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学反思(共10篇)
弟子规教学反思 篇1
《弟子规》教学反思
孙世琼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由“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几大部份构成。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这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的《弟子规》中汲取营养,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是我想完成的心愿。为此我:
一、认真设计教学方案
每次上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设计符合本班学情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我重视对《弟子规》的诗文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并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每上完一节,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日常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做的。我发现在学生谈收获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明白了如何去为人处世,同时我把思想教育的核心也牢牢抓住了。
二、联系实际教学
课堂上我经常设计运用《弟子规》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环境,使用恰当的《弟子规》语言,来规劝或赞扬别人。这个环节主要是促进《弟子规》的运用。比如,在学习第一部分:总叙,首孝悌。在讲到孝敬父母时,我问我们班的孩子们:你们平时在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为父母做过一些什么事?课后再布置一道作业:回家后为父母至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下一节课在课堂上交流。这样真正使《弟子规》的思想深深在学生心中扎了根。三,注重背诵指导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我长期坚持让孩子有感情地背诵,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原来很多孩子背诵语文课本都觉得困难,但是经过半学期的经典背诵,他们背诵语文书的速度也明显提高了,让我无比欣慰。
当然,“国学经典”博大精深,今后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力求做到厚积而薄发,同时要更认真地去钻研教材和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经典的魅力。“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想:只要有决心、有信心,我会把这门课教好的。
学生和家长感言:
1学习《弟子规》让我知道了怎么与人相处,让我与同学们的关系都变好了。(陶鹏)
2.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通过《弟子规》的学习陶冶了我的情操,我要更努力地学习!(巫建峰)3,孙老师对《弟子规》的讲解,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真正喜欢上经典了。(黄怡林)
4,经过半学期国学经典的学习,我家孩子现在不再痴迷于动漫,更爱看内涵丰富的书籍了。(王旭家长)5.现在我们家李昊似乎变得更温文尔雅了,越来越像一个小男子汉了,国学经典值得推广。(李昊家长)
弟子规教学反思 篇2
一、染——春雨润物细无声
乔姆斯基认为, 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 营造一个相应的环境对幼儿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良好的环境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 我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体现中国古典民族特色。
在开学初的墙饰创设中, 我班专门开辟了一面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墙饰, 我对这面墙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布置, 力求让墙饰体现它的教育功能, 让墙饰“说话”, 体现它的知识性,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小书吧游戏区: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幼儿卫生间: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幼儿午睡室: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吃饭时: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上课时: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处处有《弟子规》提醒幼儿自觉遵守常规要求。在区域活动中, 利用《弟子规》的文章及故事图片制作成拼图, 投放在操作区中, 《弟子规》图文并茂, 集美、雅、趣为一体, 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二、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读”乃古诗研习之法宝。“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 诵读是获取知识的基础, 是学习古诗文一个重要环节, 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可以提高幼儿节奏韵律感。加强诵读, 引导想象, 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本”的理念,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如:在刚开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不苛求量的多少, 只求培养幼儿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反复吟诵。比如在早餐后诵读几遍, 午睡时诵读几遍。不断地反复记忆, 增强了幼儿的记忆能力。一段时间后, 我把《弟子规》当作词, 用孩子们喜欢演唱的歌曲为谱, 让幼儿演唱《弟子规》。其次, 通过男女对吟, 师幼对吟, 幼与幼对吟, 单独对吟, 有节奏诵读、配乐诵读, 男女幼儿对读, 接句诵读, 多种形式的诵读, 让幼儿感到诵读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三、释——百般红紫斗芳菲
1. 多媒体, 解诗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激发幼儿对《弟子规》的兴趣, 不仅是我们开展好《弟子规》教学的关键, 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弟子规》教学的起点。现代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运用, 为幼儿《弟子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和家长一起搜集与《弟子规》有关的故事和视频, 并购买了与之相关的中华德育故事碟片。
2. 听故事, 明诗意
