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得与失作文

2024-10-01

初中的得与失作文(共12篇)

初中的得与失作文 篇1

嬉闹的人群中,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怡雅的校门,脑中的思绪如同被拧成一团乱麻,无法找到出路,释放内心对未来的惶恐、彷徨。

中考结束几天后,在雅礼的林荫小道上再看见那熟悉的校服和书香的气息,却情不自禁地再回首怡雅的三年光阴。

操场上的升旗台,鲜艳的红旗正迎风飘扬,最后一次的注目礼,多了几分依恋的目光;小路旁的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桠,正随风摇摆,常年扎根于此的老师啊,请代我坚守我深爱的地方;班级里的桌椅,见证我们奋斗的时光,希望学弟学们开启新旅程,创造怡雅新辉煌……

再回首,难忘一位位敬爱的师长,老师陪我们走过了三个春夏秋冬,原来那所有的严格都是慈爱的伪装。不知从何时开始,他的喉咙变得嘶哑,两鬓也变得斑白。星月游移,老师坐在窗前,吹着微风,阵阵倦意来袭。但是每每望到那堆厚厚的作业,还是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手紧握红笔,开始批改作业。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老师,用一根根白发,陪着我们日期益成长,勾勒了我们青春的榜样。

再回首,难别手足相依的同窗。昨日那些无忧无虑的少年,由陌生到相知。三年时光,一起在课堂上思绪飞扬,一起在考试前焦虑紧张,一起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一起在成功后心情舒畅。三年苦读,终见你从时间的夹缝中钻出来后的璨然笑容,你那一身明媚的色彩,宣告一种青春的苏醒,空气中洋溢起了你搁置太久的青春气息,昔日场景心中回荡,从前的欢笑耳边回响,转瞬三年时光,宴席散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

小楼又起春风,垂枝飘拂西东,忆别离,折柳相送,信誓重重。一去几度秋冬,飞雁来去匆匆。几时学成归来,畅怀饮,再圆梦。感谢怡雅,让我们在阳光雨露下成长,在青春中绽放,花开花落,岁月峥嵘,愿怡雅书卷馨香,桃李成行,熠熠华光。

初中的得与失作文 篇2

变化一:教育由单一到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九个组, 每组7-8人不等, 小组按性格、性别、成绩等划分, 学生座位按以前的传统的统一面对老师, 到学生面对面的坐, 为学生合作交流创设环境, 增强学生的自信, 减少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压力, 使胆怯的学生发言时, 不在害怕。

我在教学中尽量创设情景, 采用任务型教学, 给学生提供创新和实践的机会, 一般英语课上课前三至五分钟, 都是表演环节。也称值日报告, 做值日报告时, 人数上可以是小组, 也可以是单人, 表演形式上可以唱歌、讲故事、教读英语谚语、表演上一堂课课文改编、课文接龙等, 只要是用英语开口, 你做什么都行, 这就给学生创设了很大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己的兴趣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展才华,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值日报告成了学生很喜欢的一个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这是新课改的一种理念, 即学生的动脑能力, 如在九年级一开始就教“现在完成时”这一语法, 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在完成时谓语动词有什么特征、怎么用等等, 而是在幻灯片上列了很多具有对比性的句子, 如:

A:I had lunch just now.

B:I have had lunch just.

A:I lived in Shanghai in 1990.

B:I have lived in Shanghai since 1990.

A:She bought this book three days ago.

B:She has had this book since three days ago.

然后给学生一些时间分组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 互相提示, 互相补充, 然后找出现在完成时的规律。在激烈的争论中, 在思维的碰撞中, 学生们很快很准确地得出了结论, 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初一英语教材有很多对话内容, 几乎每篇对话我都会分角色, 分小组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表演。学生们非常喜欢, 他们通常都会根据主要内容,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 每次都会有一些新的创意让大家乐开怀。在不知不觉中, 开口说英语不再困难, 不再可怕, 而是提供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学生们爱上了英语表演。

在作业的布置上我也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把作业布置成造句、作文、表演、调查等比较有弹性、有创新空间的作业, 而有的作业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学生虽然觉得有难度, 却很喜欢, 因为他们喜欢挑战自己, 喜欢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变化二:评价体系

农村初中英语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在教学上我特别注重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建立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公正的评价体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的评价方式曾一度沿用着终结性评价 (即考试) 模式。这种评价模式, 仅仅评价了学生认知学习的一部分终结性结果, 却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主体性和主动性。它把考试和评价划上了等号。

形成性评价是推动课堂的重要因素。它的任务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它区别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 (即:考试) 。评价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 由选拔转向激励, 由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 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合作精神。

教材中提供有“继续努力” (try harder) , “好” (good) , “很好” (very good) , “非常好” (excellent, super) , “精彩” (wonderful) 不错 (well done) 等, 孩子们都十分喜欢。我常根据孩子们在课堂上听讲、发言, 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 甚至课后作业完成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和准确的评价。

在学习到仁爱版九年级Unit4 (第四单元) 有关天体类词句时, 许多孩子主动上网搜寻图片, 为我的英语课堂评价提供了资料。我特别感动!真没想到, 评价还能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的乐趣!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关键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看来,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了促进作用, 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成长的乐园。

在学生进行各项英语学习活动过程中, 我除了采取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外, 更重视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每当孩子们发言后, 我总会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你认为他们的发言如何?) 同学们都争着说:“Right!”“OK!”“Super!” (正确!很好!一级棒!) 等等。从不同角度的评价, 特别是从学生的立场去评价时, 会使学生之间在英语学习上更加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公平, 更客观。

每天根据这些评价, 实施奖惩, 这样老师能有效做到奖勤罚懒,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国教育家詹姆斯经调查后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过激励后, 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可见, 评价的价值。

变化三:学生的做题能力

我校实施课改三年来, 孩子们的口语表达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由以前的“哑巴英语”到现在的快乐英语 (减负了, 作业少了) , 学生们脸上都洋溢着自信, 胆怯、害怕、怯场的场景不见了。

