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

2024-05-25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通用8篇)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 篇1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货币银行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货币银行学/ 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学时/学分: 60(其中理论课45学时,课程论文15学时)/4 适用专业:

金融学(专升本)

先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财务学,会计学等课程 推荐教材:

李明贤主编.货币银行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戴国强.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7月 参考教材:

易纲,吴有昌主编.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M·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全面掌握货币起源、定义和计量、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理论、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能运用一般理论分析现实的金融问题,掌握货币银行领域里的一些新情况和新的理论成果。

二、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1.考核内容

(1)货币的起源(2)货币的形式(3)货币的本质(4)货币的职能(5)货币制度 2.考核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辨析各种货币学说。(3)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二)信用与信用工具

1.考核内容

(1)信用及其产生(2)信用的历史(3)现代信用及其作用(4)现代信用形式 2.考核要求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2)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三)利率理论

1.考核内容

(1)利息的来源与本质(2)利率的种类(3)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4)利率的功能与 作用

2.考核要求

(1)了解利息的来源,了解中外经济学家对利息本质的理论;能从利息的来源揭示利息的本质。(2)掌握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能应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进行计算。(3)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了解西方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掌握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能对我国影响利率的因素进行分析。(4)掌握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理解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5)准确识记基本概念,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四)金融市场

1.考核内容

(1)金融市场构成与分类(2)金融工具及其价格(3)货币市场(4)资本市场(5)金融市场管理

2.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与分类方法,理解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主要功能,掌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特点。(3)了解金融工具的基本特性,掌握主要金融工具的种类,理解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和转让价格的形成,能应用公式计算证券行市,股价指数的收益率。(4)了解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各子市场的主要功能与运作。(5)了解资本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主要活动内容。(6)理解金融市场管理的涵义与意义,掌握市场管理的原则内容、管理机构与管理手段。(五)金融机构及其体系

1.考核内容

(1)银行的产生与发展(2)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趋势(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4)国际性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2.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了解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理解银行的特殊风险。(3)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与发展趋势,重点掌握银行性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共性与特性。(4)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掌握改革以来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六)商业银行

1.考核内容

(1)商业银行的职能、类型、形式(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3)商业银行与信用货币创造(4)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2.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基本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其运用。(2)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类型与外部形式,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3)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资产负绩业务。(4)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5)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重点掌握“三性”方针。(6)理解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掌握管理的内容,把握经营发展的动态。(七)中央银行

1.考核内容

(1)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2.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2)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条件,熟悉各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3)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特点,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4)能看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重点分析表内资产负债各项目的关系。(八)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

1.考核内容

(1)外汇与汇率(2)国际收支及平衡表(3)国际储备(4)国际金融市场(5)金融国际化 2.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了解外汇的含义和种类:掌握汇率的种类,能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方法,套算汇率;正确理解金本位制下和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的决定与调整问题。(3)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及各项目的关系;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掌握调节失衡的主要方法。(4)了解国际储备的概念与构成,理解国际储备的作用,掌握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方法。(5)了解金融国际化的主要表现,理解金融国际化的作用与影响。(九)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1.考核内容

(1)货币需求概述(2)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3)货币供给的计量(4)货币供给(5)货币均衡 2.考核要求

(1)准确地识记基体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把握宏观和微观分析的角度。了解西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重点掌握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3)能对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4)理解货币供给与供给量的概念,掌握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各国的异同,了解货币供给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5)掌握货币供给过程的特点与机制,能具体分析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会计算货币乘数,了解货币供给新论的主要观点。(6)正确理解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掌握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与机制,能具体分析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理解我国货币均衡的特点。(十)通货膨胀理论 1.考核内容(1)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分类(2)通货膨胀的原因(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4)通货膨胀的治理

2.考核要求(1)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2)正确区分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重点分析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3)了解西方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影响的争论,重点掌握我国学者的基本共识,能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4)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十一)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

1.考核内容

(1)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3)金融创新与发展 2.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理解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决定与反作用关系,重点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3)了解经济货币化的概念与含义,掌握货币化的衡量指标,重点理解货币化的作用及发展规律。(4)了解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掌握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主要观点,能正确辨析这两种论点。(5)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表现与特征,理解当代金融创新的成因,能正确分析当代金融创新的利弊与作用。

三、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形式,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中需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复习时,应该对货币银行学的每一部分进行比较全面的、概括的了解和掌握。论述题的命题应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 篇2

1907年, 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于三年制铁道工程专科中设立土木工程学科,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土木工程专业之一, 1913年, 正式命名为土木科。1952年, 全国院系调整, 土木科全体师生并入同济大学。1985年, 上海交通大学恢复设立土木与建筑工程系。1993年, 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开设五年制建筑学本科专业, 并于当年招生。1998年, 建筑学专业与工业设计系联合设立设计艺术硕士点。2002年, 建筑学专业从土木工程系中分出, 筹备建系。2004年5月, 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批复新成立的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建筑学系。

2006年, 建筑学系首次参加并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评估, 取得建筑学学位授予权, 2010年、2014年两次通过复评。目前, 建筑学系拥有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三门, 一人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设有建筑学本科专业 (五年制) 和建筑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 每年平均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约50名, 研究生约20名。

二、教育历史沿革

从1993年开设五年制建筑学本科至2002年的近10年间,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教育基本沿用了当时国内大部分建筑学校通行的教育模式—“鲍扎 (B e a u x-A r t s, 巴黎美术学院体系) +功能类型”。该模式是20世纪20年代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学者由美国引入中国, 并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 借鉴前苏联“专才”教育经验, 形成的一套以功能类型为基础, 以知识积累、 (功能、平面、图面) 基本功、师徒传授为主的训练模式。

