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通用8篇)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篇1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覆盖了我国的多个领域,其增速一直领先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型、先导型和
支柱型产业。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应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同时又要看清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做出明确的投资决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新;
一、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排名世界第二,具有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强等特征,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电子信息产业对中国GDP的比重贡献率逐步上升,发展到现在已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增长值,,整个国民经济增速不断下行,而电子信息产业能够与工业和国家形式深度整合,稳住工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在这一期间,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电子信息、科学研究、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网络,并由此保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保持至今。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不断地优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所有的产品在研发、销售等方面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完善。而自20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平稳,呈现出产了多方面的发展特征。
(1)产业总体实现生产销售平稳增长。自年初以来,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领先于全国工业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全行业完成销售产值7409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1.2和0.6个百分点。
(2)产业效益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利润总额由的1137.6亿元增加到3194.2亿元,年均增长18.2%,增长速度较快,但最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利润总额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3)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进入提升期的趋势。自中国的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后,其国际市场份额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虽然经过了的经济危机考验,但最终中国的电子设备工业逐渐适应了新的国际定位和市场形势,自20经历了小幅跌落后基本上稳定在0.12左右。同时,近年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比较优势指数远高于1且不断上升,该指数值创历史新高。
(4)产业投资增长放缓。年1—9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8624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0.4和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5)行业结构不断调整。目前,软件与元器件等基础行业继续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增速比规模以上产业高,通信计算机和视听产品则比行业平均水平低;另一方面高端产品保持快速增长。
(6)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愈加突出。。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 30%,新增从业人员与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比例接近1/20。
(7)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大而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自身深层问题仍旧突出。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性产业集群,生产效率、资源使用、环境保护等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化调整。此外,电子信息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占的比重低,发展不平衡。
2)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核心基础产业薄弱。电子信息产业一直追求高速、粗放型增长,注重模仿其他国家产业产品,而在自主研发方面仍较薄弱,自主研发产品科技水平不高,从而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偏弱、附加值较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3)缺乏高技术人才。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欠缺,高校高素质人才外流情况严重,一定情况下制约了电子信息产业向技术和信息密集型产业转变。
4)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增长及内外资企业增速差距日益明显。今年来,中西部地区产业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同时,东部地区增速下滑又快于中西部地区。外资企业收入少于内资企业,而同时收入降幅又大于内资企业。
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探索性建议
(1)政策扶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投融资环境,培育优势企业,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促进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加速整合并促成一批面向中高端市场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同时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支持产业技术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和规划,建立若干重点应用示范区,快速促进电子信息新领域的市场扩散和电子信息新产品的普及应用,拉动消
费与投资。
(3)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注重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逐步形成适应产业发展规划和现实条件的产业技术创新运行体系,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管理调控方面的角色定位,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体制改革的深化营造公平而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以激发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创新的内在动力。
(4)通过激励机制的构建来推动人才队伍培训工作。企业有必要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在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出对员工精神需求以及物质需求的关心。在此方面,电子信息企业既不能过分依赖物质激励,同时也要避免过分夸大精神激励的作用,通过实现二者的合理组合与平衡使用来让员工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另外,电子信息企业有必要对国外人才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作出借鉴。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篇2
