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评论(通用6篇)
公司简介评论 篇1
就在几年前,在许多中国企业家心中,离岸注册蔚然成风,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审查制度开放宽松的地区和国家成了中国公司“留洋”的大热门。
如今,“出国热”还没有褪去的时候,“海归潮”悄然涌动。企业家们纷纷意识到,如果企业想在中国大展宏图,“假洋鬼子”的身份是难以长久的。“回归本土,中国机会”成为了海归潮中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卷起铺盖,重新“变身”内资。
支付宝:回归是为了获取牌照
今年5月,一则惊人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马云在大股东雅虎和软银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偷走”了支付宝,将其变身为一家自己名下的纯内资公司。
通过6月、8月两次股权转让,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支付宝”)控股股东由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 称“阿里巴巴”)变成了浙江阿里巴巴商务有限公司(下称“浙江阿里巴巴”)。浙江阿里巴巴是一家内资公司,成立于10月,注册资本7.1亿元, 马云拥有其80%股份。
马云的理由是,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对申请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资质作出明确要求,《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支付企业外资比例不得超过25%的。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则必然是死路一条。(详见本刊第22期《马云的战争》)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中,支付宝榜上有名。由此,支付宝算是保全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席位。
然而,7月29日晚上,阿里巴巴集团、雅虎有限公司和软银集团达成协议,决定让支付宝的控股公司承诺在上市时予以阿里巴巴集团一次性的现金回报。回报额为支付宝在上市时总市值的37.5%(以IPO价为准),回报额将不低于20亿美元且不超过60亿美元。
支付宝此次“变身”将付出20亿至60亿美元的代价,不知道在马云看来,这笔账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
顺丰:“变脸”应对新邮法
在国内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变身外资之际,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顺丰”)却低调“逆行”,成为快递业首家“外资转内资”企业。
顺丰于1993年成立,是一家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快递及相关业务的服务性企业。和国内第一批非国有快递企业一样,顺丰的业务以一种不规范的形态起步。公司从专营深圳香港两地间的快件起家,逐步将直营网络扩张到全国,并坚持只做小件快递的定位。
顺丰之所以一直是外资身份,原因之一是创始人王卫是香港人,最初的投资来自香港。由于港澳台三地都是独立的WTO成员,因此三地企业享受的也都是外资企业待遇。
1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规定内外资企业统一执行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再享有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外资企业长期存在的税收优惠被逐步取消。
月开始实施的新 《邮政法》承认民营快递公司的合法地位,但明确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
王卫意识到,顺丰转变自己身份的时刻到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显示:顺丰速运在深圳注册成立的18家营业部,均于209月28日完 成了“企业类型”的工商变更登记,变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分公司。在此前后,顺丰速运在全国其他地区设立的分子公司,也大部分获得了各省商务主管部门的审批, 并完成工商登记变更。顺丰以内资企业身份,获得了国家邮政局颁发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希努尔:转内资曲线谋上市
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希努尔”,002485.SZ)的前身诸城普兰尼奥服饰有限公司(下称“诸城普兰尼奥”)于12月17日注册成立,法人代表是20初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王桂波。
资料显示,7月3日,新郎国际在香港注册。公司法定股本为1000万港元,实际控制人王桂波占有82%的股权。月,新 郎国际全资投资诸城普兰尼奥,经营范围为高档西服、衬衣等服饰制造。因其外商投资企业身份,故此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此外,新郎国际还在国内投 资了王桂波实际控制的若干公司,使其均享受相应的减免税收政策。
然而好景不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王桂波决定弃用外资马甲,回归国内上市。
12月,诸城普兰尼奥向诸城市财政局零利率拆借22850万元,与王桂波实际控制的其他3家公司签订《资产重组协议》等有关资产重组的协议。王桂波控制的内资企业新郎希努尔集团向诸城普兰尼奥增资8000万元,占28.28%的股权。
资产重组后的诸城普兰尼奥实现营业收入88293.92万元,并由外商独资企业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
年6月21日,新郎国际与新郎希努尔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新郎国际将其持有诸城普兰尼奥28%的股权以人民币2240万元的价 格转让给新郎希努尔集团。股权变更后,新郎希努尔集团持有希努尔男装56.28%股份,内资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诸城普兰尼奥整体变更设立希 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由全国人大代表王桂波控制的外资独资公司诸城普兰尼奥成功变身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月15日, 希努尔正式登陆深圳中小板。
“善变”的海联讯
“从事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联讯”)海联讯20在香港注册,注册资本为 150万美元。20,海联讯试图在海外上市,此时它发觉,自己的香港身份对海外IPO并不有利,而英属维尔京群岛才是海外上市公司真正的“温床”。
年9月,海联讯进行股权调整,在香港转入一家名为Teamwhealth的、在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旗下,实现了第一次“变身”。然而,受到“非典”的影响,海联讯不得不停止上市计划。
2008年,做了几年“假洋鬼子”之后,海联讯发现这个“洋身份”渐渐失去了原本的优势和光环,反而对其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桎梏。
2008年4月,海联讯董事会决议同意Teamwhealth将持有全部股权转让给4名中国股东,内地人实际控股的外资企业变更为内资公司。由此,海联讯完成第二次“变身”。
然而,正当海联讯手持“中国护照”,准备杀入中国股市时,却在证监会碰了一鼻子灰。年12月,海联讯申请在中国创业板首发,由华泰联合 证券担任保荐,拟发行不超过1300万股,募集资金9874万元。但首发申请却遭到了证监会发审委的无情拒绝,原因正是由于其外资转内资的身份转换。
在碰壁之后,海联讯改聘平安证券为保荐人,再次向创业板发起了冲击。根据海联讯的首发招股说明书,本次海联讯拟发行1700万股,募集资金1.33亿元。7月22日,历经坎坷的海联讯终于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批。
尽管海联讯终于获批在中国上市,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海联讯此次IPO将募集资金提高到1.33亿元,但拟投资项目却从4个减少为两个,募集资金 的合理性值得商榷。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从2008年到2010年期间,海联讯采购成本占比当年营业收入的50%以上, 核心技术收入偏低,不符合创业板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要求。
看来,仅靠“变身”来实现上市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股市“江湖”中站得稳,走得远,企业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艺术评论公司”真的必要吗? 篇2
为治疗艺术圈罹患的这一恶疾,使批评界免于继续堕落腐化,廖廖开了一剂猛药:成立“艺术评论公司”,把“人情文章”、“收费文章”从现有批评系统剔除出来,让批评本身尽可能摆脱资本、权力与江湖的桎梏;通过这个平台,评论家撰写只涉及欣赏与阐释、不涉及判断与结论的“欣赏性评论”,既可满足艺术家希望作品得到阐释与传播的欲望,也可以在不影响自身名誉的情况下获得报酬。
艺术评论的质量对于艺术行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本期圆桌邀请各方专业人士探讨这一话题,不仅希望在观点上有所碰撞,也期待引发更多解决问题的探讨。
收藏·拍卖:就您观察,目前当代艺术评论的现状如何?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
胡斌:这确实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目前大部分艺术评论都是艺术家邀请批评家写,也有一些机构研究、展览研究邀请批评家来写。实际上为人写吹捧的人情文章不可能完全杜绝。我们只是说有应酬的评论,也要有严肃的批评。现在等于全部都混作一谈,那么严肃批评的客观性、价值就降低了。
在中国,稿费很低,如果评论家只靠稿费生活,根本养活不了自己。随着艺术市场增长,很多艺术家赚取了高额利润,但批评家没有。而艺术家需要批评家的推动,或者说是学术的包装。所以艺术家会为了自身作品的学术价值、市场价值邀请评论家去写评论。当然并不是说,拿了钱就不能写出有价值的学术批评文章,但是批评家会受制于艺术家,某种程度上会就着艺术家的心理——艺术家不想听到负面的意见,客观批评就很难产生。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就好像是评论家的一个客户。客户的意愿导致客观公正的评论受到阻碍。
收藏·拍卖:廖廖提出做艺术评论公司,将艺术评论和学术批评分开,您认为这可以解决问题吗?
胡斌:这样的评论公司是做不起来,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艺术家愿意承认自己找到的是一个所谓的商业包装,都希望找到有公信力的批评家对自己进行评论。他们需要严肃学术评论的名头,但是有的并不真正欢迎真实客观的解剖。艺术家想要的只是一个严肃的学术批评的外壳。但如果他抛出一篇商业公司所做的评论性文章,在中国肯定会成为笑话。
当然,商业和学术的艺术评论也的确是可以分开。比如可以有一些主动推广,是纯粹的广告,可以通过公司进行商业运营。但艺术评论是不能由公司来操作,而且艺术家也不会让这种公司来作评论。这是商业层面的逻辑。
很多艺术家就是要有一个学术的外壳,实际上是个利益的交换,这样才能在艺术系统的游戏中运行。商业和学术本来应该是要分开才行得通,但是对某些人而言,只有不分开才行得通。谁愿意说自己的评论是商业性的呢?他就是需要一个学术的外衣。规范化的做法应该是将二者切分开的,但切分后不应该是以评论公司的形式存在。
收藏·拍卖:如果艺术评论公司不可行,那么您认为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
胡斌:学术批评要努力客观公正,这就需要有一些媒体、一些机构、一些基金会等第三方机构,甚至由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来支持批评家作出独立的批评,这样才能根本性地改变目前批评的生态。
但目前国内的状况,艺术媒体自己可能都面临生存压力,还能付高额稿费给批评家吗?网络媒体、自媒体很发达,可能提供某种平台或者资金来源。自媒体可以更加开放包容,更加自由随意,但是也很难支撑长期的、严肃的、需要很深功夫的批评文章。有一些第三方机构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例如希克做的评论奖,筹集资金推动产生独立的学术批评文章,但是这样的机构仍然凤毛麟角,只能从某种程度做一些推动,不足以起到个根本性的作用。相比国内,国外媒体稿费要高很多,在大学供职收入比较高,做研究可以获得支持,这些能够支持他们做独立的评论。
收藏·拍卖:职业批评家应该如何面对这种窘境?
胡斌:很多批評家已经意识到艺术批评学术质量滑坡的问题。对于批评家个人而言,一方面可以做一些其他工作,来补助这种独立的批评。例如策展可以给批评家带来收入。当然这也关系到个人的操守,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只要生存问题解决,就要做一些严肃的事。有些批评家收入已经很高,但是他仍然不放弃通过写丧失原则的批评文章来获得高收入,这部分比例也很高。
收藏·拍卖:在您看来,中国目前艺术评论的大环境是怎样的?
彭文斌:在中国艺术评论早已潜规则商业化了。在中国艺术生态中,艺术“批评”是个彻头彻尾的褒义词。我曾经受邀给位交往多年的艺术家新画册写几句话,中间有菲常委婉地谈到点建设性的创作方向,结果彻底将我屏蔽并不再往来,从那以后,每次动笔总是战战兢兢。
收藏·拍卖:对于目前混乱的艺术评论现状,对商业化的艺术评论和学术化的艺术批评进行区分是否有价值?
彭文斌:二者只能理论上有区分的可能,虽然评论是以欣赏、阐述为主要诉求,批评是以学术、认证为主要诉求,但它们二者之间又有太多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学术是欣赏的角度、阐述是认证的前提,所以能否将二者彻底区分?这个区分的度怎么来把握?在实际上又是矛盾与对立的。
二者区分与否取决于艺术市场的需求,目前所谓的“学术化的艺术批评”已经严重地商业化,怎么遏制这种趋势的蔓延是一个非常现实要解决的问题。这种砸“批评家”饭碗和有损既得利益者收益的行动是面临挑战的,如果“评论”与“批评”二者之间不能完全分离,商业化的艺术评论只会“乱上添乱”,并且形成艺术评论与批评市场彻底的“恶性竞争”,而最后的受害者就是艺术投资与消费的大众。
收藏·拍卖:将艺术评论公司化运作能否部分解决当下的问题?
nlc202309081400
彭文斌:就算二者可以完全区分,那么商业化的艺术评论也很容易沾满“铜臭味”,无形中艺术评论也会影响到大众的审美取向和价格认同。国外艺术价值评估有职业评估师,考证的第一年是道德教育,在中国公正的艺术评论与定价评估道德观念短时间内较难形成,快餐式与激进式的市场行为危害的是所有的商业环境,艺术市场同样难逃此劫。艺术批评与估值需要相对的职业化与规范化、制度化。艺术评论这种商业模式很难成立。说大了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机构甚至某个行业短期内改变不了,我认为艺术评论商业化是个体通奸走向集体通奸。
收藏·拍卖:如果艺术评论商业化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目前的问题?
彭文斌:中国的艺术市场需要自醒再到自觉,个人认为目前重要的问题是大众艺术审美提升和艺术消费行为引导的问题。当代大部分中国人成长的历程中,要么生长环境“四面贫壁”,要么成长空间“金碧辉煌”,以至于广州“文德路”和深圳“大芬村”成为大众艺术消费的主流,这种本土文化和艺术感染的缺失已经让绝大多数人迷失了美学,也正是这种严重的美学遗失才滋生了当下艺术生态中大量的“伪教授”“伪大师”“伪学者”“伪评论(批评)家”,然后这群人又虚张声势地推出一批“伪艺术家”。所以美学教育普及是目前中国艺术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基础上,艺术评论才有受众对象和生存空间。解决不了商业化的艺术市场需求,就无从谈起艺术评论的商业化。
收藏·拍卖:对当下中国的艺术评论界,您有什么样的观察和亲身体验?