2002年至2004年建系前后, 随着全国建筑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以及学系师资构成的变化, 在教师个人自主探索下出现了一些零星课程的教学改革, 用以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与专业前沿脱轨而产生的设计过程缺乏理性控制、原创性匮乏、形式主义、科目条块分割等问题。

从2005年开始, 结合局部教学改革经验, 一、二年级基础教学改革全面铺开, 进行了迄今为止持续不断的教学实验。到2012年, 以基础教学改革为基础, 特别是以二年级一整年设计课为主要载体, 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以“当代视角下的建筑本体观”为学术基石, 借助“专业基本议题 (b a s i c i s s u e s) ”取代“功能类型”, 将学科前沿与基础教学结合, 利用跨学科综合训练的基础教育体系 (图1) 。

从2013年开始, 结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教改项目“跨学科交叉互动, 探索建筑学本科教育新体系”的展开, 在高年级 (三、四年级) 设计课教学中, 结合教师及学科团队科研特长, 提炼出一系列“专业研究课题 (research subjects) ”, 配合“先锋建筑师设计工作室 (studio) ”、“国际交流工作坊 (w o r k s h o p) ”等手段, 从更整体的层面, 延伸、完善了以基础教育体系为基础的教学改革 (图2) 。

截至2015年, 上海交通大学 (以下简称“交大”) 建筑学系一至四年级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以“基本议题”为基础, 结合“研究课题”, 跨学科交叉互动, 校内校外资源互补, 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型建筑教育体系 (图3) 。

三、教育理念的探索

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需要有一套清晰的教育理念, 来作为判断的标准和努力的方向。我们立足学校现实, 结合对国内外建筑教育及实践的反思, 努力探索一个既符合现实具备可操作性, 又能紧跟专业前沿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

1. 专业外部—体制限制带来的困难与机遇

建筑学本质上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 (practice-oriented) 的专业, 具有横跨人文、社科、理工的综合特性。在交大这样一所强调 (纯) 科研、论文数, 并拥有一大批传统一流 (纯) 理工专业的学校里, 建筑学专业的实践特性、综合特性与纯科研学术体制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导致建筑学科话语权弱小, 各方面资源匮乏。为了生存与发展, 我们既要在体制限制中认清困难, 又要寻找机遇。

(1) 历史积淀薄弱

建筑学系规模小, 从硬件、软件到文化氛围, 都缺乏足够的历史积淀。困难—提醒我们要尽快有意识打造出一个系统的学术与教育基础, 否则交大建筑学在整个专业界里将没有存在感;机遇—没有历史包袱, 较少禁忌, 可以直接从专业前沿吸取我们认为好的东西为我所用, 同时, 船小好调头, 也允许了一定的试验与探索空间。

(2) 理工科思维强势主导

理工科思维在学校中具有压倒性强势, 与建筑学要求的偏艺术、文化的综合性氛围冲突较大。困难—纯科学研究逻辑与建筑学研究逻辑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我们要有意识调节两者矛盾、各取所长, 否则会导致交大建筑学完全沦为科学附庸, 与“设计行为”彻底脱轨;机遇—其中蕴含了与其他理工科专业 (如土木、热工、机械、船舶等) 进行定量结合的可能, 实现科学研究与设计行为的结合。

(3) 评价体系与专业特性不符

在人才引进与晋升机制上强调高学位、纯科研、发论文、争项目, 迫使教员无法重视建筑学自身特点及建筑教育, 只能向纯文科或纯理 (工) 科偏转1。困难—设计学科中的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 其地位与作用有本质不同, 一个实践类设计学科若变成一个纯研究单位, 与“设计教育”无关, 这个设计专业其实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机遇—寻找其中存在的科研与教育深入互动的可能。

2. 专业内部—对实践及教育发展的反思

(1) 手脑分离

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 建筑设计才开始逐渐脱离手工艺劳作, 建筑师变成了脱离于无名工匠主要靠脑力劳动的艺术家。发展到近代, 随着专业教育的专门化, 与实践的隔离日益加深, 加上建筑行业的整体不景气, “建筑设计及其教育作为一项纯粹智力活动”的倾向, 在当今英、美建筑教育界表现得尤为突出。“手脑分离”在促进专业精密、思辨深刻的同时, 也会产生诸如建造 (m a k i n g) 与设计 (d e s i g n) 隔离、学校教育与从业实践脱轨等问题。

(2) 分工细化

原本由建筑师统领解决的很多综合性问题, 由于技术进步、学科分化、法规完善等因素, 被划分得越来越细。一个过去由几个工种人员现场碰头就能即时解决的问题, 现在往往需要多专业介入、多法规控制、多条例满足、多部门管理才行。这种趋势在促进术业专攻、精细化的同时, 也会导致不同专业/学科间沟通不畅、研究/教育与实践缺乏互动等问题。

(3) “鲍扎+功能类型”教育模式

21世纪以来该教育模式受到各种冲击, 但基础性影响仍在。它传授的“先标准化解决‘功能’问题, 再用美术‘形态’进行修饰”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在训练基本功能 (尤其是平面布置能力) 的同时, 也往往会导致不顾具体性照搬功能答案、注重结果忽视过程、脱离建筑本体倾向美术建筑等问题。

3. 交大建筑教育理念

综合上述专业内外的思考, 我们在交大建筑教育中提出了以下三个理念。

(1) 思 (thinking) +作 (making)