关键词: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子产业,产业短板
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暂无权威的定义, 一般指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以及新型的升级换代产品, 是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 以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这些产业科技含量高, 附加值高, 且多是在集成电路、软件、光电显示、现代通信、汽车电子等电子信息领域占有领先优势的产业。本文剖析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优势产业, 阐述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 进一步分析产业制约点。
一、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宏观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格局和产业分工体系的不断变化, 当前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高速的增长态势引领着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进而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电子信息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成为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内容。2013年以后, 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表现出以下趋势:一是传统领域重心的改变。如IT制造业已进入移动智能设备领衔的“后PC”时代, 平板显示领域的技术核心逐步从传统的LED过渡到OLED的研制和完善;二是新兴产业之间的结合与组合式创新频率越来越高。如通信业中, 移动终端产业在进入成熟期的同时也嵌入了网络化、智能化、显示精细化等其他产业关键技术;三是信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驱动力。伴随4G网络加速部署, 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的不断深入, 信息消费已然成为了最活跃的消费热点;四是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一些新兴产业进入应用阶段。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物联网步入实质应用, 进一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又推进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二、东莞优势电子信息产业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 应在准确把握宏观趋势下, 结合自身的基础和特征, 有重点有方向的进行。从整体上看,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涵盖电子元器件、结构件制造、通信设备、平板显示、LED等行业, 具有产品门类广、零部件配套率高的优势;从产业链角度上看,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游包含了光器件、元器件和芯片, 中游以计算机产业为核心, 下游有信息应用基础产业、信息应用产业等;从产品角度上看, 元器件占41%, 通信占21%, 计算机及软件占18%, 显示器占14%。电子信息产业覆盖面大、产业链完整、产品齐全等特点使得东莞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低端产业和产品主要集中在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一些电子信息制造业, 它们正在逐步转移和淘汰, 具体为以电话机、收录机、电脑周边配件等小家电为产品的制造业, 而在诸多子产业中, 也已经有一部分切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并具备了较强的比较优势:
1、计算机和电子元器件产业。
东莞传统电子信息优势产业和产品有计算机、电子元器件, 它们不仅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内外市场, 同时具备了产业集群优势, 并且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
2、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
东莞已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体系, 正在积极整合国家及东莞地方资源, 打造东莞市软件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在软件方面掌握了一定的关键技术, 近两年来, 东莞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 发展势头迅猛。
3、新型显示产业。
在新型显示器件等核心产业方面, 东莞建立了以优势企业为龙头, 升级发展上游原材料产业, 以及发展OLED装备制造和面板制造产业的合理布局。
4、通信产业。
近年来, 东莞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实行了创新支持 (如帮助企业设立创新研发中心, 或通过相关政策支持通信产品创新等) , 目前已形成了新一代无线通信领域的研发资源聚集效应。
5、新型业态。金融危机之后, 东莞积极探索新型业态, 以此来为庞大的制造业提供高端服务, 其中云计算和物联网已初具规模。
三、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上述分析, 参阅相关政策文件及一些同类文献, 结合调研, 本文认为东莞最具发展优势的高端电子产业有:OLED、新一代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 新型业态有云计算和物联网, 具体情况如下:
1、在OLED产业方面。
2007年东莞开始组织企业和高校建立研究院, 至2009年东莞企业投资了建立国内第一条自主开发的OLED370mm×470mm量产生产线, 同时也在OLED显示屏工艺与有机材料、驱动IC等产业链环节进行突破, 因此东莞的OLED产业相对起步较早, 技术上与世界前沿保持同步水平, 具有较强的优势。目前, 东莞OLED产业基地不仅拥有先进的OLED生产技术, 在工艺研发、IC设计、设备制造与材料研制等方面也拥有了多样性成果。该产业优势产品包括了相关设备制造、有机材料及面板、OLED驱动电路、器件, 以及以电视、电脑、手机、监视器、相机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为终端应用的国产OLED系列产品。
2、在新一代通信产业方面。
东莞通信制造产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在电信运营、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制造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 目前正在形成集上游材料、通讯软件和集成电路、元器件研发生产, 中游手机移动通讯设备制造, 下游手机销售、通信应用、网络数字内容创意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一是从格局上看, 已基本形成以高新区为主体, 其他镇街为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二是从制造环节上看, 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在通信装备制造方面, 已构建了以台湾高科技园为载体, 以核心企业为基础的移动通信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通信终端设备制造方面, 2012年东莞智能手机产量2.2亿部, 约占全省手机产量的40%, 2014年新建4G基站超过6, 000个;在通信关键元器件制造方面, 建成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为通信领域核心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持。目前该产业的优势产品有TD-SCDMA核心交换设备、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网络管理系统等产品。
3、在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方面。
