样的爱一直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
非典时期的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爱的真实透测。至今仍然记的那样一段对白:“亲爱的,如果我有了SARS, 你,你会怎么办?”“傻子,你有了SARS,那我也有了。”“那我们怎么办?” “没有什么怎么办?我们还是一起生活,一起相爱……”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9
纳什是个沉溺在数学天地里的天才,在数学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但他却有着很大的交际障碍,他高傲、封闭、不合群,对人际交往一窍不通,也不屑一顾。在他学生时期,他在数学系竞争很是激烈的普林斯顿一直是个佼佼者,因此也有不少人对他充满嫉妒,盼望看到他的失败。后来在一个酒会上,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萌发灵感,从而撰写出了博弈论文,因此他在学术领域上有了一定地位,他一边教书也一边在政府部门担任密码分析工作,这是他也刚好与美丽的艾丽西亚・拉迪结了婚,但不久他也被诊断出他患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原来他的室友及其侄女、交给他秘密任务的国防部官员威廉这三个人根本不存在,都是在他幻想世界中的人物。就这样,在幻想与现实中交错中的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落时期,他不得不靠吃药清醒理智。直到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去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才知道那时正处于充满黑暗的冷战时期,社会也是他的悲剧人生发生的一大因素,他渴望凭借自己的数学优势助美国在这场冷战中获胜。由此可见,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对人的命运也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看了这部影片,感触最深的还是艾丽西亚对纳什那种忠贞不渝的爱与永不言弃的信念。结了婚不久的她有了身孕,但他一直不知道纳什的秘密工作,这也是纳什的职责―不向任何人泄密。当他知道了纳什的病症后,她感到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她从没离开过他。她深信,她可以帮助他脱离病痛,她没法离开他,也不能离开他。就这样,艾丽西亚陪伴着纳什走过了漫长的恢复期,这期间他们之间也有过很大的矛盾与不快,但是,爱的力量没有让艾丽西亚放弃他。受到妻子的爱的感动,纳什终于开始直面自己的病,下定决心与自己的幻想作斗争。看了那一幕幕艾丽西亚陪伴纳什战胜幻想分裂症的画面,我感慨人生的跌宕起伏,更深感真爱的温暖。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就在患病后的纳什回普林斯顿的时候,以前曾经把他视为对手的同学也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他机会。我们在生活中,也必须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珍惜身边所有爱你的人,他们将会是无条件陪伴我们走过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的人,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情义,这份爱也将是我们不断前进、保持干劲的力量。
同时,我也对纳什有着敬佩感,他在往后的30多年里身边一直陪伴着那三个幻想中的人,可以说,他一直都在不断与病魔做斗争,一直都在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与意志。在这样的状态下,他还是在数学上继续做出了伟大贡献,终于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对他所做出的学术研究伟大功绩的肯定。看到纳什一家欢乐、温馨的笑脸,故事总算有了个完美的结局。
美丽心灵之观后感 篇10
——以教育为视角观看《美丽心灵》
0810053905向艳教育学部特殊教育
摘要: 《美丽心灵》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在整部影片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美国教育体制的自由,纳什的超长才能也正是有了这样自由的教育体制才得以发挥,就算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纳什还是可以被允许呆在学校,并且可以参加学校的课程学习、参加论坛活动等。可以说,纳什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美国的教育体制。
关键字:自由的教育教育体制数学家传记
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一部电影都可以看出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只是有着正面负面、水平高低之分,电影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将抽象化为具象,这一特性注定它同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尽管电复印件身不是专门为教育服务的。借电影作为承载教育的媒介的确不失为一种好办法。[3]无可疑问《美丽心灵》也可以认为是一部难得的教育电影,至少不失为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美丽心灵》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在整部影片中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约翰·纳什的人生,比如,他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无私宽容的爱情、令人感叹的友情等,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当属影片中自由宽松的教育体制。