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评审资料

2024-09-24

工程师评审资料(通用7篇)

工程师评审资料 篇1

各县(市)、区住建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人社局2017职称工作整体部署,今年徐州市建设专业中级资格评审委员会会议拟于2017年9月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2016年底前在我市从事建设专业技术工作,且符合《江苏省建设工程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格条件(试行)》(苏职称〔2010〕9号)要求的专业学历、技术资历和继续教育、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成果、论文、著作等条件的人员,均可按规定程序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二、申报条件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二)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2、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厅)级科技进步(及相应奖项,下同)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2)省优秀设计(及相应奖项,下同)三等奖1项以上,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一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或市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并获得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2项以上或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具备学历的专业与申报任职资格评审专业不一致或不相近的,参加所申报学科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本科段学历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2门主干课程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参加自学考试的提供自学考试单科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非自学考试的提供入学通知书、交费发票、教学点出具的已通过课程的成绩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

(三)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

按照省有关规定,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为申报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申报时可不提交相应材料。

(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继续教育等情况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五)公务员(含参公管理人员)一律不得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如发现有违规行为的,取消其申报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单位。

三、报送材料内容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3份(填写内容一律不得打印)。

(二)“申报建设工程系列专业中级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用A3纸打印)一式5份。

(三)“申报建设工程系列专业中级技术资格人员情况一览表”(用A3纸打印)一式2份。

(四)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

(五)反映主要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学术报告、成果证件、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专利证书、任命文件、协议合同、竣工验收单、图纸以及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鉴定证书等)。对科研立项课题,应提交立项申请表、阶段性进行情况报告书(含主管部门组织的3位以上同行专家的审查和鉴定意见)。

(六)专业技术论文或专(编、译)著原件及复印件。

(七)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实行学历网上验证,国(境)取得的学历学位须经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

(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学时不少于72学时,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其中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由市人社部门组织,在“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完成并打印,专业科目以建设系统继续教育基地组织的业务培训为主,相关培训可咨询市建筑业协会咨询服务中心。地址:中山南路48号4楼401室,联系电话:83908188。

(九)为方便专业技术人员聘书的领取,专业技术人员本人或所在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持本单位介绍信(注明需领取专业技术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现专业技术资格等级及取得时间),到市建筑业协会咨询服务中心领取。地址:中山南路48号4楼401室,联系电话:83908188。

四、报送材料要求

(一)上述报送的材料除1、2、3项外,其他材料一律按照目录顺序装订成册。各单位在审查材料和证件时,必须严格审查原件,原件与复印件必须一致,对提供的复印件应当由审核人签字并加盖审核人所在单位公章。

(二)有关材料的具体要求:报送的材料除个人在工作总结中详细阐述外,还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单位证明、文稿以及有关旁证等)。

1、业绩部分。用于证实申报者个人所承担项目(课题、工作)的规模(重要性)以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效果),必须附佐证材料,主要有:单位证明、任职文件、协议合同、验收证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监理实施细则、设计图纸(一般只需附图签,表明项目名称、规模、日期以及申报者在该项目中的作用、地位等)、项目(课题)阶段性报告、鉴定报告等材料;获奖证明(获奖文件、奖励证书等或取得效益的证明(如节省材料、获得经济效益、缩短工期等);有关提出合理化建议、采取某些措施,从而确保了质量(施工质量、检测质量等)的证明等。

2、论著、译著、杂志。合著的著作、译著以及季刊杂志只须附封面、目录、前言、有关编审人员的说明、出版刊号,以及申报人参与编写章节的全文、申报人撰写的文章全文等复印件,复印件应由单位盖章。杂志应附原件。申报人员须提供论文电子版,市职称办统一对论文等进行查重鉴定。实行论文检索查询制度。凡要求在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需提供该论文的期刊查询及论文检索情况,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进行期刊信息查询并打印查询页面,提供“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论文发表证明,或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主流数据库进行本人论文信息的检索并打印检索页面。

(三)个人申报材料须经所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或代为管理部门核实并加盖公章。申报、核实过程中,要做到申报名单公开,业绩成果公开,考核结果公开,在本单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申报人、申报单位须同时填写《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随申报人材料一同上报。

(四)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评审材料的审查工作。学历、资历要符合要求;材料书写要清晰、工整;申报手续要完备齐全;材料装订要规范。务请各单位严格审查把关,凡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为便于评审和材料报送,方便申报人员对相关业绩材料分册装订,报送材料中所需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和资料袋统一格式,请各单位或个人根据需要自行前往市建筑业协会咨询服务中心咨询。地址:中山南路48号4楼401室,联系电话:83908188。其他表格材料可从附件中下载。

(五)工作总结要全面、客观的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技术学术水平、工作能力。一般可分为五部分:个人简历;参加过何种再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及目前的学识水平;主要工作业绩及奖励情况;论文、论著、译著等作品情况;符合《资格条件(试行)》中的具体条款的说明。

(六)已经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现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须提供用人单位聘用合同。

(七)“评审申报表”封面上“申报评审专业(学科)”栏(与一览表、简介表上“专业类别”一致)要力求填写准确,报送材料内容要与申报评审专业(学科)一致。

(八)申报人员在报送材料时,需交一寸免冠(近期未使用过)照片一张,照片背面用圆珠笔写上单位、姓名、性别。

(九)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等材料报送日期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

