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科别 教育心得

2024-11-04

论文科别 教育心得(精选4篇)

论文科别 教育心得 篇1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部分, 是专门为企业及工厂培养有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者的, 而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首先从中职学生的来源来讲, 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 有的是在社会上混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学校的, 对学习的兴趣比较淡薄;其次从家庭因素来讲, 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与社会背景因素, 有的是单亲家庭, 有的是双亲不在或者留守儿童, 生活处于弱势群体和缺少关爱的环境中才让他们接受了中职教育;从他们的年龄阶段来讲, 中职生还未成年, 他们正处于思想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这个阶段他们对于辨识能力比较主观, 也比较盲目, 并且叛逆心理特别强, 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心理抵抗能力弱, 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对较强, 心智不够成熟。因而在种种因素下中职学校校园内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上网成瘾、打架、缺乏学习自觉性、谈恋爱、随口骂人、不尊重老师及同学等等。

笔者认为, 出现这些情况有几个方面原因:

1.1 自卑心理严重, 学生对自己和学校没有自信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中考“失败”者, 他们在家长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 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中职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 从而影响了学生们对学校的看法, 而且这种观点不仅学生有, 部分家长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到中职是因为年龄不够打工来“混日子”, 并不是因为想真正的来学知识。

1.2 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和动力, 没有学习任何知识的积极性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就是思想波动大, 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容易出现冲动、固执、攻击、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加之本身中考的失利对他们学习信心的影响, 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漫无目的, 而且为了弥补心理空虚, 他们逃课, 流连网吧, 谈恋爱, 甚至打架斗殴等行为寻求“刺激”。

1.3 心理不够成熟, 思想偏激

由于中职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 品行不良的学生就容易出现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他们认为的讲义气, 爱面子, 但是缺乏真正的正义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 遵守法纪是没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1.4 学校对学生管理太过宽松, 使学生没有紧迫感

由于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有偏见, 导致中职院校生源出现问题, 以至于部分中职类院校将学校“商业化”, 持“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理念对学生进行管理怎么行得通呢?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 对学生违纪处理过于宽容, 使学生没有一种在校学习的紧张的感觉。本着招生的目的, 大部分学校过于夸大未来的就业前景, 引起学生眼高手低, 缺乏学习中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责任感。

2 针对中职生德育方面问题的对策研究

可以将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大致分为五个方面进行, 即入学初、学习中、实习期、毕业前和就业后。

2.1 入学前的启发教育

对新生进行初步的专业思想教育, 并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 促进班集体尽快形成, 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心信念,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促进人格的完善, 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乌申斯基说:“老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 任何道德箴言, 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老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 加强对老师队伍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作为老师赢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 起到表率作用。

2.2 学习中的态度教育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我们尽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既教书又育人。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 创新课堂。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 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 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 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 学习纪律,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

2.3 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

这一时期, 学生摆脱了平日的学业压力, 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 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教师对学生要进行热情耐心指导, 并鼓励他们继续深造, 走向社会也要多学知识, 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多采取对话的方式, 与学生沟通思想, 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实质, 引导学生客观的面对现实, 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 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

2.4 就业后的跟踪教育

与已经毕业走上社会的学生建立必要的联系和指导, 即关心、扶持他们健康成长, 又通过信息反馈, 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反复的、渐进的进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 不懈的创新和尝试, 创出一条真正的中职德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 2009, (24) .

[3]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

教育教学心得 篇2

关键词:教育教学;自主学习;主动权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对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听,是一种“师传生受”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广泛引进课堂教学中,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原来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它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表现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运用不同的导入手法,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学习的行为性、知识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情绪,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了强大的主动学习动力。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承,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体验问题,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亲自实践参与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躬亲实践。

平凡的德育教育心得 篇3

一常规教育—于细微处入手、正确引导

首先密切联系家长做好督促, 建立学生校内外跟踪机制, 了解职校生生源及家庭背景的问题。学生个性的突出、张扬、不服管教、不善于倾听等问题。家长、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建立一致目标, 齐心协力从细微处入手通过语言的魅力帮助问题学生改进。

