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2024-08-28

2009—201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通用7篇)

2009—201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1

2009~2010学上学期高一政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王东升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年(1、2、3、4)四个班级,初一年1、2、3三个班政治科教学工作。本学期以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现状

本学期本人担任两个基础年段的教学,对于这两个年段来讲,学生情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对于本人来讲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对于高一年段和初一年段的学生来讲,由于分别刚进入高一年和初一年,分别存在的一个过渡时期,一个要适应高中的学习,一个要适应初中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能引导学生来适新的学习生活。

2、学生的学习储备比较差,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热情有待提高。

3、对于政治科的学习重要情有待提高。

4、在答题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仍然欠佳。答政治题时仍然喜欢漫天撒网,针对性不强。

5、不善利用零碎时间,闲散事比较多。

6、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7、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自信心还需锤炼。

二、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七年级教材内容高一年级经济生活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教学体会

1、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2、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4、关爱自己和他人,尊重学生。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1、教法已形成定势思维,一些课教学效率不高,效果比较差。

3、辅导效果要提高。无论是作业或试卷面批,还是对一般同学的答疑,似乎效果不是很明显。一方面是辅导的学生比较多,一方面是没有找到更科学合理的辅导方法。另外,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辅导明显不够。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2

甲卷必考题(142分)

一、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题。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唯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质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 仔细阅读本节文字,你认为本节主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在第二段中描写了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作者这些精心描写的深刻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快结束时,作者写道:“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这两句简短的话含有意味深长的“潜台词”。请你揣摩文意,尝试一下用同样简练的语言把这些“潜台词”的意思表达出来。(6分)

(1) 当然,那不是我。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但是,那不是我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完这篇文章以后,你对人生包括死亡是怎样看待的?请用几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真情实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5~8题。(18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6.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 南亩:泛指农田

③ 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 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 独夫:孤单的人

⑥ 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 楚人:指刘邦

⑧ 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⑧ D. ②④⑥⑦

7.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8. 翻译下列句子。(9分)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201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3

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名句积累与理解(14分,每空1分)

1.俱怀逸兴壮思飞。(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4.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云:。

5.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颔联,”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6.高一(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7.王维的《使至塞上》 “,”这一名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8.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书铺

① 说到中国古代的“书铺”,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专门刊书售书的“书肆”。而在宋代,所谓“书铺”,实际上还另有所指。科举考试发展至宋代,规定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寒窗苦读的学子在解试“过关斩将”之后,就必须赶赴京师,参加下一场激烈的角逐。举子参加考试前必须向礼部贡院投递写有姓名、年甲、乡贯、三代、户主、举数、场第等信息的家状。宋代《朝野类要》记载:“凡举子预试,宜节次文书并由书铺承干。”《曲洧旧闻》中记载:“吕申公公著当文靖秉政时,自书铺中投应举家状,敝衣蹇驴,谦退如寒素,见者虽爱其容止,亦不异也。既去,问书铺家,知是吕廷评,乃始惊叹。”书铺承担处理家状等文书的工作,就等于取得了应考举子们的个人资料,甚至有书铺户自行制作“家状集”的,如方逢辰《蛟峰文集》。这种“家状集”实际上应该是一些有望及第士子的人物资料合集,而这正是在掌握了大量举子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的。② 处理家状之外,书铺还需负责考生试纸的装订。举子在考试前必须自备考试用纸,由书铺负责按规定将家状粘合在试纸前作为卷首。礼部接到投递之后,由贡院官员在家状下沿和试纸接缝处加印。《钱塘遗事》记载:“皆由书铺纳卷,铺例五千,而自装界卷子与之或只二千。”但是,为了吸引举子在书铺办理全套服务,书铺会推出一些优惠措施,如赠送一本《御试须知》之类。书铺在负责如此重要差事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据《宋会要辑稿·选举》所记载的规定:“书铺送纳举人试卷文字,并具所纳举人州府姓名单状,赴院点对。如有文字差误,勘会元纳书铺名姓,牒开封府施行。”“如不遵告报,致本部验出,定将犯人书铺送所属根究施行。”此外,为了降低非法行为出现的频率,官方还以结保的方式,要求他们“三人结保,如一名造弊,并三名同罪”。

③ 此外,书铺还是代替政府向举子传达考试事宜的机构。举子参加省试和殿试都是事先安排好座位以防止考生交通作弊的。省试的座位号张榜公布,而殿试的座位号则是写在一张官员签字的纸片上,必须由书铺引导考生取得。殿试前几天,书铺就要通知考生“请号”。请号当天,考生天不亮就要到达书铺,由书铺将其引入庭院中,庭院里设有桌子和类似签到簿的“历”,考生们等待吏部官员按照省试的名次逐个点名上前签到,然后拿到一枚写有座位号的半片白纸,上面有尚书、侍郎、郎中的签名。殿试当日,就有宦官把守集英殿门,凭号进入,“一失其号,则不得入试矣”。书铺的这项工作也是依例索取费用的,一般“索添不过三百”(《钱塘遗事》)。考试结束后,最重要的礼仪便是御殿唱名。唱名前,及第士子仍需要“请号”,还是由书铺通传,程序与殿试请号相同。给号当天士子往往也要支付书铺告报之人一些“小费”。

