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的忌讳

2024-10-04

学外语的忌讳(通用9篇)

学外语的忌讳 篇1

学外语专业哪个大学好 学外语专业好就业吗

实际上我国开设外语专业的院校非常非常多,在我们的数据库中,仅仅英语专业的招生院校每年都有900至1000所(英语专业是所有本科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而这些招生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去专门的外语类院校,现在很多都已增加学科门类改称大学,其命名就是“**外国语大学”;另一类则是开设有外语专业的非专门的外语类院校,这类院校的数量十分庞大。

首先来看专门的外语类院校,这一类院校可以分为三类(或者说是三个层次):

1、教育部直属外语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均为公办大学,前两所院校是“211 工程”大学。

2、省(市)属公办外语院校: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

3. 民办外语类院校:包括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现已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等。

上述学校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曾被称为“八大外语学院”,外语教育的水平都很高,其专业实力排名也可按上述顺序。

实际上,北京语言大学的实力也很强,其语言学专业(不只包括外语)在全国仅次于北大,位列第二;它的法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也是全国一流水平。此外,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洛阳)的外语教育也肯定是全国一流水平,有一批国家特色专业。

我们再来看那些开设有外语专业的非专门的外语类院校。与外语类院校相比,这类院校的外语教育水平比较参差不齐。而外语类院校的水平一般都不错,包括民办院校如吉林外国语大学。

1. 非外语类大学开设的外语专业的质量水平,与该大学的总体质量水平高度相关。即大学总体质量水平越高,其外语专业的质量水平也越高。

2. 同等水平的大学,包括师范类院校,其综合性越强,外语教育通常也更好。

3. 有“外国语学院”的大学,其外语教育无论是整体还是单项水平大多都强于“外语系”。

4. 院校“涉外”性质越强,则外语教育水平越高。比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还有以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代表的经贸学院、海关学院等。(注意还有一类非外语类院校实际是“主打”外语教育的,多为民办高校,如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

5. 专业优势强的院校,依托优势专业的“专业外语”也更强(专业外语如商务英语、医用英语等),典型例子有北大医学部的医学英语专业。

学外语的驴 篇2

它特别羡慕拉车的骡马,觉得人家的眼睛是不用蒙的,人家的蹄子是放得开的,甚至奔跑时的叫声,也比它的驴兄弟们的响鼻儿带劲。于是,这头驴子就更刻苦地读驴书,更疯狂地啃马书——这年月,不懂一门外语是行不通的。它废寝忘食,熬红了驴眼,累瘦了驴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驴,这头驴子从驴学校毕业后就光荣地成为进入马校的第一驴。它也因此成了家中的骄傲,驴社会的明星。

进入马校之后,为了更快更全面地与马世界接轨和同步,它不但染灰了驴唇,戴了假鬃毛,而且还学马们跑步的姿势和嘶叫的腔调,读马们喜欢谈论的时尚杂志。在第一学期,这头争气的驴子还考了第一,拿了一等奖学金。从驴硕士到驴博士,马们终于认可了它。

放假回家,它的亲友们都把它当驴佛供着,磨不让拉,还整天吃宴席。这头驴也颇觉得理应如此,让那些没出过门的驴们“绝望地羡慕”。

终于有一天,一头和他光屁股长大的驴子忍不住问:哥哥,你那么有学问,可你现在是驴呢还是马?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驴博士。恰好对面有一面镜子。驴博士照来照去,终于泄气地回答:驴。那驴又追问了一句:那你毕业后做什么?驴博士总算觉得可以骄傲了,抬头挺胸,大声地回答:拉车!那还不一样!家乡驴长叹一声,转身逃去。

什么时候学外语最合适孩子 篇3

早学外语有优势

知名少儿教育专家、北京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梁雅珠认为,3-12岁是一个人学习外语的良好时期。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在12岁之前,语音中枢与母语同在右脑;再大一些之后,语音中枢就转到左脑,和右脑的母语分开了。所以,如果家庭、幼儿园可以提供良好的双语环境,老师有良好的语言修养,能正确灵活、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早点学习英语对孩子还是有好处的,