电子元器件产业是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国际竞争力和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产业, 因此东莞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拥有基础优势, 并且在新兴产业发展及新兴电子消费产品的拉动下, 基础核心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此, 须将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薄膜太阳能、通用装联、新一代通信及网络等领域的基础核心关键元器件实现产业化, 以及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材料, 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提高电子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目前已开展了优势产品有中小尺寸OLED显示屏产业化项目、片式电子元器件用陶瓷封装基座项目、下一代移动通信射频前端模块项目、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项目、LED氮化稼衬底材料项目、SIC芯片材料项目等重点项目。
4、在物联网领域方面。
物联网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最佳模式, 通过这种结合可以达到异业整合、产业升级的良好效果。传统制造业和配套产业的转型为东莞发展物联网产业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 2009年东莞开始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目前, 东莞市有多个物联网项目获得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扶持, 如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生产管理的应用、物联网手机的开发及产业化等。此外, 东莞还在工业生产、物流服务、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 并积极开展“智慧物流”。
5、在云计算方面。
从世界范围上看, 云计算2005年提出概念, 2008年东莞建立了全国首个具有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2011年中国科学院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落户东莞;2012年东莞成功获批“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13年东莞云计算中心正式启用智慧云区创业项目, 表明东莞产业化进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 东莞从事云计算产业的相关企业超过2, 000家, 占东莞市GDP的15%, 拥有30多家云计算技术研发企业和单位, 未来几年, 将培育10家左右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龙头企业和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云计算中小企业。主要产品将围绕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产业升级等三大应用方向开展。
四、东莞高端电子产业的制约点
如前述, 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充足的制造业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但经分析后发现, 优势子产业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产业短板和制约点, 具体表现在核心技术和产品、基础材料、综合竞争力和行业结构四个方面:
1、核心技术和产品不足。
一是在新型业态方面, 虽然起步较早, 但东莞当前云计算的产业仍缺乏将云计算技术与终端设备、物联网、先进制造等结合起来的意识, 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云制造尚属起步阶段。此外, 相关云产品、云服务的覆盖面较低, 许多企业在接入云方面仍“举棋不定”;二是软件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 自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不多, 对于面向行业应用的系统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掌握不足;三是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品并没有完全覆盖交换设备、接入设备、传输设备等七大领域, 而在通信终端制造业, 虽然固定通讯终端和移动通讯终端都有一定规模, 但产品的质量、品牌、利润等均无法与世界知名通信企业抗衡;四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处于萌芽期, 计算机服务业、数字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基础相对薄弱。
2、基础材料产业落后。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往往依靠从国外引进, 如在平板显示产业中, TFT-LCD领域所需的液晶、玻璃基板, PDP领域所需的荧光粉、滤光片, 以及OLED所需的发光材料、蒸镀设备等均由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掌握, 由于核心材料和设备无法做到自给, 导致平板显示制造企业丧失了议价权和成本竞争优势。虽然近年来, 东莞在核心企业的带领下, 已布局玻璃基板、ITO玻璃等中上游材料, 但由于该产业发展时间短暂, 企业间竞多合少, 使得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薄弱。
3、综合实力不强。
从区域角度上看, 东莞各镇街电子信息企业同质化严重, 水平型的产业集群导致了内部竞争, 形成内耗;从企业角度上看, 目前共有电子企业4, 000余家, 但知名企业大部分为国外企业, 根植性弱, 而本土企业虽表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却暂时无法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因此核心问题在于, 仍缺少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有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并且没有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其配套协作的星形结构企业群体。
4、行业结构比例失调。
首先, 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比例失调。长期以来东莞制造业优势明显, 但在基础信息资源的开放、互联和共享服务, 商业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加工、应用服务, 工业数字和视觉数字设计的创意服务等方面发展滞后;其次, 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端与中低端比例失调, 有较大的比例集中于来料加工、成品组装和边缘零部件生产, 产品档次、技术层次、品牌塑造、营销渠道等均处于中低端水平;反之, 在高端产品所必需的研发能力、研发周期、外观设计、响应速度、服务标准、市场创新等软性方面又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最后, 基础产品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 如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IC企业, 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 仍无法完全满足区域内产业大规模转型的需求。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趋势, 对现有优势子产业进行了识别, 认为应将平板显示、通信、高端电子元器件三大制造产业, 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两种新型业态作为东莞重点发展内容, 进一步说明了上述子产业的优势所在, 并提出了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制约点。有以下建议:相关部门在清晰主攻产业的基础上, 可瞄靶优势产业的重点产品、重点技术、重点项目和重点实施企业, 研究优势子产业的特点, 洞悉其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路径, 解决核心企业的实际困难, 并配以相关土地、平台、人才、资金等相关政策进行重点扶持。
参考文献
[1]徐湛.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构建[J].标准科学, 2013.3.
