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条例

2024-10-07

南昌市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条例(精选12篇)

南昌市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条例 篇1

第八条 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治安防范制度,并履行维护场所内治安秩序的义务。

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对场所内治安防范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消除治安隐患,并对检查和隐患消除情况予以书面记载。

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不得为赌博、卖淫、嫖娼、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不得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对发生在场所内的赌博、卖淫、嫖娼、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应当采适当制止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支持和协助公安机关的查处工作。

第九条 娱乐场所应当符合下列治安安全防范要求:

(一)备有应急照明装置,有两个以上标志明显的出入口,疏散通道畅通;

(二)娱乐场所大厅光照度不得低于4勒克司,包间、包厢内不得安装可调光灯,光照度不得低于3勒克司;

(三)在出入口等显著位置张贴禁毒、禁赌、禁止卖淫嫖娼的警示牌和举报电话。

第十条 娱乐场所应当根据治安管理需要,配备与营业项目相适应的安全防范设施。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按照规定在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不得遮挡闭路电视监控设备的监控镜头或者改变监控角度。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迪斯科午厅应当配备金属探测门、金属探测器等安全检查设备和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第十一条 歌舞娱乐场所设置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在房门上距地1.4至1.7米高处安装高度不少于0.4米、宽度不少于0.2米能够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窗,不得有隔挡物,房门不得有内锁装置。

第十二条 游艺娱乐场不得设置具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不得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不得回购奖品。

第十三条 娱乐场所实际容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文化部门核定的数量。

第十四条 歌舞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每日将从业人员名簿和营业日志等信息登录到公安机关设立的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网络信息平台。

第十五条 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

娱乐场所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配备保安人员不得少于2名;营业面积每增加200平方米,相应增加保安人员1名;迪斯科舞厅保安人员按照核定的消费者数量的5%配备。

第十六条 保安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派驻娱乐场所保安人员的教育培训,并开展经常性督查,确保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 娱乐场所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贩卖、提供毒品;

(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强迫、容留、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

(三)卖淫嫖娼或者组织、强迫、介绍、容留、引诱他人卖淫;

(四)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五)从事淫秽、色情活动;

(六)聚众赌博或者开设赌场、赌局;

(七)打架斗殴、酗酒滋事;

(八)调戏、侮辱妇女;

(九)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十)违反国家规定,买卖、储存、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十一)从事封建迷信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十二)其他扰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十八条 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其他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协助公安机关维护娱乐场所治安秩序。

第十九条 娱乐场所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备案。县(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受理备案后,应当在5日内将备案资料通报娱乐场所所在辖区公安派出所。

娱乐场所备案项目包括:

(一)名称;

(二)经营地址、面积、范围;

(三)地理位置图和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四)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

(五)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的保安服务合同及保安人员配备情况;

(六)核定的消费者数量;

(七)娱乐经营许可证号、营业执照号及登记日期。

除符合前款要求外,歌舞娱乐场所备案时,应当提供监控设备安装部位平面图及检测验收报告;设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所备案时,应当提供电子游戏机机型及数量情况。

娱乐场所备案时,应当提供娱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及消防、卫生、环保等部门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娱乐场所备案项目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原备案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应当指导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制定、完善治安防范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发现不符合治安防范要求或者存在其他治安隐患的,应当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对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职责,预防、制止和惩治娱乐场所内的违法犯罪活动。

公安机关对在治安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查处;接到娱乐场所内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出警,依法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娱乐场所进行治安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

公安机关对治安检查情况应当作书面记载,并在检查结束后5日内报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公安机关依照本条例对娱乐场所进行治安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三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建立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工作纪律和考核要求。

市、县(区)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公安派出所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并根据监督检查情况对公安派出所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索要或者摊派钱物。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或者参与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在娱乐场所经营活动中谋取非法利益。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三款规定,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为赌博、卖淫、嫖娼、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或者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或者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未按照规定报告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歌舞娱乐场所经营单位未将从业人员名簿和营业日志等信息登录的,由县(区)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七条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接到娱乐场所内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后,不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的;

(二)对娱乐场所进行治安检查时收取费用的;

(三)向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索要或者摊派钱物的;

(四)开办或者参与开办娱乐场所的;

(五)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

公安机关有前款所列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南昌市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条例 篇2

关键词:重点场所,治安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重点场所发展速度迅猛, 随之配套的管理措施薄弱, 致使公安机关对重点场所管理缺失, 再加上相关立法滞后, 场所自律能力差等因素, 导致重点场所治安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因此,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转变管理方式, 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 加强重点场所的管理。

文中所提到的重点场所, 既包括娱乐场所, 也包括服务场所。根据2007年5月17日施行的《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第37条规定, 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的重点场所包括以下三类:

