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的心得体会

2024-08-12

专业课的心得体会(共12篇)

专业课的心得体会 篇1

一、有机化学式比较繁琐的一门学科,所学的小知识点比较多,这就需要你慢慢的来记忆,慢慢的熟悉它,看的多了,记的多了就会好的,就不感觉有机是怎么难的了。

二、在有机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的对知识进行回顾,真的感觉一天不看有些东西就记忆模糊了,一开始时比较难点,知识点也比较多,慢慢来,学的多了,就会感觉到书会越读越薄,因为那些知识都已经装到你的脑子里了,这就是所谓的书会越读越薄,如果你老是单纯的将要记忆的东西写到书上或者笔记本上,不往脑子里记忆,你永远都不会吧书读薄的。

三、有机的学习是一个坚持的过程,看谁能坚持到底谁就是胜利者,每天要不断的看,也不是说要你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看有机,只是要把你学习有机的时间利用好就行了,毕竟考试不是只考有机这一科。

四、有机的学习也得靠做题,把书基本看一遍后,你也可以开始每一单元的做题一直做到最后,或者是你再把每一章的知识看一遍再做每一章的题,将自己的知识系统起来,有机的学习就是将知识统一的做到一个系统,想用那些知识了就能想起来。

五、我个人认为学有机最主要的是将知识系统后,做有机合成题,对你的知识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专业课的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通信原理,仿真技术

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科学技术的变革。不仅如此,通信技术的革命也打破了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思维与交往的传统模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处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如何面对应接不暇的各种新技术,如何去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及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适应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挑战。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理论要以概率论、线性代数及随机过程分析工具,同时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作为平台对通信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其实践性表现在通信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其理论,并通过实验对理论进行分析。

笔者在从事通信原理教学10年过程中,深深体会到通信技术发展之快,若是死抱着教科书一成不变,是无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但一味地追求技术的高、新、快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同样无法适应新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

一、注重经典理论的课堂教学,辅之以先进的仿真技术使经典理论不再枯燥

通信原理教学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部分内容不断加强,而模拟部分不断削弱。笔者认为模拟系统是通信系统原理的基础,是通信原理的经典理论,只有在牢固掌握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认识数字系统。模拟系统的分析是以傅氏变换为工具,研究系统的频谱特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频域变换、频谱搬移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其物理意义。而传统的实验由于其系统电路对实验者的透明性使实验者无法真正看清楚系统的工作过程,而且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很难提供或者不能提供足够的频谱仪,学生在传统的硬件实验室里无法观测系统的频谱特性。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于2002年在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中引入了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一套专门用于通信系统仿真分析的软件工具SYSTEMVIEW,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仿真与分析的可视化软件环境,可以作为教学中的仿真软件。

下面以模拟线性调制为例介绍一下这种教学理念。在讲授常规双边带调幅(AM)的工作原理时:

第1步:介绍定义、时域表达式和系统框图(见图1)为:

AM已调信号可以表示为Sam(t)=c(t)m(t),当m(t)=A0+f(t);c(t)=cos(ωct+θ0),且A0不等于0时,称为常规调幅,其时域表达式为:

第2步:验证其理论并得出调制后的波形。

打开System View软件参照上面的系统框图建立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并设置系统参数。

第3步:一步开展课堂讨论.改变调幅指数:m<1;m=1;m>1三种情况观察调制结果,使学生掌握过调幅的概念。

最后,改变信号源,分别就带限信号、周期性信号以及随机信号等不同输入信号下的系统输出时域波形、频谱图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线性调制系统原理以及频域分析的深层物理意义。

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通信系统采用最先进的仿真技术进行综合设计、仿真、分析,实时性好,图形直观,学生能够边学习边实践,使枯燥的理论生动起来,并使学生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讨论让学生及时了解通信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原理的数字部分内容逐年加强并不断调整、补充新知识。因此,笔者将数字系统的教学分为“不变”和“变”两部分。对于数字系统中的经典理论即“不变”部分作为重点,与模拟系统类似:从理论推导,课堂仿真,实验课几个方面共同强化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不断衍生出的新技术即“变”的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了解、追踪、掌握当今国际上通信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应用情况。最后,利用4~6个学时对自学部分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讨论会。通过这样的过程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被动地灌输”而是“主动地吸收”。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牢固同时也更具实用性。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环节的改革