[2]柴静.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06.
[3]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0.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高新科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现代高科技大部分都可以归为电子产业,尤其是高、精、尖的技术在电子行业运用的越来越多。电子信息业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的绝佳体现,可以这么说它是其他行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同时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
根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出来的特点,将我国的电子信息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建立时期、大规模发展时期、市场成型时期。下面就对这三个阶段分别作简单的介绍:1.初步建立时期。从1978年到九十年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从以前的以生产军工产品转为军工和民用产品相结合的格局。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积极向外国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规模化发展时期90年代以后到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呈飞速发展的态势。这一时期,我国在电子信息行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国家扶持了一大批信息科技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和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3.市场成型时期。21世纪至今,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进入全球化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既要完成大规模的电子器件订单又要加大力气研发新的技术,以期追赶上国外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地研究国外的技术标准,形成统一的规范,进而使得全球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子信息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对GDP的贡献极其明显。这是显而易见的,电子行业已经取代服务业,为我国GDP的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趋势,在传统工业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对电子信息行业对外出口的扶持力度,使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对外出口量连年递增。(3)科研开发实力得以增强,不少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子信息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加大了对信息行业的投入比例,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4)大力改善工业布局,努力提升劳动力结构。(5)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未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挥余地还很大,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二)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仍不算十分发达,特别是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品牌。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为:(1)人力资源落后。虽然我国人口众多,人才数量也为数不少,但能独当一面进行创新性研究的专业人才还是十分稀缺,这就使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领域还存在很大空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明显。(2)环境资源劣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电子信息产品假冒伪劣现象非常严重(在软件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缺乏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3)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虽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规模上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几乎没有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顶尖品牌的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没有实现升级,各企业也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因此,中国电子信息行业急需产业结构升级。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在未来,国家和政府必定会更加重视该产业的发展状况,加强宏观调控。重点关注市场的公平度、自由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法律法规上完善市场机制,保证电子信息行业安全、有序发展。
(二)产业结构会进一步调整
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面临市场经济下自由竞争的巨大挑战,市场结构混乱、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在未来几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会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建立和发展。第二,不断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为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活力。第三,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为以创造力为主导,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制造的能力。
(三)与其他相关技术共同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特别是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技术、通讯行业。主要表现为:第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各项技术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它们之间的交接之处越来越多,因此电子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必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第二,独立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是无法立足的,必须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结束语
电子信息行业是一个新型的行业,它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但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已经有了很好的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我们有着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和一大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有令自己引以为豪的名牌电子产品。本研究只是较为粗浅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稍作分析,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俊杰.后危机时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罗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蓝皮书(201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篇4
高技术处
(2011.1.20)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省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将其列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加大了投入力度。各市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纷纷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安排配套资金。目前,我省已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此背景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成效突出,发展形势喜人。
一、产业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情况