资料

越早越好是误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翻译学经验 篇4

之前跟自己默默说过,如果能够考上,就把自己准备的经过写下来,希望能够对后来人略有助益。考试很残酷。400分与399分何来根本差异?但是一条线下来,就硬要分出一个天一个地。即使是没撑到底的同学,也是同样优秀的。

广外的学术型英语类初试(几个英语类的学院、机构),试题都是一样的,所以准备起来并无不同。而专业型的口译、笔译则是不同的试题。之前看到有同学问,翻译学、口译、笔译的差别。翻译学是学术型,口译、笔译是专业型。目前学术型公费,3年;专业型自费,2年。

我报考的是翻译学,初试科目与几个专业是一致的。准备的方法和使用书目,已经有很多同学详细介绍过。在备考的过程中,前辈们的经验是我主要的参照。因此,这方面的疑问,可以多多查阅以往的帖子。

水平测试:题目有用30词填30空的一篇文章,15句选词填空(要求词形、性变换),15个空的改错和6篇阅读。

第一题基本上是送分的,选30个词填到30个空里面,难度不大。但是平常也可能较难找到类似的练习。我直到上考场,也未做过这种形式的题目。但前辈们有提到过类似的题型可以在什么书上找到。所以如需练习,请记得查阅以前的经验帖子。

第二题的选词填句,是传说中最难的部分。每一句中给出的`几个词,有可能形近,有可能意近。要求选出恰当的并变形。盛名之下,我带着担心做了一份往年的题目,发现也许并没有那么吓人。有前辈强调平日的词汇积累(尤其是用法),认为短时间内较难提高;但今年考试的高人chinazdf给出了“完爆”之道,权限关系不能发链接,请自行查阅。所以,目前到初试还有较长的时间,同学们要把握时间搜集资讯,判断自己是否要开始攻克这道题。如果要,请尽早为好。但就我个人直到考前也因为没有合适的材料,而未专门复习这一题。

第三题改错,难度与专八改错相仿。这个有专门的材料可以练习,并且可以得到较大提高。练与不练,是有差距的。因为错误的类型,总共就是那几个,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熟习以后,对固定的几种错误的敏感性会增加,也较易于逐个排除,找出确切的错误类型。准备过程中,我做完了一本冲击波的改错,加上星火改错的几篇。冲击波的难度较大,实际上高于专八,如果正确率不高,实属正常。星火则较为贴近实际难度。

第四题阅读,似乎与专八阅读相仿,但是时间充裕得多,可以仔细斟酌。6篇的题量加上深入的纠缠,可能会让大脑状态不佳,陷于胶着。有同学建议可以把6篇阅读分别和其它题目相互安插,隔开做。

翻译与写作:包括一篇摘要、一篇作文和英译中、中译英各一篇。摘要和作文占了100分。所以翻译一篇只有25分,相对较轻。

考前我很少练习摘要,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随便找一篇来做,也没有答案参照。也有懒,不愿动手的成分。丁往道的《英语写作手册》有谈到摘要写作,篇幅不大。需要的同学借阅即可。考后听说,今年的摘要写作与以往某一年重复了。考前我也只做过一篇真题。所以备考时,可以直接以往年真题来做练习。

作文在考前一段时间请保持手感。隔几天就可以写一篇,题材不限。语言方面出彩是可以准备得来的。在平常阅读的文章里面,遇到一些好的表达方式,可以记住。然后尽快写一篇作文,尽量把刚看到好的词、句用上去。

至于翻译部分,我英译中、中译英分别做了十多段的练习。题目是星火的专八翻译。中译英我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搞不清楚评分点在哪里,给我一篇译作看,我也猜不准老师们的眼光能打出多少分)。无论英译中、中译英,我觉得需要考虑句子重组。并非原文译文句号对句号。要按照相关性做适当调整。英译中的时候,要体现出你的中文把握能力,可以适当用成语、古语等;尤其注意表达地道,避免欧式句子。