④ 书铺在纳卷、殿试请号、唱名请号以及种种“告报”等方面都需要一些手续费以及暗箱操作、约定俗成的“小费”。这些钱加起来也构成了一笔不小的开销,许多人在及第以前没有能力支付书铺费用,于是“如学子乏钱者,自请举至及第,一并酬劳书铺者”。张籍的《送杨少尹赴凤》中“得钱祗了还书铺”讲的就是士人及第拜官后对书铺的报偿。

(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书铺,既具有“书肆”专门刊书售书的功用,同时还具有为举子参加科举考试服务的相关功能。

B.据宋代《朝野类要》记载,在举子考试前,书铺负责将考生写好的家状文书送达至科举考试管理部门。

C.宋代书铺承担处理家状文书的工作,是为了获取举子的个人资料,甚至自行将其编订成“家状集”一类的书籍。D.宋代书铺也承担了重大的责任,若上级主管部门核实所呈资料出现文字差错,政府将问罪于最初上交材料的书铺。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装订试卷时,由书铺全权负责的费用要高于举子自己提供卷子的费用,但是也会获得书铺诸如赠送考试说明书籍的优惠服务。

B.宋代政府推出“结保”的政策以禁止书铺的非法行为,即若有一人违反规定,则会对三人以同等罪名论处。

C.士子所请之号被当作进入集英殿的门票使用,一旦无法出示所请之号,则会被取消参加此次考试的资格。

D.试后唱名前,中第者需要由书铺引入庭院,逐个在院中所设“历”上签到,领取带有官员签名的号,并为此支付书铺一定费用。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他人由书铺处可以得知“投应举家状”之人为吕公著一事可以看出,宋代书铺在保护个人资料的安全性上存在较大漏洞。

B.宋代书铺的每项工作几乎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费用的额度并不是很高,如“请号”的费用只不过收取三百钱而已。

C.在宋代,书铺在科举考试中确实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其营利的性质决定了官府无法完全信任书铺。

D.宋代书铺在为科举考试服务过程中获取大量利润,若在中举前无力支付,举子们只好将所得的拜官之银视情况偿还给书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寻找穷人 宾炜

⑤ 这天,某公司的经理老郑到寺里烧香,从佛堂出来时,随手抽了支签,想看看来来的运程。解签的和尚看着那支签,沉吟良久才缓缓地开口,说老郑明年有血光之灾。老郑一听就急了,问他可有解法,和尚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做一件大善事。

⑥ 老郑心想,不就是拿钱做善事吗?……不过。对象一定要选好。

⑦ 这天一早,老郑开车去公司。前面拐弯处突然飞快地跑出来一个背着蛇皮袋的小女孩。老郑一个急刹车,女孩却停不住脚,一下子撞到了车头上。老郑忙下车一看,原来是街坊阿贵的小女儿丹丹。老郑把丹丹扶起来,问她怎么样。丹丹揉了揉肚子,说:“郑伯伯,没事了,不痛了。”

⑧ 老郑不放心,拎上装满空瓶子的蛇皮袋,把丹丹送回了家。

⑨ 阿贵是个下岗工人,老婆是个药罐子,干不了什么重活儿,全靠阿责在外面干苦力养着一家人。大女儿在上大学,丹丹虽然只有十一岁,可是已经在帮家里挣钱了。放假的时候,她天天上街捡瓶子。