实验是通信原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实验环节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信系统的硬件实验装置采用了杭州天煌电器设备厂的TKCS-A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装置。该系统性能可靠,接线简单。实验面板印制有实验电路图,直观、方便。硬件电路虽然很实际,但电路参数不能改变,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可靠性,电路都是封装的,学生不能改变电路参数.实验效果不理想.设备不仅造价高,需要经常维护,所需配套的观测及测试仪器多,费用高。因此,我们又建立了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室,引入通信系统仿真、设计、分析软件SYSTEMVIEW。

学生通过运用先进的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既可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完成实验室中用硬件难以实现的大型系统设计,又可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设计的能力,加强系统性和工程性的训练。

四、学生考试内容及形式的更新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理论课。若是采用传统的单一的应试教育无法真正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试。为此采用以“理论考试+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综合设计+实验”组合的考试模式,这种灵活的考试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单纯的考试吸引到了平时的教学、实验及专题讨论各个环节,有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生能力方面的缺陷,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这种考试的多样性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也不再是被动地应付而是主动、积极地迎接挑战。

五、结束语

以上所谈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是近两年来笔者对教学实践的思索与总结,同时也是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反思。因为对通信原理这门课学生普遍感到理论深奥、枯燥、难学、难记。如何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而对通信系统建立一个全局认识,使之成为生动的、可“触摸”的、可随意设计、修改参数的实际系统。如何让学生真正热爱通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要做的工作,也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南利平.通信原理简明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0

[3]罗卫兵,孙桦,张捷.SystemView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浅谈电子专业课的教学心得 篇3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 创新“教学做” 因材施教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社会日益进步,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却呈现滑坡的趋势。如何改变现状?我想,作为电子专业课的老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知识经济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行知。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到: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他注重在做中“因材施教”,在做中“提倡自学”及注重实践。我们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熟练的技术工人。

一、在做中教,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电子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教的效果,应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强调做中教,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早在两千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重视因材施教了,所以三千弟子,出七十二贤士。

我在担任2008级电子专业班主任期间和多年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始终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做”为中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我班刘玉同学在校期间不仅对电子很喜爱,同时对绘画也很有兴趣,我就鼓励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美术基础。毕业后,她不仅达到“无线电装接”五级工水平,同时考取了美术学院。由此,她将爱好变为特长,为今后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在我们中小学中,教师不应是伯乐,而应是用万紫千红去装点世界的园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除了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外,还要把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广泛引入课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效果。

二、在做中学,激发兴趣,提倡自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思想,所以我们应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引趣”。

电子理论课教材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名词概念多,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枯燥无味,这时我们要发挥“做中学”的作用,让他们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其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中,讲述多谐振荡器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利用该振荡器电路控制的彩灯轮流闪亮的工艺品,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利用我们即将学习的电路制成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实现了教与学的目的,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增强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灵活采用适当的方法,多向学生问几个“为什么”、“怎样做”,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比如我在讲“低频功率放大器”时,先告诉他们“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应用:声音放大,然后让他们利用课下的时间自己去看,去观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让他们去自学,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做”为中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陶行知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我们的专业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在讲完“低频功率放大器”后,为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紧接着在全班开展小制作活动,利用实习课时间,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要使职业学校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一定要坚持手脑并用,把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思想,因材施教,提倡自学,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职业技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家继等.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

[2]李瑞年等.电工与电子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2.

药学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4

其实最大的触动是在这,我接触到了一个概念—临床药师。如果实习前问我什么是临床药师,我绝对无法回答,而短短一周,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西方医疗体系为参考,临床药师是趋势,他和临床医师地位相当,有时可以否决医师的意见。我一直在模糊药师的地位,局限在药房的小区域里,‘药师不应该局限于药品’很特别的观念。

我将一生的职业生涯定为临床药师,因为我看到了更高的知识,看到了一种可能,本来报医学院就有治病救人的态度,可大学学的大多是化学累知识,很郁闷。

也许可以实现,只是需要从头再来,很有挑战性。以往的知识很不扎实,这是我一周来最大的感触,明白了临床药学包括了三部分:信息,血药浓度检测,临床药师制度。有了基本的概念后,又学习了《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等法规。

