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生产运作

2024-05-14

中南大学生产运作(精选8篇)

中南大学生产运作 篇1

西南民族大学食堂生产运作分析

摘要

高校食堂的生意向来是有利可图的,庞大的市场群体和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决定了高校市场顾客群体的稳定性。非常接近“卖方市场”的高校餐饮行业看似利润丰厚,但实际上在运作上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接近“卖方市场”的行业性质,导致了本可以将利润进一步扩大的高校食堂让很多利润空间消失掉了。

在过去,我国高校食堂大概分为两个类型:学校自营的食堂和外包经营的食堂。在食堂发展初期,学校自营的优势是明显的:非营利性的经营给学生和老师带来福利,并且食品安全工作做得到位,但同时缺陷也是致命的:缺乏利益刺激,食堂在运营中不计成本,菜品不迎合顾客需求,质量低下,甚至在运营中出现腐败现象,这样的结果不是偶然,而是这种运营性质决定的。而第二种经营模式,也就是外包经营的模式的优点在于,大大降低学校的财务负担,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外包公司做好成本管理,但其也存在很多缺陷,如一味追求利益且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和控制机制导致菜品质量没有太大提升,近乎垄断的市场状况也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在运作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看来单纯的外包经营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学校引入另一家食堂——艺术学院分区由中快餐饮公司经营的食堂。竞争的引入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这种模式也存在许多问题,还是不能有效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

本文就西南民族大学的几个食堂为例,分析校内几个餐饮公司在运营上的优势、差别和问题。就生产运作上的“原材料采购浪费”、“原材料加工使用浪费”、“成品消化不完的浪费”、“菜品质量不合格的浪费”、“流程中人员闲置的浪费”、“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浪费”等六大浪费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一、原材料采购的浪费

在食堂原材料的采购中,我校多个食堂出现了有些材料供不应销、有些材料供不应销的情况。虽然所有的食材都可以加工为成品,但无计划分配地使用原材料使得菜品质量受到影响。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上,后勤集团采取的是粗放式的采购,即无长期固定的合作伙伴,而且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这样的供应商结构导致了原材料质量不均衡,而且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在原材料选择以及入库上没有衡量原材料是否标准的衡量机制。导致有时成品质量不能控制,从而影响销售量。另外,对采购的原材料没有进行精确的数据核算,导致使用中出现诸多浪费。

二、原材料加工使用浪费

在原材料的使用中,蔬菜和肉类的清洗初加工中,往往浪费过多。在改刀初加工的过程中,也没有一套标准的工序,一些改刀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进行加工,导致材料的浪费,以及成品规格不统一,影响菜品质量。在厨师的制作过程中,也会造成很多浪费,不同的厨师对于菜品的把握不同,导致部分菜品口味怪异和原材料的浪费,这都是没有严密把控好产品的制作流程和成品质量的结果。

三、成品消化不完的浪费

由于没有对师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导致每次都有一些不受欢迎的菜卖不出去,而这些菜却没有根据实际销售情况来逐步取消,使得大量的菜品剩余。剩余菜品很多时候都在下一餐重复加热售卖,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对于这种成品消化不完的消费,没有从源头上解决,而在产生浪费之后也没有采取好的办法补救,是现在存在的一大问题。

四、菜品质量不合格的浪费

由于没有标准化的加工步骤,导致部分菜品质量不合格。如鸡腿、鸭腿等肉类时常出现没有全熟的情况,蔬菜没有清洗干净有虫、钢丝,馒头暴露在空气中过久变硬,反复加热的早点面食味道欠佳,由于中午做菜太早而用餐时变凉、上一餐剩下的材料重复加热售卖等许多问题。菜品质量不合格会导致售卖不完并且有机会成本,造成浪费。

五、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浪费

经济学上讲机会成本,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师生对于食物和就餐环境的需求是固定且有上升空间的,而食堂提供的食物、就餐环境和服务水平却是低下的,使得一些顾客不愿意在食堂就餐。况且有学校周围小镇的竞争,尽管这种竞争不是完全竞争,很多同学考虑便利性仍然会在食堂就餐,但是小镇的市场容量是很大的,而且在卫生条件不如食堂的状况下还是生意红火。说明食堂的很多潜在客户被其他竞争者抢夺了。这种浪费的方面是很多的:

1、菜品质量方面:菜品的味道不够好,厨师对菜品的味道不用心或没有标准化的制作流程,采购者和改刀工对菜品没有进行筛选和合理地处理加工,食堂的管理人员没有控制成品的新鲜度、温度和卖相。

2、就餐环境方面: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繁琐零碎,比如擦桌子的员工没有将抹布洗干净导致异味残留在桌子上,很多椅子损坏或歪斜导致就餐很不舒服,而且没有提供放书包的地方导致有些位子上面放着书包,在客流量很大的中午和晚上占用了资源。餐盘清洗不够仔细虽经过高温杀毒但是有污垢。

3、服务水平方面:所有员工都没有经过培训,在人流高峰期工作效率不高,导致学生排队

积压。而且服务态度不好,有跟学生发生言语上的冲突事件。服务时间段安排有一定的问题。这方面可以参考中快餐饮的做法,在宵夜的时候安排少量窗口供应宵夜,这样也避免了学生在学校外面的小吃摊购买不干净的食物。

六、改善方法

1、针对原材料采购上的浪费,可以从供应商上着手,食堂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可以采取竞

标的方式,对食材标准和价格进行规划,选择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而且要有备用供应方案,与两到三家供应商保持合作关系。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建立标准体系,例如蔬菜达到腐败的规定比例则不能采用,若某种菜的价格高于某一点的时候要采取更换供应商或者减少采购的做法。

2、针对原材料加工使用上的浪费,可以从员工的加工动作上加以培训。首先由最有经验的老师傅研究规定最省力且浪费最少的加工动作,再由老师傅进行集中培训,使得加工的工人能够统一加工动作,减少初级加工时的浪费。