建筑设计本质上是“思 (脑力劳动的思辨) ”与“作 (体力劳动的制作) ”的结合, 交大建筑教育强调“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making) , 培养学生不仅要像偏执狂一样思考, 也要像工匠一样劳作,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2) 落实到建筑本体 (ontological)

建筑学是一个横跨理工、人文、社科的综合性学科, 培养学生融会贯通, 定量、定性而非浮夸文字层面地将多种学科认识具体落实到对建筑本体的控制上, 这是交大建筑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3) 教育与科研的平衡

交大建筑教育不单只是向学生输出已有知识、技能, 更是教师与学生一道, 共同探索未知、生产新知, 以达到学术性生产 (科研) 与可操作性学习、 (学习的) 作业与 (创作的) 作品之间的平衡。

四、教育特色介绍

1. 研研究究型型建建筑筑教教育育体体系系

迄今为止, 我们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以“当代视角下的建筑本体观 (ontological) ”为学术基础, 以“专业基础议题 (basic issues) ”为基石, 以“专业研究课题 (research subjects) ”为拓展, 用“设计概念 (concept) 的提取与物化”控制设计过程, 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problem) 的思路”控制设计目标, 多学科交叉互动, 校内外资源互补, 逻辑严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的研究型 (researchbased) 建筑教育体系。具体步骤有三。

首先, 在基础阶段 (一、二年级) , 侧重“通过研究做设计” (design by research) 。在明确的学术基础上, 围绕“形态” (form) 、“空间” (space) 、“建构” (tectonic) 、“基地” (site) 、“概念” (concept) 等“专业基础议题”, 传授相关的观念与技能, 训练学生“研究型理性做设计”的思维与方法。教师则借助教学, 对相关课题的经典结论, 进行结合当下时代与个人背景的反思性研究。在这一系列训练与反思过程中, 有很多的“怎样做” (how to do) 、“怎样想” (how to think) 和“是什么” (what is) 要传授与探索 (图4, 图5) 。

其次, 在提升阶段 (三至五年级, 以及研究生一年级) , 侧重“借助设计做研究” (research by design) 。围绕本校与外聘教师个人或团队研究特长, 以及学术与实践热点, 提取“专业研究课题”, 如结构/材料/建造与空间形态、旧建筑保护与改造、可持续性生态设计、参数化设计等, 利用设计作为研究手段, 探索对研究课题的新方法、新策略、新思维。在这一系列训练与反思过程中, 不仅要训练“怎样做” (how to do) 、“怎样想” (how to think) , 更要训练“为什么” (why) 、“为什么不” (why not) 。另外, “城市 (urban) ”作为新的专业基础议题, 在“城市研究与城市设计”单元中引入高年级。

然后, 以设计课 (studio) 为统领主干, 利用交大建筑学科建制规模小因而多数教师会同时承担一门设计课与一门理论课 (lecture) 的特点, 将“建筑构造”“中外建筑史”“设计与软件技术”“模型设计”“设计思维”“建筑光环境实体模拟及评价实验”等相关理论与实验课程内容, 围绕“基础议题”与“研究课题”展开, 加深研究的深度和力度。

我们期望通过这样一个研究型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 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专业发展趋势、明晰专业评判标准、进行有的放矢理性创新的同时, 可以帮助教师借助建筑教育展开学科研究, 将建筑教育转变成为对学科发展有贡献的研究行为, 促进学科发展。

2. 引入“研究型”优秀实践建筑师指导设计课

目前在国内高校教育系统中, 一刀切强调科研项目、索引文章与高学位, 与建筑学特性不相吻合, 这一点在上海交通大学表现得比较突出。与此同时, 学院外一批优秀实践建筑师在学术性与探索性上都走在了专业前列, 在学生与青年建筑师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依托交大及上海平台优势, 我们尝试引入优秀实践建筑师指导设计课, 以弥补“科研体制导向”对建筑教育的伤害, 探索学院内、外资源的优势互补。

2011年春季学期, 领先于国内大多数高校, 我们设立了“先锋建筑师设计工作室 (s t u d i o) ”, 在三、四年级各选取一组学生 (10名) , 以一个8周课题开始第一次实验。2014年、2015年春季学期, 以前期实验为基础, 三、四年级各以一个8周课题在全年级整体铺开。

从培养“具备工程缜密思考, 同时能够反思与突破的优秀专业人才”目标出发, 我们邀请了兼具实践性与学术性、具备专业反思能力的“研究型”先锋建筑师。对他们的课题设置, 只是结合教学大纲, 提出一个大方向及规模建议, 其他不多干涉。三年级主要聘请专注于建筑本体的建筑师, 期望训练学生提炼“设计概念”, 物化本体的方法与能力, 四年级主要聘请擅长城市设计与城市研究的建筑师。

这些“研究型”先锋建筑师与我们的教学在专业价值观上比较一致, 主要体现在:通过研究做设计;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做设计;直面现实束缚, 但不是简单顺从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束缚做设计;结合不同学科思考, 尤其是城乡规划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当代艺术, 在拓展视野的同时, 尽力发挥专业本体所长地做设计;基于对具体人、具体事、具体区域的细致理解, 精确、平等而人文地做设计。

3. 定量研究引入设计过程

充分利用交大建筑学系建制小因而学科间联系紧密, 学校理工科科研力量强、专业全, 学生理工素质高, 平台要求严, 教师科研要求高等特点, 围绕基础与提升阶段不同设计课题, 设置相应的“定量、定性科研计划”, 探索基于定量/定性研究的“理性创新”, 纠正仅凭感性进行的所谓结构创新、材料创新、生态创新。目前主要有三个方向在探索中。