古人云:“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古代有“孟母三迁”的典故。现代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习有个良好的环境不断更换住址。如有些家长发现有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 便更换孩子学习环境, 这类学生在职校往往都是很顽皮的问题学生, 做好这方面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发现。例如, 有个男同学一向自吹自擂, 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盛气凌人, 自认为有个性, 常让老师和同学难堪、恼怒。这不仅影响了人际关系, 还扰乱了课堂秩序。每次谈话、沟通过后, 虽然有所收敛, 但同时也带来很多扯皮问题。作为班主任不但要耐心正面引导学生, 还要深层了解学生自身的问题原因所在,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帮助学生进步。因此, 我将该母亲请到学校, 了解到他们为了这孩子已经搬了三次家。“班主任, 您管我们的孩子要多费心了!”听到来自家长的心声和期盼, 事后, 我特别留意该生的一言一行, 从中去发现他的特性, 其实该生也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也想获得别人对他的肯定。

这一天, 我再次邀请该生母亲到学校, 并让该生也在一旁, 这时我用轻松自然的语气对他说:“我和你母亲先聊聊, 你能为我们买两瓶水来吗?”他听后非常乐意地去做了。这样的开场白非常好, 容易使原本大家忐忑不安的心放松下来, 后面的交流就容易多了, 我把这段期间在学校观察他得到的信息给了许多很好的肯定。在往后的学习中, 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分配他去帮助班级做事, 为班主任跑上跑下, 他感到很充实, 人也慢慢自信起来。环境造就人, 但人与人之间的细微教育引导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艺术的语言和细腻情感的表达是现代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之一。中职生从中学生转化过来要有一个适应阶段,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 是学生心灵的导航员, 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心灵之门、生活之门的金钥匙, 这有利于学生实现人与人, 人与环境的互动, 班主任要帮助并激励学生努力实现自我角色转换, 让学生不断得到善意的健康向上的引导,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个性的心理品质, 这也有助于职业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并习惯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不再拒绝他人帮助。有一种说法, 培养的学生如果身体不好, 是废品;如果智力不好, 是次品;如果教育不好, 可是危险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趁热打铁, 常敲警钟, 对学生细致观察, 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对错。只要一有改变、进步, 及时向家长报喜, 在于情于理中疏导学生。如一次班会课上, 我让同学回答“说说你最爱的人”。一位男生很大声地抢答“爱女人”。全班同学听了哄堂大笑, 这位男生感到很得意, 似乎他的意图得到了大家认可。这时, 我冷静而又语重心长地说:“是的, 这位同学说得对, 但女人应包括:母亲、姐妹、妻子、儿女, 甚至还用母亲比喻着我们的祖国、大海、山川河流, 同学们说对不对啊?”“对!”同学们齐声回答。正确引导学生, 塑造健康人格, 用艺术的语言表达来启发感染学生。这次班会的讨论发言后,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随意乱讲话了。作为班主任要随时留意学生语言行为的不当, 及时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到认知自己、最后到认可自己。

往往受过多次批评, 被严格教育的学生, 教师对他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老师, 我现在表现还可以吧?是不是比以前进步很大?”面对当今学生多样化心理, 如果班主任缺乏耐心、不够细心……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 道德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相逆相背之事也是常有的。

二常规教育——感化疏导、大爱的魅力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场战争——过度教育与反教育的战争。这场战争使双方的身心都受到折磨, 后果则造成孩子逃学或离家出走。这种行为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也令老师和家长尤感棘手。

一天晚上11点多钟, 女生黄某的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有几个晚上没回家了。该生性格内向, 在班上来往的同学又少。笔者感到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在学校里教育学生, 同时还得学会帮助学生及学生家庭, 处理协调各种矛盾使之和谐, 减少学生与家庭的冲突。

第二天一早, 我找来和黄某玩得较好的几位同学, 打听她晚上的行踪, 了解与哪些人接触较频繁, 我扮演同学、老师或她的朋友, 以此深入了解事由。最后同学在网上找到了她, 了解到她住在女友家里。为了做好她的疏导劝说工作, 我直接打电话给她的女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是黄某的好朋友, 谢谢你这段时间对她的照顾, 我是她的班主任, 想跟她说话, 你能帮忙做到是吗?你也很想这时有人来关心帮助她对吧?”心与心的沟通是搭建双方情感的一座桥梁, 形式问话和封闭式问话, 是针对某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一种激励煽动的问话方式。如形式问话, 当知道黄某已接电话, 我第一句是:“你怎么样啦?我是班主任, 能告诉老师一些事吗?”听得出来, 对方一下哭了起来。后面我采取封闭式问话起到了更好的递进效果, 如“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能或不能”等方式, 主要目的是澄清事实或缩短谈话内容, 直接解决问题。最终黄某回到了家, 回到了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都得到肯定、尊重、温暖以及平等对待以后, 他必然充满安全感。