冯善书: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艺术各自为战的运动:亲历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一书中,栗宪庭对意大利评论家莫妮卡德玛黛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自由和距离感”,表现出由衷的羡慕。在中国,本该被艺术评论界奉为铁律的“独立性”,似乎已成为大家只能埋藏心底的梦想。
过去20年,国内艺术品行业的发展“一路狂奔”,制造了一大批艺术家巨富,拍卖市场上每个季度都在上演着天价成交的神话。作为这个行业最主要的参与者,评论家的“吹拉弹唱”,不直接影响市场交易,但无疑是各种商业评价标准形成的重要基础。因而,当艺术家一个个华丽登上胡润百富榜,评论家也在等待与他们这个群体的劳动相兼容的利益分配法则。
反对艺术评论商业化的人认为,评论家是制定审美和鉴定规则的那群人,手里掌握着可能直接影响到商业利益格局的软权力,允许他们向艺术家寻租就会造成专业上的不公平。
但持开放意见的人则认为,文化都可以产业化,为何艺术评论就不能作为一种服务进市场呢?新闻媒体可以拿钱给企业做广告,律师也可以拿钱帮当事人打官司,为什么评论家就不可以拿钱给艺术家写文章呢?是否公平和专业,并不是由执笔的人有没有取酬决定的,而在于执笔者本人对专业操守的坚持和行业规则的设立。
我倒认为,应该把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一味让艺术圈继续混沌才是最大的不公。现在不是讨论到底该不该让艺术评论商业化的问题,而是如何让读者更好去区分那些实际上早已商业化的艺术评论。
收藏·拍卖:您认为区分评论和批评会对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冯善书:廖廖认为有必要严格区分评论和批评的不同,同时赋予评论家为公众或为私人等不同利益主体服务的权利。我深以为然。只要每个评论家都能够熟练应用这套游戏规则,恪守好不同性质的评论文章的应有底线,就肯定不会回到以前那个价值混乱的年代,截断评论家拿“人情文章”和“收费文章”到公共领域混淆视听的老路。
当前,国内的艺术家普遍直接进市场,客观上对商业化的评论服务也形成了强烈的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倘若我们在机制上采取只堵不疏的压制态度,排斥评论家分享艺术行业发展的利益,潜在的需求必然会转向地下,通过灰色交易来满足供求双方利益,由此引发的学术不端问题将更加严重。
评论家依附权力、资本和人情,把一些严肃的理论,生搬硬套用于为半路出家或者名不副实的艺术家戴高帽、唱高调,确实很倒胃口。然而,要想让每个评论家拿起笔来,都能够自觉维护自己的专业和良心,难道不是首先得让他们的合理利益诉求得到阳光的普照吗?
收藏·拍卖:您是否赞同商业化运作的艺术评论公司?是否有可操作性?它自身遵循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会不会导致更大的混乱?
冯善书:建立一套能够与评论家群体利益相兼容的市场机制,首要的是赋予评论作品进市场的权利(标价与交易),至于评论家是以个体还是团体的方式进市场,这个可以让市场自己去決定。现在已经进入自媒体和企业媒体相互角力市场的互联网时代,不管你是独立撰稿人,还是有组织拄靠的公司代表,在现有法律规则下面,都可以成为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单兵作战有单兵作战的自由,建立集团军也自然有集团军的优势。有专业影响力的评论家,很快就能够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
很多人一听到艺术评论公司这个名字就觉得很低档,这些朋友可知道,西方医药巨头公司在学术研究上的组织力和执行力丝毫不亚于高校。同理,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报告会差过清华北大吗?说到底,术业有专攻。商业化的评论不见得就一定会比学术评论差。这就跟问公共饭堂的饭好吃还是饭店的饭好吃是样的道理。
(编辑/董萍)
公司简介评论 篇3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物质化的体现,因此形式应该从属于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这一要求。但是,形式也因为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味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马克思曾经论述过,人类只有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出“一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这也就说明,形式美是能够被人们感受到的。这里所说的形式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有着特定的含义,这主要是指美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规律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在艺术史上,美术家们通过长期的创造实践,探索出了一些相对不变的形式美的法则,这些法则都是事物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在美术形式上的体现,因此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也有着能为人所把握的生理、心理基础。下面就分别列举并结合一些实例作些简要的解释。
变化与统一:
在这里,变化也就是多样,所以也称多样与统一。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和富有变化的统一整体,在美术作品中,个别形象和形式要素、语言的多样化,可以极大地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是这些变化又必须达到高度统一,使其统一于一个中心的形象或主体的部分,这样才能构成一种有机整体的形式。例如在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中,十二个门徒的姿态和表情均不相同,极富变化,然而画家把他们三人一组地分置于耶稣两边,使处于明亮背景前的耶稣对统一画面发挥统摄作用,室内建筑的透视线又进一步加强了他的中心地位和形式上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又如《清明上河图》的虹桥一段,画面以客船过桥为中心,桥上下及两岸的各色人物,都为这一情节所吸引,由此而构成多样统一的热闹而紧张的生动场面。雕塑作品中如希腊的《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女神的头、胸、腰、胯和腿,都形成自然而微妙的方向变化,而作为整体,这些部分又统一于女神那呈反S形的人体中轴线,从而构成一种富有魅力的优美、高雅的身姿。这些作品都是体现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的典范作品。
对比与和谐:
对比就是应用变化原理,使一些可比成分的对立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美术形式中的对比因素很多,如大小、曲直、方向、黑白、明暗、色调、疏密、虚实、开合等,都可以形成对比。和谐就是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就是指可比因素存在某种共性,也就是同一性、近似性或调和的配比关系。和对比一样,和谐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林风眠的《静物》中,直立的玻璃水壶和水平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然而由于黑白在画中起主导作用,画面仍是和谐的。而潘天寿的《水仙》由于花丛方向与造型而使整体形式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及题字上又稍有变化。因此在美术作品中,对比与和谐,常常是某一方面居于主导的地位。
比例与尺度:
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形象中都包含着一种内在的抽象关系,就是比例和尺度。比例中包含着数学的秩序,美的人体具有某种比例,在古代希腊就被发现并作为美的规范。古希腊前期人体比例规范被确定为7个头长,到后期又确定为8个头长。同时,几何学中的黄金分割又被认为是美的比例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如希腊雕刻《持矛者》的上下身比例以及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的建筑平面与正立面的长、宽之比,都是接近黄金比的。法国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的《萨平妇女》的构图,也是按黄金分割的比例去安排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位置的。这里所说的尺度,并不是度量上常说的尺寸,从美学意义讲,尺度就是标准、规范,其中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的意思。例如建筑设计的原则就是要适应人的生活起居与审美的需要,人体的比例、画面的安排都要有一个适当的标准,就是符合美的规律的尺度。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整体的各部分依实际的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它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其中完全等量、等形的对称又称为均齐,具有很强的整齐感与秩序感,如贵州的《蜡染头巾》。并不完全等量等形的对称,如马蒂斯的《蓝衣妇女》,是一种带有变化成分的对称,使人感到人物形象既稳重端庄,又自然生动。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形成不等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平衡就是均衡。如王雪涛的《牡丹》,右上方的花与左下方的枝叶就是依中间的重力支点形成均衡的。马蒂斯的《静物》中,右边的盆花与左边的大块衬布构成均衡。均衡的法则使作品形式于稳定中更富于变化,因而显得活泼生动。
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来是表示时间上有秩序的连续重现,如音乐和舞蹈的节拍和节奏。在美术中,它指一些形态要素的有条理的反复、交替或排列,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就会产生节奏感。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正立面的那些直线、柱廊、拱券乃至光影等,都形成了富有变化的节奏。韵律的原意也是指声韵上的律动。在美术中,韵律是指动势或气韵的有秩序的反复,其中包含着近似因素或对比因素的交替、重复,在和谐、统一中包含着更富变化的反复。如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中的波状线与曲线所构成的冲浪形象,就充满强烈的韵律感。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西方古典油画中富于韵律感的典范名作,我们的视线可以从位于前景的衣着华丽的教皇开始,他右臂下垂的长袖连到最下方的小天使,他们仰首注视的姿态又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位于明亮背景前的圣母,他的披巾和长袍构成优美的反S形,飘起的下襟连到圣女身上,最后又达到背后绿色的帷幔。在所有这些和谐的曲线中,蕴藏着极为复杂而完美的韵律美。
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程序一般分为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具体内容包括:
1、叙述(description)
陈述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这里又有两种差别,即对写实作品,应指明画中画了哪些东西。如人物、动物等;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与方向等。即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2、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
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形关系,包括各种形状间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构成原理的运用等。即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3、解释(interperetation)
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所想表达的观念。即作者想表达什么?
4、评价(jndgement)
即在一种范围内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这种比较应尽可能在相当广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流派或时潮。再就是要充分注意形式与所表达内容是否有协调性和统一感。即你喜欢这件作品吗?
费德门的这一欣赏程序是由感受到理性的逐渐上升,因此,这种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在拉斐尔留下的无数杰作之中,最著名的当数《西斯廷圣母》 这幅被绘制于梵蒂冈著名的西斯廷大教堂内的圣母像,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这种伟大的母爱,显现于这个身着简朴衣裙,赤足的年青的妇女身上。她缓步从云端走来,双手抱住紧挨着自己胸前的幼小的基督,微风吹拂起玛利亚的头巾与裙边,侧身站着随同前往人间报信的大天使圣芭芭拉,画面的左端站立着前去欢迎圣母子的降临的教皇西斯托斯。
画面上,帷幔向两边缓缓拉开,圣母马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冉冉降落。她的脚边,跪着年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轻美丽的圣徒瓦尔瓦拉,前者穿着沉重的法衣,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后者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带羞怯,似在为母子俩祈祷。圣母面容秀丽而沉静,眉宇之间似有隐忧,为了拯救个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小基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似乎他已明白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西斯廷圣母》在拉斐尔过去创造的圣母中,总是极力追求美丽、幸福。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13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对这位天神降临人间的女王唱出了至尊至敬的赞歌: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这幅画没有丝毫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亭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手。
西斯廷圣母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拉斐尔(1483---1520)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他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昧。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聪明特别表现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合的创造。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大公的圣母》和《教皇利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教堂设计画稿。他的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悲剧与抗争: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欣赏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海上乌云密布:巨浪滔大,似乎要把木筏和聚在它上面的遇难者吞没。疾风呼啸着撕攫着帆篷,吹斜了用缆强拴着的桅杆。在前景的木筏尾部,画着几个己死、将死和听天由命的人。父亲绝望地守在心爱的儿子尸旁,用手揽着他,仿佛还希望摸出已死的心脏的跳动。少年死者的身体画得非常精彩,它是这幅画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之一。少年左首仰卧着一个垂死的人,右边趴着一个伸开一条胳臂的少年的尸休;他上面是一个两眼发呆、似乎已经失去理智的人。这一组人物的收尾是一个以赤裸的双腿直挺挺倒挂在木架上、头和双手都浸在海水里的死人身子。这个身体和死去的儿子的身体一样,是整个构图的最强烈、最富有戏剧性的强音。
桅杆附近的一小组人物是从这一组刻着死和绝望的烙印的人物向画面右部满怀希望的人们的过渡。以仓促架立起来的帐逢为背景的几个人物紧张地注视着天际。其中突出的是一个用手指着远远出现的船帆的男人。
