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燃烧与燃料》期末复习提纲

2024-08-21

九年级《燃烧与燃料》期末复习提纲(共9篇)

九年级《燃烧与燃料》期末复习提纲 篇1

(燃烧)

⑴要使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⑵灭火的三种方法:

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⑶火灾中逃生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下身体迅速逃离。

⑷氧气充分时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h2o和co2 。燃料利用充分。

氧气不充分时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co和c、h化合物,燃料利用不充分。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判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化合价.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化石燃料)

⑴煤:“工业的粮食”,由古代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元素;石油:“工业的血液”,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h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⑵煤的燃烧,可以造成①烟尘污染②so2大量排放引起酸雨③co2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加剧④热电厂的热污染等。

⑶s的氧化物、n的氧化物污染空气会引起酸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引发温室效应;白色污染指塑料垃圾的污染;氟里昂泄漏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沙尘暴;

九年级物理学习与复习策略 篇2

一、明确知识板块,抓住重难点和易错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由八章内容组成,现将每章的知识要点和重难点及易错点呈现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与功

知识要点:杠杆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与作图、滑轮和滑轮组及其他简单机械、功和功率、机械效率与测量.

重难点及易错点:杠杆的作图(特别是最小力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及应用(特别是动力变化的判断);功与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特别是三种功的判断与改变滑轮组所挂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和机械效率大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知识要点: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相互转化、内能、热量、比热容、热值、热机.

重难点及易错点: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影响因素实验探究及相互转化的判断;内能、热量、温度的辩证关系判断;比热容的应用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能量转化判断及效率的计算.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

知识要点:电路的基本组成及作用、三种电路、电路图、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连接与设计及故障分析、电流与电流表、电压与电压表.

重难点及易错点: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电路的连接方式判断;故障分析及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及应用;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判断.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知识要点:电阻、变阻器、半导体与超导体、欧姆定律及应用.

重难点及易错点:影响导体因素的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探究;伏安法测电阻及特殊测量方法(如一表法、等效替代法);动态电路物理量变化的分析与计算及电路故障的分析.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

知识要点:电能与电能表、电功与电功率、电热与电热器、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重难点及易错点:电能表参数的含义与应用(如测电能及测电功率);影响电功因素的实验探究;影响电热因素的实验探究;多挡电热器的问题计算;测量电功率的常用方法与特殊方法;灯泡亮度与电功率关系;家庭电路故障的分析排查;非纯电阻电路的问题计算(如含电动机电路).本章是电学中的重点,通常问题的综合性较强.

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

知识要点:简单磁现象、电流的磁场与安培定则、电磁现象的应用(电磁铁、继电器、扬声器与话筒)、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与电动机、电磁感应与发电机.

重难点及易错点:磁现象分析与作图;影响电流磁场的强弱及方向因素的实验探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因素的实验探究;电动机与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及工作原理图的识别.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知识要点:人类特有的3种信息、信息传播的5次巨大变革、电磁波、现代通信.

重难点及易错点:电磁波特性的实验探究;电磁波波长、波速、频率、周期的关系及计算(特别是图像题).

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要点:能源的分类、核能、太阳能、能量转化与守恒规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重难点及易错点:能源的分类判断;核电站的能量转化;人类利用太阳能的3种方式及能量转化;能量转化与转移实例的判断;能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九年级物理学习与复习对策

1.细读教材,关注重点

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一定要注意仔细阅读教材,因为教材是课堂学习的根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阅读教材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内容:①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及伴随的科学方法.在最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此类题目的分值要占到10%左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等物理规律的得到等,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②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③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过程.④相关的物理学史.

2.整理知识内容,归类掌握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各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80%左右,但以下10个重点知识点的覆盖率则为100%: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同学们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时,就可以把研究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其他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3.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训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和历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都十分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中考物理中实验考查的分值在逐年上升,而从试题内容上看,已从单纯的记忆型逐步向实验探究设计转型.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多加强训练.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4.关注实际生活,做个有心人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有五大类热点问题:①估计、估算题主要涉及同学们实际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②动态、故障分析.③科学方法题主要考查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④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⑤开放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也不唯一,表达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特别要注意的是,要解决好第①类问题,同学们平时就应该学会关注实际生活,做个有心人.做到关注自己,如体重、身高、密度、体积、正常步行速度、正常体温、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等;关注周围,如课桌多高、一层楼多高、一只鸡蛋质量多大、家用电器功率多大、小轿车速度多少、保温瓶容积多大、指甲刀及自行车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等;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露水和霜的形成、为什么冬天水管容易破裂等;关注科学技术及社会,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

三、提高复习效率的策略

理清了学习与复习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有利于把握复习方向,而要提高复习效率同学们则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盲目使用资料

总复习阶段同学们有相当多的各类复习资料,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复习资料,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复习资料所存在的主要缺陷是:题型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理念,常常会把物理学习引入了死胡同;或者过于追求新奇,把物理复习引上歪路.所以,任何资料在使用时都要加以分析、选择,以避免浪费精力和时间.