一些家长与孩子缺乏语言的平等交流和情感递进。其实当事情来临的时候, 双方只要做一些小小的情感投资, 就能解决彼此之间的隔阂。我的做法: (1) 互赠一件小礼物, 确立自己的想法。 (2) 家长及学生本人在情感或语言上互相扶持, 同时向帮助她、关心她的同学和老师表示感谢, 从而打开该生心结。 (3) 教会学生得到他人帮助时学会存有感恩之心。常规教育是每个家庭、社会及学校必备的一种方式, 而德育教育则是一门学问。教师帮助学生的同时, 其实也帮助营造了一个家庭和谐的气氛。每当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时, 我常常会想到他们身后的每一个期待的家庭和每位爱意深长的家长。俗话说, 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教师的德育工作意味着更多的是要有高尚情操和艺术语言的修炼, 它紧密连接着师生血脉。

记得某学期班上一位有点内向的男生周某要办休学, 原因是母亲出了车祸需要很多治疗费, 家里一下跌入谷底。他姐姐到学校来替他办理保留学籍手续, 碰巧是我十年前的学生, 他母亲没文化, 是个渔民, 一辈子劳动只想供子女读书, 姐姐中专毕业已工作。走之前, 我留了电话号码给她说:“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助就打电话给老师。”偶尔我也会打电话给周某, 表示一下关心。转眼一年就过去了。有一天, 突然接到周某姐姐的电话说家里近段时间发生了一些家务事, 请求老师的帮忙。原因是周某已经十多天没回家了。自从儿子休学后, 母亲长期自责, 周某也选择逃避。这样的事我又能帮上什么呢?但周某不回家, 母亲拒绝去医院住院做最后的治疗。姐姐说:“弟弟现在谁的话都不听, 母亲个性又犟, 亲戚和朋友尽了力劝说都无用, 只有儿子回来, 母亲才去医院。明天再不去医院治疗, 赔偿都有很大的影响。”时间也太紧急了, 我一点准备都没有。“老师, 我知道很为难你, 但我弟弟肯定会听你的, 因为你是老师。”笔者被这句话深深打动了, 一个已休学的学生, 还能听得进去老师的话吗?事情已由不得再多想, 很快我决定进行一个行之有效的“迟到”的家访。下午放学后我把电话打给了离家不远摆摊做事的周某, 善意地对他说了一个谎:“老师就在你家附近办事, 想过去看看你和你母亲, 告诉我你家渔船的具体位置好吗?”开始他推托了几次, 见我坚持, 他已经无法拒绝, 便诚恳地做了邀请。上了他家的船, 已是晚上7点多钟, 一家人很感动, 尤其是他的母亲。笔者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10点多钟了, 才想起晚饭还没吃!第二天, 笔者给周某姐姐打电话得知他们的母亲已在医院。教师是传播美的使者, 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好的表现更有利于缩短或消除师生及家长间的距离。

三常规教育—职业教育道德规范的德育渗透

孟子认为, 羿在教育上的优点就是, 他能够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学生。这一点并非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做到, 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德者业之本”, 这是教育最重要的原则。羿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 只授射箭之道, 没有传为人之道。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端人”。孟子指责羿也有过错是很有见地的, 因此, 学校家庭德育工作的重要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一天, 烹饪班的技能操作课上一个学生又和老师发生了冲突, 我正好到班上巡视, 看到了这一幕。这个学生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把削下的原料装到准备好的袋子里, 而是肆无忌惮地把它们直接扔在地上, 还一副得意的样子。

事后我并没有马上找他谈话, 而是就这问题进行主题班会来讨论, 结果: (1) 部分同学认为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 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使环境卫生永远清洁, 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 (3) 把削下不要的原料及时放到准备好的袋子里, 能保证同学们不因踩到地下原料滑倒。我把这几点进行分析:作为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 首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教师教同学们技能的同时首先要教做人的道理。职业道德要规范养成。同时还要注意技能操作外的注意事项, 如上操作课时拿工具刀要注意安全, 不能随便在操作时与同学开玩笑, 以及正确拿工具的手法等。我举了许多同学们平时不注意的小例子, 以及不以为然的一个小举动所造成的安全问题事例。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发言过程中, 我巧妙地让该生也做了发言, 效果很不错。此后, 该生在班上的每门技能课不但认真操作, 而且职业道德养成也越来越规范, 对教师越来越尊重。