通过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适宜幼儿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 故事中的人、事、物、境、情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生动的故事内容, 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 往往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良方。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 可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 我发现很多理论的东西你讲得再好, 幼儿也记不住。可是你给他讲的故事, 他却记得非常牢, 即使有的孩子不会讲, 但也能理解大概的意思。因此, 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 每堂课选出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例如古代的、现代的名人故事。他们听了故事, 就明白里面的道理, 也学会了经典的译文, 并且会对照着去做。
四、悟——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时, 要引导幼儿自己通过品读《弟子规》, 想象诗中蕴藏的意境, 领悟诗中蕴涵的情感。
《弟子规》虽然是国学经典, 但时代不同, 里面涉及的一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在教幼儿学习“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时,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设置教学环节。让幼儿欣赏图片, 比如去亲戚家、朋友家里不要把人家的玩具带走;超市里看到你喜欢的事物、玩具放在购物筐里要付款;公园里我们看到美丽的花儿也不要去摘下它。同时让幼儿讨论, 这样的做法对吗。让幼儿在课堂上有话说, 有事做。幼儿在上课时发言踊跃, 积极表现, 得到的知识和启迪也超越了原来的教材。
五、拓——千树万树梨花开
1. 入情境, 明事理
叶圣陶说:“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表演情境就是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它的创设融合读、思、演、评四方面于一体。幼儿在表演中体会故事中角色的形象, 恰如其分地表达故事的内容, 小演员和小观众都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一句简单的弟子规, 怎样让幼儿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呢?“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教育幼儿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我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了解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告诉他们正确的方式。比如:把现代人接人待物的一些礼节加进去, 把日常应该掌握的礼节、礼貌贯穿在《弟子规》的教学中, 引申为幼儿的礼仪课。一些课还可以设计成场景, 比如学习到别人家做客, 怎样敲门;家里来了客人, 怎么样待客, 端茶倒水, 送客到门口或电梯口时, 何时可以关门。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演练接电话礼仪, 学会不同场合的礼貌用语。尽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 既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又让他们身体力行, 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情节课, 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让他们从小就扎下文明礼貌、谦虚待人的好根基。
2. 力行表, 落行动
《弟子规》学习活动, 多数是重在诵读《弟子规》文本,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 诵读文本远没有践行来得有实际意义, 为了让幼儿将对《弟子规》的理解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把《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分解, 做成《弟子规》生活力行表。比如“朝起早, 夜眠适, 老易至, 惜此时”这四句, 体现在力行表中就需要孩子们做到以下几点:晚上不长时间看电视, 9点前上床睡觉。早上不赖床, 上学不迟到。画画、做事时认真, 按时完成。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六、促——映日荷花别样红
《弟子规》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 因为它是以家庭教育为主, 那就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家长对传统文化认识越高, 对幼儿的教育就越好。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诵读经典并从中受益。首先召开家长会, 把学习经典的重要性讲给家长听, 把学习的内容经常向家长汇报, 让家长也参与到学习经典的活动中, 教学收获很大。家长买了大字的《弟子规》张贴在幼儿的房间, 按老师的要求每天在家和幼儿一起诵读《弟子规》, 跟幼儿讲传统故事, 巩固幼儿的记忆效果。当幼儿行为习惯落实得很好时, 家长多鼓励多表扬, 让幼儿当父母的老师,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
《弟子规》教学实践与探讨 篇3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学“入则孝”这部分内容时,我把培养学生的孝心放在了首位。让他们明白,“孝”是立人的根本。现代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讲课时我先把“入则孝”的内容翻译成现代话讲给学生听,比如,小的时候要聆听父母的教诲,长大后用心体贴父母的衣食住行。用什么方法劝谏自己的父母?怎样去和父母沟通?以及对父母晚年的疾病关爱,至父母过世后,做子女应该尽的本分,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孝敬父母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懂得做人先从孝道开始。
第二章“出则悌”讲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方法——轻财物、重义气;言语忍、忿自泯。把兄弟引申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对别人的兄长如同对自己的兄长一样,有了长幼之序,就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做出无礼和过格的事。“出则悌”更主要表现的是礼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等。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扎下文明礼貌、谦虚待人之根。
二、教学实践的探讨
1.教学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发展相结合