影片表现着纳什对数学真理的追求,一种纯粹的全心全意的追求,正是这样的追求促使着他最终摆脱了顽疾的困厄;它表现着纳什因沉迷于数学而疯狂,即使在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仍坚持着做数学研究。这些给人以心灵震撼,进而启迪心智,发挥想象。约翰· 纳什在患精神病期间仍然坚持研究数学,他的这种对数学的执着是令我们感到很敬佩的,但是我们透过这些表面的坚持可以看到当时美国教育体制的自由性,是美国自由的教育体制成了纳什在患病期间进行数学研究的坚强后盾,正是有着这样自由的后盾,纳什才得以发挥他的超长才能,从而提出了影响至今的博弈论,并获得了诺贝尔奖。纳什的成功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但是,在他努力的过程中,教育体制成了他前行的催化剂。
一、自由的教育
自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主旋律。人类是唯一懂得自由、追求自由并创造着自由的物种。自由的尺度标志着人在何种意义上、何种程度上真正成为人本身。教育,是以人为培养对象的,而自由是人的本质,即自由与人是不可分的,因而教育与自由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分的。[1]因此,教育是用独立、自主、民主、平等等自由的思想来培养人的,即强调人的自由发展,自由发展的人就是人的独创性、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实现,也就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就需要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提供一个敢想、敢做的环境,提供一个方便“返回”的环境,以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自己的喜好去解决问题。
二、故事梗概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是以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为原型的。英俊而又有点古怪的纳什早年就表现出惊人的数学才能,凭借着数学才能获得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进入到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进入到国际一流的大学,按道理说,学生会积极认真的听教授讲授
课程,但是与此相反的是,纳什上课提不起什么兴趣,他整天只沉迷于一件事情: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始终认为这才是他该做的事情。在一次酒吧娱乐中,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举止引发了他的理论灵感,于是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大胆地做出了与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不同解释的理论。纳什后来进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这里他遇见了他的妻子艾丽西亚,她让纳什考虑到了他从未认真考虑的爱情问题。
而在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就已经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本来是一个人住的宿舍,他却幻想出了一个“浪子”室友查尔斯,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纳什,应该说,纳什由于不善于社交,所以内心就想象出了一个他所希望的朋友,俗话说:“高处不胜寒”,纳什由于其超常的才能使得他对社会交际不屑一顾,但是纳什是孤独的,我们暂且可以推测纳什的精神分裂症也与他的孤独有关。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期间,他的精神分裂症达到了一个极限,出现了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他完全被这份工作吸引了,一直是悄悄地干,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妻子,但是他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纳什和他的妻子经过了许多的挣扎,不断地治疗,纳什最终慢慢的意识到威廉·帕彻、查尔斯及他的侄女都是他幻觉世界中的,纳什于是决定对那三个幻想的任务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经过不断地努力,虽然还能看见那三个人,纳什终于将自己的精力专注于数学,回到普林斯顿大学继续进行研究,几乎整天呆在图书馆研究数字,并最终在他老年的时候解除了黎曼假设。纳什成功了,夺得了诺贝尔奖,他的理论出现在教材、杂志、各个论坛上。
三、纳什的特点
人们常说:天才与精神病的区别就在于天才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疯狂。纳什是一个集天才特质与妄想型精神病于一身的人物,影片编者紧紧抓住天才与疯子的一线之差,把一个人物从天才到疯子,再从疯子到天才的转变、抗争、奋斗,串接成一条清晰的主线。[2]不论是作为一个天才还是作为一个妄想型精神病患者,纳什都有着其独到的特点。
1、天才纳什的特点
(1)原创性思维
