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精选12篇)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 篇1
1 引言
产业发展及其竞争力的形成与信息资源竞争力密切相关。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直接作用并构成产业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内经济活动主体既是信息资源载体的生产者, 又是信息资源的使用者, 这种特殊的属性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对产业产生显而易见的推动作用和支撑作用。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显著区别于其他产业之处在于其既生产信息资源在存储、流通、开发和利用环节所需的载体, 参与信息资源的“生产”和“管理”, 又依赖于信息资源的支撑作用。信息资源如用户信息、技术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对于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显著的, 因此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是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策略之一。目前, 我国尚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组织机构, 信息资源支撑作用较弱, 构建信息资源支撑体系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研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需要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2 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影响因素
从组织视角看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家信息资源丰裕度、信息服务机构信息资源储备和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企业信息资源竞争力三个层次。其中, 国家信息资源丰裕程度是基础;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 从而提高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而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可以提升国家和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 从而形成国家、产业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互动、融合和相互促进。
国家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提供了基础平台, 比如图书馆数据库、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国家通讯和邮政设施的建设, 以及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等环节, 综合起来构成了国家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丰裕程度。同时, 国家信息资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也为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服务机构是指面向电子信息产业中企业和用户的信息服务机构, 具体可以包括: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市场信息咨询及服务机构、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专业人才培养机构以及电子信息产品电子商务提供商等。这些机构主要面向厂商、销售商以及用户等群体, 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用户信息、战略咨询以及管理系统等信息服务。这些机构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环境的支持, 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支撑力量。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是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更是产业链条中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
3 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
根据上文对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本部分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 每一个层面再分化出三个子层次, 具体见图1。
从国家层面看, 国家信息资源竞争力 (丰裕度) 包括国家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国家信息资源战略和相关法律基础;国家信息资源涉及的信息储备;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数量和素质;使用信息资源的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和素质等诸多方面。从宏观到微观逐级梳理, 可以将国家信息资源丰裕度分化为国家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和国家信息资源发展潜力两个指标, 以上两个指标又同时可以细分为“数据库数量、专利和商标数量、图书报刊出版量”以及“计算机数量、通讯设施拥有量和科研人员数量”两个指标集。
从产业层面看, 指标选取和分化方法同上, 信息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可以分解为机构信息资源储备、机构科技活动投入和机构信息服务水平三个指标, 以上指标再分解为“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科研活动人员、行业电子图书音像制品数量、机构科技活动投入指标”, “产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机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产值、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行业软件数量”三个指标集。
从企业层面看, 企业信息资源竞争力可以分解为企业信息化投入总量、企业信息资源储备总量和企业商务信息化水平等三个指标。以上指标再分解为“企业信息化投资总量”, “专利和知识产权数量、科技研发和信息管理人员数量”, 以及“企业网站每日浏览量密度、技术引进合同数以及电子商务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三个指标集。
4 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评价模型
本文综合采取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法建立评价模型。前者主要用于测算指标权重, 后者用于测算指标水平。AHP法权重集设定如下:
(1) 第一层权重集A= (a1, a2, …, am) , 其中, ai (i=1, 2, …, m) 是第一层中第i个元素Ui的权数;
(2) 第二层权重集Ai= (ai1, ai2, …, ain) , 其中, aij (i=1, 2, …, m;j=1, 2, …, n) 是第二层中决定指标Ui的第j个因素Uij的权数;
(3) 第三层权重集Aij= (aij1, aij2, …, aijp) , 其中, aijk (i=1, 2, …, m;j=1, 2, …, n;k=1, 2, …p) 是第三层中决定因素Uij的第k个因素Uijk的权数。
本文设计并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对于以上指标之间相互重要程度的主观评价, 问卷按照“1~9标度法”将思维判断定量化。50位受访者分别来自工信部、电子情报研究所、IT企业、高校及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最终回收问卷50份, 合格问卷45份, 有效率为90%。笔者对每份问卷建立判断矩阵, 同时进行算术加权平均, 从而计算出总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出各指标权重集为 (计算过程略) :
在此基础上, 应用FCE法建立模糊判断矩阵。其中评测集S为{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其含义集为{完全无竞争力、基本无竞争力、有较小竞争力、有一定竞争力、有竞争力、有较强竞争力, 有很强竞争力、竞争力极强、有绝对竞争力}。对评测集结果进行比例集r测量 (r=评测某指标属于评测矩阵S中的专家数/专家总数) , 并建立模糊判断矩阵 (过程略) 。
5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实证分析
5.1 评价过程
笔者收集整理了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管理涉及以上指标的详实数据 (略) 供以上50名专家决策, 并对所有指标进行1~9段分值打分。发放问卷50份, 问卷全部有效。按照以上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如下:
(1) 第三层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2) 第二层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3) 第一层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5.2 评价结果
按照评判结果, 选择s4即“有一定竞争力”评判分数为0.697 8, 评判分数最高。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竞争力并不显著, 提升空间很大。从评价结果来看, 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1) 国家信息资源生产能力不足。根据第二层模糊评判集对于国家信息资源生产能力的评判结果, 国家信息资源生产能力的评判结果位于第三档, 即“有较小竞争力”;
(2) 信息服务机构支撑作用较弱。根据第二层模糊评判集对于信息服务机构信息资源服务能力的评判结果, 信息资源服务机构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服务能力为“有较小竞争力”。表明目前我国信息资源服务机构对于产业竞争力支撑作用较弱;
(3) 企业技术信息资源严重缺乏。根据第三层模糊评判集对于企业专利和知识产权竞争力的评判结果, 企业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竞争力层次为“基本无竞争力”。表明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在技术信息方面严重缺乏竞争优势。
5.3 政策建议
针对评价模型所揭示的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笔者从三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1) 从国家层面提升我国信息资源竞争力。制定国家信息化的战略规划, 加快政务信息化、社会管理信息化、公共设施平台信息化建设, 提高国家和社会的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和流通共享的能力;加快信息服务商管理体制改革, 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信息资源配置最优化。
(2) 从机构层面加快科技信息服务机构转型。推进信息服务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 实现政企分开, 推动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并向规模化、规范化转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积极开发和深入培育信息服务市场, 充分实现信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管理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流动和配置。
(3) 从企业层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从国家产业政策层面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利用税收杠杆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从人才开发和教育培养角度培养高素质、具备创新能力人才;从分配机制角度探索多元化分配机制, 实现各类要素参与分配, 激发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霍国庆杨英.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J].情报学报, 2001 (1) :2-9.
[2]王建平.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 (3) :12-15.
[3]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周星, 付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科研管理, 2005 (05) :29-34.
[5]杨伟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11) :43-48.
[6]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 篇2
争力初探
系
专别:资讯管理系 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2011058256
学生姓名:倪志明
完成时间:2013年4月13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概况和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简述了本专业学生所占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面临问题的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就业;竞争力;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概况
该专业软件硬件都学习,偏于硬件多些。
本科就业去向:第一做研发,可以做硬件方面,例如电源设计以及电路设计布线等等;可以偏软件方面,例如可编程逻辑以及单片机和嵌入式等汇编方面的,很多大学生出校门首选是做技术,生怕所学浪费,也感觉做技术有前途,但是做技术是不是要做一辈子谁也说不好。第二做技术支持,这项工作除了涉及一定技术以外主要还需要学会怎么与人打交道,要看你性格适不适合,当然即使这方面不是很强也可以渐渐练习。第三做品质管理以及质量检测等等,这项工作相比前两者可能不会那么辛苦,生活比较稳定 其他还有就是进一些电子厂做一些生产管理什么的,还有销售,因为电子专业具有工科相关专业背景,比学管理和销售的有一定的优势。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地点:一般在珠三角长三角(例如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北京以及大连也有部分)就业单位一般以台资韩资日资的电子企业居多,像移动华为等等出名和不出名的通信相关企业也属于就业范围,也有些外资(欧美)企业招聘此专业,至于工资待遇在所有专业中属于中等偏上,要看什么学校档次以及工作的地点和从事的工作甚至个人能力,范围大概在2K到6K不等。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其他求职者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能实现自身职业价值的、“人岗匹配”的工作或者职位的核心能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二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有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科学精神、科学水平等。三是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主要有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觉探寻、能动应变、不断创新等多种智能因素参与的综合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不仅具有一个大学生应具有的上述素质,作为理工科复杂的新兴专业,本专业的学生都培养出了更高的智商和更缜密的逻辑思维。而本专业的学习需要经常动手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很好的。这些都是公司和企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近年来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有了显著地进步,这有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从而,社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加大了,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岗位。这都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具有的就业优势。