我的二外是法语。考完到现在,题型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多得论坛上有人给出了回忆版,才可以给出一些准备的注意之处。前面30分是30个选择题,分别是泛指代词、泛指形容词和连词各10道的选择。这30分考察较为细致。泛指代词和泛指形容词personne, rien, chacun, certain, tout, tous等和第三题的连词短语如tandis que, au lieu de, a cause de等要熟习。并且掌握何时(某些连词后或者肯定否定句虚拟情况不同)使用虚拟式。有些动词例如croire,其后从句是否使用虚拟式,受制于croire是肯定还是否定。

老妈学外语 篇5

这得从几天前讲起。几天前,妈妈看见我在读英语,忽然来了兴致,就非要跟我学几个单词不可。我郑重地说:“老妈,学英语可是要有耐心的,半途而废可不行,我劝你还是放弃吧。”“不—行—!我就学几个单词你也不肯教吗?再说,开始学之后,我一定会坚持到底的。”老妈信誓旦旦地说。经不住她软磨硬泡,我很不情愿地收下了这个比我长一辈的“小学生”。

一开始,我以为老妈只是三分钟热度,学几个单词就算了。哪知她摆开架势,拿出我的英语书,一副认真的样子,我只好“倾囊”去教了。

开始上课了!我拿出英语书,在纸上写下了一个简单的句子——Good morning。我专心致志地教起了老妈,老妈也认真跟我读起来。“Good morning” “Hello”……老妈一直很认真地学着。可是,当我晚上检查她读的是否正确时,我傻眼了,她竟一个也不记得了!天哪,我只好另想办法了。

我拿着一个香蕉给老妈看,再告诉她中文发音:不拿拿(banana)。再拿一瓶苹果汁:爱跑就死(apple juice)。嘿,你别说,这招还真灵!老妈这次啊,还真学会了不少单词呢!Thank you(三克油),good bye(古德拜),peach(脾气),fish(费事)……这些她都会读呢。

怎么样,我是不是教导有方啊?这年代,人人都得和国际接轨呢!

学外语的忌讳 篇6

石海彬

内容提要:多媒体英语电影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与语言设备相结合,将英语电影片段引入英语教学中,使教学情景化,内容丰富化,知识具体化,学习情趣化,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知识,如何在语境中运用英语。因此多媒体英语电影教学将会成为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将如何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选择多媒体英语电 影教学。

二、如何选择教学的内容。

三、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优势,以便促进学习英语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电影 文化交流 理解及欣赏 片段英语教学

目前英语教学正在由单纯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向交际型模式转化,从枯燥的语法为学习中心,教师为传授主体向文化交流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运用转化。多媒体的教学逐渐成为教学手段的主流,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手段与语言设备相结合,将吸引学生的电影画面融入英语教学中,学生在乐趣中学生,培养学习英语良好的性情,将学习转化为娱乐,激发学生的兴趣,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让学生从长期被考试的奴役中解脱出来。

一、为什么要将多媒体电影融入到英语课英语教学?

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手段,而将它与英语电 影 结合起来会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通 过 观 看、理 解、要点学习、评 述、再 现 等方 式 学习语 言 和 文 化,可以摆脱任务教学模式中的僵硬教学形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达到多方位、整合性的学习。

首先英语电影能较好地反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及历史状况。在电影FORRESTGUMP(阿甘正传)中,美国的几个不同历史条件下文化背景展示对美国人的影响,阿甘做为一个低能儿是如何凭坚强的信念奋斗的.如果能将文化历史渗透到英语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篇学习和语境的理解就会更有帮助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英语文化的学习.语言是的变化和运用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英语的电影教学是为我们传递英语国家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学生通过了视觉和听觉信号结合,可以更直接、更清楚地了解到目的语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 要的。这尽管电影不免具有一些“失真”的效果,但任何一部电影都包含了一些真实的文化信息,这对学生理解目的语的文化,了解外国的社会生活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的。