五、申报时间、地点及收费标准

请各有关单位务必于2017年6月19日至6月28日(工作时间内)将申报人员的毕业证、初级职称证、继续教育证、聘书原件及照片、书面申报材料、论文电子稿一并送到市城乡建设局职称办进行初审。请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相关材料,逾期不候。

地址:徐州市新城区镜泊西路建设大厦一楼156室 咨询电话:66998557 咨询邮箱:3450240075@qq.com

根据《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同意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收费标准的复函》(苏价费函〔2002〕62号苏财综〔2002〕61号)文件精神,收取评审费200元,面试答辩及论文鉴定费100元,共300元,请各单位或个人在报送评审材料时将评审费和面试答辩及论文鉴定费一并上交。

六、其他

(一)上申报评审未获通过者,其工作业绩、业务水平没有明显改善的,原则上今年不得重复申报。

(二)对伪造学历、资历,伪造申报材料,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将予以通报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延迟4 年申报处理,相关行为将作为失信行为予以记录和惩戒。

(三)申报人须为所在单位在岗人员,将对其社保信息进行抽查。推荐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包庇、纵容弄虚作假行为或为申报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徐州市建设工程系列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5月26日

工程师评审资料 篇2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原因,评审资料,分析

为了解本地区新生儿死亡原因,发现新生儿死亡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医疗保健服务问题,分析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切实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干预措施,我们对扬州市江都区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发生在医疗保健机构内的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扬州市江都区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死亡的新生儿。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辖区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死前就诊病历(复印件)以及其他新生儿死亡个案调查资料。儿童死因诊断和分类,主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9),疾病名称参考实用儿科学(禇福棠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第4版)中全国统一的诊断名称。

1.2.2 方法:

由辖区内二级医疗保健机构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儿科、儿童保健、产科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扬州市江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组,按照《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方法与要求》,每半年组织评审1次,统一使用《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评审表》,对新生儿死亡病历等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明确新生儿死因,对相关影响因素作出科学分析和评估,并得出评审结论,分可避免死亡和不可避免死亡两类。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扬州市江都区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新生儿死亡21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两性畸形1例。

2.2 新生儿死因分布:

导致本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新生儿死亡的前位死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9例,占42.86%)、出生窒息(5例,占23.81%)、先天性心脏病(2例,占9.52%)、意外窒息(2例,占9.52%);其他死因分别为腹裂1例、新生儿肺出血1例、诊断不明1例。

2.3 新生儿死亡时间:

早期新生儿(生后7 d内)死亡21例,占新生儿死亡的100%;新生儿生后1 d内死亡15例,占新生儿死亡的71.43%。

2.4 评审结论:

对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21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逐一评审,其中可避免死亡9例,占42.86%;不可避免死亡12例,占57.14%。

3 讨论

死亡评审是由产科和儿科专家共同参与探讨新生儿死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的过程,既加强了产科和儿科的沟通,也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与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地区200年~2013年评审资料表明,辖区医疗保健系统在新生儿死亡各个环节中仍存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为进一步降低我区新生儿病死率,现提出以下干预措施。

3.1 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发生。

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是造成我区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国内报道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1];有研究资料表明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是早产发生的首位因素,早产患者大多存在有高危因素[2]。加强围生期保健是预防早产发生的关键,一是加强围生期营养、卫生宣教与指导,对妊娠不良影响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和处理;二是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时筛出高危孕妇并进行重点监护和管理;三是对有早产倾向的提前入院进行保胎治疗,尽可能延长孕周,减少早产发生。

3.2 预防新生儿窒息发生,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3],产前和产时的高危因素与窒息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孕期及产时监护,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提高接产技术,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建议在卫生行政部门干预下,一方面建立产科技能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增加产科急救设备投入,改善产科条件和急救能力[5]。

3.3 完善产科与儿科的合作,提高产科和儿科的医疗保健服务质量。

本文资料显示,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死亡新生儿中早期新生儿占100%,其中生后24 h内死亡新生儿占71.43%。提示,提高产儿科技术能力与合作水平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至关重要。辖区Ⅰ、Ⅱ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具备与本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产儿科诊疗技术与新生儿急救能力;完善产科与儿科之间的合作,应制订儿科医师进产房参加新生儿抢救制度[6],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91.

[2]蒋秀,崔世红.198例早产资料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4,29(4):546-548.

[3]李芬,杜莉,金辉,等.1999-2008年上海市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0,25(35):5238-5241.

[4]赵国华.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3):88-89.

[5]石翎雁,王晓红,王新平.新生儿死亡情况评审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7(20):3231-3231.