然而,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大量的电子信息人才。这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加大了竞争,是很多本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快很好的进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使毕业生的工资也不够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企业的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很多学生选择了继续考研,以获得更高的就业资历。
四、对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我们现在还能够在象牙塔里,享受着大学知识的沐浴,也还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我们的嬉戏,还能够享受我们在大学里的爱情;面对毕业的人们,他们也发现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之大,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艰难与不易;已经毕业的人们,有的已经开始了他们艰辛的工作生涯,有的很顺利的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有的或许就在回忆和悔恨:当初在象牙塔的快乐,却变成了今天的落魄。为了毕业后能找个称心的工作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专业和英语知识。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为未来的就业作准备。即使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我们还可以继续考研,获得更好的资本。
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之痛 篇3
国进民退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互联网领域,只有按照市场法则, 大惊小怪。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未来会怎样?也许不可思议。
深圳曾经是开放的代名词,它会落伍 吗?至少在电子信息产业,它还是领头羊。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级强震,不仅直接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同时也对电子信息产业带来强烈冲击。日本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其产业兴衰对全球有着巨大影响。中国是日本的邻国,两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高度互补性,地震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不同领域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日本上游元器件行业概况与其受到的影响
(一)半导体产业1
1、在全球产业中所处地位 2010年,日本半导体企业销售额合计约为635亿美元,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29832亿美元销售额的21%。其中东芝是目前全球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闪存芯片供应商,瑞萨电子是全球最大的MCU供应商,尔必达是全球第四大DRAM存储器厂商。日本的FLASH存储器产量约占全球的36%,DRAM存储器产量约占全球的14%。
2、在日本和中国的产能情况
日本半导体芯片生产线在本土分布较广,在地震直接影响的区域(宫崎、岩手、福岛、秋田四县)内,共有18座芯片生产厂,合计产能约占日本半导体总产能的20%,占全球总产能的4%左右。
日本半导体企业在我国境内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封装测试领域,除南通富士通有相当一部分对外代加工业务外,其余均以承接日本母公司的芯片封装测试业务为主。
3、受此次地震的影响
地震区内的东芝、富士通等半导体企业在震区的工厂基本都已停工,这将使全球范围内相关半导体产品的供应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我国的东芝、索尼、松下等日资电子企业将直接受到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此外,瑞萨、东芝、松下等在国内的封装测试企业也将因为订单减少而受到影响。
日本是全球半导体硅材料的主要生产国,信越、SUMCO分别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半导体硅片供应商,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信越位于福岛的白河工厂已停产,占信越全部产量的2/3,约占全球半导体硅片产量的22%。硅片是半导体芯片的关键材料,其一旦停产将对全球半导体芯片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一)电子元件产业
1、在全球产业中所处地位
2010年,日本企业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产值约占全球60%,特别是在晶片电感、固态电容、陶瓷电容等高端元件领域,其产值所占份额都在50%以上。
全球电子元件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在以电阻、电容、电感为代表的市场中排名前10 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球份额超过65%,其中日本企业竞争力最为突出,位居前三的村田、TDK 、贵弥功均为日本企业。
2、在日本和中国的产能情况
受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日本电子元件制造能力持续下降,但主要产能仍在本土,尤其是高端电子元件产品。约有40 家工厂位于地震区域,接近本土工厂及子公司的一半,大多因停电而停止生产。TDK 、贵弥功、太阳诱电等企业受影响较大, 最大的电子元件厂商村田电子主要分布在东京以西地区,所受影响相对较小。
日本各大电子元件企业在中国都设有工厂或制造基地,主要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电子元件产品。
3、受此次地震的影响
在此次地震中,电阻和电感产品的生产将受到一定影响,对电容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日本是目前我国依靠电子元件进口的最大来源国。2010年,电容、电阻和电感三类产品自日进口所占比重分别为35%、28.1%和18.6%,因此,受地震影响,我国国内电容与电阻市场将受到较大影响,依靠进口的高端产品,目前国内还难实现先替代。
由于国内日子电子元件企业主要原材料大多来自日本,因此此次地震将对中国工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是关键原材料的短缺所带来的供货能力下降。
(三)LCD产业
1、在全球产业中所处地位
日本在玻璃基板、滤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等原材料环节占据世界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其中,玻璃基板产量占全球的60%,滤光片产量占全球的65%,偏光片产量占全球的近50%,高档液晶材料产量占全球近40%
2、在日本和中国的产能情况
日本LCD 产业分布在日本中南部东、西沿海的县市,以南部东、西沿海的区域为主,几乎所有的液晶面板厂和玻璃基板、滤光片、偏光片等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都分布在此,与震区都比较远,并未受到直接破坏。
除夏普、日东电工、住友化学几家企业外,其余日本面板企业和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厂商目前均未在中国开设工厂,多数以贸易公司的形式存在,负责中国地区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3、受此次地震的影响
因地震造成的交通、电力系统的破坏,日本LCD 企业产能会出现下滑,但对我国下游整体企业的影响不大。2010 年,我国自日本进口LCD 面板43.14 亿美元,仅占全部进口额的92% 。
LCD 原材料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产能下滑会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下游的面板厂商虽有一定的库存,但数量有限,再加上地震造成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面板厂商积极补给库存的预期会加强,从而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初步预估在2011 年第二季度, 上游原材料都会处在一个供应紧张的状态。
(一)LED产业
1、在全球产业中所处地位
日本是全球第一大LED 生产国,拥有从原材料与设备、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的完整产业链。2010 年,日本LED 企业销售额占全球市场25% 以上。其中,在上游设备与原材料环节的规模和技术优势明显;LED 衬底环节销售额约占全球16%,在全球前十大制造商中,日本企业有3家,其中京瓷是全球最大蓝宝石衬底供应商;在LED 外延/芯片环节,拥有日亚化学(全球最大的外延芯片厂商)、丰田合成等龙头企业。
nlc202309010839
2、在日本和中国的产能情况
三家材料/设备生产商住友化学、信越化学、三菱化学,两家蓝宝石衬底生产商京瓷、并木,以及两家芯片封装生产厂商昭和电工、Citizen 电子的部分工厂受到地震直接影响。两大巨头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主要的生产基地位于日本关西地区,离震区较远,受影响相对较小。
日本主要LED 企业的在华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但产品层次低, 多数高端核心产品并未在中国布局。
3、受此次地震的影响
日本是目前我国LED 产品进口的最大来源国。2010 年,我国自日本进口LED 芯片11 亿美元,占全部进口的315% 。受地震直接影响的昭和电工、Citizen 电子、京瓷、并木和大阳日酸等企业主要集中在芯片封装、蓝宝石衬底和MOCVD 三个环节,且在全球产业中的占比较低,对我国产业影响有限。
(五)汽车电子产业
1、在全球产业中所处地位
日本汽车电子产业涵盖动力控制系统、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车身电子、车载电子四大类,2010 年的产业规模占全球30% 以上。
2、在日本和中国的产能情况
日本东北部及东京周边,以及西南地区均有汽车电子生产厂及研发机构。在地震直接影响区域内,有上百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包括几十家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日本东北部地区是日本汽车出口的重镇,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多,约占本土总产能的18% 。
日本汽车电子企业在我国拥有众多企业,其产能占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的比例已超过15% 。
3. 受此次地震的影响
地震区内数十家汽车电子企业因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而停止生产,影响较大。2010 年,中国从日本进口汽车电子相关产品总额达31.9 亿美元,占我国汽车电子产品进口总额的50.8%,位居第一位。由于零部件库存有限,地震将短期内影响我国国内的日系品牌车型的配套业务,日系品牌车型存在减产的可能。
日本电子整机行业概况与其受到的影响
(一)笔记本产业
1. 在全球产业中所处地位
日本笔记本电脑厂商东芝、索尼、松下、富士通、NEC 在近几年来受成本压力,已逐步转向以代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本土剩余产能均较小,以生产高端机型及向本土供货为主,对全球笔记本电脑产业的影响力不大。但日本笔记本电脑用锂电池材料产值占全球50% 以上,影响将较集中于锂电池供应上。
2. 在日本和中国的产能情况
日本国内主要的笔记本电脑工厂,均离震区较远,受影响程度较低。在华的代加工厂如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富士康、和硕等分布于国内苏州、深圳、上海等传统重点生产基地,同时台系代家工厂商的西迁也使得重庆等西部城市在产业布局中的比重日渐提高。
3. 受此次地震的影响
日本整机制造企业受影响较小,主要受制于全国电力、物流等方面的恢复。TDK 位于秋田、山形等以PC 零组件生产为主的工厂受到影响,在短期内对下游合作伙伴的冲击较大,但因停电导致的停工可望尽快恢复。
中国笔记本电脑代加工企业的屏幕、内存、电池等基础零配件供应将受到地震的影响。尤其是锂电池及其材料部分,虽然韩国与日本的重合度较高,但产能均不大, 因此我国国内代加工企业的出货能力降低将在所难免。
(二)数码相机产业
1、在全球产业中所处地位
全球数码相机以日本品牌为主,市场份额占全球80%,主要有佳能、索尼、尼康、松下等日本企业。
2、在日本和中国的产能情况
地震直接影响了尼康的四个工厂,佳能的一个镜头工厂,松下的一个数码相机工厂以及富士的照相机研究所。数码相机的重要零组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影像传感器主要由索尼、松下及夏普三家提供,合计市场占有率90%,主要分布于日本南部与西部,离震区较远,受影响较轻。
日本数码相机企业的生产已大部分转移至中国。其中富士苏州工厂已占该企业整体产能80% 以上,松下厦门工厂占其整体产能90%,尼康内地工厂则主要生产消费类卡片相机,佳能的部分中低端相机在华制造。
3、受此次地震的影响
日本相机厂商仅将核心研发中心以及高端产品生产线留在日本本土,大部分产品生产线已迁移至中国、泰国、菲律宾等地区,因而受地震影响很小。日本数码相机在华工厂的关键零部件基本由日本本土提供,所幸索尼、松下及夏普三家供应商的工厂均远离震区,未受太大影响,因此对中国本土工厂的影响不大。
日本地震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日本地震对上游原材料及元器件行业的影响远远大于日本地震对中国电下游电子整机行业,这将迅速通过产业链扩散至全球子信息产业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其综合影响不容小觑。
(1)相关要素说明上游原材料将出现供货紧张,国内相关企业生产将受制约
地震对日本硅材料、液晶材料,以及部分半导体、电子元件的生产造成的直接损失较大。受电力不足、物流不畅影响,各行业未来的整体开工状况也难以确定。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全球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市场将出现供应短缺状况。国内LCD 面板、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中依赖日本原材料供应的企业,以及依赖日本核心部件进行组装的中国电子企业将面临短期冲击,原材料缺货将直接造成相关企业产量下降。
(2)上游产品价格将止跌上涨,下游企业成本负担将有所加重
2010 年年初以来,硅材料、液晶材料价格普遍呈现下跌走势。受地震的实质与心理影响,预计全球硅材料、液晶材料价格将止跌上涨,这将迅速地沿着产业链向下游传递,导致半导体、电子元件、LCD 、LED 、光伏等元器件企业以及下游电子整机企业的采购成本上升,相关企业的利润水平将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3)日企本土母公司受灾减产,将影响国内相关代加工企业订单
受此次地震带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大量日本企业位于本土的工厂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由于它们一般处于产业链上游,因此国内相关子公司以及为其提供代加工业务的台资企业和内资企业,订单将减少。
(4)市场将寻找新的供应商,国内相关行业将从进口替代中受益
全球市场因地震出现供货不足、价格上涨,因此硅材料、液晶材料、半导体、电子元件以及部分下游整机领域的国内厂商,将因进口替代效应而直接受益。地震使日本的高端电子产品供应紧张,有能力对其产品形成替代的国外企业会将部分产能向高端产品转换,因此将在中低端电子市场遗留出更多的市场空间。
(5)日本进行灾后重建,将催生相关产品配套需求
地震导致震区的工厂、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众多家庭也受到直接影响。未来灾区重建需要大量工业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这将为我国相关企业创造市场机会,使国内企业以及日本在中国的配套企业和代加工企业从中受益。
(6)日本电子信息产业将加速向外转移,为相关区域承接转移创造机会
日本企业出于风险转移的目的,将重新调整其产业布局,加速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亚太区域及中国作为日资企业的主要投资目的国,将在本轮产业转移中获得新的机遇。特别是上游的原材料和设备环节,其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更大。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 篇4
1.电子信息产业
从概念上来分析,电子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权威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在统计和分析时通常采用的词,电子信息产业具体细分为投资类产品、消费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三个大类。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根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1416亿元,同时,电子百强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5195亿元,比上届增长13.6%,占行业总量比重达到10%。整体的经营状况十分可观,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朝阳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包含的具体行业类别也较多,包括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但在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对产业链中进行综合分析,找到提升竞争力的要点。