在教学《弟子规》的过程中,我先通过设计一个故事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熟读成诵;接着和学生一起理解句意,通过一些经典故事,让学生感悟;最后让他们联系实际谈谈应当怎么做。如,在教“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这一句时,我先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叫明明的学生,纠缠着他的妈妈要买名牌运动衣。他的妈妈苦口婆心地劝他说:‘你看,咱们家就你爸爸一个人工作,妈妈下岗了,你这一身衣服就是咱们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呀,还是省着点吧。’可他不依不饶地非要妈妈买。同学们,你们说明明做得对吗?如果让你用《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劝他,你觉得该用哪一句呢?”进而引出所学的内容。在阅读和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我给学生们讲述了晏子和范仲淹等古人勤俭节约的故事;接着列举了老一辈革命家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勤俭节约的事例;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自己的父母长辈平时是如何勤俭节约、操持家务的;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今后应该怎样做。通过古今中外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把《弟子规》的含义内化到内心深处,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扎下深厚的人生根基。
在学生中,我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经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矛盾而闹得不可开交,双方互不相让,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为此,我在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一句时,通过“班超容人”、“吕蒙以德报怨”等经典故事,把学生引入宽恕别人、原谅别人的美好情境中,进而结合他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案例,让他们结合所学《弟子规》的内容自己进行点评,说说今后该怎么做。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我们要把圣贤的教诲根植于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感受经典中圣贤的智慧,使圣贤的文化遗传继续发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从《弟子规》的教学中,我们为先圣们给子孙后代留下如此伟大的精神宝藏而深感自豪,并深深体会到了经典的魅力。
2.教学和文化课相结合
《弟子规》中共有汉字1080个,其中不重复的有500多个。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一边上道德心理课,一边上文化课的方法。
我所带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生识字量不大,又刚接触拼音,我每次在黑板上把生字都加上拼音,在教他们先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他们汇报每个字的识记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当读准音、认清形之后,再让他们通过组词造句理解字意。这样,学生既学了识字,又学了道理。
3.教学和家长相配合
《弟子规》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因为它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因此,它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家长对传统文化认识越高,对孩子的教育就越好;反之,在学校学的东西就打了折扣。教师要把学习经典的重要性讲给家长听,学生要经常向家长汇报学习的内容,让家长也参与到学习经典的活动中,这样,教学收获会更大。如,学习《弟子规》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和家长开展互动活动。当家长听到孩子们唱诵圣贤的教诲,了解到经典文化国学课的深刻含义,再看到孩子的明显变化,会感到非常高兴。他们从原来对经典的怀疑和否定态度,变成了现在的支持和配合,从而使我们的课程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弟子规》所倡导的伦理道德理念和为人处事的原则方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其精华教育思想仍适应当今时代的教育需要。《弟子规》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承传,是古代社会学童的行为规范,是现代社会做人的准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纲领。让我们共同努力,像钱文忠老师说过的那样:“学习《弟子规》,让文化落地为文明。”
《弟子规》教学反思 篇4
经过近半年的学习,孩子们在《弟子规》的学习上也颇有成效。所以,在本次集团幼教中心组织了班主任老师公开课活动上,我也特意选择了国学《弟子规》的教学。
本次教学活动,我带领幼儿学习了“用人物,须明求,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段话的意思是:借用他人的物品,一定要先取得别人的同意,才可以取用,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难了,因为人家知道你是个讲信用的人。按照本班幼儿之前对弟子规学习的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理解本课内容并进行识记。
在课程设计上,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帮助理解本课内容,利用相关故事来引出本课内容所蕴涵的道理。在故事的环节中,孩子们大多能了解故事大意及故事所讲述的道理——要做个有信用的人。
在学习理解弟子规内容的环节,逐句帮助幼儿理解。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还不能举一反三,而故事是讲“借书”的,很多幼儿在理解弟子规内容的时候,一直说“借别人书的时候…还别人书的时候…”教师在此时做适当引导,在借别人东西的时候该怎么做,而不仅仅指借书。
在字句的理解上,因为没有对“用人物”和“借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所以很多孩子到学完了,还不能明白“用人物”和“借人物”的区别。这是课堂中比较明显的一个失误。建议在这个地方把这两句话解释一下,“用人物”是指需要用到别人东西的时候,即还没有借到,而“借人物”是指借用了别人的东西,即已经借到手了。同时请幼儿进行复述来加深理解。
在跟老师学念弟子规的环节中,利用集体、分组、个人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幼儿进行识记,同时还邀请幼儿担任小老师来进行朗诵。但在这个环节中,上台的幼儿是属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他们也都是看着字读出来的,我却没有把握好孩子的掌握情况,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就结束了新课时的教授,让识记这个目标没有达到。建议在下次检验孩子识记情况的时,不让幼儿看到原文,这样就便于教师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结束环节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连接上今天的学习内容。对于以前的学习内容,孩子们都掌握得比较好,所以孩子们表现的情绪一下上来了,虽然我还是想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但大多孩子都是迫不及待的要向大家展示自己,所以就在进行了几个个别朗诵后,就进行集体朗诵了,但因为我带着前面的幼儿出了教室,所以说连接的这一部分也是没有达到的。建议下次复习和连接新内容的时候,弟子规从中间部分开始复习,就能很快跟新授内容连接上。