但从这些热闹的课改进行中, 我仍感到一丝忧郁和不安, 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改革仍困难重重。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比如, 我现在上一堂语法课下来, 学生还是能依葫芦画瓢说上几句, 但是假如做几道题, 很难有以前学生那种做题时应用自如, 错题就多得多了, 有的甚至交白卷。

当然, 任何一种改革都有得有失。况且,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绝不是记住几个单词, 知道几条语法, 学说几句英语, 而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孩子们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 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 并为今后更漫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的得与失作文 篇3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得与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23-01

一、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课件授课。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在课件的制作上。多媒体授课是指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要讲解的课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方便与快捷,可配置需要的图片或文字,甚至是声音以及视频。

2、多媒体辅助语文内容讲解。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语文课程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播放视频、播放图片、声音等,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来及时搜索一些需要为学生解答的问题,从而活跃课堂氛围,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有效途径。

3、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信息共享。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可将最新的关于课程内容讲解的网址等信息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做好提前预习课文的准备,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利用多媒体来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方便快捷的多媒体作业,从而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寻找学习的资料,养成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带来的有益之处

1、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的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以前的语文教学,只能依靠老师的讲解以及课本上单调的文字来激发学生对一篇优美的课文进行想象与联想,而现在利用多媒体,可以为课文配上适宜优美的图片,甚至是声音,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投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多媒体图片、视频、声音甚至是特效的使用,都可以为每一堂课营造其需要的学习氛围,都能够很好的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想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学意境。

3、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一些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件,需要学生从听、看、说的不同角度来感受课文的意境以及意义,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参与,从而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带来的不利之处

1、课件授课过于统一,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只能最大程度上按照课程流程来备课,无法根据实际课堂需要来调整自身的授课。从而也无法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因材施教。

2、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会过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学习无法集中在课堂内容上。作为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但也不乏一些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对多媒体设备以及电子屏幕等有过多的关注,从而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

3、多媒体教学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自由发挥。

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通常会事先为学生设置好课文内容的意境以及深层的理解概念,从而使得学生过于依赖已有的讲解内容,忽略了学生自身想象力的发挥,长此以往,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来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有得有失的教学手段。但是,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但要谨记,多媒体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真正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

参考文献:

[1] 周崇利.浅谈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25

人生的得与失作文 篇4

这本书写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加上文章结尾的生命感觉的点睛之笔,在轻松的氛围中启发了我。里面有很多部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与时间赛跑》这一栏。有这样一个故事: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在高中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他想在高中三年级辍学,并在大学里多次补考英语。为了改变这种困境,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记忆句子。他喜欢堵车,因为堵车时他有时间记忆句子。他喜欢排队。他一排队就记住句子。我觉得我再也不会在那里了。结果,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了第二名。

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很忙,没有空闲时间。事实上,忙碌的人有很多空闲时间。有效利用业余时间的人也是有效率的。无所事事的人根本没有空闲时间,因为他们是低能儿。

我们总是感叹时间太少,新的时间在叹息之间流逝。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那些充分利用时间的人才会觉得时间太少。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为了钱杀人,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一学期的得与失作文 篇5

一、思想及工作态度方面

一学期以来,能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政策法规方针,积极拥护党的正确领导,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外,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事宜等都予以积极的配合。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工作岗位上能团结同志,热爱学生,以校为家。工作中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同时,在领导们的正确引领下,在各位同伴的密切合作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学中,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教研活动,上好每一堂课,并能经常听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以耐心辅导为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学生成绩有了均衡的发展。

假期的得与失作文300字 篇6

当我们从一个意气风发少年变成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我们失去了激情与活力,却得到了一颗敏锐的头脑、坚毅的责任心。

当我们饱经沧桑又从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变成一个老人,我们头脑不再敏锐,但我们已经经历了沧海桑田,不会再为一时的功过得失而去斤斤计较,自然是乐观、幸福。

我们被时间拉着往前走,又不停的丢弃了很多,捡起了很多,但,不要把过去全都丢走,留下一些吧。

留下童年的善良。

留下少年时的梦想。

留下中年的责任心。

一堂公开课的得与失 篇7

1教学设计紧扣考纲, 教学推进由浅入深

在此过程中, 笔者希望通过教学达到一些师生的共同反思。

反思一:抓住学生“会而不对”的原因,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若指数函数f (x) =ax, 且f (2) =4, 则a=___。

又由指数函数的定义可知a>0, 且a≠1所以a=2

出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牢记底数的限制条件, 这是学生在考试中最容易错的地方。本案例所反映出的会而不对和对而不全这两种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 在这里教会学生学会在学习中总结的重要性。

反思二:反思基础知识, 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练习的目的是复习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体会不等式与函数的内在联系, 学会把所学的知识串在一起, 便于记忆和运用。

反思三:利用2010年的高考题激发学生的激情, 促进解题策略的逐步优化。

(1) 求a的值。

这道题是2010年的高考题, 是一道提升练习。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本质进行一定的探究, 有节奏地拓展试题所涉及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既能达到做一题通一片的效果, 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可培养他们参加高考的信心。

2课堂气氛浓烈, 学生情绪高昂

因为教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情绪、心理、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 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如何“拨响思维的琴弦, 激起思维的浪花”, 这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 同时也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努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 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理解。整节课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突出了数学的研究课题。例如完成引入指数函数的性质时, 板演这个环节中, 我用描点法把图描了出来, 让学生自己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 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

营造浓烈的课堂风味, 调动学生的情绪, 对高三 (毕业班)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是很难把握的, 在紧张的升学备考阶段, 接受了这样的一节公开课, 为了让学生由于紧张的备考而绷得很紧的思维之弦得以缓解放松, 课前是需要颇费一番心思的。

3新课程理念凸显, 引领作用突出

目前, 正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此, 课堂上要多渗透学生的参与, 并做到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 让学生真正从老师的评价中体会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成就感, 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 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活力, 让课堂绽放异彩。我在此次公开课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尝试解决, 多动脑筋勤于思考, 多参与活动表达交流, 让我的数学课堂由老师一讲到底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解决问题, 从而在课堂中,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尽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例如小组间进行竞赛, 分任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公开课是面向大家展示的、供大家研究的课, 这种课尽管是面向大家的, 但不代表它就是标准的课。因此虽然这节课经过了精心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提高注意的地方。

