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信息来源(精选3篇)
芦溪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信息来源 篇1
芦溪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信息来源:芦溪镇作者:谢忠华编辑:吴曦责任编辑:谢兴余发布日期:2011-2-24
“堰塘好大哦,几辈子都莫得水库,这下我们村终于有水用了”。春节前夕,三台县芦溪镇四河村群众喜滋滋的举杯庆贺本村吴家堰水库修建成功。作为老旱区的四河村,由于地理位置较高,抵抗旱灾能力非常弱,一遇旱灾,人畜用水十分困难。前几年干旱时虽然打了几口水井,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去年10月初,村党支部书记吴桂春带领党支部、村委会成员,组织群众商量,通过“一事一议”自筹资金20万元,争取水利项目资金29万元,社会外来资金(水库承包费)9万元,修建了面积45亩的一座水库,灌溉面积可达400余亩,基本上解决了最困难的几个社群众生产用水。
芦溪镇有农业人口4万余人,耕地面积5.2万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按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利方针,坚持为农业生产、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方向,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核心作用。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促发展、保稳定为目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措施得力,水利设施整治成绩显著。
是在5.12地震灾后,农田水利基本设施严重损失,芦溪镇采取“六个确保”,致力于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确保宣传到位,通过动员会、现场会、广播电视、标语等方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二是确保责任落实,镇政府先后与各党总支、村委会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问责制”、“责任倒查制”,确保任务到人;三是确保资金到位,由镇纪委、党政办、经济办负责监督工程资金使用,严禁截留挪用,确保项目兑现;四是确保工程质量,由水利站、农机站负责工程技术指导,全程监督工程质量;五是确保“多元化”投入,农民受益投资业主受益,采取政府引导型投入、主导型投入、承包塘堰业主社会资金投入、群众自愿投入的“以水养水”的新型模式;六是确保水利建设和灾后农房重建两不误,以机械为主,全镇出动挖掘机、农用车40台次投入水利建设。通过多种综合保障措施,该镇五柏村党支部书记林志茂发动全村力量,修建和维修7口堰塘,解决群众生产用水困难,该镇金华村是多年老旱山村,年年栽秧季节,因为争水而引起纠纷上访。镇党委政府动员金华村群众维修渠道,并且多次与有水库的清平村协商达成一致解决用水。几年因为缺水没有没有栽秧的800余亩水田实现满栽满插。党员群众敲锣打鼓高高兴兴给党委政府送来大红锦旗。
该镇已动工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320处,完成174处,整治震损水库5座,新增蓄水16万余立方米。在广大群众、各级各部门的配合协作下,通过艰苦努力奋战,完成各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320个,完成投工19万个,挖填土方37万立方米,浆砌条石1520立方米,浇筑砼2990立方米,完成项目总投资1801.3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资1310万元,群众投资491.3万元,山平塘淘淤补漏90口,精修6口,石河埝维修9道,渠道岁修除淤158条180公里,渠道防渗衬砌7条9公里,新建渠道5条3.9公里,电力提灌站维修74处,装机容量5300千瓦,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已正常运行,确保春灌用水,为辖区内工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加强领导,层层签订水利建设责任书。
芦溪镇是全县农业大镇,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在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完成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以村、社为单位逐级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与各党总支签订农田水利建设目标责任收66份。镇成立了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要求,确定了重点样板示范工程2个,全面带动了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的完成。
依法管水,加强蓄水保水。
加强对5座小(二型)水库,374口山平塘,56道石河埝,74处电力提灌站依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水法》和《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全部建立了工程安全维护管理、蓄水保水责任制,水利管理单位编制各时段用水计划,组织村社搞好蓄水保水工作,根据部分村社历欠水费的问题,为了保证抽水站的正常运行,协助催收历欠水费25万元,收取当年应交水费91万元,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蓄水、正常经营和运行,确保了45000余亩水稻满栽满插。
加大投入,加快病险、震损水库整治,确保农业生产用水。
由于“5.12”大地震对辖区5座水库不同程度造成了损坏,5座水库中有溃坝水库2座,次高危水库3座。为了保证水库安全运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去年底对辖区的福兴水库、顶山寺水库等3座水库进行整治,认真做好工程施工的协调工作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
为尽快恢复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石河、清平、姚江、金台村对6口山平塘进行精修,4.8公里的渠道进行防渗整治。争取国家灾后重建资金140万元,对镇内大型抽水站广华站进行了彻底维修整治,更新了全部抽水机器。完成189万元对广华寺提灌站
7.4公里渠系,90公里支渠,团结水库10公里渠系改造维修
关注民生,加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条件,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能力。镇党委政府配合县人饮办在镇内13个村实施人饮工程项目,该工程总投资291.9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33.53万元,该工程的实施能彻底改变7298人的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芦溪镇计划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水利建设的投入,关注民生确保群众用水安全。
芦溪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信息来源 篇2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 也在水利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出现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这个发展趋势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很明显, (例如广泛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即“3S”技术) 。因此可以说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水利信息化, 其含义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 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 提高水利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处理的效能和效益。水利信息化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 水利部门要向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及时提供大量的水利信息, 为防洪抗旱提供水资源保障服务。另一方面, 水利建设本身也离不开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 因此加速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水利事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水利信息存在问题