⑩ 到了丹丹家,老郑不好意思地对阿贵说了刚才的意外,还当场拿出五百块钱,让阿贵带丹丹上医院检查一下。他说,有伤的话,他一定负责到底,没事儿的活,这钱就当是给丹丹的零花钱。阿贵两口子说啥也不肯要。老郑硬是把钱留下,匆匆走了。坐上车后,老郑一琢磨,阿贵家虽然困难,但还不至于过不下去,还不是自己要选的资助对象。又过了一天,老郑从公司开车回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忽然发现邻居老杨叔坐在路边捂着肚子,额头冒汗。老郑吃了一惊,马上停车下来,问他咋了。老杨叔说,胃病犯了,偏偏忘了带药。老郑说:“快上车,我送您上医院吧。” 老杨叔摆摆手:“不用,不用。老毛病了,家里还有药,回去吃两粒就行了。” 老郑皱了皱眉头,只好把老杨叔送回了家。临走时,老郑诚恳地说:“我知道您节俭惯了,可有病千万别食不得花钱。您这么大岁数了,把钱省着做什么呢?要是没钱,您就跟我说一声。”老杨叔呵呵笑着,连连点头:“行,行。” 上了车,老郑不禁摇头苦笑。他不止一次听老婆唠叨,说老杨叔是个退休老干部,每月光退休金就两千多。两个儿女又都十分富裕,给老爸的零花钱动不动就是好几千。他一个人生活,这些钱足够他过十分舒服的小日子了。但这老头儿一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这不,连看病也不太舍得。…… 这天,老郑刚到家,老婆就告诉他一个不幸的消息。老杨叔前两天发病,送到医院仅一天就去世了,原来他患的是胃癌!儿女们整理遗物时,发现老人的全部财产只有几百块钱。每个月好几千块呢,也不知这老头到底是怎么花掉的。老郑感到有点儿意外,不过也只是叹息了一会儿,没放在心上。一晃过去了半年。有一天,老郑闲在家上网,一个寻找爱心救助的帖子引起了他的关注。23 一个女大学生,家里十分贫困,母亲又常年有病。为了给母亲治病,她主动退学,回来打工挣钱,每天晚上,她都带着年幼的妹妹在街上捡垃圾。有人拍下了她们捡垃圾的照片,还跟着姐妹俩去了她们家,又拍了好多照片传到网上。老郑一张一张地看着,鼻子不由得一阵阵发酸,眼眶也湿润了。他忽然觉得照片里的场景有些眼熟,再仔细一看,这不是阿贵家吗?照片上那个小姑娘不是丹丹吗? 原来他家现在这样困难,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啊? 25 老郑惊讶极了,立马起身出门,向几十米开外的阿贵家走去。26 “阿贵,你怎么能让女儿退学呢?”老郑关切地问。阿贵长叹一声,说:“没有办法啊!老婆的病,也不是轻易能治好的。每个月都得花钱,不花钱她就支持不下去。一边是女儿的学业,一边是老婆的命,只能牺牲一头了。” 老郑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以前见你们不是过得还可以吗?虽然不宽裕,到底也过得去啊,怎么就……” “以前……”阿贵露出一脸苦笑,块钱,连老婆的药费都不够,不过还真的能过得去。现在过不下去了,那是因为,因为……”说到这儿,他忽然泪流满面,哽咽起来,“那是因为老杨叔……不在了啊……” “什么?”老郑一怔,十分诧异地望着阿贵。

阿贵突然蹲到地上,双手掩面,放声大哭起来:“我这个家早该倒了!这些年来,全是老杨叔在撑着。女儿能上大学,老婆能治病,碗里能有块肉,都是靠老杨叔……我,我真没用呀,害得老杨叔走的时候,连个棺材钱都没剩下……”

老郑怔怔地听着,傻了一样。

(原文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老郑到庙里抽签、和尚解签的情节,一方面交代了故事的缘起,另一方面揭示了老郑行善的动机。

B.“老杨叔呵呵笑着,连连点头”这一细节描写,既体现了老杨叔低调行善的特点,又为后文揭开真相暗埋伏笔。

C.小说写老郑寻找资助对象,暗写老杨叔资助阿贵一家,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老杨叔的形象。

D.小说通过老杨叔暗中资助阿贵一家的行为,反映了底层民众真实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品关注疾苦民生的主题。

13.小说结尾部分为什么要写阿贵“女儿能上大学,老婆能治病,碗里能有块肉,都是靠老杨叔”的哭诉?请简要分析。(5分)

14.小说以“寻找穷人”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解褐司空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有思理,百工克济。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请立碑颂德。文宣嗣事,累迁散骑常侍。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江西租税,术率诸军度淮断之,烧其稻数百万石。还镇下邳,人随术北渡者三千余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郡守,文宣闻之,敕术自今所统十余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断后表闻。齐代行台兼总人事,自术始也。安州刺史、临清太守诸镇将犯法,术皆案奏杀之。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赀财尽赐术。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僚列闻之,遗术书曰:“昔闻孔子忍渴于盗泉,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武定八年,侯景叛。及王僧辩破之,术招携安抚,城镇前后款附者二十余州。兖州刺史郭元建获传国玺,文宣欲以玺告于太庙,檄术以进焉,其见重若此。寻征殿中尚书,领太常卿,仍与朝贤议定律令。累迁吏部尚书,干食南兖州梁郡。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天保末,文宣令术选百员官。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术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少爱文史,晚更修学,虽在戎旅,手不释卷。及定淮南,凡诸资物一毫无犯,但大收典籍,多是宋时佳本。及还朝,颇以馈遗权要,物议以此少之。十年卒,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辛术传》)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

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B.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 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C.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 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D.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 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此外还有升、斗、斛等。

B.刺史,是古代行政区的长官之一,属于地方官职,负责监察检核之事。C.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即将斩下的头悬于高处示众,也是死刑的通称。D.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祖之所,里面供奉皇帝先祖以及某些皇后和功臣的神位。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术聪明干练,政绩斐然。在中央为官营造邺都宫殿时,思维清晰有条理;在地

方为政时,受到百姓爱戴,百姓联合请求立碑为其颂扬德行。

B.辛术军功卓著,深得民心。他率领军队南渡淮水禁绝侯景征税的行为,返回时,众多百姓追随他而来;侯景反叛被破后,辛术安抚人民,诸县相继依附。C.辛术据实执事,备受信任。辛术能够依据所犯罪过轻重处罚犯罪官员;君主对他