试论工程造价评审的管理 篇3

【关键词】 控制工程造价评审管理

引言

工程造价评审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对建设项目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具体指由评审机构,按照相关法规和各项技术指标,对建设项目投资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实施的审核与监督;并通过评审监督,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准确性及竣工决算编制方法的合法合规性。

1. 工程造价评审的程序

1.1事前评审方法

工程造价评审大多是对工程竣工决算的评审: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和交工资料来审查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失误,例如大的建筑工程是经过招标确定的,它的造价按图纸造价是一次性包死的,在结算时只是发生一些变更和签证。此类工程在竣工决算评审时大多不会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很容易出在投标报价上,一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沟通后,建设单位做高标底故意提高造价,这样投标方就可高价中标。而在评审时却审查不出问题。

1.2事中评审方法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评审监督,尤其是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深入现场调查、取证、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跟踪评审勘查,记录要由甲、乙双方和评审人员三方签字认可。例如基础工程,当地勘不详时就会出现超挖和基础加深情况,如果施工方和监理作弊签证虚假加大工程量,在决算时不会发现,只有亲自到现场监督才能保证签证量属实。所以事中评审必不可少。

1.3事后评审方法

1.3.1对于有图纸的工程项目,要仔细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有否故意计算和合计错误以及笔误等。同时还要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图完成,有无取消部分后结算仍计价等。

1.3.2对于无图纸的项目要深入现场,对照结算项目采用现场实测以确保造价的真实性。决算评审除了核定工程量外还应对定额套用及费用标准进行评审,避免高套定额和不合理取费现象。

1.4材料价格评审

竣工决算中的材料及设备价格是直接影响建设项目评审质量的重要因素,评审时要特别注意对材料价格的审查。材料价格虽然是定额中规定的,但主要材料价格需按市场价格加以调整,即材料调差是工程的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往往是在材料使用上以次充好,而材料调差仍按质量好的材料价格调整。评审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建立建筑安装工程材料价格调查信息网络,定期调查。二是审查施工企业材料成本账。三是调查了解建筑市场材料价格情况。四是直接到供应厂(商)考察认证。只有在做好上述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最终决算价格。

2. 建设工程造价评审方法

2.1全面评审法

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的对全部项目进行评审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评审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评审的工程造价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评审法。

2.2标准图评审法

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评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结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评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地面以上结构相同,可集中评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评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2.3分组计算评审法

把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评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再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这是一种加快工程量评审速度的方法。

2.3.1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填土、运土分为一组这一分组中,先将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基础垫层计算出来,而槽坑回填土、外运土的体积按下式确定: 回填土量=挖土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余土外运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2.3.2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层、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刷浆、屋面层分为一组。在这种分组中,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计算出来。而楼面找平层、顶棚抹灰、顶棚饰面的工程量与楼地面面积相同;垫层工程量等于地面面积乘以地面厚度;空心楼板工程量由楼面工程量乘以楼板的折算厚度(查表);底层建筑面积加挑檐面积,乘以坡度系数(平屋面不乘)就是屋面工程量;底层建筑面积乘以坡度系数(平屋面不乘)再乘以保温层的平均厚度为保温层的工程量。

2.3.3内墙外抹灰、外墙内抹灰、外墙内面刷浆、外墙上的门窗和圈过梁、外墙砌体分为一组。在这一组中,首先把各种厚度的内外墙上的门窗面积和过梁体积分别列表填写,然后再计算工程量。在求出墙体面积的基础上,减去门窗面积,再乘以墙厚减圈过梁体积等于墙体积。各项数据均可借鉴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评审工作效率。

2.4对比评审法

用已经评审的工程造价同拟审类似工程进行对比评审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区别对待。一是两工程采用同一个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及变更不尽相同。其拟评审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评审法;不同部分可分别计算或采用相应的评审方法进行评审。二是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可根据两个工程建筑面积之比与两个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之比例基本一致的特点,将两个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以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对比审查。如果基本相同时,说明拟评审工程造价是正确的,或拟评审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是正确的。反之,说明拟审造价存在问题,应找出差错原因,加以更正。三是拟审工程与已审工程的面积相同,但设计图纸不完全相同时,可把相同部分,如厂房中的柱子、房架、屋面、砖墙等进行工程量的对比评审,不能对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图纸或签证计算。

2.5筛选评审法

建筑工程虽然有建筑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量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我们把过去评审积累的这些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价值)、用工等几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这些基本值犹如“筛子孔”,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筛下去的就不予评审了;没有筛下去的就意味着此分部分项的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评审。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评审速度和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评审审查条件的工程。

2.6重点抽查评审法

确定工程量大或造价较高、工程结构复杂的工程为重点,确定监理工程师签证的变更工程为重点,确定基础隐蔽工程为重点,确定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工程为重点,确定甲乙双方自行协商增加工程项目为重点。抓住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评审。

结语

加强建筑质量的造价监管与评审,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工程造价评审管理制度,从立法体系、行业创新、计价模式、人才培育、业务建设等多方面应配套的工程造价体系,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程造价评审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桂琴.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3).

[2] 郑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

复评审资料范文 篇4

院办资料

1.医院发展战略或中长期发展规划(含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措施落实

2.医院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发展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明确的资金投入,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前3年资料)3.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调研分析(至少每年一次),并制订针对性措施,措施落实情况(前3年资料)。

4.对中医药特色指标(人员比例、中药人员比例、中药处方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例等)定期考核、分析。(至少每年一次)

5.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6.科室综合考核目标(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疗效的相关指标)。★ 7.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

8.中医对口支援工作,鼓励措施(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工作计划,有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建立中医药视频平台,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并开展会诊工作)(前3年资料)9.人员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药人员、院级领导、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负责人比例≥60%)

10.院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科主任经过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上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11.医院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 12.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前3年资料)13.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14.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资料、技术档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基”培训、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临床科室资料

1.临床科室设置符合要求(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3个)、科室命名规范★ 2.科室人员结构合理,门诊、病房、急诊设置与设施符合要求 3.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数量?