其次多媒体英语电影教学是学习语言的途径之一。首先根据观学生水平层次,适当的选择英语的片段,学生通过接触这些真实的语言素材才能习得更地道的语言,在电影片段中穿插英语语言点的学习,句型学习,使学生在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中体味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其次电影作为高度浓缩的媒体提供了理解语言的丰富语境。由于电影是可听、可视、可读(字幕)的,因此它为理解新词汇和语言结构提供了丰富的语境。学生可以通过视听的刺激,对情景的猜测来辅助来理解故事的意思和语言交流的意义,加强语言表达的理解。第三,有助于学生区分书面语言及非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用书面交流,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而非书面部分包括身体语言语,距离、衣着等因素也是语言交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能左右含义。通过看电影,学生可以直接接触这些语言表达,这对于他们习得这部分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多媒体电影教学使枯燥的课堂学习丰富起来,还能使学生得到语言以外的收获,他们可以从这门艺术中得到熏陶,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帮助他们塑造更健全的人格,这无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收获。因此看电影、学英语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选择适应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电影?

选择适应教学的电影,首先注意影片的内容的健康性和积极向上,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与交流,品尝异国风情与语言的魅力。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反应。因此教师不妨采取问卷、多选一等方式来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学生感兴趣,才具备了学习的前提。其次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来把握语言的难度。

一部影片语言的难度对学习和欣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语言过难,生词过多或语速过快,则无法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时,也需考虑语言的难度,太高和太低都无助于语言学习。再其次是选择清晰度高的影片。影片声音、图像的清晰度同样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画面太模糊或音质不清晰,会影响到观看的效果。尤其说话是否清晰,说话人是否有口音等因素,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否则就算影片再好看,学生也无法从中受益。最后选择停顿恰当的影片。所谓停顿指的是影片的剧情发展是否有自然的间歇,这一点是为分段穿插语言点及影片内容学习服务的。

三、如何使用电影进行外语教学?

影片选择好之后就面临如何使用的问题。下面拟就课前准备 和授课两部分进行一下描述。

(一)准备工作

在准备工作涉及几个步骤:一是选合适电影的片断;二是选择语言点;三是准备理解及活动材料;四是熟悉仪器。

首先,如果一部影片过长,或授课时间较紧张,我们必须节选部分片断作为仔细观看并学习的材料,这便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准备。本人在教学中使用了HOME ALONE2当中的SCENE1 THE AIRPORT,它大约占一节的10分钟,内容短小精悍,容易把握教学。因为影片的信息量很大,如果仔细学习则有很多内容,因此节选的长度不能过长。二是选择语言点。这里语言点可包括生词、句型、非言语性交际内容(如身势语等),当然文化内容也应包括在其中。电影HOME ALONE2当中的背景就是圣诞节,可增加相关的知识,了解西方人是如何度过圣诞节的,而其中相关的词汇、机场使用的句型可以生动体现出来。选择好授课内容后,教师还需花时间准备活动材料。教师一定要事先设计好要组织的活动,并准备好文字材料以备使用。最后教师要非常熟悉语言实验仪器的使用,这样在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上课

多媒体电影课可大致分成这两部分,一是理解欣赏影片,二是语言学习。理解欣赏影片的过程又可分为四个步骤。一是预讲。以Lost in New York为例.This movie has two distinct parts.In the first, Kevin lives a dream life as a kid seemingly as wealthy as Donald Trump.The second half of the movie is devoted to the battle between the kid and the criminals, Harry and Maff.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主要是提供影片的相关信息,包括背景、题材、演职人员等信息,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影片的背景。二是设置任务。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以Lost in New York开头内容为例.1.What time and situation was Kevin lost? 2.When Kevin found he was in New York, was he worried or not? If you were lost like Kevin, what would you do? 3.How did Kevin check in the hotel? 4.What makes the receptionist believe that Kevin was with his father? 5.What kind of room did Kevin live? Could you describe the room? 三是观看影片。影片的观看要注意分成若干部分,因为一部影片短则一个半小时左 右,长则两个小时。这么长的教学内容是不可能在较短的课堂里完成的,加之影片的信息含量要远大于文字和画面,因此需要分成若干自然的片断进行使用。当然这可能会部分地影响学生的观看心理,但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分段观看是必要的,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决定观看的方式。最后在观看结束后,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影片内容的理解问题。