十分信任,将处罚官吏的权利交给他,甚至将护送传国玺的重任也托付给他。D.辛术廉于财利,酷爱文史。朝廷将犯罪官员的奴婢以及财产赐给他,他不为所动;

平定淮南之后,钱财秋毫无犯,只收藏宋时典藏,因此受到非议。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2)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浓云笼罩,香烟飘散,长长的白昼让人难熬,词人移情于物,渲染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地愁、人更愁。

B.“佳节”一句,化用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词人逢此佳节,更加思念丈夫,何况又不止一次独自过重阳佳节。

C.“玉枕”两句,写出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D.词人末尾三句,描绘自己憔悴不堪、形似黄花的“瘦”,“瘦”是“愁”之因,“愁”

是“瘦”之果,两相照应,十分自然。

E.本首词上片主要写独处的愁苦,下片主要写思夫的深切,用语通俗清新,比喻贴

切巧妙,抒情曲折幽深,形象鲜明生动。

20.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运用了很多与本词相同的意象,但表达的情绪却不同,请举出两例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基础

2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噤(jìn)B.诘责(jié)

箱箧(qiè)

藩篱(pān)惟妙惟肖(xiào)

稽首(qǐ)颔首低眉(hàn)

拈轻怕重(niān)

锃亮(zèng)

C.妖娆(ráo)佝偻(lóu)恣睢(zī)

D.阔绰(chuò)荫庇(yìn)

恻隐(chè)吹毛求疵(cī)

2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2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书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过半百的父亲,在儿子的面馆干了18年,儿子当初虽承诺月薪3000元,可这么多年从未支付过。谈钱伤感情,可疾病缠身的父亲,不得不替自己的未来考虑。在多次讨要未果的情况下,他将儿子告上法庭,讨薪57万。

对材料中父亲向儿子讨薪一事,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14分,每空1分)1.欲上青天览明月 2.问渠那得清如许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CBBD 13.①交代老杨叔退休金的动向,侧面表现了老杨叔对阿贵一家的慷慨资助;②表达了阿贵对老杨叔的感激与愧疚之情;③揭示老杨叔对阿贵的无私资助,与老郑一已私念的资助形成对比。14.①有作为线索的作用。小说以老郑“寻找”作为资助对象的“穷人”展开并贯穿全文;②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老郑与老杨叔在资助他人的动机与方式上的对比,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③标题中的“穷人”有揭示人物的作用。老杨叔穷了自己帮助了别人,精神上却是富有的。15.D见原文翻译

16.C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指的是砍头,并非悬于高处示众。

17.D受到非议的原因是将所收藏之物送给权要,并不是因为收藏而受到非议。

18.(1)辛术多次辞让没有被允许,就把朝廷所赐的财务、奴婢送到主管部门,不再过问。(三,多次;诣,到;所司,主管部门;见许,被动句;句意通顺1分)

(2)辛术亲自品评士子,人们没有发怨声毁谤的,他所提拔的人,后来也都十分显贵而有声望。(自,亲自;题目,品评、考察;谤讥,埋怨毁谤;旌擢,提拔;通显,显贵、有名望。各1分)【附文言文翻译】

辛术,字怀哲,少年时聪慧机敏,有见识和气度。最初任司空胄曹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同主管营建邺都宫殿,辛术有构思设计的才能,建造的工程都能完成。他再次升迁做了尚书右丞。出任清河太守,执政获能臣的名声,因为父亲去世守丧而离任。清河父老几百人到京城请求立碑歌颂其功德。文宣继承皇位后,多次升迁做了散骑常侍。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收江西的租税,辛术率领众军渡过淮河拦截他们,烧毁他们征收的稻谷百万石。返回后镇守下邳,百姓跟随辛术北渡淮河的有三千余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死郡守。文宣帝听说这件事,命令辛术从此以后所管辖的十余州有犯法的,如果是刺史,先启奏朝廷,刺史以下的,先处理再上奏。齐朝行台监管人事从辛术开始。安州刺史等人犯法,辛术都审理上奏处斩了他们。睢州刺史及其郡守都犯了重罪,朝廷把他们的奴婢百口及财务都赐给辛术,辛术再三辞让没有被允许,就把朝廷所赐的财务、奴婢送到主管部门,不再过问。同僚听说这件事,写信给他说:“过去听说孔子在盗泉忍受干渴,现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在您能这样做,可以说是不同时代的同一种行为啊。” 武定八年,侯景叛乱,等到王僧辨打败侯景,辛术招引安抚,城镇相继归附,先后共计二十余州。兖州刺史郭元建获得了传国玺,文宣帝想要带着玉玺到太庙告慰祖先,传令让辛术护送进线玉玺,他如此的受到器重。不久,他被征召为殿中尚书,兼任太常卿,经常与朝廷贤士议定法令。多次升迁做了吏部尚书,在南兖州取得俸禄。齐迁都邺都以后,朝廷大选官吏,知名的人不多,并且都有不足,没有尽善尽美的人。唯独辛术品性坚贞清白,依据才能选拔人才,力求名副其实,根据前后的表现选拔,被当时的人们称赞推崇。天保末年,文宣帝曾让辛术选拔百名官员。辛术亲自品评士子,人们没有发怨声毁谤的,他所提拔的人,后来也都十分显贵而有声望。指挥军队有威严,管理百姓实行仁政。年轻时喜爱文史,晚年更加勤于学习,即使在行军途中,也手不释卷。等到他平定淮南,所有物资都秋毫无犯,只是大量收集典籍,其中多是宋时的佳作。还朝后,他多用这些来馈赠权贵,人们因为这点非议他。他在天宝十年去世,当时六十岁。