3、针对成品消化不完的浪费,应该建立菜品的销售数据库。在菜品售卖的时候,记录菜品的销售情况,并记录下来,对超过三次销售剩余量达到30%以上的菜品要予以更换。同时统计过早销售光的菜品,适当予以增加产量。另外,可以在微博或微信上开通食堂的公众平台和账号,邀请同学关注并对菜品评分:建立菜品的介绍、评分、讨论系统,及时对顾客的反应做出回馈,做数据记录,并调整菜品供应状况,减少成品消化不完的浪费。

4、针对菜品质量不合格的浪费,要做好工序流程研究,保证每道菜的加热时间和作料投放

比例,尽量减少厨师根据个人经验加工的方式,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有助于保证菜品每一次的质量统一和合乎规范。另外,要对一些不合理的加工方式进行禁止,例如食材重复加工、长时间暴露在外、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菜品变凉变硬等情况。

5、针对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浪费,食堂管理人员应该严密把控菜品的受欢迎程度,虽

然说无论如何食堂在很多方面都是优于其他地点,但是占用着优势资源也应该控制成本,保证质量,因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看似竞争比较弱的食堂生意,也会因为其他食堂如中快餐饮经营的东区食堂和小镇的饭店抢走客户资源。在客户的满意度方面,后勤集团和各个食堂都有很多精细化的关系需要考虑。如在饭卡充值的问题上:饭卡充值的渠道有两个,一个是人工充值,人工充值的问题很明显,时间非常短,一个星期内,可供充值的时间只有大概15个小时左右,充值不上的同学一部分就会去小镇吃饭。而另一种

方式是经过圈存机充值,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银行卡又没有跟圈存机关联,而关联银行卡这项工作需要的时间太长,为一个月左右。这无疑从一个方面影响了食堂的生意。

七、总结

对于我校食堂的“五大浪费”,相关运营机构应当重视起来,精细化的管理将提高利润水平,应用数据系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工具,而精细化和标准化的运营是提高利润率的有效指导。

中南大学生产运作 篇2

《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主要为同学们讲授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实现这一过程的平台, 也就是生产运作系统的构建、运行和维护, 本门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同时生产与运作管理又是企业的主要职能之一,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 学好《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非常关键和重要。但是, 本门课程由于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数学模型较多等特点, 在授课的过程中, 同学们普遍反映知识不易理解, 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为此在这门课的讲授过程中, 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为此, 本文试图从案例教学方法中寻找突破口,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独立学院《生产与运作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2. 1 学生不愿参与

虽然生产与运作是企业的主要职能之一, 但是很多学生对生产与运作存在一定的偏见, 认为毕业之后不可能、也不愿意到企业中从事生产管理相关活动, 认为生产一定是又脏又累的工作。所以, 导致学生们对本门课程也不感兴趣, 尤其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通常之前需要同学们了解相关案例的背景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 但实际我们来看, 能做到这点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 导致在案例教学中, 需要同学们回答的问题, 竟无人回应, 结果案例教学成为老师主讲的形式而已。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师生的互动和反思, 学生能否配合是案例教学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2. 2 课堂人数较多, 不利于案例教学的组织

以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为例, 学院的教学制度规定, 教师如果上两门课程, 每学期完成总学时162 即可, 但如要想超课时的话, 必须要超过224 学时, 这一规定, 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多上课, 即课时达到162 就可以。所以, 工商管理专业原本3 个班级, 基本都是以合班的形式来进行, 一个班级将近40 人, 三个合班就将近120 人, 这样的课堂, 别学案例教学, 就是正常的组织课堂秩序就已经很困难了。很多独立学院为了节约教学资源, 课程都是以合班的形式来进行, 所以忽略了教学效果及教学方法的应用。

2. 3 教材中的案例呈现两个极端

以吉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为例, 以往使用的教材是陈荣秋、马士华编写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虽然此本教材较经典, 但由于本院教学培养计划中本门课程的学时是48学时, 教材的内容远远超过48 学时, 很多章节不能为同学们讲授, 再者此本教材有的章节后自带案例, 例如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配的案例是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案例, 这一案例内容5 页半, 读完至少也得8 分钟, 再给同学们思考时间, 提问时间, 组织学生讨论, 至少也得45 分钟, 也就是说一节课的时间, 如果每章案例都要这么长时间, 可以给学生讲的内容就更少了。现在用的教材是丁宁主编的《运营管理》, 此教材体系完整, 内容较为简练, 适合学时的要求, 但是书后配的案例有的就一段话不到200 字, 有的案例根本找到不相关背景资料, 而且都不配备答案, 这样的案例在使用来看也不是很符合案例教学的要求。所以, 如何选择案例, 并能根据课程的需要加以整理, 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2. 4 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经验及生产实践经验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 一个案例教学是否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案例内容的把握, 案例问题的选择, 并能结合教学内容, 把案例和教学重点知识结合起来, 通过案例教学使同学们真正掌握案例所要传递给同学们的知识, 并能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来看, 由于本门课程实践性较强, 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 根本没有在企业从事过生产相关的活动, 所以在对实践知识的把握上就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就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 在分析问题上就不会很深入, 解决问题上很可能与实践不符。这样就会导致案例教学不生动, 很难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如果老师参与过实践, 并能通过自身的经历来讲解的话, 同学们也会非常感兴趣, 案例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

3 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3. 1 加强专业认知实习

认知专业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当中的一个重要实践内容, 其目的是让同学们对本专业通过参观、走访得到初步的感性认识, 并能清楚的了解本专业今后可能要学的知识。这样通过认知实习, 让同学们今后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虽然专业认知学习已例如到培养方案当中去, 但是实际执行的效果不是很好, 以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为例, 专业认知实习安排在第5 学期暑假自行找相关企业去参观学习, 并写出参观的感想。这一安排实际上的效果根本达不到事先所确定的标准, 很多同学根本就不去参观, 或者没有能力做到这点, 一般企业的生产车间也不对外开放, 结果就是形同虚设。