《弟子规——信》教学反思 篇5
新的学期,新的开端,新的起点。学期伊始,我们组内每人一节展示课如火如荼的展开了,经过充分的准备,我顺利地完成了本次展示课活动。为了今后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现将本节展示课,总结如下:
一、注重复习、展示学生。
首先,课一开始,我便让全体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背诵前面所学内容,学生们都能整齐流利的背诵,为了鼓励学生,我为每一组加了一颗星,使每个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高啦!此外,在课堂上,我通过个别朗诵、齐读、男孩女孩对抗赛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注重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如文中的生字(利用游戏“火眼金睛”训练学生认识文中的生字,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加强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注重游戏教学。
学生接触古文知识较少,学习的难度加大,学习时就感到吃力,从而影响他们学习国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注重开展游戏教学,在课堂上采用“火眼金睛、小小复读机、接龙、寻找外星人、小火车”等游戏,深受学生喜爱。以往的很多游戏只能让个别学生参加,寻找外星人的游戏却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真正起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游戏中同学们集体朗读掩护外星人,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在热烈的气氛中,临近下课学生们还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都在积极认真地读,效果很好。
四、利用视频讲解、故事与原文字句有机结合,紧密联系生活并注重品德教育。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我将字句含义编成学生所熟悉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将弟子规所学的内容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此外,我还积极寻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并举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区分无心非和有心非,通过情景设置,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过能改归于无”的意义所在,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改错。
五、利用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我随时都用大拇指表扬他们,朗读的比较好还有小笑脸奖励给他们,每组学生一起努力学习,能为小组争得红星,当他们最终取得胜利时,组内成员都有小印章的奖励,这些措施都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国学的信心。
六、 不足之处。
在讲解第一大段时,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字句的内容,但我更应该将这些字句的意义讲讲,及时总结,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此外,多音字的渗透一直是国学教学中的内容,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拼音,我害怕多音字的学习会干扰他们本节课的学习,因此,我只针对容易出错的两个多音字进行了讲解,其他的多音字并没有丰富,究竟是否要将多音字全部渗透,这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探讨、尝试;在最后的“小火车”的游戏中,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学生读得很熟练,我反思了一下,这个游戏不太适合在新课中进行,难度有些大(学生不太认识字,让他们顺着全读下来比较容易,而让他们单独接龙,一是可能会紧张,二是注意力稍微分散,就容易出错。)要是用在复习课中,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的环节应该改成学生展示自己,可以请个别学生朗诵甚至背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节课还应该将“知错就改”的小故事贯穿其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树立榜样。
弟子规教学总结 篇6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教育人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习后,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孩子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采用多种形式师生共同学习
1、课堂讲解
在校本课程及各个学科中都渗透弟子规教育,并结合礼仪教育,教师们循循善诱,引经据典,分析说理。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被学生理解,老师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结合。所谓教学相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能力、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提高。
2、师生齐背经典
教师指导和学生共同背诵,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学生上课精神了,坐立姿势端正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惰性,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不完成作业作业的现象很少了,《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尊重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教师节很多学生给老师发短信祝老师节日快乐……学生的行为让老师们无比感动。《弟子规》教育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谐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3、举办学习心得体会展
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或朗读,或背诵,或训练学生定力等各种方式落实学习《弟子规》,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学生也在活动中懂得了最做人的基本道理,为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奠定了基础。师生写出心得体会共同展出,共同分享学习之感受,体会感受学习的乐趣。
4、家校联系,共同成长
