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1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西坡中心校 王鹏飞
教学内容:
替换的策略,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89-90页的教学内容。
解读教材:
“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1/3”这个等量的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而课后的“练一练”则是一种差数关系的替换,两者相得益彰,共同诠释了替换的策略。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要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通过对比使学生明晰: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不变,而差数关系替换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替换策略的要领。为此我将本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感受“替换”策略的有效性,能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填空就把来体会替换策略。并通过小组复述的形式来巩固知识。
2.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就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条件。
3.解决上述问题时,我们使用了_________的方法,就是把____杯替换成____杯,或者把____杯替换成____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就把两种量替换成_______种量,替换完成后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替换策略后,在总结和分析确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为学生以后的练习打下一个理论基础。
三、自学检测
1.说一说:下面的什么可以替换成什么?(1)玩具汽车的单价是玩具火车的1/4(2)1个大球重量是1个小球的3倍
2.填一填;1只小兔的的重量相当于1只小狗重量的1/2,3只小狗的重量相当于()只小兔的重量:8只小兔和3只小狗的重量相当于()只小狗的重量或者()只小兔的重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检测学生对“等量替换”这个基本知识点的把握情况。
四、巩固应用
做一做: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2
案例A:
1.出示两幅天平图, 要求根据图示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
2.在学生交流基础上, 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或者把2个梨换成1个苹果, 从而解决了问题。
3.板书: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替换
4.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问曹冲是如何用替换的办法称出大象的质量的。
5.图文呈现例题, 分析题意后, 教师提问: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6.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 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画出示意图来, 然后根据示意图, 再列出算式解答。
7.反馈整理, 总结提高, 然后巩固练习。
【案例分析】:利用数形结合、典故, 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 体验“替换”思想, 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教学本身的规律, 但总觉得这样教学太平铺直叙。数学课, 思维不能缺席, 学生思维的含金量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核心价值。案例A中从直观的天平图, 到感性的数形结合, 再结合“曹冲称象”的典故, 表面上看是唤醒了学生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感悟替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价值和意义, 而实际上有“赶”着学生去“悟”的嫌疑。过早呈现“替换”的思想, 虽然能引起学生短时间的好奇, 却难以维持持续的学习热情, 因为问题的挑战性不够, 学生的思维没有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 没有进入“悱愤”的状态,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策略思想, 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得不到开发。
案例B:
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请学生试一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如何来研究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观察下图, 能不能对你有一点启发和帮助。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3.再次请学生试一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出来。
4.交流互动, 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展示和介绍各自的想法, 可能出现几种:
生1: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这样就有9个小杯。一共是720毫升, 720÷9=80, 可以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1个大杯的容量就是240毫升。
生2:我是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 这样就有3个大杯, 720÷3=240, 可以先求出一个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 再求出1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生3:……
5.师结合学生汇报, 逐步形成板书:
6.小结回顾: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 为什么要这样替换, 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7.在生活中或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用到“替换”的思想方法。在学生交流汇报基础上相机出示案例A中的“根据天平图图示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和“曹冲称象”的典故, 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 学生对“替换”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案例分析】:直接出示例题, 用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 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 一时会处于一种僵持状态, 这时出示示意图, 6个小杯和1个大杯, 并标注小杯与大杯容量的关系, 学生就容易在图画里看到: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如果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 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 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 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 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 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 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师紧跟着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 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 反思是怎样替换的, 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 得到一组答案, 逐渐“感悟”到了替换的思想方法。最后引用“天平图推理”和“曹冲称象”的典故呈现, 将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 使学生对替换策略的理解更加深刻,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目的。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所遇到问题的内容和类型在不断变化, 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 学生对策略的运用越来越熟练, 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从而形成“化归”的数学思想。
【综合反思】:
一、要“感悟”而不要“‘赶’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帮助者,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引导、帮助有时介入过早。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替换的意义和价值, 案例A中, 让学生感悟“替换”的思想介入过早, 有一种“灌输”的嫌疑, 有一种“‘赶’悟”的嫌疑, 学生无需“跳一跳”, 便摘到“果子”了, 学生不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遇, 哪能有“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欣喜。而案例B中, 课一开始便把学生置入“悱愤”的学习状态,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火热的思考, 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 然后提供图画寻求策略, 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 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潜在的、无意识的替换思想被唤醒, 最后师生交流, 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替换的策略, 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 最后引用“天平图推理”和“曹冲称象”的典故呈现,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古代经典与现代问题相结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比较共性中, 在层层推进中, 学生逐渐“感悟”替换的思想方法。
二、要“思想”更要“思路”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3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3页练习十七第2、3、4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替换和假设策略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策略教学,以前学习的画图和列表等策略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撑。其他策略单元只教学一种策略,而本单元安排了替换和假设两种策略,其共同点是通过等量替换或假设把两种量转变成一种量,从而使问题的解决简单化。通过前面例1、例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由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过程复杂、解题步骤较多,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套题型、死记步骤的现象较多。本课是针对性的练习课,但教材仅安排了三道练习题,其意图并不在于要让学生掌握多少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侧重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的应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替换、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体验替换和假设两种策略的内在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练习,能针对不同的情境,在运用策略时选用合适的方法,感悟策略运用的灵活性。
3.通过数学名题的介绍,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的神奇美妙,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过程
一、 辨一辨
1.师: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替换和假设的策略,都会用了吗?不要列式计算,以下这些题需要用到“替换、假设”的策略吗?
(1)多媒体出示题组:
①梨花庄小学有3块面积相等的花圃和3块面积相等的苗圃,一共是480平方米。每块花圃比每块苗圃大10平方米,每块花圃和每块苗圃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②梨花庄小学有3块面积相等的花圃和3块面积相等的苗圃,一共是480平方米。每块花圃的面积是苗圃的4倍,每块花圃和每块苗圃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③1元和5角的硬币一共40枚,计有33元。你知道1元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吗?
④有两堆5角的硬币。第一堆共13元,第二堆共18元。你知道,这些5角硬币共多少枚吗?
