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上机实习报告

2024-09-19

大地测量上机实习报告(共10篇)

大地测量上机实习报告 篇1

上机实习报告

本次上机任务是对大地坐标系与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的程序的编译工作。现在对实习进行如下总结,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一,首先是对C语音基本语句和相关知识的遗忘,所以在编译和运行的过程中也是问题不断,在第一步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之后我找出来C语音的课本和相关的资料,开始对C语言有了一个掌握。

接下来,我开始对大地坐标系与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编译,这个过程不是很容易,在同学的帮助下开始了我的上机实习,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二,对相关公式与推导了解不清楚,没有亲自动手进行运算。而后对一些概念模糊不清,比如地球椭球体、大地基准面、地理坐标系、1、大地坐标系(称为地理坐标系),也即常说的经纬度坐标系,表示方法(B,L,H),B=经度,L=纬度,H=海拔

2、空间直角坐标系统,表示方法(X,Y,Z)。后面我把各个关系都了解了,及两个坐标系的相互推导也很清楚。

三、我们更需要注意细节,谨慎细心。先建总框架还是先建子程序,最后通过比较发现有些子程序是通用的,决定先建子程序,再用主程序把全部子程序串起来。在调试过程中发现有定义字符类型经常出现问题,而且一个错误导致一堆警告。后来各个子程序调试时未出现问题,但是但整合到一起时,老是调试不出来.最后发现原来是把分号犯错位置。对于大地测绘工作,一个测绘人应具有的精神,我们对于大地测量学基础我们应该打牢基础,认真学习。把每一个学习原理学懂,在这次实习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大测基础这门课,并注意留意其与软件方面的联系。

这次编程自认为很简单,但真动手自己亲自编写,还是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问题,并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虽然这次作业很简单,但经过自己这样一步一步的编写出来,还是有很多收获,加强了运用VC++编写程序的能力,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VC++的重要性,更找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与不足。可能引起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纬度计算公式并不完善,还有可能是由于计算机的截断误差引起的,还要找时间继续修改、完善进行迭代运算编程需要牵涉到大量的公式,为了使程序条理更清楚,各块的数据复用性更强,这里采取了分块的编程思想。

从整个过程来看,上机实习是较为成功的,收获很大。既能够让我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又让我深刻意识到身为一名测绘工作的综合性,不只是测绘知识要学的好,其他的知识技能也不可缺少,比如编程技术。我们应博采众长,不断实践学习,在改进中完善,把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完成,我相信,对我们以后的成长工作都是可贵的经验!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报告 篇2

1.时间、地点、小组成员、仪器。

2.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及影响(教材)

3.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教材)

4.四等导线的技术要求

5.观测记录表

二精密水准观测

1.时间、地点、小组成员、仪器。

2.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影响。(教材)

3.精密水准实施的一般规定。(教材)

4.精密水准仪的读数方法。

5.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规范中:3 水准网的布设、4 选点与埋石、(6.1—6.5)

6.观测记录表

天文大地测量 篇3

天文定位的基本问题是通过天体高度求天体船位线,按照天球和地理的对应关系,被测天体在观测时刻所对应的地理位置,即天体向地亡投影的地面点,称为星下点(s)o天体星下点的经度和纬度分别等于该天体在观测时刻的格林时角和赤纬,二者均可根据被测时间从航海天文历中查得。观测所得天体高度(h)的补角为天体顶距(z),即:z=90。-h观测时的测者必定位于以星点为中心,以天体顶距在地面所跨距离为半径的圆上,这个圆称为天文船位圆。观测两个不同的天体可得两个天文船位圆,两圆相交,靠近推算船位的交点就是天文船位。天体船位圆一般很大,对定位有用的仅是靠近推算船位的在实用上可视为直线的小弧段,称为 天文船位线。通常在晨昏蒙影时间内同时观测两个以上星体求得天体船位线相交点定位;或在白天间隔一定时I可观测太阳求得天文船位线,按照航向和航程移线相交定位。航海者常奖上午的太阳船位线移线与观测太阳中天高度求得的纬度线相交得出的中天天文船位.目前,航海学船舶定位基本上有三种方法:电子导航,地文导航,天文导航其中天文导航系统不需要其他地面设备的支持,所以是自主式导航系统。它不受人工或自然形成的电磁场的干扰,不向外辐射电磁波,隐蔽性好,定位、定向 的精度比较高,定位误差与定位时刻无关,它不但能实现全球定位,而且在其定位精度比较高的基础上,还具有在大洋航行中其它导航方法所到之处不具备的精确定向之独特优点。