我班践行弟子规活动开展以来,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落实“孝”行。家长做孩子们行孝的模范,给孩子行孝的机会。孩子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家长、学校教育的结合,孩子父母有很多自己的感想,家长们纷纷来信、致电反映孩子的显著进步并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二、今后教学设想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深入落实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习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让学生知道应该去爱周围的人,以及懂得如何去爱周围的人。
弟子规教学反思 篇7
博采“经典”魅力铸造“拔高”行迹———从“接受”转向“疑惑”
幼儿园的孩子不同于中小学, 大都不认识字, 理解能力弱, 因此在选择内容时, 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为了保持原《弟子规》的内容风格, 我们适当选用李耀君和邹金宏修订的新版本。为了萌发幼儿愿意用《弟子规》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则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让幼儿通过模仿、实践练习、生活感悟, 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理解《弟子规》, 为践行《弟子规》奠定基础。
借助“生活”资源演绎“经典”片段———从“平淡”到“思索”
谁弄坏了魔方?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 只听东东大喊起来:“老师, 快来看!谁把魔方弄坏了。”“就是!都不能装了!”“估计是丁丁弄坏的。”听到孩子们的喊声, 我快步走了过去。我仔细观察了零零散散的魔方块, 这个魔方是我在一个小摊上买的, 放在了区域活动中, 前两天我在玩的过程中也散开过, 后来装好了, 又放进了区域活动。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玩魔方吗?如果是你, 在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在的情况下, 你会故意把魔方弄坏吗?”“不会!”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稍停片刻, 我又问他们:“那你认为别的小朋友会这样做吗?”“会。”“不会。”“我也不知道。”“可能是玩的时候不小心。”孩子们的回答开始变得公平客观了。
这时, 在孩子们的注视下, 我将魔方很快地拼装好, 又在孩子们面前玩了起来, 玩着玩着又散开来了, 孩子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张开了嘴巴“:原来魔方……”“, 质量不好”, “谁拿到都会坏”……于是我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 接着说:“《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叫作‘见为真, 勿轻言;知未的, 勿轻传’就是说呀, 对没有亲眼看见的、没有证实的事情, 不可以随便说。对于不知道的事情, 不可以轻易传言。以后发现班级里的玩具坏了, 或者你不小心弄坏了, 可以告诉老师, 让老师来修理。”
由以上案例中, 我们发现生活情景中落实弟子规的意义与重要。《弟子规》中内容不是知识、规条和要求, 而是让幼儿在生活中领悟、理解的道理。
挖掘“思维”空间酿造“经典”教学———从“散点”转向“系统”
我们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和措施:
1.走进生活, 走进源头———多样化生活, 感悟《弟子规》。
(1) “学”———生活环节。
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丰富多彩的, 每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理解、践行弟子规的好时机。如幼儿在区域活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关心, 在区域讲评的过程中, 则可以告诉孩子“恩欲报, 报恩长”的道理;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 有了不开心的事情, 则教育孩子“怨欲忘, 勿报怨”等。结合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随即进行《弟子规》的学习, 他们更容易理解《弟子规》的内容, 感受《弟子规》的精粹。在孩子吃饭时, 用“对饮食, 勿拣择;食适可, 勿过则”来提醒孩子。在孩子的集体活动中可提醒“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除此之外, 充分利用餐前或睡前时间, 让孩子观看《弟子规》动画片, 在反复观看过程中, 幼儿无意识地熟知《弟子规》中的语言, 潜移默化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2) “悟”———身边事例。
现实的生活永远是孩子学习《弟子规》的源泉, 如:幼儿生病了, 作为父母都是很着急的, 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着急与关心, 这时教师便可告诉孩子“身有伤, 贻亲忧”的说法, 教育他们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又如, 孩子们经常会把自己不喜欢的书、玩具或不喜欢吃的菜给别的小朋友, 这时教师可告诉孩子, 你想让别人做事情, 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喜欢, 如果自己不喜欢, 就应该立即停止, 也就是《弟子规》中说的“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法, 不仅让《弟子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 而且自然有效。
2.优化策略, 整合游戏———趣味化游戏, 体味《弟子规》。
(1) “玩”———民间游戏。
我国有很多民间游戏, 深受孩子的喜欢, 如《拍手歌》《丢手绢》《跳皮筋》《金锁银锁》《跳房子》《拉大锯》等, 利用这些民间游戏, 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弟子规》的诵读, 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拍手歌》游戏, 两个幼儿一起玩, 边拍手, 边朗诵。同样的方法可以用在《拉大锯》《跳房子》《丢手绢》《排球背诵》等游戏之中, 当孩子们将《弟子规》诵读融于各种游戏时, 其学习热情更高了。
(2) “转”———接龙游戏。
最简单的接龙游戏就是孩子们坐成一圈, 按顺序诵读。或者小朋友分组排成一排, 按顺序序每念一句, 则往前跳一下, 看哪一组小朋友先到终点并念完相关内容。这种游戏既可以集中幼儿注意进行《弟子规》的诵读, 又辅之于身体的锻炼。有时为了增加接龙游戏的趣味性, 还可出示《弟子规》的图片或字卡, 让幼儿进行诵读, 如教师出示“兄道友, 弟道恭”的图片或字卡, 小朋友则按照顺序诵读下去。有时还可借助动画人物形象, 如《巴拉拉小魔仙》, 或者《喜洋洋》等, 用动画人物点“魔棒”的方式和小朋友玩接龙游戏, 魔棒点到谁, 谁就开始诵读。
3.体验表演, 顺势而上———多元化表演, 践行《弟子规》。
(1) “感”———分角色表演。
幼儿喜欢表演活动, 喜欢展示自己, 表演区的美丽道具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而表演《弟子规》则是学习《弟子规》的一种活泼、有效的方式。孩子好模仿, 在其眼里, 角色是可以多样化的, 在《弟子规》教学活动中, 幼儿戴上老虎的头饰, 就变成了老虎, 带上小兔的头饰, 就变成了小兔。教师不妨让孩子模仿小兔、老虎, 用小兔温柔的声音、老虎浑厚的声音诵读《弟子规》, 这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诵读方法。除了动物, 还可以扮演植物、扮演动画片里的人物, 分角色表演诵读。有的孩子因为扮演了某个角色, 在集体面前诵读的胆子也变大了, 对诵读更有了信心。