在观看理解影片告一段落后,学生可进人对语言的学习。这时需要不断回放影片,停顿料进行学习。当然学习的内容不但有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还应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肢体语言及影片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在这一步骤结束之后,学生应开展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来使用和巩固所学内容。这些交际活动可包括分角色表演.设置各种可能使用目的语的情景让学生做出应答,或者让学生创作一个场景,并由另一个小组表演出来。这些活动可以以听同时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教师可插人各种交际活言能力。如教师把影片的声音抹去,让学生专注于画面和演员的肢体语言来猜测他们的对话,然后恢复声音,检查学生的猜测是否准确;或在影片进行过程中停下,让学生预测下面会发生什么;或放映影片的结尾,让学生倒推前面的剧情;或将班级分成奇偶排(或列),让其中一排(或列)背对画面,而另一排(或列)观看影片,然后告诉前者发生了什么。这些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还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进一步阅读、写作,更好地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

多媒体英语电影教学是一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它从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方面进行加强,将语言的学习融入到生动的画面中,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语境的交流学习中,不同文化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这是其它教学方法所达不到的。但多媒体英语电影教学不能盲目的给学生放电影,任课老师要有步骤、有计划、有要求有选择、有讲解、有运用、有模仿、有交际、有练习地分层次、分对象实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手段最大优势,以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参考资料: 1. 2. 3. 4.

清末土豪怎样学外语 篇7

清廷的自大与保守,让世人诟病不已。但在大清国两百多年的基业中,有2.5位皇帝曾大胆地张开双臂拥抱欧罗巴文化。第一个是一手缔造“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另一个是在积贫积弱的国运中试图通过“戊戌变法”来扭转时局的光绪皇帝,剩下的半个皇帝就是“亡国之君”宣统了。

康熙在与俄国进行《尼布楚条约》的谈判中,逐渐意识到精通俄语与拉丁语人才的重要性。回京后,他于1708年设立“内阁俄罗斯文馆”,让八旗子弟“专习俄罗斯文字,以备翻译”。到雍正年间,又从四译馆中分出“西洋馆”,“招满洲青年专修拉丁文”,以《华夷译语·拉氐诺话》作为教材。《华夷译语》本是洪武年间官方编纂的一部蒙汉对译辞书,后来逐步扩充收录语种,成为中国近代早期外文译汉文的官方辞书。可笑的是,《华夷译语》沿袭了历史上汉译佛经的体例——外文词条都是以汉文注音,如“Don't answer at random”(别乱说)注音为“洞脱,唵五史为,阿脱,而蓝道姆”,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两个世纪后,康熙的八世孙光绪皇帝就聪明多了。极具维新思想的光绪学习英语热情很高,每日清晨四点就开始上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悟性,但口语却糟糕至极。他计划用英语做新年献词,并致函各国公使。无奈,公使们不给面子,纷纷婉言谢绝。虽然不得已身为“傀儡”,但他以九五之尊带头学习“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蛮语”,还是提高了英语在宫中的地位,紫禁城内很快掀起了学英语的时尚。

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兵在北京拥护溥仪复辟。虽然闹剧很快消停,但小皇帝的教育问题却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李鸿章之子李经迈适时向小朝廷推荐苏格兰人庄士敦担任帝师,教授溥仪英语。溥仪对英语学习抱有极大兴趣,第一年主要學习英文单词和一些浅显的口语对话,用的课本是《英文法程》;随后开始读《伊索寓言》《金河王》《爱丽丝漫游记》以及许多英文短篇故事和西洋历史、地理;庄士敦还会把日常用语、童话、成语故事和很多儒家经典名言翻译成英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溥仪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最后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庄士敦相当满意。幼年时的英文学习给溥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5年东京审判时,溥仪面对法官的英文质询对答如流,不需要戴同声传译的耳机。