4.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中有上级医师辨证分析与治疗法则、处方、用药要点讲解记录 5.病例讨论中有中医内容(5份讨论病例)6.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要求

7.2个以上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的分析、总结和评估,难点分析,方案优化)★,医师掌握诊疗方案,得到应用

8.手术科室制定至少1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抽5份手术病历)

9.至少2个以上科室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制定实施方案(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同一病种?),并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10.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11.病历书写: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首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 12.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要求(抽近1年10份归档病历、20张门诊饮片处方)

13.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有记录、辨证正确,处方符合要求(抽近1年10份归档病历、20张中成药处方)

14.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三基”现场考核(科室负责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15.中医诊疗设备配置达8类、20种,抽查3种设备使用情况

16.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0种,门诊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比例≥10%★(查上医院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等)。

17.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数≥50%,门诊必设中医综合治疗区。

18.医疗机构中药制剂≥5种,★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重点专科建设

1.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2个,床位数≥20张,按照要求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70%;专科学术带头人符合要求(在学术团体任职)3.专科的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10份运行病历或10份门诊病历)。

4.中医治疗率≥6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70%。(上资料)(如何统计,怎样可算中医治疗),门诊量、出院人数逐年增加

5.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3年资料)、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措施落实情况(3年资料,可体现在工作计划中)。

6.确定优势病种(居本专科收治病种前列、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疗效突出)。7.2个以上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价)★

8.有本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有明确的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提供原始跟师记录、论文等继承工作材料

9.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在专科临床中得到应用(查代表性2份病历)10.有3项以上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及其操作规范 11.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并实施 中药药事管理

1.对临床使用中药定期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每年2次以上,前3年资料)

2.中药房设置(有中药饮片库房、调剂室,中成药库房、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3.中药房设备、人员配备(中药房负责人中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的人员)。4.以中药内容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前2年资料)

5.中药饮片采购制度、采购计划,供应商资质档案,对供应商定期评估记录★ 6.中药饮片验收管理制度、验收记录完整

7.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制度,设施条件完善、养护记录。

8.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实行双人双锁、处方调剂符合规定)9.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复核(复核率100%),每剂重量误差±5%以内 10.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11.煎药室布局合理、设备设施完善

12.有工作制度、设备操作程序,开展质量控制、监测工作 13.定期消毒、有清洁规程,有消毒记录和每日清洁记录 14.煎药操作记录完整,操作方法符合要求

15.中药饮片调剂给付符合规定(有关规定是什么?)

16.有临床药师参与中药药物治疗,提供中药咨询服务(有咨询窗口、咨询记录)17.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和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有记录 18.定期开展中药处方评价工作,公布评价结果(3年资料)

19.对患者开展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前3年资料)中医护理 1.落实《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的计划与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工作计划中),并落实。2.护理管理部门职能和管理人员职责明确。

3.护理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达到0.4:1的要求。

4.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查技术档案)5.★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 6.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记录完整

7.护理与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有会议记录,至少每年1次)8.制定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实施(不少于2个)

9.开展专科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如何做?)10.入院评估等资料中体现辨证施护内容(抽2份相关记录)

11.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2名护士)12.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考2名护士)中医药文化建设

1.贯彻执行相关文件的会议记录(3分)

2.制定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3分)3.医院宗旨(3分)、发展战略(3分)、院训(4分)

4.医师的诊疗行为规范(6分)、员工的言语仪表规范(3分)、有特定礼仪(3分)5.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并培训(4分)

6.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庭院建设,门诊走廊、候诊区和住院部走廊,中药候药区)(宣传中医药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治未病”服务

1.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中有“治未病”服务的内容,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制定发展“治未病”服务的工作计划,具体措施并实施

3.有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平台(健康状态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等功能)4.人员配备(专职医护人员≥4人,中医类别人员≥70%,有一名高年资中医类别主治医师)设备配置

5.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

6.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服务流程合理,收集、整理健康管理数据 7.开展中医体检和评估

8.提供“治未病”干预服务(包括中医健康教育和指导,中医技术方法干预等)

9.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如膏方、针刺、灸法、火罐、推拿、贴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5项

综合服务能力

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

1.符合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床位数、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和设备)★ 2.诊疗环境符合要求(有饮水、休息、如厕和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明显、易懂的标识,保护患者隐私的设施和措施)。

3.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的措施(圩日不休息)4.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 5.制定双向转诊制度、工作流程

6.评审前3年,医院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

7.有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危重症优先诊治规定 8.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制度(30分钟内会诊)9.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公开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

10.保障患者或其近亲属知情权和参保患者知情同意权利的制度

11.实行“首诉负责制”,有专门部门,公布投诉地点及方式,有处理投诉记录 12.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指导、配餐、煎药等服务

