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24-09-01

春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共10篇)

春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1

2014春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大石桥乡中刘 娜

此次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总体来讲,这份试卷难易适度,足可以对学生2个月的学习进行一个评价。

一、试题分析

这份试卷120分,分为四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主要考查了字的拼音、词语、成语的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西游记》的知识、具体情境的语言运用能力、修改病句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有二篇课外阅读,第一篇是记叙文阅读,第二篇是说明文。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第一篇阅读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此次文言文考的是《黄鹤楼》,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语句的翻译,并且和崔颢的律诗《黄鹤楼》对比出题,对学生的古文阅读素养是一个挑战。

(四)作文(50分)

此次是选择性作文,一个半命题作文,一个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广,能很好地甄别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答题分析

满分120分的试题,学校整体学生的平均分是66分左右,没有达到及格,而各班的及格率也是70%左右,仅仅几个过差。与其它学校还存在着十几分的差距,但相比以往考试,差距有所减小。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优点:诗文默写,古诗文阅读得分较高,这些知识都是平常紧抓的基础知识,略见成效。第一篇课外阅读是情感类文章,是师生情谊的文章,学生把握的还比较到位,大部分学生得分不低。

缺点:

1、学生对语文中的书写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字体潦草,书写不规范,因此失掉了不应该失的分,这主要表现在古诗文的默写和作文当中。

2、语言积累欠缺。字词的认读和运用、成语运用和名著导读等方面的积累不够。如:试卷第一部分的1—3小题,考查的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及恰当使用成语,满分7分,满分的不多。第5小题名著导读《西游记》,虽然是大家熟系的内容,但不能准备表达,还是积累不够。

3、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第6小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许多学生未得分。而且第7题修改语病,得2分的居多,满分极少。

4、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说明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记叙文还好,说明文说明方法表达效果换个方式出题考查学生就傻眼了。

5、作文跑题的很少,但得分普遍不高。因为没有接触过话题作文,因此本次作文基本选择“一点一滴看”这个作文,或者人生、或者文明、或者自己,紧紧扣着“一点一滴”,从平常的小事写得分比较高,写大话空话的得分在35分—39分之间。

三、整改措施

虽然试题不是特别难,但本次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为此将采取以下措施:

1、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语文成绩的好坏,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累是否厚,基础是否牢。从本次考试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很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很不牢固,字不会写,音不会读,我们要把握课标要求,夯实基础知识,注意语文积累,尤其是对常见字词和古诗文的积累。

2、加强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要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先整体把握文章,然后根据出题再次阅读文章,使学生清楚阅读理解中不论什么题目都应在文中去寻找答案,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敲,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切忌凭空乱想。

3、深化教学改革,活跃课堂

综观现在的语文考试,语文不仅是基础,更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用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努力让语文和生活统一起来。

4.重视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不是天生具来的,是靠后天不断的积累训练的,在让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还要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掌握基本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5.加强自身素质,在工作中能够兼顾全面。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2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4分,第二题配伍组合题,共计8分,第三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38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试卷评析:

1、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

2、部分选择题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别和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试题比较容易。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如深圳,家庭承包责任制,大跃进等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结业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时事热点不够关心。

四、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今后的教学建议

1.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继续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题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命题的范围和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备课组要重视对它们的研究,把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复习要求,用教师在研究考试,把握命题方向上的多投入,换取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复习时尤其是对一些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内容,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扎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细致、到位。不能留有漏洞。

3、切实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1)加强集体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学法,分工协作。积集体的智慧为大家拥有、共用,取长补短,最后达成共识。

针对我们复习课,建议尝试以下五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第二步,考知识点的考察情况进行统计,用表格列出。使考试内容在本单元的考察情况一目了然,克服学生复习的盲目性,并且对新的考点做出预测。第三步,由导学结构和讨论思考题组成。这一部分是课堂操作的主体部分.简单的东西由学生填上并作回答即可。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通过分析加深教材或专题知识点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强调的是老师“导”的作用,学生是思维的主体。