(2)学生口答,逐题判断。
2.师:仔细观察这四道题,有的需要用替换策略解决,有的需要用假设策略,还有的既不能用替换,也不能用假设。
(1)为什么第④题既不需要用替换策略,也不需要用假设策略?
(2)比较前3道题,它们需要用替换或假设策略解决,有什么共同点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归纳。课件标出每一题中的“两种量”、“一种量”,引导明确:①只有一种同样的量,既不需要替换,也不需要假设。②用替换和假设策略最终是把两种不同的量转变成同一种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通过三道需要“替换、假设”的题与一道不需要“替换、假设”的题的对比,异中求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整体感悟替换、假设策略的应用情境,在反思中进一步把握替换和假设策略的应用模型。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部分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题都不加思考地替换、假设,更重要的是通过题组比较,厘清替换、假设的本质特点:把两种不同的量变成同一种量。
二、 比一比
1.师:我们把上面几道题中用到替换和假设策略的挑出来,大家会做吗?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2.汇报交流:
第①题,学生汇报时,教师注意引导:把什么替换成什么?替换之后有什么好处?替换之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样才能证明你一定做对了?还有别的替换方法吗?(同桌互相说说另一种替换方法。)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替换,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并板书:相差关系→总和不变;倍数关系→总和变化
第②题,让板演的学生自己讲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如果觉得说不清楚,也可以邀请好朋友帮着讲。
第③题,请你做回小老师,到黑板前来讲。
3.回顾我们刚才解决这3道题的过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两种不同的量,都需要通过替换或假设变成同一种量。)
4.昨天老师在其他班上课时,有同学对我说:“老师,替换其实也是一种假设”,“假设时也用到了替换的策略”。你觉得这两句话有道理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汇报交流,允许学生举例说明,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师生共同整理。
设计意图:学生策略意识的形成不可能通过教师讲解、传授而获得,只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经验的积累,逐渐从内部萌生。本环节的三道练习题,是由教材既有的练习题改编重组而来的,以题组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比分析。表面看来这些练习是对前两节课的巩固与提高,但教师在教学处理时,弱化了具体解题方法的讲解指导,而更看重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与再认”,强化学生对策略的体验与感悟。力图让学生在三道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用“替换和假设”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对“替换、假设”本质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抛出“替换其实也是一种假设”,“假设时也用到了替换的策略”让学生讨论交流,促使学生主动沟通这两种策略的内在联系。
三、 选一选
出示:(根据教材93页第4题改编。)
①在学校活动室,4张乒乓球桌上有10名同学在比赛。你知道正在单打和双打的乒乓球桌各有几张吗?
②在学校操场,12张乒乓球桌上有34名同学在比赛。你知道正在单打和双打的乒乓球桌各有几张吗?
③在体育场,60张乒乓球桌上有142名同学在比赛。你知道正在单打和双打的乒乓球桌各有多少张吗?
师:这三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师:先想一想解决这些题用什么策略?再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逐题说说各题分别用了什么策略、什么方法、为什么。
用实物投影并列展示不同的方法(如第①题,有的用画图,有的用列表,还有的列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通过自主交流讨论明确各方法的优劣:第①题,画示意图就能很快看出答案;第②题,用列表比较合适;第3题,数据较大,画图和列表解决都很困难,列算式解决较好。
师:刚才我们做的三道题,都运用了假设的策略,为什么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呢?这对我们以后解决问题有什么启示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三道练习题,仅仅是数据上有差别,“难道差不多的三道题都用同一种方法解决吗?”这是大多数同学拿到题目的第一反应,此时以前学过的画图、列表等策略被主动激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比较、取舍,并结合具体的数据特点做出选择,实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化。紧跟其后的“为什么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呢?”追问,又引领学生重新回顾刚才解决问题和选用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策略运用时方法选择的灵活性。这样的反思对学生策略意识的生长是有益的。
四、 读一读
1.师:“假设”这种策略,聪明的古代人很早就会运用了。想知道吗?(多媒体出示:93页“你知道吗?”)
2.学生独立阅读。
3.师:这是一道中国古代名题,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谁能说一说?
4.师介绍《孙子算经》中的解法:所有的兔子都抬起两只前脚眺望月亮,这时头有几个,脚有几只?少了的24只脚上哪去了?说明有多少只兔?
5.师:这种解法本质上也是一种假设,是把什么假设成什么的?《孙子算经》上把这种解法叫做“玉兔望月”。
设计意图:作为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大量的思考之后,学生积极性有所降低,如何继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是教师在备课时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上述设计,以教材提供的自主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入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数学文化,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度开掘,介绍了“玉兔望月”的解法,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体验数学的有趣、丰富和神奇。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4
替换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师:上个星期天,李老师的女儿过六岁生日。她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玩,吃完饭她吵着要买玩具。于是李老师带着女儿和她的几个好朋友到超市买了几个洋娃娃。在买玩具时,老师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就请你来和老师一起解决好吗?
(多媒体出示):
1、1个玩具狗=3个玩具兔,2、6个玩具兔=
。3、6个玩具兔和1个玩具狗=
师: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怎样想的?