康熙皇帝设立的四译馆和俄罗斯文馆最终成了“摆设”。到了晚清,在外交场合,清政府不得不雇用外国人担任翻译。这些外国人往往是各国使节的翻译,也可能是在华的传教士,但有一点共性是,他们在谈判过程中总是使用各种伎俩为本国谋利益。迫于这种情况,清廷在奕等人的奏请下,率先在京沪穗三地设立了同文馆,致力于培养精通外语的高级人才。各地水师、船政、铁道等学堂也纷纷开展外语教学。

􀳅 官员:出访之前,抱抱佛脚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是中国维新思想的先驱。他很早就意识到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为此,他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纸书刊,并把出身低下却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

为获得关于西方的第一手资料,55岁时,林则徐开始自学英语。怎奈当年没有音标,林则徐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一年十二个月的名称、常用的专有名词、英文数词、各种外币单位及英美等国驻粤官员的姓名都在林则徐的背诵范围内,但佶屈聱牙的英语发音着实让林则徐为难了一番,为了便于记忆,他利用汉字给英文单词注音,比如在China的后边注上“柴诺”,doctor后注“诺克拓”,trade注“吐烈”。

到了晚清,皇权已被架空,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汉族地主阶层手中。虽然李鸿章丧权辱国,但他仍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李鸿章是著名外交家,他不会外语,却深谙“临时抱佛脚”之道:每每出使之前,都会找翻译学几句寒暄语,现学现卖,倒也应酬得来。

有一次出使沙俄之前,李鸿章又请来翻译,想故伎重演。怎奈俄汉发音差异巨大,李鸿章怎么也记不住。最后,索性在随身携带的扇子上,用汉语记录了俄语发音:“请坐——杀鸡切细”(Садитесь),“谢谢——四包锡箔”(Спасибо),“再见——大四位达理也”(Досвидания)等等。虽说方法不考究,但沟通效果却不差。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也用现学的俄语向斯大林打招呼,结果斯大林听了之后毫无反应,倒是苏方的翻译打破僵局,询问丘吉尔:“首相阁下,您说的英语,怎么我一句也听不懂呢?”

曾国藩次子曾纪泽将这种用汉语注音的学习法发扬至极。《翁文恭公日记》记载:“诣总理衙门,群公皆集。未初,各国来拜年。余避西席,遥望中席,约有廿余人,曾侯与作夷语,啁啾不已。”毕竟不是正规的教育,虽然此时的曾纪泽可以“啁啾不已”,但是真正的美国人说他的英语确实“流利但不合文法”。

􀳅 商人:英汉夹杂,“洋泾浜”语

如今,当中国人还在地球的一端摇头晃脑背诵着“How do you do”时,地球的另一端,美国人早已用“Long time no see”相互寒暄。昔日的古典雅言正在逐渐淡出美国人的口语,Chinglish竟成了一时风尚。其实,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英语,最早可以上溯到中国商人的口齿间。

自《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中国东部沿海及长江沿线各港口陆续开放。一时间,外商云集,仅上海一地,刚开埠一个月,就有11家洋行,1847年增至39家,1854年激增至120多家。贸易量不断攀升,各地商贩趋之若鹜。

由于精通商贸英语的外事人才紧缺,也为了能顺利跻身上流社会,商人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自学起英语。在与外商交谈时,连蒙带猜、中英夹杂,再融入些上海口音,就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混合语。因为当时上海的商业机构多聚集在英法租借的界河洋泾浜两岸,于是人们把这种“四不像”语言称为“洋泾浜英语”。