13.创建无烟医疗机构的计划和具体措施,禁烟的标识醒目 应急管理

1.专门部门负责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无传染病漏报 2.有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职责和流程 3.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相关人员知晓)4.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5.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间协调机制、协调部门和协调人 6.有应急队伍,职责明确

7.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各类应急预案

8.有应急技能培训及考核计划,开展培训,相关人员掌握主要应急技能(抽查3名)9.开展各类预案应急演练和传染病爆发的综合演练(每年)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

1.承担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任务,有制度、培训方案及措施

2.承担中医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或中医全科医师培养任务(有制度、培训资料、名单、课件、学时、考核和评价等)3.继续医学教育制度,4.鼓励医务人员参与中医药科研的制度和办法及经费,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 患者安全

1.有患者身份标识制度,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归档病历5份, 病历信息不准确每份扣0.6分)

2.★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项项目核对患者身份(如姓名、年龄、病历号、床号等)3.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科(室)之间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交接记录

4.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

5.★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抽查5份记录)6.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规范统一的标记制度

7.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危急值”项目表 8.“危急值”处理记录(访谈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各1人)9.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10.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和工作流程 11.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医疗质量

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科主任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人)2.质量管理组织健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

3.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有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考核评价记录 4.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管理资料完整,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流程 5.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6.应用新技术报批,二、三类医疗技术应用情况报告 7.

二、三类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8.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新技术准入风险管理

9.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新技术档案资料完整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1.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要求,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2.委托服务应签署委托服务协议,有质量保证条款

3.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临检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4.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有安全记录,开展安全培训 5.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

6.个人防护符合要求,有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 7.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 8.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

9.废弃物、废水处理流程或登记记录 10.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工作

11.检验报告及时(临检≤30分钟,生化、免疫≤1个工作日,微生物≤4个工作日),格式规范,经审核并双签字(抽查10份报告单)

1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 13.POCT项目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记录,院内比对实验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1.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2.设备设施、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科主任为主治医师以上)

3.紧急意外抢救预案,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材,与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及流程 4.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岗位职责、质量控制记录 5.设备定期校正和维护记录

6.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有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7.出具报告医师资质、报告时间、报告流程符合要求,执行审核制度(抽5份报告)8.有重点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

9.设备定期检测、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 10.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防护措施完善 手术治疗管理

1.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分级授权管理 2.病情评估和术前讨论制度、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历)3.有手术知情同意制度并落实

4.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及需报告手术目录,并执行

5.急诊手术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建立急诊手术绿色通道

6.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抽3份手术病历)7.手术记录术后24小时内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于术后即时完成 8.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规定与流程,送外院病理有协议和工作机制 麻醉治疗管理

1.制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机制 2.麻醉科主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任职资格

3.麻醉前病情评估和讨论制度,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麻醉计划(3份手术病历)4.有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制度并实施,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的处理规范 5.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麻醉过程记录完善(抽近1年3份病历)6.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规程并执行(抽近1年3份病历)感染性疾病管理

1.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有培训 2.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实行首诊负责制,疫情报告及时、准确 3.医务人员消毒与防护用品符合标准、措施适宜 4.医疗废物(包括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处理规范

5.有传染病报告制度、责任奖惩制度,疫情报告部门和专职人员、进行网络直报 6.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传染病处置演练、预防知识的教育和咨询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与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应急用血的后勤(通信、人员、交通)保障(需与县医院签?)2.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前3年资料)

3.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测规定[血型及感染筛查],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4.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5.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6.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制度和流程,输血全过程记录于病历中

7.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输血感染、输血不良反应)的方案,实施情况记录(不良反应调查)8.输血申请登记、用血报批制度,大量用血(超过10U)报批审核 9.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 10.紧急用血预案

11.输血前检测和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ABO正反定型、RhD、交叉配血、感染筛查)12.开展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前3年资料)。医院感染管理

1.设置独立的院感管理部门,职责明确,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定期召开会议 2.相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及记录,持续改进措施

3.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前3年资料,考核2人)

4.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全院综合性监测,有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 5.开展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制定主要部位院感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 6.重点部门(手术室、ICU、产房、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导管室等)分区、布局符合院感要求

7.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8.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记录,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院科两级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记录)

9.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前3年资料)10.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11.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查记录)

12.全院及重点部门(如手术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病房、产房等)消毒与隔离制度

13.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符合相关要求

14.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规范与标准,有监测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 15.建立院感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16.定期(至少每季度)发布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提出改进建议 17.按照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 病历(案)质量管理

1.设置病案科/室,由从事医疗或管理中级以上人员负责病案科/室,配备相应的设施 2.保存门、急诊患者基本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就诊日期、科别),为急诊留观患者建立病历

3.住院患者有姓名索引系统,患者病案号是唯一的。

4.住院病历3日归档率≥90%,有未归档病历追踪记录(前3年资料)5.制定病历书写质控管理目标,各项指标达标,无丙级病历 6.制定病历书写质控管理制度,有检查记录