2.切忌大量重复劳动

不少同学和家长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才能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其实,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大量的题目,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同类型的题做过了多次,就没有新鲜感,也就缺少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且题做得太多,会让人钝化,产生错觉.所以,同学们应当对已经熟悉思路的题一带而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有疑惑的问题上.另外,应把所做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防止身心过度疲劳

在最后冲刺阶段,适度紧张是必要的,但过度疲劳则绝对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同学们要因人而异地合理安排进度和时间,将自己的学习和复习安排与老师的复习计划同步协调,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4.不要忽视心理调节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不少同学会出现烦躁不安、无心复习等现象,这些可能是心理出现故障的表现,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心理调节很重要,把握节奏,张弛有度,适度紧张,愉悦心态,切忌浮躁!

九年级《燃烧与燃料》期末复习提纲 篇3

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C.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D.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下列现象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是()①在许多医院,老百姓仅排队挂号都要几天或几周,体现了老百姓看病难

②许多上班族抱怨上班坐公交车太拥挤,乘车太难

③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侵犯我国领土主权

④“台独”“藏独”“”疆独等敌对势力妄图分裂祖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如右图《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所占的比重》该图中的数据说明()

A.国有经济就是公有经济

B.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C.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国有经济是实现人民同步富裕的保障

4、每年三月,来自全国各族的全国人大代表,汇集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讨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议表决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大杂居,小聚居

D.民族区域自治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同步富裕 B.同等富裕 C.共同富裕 D.同时富裕

7、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我国的执政党 ④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A.实现“三通” B.“一国两制” C.建立联邦 D.使用武力

9、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失职或违法行为时,我们可以通过监督信箱或举报电话向有关部门反映。这表明公民具有()

A.举报揭发权 B.生命健康权 C.生存发展权 D.依法取得赔偿权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实现哪三者的有机统一()

①坚持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依法治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12.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⑤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展开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由此确定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盟会报刊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

A.向西方学习的中国 B.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C.国民革命运动 D.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4.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北洋政府同意了巴黎和会的无理要求 B.五四运动中,农民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6.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7.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能快捷地找到想要查找的内容。若输入“朱德”“第一枪”“八一起义”三个关

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8.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位于()

A.井冈山地区 B.广东地区 C.浙南地区 D.延安地区 19.与俄国十月革命相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突出表现为()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走城市中心的道路 C.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0.1927年是国、共两党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下列事件发生在1927年的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井冈山会师 ④红军长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10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浙江省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腾飞,创造了利用“民资”、“民力”发展经济的浙江模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1)“浙江经济”反映了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2分)

(2)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什么?(2分)

(3)利用“民资”、“民力”的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有何作用?(6分)

22.读漫画,回答问题。(10分)

(1)漫画反映了我国实行怎样的治国方略?落实这一治国方略的新方针是什么?(6分)

(2)谈谈实行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分)

23.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势力的压迫下。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据此回答问题。(10分)

(1)[救治之路]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开展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们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3分)

(2)[再次问诊]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 “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的是在头脑中。对此,“名医”们开出了什么良方?(1分)

(3)[聚焦名医]以下是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你最钦佩的是哪一位?请结合他的贡献,作出简要评价。(2分)

(4)[大道行思]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却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2点。(4分)24.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10分)

A.陈独秀 ①组建国民党

B.孙中山 ②参加南昌起义

C.周恩来 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D.毛泽东 ④1919年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E.李大钊 ⑤领导秋收起义

25.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艰难地探索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据此回答问题。(10分)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有哪些?(请举出2例,4分)

(2)请运用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人在仿照俄式革命道路失败后,是怎样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4分)

(3)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2分)

26.2014年是中国红军长征80周年,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红军长征的图片。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红军长征图片的有关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1个方面即可)

(2分)

(3)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分)

(4)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20

DABBACABABACBDDBBAAA

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0分)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

(3)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每1小点2分,6分)22.(10分)

(1)依法治国(2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分)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4分)

23.(10分)(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分)(2)新文化运动(1分)(3)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任意答出一个得2分)

(4)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探索救亡图存道路;都希望中国富起来(答出2点即可,4分)24.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10分)

A——③ B——① C——② D——⑤ E——④ 25.(10分)(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2例即可,4分)

(2)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4分)(3)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2分)26.(10分)(1)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2分)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篇4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4、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形成的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国家的产生: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私有制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

第2课 大河流域

1、四大文明古国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3、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

4、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雅利安平民) 首陀罗(被征服的印度人);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希腊)

一、公元前20世纪,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岛; 希腊最重要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当政期间民主达到极盛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奴隶主的民主。奴隶、外邦人、妇女都没有民主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

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

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

2、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夺取政权

四、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

一、日本大化改新文明初现公元前1世纪统一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改革时间7世纪中期学习榜样中国隋、唐改革内容: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背景多神崇拜,部落战争不断;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渴望统一。领导人穆罕默。德经过1、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2、公元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630年,夺取麦加,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4、公元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重要动力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5课罗马帝国