2、引入: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板书:替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受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让学生在课始就进入知识的探究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谈话:你准备用什么策略?你准备把它们都看成什么?先画一画,再解答。学生列式解答。
集体交流。提问:可以怎么想?还可以怎么想? 重点说清每一步算的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1、师:冬季运动会马上要举行了,老师买了些体育用品供同学们练习。
(媒体出示题目):老师买了8个毽子和5根跳绳,共花了45元。毽子的单价是跳绳的1/2,毽子和跳绳的单价各是多少元?(你会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不同方法。全班交流。说说思考方法。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四、小结全课,回顾策略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自己整理今天所学的知识,知道用“替换”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特点是找关键句,并要注意到有时替换后总数是发生变化的;而有时替换后总数是不发生变化的。还要让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48页1、2 提高题: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5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时间: 08月12日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其中的第1课时。“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教学意图]: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现了内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过程的活动化,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 创设情境,感受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 1.承接故事情境,感受策略的作用。 (1)故事中曹操提出了什么要求? (2)众大臣有没有解决这个难题吗? (3)曹冲用了什么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4)过渡语:要称出那头大象的重量,大人们都束手无策,七岁的曹冲却想出了那么妙的解决办法,用称出与大象相同重量的一船石头的重量来求出大象的重量,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种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 (一)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1、[电脑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引导交流: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随机贴出杯子图 3、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 4、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课前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学生的回答灵活的提炼到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5、问:这些问题现在都能解决吗? 6、(生广泛发言,教师及时肯定和评价) 7、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炼到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问题:同学们,你们看每个大杯和小杯的容器不一样。杯子的数量也不一样,只告诉我们这些杯子里果汁的总量720毫升,那怎样来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呢?我们该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想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呢? 8、讨论讨论,想想曹冲称象的故事给我们解决这一个问题有什么启示呢? 9、结合学生提出的已有经验,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把大杯换成小杯 B把小杯换成大杯 10、小结学生的方法:不管是大杯换小杯,还是把小杯换成大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把两个较复杂的量转化成比较简单的同一种量来考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替换策略来解决问题 板书:替换 11、过渡:在刚才的探究中,我们知道了可以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也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来替换,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每个同学的桌上有这样的一张作业纸,拿出来四人小组合作。 要求1、画一画,选一种替换方法画出替换过程。 2、说一说,应该怎样替换,并且如何计算。 小组展示汇报。 12、分析数量关系及解答。黑板上 (1)学生根据投影出来的方法说一说解答思路。 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画的图可以怎么想? (2)哪些同学是和他一样的做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交流第二种方法。 13、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你觉得小杯的容量加上大杯的容量满足720毫升以后,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 14、回顾反思 (1)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为什么要替换? (2)我们又是怎样来替换的? 15、小结:在解决这一过程中,原来是有大杯和小杯两种不同的`量,用替换的策略简化成了都是小杯这同一种量,而且总量也告诉我们,这样要求小杯的容量就方便了;同样用替换的方法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使题目中只出现了大杯这同一种量,要求大杯的容量也方便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还借助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过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替换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小广告 1、播放达能广告 同学们,从刚才的广告中你又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是啊!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前老师也做了一些调查: [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 (1)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策略?在替换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画图,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在练习纸二上,画一画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想的过程。 (2)除了把牛奶替换成饼干,还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方法吗? (3)说一说这题该怎样检验? (4)提问:为什么你们都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学生交流后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般要选择简洁、容易的方法来解答。 