7.建立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医院有专职的质控医师,科室有兼职的质控医师

8.制定病历书写质控管理持续改进措施。定期对病历质量总结、分析、评价,提出整改措施(前3年资料)9.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采用国际疾病、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与手术操作分类)10.建立出院病案信息查询功能,首页信息全部录入 药事管理

1.有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与流程,有固定的供药渠道,供应商资质齐全 2.“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有适宜的储备 3.有药品效期管理相关制度与处理流程,控制措施和记录,4.有高危药品目录及统一警示标志。

5.名称、外观或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放置,并作明确标示

6.有麻醉、精神、放射性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 7.“麻、精”药品实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

8.存放于急诊科、急救室(车)、手术室的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制度,领用、补充流程

9.(病房不需要使用的药品)退药的相关规定,退药有记录

10.医师处方签名或签章式样应留样备案,签字或签章与留样一致

11.处方合格(查50张西药处方(含麻、精药品处方20张)、3份使用麻醉药的门诊病历)12.有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实施细则和执行记录。13.定期进行点评、发布结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

14.★设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核 15.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指标,实行奖惩管理 16.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分级管理制度并落实

17.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20%,住院≤60%,Ⅰ类切口(≤2小时)预防性使用率≤30%。18.有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并备案,目录外抗菌药物临时采购制度与程序

19.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报告记录,调查、处理程序 护理质量管理

1.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实施目标管理,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并实行考核 2.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

3.实施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有分级护理岗位职责

4.护理人员的配置依据和原则,体现护理人员能力与病人危重程度相符 5.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规定、执行方案

6.有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人员掌握分级护理的内容(考核2名护士)7.科室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有记录

8.主管部门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定期检查、评价、分析,提出整改建议(每月1次)9.★有优质护理服务的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保障制度、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 10.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30% 11.整体护理实施方案,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考核3名护士)

12.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措施到位,记录规范(查1名危重患者护理情况)13.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常规,有考核及记录

14.消毒供应室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规定、措施,质控记录 医院管理

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变更及时,诊疗项目与登记内容一致,经校验 2.在登记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有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3.★制定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相关规定,无超范围执业 4.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措施落实情况(前3年资料)5.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有专职机构或人员,定期召开会议 6.有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协调机制

7.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及逐步完善的计划和措施 8.制定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实行权限分级管理 9.有安全监管记录,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10.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11.制定成本核算制度、实施方案和流程,设专(兼)职成本核算员,建立科室成本核算 12.建立价格公示制度、并及时更新价格公示

13.建立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监管规范、有自查及收费投诉记录

14.药品及高值耗材采购制度和流程,审批程序规范,有主管部门对招标采购进行全程管理 15.成立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制定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16.设备论证、采购、使用、保养、维修、更新、资产处置制度与措施,会议记录 17.医学装备购置论证制度与决策程序,装备档案管理制度与完整的档案资料 18.保障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 19.★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保持在待用状态、有装备监管记录

20.高值耗材采购记录、溯源管理、储存、档案管理、销毁记录、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的管理(管理制度与程序),有采购记录、使用记录、监督检查记录,监管情况与不良事件的分析报告

21.“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事项经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与公示

22.医院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与程序,公开信息,有院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记录 23.在医院内部开展院务公开工作,公开内容符合要求,有投诉信箱 24.职工参与院务公开,有相关记录,有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的资料

25.制定患者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至少每年一次)患者满意度测评 26.对社会评价活动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重点考察内容

1.临床路径的实施,中医诊疗方案的制订、实施 2.如何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室)3.是否要搞两个以上重点专科 4.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5.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员工手册

6.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独立设科?)、要什么设备 7.如何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如何开展中医体检和评估

(综合)管理评审输入资料范文 篇5

一、职责方面

财务部、人事办和卖场管理办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期间,完善以下方面的职责工作:

1、文件管理

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初,需要起草各种文件,包括管理体系方面、销售管理、管理等方面的文件,人事办完成了质量手册(包括程序文件)、进货检验、销售管理、岗位职责等方面的文件起草和修订工作,并结合长期的销售实践和相关资料,将销售环节进行了整理,完成了公司的销售作业部分文件的编制和整理汇总工作;在体系建立期间,识别了公司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产品标准等,并汇总了文本,将相关的文件发放到了需要的部门,初步为质量管理体系打下了一个基础。

2、能力、意识、知识管理方面:

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对人员能力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建立了员工档案,对特殊人员资格进行了考核,相关岗位的员工全部具备资格证书;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培训计划,对全体员工进行了ISO9001标准知识方面的培训、质量文件培训,并送外培训了二名内审员,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储备了人才,具备了开展内审的人员条件。

3、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

公司根据以往的习惯,对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工作管理比较松散,缺少对供应商的管理,也没有对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文件进行规范,建立体系后,卖场管理办门按公司要求,在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⑴对供方进行了评价,在对供方评价的过程中,按供货商和外协分类设计表格,并建立了评价记录,收集了部分企业的资料,对评价合格的供方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录;

⑵按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物品对产品的影响程度,由技术人员协助,建

立了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物资分类明细表,为今后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物品时对供方评价的严格程度树立了依据。

⑶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文件进行了规范,在制订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计划时,明确了对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文件的要求,改变了以往口头提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需求的习惯。

