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的摘抄(共14篇)
全唐诗的摘抄 篇1
全唐诗的摘抄
【和尹懋登南楼】张均
客来已两春,更瞻韶光早。花鸟既环合,江山复骈抱。
楼形写北潭,堞势凌青岛。白云谢归雁,驰怀洛阳道。
【江上逢春】张均
离忧耿未和,春虑忽蹉跎。择木猿知去,寻泥燕独过。
惊花翻霁日,垂柳拂烟波。激意屡怡赏,无如乡念何。
【九日巴丘登高】张均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首】张均
一
远水沉西日,寒沙聚夜鸥。平湖乘月满,飞棹接星流。
黄叶鸣凄吹,苍葭扫暗洲。愿移沧浦赏,归待颍川游。
二
湾潭幽意深,杳霭涌寒岑。石痕秋水落,岚气夕阳沉。
澄彻天为底,渊玄月作心。青溪非大隐,归弄白云浔。
【岳阳晚景(一作父说诗)】张均
晚景寒鸦集,秋风旅雁归。水光浮日出,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流合浦岭外作】张均
瘴江西去火为山,炎徼南穷鬼作关。
从此更投人境外,生涯应在有无间。
【奉和岳州山城(一作张均诗)】张垍
郡馆临清赏,开扃坐白云。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风传琴上意,遥向日华纷。
全唐诗的摘抄 篇2
海德格尔曾云:自人类理性觉醒以来,过度化的理性制造了一个逻辑严密的世界体系并以语言显示这一世界。人以语言认知、思考并表达世界,语言为万物命名之际遂使万物只以名称显示,从而使人类丧失了对世界的直接感受力。于是人类逐渐只能以概念代替事物,只会以逻辑代替感情,存在的意义几乎丧失殆尽。能够对理性社会这一弊端加以救赎的,唯有诗歌。
作为华人,我们曾经有过非常唯美的时代。我们曾经离诗歌很近,甚至身在诗歌中,例如唐朝——这个全民皆诗的时代,从士大夫到乡野村妇,从高堂之上到江湖之远,无论帝王、将相、朝士、布衣,还是工匠、商人、婢妾、歌妓,乃至僧道尼姑,都有诗作传世,“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那个时代典型的风貌。这是一个人人灵魂中都吹拂着诗歌清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所自然散发出的雍容与飘逸,绝非身处“小时代”的我等所能体验的。
如今,我们远离诗歌久矣。在失却诗心许久之后,我们终于意识到:诗歌,是神的眼波,暗示彼岸神性的存在。当人性正处在或者试图向最细腻、最深厚、最高尚、最美丽处发展的时候,诗歌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为此,我们呼唤诗歌。但感受诗歌之美的心灵是需要滋养的,潘裕民先生的《梦回“诗唐”》庶几可为滋养诗心的一部力作。
学习诗歌,历来有两类方式。一曰习得式阅读,读者与诗歌进行直接接触,完全凭借个人阅读经验感受诗歌之美,在大量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积累诗歌阅读的经验,从而悟得诗中真味。一曰学得式阅读,借助诗歌研究成果的帮助,读者逐渐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要素,通过训练指导,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路径。从教学者的角度看,成熟的诗歌读者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养的。教会青年学子以诗的眼光读诗,培养出具有诗心的学子是教育者的重要使命之一。
在风格方面,此书颇能融“阳春白雪”于“下里巴人”之中。潘先生古典文学学养深厚,且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始终关注提升青少年的文化品位。因此,本书在弥散着学术学养气息的同时依然保持明白晓畅的风格,雅俗共赏之名当非过誉。
在内容方面,潘先生此书几乎涵盖唐诗中的各类诗歌体裁。对于古体长诗,潘先生善于把握诗歌意脉,要言不烦地梳理出诗作的布局架构,呈现出诗人细密的思路;又善于对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含英咀华,带读者品味出其中的真味。例如,对卢照邻《长安古意》、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古体长诗的赏鉴堪称典范。对一些短章绝句,潘先生或探幽发微,或旁征博引,于方寸之间开万千气象。例如,对耳熟能详的孟浩然《春晓》绝句,在细读诗句精当点评的基础上,又证之以旁诗,在对李清照《如梦令》、辛弃疾《摸鱼儿》等词作的对比赏读中则一步步丰满了读者对《春晓》这一“平淡到几乎看不见诗”却又极富诗情画意的极品短诗的理解。
我以为,对于潘先生这一品读经典的佳作,倘若纯粹使用理性言语予以分析几乎是一种怠慢。因此,套用几句经典名言作为本文的结语庶几可以表达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诗歌的眼光:如果诗歌是文学的王冠,那么唐诗就是王冠上璀璨的明珠;如果可以选择所生活的时代,唐朝必然是一种最美丽的选择。诗是神的眼波,向我们暗示彼岸的存在。而品鉴唐诗中的经典,便是品鉴神的眼波,那迷离的目光,必将牵引着我们走向澄明之境。
《全唐诗》底本的来源 篇3
补白
褚家伟全唐诗》的来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康熙以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载,补苴所遗而成。这儿所指的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即是季振宜编本。这始末早已为世所闻。但却还很少知道季振宜本又是在钱谦益的残稿本基础上补辑而成的。据季在全唐诗集序中说:“顾余是集窃有因焉,常熟钱尚书曾以唐诗纪事为根据,欲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盖投老为之,能事未毕,而大江之南,竟不知有此书。余得其稿於尚书族孙钱遵王,其篇铁残断亦已过半,遂踵事收拾而成七百十七卷。凡爵里可考者,余皆系之以传,爵里不可考而诗有牵连及之者,则贯串为次第,其传合新唐书五代史及诗话小说长短句编辑辐辏成之。”(郭则《知寒轩谭荟》甲集卷一)一八七九年的《全唐诗》又经再版重印,而它的这一来源颠末,是应该加以说明和补充的。
补白
全唐诗的摘抄 篇4
作者:唐·李益
金甲银旌尽已回,苍茫罗袖隔风埃。
浓香犹自随鸾辂,恨魄无由离马嵬。
南内真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
唯留坡畔弯环月,时送残辉入夜台。
《过马嵬二首·其二》注释
①全诗校:“此首一作李远诗。”题作《过马嵬山》。金甲银旌:皇帝的仪仗卫队。此句李远诗作“金甲云旗尽日回”。
②罗袖:代指杨贵妃。风埃:风尘。此句李远诗作“仓皇罗袖满尘埃”。
③鸾辂:皇帝所乘之车。
④由:全诗校:“一作因。”
⑤南内真人:指唐玄宗。南内,即兴庆宫。玄宗自蜀回京后,即居于此。真人,李远诗作“宫人”。
⑥“东溟”句:玄宗日夜思念杨贵妃,一道士自言有神术,为帝上天人地以求贵妃之神,皆不见,“又旁求四虚上下,东极天海,跨蓬壶,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阁”,始获见贵妃,得其信物以归报玄宗。见陈鸿《长恨歌传》及白居易《长恨歌》。
《全唐诗》 篇5
珪玉埋英气,山河孕炳灵。发言惊辨囿,撝翰动文星。
蕴策期干世,持权欲反经。激扬思壮志,流落叹颓龄。
恶木人皆息,贪泉我独醒。轮辕无匠石,刀几有庖丁。
碌碌迷藏器,规规守挈瓶。愤容凌鼎镬,公议动朝廷。
故国将辞宠,危邦竟缓刑。钝工磨白璧,凡石砺青萍。
揭日昭东夏,抟风滞北溟。后尘遵轨辙,前席咏仪型。
木秀当忧悴,弦伤不底宁。矜夸遭斥鷃,光彩困飞萤。
白羽留谈柄,清风袭德馨。鸾凰婴雪刃,狼虎犯云屏。
《全唐诗》卷488 篇6
【荐冰】卢钧
荐冰朝日后,辟庙晓光清。不改晶荧质,能彰雨露情。
且无霜共洁,岂与水均明。在捧摇寒色,当呈表素诚。
凝姿陈俎豆,浮彩映窗楹。皎皎盘盂侧,棱棱严气生。
【荐冰】范传质
乘春方启闭,羞献有常程。洁朗寒光彻,辉华素彩明。
色凝霜雪净,影照冕旒清。肃肃将崇礼,兢兢示捧盈。
方圆陈玉座,小大表精诚。朝觌当西陆,桃弧每共行。
【赋得芙蓉出水】贾谟
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蘋。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
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
【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陈彦博
阿衡随逝水,池馆主他人。天意能酬德,云孙喜庇身。
生前由直道,殁后振芳尘。雨露新恩日,芝兰旧里春。