画面的右部同左部适相对立。人们强忍着痛苦,挣扎着挺起身子,希望看见刚刚在天边隐约出现的遥远的帆影。还有一点力气的人爬上了木桶,摇晃看手巾、破布,借以引起“阿尔古斯号”的注意。这一组热烈、紧张和苏醒过来的人物,以打信号的黑人的生动轮廓告终。木筏横贯整个画面,而且两端都越出了画面:席里柯以这种迎面扑来的醒目的刻划造成了最大的感染力,使整个画面形象具有了纪念碑的性质。
同时,观众一眼就可以感觉到大海的茫茫无际,孤立无援的木筏就在这大海上漂流。画面构图把观众的视线引向远处,引向出现在水平线上的“阿尔古斯号”。画家以此而造成了空间辽阔的感觉。
《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绘画最英勇的篇页之一。庞大的画面洋溢着悲剧的气氛,观众即使不了解这一情节,也会被发生在他面前的这场戏剧的气氛所吸引。画家是怀着满腔的悲愤画这幅画的。在席里柯对人体动态和形体的表现上,的确有一种与米开朗基罗相似的完美和气质。席里柯画的这些形象,在力量和威力方面都使人想起米开朗基罗。
不能讳言这幅名画的某些矛盾。画家想要表现的是饱受折磨、筋疲力尽和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在姿态、动作和表情上,他真实地表现出了他们的内心状态。但是,在人物身体的刻划上,席里柯未能克服他的表现丰满完美的人体结构和肌肉组织的热情。他沉醉于创造雄健的人体的乐趣,却没有充分强调出长期饥饿痛苦的痕迹------毫无疑问,它们本来应该给这些充满戏剧性紧张和英雄般雄健的形体留下更显著的烙印。
席里柯整个为他所刻划的这场人类悲剧所占据:他力求创造出这场悲剧的热情、真实的形象。席里柯的这一基本意图决定了他的构图选择、构图性质以及他所采取的种种新手法。为了以最大的戏剧性现实主义手法结构画面,他不得不放弃他当时所爱用的正面结构,而采用了纵深结构的、紧张的。富有动势的构图。
在创作《梅杜萨之筏》时,主题-----人的悲剧------整个占据了他,他希望热情、有力和真实地把它表现出来。动态和感受的刻划的多样性,没有造成构图的零散,而是归结成了一个统一体,形成了这个事件的鲜明而令人难忘的形象。为了加强画面的空间效果,他选择了高视点,把木筏斜摆起来,木筏上面以对角线的方向挤满了人,这就使他可能以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这个矛盾多样的场面,画出一切感情层次-----从守着儿于尸体发呆的父亲的消极悲观,也就是将信将疑和小心翼翼的希望,直到勃然发作和渴望求生得救的欲望。
然而,找们不应该忽略,席里柯为了追求统一的效果和强烈的感染力,有意回避了色彩的提炼:他以近乎背光的方式处理了整个构图:强烈的阴影画有力地塑造着人物的体积。由此而形成了清晰的外轮廓线,并且减轻了席里柯的色彩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他的色彩的简略:席里柯使全面保持了棕褐色调子,用整体的色调修饰了人物的形体。这种色彩上的克制,使画家得以集中全部注意力来形成体积造型效果。在这方面,席里柯确实达到了惊人的成就。
《梅杜萨之筏》使人看来不象是一个片断,而是一部史诗;这幅画显然已经超越了它的情节,而成为人同灾祸的悲剧性斗争的象征,它体现着极端的痛苦、英勇的抗争和兴奋;席里柯的概括风格也是由此产生的,这就是简洁、避免次要效果和竭力使人注意整体的风格。尽管构图是山许多矛盾的局部所组成,但所有这些局部都不给人以独立自在的感觉,而是从属于整体的一个个部分。《梅牡萨之筏》-----以其几近沸腾的人类苦难一生成为一块坚固的磐石、一座完整的雕塑群像。席里柯的雄辩而紧张的外轮廓线处理是画面统一的支柱。这是念念不忘这一饱含戏剧气氛和无比强烈的形象的观众所最先看到和最先永远铭记在心的东西„„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评徐渭的《墨葡萄》
历史往往喜欢剥夺一个人一生中某些方面的权利来促成他别的方面的发展。徐渭,就是封建时代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牺牲品;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它所玉成了的一个人物。设想徐渭如果没有坎坷一生的遭遇,长年怀着寄人篱下的委曲心情:“激昂丈夫焉能婆娑蓬篙,终受制于人?”也许就难以发为诗文,表于戏剧又形诸图画,使他在艺文方面的成就永远闪发着一种特异的光华。
徐渭,字文长,号大池,晚号青藤老人。浙江山阴人。生于明正德十六年(公无1521年),卒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享寿七十三岁。据说他到了五十多岁才开始作画。尝自称:“吾书第一、诗
二、文
三、画四。”绘画史上不乏此类事例一一没有受过专门的绘画技巧的严格训练,只凭着天分才情信手挥抒。这些画家的作品往往有一个显目的特点:画技常失于格法,而思想境地和感情的素质却翩然跃动纸上,仿佛不甘于物质材料的束缚。史籍记载上曾有唐、王洽的所谓“泼墨”,而讲求“意气所到”的苏东坡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历史潮流中偶然激荡迸溅出来的一些晶莹夺目的浪花,使一部绘画史平添了许多绚丽的景象,点缀上斑斑绚烂的色彩。
徐渭的画风,其“写意”的因素较之早期的“文人画”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个性化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他的画,已不象是一种静止的艺术,仿佛侵凌到了音乐的王国。画幅,仅仅是一个四四方方不动的框架,似乎难羁他的纵横恣肆的笔锋,从凝固的空间大步跨入到流动的时间领域。他的作画,只是随意兴之所至,酣畅无阻信手拈来,跳踉翻飞于尺素之上。试观一幅有名的《墨葡萄图》,窥一斑以测全豹。正如这幅画上诗题中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画幅中呈现之物,是葡萄又非葡萄;既是静悄悄累累垂实于架藤之间,却又是他笔底“闲抛闲掷”,跌宕跳荡的一些“明珠”。这些“葡萄”,难以使人联想起止渴酸甜之感,点点墨痕,乃心血之滴沥。然而,这里又不是痛苦的低吟,也不是无可奈何的颓唐;旷达不能解除胸中块垒,倔强的个性使他对待外界一切有形无形的压力采取激烈的敌对姿态。久久盘郁胸臆间的沉积,顿然间找到了一个可以宣泄的心理孔道,便似飞瀑般从笔底倾泻出来,化作一片彩霞缤纷的图象。他全然不顾那沉重的传统高筑起来的一套穆肃平宁、恬适闲雅的意趣的欣赏习惯,代之以狂放、峭奇情境的引吭高歌。虽然徐渭的画在行家的法眼看来似乎不合绘画技巧的规矩方圆——所画花卉禽鱼蔬果之属!即不大符合自然原型的构造,亦不愿遵循前人积聚起来的一些造型原则。在他笔下出现的乐西,无论梅兰竹菊,或荷花牡丹,都一视同仁,难分轩轾。这些自然物固有的形态特征到他眼中己无足轻重,他所关注的只是心胸中激荡难平的情愫。徐文长的画,确是容易给人一种动人肺腑的印象,正是那流溢在画幅之上的不寻常的情趣意境,一如他的诗文戏剧作品中的那些酷烈的嬉笑怒骂一般。
徐文长的画里蕴含这样一种思绪的内容,我们首先可从他本人一生经历中找到最浅近的根由。
徐渭的一生,可说是饱尝了“失意”的艰辛滋味。徐渭的父亲徐聪,只做过几任小官吏,晚年纳妾生下徐渭,不久即去世。因此,徐渭在家中的处境一开始就不太好。但这个自幼即享文名的孩子,在那个时代视投考功名为唯一出路,自是符合情理之事。然而,一连几次连个秀才都混不上,好不容易被允许复试,才被录取为生员,之后,终其一生被阻在这一关上。原来菲薄的家业一经败落,就不得不以教书糊口,或当官僚显贵的宾客和幕僚。徐渭三十七岁时作过胡宗宪的幕僚,后来胡败被逮捕入狱,文长因株连而几致疯狂。纵观徐渭的一生,遂意之事少,忧患之遇多。这些境况不可能不在他的心灵上打下深重的烙印,而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愤激不平的感情,自非偶然之事了。
怎样分析电视节目
在各大院校影视类专业的面试中,有一项是考试时观看电视片,写一篇分析评论文章。这项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电视片的综合认识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分析与写作能力。
电视片的时间为20分钟,或者更长一些,写作的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一般来说,写个读后感对于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不是困难的事情。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已经写读后感了,所以不要将这项考试看得艰难和神秘。
重要的是,写作要有材料,而材料只能是当时看片获得的。应该在看过电视片之后,立即有写作的纲要。如果要等到看完片之后再靠回忆写作,就可能丢掉某些有价值的内容。所以,要在看片的同时用笔记录一些心得要点。
当电视片播放结束时,已经有了写作的材料。可以根据记录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确立写作的主旨和文章的标题。然后对记录的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最有说服力、最能靠拢主体的材料进行写作。这里是一个写作范围提纲,即结构方式表,可以参照。你在观看电视片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围绕这个提纲找材料,这样写起来不会跑题,而且方便快捷: 电视片分析提纲
1,电视片内容概括 占总分10% 2,本片的思想教育意义 占总分 10% 3,艺术特色总说(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等)占总分 20% 4,艺术特色举例(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占总分 25% 5,艺术特色细节(两、三点精彩细节)占总分 20% 6,缺点与不足 占总分 10% 7,结束语 占总分 5% 【注意的问题】在看完一部电视片之后,考生应该立即感受到,这部电视片重点表现的是什么?这对于任何题型都是重要的。一部专题片或纪录片,它所主要表现的无非是人,或者是事,或者是物,或者是感受。当然这其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有时当考生沉浸在一个兴趣点当中不能自拔时,千万不要忘记拔出思维来,审视一下,这精彩的兴趣点背后蕴藏的真正目的事表现人物的某种品格特征。或者是事物的某种特色。
也许有时会有大量的篇幅集中在某个人物的身上,然而,他其实需要展示的还是是事件本身。有的电视片把笔墨集中在物上,比如一些风光片等。但是,电视片的表现对象其实常常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问题,是一个思考层面,紧接着需要花费大量功夫的还是对于这部电视片的特征和表现手法的思考。有时老师会选择一部富于文化色彩的电视片作为题目,这是考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应当集中到电视片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上。比如,分析电视片《江南---绍兴黄酒》
这是一部展现酒文化的专题,重点考查其实在于考生对于片中文化内涵的感悟,而不是片中所出现的人物。
如果你的文学感觉、艺术感觉较好,你会喜欢那种抒情写意色彩浓厚的电视片,因为这个时候,抒发情感的意趣将使你的评述与电视片的意味融为一个整体。(抒情写意的电视片)
然而,感性的认识对于一个即将跨入大学门槛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全部,因此在你沾沾自喜于发挥完一篇情采并茂的伤春文字后,别忘了凝聚已经过于分散的思维,因为,也许有这样一个题目将把你掷往一个分外庄严的场合,闲散的品茶人生背后还聚集着一些更为深刻的思考,那就是表述哲理的电视片所要展现的内涵。
一切理性评述的背后总会有所谓结论的东西。在电视片的评述中,有时需要达到的是同样的效果。那么,有这种情况,他要你回答一部电视片想要说的是什么?它揭示的是什么问题?你的体会是否能够挖掘倒在表面的镜头语言下面蕴藏的意义呢?(揭示一定问题的电视片)。【老师的提醒】
对于全面分析题的类型,大致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主要表现了什么?其主题以及主题的现实意义、给我们的启示。这个方面的分析,多数考生都能考虑到。比如,在评卷中发现大多数考生都具备严谨的主体意识,对于电视片中提供的严谨的榜样是的任务,保持一种着眼于人的品格特征的分析模式,并都能自然地结合到当今现实,对主人公的形象作出正面的评判。但是,许多考生就此打住了,通篇的评述都跳不出对主人公的赞叹和相应的对一些现实现象的对比抨击的圈子。
2、电视片是如何表现主题的?具体来说包括叙述方式、结构、表现手法、声画语言的特性等等。这才是对于一部电视作品的评述不同于对于其他类型文艺作品的评述之处。对于电视这样的综合性艺术而言,它表现主题的方式往往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这样的结合处寻找亮点才是出题老师希望看到的精彩答案。当然,并非要你对所有方面都要一一作答。你可以挑出其中一两个有特点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3、在你准备结束之前,如果你在整个篇幅中始终都还没有提到这部片子最富特色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那么,你在文章的结尾还有一个机会。其实,专门开辟一个角落给予这个内容,反而能够引起评卷老师的足够注意。【专业老师的叮嘱】
一些分析电视片文章的基本出发点:
◎这关系到逻辑思维问题。不这样做,你的评述就可能丢分!并且层次不清。对于分析款架的驾驭就来源于考生的思维的逻辑化程度了。明了的框架、清晰的逻辑是评卷老师最喜欢看到的。
◎一般见解和自己独特的见解相结合。对于电视片的基本评论往往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程式化描述,对于这些见解的阐述有时可以增强你的文字的专业程度,所以不要排斥这些内容,它至少可以在你的篇幅中形成一定的气势。写文章都贵在创新,老师往往更注重你是否有独特的见解。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前提下不妨尽量发挥你的奇思妙想,只要不给老师一种过于偏激的印象,任何类型的评析都是可能获得赞赏的。
◎分析文章是“问答式”还是“文章式”。在全面分析题型中最好写成文章形式;具体层面分析题型最好写成问答形式。【忠告】
由于考试时电视片只有一次放映机会,所以,大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看片子,同时在看片过程中,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做一些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电视栏目评析的评析指导
考试内容:试卷中给出命题,要求考生评析中央电视台或考生所在地区省级电视台的某个栏目。评析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性的。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栏目编排、栏目设计方法了解把握的能力。
应试指导:对栏目编排、栏目设计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基本功,对,影视素材如何处理,如何将散乱的影视素材组合成一个雅俗共赏的栏目,这是颇见制作人员功力的。这一考试科目,也会让考生自己设计一个栏目,与考生对一些经典栏目评析一起,考察考生对栏目编排、栏目设计的感悟把握能力。
电视栏目评析要到位,首先要了解电视栏目的一般知识。
1、电视栏目的性质
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吸引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电视栏目的丰富多彩。打个比方,电视栏目化将电视变成了一本流动的书,栏目就是书的目录。电视栏目是电视节目编排、播出的一种方式,即将反映同一内容或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其有固定的栏目名称、片头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在固定的时段内播放。
电视栏目化是电视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电视走向成熟的标志。电视发展的初期,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播出的电视节目都只是一些简短的新闻、零碎的文艺节目和大量的电影等。电视台被称为“空中影院”。到了40年代末,世界上最早的专栏节目,像《骆驼新闻大篷车》等新闻栏目的出现,才打破了电视播出的原始格局。到了80年代初,栏目化播出已经进入了发达时期,如xxxNHK电视台,1981年有21个专栏,1982年就增加到66个专栏。我国电视真正进入化阶段,是80年代以后的事。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实话实说》、《夕阳红》已成为王牌栏目,在全国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2、电视栏目的特征
固定化是电视栏目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直观的特征。它要求有固定的栏目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固定的片头、固定的节目长度,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节目主持人等,便于观众定期、定时收看。
综合性是电视栏目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这种综合性体现在栏目中揭幕礼具体内容与表现的形式上。
观众高度参与性试点栏目的第三个特征,与其他电视节目形态相比,专栏节目最具观众色彩,因为它是一种极为开放的节目形态,许多节目是在观众直接参与下才完成的。
3、电视栏目的分类
关于电视栏目的分类标准较多,又一栏目内容划分的,又一栏目的节目形式划分的,也有以对象的类型划分的。按现行一般的分类方法,电视栏目可以划分为以下几大类,大类里又可以细分为几小类。
(1)新闻类栏目。大体包括口播新闻、录像新闻、专题新闻以及访谈新闻、调查等小栏目。(2)教育类栏目。大体包括文化教育类、社会教育类等小栏目。