1、中古欧洲社会政治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的最大王国: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采取“采邑”分封制,把土地实行有条件分封,欧洲封建等级制发展起来

3、表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教会8世纪,“丕平献土”,从此奠定了罗马教皇国的基础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城市

8、11-12世纪时,西欧城市发展起来

9、市民阶级形成,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从诞生之日起就反对封建主和争取自治;

(法国琅城斗争)(参见30页)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拜占廷帝国

10、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11、15世纪时为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灭亡原因:

①国王查士丁尼穷兵黩武,对外征战;

②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他国的长处和优点。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马拉松赛跑

①过程: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主)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东征

1、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并逐步统一了希腊。

2、路线:灭掉波斯帝国,侵入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影响:

①积极:使希腊文明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

1、罗马帝国在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2、罗马帝国的扩张的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另一方面传播文化。

3、人类文明传播方式:暴力冲突和文明交往。

第7课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印度人创立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并传播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二、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款待,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游纪》一书。该书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的著作。

第8课 古代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古代文字

1、象形文字

地点:古埃及 时间:公元前35;

2、楔形文字

地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时间:公元前3500年;

《汉谟拉比法典》很有可能是用楔形文字写成的

二、古代的宗教

一、杰出的科学家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阿基米德重大发现及发明: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二、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

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

②内容: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③价值: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悲剧:人物:古希腊的索福克利斯 作品:《俄底浦斯王》 作用:把古代希腊艺术推向成熟

3、《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三、著名建筑

1、伊斯兰教建筑经典:麦加清真寺

2、建筑经典: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第9课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及地点:14-16世纪,意大利 欧洲

2、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经济基础)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4、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

5、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6、代表任务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又称为人的发现二、新航路的开辟

8、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

②其它原因:《马可·波罗行纪》、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9、过程:迪亚士—葡萄牙资助—好望角达伽马—葡萄牙资助—印度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开辟通往美国的航路;麦哲伦—西班牙资助—环球航行

10、影响:

①打破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上册 篇5

第一课 生活在地球村

(文化交往、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地球村形成的原因。

答: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通信方式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

2、如何评价网络?

答:网络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和对象,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增长我们的见识,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但网络也有消极的一面,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网络中存在许多不良信息,我们可能会成为受害者,这对沉溺于网络的使用者会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作用,让网络成为健康、文明、友谊的交流工具。

3、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答:(l)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网络,适度上网,有节制的上网。(2)要明确上网的目的,侧重浏览、寻找

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3)远离不良信息,学会自我保护。(4)遵守法律和网络规则,维护网络健康的

环境,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礼貌交流。

4、地球村的优势有哪些?

答:邻里交往很方便:互通有无好处多;相互学习真精彩。

5、人际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的积极意义:

便捷的交通为人们提供了全球性的活动舞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阅历,增长了人们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交往的增多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加深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减少了因闭塞、交流困难而导致的摩擦,促进了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6、当今世界(时代)发展的总体特征?

(1)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

紧密。(2)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要和平、谋发展、求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7、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8、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答:(1)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2)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

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在一定范围内还有较大影响:民族、宗教矛盾,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不断拉大。(3)存在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4)文化冲突问题。

9、地球村里遇到了哪些共同问题?

资源环境问题、文化问题、南北问题、战争问题等。

10、世界文化的特点?简要说明你对此特征的认识.(意义?)

答:(1)丰富性和多样性。(2)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各国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

着整个人类文明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不断推动文明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实现和睦相处。

11、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多元发展,和谐共进;(理解: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不分优劣,各具特色,存在差异。各种文化之间的

沟通、融合、共进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但是要注意:各种文化将最终融为一体,或淡化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说法是错误的。)

12、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不同文化之间如何和谐

相处?)

答:我们要尊重,学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以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吐故纳新,为我所用,创造更为灿烂的中华文明。

13、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树立良好中国形象;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和谐共进。

15、怎样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绵延不绝,其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不断吸纳域外的先进文明成果,吐故纳新。

我们一方面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造更为璀璨的中华文明:另一方面也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防止发生文化迷失现象,使中华文明傲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16、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你准备为减少和消除地球村的烦恼做点什么(如何做负责任的地球村公民)?

答:①青少年应当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未来;②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素养;③培养参与意识,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④提高合怍和竞争能力;⑤树立全球观念和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等。

17、地球村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1)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过度消耗,很多资

源变得越来越短缺;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差,忽视环境的保护,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我们要建立的“两型社会”是什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有: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

衣服尽量选择手洗。食——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使用;房间照明使用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行——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8、你心目中理想的地球村是什么样的?

答:各国和平相处,没有战争;消除贫困和饥饿,各国积极合作,共谋发展;各种文化多元发展,和谐共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态环境良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19、地球村村民代表大会宣言(如何共建和谐地球村?)

