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钟扬先进事迹感想

2024-09-19

学习钟扬先进事迹感想(精选11篇)

学习钟扬先进事迹感想 篇1

钟扬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感想汇编

党委副书记 张晓清老师

再次听钟扬老师的事迹,又一次震撼感动泪目,钟扬老师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成为他勇攀高峰、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实践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梦、拼搏、奉献,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

学工组长 李金凤老师

以前有幸聆听钟老师的报告,每每都为钟老师人生态度之豁达、学术态度之严谨、思考问题之深入、表达方式之睿智而深深折服。今天再次聆听钟扬老师的先进事迹,我们由衷地震撼、动容、敬佩,钟老师在学术道路上的坚持、在育人道路上的坚持,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师者的追求和力量,他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何为真正地为人类福祉而努力。钟扬老师留下的精神力量将激励所有复旦人,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坚守初心、追逐梦想。

截图自纪录片《播种未来》

2016级科学学位研究生班辅导员

柴宏宇老师

一直敬仰和崇拜执着于理想的人,特别在这个思想越来越多元、节奏越来越短平快的时代。钟扬老师成为耸立在雪域高原上的精神坐标最根本的不是因为他的聪慧、他的身份,而是对于责任的担当和忘我的热情。钟扬老师的事业让我看到一个人应有的格局和存在,他的事业也是对校训的诠释。我们要成为像钟扬老师一样理想的追求者、信念的践行者,才能真正不负这个美好而充满挑战的时代!

2015级科学学位研究生班辅导员

张晶老师

今天有幸参加钟扬老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聆听来自他身边人的分享和介绍,颇有感触。金力教授在报告中用“疯子”、“战士”深深刻画了钟老师对科研的坚守和付出,他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不忘初心的走着自己的追梦路,成果丰硕、赞誉颇多。然而他并非追名逐利,而是倾注心力去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关注专业学科的建设及人才的培育。整场报告下来,满是泪点,非常有触动,特别是钟老师的妻子在讲述他们走过的30多年的故事里,点点滴滴,一个伟岸的身影早已伫立在每一个人心中。一直以在,钟老师在乎的都不仅仅只是当下,他更关心长远的未来,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好的践行者,也是“两学一做”学习的标杆和榜样,钟扬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学习的新时代精神。虽然他走了,但他的学生、他培育的每一粒“种子”,在他的用心浇灌下,早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他们一定会携带着钟老师的精神和梦想,奋力前行、开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截图自纪录片《播种未来》

2017级科学学位研究生班辅导员

王玥老师

犹记得第一次是钟扬老师的党课上,钟老师亲自播放并且鼓励科研工作者可以走出都市。那时,我第一次认识到,我们学校有一位身体力行、走上高山的教授。

“我有许多梦想,它们都在遥远的地方,为了梦想我独自远航”,钟扬老师如是说,但显然如今这艘梦想的船上他不是孤身一人。他的第一个博士已经成为了西藏大学的博导,延续“西藏特有植物基因库”的搭建;他的妻子、儿子提出将事故所获的赔偿金全部捐助给西藏的教育事业,延续他的教育梦想;他的同事将钟扬老师作为党员、作为科研工作者、作为教师的形象树立,这位生长于复旦文化的先进人物必然会在将来成为复旦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继续前行的强大精神支柱。钟扬老师是一个造船人,一位扬帆者,而此刻同行人愿意继续推动他的梦想,而更多人会从他的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成为真正关注人类命运的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奋斗。是我从钟扬老师逐梦经历中汲取到的最大精神力量。

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

朱曾颖老师

钟老师作为植物学教授,克服高原反应的困难,主动援藏,为西藏大学的建设和高原种子的采集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作为研究生院院长,主持FIST课程,为研究生课程谋福利,不为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学科谋私利。“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他一生的牵挂。”他的妻子这样说。作为丈夫、作为爸爸、作为儿子,钟老师或许是没有尽到职责的,但是他贤惠善良的妻子支持他,将他的保险赔偿金也捐给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世间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愿这朵藏波罗花的精神永驻复旦人的心间。

截图自纪录片《播种未来》

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

周雨轩老师

作为一名科学家,钟扬老师坚持亲自采集植物种子,全程自行把控,在科研上精益求精。他更是一名教育家,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在学生身上倾注心血,建立了科研队伍。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心系天下,把国家和人类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追求,为人类事业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而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又极大地感染着身边的和听说他事迹的人。“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老师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种子还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017级专业学位硕士班辅导员