商人们说的洋泾浜英语中有着深刻的汉语烙印,姚公鹤先生就曾说过:“洋泾浜话者,用英文之音,而以中国文法出之也。”“洋泾浜”英语把rice(大米)说成lice,把fish(鱼)说成fis,把have(有)念成hab,very few念成welly few。若是说起整句话来,现代的人估计更是摸不着头脑。曾有一位年轻的先生去拜访两位女士,中国仆人很严肃地告诉他:That two piecey girls no can see.Number one piecey top side makee washee,washee.Number two piecey go outside,makee walkee,walkee.(那两位姑娘您现在一个都不能见。年龄大的一位正在楼上洗澡,年龄小的一位出门散步了)

你千万别以为“洋泾浜英语”是下里巴人的专利。董桥曾提到他有一次跟老上海喝茶,听到邻座有人很谦虚地对他的茶友说:“我只会说洋泾浜英文!”那老上海忍不住小声说:“他也配?”可见正宗的洋泾浜是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的专用语。

“洋泾浜英语”并非上海特有,在广州、澳门、哈尔滨、台湾等地也出现了汉语与当地通行外语相结合的洋泾浜语。1949年之后,中国各地相继解放。在上海,洋泾浜英语也丧失生存土壤,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要以为“洋泾浜英语”就此绝种,你早上吃的“吐司”(toast)、喝的“咖啡”(coffee)、抽的“雪茄”(cigar)、坐的“的士”(taxi)、穿的“派克大衣”(parka)都是“洋泾浜”。

学外语的忌讳 篇8

【关键词】母语 正迁移 外语教学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 学习者母语知识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 L1 Transfer) 现象。根据“母语迁移”理论,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 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在习得过程中, 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于外语习得。近年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在语言的负迁移方面,对母语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关注不多。因此,本文着重讨论母语正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发挥其促进大学外语教学的功能。

二、母语的正迁移

母语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认知层面上,表现在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是一个重要环节。完全不能理解的语言信息好比乱码,于习得毫无意义,只有能被解码的信息才可获得大脑的进一步加工,理解因此也是语言生成和产出的前提。而外语理解的基础正是来自于母语的知识、智力、能力和经验。母语知识是外语学习的有利因素:从一方面看,母语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正因为有它垫底,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能力才会有神速的发展。如果没有来自母语的知识和智力提供的帮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个水平是不可思议的,这也是成年人学外语比儿童进度快的主要原因;从另一方面讲,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和习得经验也造成差别。母语水平与外语成绩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这还需要通过研究来证实,但是外语教师确实常能观察到,母语表达能力出众、语言反应敏捷的学习者往往也拥有更好的外语表达能力。这些应归功于母语的正迁移。

三、母语正迁移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

(一)语音正迁移

一部分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有相近特征, 对这部分的发音, 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可以通过比较读音的异同,掌握正确的读音。

(二)词汇正迁移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符号形式分属不同系统。英语属拼音符号, 汉语属文字符号, 但从词类划分类型, 反映思维的形式上看, 汉语中词类、词意与英语中词类、词意有着许多对应关系。英语和汉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共性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母语使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

(三)语法正迁移

学生对汉语的句型句式掌握良好也会使其在英语基本句型的学习上变得较为容易。从语法结构上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五种基本结构, 即:

(1)主-动(SV)结构:John laughed. 约翰笑了。

(2)主-动-宾(SVO)结构:John likes football. 约翰喜欢足球。

(3)主-动-补(SVP)结构:John is a writer. 约翰是个作家。

(4)主-动-宾-宾(SVOO)结构:John gives me a book. 约翰给了我一本书。

(5)主-动-宾-补(SVOC)结构:John asked him to arrive on time. 约翰让他准时到。

四、母语正迁移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利用母语概念,促进外语理解

母语是我们从小就习得的语言,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人脑语料库中母语语料的库存量要比外语语料库的库存量大得多。外语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以母语为起点的。“借用”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母语中的概念可以帮助学习者对获得的外语信息进行解码、加工,进而达到正确理解。