2010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发展基础日益夯实,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3.69亿元,比2009年增长20.45%。主要形成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两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733.68亿元,同比增长21.2%;软件服务业80亿元,同比增长13.96%;工业增加值202.9亿元,同比增长23.58%。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从行业分布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1个子行业中,除电子器件、广播电视、雷达产品同比下降外,其余8个子行业都呈增长态势,其中电子材料、电子元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等6个子行业增幅超过30%。软件服务业异军突起,2010年,全省软件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33%,大大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语音、电力、电信、交通、医疗、教育、自动控制、汽车、节能和公共安全领域应用软件已成特色,涌现出科大讯飞、工大高科、美亚光电、皖通科技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
从区域分布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合芜蚌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且区域特色鲜明。皖江城市带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超过90%,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合肥平板显示产业、芜湖LED产业都已初具规模,滁州信息家电、铜陵、天长、庐江、宁国的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等各具特色。
(二)新的产业增长点正在形成2010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新项目总投资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突破了500亿元。
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迅速崛起,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大提升,国内乃至国际比较优势显现。随着京东方TFT-LCD六代线、鑫昊PDP、彩虹(合肥)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友达液晶显示模组、乐凯TFT-LCD用光学薄膜、住友化学、法液空等相继建成投产,合肥已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液晶面板和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城市。投资280亿元的京东方八代线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到2015年,合肥市平板显示产业累计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年产值达1500亿元。
LED产业蓄势待发,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性强、引领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芜湖三安光电LED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现已开始购置设备,今年一季度投产;德豪润达LED项目,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11年年底竣工;合肥彩虹蓝光LED产业化项目投资20亿元,正加紧施工建设。
此外,我省的量子通信、智能交通、汽车电子以及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等领域自主创新成果突出,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正在加快产业化步伐。
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规模偏小、技术薄弱,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产业总体规模小。产值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比重仅为1%;工业增加值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偏低,占全省GDP比重不足2%,距支柱产业地位存在差距。
二是产业结构偏向低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规模效应显著的高端产品数量有限,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及网络设备等领域发展薄弱。
三是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集聚度不高。除平板显示和LED产业外,其他领域缺少规模上十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规模化发展受到制约。
电子信息产业 篇5
【概况】
2009年,重庆市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7%,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6亿元,增长23.4 %,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63亿元,增长29.8 %,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销售额的10.5%。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新加坡(密胜)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港城工业园、茶园新区、万州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和区县的电子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发展简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北部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核心,周边若干个特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圈带动两翼”,核心园区和区县特色园区共同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南岸区、渝北区、江北区、万州区、长寿区、永川区等区县。北部新区以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通信业为主体;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以笔记本电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为主体;茶园新区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空港工业园发展汽车电子,港城工业园发展信息家电,万州光电产业园发
展电子材料及电子代工。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引进项目和企业超过10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美元,实到外资3亿美元以上。2009年8月4日,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签约;9月11日,思科(重庆)通信产品制造基地签约;12月26日,英业达中国第二生产基地重大项目签约。惠普、富士康、思科、英业达的制造基地位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之一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为主的台湾代工企业承接惠普订单,生产面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日本读片业务量最大的DOCTOR NET公司、世界500强日本凸版集团公司、新加坡海皇集团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上海微创公司、好音达BPO中心、上海华腾软件重庆分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也相继落户重庆。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共获国家工信部等批准立项11个项目,资助项目资金18850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5项500万元,“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10600万元;“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7750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99246万元;下达市级信息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增长10%,第一批1800万元资助惠普电脑基地等11个项目,第二批2300万元资助思科、广达、合智思创等19个项目,带动企业投资近18亿元;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管理、验收,全年共验收到期项目92个,合同资金3510万元。
【行业地位和产品优势】