周悦老师

张晓艳老师对钟扬同志生平的介绍平铺直叙,却让人对钟扬同志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我想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但同时也有一个伟大的家庭,钟扬同志能在这个时代,沉下心来做一件自己梦想的,又利国利民、造福苍生的事情,张晓艳老师讲的高原对钟扬同志身体的损害,他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他对做一名老师的热爱,人可贵在真诚地为自己家国之梦而奋斗,我想钟扬同志的精神会在复旦、在上海、在中国一直传承下去,学习钟扬同志就要学习“不忘初心”,为家国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既简单,但却不是容易做到的,钟扬同志做到了,我们也应该做到。

2016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班辅导员

万熙琼老师

钟扬老师是不忘初心的追梦人,牢记使命的拼搏者。从无线电专业到植物学学者,到生命信息学,在科学探索的路上,他就像一个战士,冲锋在最前线,忘我的工作。十几年的援藏工作,钟扬在西藏行路10万多公里,采集了无数珍贵的种子样本,他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的心里;他注重西藏人才的培养,寻找到一种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

钟扬老师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学者,这已属不易,但他的宝贵并不止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他有追求梦想的执着,有为师者的责任感,更有对国家、对民族的赤子情怀。

学习钟扬先进事迹感想 篇2

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 真刀真枪, 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风、社风和民风为之一振, 举世瞩目, 战果不菲, 进入崭新境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 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看得更清楚。”当前, 作风建设处于“爬坡过坎”、咬牙使劲的关键期, 党员干部有压力, 全国人民有期盼。为进一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2014年12月, 人民银行党委决定, 在人民银行系统开展向曲江同志学习活动。捧手读完《曲江同志先进事迹》, 心绪中多了久违的影像, 脑中不断闪过, 多年来, 身边曾有过多少熟悉的一幕, 他们都是曲江———基层央行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身上, 都有感人作为和风貌, 他们:真诚的信仰人民这一“上帝”, “克己复礼”;用实实在在的人情味, 反对了人情风, 还集体以风清气正的面貌;用“责任担当”, 把“久违”的批评和自我约束, 还原到“指定位置”。

二、平凡中点滴间书写着优良作风

曲江同志, 生前系中国人民银行凤城市中心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兼工会主席。2014年2月因病不幸去世, 年仅52岁。作为纪检组长, 他敢于直言批评身边人, 纠正身边事, 严守财经纪律、真抓干部作风。对超标56元的内部接待, 提出质疑, 严厉批评;作为兼职工会主席, 他淳朴真挚, 牵挂困难、心系职工冷暖, 为职工解难事、办好事;作为“大”权在握的领导, 他, 不当“甩手掌柜”, 不仅身先士卒, 还苦干实干了大量具体工作。节假日, 曲江是行里值班天数最多的人。从不因私事而影响工作, 妻子患脑血管痉挛, 眼睛看不清东西, 他为妻子买饭送药从没耽误过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他长期坚持群众优先, 享受在后, 还多次推掉各种荣誉。作为行领导, 他在出差学习、培训等许多公务活动中都有使用公车的待遇, 但他更多的选择了打的和公交。在查出患肺癌直到去世的近一年时间里, 他从没有动用公车一次, 从没有因住院而让行里的同事陪护。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 他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 书写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优良的作为和风貌。

三、精神不褪色是作风优良的内在规律

学习钟扬先进事迹感想 篇3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xz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心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16年来,他共收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万颗种子。他说:“一百年后植物如果消失灭绝,那么采集的种子就会派上大用场。”

从钟扬身上,我们看到了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要学习钟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心系天下,把国家和人类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追求,为人类事业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社区工作虽然繁琐,但我们的宗旨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服务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及宗旨,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为社区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要学习钟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乐意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始终不能忘记做好本职工作,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起,树立好自身形象,增强自身责任,才能把凝聚党心、民心的工作做好。

2021年学习钟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二】

鲁迅先生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钟杨,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卓越的科研工作者、杰出的人民教师,就是这样千千万万个民族脊梁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一生忠诚地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他曾经说过,“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同样,一种精神也可以鼓舞亿万人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钟杨精神像一颗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像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的前行之路。钟杨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学钟杨精神,不忘初心,忠于理想。人生53年,援藏16载,每年在xz工作150天,共计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到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桃李满天下;参与筹建x科技馆、x自然博物馆,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钟杨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长期与17种高原反应不断抗争,不知疲倦地与时间赛跑,是他时刻秉怀作为党员、作为教师、作为科研者的使命和责任感。只要国家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钟杨心中牵挂的是国家、是科研、是学生,唯独没有家人和自己。他短暂而又充满光辉的一生都是在书写着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教书育人,科研报国。