甘肃省的水利事业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 从小流域治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人为等多种原因, 水利发展总体水平仍很滞后。水利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到位, 具体表现在对信息化缺乏紧迫感。对信息化工作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水利信息化的投入严重不足, 一些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 特别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 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不能形成覆盖全行业的信息网络。三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正常的投资渠道, 资金投入较少, 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四是尚未形成水利公用信息平台, 在信息的实用性、实时性和多样性方面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水利事业的需求。五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规范化的建设管理, 存在着条块分割和低水平开发等浪费现象。六是水利信息化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尤其缺少既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又熟悉水利专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
二、加强水利信息建设的建议
㈠强化领导, 抓好组织落实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水利部门要适应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把信息化建设问题真正列入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 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的工作机构, 配备必要的人员。对于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 要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适时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不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激励机制, 争取在吸引信息化人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稳固和发展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㈡筹集资金, 加大投资力度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 政府投入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加大投入力度必须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要立足于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 不搞“等、靠、要”, 立足于统筹规划, 坚决杜绝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 同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多渠道筹集资金。
㈢抓紧建设水利政务信息系统近年来, 全省各行业的办公自动化程度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快水利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 首先应加强通信、网络等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开发;其次应使用统一的信息处理系统, 实现信息编辑、传递、筛选、传阅、催办、监控、反馈、检索全过程的计算机支持, 基本达到政务信息无纸化处理的目标, 最终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第三, 规划和标准要充分、科学。规划和标准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 是项目建设的依据。凡是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并按照统一标准实施的信息化项目, 其成效就显著, 否则, 即使建设者的热情再高、投入的资金再多, 也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 很难形成规模和实现信息共享。第四, 资金投入要有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要有正常的资金投入渠道, 既要有建设资金, 又要有系统运行维护资金, 以保障系统建设的有序发展和系统的正常运转。一些单位在系统建设中采取以水利工程建设带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第五, 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要完善和加强。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沿袭传统的思路和做法, 要遵循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大胆探索, 开拓创新, 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水利信息化工程的技术含量高, 建设难度大, 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熟悉水利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㈣加快水利信息公用平台的建设基础信息公用平台建设, 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是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初步形成水利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体系, 为平台建设做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㈤加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技术交流加强信息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掌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技术, 精通信息系统管理, 熟悉水利专业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为使信息系统尽快发挥作用, 普及信息技术已是当务之急。此外, 还要积极开展与科研教育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进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
三、结语
芦溪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信息来源 篇3
关键词:信息化 水利建设 西部地区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和移动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互联网+”更是把这些技术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密切地联系起来,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全覆盖,有力地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也为西部水利事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便捷的技术选择。