2.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构成要素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电子信息产业的保密性: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基于网络的商业活动,这不可避免的使其中一些电子信息处于一个非常开放的极易被窃取的环境中,因此保证信息的保密性是维护电子信息产业活动中各方利益的必要条件;(2)电子信息产业的不可抵赖性;在传统商业活动中,信息的不可抵赖性便被十分看重,是交易成立的关键,贸易双方可以通过手写签名、印章、身份保证及抵押等进行信息的不可抵赖性确认。在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中,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同样是重中之重,但因为电子信息产业交易通过网络交换数据完成,传统的确保信息不可抵赖性的手段大都失去效应。因此保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中信息的不可抵赖性是非常重要的;(3)电子信息产业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在电子信息产业交易活动中,由于交易各方可以通过网络交换数据完成交易,所以交易各方提供信息额真实性是交易成立的前提;(4)电子信息产业交易信息的完整性:电子信息产业活动中交易各方交换数据时,若输入数据时产生意外差错或是交易某方故意输入不完整或是有差异数据,会是交易各方信息出现差异,对交易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威胁各方利益。另外,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丢失,次序混乱等问题,造成信息的不完整,对交易产生影响。因此,保障信息的完整性是电子商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5)电子信息产业交易中信息的有效性:电子信息产业交易活动中各方提供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其利益及信誉,若信息有效性无法保证,电子信息产业将不能够长期发展和进行。
3.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要点
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要点主要有:(1)最小化原则:电子信息产业要实现更好的发展,首先就是要保障自身网络交易的安全,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授予需要访问敏感信息的人员适当权限,即信息的权限最小化划分让后授予,是信息的流传和对信息的相关权限授予最小化,创造相对密封的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中大量涉及分级保护和分级授权的信息安全技术正是为达到该目的,能极大的限制人为造成的信息安全损失,例如电子安全协议中将信息分段并将不同分段的读取权授予不同的利益方;(2)做好电子信息产业的分权制衡,将信息的所有权限进行适当的分离,使每个拥有一定信息权限的人员相互制衡和监督,防止人员对信息进行非法使用。例如将密钥的所有权限分别赋予相关人员。(3)做好电子信息产业的安全隔离,创造电子信息产业交易的安全独立环境,使其受到的外来安全威胁最小化,起到对信息的完全控制和隔离的作用。在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产业很可能出现信息被篡改、假冒或恶意破环会使信息缺失保密性后继续失去其有效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活动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当信息缺少加密措施和保护措施以致被多次窃取后事窃取者掌握了信息格式和规律后,窃取者将很容易能做到对信息进行篡改、假冒或恶意破环,从而造成损失。有学者提出,在信息安全技术中大量创造独立信息系统和信息加密的信息安全技术便是为了达到该目的,例如防火墙对电子信息产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隔离、各种信息加密、隐藏技术对信息的隔离。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安全问题若是没有得到处理,很可能直接导致电子产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致使电子信息产业的活动不能开展、顺利进行或是产生利益损失。
摘要: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并且随着网络在人类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重,人类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加深,伴随人类活动产生的信息在数量、传递能力和传递速度也在急速增长,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关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中存在有许多竞争,电子信息产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也存在有许多安全因素需要不断加强,保障自身的实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结合市场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本次讨论中,首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发展要点,改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构成要素
参考文献
[1]刘烈宏,陈治亚.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三种模式比较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01):08—11,16.
[2]谢琼,李锦秀.福建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分析与对策——基于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J].莆田学院学报,2013,20(06):51—57.
[3]吴长莉,路静敏,赵晓兰等.基于因素视角的河北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竞争力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4):16—21.
[4]连捷.运作流程变革对PCB设计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以PCB设计企业Palpilot公司为例[J].电大理工,2016,13(01):48-51.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 篇5
产业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12个行业、产业,共46个门类。
兴趣领域及其技术现状
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是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其技术现状具体如下:
从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任务已经达成,而现阶段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时代,今后十年将会是3G移动通信系统正兴的时期,或许到了十年以后将会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天下。但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均会有重复性的时间点,大约每十年就有一项技术更新,不过随着通信科技的日新月异,或许转变会更快、时间也会更短。对于移动通信服务业者、系统设备供货商或其他相关产业来说,必须随时注意移动通信技术的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
产品情况
通信传输设备
一、通信发射机
二、通信接收机
三、微波通信设备
四、卫星应用产品
五、散射通信设备
六、通信导航定向设备
七、载波通信设备
八、光通信设备
通信交换设备
一、交换机
二、用户接入设备
通信终端设备
一、收发合一中小型电台
二、电话单机
三、数据通信设备
四、通信电子对抗设备
五、通信导航车辆
六、通信配套产品
移动通信设备
一、数字蜂窝无线电话系统设备
二、无线寻呼系统设备
三、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四、中小自动无线电电话系统设备
五、无中心选址通信系统设备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一、移动通信终端
二、其他移动通信终端
通信设备修理其他通信设备
主要企业
阿尔卡特朗讯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 爱立信 思科 富士通 华为 NEC 烽火科技 中兴 大唐电信 中国普天 艾克赛尔 三星 烽火通信 国人通信 京信通信 OKI UT斯达康 NEC 烽火网络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北电网络 上海贝尔 高新兴通信
经济效益
我国已经拥有通信制造业企业1500多家,19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47亿元,销售收入1274亿元,实现利润88亿元。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上看,我国通信制造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水平明显高于我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此外,我国的通信产品还出口到亚洲、欧洲、非洲、美从各项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开始,通信系统设备的出口量和出口企业逐年增加。当年交换机出口约27万线,金额6300万美元,是1995年以前出口量的总和。1997年,除交换机、传输设备外,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开始出口,出口企业增 加到6家。
1998年,出口方式开始转变,由单一交换机出口转为交换机、传输、线路等 成套设备的出口。中国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企业开始承担国外通信网建设的交钥匙 工程,并与当地企业合资成立电信运营公司,开始进入国外电信服务市场。
1999年,通信系统设备出口出现强劲增长势头,且成套设备出口、承担交钥 匙工程增多。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国内开发的IP系列设备、会议电视设备、接入网设备等都有出口业绩。据信息产业部统计,1999年我国 通信设备出口总额突破40亿美元;同比增长48%,成为我国出口产品中增幅最大 的产品大类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通信制造业企业分散,大多数企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再加上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总体经济效益水平较差。世界著名通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多
在20万美元/人·年以上,而我国通信制造业平均只有1.5万美元/人·年。发展走向
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包括卫星、光纤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
⑴低轨道卫星通信目前已经实用化;
⑵光纤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
⑶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GSM、CDMA、GPRS 和3G走向商用。
⑷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SDH)。
⑸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和蓝牙技术日臻成熟,现已广泛使用。
⑹ 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渗透,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这里再重点说一下3G技术:
国内外发展预测,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市场发展可能经历至少如下三个阶段:
初期,2001-2005年。其特点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继续发展和扩大,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在局部地区(城市等用户集中地区)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数据业务速率限制在384kbps及以下,地区或国际漫游依赖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中期,2004-2010年。它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成长期,其特点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和系统停止发展,建设成功全国或全球覆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全面达到IMT2000的各项要求。
后期,2010年以后,全球25%以上人口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设备开始进入市场,提供更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
结束语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增长 篇6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格局
美国受困于主权债务危机,产业发展缓慢
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遭遇了债务违约风险和主权信用等级下调等两大冲击,致使国内市场出现恐慌。美债信用级别下调导致美元贬值,通胀预期增大,制造业恢复更趋艰难。2011年下半年美国GDP增速季度环比折年率可能仅为1.3%,比之前预测值降低0.8个百分点,经济疲弱走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受制于大环境的不利因素,美国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意愿减弱,发展前景更为不确定。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协会(SEMI)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8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订单出货比仅为0.8,创2009年6月以来新低,并且连续第11个月低于1。8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接获全球订单的3个月移动平均金额为1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8%,3个月移动平均出货金额为14.7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
欧洲部分国家债务缠身,产业成长空间受限
欧洲部分国家正在遭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加之一些国家逐步减低对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的补贴,电子信息产品消费环境不容乐观,产业发展趋缓。由于通胀预期上升,欧元贬值,消费者信心下降,影响到了整体消费,电子产业也难逃其中。欧洲市场约占全球电子产品需求的20%,经济动荡造成了大量订单取消,直接影响到笔记本电脑、家用电视、光伏电池和显示器面板的销量,对供应链带来沉重的打击。
以光伏市场为例,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陆续下调光伏产业补贴,极大地压缩了欧洲市场需求。2011年上半年,欧洲光伏安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装机量环比出现大幅下挫,第二季度间电池片价格环比滑落17%。国际咨询机构iSuppli预计,尽管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安装量仍将同比增长20%,但营业收入可能仅仅增长3.7%。
亚洲经济回升趋暖,产业发展基本面良好