1) 教学设计没有体现集体智慧, 把它完全看成是个人的任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个人特色, 也要体现集体智慧。本来这是进校以来我的第二次公开课了, 和上一次公开课相比, 并未出现较大的进步, 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 也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原因有很多, 但第一次上课后没与同事交换意见, 而这次上课前也没有听取同行的意见, 匆匆上课, 这是本次公开课的一个缺陷。

2) 45分钟的公开课是短暂的, 但它所涉及的课本知识往往较多, 这就要求教师能适当的处理好教材, 突出重点, 不能面面俱到。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讲课的内容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 并不是内容越多, 讲的越难效果就越好。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多了一点。当时只想到是高考班, 时间比较紧, 没想到学生的基础差, 接收较慢, 所以上课当中感觉时间不够, 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

成长的得与失 篇8

关键词:《小王子》;价值观;批判;知识教育

《小王子》是2015年法国Orange公司出品的3D动画电影,改编自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同名文学原著,由马克·奥斯本(Mark Osborne)执导。故事主角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在她单亲妈妈刻板而成人化的教育方式下为进入一所一流学校积极做着准备工作。然而母亲对女儿的完美成长规划却受到邻居古怪老头的打扰;这位老顽童般的邻家老头是位飞行员,他给女孩讲述了年轻时遇到外星球来的“小王子”的难忘经历,以及许多超乎常理的奇妙事物——每个星球上都有一位奇怪的住客,B612小行星上疯长的猴面包树,美丽而自负的玫瑰花,等待驯服的狐狸等等——这些故事让小女孩流连忘返。当母亲发现女儿偏离规划而禁止她与老飞行员来往后,老飞行员却病重住院了。女孩为了寻找小王子而溜出房间开始了奇幻的冒险旅程,并进入了小王子的宇宙,在这个难以分清是想象还是现实的世界中,女孩看到了老飞行员所述的各种小行星上的人,最后竟然见到了长大后已然忘记梦想、失去童真的小王子。经过与恶商人的斗智斗勇,女孩最终带着小王子一同逃离了象征监牢的大楼,解放了被贪婪的商人禁锢的小行星。当故事重新回到现实,母亲经过反思,理解了女孩与老飞行员的友情,带着女儿一同去医院探望他。母女之间,母亲和老飞行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温暖,女孩与过往的自己也不再一样,他们都学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受,而不再是事务导向、目标导向。

或许是其中的台词“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长大,而在于遗忘”与曾经风靡一时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语相契合,该片在国内一时成为谈论热点。虽然对这部法国动画电影过分套用好莱坞大片模式、没有充分展现文学原著的浪漫细腻和隽永哲思有不少批评和争议,但单就影片本体而言,其造型设计、镜头语言、光色渲染和CG技术等都保持了欧美标准成熟商业大片惯有的水准,视觉华丽,故事跌宕,不乏感人之处,尤其是那几段脱胎于《小王子》原著作者安东尼亲绘插图、充满纸面纤维温暖古朴质感的传统定格动画,令人印象深刻;所颂扬的梦想、纯真、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感等主题也充满了正能量。然而,笔者反复观看这部动画后,却感到其对导致成长过程遗忘梦想、失去童真的负面因素的定位似有不妥。试将影片中所有与“童真”、“梦想”、“自由”对立的元素进行概括,有以下四点:

1 将学校老师与孩子的自由纯真对立

在影片开场5分钟,讲述了女主角想要申请名校沃斯学校的学位却在面试中失败的情节。这5分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鉴于剧情是女孩在母亲过于规条的教育下死守计划、无法回答面试老师出其不意的提问而导致失败,笔者认为影片想要表现的重点其实是女孩的“不知变通”,为其后母亲为女儿设计巨细无遗的“人生计划表”的情节做铺垫,也为女孩被无拘无束的老飞行员吸引埋下伏笔。然而在屏幕上,观众看到的却是坐在黑暗中、由于电脑屏幕下来光而变得狰狞可怖、颜色灰暗、造型僵硬的5位成年人,以一种不近人情的方式审问着前来面试的学生们,将面试老师塑造成了可怕、冷漠无情、妖怪般的形象,似乎是老师们的压迫感令学生紧张而面试失败的;尤其是中间那位年长的老师,古板的圆形眼镜、深陷的眼眶、扁平而拉长的人中、黑洞洞的鼻孔,令人联想到恐怖的骷髅,加之光影和声音所渲染出的氛围,无法不让观众认为他是反派角色。其实,这名老师最后的发问“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本无不妥,是非常正常、開放性,甚至相当有人情味的一个问题,但在影片中,却在光色、造型等视觉设计的引导下让观众忽略了这一点,反而将矛头指向了面试官。

2 将知识教育与孩子的童真想象对立

女孩得知老飞行员病倒后带着小狐狸开飞机去寻到长大后的小王子的情节是原著书迷最为诟病的一段。在这段与原著关联不大的好莱坞式大冒险情节中,当长大后的“王子先生”出现时,竟然是一个只求温饱、唯唯诺诺、毫无理想可言的庸人,这让很多原著书迷无法接受。暂且抛开原著,且看影片是如何解释小王子泯然于众的过程——王子先生向女孩展示了自己与老师和商人的合影,并告诉她“这就是他们帮助我的方法”。合影上的小王子戴着学位帽,眼神悲苦,背景则是写满数学板书的黑板。这张合影传递给观众一个怪异的信息,就是小王子是在老师和商人的合谋下进入学校学习数理知识,被无趣无用的学习任务压迫折磨后才沦落至此的(图2)。

同样写满数学板书的黑板也出现在全片戏剧冲突最强烈的勇斗反派一幕中:把女孩捆在课桌前、告诉她“是时候该长大”的古板老师背后也是这块黑板(图3)。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与数学题有关,就是小女孩被母亲关禁闭在家时的惩罚就是做数学题,小女孩一边做题一遍叹气,最后推开作业跑出去。这些场面中,象征知识的数学题、作业无一例外被推向了幸福成长、保持想象力的对立面,同时也在引导着观众的心理和认知——作业是大人的惩罚手段,拼命学习会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心如死灰、失去梦想,大有指责基础知识教育将充满灵性和纯真的小王子虐待成了世俗呆子之意。