第四步:巩固练习。题型、题量多少不限,主要是选好有针对性的题目,这一部分主要强调“练”的功能,起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导”“学’“练”三环节基本完成。第五步是课后记,类似于课后反思。对老师来说,本单元有什么不足和遗憾及补救措施可总结一下,对学生来说,本单元有什么缺憾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补充,甚至是对教师讲课的建议都可以记在上面。

(2)上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布置作业和训练

要科学的布置作业,体现层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力求做到举一反三。

要精选习题,强化训练。为了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适量性原则。教师要下大力气,精选习题,把学生救出题海。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胡水根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计45分,第二卷非选择题,共计55分,共5道材料解析题。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试卷评析:

1、整套试卷对教材第一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

2、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并且要对所掌握的知识能灵活应用。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缺乏对基本历史知识的理解性把握;

2、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3、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

4、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理解性记忆的重要性。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5、把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复习要求,用教师在研究考试,把握命题方向上的多投入,换取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在复习时尤其是对一些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内容,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扎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细致、到位。不能留有漏洞。

6、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011-2012学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胡水根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八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有 182人,平均分为55.02分,及格率47.54%,优分率1.64%;最高分为80分,最低分32分。

二、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大部分学生做得较好。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9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归纳列举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四)综合探究题。第16、17题稍有难度,难在审题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认真审题,因而导致出错。

四、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胡水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年的格言和道德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3.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这对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

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6.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中小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根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和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采取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态度,挖掘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后进生帮扶措施

胡水根

后进生一般指学习成绩特别低的学生。一个班级内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以及后进生思想、学习变化情况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之一。因此,如何引导后进生增强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始终是每个教师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回顾自己在几年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在后进生身上花功夫最多,后进生进步也很明显,后进生的变化使班级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如何转化后进生,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鼓励后进生做学习的主人

差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就不一定差。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各自独特之处”。作为教师,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首先,我从思想上不嫌弃他们,做到了既满腔热情,耐心启发诱导,又严格要求,作业因人布置,合理适当。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引起他们主观思想的转变。如智力较好,但由于好动贪玩,不注意听讲的后进生,就对他们进行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一星期改正一个缺点;而对那些智力较低,基础差的学生,则进行增强自信心,要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教育。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了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使每个后进生都明确了学习目的,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上进心,从行动上表现出是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打开后进生学习动机的金钥匙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情感品质。在后进生的心灵深处,也存在着闪光的东西,深沉的爱,可以打开他们那不易敞开的心灵的窗户,这内部的需要和外部刺激的诱因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2010年我中途接了一个比较棘手的后进班,但我发现,一些认课老师反映的不守纪律的学生,劳动观念很强,并且在劳动交谈中流露出把班级搞好的愿望,于是我抓住这次机会,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主题班会“我爱我班”,表扬了平时只有挨批评份的那些同学同时我也诚恳地接受了学生们提出的“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不存偏心”的希望和要求,在这群激昂的气氛中,我提出了“有没有把班级搞好的信心了”这一问题。出乎意料之外,教室里爆发了一声响亮的“有!”不少同学是含着泪水喊出来的。这一声“有”是全班同学奋发向上的心声;这一声“有”也让我同后进生的心贴得更近了。

1、培养情感,使后进生爱学习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学生表现的是肯定的情感:愉快、满意、喜爱等,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表现的是否定的情感:厌烦、嫌恶、憎恨等,学习就变得被动消极。因此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察颜观色积极创造肯定的情感境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注重关心爱护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对任课教师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正如罗素所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就可能产生感动、兴奋、愉悦等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我从认真上好第一节课着手,反复研讨教学方法在后进生面前表现出一个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踏实不马虎的形象,以身示教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使后进生从想学向爱学转变。

2、锻炼意志,养成习惯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一种心理活动,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练习和锻炼的过程。教育无小事,对待后进生身上的缺点、过失,哪怕是微小的过失,也不可等闲视之。“蝼蚁之穴,溃堤千里” 这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记取的名言;对待后进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表扬引起的情感效应比批评、惩罚更有作用。