(2) “丰”———舞台表演。
表演过程不仅丰富了幼儿对《弟子规》的感受, 而且可以使《弟子规》的诵读变得充满趣味性。上舞台表演, 是绝大多数孩子喜欢的事情, 他们喜欢舞台上的打扮, 喜欢舞台上的队型, 因此在《弟子规》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班级小舞台、表演区, 让孩子穿上表演服装, 手拿道具, 配上背景音乐和相应的动作, 开展舞台化表演诵读, 从而为孩子创造美的感觉, 促进他们喜欢诵读《弟子规》, 喜欢参与表演《弟子规》。
对于学前期幼儿来说, 我们不提倡背诵《弟子规》, 而是应该紧密联系生活, 潜移默化地熏陶,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指南》中也指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应落实于生活实践中的指导。”我们将继续研究探讨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措施, 将圣人教诲贯彻到幼儿的生活实践中, 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 对幼儿的一生产生真正有意义的影响!
摘要:国学经典《弟子规》以儒家文化为基础, 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其中“孝”“悌”“谨”“信”“爱”是幼儿生活、做事、为人学习的典范。随着时代的变迁, 新《弟子规》又紧跟时代的步伐, 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而良好品行习惯的养成重在实践, 那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方法, 让幼儿学习、感悟我们的经典文化呢?本文提供几种方法, 以期为一线研究《弟子规》的教师提供一些思路、方向。
关键词:弟子规范,生活实践,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瞿菊农.中国古代蒙养学教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1961年04期
[2]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9月版
[3]张迎春.《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J].教学与管理.2001年03期
[4]李耀君.现代修订版《弟子规》[J].和谐中国网.2011年
[5]邹金宏.新弟子规.百度文库[Z].2009年
弟子规教学反思 篇8
特别是今年八年级有一个班级实在令人头疼,除了班主任,没有哪位科任老师不叫烦的,简直就是油盐不进。后来有幸接触到了弟子规,心想:不行,不能再让这样的习气延伸下去了,我得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必须改变他们的态度。我打算下半学期改上德育了。第一节课,我先是自问自答:“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吃饭,那饭就不再是饭,而是饲料了;一个人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乐,那人就不再是人,而是畜生了。”听到这里,他们似乎有点感兴趣,于是我接着问:“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看到他们一个个都冥思苦想,我心里暗自欢喜:这下好了,改变他们有戏了。
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听到这些我很高兴,心想:他们还是蛮有志向的嘛。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有一个男同学的答案让我始料未及:“为了将来赚大钱,好找媳妇儿。”这下好了,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但为了控制课堂气氛,我马上收起了笑容:“请同学们安静,这位同学说的话虽然有点俗,但也不无道理呀,大家看看,就我们班而言,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呀?”他们环视一周,异口同声的答道:“男生!”“这就对了,在同学们这一代,男生大大多于女生,将来要找个好媳妇儿确实很难,那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打造自己,努力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所谓男子汉,绝不是表现在你的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上,而是表现在你的内在休养和做事能力上。而这些内在休养和做事能力从哪里来呢?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答案就在书里、在每一堂课里。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光阴,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女同学也不要骄傲,我们要时刻牢记,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对女性的要求就是温柔、贤淑。有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要是一个一无是处,泼辣蛮横的人,也没有谁会喜欢的。”听完这些,他们浮躁的心有点安分了。
这节课下来,我便开始沾沾自喜,以为胜利就在眼前。第二节课,便开始教画画,可有一部分同学似乎早已忘了上节课所发生的一切,又露出了原型。这时我可傻了:怎么会这样呢?原本想高高兴兴地上好这节课,没想到竟会如此状况,我实在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又发火了。
课后,我苦苦思索:到底要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改变他们呢?是不是我太急于求成了?看来我得用耐心打这场“持久战”,要想战胜“敌人”,必先拟定战略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改变他们。
第三节课,我干脆不上课,让他们听音乐:《母亲》《父亲》《感恩一切》《跪羊图》《中国功夫》等歌曲,然后微笑着走到台下,站在爱讲话的同学身边,当我走开时,他们又开始交头接耳了,于是,我又面带微笑的走到他们身旁,心里很是生气,但却什么也没说,那才叫真正的表里不一呢。看他们也听得挺入神的,而且还跟着唱。我窃喜:他们并非“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嘛。
第四节课,我把阵地转移到多媒体教室了,播放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的科学实验给他们看,然后讲述人的情绪会影响到周围的一切,甚至会波及到整个宇宙。接着播放靳雅佳老师的《此生必听的一堂音乐课》的视频,看完以后,很多同学都非常感动,我似乎能看到他们在想什么。
第五节课,依然在多媒体教室,因为一味的说教太过呆板、生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直观的教育会比较有影响力和说服力,这堂课,我准备播放的是《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其间,我会用手轻轻地拍拍那些没坐直的同学的背,提示他们注意坐姿。看完后,同学们都泪流满面,此时此刻我能感觉到他们留下的都是感动的泪水,我突然想到弟子规里讲的“话说多,不如少,为其是,勿吝巧”,便做了简短的总结:“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家都知道,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所以一定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坏习惯,然后努力的改正,坚持不懈地与它们作斗争,长此以往,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点你们能做到吗?”他们非常坚定的回答:“能!”