3 将家长的管教与孩子的童真幻想对立

一般影视戏剧中的“典型形象”是指能体现一定的时代和社会特点的、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的角色形象。在影片开头,工作家庭两头忙的会计师单亲母亲望女成凤,以机械化、制度化的思维来安排9岁小女孩的一切生活,对老飞行员送来的小花无动于衷,这些行为的设计都符合角色的身份、心理特征,也能与老飞行员的童心未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后面的冲突,还是比较有典型意义的。然而,随着剧情进行,影片对这位单身母亲的形象塑造变得用力过度,且方向有所偏差。如母亲知道女孩跟没有驾照的老飞行员开着破车出行之后,她对女儿的责备仍然冷冰冰地从规划表开始,而当女孩抗议妈妈为自己规划了太多之后,母亲面对女儿的心声并无任何直接回应,直接变为发怒、撕掉老飞行员的手稿、删除人生计划表中每周一次的会友时段,并以大量作业为手段限制女孩外出。编剧设置这个冲突是为了使剧情跌宕起伏,也是好莱坞编剧模式“最后一分钟大拯救”前必要的“设置障碍”。但在这个冲突中,母亲的举动显得违背常理,在现实生活中,对不知轻重、参与危险活动归来的孩子有所责备其实是每一位父母对孩子人身安全的关注所带来的最正常的反应。这段情节将母亲的管教描绘得偏激而固执,给观众一个冷漠、无理的印象,同时对老飞行员的幼稚行为大加美化、包装成“保持童真”,确实能引导观众心中的天平倾向飞行员和小女孩,同情他们的自由烂漫不能得到成人社会的接纳和认可。然而,老飞行员无证还敢带着邻家孩子冒着事故危险把破车开出去真的是童心未泯、值得赞扬的表现吗?难道家长对孩子潜在的危险不闻不问、放任不管才是“尊重天性”吗?“童心”与家长的管教并无矛盾,更不能成为不顾后果、不负责任的借口。影片以母亲与女孩一同观星的温馨场面为终结,代表母亲终于放弃了对女儿的强制人生规划,作为商业大片,结局当然是圆满的。然而与前面的情节相连,难免让观众误认为父母要顺着孩子的心意任其自由发展才是好家长。

4 将成人世界与冷漠无趣画等号

在小女孩进入亦真亦幻的异世界、与小狐狸一同开着飞机去寻找小王子的情节中,那个世界里所有成年人,无论男女都以僵化的方形作为外形的几何轮廓,线条平直、目光呆板,体态缩肩驼背、步履沉重、动作统一;刻意利用逆光,使人物面部大都埋在阴影之中,淹没了表情和个性特征,加之蓝灰色的冷色调,愈发显得死气沉沉而不友善。大街上、大堂里、电梯中、办公室里皆是如此,似乎成年人自然就会被工作所奴役、遗忘梦想、变得机械死板,连小王子也在这种长大的过程中堕落。这些成年人惧怕孩子,不允许他们的世界中存在孩子,他们甚至需要一个小女孩来给予救赎。(图4、图5)

综上所述,影片有意无意间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关系最密切的家长、学校、知识,以及作为观察学习对象的其他成年人等四个层面都塑造成了压抑童真想象、会让充满灵性的孩子遗忘梦想、沦为平庸的原因,给观众留下一个印象,仿佛接受教育、做题目、乖乖长大的孩子就会失去活力和想象力,只有像老飞行员那样不计后果、为所欲为才是保有童真,这实在是对“童真”、“想象力”最肤浅的理解。在这世界上,哪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企业家、艺术家或科学家没有踏踏实实地学习过基础知识、没有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天的任务和本分?事实上,丰富的想象力源自对已有知识的分解,想象力和知识并非天敌。美国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的著作《宝宝也是哲学家——幼儿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介绍了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想象力的研究成果——想象力来源于知识,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以后,儿童的想象力才成为可能。《指环王》、《哈利·波特》、《阿凡达》等等经典奇幻著作中所塑造的世界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又能完全自圆其说,作者以近乎“创世”般的气魄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幻想世界,需要大量的语言、历史、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种基础知识作为支撑。[1]

成长的过程固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因为人总要逐渐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不能再像儿时般任性,不能再为所欲为,也会因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而做出取舍。但是,在这个取舍的过程中,人会脱离任性和幼稚,得到许多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品格,也会因着学习到的知识,将最初的幻想一点点变得理智而可行,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主义的光辉终究要用现实主义的付出来浇灌。

虽然《小王子》原著开头对一幅儿童画是“吞了大象的蛇”还是“帽子”的描写的确流露出“儿童善想象,成人凭常理”的意思,但这只是小说中的“我”注意到小王子的原因,并非重点,原著的核心价值终究在于对人世间细腻情感的思考和隐喻性阐述。动画影片《小王子》仅仅抓住了开头的这一点点皮毛来大做文章,刻意塑造与儿童相对立的成人形象,片面夸大了成人对想象的不接纳和打压,指责成人的世界是如何压抑了孩子的纯真、知识学习是怎樣磨灭了孩子的梦想和灵性,却舍弃了原著中真正发人深省的精华部分,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参考文献:

[1] 最高级的想象力什么样?至少它是不自由的[DB/OL] .观察者网, 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382,2014.

[2] 刘旭辉.评美国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12).

[3] 彭国斌.从“里约大冒险”解构美国式动画电影创作特征[J].电影文学,2011(19).