(1) 歌舞娱乐、电子游戏等娱乐场所;

(2) 洗浴、按摩、美容美发等服务场所;

(3) 其他需要纳入治安管理的重点场所。

一、重点场所常见的治安问题

(一) 重点场所背后“保护伞”现象严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一些重点场所的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 违法经营, 有些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项目, 比如赌博、卖淫嫖娼等行为, 在一些服务场所却仍存在, 这些经营场所都有自己的“保护伞”。这些“保护伞”人家不会给你“白打”, 是要有代价的, 有的要收取一定的“保护费”, 有的干脆就是“合伙经营”。对国家公务人员、党员干部参与经营或变相参与娱乐、服务场所经营的, 要坚决依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对包庇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或充当“保护伞”、通风报信的, 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构成犯罪的, 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 寻衅滋事, 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 一些重点行业也随之增多, 但在重点场所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却屡屡发生, 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发生在重点场所的寻衅滋事的当事人, 有的是由于酒后滋事, 有的是由于人多相互碰撞而引发, 寻衅滋事的起因往往具有随意性。重点场所发生寻衅滋事案件时, 由于环境复杂, 参与人数较多, 场面混乱, 给重点场所带来重大损失。

(三) 重点场所专项治理行动治“标”不治“本”, 公安机关治

安管理方式亟待创新

近年来, 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对重点场所的专项治理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严管严控的管理措施和办法频频出台。通过专项整治, 能够对规范服务场所经营, 整治社会治安秩序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只是暂时的, 并不是长治久安之计, 治“标”不治“本”, 出现以罚代管, 罚不胜罚的现象, 结果不但没有“管住”, 反而在公安机关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对立情绪。

(四) 易发生火灾、爆炸等治安灾害事故

在我国重点场所发生火灾、爆炸等悲局, 已屡见不鲜, 它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其重大的损失, 已成为当前我国火灾危害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有些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消防安全。有的场所擅自改变建筑使用功能, 违背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有的场所没有制定和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有的场所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等, 这些隐患是导致发生火灾、爆炸等治安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五) 涉黑、涉恶、涉暴案件突出

在打黑除恶专项整治斗争中, 发生在重点场所的涉黑、涉恶、涉暴案件数量极大。一些经营业主, 为了追逐非法利益, 欺行霸市, 雇用黑保镖、黑保安从事看场子、砸场子、收取保护费及敲诈勒索等涉恶行为。发生在重点场所的该类案件通常具有黑恶势力犯罪与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相互交织的特点, 往往持械犯罪, 造成严重后果。涉案人员主要是外来人员、无业和刑满释放人员, 且文化程度低。公安机关一方面要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与控制, 做到防患于未然, 消除滋生涉黑、涉恶、涉暴的土壤;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打击涉黑性质违法犯罪, 最大限度地压缩其生存空间。

(六)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断滋生、蔓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部分重点场所经营者为了扩大知名度、牟取暴利, 存在违法经营问题。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是社会毒瘤, 备受群众关注。公安机关应进行专项整治, 重拳出击, 切实扫除社会丑恶现象, 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 确保重点场所健康有序发展。

(七) 各职能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使管理出现“真空”

重点场所的管理部门很多, 遇到要履行管理职责时, 往往利用各种理由互相推诿。出现“对自己有利的事争着管, 对自己没利的事没人管”的尴尬局面。有关职能部门即使依法处理, 往往也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压力, 导致实际管理的缺位或者形同虚设, 虽有名目繁多的各类检查, 重点场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依然难以彻底消除。

二、重点场所治安管理的对策

(一) 加强安全检查, 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是搞好重点场所管理、促进重点场所健康发展的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消除隐患, 消除不安全因素。对重点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的形式主要有:日常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开业前的检查等。检查完毕, 做好安全检查记录。通过安全检查, 能够及时发现治安隐患, 对重点场所进行治理整顿, 规范其守法经营。

(二) 建立重点场所治安管理档案

为切实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使公安机关对重点场所底数清、情况明, 建立重点场所治安管理档案, 意义非常重大。通过重点场所治安管理档案, 能够把重点场所纳入治安管理视线, 有利于公安机关分析和研究重点场所存在的治安问题, 及时发现治安隐患。

以娱乐场所为例分析: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档案的内容通常包括场所地址、经营范围、法人代表、从业人员人数及基本情况、治安责任人、保卫力量、防火等级、治安检查记录等。公安机关派专人负责管理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档案, 做到单独存档, 集中保管, 经常查阅, 适时更新。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娱乐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应当记录在案, 归档管理。娱乐场所领取营业执照后, 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 (市) 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治安部门备案;县 (市) 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治安部门受理备案后, 应当在5日内将备案资料通报娱乐场所所在辖区公安派出所。县 (市) 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治安部门对备案的娱乐场所应当统一建立管理档案。