2、[电脑出示]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1)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2)与前面两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你准备怎样替换?还有不同的替换吗?(学生说,教师演示部分课件) (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进行替换,请在练习纸上完成 (6)学生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让学生说说总数有没有发生变化? (7)口头检验 3、学校买来5个足球和10个篮球,共计700元。每只足球比每只篮球便宜10元。足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画一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2)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来解答的 四、小结全课,优化策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6
浦东新区育华(集团)学校 袁海
对于这次公开展示课,经过评审组的评课讨论之后,我有很多新的体会,从课程评价中学了很多新的东西,经过大家的交流分享,我看到自己课堂的不足和优势。在此对课堂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利于进一步完善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发挥可取之处,弥补展示课的不足,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本节课。在对课标与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我采纳了部分书中内容,自行编写了本课教案。教学设计关键体现以下几点:
1、本课定位为以实践操作为主,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word使用技能为主,以增强学生计算机使用兴趣、提升信息素养为主。
2、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任务完成的自我效能感。
3、有教无类,注重整体,个别辅导。课堂讲授整体辐射的同时,对每一个学生,设置任务总考虑学生个人特点,分组分任务,利用个别辅导进行细化。
4、适当的分层教学,学生因素质基础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知识最近发展区与认知结构不一样,体现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
本次课,教学中突现的优势之处在于,1、对于我们职校学生而言,课堂学生管理方面比较成功,学生聚精会神,充分配合,既活跃气氛又不乱秩序。
2、教学设计上模块结构之间过渡设计合理,转换适当,知识点上逻辑清晰,承前接后,一脉相续。
3、教学素材准备充分,任务驱动,学生有事可做,积极参与,课堂完成得也不错,分组分层 任务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4、课堂媒体使用得当,图、文、音视频组合,多种素材丰富课堂的同时,将知识点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室座位布置、学生分组分层、小组长组织等设计都不错。
当然,本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操作中的具体步骤理论上过分细化,导致课堂中步骤分解占据很多时间,学生对细化的步骤也不容易一时记住,因此,以后类似课程中,操作步骤可以概略一些,以演示代替图文分解效果会好一些,使课堂不用节奏紧凑。其次,课堂任务的反馈方面,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自己反馈,教师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而不是将结果和操作直接呈现,需要留下适当的思索与探究空间给学生,穿插应用启发式教学。再次,职校学生组成情况比设想的复杂,ABC的分层法难以将全部学生个体特点体现,任务完成中大部分都不错,难免有少量同学操作中无动于衷,这是教学中要给予关注的方面。
综观整节课,通过分层分组教学,学生在比较中应用,在操作中掌握,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回顾起来,一节展示课的两面性都有,只有经过大家的推敲点评,自己才能看清自己。对于优势方面,继续精于求精,对于不足之处,我自己需要加大学习,多观摩同事的课堂,并向学校教研组、专业组各位前辈学习。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缓存替换,PageRank算法,用户权重,文件权重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及上网用户数呈爆炸式增长,导致网络流量剧增,网络面临链路拥塞等问题。运营商通常采用缓存技术来降低运营商之间的网间结算流量、缩短网络内容距离用户的网络距离。当用户请求文件下载的时候,只有运营商内部的缓存没有该文件的时候,该文件才从处于其他运营商的文件服务器获取。
但是缓存空间是有限的,当缓存空间被占满后,就要按照某种替换策略将部分缓存中的不在具有价值的数据释放出来,腾出空间来存储新的缓存数据,以提高缓存空间的请求命中率和字节命中率。因此,缓存替换策略的研究对于提升代理缓存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缓存替换算法主要考虑两个重要的性能评价指标[1,2]:请求命中率指请求命中率(Hit Rati:HR):指请求次数占总请求次数的百分比;字节命中率(Byte Hit Ratio:BHR):指缓存命中的请求对象字节数占请求对象总字节数的百分比。
目前,已有的缓存替换算法大多都是基于文件对象的访问特性来设计的,主要分为四大类型[3,4]:基于访问对象大小、基于访问对象访问时间间隔、基于访问对象访问次数、基于访问对象价值。这些缓存替换算法都是基于文件对象的访问特性进行研究的,忽略了真正的网络使用者———用户,导致命中率不是很理想。而实际上,文件对象的各种访问特性的形成本质上是由访问文件对象的用户的行为的变化造成的。因此,本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将用户和文件对象类比为网络中的节点,将用户和文件对象之间的访问关系抽象为网络中的连线,然后采用PageRank算法计算文件和用户的权重值,通过用户的权重值来计算文件的权重值。根据文件的权重值设计缓存替换算法,在需要进行缓存替换时,优先替换权重值小的文件。该算法在计算文件权重时,考虑到了用户的访问行为对文件价值的影响。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较好的请求命中率和字节命中率。
1 相关知识
1.1 已有缓存替换算法
基于访问对象大小的替换策略。SIZE算法[5,6]是典型代表,核心思想是:当缓存的剩余容量不能容纳新请求的对象副本时,就将缓存中最大的对象替换出去。这样缓存中多存储小的对象就可能会产生较高的请求命中率。但是该算法没有考虑访问次数、访问时间间隔和访问延迟等其他因素,导致较小对象可能会在缓存服务器中存留较长时间,从而字节命中率就偏低。
基于访问对象访问时间间隔的替换策略。LRU(Least Recently Used)[7,8],即最近最少使用替换算法,是典型代表,核心思想是:当缓存中需要替换一些对象副本时,替换掉那些离上一次自己被访问时间的时间间隔最长的对象。易于实现,但是是没有考虑网页的大小,访问频率,时间延迟等因素,可能会为了保存一个较大的对象,将许多小的对象替换出去,导致请求命中率降低。
基于访问对象访问次数替换策略。LFU(Least Frequenily Used)[9,10],即最不经常使用替换算法,是典型代表,核心思想是:该算法将缓存中最近访问次数最少的对象优先替换出去。简单易实现,只需对每个文件对象维护一个计数器,对象每被访问一次,计数器就加一。但是也没考虑对象大小、访问延迟等因素,比如,有些对象积累了很大的访问频次,即使现在已不再被访问,它们也不会被替换出去。
基于访问对象价值替换策略。GDSF[11,12](Greedy Dual Size Frequency)是典型代表,核心思想是:该算法通常都考虑多个影响缓存性能的参数,比如文件对象的大小、访问频率、访问延迟等等,设计一个价值函数来计算每个对象的价值,价值目标函数为:Hi=(Ci/Si)*Fi+L,Ci为对象i的获取成本,Si为对象i的大小,Fi为对象i的访问频率,L为年龄老化因子,初始时L=0,每次都替换Hi最低的对象。目前,相对于其他缓存替换算法,GDSF算法具有比较好的性能,但算法较为复杂,不易实现。
1.2 PageRank算法
鉴于本文在缓存替换算法的设计中会利用PageRank算法,因此在本节中将对PageRank算法进行详细介绍。