2009年,全市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603亿,增长29%,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69.9%,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0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260亿元,增长30.3%,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30.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5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260亿元,同比增长30.3%,占行业比重25.8%;信息家电115.1亿元,同比增长29%,占行业比重11.4%;应用电子136.9 亿元,同比增长22.2%,占行业比重13.6%;通信产品103.3亿元,同比增长18.0%,占行业比重10.3%;电子元器件186.1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行业比重18.5%;电子材料61.6亿元,同比增长 76.9%,占行业比重6.1%。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13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63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3家。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篇6
1.1 电子信息产业的内涵。
最近几年, 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得到了高速发展, 电子信息产品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人们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可以说,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有了突破性进展, 但其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广阔的, 并且其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并明朗的。
电子信息产业形成的时间并不长, 在20世纪最后20年, 电子信息及其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 信息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并形成了显著性标志, 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 信息产业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产生而形成的, 信息产业既包括信息硬件设备制造业、软件业, 也包括信息设备提供与信息服务业, 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特殊产业。令人吃惊的是, 现代信息产业的形成时间虽不长, 但是其发展速度之快、扩展规模之广、影响力度之大, 是过去任何产业部门的发展所无法比拟的。总之,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会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1.2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特征。
上文已经说过,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广阔的, 并且其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并明朗的, 具体的说,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1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最广泛的国际性, 其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增长, 产业转移发展的趋势十分突出。各个国家在生产技术方面有着不同特点, 一个好的电子产品往往由不同国家生产的零件组成, 产业全球化不仅能节约时间节约成本, 还能将各个国家最擅长的即生产技术最突出的部分组合起来, 使电子产品更加耐用更加先进, 这种发展使国际分工趋势日益明显, 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剧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1.2.2核心竞争力加剧趋势日益明显。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 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每个国家都需要发展本国的核心品牌, 只有核心品牌发展了, 国家才有机会在全球化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浪潮中取得胜利。1.2.3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企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几十年来, 跨国公司获得了迅猛发展, 跨国公司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资金优势, 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跨国公司在电信等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 跨国公司主导竞争规划势不可挡。1.2.4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 达不到一定生产规模, 产品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一方面, 入门坎限越来越高, 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 很难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另一方面,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 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之一。1.2.5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当今,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信息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往的产品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更加倾向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品,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各国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作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来实施。
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并且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明朗的, 是乐观的。总的来说,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CDP的增长日益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产业规模迅速增长, 增长速度居各工业部门首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国内生产总值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增加,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部门的产业共同的发展, 使国名收入日益增长。
2.2 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出口政策, 抓住扩大出口大好机遇,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市场进一步的拓宽, 使我国的净生产额得到了提高。
2.3 科研开发实力大大增强, 许多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电子技术己进入数字技术阶段, l990年以来, 每年取得科研成果2000多项。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产销量、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均有质的突破。
2.4 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劳动力结构有所提升。
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几个大型的专业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区域专业化的程度大于1, 而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专门化率高达3.5, 对周边辐射效应明显, 并带动了周围关联产业的迅速发展, 形成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园区。
2.5 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电子信息产业多年来为我国的信息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 现代电子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用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电子商务等各类新业务, 促进了社会进步。