期末考试中的得与失作文 篇9

在期中复习期间,我了解到了自己的许多优点与不足。可以说,期中复习是个了解自我,认知自我的阶段过程。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减轻的方法。初中生的心态不同,作为我来说就容易产生压力,可压力排不出去就会影响学习和发挥。对于一个较爱沉默的女孩而言,多与人交流沟通是我减压的最好方式。

期中复习。我还学到了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虽然成绩重要,但懂得全面的知识是最重要的。在学习之中体会到乐趣,积极主动地伸出渴求的双手,睁大探究的眼睛比任何一切灌输都好。

其实,我觉得心态好,乐观对待每一件事情,在学习上也会有所成就。心平气和地解决每一道难题,静静的去思考每一个解题步骤,从中去想到方法,解题技巧。

期中考试之后,我需要更加迈进,也需要不断改进,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觉得自己往往不注意细节,难点常常早已掌握,只是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放了点炸药,最后把整道题都毁了。在以后,我会努力改掉这个毛病,争取连点火星都见不着。

我自己复习的程度还不够,导致学过之后爱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学着有计划的进行复习,学好文化课。

我的得与失(范文) 篇10

我当了老师,我便丢掉我爱的所以饰品;我当了老师,所有的我便丢掉我爱的所有美丽的华衣;我当了老师,我便丢掉我所有我可爱的小女孩的心态;我当了老师,我便丢掉我爱的所有的梦。

丢掉饰品,是因为孩子们正在上学,这个期间的模仿能力是最大的,会造成饰品在他们身上泛滥,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丢掉华衣,是因为我又回到了我的家乡——农村,这些质朴的孩子的心灵与外表是一致的,我不要他们被美丽的华衣所迷惑他们的心灵。丢掉我一切我小女孩的心态,是因为在家父母使他们的“主心骨”,只要有家人的陪伴他们就是快乐的,在学校,我——老师则成为他们的“主心骨”,只要有我在,他们便有了学习的引路者。丢掉我所有的梦,是因为梦太飘渺,目前来说更无法实现,而那些我的梦就从那时不再做了,我要扎扎实实的付出,要真实的“优质果”。

宏碁:自创品牌的得与失 篇11

台湾IT产业的专长是在后段商品化,也就是当先进大厂以技术创新打开一个新市场后,台湾厂商透过授权方式取得技术,然后快速开发产品推到市场上。台湾厂商比较擅长扮演市场跟进者的角色,采取“改进式创新”,这与先进国家以新科技开创新市场是有显著的不同。但台湾的宏碁 是个例外。

宏碁是台湾第一大计算机集团,也是台湾惟一能够以自创品牌(OBM)行销全球的计算机公司,有别于台湾其它公司的代工模式(OEM)。2003年宏碁 计算机成为“欧洲市场上的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惠普与戴尔。

宏碁的五个“微笑”点

宏碁 计算机创办人施振荣先生首先提出微笑曲线的观念,他认为价值链的分布图就像是一条微笑曲线,其中制造功能的附加价值最低,因此,主张企业应该要往产品研发与品牌营销两端发展。台湾IT厂商虽然也由制造代工(OEM)迈向设计代工(ODM),不过仍然集中在硬件的设计与开发,而且主要技术还是依赖国际大厂。目前,台湾IT产业最弱的部分是在市场营销与国际品牌建立,而宏碁 计算机是台湾少数能在品牌建立有所成就的企业。不过,宏碁 也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宏碁的自创品牌,是条极为艰苦的路程。宏碁首先采取OBM战略,但发现自己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然后不得不结合OEM战略来共同发展,以OEM来支持OBM,但因为两者市场相互牵制,导致宏碁 一度陷入经营困境。最后还是将OEM与OBM分家,并将宏碁 计算机定位为一家单纯的品牌营销公司,才获得成功。

宏碁模式的特色,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产品创新速度与国际市场同步。宏碁 虽然在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上略有不足,但积累数十年的市场营销经验,在美国等先进地区设有产品开发中心,其产品创新已经具备快速跟进国际市场轨迹的能力。

2、以台湾强大的OEM/ODM基础为后盾,结合东南亚与大陆的市场资源,发展全球运筹模式,在成本、质量、快速交货上具有竞争优势。宏碁很早就在东南亚与祖国大陆建立生产据点,并在世界各主要市场建立组装据点,再结合台商庞大的OEM/ODM网络关系,以及快速运送与售后服务系统,使得宏碁 的成本质量完全不逊于其它竞争品牌。这样的全球作业与运筹模式也是宏碁精炼十余年的成果,并非祖国大陆IT厂商能轻易模仿的。

3、建立国际级品牌形象,推动结合当地的营销战略。宏碁 在欧洲市场能够成为第一品牌,主要原因在于能结合当地的营销渠道,采取当地主导、利润共享的营销模式。宏碁 运用其品牌资产与全球运筹能力,与各地市场营销商进行战略结盟,使得宏碁 不必承担渠道开发风险,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打开市场。

4、采取多元专精战略。由于台湾的市场小,企业无法专精于一项产品技术,必须采取多产品线的战略,因此宏碁模式强调“多元专精”的观念。根本原因还是台湾企业大都不具备领先技术创新的能力,跟随者的利润相对较为微薄,必须从事较多种类产品的生产,才能发挥经济规模的竞争力。

5、推动IO联网组织。采取IO联网组织结合多元专精策略,借以发挥经营综效,是宏碁 的成长策略。IO联网组织是一种全球事业单位(GBU)运作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策略性事业单位(SBU)与区域性事业单位(RBU)。联网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家独立公司,除了具有自主的全球营运能力,还可以借由合作网络来增加竞争优势,并为集团整体创造更高的价值。

宏碁的致命伤

市场规模是创新之母,而台湾IT产业的根本困境是本土市场规模太小,导致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例如:施振荣主张台湾IT产业应该走向产品应用创新,投入于能结合计算机硬件的软件开发,不过由于台湾市场太小,软件人才不足,创新的经验也不足,对于国际市场产品应用需求的了解程度更是不够,根本上欠缺国际竞争力,因此宏碁 在2000年提出的软件开发战略,结果并不成功。

宏碁 推动品牌营销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因为台湾市场太小,必须依赖大量的海外市场,这与美日品牌厂商在本国市场营业额可占到总营收一半的现象,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当宏碁进军美国、日本、祖国大陆市场都面临本土品牌厂商极大的反击,只有在一些不具有本土知名品牌的地区,如:南美洲、东南亚、欧洲等地,采取与本土通路厂商合作的方式,才能打开市场。