该算法由Google创始人Lawrence Page和Sergey Brin[13]提出,用来标识网页重要性,PageRank值就代表一个网页的重要性的数值,PR值越高则该网页越重要。
PageRank的核心思想[14]是“被越多优质的网页所指的网页,它是优质的概率就越大”。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入链数量和网页质量两个因素。每个页面的PageRank的计算均基于下面的两个基本假设:(1)数量假设:一个页面收到其他页面的入链数越多,该页面越重要。(2)质量假设:指向一个页面的其他页面的质量越高,该页面越重要。
PageRank的计算步骤如下[15,16]:(1)在初始阶段:以网页作为节点,网页之间的链接作为边,构建起Web图。每个页面设置相同的PageRank值。(2)更新页面PageRank得分的方法:每个页面将其最新的PageRank值平均分配到该页面的出链上,这样每个链接就获得了相应的PageRank值。然后,每个页面的新PageRank值等于该页面所有入链的PageRank值的累积和。于是每个页面的PageRank值都更新了。(3)重复步骤(2),直到权重收敛。
PageRank的数学描述如公式(1)所示:
PR(i)为页面i的权值,PR(j)为页面j的权值,M为页面总数,N(j)为页面j链出页面的数量,表示页面i与j是否有连接关系,若有则为1,否则为0。d=0.85为阻尼系数,由于存在一些网页的出链为0,也就是那些不链接任何其他网页的网页,没法计算其PageRank值,一般称为等级沉没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在算法中加入一个阻尼系数d,根据Lawrence Page和Sergey Brin[17]给出的实际值,一般将d设为0.85。其含义是,任意时刻用户到达某页面后并继续向后浏览的概率,1-d就是用户停止继续点击,随机跳到别的URL的概率。
2 基于PageRank的缓存替换策略
2.1 基本思想
PageRank实现了对网页重要性的排名。本文采用PageRank的思想对文件的重要性进行排名,实现缓存替换算法。基本思想是:将用户和文件对象分别看作是网络中不同的节点,当且仅当用户访问了文件对象之后,该用户和该文件对象之间才存在关系,并将这种访问关系抽象为网络中的连线,于是就形成了用户-文件对象网络模型。然后采用PageRank的算法计算文件和用户的重要性权值,把文件对象权重值FR作为衡量缓存中对象的价值函数,在需要进行缓存替换时,优先替换那些文件对象权重值FR较小的对象。
2.2 文件权重值函数的计算
首先定义用户-文件对象网络:该网络中有两类节点,文件节点F={f1,f2,…,fi,i=1,2,…,M},用户节点U={u1,u2,…,uj,j=1,2,…,N},网络中的边lij是用户与文件的访问关系,lij=1表示用户uj访问过对象fi,即用户uj和对象fi之间有边,lij=0表示用户uj没有访问过对象fi,即用户uj和对象fi之间没有边。
文件对象的权重值FR(i)的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令文件对象i的权值记为FR(i),用户j的权值记为UR(j)。对于用户来讲,访问的重要文件对象数量越多,UR值越高;对于文件对象来讲,被越多重要的用户访问,FR值越高。在用户-文件对象网络中,有两种元素UR与FR,必须想办法使UR与FR两者相互关联。本节设计了FR、UR的计算公式,如公式(2),(3)所示:
FR(i)为文件i的权重值,UR(j)为用户j的权重值,M为文件数,N为用户数,表征文件与用户是否有访问关系的值,若有访问关系该值为1,否则为0,为用户j访问不同文件的文件数,为访问文件i的不同用户数,P为衰减系数,为0.85。
公式(2)是利用当前用户的权重值UR来计算对应的文件对象的权重值FR:每个用户将其当前的权重值平均的分配到用户访问过的每个文件对象上,这样每个文件对象就获得了相应的权重值。于是,任意一个文件对象i的权重值FR(i)等于访问过i的每个用户分配给i的权重值了累积和。
公式(3)是利用当前文件对象的权重值FR来计算对应的用户的权重值UR:每个文件对象将其当前的权重值平均的分配到访问过该文件对象的每个用户上,这样每个用户就获得了相应的权重值。于是,任意一个每个用户j的权重值UR(j)等于该用户访问过的每个文件对象分配给j的权重值了累积和。
由于用户-文件对象网络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个用户只访问一个文件,并且该文件又只被这个用户访问,相当于网络中的一个小的孤立的闭合网络,用户与其对应的文件对象之间只彼此互连,这样导致在给UR赋予初值之后,无论迭代多少次,该用户对应的文件对象的FR始终为UR的初始值,不会降低。而实际上这种用户对应的文件对象的权重值应该为最小,在替换时优先替换这种文件。这个现象就相当于PageRank算法中的等级沉没,在PageRank算法中引入了阻尼系数d来解决等级沉没问题。于是,本节的算法也引入一个衰减系数p(0<p<l),来抑制这种用户的权重值的贡献度,衰减系数p的含义是只有UR(FR)的p部分分配给与之相互联系的FR(UR),而1-p部分分配用给整个用户-对象网络中所有的UR(FR)。根据Lawrence Page和Sergey Brin给出的PageRank算法中阻尼系数d的实际值,在应用中一般将d设为0.85,这里衰减系数p也取0.85。
2.3 算法实现
当有新的请求文件时,若缓存空间未满,就存储该文件;若缓存空间已满,需要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存储新到达的文件,选择需要替换的文件的算法是:按照FR值从小到大替换。具体的处理流程如下:
(1)假设缓存空间的大小为Total。
(2)已经使用的缓存储存空间大小为Used,最初Used的值为0,若当前请求对象为i,则Size(i)为对象i的大小。
(3)若对象i在缓存中有副本,则Used值保持不变,并按照公式(2)-(3)重新计算对象i的FR(i)值。
(4)若对象i在缓存中没有副本,未命中,则对i的请求将被转到数据源服务器,从数据源服务器上获取。按照缓存的剩余空间是否能够存储这个新的对象i会出现两种情况。此时,Used值发生变化,如公式(4)所示:
(1)若NEWUsed<<Total,则缓存的剩余空间够存储新对象,说明不用缓存替换,直接把新对象i放入缓存。
(2)若NEWUsed>>Total,则缓存剩余空间不够存储新对象,说明必须进行缓存替换,选择已有对象,释放这些对象存储的空间以存储这个新的对象。
替换对象的选择方法如下:将缓存中所有对象按FR(i)排序,从FR(i)最小的对象开始替换直到缓存中的剩余空间足够存放新对象,即将要替换出来的哪些对象i1,i2,…,ik,满足以下2个条件,如公式(5)-(6)所示:
3 仿真实验
首先编写了基于PageRank的缓存替换策略的仿真程序。为了进行对比,本文又模拟了常用的缓存替换策略LFU。针对每一种策略,均计算了其在不同缓存容量下的请求命中率(HR)和字节命中率(BHR),不同的缓存容量即为:将缓存大小设为访问文件对象的总大小的百分比。本文设置缓存大小为0.05%,0.5%,5%,10%,20%,50%,80%,100%。
仿真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图1为基于PageRank的缓存替换策略和LFU策略在数据集上的请求命中率对比图。图2为基于PageRank的缓存替换策略和LFU策略在数据集上的字节命中率对比图。由图1-2可见,无论是请求命中率,还是字节命中率,基于PageRank的缓存替换策略一直优于LFU策略。
4 结束语
WORD查找与替换教学案例 篇8
本节教学内容是山东省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课《文章录入大比拼》中的“查找和替换”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对录入的文字进行批量修改,从而掌握文字修改技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查找和替换”命令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查找和替换”的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能熟练运用“查找”“替换”批量修改文章。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学生间的合作、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时间分配
这堂课教师操作演示10分钟左右,学生上机操作25分钟左右,组内互相找不足并讨论10分钟左右。
(二)课前分组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按小组就座,4人一个小组,全班9个小组,将不同操作层次的学生搭配分在一个小组。
2.让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熟悉一下。
(三)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篇较长的Word文稿)同学们,当我们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查找字或词,或者把文章中多次出现的词或者一段话,换成另一个词或另一段更贴切的话,这是很麻烦的。那有没有什么简便方法呢?当然有!Word中有“查找和替换”功能,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这类任务了!