四、天文导航的局限性及解决途径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 篇4

2.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是大地坐标系相应的三维大地直角坐标系

3.地心坐标系:定义大地坐标系时,如果选择的旋转椭球为总地球椭球,椭球中心就是地质

中心,再定义坐标轴的指向,此时建立的大地坐标系叫做地心坐标系

大地方位角:p点的子午面与过p点法线及Q点的平面所成的角度

正高系统:地面上一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正常高系统:一点沿铅垂线到似水准面的距离

国家水准网布设的原则: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为四个等级布设,逐级控制,逐级加密

4.理论闭合差:在闭合的环形水准路线中,由于水准面不平行所产生的闭合差

5.大地高系统:地面一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6.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

三角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的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他们与周围的邻近点通视,并构成相互联接的三角网状图形,称为三角网,网中各点称为三角点,在各点上可以进行水平角测量,精确观测各三角内角,另外至少精确测量一条三角形边长度D和方位角,作为网的起始边长和起始方位角,推算边长,方位角进而推算各点坐标

三边测量:根据三角形的余弦公式,便可求出三角形内角,进而推算出各边的方位角和各点坐标

7.国家高程基准的参考面有平均海水面,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8.角度观测误差分析

视准轴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产生水平轴误差: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产生

这2个的消除误差方法为取盘左盘右读数取平均值

垂直轴倾斜误差:垂直轴本身偏离铅垂线的位置,即不竖直

解决的方法:观测时,气泡不得偏离一格,测回之间重新整理仪器,观测目标的垂直角大于3度,按气泡偏离的格数计算垂直轴倾斜改正

9.方向观测法是在一测回内将测站上所有要观测的方向先置盘左位置,逐一照准进行观测,再盘右的位置依次观测,取盘左盘右的平均值作为各方向的观测值。

观测规则:1选择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方向作为0方向

2.观测前应认真调好焦距,消除视差 3.上下半测回照准部目标次序相反,并使每一目标观测操作时间大致相等 4.半测回开始前,照准部按规定的方向旋转1到2周 5.在观测时水准管的气泡中心偏离不得超过一格

10,。测回: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到4次

11.水准仪中s代表水,其下标表示该仪器所能达到的每千米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

12,水准标尺零点差:水准标尺的注记从其地面起算,如果从底面至第一注记分划线中线的距离与注记不符,其差数叫

一对水准标尺零点差:一对水准标尺的零点差之差

13.水准测量的误差

仪器误差: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水准标尺每米长度的误差两水准标尺零点差的影响(消除方法:前后视距相等,累积差小于限值,观测中间不变焦距,对观测成果改正计算,测站数为偶数)

外界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脚架和标尺垂直位移的影响(消除方法:打伞,前后视距相等,视线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后前前后观测程序读数间隔时间相等)

观测误差:水准器气泡置中误差,照准水准标尺上分划的误差和读数误差(消除方法:高灵敏度补偿器,同时采用照准部上的分划线)

大地测量上机实习报告 篇5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本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对学生建立测绘基准(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测绘系统(包括: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等测绘学科的基本概念,了解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和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技术,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作风,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将大地测量学理论学习与测绘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为主线,以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和工程实际应用为主导,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从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入手,逐步引入各类测绘成果处理过程中所必须依据的各种基准和系统,并安排相应的计算实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本课程是近年我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产物,要力求避免原有多门课程知识的简单拼凑,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对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的要求,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知识基础,明确课程主旨,合理选取课程内容,贯彻“少而精”的方针。因此,本课程并不完全遵循已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也不受限于以往的课程设置范式。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与适当介绍学术热点、学术前沿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恰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热情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的画龙点睛之处。因此,本课程在重视基础内容的经典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也酌情安排一些关于学科新进展的窗口,以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并作为测量工程后续专业课程的接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的基本理论。对大地测量控制网的构成及规格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理解大地控制网的作用、布设方案和建网方法。初步掌握地球重力场理论,明确各类高程系统的概念。熟悉地球椭球的有关数学性质,掌握地面观测元素归算到椭球面的计算方法。掌握高斯投影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理解大地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和我国的各种大地坐标系。熟悉主要常用公式的推导并学会使用这些公式。