(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1、科学归因,勤能补拙。

所谓学习归因,就是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于某种原因所致。归因理论认为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于学生内部可挖因素,易于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反之,若归因于外部或不可挖因素则容易抑制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一般来说,后进后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头脑笨,学校教学水平与环境差、知识难等,从这些学习归因现状不难看出,后进生在分析学习归因时,常把归因指向外部因素或不可挖因素,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后进生不会因学习的失败而感到内疚;归因于内部不可挖因素的常常感到自卑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失去信心和希望,因此阻碍了学习动机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不仅不给予正确的归因指导,反而视后进生干什么都不好,把后进生的学习失败归因于笨,就会使后进生逐渐放弃进取。所以,教师应引导后进生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如主观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等,告诉他们数学成功的根本归因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通过引导差生形成科学的学习

归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理反思,逐步提高

我还坚持每天让学生改错题,每次作业批改都有记录.在室内“学习园地”设立了“每周一题”栏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严格要求自己

(一)老师要努力上好每节课

上好课,必须备好课,我在备课时将教材中学生易犯的错误,除了反复讲解外,还编成顺口溜,使他们比较容易掌握难点部分,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了兴趣。

(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所谓学:即知识、学识也。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知识每天都在更新,而我们做教师的,不能满足于现在仅有的一点点知识。因为,我们现在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每天产生的新知识,足够我们学习一辈子了。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要不断学习。特别是在21世纪,一个风云变化无常的时代,特别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我们教育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的接触面的扩展,媒体的渲染,以及当今社会的风气影响,学生比以前了解得许多、而且也聪明了许多,所问的问题也难很多。因此,我们教师要懂得更多的东西,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于现在的知识。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3

崔 新 强

一、试题评价:

1.总体评价: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五道大题,29小题。

认真答题; 3.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 4.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

从取得的成绩方面: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个别学生因基础和落实问题,分数不太理想。

三、问题原因分析

教师问题分析:

(1)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不能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考试中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3)课下对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4)检查力度不够,平时应多用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问题分析

(1)复习时间太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有许多基础知识记记忆模棱两可;

(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不能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

四、日后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中注重平时单节课的积累,做到日清月结。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方式的转变。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4)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比如这次考试涉及到的唐朝的开明政策、两代皇帝的治国措施等。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春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4

何 昶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学科考试时间为6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非选择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基础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5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1)班平均分45.29,优秀率8.3%,及格率为29.17%;七年(2)班平均分41.04,优秀率3.7%,及格率为14.81%;七年级(3)班平均分51.92,优秀率4%,及格率48% ;七年级(4)班平均分47.93,优秀率3.7%,及格率37.04%;七年级(5)班平均分49.7,优秀率0%,及格率25.93%。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学生存在的盲点、易错点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锦衣卫”写成“棉衣卫”,把“西洋”写成“南洋”等等。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秦国”写成“秦朝”,把“西汉”写成“东汉”。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尤其是历史教科书中正文(黑体字)部分。

四、年级总分前50名情况分析及相关措施

年级总分前50名的学生中,其历史学科的期中考成绩分化情况也略微明显。我把他们分为以下几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60分以下):胡辛萍、何燕平、雷湖东、李思莹、关晓桐、郑鑫、涂艳雯、刘付鹏、余材坚、张正、何伟玲、欧阳修龙、邓海林、吴贤明、阳慧珍、葛华娟、周书晴等。这几位同学的总分已达到前50名,可见该科分数是严重拉低了他们期中考试成绩的总体水平。作为一门在初三升中考试必考并且要计入总分的科目,如果从初一就开始不及格,势必明显影响他们在升中考的表现,甚至阻碍他们考上高中。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引导他们切勿从初一就丢掉学习历史学科的信心,回归平时课堂,使他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抓住每一节课的主干知识。