由于民众对欧美债务危机心存忧虑,大量资金、人才和金融机构转而追捧亚洲市场,给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从已有的贸易数据和投资计划来看,中国与韩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日本已逐步走出大地震的阴影,产业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1~7月,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5951.5亿美元、30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和15.7%。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液晶显示板分别增长10.8%、7.5%和9%,发展势头较为强劲。
韩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IT产业发展,IT产业比重已占韩国GDP的11%。8月韩国IT产品出口额高达130.6亿美元,连续6个月突破130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59.7亿美元,手机、电视、系统半导体等大部分IT产品出口呈增长态势。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具有较强竞争力,半导体生产设备约占的全球市场份额的37%,半导体材料则超过66%。日本地震以来,半导体产业产能恢复迅速,9月份半导体设备订单较2010年同期增逾一倍,达到885亿日元,为2011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时,9月份来自日本芯片制造商的设备订单,包括进口设备在内,订单额达到501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5%。
拉美地区经济稳定,ICT产业表现良好
虽然全球经济整体上处于动荡调整阶段,但是诸如巴西、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拉美新兴国家却借机加大ICT领域投资和资源应用。拉美地区IP流量、云计算、移动应用等业务正快速发展。目前,83%的拉美企业表示已经初步建立商业智能战略,预计2010~2015年间,拉美地区IP流量累计年增长率将达到50%。拉美地区也逐渐成为IT大公司的主战场,在过去两年中,拉美市场成为微软公司业务增幅最高的地区。
主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软件与半导体
软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建设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据Gartner公司预计,2011年全球企业软件销售收入将增长9.5%,从2010年的2440亿美元增长到2670亿美元。其中,企业应用软件增长到1144亿美元,基础设施软件为1533亿美元。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北美企业软件开支为1212亿美元、西欧企业软件开支为783亿美元、亚太地区(不含日本)企业软件销售收入将增长到264亿美元。至2012年,全球软件市场将继续增长,销售收入预计达到2880亿美元。
由于欧美市场疲软,世界软件制造商正将目光转向新兴国家。如印度第二大软件服务出口企业Infosys正向中国市场积极扩张业务,公司计划未来2~3年将把在中国员工增加近两倍。
半导体硬件方面,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报告显示,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半导体设备项目支出低于预期,2011年产能成长预估从先前的9.3%下调到6.8%。与此同时,半导体库存量增长迅速,Gartner半导体供应链追踪库存指数(GIIST)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DOI指数为1.12,达到警戒水平。iSuppli预计,201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仅为3133亿美元,同比增长2.9%。
日本作为半导体领域的领头羊,由于受困于日元升值和地震后期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也逐步将产业向海外转移。如日本DRAM芯片生产商尔必达记忆体(Elpida Memory)最近就表示,将把生产转移至中国台湾,扩大美元计价采购,以应对日元走强及记忆体芯片市场疲弱状况。
互联网
由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互联网产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在信息化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移动互联应用成为产业发展新方向。
得益于从金大中时期就开始部署互联网发展战略,韩国互联网产业一直保持较快速度,目前网络下载速度位居全球之首,是中国的9倍。此外,韩国政府还制定了《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计划在2010~2014年间为该战略投入总额6146亿韩元的资金从而实现云计算服务的振兴,抢占未来互联网制高点,并由此预计产生约2000亿元的新市场。
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发达地区用户更趋向于购物和交友。例如在欧洲,有60%的互联网用户在线购买商品或服务,有52%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另有44%的人通过网络收看电影、视频或共享照片。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接入新方式,即使连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的非洲也已赶上潮流。例如,南非39%的城市用户和27%的农村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个人电脑
全球个人电脑产品继续此前的疲软走势,2011年以来市场销量虽然取得一定增长,但增幅不大,且远小于预期。Gartner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8520万台,与上年同期8330万台相比微幅上涨2.3%。其中,惠普出货量达1488万台,占全球PC市场的17.5%,成为行业领头羊。排名第二的是戴尔,出货量1062万台,占有率为12.5%;随后是联想,出货量1023万台,占有率12%。IDC公司预测,2011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仍将保持小幅上升趋势,同比仅上涨2.6%。PC销量增长幅度从前几年的两位数下降到目前的个位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冲击,加之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的消费下降。
从地域上来看,欧美发达地区PC销量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则增长平稳。2011年第二季度,美国个人电脑的销售量下跌5.6%,欧洲、中东跌幅均为4.8%。与此相对应的是,新兴国家制造商出货量则明显增加,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出货量增加了9.6%,拉丁美洲的出货量增加了15%。
手机
全球手机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智能手机渐成主流。Gartner调查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为4.287亿台,同比增长16.5%。市场前三位依然是诺基亚(22.8%)、三星(16.3%)、LG(5.7%)。受益于亚太地区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上年同期排名第六的中国中兴销量稍有增加,排名第五(3.0%)。第二季度手机市场中,智能手机销量为1.17亿部,较上年同期增长74%,占手机销量市场的25%。其中亚太地区3980万,欧洲、中东和非洲总共3500万,美洲3290万。预计2011年投放市场的智能手机将达到4.5亿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将上升到49.2%。据中国台湾DR研究机构预测,苹果智能手机2011年出货量将达到8640万部,同比增长82%,有望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方面,谷歌安卓系统(Android)以48%的占有率遥遥领先其他对手。安卓系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拥有绝对的优势,如在韩国拥有85%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台湾拥有71%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isPhone和RIM则要逊色许多,第二季度全球市场份额仅为18%和12%。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全球信息化工程快速建设带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迅猛发展。
Goldman Sachs公司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规模已达5725亿美元,平均增速为19.4%,预计到2013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到9630亿美元。美国电子商务已发展成年交易额达1500亿美元的大产业。我国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4500多亿元,且未来五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将达到12万亿元。
由于电子政务具有绿色经济、低碳环保、普惠民生等特征,各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大力推进。日本民主党政府近期增加了“社会系统”与“环境ICT(绿色ICT)”两大信息化战略,将投入信息化建设全部预算的24%大力扶持。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则斥资6.2亿实施远程医疗计划,积极推广远程医疗。俄罗斯莫斯科市政府通过了《信息城市(2012~2016)》发展规划,提供五年总额共计2054.17亿卢布的规划支出。法国工业部宣布投资20万欧元启动“Open Data Proxima Mobile”项目,将政府公共数据向移动终端开放,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查询到公共数据,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 篇7
20世纪90年代,电子信息开始影响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也因电子科技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现今,我们已经不能离开电子科技的发展了。电子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门,最早在德国兴起,到如今它的产值是所有产业中最多的部分。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是研制电子元件,仪表仪器,是一项军民结合的产业,它对部队以及百姓的生产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人民的生活来说,电子信息产业在雷达制造中,广播媒体传媒中,仪器设备中,导航发展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的发展让文化得到传播,让生活变得生动活泼。对于军队来说,电子信息产业在电子侦查发展中,导弹卫星制造中,提高装备防御系数和伤害力中都是核心内容,对我国社会的治安以及国际治安有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2012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额已突破十万亿,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15%。不断发展的态势要求我们应该理性正确的看待电子信息发展,让电子信息产业能在行业竞争中,保持着良好的态势,更好的为社会为祖国的发展增添力量。
2.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三种模式的概述
2.1 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竞争模式
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竞争模式是一种从企业的顶层到企业基层一层层的管理模式,它的核心就是集团的顶端部门。这种模式将产前的调查阶段和产中监管阶段以及产后服务阶段都整合在一个完整的管理之下,为企业良性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产业链竞争模式还要求了各个部门的能统筹管理,能在企业顶层管理部门的带动下,安排好各自部门的生产和发展。对制造部门要求精工制造,对服务销售部门要求艰苦周到,对产业制造基础部门要求尽可能降低成本价。以各个部门的发展带动整个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
2.2 电子信息平台产业链竞争模式
电子信息平台产业链是将整个产业链以功能和作用分块,将产业链中的不同的环节围绕着终端产品和企业的核心技术来分开管理。这种模式提高了企业产品的标准水平和精密度,也大大的提高了电子信息企业的技术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这种竞争模式下,生产管理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直接减少了由于市场研究不足带来了存货挤压,产品落后等现象。电子信息平台产业链竞争模式将模块分开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创新力,研究制造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电子信息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2.3 电子信息联盟产业链竞争模式
电子信息联盟产业链竞争模式是一种基于网络进行分工的模式,主要是要将各个部门工作者所掌握的不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术进行分享研究和总和,依靠网络快速准确的优点,将知识快速的进行共享。将企业内部整体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将整个产业链进行分割,各个部门专注于研究其部门的内容,并且对其他部门给出的技术和经验进行整合。技术设计部门不仅要在设计中有所成就,还要结合核心技术部门和终端销售部门所给出的建议来设计产品。核心技术部门不仅要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还应该考虑带设计和销售部门的经验总结。同理,终端销售部门不能仅仅只是做销售,还应该多多了解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的优点,将优秀的产品向社会推广。
3.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三种模式各自的作用
3.1 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竞争模式的作用
全产业链竞争模式是一种存在时间较长的模式,主要在产品功能的竞争中产生作用。这种企业整体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还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传播,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态势。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理念已经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许多商贸活动也开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电子信息产业以其简便、快捷、安全的性能,受到广泛的欢迎,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电子信息平台产业链竞争模式的作用
这种竞争力的模式主要着重于市场对产品需求的竞争。电子信息平台产业链竞争力从市场大众需求入手,改变产业设计思路,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同时以最快的时间将新产品向大众推广,以此来扩大企业的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的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电子信息联盟产业链竞争模式
联盟产业链竞争模式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的模式。这种模式将用户体验者和产业生产者联系到一起,用共同的发展眼光对电子信息业进行深化改造。用大众的眼光对产品进行设计和生产,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还对产品的销售做出大大的贡献。
4. 总结语
在21世纪的新时代,我们应该紧跟世界的发展,对电子信息市场进行勘察,对电子信息企业的竞争模式进行改革。企业也应该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企业文化,筛选出适合企业的竞争模式,取之长去之短。将设计环节形成一个有创新的部门,将核心科技形成一个有顶端技术的部门,将终端销售形成一个有竞争发展的部门,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电子行业,使之为我国的人民和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烈宏,陈治亚.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三种模式比较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01):8-11,16.