学院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应该以学院为主体, 最好能与固定的某几个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用于本院学生的参观学习, 并能配备企业指导师, 在参观过程中解答学生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真正有机会到企业参观, 了解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 尤其从整体上能够把握企业运作的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在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 才能更好的从系统的这个角度多元化的提出意见, 增强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

3. 2 有计划的让专业任课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

为了结合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 很多学校开始逐渐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尤其像工商管理实践性强的专业, 教师更应该就有企业工作、实习的经验。只有真正有实践的经验, 在讲解生产与运作有关问题的时候就能更深入。例如在工艺选择这一问题上, 具体生产工艺什么样、工艺之间的差别、工艺之间如何衔接、生产不同产品如何更换工具、数控机床到底是如何实现不同产品的转化这些问题, 没有实践的老师只能通过上网找一些相关资料, 具体在讲解的时候很可能就一带而过, 这样问题分析就不深入。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涉及以上问题, 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内容, 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 学院必须要制定相关的制度, 有计划的安排教师真正能够参与企业具体的工作, 这一工作应该是一个长期的, 并能够操作的。例如可以在寒暑假的时候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 也可以安排某一个学期带薪到企业学习, 如果单位不能安排的话, 鼓励教师自己找企业去实习, 在相关费用上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当然这些方法都要和教学工作安排要一致, 不能这边要求去企业实习, 而在教学工作量上不减少, 势必就会存在一定的冲突, 教师也很可能不愿去企业学习。

3. 3 编写有助于独立学院案例教学的案例集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 案例选择非常重要, 以往在使用案例的时候, 选择的都是教材中的案例, 但是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发现这些案例要么太长, 知识点不系统, 要不就是案例较短, 不适用于案例教学。所以, 收集、整理生产与运作方面的案例非常必要。在案例收集、编辑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案例不宜过长, 章节案例要符合章节所体现出来的知识点; 二是最好结合当前热点, 这样有利于信息的收集, 学生也会更感兴趣; 三是综合案例要能把所讲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四是案例中最好增加一些有关生产运作策划方面的内容, 如选址、产品开发、生产计划制定等, 这样的策划性案例更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 4 调整适宜组织案例教学的班级人数

案例教学要想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 人数最好能控制在30人左右, 分组的话每组6人是比较合适的, 所以尽量单班上课, 这样能保证上课效果。这一方面必须要教学处在排课的时候能充分考虑, 在不影响课程开课计划的前提下, 保证以单开班形式来进行。

4 结束语

《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想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要在教师、教材、案例和教学制度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通过上述方面的改进和提高, 希望案例教学在此本课程中的使用真正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松杰.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2, 71-74.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ERP生产管理模块理论和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非常强的课程,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多引入该门课程的教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学过程中重理论的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多局限于案例教学,但学生对于现实的企业缺乏了解,理论知识抽象,案例教学的内容学生较难掌握。教学过程中引入ERP生产管理模块实践课程,是生产运作管理可操作性的实践的教学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实际的实践过程,但也可以极大地丰富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也可为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提供操作性强的题材,拓展工商管理的思路。

本文试通过分析ERP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的运用,完善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解决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难的问题。

1.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1.1生产运作管理学科特点

生产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核心学科,它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以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其注目点主要是一个生产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一般称为狭义的生产管理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生产的日程管理和在制品管理。它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既包括生产组织结构的构建与优化,又涵盖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现场的布置,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1.2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由于学生来自于普通高中,从未在企业实践过,对于其理论的理解以及案例的理解只能来源于生活经历,或多或少理解不够全面,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为了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案演示,但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参与其中,很难做到共鸣和理解,学生上课过程仿佛是在上一门故事课或听不懂得理论课。由于大多数学校缺乏可以实践的实训基地,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或采用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提供了企业经营运作的情境,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些环境都不是学生能够亲身感觉到,是老师说的,之间的联系无法深入理解。同时有很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对课程理解不深,只能采用书本上的案例。案例教学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扩展学生的思路,但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之前在知识结构中建立起企业的基本知识框架,对企业的运作有所了解,对案例内容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起到作用。但对于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实施起来具有较高难度;

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基本核心内容,强调学生对生产运作的框架和流程的认识,强调各个部门之间分工与合作。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分工与合作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无法培养。

许多院校也认识到这方面的缺乏和不足,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或调研,由于课程课时和实习条件的限制,这种实习和调研往往是走马观花,仅仅是对企业进行参观,很难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运作,难以了解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效果不明显。同时很多企业不愿意学生在校期间在企业实习,他们认为这些学生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们。企业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只是安排基层员工的工作,造成在校期间的学生很难获得一个理想实践的环节,学生缺乏对生产运作管理真实情况的了解和知识的运用,很难将生产运作管理抽象性理论和实际运作联系起来。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文试通过探讨采用ERP生产管理模块实践来解决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方式中的实践环节。

2 .ERP生产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课程特点

ERP生产管理模块是以某企业生产运营为载体,将复杂、抽象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软件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在虚拟的生产企业环境中进行角色体验,体会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ERP生产管理模块课程涉及客户订货、排程业务、产能管理、采购管理委外业务,生产业务,车间管理,销售管理,制单业务,财务等方面内容,是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 ERP生产管理模块模拟生产中学生会遇到企业生产运作的各种规则和程序,以及需要各个部门的分工和配合以及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学生将不断思考如何进行生产组织调整,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的调整,来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将所学习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知识进行运用,加深了学生理论的认识,提高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ERP生产管理模块做为生产运作管理教学的一种实践式的教学模式,其摆脱了空洞的理论和不理解的案例的缺点,让学生自己主持生产运作的各个运作的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是如何在生产企业中如何运作,分工和合作是如何进行的,由于软件是模拟某一特定企业,特定企业的各种因数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融入其中,学生可以逐步理解。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能够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 篇4