第二类(60—79分):曹小媛、何俊源、侯嘉俊、罗颖、罗晓彤、杨小雨、胡玉霞、潘婷婷、郑婷婷、朱紫珍、叶婕妤、刘旭婷、刘雪晶、叶贵嫦、何鑫龙、郑婷婷、黄家标、郑新芳、吴燕明、朱萌、刘世友、钟嘉豪、李文凯、陈雨彬、等。上述同学该科成绩既没有拖他们总分的后腿,但也没有起到拉高分数的作用。作为全级前50名的同学,应该为以后升中考着想,尽量使历史这种小科目起到拉高分数的作用。因此,下一阶段,针对这些同学,除了要完成每节课的基本要求外,我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复习、整合前面所学课程知识的能力。因为,学历史要学三年,最怕就是“边学边忘”,所以加强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也是为日后做准备。

第三类(80—100分):苏丹敏、舒童、冯伟健、谢豪、曾湘粤等。上述同学该科成绩比较优秀,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仍要注意引导他们不放松学习历史的劲头,力求把现在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下去。

五、下一段教学工作的思路和需要加强的方面

1、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优秀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差生,不如抓好1个优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注意缩小各班之间的差距。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篇5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蒸汽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3、我们很多人都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们能够最早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4、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5、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烧制彩陶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这句话中的“轩辕”指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禹

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A、尧 B、舜 C、禹 D、启

8、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黄帝大战蚩尤

9、“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1、小红参加历史学会举办的知识竞赛,其中一个问题是:谁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桂林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13、美丽的城市青岛,在春秋时期属于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就是

A、管仲 B、孙膑 C、庞涓 D、廉颇

14、春秋史书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其中“牺”指

A、牛 B、羊 C、猪 D、水果类

15、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法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16、同学们要听战国编钟演奏美妙的乐曲,应该到

A、北京历史博物馆 B、湖北省博物馆 C、上海博物馆 D、湖南省博物馆

17、“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哪项水利工程所起的作用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广通渠

18、在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后,A同学感叹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了,A同学所指的是下列的

A、孔子强调的实行仁政 B、墨子强调的兼爱非攻

C、孟子强调的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D、孙子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如果有一旅游团想去参观古老的周朝的中心,你应该指点他们去的地点是

A、北京 B、洛阳 C、西安 D、南京

20、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淝水之战

二、非选题(共60分)

1、识读右图,请回答:(15分)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分)

(2)、他的主要贡献(事迹)是什么?(4分)

(3)、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什么?(3分)

(4)、他建立的国家叫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制度封哪些人为诸侯?(3分)

(3)、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6分)

3、读图填史(15分)

(1)、上图是什么时期、在什么河流上、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6分)

(2)、这项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3分)

(3)、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6分)

4、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良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1)、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6分)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三项内容?(3分)

(3)、此次变法有何重要历史作用?(6分)

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D B A D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A D B C C C D

二、非选题(共60分)

1、(1)、答:大禹

(2)、答:领导人民治整洪水

(3)、答:禅让制

(4)、答: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着国家的产生。(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1)、答:西周分封制;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为的巩固奴隶主政权。)

(2)、答:周王的子弟亲戚(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

(3)、答: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1)、答:战国;岷江流域;李冰父子;都江堰。

(2)、答:分水堤、宝瓶口、飞沙堰。

(3)、答: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直到今天它还发挥着分洪、灌溉、通航和旅游观光的巨大作用。

4、(1)、答: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2)、答:承认土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春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6

26.(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目的: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现实意义:通过凭吊先烈,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言之有理即可)

27.(1)①和平解放x藏;②进行抗美援朝战争;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篇7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蒸汽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3、我们很多人都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们能够最早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4、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5、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烧制彩陶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这句话中的“轩辕”指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禹

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A、尧 B、舜 C、禹 D、启

8、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黄帝大战蚩尤

9、“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1、小红参加历史学会举办的知识竞赛,其中一个问题是:谁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桂林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13、美丽的城市青岛,在春秋时期属于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就是