其一, 以设计课为主干, 围绕“建构” (t e c t o n i c) 这一“基础议题”, 结合“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课程, 与土木专业师生合作, 通过上课及合作做课题、设计竞赛等方式, 以实体建造与实验、模型建造与实验、电脑辅助计算等手段,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 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关注结构、材料、建造与空间/形态互动的线索 (图6) 。

其二, 以设计课为主干, 围绕“生态建筑设计”“旧建筑改造”等“研究课题”, 结合“建筑物理环境 (声、光、热) ”“生态建筑概论”等课程, 以模型建造与实验、电脑辅助计算等手段, 侧重在定性思路控制下, 结合定量实验结果对设计课题进行反馈与调整。

其三, 与相关科系结合, 开拓针对特定技术类型的设计种类, 如与船舶海洋工程结合的游艇设计课程, 目前正在讨论当中。

五、下步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本议题”如何与“研究课题”结合, “研究课题”如何有逻辑、有步骤、可操作地转化为可教的 (teachable) 的、适应不同年级要求的设计课题, 并保留相应的探索成分, 需要进一步探索。

五年级设计院实习、毕业设计目前还属于传统类型, 如何在已有“研究型”教育体系基础上, 既满足专业评估要求, 又寻找出新思路, 目前还在探索之中。

在整体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以基本议题与研究课题相结合的设计课作为骨干搭好之后, 各个阶段的理论小课如何围绕大思路, 针对设计课进行有机结合, 尚待深化、落实。

一个优秀的建筑教育体系, 只有依托相应的优秀师资才能实现。在体制缺乏鼓励, 甚至有所羁绊的前提下, 如何在现有进人与晋升机制下, 寻找、培养专业价值观接近、相互认同的人才群体,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篇3

学院培训课程体系由公开课、定制课程、学习卡课程构成,跨越通用管理、专业管理、金融财税、人文艺术、企业大学等领域,很多课程已成为所在领域的经典课程,获得了包括由企业家、企业高管、银行行长和高级专业人士等构成的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学院还与美国亚洲金融协会一起创办了“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为校友跨境资金融通提供服务。学院还与上海股权交易中心联合合作,旨在为校友提供资本融通。2014年,学院再度创新,把“学习卡”升级为“交大卓越卡”,在国内首次提出“组织学习智慧托管系统”的概念,并付诸实践,目的在于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服务体系和LMS学习管理体系。

知识、平台、家园——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

目前,学院已组建了高级经理联谊会、总裁联谊会、创投与私募联谊会、税务联谊会、国际人力资源联谊会等22个校友联谊组织,旨在为广大校友打造学习加油站、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

学院办学质量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可,成为国内重复学习率最高的机构之一。在专业化道路上,“零售总裁”“连锁经营”“国际银行家”“二代接班人”“互联网创新与金融”“国学与西方经典”“金融工程师”等课程都走在国内同类课程最前列,影响巨大。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学院在国内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中继续保持国际合作院校最多、层次最高的领先地位,致力于推动亚洲企业对开放式创新的运用,形成企业在创新领域的共享、共赢局面。学院依托国际领导力研究所、行为金融研究所、产业创意研究所、税务研究所、中国商业发展研究所、策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牛津大学领导力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交大海外分中心的专业研究力量,为企业单位提供从咨询诊断、课程培训到企业大学的综合服务。

在创新办学上,学院不断突破,强调“名师”“明道”,强调“课堂革新”,授课方式也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的“垂直课堂”形式,优化为老师、同学交流互动的立体学习形式,形成“自课堂”,鼓励师生宽广思考、相互激励、启发推动,鼓励学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培养他们对商业文明提炼和商业思维的创新思考能力。因为在互联时代,“企业家的思考力是企业未来最重要的竞争力”。

雄厚的师资力量,企业家的摇篮

“一流大学办一流继续教育”,海外教育学院辛勤耕耘了11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迄今为止,学院拥有2000多位师资,校友人数已累计突破5万名,学员层次进一步提高,本科、硕士以上学员占近80%,来自企事业单位副总及以上职位的学员也近80%,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行业领袖报读本学院课程,学院成为全国最知名的大企业家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倡导“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理念,大师云集,知名学者和成功企业家纷纷来院分享经验、心得,举办了一百余期高端讲座,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新老校友参加。据统计,学院每年举办的各类论坛总数超过千场,其中大型论坛上百场,影响深远。

专注于企业大学建设与研究

学院在企业大学建设与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年来学院与宝钢集团、贝尔大学、东方航空、申通快递公司、永达集团、浦发银行、国家电网、大众汽车、苏宁电器、银联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共建企业大学的战略合作协议或课程建设计划。在成功举办三届“中国企业大学论坛及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活动基础上,学院将自主研发的“企业大学成熟度模型(CUMMTM)”用于指导企业大学的规划和建设,掀开了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大学的新篇章。2014年9月25日学院在济南正式发布国内第一个“一流企业大学建设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2014年12月5日,学院将主办“第四届中国企业大学论坛暨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活动,本届评选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同时,由学院出版的第一本国内高校企业大学系统研究的专著《企业大学密码》也即将面市。

校友资源服务全国

从2013年开始,学院还创新服务社会形式,组织优质教育资源和企业家校友资源,走出上海,到各地进行商务交流,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界的欢迎与支持。学院在全国首先倡导“同学经济模式”,首创“中国商学院移动课堂中心”,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成为连接各大学全国企业家学员的纽带,校友享受的商业网络也将遍及全国。