19.BD B项“何况又不止一次独自过重阳佳节”,文意理解错误。D项,因果分析错误。20.答案示例(若正确分析其他意象,也可给分)

《醉花阴》中的“酒”,是“东篱把酒黄昏后”,那是种豪迈的气魄,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而《声声慢》中的“酒”,却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酒”成了借酒浇愁愁却更愁的工具。

2009—201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这个办学理念和“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健体自觉、交往自如”的海小文化,以 “喜迎上海世博,争当四好少年”为主题,依托我校德育县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专项训练之研究》,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重点,努力开展适合二年级学生实际的少先队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要点

1、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贺信和学校工作计划中的“四自”海小文化及海小五小队员(父母的“小帮手”、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同学朋友的“小伙伴”、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主宰自己的“小主人”)等内容开展始业教育,让学生学习并努力争做。

2、继续开展德育主题系列活动。本学期学校的德育大主题是“喜迎上海世博,争当四好少年”,围绕主题开展各项中队活动。

3、努力搞好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好晨会、班队活动时间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反邪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等,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充分发挥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家访的作用,指导、引导好家庭教育。

5、抓好诚信崇洁进校园、进教室、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校园”这一条主线,细化班级安全工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晨会、思品、班队、黑板报、队报、网络等各种教育形式,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等安全常识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自警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7、配合学校少总部积极开展各项少先队工作。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引领学生的思想、展示学生的风采

8、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定期布置、出刊与更新。通过各种评比活动树立良好的班风,帮助和引导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工作安排

3月份:“安全伴我行”

1、开学典礼:开展始业教育,学习贺信,争做四好少年;

2、学习雷锋精神,开展“雷锋故事我会讲”活动;

3、3.12植树节,鼓励学生开展植树活动;

4、制定好中队活动计划;

5、安全教育周,3.29第15个“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

6、召开学生家长会。

4月份:“礼仪我知晓”

1、进行学生礼仪和海小规范知识竞赛;

2、开展春游、清明祭祖活动安全教育;

3、4月30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

4、出刊黑板报,落实卫生健康知识教育;

5、劳动节安全出行教育。

5月份:“法在我心中”

1、出刊主题黑板报,宣传法制知识;

2、组织队员开展“法在我心中”爱国歌曲演唱比赛;

3、举办家长学校,给家长们上课:如何监督孩子好好学习;

4、组织师生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活动;

5、防溺水专题安全教育及预警。

6月份:“学习我勤奋”

1、举行“快乐乳燕,自由飞翔”欢庆六一活动;

2、出刊主题黑板报;

3、学习我能行,努力创佳绩主题队会;

4、6.26国际禁毒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5、开展防台风、雷电、洪水等方面的自护自救教育;

2009—201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5

题(无答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ù)百舸(gě)慰藉(jiè)强词夺理(qiáng)B.谤讥(bàng)阙秦(quē)提供(gōng)浪遏飞舟(è)C.忸怩(nì)丰腴(yú)瞋目(chēn)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ìng)谥号(yì)团箕(jī)沐猴而冠(guàn)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C.你说他就说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这是典型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感染。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我市今年将扩大新区的建设力度,把它建设成为一个集行政办公、旅游度假、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雪花的快乐》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⑤③①②④⑥

C.⑤②①⑥④③

二、现代文阅读(8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B.③⑤①②⑥④ D.③⑥①④⑤②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他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带领华为从一个仅有两万元注册资本的企业,一跃成为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大公司。一时之间,低调、神秘、土狼……各种名号不断地加在任正非的身上,他始终不予回应。于是,一些人对他产生了种种猜想,说他神秘兮兮,说他自身有缺陷,说他和华为的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说他清高,说他简单粗暴,说他不近人情……不管是诽谤,还是赞扬,他都无动于衷。走自己的路,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吧!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华为正重复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英国《经济学人》的评价则是:“他(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懈的动力来源。任正非创办公司之初,与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潦倒,衣食堪忧。“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任正非感谢生活给自己的馈赠。他认为:“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每天工作长达15~20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苦恼的迹象,风花雪月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跟他们全然无关。在他们强毅的精神世界里面,存在着尊严,在傲立着的尊严之中,存在着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着对最辉煌理想的内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着欲望的爆发力。

“做事业,做有高度的事业”是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华为本身成为最好的例证。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谁也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之中。此次孤注一掷没有叫他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前景十分可观。这个自主研制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