勋庸留十代,光彩映诸邻。共贺升平日,从兹得谏臣。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唐扶
道林岳麓仲与昆,卓荦请从先后论。松根踏云二千步,
始见大屋开三门。泉清或戏蛟龙窟,殿豁数尽高帆掀。
即今异鸟声不断,闻道看花春更繁。从容一衲分若有,
萧瑟两鬓吾能髡。逢迎侯伯转觉贵,膜拜佛像心加尊。
稍揖皇英颒浓泪,试与屈贾招清魂。荒唐大树悉楠桂,
细碎枯草多兰荪,沙弥去学五印字,静女来悬千尺幡。
主人念我尘眼昏,半夜号令期至暾。迟回虽得上白舫,
羁泄不敢言绿尊。两祠物色采拾尽,壁间杜甫真少恩。
晚来光彩更腾射,笔锋正健如可吞。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唐扶
幽抱应无语,贞松遂自栽。寄怀丞相业,因擢大夫材。
日射苍鳞动,尘迎翠帚回。嫩茸含细粉,初叶泛新杯。
偶圣为舟去,逢时与鹤来。寒声连晓竹,静气结阴苔。
赫奕鸣驺至,荧煌洞户开。良辰一临眺,憩树几裴回。
恨发风期阻,诗从绮思裁。还闻旧凋契,凡在此中培。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陶雍
右相历兵署,四松皆手栽。劚时惊鹤去,移处带云来。
根倍双桐植,花分八桂开。生成造化力,长作栋梁材。
岂羡兰依省,犹嫌柏占台。出楼终百尺,入梦已三台。
幽韵和宫漏,馀香度酒杯。拂冠枝上雪,染履影中苔。
高位相承地,新诗寡和才。何由比萝蔓,樊附在条枚。
【谭子池】郭周藩
澄水一百步,世名谭子池。余诘陵阳叟,此池当因谁。
父老谓余说,本郡谭叔皮。开元末年中,生子字阿宜。
坠地便能语,九岁多须眉。不饮亦不食,未尝言渴饥。
十五锐行走,快马不能追。二十入山林,一去无还期。
父母忆念深,乡闾为立祠。大历元年春,此儿忽来归。
头冠簪凤凰,身著霞裳衣。普遍拯疲俗,丁宁告亲知。
余为神仙官,下界不可祈。恐为妖魅假,不如早平夷。
此有黄金藏,镇在兹庙基。发掘散生聚,可以救贫羸。
金出继灵泉,湛若清琉璃。泓澄表符瑞,水旱无竭时。
言讫辞冲虚,杳霭上玄微。凡情留不得,攀望众号悲。
寻禀神仙诫,彻庙劚开窥。果获无穷宝,均融沾因危。
巨源出岭顶,喷涌世间稀。异境流千古,终年福四维。
【金谷园花发怀古】侯冽
金谷千年后,春花发满园。红芳徒笑日,秾艳尚迎轩。
雨湿轻光软,风摇碎影翻。犹疑施锦帐,堪叹罢朱纨。
愁态莺吟涩,啼容露缀繁。殷勤问前事,桃李竟无言。
【花发上林】侯冽
花发三阳盛,香飘五柞深。素晖云积苑,红彩绣张林。
落水随鱼戏,摇风映鸟吟。琼楼出高艳,玉辇驻浓阴。
乱蝶枝开影,繁蜂蕊上音。鲜芳盈禁籞,布泽荷天心。
【金谷园花发怀古】王质
寂寥金谷涧,花发旧时园。人事空怀古,烟霞此独存。
管弦非上客,歌舞少王孙。繁蕊风惊散,轻红鸟乍翻。
山川终不改,桃李自无言。今日经尘路,凄凉讵可论。
【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高铢
斗石类岩巘,飞流泻潺湲。远壑檐宇际,孤峦雉堞间。
被误会的唐诗 篇7
唐朝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 许多的唐诗作品和它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有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 实际上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比如崔颢的那首《黄鹤楼》, 被推为七律之首, 开头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被传颂千古, 就连诗仙李白都为之搁笔叹息,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根据施蛰存先生和台湾学者黄永武先生的考证, 这首名诗的第一句就抄错了。崔颢的原诗是“昔人已乘白云去”, 唐宋两代的诗集, 包括敦煌卷子, 都是这么写的。一直到了元代, 才第一次有人抄成了“昔人已乘黄鹤去”, 后来又被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照抄。 《唐诗三百首》太受欢迎了, 结果“昔人”下了“白云”, 改乘了“黄鹤”, 成为一段最著名的误会。
顺便说一句。相传李白搁笔以后, 还写了“黄鹤高楼已捶碎, 黄鹤仙人无所依”的诗。其实那是宋代人伪造的, 后来清朝人稀里糊涂归到《全唐诗》李白名下, 也成了一段典故。
说到李白, 诗仙也不能幸免。李白的《将进酒》里有句名句, 被无数励志高考作文和成功学教材引用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有人查过古本诗集, 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一直到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 才知道其名叫做《惜罇空》, 那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 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代的真正模样。
《全唐诗》中的音乐美与绘画美 篇8
唐诗中绘画艺术元素的展示
在美学理论中,诗与画的关系历来受到关注,人们也常用“如诗如画”来描绘美好的场景。作为文学最重要的艺术形式,诗歌这种语言艺术在唐朝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并将绘画美巧妙地融入诗歌的艺术表达中。
1. 绘画艺术的布局与诗歌布局
绘画艺术直接诉诸视觉,具有具体可感性,诗歌则有间接性,它通过诗人的描绘诉诸人的联想,但两种艺术都离不开“布局”。谢赫在《古画品录》曾谓“画有六法”“经营位置为画之总要”,法国古典主义批评家拉宾认为“诗的构思,犹如画面的布局”,由此可见两者在布局上的重要性。绘画布局是通过把不同的人物形象或自然界事物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完满自足的整体,以便把一个具体的情境和它的较重要的动机描绘出来。“其可以摆在尖端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很妥当地选择一个适合绘画的情境。”(黑格尔)在唐诗中,采用绘画艺术的“布局”理论或蕴涵这种理论的诗歌数不胜数。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二三句“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用“挂”字如同绘画中的点睛之笔,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且这个布局对后面一句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它能够让读者先在脑海里面构想出一幅远观瀑布的画面,然后开始走进飞流直下的山高水急。瀑布如绘画情景冲击着读者的思维,非常逼真。唐诗中的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等风格迥异的诗,其实对布局都非常讲究。如王维的诗歌《渭川田家》,开头是“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描写了斜阳照着朴质的山村,在幽幽的小巷中牛羊从山上归来了。这是一幅十分安静、祥和的农村场景,而且场景如画面般映入到读者的脑海。王维通过这个开篇的诗歌布局,将诗歌的内容圈定在农田、乡村,通过后面的农夫回家的问候,勾画出了一派和谐的景象。可以说,这一幅安然自适的图画得益于整体的布局和对中心的把控,让读者能在诗歌的“绘画”中关注到中心。
2. 绘画艺术的色彩与诗歌中的色彩
显然,色彩是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画家通过对色彩的调配和控制可以表达其内心的某种艺术诉求,如油画《向日葵》,整个画面以黄色为基础色调,给人一种喷薄而出的希望之感。又如《开国大典》,颜色多样,但柱子与大大的灯笼用红色基调给人以喜气洋洋的感觉,蔚蓝色的天空飘着白云,让人心情舒畅又无限憧憬明天,这与油画本身所表达的政治氛围是一致的。给诗歌增添“色彩”也是唐朝众多诗人所津津乐道的一种艺术手法。他们充分运用色彩理论,对诗歌描述的对象细致观察和揣摩,尽量做到描写精细入微,让诗歌之中蕴涵色彩的变化,以此提升诗歌的味道。如王维的诗歌《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流溪明月下。”诗歌中的主色调为白、绿,再配以“清”“明月”“浣纱”等,整个诗歌的色彩基调就已经确定:在清浅的石滩旁,蒲草嫩绿,水边的姑娘在月下浣纱。人、物以及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营造出一个色泽清新自然的境界,给人一种纯净而静谧的感受。另一大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中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色彩基调犹如画家对绘画作品的调配,短短十四字,工整的对联里面有红和绿两种基本色调,前者如火,后者绿得像蓼蓝。诗句的色彩感非常强,让读者过目不忘。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如白居易的“绿油剪叶蒲新长,红蜡粘枝杏欲开”“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王维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等等,数不胜数。