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国

际争端;加强对话与合作,努力缩小南北差距,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尊重、相互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发展,和谐共进:努力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推动世界和谐发展;加强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合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建和谐美丽地球村。

★ 九年级政治教学总结

★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 九年级政治学习方法

★ 九年级政治复习计划

★ 九年级政治教案

★ 九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表

历史重点复习提纲九年级上册 篇6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的古代文明是?产生于何时?该国在天文学和文字方面的成就分别是?

名称:古埃及文明

时间:公元前3500年

成就: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建筑方面的)

2、评价古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反映其无限权力,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3、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哪条流域?文明产生时间?初步统一时间?完成统一的国王是?实行何制度?制定法典?该法典维护谁的利益?有何历史地位?

位置: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产生:公元前3500年

统一:公元前2400年

国王:汉谟拉比

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维护:奴隶主阶级

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位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产生文明的时间?处于鼎盛时期的王朝是?首都是?

名称:古印度

时间: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8世纪

王朝:孔雀王朝

首都:华氏城

5、古印度森严的等级制度是?由高到低分为哪四个等级?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的等级是?从事农业、捕鱼业,为前三等级服务的是?

名称:种姓制度

四个等级:四个等级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刹帝利

首陀罗

6、种姓制度的特点是?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7、古印度文明除了种姓制度,还包括佛教,创立者是?产生时间?教义?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大概是中国哪个朝代?与佛教传播有关的唐朝高僧是?著作是?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时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入中国时间:1世纪,即西汉末年。

高僧:玄奘

著作:《大唐西域记》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8、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古希腊有名的两大城邦?

发祥地:古希腊

特点:“小国寡民”

两大城邦:雅典和斯巴达

9、古希腊雅典在谁统治时期达到全盛?评价影响。

伯里克利

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10、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什么制度?

津贴制度

11、占雅典人口大多数的是什么人?雅典哪些人没有政治权利?

外邦人。

外邦人、妇女、奴隶

12、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范围?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范围:亚历山大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财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传播了希腊文化,接受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济联系何贸易往来。

13、古罗马共和国建立时间?地理位置?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颁布的法律是?有何影响?地位?

地位:公元前509年。

地理位置:罗马城邦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

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

法律:《十二铜表法》

影响:《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地位: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4、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霸王,在罗马后期,发生什么起义?有何影响?

斯巴达克起义

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15、罗马发展史:首创罗马“元首制”的人是?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的表现?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在谁的打击下灭亡?

首创人:屋大维

表现: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灭亡:476年,日耳曼人消灭东罗马

16、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是?

《荷马史诗》

17、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罗马建筑艺术代表作品有哪些?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影响?

代表:雅典帕特农神庙。

代表:古罗马大竞技场、凯旋门、万神庙

影响: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8、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哪三位?分别有哪些贡献?

①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②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对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③亚里士多德: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的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9、法学是哪国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是?

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

20、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谁创设的?来源于哪国人的太阳历?“儒略历?是谁命人编制?罗马皇帝把什么历作为基 督教历法?

古罗马人

古埃及人

凯撒

罗马皇帝把“儒略历”作为基 督教历法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21、基 督教兴起的时间?地区?4世纪被谁确立为国教?

1世纪

巴勒斯坦

罗马皇帝

22、法兰克王国建立时间?建立者?皈依何教?

481年

克洛维

基 督教

23、法兰克王国实行改革,封君和封臣的特点?影响?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权力和义务交织在一起

封君和封臣,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4、谁统治时的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为鼓励基 督教的发展,他实行什么税?为此人举行加冕礼的是?法兰克王国被称为?

查理

“什一税”

教皇

查理曼帝国

25、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讲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那三个国家的雏形?

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26、9世纪西欧庄园性质?居民包括哪些?谁是独立的小生产者?保护土地权利的机构?

性质: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领主;自由农民和农奴

自由农民

庄园法庭

27、西欧庄园的土地分为哪两部分?

一部分由领主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

28、维护西欧庄园公共秩序的机构是?审判依据什么?

庄园法庭

习惯法或村法

29、中世纪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有?最典型的取得自治权居民是?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琅城居民

30、中世纪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基本居民有哪些人?早期资产阶级由哪些人构成?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手工工匠和商人

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

31、12世纪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大学的兴起

32、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免付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33、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的基础课程有哪7门?专业课程有哪3门?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34、罗马帝国何时建立?395年分裂为哪两个帝国?两个帝国分别何时被谁灭掉?拜占庭帝国是哪国的首都,又叫什么名字?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建立

359年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476年被日耳曼人灭掉

东罗马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掉。

拜占庭是东罗马帝国首都,又叫君士坦丁堡

35、《罗马民法大全》的目的是?有哪几部法典组成?内容?地位如何?