1995年,任正非以自己独特的战略眼光,开始带领华为走向海外市场。经过四年的苦心经营,1999年,华为在海外形成规模,并建立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2009年,华为收入近1500亿元,其中有76%来自海外;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08年的11.5%上升至14.2%,趋近龙头老大爱立信的20.8%.更为重要的是,华为由于业务及财务上的稳健成长,已经与诺西、阿朗等传统对手拉开了距离。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运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广大地区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任正非对这一点有深刻而清醒的认知和把握。2008年华为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申请专利,超过第二大国际申请专利大户松下的1729项和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的1551项,至2008年12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5773件。华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上升,华为加入了83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光纤等领域,提交了1300多项提案,在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领域提出了2800多项提案。

完善的制度和文化建设是企事业成长的保障和灵魂。1998年3月,在任正非的强力推动下,华为推出了《华为基本法》,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华为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任正非和华为这一充满传奇的成功,发生在一个机会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中。这些经历无疑开始激励一批有雄心的企事业投资研发,并借此角逐于强敌环伺的全球市场的信心。

任正非,拥有一个经历人生冷暖的灵魂,从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顶峰,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看事、看物、看人都有了别样的视野。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华为公司正重复着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

B.华为公司创办之初,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任正非,“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苦难成了生活给予他的最好馈赠。

C.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就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等领域提出了2800项提案。

四、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五、默写题(12分)

15、(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2)但我不能放歌,;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009—201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6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美丽《诗经》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 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 一点地说,有 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 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 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 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 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 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 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 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 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 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 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 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

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 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诗 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 “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D.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

B.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C.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质疑,但学术界少有反响。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 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首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了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 不同了,金科,老戏要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 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 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 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 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 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

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 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

状,这说明他是个有责任心但文化素养不高的人。

C.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 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 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5、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6、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艾青评传(节选)杨匡汉

年近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 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 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的民族和人民的苦难 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 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 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国 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 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 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在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 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

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

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 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 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而来,组成鲜明的 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 滚来„„”这融进了诗人深刻的感受和想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 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 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 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 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 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 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他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 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 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 同在!

(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 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他深为感动。

B.《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 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

C.艾青善于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汲取创作的激情,由此创作的《向太阳》和

《火把》鼓舞了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D.艾青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是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可以说他 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

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一是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紧密结合,传达出 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二是突出地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B.因为他的诗歌中,既有过于凌虚的篇什,又有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的篇章,所 以人们对艾青诗歌的评价有褒有贬。C.因为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所以 艾青的诗歌和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D.“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E.作者认为艾青的作品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太阳和火把一样给人温暖、照亮人们 前进的道路。他的诗作感情充沛,激人奋进。

9、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91011

。(2)

(3)同是天涯沦落人,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此时无声胜有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 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及了。.. 莫..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 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右绌,. 支...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 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截至 12 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 40 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 90 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 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3旷世伟人 多情游子 橘子洲头 作别西天云彩 书写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 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语文参考答案

1、D

2、C B

4、(3 分)D(解析: D 项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5、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 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共 5 分: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

6、(共 6 分,每点 2 分)

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意味着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

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荆轲已死”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

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荆轲已死”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 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得到深化。

14、BD(答对一项得 2 分,答对二项得 5 分(解析:)B 项“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错,应是“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D 项“‘三军︐是指海陆空军”错,红军当时还 没有自己的海军和空军,“三军”在本诗中是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15、①对比(反衬):首联中 “远征难”与 “只等闲”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衬;颈联中“云 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将士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强调了红军将士坚定 的革命信念。

②比喻:颔联中把险峻绵延的五岭比作“细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蔑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③夸张:颔联中“逶迤”“磅礴”、极言其高大绵亘;“细浪”、“泥丸”极言其细小。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

(解析:答案必须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不能只有观点。每答对一点得 3 分,其中观 点占 1 分、具体分析占 1 分、表达效果占 1 分。只要答出二点即可得满分 6 分)

16(、6 分)(1).不尽长江滚滚来(2).别有幽愁暗恨生(3).相 逢何必曾相识

17、A 【解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望尘莫及”②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 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 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 A。

18、C 【解析】A 项结构混乱,应在“是建院 90 年来”前面加上“这一年”。B 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得”一词。D 项搭配不当,“录取”“名额”不能搭配。故选 C。

19、B 【解析】A“.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 项“寒舍”是称自己 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 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故选 B。

20、(5 分)答案:(上联)康桥河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2009—201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7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外,还称之为“神器”。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C.“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将其称为“四子书”,即其内容或作者分别对应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

D.《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不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静燥不同 虎视眈眈 追溯 须臾 B.萎靡不振 洗盏更酌 拾辍 嫠妇 C.横槊赋诗 前倨后恭 恪守 幽壑 D.舳舻千里 怨声载道 滥殇 伶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孤儿 刘斌立

①秦浩又查看了一下打包的行李,确定无误了才去厨房。

②他妻子4 点就起来煮了红薯粥,他看了看那半锅粥,舀了一碗,又倒进锅里一小半。妻子并没有注意到,但仍旧习惯性地提醒他“早饭要吃饱”。

③秦浩进屋子只看了一眼孩子,没敢亲她。小家伙睡得浅,弄醒了,知道爸爸要走,必然哭天喊地。一个大背包上了肩,手里还有一个灰突突的大尼龙面料的行李包,秦浩看着妻子,没有再说话,只是下巴抬了抬。妻子知道其中的含义“我走了,家里靠你了!”