三、内容标准

(一)大地测量技术概论

1.基本内容: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作用、分类和发展简史;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天文测量、GPS测量、重力测量、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大地控制网的建立,包括:三维控制网的建立、水平控制网的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建立、重力网的建立。

2.学习要求:理解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学科分类,了解大地测量各类野外观测仪器,理解角度、距离、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伪距、相位差、重力、时间延迟等观测量的定义。对三维控制网、水平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网的构成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理解大地网的布设方案和建网方法,对我国大地网的精度仅作一般性的了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建立对大地测量技术概况的总体认识,逐步体验与归纳测绘科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培养对测绘科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4学时,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实施教学。针对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整个大地测量技术概况和技术内容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内容的宏观性,清楚阐述基本概念。充分利用仪器照片和电子模片,力求将技术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建立大地测量技术的整体概念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测绘专业和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基本方法的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大地水准面与高程系统

1.基本内容:地球重力场理论;各类高程系统;不同高程系统间的关系。

2.学习要求:掌握大地水准面、正常椭球等基本概念;理解重力位、地球重力场模型、扰动位等基本概念;掌握大地高系统、正高系统、正常高系统、力高系统、重力位数系统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明确水准闭合环理论闭合差的产生原因。了解不同高程系统间相互转换的关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达到初步掌握地球重力场理论,理解高程基准和高程系统的目的。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4学时,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实施教学。本单元讲授是从地球重力场理论入手的,而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针对该特点,要从学生已有物理学知识出发,讲透位函数概念,以此展开本单元内容的讲授。高程系统讲授时,要与水准测量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从实用出发理解各高程系统的意义。根据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参考椭球面与大地坐标系

1.基本内容:参考椭球;大地坐标系与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关系;法截线与大地线;地面边角观测元素归算至椭球面;大地坐标系与大地极坐标系的关系。

2.学习要求:掌握参考椭球、赫尔默特投影、毕兹特投影、大地坐标系、法截线曲率半径、平均曲率半径、子午线弧长、相对法截线、大地线、大地极坐标系、归化纬度等概念;学会以下公式的推导:大地坐标和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的互换公式、大地线微分方程、平行圈弧长公式、归化纬度与大地纬度的关系式;理解以下公式的推导思路:法线自椭球面至短轴和自椭球面至赤道的长度公式、卯酉圈曲率半径公式、子午圈曲率半径公式、平均曲率半径公式、子午线弧长公式、大地线克莱劳方程、按勒让德定理解算椭球面三角形的公式、垂线偏差改正公式、标高差改正公式、观测天顶距归算公式、斜距归算公式、垂线偏差公式、拉普拉斯方程、贝塞耳大地问题正反解公式;掌握以下公式的实用计算:大地坐标和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的互换、三差改正计算、斜距归算、贝塞耳大地问题正反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椭球的数学性质,掌握以椭球面为基准的大地坐标计算、大地极坐标计算、大地元

素归算等问题,并具备编程计算的能力。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2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计算实习6学时。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实施教学。针对本单元主要解决椭球面数学解算问题的特点,讲授时应先补充球面三角学的基本知识。本单元数学推导较多,公式形式较复杂,讲授时应重点讲清思路,使学生能从实用出发理解各公式的意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作图表达概念和公式的分析能力。计算实习每人独立进行,要求完成大地坐标和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的互换、贝塞耳大地问题正反解的编程计算,注重把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根据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四)高斯投影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基本内容:地图投影;椭球面到平面的正形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平面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关系;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

2.学习要求:掌握投影变形、长度比、等量纬度、分带投影、邻带换算、坐标方位角、子午线收敛角、方向改正、距离改正等基本概念;学会方向改正近似公式、方向改正检核公式、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柯西-黎曼微分方程、高斯投影正反算公式、高斯投影邻带换算、长度比公式、距离改正公式、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的推导思路;掌握高斯投影正反算公式的实用计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以平面为基准的大地测量元素的计算以及椭球面到平面的归算问题。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1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计算实习2学时。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实施教学。本单元数学推导较多,公式形式较复杂,讲授时应重点讲清思路,使学生能从实用出发理解各公式的意义。应注意分析各公式结构的特点,并通过公式分析使学生对公式理解形象化、具体化。计算实习每人独立进行,要求完成高斯投影正反解的编程计算,注重把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根据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五)大地坐标系的建立