学钟杨精神,动真碰硬,苦干实干。为保护种质资源,打造国家生态屏障,钟杨毅然放弃x舒适的工作环境,一脚踏入青藏高原“生命禁区”,足迹遍布xz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别人嫌苦叫累不愿意去的地方,他都抢着去。不管是遭遇山石滚落,还是露宿野外,他都坦然接受,将自己的所学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痛风发作,腿痛难忍的时候他仍咬牙坚持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采集种子;突发脑溢血,中风以后他稍作休息又不顾医嘱以忘我的精神投身xz建设。别人定闹钟是提醒自己起床,而钟杨凌晨3点定闹钟是为了提醒自己休息。他像一个英勇的战士无畏地冲在科研第一线,16年间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还填补了xz生态科学高等教育的空白。

学钟杨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名党员,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钟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钟杨少年得志,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分配到x植物所,本来可以养尊处优,悠哉游哉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他却在2000年放弃了副厅级的岗位,选择成为一名普通老师。为了投身植物研究,他更是远离家乡和亲人,带着面包、榨菜加矿泉水,数年如一日,秉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执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奔波忙碌,为培养下一代植物学研究人才而不懈努力。堂堂名牌大学教授,勤俭到住旅店时会将剩下的肥皂头和一次性牙刷带走,穿着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赶毛驴的人才戴的破帽子,却给xz大学捐助了几十万元。钟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敬业奉献。

如今,钟杨先生的骨灰已经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永远留在那边他毕生所为之奋斗的土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人已远去,但他的精神遗泽将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2021年学习钟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三】

“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复旦教授钟扬的这句话诠释了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一生: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跋山涉水做植物学研究;党员使命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心为公;教学工作中竭心尽力,以育种之心育人彰显先生之风。

在学习了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我感想颇多,在老师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国家、埋头苦干的艰苦奋斗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在行动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实效,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为社区青年工作者更要学习钟扬教授甘于奉献的人格风范,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服务人民。在工作中会遇到困难,我们需要耐心解决,从生活工作中感受正能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尽职尽责,严于律己,埋头苦干,做好本职工作,争当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作为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一刻说:我们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共产主义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初心就在那里,我们要信守诺言,我们要坚持信念。钟扬老师说过:“我有许多梦想,它们都在遥远的地方,为了梦想我独自远航”。我觉得这艘梦想的船不应该是孤独的,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成为这艘船上的追梦者,只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我们才无愧于这个时代,才能不负自己的人生!

2021年学习钟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四】

“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复旦教授钟扬的这句话诠释了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一生: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跋山涉水做植物学研究;党员使命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心为公;教学工作中竭心尽力,以育种之心育人彰显先生之风。

钟扬教授在植物学研究中不畏艰险,在x建设中矢志不渝,他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他的事例让我想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不忘初心的三个要求,分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们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普通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钟扬教授的优秀品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四个坚持,即:坚持理想信念、坚持一心为民、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党性纯洁。

首先,坚持理想信念,一方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努力奋斗,九十六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x想而不畏艰险大义凛然,另一方面,我们应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而努力拼搏。钟扬教授对于植物学研究的热忱,对于科研工作的热爱,既是为民族科研工作的倾心付出,也是对自己人生理想的坚定追求。

其次,坚持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我们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以民之所望为施政之所向”。钟扬教授经年累月投身xz建设事业,坚持“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想法,全身心投入植物学科研事业,用一个又一个创举惊动学界,用一项又一项成就坚持一心为民的信念。作为政府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向钟扬教授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一心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再次,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钟扬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坚持创新,不断拓宽研究领域,而我们在工作中也应该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拓宽思维,不断创新为群众服务的方式,满足群众的需要,优化日常服务。

最后,坚持党性纯洁。钟扬教授一生不为名,不图利,生活简朴作风优良,如同他所研究的高原植物,品性高洁,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我们应该向高扬教授学习,以先进的党性、优良的作风、高尚的追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服务工作,以绿叶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我愿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愿接受党的一切考验。”钟扬教授用26年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作为,实现了当初入党申请书上的话,我们也应学习他的优良品质,坚持初心不改,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矢志不渝。