(3)文艺类栏目。大体包括专题文艺、综合文艺、晚会节目以及各种文艺专栏等小节目。(4)体育类栏目。大体包括体育比赛、体育新闻、体育知识、体育欣赏、健身健美等小栏目。
(5)服务类栏目。大体包括衣食住行、卫生保健、就业、征婚、气象、交通旅游、购物烹饪、家庭工艺、房间布置等小栏目。
在了解了电视栏目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评析电视栏目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析:
1、评栏目内容。主要看栏目内容定位是否贴近栏目受众,是否自身的特点。例如《东方时空》的栏目定位是鲜明的,各小栏目风格各异,各有侧重,构成一个立体的较全面的“时空报道”。栏目的内容定位表现为栏目的主旨、性质、内容、功能、受众范围、文化品位、民族与地方特色等。评析时可就其中一个侧面着重加以论述。
2、评栏目结构。主要看栏目怎样开栏、怎样发展、怎样结束的逻辑过程。栏目的起承转合是否严密,线索是否清晰,实际反映该栏目编导的才情。
3、评栏目主持人。主持人是构成栏目风格的重要因素,它跟栏目的定位相得益彰。有些电视栏目以某一位名主持人为标志而设置,往往根据主持人的学识、风格来选题或设计节目,甚至以主持人的名字来给栏目命名。这就可以评析主持人是如何体现栏目定位、主持人有何特色等内容。
4、评栏目制作。主要看栏目制作是否大气精致。具体而言,可评析下列几方面的制作艺术。
(1)摄像。看摄像师是否善于运用镜头取景,并掌握镜头的运动规律,是否取得合乎要求的节目素材。
(2)照明。看照明师是否掌握电视与舞台上照明的不同要求,并按照导演的意图布光,能否使摄像机准确地拍摄到多情调场景。(3)录音。看录音师是否能针对每一种不同性质的节目,恰当的运用录音设施,使录音的节目能反映其精华。(4)剪辑。看剪辑师画面镜头组接是否合理,各种特技画面是否到位。
(5)合成。看图像、语言、美术、音响、音乐等多种电视元素是否按照一定的章法,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上所列的电视元素哪些该强化,哪些要淡化,何时此显彼隐,何时此强彼弱,都要经过合成才能把各种表现要素的作用组织起来,产生整体效应。所以,合成是节目制作的终端,带有定型作用,是最终体现栏目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重要工序。评合成最能评析出栏目的制作技艺。
在评栏目制作时,要特别关注片头片尾部分。看片头是怎样出现的,片尾是怎样结束的。两者的画面构图有何寓意,色调如何,节奏感如危 衾钟胫魈夤叵等绾危 浯醋魇侄卧跹 ? 失误评析:在这一考试科目的应试中,考生常见的毛病主要是评析不到位。有些考生学了一些有关制作的知识,但尚未理解透彻,因此在评析时运用这些知识不是很准确,专门术语使用有些夹生,因而评析不到位。根据这种情况,考生除了在平时多学习多试评以外,在实际应试时评析要集中到栏目创作的某一个侧面,或镜头,或音响,或主持人等,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元素来评析,评析时要集中力量,不要面面俱到。
怎样分析一部电视片
在专业的考试中,电视节目分析是一门重要科目。因此,了解这门考试的出题目的,准确把握答题方向,尽量答出符合标准的试卷,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必要的。
下面就将对怎样分析一部电视片进行说明,当然这并不是对答题的束缚,而是提供一个规范和引导,使考生灵活掌握答题的要领,分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缩短临场思考时间,尽量达到专业考查要求。*准确把握题意
1.电视节目分析题的两大类型:(1、)全面分析型
这种类型的题,并不对考生作过多的要求,往往是在看完之后,简洁明了地给出一个问题,如“请对这部电视片进行分析”。在我院过去的入学考试中,就曾出过“分析电视片《刘国军印象》”这样的题目。这种出题方式似乎并不对考生作任何限制,实际上对一部电视片的总体分析,还是存在着一个大体的规范,从答题的大致内容到答题的步骤都有相应的框架。对于一名考生来说,掌握这样的规范和框架,可以在看似漫无边际难以捉摸的题意中,很快找到一条途径,胸有成竹地进入考试答题状态。具体规范我将在下面相关的问题里面细讲。
(2、)具体层面分析型
这种类型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相对具体的要求。提出这样的要求,也许它存在一些兴趣点,是老师们感兴趣的地方,也许它就是那些最能反映一个考生分析能力的层
面。这一类题目往往集中在对电视片中人物的分析,对细节的分析,对电视片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对电视片中所运用的某些技巧的领会„„。
例如,观看电视片《乌蒙赤子赵春翰》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在你看来,赵春翰是个什么样的人?②请列举片中的两三个细节,谈谈这些细节对于塑造主人公所起的作用。③谈谈看完这部电视片之后的思考。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让考生分析人物形象,包括此人的人品、业绩、个性等方面。要抓住最动人的层面来分析。第二个问题关系到片子的艺术表现。人物形象是否有血有肉、丰满鲜明,与细节的运用有很大关系。理所当然,你要回答得好,首先要明确片中哪些细节捕捉得最好,最成功,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之后,就要考虑,它究竟表现了人物的哪一方面的品格?第三个问题,要结合现实状况来谈,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来谈,这就不能仅仅拘泥于片子本身的内容了。2.看电视后考生应注意的问题
在看完一部电视片之后,考生应该立即感受到,这部电视片重点表现的是什么?这对于任何题型都是重要的。一部专题片或纪录片,它所主要表现的无非或是人,或是事,或是物,或是感受。当然这其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有时当考生沉浸在一个兴趣点当中不能自拔时,千万不要忘记拔出思维来,审视一下,这精彩的兴趣点背后蕴藏的真正目的其实是表现人物的某种品格特征,或者事物的某种特色。
也许有时会有大量的篇幅集中在某个人物的身上,然而它其实需要展示的还是事件本身;有的电视片把笔墨集中在物上,例如一些风光片。电视片的表现对象其实常常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问题,是第一个思考层面,紧接着需要花费大量工夫的还是对于这部电视片的特征和表现手法的思考。
有时老师会选择一部富于文化色彩的电视片作为题目,这时考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应当集中到电视片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上。例如2000年中国传媒大学在广电编专业的入学考试中就出了一道有关分析电视片《江南•绍兴黄酒》的题目。当时是分了几个小题目让考生一一作答。
《江南•绍兴黄酒》是一部展现酒文化的专题,此题的考点其实在于考察考生对于片中文化内涵的感悟,而不是片中所出现的人物。(——注意挖掘文化内涵的电视片)如果你的文学感觉、艺术感觉较好,你会喜欢那种抒情写意色彩浓厚的电视片。因为这个时候,抒发情感的意趣将使你的评述与电视片的意味融为一个整体。(——抒情写意的电视片)然而感性的认识对于一个即将跨入大学门槛的青年人来说仍然不是全部,因此在你沾沾自喜于发挥完一篇情才并茂的文字后,别忘了凝缩已经过于分散的思维。因为也许有这样一个题目将把你掷往一个分外庄严的场所,闲散的晶茶人生背后往往还聚集着一些更为深刻的思考,那就是表述哲理的电视片所要展现的内涵。它提供的东西可不是让你去发泄悲戚哀叹的,你需要用同等的哲思进行理性的述评。(——表述哲理的电视片)一切理性评述的背后总会有所谓结论的东西。在电视片的评析中,有时需要达到的是同样的效果。那么,有这种情况,它要你回答,一部电视片想要说的是什么呢?它揭示的是什么问题?你的体会是否能够挖掘到在表面的镜头语言下面蕴藏的意义呢?(——揭示一定问题的电视片)遵循一定的答题模式
在具体答题的时候,内容和技巧的方面都有一定的模式。首先了解命题包括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思考,是比较明智的。*答题的基本出发点
1、归种(提炼出要素)和分析
这关系到逻辑思维问题。不这样做,你的评析就可能混乱,就可能层次不清。对于分析框架的驾驭就来源于考生思维的逻辑化程度了。明了的框架、清晰的逻辑是评卷老师最喜欢看到的。
2、一般见解和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于电视片的基本评论往往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程式化描述,对于这些见解的阐述有时可以增强你的文字的专业程度,所以不要排斥这些内容,它至少可以在你的篇幅中形成一定的气势。
但这显然还是不够的。写任何文章都贵在创新,因此老师往往更注重你是否有独特的见解。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前提下不妨尽量发挥你的奇思妙想,只要不给老师一种过于偏激的印象,任何类型的评析都是可能获得赞赏的。
3、是写成文章形式还是答问形式
在全面分析题型中宜写成文章形式(例如,分析电视片《刘国军印象》);具体层面分析题型宜写成答问形式(例如,有关电视片《乌蒙赤子赵春翰》的答问)。*答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重点突出,主旨明确
一些考生容易受自身经历的影响,使自己的答题出现某些偏差。比如在“分析《刘国军印象》”一题中,有考生居然花了几乎一半的篇幅来谈论国防的科技化水平问题,也许这位考生兴趣在此,寻找到一点契机便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这就离题甚远了。
一篇评述文字最好将目光投注到一个问题上进行深入阐述,多数考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又如在“分析《刘国军印象》”一题中,一些考生将焦点聚集到刘国军个人的人格魅力上,盛赞他的精神;一些考生则提炼出爱国主义的论点,从这里着手进行论述。这些选择都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2.论点与例证有机结合,避免空谈
例证的选择也是评卷老师重视的一点,这往往可以反映考生是否对电视的专业问题有一定感悟。因此在答题过程当中,尽量注意适当地举例,眼光不必局限在刚看过的素材片,可以挖掘一些平时思考的积累。3.注意逻辑性——顺理成章
最好在答题之前先简要列一个答题提纲。框架的构造和分析过程中有条不紊的论述都有助于文章逻辑性的形成。4.表述准确顺畅,做到简练生动
评述的文字,其优点并不表现在文字的过分提炼和挖空心思的文字游戏的花样上,而是在于内容本身的思想性。因此尽量使自己的文字看起来一目了然,在内容上多下工夫,思考一些有可能引起评卷老师共鸣的精彩点,才是考生应该做的事情。5.不能有病句,正确用标点。*留下一定的检查修改时间
检查的内容包括:
1.是否符合答题要求。2.有无疏漏之处。3.语言表述方面、标点方面是否存在毛病。*考试前应做哪些准备
1.从电视上有意识地看一些电视片(专题片、纪录片),并练习分析。
2.阅读一些有关电视片创作的参考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单位出版的相关书籍较多),以便增加理性认识。
3。练笔。看电视时写一些随感、札记,一方面练笔,另一方面也可提高自己对电视语言(视听语言)的读解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考试时电视片只有一次放映机会,所以大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看片子,同时在看片过程中应根据题目的要求作一些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电视栏目知识及栏目分析
会用电视栏目的知识去分析相关类型的某一具体栏目。
对于电视经营者来说,受众需求、受众注意力资源始终是竞争的核心所在。而电视发展到现在,广播已经变成“窄播”,大众已然变成“分众”,在这种形势下,要想最大限度地赢得受众的注意,必须实现“频道专业化、栏目对象化、节目精品化”。因为相对固定的栏目和专业化的频道可以与观众之间形成某种较为稳定的对应关系,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满足甚至培养目标观众的习惯收视,从而利于形成稳定的收视群体。
早期的电视仅有节目的概念而不讲求栏目的经营。随着电视竞争的加剧,电视栏目化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和营销的主要手段。
电视节目讲究的是单个节目的概念,节目与节目之间处于一种松散随意的关系。而电视栏目则呈现出一种统一稳定的风格。它将同一定位、反映同一内容或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个专栏,使其有固定的栏目名称、栏目片头、主持人、板块构成、风格特征、时间长度并安排在固定的间段内予以播放。
成熟的栏目都必须有清晰的定位,即栏目的目标观众群锁定什么人群。这些人群有什么特点;同时还必须拥有栏目和频道其他栏目的协调性等问题。栏目发展到现在,制作人对栏目本身的包装非常重视,在栏目定位、内容创意追求与众不同之余,还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精致的加工,除拥有醒目的栏目标识之外,还通过栏目片头、片花、宣传广告短片以及内容的叙事加工等包装、外包装手段对栏目进行推介。
电视栏目对于观众形成指向性收视和稳定性收视非常有利,一旦某一栏目对观众的吸引达到一定程度,观众就会在收看电视时,将其“预设”为“首选”或“优选”的位置,对其做出主动性的收视选择,而栏目化的方式也为观众提供了简单明确的辨识方式,栏目尤其是品牌栏目对于一个频道非常重要,电视经营的重心已经转为频道经营,而构建频道品牌,必须创立几个高知名度、高收视率的品牌栏目。品牌栏目是频道形萌的主要构成元素,代表着频道水准。品牌栏目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该频道的形象,专业频道必须有几个品牌栏目塑造,从而把整个频道支撑起来。
所谓品牌栏目是指在同类栏目中模式新颖、风格独特、制作精致的电视栏目,它一般拥有较高而又稳定的收视率,在目标观众中反映强烈。在激烈的电视竞争中,国内外一些享有盛誉的电视频道无不拥有自己声名远扬的品牌栏目,以中央电视台为例,综合频道有《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经济频道有《生活》、《幸运52》、《开心词典》,综艺频道有《同一首歌》、《艺术人生》„„每一个频道无不有几个品牌栏目树立电视频道的形象,是当今电视经营者追求的方向。
根据主题、内容选择、节目样式、节目要素、节目风格、观众定位等方面综合考虑,现在电视上流行的栏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型:新闻类、娱乐类、生活服务类、体育类、音乐类等等。而通过明确的市场划分和受众定位,每一栏目类型之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如新闻类又可分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及子夜新闻,或是分为简讯、深度报道等;娱乐类又可分为综艺游戏、综艺晚会、益智博彩、真人秀及其他娱乐节目;生活服务类依据内容的不同又分为饮食、服装、家政、健康等多种类型,或是根据目标受众的不同而分为老年节目、妇女节目、儿童节目类型,音乐类又可以分为MTV、现场演出„„
从不同的视点出发,栏目的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即使是同一层面意义的栏目类型之间,也不是绝对区分的,比如在新闻、娱乐、生活服务等栏目中往往出现相互融合的节目类型,《天气预报》就包含了新闻和服务两种类型,《娱乐现场》就既有新闻类节目的元素,又有娱乐节目的特点,而《非常男女》同时体现着谈话节目和娱乐节目的双重特色,在实际制作或赏析过程中,电视栏目类型的划分是复杂和丰富多彩的。
在电视的发展史上,每一阶段最受欢迎的栏目类型是不断变化、更替、消长的,只有几类栏目生命力一直比较旺盛,新闻和体育栏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视经历了文艺晚会、新闻纪实、综艺娱乐、益智竞猜等栏目浪潮的流行变化。随着频道的增加,数字电视(收费电视、互动电视)的推行和普及,栏目类型的细化和数量的膨胀将会进一步加剧。
《焦点访谈》栏目赏析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早间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其中一个时事点评板块《焦点时刻》继续高扬新闻评论旗帜,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以及稍后推出的《新闻调查》隶属新闻评论部。
《焦点访谈》一开播就鲜明标示出栏目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时事追踪报道”突出的是题材时效性,同时还有“连续(追踪),”新闻背景分析“点出对报道深度的追求”,“社会热点透视”进一步规定选题要求: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大众话题评说”是对栏目性质的界定—— 新闻评论。
《焦点访谈》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焦点话题
《焦点访谈》的题材是当前的热点、焦点话题,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如国家大政方针,或者是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从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着眼选题,《焦点访谈》有20%—30%的收视率,吸引全国2—3亿观众的眼球,这么高的关注度,凭的是什么?话题的关注度是重要原因,观众对栏目已经有心理学期待。看看《焦点访谈》的选题:采访克林顿,山西309国道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问题,粮食丰收农民犯愁,安徽芜湖峨岭粮站假大空当面骗总理等等,哪个问题不是大众关心、热切期待的?