1.基本内容:大地坐标系中的欧勒角;不同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椭球定位的经典方法;协议地球参考系;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2.学习要求:掌握欧勒角、尺度比、大地起算数据、椭球定位等概念;理解国际协议原点、协议地球参考系与协议地球参考框架等概念;学会布尔莎模型的推导;理解大地坐标微分公式的推导思路;明确椭球定位的条件和原理;理解地球参考系的建立原理;理解ITRF和WGS-84坐标系的定义和实现;明确我国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78年地心坐标系、1988年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概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经典大地坐标系和现代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原理,明确国际上几种大地坐标系和我国已有的大地坐标系。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8学时,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实施教学。本单元内容理论性强,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讲授时应重点讲清概念和原理。根据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四、实施建议

1.预修课程

本课程应在《现代测量学》课程之后开设,与《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同时或之后开设。

2.教材选编与使用

教材内容应能反映测绘各专业课程所需的大地测量基础性内容,包含大地测量技术概论、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理论两部分内容。

3.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为主,计算实习和平时学习情况评价为辅的考核评价方式。卷面成绩占90%,实习报告和平时学习占10%。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已开发完成的《大地测量基础网络课程》实施课外教学,展示大地测量学有关模型、图片,提供电子教案、教材,模拟考试,网上交流、回答问题等。

5.教学保障条件

本课程教学应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计算实习课应保证每人有一台计算机。

五、附录

1.基本教材

《大地测量学基础》,吕志平、张建军、乔书波,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

2.参考书

(1)《大地测量学基础》孔祥元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椭球大地测量学》熊介,解放军出版社,1989

(3)《军事工程测量》吴晓平等,解放军出版社,2001

3.主要专业术语解释

(1)地球重力场模型:以球函数级数式表示的地球重力位。

(2)正常高系统: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

(3)平均曲率半径:椭球面上一点所有方向法截线曲率半径的平均值。

(4)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线。

(5)归化纬度:贝塞耳大地问题解算中,在辅助球上引入的大地纬度的对应量。

(6)等量纬度:高斯投影计算中,引入的大地纬度的对应量。

(7)欧勒角:不同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变换中,围绕坐标轴旋转的三个角。

(8)国际协议原点:1900年至1905年平均地极位置。

(9)协议地球参考系:以协议地极为基准点的地球参考系。

知识点

平差模型

法方程的制约性

大地测量学的作用

垂直角

测量的基准线

总地球椭球

导线测量法

国家控制网布设原则

高程起算面

折光差

方向观测法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 大地测量学的任务水平角测量的基准面参考椭球垂线偏差三角测量法国家控制网布设方案水准原点水平角观测基本规则全圆方向法

归心改正

自由导线

资用坐标

大地水准面

水准测量理论闭合差

正高系统

相位法测距

天文测量

天文坐标系

相对重力测量

国家重力基本网

重力位

正常椭球

扰动位

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

球面三角公式

椭球几何参数

空间直角坐标

任意方向法截线曲率半径卯酉圈曲率半径

子午线弧长

梯形图幅面积

大地线

大地线微分方程

椭球面三角形解算

归算的意义与要求

标高差改正

观测天顶距归算

垂线偏差公式

大地问题解算的概念

大地问题解算的分类

贝赛尔大地问题解算

贝赛尔微分方程

贝赛尔问题反解

投影方程

主方向

长度变形

角度变形

正形投影

柯西-黎曼微分方程

投影分带

高斯投影正算

邻带换算归心元素符合导线精密水准测量作业方法正常重力位水准面大地高系统正常高系统电磁波测距天球坐标系重力测量GPS 三维控制网地球重力场重力场模型正常重力水准测量高程球面三角形地球椭球大地坐标法线长子午圈曲率半径平均曲率半径平行圈弧长相对法截线大地线性质大地线克莱劳方程椭球面归算垂线偏差改正截面差改正地面观测长度归算大地极坐标大地问题解算的类型归化纬度贝赛尔大地问题解算基本原理贝赛尔问题正解投影的意义长度比变形椭圆方向变形地图投影的分类等量坐标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反算三角网投影

平面子午线收敛角

欧勒角

广义垂线偏差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

大地起算数据

弧度测量方程

地心坐标系

国际协议原点

协议地球参考框架

世界大地坐标系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1978年地心坐标系

CAD上机实习报告 篇6

班级:电子质检1101班 姓名:郭利智 学号:2011110902 指导老师:潘庆杰 上机实习报告

CAD上机实习报告

1.实习任务

用一周的时间对AUTOCAD软件练习的同时,完成机自教研室发的二维图例以及6个练习图,并完成相应的实习报告,并将绘制图形的各个步骤在实习报告中体现出来,将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绘图的关键步骤更具体的按要求写。