宏碁 一直期望能将祖国大陆市场作为品牌营销的基地,但结果也不成功。原因是宏碁 想要以立足台湾的方式来耕耘大陆市场,而未能全心致力于成为中国的民族工业。虽然宏碁 以为其产品质量与成本竞争力要优于国际品牌大厂与大陆本土厂商,不过PC产品功能的近似性太高,宏碁 并无法显示在产品创新的明显优势,而宏碁 的营销渠道在大陆市场上反而还是处于劣势,所以始终无法名列前茅。基本上,宏碁 犯了大部分台商对于大陆市场一厢情愿的盲点,同时高估了自己实力以及低估了经营大陆市场需要具备的条件。

大陆IT企业的出路

祖国大陆IT产业虽然不必模仿台湾经验,但仍可借鉴宏碁模式,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战略。宏碁虽然缺乏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奠基于多元专精与IO联网组织的经营模式,采取自有品牌(OBM)行销国际市场的战略,对于祖国大陆企业仍具有参考之处。反观中国第一品牌联想,既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经营模式又不具有明显优势,不但很难进军国际市场,近年来连国内龙头地位都受到戴尔的威胁。

中国IT产业目前已形成完整供应链与庞大生产能量,这样的环境条件是世界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中国未来发展IT产业,要奠基于世界工厂的基础,掌握低成本与大规模生产优势,然后立足于本土庞大的市场需求,研发能符合本土需求的产品。

借荐宏碁 的经验,中国IT产业也应该将OEM与OBM分家,前者可以先专注于国际代工市场,然后再购并国际品牌,推进至国际市场。至于OBM厂商应设法发展一套具有竞争力的营销模式,先立足中国市场,然后采取低价仰攻战略进军海外市场。不过,中国IT产业需要非常重视培养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就是需要大量投入于研发创新,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能主导产品规格制定,发展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产品。

未来全球IT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在于市场规模、生产能量,以及技术能力,因此中国应疏理IT产业的秩序,采取大集团战略,重点扶持两到三家大型IT集团企业,奠基于世界工厂基地与中国庞大市场需求,发挥经济规模的优势竞争力。以下对于中国发展大型IT集团企业给予几点建议:

1. 采取IO联网组织形式,结合内外部资源网络;

2. 自国际市场延揽一流专业经理人才,发展有效率的营运管理与全球运筹;

3. 大规模投入研发,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

4. 扩大海外筹资管道;

5. 提供多元化产品线与充足产能,全面满足顾客需求;

6. 全面占领国内各级市场,与国外营销渠道厂商建立战略联盟,低价仰攻国际市场。

论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得与失 篇12

这股思潮及其理论主张的提出, 与文学史上许多思潮的出现不一样, 它不是单纯地由文学家提出, 而是通过政党领袖 (毛泽东) 的名义提出来的, 这一特点, 决定了这股思潮的发展与政治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正处在艰苦阶段。从国内形势看, 当时日寇把侵华主要兵力用来对根据地发动进攻, 而蒋介石站在党派立场上, 也调集军队包围和封锁解放区, 从而使根据地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严峻的形势, 要求文学对民族革命战争给以更好的协助。当时, 以延安为中心的根据地文学其主流是好的, 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国统区去的大部分作家不能适应解放区的新环境, 小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思想感情还没有转变过来, 他们小资产阶级的精神王国和根据地工农群众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一大批作家的文学取向、审美趣味连同工作方式都显得很不合时宜。比如, 有人就鼓吹艺术家和政治家的精神分离, 把嘲讽的矛头指向延安所谓“歌啭玉堂春, 舞回金莲步”的生平气象和“衣分三色, 食分五等”的“等级制度”;有的不愿写解放区的生活, 而要为“大后方”写作, 认为那里才有全面意义;甚至有的认为文艺从来就是“暴露”、“不歌功颂德”, 以致“专写生活中消极想象的作品, 一个时候几乎成了风气”。不能说他们的观点一无是处, 但是当民族危机当头的时候, 历史要求团结抗敌, 因而也要求文学不是疏离, 应该服从抗日救亡的总政治目标。他们这种种不合时宜的鼓动和做法势必会产生一种违反历史要求的离心力。能否有效地组织作家、艺术家为抗日服务成为延安文艺界的当务之急, 在此情形下, 于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是中国革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毛泽东在该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作为政治家高屋建瓴地来谈论文艺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 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他进一步明确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首先是为工农兵, 为工农兵而创作, 为工农兵所利用。”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 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历史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解放区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到了革命根据地, 就到了中国几千年来空前未有的人民大众当权的时代”, 在新的历史时代, 工人和农民上升为社会主体, 成为革命的主导力量, 成为新的历史时代的主人。同时也因此成为新的文艺的主人公。方向确定了紧接着就是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解决“为”的问题呢?毛泽东指出首先要解决的是作家的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问题, 要做到很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 以他们所喜爱的美为美, 以他们所厌恶之丑为丑, 毛泽东叫作“把立足点转移过来”, 也就是作家、艺术家要把自己的立足点从“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王国”转到工农大众这方面来, 否则, 笔下的人物衣服是劳动人民, 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他反复强调:“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 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 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 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 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 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因此, 他号召作家、艺术家一定要深入到工农兵火热的斗争中去。他强调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惟一的源泉”, 只有汲取了这个源泉, 才能创造出“更高, 更强烈, 更有集中性, 更典型, 更理想, 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反映工农兵斗争生活的作品来。这样“就能使人民群众, 惊醒起来, 感奋起来, 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 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为达到这个目的, 毛泽东认为, 不宜过多地暴露、批评和讽刺他们的缺点, 而要更多地鼓励和赞扬他们的优点及其斗争精神。要以写光明为主, 歌颂为主。为此, 他反对写抽象的“人性”, 而强调鲜明的阶级性。毛泽东说:“有没有人性这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 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他认为有些人以“人性论”作为文艺理论的基础“是完全错误的”。其次是解决“为”的更为具体的途径, 亦即是着力于“提高”呢, 还是“普及”呢?毛泽东从当时的实际需要和文艺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指出工农大众文化水平低, 这是事实, 但他们要求文化翻身, 因此, 文艺对他们来说“第一步最严重最中心的任务”是普及, 普及之后才能提高, 他形象地把这比作“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普及要“用工农兵自己所需要, 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去普及。提高“只能是从工农兵群众的基础上”去提高, “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毛泽东对于普及与提高的论述, 决定了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形式, 使它走上一条民族化、大众化的路子。《讲话》还提出了新的批评标准和价值观, 这就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 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并且要求在创作和批评的互动作用下, 达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 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以上所述为《讲话》的主要内容, 由此不难看出《讲话》是纲领性的革命文艺理论, 它是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的文学理论, 而不是全部的文艺理论。其目标不是探究一般的文艺问题, 而是探究文学和革命的关系问题。它不是从一般的文学观念出发, 而是从当时异常尖锐、激烈的国际国内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际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 系统地阐明了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战争环境中,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艺理论体系和指导文艺运动的适时的文艺政策。毛泽东作为现代中国政治革命史上正在取得最卓越的成功的第一人, 他是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状况出发, 也即是从宏观政治的视角, 去考察文艺问题的, 认为“在现在世界上, 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 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因此他用以他为代表的政治路线去规范文艺运动。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利用文艺的教育作用, 教育、改造和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 创造社会主义新人。可见工农兵文艺思潮从一开始就与政治紧密地绞在一起, 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