2021年学习钟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五】

钟扬教授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他的事例让我想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不忘初心的三个要求,分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们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他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可以不顾个人安危,心里装的全是单位和国家,“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一个基因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一粒种子事关整个人类未来,钟杨用一个植物学家的责任感,恪尽职守、艰苦奋斗,毕其一生科研报国,建立起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基因库”,他是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最高追求,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像他一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时代楷模钟扬人物事迹介绍 篇4

他坚持学术援藏,不畏艰险盘点世界屋脊的植物家底,寻找生物进化的真实轨迹。从藏北高原到喜马拉雅山区,从阿里无人区到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江畔,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粒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

他是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将高原生态学的人才梯队真正带起来,将学科建设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在复旦大学任教,培养了107位研究生和博士后。植物学野外考察多,一有意外和危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保护学生。痛风发作时,一条腿几乎不能行走,他拄着拐杖也坚持带学生采样。他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点,用心培养每一位学生;

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明星专家,常常挤出时间办公益科普讲座,他的实验室也一直对中小学生开放。他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承担了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的编写工作;

他是15岁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始终认为,干事比名分重要。他从不考虑眼前利益,头脑里想的就是我能为单位、国家做点什么。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期间,他依然如此,推动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勇于担当,严于律己,是大家眼中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他说,人这一辈子,不在乎发了多少论文,拿了多少奖项,留下来的是故事。

他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

他还说,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

他的一生是追梦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用生命,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写就最质朴、最绚烂的时代故事。

种子——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

在离北极1000公里左右的永久冰川冻土层里,有世界上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特种子库。人们称其为“种子方舟”,建立10年间已收集超过100万种种子。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有一座美丽的千年种子库,在那里,植物种子的保存条件是零下20℃,保存时间标准为80年至1。

在中国云南,从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在这里主导建立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迅速壮大,成为亚洲最大的种子库,跻身世界三大种子库之列。

全世界都在关注种子。种质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人类未来。作为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种质资源几乎是所有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也是未来科技较量的必争之地。

青藏高原,这片国际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已有数据显示,这里有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18%。更为重要的是,其中1000多种是西藏特有的植物。这些珍稀植物资源对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都意义非凡,但由于高寒艰险、环境恶劣,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也没有中国西藏地区植物的影子。

当钟扬第一次走进青藏高原时,他被这片土地的壮美与丰饶深深折服:青藏高原有独特的地理条件,那些忍受极大温差的植物,很可能包含着某些特殊的基因。收集、研究清楚了,也许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他感到迫切:全球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剧烈,一些珍贵的种子也许在被人们了解和知道之前,就已经消失了。世界科学家应当重视西藏的种子。应对全世界气候变化,植物研究的版图不能少了这一块。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决定行动起来。他坚信,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在世界屋脊采集种子的艰苦,非亲历难以想象。每一种植物的样本数量要达到5000粒,濒危物种样本一般需要500粒。为了保证植物遗传信息独立,每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不能少于50公里,同时在整个西藏境内,任何一个物种的样本不能超过5个群体……于是,在广袤的高原上,有时一天奔波800公里。早上五六点出发,晚上八九点钟到达宿营点,之后还需要连续几个小时整理标本,一天睡3个小时是常态。

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最荒芜的地区。峭壁上蜿蜒的盘山路,曾有巨石滚落砸中他所乘的车;在荒原里迷路,没有食物,几近绝望;没有水,就不洗脸,没有旅店,就裹着大衣睡在车上,突遇大雨冰雹,就躲进山窝里;有时住在牦牛皮搭建的帐篷里,因为严重缺氧,煤油灯点不亮,添加酒精也只能勉强点燃一分钟;冬季,盖3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漫漫长夜难以入眠……

并不是说去过西藏很多次,高原反应就不存在了。事实上,高原反应有17种,钟扬每次进藏都会遭遇几种。但他总说自己没事,不让别人担心。他曾连续十几天腹泻,却坚持野外采样。藏族同事给他起了个别名——钟大胆。因为不管山多高、水多凉,不管多么危险、多么困难,只要对研究有帮助,他就一往无前。

他说,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

十多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1000余个物种的4000多万粒种子,占西藏物种的1/5。在雅鲁藏布江边,他和学生历时3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西藏巨柏全部登记在册;不懈追踪十余载,他的团队在海拔4150米的山上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在海拔6100米以上的珠峰北坡,他带着学生采集到了珍贵的鼠麴雪兔子样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攀登到的最高点……