2.实习任务图(见附页)

3.实习任务图分析:

在老师所给的这些图中,基本包含了所有AUTOCAD经常使用的画图命令,并且能够进行熟练的操作,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因此,画好这些图很有意义。

4.CAD上机实习总结

我们在此CAD培训中,不仅掌握了一些画图命令,更加熟悉了CAD环境和CAD桌面系统操作并且能够熟练的进行操作,进而画出一些简单二维图形,还学会了一些画图的快捷命令,使我的画图速度有所提高,也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成本会计上机实习报告 篇7

大一学习成本会计不牢固而做到一个后续工作。而《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检查的教学形式。这个旨在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的有关会计收获理论知识的课程实习,是通过学生对会计实习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所以说我们得好好珍惜此次实习机会的,将来对我们踏上会计岗位打下一定基础。实习内容

由于实习时间不多,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直接分配法也是我们实习的一个方法,在这个方法运用过程中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

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能够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直接分配法就是这些简化方法中的一种,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只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已归集入帐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非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单位,对于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则不进行交互分配费用。

①直接分配法实质上是代数分配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在满足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相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接近相等的条件下,直接将已归集入帐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非辅助生产受益单位,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因彼此耗用对方的产品或劳务而应当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接近相等而不用交互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所以,辅助生产车间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条件是: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接近相等。

②直接分配法的分配等于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已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除以各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给非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单位的产品或劳务总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就是一次交互分配法,它是指企业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有相互服务的情况下,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再进行一次直接的追加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即: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配。在这一分配方法下,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按照提供服务数量的比例,分配给所有受益的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及辅助生产车间,各辅助生产车间为本车间服务的,亦得同样分配。经过分配后,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虽然已全数分配出去,但同时又接受了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及本车间分配来的成本。所以还要将各该辅助生产车间受分配的成本合计数,分别追加分配于各有关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但不再分配给各有关辅助生产车间。一次交互分配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一次交互分配法的计算公式是第一阶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互相提供的服务量按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第一次交互分配;第二阶段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即原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按其提供给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的服务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其有关的计算公式为:

(1)交互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交互分配前某项劳务单位成本=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的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数量总和 某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劳务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劳务数量×交互分配前该项劳务单位成本(2)对辅助生产以外分配的计算公式如下:

交互分配后某项劳务单位成本=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耗用劳务数量总和 辅助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应分配劳务费用=该车间(或部门)耗用劳务的数量×交互分配后该项劳务单位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分配费用时,同样是根据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费用及其提供的劳务(或产品)的情况,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的。3实习心得

经过几天的实习,让我感觉到了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最重要的就是大一时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没学好,不牢固,我们做过基础会计实习和财务会计实习,但唯有这个成本会计感受到了一定的难度,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前没有学懂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基本把它们弄懂了,可以说这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深入。

erp上机报告 篇8

实验目的:了解用友ERP-U8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并学会一些基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系统学习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学习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学习自定义报表和使用报表模块生成报表的方法。

主要实验内容:1帐套管理的操作,包括账套的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2.帐管理的操作,包括帐的建立、引入、输出和结转上年数据,清空数据等。3.操作员及其权限的集中管理,主要包括设置用户、定义角色及设置用户功能权限。4.基础内容的设置,主要包括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客户分类、客户档案、供应商分类及供应商档案等。5.系统初始化:主要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体体系、录入期初余额、设置凭证类别、设置结算方式等。6.日常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出纳签字、记账以及查询和汇总记账凭证。7.出纳管理、账簿管理、期末处理等操作。8.文件和格式的管理,数据的处理,图表功能的使用,二次开发的应用。

ERP上机实验报告 篇9

一、【登录过程】

系统管理中注册操作员名称为:admin 帐套为u8

注意:在这里设置用户权限,把自己设成帐套主管。之后引入帐套。(本机引入005帐套)

登陆企业用户平台,这里的操作员应该为自己的名字(如:郭婧,我的名字),帐套为之前引入的005帐套,然后登陆。

注意:登陆企业用户平台的界面和登陆系统管理的界面很类似,要注意,这里的操作员姓名和之前的操作员姓名不同。

二、【实验过程】 ①客户订货业务

1、完成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产品信息,产品结构,仓库信息的设置于录入(住:这些信息在刚刚引入的帐套中有完整信息。