这个星期,我并没有为这点成效而骄傲,我知道,这只是表象而已,要想看到真的成绩,还需要坚持。于是我又到网上查阅有关德育的资料,希望能找到一些制胜法宝。忽然,一行闪亮的字眼映入眼帘——德育动画片,对,他们不就爱看动画片吗。
第六节课,我播放了其中特别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故事动画片:《郯子鹿乳》、《闵损芦衣》、《孔融让梨》、《元振济贫》等。然后让同学们谈观后感。
《弟子规》教学总结专题 篇9
张傲
鲁婷婷
今天是第一次教授《弟子规》,我主教,鲁婷婷助教。课程安排在二三两节课,第一节课是练字和说文解字课,由梁国文老师教授,邱伟文助教,计划9:40下课。我的《弟子规》计划9:55开始,实际10:15点开始上课。应到34人,实到30人,另外四人在阅览室。
在上课之前我酝酿了一下情绪,告诉自己保持好一个微微笑的表情,在10:14时,我告诉学生们歇息4分钟后,我们正式上课,以此提醒他们做好上课准备。
同时,我告诉自己在授课时要多走动,走到学生中间,这样有助于与他们交流;另外也提醒自己,在课堂上对于那些积极回答问题学生,将其名字写在黑板上并画一个红旗以此调动积极性。当然,我也制作了一下教学流程,附录如下:
第二节课
1、各位同学,请注意,我们开始准备上课了。(停顿一会儿)现在开始上课,各位同学上午好(注意学生们是否回应“老师好”)
2、(根据是否回应,引导出我今天要讲解的内容,回应了就是礼貌的行为,没有回应就应该注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我们平常应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做一个调查,当爸爸妈妈在家呼喊你的名字时,你的回答是什么(一般是回答“干嘛”);当在学校时,老师呼喊你的名字时,你的应答是什么(一般是有礼貌的站起来,然后说“老师,有什么事情吗?”)。根据不同的反应,告诉学生《弟子规》也是引导我们如何说话做事的规范
4、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书到第__页。对于《弟子规》,有的以前学过,有的没学;有的学的很多,有的学的少。那么一会儿学的多的就在下面熟记,要记得很熟,没学的就听老师讲解。那么,现在我来了解一下大家学习《弟子规》基本情况(学过的人请举手)
5、我首先朗诵一遍,然后讲解大意,然后教同学们朗诵1遍
6、安排下一堂课的时间,并告知下一堂课有神秘教学内容,然后宣布下课
第三堂课
1、安排同学们自由朗诵3遍,分三个小组各朗诵一遍,集体朗诵一遍
2、播放《弟子规》歌曲的一部分
3、为活跃课堂气氛,带领孩子们与身边的朋友比较各自手心的不同,并告诉他们要去发现不同点,以此启发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4、教学生们学会“石头-剪刀-布——我是猪”该项游戏
以上就是课堂流程的基本设置。通过实践教学,对于这种教学设置,我觉得好处有以下几点:①能够较好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对课程形成了整体概念;②可以让学生既能明了所讲解内容的意义,也能熟记原文;③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互动,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良好氛围的形成。特别是玩“石头-剪刀-布——我是猪”该项游戏时,大家展现了极大地兴趣,很好的把这些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到了一起做成同一件事。所以最好给我的启发就是,学生们都特别喜欢素质拓展一类的活动,在暑假支教期间我们应该多准备一些这方面的课程。不足之处也有以下几点:①上课时,我的表情控制不够好,亲和力不足;②讲解句子意思时,速度较慢,听着让人着急;③在课堂上的语言有点深奥,节奏感不是很好。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无法评价其好坏,比如说上课纪律问题,到现在为止,上课纪律一直是每一个老师不满足的地方。学生的年级跨度较大,认知能力不相同,很难统一管理,我今天对于那些很调皮的孩子进行了较严厉的批评,起到了维持纪律的效果,然后再课堂之后有机会与其进行私下交流,以保持相互之间良好的氛围。只是这样是否适合,尚不得知!