通过以上工作,卖场管理办逐步将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作过程进行了规范,与各部门的沟通有了改善,效率提高了。

4、销售工作

公司合同以书面合同订货为主,在运行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要求时,销售部建立了合同评审表,并在实践中完善,使客户订货能及时有效地书面化,为能确保合同不出现失误及公司有能力满足客户要求,对供货合同实行评审,及时对客户的订货要求进行评审,以使公司能够满足要求,不失信于客户。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良好。

5、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登记,并进行了标识,落实到责任人,督促办公室完成了设备标识牌的制作和悬挂,加强完善了对资产和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

6、不合格输出控制方面

设立了不合格品区域,通过对不合格品控制方面的培训,使销售人员清楚了出现不合格品时的标识、评审和处置要求。对于销售中不合格的服务的处理方式是对于人员进行再教育,经考核通过后方可再次为顾客提供服务。

7、通过贯标,公司对各部门新增了一些职责方面的要求,如统计技术、内审、管理评审、记录管理等,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当中,有些问题正在积极学习和开展中,对于不能理解或掌握的,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强学习,并与同事和咨询老师进行沟通,争取尽早在公司内部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各方面工作走上正轨。

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方面

人事办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宣传和讲解,并基本上使全体员工理解了质量方针的含义。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讨论、确定了质量目标在各部门分解的内容,形成了质量目标分解考核表。从最近几个月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质量目标测量考核情况看,质量方针是适宜的,质量目标覆盖了各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直观的测量考核,对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有促进,并且基本上可以实现。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各级人员对质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将质量目标与考核内容进行挂勾,在公司内逐步培养质量意识和用质量说话的风气。

三、产品质量方面及各项程序规章的执行情况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质量意识,销售工人能够遵守工艺纪律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并且通过质量目标的考核,产品质量稳定,没有出现不合格品现象。

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针对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卖场管理办组织人员分析原因,开展了纠正措施,解决了销售过程中的障碍。在开展纠正措施的活动中,也解决了一些以往销售过程中的难题和常见问题,特别值得庆贺的是,销售人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为纠正措施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思路,也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创造非常良好的开端。

五、资源方面

目前资源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

六、内审的情况

内审按计划的安排顺利进行,各部门都能积极配合,尤其是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重视。通过内审,发现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些不足,通过内审实践,也锻炼了内审员组织内审的能力。在内审组发出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后,各部门积极整改,举一反三,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七、技术管理方面

公司虽然在组织机构上划分了项目,但目前的配置没有在办公室设立专人对各办公室进行管理;而由总工全盘管理着,因此对每次技术服务的总结也在这里一并进行:

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的几个月中,技术服务方面计划性强了,对每项任务安排均有计划、有记录,并能实现追溯;对现场物资进行了清理,并对库房进行了盘点和归整,加强了现场管理。贯标后,为适应管理的要求,员工必须自觉维护现场。通过几个月的宣传和强制执行,现场管理混乱、物品数量不清、标识不准确和环境脏乱差的情况不见了。

因贯标的要求,对设备进行了标识,并建立了各种技术服务方面的记录,具有可追溯性。通过几个月的体系运行,销售管理规范了,有序化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贯标,技术人员对职责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明确和沟通,使每个人都能清楚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提高了沟通的有效性。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当中,有些问题正在积极学习和开展中,对于不能理解或掌握的,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强学习,并与同事和管理者代表进行沟通,争取尽早在公司内部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各方面工作走上正轨。

总体上来讲,这几个月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公司的各项质量活动已能按照IS09001标准,质量手册和文件的规定进行开展,并形成质量记录,现在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符合本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使公司的管理内容更加具体,工作更加规范。

财务部/人事办/卖场管理办/

某道路改造工程预算评审案例 篇6

某道路改造工程施工桩号为K0+000-K25+124, 本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 设计速度30km/h, 路线全长25.124km, 路基宽7.5m, 路面宽6.5m, 路面结构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15cm厚10:90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5cm厚砂砾垫层。全线共设8座中桥, 9道圆管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路基挖填、挡墙砌筑、涵洞砌筑、安全设施制作安装、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安装及道路基层与垫层铺筑等。

在项目评审中, 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单一项目的审减金额, 要该算的算, 该减的减, 做到“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 确保评审公平、公正。某道路改造工程预算报审金额3777.1985万元, 经评审审定金额3732.6577万元, 其中审增金额165万元, 审减金额209.5408万元。

二、评审依据

1.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设计的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纸。

2.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编制的工程预算书。

3.《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及相应的取费标准、省市政策性调整文件。

三、审核中发现的问题

建设单位报送的施工图纸不完整, 存在设计漏项;施工图预算的内容不完整, 存在丢项、落项、错套定额等问题。同时, 建设单位定额编制的时候人工费执行的还是以前定额标准, 待报送评审的时候河北省交通厅对人工费进行了调整, 建设单位未及时执行。

四、问题的分析

对建设单位施工图设计漏项, 评审人员结合实地情况进行现场踏勘并根据相应规范要求进行调整, 对建设单位确实丢项、落项、错套定额的子目给予调整, 以便合理地确定招标的最高限价。评审中, 因法律、法规、规章或有关政策出台导致工程税金、规费、人工发生变化, 且由省级、行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根据上述变化发布的政策性调整, 应按照有关调整规定执行。但具体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政策性调整文件规定的调整时间、范围及比例进行调整, 不能笼统就高不就低地进行调整。