3. 绘画艺术的意蕴与诗歌意蕴
古人关于绘画的意蕴,大致上就是要求绘画艺术能显示出宇宙的精神、天地的和谐、造化的生机、万物的生命之美以及画家自己的内心艺术诉求。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所说的气韵生动为“画有六法”之首。著名评论家陈传席对深圳画家曹小民有这样的评价:“画有工与功之别,工在表相,功却内化,化画斯功造,小民可备矣……”画里面有语言,有意蕴,画就充满生命力和艺术张力,否则犹如一潭死水。唐朝诗歌的意蕴同样体现在各类诗体中。以唐朝另外一位大诗人杜甫的《春水》为例,通过开篇的“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将诗歌的意境设置在初春时节,后面描写到“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春水、东风、沙滩、春草、溪水为环境,然后小鸟在溪水中争浴喧叫,戏水为乐。诗歌充满了对环境媚态的描写,充满人情味,却又未提及人,略有落寞之感。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更多诗歌在意蕴方面充满着悲伤、忧虑、孤独,如诗歌《遣兴》写道:“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期。”战火中,作者对亲人爱得深,但对现实又充满无奈。诗人白居易则创作了很多与竹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的意蕴又另有一番情趣,其反映了作者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特情趣的追求及尊崇。
唐诗中的音乐意境及音乐特征的表现
“诗中有画”,人所尽知,但“诗中有音”的说法鲜有提及。事实上,诗歌与音乐都是以文字为基础,诗歌只是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对文字进行了修饰来抒发作者的情与美。
1. 唐诗中突出地以“和”为基调的音乐意境
唐朝盛世之时,音乐和诗歌都有辉煌的艺术成就。它们的交叉点在于“和”这一儒家和道家共同宣扬的思想。(1)音乐本身的“和”是诗人的审美对象。唐朝有大量的诗歌,音乐本身就是诗人的审美对象,也是其追求“和”的某种载体。如唐诗中的“声和十管,气应中律”“乐以和声”“八音克谐”,还有如“虚无结思,钟磬和音。歌以颂德,香以达心”,李白的“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白居易的“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等等众多关于音乐的描写。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和”为最终目标。外在的表达方式是诗歌,实则描写的是音乐和作品本身。(2)诗人作为审美主体自身的心态“和”。儒家思想对个人主体人格要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盛唐时代,政治氛围宽松,经济相对发达,诗歌成为表达“和”的一种方式。而音乐则有陶冶人的性情,感化人的内心,从而使人的内心处于“和”的状态,这就更加有利于诗人以“和”的心态去创作诗歌,潜移默化地将音乐的审美应用到诗歌中,让诗歌也具有音乐美的意境,让人心旷神怡。
nlc202309040029
2. 唐诗和音乐的充分交融,放大了诗歌的精神张力
英国作家兼批评家瓦尔特·佩特曾说过“一切艺术无不力图达到音乐的境界”,事实上,唐诗就已经把境界提升到最高的心灵境界——音乐境界,它能呈现出一种深层的音乐美。音乐不是实测的具体的描述,而是一种轮廓的建立和氛围的烘托。正是这种音乐般“轮廓”的描述使得唐诗飘逸的诗境得到了升华,使得乐中的诗更显得灵动,成为流动的诗。如高适的诗歌《送浑将军出塞》: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试想一下,从标题是送将军出塞来看,临战前行的内心表达不可能是安静、舒适的,而是激情荡意、声势浩大的,声音在诗歌中的存在成为必然,但这种声音不能杂乱无章,必须以一种有规律、有节奏的方式,也就是音乐,来表达厉兵选举、秣马、意气风发的景象。又如岑参的诗歌《武威送刘判官赴债西行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声音的存在有效地放大了诗歌本身所代表的精神张力。王昌龄著名的诗歌《从军行》更有一番滋味,前两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安静、凄凉,没有声音感,但紧跟着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则让读者的想象立马丰富起来,幽咽的笛声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引出万里的愁绪,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声音的突然出现使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得以释放,音乐美使得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
3. 唐诗的音乐特征展现
音乐要做到词乐一体,正所谓词是“父亲”,曲为“母亲”。在现代音乐艺术史上,唐诗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大量的歌词来源,这是唐诗与音乐艺术的一种另类的共鸣。我们熟知的有张继的《枫桥夜泊》、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李白的《静夜思》等。很显然,将唐诗作为音乐歌词不意味着原封不动地使用,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再进行改编。如果没有音乐意境和诗歌本身意境的共鸣,那么改编出来的歌词将不再是原来诗歌的味道,音乐也不再是诗人要吟唱的内心。陈小奇改编、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创作思想来源于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改编后的歌词与诗歌已经完全融合,它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景色的幽美,让怀着旅愁的游子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歌词和诗歌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这首歌升华了这首诗,这首诗成就了这首歌。李白的《静夜思》则被改编为三个版本(秦西炫作曲的《静夜思》,张筠青作曲的《夜思》和高为杰作曲的《静夜思》),三首歌曲的共同特点就是如流水一般,曲式简单,但突现了乐曲的清净流畅,静静地展现了内心的情绪并逐步将其推向高潮,让听者在连绵不断的情思中结束歌曲,而思绪却长久驻留脑海,婉转缠绵。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师范学院)
《全唐诗》读后感 篇9
诗人,看似经营山水,其实是经营自己的心境。一抹风、一片流云、一声啸,从来,都是诗。只是我们脚步太匆忙,行程太拥挤。正如,春、江、花、月、夜,是华美的 篇章,有着宇宙的开阔感,是生命的鉴照。
诗歌鉴赏,是我教学中最弱的一块,当诗歌被注释、被解读,就如嚼蜡烛,生命的体验被解剖,变得冷硬,索然无味,而我,恰恰就是那个眼睛蒙着白布的刽子手,“咔嚓”一刀落下,孩子的诗性就被砍断了。
要知道,诗,本身是那么美,那是灵魂的出走,自我的完成。
全唐诗卷四十四 篇10
卷44—1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刘祎之
梦梓光青陛,秾桃蔼紫宫。德优宸念远,礼备国姻崇。
万户声明发,三条骑吹通。香轮送重景,彩旆引仙虹。
卷44—2 【奉和别越王】刘祎之
周屏辞金殿,梁骖整玉珂。管声依折柳,琴韵动流波。