弟子规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
《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教学方法:
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 二 课时 教学目的:
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学内容: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教学重点: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复习内容:
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 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作业:
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课后小结:
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 三课时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教学内容: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教学过程: 提问:
1、我們現在科技很發達,所以夏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開電風扇、開冷氣」
2.冬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用電毯、電熱器」 拓展:
1、夏天時天氣很熱,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2、冬天時天氣很冷,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
讲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凉的意思 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
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例如:
1、曾經有學生因為跟同學吵架就躲到屋頂上沒有回來上課,讓老師很担心。
2、有學生上課時陪同學去學務處集合,讓老師找不到人,還用廣播系統找人。
总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
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教材 弟 子 规
第一课 总 序
读读背背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仅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1、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吗?
2、你能说说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吗?
创新活动:说说平时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以后有何打算? 资源支持
释文:
弟子,学生也。学是学习。生是生活。规是规定。
依老师(圣贤)的规戒在日常生活确实奉行。心行自然容易得定(不散乱)。孔子曰:“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逾矩是规(善)。从心所欲是定(巧)。”圣是圣贤此根据圣人孔子的训示。中国历史上的圣贤都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规范。
弟就是悌,做人首先一定要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做起。其次在言行要谨慎,时时提醒在做人处事要诚信。
信包含仁义礼智信。广泛来爱护一切大众。众:指生活环境。而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上都做到了,还有多余的心力,再来学习知识。孔子的有关资料: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代
中国及朝鲜等周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家世与生平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四世弗父何让国于弟,为宋卿。弗父何后四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为孔氏。孔父嘉后三世防叔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论语》是了解其思想的主要著作。思想核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三种看法:仁,礼,仁与礼。人生境界 仁是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命题。有一次,樊迟就此请教,孔子说:“爱人。”很多学者指出,仁爱不是无差别的爱,而是所谓少人坚持认为仁的原则在于博爱。颜渊也曾问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的解释同样颇具争议,但至少指示了礼的重要性。不过,孔子也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可见,礼是外在的规范,而仁才是内在的德性。
根据仁的原则,人将自然的血缘亲情发散强化,推己及人,由近而远,与众人和睦相处。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孝,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而当仲弓问仁时,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孔子告诉子贡可以一生奉行的恕。恕是一个基本原则,孔子告诉曾参“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明白:“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君子与小人虽然是以身份地位区分开来的,但孔子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修养和境界。对此孔子有很多说明,如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方法,有着丰富而精微的内涵。近百年来,不少人反感于中庸,大概是将它误解为同流合污、媚世自是、毫无原则的伪君子行径,其实这样的乡愿也正是孔子所深恶痛绝的,他说:“乡愿,德之贼也。”他认为,如果不能达到中庸,狂狷是次好的境界,毕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朴实和文采两面均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患得患失)。”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泰(安舒)而不骄(傲慢),小人骄而不泰。”
第二课 入 则 孝
(一)一.读读背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1、在家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2、你和父母吵过架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3、假如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或信件,你会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处理此事?
资源支持 释文:
父母叫你的时候,应该马上答应不可借故拖缓。父母交待的事情,马上去做,不能偷懒。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顺受奉承。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三.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第三课 入 则 孝
(二)一.读读背背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冬天要使父母温暖,夏天要使父母清凉(即使父母温
心、开心)。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向父母问好。外出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一定要面告母(表示要负责有交待)。起居要遵守规律学习态度不要时时改变。
二.事例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弟子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弟子规》教学总结08-26
弟子规教学活动08-01
弟子规教学三谨08-19
《弟子规》教学工作总结09-06
幼儿园国学弟子规教学计划11-07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08-20
声母教学反思 拼音声母教学反思12-30
金属活动性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11-10
教学比赛教学反思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