2、之后在业务→供应链→销售管路→销售报价→销售报价单 中填写报价单,然后保存,审核。

3、在业务→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订货→销售订单中生成销售订单(这里用报价单转销售订单),然后手动添加一张销售订单。

注意:这里的订单日期要修改。

注意,每张订单完成之后要进行保存,审核。

②排程业务

1、MPS计划参数维护(在业务→生产制造→主生产计划→基本资料维护→MPS计划参数维护)注意:这里截止日期需要修改。

3、MPS累计提前天数推算(在业务→生产制造→主生产计划→MPS计划前稽核作业→累计提前天数推算)

4、MPS计划生成(注意:没修改一次数据,都需要重进行一次MPS计划生成作业)

(在业务→生产制造→主生产计划→MPS计划作业→MPS计划生成→执行)

5、MPS供需资料查询(在业务→生产制造→主生产计划→MPS计划作业→供需资料查询-物料)

6、MRP计划参数维护(在业务→生产制造→需求规划→基本资料维护→MRP计划参数维护)

注意:这里的截止日期也需要修改。

6、MRP累计提前天数推算(在业务→生产制造→需求规划→MRP计划前稽核作业→累计提前天数推算→执行)

7、MEP计划生成(在业务→生产制造→需求规划→计划作业→MRP计划生成→执行)

8、MRP供需物料查询(在业务→生产制造→需求规划→计划作业→供需资料查询-物料)

9、产品订单预测,③采购业务

1、采购期初记帐(业务→供应链→采购管理→设置→采购期初记账)

(注意:这里要采购起初记账,一定要先记账才可以开始后续工作,否则无法退回。)

2、采购订单(业务→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订单→拷贝MPS/MPR计划)

3、到货单(业务→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到货→到货单→拷贝到到货单)

4、采购入库(业务→供应链→库存管理→入库业务→采购入库单)

5、开发票(业务→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发票→普通采购发票→拷贝采购入库单)

④委外业务

1、委外订单(业务→供应链→委外管理→委外订货→委外订单→拷贝委外计划单)

(注意:每个订单之后要进行保存审核才可以推出)

2、委外领料(业务→供应链→库存管理→出库业务→材料出库单→在订单号处选择委外订单→选择订单→保存、审核)

3、委外到货(业务→供应链→委外管理→委外订货→供应商选择→部门选择采购部→保存)

4、委外入库(业务→供应链→库存管理→入库业务→采购入库→在到货单号处选择委外到货单→保存、审核)

5、委外开发票(业务→供应链→委外管理→委外发票→普通委外发票→拷贝委外订单→保存)

⑤生产业务

1、生产订单自动生成(业务→生产制造→生产订单→生产订单自动生产→生成→选择需要生产的材料字模→将“否”改为“是”→保存)

注意:在生产订单时需要生产的材料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生产,本实验中应该先生产字模,之后再生产长针,盘面,钟盘,最后生产电子时钟

2、生产订单审核(业务→生产制造→生产订单→生产订单处理→将状态中改为锁定→查找→修改选择“否”改为“是”→审核)

3、按生产订单领料(业务→供应链→库存管理→出库业务→材料出库单业务→供应链→库存管理→入库业务→订单号处选择生产→保存、审核)

4、产品加工完成入库(业务→供应链→库存管理→入库业务→产成品入库单→在订单号处选择→显示→选择客户→保存→复核)

5、再次重复上述步骤,依次生产下列材料,⑥销售发货业务

1、销售普通发票(业务→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开票→销售普通发票→保存,复核)

2、发货单(业务→供应链→销售管理→出库业务(业务→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出库单自动生成→保存→审核)

3、销售出库单(业务→供应链→库存管理→出库业务→销售出库单自动生成)

3、现存量查询(业务→供应链→库存管理→报表→库存帐→现存量查询)

注意:每次进行现存量查询以后,需要退出该页面,才可以更新数据,用于之后查看。

三、【实验心得】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篇10

级:XXXXXX

小组成员: :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XXX

任课教 师:XXX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前言

通过进行多次得上机实验,我们结合课本上得内容以及老师对我们得指导,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Newton 迭代法、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Newton 插值法、Lagrange 插值法与Gauss 求积公式等六种算法得原理与使用方法,并参考课本例题进行了 MATLAB 程序得编写。

以下为本次上机实验报告,按照实验内容共分为六部分.实验 一:

一、实验 名称 及题目: :