鹤盖分阴促,龙轩别念多。延襟小山路,还起大风歌。
卷44—3 【酬郑沁州】刘祎之
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
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芸书暂辍载,竹使方临俗。
节变风绪高,秋深露华溽。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
已切长年悲,谁堪岐路促。遥林征马迅,别馆嘶骖跼。
雅赠响摐金,索居睽倚玉。凄断离鸿引,劳歌思足曲。
卷44—4 【孝敬皇帝挽歌】刘祎之
戒奢虚蜃辂,锡号纪鸿名。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
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一随仙骥远,霜雪愁阴生。
卷44—5 【九成宫秋初应诏】刘祎之
帝圃疏金阙,仙台驻玉銮。野分鸣鸑岫,路接宝鸡坛。
林树千霜积,山宫四序寒。蝉急知秋早,莺疏觉夏阑。
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舜海词波发,空惊游圣难。
卷44—6 【奉和别鲁王】李敬玄
绿车旋楚服,丹跸伫秦川。珠皋转归骑,金岸引行旃。
一朝限原隰,千里间风烟。莺喧上林谷,凫响御沟泉。
断云移鲁盖,离歌动舜弦。别念凝神扆,崇恩洽玳筵。
顾惟惭叩寂,徒自仰钧天。
卷44—7 【奉和别越王】李敬玄
飞盖回兰坂,宸襟伫柏梁。别馆分泾渭,归路指衡漳。
关山通曙色,林籞遍春光。帝念纡千里,词波照五潢。
卷44—8 【奉和别越王】张大安
盛藩资右戚,连萼重皇情。离襟怆睢苑,分途指邺城。
丽日开芳甸,佳气积神京。何时骖驾入,还见谒承明。
卷44—9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元万顷
象辂初乘雁,璇宫早结褵。离元应春夕,帝子降秋期。
鸣瑜合清响,冠玉丽秾姿。和声跻凤掖,交影步鸾墀。
卷44—10 【奉和春日池台】元万顷
日影飞花殿,风文积草池。凤楼通夜敞,虬辇望春移。
卷44—11 【奉和春日二首(前首一作上官仪诗)】元万顷
花轻蕊乱仙人杏,叶密莺喧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凤辇迎风乘紫阁,鸾车避日转彤闱。
中堂促管淹春望,后殿清歌开夜扉。
卷44—12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郭正一
桂宫初服冕,兰掖早升笄。礼盛亲迎晋,声芬出降齐。
金龟开瑞钮,宝翟上仙袿。转扇承宵月,扬旌照夕蜺。
卷44—13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胡元范
帝子威仪绝,储妃礼度优。叠鼓陪仙观,凝笳翼画輈。
郁郁神香满,奕奕彩云浮。排空列锦罽,腾欢溢皇州。
金闺未息火,玉树钟天爱。月路饰还装,星津动归佩。
紫极流宸渥,清规伫慈诲。恩波洽九流,光辉轶千载。
列席诏亲贤,式宴坐神仙。圣文飞圣笔,天乐奏钧天。
曲池涵瑞景,文宇孕祥烟。小臣同百兽,率舞悦尧年。
卷44—14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任希古
帝子升青陛,王姬降紫宸。星光移杂珮,月彩荐重轮。
龙旌翻地杪,凤管飏天滨。槐阴浮浅濑,葆吹翼轻尘。
卷44—15 【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任希古
秋风始摇落,秋水正澄鲜。飞眺牵牛渚,激赏镂鲸川。
岸珠沦晓魄,池灰敛曙烟。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构天。
云光波处动,日影浪中悬。惊鸿絓蒲弋,游鲤入庄筌。
萍叶疑江上,菱花似镜前。长林代轻幄,细草即芳筵。
文峰开翠潋,笔海控清涟。不挹兰樽圣,空仰桂舟仙。
卷44—16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任希古
丰野光三杰,妫庭赞五臣。绨缃歌美誉,丝竹咏芳尘。
圣历开环象,昌年降甫申。高门非舍筑,华构岂垂纶。
凤邸抟霄翰,龙池跃海鳞。玉鼎升黄阁,金章谒紫宸。
礼闱通政本,文昌总国均。调风振薄俗,清教叙彝伦。
星回应缇管,日御警寅宾。叶上曾槐变,花发小堂春。
思挂五都冕,言访北山巾。赫赫容台上,千祀耀平津。
卷44—17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任希古
玉署三时晓,金羁五日归。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闲扉。
池镜分天色,云峰减日辉。游鳞映荷聚,惊翰绕林飞。
披襟扬子宅,舒啸仰重闱。
卷44—18 【和李公七夕】任希古
落日照高牖,凉风起庭树。悠悠天宇平,昭昭月华度。
开轩卷绡幕,延首晞云路。层汉有灵妃,仙居无与晤。
履化悲流易,临川怨迟暮。昔从九春徂,方此三秋遇。
瑶驾越星河,羽盖凝珠露。便妍耀井色,窈窕凌波步。
始阅故人新,俄见新人故。掩泪收机石,衔啼襞纨素。
惆怅何伤已,裴回劳永慕。无由西北归,空自东南顾。
卷44—19 【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卷44—20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裴守真
瑜珮升青殿,秾华降紫微。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金屋真离象,瑶台起婺徽。彩缨纷碧坐,缋羽泛褕衣。
云路移彤辇,天津转明镜。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
望园嘉宴洽,主第欢娱盛。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丛云霭晓光,湛露晞朝阳。天文天景丽,睿藻睿词芳。
玉庭散秋色,银宫生夕凉。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
卷44—21 【奉和圣制过温汤】杨思玄
丰城观汉迹,温谷幸秦馀。地接幽王垒,涂分郑国渠。
风威肃文卫,日彩镜雕舆。远岫凝氛重,寒丛对影疏。
回瞻汉章阙,佳气满宸居。
卷44—22 【奉和别鲁王】杨思玄
元王诗传博,文后宠灵优。鹤盖动宸眷,龙章送远游。
函关疏别道,灞岸引行舟。北林分苑树,东流溢御沟。
鸟声含羽碎,骑影曳花浮。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
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
卷44—23 【奉和圣制过温汤】王德真
握图开万宇,属圣启千年。骊阜疏缇骑,惊鸿映彩旃。
玉霜鸣凤野,金阵藻龙川。祥烟聚危岫,德水溢飞泉。
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
卷44—24 【奉和圣制过温汤】郑义真
洛川方驻跸,丰野暂停銮。汤泉恒独涌,温谷岂知寒。
漏鼓依岩畔,相风出树端。岭烟遥聚草,山月迥临鞍。
日用诚多幸,天文遂仰观。
卷44—25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萧楚材
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将追会阜迹,更勒岱宗铭。
林戈咽济岸,兽鼓震河庭。叶箭凌寒矫,乌弓望晓惊。
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
卷44—26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薛克构
龙图冠胥陆,凤驾指云亭。非烟泛济浦,绿字启河汀。
画裳晨应月,文戟曙分星。四田巡揖礼,三驱道契经。
行欣奉万岁,窃抃偶千龄。
卷44—27 【日暮望泾水】徐珩
导源径陇阪,属汭贯嬴都。下濑波常急,回圻溜亦纡。
毒流秦卒毙,泥粪汉田腴。独有迷津客,怀归轸暮途。
卷44—28 【赠韩思彦】贺遂亮
意气百年内,平生一寸心。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
君子重名义,直道冠衣簪。风云行可托,怀抱自然深。
落霞静霜景,坠叶下风林。若上南登岸,希访北山岑。
卷44—29 【酬贺遂亮】韩思彦
古人一言重,尝谓百年轻。今投欢会面,顾盼尽平生。
簪裾非所托,琴酒冀相并。累日同游处,通宵款素诚。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愿言何所道,幸得岁寒名。
卷44—30 【自御史左授山阳丞】魏求己
朝升照日槛,夕次下乌台。风竿一眇邈,月树几裴回。
翼向高标敛,声随下调哀。怀燕首自白,非是为年催。
卷44—31 【赠右台监察邓茂迁左台殿中】刘怀一
惟昔参多士,无双仰异才。鹰鹯同效逐,鹓鹭忝游陪。
入仕光三命,迁荣历二台。隔墙钦素躅,对问限清埃。