第二,纪实风格。
新闻评论必须基于事实,《焦点访谈》的纪实风格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具感染力的细节,无论是采访贪赃枉法之徒,还是为非作歹之辈,记者总能以睿智的提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让他们的罪行暴露于天下。比如在表现山西309国道乱设卡乱罚款的节目里,一警察撕单罚款,问他为什么,他再撕一张;山东那位记者狂妄宣称自己“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法院院长等,都通过冷静客观的记录,不着一字再现他们无法无天、狂妄无耻的丑陋面目。,在节目编排上,也不像《新闻调查》那般着意追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戏剧性。从《焦点访谈》的片头设计也可以看出来,一个类似眼睛的镜头从底层升腾上来,巡视一周,显示出关注的姿态。
第三,平民心态。
《焦点访谈》通常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正面的宣传报道,另一类批评报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曝光”。正面报道大多是宣传国家政令,传达改革新举措,但在报道切入角度上都是从平民视角出发,不单方面说教、灌输政令,比如一期关于大学收费必革的栏目,作者着重的是收费政策的邮台背景,以国内外教育经费投入比较,从长远观点出发阐述收费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在批评报道中,无论是面对对象的人格,众生平等。,记者也没有把自己当作法官,没有去担当审判长的角色,只是客观展示新闻事件过程,真实记录采访对象的言谈举止,隐藏起个人爱憎,让观众自己判断。
第四,以理服人。
作为新闻评论栏目,思想性是栏目的题中之意,新闻评论是基于新闻事实基础上而引发的议论、评价,必须以事实为准绳,把叙述和评论相结合以理服人。现在《焦点访谈》的口号是“用事实说话”。在节目的片头,在快节奏又有震撼力的音乐背景下,闪出“用事实说话”的主题词,而黑白的颜色对比也暗含是非分明、公正无私的寓意,展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以事实为依据,分析新闻来龙去脉,以理论为准绳,评论人间是非曲直等等,这些观念,都融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部训里面:“加入新闻评论部是我们自愿的选择,我们愿意为中央电视台的荣誉和尊严尽责,在这里,我们崇尚求实、公平、平等、前卫。”
电视节目分析的写法
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者一段电视散文,记录片等等。写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先谈一下对这档栏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栏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特点等等。大约写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栏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
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具体的方向选择,可以参考专帖《电视栏目分析》!)1•节目内容。
2•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3•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
4•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
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贪多,要集中有限的笔墨深入展开分析一个方向。
第四部分: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
如何应对电视作品分析?
谈到电视作品分析,很多考生很害怕,以为是一个考察专业以平的环节。其实这项考试不仅仅是了解考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更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综合认识能力,分析、判断和写作能力。一般地说,分析的作品以电视片为主,一般是长度在半小时以内,写作时间在两个小时以内。
在写作的时候,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专业的了解程度来运用专业术语,可以有专业的分析角度,但更多的考生由于对专业了解比较少,考官不会硬性要求考生从专业的角度来写。写一篇类似读后感的分析文章,说白了,考生学过多年的提炼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典型细节等等,在这里是通用的,只不过这一篇读后感的分析对象不是小说或其他文章,而是一个由声音和画面共同组成的作品。平时考生可以从一些影评、剧评之类的文章中借鉴。近些年来有的试卷还给考生列出几个问题,于是考生实际上是分别回答几个相关的问题。但在回答这几个问题时,不是一两句话就可结束的,而应该进行相关问题的展开分析。如果考官没有出题,那么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第一部分从片子所反映的主题思想、依据主要内容来分析。片子拍的是什么?展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思考?等等。
(2)第二部分尽量结合电视来分析创作者如何表达主题:
全片的结构和叙事手法。整个片子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在一起的?分了哪些层次和段落?是否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闪回,倒叙?等等。片子是通过有张有弛的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还是真实纪录生活的原生态?全片是以某种线索层层递迸逐渐深入,还是以段落和板块的形式结构全片?等等。
片子的画面形象塑造。说一说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画面对表现主题和内容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等等。声音如何恰当地与画面相辅相成、互相衬托地表现了主题?以怎样的方式留给人想象的空间和值得思考的东西? 细节怎样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提炼?
总的来说,写这样的评论文章应落到实处,多举片子中的片段来论述,避免空泛的言之无物,优点和不足都可以涉及。其次,由于时间有限,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罗列十几点而缺乏深入,最好分详略轻重来分别论述。
另外要提醒考生的是,由于老师常常是流水评卷,所以最好不要把所有问题归为一篇文章,分别回答为好。还有在答题时常常有字数与时间的限制,千万不要熟视无睹,它意味着阐述的详略、分量和展示空间的大小,不要忽略这个问题。
自 我 介 绍
第一节我介绍所要注意的问题
自我介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如今它又成为艺术类院校专业招生面试的第一个环节。一般来说,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有两种: 一种是“标签式”,只要一句话:“我叫某某某”,或加上考号、地区、学校等。它的作用,是在录像时“自报家门”,以便评委辨认,相当于笔试中先填写姓名、考号一样。这种介绍并没有什么技巧,这里不再谈。另一种,即“演讲式”。它要求考生作一两分钟的口头介绍,大约两三百字。其作用是借此了解考生的基本情况,顺便考核他们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它比“标签式”详细得多,也有一定的技巧。要有具体材料,不要作秀表演
自我介绍,顾名思义,就是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家庭、经历、特长、性格等,考官也借此对你作详细了解和深入考查。但在实际面试中,却发现许多考生讲的完全不合要求,他们根本不是作自我介绍,而只是“作秀”表演。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没有具体的介绍。
自我介绍时,最普遍、最严重的毛病,是考生根本没介绍具体情况,缺乏起码的要素,缺乏基本的信息。许多人只在开头点了一句“我叫某某某”,之后就完全离题,空发议论,没有任何属于个人的事实。换言之,如果去掉“我叫某某某”,其余内容人人都可以照搬,个个都能够套用,那还叫“自我介绍”吗?还有人连自己姓甚名谁、家住哪里、芳龄几何都不提,该讲的不讲,却大谈什么“人生”、“坎坷”、“梦想”之类,完全是文不对题、华而不实,纯粹是作秀表演。
请记住:自我介绍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自我介绍,是你对学校的汇报,也是学校对你的了解,完全靠材料取胜,用事实说话。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你个人的特色,都应该只属于你而不属于别人。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信息点,都是一个事实,自己应该少发议论,少作评价。只要摆出材料,“用事实说话”,评委自会从中得出总体印象的。
第二,只有空洞的抒情。
没有具体的介绍,就只剩下空洞的抒情了。大家知道,“介绍”一类文章应该属于“说明文”范畴,而没有材料的介绍就只好靠空洞的抒情来撑门面了。特别是有些擅长写作的“秀才”们,齿于摆材料,而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文采”和“哲理”,于是就写成了文绉绉的“抒情文”。请看:
1、平平凡凡的我,却不愿过关在火柴盒里的生活:飞扬的个性,青春的激情,开朗的性格,总觉得自己应该展翅飞翔!
2、有人说,用一种冷静的态度和冷峻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文字中自然免不了有忧郁的美,或美的忧郁。我说不是。
3、我把每一个有朝霞的早晨,看作是周末的早晨。但当我发现往后退,就是开始于一点点放纵自己。我开始打点行装,开始漫长的人生跋涉„„
乍一看,这些话很有文采,很浪漫,其实都很空洞,没有实际内容,颇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矫揉造作,透出一股浓浓的“中学生腔”,也是一种“作秀”。
第三,盲目摹仿“参赛宣言”。
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盲目辜仿“参赛宣言”。近年来,许多地方大搞“选美”、“选秀”和“挑战主持人”之类的活动,选手登台时,都有发表“参赛宣言”的环节。于是众人竞相摹仿,艺术类招生的口试也难免受其影响。其实这二者有很大的差别,专业不同,目的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限制不同,选拔方式也不同,是不可盲目照搬的。但许多人认为“参赛宣言”很时髦,仍免不了“作秀”表演,动不动就是豪言壮语,看上去牛气冲天,实际上千篇一律。常见的套话有:
1、我聪明,我活泼,我大方,我自信!
2、我就是我!一个小小的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
3、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
4、给我一个支点,我将举起地球!
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6、我的未来不是梦!
好不容易讲到性格了,却又光图时髦而无内容,模棱两可。如:
1、我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既外向,又内向。
2、我爱说、爱笑、爱哭、爱闹;我敢爱、敢恨、敢悲、敢怒!
3、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还有的公开拉选票,显得十分庸俗。如:、各位评委,请投我一票!
2、请大家支持我!
3、评委老师,请给我一次机会吧!
4、我是一匹千里马,但马能不能腾飞,就看你是不是伯乐了!
当然,以上这些话并不是不能说,但是用多、用滥了,就显得哕嗦、俗气了。专业招生考试是一种人才选拔,是真正意义上的竞赛,需要严肃,需要科学,不可将二者混淆,盲目移植。
第四,过多倾诉自己的理想。
还有一种常见的偏向,就是倾诉自己的理想,篇幅太长,比重过大。许多人刚讲了姓名、年龄、学校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讲自己如何酷爱艺术,袒露心迹,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比重过大,从策划学的角度来讲并不恰当。因为时间不允许,每个人只有一分多钟“自我介绍”的机会,你不抓紧推销自己,却大谈考这个专业的迫切心情,绝对是喧宾夺主了。其实,你来报考这个专业,行为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还用你一再表白吗?何况评委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你的心情如何迫切,更不会以迫切程度来区别、取舍,而是看你已具备哪些报考的条件。所以,关于报考这个专业的迫切心情不宜多讲,有一句就够了,还是腾出时间来摆事实吧!