1、连续性生产与离散型生产:

按工艺过程的特点。

连续性生产是指,无聊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连续性生产又称作流程式生产,如化工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

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和汽车制造。

2、备货型生产MTS和订货型生产MTO:

生产运作管理(简答) 篇5

答: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有三项:生产运作、财务和营销。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财务就是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营销就是要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发现需求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有了资金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如果该产品或服务没有市场,那将毫无意义;有了资金和市场,但却制造不出产品或提供不了服务,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别人占领;有了市场和生产能力,但没有资金购买材料、支付工资,显然也不行。所以三项职能都相互依赖于其它职能。

2.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内容与目标。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以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其注目点主要是一个生产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一般称为狭义的生产管理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生产的日程管理和在制品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长运作设施的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3. 分别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的大量大批生产与单件小批生产各举一例,并说明其特点。

答:大量大批生产:相同型号的电视机,单件小批生产:锅炉

特点:从设计、工艺、生产和管理四个方面分别说明,每个1分,依其举例说明情况给分。以下以大量大批为例:

设计方面:标准图,节省了时间和人员,保证了质量

工艺方面:标准、专用、高效工艺设备,便于定额和原料消耗

生产组织:标准化操作,流水线生产

管理方面:例行管理多,例个管理少,计划、调度、简单。

4.生产运作总体策略包含哪些内容?

(1)自制或购买

(2)低成本和大批量

(3)多成本和小批量

(4)高质量

(5)混合策略

5.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与设计方面有哪些策略?

(1、做跟随者还是领导者2.、自己设计还是请外单位设计3.、花钱买技术或专利4.、做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6生产运作系统设计有哪些重要决策?

(1、选址。(1)按长期预测确定所需能力;(2)评估市场因素,有形和无形成本因素;

(3)确定是建造或购买新设施还是扩充现有设施(4)选择据具体地址、社区和地点

(2、设施布置。(1)选择物料传送办法和配套服务(2)选择布置方案(3)评估建设费用

(3、岗位设计。(1)按照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确定岗位(2)确定何时使用机器或/和人力(3)处理人机交互(4)激励员工(5)开发、改进工作方法

(4、工作考核和报酬。(1)工作考核(2)设置标准(3)选择和实施报酬方案

7.什么是并行工程?其主要思想和特点是什么?

答:并行工程概念(2分);产品设计是渐进过程(2分);产品设计和信息模型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2分);设计过程和工艺过程并行展开(2分)

8.什么是工作设计?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所谓工作,是指一个工人承担的一组任务或活动的总称。工作设计则是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方法。工作设计要满足两个目标,一是满足生产率和质量的目标,二是使工作安全、有激励性、能使工人有满意感。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生产任务的作业过程;通过分工确定工作内容;明确每个操作者的工作责任;以组织形式规定分工后的协调,保证任务的完成。

意义:一个通过良好设计的工作,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心情愉快,疲劳感下降,自我实现感得到满足,对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很有帮助。通过工作设计,达到提高生产率和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一个好的工作设计可以减少单调重复性工作的不良效应,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建设整体性的工作系统。

9.试叙述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区别。

答: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够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分程序。该方法系扩大横向(水平方向)的工作内容即扩大工作范围或工作多样性,通过增加某一工作的工作内容,使员工的工作内容增加,使员工的工作更具多样化。要求员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

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即给予员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它集中于满足工人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不是水平地增加员工工作的内容,而是垂直地增加工作内容。这样员工会承担更多重的任务、更大的责任,员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更高程度的自我管理,还有对工作绩效的反馈。

10.工作扩大化、职务轮换、工作丰富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工作扩大化是指对工人工作范围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个工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够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分程序;工作丰富化是指对工人工作的纵向扩大,即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工作职务轮换指允许员工定期轮换所作的工作。

这三者都是为了克服工人工作的单调性,在授权方面,工作丰富化的权限更大一些,有一定的管理决策成份;而另外两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作权限主要在执行层,只是工作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而已。

11.什么是计划管理?企业计划的层次和生产计划的层次如何划分?

答: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确定和组织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规划。它在国民经济计划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并结合长远和当前的发展需要,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组织筹谋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计划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同产品系列所做的概括性安排,它不是一种用来具体操作的实施计划,而主生产计划是把综合生产计划具体化操作的实施计划。企业计划则是根据市场经济计划的指导下,根据市场与自身的情况进行的计划,比较抽象化!

12.什么是滚动式计划方法?它有什么优点?

答:滚动计划法——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滚动计划法是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优点:① 把计划期内各阶段以及下一个时期的预先安排有机地衔接起来,而且定期调整补充,从而从方法上解决了各阶段计划的衔接和符合实际的问题。

② 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和实际情况的多变性这一矛盾,使计划更好地发挥其指导生产实际的作用。

③ 采用滚动计划法,使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把供产销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预期的目标。

13.什么是库存?怎样认识库存的作用?