(四)新授内容
1.查找功能
打開文章“送小龟回家”,查找“喝酒”两个字。
第一步:将光标定位到文章的开头。
第二步:单击菜单栏上的“编辑”,再单击“查找”。
第三步:在查找内容后面的文本框输入“喝酒”。
第四步:单击‘查找下一处,直到把全篇文章找完为止。
2.替换功能
将“送小龟回家”一文中的“小乌龟”替换成“小龟”。
第一步:将插入点光标定位到文章的开头。
第二步:单击菜单栏上的“编辑”,再单击“替换”。
第三步:在查找内容后面的文本框输入要查找的内容“小乌龟”,在替换文本框输入“小龟”。
第四步:单击替换或全部替换。我在讲解的过程中,有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选定一个内容,电脑能不能自动录入‘查找内容呢?”我觉得这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了脑筋,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就鼓励她待会练习的时候可以试一试。
在教师演示完“查找”与“替换”操作后,学生在“送小龟回家”文章中根据教师的讲解一步一步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或疑难问题,首先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询问小组内的同学,再解决不了的就举手问老师。我发现学生理解得很快,大部分操作都很顺利,心里非常高兴。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告诉学生一个小窍门:电脑记录着我们执行过的每一步操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操作有误,可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撤销”按钮,撤销前一步操作,多次单击该按钮,可以撤销前几步操作。如果撤销后又觉得还是撤销前的内容正确,可以再多次单击恢复按钮,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刚才举手提问的学生尝试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告诉我说可以,我适时表扬了她,再让所有的学生都用了一下她的方法,同学们都肯定了她。她看起来更有劲头和兴趣了,学习也更有主动性、积极性了。
作为教师,当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小窍门,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验证假想,从而让他们在动手和教师的鼓励中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同时也鼓励了其他学生,让他们有了前进的力量,有了学习、钻研的热情。
(五)教后反思
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自信,能与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学生讲错,没有关系;学生提出问题,有人关注;学生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回答错误时,会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当他进步时,会得到热烈的掌声。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想、见解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这样我们的课堂目的就达到了。
如何解决内容替换的难题 篇9
文章修改时若出现不好寻找统一规律的大量问题,例如,搜集自网络的文章,由于网页格式符号作怪,复制来的文本在每段后可能带有一些无用的字符串,这样的字符串往往不仅内容不尽相同,甚至字串长度也不同,无法用普通替换来完成(图1)。
(图1 处理前的段尾有不规则字符串) 这时,先将要处理的文字复制到EmEditor空白文档中,执行Ctrl+H命令启动替换窗口,选中“使用正则表达式”复选框,在“查找”框中输入“中医网.*$”,“替换为”框保持空白,不输入任何内容(图2),最后点击“替换全部”,只需数秒钟,就可完成成千上万字的不规则段尾信息处理(图3)。表达式中“.*”表示从当前位置开始的若干个任意字符,“$”表示一直到段尾结束。 (图2 用简单的表达式来完成复杂的替换) (图3 处理后的段尾整齐划一)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10
文档参考来和来自贵州省贵阳市文哥电脑专业教育 百度作者:wrh8
2015年3月
在日常工作中
格式的修改
一、去掉表格和格式
为了版面的整齐,网页文档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存在的,只是一般情况下表格的颜色被设为无色或表格宽度被设为0,所以我们在网页上看不到表格。另外,网页文档中换行用的都是手动换行符,还有对字体等格式的设置。如果把从网页上复制的文字直接粘贴到Word中,那么它们也都粘贴进来了,这给重新排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从“编辑”菜单中单击“全选”,然后单击“剪切”,再单击“选择性粘贴”。在打开的的“选择性粘贴”对话框中选择“形式”为“无格式文本”,确定。这样表格和各种格式都没了,手动换行符也变成了回车符(段落标记)。另外还可以从“文件”菜单中选择“另存为”,把文档保存为纯文本文件,再用Word打开,效果和上面的方法完全一样。
如果刚从网页上复制了文字,那么在Word中可以直接执行“选择性粘贴”的步骤,这样将省事得多。
二、删除空格
网页文字中会有许多的空段和空格,在Word中排版时也需要清除。那么为什么这一步要删除空格,而不是先删除空段呢?道理是:有些看
起来什么也没有的段落中可能存在空格,而有空格的段落并不是真正的空段,在Word中没法对它们批量执行删除操作。
首先,从“编辑”菜单中打开“替换”对话框(打开后暂时不要关闭,后面的操作都要在这里完成)。把光标定位到“查找内容”文本框中,按一下空格键输入一个空格(默认情况下是半角空格),“替换为”文本框中什么都不填。单击“全部替换”,Word将删除所有的空格。你可能会说怎么我这还有许多空格呀?别急,如果这样的话,那是因为这个文档中还有另外两种空格:全角空格和制表符空格。对这两种空格,半角空格是不会把它们当一家人的,所以替换时对它们置之不理。打开中文输入法,按Shift+空格键,切换到全角状态,然后按空格键在“查找内容”框里输入一全角空格,“替换为”为空,再按“全部替换”,所有的全角空格也都删除了。再单击对话框中的“高级”按钮,然后单击“特殊字符”,选择“制表符”,在“查找内容”框中会出现“^t”(当然也可以手工输入),“替换为”为空,再单击“全部替换”,制表符空格也都没了。
三、删除空段
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的“高级”模式下,两次单击“特殊字符”中的“段落标记”,“查找内容”框中将出现两个“^p”(也可以手工输入^p^p),再把光标定位到“替换为”框中,单击“段落标记”输入一个“^p”,再单击“全部替换”,文档中所有的空段全部消失。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请想一下,没有空格的空段是怎样产生的?不正是我们连打了两次回车之后才有的么?现在把两个连续的回车替换成一个,正好消除了那个空段。
单字母替换密码的破译模型 篇11
关键词: 替换密码 希尔密码 置换矩阵
替换式密码,又名取代加密法,是密码学中按规律把文字加密的一种方式[1]-[5]。在密码学研究领域中,密码破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信息安全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单字母替换密文的破译问题。使用矩阵理论[6],建立了希尔密码[7]破译单字母替换式密码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密文中获取正确秘钥方法,进而运用希尔密码,置换密码,概率分析,以及可拓评价法,设计出了一套算法自动破译给定单字母替换式密码,并给出了评价该破译能力的标准。
1.基于希尔算法的单字母替换式密码破译设计
基本假设:
(1)加密矩阵的阶数较小;
(2)破译的明文已获取;
(3)明文的长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足够长;
模型或算法中的记号表示如下:
P—明文;Q—暗文;A—加密矩阵;i—个数;