唐诗背后的况味 篇11
李贺诗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诗之幽峭,凿人心怀,惊人情思,别于林林诗家。李贺虽为郑王之后,却受尽排斥,一生贫困,直至27歲病逝。但苦难成就了秾艳奇丽的诗风,他人难以临摹的特质。赏李贺诗,当知其遭际,方可沉入他诡谲异幻的构筑,犹如阴岩冰雪的意境,方可翱翔在他浩渺的宇宙。李贺之诗,多有神来之笔。“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生命的飞动、灵魂的翔舞,当是他诗的精魂和高峰,更是他生命驰骋的狂放。
唐诗如画。那牧童杏花、寒山寺院、江枫渔火,那木兰轻舟、阳关故人、古道西风……唐诗中的一壶酒,一柄剑、一弯月、一溪水、一座山,多成不朽美景,品之苍润绝秀,读之胸起风云。
刘禹锡遭贬时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画幅,境韵雄勃,将历史、现实和壮志襟怀一诗以荟之,给人怎样的震撼?亦有小幅,“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虽如素描,但荡思八极高旷清超。他因永贞革新遭贬,重回洛阳已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悲苦磨砺,成就独有的诗风。“银川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风俗风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民歌风味,使他独立一格。由诗入文,刘禹锡有《天论》《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存世,诗文中可见他遭贬远郡却顽强于世的精神,即使晚年也有着“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放。刘禹锡诗中多有画意,画意背后又是他怎样的人生呢?
唐诗写景,必从于人物、行态、心理和意兴所指,可谓含情而尽达,会景而生心,鲜灵而神动。那草丛鸟鸣、桃花绿叶、宫墙红瓦,那阡陌田亩、风烟雨影、远山近水,看似凡常景物,亦成笔底缤纷之万象。
杜牧有《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丛绿红花,傍水村庄,依山城郭,临风酒旗,那四百八十寺的豪台楼阁,回环曲廓,历史陈迹,就藏于这疏离烟雨漫漫阔远,无不设色古厚花明柳暗。但奇美景色,掩不住内心感慨,出于官僚之家的杜牧,意欲上层,却难展抱负,终堕于纵情声色,“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让人品出怎样的况味?杜牧喜寺院,“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在这些佛寺楼台背后,又是怎样的心境和情绪呢?
诗评家总说诗言志,是也。观唐诗言志激扬者有李白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李贺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有王昌龄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有杜甫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林林总总,多有凌云之气,长虹之势。吟诵之际,犹如仰视巍峨高山,俯瞰涛涛江流。但我更欣赏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移步换景,着微驰阔,满怀粹然卓立之恬淡,深远静穆之志趣,更有智者形神其间,带着远古的风流,今世的宁静。诗人何以要将万千心绪化入空旷,这或许只能从他求索的履痕中寻找答案了。他的《秋登万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过故人庄》,将那些烟树、秋月、小舟、山寺状写得温馨而亲切,浸漫着诗人醉心田园之志。这当是我们的平民之志吧,当难以打通上升通道时,这也是一种壮美和气度,高举着一颗不屈的灵魂。
唐诗里的况味,难以千字概之。其气象与感悟,也难以千言叙之。诗中那高峰坠石,陌云千里,陆断犀象,诗人那胸中丘壑,心底风云,万般慨叹,实难绘之,只能是江河瓢勺,森林一叶。宋朝曾公亮诗云:“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权作拙文之结尾吧,它让我对诗之况味有了更深的领悟,读出了多少弦外之音。
(转载自《思维与智慧》)
唐诗中的寺庙钟声 篇12
我讨论的范围限定于盛唐、中唐诗歌,主要集中在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所谓山水诗派。这派诗人的风格被司空图称为“趣味澄敻”,被严羽称为“莹彻玲珑”,被王士禛称为“神韵清远”。这派诗人在创作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写宁静的山水世界,二是善写僧寺题材的“方外之情”。这两个特点往往结合在一起,即在寻访僧寺的过程中展现出自然山水的美感。而在盛唐、中唐诗中,钟声成为连接山水世界和方外之情的重要桥梁之一。
举两首名篇为例,一是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一是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静,日暮坐闻钟。”这两首诗都因其钟声描写而获得了后世评论家的喝彩,如吴汝纶评“深山何处钟”句为“幽微敻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引),评“日暮坐闻钟”句为“一片空灵”(同上)。
王孟派诗人特别善于利用钟声来创造意境,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诗集中体现了王孟诗派的禅趣。评论者有的赞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为“警策”(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有的欣赏“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造意”(欧阳修《续居士集》卷23《题青州山斋》)。其实,这首诗最有灵气的要数余音袅袅的结尾,万籁俱寂,只有几杵疏钟颤悠悠回荡,这是何等静寂幽邃的境界!化动为静,化实为虚,钟声中一切迷妄顿时觉悟,幻化为空无的永恒。纪昀评此诗“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唐宋诗举要》卷四引),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盛、中唐宁静的山水世界中,也许再没有一种声音比钟声更富有禅意和诗情,善写方外之情的诗人,很少没有在诗中描写过钟声的,如孟浩然的“山寺鸣钟昼已昏”(《夜归鹿门山歌》);王维的“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裴迪的“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储光羲的“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苑外至龙兴院作》);钱起的“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寺》);刘长卿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送灵澈上人》)、“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韦应物的“鸣钟惊岩壑,焚香满空虚”(《寄皎然上人》)……甚至被文学史著作归属于其他流派的盛、中唐诗人,也同样会在描写宁静山水和幽寂情怀时,用钟声来作映衬。如李白的“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庐山东林寺夜怀》);杜甫的“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二十判官》);岑参的“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陪群公龙冈寺泛舟》)等等。
我们注意到,唐代诗人描写钟声时一般爱在“钟”字前加上这样几个形容词:“疏”“霜”“清”“夜”“晚”“暮”“晨”“远”“微”等等,而这些形容词从不同角度规定了钟声的性质,使得我们有可能根据其性质来探索寺庙钟声独特的宗教魅力和艺术魅力。下面兹将这些冠有形容词的钟声合并为四组,分别考察其宗教上和美学上的价值:
其一,“疏钟”,就钟声的节奏而言,舒缓从容,似断若连,“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张说《山夜闻钟》),其声音的结构形式与诗人淡泊闲静的心态颇相对应。所以,“疏钟”常常唤起诗人归隐林下的情怀:“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刘长卿《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征君故里》)“叶沾寒雨落,钟度远山迟。晨策已云整,当同林下期。”(韦应物《寄酬李博士永宁主簿叔厅见侍》)
其二,“夜钟”“晚钟”“暮钟”“晨钟”,就钟声的时间而言,回响在世俗活动业已停息或尚未开始之际,在静夜或清晨,它属于一个宁静而超越的世界,属于心存方外的诗人或高僧:“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岑参《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其三,“霜钟”“清钟”,就钟声给人的感觉而言,按中国古代的音乐观念,钟声应霜,《山海经·中山经》:“(豐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而霜给人一种清寒高洁之感,使入神清骨寒,心灵得到净化:“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皎然《闻钟》)霜钟和月色构成一片空灵澄净的世界,融进了禅僧宁静空明的心境之中。
其四,“远钟”“微钟”,就钟声的传播效果而言,“远”既指空间的远,也指时间的远。钟的声波长,富有空间的穿透力,“欲知声尽处,鸟灭寥天远”(钱起《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远山钟》);而它的余音,在时间的延续上也相当悠长,“此时聊一听,余响绕千峰”(戴叔伦《听霜钟》)。由于距离远,钟声听来也就很微茫了,若有若无,杳渺飘忽。这种悠远的音响效果,也往往勾起诗人悠远的情思,如王维《归辋川作》:“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为了论述方便,我把钟声分为以上四组,其实,这四组性质的形容词很可能描写的是相同的钟声,即节奏舒缓的“疏钟”,也是杳无人迹的“夜钟”或“晨钟”、清寒高洁的“霜钟”、悠扬动听的“远钟”。
钟声的宗教意味并不仅仅因为它和寺庙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听到日暮钟,想起东林寺,听到夜半钟,想起寒山寺等等,而更多地来自它那不可扪摸的虚幻空无,即所谓“空中之音”;也来自它那虚与实、动与静的圆融统一,即所谓“动静不二”。佛教大乘空宗有著名的“十喻”:“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大品般若经》卷1)其中“如响”当然包括钟声。钟声从虚空中响起,又在虚空中消失,作为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形态,它具有亦实亦虚的性质,这种性质很容易引发空寂虚无的宗教联想,正如张说描写的那样:“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山夜闻钟》)同时,钟声典型地体现出动中之静和静中之动。六朝诗人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尽管也是以动写静,传达出声中之寂,但是蝉噪、鸟鸣未免显得过于吵闹,哪里有钟声那种净化人心的悠远宁静的韵味。王昌龄在寺庙中与朋友集会时有这样独特的感觉:“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的确,钟声从寂静中响起,又在寂静中消失,意味着永恒的静,本体的静,把人带入宇宙与心灵融合一体的非常“灵异”的精神境界。宗白华先生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美学散步》,65页)严羽评盛唐人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沧浪诗话》)从这一点来说,钟声比其他任何意象都更能象征禅的本体和诗的本体。
至于钟声的艺术魅力,似可从以下两点来看:
首先,钟声能创造出一种音乐境界或泛音乐境界,这种音乐境界就是绵邈空灵的“韵”。按照宋人王偁对“有余意之谓韵”的理解:“盖尝闻之撞钟,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宛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范温《潜溪诗眼》引)也就是说,钟声余音袅袅不绝,最能体现超越于形象之外的悠远无穷的诗歌韵味。而钟声那舂容晃荡的节奏,也颇符合老子有关“大音希声”的论述,据顾易生、蒋凡教授对“大音希声”的解释:“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浑沌窈渺,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既不能听清,也不胜听。”(《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182页)这样的声音不正是唐人诗中描写的疏钟、微钟、远钟吗?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大音希声”是“道”的体现,而老子认为“道”是“渊兮”“湛兮”“恍兮忽兮”“窈兮冥兮”“寂兮寥兮”的幽微深远、飘忽无形的状态,是难以用感官把握的“夷”“希”“微”的境界。显然,这正是钟声所能营造的音乐境界。事实上,在一些专门咏钟声的唐诗里,正可以看到很多类似老子形容“道”时所用的双声叠韵联绵词:“窈窕”“舂容”“晃荡”(张说《山夜听钟》);“寂寂”“舂容”“摇曳”“泠泠”(郑《寒夜闻霜钟》);“渺渺”“寥寥”“断续”“舂容”“悠扬”“杳霭”“仿佛”“依稀”(戴叔伦《听霜钟》);“依依”(李嘉祐《远寺钟》);“杳杳”(司空曙《远寺钟》);“隐隐”“迢迢”“苍茫”“萧散”(韦应物《烟际钟》)。这些联绵词大多有虚幻恍惚、深远渺茫、浑然莫辨的意思。由此可见,唐代诗人心目中的寺庙钟声是一种何等的境界,不仅有音乐的韵味,也体现了大“道”的深微。据说,王士禛选编《唐贤三昧集》,目的正在于“以大音希声,药淫哇锢习”(俞兆晟《唐贤三昧集》)。
其次,钟声能创造出一种想象中的绘画境界,借用当代西方地理学术语来说,叫作“声音风景”(soundscape)。钟声是一种音乐,而音乐作为一种诉诸心灵的浪漫型艺术,能够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钟声所表现的风景当然只是虚像,而非实像,也就是张说所说:“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山夜闻钟》)然而,在唐诗中,由钟声唤起的想象世界往往通过诗歌的意象语言转化为可视的绘画世界,如韦应物的《烟际钟》所描写:“隐隐起何处,迢迢送落晖。苍茫随思远,萧散入烟微。秋野寂方晦,望山僧独归。”当钟声和轻烟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幻化为一幅淡远的水墨画,远山的落日余辉渐渐消逝,苍茫的烟雾飘忽在寂寥的原野上,孤独的僧人回归山中的古寺。可以说,“烟钟”是音乐境界融入绘画境界的最佳范例,事实上,北宋画家宋迪著名的《潇湘八景图》中就有“烟寺晚钟”一景,而这也是八景中惟一的描绘“声音风景”的画幅。
以上我分别讨论了钟声的宗教意味和艺术魅力,然而,二者在具体的诗歌中往往是无法分割的。唐代诗评家殷璠发明了“兴象”一词,颇能说明那些描写寺庙钟声的诗歌中所包容的宗教情怀——“兴”和艺术境界——“象”(包括soundscape)的结合。他十分赞赏王、孟派诗人綦毋潜《题灵隐寺上顶院》中的“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两句诗,称之为“历代未有”(《河岳英灵集》卷上)。前一句是从视觉上描写,表现出庄严的塔影遥映碧空的静止画面,由静穆而唤起一种崇高感;后一句描写了听觉和视觉的通感,缥缈的钟声溶入远处一片悠悠白云,由空灵而唤起一种虚无感。这就是所谓“方外之情”。如果说塔影、清汉、白云都是空间形象的话,那么钟声则是一种时间形象,有了这钟声,似乎一瞬间时空、因果、虚实、动静融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浑然莫辨,瞬间就是永恒。这是佛禅的世界,也是艺术的世界。
当后世评论家称王孟诗派“趣味澄复”“莹彻玲珑”“神韵清远”之时,那空灵悠远的寺庙钟声无疑可作为这种艺术风格最恰如其分的象征。
《全唐诗》之卷一百四十六 篇13
卷146_1 【古塞下曲】陶翰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騂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卷146_2 【燕歌行】陶翰