④这是秦浩每年里都要经历的分离,可能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走下楼,秦浩就看见路灯底下已经有两个同伴在那儿抽烟等他了。他们手里也都有一个大大的尼龙面料的行李包,在路灯下,包上“锡山矿务局”的印字特别显眼。

⑤那几个字也印入了秦浩的眼睛,他手里也有一个。“锡山矿务局”那几个字在他心里狠狠地戳了一下。

⑥曾经锡山矿务局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单位,不管工资、福利,甚至秦浩背后的那片家属楼,都曾经是这个城市最让人羡慕的。他们手里这个大行李包,就是某年单位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时,每个员工发的福利。而如今,秦浩还得用这个包装起自己的衣衫琐碎,出去打工。

⑦三个人相互看了看,点了点头,一起朝矿区大门而去。黑黢黢的矿区内,似乎空无一人。路灯已没几盏好的。三个人抽着烟,倒是烟头一亮一亮的,显出了几分活力。大门口的铁门虚关着,他们发现那儿还站着一个人。

⑧“广路,你怎么又来了?”秦浩先发问。

⑨卫广路把烟头掐了,狠狠用脚踩着,边碾脚边说:“我把娃娃交给我妹妹了,这儿不可能找到工作,我必须出去打工。”

⑩“你走了,你娃儿不是成孤儿了,要不得哦。”另一个声音说。

⑪秦浩赶紧用手止住那人,但是昏暗的灯光中,已看见广路眼神瞬间黯然了。⑫“算了算了,走,挣到钱再打算。”一只胳膊拉起广路。

⑬秦浩看了一眼大伙儿,边走边说:“也好,又是我们四个一起,互相有个照顾。”

⑭卫广路和秦浩他们一起在外面打工两年了,可是在家的妻子一直到肝部疼痛到无法忍受才去医院,确诊是肝癌晚期,广路赶回家不到三天,妻子就去世了。这个矿区里,很多职工都死于这个疾病。大家其实都知道,有些工种因为当年缺少劳动保护,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侵害。本来有一年大家还准备上访争取一些基本权利,但是就在那年,矿区停产了,接着被宣布为资源枯竭。

⑮秦浩他们坐上了早班长途车,他们接下来的两天都会在路上。长途车要走4 个小时,把他们带到省城,他们要换火车北上17 个小时,到达北方的一个省会城市。

⑯秦浩是第一批走出去的锡山矿务局的工人。他当年是负责矿区锅炉班的班长,锅炉班负责整个矿区的热水供应,三班倒24 小时从不停歇。当年矿场停业,秦浩整整一年都无法在这个城市找到工作。矿场倒了,几万员工和十几万的家属顿时都没有了生计。而这个大山里的小城市,哪里能够承载得了这个负担呢? ⑰秦浩北上之路,经历了三个城市,最终找到了现在的工作,为一个小区的供暖站负责整个冬季烧锅炉。他站稳脚跟后,陆续把自己锅炉班的一帮弟兄都介绍了过来。工作从每年的深秋囤煤开始干起,到次年春天的3月停止。每个冬天,秦浩能挣到一份相当辛苦但至少能让家人温饱一年的收入。而家乡那个城市对他来说,就是个永远想念,但没有希望的地方。

⑱长途车上,司机开了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已经开始播音了。⑲第一个让秦浩他们打开话匣子的话题是,播音员说为了响应中央关于节能的号召,今年北方城市普遍延后了开始供暖的时间,同时供暖的温度会下降。节能意味着烧炉工工作量减小,虽然只是延后三天,但是秦浩他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今年能拿到手的收入一定会减少了。

⑳大家开始七嘴八舌,但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明年春天烧锅炉的工作一结束,必须得留在当地再找找工作,争取多挣点钱再回家。

㉑秦浩没有参与讨论,因为他又听到另外一则新闻。播音员正在念着一串城市的名字,那是国家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性城市”名单。秦浩听到了熟悉的那个名字。

㉒长途车已经盘山走了一段,秦浩回过身去,从车窗回望着已经在大山深处的城市。清晨,那些星罗棋布的灯火,只是那个城市里还没有断息的活力。只是离世界越远,就越像一个孤儿,即将被永远地遗忘在大山里了。(有删改)

3.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1)“锡山矿务局”那几个字在他心里狠狠地戳了一下。

(2)卫广路把烟头掐了,狠狠用脚踩着,边碾脚边说:“我把娃娃交给我妹妹了,这儿不可能找到工作,我必须出去打工。”

4.请简要分析小说第⑦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5.小说在刻画秦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结合全文,谈谈本文以“孤儿”为题目的好处。

三、文言文阅读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B.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D.帝以践阼岁久 践祚:登上帝位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城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 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 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四、默写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映阶碧草自春色,(2),惟有幽人自来去(3)千岩万转路不定,(4),乾坤日夜浮。(5)未老莫还乡,(6)开琼筵以坐花,(7),知来者之可追(8)山原旷其盈视,(9),形影相吊(10),听臣微志。(11),风飘飘而吹衣(12)渔舟唱晚,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2.这首词开头“茅檐人静”等三句有什么作用?