总之,“自我介绍”最重要的,是定位要准确,不要盲目“追星”,不要表演作秀,不要发表“参赛宣言”,还是实在一点为好。
第二节:自我介绍的表达技巧
与上一节讲到情况相反,有人走上另一极端,类似填写考生登记表一样。如:“我叫xx,今年xx岁,来自xx市。”虽然有要素,却又太简单、太直白,虽有骨架,却缺乏血肉,这也是不成功的。要增强表达效果,就有必要对重点要素作些说明、渲染、强调,要抓住各种巧合做文章,既可展示一定的文化品位,又可加深别人的记忆。因此,要讲究表达技巧,不要摘成填表式。
艺考过来人分享七大成功关键词
面对名牌艺术学院几百比一的录取率,谁能在面试中自如发挥? 关键词一:理智
●对策: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艺考。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除了后天培养外,一个合格的艺术家更需要有敏锐独到的视角和艺术抽象思维。如果喜欢观察身边事物,心中有很多东西需要表达并且善于表达,可以考虑艺术深造;如果只是拿艺术考试作为避开高考的“退路”,那接下来的四年可能会学得很苦很累。
关键词二:真实
●对策:拿出真实的自己。提醒有志报考的考生,“不要找一些专业术语恶补,那些生搬硬套的词汇经不起考官细问。比如影视类考试,如果考生能够说出‘近景、特写、蒙太奇’等术语,考官当然会欣赏;但若考生只是胡乱搬弄,考官则可能表现出厌恶。因此在考试中保持良好心态,拿出真实的自己,才是上策。”
关键词三:特色
●对策:若有特色,不怕没伯乐。上海戏剧学院郁林俊讲了这样故事,专业考试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考题:在一张画上,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台上仰望着天,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构思这一场景。考生一般会答,某一贫困山村的女孩向往美好的生活等,但一个考生却说:画中的小女孩跟我一样在企盼着一张录取通知书。考官立即给了他三试通行证。“艺术类考试题目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只要把握住脑中的灵光一现,就能为自己的发挥增色不少。”
关键词四:得体
●对策:穿着得体,不必浓妆。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的沈蕙玮说,当初参加面试时,并没有太刻意打扮。“有些同学认为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必须精心打扮,其实考官并不在乎这一点。真正让考官上心的是你的艺术内涵、人文修养,而服装只要得体即可。”
关键词五:讨巧
●对策:考试讨巧是王道。当自己引以为荣的特点可能在考官看来并不那么出彩时,就要想办法摸清对方的喜好,作出适当的调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学生徐天天的“考试经”。她说,由于报考人数很多,一名考官一天下来要看很多作品,时间长了很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有些同学喜欢用灰色调作画,这在平时可能很好,但是在考试中就不合事宜了。如果考官倾心于立体的、鲜艳的作品,只有往这方面发展,你的作品才更有可能被挑中。”
关键词六:放松
●对策:越是名牌越不用准备。当考生为准备艺考而忙得不可开交时,“过来人”平泳佳却建议考生暂缓备考进度。“艺术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天赋,是对生活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来的知识点。”在他看来,考生想练就一身“内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到,因此在考前作过多准备到头来可能只是无用功。“考生在准备上不要有负担,越是名牌的学院越不用准备,反倒是一个最真实的你更能博得考官垂青。”
关键词七:准备
●对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自身情况了解后,必须摸清楚对方学院招生情况。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戴菲列出了一个详细的备考单,方便考生在择校和面试时参考:1.登陆学校网站和论坛,或请教学长,事先获取课程设置等专业信息;2.了解考场场景,提早作准备;
公司简介评论 篇4
系列评论
目录
人民日报评论员:组织创先进 党员争优秀 群众得实惠..............3 仲祖文: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5 人民日报社论:争当时代先锋 永葆生机活力................................8 评论之一:县一级是关键..................................................................11 评论之二:创先争优 各级党委都要抓..........................................14 评论之三:在抗洪救灾中创先争优..................................................16 评论之四:履职尽责创先进 立足岗位争优秀................................18 评论之五:牢牢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20 评论之六:把抢险救灾作为创先争优最直接的实践......................22 评论之七: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重在取得实际效果......................24 评论之八:党群共建 创先争优......................................................26 评论之九:在创先争优中学习沈浩..................................................28 评论之十:先进示范 典型引路........................................................30 评论之十一: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32 评论之十二:创先争优 公开承诺....................................................34 评论之十三:创先争优要发扬雷锋精神..........................................36 评论之十四:争科学发展之先 创社会和谐之优..........................38 评论之十五: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40 评论之十六:搞好非公企业创先争优..............................................43 1 评论之十七:认真做好领导点评......................................................45 评论之十八:以模范行动
起表率作用..........................................47 评论之十九:在创先争优中展现巾帼风采......................................49 评论之二十:再创人生新辉煌..........................................................51 评论之二十一:建立领导点评工作长效机制..................................53 评论之二十二:在创先争优中发挥主力军作用..............................55 评论之二十三:把青春献给祖国......................................................57 评论之二十四:书写科学发展的壮丽篇章......................................59 评论之二十五:服务人民群众 促进社会和谐................................61 评论之二十六:做引领时代进步的先锋模范..................................63 评论之二十七:让为民服务的窗口常亮常新..................................65 评论之二十八:争改善民生之先
创服务人民之优......................67 评论之二十九: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69 评论之三十:创先争优要推动干部下基层......................................71 评论之三十一:带着问题下基层......................................................73 评论之三十二:借群众“慧眼”搞好评议......................................75 评论之三十三:让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77 评论之三十四:奋力推进创先争优..................................................79 人民日报评论员:组织创先进 党员争优秀 群众得实惠
(2010年05月14日)
目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各地陆续启动。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行动起来,迅速兴起创先争优活动热潮,努力形成科学发展主题突出、整个活动百花齐放、每个单位都见实效的生动局面。
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对于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于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搞好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创先争优活动抓紧抓好。
要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次创先争优活动,重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在平时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先进模范作用。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和内容,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3 党员。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完成本单位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党员的岗位特点,确定争创主题,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积极性,防止形式主义。要加强分类指导,把党委领导与系统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把抓业务与抓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明确各行各业创先争优的具体内容。要注意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认真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
要借鉴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并进行探索创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是要注意抓好县这个关键层级,县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责任。要建立健全督查机制,适时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研督查。要建立健全宣传机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网络、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大对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争创先进、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仲祖文: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
(2010年6月2日)
目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已全面启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延展和深化。对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一定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学习实践活动一结束,立即启动创先争优活动。两项活动接续进行,就是为了使之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两项活动主题都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是一致的。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集中教育活动,重在解决党内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重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在平时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落实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措施的需要。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查找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向群众作出了承诺。据了解,目前很多地方整改落5 实任务完成了80%左右,剩下的任务仍然很重,需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完成,兑现承诺,取信于民。学习实践活动中梳理制定的科学发展思路、规划、措施,初步形成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需要在经常性工作中长期坚持、逐步落实。同时,集中教育活动的成果,只有在经常性工作中不断巩固和拓展,才能形成长效机制;只有把集中教育活动中激发出的积极性主动性转化为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创先争优活动必须继续坚持并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把握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动目标和内容。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引导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规划、思路和举措,引导党员以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和谐,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排查矛盾纠纷,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注意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6 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特点,精心设计活动主题和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注意运用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活动方式,使这项活动既丰富生动,又务实有效。要把继续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后续工作、落实科学发展的思路措施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积极借鉴、充分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在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人民日报社论:争当时代先锋 永葆生机活力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九周年
(2010年7月1日)
今天是我们党诞辰89周年。经历了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7700多万名党员展现出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焕发着更加旺盛的创造热情。
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勇敢担当历史使命,带领人民走出一条强国富民之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重要法宝,动员和组织全党力量,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夺取胜利。历史充分表明,我们党历经风雨砥砺而坚强屹立、兴旺发达,就在于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保持党的性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在于党始终深怀忧党兴党意识,以强国富民为己任,依靠自身建设不断激发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正在开展的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我们党将自己的执政理念化为行动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将自己的根本宗旨融入时代的生动实践。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和创造活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我们党是一个执政61年的大党,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始终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务光荣而艰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严峻复杂考验,党内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全党同志惟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清扫政治灰尘,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尽心竭力造福于民,我们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现代化航船劈波斩浪不断前行。
我们党是一个走过89年光辉历程的大党,党的建设始终是我们党开辟前进道路的强大动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忧党之心转化为兴党之责,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规划、思路和举措,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智慧力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掌握社情民意,协调各方利益,拓宽诉求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服务人民群众,9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力加强基层组织,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只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率先垂范,我们就能够保持党的先进性,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明年,我们将迎来建党90周年。回首近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党的建设始终同中国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肩负的使命伟大而光荣。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改革创新,争当时代先锋,就必定能够创造无愧于中华民族的出色业绩。
评论之一:县一级是关键
(2010年6月12日)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县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创先争优活动能否抓实、抓具体、抓出成效,县一级是关键。科学发展观能否“落地生根”,能否贯彻落实到基层、转化为人民行动,关键也要看县一级。
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全国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县市区分别占58%和63%。县市区的创先争优活动搞好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大头就抓住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县市区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县市区要围绕本地区中心工作谋划和推进活动,着重突出县域特色,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创先争优活动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经常性动力。
县一级党组织,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增强维稳意识,主动排查隐患,调解纠纷,化解民怨,开展群防群治,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创先争优作为促进和谐、创建平安的经常性保证。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认真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得到看得见的实惠。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请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服务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县一级党组织的作为,关系党的根基是否牢固,关系党的生机活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强组织,提升能力,改进作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战斗力。调动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干事创业热情,凝聚到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实践上来。
目前,县市区创先争优活动开局良好,但总体进展不够平衡,有的地方重视不够、主动性不强,还没有形成一种争创氛围。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12
基层认干不认说。基层创先争优重在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会议上、墙壁上,而要落在行动中、干事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都要有贴近实际的具体争创主题和行动载体。要建立公开承诺、上评下议的动力机制,提出简洁明了、便于评比的争创标准,加强分类指导,宣传先进典型。县市区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确保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基层党建上水平的实际效果。评论之二:创先争优 各级党委都要抓
(2010年7月28日)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都要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都要深入领会、认真贯彻这一重要指示,切实担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在全国近380万个党的基层组织和近7800万名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意义重大。这项活动虽然在党内基层开展,但总体要求则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着眼的是推动全局工作。基层要靠全党抓,党建要靠书记抓。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级党委都来抓,各级书记亲自抓,才能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推进。
各级党委都要抓,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谋划、有力推动,使创先争优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要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特别是系统主管部门的党组(党委)要在部署业务工作的同时指导创先争优,与地方党委加强协调、齐抓共管。
各级党委都要抓,尤其是县市区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建立联系点,带头抓示范点,带头进行点评。领导率14 先垂范,推动下面层层动起来,努力做到党组织争先进、党员干部作表率、人民群众得实惠,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评论之三:在抗洪救灾中创先争优
(2010年7月30日)
入汛以来,从南到北,自东向西,全国23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27个省区市农作物遭灾7万公顷,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
危难时刻,灾区各级党组织紧急行动,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广大党员挺身而出。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汹涌洪水吞没的湖南新化县三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平、生死抉择瞬间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的江西新建县西山镇副镇长“80后”熊斌、查险固堤突遇道路塌方不幸牺牲的“老水利”福建泰宁县水利局干部夏三友、转移全村群众后被泥石流淹没身体依然保持着奔跑姿势的陕西安康市鸭蛋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宗兴……
生死关头,共产党人舍身忘我,无私无畏,奋力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先进事迹可歌可泣,令人钦佩。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臶。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群众感叹:看到党员,看到干部,就感到温暖,就看到希望,对战胜困难就充满信心。
眼下,抗洪救灾任务十分繁重。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16 把抗洪救灾第一线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把创先争优中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抗洪救灾的动力,救人在前、抢险在前、安臵灾民在前,不畏艰险、顽强奋战,真正成为冲不垮的堡垒、压不倒的旗臶,用抗洪救灾的胜利来检验创先争优的成效,以实际行动彰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评论之四:履职尽责创先进 立足岗位争优秀
(2010年8月5日)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贡献。各级党委要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中心工作的动力和保证。
创先争优和中心工作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活动和工作才不会“两张皮”。创先争优不是离开中心工作另搞一套,而是要求党组织和党员履职尽责、立足岗位,把中心任务、本职工作完成得更好。
党组织创先进,要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各级党组织要履职尽责,推动科学发展,落实好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的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稳定;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农村、企业、社区等各条战线,都要围绕各自中心工作,争做先进单位,争创先进业绩。
党员争优秀,要立足本职岗位,争当业务尖兵。创先争优,可以调动干事热情,激发创业激情,营造“人人都可成才”的环境。创先争优,是推动工作的抓手,也是个人进步的“催化剂”。广大党员要立足本职岗位学科学、学技术,帮群众、做好事,争优秀、作18 表率。
让我们开动脑筋,发动机器,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无愧于党的嘱托,无愧于人民的信任。评论之五:牢牢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
(2010年8月16日)
中央明确要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牢牢把握主题,才能实现创先争优活动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中心工作的高度结合、紧密融合,活动才能找到切入点、摸准结合点、抓住着力点,成为推动中心工作、完成重点任务的动力和保证。如果就活动搞活动,就很有可能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未能落实到行动上。
牢牢把握主题,才能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整改任务的完成,回应群众关切,多做顺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多做稳人心、暖民心、聚人心的好事,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创先争优活动才能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牢牢把握主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创先争优活动才能成为各级党委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各级党委书记才会主动抓、用心抓,活动才会取得更大实效。
创先争优活动牢牢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才能把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政领导的要求、普通党员干部的愿望和广大群众的期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生不息的进步动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浩浩不竭的力量源泉。评论之六:把抢险救灾作为创先争优最直接的实践
(2010年8月24日)
在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袭击之前,四川达州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群众的“导航灯”和“护卫队”,连续奋战70多个小时,紧急组织49万群众转移,创造了“零死亡”的优异成绩。
抢险救灾第一线,是创先争优的主战场。无论是玉树抗震、南方抗洪,还是舟曲救援,共产党员都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冲锋在前、救人抢险,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大灾即大考。抢险救灾是对共产党员政治品格的考验,也是对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检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追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奋斗,“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在抗击自然灾害中,涌现出一大批“舍命保乡亲”的英雄模范,迸发出气壮山河的精神力量。
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顶得住。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作为创先争优的第一线,把保护人22 民群众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安臵受灾群众。非受灾地区的党组织和党员要积极为灾区提供援助,共同夺取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胜利。