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及毛泽东的《讲话》, 以强大的力量开辟了我国工农兵文艺的历史潮流。从此工农兵文学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在此理论的鼓舞下, 解放区艺术家们的眼光投向了广大的工农兵的基层生活, 创作了许多与政治结合紧密的, 极其适合当时农村读者趣味的, 对中国社会进程曾经产生过非常强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的文学, 极大地拓宽了文学创造与欣赏的视野和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很少有作家像解放区作家那样, 以无比的向往和满腔热忱去描写农民, 去展示农民的历史主动精神, 他们的高贵品质和掌握自己命运之后的生命活力。作家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农民 (以及农民出身的工人、士兵) 诚实厚道的精神气质、倔强执著的反抗勇气和他们接受集体主义理想后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告诉人们:这些土地的儿子受人们的怜悯太多了, 他们现在需要的是人们的景仰。这是一种理想高扬的文学, 连人的情感都带有深重的社会理想色彩。这是一种渴望英雄的文学, 它渴望着由英雄去改变苦难深重的民族命运, 如英雄传奇《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中就描写了牛大水、雷石柱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迅速成长, 表现了他们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勇于牺牲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一种高昂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弥漫着战争题材的作品。在血与火面前, 歌唱个人, 或者表现自我, 张扬所谓“人性”会被看作是羞耻的事情;至于儿女情长, 甚至吟风弄月, 那简直是不识时务了。解放区文学无论是写战斗的“惨酷环境”, 还是写农民翻身的喜庆场面以及解放区政通人和、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都极力发掘着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一种由阴沉转向光明的历史趋向, 一种牺牲自我, 照耀他人的心灵光晕。作品中的人物往往被理想化、神圣化, 如把“白毛女”写成复仇的女神;王贵、李香香也带着理想主义的光环, 即便是早年以阴郁的笔墨解剖国民心理的作家如孔厥、柳青, 在他们描写《一个女人的翻身故事》中的折聚英;《种谷记》中的王加扶的时候, 也用上了一种新的色彩, 他们为时代张挂一批、一群、一系列英雄的画廊, 给一部充满忧患意识和悲凉感的现代文学史, 增添了不少明丽的光和色。

文学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 是解放区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代作家是抱着对他们的文学的接受者, 即工农大众的高度虔诚来进行这项艺术追求的。解放区文学在追求民族化、大众化的过程中, 程度不同地向古典小说、民间艺术形式靠拢。赵树理乡土色彩浓郁的文风倍受推崇。1946年, 郭沫若、茅盾和周扬等都著文介绍和推荐赵树理的创作。郭沫若说:“我是完全被陶醉了, 被那新颖、健康、朴素的内容与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 新的人物, 新的感情, 新的作风, 新的文化。”周扬说赵树理是“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 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艺术风格的人民艺术家”。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文艺座谈会, 讨论赵树理的创作, 认为赵树理的创作具体实践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从而提出了“赵树理方向”的口号。在此形势推动下, 时下作品讲究故事的完整清晰, 人物主要靠言行, 而不是靠繁琐的景物烘托和心理剖析来完成性格塑造, 语言崇尚土腔土调。为此, 赵树理宁愿上“文摊”, 也不愿上离农民甚远的“文坛”;写过“五四”体的孔厥, 也写起章回小说来;曾在鲁艺课堂上讲授“名著选读”的周立波, 也热衷于记录老百姓在炕头“唠嗑”的话语;在重庆的老舍学写快板、鼓词……这些无不表明在民族的危难之际, 总想振兴民族固有的文化以激励民气。当时的文学风气是以质朴、明朗、通俗、甚至土气为荣的。这种大众化、民族化的趋向, 也是对二、三十年代文学出现的欧化现象的一种纠正。体现了文学进一步与人民结合的发展趋向而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小二黑结婚》曾经启发了多少乡村儿女的情感, 《地雷阵》曾经激发了多少民兵的斗志, 《吕梁英雄传》和《新儿女英雄传》何等风靡于山沟田垅上的读者,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何等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 如此等等, 都使得任何想了解现代中国农村怎样从昨天变成今天的人们, 不可不读一读解放区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因受时代的推动和受时代的局限, 包括受战时根据地艰难环境的制约和受需要“雪中送碳”甚于“锦上添花”的农民读者层的制约, 不能说已是一种高度成熟和精美的文学, 并且相当一部分作品的政治价值大于审美价值, 通俗易懂的格调也影响了对心理深度和史诗境界的发掘, 然而它以其明朗新鲜, 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有着非常值得自豪的地方, 为我国文学掀开了别有天地的一页, 曾使中国文坛焕然一新。