13.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六、作文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报载: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有人说: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也有人说:人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北大才女送快递也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人说: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A 2.C 3.(1)细节描写,写出锡山矿务局倒闭带给秦浩的内心痛苦。(2)使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卫广路出门打工的决绝与无奈。

4.写出矿区环境的空旷、破烂、寂静和缺少活力的特点,交代了人物生活的现状,烘托了人物伤感的心理,暗示了锡山矿务局的倒闭命运。

5.①细心,有责任心。他舀粥,又倒回半碗;他为了家庭外出打工,离别时,舍不得孩子又不打扰孩子睡觉。②敢闯、善于帮助同事。他是第一批走出去的锡山矿务局的工人,找到工作后又把自己锅炉班的兄弟带了出去。③不善言谈,深爱着自己的城市。在打工的路上,不参与大家的讨论,只是听广播,思考自己以及生活着的城市的命运。

6.孤儿既指广路外出打工后留给妹妹照看的娃,也指秦浩他们生活的大山中的城市,一语双关,揭示了主题;他们原来让人羡慕的生活随着“锡山矿务局”的倒闭已不再,他们居住的城市已成为资源枯竭城市,已失去了活力,将被人们忘记,突出了主人工等人内心的失意和无助;给读者以深思,让人们思考应如何破解因资源枯竭带来的发展困境。7.B 8.D 9.D 10.

(1)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2)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

11.(1)隔叶黄鹂空好音(2)岩扉松径长寂寥(3)迷花倚石忽已暝(4)吴楚东南坼(5)还乡须断肠(6)飞羽觞而醉月(7)悟已往之不谏(8)川泽纡其骇瞩(9)茕茕孑立(10)愿陛下矜悯愚诚(11)舟遥遥以轻飏(12)响穷彭蠡之滨

12.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13.运用反衬手法,好处是以莺燕的无声反衬出杜鹃啼声的悲切。14.

莫用有色眼镜看待“北大才女干快递”

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 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有人菲薄,指责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这种观点说到底是一些人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持有“高低”的成见,从逻辑思维上就认定了学历和职业本身的不平等性,以及这两者之间所谓“合理”的固定对应。这是典型的在用有色眼镜看待“北大才女干快递”。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职业本身也是平等的,唯一的差别就是不同的人在同一职业的表现。所以说,“抢普通人饭碗”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是思维上的等级偏见。而且,这位北大才女也尝试过“对口”的工作,也曾在实践中去争取、去磨合,只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并不适合自己。既然选择做快递创业,并且认为这是适合自己的路,只会有利于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公众应该给予的是尊重,不要过多的去评判,也没必要去主观臆测和盲目放大她的选择对他人的影响。

确实,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对职业有很大影响,一般意义上,个人学历层次越高,其接受职业培训的范围就会越广,其职业取向的领域也就越宽。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历与职业有明确的对应层次和等级,并且按照层次和等级对号入座。学历只是一个基础,一种积淀,只是给职业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学识保障。所以,不要把学历和职业生硬的去挂钩。

“北大才女干快递”并不是对大学时光的浪费,恰恰相反,大学培养的能力会给她的快递创业注入新的生机,就像她所说,虽然没有从事新闻,但是学新闻对她的事业还是有帮助。这说明,其学识依然发挥着作用,只不过这发挥的领域与公众潜意识中的认定不同而已。由此看来,“北大才女干快递”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是一种逻辑谬误。

“人人出彩”的社会不能容忍这种成见继续固化下去,否则,不仅会给那些追求自己选择的年轻人带来额外的舆论攻击,影响他们对其事业的追求和信心;还会让这种偏执的见解不断的扩大化,侵蚀我们的主流思想,给社会思潮带来没必要的混乱。

当然,现实中类似北大才女的一群人应该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欣慰,因为他们从自身做起,摒弃了思想意识中差距与不平等,用实践去追求那一份期望。这类行为如果能得到理性并且有价值的传播,将有利于逐渐弥补人们的逻辑思维上的短板,间接的促进社会思想的改造。从而也将能让更多的人看清事实,学会尊重,不再用有色眼镜看待类似事件。

试想,如果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社会也能摘掉有色眼镜,平淡待之。人们不会因为个人选择的职业与其所有的学历不相符而对其嗤之以鼻,各类职业也在公众内心占据同样的地位。到那个时候,逻辑思维上的不平等和错误定位就会消除,我们的社会也会真正的成熟。时至今日,“北大才女干快递”这类新闻还会引起争论或出现一些偏薄观点,确实值得社会反思。因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仅是执政者的奋斗目标,更需要每一个人依照自己的内心去追求梦想,需要每一个人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活力。

上一篇:迎接十九大 感受新变化下一篇:善良之举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