New tn on 迭代法

例 2、7(P38):应用 Newton 迭代法求 在 附近得数值解,并使其满足、二、解题 思路:

设就是得根,选取作为初始近似值,过点做曲线得切线,得方程为,求出与轴交点得横坐标,称为得一次近似值,过点做曲线得切线,求该切线与轴得横坐标称为得二次近似值,重复以上过程,得得近似值序列,把称为得次近似值,这种求解方法就就是牛顿迭代法。

三、b Matlab 程序 代码:

f f u nc t ion

newt o n_it er r at io n(x 0 ,tol)

syms z % % 定义自变量

f f o rma t

l l on n g

%定义精度

f= = z *z *z z--z z - 1;

f1=diff(f); %求导

y=su b s(f,z ,x0);

y1=s u bs(f 1, , z,x0);% % 向函数中代值

x1=x0 - y/y1;k=1 ;

w w h il e

abs((x1 1 — x0)〉= = t ol

x x 0 =x1;

y=sub s(f,z, x 0);

y1=sub s((f 1, z, , x 0);

x1 = x0--y /y1 ; k=k+1;

e nd

x =dou b le(x x 1))

四、运行 结果:

实验二: :

一、实验名称 及题目:

Jac ob b i迭代法

例3、7(P74):试利用 Jacobi 迭代公式求解方程组

要求数值解 为方程组得精确解、二、解题思路 :

首先将方程组中得系数矩阵分解成三部分,即:,为对角阵,为下三角矩阵,为上三角矩阵。之后确定迭代格式,(, 即迭代次数),称为迭代矩阵。最后选取初始迭代向量,开始逐次迭代。最后验证精度。(迭代阵:。)雅克比迭代法得优点明显,计算公式简单,每迭代一次只需计算一次矩阵与向量得乘法,且计算过程中原始矩阵 A 始终不变,比较容易并行计算.然而这种迭代方式收敛速度较慢,而且占据得存储空间较大。

三、Mb atlab 程序代码: :

functio n

jacob i(A A,b,x0,ep s,x1))

= =

diag(diag(A));% % 求A得对角矩阵

L = —t t ril l(A,--1);% %求 求 A A 得下三角矩阵

U U

=--tr r iu((A, , 1);%求 A A 得上三角矩阵

B = D(L+ U));

f =

D\b;

x = B*x x 0 +f ;

n = 1;% % 迭代次数

wh ile

no o rm((x — x1)> =eps s

x = B * x+f ;

n =

n+1;

end

format lo ng g

n n

jingdu= n orm(x — x 1)

四、运行 结果:

实验三: :

一、实验 名称及题目: :

Gauss — Seide l

迭代法

例3、8(P75):试利用 Gauss-Seidel 迭代公式求解方程 组,并 使 其 数 值 解为方程组得精确解、二、解题思路: :

Gauss-Seidel迭代法与 Jacobi 迭代法思路相近,首先将方程组中得系数矩阵分解成三部分,即:,为对角阵,为下三角矩阵,为上三角矩阵.之后确定迭代格式,,(, 即迭代次数),称为迭代矩阵。最后选取初始迭代向量,开始逐次迭代。最后验证精度。(迭代阵:.)Gauss—Seidel迭代法与 Jacobi 迭代法相比速度更快,但不全如此。有例子表明:Gauss-Seidel 迭代法收敛时,Jacobi迭代法可能不收敛;而Jacobi迭代法收敛时,Gauss—Seidel 迭代法也可能不收敛。

三、Ma a tl l ab程序代码:

fu n ctio n

g g a uss_ se e i del(A,b, x0 0,eps,x1)

D = di ag(d iag((A)));% %求 求 A A 得对角矩阵

L L

= =

-t ri l((A,— 1);;%求 A A 得下三角矩阵

U U

= — triu(A,1);%求 A A 得上三角矩阵

B =(D -L))U;

f f

=(D D — L))b;

= =

B B * x0+ f;;

n = 1;% % 迭代次数

w hil e

norm(x1--x)>=eps

x = B*x+f;

n = n+1;

e nd

format lon g

n n

x x

j j i ngdu=norm(x1 — x)

四、运行 结果: :

实验 四: :

一、实验 名称及题目: :

Lagra n ge

插值法

例 4、1(P88): 给 定 函 数 及 插 值 节 点、试构造 Lagrange 插值多项式,给出其误差估计,并由此计算 及其误差、二、解题思路: :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有个点,各互不相同。那么应用拉格朗日插值公式所得到得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其中每个为拉格朗日基本多项式(或称插值基函数),其表达式为:。