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学概要》《新法典》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篇7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与 沸 腾

不同点: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汽化

第三章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v)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7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篇8

第一节 中东

1.中东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的中东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2)海陆位置:中东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地处亚洲、非洲、欧洲的三洲交界地带,连接了①地中海、②黑海、③里海、④阿拉伯海、⑤红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2.中东重要的海峡和运河:

(1)⑥土耳其海峡:亚欧两洲分界线。

(2)⑦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石油海峡”,是波斯湾石油向外运输的重要通道。

(3)⑧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连接了印度洋和大西洋,缩短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程,使中东地区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

3.中东的地形和河流:

(1)中东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主要地形区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等。

(2)中东的主要河流有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等。

4.中东的地位及石油分布: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其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输出地是西欧、美国、日本等。

5.匮乏的水资源:中东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河流稀少,沙漠面积广大,水资源匮乏。主要的解决方法有海水淡化(沙特阿拉伯)、发展节水农业(以色列)等。

6.多元的文化:中东以白色人种的阿拉伯人为主,通用阿拉伯语,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中东是__、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__太教(犹太人)的圣城。

7.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

8.中东大部分地区成为“世界长期热点地区”的原因主要有:

(1)位于东西方交通要道;(2)石油资源丰富;(3)水资源缺乏;(4)文化差异大,宗教信仰复杂,民族矛盾激化;(5)争夺领土等。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北极圈穿过的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3)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占欧洲的一半,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欧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原多分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以莱茵河为界,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半岛上,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3.欧洲西部的河流:河网较密,水量充沛,河流较短。多瑙河、莱茵河是主要的内河航线,多瑙河(欧洲的第二大河)自西向东注入黑海,是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莱茵河自南向北注入北海。

4.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1)主要的气候类型: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①纬度因素: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②海陆因素:三面临海,大陆轮廓破碎,绝大部分地区距海不远。

③地形因素: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平原广阔,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④洋流因素: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部沿海地区增温增湿。

5.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1)工业:欧洲西部工业发达,工业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2)农业:欧洲西部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低,但生产水平高,多用机械化生产。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是因为欧洲西部的地势低平,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广阔。发达的畜牧业让欧洲人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3)服务业:欧洲西部的服务业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6.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

(1)英国——塔桥、白金汉宫、大本钟;

(2)法国——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博物馆、凯旋门和巴黎圣母院;

(3)荷兰——风车和郁金香;

(4)瑞士——钟表王国和阿尔卑斯山滑雪;

(5)挪威——峡湾风光和午夜太阳;

(6)西班牙——阳光沙滩和斗牛;

(7)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和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8)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水城威尼斯、比萨斜塔;

(9)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7.欧盟是欧洲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英国在6月23日举办脱离欧盟公投并获得过半赞成,3月29日启动脱欧程序,预计3月29日前正式脱欧。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1.地理位置与范围:

(1)纬度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东北临红海。

2.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非洲最高峰是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

(3)“东非大裂谷”——是火山、温泉的集中分布地带,也是地震多发区。

3.河流与湖泊:河流主要有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径流量小)、刚果河(世界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流,径流量大)等,湖泊主要有维多利亚湖等。

4.气候特征:

(1)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2)本区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热带草原气候是本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5.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占总人口90%以上,因此该地区又被称为黑非洲。

6.快速发展的经济:

(1)矿产资源的宝库: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2)丰富的生物资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热带草原上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如羚羊、斑马、狮子等。

(3)经济特点及原因: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造成本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导致国际贸易处于不利地位。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迅速。

7.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2)粮食供应不足。(3)生态环境恶化。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的澳大利亚,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北面隔海与亚洲相望,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

(3)范围:澳大利亚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国家。

2.地形特征: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是低矮的高原。

3.河流和湖泊: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向西南注入印度洋。北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湖泊。

4.气候特征: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主要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而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则温暖湿润。

5.“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有袋鼠、树袋熊(考拉)、鸸鹋、鸭嘴兽、琴鸟、桉树、金合欢等特有动植物。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它们是袋鼠和鸸鹋。

6.“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2)三大牧羊带:

牧羊带

羊、牛与经济物混合经营带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粗放牧羊带

农场规模

较小

居中

很大

草场类型

人工草场

人工草场

天然草场

牧草品质

品质好,产量高

品质较好,产量较高

品质差,产量低

生产状况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3)特点: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7.“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开采的一半以上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8.澳大利亚的工业:

(1)分布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原因:人口、城市密集,靠近消费市场;海上交通便利。

9.澳大利亚的服务业: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超过农牧业和工业,成为澳大利亚新的经济支柱。

九年级《燃烧与燃料》期末复习提纲 篇9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岳麓版)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中古时期,封建统治,教会神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时间:14—17世纪;首先爆发地:意大利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4、实质:并不是对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对资产阶级文化的追求,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思想核心: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这些思想后来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启示:在人文主义的旗帜下,人类看到了自身的伟大,有了个性的张扬,开始新航路的开辟。提倡个人奋斗,发明创造。同时提倡人人平等自由,一人为本,关爱他人。这些思想对历史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3莎士比亚《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历史意义:①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②强调和发挥人在世界上的作用,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③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现实意义:①提倡张扬个性,不断创新②以人为本,关注民生③解放思想,构建和谐社会

8、文艺复兴作品中人性的体现:

《神曲》中人性的体现:(P4大字第一段); 《最后的晚餐》中人性的体现:(P5)