希尔密码是运用基本矩阵论原理的替换密码。每个字母当做26进制数字:A=0,B=1,C=2......一串字母当成n维向量,跟一个n×n的矩阵相乘,再将得出的结果MOD26。
1.2希尔算法
上节中所建立的希尔密码破译单字母替换式密码的数学模型,其本质就是进行矩阵运算,利用英文替换密码的编码的希尔算法进行求解,步骤如下:
Step1:将一串经过单字母替换式方法加密后的暗文中的a-z(或A-Z)进行26进制数编码:a—0,b—1,c—2……x—23,y—24,z—25。英文字母编码组成暗文矩阵。
Step2:通过概率分析将猜测出的加密矩阵经过模逆算法[8]进行模逆运算,然后按照(1)式与Step得到的暗文矩阵经过实矩阵相乘[9]得到P矩阵,即明文矩阵1。
Step3:将破译出的明文矩阵P进行定性评估,如果明文矩阵1不正确,再重新猜测加密矩阵A,并重新操作Step1的操作,直到得到对应的正确加密矩阵所A对应的正确明文P,即明文矩阵n。如果明文矩阵1正确,则直接输出。
2.仿真结果
输入一串字符串,本次仿真以“the banana is very big I very like”27个字母为例作为明文P。假使经过某种加密方式,可以得到暗文“ungnsdgdpagkenvqgeqfjvupgul”,则暗文矩阵Q如图1所示:
3.结语
本文利用希尔算法破译单字母替换式密码。希尔算法与概率分析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所设计的单字母替换式密码破译模型不仅适用于密码破译,而且可以运用于其他领域,如文件加密等,使用价值高,实用性强。
参考文献:
[1]王昭,段云所,陈钟.数据加密算法的原理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1(2):58-64.
[2]秦志光.密码算法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4,24(2):1-4.
[3]许霞.数据加密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张肖,王薇.替换式密码算法及其破译能力的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5(27):242-242.
[5]李振华.替换密码算法在C++中的实现[J].科技广场,2009(3):157-158.
[6]付丽,丁慧.代数在密码学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2):29-31.
[7]亓传伟.简便高效的希尔密码[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7(9):77-79.
[8]陈海进.奇数模模逆算法对偶数模的推广[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05:100-101.
[9]徐士良.C常用算法程序集[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1.36-37.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12
本节教材是word文字处理中的重要部分, 在初中信息技术考试中, 文字处理是必考的题型, 要点是在文章中进行查找和替换的操作。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可能接触了一些相关知识, 但通过调查, 大多数学生并不会操作, 故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 掌握用“查找和替换”来对文字材料进行编辑。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综合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重点与难点】
(1) 查找文字。
(2) 用“替换”对文档进行编辑。
【学习方法】
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以各种各样的“问题”驱动教学, 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中学习技术, 学习内容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 还应注重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过程】
1.导入
“昨天老师读了你们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写得非常感人, 老师非常喜欢, 所以把它输入到了电脑里, 我打开文档给同学们看看。 (学生会发现课文中的“母亲”都输入成了“父亲”, 定会向老师提出发现的问题。) 哎呀, 老师真粗心, 把“母亲”都输入成了“父亲”, 那今天就请你们帮忙, 帮我来修改吧。”
让学生自主学查找与替换的方法, 自己尝试对这篇文章的错处进行修改。
2.新授
学生自主学习, 按照课本内容完成下列学案。
(1) 查找的方法与步骤。1将光标移动到文章的开头。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查找”命令, 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3在查找对话框中输入自己想要查找的内容。4单击查找下一处, 即可看到每次查找到自己想要查找的内容, 光标就会在找到的地方闪烁。5直到查找到文章末尾, 屏幕会出现提示信息, 说明查找完毕。单击“确定”按钮, 关闭提示信息框。6学生尝试操作, 提醒学生查找内容为“父亲”。7学生操作后相互交流, 小结操作步骤与方法。8利用电子教室, 让学生边讲解, 边演示“查找”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
(2) 替换的方法与步骤。1将光标移动到文章的开头。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 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3在替换对话框中输入自己想要替换的内容。4单击替换, 即可看到每次查找到自己想要替换的内容, 光标就会在替换的地方闪烁。5如果单击全部替换, 屏幕会出现提示信息, 替放N处说明替换完毕。单击“确定”按钮, 关闭提示信息框。6学生尝试操作, 提醒学生查找内容为“父亲”, 替换内容为“母亲”。7学生操作后相互交流, 小结操作步骤与方法。8利用电子教室, 让学生边讲解, 边演示“替换”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
(3) 预习检测。利用学情报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监控。
(4) 小组合作探究。将《少男少女》这篇文章中的“男孩”用“替换”和“全部替换”两种方法替换成“女孩”, 并说出“替换”和“全部替换”两种方法的异同。
(5) 反馈点拨。我看到了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对文章进行了修改 , 可是在文章中所有的“母亲”都输入成了“父亲”, 所有的“女孩”都输入成了“男孩”, 我们一个个到文本中去找, 真的很不方便, 也很不科学, 但我们今天学习了“查找与替换”, 这就能让我们快速又准确地查找到“所要查找与替换的内容”, 如果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查找与替换”命令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显然会大大提高我们编辑修改文章的工作效率。
(6) 当堂检测。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任意下载一篇文章, 将其中的某些字词查找替换成自己想要替换的词句。
3.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板书设计】
查找与替换
查找:编辑—查找—输入内容
替换:查找与替换对话框中的“替换”选项—输入要替换的内容—全部替换
【课后反思】
英语作文常见词的替换与高频词 篇13
替换词
注:中文解释为每一行最后一个或最后两个词的意思,开头的简单词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并用烂了,替换词既有常见的连接词,段落开头的短语,也有涵盖环保、交通、数据统计、人物方面的议论文中常见的单词,看到下面列出不懂的词建议百度或者安装一个有道词典进行查阅,最好结合例句进行记忆,避免在写作时不合适的语境中强用高级词汇而造成的用词不当。