五、评审的处理方法

评审中, 我们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先后多次深入现场进行勘查, 向项目相关人员了解实际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考证并提出修改意见。

(一) 图纸设计深度不够与设计漏项

1.设计中路基挖填均为土方, 经过现场踏勘及结合公路路基的一般要求, 路基填方应该为级配砂石, 要求设计单位重新修改设计。

2.设计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砂砾, 不符合实际施工情况, 按照规范要求应该是石灰稳定砂砾, 要求设计单位重新修改设计。

(二) 施工图预算中的丢项、落项、错套

1.施工图纸中设计了标志牌、警示柱、里程碑、百米桩及公路界碑等, 但是建设单位施工图预算丢项, 此部分应该调整。

2.预算排水边沟混凝土盖板钢筋定额含量标写错误, 将1.025标为0.125, 导致钢筋含量少算180t, 此部分应该调整。

(三)

根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冀交基[2012]104号文件人工费调增

(四) 说明

1.确定的预算值中, 不含土地征用拆迁补偿费、建设项目管理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余土弃置运距为1km以内。

3.混凝土拌合采用1座混凝土搅拌站 (40m3/h) , 混凝土运输3km。

4.路中心标线采用15cm宽热熔漆标虚线。

六、评审结果

某道路改造工程原报预算值63051985.00元, 经评审确定预算值37326576.92元, 调减预算值25725408.08元。其中:余土弃置运距调整调减预算值46万元;远运利用土方填筑运距调整调减预算值10万元;远运利用石方填筑运距调整调减预算值70万元;砬根下中桥工程量调整调减预算值28万元;混凝土搅拌站地面硬化及平整场地工程量调整调减预算值30万元;其他零星工程量及定额套项调整调减预算值3万元;水泥标号由32.5调至42.5调增预算值165万元;办公及生活用家具购置费调整调减2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调整调减预算值2528万元。

七、归纳总结的经验

(一) 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内部管理

投资评审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评审。如何协调好涉及政府投资工程的各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 做好每一项工作,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为此, 我们在查找工作中不足的基础上, 更加完善了评审运转流程。一是严格执行投资评审内部运转流程, 所有报送评审中心的评审项目资料必须要有主要领导签字, 然后主管领导签字。二是我们实行了评审项目报送资料登记制度, 改变了以往项目建设单位评审不知报送什么资料以及因报送资料传递引起的扯皮现象。三是加大了评审报告复核的执行力度, 改变了以往个别评审报告盖章或签字不全的现象。四是起草了《某县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逐步完善“先评审后支出、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结算”的工作机制。

(二) 严把质量关, 使投资成本更加合理、合规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本着确保政府投资能得到充分、合理使用,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原则, 从严把质量关入手, 对工程预算、建设施工合同、图纸设计、项目变更、竣工验收及最后工程结算全过程进行了控制。结合现场勘察、多方询价等手段, 严格做到了“事前”和“事中”控制, “事后”检查评价, 消除或减少不合理的或不必要的开支, 科学、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 进一步提高评审工作质量。

(三) 狠抓理论学习, 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抓好自身思想建设, 把思想统一到财政大局上来, 时刻与局党组保持一致, 做到立场坚定、方向明确。二是时刻牢记廉政建设是评审工作的生命这一根本, 加强廉政建设, 使我们的工作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三是通过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沟通和交流,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更好地完成评审工作。

(四) 充分利用专家资源

今年评审的项目多, 我们充分利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优势, 把一些工程规模大、工程造价高的项目交给咨询公司评审, 解决了评审中心自身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缺口的问题, 既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同时又提高了评审工作的质量。

首先, 评审中心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使建设单位更加清楚评审的规范、评审的操作规程, 以使报送的评审项目更加规范、更加合理。同时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各项法规、政策的调整, 评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和积累相关的法规、政策并依据法规、政策对工程预算价格进行评审。

工程师评审资料 篇7

为加强省直属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工作,提高培训基地质量,确保阳光工程培训任务落到实处,8月27日省阳光办组织专家对省直阳光工程培训地基进行评审认定。专家组由吉林省农委科教处处长肖珍武,省就业服务局调研员王松涛,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王丕武,吉林省建设厅综合处处长王希山和吉林省农委农机处曹纯华组成,肖珍武处长任专家组组长。

专家组对省直属十个单位申报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核,经专家组评审,吉林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吉林省妇联家政服务员培训学校、吉林省女子职业教育中心、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吉林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协会、吉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有限公司、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廣总站、吉林省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0家单位,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条件,被认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随后,召开了省直属十个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专家组组长肖珍武对申报培训基地的单位,特别是农口的六家单位在培训场所、培训能力、师资力量、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专款专用、基地重复认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最后省阳光办主任邱玉林对省直基地提出三点要求:一要严格按规范操作,二要及时上报各类报表,三要合理使用补助资金。

上一篇:洛神赋翻译下一篇:通过逆境取得成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