学院的商务考察已成功走进厦门、重庆、河南、桂林、贵州、哈尔滨等地,与上自各省区最高领导下至各级单位开展了交流和商务洽谈。其中,学院在桂林考察时,首次在商务考察中植入公益慈善活动,将经济帮扶作为商务考察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 篇4

汽车的广泛使用在带给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带给人们工作生活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人类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直接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等。因此,对每个公民而言,在工作、生活中应以积极的心态充分利用汽车带给人类社会、人们生活的正面效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对待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以科学的方法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对于保护自身生命安全、避免交通伤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道路交通安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管理问题。这是因为在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和路三大要素中,唯有人这一要素具有主观能动性,其余两要素——车、路都是供人使用的,而人的交通行为是后天教育与管理的结果。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使人具有不同的交通行为,人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不同的交通行为将导致不同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预防,存在政府和社会公众(或交通参与者)两个层面。虽然政府和社会公众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是一样的,但预防的途径、预防的重点是不相同的。对于政府层面,主要是从教育、执法和工程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交通事故预防。政府从教育的角度采取措施是通过对社会公众实施交通安全公共教育计划,以提高全体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从执法的角度采取措施是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和规范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并严格实施,以形成对道路交通依法管理的良好环境;从工程的角度采取措施是通过强化车辆、道路的安全设计标准,在不断吸纳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条件下提高车辆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及道路在设计、建造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从而达到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对于社会公众层面,就是全体交通参与者个体在参与交通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防范交通事故。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应该让全体交通参与者个体都明白,在参与交通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不伤害他人,从

而达到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

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主要分为两类,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人为因素;而客观因素包括车辆、道路、交通、气候等要素。许多国家的公众舆论与交通管理机构的官方统计都简单地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驾驶员的粗心和错误以及汽车的机械问题由于驾驶员粗心驾驶汽车等主观原因引起的外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人为操作不当与困难的行驶条件共同引起的,而困难的行驶条件则与道路设计和养护有关。因此,作为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和车辆行驶的根本条件,道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车、道路和环境诸要素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反映。车辆、道路和环境与道路交通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道路交通管理的理论、技术、手段和方法与道路交通的客观状况不相适应,交通参与者的意识、行为与道路交通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都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交通参与者素质的提高,以前不相适应的状况会逐步走向适应,道路交通事故随之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车、道路和环境中又会出现新的与发展中的道路交通不相适应的状况,交通事故还会出现一定“反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正是遵循着这样的特征升降起伏变化着。交通事故防范工作就是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手段,及时地调整人、车、道路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协调发展,始终将道路交通事故控制在有限的范围、最低的限度。进行交通事故预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一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数量;二是尽力减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造成的危害程度。

如前所述,道路交通事故虽然可以预防,但实际中如何具体地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预防需要讲究科学的预防策略,这对于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而言尤其如此。大量的交通事例反复证明,在同样的交通流量及相似的道路交通环境下,政府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如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与采取消极的预防对策)其预防效果会大不一样,这也正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交通安全状况差别很大的重要原因所在。对于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而言,首先,应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全社会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在全社会营造遵纪守法、关注交通安全的氛围;其次,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对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精心组织并将各项具体预防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第三,严格管理,在社会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还不够高、遵纪守法自觉性不够强的背景下,政府严格执法、严格管理既非常必要,也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事故预防效果的正确选择。交通实践表明: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只能是管出来的,是政府严格管理的结果,决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对交通参与者个体而言,首先,应主动培养自己的现代交通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其次,应懂得

自我防范交通事故的基本方法,并基本掌握预防交通事故的必要知识;第三,在参与交通活动的过程中的交通行为融合性好,不对他人构成攻击性,不对有序的交通秩序构成破坏性。

研究表明,在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现代道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变化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因素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主管部门是否拥有与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现代道路交通系统相适应的管理对策;二是社会公众是否具备了与之相适应的交通行为方式。事实上,社会公众是否具备了与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现代道路交通系统相适应的交通行为方式,本质上也决定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对策。从此意义上讲,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对策则成为决定未来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优劣的关键所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在经历了痛苦的不适应期后,现在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社会公众,对现代道路交通系统的适应能力已经大大提高,这也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不断趋好的内在动力所在。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 篇5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

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于 2000 年 7 月作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网络教育。200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将网络教育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合并为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设立网络教育部,继续举办网络教育,招收非全日制计划外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网络教育学生,由网络教育部负责实施教学及管理。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型学习模式

实行学分制,非全日制,走读。学生在学习期限内可以按照学院推荐的进度学习,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学习形式自主、灵活。

上课 可通过部分面授、宽带、手机网络直播、点播或下载课程。

考勤 网上考勤与教室电子考勤相结合,全程跟踪学习进程。

辅导 阶段性网上辅导 + 学期考试前集中辅导。

考核 传统考试与网上考核相结合。

招生专业(含专、本)

【理工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经济管理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工程管理

【外语类】 英语(商务)

【艺术类】 视觉传达设计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学历教育学生根据有关规定修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通过全国网络教育 “ 大学英语 ” 及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统一考试,可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证书(注明 “ 网络教育 ”),由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国家承认;符合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士学位。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新建楼南侧一楼