(三) 收集治安信息, 加强场所动态信息的掌握

重点场所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活动场所的人员成份复杂、各类信息传播快等特点, 因此, 公安机关社会面控制的宽与窄、情报信息掌握效率的高与低, 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影响到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进程和成效。重点场所的治安管理具有动态性, 公安机关应针对重点场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 制定出动态的治安管理方案, 获得治安管理的主动权。

公安机关收集重点场所治安信息内容包括:

1. 重点场所基本情况 (包括安全条件、从业人数、治保力量、历史变化情况、周围情况及被处理情况) ;

2. 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工作情况、变更情况) ;

3. 经营者、保安人员基本情况 (包括家庭、前科、历史背景、投资状况) ;

4. 场所经营状况 (是否合法经营) ;

5. 预谋在重点场所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公安机关收集重点场所治安信息途径:

1.物建治安秘密力量和治安信息员进行收集;

2.依靠基层组织、治安积极分子等进行收集;

3.通过走访群众、阵地控制等方式进行收集;

4.通过接触重点人员了解掌握治安信息。

(四) 开展治安宣传工作, 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

治安宣传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治安宣传工作就是指公安机关, 在依法执行自身的法定职责的同时, 积极主动向重点场所的管理者、从业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以及安全防范的相关知识等。治安宣传工作形式多样, 可以采用办理宣传栏、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单、在重点场所醒目地方张贴宣传画、对重点场所从业人员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

(五) 通过科学考核, 对重点场所实行分级治安管理

公安机关通过检查、抽查和查处相结合的工作制度, 对重点场所实行分级治安管理。考核采用百分制进行。公安机关实施分级管理应遵循依法文明、保护合法、打击违法、取缔非法以及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对重点场所实行定期考核、动态升降制度, 对不同等级的场所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分级治安管理, 促进了行业自律, 保障了服务场所健康、有序发展。

(六) 开展技防建设, 提高防范水平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技术防范越来越为公安执法部门和社会公众认可和接受, 技术防范的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目前, 重点场所应用比较广泛的技防产品是红外线报警器、声控报警器和视频监控设备、防爆安全检查设备、电子巡查仪器等。技防既是物防的延伸, 又是人防的必要补充, 技防对不法分子起着监控、震慑作用。公安机关应加强对重点场所安装的技防设施进行监督检查, 落实安全技术防范责任, 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 确保重点场所的安全。

(七) 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强化重点场所管理

娱乐场所管理工作涉及公安、文化、环保、工商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 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自身指责的同时, 还要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同时, 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 形成互动, 必要时可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共同解决重点场所存在的问题。

同时, 还应加强公安机关内部治安、消防、禁毒、法制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 加强沟通协作, 增强有效防范, 对发生在娱乐场所的卖淫嫖娼、赌博、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及时发现、及时打击。

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治安部门, 要与各主管部门建立定期通报制度, 及时通报对行业场所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处理结果, 有利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部门的查处结果采取进一步的管理或处罚措施, 形成执法合力, 从而共同探索构建重点场所管理管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大文.新编行政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42-147.

[2]柯良栋, 吴明山.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释义与实务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3]周定平.论公安机关对娱乐场所治安的监管[J].政法学刊, 2007, (4) :95.

[4]文化部.关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贯彻执行中若干问题的意见. (文市发[200631]31号) .

浅谈公共场所的防火管理 篇3

【关键词】公共场所火灾;防治问题;对策

1.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公共场所火灾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不少公共场所火灾隐患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公共场所建设和发展来势迅猛,短短几年时间各类公共场所发展迅速,消防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工作不能及时到位。二是政策、法规明显滞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场所监督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三是公共场所建设和装潢市场混乱,公共场所因陋就简,建筑条件、装修装成材料和工程施工失去控制。四是老板、业主和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淡簿,急功近利,只重经营,不顾安全,忽视或不愿在消防安全方面投人,消防设施严重缺乏。五是员工素质低劣,人员变动频繁,忽视消防教育培训。六是用火用电管理不善,违章用火,电线过负荷现象普遍。七是行政干预、通融说情时有发生,影响和干扰消防执法。

2.公共场所火灾防治的主要对策

2.1充分认识公共场所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

所谓公共场所,是指集聚有众多公众人员的场所。如商场、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厅、体育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建设和发展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体现,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的规模、数量和档次,从整体上说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必定有大的发展。因此,做好公共场所消防工作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极其繁重。不能因噎废食而采取遏制的作法,也不能依靠几次专项治理就能解决根本问题,更不能一劳永逸。要提高认识,以积极端正的态度和主动有效的工作来适应和满足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的客观需要。要有长期的思想、组织准备和工作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重视抓好基础工作。