答:库存,是仓库中实际储存的货物。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生产库存,即直接消耗物资的基层企业、事业的库存物资,它是为了保证企业、事业单位所消耗的物资能够不间断地供应而储存的;一类是流通库存,即生产企业的成品库存,生产主管部门的库存和各级物资主管部门的库存。

作用在于:防止生产中断,稳定作用,节省订货费用,改善服务质量,防止短缺。库存也带有一定弊端:占用大量资金,产生一定的库存成本,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1)缩短订货提前期

(2)稳定作用。

(3)分摊订货费用和调整准备费用

(4)防止短缺

(5)防止中断

(6)需求方订货量少

14.作业计划解决什么问题?举例说明

答:作业计划就是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计划。解决了工作中的时间与工程量之间的问题与单位标准,作业计划的编制过程可以看作为是生产计划的实施方面,并作为贯穿在生产系统中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作业计划的目的是将总的按时间进度分解成为周、日、时的任务,也就是说在短期内确切地对生产系统安排计划的工作负荷。

15.比较拉和推式的异同点。

推式:是由一个计划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按零部件展开,计算出每种零部件的需要量和各生产阶段的生产提前期,确定每个零部件的投入出产计划,按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的指令。每一工作地,每一生产车间和生产阶段都按计划制造零部件,不管后一道工序和下游生产车间当时是否需要。在这种方式下,物流和信息流是分离的。

推式:是从市场需求出发,由市场需求信息牵动产品装配,再由产品装配牵动零部件加工。每道工序、每个车间和每个生产阶段都按照当时的需要向前一道工序、上游车间和生产阶段提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物流和信息流是结合在一起的。

16.精细生产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精细生产的基本含义:资源占用少,利用率高(2分);基本原理是:不断改进(2分);消除浪费(2分);团队工作(2分);加强沟通(2分)。

17、为什么精细生产比大量生产的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品种更多?

精细生产是一种起源于丰田和汽车制造的流水线制造方法论,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相比,精细生产只需要一半的人员、一半的生产场地、一半的投资、一半的生产周期时间、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和少得多的库存,就能生产品质更高、品种更多的产品。

精细生产既是一种原理,又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继大量生产方式之后,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一种生产方式,是新时代工业化的象征。

大量生产亦称量产,是指产品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长期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进行某一个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大量定制生产的关键是如何变顾客个性化的产品为标准化的模块。行业性质决定是否可使用大量生产策略,一般来说无标准化,或标准化程度低的行业不适合。

18.精细生产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精细生产的基本原理是:a、不断改进;b、消除对资源的浪费;c、协力工作;d、沟通。不断改进是精细生产的指导思想,消除浪费是精细生产的目标,协力作业和沟通是精细生产的保证。

19.MRP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且围绕物料转化组织生产?

答:基本思想: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2分)

以物料为中心组织生产和以设备为中心组织生产,代表了二种不同的指导思想;(3分)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准时生产最经济,既消除了误期完工,又消除了提前完工;(3分)

20.简述产品寿命周期的概念并分析现代产品寿命周期的特点。

生产运作管理实验报告 篇6

告(工商管理学院适用)

课 程 名 称: 生产运作管理 课 程 代 码: 101207869 学院(直属系): 工商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班: 2013级工商管理2班 学 生 姓 名: 梁代超 学 号: 3120130702133 实 验 成 绩: 任 课 教 师: 杨小杰

实验时间:2016 年6月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目的„„„„„„„„„„„„„„„„„„„„„„„„„„„„„„„„2

二、使用工具、材料„„„„„„„„„„„„„„„„„„„„„„„„„„„„„2

三、实验过程(操作步骤、过程)„„„„„„„„„„„„„„„„„„„„„„„2

1、账套初始化„„„„„„„„„„„„„„„„„„„„„„„„„„„„„„2

2、生产基础资料练习„„„„„„„„„„„„„„„„„„„„„„„„„„„3

3、计划管理系统练习„„„„„„„„„„„„„„„„„„„„„„„„„„„4

4、生产车间管理练习„„„„„„„„„„„„„„„„„„„„„„„„„„„5

四、实验分析与总结„„„„„„„„„„„„„„„„„„„„„„„„„„„„„6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生产运作管理实验是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企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方式和方法,提升管理能力。该课程涉及供应链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复杂、抽象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各位学生去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实战,会遇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们必须一同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个参与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就是在这样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们可以学到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感受到管理真谛,并可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突显出团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作为企业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使用工具、材料

1.金蝶K3软件及配套电脑设备 2.生产管理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过程(操作步骤、过程的简要介绍)

本次模拟实验,主要是模拟南海海工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运营管理。通过对南海海工实业有限公司的套账、物料、生产作业计划等的录入和安排,让我们认识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的详细流程和要求。

本次模拟试验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账套初始化、生产基础资料练习、计划管理系统练习和生产车间管理练习。

(一)账套初始化

套账初始化模块为企业各生产部门和物料以及员工资料进行录入和代码设置,是整个实验开始的数据基础。其中包括了增加工作中心资料、增加工序资料和增加物料资料三个部分:

第一节 增加工作中心资料

首先我们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功能、流程、使用方法等。然年后根据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依次录入工作中心代码、工作中心全名、工作中心名称以及所属部门等信息。其中又包括了剪切、冲压、机加等部门,为不同的部门进行工作分配和代码设置。

第二节 增加工序资料

进行各工序代码设置和各工序录入,熟悉生产所需工序,确认各工序之间的所属关系和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彼此联系,为企业生产计划确定工序。

第三节 增加物料资料

这部分内容相对较多也比较繁琐,输入的信息也比较多。计价方法:原材料、半成品的计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产成品的计价方法采用分批认定法(批内移动平均)。

会计科目:所有原材料的销售收入科目为5102,销售成本科目为5405,存货科目为1211 所有半成品的销售收入科目为5102,销售成本科目为5405,存货科目为1241 所有产成品的销售收入科目为5101,销售成本科目为5401,存货科目为1243 默认仓库:原材料都入原料仓,半成品入半成品仓,产成品入产成品仓。

除ABS料和ABS水口料的数量精度为2,其余物料的数量精度为0,所有物料的单价精度为2。

(二)生产基础资料练习

这部分主要要求我们掌握K/3生产制造系统生产基础资料的处理工作,并录入生产基础资料的相关数据,并掌握如何维护。深刻理解物料属性设置与BOM类型的关系,理解BOM类型的应用场景。重点掌握BOM的维护功能。