(二)针对差异,强化外语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对那些母语中没有而外语中有的语言现象,可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促使学生用外语直接思维。这样做不仅可以克服母语负迁移,而且还能扩充学习者大脑记忆系统中的外语语料库。

(三)利用母语扩大知识面,促进外语学习

母语阅读速度大大高于外语阅读速度,因此,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母语书籍扩大知识面以促进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人们可以借助于已有的语言更好地认识具有一定关联的新事物。大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用英语讨论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写出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英语文章,主要是得益于母语。母语是外语学习的有利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它。

五、结论

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还需要了解共有知识和背景知识。而母语与语言中的知识存在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如果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就已利用母语接触了解这些知识,则会促进正迁移作用的发挥。两种语言在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差异虽易导致负迁移,但若能做好两语言的对比,不仅能减少负迁移,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总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应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母语排斥外语,而应当正确地看待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减少负迁移,以便能真正、迅速地掌握所学外语。

【参考文献】

[1]桂诗春. 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学外语的忌讳 篇9

目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如: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和重结晶等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手段;开设一些合成实验,比如简单烯烃、醚及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另外,也设计了一些天然产物的提取实验,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传统实验教学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即实际工作中常碰到化学专业的外语名词或者概念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究其原因,认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忽略化学专业外语的学习和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多年实验教学实践认为有必要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

常规的实验教学比较枯燥、死板,教师一般先讲述实验原理(理论课也有介绍),其次讲述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安全及实验成败的关键点),其实学生就是重复课本实验。调查发现实验教学好像和现实生产没有关联,因此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开设的效果不太显著。所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化学实验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为此,建议每周安排研究生把自身在科研中的体会向本科实验教学中学生群体讲解,包括实验的思路和方法等;让研究生讲解化学实验,强调化学专业外语的重要性。其中,最主要的是专业外语词汇的引入,利用研究生的专业外语优势,让本科生了解化学专业外语词汇是基础,但是由于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专业词汇众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根据教育部1999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掌握1000个与本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也可以从有机化学化学专业外语教学书籍及外文原版教材中选择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例如:烷烃(alkane)、烯烃(alkene)、炔烃(alkyne)及醇(alcohol)等。还可以把平时做实验所用仪器的英文表达部分列出,如圆底烧瓶(round-bottom flask)和试管(tube)等,更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学习的网站,如关于诺贝尔化学奖的介绍http://no-belprize.org/chemistry/。这种形式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刻意向学生着重强调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试验期间冷凝水要尽量把流速控制到最低,废液不能随便倒进下水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从自我做起”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做到“三废”对环境的零排放。在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概念“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或者“清洁化学”,是近年来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学科;其主要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及分析化学等领域。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原子经济性,即在实验开始就采用科学预防手段控制污染源头。借助这样一个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把产生的废液进行分类回收,尽量做到循环利用。如在蒸馏试验中或者柱色谱实验中的乙醇装于指定废液瓶,可以通过简单蒸馏进行循环利用,其实回收的乙醇可以制作碱桶。在其他实验中若产生少量可燃的溶剂乙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等则可以将其合并,置于废液桶及时处理掉,防止意外的发生。最近,天津化学品爆炸事件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在实验教学中对绿色化学这一概念进行讲解时,化学专业外语也可有意进行穿插讲解。如介绍循环利用(recycle)、污染(pollution)、废液(liquid waste)等常见的相关名词,可以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印象,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除此之外,还适当向学生讲解教学之外常使用的绿色有机合成手段,如微波合成、超声波震荡、球磨和光催化反应合成技术等。最后,实验考核是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的综合客观评价。在实验课考核中,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现场搭建实验装置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情况,同时检查学生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及讨论实验结果的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始终以增强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为目标,但前提是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上花费大量时间设计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这样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努力使学生完全适应现实生产岗位的要求,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季萍,薛思佳,Larry Olson.有机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提纲下一篇:安溪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