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说, 近几年,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并且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明朗的, 是乐观的, 但是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迅猛的, 但也是不成熟的、不稳定的, 总而言之,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是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小, 甚至不及美国比重的1/10。 (2) 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储备相对不足, 创新能力较弱, 创新的资金支持不足。 (3) 总体技术水平还不高, 关键技术进口依赖性大, 特别是系统配套服务功能较差, 国民经济各行业需要的装备类产品大部分依靠进口。 (4) 信息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不少电子产品是对国外同类电子产品的模仿, 更多的是直接引进国外技术, 关键制造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线基本上是以引进国外为主, 关键元器件、原材料和配套件仍主要依赖国外。 (5) 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不强。我国的软件产业刚刚发展, 大量关键软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 信息安全难保证, 系统集成能力较差, 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高速发展。 (6)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方面为各部门、地区和企业提供IT和网络服务还显得不适应, 网上交易和结算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4 结论
总的来说, 电子信息产业近几年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我国都得到了高速发展, 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产业结构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 但大体上我们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是呈上升趋势的, 其的发展空间还是十分广阔并且发展前景还是十分明朗并乐观的, 相信, 通过国家科研人员的努力,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发展趋势迅猛,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可以说,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明朗的, 是乐观的, 但是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迅猛的, 但也是不成熟的、不稳定的, 总而言之,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是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我国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增长 篇7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格局
美国受困于主权债务危机,产业发展缓慢
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遭遇了债务违约风险和主权信用等级下调等两大冲击,致使国内市场出现恐慌。美债信用级别下调导致美元贬值,通胀预期增大,制造业恢复更趋艰难。2011年下半年美国GDP增速季度环比折年率可能仅为1.3%,比之前预测值降低0.8个百分点,经济疲弱走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受制于大环境的不利因素,美国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意愿减弱,发展前景更为不确定。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协会(SEMI)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8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订单出货比仅为0.8,创2009年6月以来新低,并且连续第11个月低于1。8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接获全球订单的3个月移动平均金额为1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8%,3个月移动平均出货金额为14.7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
欧洲部分国家债务缠身,产业成长空间受限
欧洲部分国家正在遭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加之一些国家逐步减低对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的补贴,电子信息产品消费环境不容乐观,产业发展趋缓。由于通胀预期上升,欧元贬值,消费者信心下降,影响到了整体消费,电子产业也难逃其中。欧洲市场约占全球电子产品需求的20%,经济动荡造成了大量订单取消,直接影响到笔记本电脑、家用电视、光伏电池和显示器面板的销量,对供应链带来沉重的打击。
以光伏市场为例,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陆续下调光伏产业补贴,极大地压缩了欧洲市场需求。2011年上半年,欧洲光伏安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装机量环比出现大幅下挫,第二季度间电池片价格环比滑落17%。国际咨询机构iSuppli预计,尽管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安装量仍将同比增长20%,但营业收入可能仅仅增长3.7%。
亚洲经济回升趋暖,产业发展基本面良好
由于民众对欧美债务危机心存忧虑,大量资金、人才和金融机构转而追捧亚洲市场,给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从已有的贸易数据和投资计划来看,中国与韩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日本已逐步走出大地震的阴影,产业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1~7月,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5951.5亿美元、30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和15.7%。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液晶显示板分别增长10.8%、7.5%和9%,发展势头较为强劲。
韩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IT产业发展,IT产业比重已占韩国GDP的11%。8月韩国IT产品出口额高达130.6亿美元,连续6个月突破130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59.7亿美元,手机、电视、系统半导体等大部分IT产品出口呈增长态势。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具有较强竞争力,半导体生产设备约占的全球市场份额的37%,半导体材料则超过66%。日本地震以来,半导体产业产能恢复迅速,9月份半导体设备订单较2010年同期增逾一倍,达到885亿日元,为2011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时,9月份来自日本芯片制造商的设备订单,包括进口设备在内,订单额达到501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5%。
拉美地区经济稳定,ICT产业表现良好
虽然全球经济整体上处于动荡调整阶段,但是诸如巴西、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拉美新兴国家却借机加大ICT领域投资和资源应用。拉美地区IP流量、云计算、移动应用等业务正快速发展。目前,83%的拉美企业表示已经初步建立商业智能战略,预计2010~2015年间,拉美地区IP流量累计年增长率将达到50%。拉美地区也逐渐成为IT大公司的主战场,在过去两年中,拉美市场成为微软公司业务增幅最高的地区。
主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软件与半导体
软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建设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据Gartner公司预计,2011年全球企业软件销售收入将增长9.5%,从2010年的2440亿美元增长到2670亿美元。其中,企业应用软件增长到1144亿美元,基础设施软件为1533亿美元。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北美企业软件开支为1212亿美元、西欧企业软件开支为783亿美元、亚太地区(不含日本)企业软件销售收入将增长到264亿美元。至2012年,全球软件市场将继续增长,销售收入预计达到2880亿美元。
由于欧美市场疲软,世界软件制造商正将目光转向新兴国家。如印度第二大软件服务出口企业Infosys正向中国市场积极扩张业务,公司计划未来2~3年将把在中国员工增加近两倍。
半导体硬件方面,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报告显示,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半导体设备项目支出低于预期,2011年产能成长预估从先前的9.3%下调到6.8%。与此同时,半导体库存量增长迅速,Gartner半导体供应链追踪库存指数(GIIST)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DOI指数为1.12,达到警戒水平。iSuppli预计,201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仅为3133亿美元,同比增长2.9%。
日本作为半导体领域的领头羊,由于受困于日元升值和地震后期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也逐步将产业向海外转移。如日本DRAM芯片生产商尔必达记忆体(Elpida Memory)最近就表示,将把生产转移至中国台湾,扩大美元计价采购,以应对日元走强及记忆体芯片市场疲弱状况。
互联网