1.基础资料维护

(1)增加资源清单资料,资源代码、名称、所属工作中心、关键资源否。记录每日加班班次和加班效率。

(2)维护生产类型录入类型代码、类型名称工序检验来源为生产任务还是工序汇报。(3)维护工种,录入工种名称、工种代码、标准工资和备注记录。(4)维护班制。

(5)维护生产线和物料对应关系,记录海工电扇和电扇头分别对应的两个不同生产线的不同关系。

(6)维护工艺路线,对工序一到工序五共五个不同工序路线进行维护。

(7)维护物料清单,在建立BOM时,首先要检查物料的属性设置是否正确,结合实际企业的业务场景,来理解和体会BOM类型的应用,体会BOM设置中几个关键参数,如偏置期、是否倒冲、损耗率、计划百分比等。

(8)在BOM建立完毕之后,进行低位码维护。2.工程变更与物料替代练习

(1)设置工程变更系统参数,建立工程变更申请,并审核,进行工程变更。(2)先建立物料替代关系,然后进行物料替代关系嵌套检查。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三)计划管理系统练习

在完成基础数据和生产数据的录入以后,根据我们实验过程中所处理的数据,掌握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掌握销售预测的编制、掌握主生产计划的系统参数设置、掌握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

1.编制销售预测

(1)增加产品销售预测单,确定产品购买客户和所需数量预计生产开工日期和完工时间。(2)将采购申请与产品预测关联,确认采购订单采购数量日期,以及是否交货。(3)建立销售订单,并进行销售预测准确率分析,根据销售订单确定所交货物。(4)进行预测冲销 2.编制和维护主生产计划(1)设置计划展望期。

(2)维护MPS计划方案,深刻理解MPS中各项参数的含义,以及对业务的影响关系。(3)根据前面录入的销售预测和销售订单,按照MTO的模式进行MPS计算。(4)查看MPS计算的结果,根据需要进行计划结果维护。(5)审核MPS计划订单。

(6)查看MPS的查询功能,进行需求反查。(7)查看MPS的日志,了解日志的内容。3.物料需求计划练习

(1)设置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参数,维护计划展望期,维护MRP计划方案,查看MRP的系统参数设置。

(2)计算MRP,选取MPS的计算结果,按照MRP的向导进行计算。

(3)维护和查询MRP,查看MRP的计算结果,并进行采购计划、生产计划的投放,查看MPS/MRP的相关报表。

(4)MRP日志,查看MRP日志,了解MRP的计算过程。

(5)项目MRP,维护项目MRP的计算方案,增加销售订单,按照项目MRP进行计算,查询项目MRP的计算结果。

(6)物料替代清单,建立销售订单,指定该销售订单的物料替代清单,建立物料替代清单,并启用,设置替代物料的基本属性,设置物料替代的系统参数,设置MRP的计算参数,进 4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行MRP计算,查询物料替代清单的结果。

(四)生产车间管理练习

生产车间在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个模块实验,掌握生产任务的编制、下达、检验和汇报等整个处理流程,理解生产任务单生成的各种方式,掌握生产任务单的编制,掌握生产任务单的变更、改制等业务处理,掌握生产任务的汇报、投料、领料、物料 报废等业务的处理,掌握生产任务的相关报表编制。

1.编制和查询生产任务单

(1)根据前面MRP计算的结果,下达一个生产任务单。(2)或者通过销售订单来下推生成生产任务单。

(3)查询生产任务单,并对生产任务单进行分割,将上面的销售订单所生成的生产任务单分割为两张。

(4)选择生产任务单进行确认。(5)选择生产任务单进行下达。

(6)理解生产任务单手工结案和系统自动结案的操作条件。2.生产任务变更

(1)选择一张已经下达的生产任务单,提交任务变更申请,修改生产数量。(2)对生产任务进行变更。

(3)查询变更后的生产任务单,理解相关的影响。3.生产投料

(1)设置生产投料的查询条件。

(2)选择一张生产投料单进行锁库,确保该订单的生产有物料上的保障。(3)生成配套领料表。(4)查询生产投料的相关报表。

(5)选择一张生产投料单,提交生产投料变更申请。(6)对生产投料进行变更。

(7)查询生产投料变更的结果,并了解相关的影响。4.车间作业管理

(1)制定工序计划,提前安排各工序工作计划。

(2)修改网罩的物料属性的默认生产类型为“工序跟踪普通订单”。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3)增加销售订单,进行MRP计算。

四、实验分析与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各个环节,认识到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为我以后参与企业管理打下了基础。这次实验经过账套初始化、生产基础资料练习、计划管理系统练习和生产车间管理练习等三个环节让我清晰的了解到了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的详细流程和要求。

运营管理实验让我对我们生产运营的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动手这次实验,让我们将这门课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不允许人为改动,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错误和产生误差的原因。然后,尽可能安排学生重做实验,直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因为我们小组就是遇见问题后去找问题原因在哪里时,发现是前面错了,于是我们就重新再做,最后做出了正确结果。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浅析与探讨 篇7

1 现状分析

作为企业,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将面对生产均衡和生产调度的问题, 诸如此类、各种各样的生产管理问题, 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工作是否能正常有序开展。下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几类常见问题。

(1) 现场管理不到位。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 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作, 必须要保持所用人、财、物等资源良好、平衡的状态。加强现场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

(2) 工作流程不科学。通过“根本性的再思考”, 就是对企业所关注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思考。“这项业务由谁来做”、“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做”, 等等。通过思考, 企业就能发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是否还合适, 现有流程是否还合理。

(3) 计划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生产计划部门的核心职能就是统筹兼顾和监控生产运作, 以及避免企业各个部门的各自为政。可是, 如今有许多企业的计划部门是形同虚设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差。有许多生产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标准等都已经存在于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和主管的心里, 并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文件呈现出来。这样一来, 势必就没有产品的物料标准等一系列的信息, 生产计划部门就无法较好地安排物料的采购和生产车间的物料领取。另外, 没有库存的标准和信息, 也不清楚到底应不应该采购, 工艺流程标准的缺失也让生产计划部门很难安排合适的车间和合适的生产时间, 也无法对业务部门作出回复。