电话:021-52389900 62932678

官网:zhaosheng.onlinesjtu.com

上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篇6

上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授课方式:业余制学习学制学时:三年适用对象:凡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者均可报读我校高起专、高起本各专业;凡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均可报考我校专升本各专业。院校介绍: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一所拥有理、工、文、史、哲、法、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及美术、影视艺术与技术和数码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二度被评为全国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和上海市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20获得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先进集体。获得上海市企业诚信建设奖,还获得上海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荣获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已成为上海市一所规模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成教学院。专业设置:高起专专业:广告与会展、国际商务(中加合作)、国际商务、行政管理、法学、会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专升本专业:广告学(会展管理方向)、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金融学、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英语、日语、对外汉语(公关礼仪)、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起本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工商管理、金融学、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颁发证书:按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颁发有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的上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本科生,经申请批准后可授予上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课程特色:学院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修部分课程。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上海大学成人教育设立了成人学历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此外还设立了特困学生奖学金。新知优势:新知进修学院是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黄浦区教学点;专职的教务老师为学生提供网络实时答疑、在线讨论、电话答疑等助学服务,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和其他互动交流活动,提供各类教学教务管理服务、学务考务管理服务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报名须知:报名须持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非本市户口加带工作证明。报考专升本的考生须持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或以上)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成人高校应届专科(1月)毕业生,可持有学校证明报考成人高校专升本。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须交验加分的证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年龄加分除外)。

大学教育质量与现代大学建设 篇7

一、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

教育质量问题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是现代大学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为此,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于教育质量的认识。

1. 关于教育质量观。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们对教育质量的最权威的认识。但是, “德智体”的内涵是什么?尤其是“德”和“智”的内涵是什么?在不同时期, 人们的认识有所侧重。譬如对于“智”, 多年以来, 一般认为主要是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但如今,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则特别强调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而对于“德”, 不仅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有着根本的不同, 而且在同一个价值体系中也是有所差异的。因此, 在对于教育质量的认识与思考中, 笔者认为当前尤其要重视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

2. 现代大学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包括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

既然我们认为大学标准应该包括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 那么现代大学教育质量标准就也应该包括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其中, 专业标准应该包括知识、能力、创造力、适应性等几个方面, 要使我们的学生达到专业上的“通”。人文标准应该包括道德、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要使我们的学生达到人文上的“通”。

这里, 所谓教育质量的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 其核心是强调在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中要突出为人、为学两个方面。既要传授专业知识, 培养专业能力与技能, 又必须有道德的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做事, 又要教会学生做人, 尤其不要偏废学生为人、做人的教育和养成。

3. 对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和不同培养目标, 其教育质量标准是不一样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在高等教育界有一句名言, 即“两个一百分”。它是对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而言的, 其含义是只要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就都可以得满分的评价。它的前提是“两张考卷”、两个要求。其目的是鼓励各类不同大学、学院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现在不仅是本科和高职高专两个层次, 而且在本科中又分出了所谓的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 并且还有研究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之分。但是, 不管这种分类科学与否, 由于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以及办学定位的不同, 我们应该在坚持专业、人文两个标准的前提下, 教育质量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与不同。

二、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虽已步入大众化阶段, 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前进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的发展模式而言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前进中所面临的八个方面的困难与问题, 都是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的, 是要高度重视和继续认真加以解决的。其中第一个就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第五个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属于第一次现代化初期的特征。“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际上是“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在资源环境上的反映。“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反映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问题似乎不容易被人们注意到, 其实更加令人担忧。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只热衷于赚钱, 甚至认为钱比思想、比灵魂、比道德更加重要, 如果“赚钱光荣”成为人们唯一的目标与信条, 如果为了赚钱、为了GDP就可以不顾一切, 那就会使我们的美好家园不复存在, 会使我们的后代丧失道德方向和扭曲价值取向, 其后果不堪设想。“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的发展模式以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的问题反映在大学, 就是过分或一味追求专业标准, 而忽视了人文标准。

2. 忽视人文标准的主要表现与结果。忽视人文标准的结果是:专业标准既没上去, 思想道德建设也急需加强。

第一, 专业标准没上去。2005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生多达533万人, 我国工程教育培养规模居世界前列。但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IMD) 发布的2007年《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的统计显示, 我国工程教育为市场提供合格工程师的能力却很弱。对此,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发出“我国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的呼声[1]。由此联想到70年前的西南联大, 这样一所转战于穷山恶水之间的战时大学, 孕育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得主、7位“两弹一星”元勋、171位两院院士;也使人不禁想起钱学森先生最大的遗憾, 中国至今没有建立起培养大师的制度。如果后者反映的是拔尖人才的培养问题, 那么潘云鹤院士的呼声就是对大众化阶段大学教育质量问题的呐喊。

第二, “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这更多地反映的是人文标准的问题, 也许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涉及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所体现的大学的缺失, 尤其表现在道德和价值观以及泛行政化倾向上。其突出表现诸如:一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学术浮躁、作弊抄袭, 对财富与权力的向往与追逐等等。

三、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在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下功夫

建设现代大学首先要保证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必须在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下功夫, 尤其是要解决对于人文标准的忽视。

1. 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塑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也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建设现代新大学, 就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塑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西方价值观念涌入中国, 对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此引起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际问题。我们的大学生也“越来越现实”了, 其价值目标理想主义的价值观正在削弱。同时, 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和自我责任感也在明显增长。

要真正做到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塑造,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 要大讲, 要宣传, 要理直气壮地捍卫我们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要求管理部门和院系实实在在地去做。其次, 要重点解决好加强师生道德价值观建设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两个问题。