由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互联网产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在信息化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移动互联应用成为产业发展新方向。
得益于从金大中时期就开始部署互联网发展战略,韩国互联网产业一直保持较快速度,目前网络下载速度位居全球之首,是中国的9倍。此外,韩国政府还制定了《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计划在2010~2014年间为该战略投入总额6146亿韩元的资金从而实现云计算服务的振兴,抢占未来互联网制高点,并由此预计产生约2000亿元的新市场。
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发达地区用户更趋向于购物和交友。例如在欧洲,有60%的互联网用户在线购买商品或服务,有52%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另有44%的人通过网络收看电影、视频或共享照片。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接入新方式,即使连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的非洲也已赶上潮流。例如,南非39%的城市用户和27%的农村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个人电脑
全球个人电脑产品继续此前的疲软走势,2011年以来市场销量虽然取得一定增长,但增幅不大,且远小于预期。Gartner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8520万台,与上年同期8330万台相比微幅上涨2.3%。其中,惠普出货量达1488万台,占全球PC市场的17.5%,成为行业领头羊。排名第二的是戴尔,出货量1062万台,占有率为12.5%;随后是联想,出货量1023万台,占有率12%。IDC公司预测,2011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仍将保持小幅上升趋势,同比仅上涨2.6%。PC销量增长幅度从前几年的两位数下降到目前的个位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冲击,加之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的消费下降。
从地域上来看,欧美发达地区PC销量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则增长平稳。2011年第二季度,美国个人电脑的销售量下跌5.6%,欧洲、中东跌幅均为4.8%。与此相对应的是,新兴国家制造商出货量则明显增加,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出货量增加了9.6%,拉丁美洲的出货量增加了15%。
手机
全球手机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智能手机渐成主流。Gartner调查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为4.287亿台,同比增长16.5%。市场前三位依然是诺基亚(22.8%)、三星(16.3%)、LG(5.7%)。受益于亚太地区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上年同期排名第六的中国中兴销量稍有增加,排名第五(3.0%)。第二季度手机市场中,智能手机销量为1.17亿部,较上年同期增长74%,占手机销量市场的25%。其中亚太地区3980万,欧洲、中东和非洲总共3500万,美洲3290万。预计2011年投放市场的智能手机将达到4.5亿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将上升到49.2%。据中国台湾DR研究机构预测,苹果智能手机2011年出货量将达到8640万部,同比增长82%,有望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方面,谷歌安卓系统(Android)以48%的占有率遥遥领先其他对手。安卓系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拥有绝对的优势,如在韩国拥有85%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台湾拥有71%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isPhone和RIM则要逊色许多,第二季度全球市场份额仅为18%和12%。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全球信息化工程快速建设带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迅猛发展。
Goldman Sachs公司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规模已达5725亿美元,平均增速为19.4%,预计到2013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到9630亿美元。美国电子商务已发展成年交易额达1500亿美元的大产业。我国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4500多亿元,且未来五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将达到12万亿元。
由于电子政务具有绿色经济、低碳环保、普惠民生等特征,各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大力推进。日本民主党政府近期增加了“社会系统”与“环境ICT(绿色ICT)”两大信息化战略,将投入信息化建设全部预算的24%大力扶持。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则斥资6.2亿实施远程医疗计划,积极推广远程医疗。俄罗斯莫斯科市政府通过了《信息城市(2012~2016)》发展规划,提供五年总额共计2054.17亿卢布的规划支出。法国工业部宣布投资20万欧元启动“Open Data Proxima Mobile”项目,将政府公共数据向移动终端开放,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查询到公共数据,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的灵魂在于创新 篇8
当前,各国都在积极制定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行动纲领,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积极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发展中国家谋求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更快发展。信息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总体上看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尤其是核心基础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这显示出国家对上述三大产业的重视。
工业革命2来,一些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一些国家正在工业化中期。60多年前计算机诞生,而比较普遍应用也就20多年历史。因为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信息装备日新月异,应用不断深化,所以,信息化在不断推进。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信息化也仅处于发展的早期。
刺激政策将显深远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研究室主任马名杰博士认为,应对国内外新经济形势,十大产业规划的出台较好地体现了产业间相互关联的特点,有助于形成一整套刺激政策,
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和渗透性强的特点,汽车、装备制造和造船业等都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用户。电子信息产业的振兴高度依赖于这些下游产业的发展状况。而汽车、装备制造和造船业等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直接刺激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可以说,十大振兴规划较好地反映了产业间的相互关联性,有利于促进产业链条中关键环节的发展。
中国在尚未完成市场化、工业化情况下,同时迎接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但目前“两化”融合大体上还是典型经验,比如说信息化对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宝钢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第一个新型大钢厂,在建设之初就提出,项目开工相应的信息化项目必须同时上线。目前信息化已经演变成企业的创新能力,演变成企业战略决策内在的核心环节。然而,整体上“两化”融合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早期。核心基础产业薄弱已成为制约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
为此,振兴规划中确定了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任务。要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等。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电子信息产业群08-26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07-05
电子信息产业园简介08-11
山东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09-06
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管理办法10-19
信息电子技术分析07-03
电子信息生产实习报告07-01
因子分析法的电子信息06-2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调查报告07-2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报告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