跟其他天才人群一样,纳什具有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不被固定的思维方式所局限,能够有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分析并重新组织问题。18世纪的亚当·斯密论证过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社会的福利会达到最大,纳什没有被这个观点所固定住,他提出了与之相反的理论——博弈论,即如果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可能会执行一个最劣的策略,最终大家都受到损失。纳什没有囿于前人的观点,而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天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了,他们通常能够开启“可能”之窗,寻找以假设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在脑子中进行跳跃式的计算,然后去验证它们正确与否。纳什经常性的是在纸上不停地演算着。纳什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并不好,是因为他做题目的时候不是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进行解题,而是按照他自己的方法,经常性的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几步解出来。这可以看出,纳什从小就会不断地寻找“可能”之事。
(3)分析性思维。
天才能够通过现有的一个问题或者观点对传统的数学或者科学逻辑提出挑战。天才创造
性的跳跃是有必要以现实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纳什是通过对现有的亚当·斯密的对市场与经济的理论进行不断地分析从而得出博弈论的,即纳什的创新是站在亚当·斯密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4)观察性、二元化思维
天才拥有高度的注意力,对发生的事情有高度的敏感,能像明察秋毫的侦探那样寻找蛛丝马迹,能够把两个对立面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把没有关联的东西联系起来。在影片的开篇的迎新酒会上,利用玻璃折射太阳光形成的领带的图形以取笑同学尼尔森的领带的糟糕。纳什的观察力不得不令人佩服,他将两个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5)可视性思维
为了使人们理解他的理论,纳什将他的博弈论进行简单化,用类推的方法向人们解释它,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解释整体系统的复杂性。纳什起初向他的同伴说明他的博弈论想法时是用酒吧里面一个同伴都想追求的女孩作为例子的,后期便是以两个在狱中正在接受审讯的两个同案犯作为例子。这样就使得理论更加的生活化,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并理解它。
(6)孤僻
纳什没有什么朋友,我不确定他是不是孤独的,因为他不屑于社交活动,但是,有可能是由于孤独的缘故,他幻想出了一个室友。但是,毫无疑问他是孤僻的,他从小就只喜欢钻在书本里面,不喜欢社交,不善于与人交往
2、精神分裂纳什的特点
纳什会不断地幻想出人物,并且不断地与那些人进行交流、生活。自知力一般是丧失的,对自己和病中表现缺乏批判能力,他的幻想已经使得他不能够分清楚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无法分辨出自己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使得他不断地做出周围的人看做是“疯狂”的事情,他对于他的幻想思维无法控制、无法自拔,有时候简直就是被他的幻想思维所控制。
四、影片中的教育
常言道:天才不是被教育出来的,天才是在自由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从整部影片中,我们始终能感受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强烈的学术氛围,那就是自由。这种自由的学风对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如鱼得水,人们可以尽情的学到自己希望学到的知识。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对课程提不起兴致,对社交不感兴趣,只是专心于他自己的数字世界,寻找他自己的理论,我不知道纳什考试的成绩是如何的,但是从电影中看他从未有为考试发过愁,也从未担心过平时成绩,也许是他够聪明,也许是学校的考试机制够灵活,对这些要求不严格。
据资料显示,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纳什进入大学的时候主修的是化学工程,一学期后改为主修化学,后又转入数学。而后,两年内他把所有的大学数学课程学完。这样,在20岁的时大学毕业,不仅拿到了一个学士学位,还加上一个硕士学位。[4]这让我们佩服之余,也不得不赞叹美国灵活的教育体制。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期间,经常会沉迷于自己的秘密工作,他讨厌去给同学上课,所以有时候也有“逃课”的行为,而这并没有引来校方的指责。在课堂上他更是直接说这堂课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这可以看出学校给予的充分的言论和行为自由。
在纳什的精神分裂症还没有恢复的时候,普林斯顿大学接受了他,纳什成功与康复的大环境是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广的胸怀与宽容的精神也可说得上是美丽心灵。对纳什来说,普林斯顿是一个具备疗治效用的社区:这里宁静、安全;这里的演讲大楼、图书馆、餐厅都向他开放。可以说,没有普林斯顿这种宽容的环境,纳什的康复还是一个未知数。1964年数学
系主任米尔诺为纳什提供一个为期一年的研究数学家兼讲师的职位。纳什可以在图书馆里面尽情的阅读、思考,并且可以在图书馆的窗户玻璃上演算,而这种行为是没有人指责的。
五、对中国现今教育的思考
看到上面美国的自由教育,让我又不得不再一次为中国的教育感到悲哀。他们学校所拥有的自由正是现今中国教育所缺少的。在看《美丽心灵》的过程中,我就试想过如果纳什是生活在中国的话会怎么样呢?他应该会一直呆在精神病医院吧?而且就算是从医院出来后,也会因为这个所谓的“前科”而被社会压死吧?