一、西部地区水利事业信息化建设面临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和各省区的大力支持下,西部水利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水利信息化建设也遇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一)对信息化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飞快,许多人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功能上的强大拓展没有产生新的、根本性的认识,依然在用刻板和陈旧的眼光来看待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没有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西部水利事业潜在的巨大作用。一些人认为,水利部门的主业就是工程建设,信息技术仅仅是脱离于工程项目的辅助性手段,没有从根本上把握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人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摄像机拍些影像和图片,通过一些媒体工具进行播放,不过是一种作秀和展示的手段,和工程建设相比过于虚化,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由于认识不到位,在工作实践中信息化建设就难以得到重视,表现在实践中就出现工程项目建设无法和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信息化项目无法对水利事业形成有力地支撑,从而影响了西部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一是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亟待建立。水利建设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等诸领域建立了一套完备而成熟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规范,如工程前期的的可研报告、勘察设计,中间的工程施工和施工监理,后期有各种专门的检查和保障措施。而对于信息化建设项目,却缺乏一套科学合理和规范的规划设计标准。许多单位在安排和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过程中往往借用、套用信息技术行业本身的一些技术标准和规范,更有甚者由建设单位“拍脑袋”自己造出一套标准和规范。很显然,这种忽视、缺乏行业特点和粗制滥造的行业标准,将难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有可能给水利事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二是缺乏一套信息化建设有效的管理模式。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已经建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四个主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实现有效的管理,最终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合理管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别于传统水利建设项目的新事物,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对传统水利建设管理有效的模式却无法照搬照抄地应用到水利事业信息化建设中来。信息化建设项目特有的精细化性质要求,在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中,必须要按照自身的特点在嵌入水利建设项目元素的基础上引入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九大管理流程,以充分保障水利事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三)信息资源浪费现象突出
目前,水利部门内部的不同部门多已建立并开始使用各自的信息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西部水利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不同业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不通畅,表现在同一业务系统内部不同层级间联系密切,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但不同部门之间横向来看,则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阻塞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建设资金来源不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各异,从而造成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分别购置和建设自己的机房、服务器、网络等软硬件。大量的“信息孤岛”造成资源分割、重复建设,建设资金浪费严重。
二、促进西部地区水利事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与时俱进,搭建良好政策平台
各级水利干部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紧紧围绕西部地区水利事业建设目标,统筹规划水利建设工程和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要坚持实施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努力破除部门间的藩篱,实现信息协同共享。要围绕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加快水利信息技术创新的步伐,通过“互联网+”行动深化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多种多样的水利信息化项目,推动“智慧水利事业”早日实现,为水利建设事业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
(二)基于水利特点,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事业行业标准”,结合西部各省区已有的水利事业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参照信息行业已有的各种建设标准,组织业内专家集聚多方力量,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本省区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规范。在制定规划和各种规范时要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注意更多地采用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标准,从源头上避免出现信息资源浪费的不良现象,充分注意发挥信息化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适应和满足西部地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长远需要。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工作能力
信息化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事物,必须有一支精通信息化知识并且具备较强操作能力的队伍才能够承担起信息化建设的重任。而水利事业信息化建设的从业者,不仅要精通和掌握常规信息化知识,还必须同时具有丰富的水利建设知识和业务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知识和业务的人才,才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游刃有余,针对各种复杂的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纵观西部各省区水利部门的实际情况,现有的人员队伍显然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增加人员数量和提高业务素质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尽快加强和优化水利信息化队伍建设,为水利事业信息化发展做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辛立勤.认真施行《信息化办法》 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有序发展[J].中国水利,2003(22)
[2]陈雷.明确目标 注重实效 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J].信息化建设,2009(7)
【芦溪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信息来源】推荐阅读: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09-28
加强信息建设08-11
加强信息化规范化建设07-14
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05-29
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05-26
加强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07-31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10-16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措施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