会计专业个人的心得体会 篇5

手工实训课跟着老师一步步的走过来,细心地填写,认真的计算,才知道原来实际生活中的记账原来是这样的,它让我为以后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刚开始的手工实训课是从服务业开始的。当时第一次看到原始凭证和票据的迷茫,让我不知道如何下手,和基础会计所给的题目截然不同,但它是把所学的知识彻底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动手的练习,突然觉得做账也并非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难事,通过服务业流程的计算,然后接着就是做的工业,接着的工业也觉得得心应手,虽然工业相对来说是最复杂的,但只要认真的听,能坚持下来,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做工业帐的时候我也迷糊过,因为它分为供、产、销三个部分。

虽然难,但只要理解,就易于接受。最后做的是商业,商业相对来说比工业账简单,它主要是进货和销货两个部分,但做起来也比较复杂,登记明细账的时的加权平均成本计算得细心,还是比较容易算的,在这实训中的课程,用老师的话说,商业是我们工作中最常用的,所以当时商业账我做的特别认真。

实训课不仅使我了解了更多的会计知识,还让我对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有了很大的帮助,它让我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时更容易明白书中的知识,让我把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训中的实践知识联系起来分析题目中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6

在上大学之前,我对计算机专业是一无所知,不过自从上了大学,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老师的教授,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我对计算机专业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初步的规划。

下面说说我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如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逐步推进,计算机在为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计算机专业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它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更深入到经济领域。计算机专业要求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这个专业的灵活性很大,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创业的机会,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我们高薪的回报,它可以让我们发挥自身的特点。

再谈谈这个专业学习:对于我们大一学生,对于我们这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最主要学习的就是C语言编程,我认为它是计算机专业最基础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因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为以后更深层的学习存下一块基石。虽然现在的编程很枯燥,但当我编好一个程序后,又是那么的满足,内心又是那么的充实。同时C语言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我要在大一期间重点学习一些关于计算机的深入内容,且拥有独立自主的编程能力,拥有一定的经验,培养对程序的分析处理能力。对于

本专业的学习,我要更多的去钻研,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相关书籍,不过光看不实践是不科学的,所以我还有学以致用,将看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我要每天编程,而且要创新编程,积累经验,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积累。

计算机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而且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在我国,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都很缺乏,这就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最想从事的职业是软件工程师,因为这个职业在现在以及未来几年将相当缺乏,而且可以很好的运用我所学的知识,并且这个专业的待遇很好。我引用一个资料分析了一下这个专业的未来前景:我国软件出口2010年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对于职业我有了初步规划:我会在大学期间去企业实习,并且在大学毕业后我会先在一家小型企业就业,因为我想储备自己的能力,通过在小企业的实习总结工作经验,工作两年以后,我会转到一家大型企业,正式开始我的工作生涯,正式踏上我的精彩人生。

专业课的心得体会 篇7

一、彻析课改思想, 把握教材意图

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紧紧抓住教学重点, 明确教学目的, 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 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的特点, 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 发现知识, 形成技能。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 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 放手让学生学, 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 局限于一时, 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 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二、备课

我在备课过程中总是力争做到如下几点:

1.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 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 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 必须确定教学目标, 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广泛阅读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 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量的素材和资源。

2.备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我认为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一是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的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 备课霜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 既了解一般情况, 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习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 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 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 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 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备好硬件和软件。我在上课前都要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网络设备等硬件进行调试, 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 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4.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教学, 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 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教学过程的构建, 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 主线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 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 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5.备好教学组织形式。计算机专业课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 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在组织教学形式时, 要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分配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 把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 我在设计教案时, 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 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 做到让学生教会学生。

三、课堂教学

1.直观反馈、明确目标。对于刚进校的新生, 我们有一较长阶段的打字练习, 教材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同学们熟悉键盘, 培养正确的输入手法, 提高汉字输入能力, 可大家者知道一个人反复做同样一件事很快就会失去耐心觉得单调无聊, 课堂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这方面做了改进的同时, 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因特网, 我下载了一个ccit打字软件包, 这一软件是免费比赛软件, 不同于我们以前在记事本、word中打了一节课, 学生一不知道自己能打多快, 二不知道自己的准确率如何, 使用这一软件能直观的显示出学生是否达到目的我们订立的目标, 学生学习有目标, 老师也能对达不到目标的同学进行单独培训, 教学效果大为提高。