教师学习时代楷模钟扬有感 篇5

整个报告会讲的最多也是最让人惊讶的就是钟扬辞去副局长的位置,选择了薪水相对低的教师岗位。报告提到钟扬本人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在得知自己即将任职复旦大学的教师时,她的妻子回忆说他很高兴,终于可以圆梦了。我觉得在钟扬的心中一定住着一个很原始的,名叫理想信念的小天使,这位天使指引着他选择了自己的内心,他也用心呵护着这个小天使。在当今社会浮躁气氛的衬托下,钟扬这样的行为显得格外不合群,但这样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又极大地感染着我。

其实我曾经一直不理解年少时背诵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但在钟扬的事迹中我有那么一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一些。我想到自己平时的学习状态,想到了平日的精神状态,是属于碌碌无为的度日。我感受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哪怕在地球活了一百年,也不过是历史角落的转眼瞬间。你的名字、故事,打喷嚏的时间就都灰飞烟灭了。人的一生只有3万多天,若想无悔此生,你就必须带着诗和远方负重前行。

钟扬对于教育事业的情怀也震撼了我。杜威曾讲过,“教育是社会变革最根本的方式。”我想钟扬的心里一定是心系社会与国家的,报告中提到了一个细节,钟扬接纳了一个没有行动能力的学生,耐心地陪伴了这位学生直到他完成博士学位。在钟扬的身上我看到了博爱与无私奉献,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自我修养。而后我反思我自己,我能够为教育事业做些什么?我想到了我所热爱的物理学科,我是否可以学习钟扬的精神,努力自创一项适合于高中生的物理课程,里面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物理实验。

我打心底觉得钟扬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借鉴。

刘琼芳先进事迹学习感想 篇6

她从医50余年始终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心系患者,工作兢兢业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党和人民的医疗事业,在从医中把救治患者为天职,她对患者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正是这种源自内 心的爱,让她为医学、为患者燃烧而灿烂的燃烧了自己的一生,在她身上看到了白求恩精神,看到了一个优秀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品质。

通过学习,感受到刘琼芳同志的三点高贵品质,一是大医精诚,象对待亲人一样认真对待每一名患者,无私奉献。二是爱岗敬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自身病痛,一生坚持为患者服务。三是坚持学习,对业务精益求精。主要举措:一是寻找身边的感动,培树本院的典型,开展争做刘琼芳式好医生的活动。二是中层以上干部制定标准,全面对标刘琼芳同志,学习她业务上业务精益求精,学习上持之以恒,生活上朴素节俭。三是全院开展如何做一名好医生的大讨论活动,弘扬正气,提升医院文化内涵建设。

学习党员抗击疫情先进事迹感想 篇7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他丝毫没有退却,不管是责任区卡点守卡还是上户排查都是第一个冲锋在前。除了尽心尽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为确保同事们能戴上口罩,下了班他更是到各个药店排队买口罩、借口罩。本县医疗物资紧缺、买不到口罩了,他更是急得团团转,发动朋友圈及周围亲朋好友筹措口罩,后来他在南昌的朋友知道后与他对接为单位捐赠了两百个口罩解了单位的燃眉之急。

2月1日,葛小明在确诊患者张某发妻子离开30分钟后到了葛氏药房,张某发确诊后葛小明也服从安排开始居家隔离。隔离观察期满、经医院检查无恙后他兴奋地联系单位主要领导要求回到一线战场。

在平时工作中他总是投身于最艰苦的岗位,在抗“疫”战场上,他更是充分发扬“砖头精神”,积极投身于“战斗”最为激烈的前线阵地。观察期满后他服从领导安排马上奔赴复工“战疫”中,脱岗常驻联点企业赣州润达服装有限公司充当其疫情防控“指导员”、政策“宣传员”、复工复产“办事员”。

学习王继才先进事迹感想 篇8

学习王继才先进事迹感想

学习王继才先进事迹感想

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不惧风雨不言苦。以岛为家,献身国防,用满腔热血和无悔实践生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献给海防事业,用信念和执着书写了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

“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这些执着的信念早已扎根在王继才的心中,升国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这些每天都要重复做的事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要把王继才同志爱国奉献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学习他无怨无悔的付出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王继才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前进的动力,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就要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敢于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在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的感召之下,没有理由被困难吓倒,没有理由因困难而退却。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克服浮躁,沉下心来学习模范榜样,在中华民族接近实现复兴梦想的今天,利用自己的热忱和知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王继才同志走了,但他把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永远留给了人们,我们唯有向他学习,将他博大的爱国情怀不断地精品学习文档