2.2认真落实公共场所消防保衛重点单位管理

抓重点、保重点是消防工作的重要方法。鉴于公共场所的地位、作用和火灾危害性,适时把大中型公共场所列人消防保卫重点,按照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十项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特别注重抓好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对重点部位和重点工种人员实行员工消防安全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重点单位年度考核评估。同时对其它公共场所也应切实纳人消防监督管理视线,普遍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开展监督检查,防止失控漏管。

2.3切实把握住三个重要监督环节

消防监督机关能否抓住公共场所监督管理主动权,关键在于把握住公共场所建筑审核验收、开业审批和业主变更登记注册三个重要环节。当前建筑审核验收,主要是解决好力度和质量问题。对开业审批和业主变更登记注册两个环节的提出,应该引起重视和加以研究。实践表明,公共场所产权与经营分离从消防安全角度讲管理难度大,应该对经营者有所制约。在公共场所开业前,对消防安全各项软、硬件的配置和准备情况要进行全面检查和了解,只有具备充分条件,消防安全有了可靠保障,才能允许开业。同时,当前一些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频繁,这些场所随着业主的更换,有的面貌全非,直接影响消防安全。因此只有采取登记注册的办法才能实施有效控制,也便于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解决。抓好三个环节,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尽管运作困难很大,但从长远观点看,必须下大力气明确目标、建立法规、营造机制,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根据目前情况,建议实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许可证》制度,尽快扭转当前消防监督管理被动局面。

2.4积极推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环境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人对安全的需要是基本需求。随着国民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公共场所的安全需求也不断提高。如果经营场所的火灾隐患突出,甚至经常发生火灾,人们心有余悸,光顾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此,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经营效果。利用这种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借鉴卫生部门和商品质量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用定期评定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等级,火灾隐患黄牌警告等做法,铭牌示意,公布于众,就能使消防安全环境好的场所越加兴隆发达,形成安全、效益两者之间良性循环。否则反之,必然会失去竞争力,自然淘汰。我们认为,采取这些做法是能够促进和加强公共场所消防工作,调动和发挥经营者做好自身消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5大力增强公共场所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和观念

做好公共场所的消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公共场所老板、业主和经营者的认识。要通过消防知识普及宣传、培训等各种形式使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思想和观念。自觉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经营,不抓安全的错误作法,引导他们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的路子。同时要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培训机会,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消防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做好自身消防工作的能力。建议省及较大城市建立消防安全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地开展消防轮训,以促进公共场所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6有效提高公共场所专项治理力度

针对一个时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是十分必要的,关键是要真治实理,真正解决问题。经验表明,专项治理要认真细致动真格。如果走过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开展专项治理要明确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要集中精力解决好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严重不足、装修装潢极端混乱和用火用电无控制三大主要问题。要采取行政、技术和法律等一切有效手段,加大专项治理力度,注重治理效果,同时要加强与文化、工商、监察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有力促进隐患的整改和问题的解决。

2.7努力提高公共场所的火场救人能力

公共场所火灾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因此,火灾扑救必须做到救人先于救火。要在保证有效控制火势的同时,集中人力、装备抢救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公共场所必须加大救人设备的经费投人,尽快添置简便实用的救护器具。当前消防部队在救人装备和技术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要把救护纳人技能训练和考核内容,使官兵熟练掌握救人救护方法和技能。同时,高度重视公共场

所的灭火作战计划救人方案的制定和演练,以提高火场救人组织指挥能力。

【参考文献】

[1]蒙慧玲.火灾逃生中的安全问题[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卷),2005,(01).

[2]郭克河,刘国潮.室内大型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状况及对策[J].河南消防,2003,(06).

[3]毛磊.公共场所:关注安全[J].时代潮,2003,(01).

[4]樊庆连.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特点及扑救[J].山东消防,2002,(07).

山东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 篇4

【发布日期】1992-11-03 【生效日期】1992-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

(1992年11月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6号)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保护正当经营,保障公众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场所包括:

(一)影剧院、俱乐部、文化宫(馆、站)、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

(二)录像放映点、音乐厅(茶座)、卡拉OK厅、曲艺厅、舞厅(场)、游艺室、游乐场、电子游戏室;

(三)体育场(馆)、游泳池(场)、溜冰场、健身房、台球场(室)、保龄球场、高尔夫球场、营业性射击场;

(四)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图书馆;

(五)公园、风景游览区;

(六)饭店、酒馆(吧)、咖啡馆、理发店、美容厅、浴室;

(七)车站、码头、渡口、民用飞机场及其广场;