2. 要加强师生道德价值观建设。

坚持教育质量的人文标准必须从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开始。目前, 我们的道德建设正处在一种尴尬境界:一方面我们要在“保持东方文化集体行为模式的同时, 扩展公民的内心独立和自由”[3];另一方面人们, 包括我们的学生, 在开始正视并积极追求其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的同时, 价值目标由理想向现实转变, 明显带有功利化色彩, 以致一些人在涉及“大我”, 即国家、民族时就失去自我, 而在涉及“小我”, 即自己、个人时却只剩下自我。

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互动的。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实行公民教育, 作为公民的“底气”的人文教育与公民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这里, 德、德性、公德、德育就成为了公民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也是我们的国家又好又快地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我们应该恪守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作为一所现代大学, 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要做文明的合格公民;作为一名大学生, 起码应该做到诚实守信不作弊, 尊敬师长有礼貌, 要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 以引领社会风尚。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即“八荣八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 是人人应该做到的, 是应该教育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努力做到的。

3.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加强师生道德价值观建设, 坚持教育质量的人文标准。当前, 高等学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

首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包括信仰、理想、精神文化、道德的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的完整体系, 既要从“普适道德”做起, 又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所以,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要体现层次递进的特点, 在守住道德底线的基础上, 突出强调高层次导向。既要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 又要注意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要把信仰教育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 倡导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的价值判断, 教育我们的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爱中华民族, 实现在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真诚的服务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 要融入立德育人全过程。一是不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 而且要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和全部课程体系中;二是不仅要渗透到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 (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 到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书育人中, 而且要成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任务和内容;三是不仅要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而且是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 要人人积极参与。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专职队伍、基本力量, 理论水平高、知识系统, 应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此外, 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专职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广大的重要力量, 他们与大学生接触最多, 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从某种意义来说更具影响力。人人参与还包括大学的各类管理、服务人员, 不仅他们的信仰、理想、精神文化、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且他们也应该担负起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责任, 特别是学生工作队伍。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北京100192)

参考文献

[1]任荃.潘云鹤院士:我国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N].文汇报, 2007-09-28.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

美国大学继续教育的基本经验  篇8

一、教育理念终身化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无论人生何时,都能自由地选择学习机会进行学习,其成果能够获得适当的评价。美国大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努力充实和扩大社会成员的学习机会,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担负起重要作用,努力成为高水平、系统、连续学习机会的提供者。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部门称为‘职业教育中心”。该中心为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方面开设了250余门继续教育课程,每年有6000多名在职人员在保持工作的同时通过夜大、函授、网络等形式获得硕土学位或博士学位,每年接收近15万人次的学术访问、短期进修、讲座或培训。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美国大学重视是有其深刻社会背景的。乔治·华盛顿大学职业教育中心业务主管斯科特·巴特勒先生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和学习进程正日益向终身化方向发展。因此,21世纪国际竞争焦点将是人才资源,而决定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对个人而言,学校毕业将仅仅意味着全日制学习阶段的终结,就业之后仍将需要终身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在空前加快,人们的工作变动越来越频繁,因而每—个社会成员者嚅要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从时间上来说,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随时都需要和可能接受教育,在美国高等学校没有年龄的限制,向所有年龄的人敞开求学大门。1910年,哈佛大学率先对校外各年龄者开放文学学土学位,获此学位后即可攻读校内各专业的高级学位;1982年,二年或四年制学院正式注册学生中,39%为25岁以上的成人;1998年起,有319所大学实行了在正常的招生制度之外,以成人为对象的特别选拔制度,有5243人受益。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继续教育学生中,最小的是25岁,最大的有75岁的老人。不少65岁以上的学生毕业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老人虽不工作了,但也不甘寂寞,想学点新东西以便自己充实起来,获得人生乐趣。从空间上来看,突破了全日制教育的框框,函授、夜大、多媒体、网络教育等,都成为适宜的学习形式。

二、教育形式多样化

美国大学的继续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112所大学设置了短期大学或夜大部,其中有13所大学的夜大部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有上万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其经费、师资、房产、设备等都得到政府与企业的支持赞助。南加州大学的继续教育有三种形式:—是不授予学位只发结业证;二是颁发学士学位;三是颁发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前两种没有入学要求,报了名就就能入学。第三种要求有学士学位,但申请也并不难。乔治·华盛顿大学职业教育中心设有50个专业,各专业都突出实用性,尤其是和职业紧密结合的知识及其应用。每年大约有5000余名继续教育学生,大多数来自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等地。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坐地铁来上课。有的短期课程吸引了全国的学生,他们常常为了一天的课程飞来飞去。当然,大多数课程安排在晚上、周末,即使是暑假班也如此。许多大学实行了允许社会成员进修部分全日制教学科目的制度,开设了函授教育课程或讲座,从而把大学的教育和科研成果直接向社会开放,绐社会公民提供高水平的学习机会。 继续教育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要求接受继续教育的大学毕业者,也有硕士、博士获得者,既有二寸儿岁的年轻人,又有六七十岁已退休的老年人,既有乡村的农场主、白领阶层的专业管理人员,也有工商职员、企业经理和政府官员等。乔治,华盛顿大学职业教育中心的金融计划专业学生,年龄—般在50岁左右,这些人想在退休前学习一些与商业、金融有关的矢帜,准备退休后在金融服务行业再显身手。

继续教育手段也日益走向多样化。南加州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已普遍采用现代化手段,包括通讯卫星、计算机模拟教学实验、自动化实习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育等都已被广泛应用,其优点是有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并改善了教师备课、教课、考核的效果,促使学员更力口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为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即课程、进度、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条件。

三、教育层次高级化

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高科技在生产中普遍应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美国继续教育培训层次呈现出高移的趋势。美国企业科研人员大多数受过本科以上的教育,甚至是硕土或博土毕业生,这决定了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必须具有—定的学术水准。