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9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刚驶出厂区的__在车里也感觉到地动山摇,持续三分钟左右的强震后,呈现在__眼前的是路边村民房舍坍塌,四处一遍废墟,人们急匆匆逃生,哭喊一片。面对这样的惨景,__首先想到的不是逃生,不是县城的家人,而是车间的员工和公司财产安全,他没有丝毫犹豫,与总经理一道迅速折返来到生产车间,指挥全体员工通过安全通道等就近距离撤离现场,疏散至空旷安全地带由于撤离及时,全厂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面对被滚石砸垮的生产车间、住宿房和设备仪器,__来不及伤感,迅速组织和指挥人员搭建临时帐篷。100多号人挤身在一个用油布搭成的狭小空间里,厂房没了,设备毁了,没有吃的,和外界又联系不上,大家忧心忡忡,甚感迷茫。这时候__站起来,鼓励大家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要坚定信心,“人定胜天”,并向大家保证:有国家和政府的关怀、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竭尽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公司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鑫盐化工定能走出困境,重新挺立起来。狂风暴雨中大家满怀希望,肩并肩、背靠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第二天一早,__现场召开领导干部会,抗灾自救,安排受损检查;并亲自带队从垮塌的住房里搜集被淹没的粮食、衣物等,暂时解决职工生活吃饭和保暖问题。施工单位有2名在震中受伤的员工,因是外来打工者,举目无亲。危难中宋总和大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帮助包扎疗伤,还腾出一席之地让他们容身。友好的善举,赢得了所有员工的好感。

5月14日,为解决被困在棉簇沟所有员工的衣食住行问题,__冒着随时会被飞石击中的危险,在交通阻断的情况下,徒步20公里赶赴县城,四处奔波,为员工争取帐蓬和生活物资。在组织物资的运送途中,车窗玻璃多次被飞石击碎,但他毫不畏怯,以一个军人的气概勇往直前。当夜幕降临时,他才想起自己的家人还杳无音讯,极度疲惫的他在茫茫人群中寻找,所幸家人无恙,他放心了。

5月22日,在政府和集团公司的帮助下,公司对员工进行疏散,身担重任的__义无反顾地作了留守人员,而他此时在都__堰的年老父母因地震房屋倒塌,尚栖身在简陋的帐蓬里,可他没向领导提出一丝的要求。

随着灾情的平缓,为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__积极组织开展灾后的生产自救工作,多次就恢复生产、职工生活保障和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具体部署。并现场勘察,对厂房、设备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厂房毁损严重的部位拿出初步解决方案,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206月13日在工作和生活条件尚极差的情况下,__带领员工进场清理,他们开始打响一场特殊的战斗———抗震救灾,生产自救,鑫盐化工成为__州内首家恢复重建的企业。

在__的带领下,首先紧锣密鼓地修建员工住宿板房,为震灾后迅速恢复生产提供保障;重建被砸垮的厂房,抢修和维护受损的设备,经过全体员工艰苦奋战,距“5.12”仅仅2个多月,年8月18日,寂寥已久的棉簇沟再度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袅袅青烟向世人宣布“岷__雪”从废墟中再次站立起来了,一期生产线恢复生产;2008年11月20日顺利完成二期3.75万吨氯酸钠技改项目;8月18日三期1.5万吨高氯酸钾生产线投运,共解决灾区就业人员300多人,目前公司规模达到氯酸钠6.25万吨,高氯酸钾1.8万吨,成为中国最大氯酸盐基地,。

在积极自救的同时,__没有忘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社会责任,他积极向集团公司建议,大力支援和帮助地方建设,抽调人力物力为__县城新建应急超市;为村镇改造水渠;捐赠水泥和木材;并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捐赠一年的《__经济日报》;树立“岷__雪”爱心品牌,每销售1吨产品就向灾区人民捐赠10元钱……

__,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进取、奋斗、奉献、创新”,要拥有拓荒牛一样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王争艳同志的先进事迹及学习感想 篇10

2010年元旦,55岁的武汉市金桥区卫生中心医生王争艳在一间小小的诊室,开启了她第26年的从医生涯。刚刚过去的岁末,一场当地百姓评选“我心目中的好医生”的活动,让她一夜之间成为这个冬天里穿越无数人心的最温暖的故事中的人物。

王争艳于1984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开始了医生生涯。做了11年的内科住院医师后,在医院下设的四个门诊站点担任全科医生,最后成为一名社区医生。从医25年,她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最小的一张只有2毛7分钱。她靠一副听诊器、一双手,诊断救治了无以数计的病患。她走到哪,病人跟到哪,他们是她的“铁杆粉丝”。