《蒙娜丽莎》中人性的体现: (P5议一议); 《哈姆雷特》中人性的体现: (P6小字)

***文艺复兴的相关链接

孔子的“仁”“礼”,平等交往,民主化进程,和谐社会,尊重他人,个人奋斗,发明创造,珍爱生命,重用人才,关注民生等。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一:新航路的开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原因: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地中海沿岸兴起(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对财富的追求成为欧洲人向往海外扩张的物质动力。②《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人们对东方的神往。③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商品陆路贸易的通道,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条件:①欧洲方面——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②中国和阿拉伯方面——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对新航路开辟条件的认识及启示:中国的罗盘针对世界航海事业的重大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应努力学习,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坚持真理,热爱科学。

二:新航路的开辟: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200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求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史称“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认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残酷的殖民掠夺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评价哥伦布:哥伦布是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他凭借着广博的知识;过人的胆识、勇气、决

心、毅力;开创的精神,以及同伴的支持,克服艰难险阻,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非常了不起。但他的探险活动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了灾难。

6、影响: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

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财富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后果:随着通往非洲、美洲、亚洲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开始了,也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命题揭秘:

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文艺复兴及其创造出的大量文艺作品和科技成就给我们哪些启示?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哥伦布?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P14)

1、时间:1640—1688年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4、两大阵营: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

5、核心: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6、领导人: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联盟

7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反对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8、过程:①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②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③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进入共和时代——1653年“护国公” 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结束标志:1688年爆发“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和女儿威廉、玛丽到英国执政。

9、成果: 1689年国会制定《权利法案》。(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 。 内容:P17 3点

10、意义:、①国内影响: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②国际影响: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马克思认为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11、特点:(1)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2)革命的不彻底性。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P20)

1、时间:1775年——1783年

2、民族基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增强;

3、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传播;

4、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性质: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

6、爆发的标志:1775年4月19莱克星顿的枪声。

7、第二届大陆会议: 1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建立。

(《独立宣言》内容P21页)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

②建军: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

8、过程:初期受挫——出现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英军司令康华利在约

克镇投降——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9、胜利的原因:①美国人民的英勇斗争 ;②华盛顿杰出领导;③赢得了法军的国际援助;④战争的正义性。

10、历史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启示:赢得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华盛顿的主要活动:第二届大陆会议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7.10

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北美人民在华盛顿领导下打败英军,成为战争的转折点;1781.10英军司令康华利率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1796.9.17华盛顿发表《告别辞》主动放弃再任机会,开创了美国的民主政治;17逝世。

12、华盛顿的评价:他廉洁奉公,品质高尚,不居功,不恋权,坚持任期制,反对终身制;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

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法国大革命(P26)

1、时 间:1789年7月14日——1794年7月27日

2、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传播

4、性 质:资产阶级革命

5、导 火 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6、爆发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革命的开始)(7月14日法国国庆节)

7、权力转移:国王的权力被限制,政权落到制宪会议(资产阶级)手中。

8、《人权宣言》:制定机构:制宪会议

内 容:P27页(其中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9、过 程: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斐扬派执政——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吉伦特派执政——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雅各宾派执政——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大革命结束。

10、特 点:①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三次挽救和推动了革命;

②革命遭到了欧洲国家的联合武力干涉。

11、历史影响:1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

础,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反封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但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所

有人的民主、平等和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命题揭秘:

1.如何认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这三部法律文献?

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17~18世纪,欧美先后爆发了三次 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革命中,这些国家还分别颁布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法律文献。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资产阶级颁布历史文献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吧。

【文件收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利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利。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在权力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Men are born and remin free and equal in rights.

【探究问题】

(1)、材料一二的名称各是什么?他们的颁布分别标志着什么?

(2)、材料三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进步意义?

【得出结论】 (3)、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如何?

比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原因相同---资产阶级想掌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领导阶级相同---资产阶级领导 革命动力相同:人民 都处死了封建君主

影响相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广泛

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除了资产阶级还有新贵族

特点不同---英国反复曲折,建立君主立宪制,不彻底

法国大革命是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主要方式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和平方式进行

法国大革命用武力方式进行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P32)

一主要活动:

①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史称“雾月政变”。

② 拿破仑大力加强中央集权,镇压王党叛乱和人民群众起义。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保护资产阶级利益。

③ 18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皇帝。

④ 1804年到18间,他先后颁布《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合称《拿破仑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民法典》。

⑤ 在位期间,多次组织军队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并对外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战争,既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也侵犯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利益。

⑥ 18底,远征俄罗斯失败。

⑦ 18在滑铁卢战役中被反法同盟打败,流放荒岛,推出政治舞台。

二:对《拿破仑法典》的评价:《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拿破仑也认为制定《民法典》是他最大的功劳。

三: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①拿破仑使法国大革命的某些成果推广到欧洲国家,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②但对外战争威胁欧洲国家的主权,遭到了各国人民的联合抵抗。③建立法兰西帝国,军事独裁,长期战争,给本国人民带来灾难,最终失败。