斯坦福大学为企业科研人员开展的继续教育,通常是让企业科研人员在与大学研究所合作过程中实现进修提高。企业对大学的某个利研项目提供资助,让企业科研人员与大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企业科研人员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研究,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技术需要,迅速进行应用‘睦研究,或者企业交纳一定的费用,让企业科研人员在大学院所的实验室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通过与大学等实验室的研究者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开阔视野。这种方式对大学和企业业都有利。企业只需交纳少量费用就能提高本企业科研人员的水平,得到最新信息,大学也能获得—定的科研经费。

斯坦福大学也经常为企业科研人员开设高水平的学术讲座、研讨会和短期培训。美国有各种以大学和企业合作为目的而设的组织,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兴建的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地方政府组建的大学——企业研究共同体以及大学自身设立的“工业联合办公室”等。企业每年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成为这些组织的成员,就可以参加他们提供的讲座、短期培训,参力口研讨会,并能得到大学的学术期刊、著作以及各种软件等。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科研人员可以与大学等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更新知识,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为适应继续教育层次高级化的趋势,美国大学通过与企业联网,为企业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便利。“硅谷”的大部分企业都是斯坦福大学电视教育网的成员,旧金山海湾区35英里以内的企业科研人员还可以接收到斯坦福大学利用微波传输系统播放的课堂现场,斯坦福利用交互或双向音频返回系统,使企业员工在企业内就可以如同教室里的学生—样向老师提问和剔咐论。广播区域以外的会员公司则使用斯坦福大学的讲课或演讲的录像带,聘请一位导师给员工上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还可以从高速网上点播大学的教育课件。 斯坦福大学还与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联盟,每所大学各投资300万美元开办了‘远程学习”,向他们共同的500,000名校友提供文理科方面的远程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其毕业生使用学校资源提供便利。这四所大学联盟将提供在线课程和交互式研讨会、多媒体项目、专题网站,包括链接研究信息、校园发言人的实况转播或录音磁带、展览、磁带上的讲课及其它内容。联盟学校及其教师将控制课程内容和提供其它教育产品,以确保达到最高标准。这四所著名大学的联盟将为世界各地他们的校友提供最好的高等教育,丰富他们的生活,并促进他们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教育管理法制化

美国从教育一体化观念出发,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立法工作。1966年颁布《成人教育法》,经1970年、1974年和1978年三次修改补充而逐步完善。1982年制定了《职业训练合作法案》。法案规定由总统任命—个成人教育咨询委员会,常年调查研究各州成人教育,提出有关问题和改进意见。各州要有一二所大学负责培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同时相关法案中也涉及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实施。

美国继续教育立法的特点是:继续教育立法归属联邦或地方政府。在保证继续教育基本方针的前提下,已将继续教育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下放到地方。美国实行“社会人员特别选拔制度”、“大学公开讲座制度”、“夜间部和昼夜开讲制度”、“通信(函授、网络)教育制度”、“大学入学资格鉴定制度”等,从而使更多的社会成员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进入高校学习。大学入学资格鉴定制度是对没有受过高中教育的人,通过接受资格鉴定,在规定科目合格的情况下,给予准人大学的资格,以扩大大学教育机会的制度,1998年因该制度的实施全美有9.7万人受益。

美国政府对继续教育的干预始终是间接的、有重点的。如1991年佛罗里达州6000人因东方航空公司破产而失业,劳工部即拨款100万美元给该州的一所社区学院,委托它对这些人进行培训,以使他们重新就业。美国各级政府主要以立法、拨款等形式重点资助有关全局的、福利性的和紧急的培训,对培训机构具体运作则很少干预。

五、教育服务产业化

在管理上,美国继续教育重视尽可能为学员服务。在学习前,为学员提供咨询与指导被视为教职工的基本职责。在学习活动中,在教学设备、环境及学习资料方面充分满足学员的需求。在课后,为学员提供辅导等善后服务。

在师资上,继续教育课程主要由校内各专业教师兼职和志愿服务承担,也从企业或政府机构聘请兼职教师任课。继续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继续教育的对象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继续教育学生中藏龙臣唬者多。95%的学生有学土学位,约1/3的人拥有硕土学位,甚至还有博士。这些人来学习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或是要在现职中干得更出色,他他只想学技术、接受培训,而并不在乎拿学位。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相当不易,为此,学校从各大公司以及政府部门请来不少“重量级”人物担任授课教师,而且不少课程是进行—对—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为了学以致用。年轻的学生有的是因为以前经济拮据中断了学业;有的是为了多学点东西,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有的是公司派来培训的。年老的学生很多是退了休还想找点事做,因而来学校继续求学,拿个学位或结业证,以便继续工作。公司或政府部门与学校签有合同,为它们培养所需要的合掐职员。专业和课程设置都由公司、政府部门自己定。大部分专业的开设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即使有的专业名称不变,内容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

继续教育大门向每个人开放,终身教育体系在美国已基本形成。名牌大学的继续教育由于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而深受欢迎。乔治,华盛顿大学职业教育中心的专业就变化很快,基本上紧跟社会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需求。—些公司及政府部门为了节省开支,不愿在许多领域雇用专家来培训职员,因而来职业教育中心看看目录,若有符合他们的专业,便要求教育中心修改课程以符合他们的需要。公司、政麻部门需要这样的学校为其服务,因此继续教育在美国已完全市场化、产业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上一篇:初中高分议论文下一篇: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专业与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