[2]谢琼,李锦秀.福建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分析与对策——基于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J].莆田学院学报,2013,20(06):51-57.
[3]吴长莉,路静敏,赵晓兰等.基于因素视角的河北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竞争力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4):16-21.
[4]吴德进.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01):137-142.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 篇8
因此, 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了江苏省的支柱产业, 是推动该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引擎。本文将运用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和GEM模型, 对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1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
2012年6月, 江苏省经信委制定并出台了《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着重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出的新气象: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2]。由此可知, 江苏省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将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1.1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概况
(1) 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江苏省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 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近几年来,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受到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利影响, 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但该产业总体上仍呈现出高位运行的态势。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7年的12 000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29 840亿元, 增长近3倍, 并且2013年1~4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已将近10 000亿元, 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的统计信息, 其中2013年为1~4月份数据。
(2) 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对江苏省GDP的贡献率近年来,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对该区域GDP的贡献率基本上均保持在30%左右, 如图2所示。因此, 电子信息产业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明显。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3)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对外依存状况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依存度趋于下降并且内资企业的产值增速要高于外资及港澳台企业。2013年1~4月份, 电子信息产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3 899亿元, 同比下降4.1%, 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5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内销产值4 578亿元, 同比增长21.6%, 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 且内销对产业增长贡献率为125.7%;出口依存度从2012年的51.9%下降到46%。电子信息产业中内资企业的增速高于三资企业。2013年1~4月份, 全行业内资企业共实现产值2 980亿元, 同比增长20.7%, 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占全行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30.9%提高到34.1%;三资企业共实现产值5 756亿元, 同比增长4.2%, 增速比一季度降低0.7个百分点, 其中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增速分别为7.2%、3.1%。这充分说明了,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严重依赖境外市场和外资企业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2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近年来, 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了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现代通信、数字音视频五大产业, 以提高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3]。江苏省通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并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带, 形成了五大核心产业:以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等重点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为核心的软件产业;以多芯片集成技术、倒装焊技术、圆片级封装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以平板电视、平板显示器、可控面板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为核心的新型显示产业;以手机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光纤接入网络建设等领域为核心的现代通信和网络产业;以视听行业、信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数字音视频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但提高了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且为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计量经济分析———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
2.1 电子信息产业在江苏省三大主导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自2002年以来, 电子信息产业、化学原料及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逐渐发展为江苏省的三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占该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 近年来该比重均保持在60%以上, 然而, 化学原料及制造业和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的工业产值均低于60%。由此可知, 电子信息产业对该区域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作用最大, 如图3所示。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2.2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电子信息产业是推动江苏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随后, 将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 以衡量该产业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贡献作用的大小t。
(1) 建立模型Yt=β0+β1X1t+β2X2t+β3X3t+Ut, (t=1, 2, …, n) 。
其中:Yt表示第t年江苏省生产总值;X1t表示第t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X2t表示第t年化学原料及制造业工业产值;X3t表示第t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业产值;β0、β1、β2、β3表示未知参数;Ut表示随机干扰项。具体数据, 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2) 模型的估计应用Eview 5.0以及表1中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 得到如下结果 (括号中数字为t值) :
(3) 回归结果的分析从以上的方程可以看出: (1) 拟合优度R2=0.999 736, 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状况良好;DW=1.723 623, 表明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自变量斜率系数t值的绝对值显著大于t0.05 (11) =2.201, 因此,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化学原料及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工业产值较好地解释了全省GDP的变化; (2) 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的系数为1.570 735, 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 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X1增加1亿元, 全省生产总值Y增加1.570 35亿元; (3) 化学原料及制造业工业产值X2的系数为-0.340 652, 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 化学原料及制造业工业产值X2增加1亿元, 全省生产总值Y却减少0.340 652亿元; (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业产值的系数为1.979 444, 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业产值X3增加1亿元, 全省生产总值增加1.979 444亿元。由此可知:首先,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该产业已经成为了江苏省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次, 电子信息产业1.570 735的贡献率, 仅次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79 444的贡献率, 这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对江苏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最后, 随着江苏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程的加快, 电子信息产业将与各行各业产生更加明显的关联性,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将日益增强。
从三大产业工业产值占江苏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对该区域工业发展的贡献作用最大。而通过回归分析的检验可知,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江苏省GDP的贡献作用最大, 因此, 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3.1 GEM模型简介
Padmore等[4]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 通过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多年研究, 提出了一种对企业集群竞争力进行评价的GEM模型。
GEM模型包括3大要素, 即“基础 (Grounding) ”、“企业 (Enterprises) ”、“市场 (Markets) ”, 且每个要素由特定的一对因素构成。因此, “GEM”模型又可以称为由3个因素对或6个因素构成的评价模型:因素对一是“基础”, 由“资源”和“设施”2个因素组成, 其实质是指产业发展中的供给要素, 即产业集群外部为产业内部企业所提供的要素;因素对二是“企业”, 由“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和“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组成, 其实质是产业的结构因素, 同时也是产业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因素对三“市场”, 由“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组成, 其实质是产业的需求因素, 它包括最终市场需求、中间需求以及集群中企业的需求, 如图4所示。
Padmore等认为每个“因素对”的因素具有互补作用, 即完善的“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源”的匮乏, 优良的“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的缺陷, 而需求旺盛的“外部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需求不足的“本地市场”, 反之亦然。
随后, 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 提出该模型可以用于对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吴思静[5]认为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并成功地将GEM模型应用于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本文将应用GEM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行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3.2 GEM模型下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分析
3.2.1 资源
决定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大小的资源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江苏省是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聚集地, 该地区文化底蕴浓厚、创新氛围活跃。近年来, 江苏省充分发挥了高校院所的智力资源、基础研究优势以及行业骨干企业的投资资源、产业化优势, 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 为该区域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2012年底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分别为2 141个和103个。其中, 江苏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 如表2所示。
Princely[6]认为, 一个组织拥有的创新性知识越多, 该组织将从其所在区域的技术外溢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近年来, 江苏省从事科技活动的比重稳步上升, 如图5所示, 2012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为91.4万人, 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近3倍, 其中研发人员增长了5倍, 上升到52.2万元。因此, 从数量上看, 这将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然而, 江苏省的人才结构仍存在问题, 即中高级人才数量不足且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以软件业人才为例, 从事软件的研发、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江苏省软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单位:个
数据来源:江苏省科技创新平台。
数据来源:江苏省科技厅
3.2.2 设施
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的匹配程度是影响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施和通讯设施等实物结构, 软件设施包括相关技术服务体系、税收优惠政策、创新型工作环境。
(1) 硬件设施 近几年来, 江苏省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 2012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4万km, 新增1 871km,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 371km, 新增249km。铁路营业里程2 309.1km, 铁路正线延展长度3 724.6km。并且, 全省通讯设施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比如, 目前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为3.66万km, 2012年新增0.36万km。随着硬件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内的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更加便利化, 从而降低了产业内各企业的创新成本, 进而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
(2) 软件设施 首先, 相关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 可以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比如, 江苏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于2007年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 总投入1 000万元, 省拨款100万元。该平台依托中国赛宝 (华东) 实验室技术力量建设, 围绕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以质量和可靠性技术为核心, 一站式地为电子信息企业提供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全寿命过程中的质量和可靠性设计、管理、控制、检测、评价等技术服务。其次, 以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为目的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最后, 创新型产业环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从而增强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最终提升该产业的竞争力。
3.2.3 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企业
一方面, 由于专业化分工的要求, 处于电子信息产业上游的供应商, 主要为该产业的正常运转提供其所需的种类齐全、质量优良和低成本的原材料。通过与相关的上游供应商企业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 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及时了解并掌握原材料的新性能, 从而提高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过程中的成功率。比如, 2012年该区域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为13 090.5亿元, 增长了12.8%, 并且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新产品产值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另一方面, 相关辅助企业也是影响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相关辅助企业主要是指可以在技术、人力资源、专业设备方面相互交换使用或者处于同一产品市场的企业, 比如软件开发方面的龙头企业:东软股份、用友软件、日恒软件。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动, 将会激发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创新, 进而增强了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然而, 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辅助企业集聚程度不高, 龙头企业与下游企业的联动性关系较为薄弱, 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3.2.4 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
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电子信息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产品的生产方式、产权结构等, 是整个企业集群进行战略定位和竞争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其合理规模和生产方式的界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 在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形成的初期, 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 企业之间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以共同抵御外部市场的压力, 因此, 该时期进入企业数量越多、规模越大, 将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内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进而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然而, 当该产业经历了成长期的快速发展之后, 逐渐成为了江苏省的支柱产业, 即该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成熟期。产业内所能容纳的企业数量已经接近饱和, 即新企业的进入比较困难。与此同时, 某些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 逐渐成为了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 并引领该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Joost[7]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往往需要具备一种重要的能力, 即企业能够通过在创造程序中对元数据进行创新性整合, 从而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 通过对元数据的创新性整合并结合该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 明确提出了该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即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的进程, 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特色产业发展密集地带。然而,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在企业构成上, 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且其带动作用不明显, 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有待提升。