四、拿破仑失败的原因:①长期战争造成法国经济困难、人民厌战;

②侵略战争激起了各国的联合抵抗。(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大于法国资本主义势力)

五、对拿破仑的评价:拿破仑在夺取政权后,多次率军打败反法同盟的进攻,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大革命的果实。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他后期的对外战争,损害了欧洲国家人民的利益。尽管如此,拿破仑仍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促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开创了一个“拿破仑时代”。

***启示:从拿破仑的一生我们可以认识到:勤奋,自信,勇敢,忍耐是拿破仑走向了成功;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迷信武力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

6、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对外战争功过参半。早期的对外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使法国大革命的某些成果被推广到他所征服的欧洲国家,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但是,他的对外战争也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了各国的联合抵抗,并造成了法国国内的经济困难,盛极一时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拿破仑的穷兵黩武中覆亡。

华盛顿

(1) 主要活动:华盛顿是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1776年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1777年领导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在约克镇接受英军的投降,颁布了1787年宪法,领导美国人民打败了英国殖民者,赢得了名族独立,建立了联邦制的美利坚合众国。被任美国第一,第二届总统。

(2) 评价:他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被人民赞誉为“美国国父”。

对华盛顿的认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命题揭秘】

从拿破仑和华盛顿身上,我们认识到了什么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工业革命(P41)

1、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19世纪上半期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瓦特改进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特征)

2、首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3、英首先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

4、首先在英开始的原因和条件: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资 本: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圈地运动积累了丰厚资本

劳 动 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技 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市 场: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拓展了国内外市场

总之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手工生产方式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为提高生产能力,人们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

5、重大发明: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解放出

来,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改进蒸汽机: 意义(P43)——开创了“蒸汽时代”

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

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火车机车: 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人们活动范围。

(1) :①机器的发明就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②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③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工业革命的开始)制造珍妮机,珍妮机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

(2) 发明珍妮机的意义:珍妮机是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机器,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机器的发明,机器代替了手工,大大提高了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完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的一次巨大飞跃。

瓦特改进蒸汽机

(1) 概况:学徒出身的英国机械师詹姆士·瓦特,经过多次实验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良。1783年他又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在一起,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动力,,它的普遍使用使人类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2) 蒸汽机发明的意义:使工作机获得了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人们建立了许多蒸汽机提供动力加大工厂,又把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扩大了人类的活动和交往的范围。

“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

(1) 高尔基:18,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使人类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 史蒂芬孙: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与别人合作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1829年,又成功地试制了更为先进的“火箭号”机车。

(3) 工业革命的后果:①机器代替了手工,大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②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4) 启示:蒸汽机,火车,汽船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和生活方式。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来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特点:一个生产部门的革新推动另一个生产部门的革新;

从英国一国先开始,机器主要是英国人发明的;

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

7、影响:

1许多领域用机器代替了手工,生产力突飞猛进。(最重要的影响)

2产生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的过渡。

④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⑤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

【命题揭秘】

(1)、瓦特改进蒸汽机的经过给你什么启示?

(2)、铁路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P48)

1、时间:1857——1859年

2、根本原因: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和野蛮扩张。(1600年东印度公司,代表克莱武)

3、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对英国的影响:从印度掠夺的财富流入英国后,被迅速投入生产领

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还掠夺印度的原料和劳

动力,向印度倾销商品,使印度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4、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对印度的影响:把欧洲的商品经济和工业生产活动带到了印度,对

传统的印度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

5、导火线: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

6、爆发地:密拉特(1857年印度爆发一场“土兵”起义,引发印度全民族大起义)

7、主力:土兵 8、中心:德里、章西

9、领导:封建王公(代表:章西女王:章西女王是印度章西邦国的女王,1858.3英军进攻,

章西女王带领起义军英勇奋战,多次打败英军进攻,直到最后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

10、结果: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失败。印度成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

11、影响: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命题揭秘】

我们对英国的殖民掠夺应如何认识?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拉美独立运动(P54)

1、三角贸易:

①时间:16 ——19世纪

②背景:欧洲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殖民地劳动力紧缺。

③内容:欧洲(带着武器和廉价工业品)——非洲(换取、猎取黑人)——美洲(贩卖黑

奴)——欧洲(满载财富)

④实质:一本万利的贩奴贸易和罪恶的殖民侵略

⑤影响:对非洲:使非洲失去难以计数的人口;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非洲人民带来深

重灾难;造成非洲的长期落后;

对欧洲:聚敛大量财富;加快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启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残酷的殖民掠夺。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共产党宣言》(P60)

1、宪章运动:英国,1836—1858年,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⑵马克思作〈莱因报〉主编时,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⑶恩格斯在一家工厂工作,了解工人,同情工人,产生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劳苦大众获得解放的思想。⑷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面。从此,两个年轻人开始了为科学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的事业。⑸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3、《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

内容: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命题揭秘】

1. 你对马克思注意有何认识?