2.树立榜样、激励斗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此基础上, 我让打字水平高的同学把自己的速度写在黑板上, 不仅本班级而且让其它班级的同学也看到, 使同学们互相竞赛, 激励斗志,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从中选出一批高水平的同学参加全县的打字比赛。

3.任务驱动, 强化自学。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 我首先说明本节的大致方向, 并提出本次课的学习任务。然后, 同学们就利用我提供的素材自己的按照要求去实践, 我则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观察学生们的自学情况, 两节课后学生做得差不多了, 我将其中一些做得好的同学的作品传到教师机上, 并让学生自己演示讲解。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 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演示的学生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大大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后, 我演示一下我的做法, 让大家评论一下, 看看与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然后再点评一下大家前两节的作品并加以总结, 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展示给大家, 认真做的同学很开心, 不认真的同学也受到了教育。

4.激发兴趣, 拓展延伸。当学生在完成规定的任务时, 有时还会有一些创造性的效果。这时, 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并将好的做法在学生中加以推广。其实每个同学都有其闪光点, 当他闪光的时候, 我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例如:我在一次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对各种各样的文件分类管理, 即文件 (夹) 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与删除。这些操作在书上已经讲得够详尽了, 我便把任务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边看书边操作, 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把完成的作业传到老师机上来。大多数学生都很好地完成了我交给的任务, 并且还有两名同学的作业还有很有创意其中李某的文件夹设计得最有意思, 他把每个文件夹图标都设成不一样的图案;而张某的文件夹的文件夹命名更具有特色他将文件夹名字全部用少见的繁体字代替, 结果让我当老师的也无法模仿。我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比较总结进, 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这两个人的作业吸引过来了, 兴趣空前高涨, 纷纷问是怎么做出恶报?我便把这两位“高手”请上讲台给大家演示, 学生不但掌握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学生的知识在兴趣中得到解决了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我也从中受益,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最后, 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优先讲怎样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学生机器里多装些学习软件, 供学生学习时选用, 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连成局域网, 并运行机制起多媒体电子教室, 要充分利用, 集中精讲一般性的问题。

四、体会及反思

近几年来,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操作技术越来越重要, 作为职高计算机专业课教师, 对于如何上好计算机专业课, 我有以下体会和反思。

(一) 体会

1.适应时代发展, 内容不断更新。当今社会, 信息瞬息万变, 知识更新很快, 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不断更新内容, 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

2.精选好的学习软件, 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 有时总觉得教学呆板, 学生兴趣不高, 再就是学生没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有的学生干脆不学习, 利用上课的时间打游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兴趣浓厚, 他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主动, 由强迫学习变为自觉的学习、研究性的学习, 心情也会愉快, 注意力也会集中而持久。作为计算机专业课, 本来学生就有很大的学习兴趣, 为了优化教学内容, 就要精选软件。如在指法时, 指法练习本身是单调乏味的, 如果选不好教学软件, 很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精心选择tt指法软件, 金山打字通等到多种软件相结合, 首先在tt下进行了基础练习, 然后, 通过金山打字通进行测试程序“打地鼠”、“吃苹果”等单个字母的练习, 再在“青蛙过河”进行了单词练习, 最后在“警察抓小偷”进行综合测试。这样一步一步, 循序渐进,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练习了指法, 激发他们好强好胜的心理。

3.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才能上好呢?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讲不如一练”, 光讲理论的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要有效得多。通常, 我在对知识进行了讲解、演示后, 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教学任务, 我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一般来说, 我在设计任务时注意分散了重点、难点, 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多, 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不大, 规模过大, 会偏离“任务驱动法”的本意。任务是投入使用手段, 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任务驱动法”的目的。任务设计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实行先让让有所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 再深入理解, 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4.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 因为家庭的差异越来越大, 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学习习惯、经济状况, 家长对子女学习的辅导和投资、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以及这些所造成的恶性或者良性循环等等无法避免的社会现实综合产生的后果使然。班级制度带来的教师一对多的关系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的吃不饱, 有的吃不了。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限度的进步, 需要电脑和网络辅助教学, 需要大量的有智能的、有弹性的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教学面向世界大多数学生, 对于较低水平的学生, 则多加引导, 鼓励其他学习好的学生进行帮助;对于学习好的学生, 则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 教学反思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 对于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我来说有很多的反思。回想这几年的工作, 我深刻意识到以下几点:

1.备课。想要在课堂上发挥得得淋漓尽致, 教学效果好的前提就是备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做到充分认清教材, 充分了解学生, 这样知识传授才能到位。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是的艺术所在。在这几年的教学中, 我深刻意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愉快中教学, 学生在轻松中学习知识, 以惬意的氛围中对知识掌握牢固, 同时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所以, 我经常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 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我也不劈头盖脸强加指责, 而是指出他的不良行为之所在, 用事实说话, 最后通牒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由于这些, 在这几年的的工作中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有什么问题会主动找到我, 我也为学生解决了一些学习和生活问题, 自然我和学生的心也就接近了。

3.课堂授课方式虽然灵活, 但创意也要进一步新颖化。本以为微机课学生很感兴趣, 会晤事实却不完全正确是这样, 兴趣高只是针对一般课而言, 在整个专业课中还是有个体差异。只有用新颖的创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新的知识。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体会 篇8

关键词:规划愿景;团队协作;专题学习;课堂研究;多元化活动

幼儿园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把“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作为使命和责任。如何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规划愿景,让教师专业成长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

首先,对幼儿园的发展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结合幼儿园的现状与教师的现状,着手规划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愿景。我们希望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都能成为一个学习小区。在这些小区中充满了发展的希望,也充满了成长的喜悦;在这些小区里,有健康、自信、快乐、乐于想象、创造的幼儿,有博学热忱的教师,有充分支持的行政人员,也有充满感激而且愿意协助园务的家长,这是我们的愿景。根据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愿景,我们请每一位专业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

二、团队协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基础

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成长需要集体的扶助与分享。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民族美术技能分享活动,向实习生传授做好家长工作经验的活动,这些活动尽量展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久而久之,使每一位教师更自信、更愿意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所长去教学学生,从而形成了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融洽氛围。

三、专题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

专题学习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已经跟不上改革的要求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把握教师学习的方向。在这方面,我园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方法,利用业务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习活动,通过专题学习,让教师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在质疑中不断从困惑与经验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课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课堂研究就是解决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前,我们对课堂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观摩”的层面上。评课时还会经常出现以下情况:重听轻评(听课时积极性很高,评课时都低下了头),敷衍了事(碍于面子,只说好话),只诊断不开方(只讲问题而不分析问题,更没有解决对策)等。

在课堂研究中,我们还注重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例如,借助国培组织的“远程培训”这个最先进、最便捷的学习平台,组织教师观看平台中提供的优秀教学案例。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组织教师反复通过录像的重复放映开展研讨并达成共识。这种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疏理、提炼与正确教育观念相符合的教育行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动策略。

五、多元化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平台。在教研活动时,以力求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的、充分抒发想法、交流经验的平台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这里只给大家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1.开展案例分析与表演活动

首先,引导教师对来自于社会、网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目前网络和新闻频道中不断报道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每报一个事件我们都会向教师通报事件的过程,从而激发教师自觉的树立师德、主动钻研业务,对教师日常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警示与促进作用。

其次,组织教师开展日常工作情景再现与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推动了教师将观念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解析活动

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是指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所做的即时性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评价行为。幼儿园会针对一些收集的评价行为,让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评价行为的解析。本活动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师能够在日常评价中帮助幼儿面对自己的感受。

3.开展辨析会活动

在辨析会活动中,我们主要围绕“让教师了解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与标准是什么,与非专业人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等,为教师提供一些日常工作中的真实片段,对观点进行“专业行为与不专业行为的分类”,对照大家的分类,我们在相关理论支撑下总结处理这类问题时,专业教师的正确反应应该是什么,并归纳出非专业人员的反应及行为有哪些,激起教师在认知上的冲突,从而让教师明确幼师应具备的专业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前教育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9

一、克服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的“成人化”和“知识化”倾向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不同的游戏活动,把游戏、参观、实践、探索和操作等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一教育理念的实施,我们更加意识到了,从幼儿出发,遵循幼儿的生长规律,拓展幼儿思维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重点不是让孩子学会各种复杂的知识,而是能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今后的教学活动要反复推敲,增强活动的灵活性,逐渐改善,在家长方面也要努力地与他们好好沟通。