3.2.5 本地市场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江苏省通过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行业调整振兴规划, 推进关键领域的结构调整和企业整合, 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心由外部市场转变为本地、外部市场并重。随着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 本地市场的内需拉动效应逐步显现。以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为例, 2010年企业实现内销产值8 386亿元, 同比增长29.3%且内销增速高于外销增速1.1个百分点。随后, 电子信息产业本地市场的内销增速稳步提升, 2012年全行业的内销产值突破了10 000亿元, 达到了13 186亿元, 同比增长15%, 增速为全年最高, 对全行业增长贡献率达70.9%。良好的本地市场, 不但可以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产品提供营销渠道, 而且激发了该区域相关企业的创新热情, 进而在全行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从而提升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3.2.6 外部市场
吴思静等认为, 外部市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市场的规模和潜在增长率、消费者的特性、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等。目前,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不利的外部市场环境。然而, 仍不能忽视外部市场的重要性。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有利于扩大电子信息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规模;有利于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有利于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因此, 为了使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外部市场需求,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企业将逐渐与外部市场的消费者建立合作关系, 从而提升该产业的竞争力。
综上可知,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在相关设施建设和本地市场开发方面的能力力显著提升, 而人才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仍是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同时也是阻碍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4 提升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上文主要基于GEM模型, 分别从基础、企业、市场3个层次分析了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竞争力状况。同时, 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程度均较高的行业, 为了增强其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 政府和该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应根据GEM模型的6个因素, 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战略, 从而提升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4.1 逐步完善产学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江苏省是国内重点高校和国家级研究所云集的地区。这将为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一方面, 政府应制定高水平、可操作性强的电子信息复合型人才培养规划;促进企业与高校、研究所之间开展更大规模、更加深入的交流合作;协助高校和企业建立电子信息产业管理和营销方面人才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应主动建立起产、学、研的协作机制。比如, 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基础性研究,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智力资源层面上支持;企业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项目进行投资, 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资金层面上的支撑。
与此同时, 企业和高等院校应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互助合作。企业应为理工类院校在校生, 尤其是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学生, 提供暑期实习岗位, 使他们能够通过实践过程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理论。
4.2 继续强化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
便利、快捷和低成本的交通运输设施和通讯工具, 一方面可以提高该区域企业的信息交流频率并降低其交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该区域企业之间社会网络的形成, 进而促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 最终将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然而, 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品, 由于“搭便车”效应的存在, 江苏省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其生活、工作环境。
江苏省政府应大力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 以“科学、公正、服务、价值”的理念为宗旨, 继续推进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该平台应能够为电子信息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可靠性保证、软件评测、产品失效分析、可靠性试验、质量认证、信息化工程监理、制造技术培训等“量身定做式”的技术服务。
4.3 逐步推动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 因此, 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企业立于该行业不败之地的关键。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投入高、风险大, 若由某个企业单独完成, 则必须承担较高的成本, 并且成功率较低。因此, 政府应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协助大企业做大、做强并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相互协作的联动机制, 从而提高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4.4 积极培育优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企业层面来看, 优势的企业应通过吸纳优秀人才、优化企业结构和明确其战略定位的途径, 为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从政府层面来看, 除国有企业外, 政府不应干涉企业的结构安排和战略制定, 但政府应引导关键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鼓励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并加强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而将其发展成为该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 并成为提升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主力军。
4.5 大力推进企业本地市场的开拓
随着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及该区域对于“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 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本地市场开拓的最佳时期。那么, 提升本地消费者对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 则是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
以电子信息服务的创新为例, Fons等[8]认为, 信息服务通过以下几种模式产生: (1) 根据特定客户的需要, 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得、聚集、展示、处理、创新并向最终客户传达相应的信息内容, 因此, 这些数据与客户的需求将有更大的相关性。 (2) 按照信息使用者的反馈, 增加服务特性, 创新信息服务形式。 (3) 信息服务供应商和需求者各自的利益导向作用。由此可知, 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本地市场的消费者开展合作活动, 以便及时发现并掌握潜在的消费者需求, 为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该产业发展的法规, 比如对电子信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安全性、实用性等进行严格评级, 从而鼓励本地市场采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 推进该区域“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层次融合。
4.6 加快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 虽然部分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但总体来看,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主要表现为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普遍较低, 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 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使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逐步由产品升级过渡到功能升级, 进而实现跨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比如, 在市场开发方面, 企业应派遣市场人员进入国外市场以了解国外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在新产品或服务的研发方面, 与国外研发机构合作, 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机场、港口等实物设施的建设, 从而使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外部市场更加便利化。
5 结语
近几年来, 通过制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决策, 该产业已经成为了江苏省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行业。然而, 通过将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化学原料及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工业产值对全省GDP的贡献作用进行回归分析, 发现电子信息产业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仅次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位居第二。由此可知, 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本文运用GEM模型对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即分别从“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企业”、“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者”、“本地市场”、“外部市场”6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发现了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即人才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因此, 一方面, 政府应积极引导并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如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整合等措施;另一方面, 企业应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 进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摘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这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首先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接着重点应用“基础 (Grounding) —企业 (Enterprises) —市场 (Markets) ”, 即GEM模型对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即人才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等。在此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计量分析,GEM模型
参考文献
[1]刘志彪.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方式的转换: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式转型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 2008 (4) :1-7.
[2]杜颖梅, 陈宁.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跟紧技术变革加快产业集聚[N].江苏经济报, 2012-06-21 (A01) .
[3]水家耀.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J].中国信息界, 2011 (10) :18-22.
[4]TIM P, HERVEY G.Modeling systems of innovation:a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s[J].Research Policy, 1998 (6) :625-641.
[5]吴思静, 赵顺龙.基于GEM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5) :154-156.
[6]PRINCELY I.Internet/e-business technologies acceptance in Canada’s SMEs: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J].Internet Research, 2011 (3) :255-281.
[7]JOOST K.Creation-driven marketing:integrating metadata in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J].New Library World, 2007 (11) :552-560.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 篇9
(一)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三大类产品,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涵盖通信器件制造、视频音频产业、信息设备制造、软硬件开发、信息服务及网络建设等多方向产品及服务领域。在2015年9月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中,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共创造了1416亿元的利润总额,完成出口交货值5195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已然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产业竞争力
竞争力是比较并表现同类事物优劣程度结果的一种概念和体现,产品竞争力亦是如此,只不过将比较的对象特定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产业同比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供需情况、盈利情况等方面比较的总体表现出的竞争能力,因此产业竞争力也被称为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情况简述
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尽管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且涌现了一些知名的品牌,例如:海尔、联想、华为等,但是整体上来看,国际竞争力仍有不足,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尖端领域的技术上有着明显不足。因为电子信息产业覆盖面较广,涉及众多相关的产业,所以例如芬兰、瑞典等国在某一领域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构成上来看,大体分为产业的盈利能力、持续获利的能力、所占据全球经济的市场份额,以及电子信息行业内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从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行情况报告中获得相关数据:全年通信设备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3.2%;家用试听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4.8%;电子元件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7.8%;计算机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0.4%;电子器件行业销售产值增同比增长10.5%;信息服务和软件类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6.6%。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可观的前景,表现出的盈利能力和持续获利的能力较好,但在行业内部的竞争力表现上,因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还不能较好地洞察或引领新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走向,更多的情况要结合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改变自身的研发工作和制造工艺,缺乏主动性,竞争力表现不足。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三点:
1)高级生产要素。在该因素方面,日本和韩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处于本土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拥有大量高级生产要素,不仅表现在尖端领域的设计开发人员,也有智能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生产流水线,并且不断升级技术和设备。
2)国内需求。本国对于相应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我国目前状况上来看,国内需求量仍保持较大水平,有需求就有生产,从而具有竞争力,我国人口基数大,互联网信息时代到来对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只增不减。
3)产业集群。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周边产业的集群程度也对最终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较大影响,合理的产业链结构可以推动香瓜年企业共同快速发展,
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方向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尽管在某些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但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面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仍有选择性和机会:
1)近期被讨论得热火朝天的话题———谷歌Alpha Go与李世石的人机对弈,再一次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对于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主要推广和开发的领域为人工智能,百度CEO李彦宏先生也曾表示: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很大的机会,希望政府和国家能够创立更好的创新和开发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2)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美国苹果等智能手机大举进入国内,VR/AR设备的相关3D技术开发和应用也成为热点,英特尔、AMD等大公司也开始对该领域进行研究投入,对VR芯片等进行布局,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应该抓住时代的发展,在该领域技术成熟之前投入研究,率先占据一部分市场;
3)如今,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并大力推广“互联网+”概念后,国家相应投入了大量资源扶持相关产业,在相关配套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行业也尤为突出,政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这就给了我国电子制造行业新的动力,同时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也成为了《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
五、结语
本文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为研究方向,对其国际竞争力进行简述和分析,找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未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进行预测。相信在我国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会有更进一步的质的提升,逐渐占据更大全球经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规模,目前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手机、计算机和彩电更是位居世界出货量第一位,但在尖端技术上德国、美国较我国仍具备一定优势。本文从电子信息产业入手,简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并针对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电子信息,国际竞争力,产业现状
参考文献
[1]孙中伟.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竞合模式与转移路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28(4):63-68.