但是工农兵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与政治绞得太紧, 功利性太强, 随着政治的左倾也越来越左, 尤其在建国以后, 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新中国初期是一个浸泡在政治空气里的年代。几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政治化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学活动, 更是无法跟政治保持“距离”, 毛泽东通过两次文代会、三次大批判牢牢拉紧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它逐渐淡化了文艺家对审美因素的关注和追求, 使艺术最终变成被抽空了艺术之魂的政治外壳。把文学批评简化成文学斗争, 把政治标准第一强调为“唯一”, 在从事文学的批评时, 只仅仅着眼于作家是否站在革命立场上, 是否能以革命思想为指导, 在批评中渗透了很多“左”的观念。翻开这一时期调门日高的文学评论, 大量充斥着政治术语和政治褒贬, 而真正属于艺术上的探讨却少到没有。“五四”时高扬的“人性”大旗彻底被打倒, “左派”认为, 人性就是阶级性, 世界上没有什么“抽象的”、共同的人性。这样的批评造成的思想认识是灾难性的。人们得出的结论是, 坚持人的阶级性, 大搞阶级斗争, 才是马克思主义, 而一谈到“人性”就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 是不能见容于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性”失落的审美后果是, 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被扣上“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等罪名遭到批判。比如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 批评者责难它“依据小资产阶级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 表现生活”, 是一篇“穿着工农兵的衣服, 而实际是歪曲了嘲笑了工农兵的小说”。表现了“离开政治斗争, 强调生活细节”的那种创作方法, 其写作动机是为了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对萧也牧的创作的严厉批评, 反映了对文艺的政治敏感和苛求。后来宗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电影《柳堡的故事》等一系列写人情、人性的作品也受到批判与否定。大批的作家被打倒。如京派著名作家沈从文因为主张创作的人性立场在建国后被迫中断写作。朱光潜、废名、萧乾等的写作, 也受到很大限制。钱钟书本来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 却也难以实现, 而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鉴于此, 作家们在文艺创作实践中, 尽量抽掉人性的因素, 把人性转化为阶级性, 把血统亲情转化为阶级情。作品中的人物都被异化为“神”。翻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的审美创造, 一股股无产阶级的英雄主义之风扑面而来。作品总是主题先行, 必要时让血肉生动的客观真实去服从观念上的东西, 先用政治教条钉一个框框, 然后用事实材料填充进去, 有的文学作品严重脱离客观真实而成为政治的传声筒。最典型的就是“文革”中奉为“样板”的几出戏, 剧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必须彻头彻尾是“无产阶级”的, 他不但有无产阶级的叱咤风云、排除万难的伟力, 有捕捉阶级斗争新动向的敏锐眼光和抓住阶级斗争不放的高强本领, 而且决不能沾染上资产阶级人情人性的半点尘埃, 所以他们都是没有个人情感生活的, 不是孤家寡人, 就是夫妻生死离别。《红灯记》中一家三代“本不是一家人”而是一个阶级的人, 血缘关系改变成彻底的阶级关系, 《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唱“到夜晚, 爹想祖母我想娘”, 决不能让人联想到夫妻之间的情感关系。《沙家浜》中阿庆嫂的丈夫“跑”单帮去了。《龙江颂》中江水英的丈夫在部队上……英雄们都成了不食人间烟火, 只知道闹革命、搞斗争的“特殊材料做成的人”。这些英雄比起许云峰、江姐似乎更强大、更豪迈, 实际上更虚假、更缺少人生的感召力。这一切都是因为政治对艺术的过分干预造成的不正常状态, 在这个时期, 无论是政治家还是艺术家, 都把文艺的功利性看得太重, 都试图让人物形象的教育价值超过他的审美价值。事实上这是对文艺功能的一种畸形夸张的看法, 是文学自身的灾难。工农兵文学片面强调写革命英雄, 写光明面而造成题材的单一, 构思情节的雷同, 作家的视野显得比较狭窄。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 忽视了向外国文学学习, 观念、技巧、方法带有很强的封闭性, 因为俯就工农兵读者的审美层次, 致使作品艺术性不高。因此, 这个时期创作的好多作品因为只有政治性而没有文学性被读者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应该看到工农兵文艺思潮是处在战时的内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文革”左倾思潮的泛滥使它走到“极至”, 也走进了死胡同。这也成了以后评论家所诟病的一个理由。

70年代末80年代初, 随着政治上的解冻, “对于思想戒律的怀疑、质询, 和冲决思想禁区的冲动, 形成一股巨大潜流”, 文学重新提出“人”的原则, 挣脱了“政治”的紧紧束缚而开始关怀“人性”自己, 英雄主义艺术风格逐渐退让给一种平民化的、全方位关怀“人”的艺术追求, 艺术的主角不再是清一色的“工农兵”英雄人物, 正反丑恶各色人等纷纷登台, 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向度、多层次、无主题、无禁区的自由状态, 由封闭的变为开放的, 由民族的而向世界接轨。工农兵文艺思潮好像渐渐为人们所忘却。但是, 90年代以来, “文学在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沉浮”, 以消费性和娱乐性为主导的“大众文化”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之一。“文学龟缩于形式的外壳之中”, 设置“迷宫般”的“叙述圈套”;“龟缩在自我的象牙塔里, 对自己的身体, 对自己的人生经历, 对自己的内心体验留恋往返”;“美女作家、下半身写作甚嚣尘上……工人、农民题材被边缘化, 农村农民重新成为‘被遗忘的存在’。”文学该为谁写作、文学怎样体现人民性, 这个问题又重新引起众多论者的关注, 有的论者就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文艺的人民性理论, 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在列宁的有关论述、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基础上, 继续加以继承、丰富和发展。”有鉴于此, 现在, 我们回过头来, 从更高的历史水平面出发去追寻、把握那个已经完成的历史过程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并全面考证它的得失, 也许对我们今后的文学发展有所裨益。

上一篇:九九重阳节简讯下一篇:赴基层挂职干部述职述廉报告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