二、规定教材的选用

“必须选用国家或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和课程辅导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幼儿园在选用教材上非常难,幼儿园说好的家长不一定说好,家长说好的幼儿园不一定能够选用,这样规定出来对家长和学校都是一个好事,并有利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

三、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

现在的教育观点就是重在孩子学会没有而不是老师讲的`怎么样。我记得有个例子说一个外国的教育访问团观摩北京的一个模范教师讲课,看到学生都会回答问题,对课程非常熟悉,就问这个老师,学生都会了,你这节课还有讲的必要吗?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们要教会孩子什么,所以我想关注幼儿生活和学习的表现是一个教师的必备的素质。

四、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

《指南》提到以后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事先对教材有充分的熟悉度,包括脱稿讲故事,这对我们这年龄的老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也是《指南》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而特意制定的,所以,再怎么困难,我们都要把每天接触的幼儿园作为我们最好的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场所,特别是利用起园内的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做专业过硬的老师心得体会 篇10

5月27日下午,第十小学党支部xx、校长黄志同志组织全校教职工再次重温xxxx在xx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以“讲政治、塑形象、修师德、创业绩”为主题进行了宣讲。之后,校长黄志亲自为在“岗位大练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颁发证书,并鼓励老师们要苦练基本功,做专业过硬的好老师。

按照克拉玛依区争做具有xx特色“四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我校制定了争做具有xx特色“四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计划。通过学xx动员、对标定位、主题实践、完善提高四个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全体教师牢记“三重身份”,不断强化xx特色“四好老师”工作理念,通过人人争当xx特色“四好老师”活动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高品质教育”,建设“高品位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履职尽责。

专业课的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字 数学专业英语 能力 方法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洪流的同时,科学技术、教育的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加速。全世界的数学文献大部分是用英文撰写的,如何在全球背景下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成果,如何就自己关心的热点课题和科研成果与国外同行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对数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掌握,这为数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此,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数学专业英语课程。

下面就笔者三年来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经验与心得,结合学生的反馈与建议,论述教授该门课程的特点,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程特点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本课程缺乏有针对性的国家级指导方针,操作细则,以及业界普遍认可和采用的教学目标和手段。目前国内已经出版的教材寥若晨星,要么内容相对过时,要么难易程度不统一,或缺乏针对性[1]。因此,很多高校的教师只能自己搜集和整理素材,这对教师自身素质,授课经验课程集中培训等都带来很大的挑战。甚至出现不同的教师,理解方式,上课内容,授课效果都大相径庭。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难做到有的放矢,无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课后复习和相关教辅的研习,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课程要求较高

数学专业英语是用英语言描述数学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大部分的内容都涉及到定义,定理,推论以及其证明的表达,所以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要求,除了阅读文献,撰写论文的需要之外,还需要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课程晦涩,枯燥

对于数学系学生来说,读懂中文数学书籍和文献可能并不困难,但如果需要翻译英文数学文章,事情会变得复杂起来。原因在于很多数学专业英文词汇要么在學生的词典(大部分是手机)里很难查到,要么这些单词一词多义,让很多学生非常苦恼。例如,上一周作者课间写到单词histogram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说手机上查不到这个词,而实际上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里的直方图的意思。再例如,讲到函数的时候,提到power,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力量,权利等意思,实际上在数学上却是幂的意思[2]。另外,本课程教学当中,很容易陷于尴尬的点评单词-翻译句子的二元循环之中,让整个课堂内容变得乏味无趣。

三、教学手段与措施

1.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在本校,数学专业英语一学期共32个学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授课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初等数学,数学分析,多项式理论,矩阵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几何学等。因此课程的指导方针应该是突出教学重点,提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闻一知十的效果。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通过长期教学的探索、总结,结合学生的反馈,笔者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学习效果的方法。去年年末,上海海洋大学应用数学系曾经设计了一份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统计表明,有79%的学生认可数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和效果,表示喜欢这样的课程。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例如,针对学生害怕识记数学单词,逃避、抵触学习的情绪,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方案: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公推一名代表,站在教室前排,由教师在黑板上随机写下若干词汇(中英文的都有)或者图形,请各个代表抢答,答对的代表整个小组期末总评都有额外加分。抢答期间每个小组其他成员可以给予本组代表提示,但只能是该单词的英文解释或者使用身体语言,整个过程只能用英文来交流并且答错了不扣分。事实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提高了大家对单词记忆的兴趣,部分消除了对专业数学词汇的恐惧,培养了学生开口练习英语口语的能力。