(八)集贸市场、证券交易市场、大型商场(店);

(九)用于举办大型定货会、展览(销)会、物资交流会、灯会、庙会、山会、体育比赛、文化演出的临时场所;

(十)省公安机关认为应列入治安管理的其它公共场所。

旅馆业的治安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机关、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对外营业的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公安机关是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商业、城乡建设、铁路、民航、交通、旅游等部门应配合公安机关搞好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

第四条 第四条 固定的公共场所必须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一)建筑物和各项设施坚固安全,安全出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疏散通道畅通;

(二)消防设备齐全有效,放置得当;

(三)电器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夜间开放的公共场所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和突然停电时的应急措施,临时增加电器设备,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四)核定人员容量,不得超员;

(五)使用音响音量符合国家规定;

(六)售票处、财会室、机房、播映室、配电室、锅炉房、库房、贵重物品储藏室、物品寄存处等,按规定配置安全防卫设施;

(七)危险的路段、部位,设置护栏等安全设施;

(八)禁止游客、顾客、观众进入的区域,应设置明显标志;

(九)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公共场所应具备的安全条件。

第五条 第五条 公共场所严禁下列行为:

(一)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

(二)卖淫、嫖娼或者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嫖娼;

(三)吸毒、贩毒;

(四)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

(五)算命、测字及其他封建迷信活动;

(六)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秽物品;

(七)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八)污损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雕塑、建筑设施;

(九)其他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第六条 第六条 严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雇佣、诱使服务人员进行色情服务,招徕顾客。

第七条 第七条 公共场所实行治安责任制。公共场所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本场所的治安责任人,应对所经营或者管理的公共场所的安全负责,落实安全措施,维护治安秩序。

公共场所应建立治安保卫组织或配备治安保卫人员,规模较大、治安情况复杂的公共场所,主办单位须设立治安办公室。

公共场所治安保卫人员上岗前,主办单位应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对其进行安全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

第八条 第八条 公共场所应根据维护公共安全和秩序的要求,制定游客、顾客或观众须知,悬挂张贴在明显位置。

公民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则,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治安秩序。

第九条 第九条 公共场所发生扰乱公共秩序、影响公共安全的行为和治安灾害事故时,经营单位应予以劝阻、制止和维护现场秩序,组织抢救伤员,疏散群众,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

第十条 第十条 在公共场所摆设商业摊点,应在指定位置,不得妨碍治安、交通秩序。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开办本办法第二条

(二)、(三)、(六)项所列公共场所的单位和个人,须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文件、证件,向公安派出所申请治安审查,规模较大的向县(市、区)公安局申请治安审查,公安机关应在15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合格的,发给《公共场所安全审查合格证》;审查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逾期未作审查决定的,视为合格。

前款所列公共场所停业、转业、扩建、租赁、兼并时,应向原批准发证的公安机关办理注销、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民间举办的或营业性的大型经贸、文化、体育等涉及公共安全的活动,举办单位应于活动举行日期的30日前,持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向所在地县(市、区)公安机关申请安全审查。公安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在7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并通知举办单位。逾期不通知的,视为批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当经常对辖区内的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公安人员到公共场所进行检查时,应出示由省公安厅统一核发的证件,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公安机关、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模范执行本办法,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成绩显著的;

(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或抓获违法犯罪分子的;

(三)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案件的;

(四)在同治安灾害事故斗争中事迹突出的。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领取《公共场所安全审查合格证》而擅自开业的,公安机关应责令其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的,对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责任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举办涉及公共安全的活动,公安机关应责令其补办安全审查手续,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公安机关有权停止其活动。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由公安机关对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整顿,经整顿仍不改正的,在征求其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吊销《公共场所安全审查合格证》。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依据本办法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诉、起诉。逾期不申诉、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理决定或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在给予罚款处理时,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罚款收据。罚款收入一律上交同级财政。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公安人员在公共场所执行公务时,应严格执法,秉公办事,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违者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公共文体娱乐游览场所治安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安全责任书 篇5

甲方:赤水市金华街道办事处沙湾村村民委员会

乙方:

为加强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合法经营、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签订安全合同责任书如下:

一、责任要求:

1、甲方负责对乙方的治安安全检查、指导和监督,维护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2、乙方在甲方辖区内从事娱乐经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预防治安灾害事故及各类案件发生,杜绝“黄、赌、毒”现象存在。

3、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组织其进行法律法规学习,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4、乙方有义务及时发现并积极提供违法犯罪线索,积极配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5、乙方是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第一责任人,一旦因管理不善发生治安灾害事故、案件,甲方将依法对甲方做出严肃处理。

二、责任书执行

1、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执行。

2、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甲方:赤水市金华街道办事处沙湾村村民委员会(盖章)