有了这些常见的代替词、连接词和过渡词,加上适当的强调、倒装、主宾定从句等句式,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写作的“隐形的模板”,这和那些作文辅导书上so-called(所谓的)万能模板是完全不同的,这个“隐形的模板”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模板。
1.opinion—standpoint—sentiment--意见、观点、感情 2.explain—interpret 解释、说明(词组可用account for)3.advantage—merit 优点
4.disadvantage—drawback 缺点(类似的相对词有strength和weakness)
5.start—initiate—inaugurate 开始(动词)6.improve—promote--enhance 提高、改进 7.importance—magnitude 重要性
8.goods--product—merchandise—commodity 商品(上学期四级作文出现过)
9.enough—sufficient—adequate 足够的 10.unbelievable—incredible 难以置信的 11.traditional—orthodox 传统的
12.future—prospect 未来、前途(a promising prospect 光明的前途)13.deal with—tackle 解决(一般后面接problem或者issue)14.serious—grave 严重的(一般后面也接problem或者issue)15.beneficial—instrumental in 有益的
16.meet—face—confront 面对(一般后面也接problem或者issue)17.try to do—endeavor to do 努力做。18.invent—devise 发明 19.assumption—hypothesis 假设 20.imagine—envisage 想象 21.brief—concise 简短的、扼要的 22.love—affection 爱、感情 23.doubtful—skeptical表示疑问的
24.evaluation(名词)—estimate(动词)—appraisal(名词)评估 25.famous—renowned 有名的、出名的
26.stress-highlight –emphasize on强调(一般后面接the importance of)27.outstanding—prominent 杰出的、出色的(一般用来形容人)28.cooperate with—team up with--in collaboration with 与……合作 29.depression—slump –recession衰退、萧条(一般指经济)30.plan—scheme 计划(名词)
31.responsibility—liability –obligation义务、责任 32.stop—hamper—hinder 阻止、阻碍
33.be good at—excel in –be proficiency at 擅长、精通 34.control—manipulate 控制
35.excellent—supreme –exceptional 极好的、出色的(可用于形容人、事情)36.at the beginning—on the threshold of 开始
(可用于作文开头)37.unavoidably—inevitable 无法避免的 38.come across—encounter 遇到
39.think—deem(认为)--deliberate 仔细思考(还有一层意思为 故意的)
40.need—necessitate 需要、使成为必要 41.success—victory—triumph 胜利、成功 42.experience—undergo 经历(动词)43.goal--intention—objective 目标、目的 44.for example—for instance 例如 45.car—vehicle 车子、车辆
46.true—reliable—authentic 真的、可靠的 47.job—profession—occupation 工作、职业 48.support—uphold 支持
49.similarity—resemblance 类似点、相似之处 50.same—equivalent 相等的、等量的
51.obey—comply to 遵守、服从、依从(可以接regulation、traffic rules)52.sometimes—occasionally 偶尔、有时
53.mutual—reciprocal 相互的、互惠的(常见的接respect)54.be angry about—be furious with 对….发怒、生气 55.as a result—consequently 作为结果 56.permanent—perpetual 永久的
57.emotional—perceptual 感性的(理性的为rational)58.decrease—lessen—diminish 减少 59.extra—supplementary 额外的、增补的 60.a serious of—a sequence of 一连串、连续 61.finally—ultimately 最后地
62.be addicted to—be obsessed with 痴迷于
63.draw /come to a conclusion—generalize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 64.trend—tendency 趋势
65.building(建筑)—mansion(大厦、豪华的府邸)—skyscraper(摩天大楼)66.a great number/deal of—a multitude/multitudes of 大量的 67.in accord with—in accordance with 与….一致、按照…..68.suitable—appropriate 合适的好词和高频词
1.increasingly 日益、愈加(Nowadays/Recently there is an increasingly awareness of。。)
2.economic 经济的(一般把technology 和economy连在一起用)3.motivation 动机 4.proximately 大约
5.deliberately 故意的(可代替on purpose)6.advocate 主张、拥护 7.efficient 高效的
8.characteristic 特有的、典型的(与critical 意思相近)
9.enormous巨大的 –innumerable数量多的–tremendous 极大的(可修饰enthusiasm)10.aspiration 志向、抱负
11.extraordinary 独一无二的、极好的
12.consecutive 接连不断的 successive 继任的、接连不断的 13.fundamental cardinal elementary 基本的、初级的(三个词都可以表这个意思)
14.be dedicated to be immersed in 致力于、努力于、沉浸于….(可代替be devoted…to)
15.mandatory compulsory obligatory 强制的、必须做的
16.adjacent to 靠近,临近(可代替near,在介绍地点时可用到)17.consolidate intensify enhance 加强、提升、加剧(三个词都有这意思)
18.magnificent 壮丽的、华丽的、极好的 19.exaggerate 夸大
20.notable sensational 吸引眼球的、引人注意的 21.invariably 始终如一的 22.persistent 坚持不懈的 23.in advance—beforehand 提前 24.deficiency—flaw 缺点、不足、瑕疵 25.thereafter—henceforth 以后、之后
26.strategy 方法、策略(可代替way method approach)27.conscientious(认真的、勤勤恳恳的)28.alleviate 减轻、缓解(与加强、加剧相对)29.diligent 勤勉努力的(形容人的品格)
30.unprecedented 史无前例的(类似于extraordinary)
【《替换的策略》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替换分析09-22
替换算法10-04
数据替换10-09
英语用词替换08-27
十大高频替换词09-27
英语作文高级词汇替换08-02
学分替换申请书09-07
替换划线部分典型例题解析05-27
考研英语写作替换词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