三、Matl ab b 程序代码: :

f f u nctio n

y y = lagrange(x 0,x)

n=lengt h(x0);% % 向量长度

s= 0;

f or

k=1:nk %k 从 从 1 1 到 到 n n 得循环

p=1 1、0;

for

j= 1 :n

if

j j ~ =k %“ ~= ”不等于得意思

p =p*(x x — x 0(j))/(x0(k)--x0(j));

e nd

en d

y 0= x0((k)*(1+cos(x x 0(k)));;

s= p*y 0+ s;;

end

format lon g

wu ch a =a b s(x*((1 +c o s(x)))--s)

四、运行结果 :、五、Lagran ge e插值图像绘制

%Lagrange插值图像算法

x=linspace(0,1002,200);

s=linspace(0,1000,200);

x0=[0;pi/8;pi/4;3*pi/8;pi/2];

n=length(x0);

s=0;

for k=1:n

p=1、0;

for j=1:n

if j~=k

p=p、*(x-x0(j))/(x0(k)—x0(j));

end

end

y0=x0(k)*(1+cos(x0(k)));

s=p*y0+s;

end

plot(x,s,’r“);

grid on;

title(”Lagrange²åֵͼÏñ’)

xlabel(’X’),ylabel(“Y”);

axis normal;

实验 五: :

一、实验 名称及题目: :

Ne wt on 插值法

例 4、3(P 96):

已 知 , 试 取 插 值 节 点,构造 4 次 Newton 插值多项式,由此计算 得逼近值,并指出其绝对误差、二、解题思路: :

将 拉 格 朗 日 插 值 公 式 中 得 改 写成:))...((...))(()()(1 0 1 0 2 0 1 0          n n nx x x x a x x x x a x x a a x N ,其中,为待 定 定 系 数.又 。

将 带 入 可得:))...()(](,..., , [...)](, [)()(1 1 0 1 0 0 1 0 0        n nx x x x x x x x x f x x x x f x f x f.三、Matl ab b 程序代码: :

function

newt on _interpol a tion(x 0,x))

f f orm m at t

lo ng g

n n =l l en gt h((x 0);

syms

f =sq rt t(1+c os h(z)^ 2);

a(1)= sub s(f,z,x 0(1));;

f or

k=1 :n — 1

y0=subs(f,z z,x x 0(k)));

y 1=subs(f, z,x0(k+ 1)));;

d(k,1)

=(y1--y y 0)/(x 0(k +1 1)-x x 0(k k));;%一阶差商

e nd

f f or r

j=2: n--1 1

fo r

k k =1 1 :n n —j j

d(k, j)

=(d(k+1,j j — 1))— d(k, j- 1))/(x0((k +j)-x x 0((k));% % 二阶差商及以上

en d

end d

d d o uble(d))

for

j =2: n

a(j)=d(1,j — 1);

end

b b(1 1)

=1 ;c c(1)= a(1);

f f or r

j=2 :n n

b b(j)

=(x--x0(j j--1))、*b(j j — 1);;

c(j)=a(j)、*b(j);

e e nd d

n n p =dou b le(su m(c c))

w w u cha=d ou bl e(abs(np--su bs(f ,z,x)))))

四、运行结果: 五、Newton插值 图 像绘制

实验 六: :

一、实验 名称及题目:

Gauss

求积公式

例 5、7(P140):试构造 Gauss 型求积公式,并由此计算积分、二、解题思路: :

设高斯-勒让德求积公式就是:,依次代入,解得.利用换元公式变换原式得积分上下限,在套用高斯—勒让德求积公式求得积分.三、b Matlab 程序代码: :

fu u n ct io o n

g aus s(a,b)

sy m s t t

f=sqrt(t t)/(1 + t)^2;

P P =[--s s q rt(3/5)0 sqrt(3 /5)];

A=[ 5/ 9 8/9 5 /9 9 ];

s= 0;

f or

i i = 1:3;

x=P(i);

y=s u bs(f,t,(b--a)* x /2+(a+b b)

/2);;

s=s + A(i)*y;

end

form a t l ong

S= d oub l e((a a — b)/2* s)

四、运行结果: :

结束语

在本学期得《计算方法》课程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巧妙得数学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带来得便利与高效,借助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问题也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掌握得必要技能。

上一篇:皮亚杰认知发展论下一篇:对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