[2]曹陆松.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 篇10
一、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困境
(一)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从总体来看相对较弱, 信息技术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排名列第41位, 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电子信息产业通常是指全部的信息技术及产品制造业和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 如计算机类产品、家用电子产品、元器件类产品等。从整体上看,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所涉及的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局面。例如, 在计算机业中, CPU和操作系统软件等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 还需要依赖国外公司提供;在电视机制造业中, 机芯显示器等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造成产品升级换代速度过慢;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 其芯片的工艺制造技术还很落后,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对集成电路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对外依存度攀升;网络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研发能力差, 产品档次低。
2. 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潮流下,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 在部分领域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但从总体来看, 无论是企业规模, 盈利能力、研发实力、品牌建设还是营销渠道都与跨国公司有着很大差距, 直接表现在各行业的销售收入均低于跨国公司。
通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的分析, 不难看出, 由于目前国际竞争力较弱导致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基础建设无论是从经验上还是技术上都很薄弱, 提升国际竞争力还面临一定的困境。
(二)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困境
1. 核心技术落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很多行业对外依存度高主要表现在企业核心技术自给率低、研发投入不足等方面, 据调查,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自给率仅为18%, 其中核心技术和关节环节还不足10%, 即便是诸如联想、华为这样的龙头企业, 还需要依赖国外公司生产的产品来作为自己产品开发生产的技术核心元件。此外, 据统计我国百强企业中约80%研发投入不足5%, 全行业研发强度仅为2.1%, 加上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使得仅有的研发成果也难以得到保障, 严重影响了企业研发积极性, 令技术开发雪上加霜, 导致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难以获得技术支持。
2. 缺乏品牌效应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是否有其自己的知名品牌。而品牌的核心就在于产品的质量和技术, 而我国企业不仅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 最关键的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加上海外宣传成本巨大, 因此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来看, 在国际市场树立自身品牌举步维艰。
3. 国际经营管理水平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经营管理水平低, 大多数企业没有对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管理者缺乏先进的国际经营管理理念, 同时又忽视培养掌握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的人才, 使得企业制订出的国际化战略只能是纸上谈兵, 无法实施。例如, 联想成功并购IBM业务后, 国际化人才的缺乏使得联想找不到适合派往国外分公司的管理人员。
除上述三点外, 政府作用和产业生产效率也是制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为产业发展提供扶持
1. 建立健全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首先要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并不断完善有关行业监管和市场调控方面的政策, 为企业科技研发保驾护航, 同时还应制订适当的激励政策, 调动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其次, 制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政策, 特别是在原有的区域块状经济地区, 如浙江省, 上海。从而利用产业集群来引导市场机制的发展, 建立充满活力的市场机制以消除市场缺陷。
2. 搭建企业服务平台, 指导企业发展
政府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 从销售渠道、人才引进渠道和融资渠道三个方面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 协助企业建立销售网络、融资体系以及电子信息行业协会等, 为企业吸引有现金国际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的人才制定优惠政策, 为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3. 大力培养重点企业, 优化电子信息产业格局
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 做大做强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 培育像微软, IBM, 因特尔这样的大型电子信息产业企业, 领导我国电子信息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体系, 进而有效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彻底转变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格局, 形成强强局势。
(二) 对电子信息产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1. 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技术开发能力
电子信息企业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企业的科研投入, 开发创新, 提升电子信息产品附加值及售后服务水平, 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发展,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与此同时, 产业企业还要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加强技术消化力度, 减少对外技术依存度,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以切实增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同时电子信息产业还要推动基于内需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的形成, 培养良好的国内需求市场, 为增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国内基础。
2. 引进先进的国际经营管理模式, 整合产业链
首先管理者要转变经营观念, 制定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利用政府的政策引进人才, 另一方面要加大培养企业人才的投入, 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的模式, 从而引入先进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模式, 实现对电子信息产业上游、中游和下游一体化调整, 合理配置资源, 形成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一体化的现代经营模式, 降低企业国际经营成本和费用。
总之, 只有通过政府外界协助和企业自身发展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转变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局面, 使产业竞争力得以提升, 国际市场得以拓展。
摘要:随着新技术革命进程的不断深入,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度资本密集、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之一, 其产业发展水平与竞争力水平代表着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特别是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 其产业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 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还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因此, 本文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困境进行归纳总结, 并为其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国际竞争力,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2]杨浚.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中国水运, 2009.
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借力振兴规划 篇11
在陈明的记忆中,去年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还没有显现,今年就很明显了。
2月18日,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日本分公司总经理陈明刚踏上口本就注意到了当天日本发布的第四季度经济数据,“同比经济下调了3%,年度经济则下滑了12%,很多企业开始裁员,减少外包发包量,对我们的外包业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着同样深切体会的还有福听软件总经理熊雨前。“同样一个电子产业展会,去年附近的宾馆住一晚上要600美元,今年只要200美元了。”2009年3月,熊雨前带团参加了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CeBIT国际展会后感慨,国际金融危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日渐显现。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滞后显现。从日前来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由于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处于经济危机传导末端,福建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也有可能逐步显现出来。”
据了解,此前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就已感受到危机的阵阵寒意。先是去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紧接着下半年产品销售价格又普遍下跌,企业利润空间锐减。
在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宗文的印象中,2008年第四季度,很多台湾的电子企业都在忙着大砍订单减少库存。这直接导致了今年1月份闽台贸易大幅下降。
据福州海关统计,1月份福建省自台进口机电产品1.3亿美元,同比下降62.5%。在日前召开的福建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福建省副省长李川表示,在经营困难期企业融资环境难以宽松,福建信息产品制造业将可能进入缓慢增长期。
然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企业们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扶持“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二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等六大细分行业,而福建省内不少企业在这些领域正是行业翘楚,恰可借此东风扬帆出海。“落实内需、促进发展服务外包”等举措也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加强平台建设,引导资金流入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至今,进入了升级阶段,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前期研发投入相当巨大,很多企业往往都倒在资金不济上,需要强大的资金链支持。
危机的发生,虽然从短期上看,使得电子信息行业内资本有所减少,但也同时加快了,对低附加值制造业的洗牌力度。从事传统产业的资本很多都有意愿从低附加值制造业中抽身,进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行业。
据我了解,现在很多这样的资本其实都在观望,只要政府出台一定的利好政策,坚定他们的信心,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很多社会资金就有可能流入电子信息行业。
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投资的门槛是比较高的。具体到集成电路行业,如果单靠企业自身投入,一套芯片流程做下来动辄就是几百上千万元的投入,一般企业是难以承受的。公共平台服务完善与否就显得很关键了。福建在集成电路公共平台建设上很早就开始发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福州厦门都有建立公共平台。不过与苏州等地相比,福建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投入力度还要加强。危机时期,很多企业都在养精蓄锐,公共平台此时能够给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的话,福建企业就可能在业内占据核心技术高地,取得先机。
调整评估方式,上下游携手合作
芯片设计行业很多投入都是设计理念和人力资源上的投入,瑞芯在人力上的投入占总投入的40%以上,大部分资产都是无形资产,但很多政府扶持资金及商业贷款却是按照固定资产投入来衡量的,这对芯片设计企业就很不利,使得企业很难从政府及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希望政策今后加大对芯片设计企业的扶持,尤其是建议改变对这类企业资产评估方式。
对于瑞芯来说,还特别希望政府能够帮忙搭台,加强在产业集群间的沟通协调,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对话合作渠道。瑞芯以往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音视频芯片等领域,3G时代的到来,使得未来几年内通讯类芯片都是行业发展的重点,瑞芯也打算进军这一全新领域。
我们希望能在这一过程中,与福建省内的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密切合作,建立从芯片设计到芯片生产制造到终端设备生产商的整条产业链合作。毕竟瑞芯作为芯片设计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如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运营商,而芯片的设计周期又特别长,多达12个月到18个月。
只有得到上下游产业链充分的支持和沟通,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芯片产品。建立这样的机制也有利于发挥本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大家一起携手抓住产业振兴方案提供的机遇。
完善评估机制,以应用带动发展
目前软件和IT服务类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内需市场没有完全启动,人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和服务重视程度还不够。在目前,我们国内信息化投入中,对硬件的采购偏多,对软件服务的采购相对不足。
政府采购又往往奉行最低价中标原则,有些企业为了赢得合同把价格压得很低,甚至无法保障后续服务,使得IT服务专业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影响了企业的再投入,造成行业内恶性竞争,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
由于软件行业作为新兴行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价格评估和形成机制,也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培育开拓和行业的发展。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以应用带动发展。信息产业关键在于应用,特别是应用软件和IT服务。在如何落实应用带动内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鼓励政府和企业加大在信息化上投入的政策。比如,加大企业信息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软件和服务的采购,降低企业信息化进入门槛,以有效启动软件企业内需市场。
从买方角度而言,这样的政策有利于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从卖方角度而言,将使软件服务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获得更多国人的认同,从软件企业“硬”起来。
面向全球市场,吸引人才回流
对于福昕而言,目前97%的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份额极小,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源于通用软件在国内市场尚待培育和开发。希望政府今后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加大力度,采取更为有力的行动,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另外,希望在推出行业标准上,不要为了国产而国产,采用国内外软件统一标准,有利于与国际市场和技术的对接,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从总体来看,国内软件行业正处在上升期,国际上相当多的知名软件都是中国人开发的,但是现在国内软件环境还不是十分支持创业,很多个人创业者
没办法像硅谷的同行一样赚到钱。
美国软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国软件业天然面向全球市场,企业都有很强的国际观念,企业开发软件就是为了进军全球市场的。现在我们很多同行在资本积累前期从事外包服务,但是一旦资金和团队成熟了,我还是认为走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开发之路比较好。
现在海外发生金融危机,不少软件技术人才正在犹豫要不要放弃美国的生活回国创业,希望相关具体政策的出台能够吸引这批人才回国创业,对他们个人也是一个人生改变,因为目前国内可以说是软件业创业的乐土。
逆势扩张,发展外包协作体系
公司的主要外包业务集中在日本市场,目前日本经济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加上近几年人民币升值和国内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的海外软件外包业务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企业既是危机也是机会。虽然短期看有一些订单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市场的调整和洗牌,以及日本企业对外包资源的整合,将迫使一批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退出市场,对于已经有几十年外包服务经验、软件出口实力名列全国前茅的福富软件来说,正可以利用此时机布局市场、吸纳人才,练好内功,谋求长远的更大发展。