(4) 绩效考核不完善。近年来, 企业越来越重视绩效考核工作, 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考核制度并加以实施。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 对企业员工 (包括管理者) 在一定阶段内的行为和由此产生结果的评价、反馈、纠正、固化的一种过程和行为。通过该工作, 可以帮助员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持续改进, 使员工得到提升和发展,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现实中, 企业虽然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 但往往不够科学和完善。

2 企业生产管理改善措施

2.1 现场管理

众所周知, 生产有关的活动大部分在生产现场开展, 由此, 做好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人造环境, 环境育人”, 在现场管理实施“5S”, 引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理念, 并让全体员工学习和掌握, 使员工能以其自身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对生产现场实施“5S”管理, 提升员工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浪费, 同时也能起到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 是企业保有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2.2 工作流程优化

“工作流程”按照定义来说, 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 是一个价值链。现代经营理论认为, 竞争实质上并不是发生在企业之间, 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若要取得或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如何保证工作流程的简洁、高效显得尤为重要。优化 (再造) 决策、流程诊断、流程优化、新流程制度化是综合化企业流程的关键阶段, 下面展开深入分析。

(1) 决策。获取管理层的支持是流程优化成功的必要条件。流程优化对企业影响深远, 在实施以前, 管理层首先要形成统一的认识。企业管理层需要对企业现状进行客观评价, 展望未来的发展愿景, 如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服务, 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顾客期望, 应该给员工提供什么, 选择主流 (核心) 流程。主流流程通常是指在工作流程中, 聚集较多资源, 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影响, 对企业价值贡献度大的流程。具体来讲, 在流程优化 (再造) 的过程中, 选定的主流流程需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对企业价值贡献度高, 符合一般主流流程的特点;二是优化潜力较大的流程, 有一定改进、提升空间。 (2) 流程诊断。通过上述方法, 选定需要优化的主流流程之后, 对其进行诊断。首先, 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描述和分析, 找出现有流程的问题或不足, 从根本上查找原因, 为下一步流程优化奠定基础。 (3) 流程优化。系统化改造法和全新设计法是流程优化的常用方法。对于现有流程的某些要素, 重新设计可能比较合适;而对另一些要素, 可以采用删去、精简、整合等改造方法。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在流程优化的实践中, 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 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一同使用。 (4) 制度化新流程。新流程建立后, 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 作为标准, 用以指导各级人员规范开展工作。

2.3 完善计划体系

在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 生产计划一般由一系列不同类别或层次的计划组成。如果按照计划的时长划分, 通常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三个层次。它们分工不同, 同时又协调配合、紧密联系, 共同构成了生产计划网络,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自发挥它们的作用, 缺一不可。

第一, 长期计划。在三个层次计划中, 长期计划的计划期时长最长, 一般为3年至5年, 根据需要甚至更长。它是企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重大问题的规划, 是制订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的计划。它包括企业规划、产品发展、技术发展、市场发展、生产战略和财务等方面内容。制定长期计划时, 需要对政策走向、经济形势、技术发展等进行分析, 对企业生产经营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例如在总产量、总产值、利润等方面的目标, 技术进步应达到的水平, 市场份额的多少等。长期计划需要确定企业的经营战略、产品门类及技术质量水平、市场竞争举措, 也就是企业产品与市场的发展战略。接着, 制定资源发展计划。同时, 需要确定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战略所需要的生产资源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能力发展规划。应从资金需要量和投资回报等方面对长期计划的可行性和经济有利性进行分析, 以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第二, 中期计划。中期计划的计划期时长, 介于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之间, 一般为一年。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就是中期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中期计划主要包括两类计划:生产计划大纲和产品出产计划。生产计划大纲作为企业生产纲领性文件, 对企业年度生产目标进行了规定。它用一系列指标来表示, 用来规定企业在一年里需要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 以及产品应达到的技术质量水平。中期计划应包括: (1) 产品种类指标, 具体内容就是在计划年度内应生产产品的名称和种类数。在当前市场形势下, 研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种类是企业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一个主要手段, 新产品拓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制定合理的产品种类指标, 以提供适应市场的产品, 对企业提升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 最终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大有益处。 (2) 产量指标, 是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应出产的合格产品数量。在这里, 合格产品包括用于销售的成品和半成品。该指标明确了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 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能力。该指标可以为企业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消耗、成本和利润等指标提供支撑, 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指标, 也可为企业产销平衡提供参考。 (3) 产品质量指标, 主要是指计划年度内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程度。它包括了产品质量等级和生产过程工作质量这两项指标, 如产品是通用级还是高品质等级, 生产过程中某工序淘汰率等。指标高低能清晰反映出企业技术、质量水平, 同时也能体现出产品满足顾客使用需求的程度。 (4) 产值指标, 是用货币表示计划年度出产产品的价值量指标。它能比较综合、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果, 并使之数字化, 具有了可比性。在各项计划指标中具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也是计算资金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发展速度等重要指标的主要依据。产值指标可细分为总产值、商品产值和净产值三类。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的计划年度内应完成的生产总量, 包括商品产值、外单位来料加工产品的材料价值和企业的在制品、自制工具、模型等期末与期初结存量差额的价值。总产值能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规模和水平, 一般用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对不同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比较, 它应按固定价格予以计算, 以忽略价格波动的影响。商品产值指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半成品及工业性劳务价值。它往往也体现了企业在计划年度预期的销售收入, 具体计算中单价应按现行价格计算。净产值是总产值与外购物资消耗价值相减后的货币体现, 它真正体现出了由企业自身所创造出的生产成果。