请君留楚调,听我吟燕歌。家在辽水头,边风意气多。
出身为汉将,正值戎未和。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
大小百馀战,封侯竟蹉跎。归来灞陵下,故旧无相过。
雄剑委尘匣,空门垂雀罗。玉簪还赵女,宝瑟付齐娥。
昔日不为乐,时哉今奈何。
卷146_3 【望太华赠卢司仓】陶翰
行吏到西华,乃观三峰壮。削成元气中,杰出天河上。
如有飞动色,不知青冥状。巨灵安在哉,厥迹犹可望。
方此顾行旅,末由饬仙装。葱茏记星坛,明灭数云嶂。
良友垂真契,宿心所微尚。敢投归山吟,霞径一相访。
卷146_4 【赠郑员外】陶翰
骢马拂绣裳,按兵辽水阳。西分雁门骑,北逐楼烦王。
闻道五军集,相邀百战场。风沙暗天起,虏骑森已行。
儒服揖诸将,雄谋吞大荒。金门来见谒,朱绂生辉光。
数年侍御史,稍迁尚书郎。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同时献赋客,尚在东陵傍。
卷146_5 【赠房侍御(时房公在新安)】陶翰
志士固不羁,与道常周旋。进则天下仰,已之能晏然。
褐衣东府召,执简南台先。雄义每特立,犯颜岂图全。
谪居东南远,逸气吟芳荃。适会寥廓趣,清波更夤缘。
扁舟入五湖,发缆洞庭前。浩荡临海曲,迢遥济江壖。
征奇忽忘返,遇兴将弥年。乃悟范生智,足明渔父贤。
郡临新安渚,佳赏此城偏。日夕对层岫,云霞映晴川。
闲居恋秋色,偃卧含贞坚。倚伏聊自化,行藏互推迁。
君其振羽翮,岁晏将冲天。
卷146_6 【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陶翰
退无偃息资,进无当代策。冉冉时将暮,坐为周南客。
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
家本渭水西,异日同所适。秉志师禽尚,微言祖庄易。
一辞林壑间,共系风尘役。交朋忽先进,天道何纷剧。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卷146_7 【送朱大出关】陶翰
楚客西上书,十年不得意。平生相知者,晚节心各异。
长揖五侯门,拂衣谢中贵。丈夫多别离,各有四方事。
拔剑因高歌,萧萧北风至。故人有斗酒,是夜共君醉。
努力强加餐,当年莫相弃。
卷146_8 【宿天竺寺】陶翰
松柏乱岩口,山西微径通。天开一峰见,宫阙生虚空。
正殿倚霞壁,千楼标石丛。夜来猿鸟静,钟梵响云中。
岑翠映湖月,泉声乱溪风。心超诸境外,了与悬解同。
明发唯改视,朝日长崖东。湖色浓荡漾,海光渐曈朦。
葛仙迹尚在,许氏道犹崇。独往古来事,幽怀期二公。
卷146_9 【出萧关怀古】陶翰
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
北虏三十万,此中常控弦。秦城亘宇宙,汉帝理旌旃。
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五军计莫就,三策议空全。
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更悲秦楼月,夜夜出胡天。
卷146_10 【南楚怀古】陶翰
南国久芜漫,我来空郁陶。君看章华宫,处处生黄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精魂托古木,宝玉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卷146_11 【经杀子谷】陶翰
扶苏秦帝子,举代称其贤。百万犹在握,可争天下权。
束身就一剑,壮志皆弃捐。塞下有遗迹,千龄人共传。
疏芜尽荒草,寂历空寒烟。到此尽垂泪,非我独潸然。
卷146_12 【早过临淮】陶翰
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
鳞鳞鱼浦帆,漭漭芦洲草。川路日浩荡,惄焉心如捣。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道。
卷146_13 【乘潮至渔浦作】陶翰
舣棹乘早潮,潮来如风雨。樟台忽已隐,界峰莫及睹。
崩腾心为失,浩荡目无主。豗cI浪始闻,漾漾入鱼浦。
云景共澄霁,江山相吞吐。伟哉造化工,此事从终古。
流沫诚足诫,商歌调易若。颇因忠信全,客心犹栩栩。
卷146_14 【秋山夕兴】陶翰
山月松筱下,月明山景鲜。聊为高秋酌,复此清夜弦。
晤语方获志,栖心亦弥年。尚言兴未逸,更理逍遥篇。
卷146_15 【送集贤学士伊阙史少府敕放归江东觐省(一作綦毋潜诗)】陶翰
墨客钟张侣,材高吴越珍。千门来谒帝,驷马去荣亲。
吏邑沿清洛,乡山指白蘋。归期应不远,当及未央春。
卷146_16 【送金卿归新罗】陶翰
奉义朝中国,殊恩及远臣。乡心遥渡海,客路再经春。
落日谁同望,孤舟独可亲。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青云已干吕,知汝重来宾。
卷146_17 【柳陌听早莺】陶翰
忽来枝上啭,还似谷中声。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间关难辨处,断续若频惊。玉勒留将久,青楼梦不成。
全唐诗卷一十一古诗 篇14
1【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黄帝宫音】
黄中正位,含章居贞。既长六律,兼和五声。
毕陈万舞,乃荐斯牲。神其下降,永祚休平。
2【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眇眇方舆,苍苍圜盖。至哉枢纽,宅中图大。
气调四序,风和万籁。祚我明德,时雍道泰。
3【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金县夕肆,玉俎朝陈。飨荐黄道,芬流紫宸。
乃诚乃敬,载享载禋。崇荐斯在,惟皇是宾。
4【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御征乘宫出郊甸,安歌率舞递将迎。
自有云门符帝赏,犹持雷鼓答天成。
5【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帝角音】
鹤云旦起,鸟星昏集。律候新风,阳开初蛰。
至德可飨,行潦斯挹。锡以无疆,蒸人乃粒。
6【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玄鸟司春,苍龙登岁。节物变柳,光风转蕙。
瑶席降神,朱弦飨帝。诚备祝嘏,礼殚珪币。
7【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大乐稀音,至诚简礼。文物棣棣,声明济济。
六变有成,三登无体。乃眷丰洁,恩覃恺悌。
8【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笙歌籥舞属年韶,鹭鼓凫钟展时豫。
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9【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赤帝徵音】
青阳告谢,朱明戒序。延长是祈,敬陈椒醑。
博硕斯荐,笙镛备举。庶尽肃恭,非馨稷黍。
10【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峰云暮起,景风晨扇。
木槿初荣,含桃可荐。芬馥百品,铿锵三变。
11【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昭昭丹陆,奕奕炎方。礼陈牲币,乐备篪簧。
琼羞溢俎,玉醑浮觞。恭惟正直,歆此馨香。
12【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千里温风飘绛羽,十枝炎景剩朱干。
陈觞荐俎歌三献,拊石摐金会七盘。
13【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帝商音】
白藏应节,天高气清。岁功既阜,庶类收成。
万方静谧,九土和平。馨香是荐,受祚聪明。
14【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金行在节,素灵居正。气肃霜严,林凋草劲。
豺祭隼击,潦收川镜。九谷已登,万箱流咏。
15【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律应西成,气躔南吕。珪币咸列,笙竽备举。
苾苾兰羞,芬芬桂醑。式资宴贶,用调霜序。
16【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璿仪气爽惊缇籥,玉吕灰飞含素商。
鸣鞞奏管芳羞荐,会舞安歌葆眊扬。
17【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黑帝羽音】
严冬季月,星回风厉。享祀报功,方祚来岁。
18【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律回玉琯,星周金度。次极阳乌,纪穷阴兔。