乙方:

天津市公共交通治安管理条例 篇6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公共交通的治安管理,维护公共交通治安秩序,保障乘客、公共交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其他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运营的公共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长途汽车、城市轨道客运列车和相应的车站。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经营者、从业人员、乘客以及与公共交通活动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市公安机关是本市公共交通治安管理的主管机关,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市公安机关的公共交通治安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公交治安管理部门)负责公共交通治安的具体管理工作。

交通、建设、市政、市容、工商、物价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公共交通的治安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经营者的治安管理

第五条 公共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长途汽车、城市轨道客运列车及车站的经营者,应当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手续后十日内到公交治安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领取备案标志。

备案内容变更的,按前款规定重新备案。

第六条 公共交通经营者应当对运营车辆、车站采取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的涉及行车和乘客安全、防火、人员疏散、事故救援等治安防范措施。安装的相应设备和配备的相应设施,应当完整、有效。

第七条 公共交通的经营单位负责人为治安责任人;属于个人经营的,车站的经营者或者车辆的所有人为治安责任人。治安责任人负责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

第八条 公共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治安保卫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并向公交治安管理部门备案;

(二)接受公交治安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三)对从业人员进行治安防范和遵纪守法教育;

(四)组织治安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治安安全隐患,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对公交治安管理部门指出的治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南昌市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条例 篇7

为加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网吧的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规范化管理,特制定以下规定:

1、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网吧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注册安全主任。

2、建立、健全消防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营业期间安全巡视制度。

3、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救灾演练。

4、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应立即整改。

5、场所、网吧内要有各种消防标志,设置消防门、消防通道和报警系统;营业期间消防门、消防通道必须畅通。

6、场所、网吧内配备的消防器材与紧急照明装置等设施必须按消防管理部门指定的明显位置放置,不得擅自移动、损坏、挪用,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7、使用的电器设备,必须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电梯等特种设备必须定期检测,并要符合安全技术规定。

8、禁止乱接电源、乱拉电线、乱用电器设施设备。

9、营业场地严禁放置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品。

10、营业或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检查,确保各种电器、电源关闭。

11、做好消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特别是消防的重点单位,要进行专门的消防训练和考核。

12、从业人员要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13、自觉接受和配合有关职能部门的消防安全生产检查,需要整改的隐患应按期整改。

南昌大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篇8

1、生物性

2、时代性

3、可再生性

4、产生过程的时效性

5、能动性

6、使用过程的时效性

7、开放过程的连续性

8、闲置过程的消耗性

二、人力资源的管理手段

1、获取

2、整合3、激励

4、调整

5、开发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是指对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务人员从录用、考核、任免、奖励、惩戒、培训、调动、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规划和开发的一系列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能力,改善服务的质量。

四、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区别

1、价值取向差异使管理目标不同

2、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有差异

3、管理对象行为取向不同

4、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不同

5、适用法律方面有差异

五、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服务人员。

六、七类机关的服务人员: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机关。

七、恩赐官职制

十九世纪以前的英国实行的是“恩赐官职制”和“个人赡徇制”,重要官职的任命均由当权者(王室、贵族、国会议员、政府要员)所控制,政府要职成为个人赡恩徇私、私相接收的赠品,这直接导致官场腐败、官吏低能。

八、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1、规范公务员管理,2、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勤政廉洁

4、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工作效能。

九、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3、有利于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4、有利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

十、科举制衰亡的内部原因

1、专制政治体制和官本位传统文化的严重局限。

2、考试内容单调,形式僵化。

3、监督机制不健全,舞弊成风。

4、学塾和书院等陈旧教育模式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5、洋务运动中各地新式学堂的新办也影响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内部原因:

1、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影响。

2、八国联军对科举制度的冲击。

十一、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1、职位分类、统一管理

2、择优录用,知识和专业并重。

3、强法治,依法管理。

4、实行功绩制,依法管理。

5、讲求职业道德,规范服务。

2、十二: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二至三级、省部级正职:三至

四、省部级副职:四至

五、厅司级正职:五至

七、厅司级副职:六至

八、县处级正职:七至

十、县处级副职:八至

十一、乡科级正职:九至

十二、乡科级副职:九至十三

非领导职务序列(共8个):

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上海公共场所禁烟条例 篇9

新的上海公共场所禁烟条例称为“最严控烟令”,室内场所全面禁烟,那么,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

(12月10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1月11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第一条为了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公共场所的控制吸烟工作(以下简称控烟工作)适用本条例。

前款所称控烟工作,是指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在本条例规定的禁烟场所吸烟。

第三条本市控烟工作实行“限定场所、分类管理、单位负责、公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和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控烟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各行业的控烟工作,组织开展控烟工作宣传教育活动。健康促进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是本市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的主管部门。