一、上医之境

小时候,她随南下军医的父亲和在医院做护士的母亲在洪湖市长大。少年时最清晰的记忆来自母亲。这位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是O型血,常常一边工作,一边挽袖子为手术台上的病人献血。23岁考上大学,途中因严重的肺结核休学。这段病人生涯,为王争艳的人生规划完成最后一笔: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在同济医科大学的4年大学生涯是王争艳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在课堂上,一代高医裘法祖曾说过一句话:“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

当她终于成为一名医生,面对一个个病人,慢慢悟出了大师之言更深的内涵。上医,那是需要一种对病人俯首贴心的仁爱啊!教科书上所说的“视、触、叩、听”的诊断原则,每一个字都浸透着生命的温度。一颗种子,在王争艳心里发芽。

她上班,总是随身带着4件东西:一个小电筒,一包棉签,一副听诊器,一块手表,再加上一双手,是她诊断病情的全部武器。

那年,医院来了一位叫刘耀东的农民。他长年持续消瘦,四处求医,跑过大医院,找过名专家,做过一次花费上千元的先进设备的检查,无果。就在他因病而贫处于绝望时,经人指点,找到了王争艳,开口第一句话就说:“医生,我坚决不做检查,花费不起!”王争艳温和地微笑着:“放心吧!”

她拿出随身装备,从眼睛、口腔起逐个细查,用听诊器听了前胸听后背,最后用双手在心、肝、脾、胃处一点一点地摸了10分钟,终于问出:“你是不是得过血吸虫病?”朴实的农民大叫:“10年前的事,你怎么晓得?”

刘耀东的病治好了。他逢人就夸:“王医生神啊!”

王争艳从没觉得自己神,她能做到的只是从不放弃使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手。

有一位84岁的石凤仙老婆婆,起初双脚肿胀,多次到大医院就诊,化验单开了一大把,片子拍了一口袋,但一直不能确诊。直到老人肿胀遍及双腿,无法出门。两个女儿几次去医院寻求医生上门出诊,都被拒绝,最后慕名找到了王争艳。她们一再请王争艳坐出租车过来,费用她们出。但为减少病人负担,王争艳让同事用电动车把她送到大路边,再步行2里路,来到老人住处。

天已转凉,她先搓热双手,才开始检查,从头到脚,细细查起。此时老人的脚已经开始溃烂,气味难闻。王争艳丝毫没有顾忌,俯下身,一个脚指头一个脚指头掰开,仔细观察。老人的两个女儿在一旁哭了,她们不曾碰过一次母亲的脚。

检查后,王争艳确诊石老婆婆多年的病痛,根子是脚气。她对症下药,老人终于康复。上医之境,乃仁爱之境。这是王争艳的心得。

二、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能治好病,是合格的医生,能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才是好医生。25年来,王争艳只有这么一个心得。

50岁的王爹爹是高血压病人,在顶级大医院领到了每月800元的处方单——超过他每月退休金的一半。王争艳为他调整处方,每月只需80元药费。王争艳说,没有诀窍,任何一种病,都有可开可不开的药,都有高中低价位的药物,就看医生一支笔。

王争艳从医25年,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至今还常开两毛钱的处方。她解释,阿托品,调节心率,就只两毛钱。因此,被病友们亲切地称为“80元医生”。行医25年来,“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是王争艳行医准则。她坚持因病施治,对症下药,一切为患者着想,信奉“小处方治大病”,她因常用廉价的青霉素而被称为“青霉素医生”。

三、清贫一生

有病友如此形容王争艳:时刻为病人着想,是个干干净净的医生。王争艳笑道,我不是为病人着想,我本来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王争艳所在的医院,服务辖区内多是经济能力不高的居民。王争艳本人,现在每月收入两千元左右,丈夫是车工,每月扣除三金的净收入约六百元。一家三口18年来住的房子不足50平方米,读大学的儿子,至今还睡在阁楼上。洪湖市老家的老人到汉,一家三口要挤儿子的阁楼,把床让给老人。

王争艳说,我是怎么过日子,我的病人就是怎么过日子;高一点贵一点的药,我下不了手。25年来,最初的不忍逐渐成为习惯,她的处方,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越干。她的生活,也形成了习惯,一分钱一角钱都会攒起来放在小盒子里留着买菜用。一家人很少上餐馆,家里的电视还是17吋的老古董。王争艳不觉得苦。她先后呆过4个门诊站点,每到一处,既有老病人辗转追随,又有新病人聚少成多。