3.英语游戏、寓教于乐

每次课(共90分钟)末尾穿插10分钟的英语游戏或者英语会话,可以是复述历史上的数学奇闻轶事,也可以是让学生扮演著名数学家,就一个问题进行辩论,甚至可以针对某个定理的证明提出自己的看法。既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听力,口语的舞台,也提高了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部分最大的挑战不是在于参与者——学生,而是设计者——教师。笔者深切的体会到,设计这些游戏十分困难。不但需要查阅很多的资料,而且还要让课堂气氛始终在控制范围之内,既不失幽默,又不至于过份出格。

数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数学修养,阅读英文文献,撰写科学论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这些思考和浅薄的心得,希望能够对促进数学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但是显然,对于如何完善教学过程和解决各种实践中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做大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爱珍. 如何搞好普通高师院校数学专业英语教学之探讨[J].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 (2): 37-39.

专业课的心得体会 篇12

关键词:会计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体会

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 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青睐双语教学, 实践双语教学。会计专业有着较强国际共通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也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 培养具有国际社会文化知识、了解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掌握国际会计实务和惯例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然而从总体上看,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1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目标定位缺乏多元性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 经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有时双语教学变成了语言教学, 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词汇和语法, 而忽视了对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理论的讲解;有时双语教学变成了专业课程, 教师使用大量中文讲授外国的研究和理论, 忽视对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双语教学目标的认知与定位狭窄还表现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培养, 一切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其社会文化背景, 忽视了对非本土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双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目前, 虽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会计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 但大多数仍然处于尝试阶段, 对于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划, 基本上是因人设课, 有什么样的师资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在整个双语课程的制定和计划中, 也缺乏一套科学、严谨的教学大纲的指导, 导致双语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规范,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偏好而不是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所以, 尽管开设了双语教学的专业课, 但仍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哪些课程需要采用双语教学, 课程之间如何衔接, 这些问题尚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论证。

1.3 班级划分缺乏合理性

(1) 班大人多。大班授课对于双语教学就很不合适, 老师不是在讲英语而是在“喊”英语, 而“喊”出来的英语就失去了纯正英语应有的语音、语调、语感、节奏和抑扬顿挫。

(2) 参差不齐。经过第一、第二学年的学习, 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拉开了距离, 众口难调。一旦教师在授课中使用英语比例超过学生可承受的比例, 学生必然会分散过多的注意力投向语言的学习, 而降低对学科知识学习的注意力, 这显然与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科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背道而驰, 也有悖于双语教学的初衷。

1.4 教材选用缺乏先进性

双语教材是双语课程的核心外文资源, 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 同时也是制约高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编写双语教材是一个团队的工作, 除了专业教师, 语言方面还要邀请英语专业的教师。因此, 自己编写教材的能力非常有限。大多数教师愿意选用影印教材, 相对原版教材便宜, 不会超过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但影印教材一般都会滞后国外最新版本四五年, 减弱了直接读原版教材获得新知识的优势。

2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是指双语教学活动要科学严谨, 尊重客观事实,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充分反映课程学习的应用价值。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寓教育于教学内容之中, 合理运用教学实例 (案例) , 顺畅自然地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同时,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善于从生活实际联想到学科的知识, 注意运用学科特有的方法技能。通过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科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释经济管理现象的能力, 提高应用学科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系统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之所以要系统、连贯地进行, 是由于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学生认识活动也是由已知导向新知的顺序, 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顺序的。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提出并实验打乱学科逻辑系统的活动教学和问题教学, 实验结果证明, 如果教学违反系统性、连贯性, 学生就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 导致教学质量有所降低, 同时学生的智力也不能得到系统的训练。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也应以会计学科体系为主导, 同时尽可能切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顺序, 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 并有利于学生把握其规律性的联系。