教育、文广影视、体育、旅游、食品药品监督、交通、商务、公安、住房城乡建设、文化综合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条例和其他相关规定,做好控烟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教育工作,使公众了解烟草烟雾的危害,增强全社会营造无烟环境的意识。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人民团体以及学校、医院等单位应当定期开展烟草烟雾危害和控烟的宣传教育活动。

广播、影视、报刊、通信、网站等媒体应当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公益宣传活动。

第六条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第七条下列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

(一)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儿童福利院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

(二)妇幼保健院(所)、儿童医院;

(三)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的观众坐席和比赛、演出区域;

(四)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五)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

市和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型活动的需要,将其他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设立为临时禁止吸烟区域。

第八条除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吸烟点。

吸烟点的设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远离人员聚集区域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

(二)设置吸烟点标识、引导标识,并在吸烟点设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标识;

(三)放置收集烟灰、烟蒂等的器具;

(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第九条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落实劝阻吸烟人员或者组织劝阻吸烟的志愿者;

(二)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

(三)在醒目位置设置统一的禁止吸烟标识和监管电话;

(四)不设置任何与吸烟有关的器具;(五)对吸烟者进行劝阻;(六)对不听劝阻也不愿离开禁止吸烟场所的吸烟者,向监管部门举报。

第十条任何个人可以要求吸烟者停止在禁止吸烟场所内吸烟;要求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履行禁止吸烟义务,并可以对不履行禁烟义务的单位,向监管部门举报。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10

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业,“卫生许可证”悬挂于显眼处。

二、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从业人员需进行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设卫生专用消毒设施,公共用品、用具等需定期进行消毒盒保洁,并做好消毒记录。

五、公共场所应设有明确的禁烟标识,并设有吸烟劝阻人员。

六、定期清理室内外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公共场所公共物品消毒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公共用品、用具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接触直接入口的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

并消毒。

3、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

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4、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公共用品、用具。

5、已消毒和未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分开存

放,保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1、公共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2、建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加强应急演练。

3、当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责任报告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⑴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⑵饮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

⑶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⑷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剂、杀虫剂等中毒。

5、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

相应经营活动,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

事故。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和其具体负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协调医院及其它有关部门的关系,在上级的统一指挥

下,使健康危害伤害事故的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2、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报送情况。

3、负责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

4、负责处理本单位的卫生安全工作并及时排险、抢险、疾病的防治、监督。

(二)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职责

1、工作小组负责发生事故的现场处置。

2、及时将情况进行报告与联系。

二、处置措施

1、健康危害事件发生后,值班人员立即按照程序向单位

领导报告。

2、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3、如是意外事故,应尽快组织人员抢救,将受伤者送往

医院抢救。

4、接报后,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

5、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边处置情况边向上级领导汇报。

6、通知受伤害者的家属。

7、妥善处理事故,安抚好家属。

三、检测与报告

(一)监测:

1、建立健全检测系统,加强对单位、设施设备及周边环

境的监测。

2、若发现有不安全的隐患,立即进行现场办公,及时向

上报。并做好报告内容的详细记录。

(二)报告时间:事故发生的两小时以内。

四、预防措施

1、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单位全体职工随时绷

紧安全工作这根弦。

2、经常对单位环境、设施、进货途径、以及单位的用水、用电等情况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11

证照管理制度

1、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 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2、单位负责人领取证照,把已领取的证照由单位编号并复印后存档,以备核查。

3、领取的证、照要妥善保管,规范使用,不准涂改。不准转借 不相关的人、单位使用,不准利用证照从事违法活动。若有用证、照 从事违规、违法活动者将给予当事人以经济处罚,并收缴全部非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者,按照有关程序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4、各种证、照丢失后要及时登报声明作废,一切费用由当事人 负责。

5、对单位的各种证、照复印件也要加强管理。有关人员需带证、照复印件时,必须加盖红色印章并签上持件人姓名,加盖“再复印无效”方印字样。否则均视为无效证件。

6、发现伪造单位证、照应及时举报给当地主管部门,由单位配 合有关部门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并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

7、本制度即日起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制度

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 检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获得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

方可上岗。

2、发现五病患者及时调离本岗位。

3、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4、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5、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有效期一年。

6、此证不得转借、涂改。

个人卫生制度

1、每年一次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 上岗。

2、工作前必须更衣、洗手、消毒。

3、工作时不留长指甲、不戴手表饰物等,头发不外露。

4、不在工作时吸烟,不随地吐痰。

5、入厕不穿工作服,入厕后需重新洗手、消毒。

6、讲究个人卫生,客服不良卫生习惯,杜绝操作时擤鼻涕、挖 耳朵等现象。

7、定期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并参加考核。公共用品用具购买、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公共用品用具购买制度