王争艳常说,她只是尽医生的职责,病人回报的却是更加的良善和信任,他们的爱更大。

四、我的感想

王争艳同志以她的亲身经历对我们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道德洗礼。我深刻的认识到,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来说,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具备崇高的医德。一个医务人员若无心存仁厚,即使精良医术,也不能救人于病危。要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一定要对人、对生命高度尊重和倍加珍惜,绝不可草率从事和等闲视之。所谓性命之托,重于泰山,这是每名医务工作者的认知和责任。

“无善莫为医”,我们说华佗是神医,不仅是因为他有妙手回春的技艺,还因为他有悬壶济世的高尚情怀。从“江城好医生”王争艳同志身上,我看到了行医者的一切优秀品质,她以对患者的殷殷关怀之情和堪比父母心的深切体谅,完美地诠释了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真谛。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就能治好病是良医的世界准则之一,也是“黄金标准”之一,王争艳医生执著坚守这样的准则,令我由衷的钦佩。王争艳医生的“两毛钱处方”上,写满了无价的医德,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善行,她是每个行医者的楷模。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感想 篇11

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2012年3月6日下午2时30分许,我们区队在警官学院东院的教学楼305组织全区队同学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感触很深。下面我将自己在这次的学习中所产生的感想做如下汇报: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历任施甸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7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3月退休以后,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义务植树造林,一干便是20多个春秋,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不仅如此,他还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26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15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告别人世。他留下话:不开追悼会,不办丧事,遗体火化,如果我的亲朋好友和家属子女想念,就到雪松树下坐一坐吧„„

他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但是在这近20余年的艰辛即将得到回报的时候,他却把它无偿的移交给了当地政府。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境界。他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歌唱遍了整个大亮山。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的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就是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任何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我们是云南警官学院的大三学生,拥有着预备警官的身份,当然毕业后步入公安队伍的人肯定为数不少。公安民警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在未踏上公安道路的现在,积极努力的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作为一名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要时刻谨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位居首位,指品德人格的健康发展,这是大学生必备的首要素质。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人力于教育事业,目的不仅仅是要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而且将“德”放在首位,即旨在培养一批批有素质有品德的知识分子。所以,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是毋庸置疑的义务,但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高尚的品格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责任。有才无德的人对社会发展不但不会有任何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为社会带来某些危害,比如一些高知识分子的犯罪活动,不仅危害大而且打击难度也大。因此,在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的时代,人们的知识储量增加了,道德水准也应当得到相应的提升,否则高科技新知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负作用是难以估测和遏制的。当代的大学生是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集中人群,因此大学生的品德塑造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大学生品德方面,政府和学校的作用当然必不可少,但大学生自身自觉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意识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所以,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也是大学生加强自我品质完善的强有力的学习榜样和发展目标。从他的事迹中,我们要学会担当,理解责任,懂得奉献,品味平凡。时下最热的话题中有大学生找工作难,大学生毕业当“啃老族”等,其实有调查阐释产生这种就业难的现象部分原因可以归于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眼高手低”,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这也无疑从某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把基层看作无为,把平凡当作平庸,贪图权力,看重名利。这就更加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品德塑造方面的缺失。杨善洲的事迹确实值得我们认认真真的去了解去学习。

其次,作为云南警官学院的学生,人民警察是大多数学生的职业选择。人民警察很平凡但却不可缺少,正是它平平凡凡的日日夜夜才创造了老百姓安宁的一天又一天。如果把平凡但重要的人民警察的岗位仅仅看作是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人民警察的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必须像杨善洲一样,在一行,爱一行,真真正正把人民群众的所需放在第一位,确确实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其次要像杨善洲一样淡泊名利,“旨在服务人民”展示着一个优秀警官崇高的价值取向。人民警察肩负着为群众解难,替群众分忧的重大责任,因而社会对一名警官品行的要求往往比其他行业人员更高。在当今这个社会,尽管权力主义等腐败思想在许多人中盛行,但它不应该感染在人民警察的身上。一位优秀的人民警察要习惯平凡,习惯忙碌,用坦然的心理面对琐碎的工作和生活,以豁达的思想憧憬未来,始终把服务好群众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能经常自我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使自己真正能从“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行为,领悟“人民公仆”的真谛。当人民警察就是要甘于奉献——这是我学习杨善洲事迹的最大心得。我想: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应该以此为镜,时时照照自己。日长月久,一定能够成为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警察。

上一篇: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考试试题集下一篇:口字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