灾难终将过去,精神财富永存。让我们把抢险救灾中锤炼的高尚精神,贯彻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中,贯彻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贯彻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中。一个民族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就没有不能战胜的险阻!评论之七: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重在取得实际效果
(2010年8月26日)
创先争优活动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这个总目标,出实招、谋发展、办实事,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创先争优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
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落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整改任务,特别是对群众作出承诺但还没完成的事,在创先争优中要抓紧落实,已整改的要巩固提高,新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抓住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
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要促和谐、惠民生,用创先争优推动解决本单位的突出问题,尤其要解决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就业、就医、上学、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事实事扎扎实实办好,特别是做好对困难群众的帮扶。
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要树立好作风,让大家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干成事,坚持不懈干事。要祛除少数干部身上的官气和虚浮作风。用真情真心为民办事,换来百姓的真感情、真信任。只有24 在干事中体现出先进性,才能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只有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人民群众满意工程。
评论之八:党群共建 创先争优
(2010年9月1日)
中央明确要求,要在全国各级工青妇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通过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形成齐争共创的良好局面,带动全社会都来创先争优,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是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工会、共青团、妇联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把党的要求和声音传向社会的重要渠道。各群众组织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可以促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生动社会实践。
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妇组织领导的重大举措。坚持党的领导是工青妇组织做好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工青妇组织联系职工、青年、妇女密切,最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最熟悉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各级工青妇组织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激发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广大工青妇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动力和保证;要把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作为重要目标,做到组织共建、阵地共建、队伍共建,合力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把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与以往争创活动有机衔接,结合新实践、赋予新内涵,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提出不同的阶段性要求,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就一定能在全社会兴起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新风。评论之九:在创先争优中学习沈浩
(2010年9月15日)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也是创先争优的榜样。安徽省在创先争优中深入学习沈浩,取得了很好效果。
沈浩在小岗村六年,鞠躬尽瘁,无私无畏,带领群众改变了村子贫困落后的面貌,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他的高尚觉悟,建立在对群众深厚感情上,体现在对人民负责信念里,落实在干事创业实践中。他光辉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部创先争优的生动教材。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国的农村基层干部、各级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都要进一步向沈浩学习。要学习他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责任、对待人生;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开拓进取、踏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学习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处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学习沈浩,关键是行动,要像安徽省那样,在“干”字上下功夫。重在“干”字,就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创造一28 流业绩;就要善于谋划,勇于创新,在发展上有新思路,工作上有新突破;就要不怕困难,敢担风险,敢啃硬骨头,应对各种挑战;就要心里装着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要把学沈浩与学身边典型结合起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鼓励肯干事、干实事的人,用高尚的精神弘扬正气、凝聚人心。
让我们从沈浩身上感受时代楷模的炽热情怀,高扬起共产党人先进性旗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争当先进、争创优秀。
评论之十:先进示范 典型引路
(2010年9月25日)
创先争优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发挥好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作用至关重要。
河南的刘庄村、江苏的华西村……这些先进基层党组织,是科学发展的标杆。沈浩、王瑛、熊斌……这些优秀共产党员,是引领进步的旗臶。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先进示范、典型引路,就是要带动更多的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尊重先进、鼓励优秀的新风正气。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络等媒体和板报、橱窗等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典型,形成正确导向。许多学校、医院、社区有光荣榜、宣传栏,“照片上墙”、“事迹上榜”,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先进就在生活中。要多推广基层党组织探索的成功经验。基层党组织的好经验,带着泥土的芬芳,闪着智慧的光芒,能够更生动、更直观地告诉大家什么是先进,如何创先进。
典型就在我们身边。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注意发现“身边的感动”,特别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优秀党员,他们可信、可亲、可敬,群众看得见、够得着、学得会。
让我们向先进学习,向典范看齐,把上进心、荣誉感激发出来,把干事创业的“内在激情”激发出来,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奋斗史上的精彩篇章。
评论之十一: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2010年10月5日)
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也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通过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基层党组织创先进要和本单位创先进结合起来,要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来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使一个单位的所有成员在集体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中获取动力,共同为争当先进单位、创造优秀业绩贡献力量。
党员争优秀要和带动群众争优秀结合起来。党员个人争优秀还不够,还要把身份亮出来,作用发展出来,形象树立起来,通过自身的争优秀激发所有成员的工作热情,让原来工作积极的更有干劲、工作一般的有压力、工作落后的有紧迫感,并最终见贤思齐。
在创先争优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以基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这样,党员、干部带头,全社会人人追求进步、个个争当先进,形成你争32 我赶的热烈氛围,创先争优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有更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评论之十二:创先争优 公开承诺
(2010年10月16日)
在全国广泛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许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实行了公开承诺。实践证明,公开承诺是个好办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承诺的事情做得怎么样,通过组织和群众评定予以公布,就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承诺一经公开就成了目标书、责任状,可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我约束,激发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广大党员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创先争优不只是上面的要求,而且是自己发挥作用、提高进步的需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给党员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
创先争优,公开承诺,首先要围绕中心任务,制定具体的承诺目标。要鼓励广大党员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根据先进和优秀的共性标准,结合自身岗位分工、能力大小,提出创先争优的个性承诺。承诺的内容越具体越好。创先争优,公开承诺,还要做到承诺听取群众声音,结果由群众公开评议。通过领导公开点评、群众公开评议、组织公开结果等程序,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向群众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做法,源于基层的创造,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这方面各地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办法。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形成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有效机制。
评论之十三:创先争优要发扬雷锋精神
(2010年10月27日)
“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党员学习雷锋,学习郭明义,涌现出一大批“雷锋窗口”、“爱心团队”和“志愿小组”。层出不穷的“雷锋”,温暖着人们的心灵;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这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更加需要顾全大局、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更加需要相互尊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些都是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雷锋是创先争优的典范。广大党员要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是乐于助人的道德楷模。广大党员要像雷锋那样用真情谱写人间大爱,帮扶困难群众,关爱特殊群体,参加志愿服务,把创36 先争优作为提升个人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和保证。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为人民服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会变。广大党员要热爱人民、服务群众,关心民生、改善民生,在为人民谋富裕、谋安康、谋幸福中创先争优。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涵养;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让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郭明义看齐,锐意进取、竭诚奉献,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
评论之十四:争科学发展之先 创社会和谐之优
(2010年11月23日)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描绘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蓝图,描绘了民富国强的美好前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要紧紧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创先争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多作贡献。
推动科学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都干不成、什么都干不好。广大党员干部要顺应人民新期待,倾听民声、改善民生、化解民怨,把创先争优作为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经常性保证。要紧紧围绕解决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先争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公平正义,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创先争优是积极的精神状态,更是崇高的价值追求。让我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创先争优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实现“十二五”蓝图的实际行动,努力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
评论之十五: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2010年11月30日)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陕西省安塞县等九个县(市)是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的联系点。在中央领导同志直接指导下,常委联系点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真抓实干,科学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基层组织得到明显加强,为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出了表率。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常委联系点广大党员干部把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期望化为强大的动力,认真落实学习实践活动整改后续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善民生和服务群众,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各个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陕西省安塞县以工业园区建设和富民产业开发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瓶颈的“龙头工程”,加快建设美好安塞;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继续做好发展特色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资源、区位、劳动力优势转化“五篇文章”,打造中国西部强县;四川省江油市加快科学重建推进跨越式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40 展高地;吉林省乾安县以富县裕民、和谐稳定、服务民生、固本强基“四大工程”为抓手,建设吉林西部明星县;广东省增城市深化新型工业、文化生活、生态旅游“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新城;浙江省嘉善县主动对接长江三角洲,建设全面融入上海都市圈的现代新城;山东省桓台县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县;湖北省赤壁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绿色、人文、富裕、效能新赤壁;河北省怀来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京畿科学发展强县。
常委联系点的九个县(市)地域分布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不同,但他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良好作风和务实风范为榜样,深入基层,努力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党委要牢牢把握这个主题和这条主线,学习借鉴常委联系点的好做法好经验,胸怀全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带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先争优,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动力和保证。41
评论之十六:搞好非公企业创先争优
(2010年12月14日)
在非公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当前加强党的基层建设一项重大措施,对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意义。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多,提供的就业机会多。以创先争优促企业争先进位,激发内在活力,将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构建和谐新局面。
非公企业创先争优,要和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企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增强竞争力提供动力和保证。要组织党员和职工,在强化管理、开拓市场、革新技术、节能减排中贡献力量,在创名牌、创信誉、创效益、创质量中建功立业,在学技术、学文化、学法律中提高素质,在诚信经营、文明服务、遵章守法中争当一流。企业要认真维护职工权益、解决劳资矛盾、创建和谐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
非公企业创先争优,就要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增强凝43 聚力、影响力。重点探索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组织设臵方式,抓好书记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党员干部联系企业、党政机关扶持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党组织与工青妇联动等措施,形成创先争优的合力。非公企业情况千差万别,要因企制宜,采用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
让我们在创先争优中,营造奋发进取、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构建非公企业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有发展、职工得实惠的目标。
评论之十七:认真做好领导点评
(2010年12月16日)
实地查落实、当面作点评、现场解难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领导干部深入机关、学校、企业、乡村,倾听群众呼声,指导基层实践。“领导点评、上评下议”的动力机制,激发了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光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领导点评,是创先争优活动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创先争优与中心工作结合得怎么样?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政策落实了没有?党组织和党员的承诺兑现了多少?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领会得准不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创先争优活动的质量,关系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因此,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认真点评,积极推动,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领导点评不能留空白、留死角,要“全覆盖”。年底之前,各级党组织书记都要下去点评创先争优工作,所有的党组织都要接受上级党组织点评,所有的党员都要接受党组织点评。先进的,要充分肯定,落后的,要关心帮助,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领导点评不能“蜻蜓点水”,不能走形式、走过场。领导点评要动真格,点到点子上,评到心坎里。群众评议要广泛,议要听真话,评要讲民主。年终考核要科学,有量化指标,有激励机制。考核结果要公示,“亮”出成绩和不足,接受检验和监督。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抓好创先争优工作的责任意识,率先垂范、点评督导,形成人人创先进、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评论之十八:以模范行动
起表率作用
(2011年01月27日)
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各级党政机关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深刻揭示了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和路径,是指导创先争优实践的原则和指针。温家宝总理要求,各级政府机关要按照中央部署和总体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带头创先争优,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模范行动,起表率作用。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级政府机关讲党性、重品行、走在前、作表率,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中创先争优,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创先争优,积极投身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年是“十二五”47 规划开局之年,各级政府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自觉坚定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多作贡献。
创先争优,当好人民的“公仆”。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只有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服务人民、造福百姓,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多办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变化和好处。
创先争优,要引导干部下基层。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要放下身段、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提高化解矛盾和纠纷的本领,把握社会脉搏,及时排查隐患,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各级政府机关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满腔热情地做好各项工作,以昂扬的精神风貌、一流的工作业绩,向党的90周年生日献礼。
评论之十九:在创先争优中展现巾帼风采
(2011年03月08日)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妇联组织团结广大妇女坚持党群共建,牢牢把握主题,发挥主体作用,为推动创先争优在全社会形成风气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创先争优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占我国人口一半的广大女性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长期以来,中国妇女勇立时代潮头,展现巾帼风采,撑起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半边天”,她们在争取男女平等、展现美丽人生的过程中,不断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贡献自身的力量,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典型。
妇女事业不断进步,妇女地位日益提高,离不开亿万勤劳善良中国妇女积极投身社会进步,更离不开党对妇女工作的坚强领导。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党建带妇建,组织和带领广大妇女立足岗位争优秀,形成人人创先争优的价值取向,是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重要举措。
妇联组织创先进,要在结合上下功夫,在“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平安家庭创建等工作中创先进。积极参49 与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妇女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与妇女沟通交流,为妇女排忧解难,发挥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妇联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党政工作大局结合得更紧,与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的需求贴得更近。
时政评论 篇5
时事评论背景: 公推公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受到各方面肯定。在有的地方,组织部 门精心谋划,各级干部踊跃参加,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然而,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有人形象地说,有这么一些“空中飞人”,似乎只要“赶到一个地儿,做上一道题儿,讲上一段词儿”,就可以“考而优则仕”。与此同时,各种“考试包过,不过退款”的“公选培训班”日渐火爆,似乎只要 成为一名“考试达人”,职位就唾手可得。在日益升温的“公选热”面前,如何选出“会考更会干”的优 秀干部,恐怕还需要理性的思考、科学的操作。
时事评论观点:
看成绩,更要看实绩。“金石有声,不考不鸣”,面对试题,交出条分缕析、言之有物的答卷,看成绩,更要看实绩 的确能够反映应试者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这是胜任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但是一纸答 卷,写得下“古今政绩如悬鉴”的认知,却难以毕现“时为苍生咨惠鲜”的实干,即使满分的卷面成绩 恐怕也不能完全和实际工作能力画等号。古有赵括“纸上谈兵”的教训,今天的公选,不可只选“秀 才”,不选贤才;只选演说家,不选实干家。考分固然是重要参考,但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成绩 只能来源于一心为民的实绩,来源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扎实工作。一考不能定终生,还需在工作中不断检验干部。
重考试,更要重考察。一场考试,一个分数,高下立现,上位者喜形于色,出局者拂卷长叹。在操作层面上,用一张考卷评价一个干部,常常是成本较低,也是各方较能接受的选择,但要全面 客观地评价干部,就不能把考场表现当作唯一的镜子,需要进行全方位考察。“纤微皆审谓之察”,如果说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考试体现了五湖四海选拔干部的宽广视野,那么细密审慎、兼听则明 的考察规则则是实现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制度设计。从这个角度说,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到群众 中了解干部,是一种最能掂量出干部分量的“路考”。评口才,但更要评口碑。
评口才,但更要评口碑。不可否认,口才不仅本身就是一种素质,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对政 策熟悉,对情况了解,对工作有思路,言谈间自然理直气壮、娓娓道来。但也不能走入唯口才是举 的误区,在综合评价一个人的表现时,切不可为口若悬河者所误导,更不能被滔滔不绝者所迷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先贤早就如此提醒。观其言,更要察其行,尤其要注意给那些在艰苦地区、在基层一线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老实人以公平的机会。他们也许不那么善于或乐于表达,但是群 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群众最可信,口碑最难得。如何看待郭明义微博粉丝突破百万?
如何看待郭明义微博粉丝突破百万?
时事评论背景: 今年3月25日,郭明义发出了第一条微博。6月12日,郭明义的微博粉丝数超过100万,甚至将一些当红明星的微博远远甩在后面。开通微博80天,郭明义在工作、生活之余写下个人留 言2000多条,这其中有他碰到的新鲜事,有他的感悟,也有他的烦恼和心愿。随着微博受更多 人追捧,老郭有意识地在网上带领大家做好事、献爱心。今年5月,四川某高校一名大四女生在郭 明义微博中求助,因她家庭困难,尚欠学校6000元学费没有缴,影响到正常毕业。郭明义经核 实后,同一名在微博上认识的爱心志愿者——北京市贵友大厦的董敬一起为这名女生寄去6000 元钱,帮助孩子解决了燃眉之急……郭明义的微博受人热捧说明了什么?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郭明义微博粉丝突破百万?