1、采购的物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要求.2、采购物品应做好记录,便于溯源.3、采购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品,等物品中文标识应规范, 并附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发票,等证明文件.4、采购的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公共用品用具采购制度

1、严格把好验收关,不收“三无”产品,对质量不好、质次价 高的公共用品、用具应拒绝验收。

2、入库保管的公共用品、用具,由仓库保管员负责验收。验收 时,必须对实物进行验质、点数或过砰,详细检查所收到的原材料是 否与原始凭证(或进货发货票)记载相符。

3、验收后,要填写验收入库单,注明公共用品、用具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和金额。如果入库公共用品、用具数量与发货票不 符,应在入库单上注明,并及时查明原因,或要求供货单位补偿,或 填制损耗(或亏耗)通知单,办理入账手续。

4、从固定供货单位购买的公共用品、用具,进货凭证经过采购 人、验收人、管理人员签章,即可生效。

5、从集市贸易市场购买或个体商贩定期送上门的公共用品、用 具,进货凭证除上述手续外,必须经领导批准,严格执行采购、验收、管理人员“三章”审核制度。公共用品用具储存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储藏间应保持通风和清洁,无鼠害、苍蝇、蟑 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

2、不同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物品距墙壁、地面均应在10厘米以上。棉织品宜存放于储藏柜中。

3、物品的储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定期检查,及时清理过 期物品。

4、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 物品使用登记。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

标记。公共用品、用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接触直接入口的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

3、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 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4、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公共用品、用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12

公 共 场 所 卫 生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目录

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二、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四、操作间卫生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做到亮证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

二、建立本单位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后,持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发现患有“五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从业人员时,按规定及时调离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四、空调场所应有新风供给,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新。

五、场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禁烟标识。

六、所有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

七、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应有有效的排气装置。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为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结合我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

二、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每两年组织从业人员复训一次,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必须达到80%以上。

三、人事部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档案,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检测机构进行体检,并上报应体检从业人员名单。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

四、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患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五、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做到“四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工作服。保持手的清洁,加工时不留(染)指甲、不染(烫)发、不带饰物、男生不留长发;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固定责任人员专人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按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从业人员健康证(卡)由人事部保管,按部门分类保存、备查。

3、坚持“晨检”制度,每日对上岗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与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询问,及时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上岗从业人员,做到及时消除可能污染食品的安全隐患,有晨检记录。

4、严格厨师、服务员招聘上岗程序:面试、体检、持体检合格证明后再试工、上岗。杜绝试工后体检及边试工边体检等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即上岗的违法行为。

5、制定在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计划,结合本司实际及各食品加工、制售区域特点,有计划的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知识的培训,有培训记录。

6、定期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考核,考核主要内容为: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卫生五四制、个人卫生要求、除四害措施、生熟分开内容、食品感官检验知识、食品采购运输保管要求、食品添

加剂使用要求、食品营养与合理膳食、食品污染的预防、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措施等内容,有考核记录。

操作间卫生制度

一、操作加工间布局要合理,所用工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二、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并设置密闭垃圾容器,垃圾、杂物随时清理。

三、排烟、排气设施齐全有效,通风良好。保持下水道畅通,地沟内无积水、无污物。

四、健全防尘、防蝇、防鼠、防腐设施。

五、盛放生、熟、荤、素食品的用具要区分开,并做到不落地,洗净消毒,摆放整齐。所有食品用具或容器要定期清洗消毒,经常保持清洁。

六、各种食品加工机械、电器设备用具必须摆放整齐,做到清洁卫生,有专人负责。

七、操作台、货物架、调料台要清洁无灰尘,无油污,洗菜池无泥沙,无脏垢及异味。

八、坚持每次操作完毕后彻底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以保持操作间整齐、干燥、卫生。

九、积极采取措施,消灭苍蝇、老鼠、蟑螂等害虫及其孳生条件。

十、操作间地面、墙壁、顶棚、炉灶、案板等经常擦扫、洗刷,保持通风、排烟、排水良好,物品堆放整齐。

十一、食品容器、食用工具、案板等使用后立即洗刷干净,保持干燥。

十二、食品从业人员应做到勤洗手,勤洗衣服,勤换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工作帽内。

十三、操作人员在厨房操作间内必须检查个人卫生,不得存放私人物品、杂物,不得留长指甲、涂指油,不准吸烟、穿拖鞋,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

十四、操作间的废弃物、垃圾等要及时扫除、处理。

十五、操作间应保持沟道畅通,无积水。

上一篇:那张脸美文下一篇:重阳节小班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