生产计划大纲的编制基于以下条件, 一是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 二是要结合长期计划对计划年度提出的任务要求。它通过总量指标指导企业年度生产目标, 检查全年的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市场需要, 以便对任务与能力进行调整、平衡, 并保证应有的经济效益。产品出产计划将生产计划大纲具体化, 转换为按产品种类来规定的产量计划, 一般每间隔半年编制一次, 也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按更短周期进行更新。产品出产计划制定之后, 需要对生产能力的平衡进行核算, 保证计划的可执行性。在这个层次上, 只分车间, 或按设备大组 (大类) 的总台时与人员总工时去检查和校核生产能力, 此时生产能力核算和平衡都是粗略的, 它属于粗能力需求计划。在检查生产能力的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 也要同时检查其他资源的供应能力, 如原材料、外购配件、能源、运输、环境等的供需情况。

第三, 短期计划。短期计划作为第三层次, 计划期时长在半年以下, 一般为月或跨月计划。它通常包括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总装计划, 同时也包括车间作业进度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各种物料的数量和需要时间的计划, 包括这些物料投入生产或提出采购申请时间的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设备负荷计划。总装计划是指最终产品的短期出产进度计划。根据零部件工艺路线和车间工时定额, 预估各工作中心 (设备组) 可在各时间周期提供的生产能力数量;然后与实际能力进行平衡, 制订出车间生产作业计划。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内容包括作业分派、调度, 以及生产进度的监控、统计工作。

通过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这三层次计划的建立, 形成企业完善的生产计划网络, 既能满足当前市场需要, 也能兼顾企业未来的发展。为企业保持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动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2.4 绩效管理优化

为解决当前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应将考核指标重新划分为:业绩类、能力类和态度类三种指标。具体操作中, 给三类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 综合考量。为了有效促进员工绩效的提高, 需要增进考核双方的沟通, 可以尝试在原有考核制度中增加沟通与反馈机制, 在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建立公开的、坦诚的双向交流机制, 同时也便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充分重视绩效计划, 被考核人要按照自己的目标来指导工作, 不停检视是否在围绕自己的绩效计划开展工作, 考核人应并按绩效考核计划执行, 这样才能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

3 结语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牵涉面广。大体上来讲, 生产运作管理改进工作可以从上述四个方面抓起。这四个方面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独立的过程, 它们相互关联, 是一系列循环、相互作用的改进过程。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 会大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 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齐二石, 朱文秀.生产与运作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静波.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质量, 2003 (07) .

[3]姚伟民.中小企业如何建立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J].商场现代化, 2007 (29) .

中南大学生产运作 篇8

[关键词]生产运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生产运作管理》是现如今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学科众多,对学生的前期知识积累要求较高,目前传统的教学中重理论讲解,对实践环节投入相对较少,大多停留在课堂简单案例分析的阶段,这就让学生对学习该课程变得更加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企业实习与企业调研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如何发挥学生为主体,借助企业调研构建《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1.《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本次教学改革对象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201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及最终考试形式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1.1教学内容设计上的改革《生产运营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类的综合性课程,涉及交叉学科众多,单纯的理论讲解让学生难以接受,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理论学习与实例分析,新加入学生的课外企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本身的课堂及课外参与度,积极发挥以学生的主体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为《生产运营管理》增加了鲜活的实践资料,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2《生产运营管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生产运营管理》主要是研究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这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仅通过课本知识是难以很深入理解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丰富的收获,在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中,不断进行创新,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及学校三方获益。为此本次教学改革,在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虽然在高校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大多数教师仅是把它作为陈列课本世纪知识的一个工具,极大了缩小了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在《生产运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课本中没有涉及到但又是与本课程极大相关的知识,图表及影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学习的知识面。

第二,增加实际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课堂上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课本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大学课堂的理论讲解少不了案例的支持,但课本上的案例都比较的陈旧,数据比较过时,使得对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的支撑力降低,所以在这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的增加新案例,对实际问题进行剖析,会更加增加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也更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引入形象图表分析。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理论综合性较强,学生接受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增加简单新颖的形象图表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的接受知识并灵活的运用。

第四,有效利用学院网络平台应用。纸质版的传统作业提交形式已经开始让不少大学生感到没有新意并且越来越不认真对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消学生的纸质版作业,改为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来有效连接学生——作业——老师,既让学生感觉到创新,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把被动作业变成了主动作业,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作业兴趣。

第五,小组学习讨论。小组学习法已经普遍运用于各个高校的各种课堂中,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增加了更多的机会。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小组案例讨论,并在有限的准备时间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各组最终讨论的结果并加以解释,这不但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且培养了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习在课堂中的兴趣。

2.《生产运营管理》教学实践改革

《生产运作管理》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科学知识轻传授能力的问题,其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教学的阶段。企业实习基地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如何依托高校企业实习基地,构建《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

《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与传统的实验室教学具有很大的不同,它将充分依托企业实习基地,根据企业实习基地的条件和生产实际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主要包括课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实习、企业考察实践等三个方面内容。

2.1课程认识实习

本课程认识实习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基地参观企业生产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物流、库存管理等,使学生对实习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和设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本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前期,时间大约为半天或一天,主要学生参观企业实习基地为主。

2.2课程设计实习

在课程理论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行组织进入当地的一些比较熟悉的企业进行生产运作流程的考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并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方法,对企业在生产与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完成本课程的设计。课程的设计实习的时间可以定为两周,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企业和企业的文化,为本课程学习提供一定的实际案例支撑,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去。

2.3企业考察实践

本课程的企业考察实践是利用寒暑假社会實践机会,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由专业老师带队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实际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生产实践。企业的实践时间安排定为半个月。在去企业之前,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在企业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课本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明确在实际实践中要完成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进入企业实践。企业生产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论

通过此次课程的教学环节及实践环节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加深了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和对实践项目的掌握;同时减化了课程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主动积极。

参考文献

[1]陈荣秋.《生产运作管理》(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科研项目

2014-2015,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科研项目。

上一篇:党办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苦参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