火林霰雪,阳泉凝冱。八蜡已登,三农息务。
19【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阳月斯纪,应钟在候。载洁牲牷,爰登俎豆。
既高既远,无声无臭。静言格思,惟神保祐。
20【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执籥持羽初终曲,朱干玉鏚始分行。
七德九功咸已畅,明灵降福具穰穰。
21【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黄郊迎神】
朱明季序,黄郊王辰。厚以载物,甘以养人。
毓金为体,禀火成身。宫音式奏,奏以迎神。
22【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
春末冬暮,徂夏杪秋。土王四月,时季一周。
黍稷已享,笾豆宜收。送神有乐,神其赐休。
23【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郊迎神】
缇幕移候,青郊启蛰。淑景迟迟,和风习习。
璧玉宵备,旌旄曙立。张乐以迎,帝神其入。
24【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
文物流彩,声明动色。人竭其恭,灵昭其饬。
歆荐不已,垂祯无极。送礼有章,惟神还轼。
25【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赤郊迎神】
青阳节谢,朱明候改。靡草凋华,含桃流彩。
簴列钟磬,筵陈脯醢。乐以迎神,神其如在。
26【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
炎精式降,苍生攸仰。羞列豆笾,酒陈牺象。
昭祀有应,冥期不爽。送乐张音,惟灵之往。
27【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郊迎神】
序移玉律,节应金商。天严杀气,吹警秋方。
槱燎既积,稷奠并芳。乐以迎奏,庶降神光。
28【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
祀遵五礼,时属三秋。人怀肃敬,灵降祯休。
奠歆旨酒,荐享珍羞。载张送乐,神其上游。
29【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黑郊迎神】
玄英戒序,黑郊临候。掌礼陈彝,司筵执豆。
寒氛敛色,冱泉凝漏。乐以迎神,八音斯奏。
30【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
北郊时冽,南陆辉处。奠本虔诚,献弥恭虑。
上延祉福,下承欢豫。广乐送神,神其整驭。
31【郊庙歌辞·朝日乐章·肃和】
惟圣格天,惟明飨日。帝郊肆类,王宫戒吉。
珪奠春舒,钟歌晓溢。礼云克备,斯文有秩。
32【郊庙歌辞·朝日乐章·雍和】
晨仪式荐,明祀惟光。神物爰止,灵晖载扬。
玄端肃事,紫幄兴祥。福履攸假,于昭允王。
33【郊庙歌辞·朝日乐章·舒和】
崇牙树羽延调露,旋宫扣律掩承云。
诞敷懿德昭神武,载集丰功表睿文。
34【郊庙歌辞·朝日乐章·迎神】
太阳朝序,王宫有仪。蟠桃彩驾,细柳光驰。
轩祥表合,汉历彰奇。礼和乐备,神其降斯。
35【郊庙歌辞·朝日乐章·送神】
五齐兼酌,百羞具陈。乐终广奏,礼毕崇禋。
明鉴万宇,照临兆人。永流洪庆,式动曦轮。
36【郊庙歌辞·夕月乐章·肃和】
测妙为神,通微曰圣。坎祀贻则,郊禋展敬。
璧荐登光,金歌动映。以载嘉德,以流曾庆。
37【郊庙歌辞·夕月乐章·雍和】
朏晨争举,天宗礼辟。夜典凉秋,阴明湛夕。
有斯旨,有牲斯硕。穆穆其晖,穰穰是积。
词昭茂典光前列,夕曜乘功表盛明。
4【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豫和】
于昭上穹,临下有光。羽翼五佐,周流八荒。
谁其飨之,时文对扬。虞经夏典,兹礼未遑。
黑帝旋驭,青躔导日。金箓上玄,玉堂初吉。
钩陈夕次,銮和先跸。蔼蔼群灵,昭昭咸秩。
帝临中坛,受釐元神。皇灵萃止,羽旄肃陈。
摄提运衡,招摇移轮。光光宇宙,电耀雷震。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天清容卫,露结坛场。
树羽幢幢,佩玉锵锵。凝精驻目,瞻望神光。
九位既肃,万灵毕会。天门启扃,日驭飞盖。
焕兮棽离,傧兮暗霭。如山之福,惟圣时对。
崇崇泰坛,灵具临兮。铿锽大乐,振动心兮。
神之降矣,卿云郁兮。神之至止,清风肃兮。
5【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太和】
帝在灵坛,大明登光。天回云粹,穆穆皇皇。
金奏九夏,圭陈八芗。旷哉动植,如熙春阳。
6【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肃和】
歌工既奏,神位既秩。天符众星,运行太一。
声和十管,气应中律。肃肃明廷,介兹元吉。
7【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雍和】
俎豆有践,黄流在尊。九宫之祀,三代莫存。
乐变六宫,坛开八门。圣皇昭对,祐我黎元。
8【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寿和】
时文哲后,肃事严禋。馨我明德,享于贵神。
大庖载盈,旨酒斯醇。精意所属,期于利人。
9【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福和】
祀既云毕,明灵告旋。礼洽和应,神歆福延。
动植咸若,阴阳不愆。锡兹纯嘏,天子万年。
10【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舒和】
羽籥既阕干戚陈,八音克谐六变新。
愉贵神兮般以乐,保皇祚兮万斯春。
11【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凯安】
盛德陈万舞,威棱畅九垓。风云交律候,日月丽昭回。
行庆休祥发,乘和春气来。百神肃临享,荡荡天门开。
12【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肃和】
精意严恭,明祠丰洁。献酬既备,俎豆斯撤。
日丽天仪,风和乐节。事光祀典,福覃有截。
13【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豫和】
享申百礼,庆洽百灵。上排阊阖,洞入杳冥。
奠玉高坛,燔柴广庭。神之降福,万国咸宁。
14【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迎神】包佶
太皞御气,句芒肇功。苍龙青旗,爰候祥风。
律以和应,神以感通。鼎俎修蚃,时惟礼崇。
15【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包佶
旨酒告絜,青蘋应候。礼陈瑶币,乐献金奏。
弹弦自昔,解冻惟旧。仰瞻肸蚃,群祥来凑。
16【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包佶
德盛昭临,迎拜巽方。爰候发生,式荐馨香。
酌醴具举,工歌载扬。神歆六律,恩降百祥。
17【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亚献终献】包佶
膋芗备,玉帛陈。风动物,乐感神。
三献终,百神臻。草木荣,天下春。
18【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送神】包佶
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送迎灵驾神心享,
跪拜灵坛礼容盛。气和草木发萌芽,德畅禽鱼遂翔泳。
永望翠盖逐流云,自兹率土调春令。
19【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迎神】包佶
陟降左右,诚达幽圜。作解之功,乐惟有年。
云輧戾止,洒雾飘烟。惟馨展礼,爰列豆笾。
20【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包佶
岁正朱明,礼布元制。惟乐能感,与神合契。
阴雾离披,灵驭摇裔。膏泽之庆,期于稔岁。
21【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迎俎酌献】包佶
阳开幽蛰,躬奉郁鬯。礼备节应,震来灵降。
动植求声,飞沉允望。时康气茂,惟神之贶。
22【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包佶
奠既备,献将终。神行令,瑞飞空。
迎乾德,祈岁功。乘烟燎,俨从风。
23【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送神】包佶
整驾升车望寥廓,垂阴荐祉荡昏氛。飨时灵贶僾如在。
乐罢馀声遥可闻。饮福陈诚礼容备,撤俎终献曙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