真实生活中的纳什在大学期间有过几次转系,而这在我们国家好像不太行得通,就我们学校来说,每年只有一次的转系机会,而且转系的门槛还挺高的,假设纳什是在我们学校的话,学校可能会经不起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那么,纳什就只能是在不太擅长的化学或者是化学工程,从此,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了。另外,纳什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把所有的课程学完,不仅拿到了一个学士学位,还加上一个硕士学位。这种事情在中国简直就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只能把它当做一个传奇故事。因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在课程安排上似乎有点死板,几乎所有的人的专业主修课是一样的,而在主修课之余,他还会给你安排一些无论你喜欢与否的公选课,比如说,大二必须的修一门英语公选课,必须的上三字,必须的上俱乐部等等,而这些并不一定是我们喜欢的,而且我们也不一定能够从这些课程中间学到什么样的东西。说不定我们可以利用那些时间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效果会更好。但是,这是学校的指标,我们必须的执行,否则就无法毕业了。
在课堂上课的场景中,我没有发现一位老师点过学生的名字以确定学生是否出勤,而在我们国家,点名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几乎每一个老师上课之前都会点一下学生名单,以提高学生对他课程的重视程度。大学本来讲究的应该是自由学习,应该是提供一个平台供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可以说现今中国的大学没有一所能够让学生尽情的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有的只是强制性的课程,大学的学习跟小学和中学几乎没有质的差别,有的只是学生年龄的变化。有些同学有可能喜欢自学,不喜欢老师讲课,但是迫于老师点名的压力又不得不去上课,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在图书馆中尽情的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呢?不要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疲于奔命”的点名上。
另外,我觉得中国大学表面上几乎是对外全面开放的,但是实质上还是实行封闭式管理,比如图书馆,图书馆是一个供大家寻求知识的地方,只是本来是没有界限的,但是,大学的管理制度要求学生进入图书馆必须得有证件,这就把校外人员远远地拒之门外了,纳什生活在中国的话就无法在图书馆正常学习,估计很多时候是被当做精神病赶出门外。
纳什讨厌给学生上课,曾经在课堂上公然对学生说过上课就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这是在中国教师在中国国土内说的话,估计早就被记过了,会被当做不负责任处理,因为他说出了不该说的心里话。如果是老师“逃课”的话,估计职称就不保了,因为没有把自己当做蜡烛一样为学生燃烧。
在中国上学,如果你不屑于社交也不行,就算你有这个心理,也不要表现出来,因为你所参加的活动与你期末考试的测评还有关系,所以在平常学习之余,中国的学生还要积极地参加活动以挣够学分。
有了上述的枷锁,我估计就算是纳什在中国也会被压死,更别说是我们了。我并不是在一位的批评中国的教育,上面所提出的正是现今国内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弊端。中国并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适合天才发展的环境。
六、总结
人们常说:天才与疯子的差别就是天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精神分裂的程度,很显然,纳什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在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三十年后,纳什突然之间慢慢的恢复,他控制住了自己精神分裂的程度,只是这个过程稍微有点长。《美丽心灵》整部影片处于幻真幻假的交换中,影片的整个影像系列似乎没有对真假做出明确的界定,很明显,这种真假莫辨的叙事手法,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纳什天才与疯子之间的统一性和矛盾性,纳什整个人就是介于天才与疯狂之间。[2]
“美丽心灵”指的不仅是纳什所拥有的超常的智力,同时也是指纳什身边不断包容和帮助他的家人和朋友,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宽容。进行它不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对数学热爱得几乎狂热的数学家在精神分裂症病魔下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的过程,而且还让我们领略到了美国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他们学校给予学生和老师的自由是我国教育目前所无法企及的。谁能保证我们现在周围的同学中间没有天才呢?只是,就算是我们是天才,那也只能是曾经了,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们早已经属于被抹杀掉的那一部分人群了。美国用他自由宽松的教育机制培养出了众多的天才,纳什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中国现在所需要做的应该是重视发展超常教育,对那些超常儿童进行因材施教,给每一个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他们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啸.试论自由的教育价值[D].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6)
[2]吴越人.一步之遥——《美丽心灵》[J].大众电影.2003年(6)
[3]张静.美丽心灵的纳什——以数学教育为视角[J].电影评介.2008年(9)
[4]张静.美丽心灵的纳什——以数学文化为视角[J].电影评介.2008年(7)
【初中看美丽心灵观后感作文】推荐阅读:
看美丽心灵的初中生观后感05-21
用纯洁的眼去看美丽的心灵作文750字07-05
美丽心灵观后感大四作文05-27
美丽心灵大三学生的观后感08-19
看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600字10-09
美丽的心灵小升初作文05-21
最美丽的心灵六年级作文07-28
看流星多美丽作文07-01
美丽的地方看图作文05-13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初中读后感作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