目前国内3G业务刚刚启动,而日本在这方面有很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公司作为中日合资企业,借助自身的行业和股东优势可以将日本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引入国内,反过来这个过程也可以促进软件外包新业务的合作开展,实现以市场换市场。
对于企业而言,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走出去建立营销研发团队需要大量的投入,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的财税扶持,特别是希望政策的门槛不要过高,让企业只能望而生叹。同时,希望国家考虑到外包出口企业今年遭遇的困难,能在出口税收政策上给与企业一定的扶持。
打造海西创意产业链,吸纳人才与资金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方案的出台表明政府将加大对行业的扶持,网龙等相关行业也将因此受益,与之前网游行业独立打拼相比,无疑将使行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月20日,网龙会同省内其他企业牵头成立了福建动漫游戏行业协会,目的在于通过合作、交流,形成一个整体向前的行业趋势。作为协会会长,网龙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利用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和扶持,加大力度带动海两创意行业的发展,打造海两创意产业链。
金融危机导致了市场人才大量流动,恰恰给网龙公司提供了招纳人才的机会,网龙公司将借机增强公司人才储备,加强研发能力,目前网龙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增加到1465人。
但目前海西动漫产业在吸引人才方面依然缺乏优势,因此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自己培养人才,在这方面光靠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努力是难以完成质的飞跃的,因此需要政府给予相关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和企业联手,加快海两人才培养步伐,为海西创意产业增加助力。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 篇12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韩两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对比, 发现我国与韩国在此领域中的差距, 并从教育的角度, 对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对策措施, 力图对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改进与完善,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中韩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对比
在产业竞争力方面, 世界上最权威的研究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团队提出的“竞争力优势理论” (即“钻石模型”) ;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教授将“跨国公司的商务活动”作为外生变量, 对钻石因素作以补充, 形成了更加科学的Porter-Dunning理论。我们借鉴该理论,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出发, 主要选取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等三个直接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标因素, 就中韩两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对比。
1.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 是各种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子信息产业中, 科技人力资源 (即R&D人员) 的数量和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R&D科学家工程师在每万劳动力中的比重, 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产业R&D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如表1所示, 我国R&D人员和R&D科学家工程师的数量远远高于韩国, 但其在每万劳动力中所占比重却大大低于韩国。这说明,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存量和未来科技人力投入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科技人力资源的素质与韩国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说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R&D活动的质量低于韩国。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更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目前, 国际上通常用R&D经费占GDP比重、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占授权总量比重等三个指标, 来判断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如表2所示, 2002年至2006年, 我国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呈逐年增长态势, 增长比例与韩国基本持平, 年增长率保持在0.1%左右, 但由于基础不同, 韩国始终高于我国1.5个百分点以上。
由表3可见, 2006年至2010年, 我国的授权专利量远远多于韩国, 但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所占比重较大;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总量的比重始终徘徊在12%左右, 与韩国的差距已经达到60%以上, 且仍在逐年拉大。由此得出, 韩国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于我国。
1.3 外商直接投资 (FDI)
FDI的作用是可以在弥补一个国家资金不足的同时, 通过技术外溢促进该国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FDI作为包裹着技术的资本在各产业中稳步增长, 电子信息产业更不例外。
由表4可见, 自1990年以来, 中国吸收FDI规模远高于韩国, 其数额几乎为韩国的10倍。据统计, 流入中国的投资中, 发达国家占绝大部分, 且投资领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 进而又扩大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研究开发领域上,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关年度《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OECD,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数据来源:相关年度《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
数据来源:金周利《中韩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2 中韩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差距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三方面指标的对比分析看到, 虽然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好于韩国, 由此也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但在科技人力资源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与韩国的差距仍十分明显。为什么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却比不上那个被一些人笑称为弹丸之地、资源贫瘠的韩国呢?答案很简单, 除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我国起步早的因素外,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教育。
2.1“出世”的教育观,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撑
韩国与中国同属一个儒教文化圈, 社会思想领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传统儒家教育观认为, 教育的大义是“治国平天下”, 而对个人来讲, “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才是教育的目标。因此, 自韩国的朝鲜时期直至其沦为日本殖民地前, “生为仕宦”的思想在国民心中根深蒂固。这正如我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不同的是, 从韩国被日本统治时期开始, 人们为了能够获得一点社会地位, 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出世” (即出人头地) 的教育观便逐渐上升为主流, 且延续至今。教育观的变化使韩国人的思想得到解放, 价值追求也从“当官才能扬名”转变为“只要当状元, 行行都光荣”。在此思想下, 当韩国政府将国民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技术集约型产业时, 一批又一批的韩国青年积极参与其中, 并努力通过岗位钻研、专业培训、出国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和深造, 力图成为业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他们中有些还成为了有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是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来者, 成为了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殊科技资源,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撑。
2.2“实用主义”的教育模式,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韩国高校以私立大学为主, 其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较为灵活, 多以“实用主义”为根本宗旨, 且面向市场, 反映迅速。为更好地做到“实用”, 他们会经常主动与企业联系, 了解其人才和技术需求, 并据此调整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 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的同时, 还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解决技术难题。此外, 在企业已成为韩国R&D投入主体的背景下, 高校会积极向企业争取科研合作或与其建立联合实验室, 一些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还设立了独立的法人机构“产学研力团”, 专门负责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使韩国R&D投入的产出率不断提高, 大量的专利发明也由此产生。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模式, 从本质上促进了韩国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并形成了R&D投入与技术产出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3“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20世纪70年代, 随着韩国产业结构从劳动集约型轻工业向资本集约型重化工业的转变,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需要, 政府开办了实业类高中 (即职业高中) , 将原来的普通劳动力培养成专业的技术工人。80年代, 随着产业结构向技术集约型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变,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许多实业类高中升格为高等技术学校, 但其性质并未发生变化, 仍然以特色化办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广泛开展实习活动, 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量化考核, 对其技术资格给予评定;学校还经常邀请企业高管或有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作报告、开展交流, 或由教师带队到企业生产一线熟悉情况, 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毕业即可进入企业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些人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其中加工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3 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实践证明, 人是科技创新的首要条件, 是改变世界的根本动力。目前, 我国人力资源特别是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这样的成绩应首先归功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但人力资源专业素质不高、科技人力资源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偏低的现实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直接关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水平, 关乎类如电子信息这样的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改变现状,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就必须快速培养一大批符合我国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技术工人。而实现这一切, 最重要的就是应借鉴韩国的做法, 以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 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
3.1 从改变教育观入手, 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 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正确的教育观应是通过教育, 使人们学会和懂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 去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 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用正确的教育观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 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学而优则仕”的错误观念和官本位思想, 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哪行都能出状元, 干好哪行都光荣”的价值取向, 努力改变目前优秀学子挤争“国考”独木桥的场景, 让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学以致用, 各尽其能, 为国民经济发展出力。
3.2 创新教育模式, 推动高端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
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 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因此, 高校应以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 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一方面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 特别是企业需求, 科学进行学科设置, 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大力培养具有实用价值的高层次人才, 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输送人力;另一方面, 积极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 争取产学研合作, 努力将企业的市场信息优势和高校的科研创新优势最大限度地进行整合, 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具针对性、更有实用性, 真正做到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帮助产业提升整体竞争力, 并以此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3 创新教学方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实用性劳动力
在国际上,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我国应借鉴韩国做法, 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为导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应严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员到企业生产一线熟悉情况, 帮助其了解行业现状, 体验生产实践, 从而树立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学校应经常邀请相关专业或邻近专业的资深人士 (如企业管理者或技术人员) , 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 为学员授课或与其开展座谈, 让学员们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 从而鼓励和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早日成为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实用型技术工人。
摘要:针对教育视角下中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对比进行了论述。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推荐阅读:
电子信息产业群08-26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11-08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11-19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07-05
电子信息产业园简介08-11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10-29
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11-10
山东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09-06
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管理办法10-19
关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