2.3 渐进性

我国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说:学习要“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未得乎前, 则不敢求乎后, 未通乎此, 则不敢志乎彼”, 即阐述了教学的渐进性原则。渐进性是指教学活动要结合学科的特点, 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开展教学, 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步步推进。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 应考虑教学活动内容的梯度与坡度, 从专业知识难度小的课程或专业基础课入手, 逐渐过渡到专业知识难度大的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等, 实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教学语言自然转换与专业知识难度逐层递进的同步协调。

2.4 层次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把认知领域分为6个层次: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我们可以在此理论基础上, 将双语课堂教学划分为3个层次: (1) 理解性层次, 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讲解会计专业知识, 该层次的教学在教师的控制下开展, 教师是讲解者, 学生是模仿者; (2) 运用性层次, 旨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激发学习兴趣, 为开展技能训练提供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该层次的教学在教师的半控制下进行, 教师是组织者, 学生是参与者; (3) 交际性层次, 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该层次的教学教师基本上不予控制, 学生的自由度较大, 教师是帮助者, 学生是表演者。

3 提升会计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3.1 小班授课

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 (1) 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 (2) 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教学转化。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 教师就会顾此失彼, 超过越多, 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 (皮格马利翁效应) 。小班授课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 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也会增强。

小班授课的特点表现在: (1) 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2) 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主要是教师与学生) 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 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 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小班授课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 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如果将大班变为小班 (根据目前会计专业学生人数的实际情况, 35人左右为宜) ,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把握, 使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也会有革命性的突破。

3.2 尽量选用原版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由于专业基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教材选用在会计双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的双语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内容新颖。所采用的原版教材必须能反映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 能代表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 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并走向学科前沿。 (2) 难度适中。难度指的是知识内容阐述的难易程度和外文阅读的难易程度。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原版教材的难度一定要与现实情况和培养目标结合起来, 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良好的接受。 (3) 体系良好。优秀的原版教材除了要把深奥的原理阐述得简单易懂外, 还要包括更多新的统计数据、更广的知识面、更新的科研成果和更有效的探索方法。

如果要真正有效地了解国外会计准则、国外管理理念的内容, 还是选用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的效果最好。诸如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会计教材一直走在各国前面, 引导世界潮流。该类教材的特点是: (1) 内容主流, 资料新颖, 教材基本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的新创见、新进展; (2) 此类教材一般每章会安排若干讨论题、练习题、案例题, 章后有小结、本章提要、关键术语、附录, 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把握教学重点; (3) 教材文字阐述规范, 大量运用图形、数据、图表和结合实际案例, 教材的每章后面都安排有系列参考书目、相应的网站以及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料。西方教材的编写方式、思维方式、说理、陈述、举例、练习、作业、实习等各个环节与国内的教材都有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也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原版教材也有助于教师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 开阔教学思路, 更新专业知识, 使教学活动及时跟踪学科的发展。

3.3 搭建教学资源平台

(1) 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大减少板书时间, 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时保证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画面清晰、色彩明快,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的视觉带动其听觉, 有助于提高其听力水平。每节课开始时, 可以在屏幕上把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展现给学生, 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强制记住中文专业名词的相应英文表达法, 以便为接下来的英文讲解打下视听基础。在授课过程中, 要多用英文列出提纲及相关重点内容, 帮助学生听懂英语的分析讲解。

(2) 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拥有巨大的信息量, 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 在互联网上, 可以随时检索到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收集到本学科国际发展的最前沿资料, 下载供教学使用, 或与国内外同行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但要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切合本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向学生推荐一些国外的财经网站, 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网上的信息与教材的内容相结合, 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设立课程网站。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做法, 围绕一门课程设立一个专门的网站, 并及时提供最新的补充材料和教学资源, 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课程交流平台, 学生交流课程学习体会, 提出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通过教学平台的建立使教学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参考文献

[1]王文华, 王卫星, 刘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视角[J].会计之友, 2009 (28) .

[2]巫绪芬, 魏朱宝, 李道芳.能力本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2) .

[3]王晓亮, 曾春媛, 李健.多媒体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以课件制作和使用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3) .

[4]冯惠玲, 胡娟, 惠新宇.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挑战与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1) .

上一篇:山东聊城教师资格认定网上报名时间通知下一篇:美丽的秋天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