初中英语教育心得谈 篇4

新高一的家长来办公室拿毕业证书,反馈说新高一的学生在学校的第一次月考中考得不好。他儿子现在高一,他说了一句话:“现在回忆初中三年英语学习感到学到的不多!”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感到除了关注中考的分数外,必须为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有什么对策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经常和学生交流,也和同事交流,现把两次交流的心得记录如下:

1.重视词汇积累。书本上需要掌握的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扩充词汇,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词汇搭配(如以take引导的十多个短语)等。为此,应该有词汇积累本、课外阅读本等。对于课外的阅读应不限于理解,应系统增加词汇量,把课外词汇引入考查,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2.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从本质上说是理解的正确率和阅读的速度。理解错误和阅读速度慢是学生理解水平不高的显著表现。因此,无论是初一还是初三,阅读都必须紧抓不放,要引导学生提升阅读速度,最好选有阅读时间提示的阅读训练材料,阅读后有针对性地精讲是必要的。另外,Reading的教学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Reading教学中支离破碎讲语法,课外以作业的形式练习阅读,这是本末倒置。

3.重视书写句子。这是写作的基础,词汇、阅读、写作是高中英语的重点。翻译句子是练习学生书写正确句子的有效手段。平时作业中放弃一些选择,多练习并讲解一些书面表达,从长远看是有必要的。

我给自己规定,以后的教学中,以上三点必须贯彻落实。

二、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语言差异

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英语学习的文化差异问题。

例如在就餐对话中,学生就出现过类似这样的中国式英语:

W(waiter)C(customer)

W:Welcome to my restaurant.

Please go and follow me.(This way,please.)

C:Wed like a cup of coffee.

W: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C:Nothing.(No,thanks.)

W:Please drink slowly(Help yourself,please.)

C:I have finished.(Check,please./Ill take the check.)

How much is it?

W:Two dollars,please.

C:Thank you

W:Its my duty.(My pleasure./You are welcome.)

对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差异问题,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点拨,这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关键。

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组背诵,我发现背词组不是最好的方法。比如课本出现词组promise mom to tidy the room(答应妈妈整理房间),我们是应该让学生背诵这个具体的短语,还是应该让孩子们背诵格式化“promise sb.to do sth.(答应某人做某事)”?背诵前者吧,感觉后者才是最终学生该掌握的短语;背诵后者吧,我又感觉没有语境支撑,学生记完就忘。这个问题,要从记忆的规律说起,是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内容。

(1)你真实经历过的事情,记得最牢。比如你生日那天的情形。你过了15个生日了?不错哦,——你轻松记住了次数了!

(2)其次是和你无关,但是有具体内容、概念的或与具体内容、概念相关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也记得比较牢。比如电影中的经典台词:You jump and I jump.

(3)再次是抽象概念。比如一个三角函数公式或一个经济学定律,通过教师展示原理和自己的实际运用,也能记得比较牢。

(4)最不容易记住的是无规律的信息。比如某个历史事件发生在某年某月。

那么,这四条规律,和你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1)我不使用你说的词组了,换个你可能不熟悉的词组,你的感受会更深刻。有一天,你的老师向你出示了一个词组:“keen on,热衷于,极喜欢。”你背啊背,背出来了。但是你造句的时候,造了这样一个句子:My younger brother keens on storybooks.?(正确的句子应该是:My younger brother?is keen on reading?story books.)也就是说,不管你背得多么熟练,如果你不正确地使用,就等于是白背了。

(2)你看到一部影片,一位女子照料着一位孤儿。她说:“I promised his mother to take care of him as my own son.”你非常感动于这句话,不由自主地也跟着说了一遍。这就是第二种情况。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了词组“promise Mom to tidy the room”,只不过课文中的这句话可能没有像电影台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所以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这个词组加强记忆。

到底是背诵“promise mom to tidy the room”更好,还是“promise sb.to do sth.”更好,这不是问题,因为两种方式都有可能让学生将这个词组内化到头脑当中,或都难以让学生内化到头脑中,就看教师和学生是如何处理的。

真正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个词组有效地运用起来,最好是在真实情境中运用。但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很难实现真实情境。那么就在语境中让学生运用,比如在短文中空出一个长横的填空题,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入这个词组;或者更简单的也更直接的,翻译句子。

上一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练习下一篇:路政支队2012年上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