郭明义微博的“火爆 表达了大众对这个社会的一种深切愿望。尽管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期待我们的时代涌现更多的先进人物,希望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出现更多凝聚先进价值的内容,始终 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唤和激情.郭明义微博的“火爆,体现了主流价值观的明星效应。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互联网上,主流价 火爆 值的表达容易被多元化的舆论消解,正面的声音经常被众多杂音、噪音淹没。但实际上,只要是过 得硬的人物和事迹、只要是符合人民群众心愿的精神,无论在哪里,总会受到欢迎,同样会成为热 点和时尚。
郭明义微博的“火爆 说明了运用新兴媒体的重要性。先进人物永远被时代、群众所需要。说明了运用新兴媒体的重要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只有积极利用、善于运用,才能拥有话语影响力。今天,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如何借助现代信息传媒手段,让先进人物的传播更生动、更喜闻乐见、更 能够融入日新月异的社会文化和时尚生活。
如何看待国货为何热衷取“洋名”?
时事评论背景:
近期,达芬奇家居涉嫌原产地造假**引起人们对洋品牌的关注。此前“洋奶粉”施恩、澳优,服装 品牌卡尔丹顿等也被一一曝光,发现均是国内生产。如此众多的品牌乱象让人深思,为什么国内企 业喜欢给自己取“洋名”?企业喜欢起洋名源于消费者对某些产品不信任,企业自己也觉得国外产品 比自己的好。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的地位极不相称,亟须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时事评论观点:
现状:取洋名商品不胜枚举,部分名称具有迷惑性——近些年,本土企业起个洋名字或者贴 现状 洋品牌的现象,在消费品领域十分盛行,许多商标品牌“洋气十足”。不少食品、服装等消费品品牌,均是国内品牌,却起了个“洋名字”,比如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品牌。一些国产品牌的名称极具迷惑性。
原因:洋名盛行源于消费者对某些国产商品不信任——起洋名字的风气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开 始盛行。本土企业之所以爱起洋名字,主要跟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观念有关。“同样的产品,起了洋 名字接受度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这就促使了很多企业通过起洋名字来提升品牌认知度和企业利润。”
观点:国货取“洋名”一方面反应国货国际化的特定需求——对中国产品起洋名字的现象,大体 观点 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是已经比较知名的品牌,通过起洋名字来加快国际化的过程,比如海 尔、联想。海尔、联想本来是本土品牌,但迫切地需要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使用了 Haier、Lenovo 这样的名称,这样的名称在国际上很受认同。现在在国内宣传的时候,它们也更多地使用 洋名字,通过这样统一的品牌名称来加强推广效果。“不可否认,英语是世界主导语言,目前出现 了汉语拼音化的趋势,因此采取中英文相结合的 Logo,推广时甚至以英文名称为主,有其合理性 和必要性。”
观点: 国货取 洋名 另一方面要防止造假蒙混名字,这样就有些矫枉过正了。起洋名、“穿西装”的现象,公众没有必要在心理上一概排斥,应当 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但部分品牌存在系统性造假的问题,比如原产地造假、产品质量造假的问题,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对这一部分品牌和产品,政府理应加强监管,坚决杜绝。
破解:“世界第二大”呼唤更多自信大气的自主品牌——就像家长给孩子取的名字,企业的品牌 商标也寄托着企业的良好心愿,留存着时代的烙印。比如“张裕”、“宝大祥”、“狗不理”等老字号,充满了那个年代企业经营者的审美和经营理念。国内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是国门打开后的经营环境 和大众消费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请进来”、“拿过来”,成为许多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的共同心愿。取洋名,成为他们追赶世界潮流的一种标签。但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 实力不断增强,迅速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土”、“洋”的差别逐渐 模糊,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取得很大提升,甚至一些跨国企业纷纷本土化,入乡随俗强化中国味。“目前我国 GDP 已经居于世界第二,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但我国的 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我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亟须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 民族品牌。”
破解:消费者心态的合理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盲目崇洋媚外的心态必须引导和改变。“消费 者的心态和企业行为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国内消费者必须明白,我们消费品的制造能力已经完全 可以和国外媲美,因为即使是真正的国外品牌,很多也是在中国加工的。
如何看待微博问政,舆情汹涌中的政府应对?
时事评论背景:
网络舆情背后关联深层问题:第二季度的舆情事件中,固然有“锋芝分手”“李娜夺冠”等娱乐、网络舆情背后关联深层问题 体育事件,但绝大部分还是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法律、教育、政治等议题,这些议题的背后,无不与深层次的宏大问题相关联。故宫经历文物失窃、锦旗错字、私人会所一连串**,文物 保护安全性以及“特权机构”监管问题备受质疑。统计局称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 111 元”,与民众真实感受相脱节的统计数据,立即引起舆论哗然。而以“微博开房局长”、“最牛工商局长”以 及“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网络反腐风暴,更成为一部分官员和机构的“噩梦”。李庄案、夏俊峰案、药家鑫案、徐武案这类法律事件的网络传播中,网友的态度凸显出情绪化的特点,并以同情弱者为 主要标志。这种对弱者的同情心态的深层原因是对公权力的强烈不信任。食品安全与价格是拷问民 生的两座大山。短时间内同类问题不断叠加,已然消磨了民众对于解决问题的信心。但如果人们真 的失去信心,政府将如何自处?这或许是隐藏在所有问题背后,对政府最为严峻的拷问。
政府舆情应对胜少败多:对于舆情应对,政府不可谓不重视,但“信息不透明,手段不科学,态度不诚恳”却是沈阳总结出的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三大弊病。例如,面对民生问题中的种种质疑,有关部门的回应却常常让人觉得“雾里看花”。在塑化剂排查中称“抽检的 140 多份方便面样品,未 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给人留下无限猜想空间。另外,政府对诸多民生问题的回应“避重就 轻”。菜价上涨,强调“市场规律”“天气原因”,而对利益集团在流通环节中抽取的巨额利润避而不谈;塑化剂被曝光,调查结论语焉不详,却详细列出“媒体黑名单”称其报道在制造紧张情绪。在信息高 度流通的网络环境下,政府的说辞简直一戳即破,对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毫无裨益,倒添反感。富士康爆炸、中石化百万酒单等商业事件中,政府不但未能作为公正的第三方角色介入调查,反而 成为企业及个人信誉危机“买单人”。
时事评论观点:
首先,政府应明晰角色定位,群众路线 进微博。政府和政府人员都应意识到,微博汇聚了 群众路线”进微博 首先,政府应明晰角色定位,以“群众路线 进微博 中国最广泛的民意,产生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意见领袖,并时刻酝酿着中国明天的趋向,这不 是一片“是非之地”,而是政府坚持群众路线的新天地。而要在微博上赢得草根们的青睐,“打官腔” 肯定行不通,进入网络世界,官员必须学会个性化、人性化的表达。而无论什么形式和载体的问政,官民关系仍然是一个老问题,互信是双方互动的基础。其次,注重微博规划,网络问政“专业化 专业化”。其次,注重微博规划,网络问政 专业化。对官员使用微博进行培训,除了避免“错把微博当 QQ”的笑话,更要对微博维护人员进行网络语言、搜索能力、部门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沈阳 的建议是,政府微博应拟定一份包括所辖领域意见领袖和活跃草根用户在内的关注名单,面对重大、突发舆情事件时,一方面应考虑公众情绪不执着于辩白,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取得意见领袖的支持来 建立舆论“防火墙”。最后,微博问政要“问 更要 更要“行,让微博执政常规化,而非“僵尸化 僵尸化”。值得学习的是,近日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发一小 时内或获取信息的一小时内进行微博发布。
如何看待规范预付卡管理?
时事评论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于 5 月 23 日转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意见》提出,一次性购买 1。万元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需实名登记; 严禁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商业 预付卡;不记名商业预付卡有效期不得少于 3 年。不可否认,预付卡在刺激消费、活跃经济等方面 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就预付卡的属性和特征来看,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和行受贿的载体,从而 造成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问题突出,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时事评论观点: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将规范预付卡管理与预防权力腐败结合起来。治理收卡受贿等违纪 必须将规范预付卡管理与预防权力腐败结合起来 违法行为,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监督和防范国家工作人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任何形式的商业预付卡,凡收受商业预付卡又不按规定及时上交 的,应该以收受同等数额的现金论处。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商业预付卡管理涉及部门众多,情况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复杂,规范整顿的任务十分艰巨。各部门只有各负其责,建立对商业预付卡的联合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商业预付卡市场规范发展。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做好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预付资金管理,维护持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做好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卡人合法权益,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预付卡的预付资金,不属于发卡人的自有财产,要采 取有效监督手段防止发卡人挪用和挤占。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
时事评论背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 20 多年来,城镇家庭的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 6.7平方米 增加到目前的超过 30平方米,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住房市场的矛盾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房价上涨过快。
时事评论观点: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消费结构不 断升级,投资能力越来越强,在缺乏“储蓄—投资”转化渠道的情况下,购置房产是较富裕居民的理 性选择,住房投资需求逐渐启动,房价被进一步拉高,房价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投机需求的共 同推动下不断攀升,早买房、买大房的住房消费行为成为居民应对房价快速上涨的选择。
宽松的信贷政策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支撑。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本比例低,对银行信贷高
度依赖;而银行体系也很看重房地产开发贷款对调整资产结构的作用,并因手持土地抵押物而对房 地产开发给予高杠杆支持。同时,我国住房消费信贷政策非常宽松,银行大都按照央行规定的最大 贷款比例和远低于其他类型贷款的利率水平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可以说,宽松的住房开发贷款 和住房消费贷款是促成住房市场产销两旺、房价节节攀升的重要推手。
“土地财政 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在很多城市,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在土地 土地财政”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土地财政 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财政的激励下,地方政府积极在城市开展“三旧”改造,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土地资源。如果说早 期阶段是房价拉高地价,那么,现阶段已是地价推高房价了。
如何看待我国最大规模车展?
时事评论背景: 2011 年 4 月 21 日至 28 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展出规模创历届之最,也是今 年全球规模、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展之一。豪车家族,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兰 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世爵、劳伦士、捷豹、路虎等品牌全部参展。此外,沃尔沃、雪铁龙、标致、雷诺、菲亚特、现代、起亚、马自达、三菱、铃木等世界主要汽车品牌无一缺席。国内六大 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均以集团阵容高调亮相,并再次刷新参展规模。作为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桂冠两年的中国,上海车展无疑成为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市场,主办方还首次将中外汽车公司安排在同一个展厅,自主品牌与国际巨头同堂亮相。
时事评论观点:
上海车展规模大,但缺乏支撑。上海车展规模大,但缺乏支撑。规模超越并不代表水平超越。相比巴黎车展、法兰克福车展、日内瓦车展、东京车展、北美车展等各具特色并且主题鲜明的展会,上海车展除“大而全”外,缺乏 一些独特内涵;而且,国际有影响力的车展都依赖本国、本地区强大的汽车工业而共同发展,上海 车展则仅依赖本国的巨大市场,而非本国汽车工业、汽车技术。上海车展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有待提高。国内最具实力车企、最具说服力的产品几 上海车展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有待提高 乎都是合资品牌,在同级别、同价位竞争中,中国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并能够与国外品牌相媲美的 产品凤毛麟角。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国内车企收到国外企业制约的情况依然存在。新能源汽车讲成为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业起步并不算 新能源汽车讲成为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口 晚,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差距也不大,在某些领域可以说势均力敌,甚至走在前面。上海车展上,新 能源技术展示已成为最大热点之一,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有相关技术和产品展示,一场汽车业的“绿 色”大战即将打响,而在这场全球性竞赛中占得先机,对中国汽车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如何看待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经验?
时事评论背景:三年多前,四川省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自此,一场统筹城乡差 别、平衡城乡利益、重建社会结构的变革开始了破冰之旅。当前,我国总体已进入“以城带乡、以 工促农”的阶段,但不少城市城镇化推进中存在两类突出问题:一是城乡脱节、忽视农村的片面城 镇化;二是遍地开花、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无序城镇化。作为试验区,成都如何突出难题,克服传统城镇化的弊端,带领农村一起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时事评论观点:
《史记》评论 篇6
《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战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以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轶文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他著有《列传》50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通过比较可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
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传记文学”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善结合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从今天的观点看,作为“史学”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但从文学的角度讲,《汉书》则无疑是大踏步地倒退。但《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因此,《汉书》作为一部“正史”,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从传记发展的历史看,两汉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其他形式的传记文学还大都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从魏晋开始,随着“史传”文学的逐渐衰落,其他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则日益兴盛起来了。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衰落”,并不是指《三国志》《后汉书》等这些著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品格,我们所指的只是它们的“文学”水平与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下面对《史记》的评价,与作者的观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史记》标志着我国的传记文学在西汉时期就已走向了成熟的阶段,而且在世界传记文学史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B.《史记》的文学性和历史性在我国文学史和史学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C.《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
D.《史记》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是,其作者司马迁在叙事写人的方法等具体的艺术操作上从《左传》《国语》等历史典籍中汲取了营养。
2.下面的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历朝“正史”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
B.傳记文学应该有很强的历史性与很高的文学性。因而有些“正史”不能看作“传记文学”。
C.与《史记》相比,《左传》《国语》《战国策》虽也是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但历史性并不高。
D.《晏子春秋》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但其体例对司马迁创作《史记》应该有一定的影响。
3.下面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的文学水平在《汉书》之上。
B.《汉书》的史学品格在《史记》之上。
C.由于班固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因而《汉书》的文学性并不高。
D.《史记》在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结合上要超过《汉书》。
4.下面对文中出现的一些概念的关系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与“传记文学”不同。
B.“传记”与“史传文学”不同。
C.“史学品格”与“历史价值”相同。
D.“文学品格”与“文学水平”相同。
【公司简介评论】推荐阅读:
公司简介-房地产公司简介09-22
环保公司公司简介08-21
园林公司公司简介09-12
公司简介及工作地点简介12-08
物流公司公司简介11-28
开发公司 简介08-29
公司资料简介09-25
公司品牌简介11-27
古马公司简介07-03
公司简介翻译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