2.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和恩格斯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P72)

1、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弊端,激化了社会矛盾

2、目的: 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力,避免人民革命

3、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时间: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

5、颁布者:亚历山大二世

6、主要内容:①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选择职业。②地主不得再任意买卖农民,农民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耕地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还需购买使用权。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7、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8、影响:①进步性:俄国废除了农奴制,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掠夺性: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背负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③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人民缺乏民主权利。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命题揭秘】:

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何认识?

第15课 坚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美国内战、南北战争(P77)

1、根本原因:南北双方经济上的矛盾,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南北经济上的矛盾表现在:a.在原料和市场问题上 b .在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矛盾焦点)

2、导火线:1860年, 支持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

3、过程(1861-1865): ①爆发:1861.4 南方发动叛乱 ②初期:北方政府接连失利

③扭转战局: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目的、作用:P80)

④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 ⑤结束:1865.4 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4、北方胜利的原因:①北方实力强于南方;

②战争的正义性,北方得到大多数美国人的支持;

③林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了人民积极性;

5、意义: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b.使南方和北方在政治制度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

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 c.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

d.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局限性:种族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7、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林肯的贡献: 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统一

【命题揭秘】:

我们应如何评价林肯?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P84)

1、原因:内因: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1.德州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对内实行封建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19世纪资产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和富农)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外因:1853年,美国准将佩里首先来到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2、前提:倒幕运动的成功(中坚力量:武士;旗号:恢复天皇权力;斗争方式:武力——1868

年伏见、鸟羽激战;结果:德川幕府对日本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时间:1868年起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统治。

6、措施: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潘置县。2.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3.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4.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5.文化教育上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6.学习先进派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治国方略。7.宪政统治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了有限的宪政统治 依法治国。

7、影响:1.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2.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3.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 命题揭秘】

1. 日本明智维新的改革给我过的改革开放以那些启示?

2. 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那些?

第17、18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P89)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P94)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由于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2.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3.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4.新的交通工具与生产部门大量出现。5.在电力技术方面,美国、德国走在其他国家前列。③发明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3、主要成果:

①新能源(电、石油)的出现和利用;

②新机器(内燃机)和新产品(如家用电器)的创制;

③新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 动力:内燃机)的出现;

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电报、电话)的发明

⑤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力工业、

电器产品制造业、电讯业

4、影响:P96-97 ①从经济角度看: ②从政治角度看:③从文化角度看:

5、局限性:a. 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弊端;

b.还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人与人 之间的贫富差距仍旧悬殊;

c.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列强对弱小国家的侵略、瓜分与掠夺日甚一日。

6、围绕“电”的发明: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留声机、电车、电视、空调、电熨斗、洗

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

7、电力广泛应用的意义:

a.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社会从“蒸

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b.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

c.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

电气化时代。

d.电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

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时代”“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8、爱迪生:美国人,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

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蓄电池等。

9、交通领域:

①卡尔·本茨:德国人, 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②亨利·福特: 美国人, 19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流水线的作用:a.大幅度提高了汽车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b.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被称为 “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汽车普及的意义:a.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

b.迅速缩短人们间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

③莱特兄弟:美国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19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在北卡罗来

纳州的海滩试飞,是人类创造的第一架由机械提供动力的飞行器。

飞机发明的意义:飞机的发明给人类插上了非凡的翅膀,成为人类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加强了人们在物质文化上的交流,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启示:1.电气时代的来临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革,从中感受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2.我们要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命题揭秘]

1、爱迪生身上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本茨发明汽车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进入垄断阶段

不同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②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③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第19课 缔结结盟的狂潮——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P99)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①形成过程: a.1879年,德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个主要是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 。

b.1882年,意大利加入,形成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称“同盟国”。

②成员国:德、奥匈、意

③核心:德国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①形成过程:

a.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形成了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

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b.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俄签订了军事协约,

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②成员国:英、法、俄

3、英国“光荣孤立”政策:①含义:英国不与欧洲其他国家结盟

②能实行原因:殖民地多;军事、经济实力强大;岛国的有利地理位置

③放弃的原因: P101

4、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5、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6、后果: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7、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P104)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③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爆发(开始):奥匈帝国在19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

3、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德、奥匈、保、土4国)

协约国阵营(英、法、俄、塞、意、罗马尼亚、日、中、美等29国)

4、主要战场:欧洲

三条战线: 东 线:俄——德、奥匈

南 线:塞 ——奥匈

西 线:英、法—— 德

(主要战线)

5、主要战役:西线——凡尔登战役(双方:法、德)

(特点: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作用: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6、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

7、结束:19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8、影响: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参与国家33个,15亿人口卷入,

战火燃遍欧亚非,阵亡人数840万,受伤人数2100万,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9、、一战性质: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性质外,一战是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

[命题揭秘]

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第四单元 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启蒙运动(P113)

1、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思想理论: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14-17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 (19世纪)

2、兴起的原因:P114

3、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中心:法国 代表人物及主张异同

5、影响:P115

6、自由主义:代表作: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P119)

上一篇: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标准(小学)下一篇:第一册试题库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