A、管仲 B、孙膑 C、庞涓 D、廉颇

14、春秋史书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其中“牺”指

A、牛 B、羊 C、猪 D、水果类

15、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法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16、同学们要听战国编钟演奏美妙的乐曲,应该到

A、北京历史博物馆 B、湖北省博物馆 C、上海博物馆 D、湖南省博物馆

17、“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哪项水利工程所起的作用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广通渠

18、在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后,A同学感叹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了,A同学所指的是下列的

A、孔子强调的实行仁政 B、墨子强调的兼爱非攻

C、孟子强调的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D、孙子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如果有一旅游团想去参观古老的周朝的中心,你应该指点他们去的地点是

A、北京 B、洛阳 C、西安 D、南京

20、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淝水之战

二、非选题(共60分)

2)、他的主要贡献(事迹)是什么?(4分)

(3)、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什么?(3分)

(4)、他建立的国家叫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制度封哪些人为诸侯?(3分)

(3)、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6分)

4、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良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1)、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6分)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三项内容?(3分)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8

(一)基本情况

今年的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细小,知识点比较碎。学生考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5小题,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相似于哪一组?应该是西晋与东晋;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唐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突出原因?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第二题考查的是连线题,学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都做过很多遍了,因此学生答得都比较好。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都是基本知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等重要知识点,这部分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识图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探究题,也比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春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9

(一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

1、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自己的特长。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学校应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多提供机会给学生

B、培养兴趣、发挥特长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没有关系

C、学生个人应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要盲目追求

D、老师应多同学生谈心,多为学生提供方法

2、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下列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像是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 ②离开集体,个人更能自由地发展 ③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利。要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①敢于承担责任 ②学会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③珍惜班集体的荣誉④积极、主动为班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⑤以集体利益为重

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4、建设好班级和学校集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对于建设班级和学校集体,我们应反对的是()

A、个人力量太小了,不值得一提B、人人必须要贡献力量

C、集体的事必须通力合作,群策群力D、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5、生命因责任而精彩。下列对承担责任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同的角色承担着相同的责任B、集体中的每个角色只承担一种责任

C、承担责任虽然要付出代价,但也会有所收获

D、承担责任虽有利于集体发展,但也会影响个人的发展

6、“

5、12 ”坟川地震中,公安民警蒋敏失去了父母、女儿等总共10 位亲人,但是她强忍巨大的悲痛,继续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你心目中的蒋敏是一个()

班 级姓名考号

①家庭观念淡薄的人②热爱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③主动为国分忧、勇担责任的人④ 热心公益事业、不讲亲情的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7、下列属于我们初中学生应当承担的责任有()

①认真完成学习任务②作为课代表,及时收好作业,并向老师反映同学

们的意见

③帮助同学④辍学打工赚钱,自己养活自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下列对团结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 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自己的缺点

② 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

③ 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

④ 不出卖同学,帮助隐瞒同学的错误,不能破坏班里的“团结”气氛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也会发生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

① 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② 放弃或者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③ 不能考虑个人利益④ 从多方面周到地考虑并作出妥善处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开学了,同学们又回到了学校,相互问候,相互游戏,十分开心,像鸟儿又

回到了快乐的树林里。同学们的这种感觉是()

A、集体荣誉感B、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

C、主人翁意识D、对同学们的认同感

11、下列不属于集体的是()

A、医院B、教育局C、传销组织D、新李村

12、小华的成绩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他也常常将自己的辅导书借给其他同学

阅读。有次考试,好朋友小静超过了他,他暗暗生气,决定再也不借资料给

小静了。对此,我们应该这样看待()

①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 ②的确

不能再借给她看了,以免以后再也无法夺回第一名 ③面对竞争的失败,既

不要灰心丧气,也不要画地为牢,更不要“怨恨”对手④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你觉得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的最好方法是()

A、尊重老师的劳动B、分享快乐C、承担应有的责任D、敢于竞争

14、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代价”是()

①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②耽误学习③得到他人的赞许 ④遭到同学的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班长李军在班会上代表班干部向全班同学表示了如下决心,其中正确的是()

①要热心为班集体服务,为同学服务②每个班干部在学习上都要高于一般

同学

③每个同学的观点都要采纳 ④要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班主任的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16、建设好班级和学校集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以下的做法,我们应反对的是()

A、个人力量太小了,不值得一提B、人人必须要贡献力量

C、集体的事必须通力合作,群策群力D、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17、“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B、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必然发生矛盾

C、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考虑个人利益D、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

保护

18、小明在学校学生会负责检查纪律,不管班内纪律如何,每次他都给自己班打

高分。对此,你的认识是()

①这是应该的,是在维护集体利益 ②这是不对的,是犯了小团体主义的错

误 ③这样做会损害其他班级的利益,也会损害全校的利益 ④这是将局部利

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行为,是有害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梭子鱼,天鹅和马都是运动健将,他们三个一起拉一辆车,天鹅拼命往天上拉,马在陆地上拼命拉,而梭子鱼则使劲往水里拉,结果车子纹丝不动.这个故事

启发我们()

A、集体成员应该树立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B、只有战胜别人,才能取得成功

C、加强锻炼身体,才能有所作为

D、成果的取得有利于集体的通力合作

20、下列现象能使人产生集体归属感的是()

①小明在学校运动会的长跑比赛中,同学们为他呐喊助威 ②小刚犯错误

时,几个同学嘲笑他 ③小华在县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受到学校集体表扬 ④

小涛生病期间,同学们去探望他并为他补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简答题(应用所学知识,简明扼要地回答。)

21、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有超过万人的科学家、科技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在人飞船的研制和发射工作,他们相互合作,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确保了整个工程万无一失,圆满成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包含的道理。(4分)

22、(1)校运会上,七(2)班有的同学踊跃参加,奋力拼搏,有的在场外呐喊

助威。胆小伟认为自己没有比赛项目,运动会与自己无关,于是回到教室看

书自习。

请问:小伟的做法对吗?(1分)为什么?(4分)

如果你是小伟,你应该怎么做?(4分)

(2)小明和小军是同学,在学习上,两人是竞争对手。他们一个擅长文科,一个擅长理科。期末考试准备到了,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小军想出了一些“窍

门”来影响小明的正常复习。

⑴小军的做法对吗?这是什么现象?(3分)

⑵如果你是小明,你如何应对?(4分)

23、情景探究题。

“在学校生活中,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个班级就像一条河,一所学校就像一片海洋。一滴水要想不干,只有把自己融入江河大海中。任何一条江河,任何一片海洋,也都离不开小小的水滴。”

(1)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道理?请你简要分析。(4分)

(2)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做?(4分)

(3)在建设班集体、发扬集体主义的时候,我们必须反对哪些“主义”?(分)

2012年春季期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月考试

(一)答案

20、成功来自合作;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成功的重要保障;成功的集体离不开成员间的合作;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要发扬团队精

神等。

21、(1)小伟的做法不对。

如果我是小伟,我应该:到场外呐喊助威;为班上的运动员搞好服务;

写宣传报道稿件,宣传班级在运动会上的新人新事。

(2)不对。这是不正当竞争的表现。

我会敢于与他竞争,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超越他。同时,我要学

会善于合作,向他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做到双赢。

22、(1)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集体由个人组成。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

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4分)

(2)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发生矛盾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②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

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从多方

面周全地考虑并做出妥善处理。(6分)

春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10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孙家集街道历史教研组

本次历史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察,重视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试卷以新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巧妙,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

2、选择题共计40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5%左右,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传统。

3、非选择题共计60分。本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够高,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个别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考试分析:(1)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第22题,关于商鞅变法与管仲改革知识考察中,考察了关于实现富国强兵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

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23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此问题时不能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说明学生如何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年努力做到: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上一篇:拒绝雾霾共卫蓝天学生书信下一篇:大讨论大调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