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管中心宣传片

2024-06-05

案管中心宣传片(共8篇)

案管中心宣传片 篇1

阔步杨帆正其时

——咸阳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工作纪实 咸阳,曾以厚重的历史古都闻名,而今在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中,向世人展示着一幕幕精彩华章。

伴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改革的嘹亮号角,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一场强化内部监督,规范司法行为的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省检察院胡太平检察长、咸阳市委姜锋书记先后作出重要批示。

咸阳市人民检察院连续两次被高检院授予全省唯一的‚全国检察机关基层建设组织奖‛,民行、反渎、纪检、控申、后勤等单项工作先后受到高检院表彰。

2014年,咸阳市检察院党组确立了‚高点定位、务实苦干,强基固本、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围绕‚五个一‛,将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推进案件管理工作,作为践行‚公正文明司法‛的重要抓手。

基础——在实践中夯实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两级院迅速成立具有正规编制的案管机构,案管大厅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

制定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展业务培训和竞赛,为案件管理工作夯实基础。我们的第一职能就是管理:对每一起案件从受理、分流、法律文书审批、结案、归档每一个环节的网上管理,案件质量评查、业务考核的结果管理。

我们的另一职能是监督。不仅是对案件质量的控制,更要对办案程序、办案期限、羁押期限以及涉案财物、履行情况的监督。

还有参谋,我们要统筹分析办案情况,总结月度、季度数据,反映检察业务的发展情况和运行态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

还有就是服务了,统一受理电子卷宗、接待律师、诉讼代理人,对涉案财物进行网上在库管理,为办案部门提供事务性服务。

机制——在规范中完善

案件管理改革是检察机关最具革命意义的改革,咸阳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坚持管理和监督并重,程序和实体并重,质量和效率并重,规范和服务并重,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案管模式。

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管理机制

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是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载体,系统运行以来,案件从受理、流转、审批到用印、结案审核,实现了由手工纸质到网络电子的重大转变。

一年来,通过系统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贪污贿赂案件102件165人,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0件49人,审查起诉案 件2181件3483人,审查逮捕案件1602件2530人,民事行政监督案件342件。

对涉案财物集中保管,对办案活动进行同步监督,适时发出流程监控通知书,以保证案件程序的规范性、文书的完备性,期限的合法性。

市院案管办开通短信群发功能和手机‚微信群‛,多次深入基层院现场指导案管工作。组织召开公检法三家联席会议,在全省首家全面推行电子卷宗同步移送。

质量评查业务考评机制

案管部门重点评查不捕、不诉、撤案、法院判无罪以及涉检信访案件。对评查出的问题当面反馈,限期整改。扎实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梳理规范司法行为易发生的问题,要求两级院对照整改。2014年,全市共评查案件567 件。修订完善业务考核标准,制定业务考核细则,讲解考核重点。

案件信息公开机制

2014年9月26日,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制定《案件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牵头制定《政法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及时公开重要案件信息、案件程序性信息、法律文书,网上办理辩护与代理预约,为律师提供电子卷宗复制,有效深化了阳光检务。

律师采访:咸阳市人民检察院实行案件信息公开以来,方便了我们律师网上查询和阅卷预约,有效解决了‚会见难、阅卷难‛的实际问题。

成效——在落实中彰显

案管办主任采访:案管中心经过一年的运行,共受理各类案件7002件,结案审核6351件,流程监控2181件。

采访反贪处长——办案系统内流程指引清晰,文书制作便捷,以前是‘要我用’,现在是‘我要用‛。

采访侦监处长——程序缺失将自动预警,违规办案将无法流转。

采访公诉处长——方便共享前一环节信息,便于跟踪案件后续处理。

案件管理改革有效回应了‚监督者由谁来监督‛的质疑,促进了司法公正,提升了检察公信力。

采访人大代表——案件管理制度对于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起到了积极作用。

咸阳市案件管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014年2月14日,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在视察咸阳检察工作中,重点听取了案管工作介绍,并给予高度评价。省院程紫平副检察长以及市委书记姜锋、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勇等领导同志先后莅临我院视察指导。牡丹江、江西、安塞、雁塔等地检察院相继来我院进行交流。高检院《案管工作情况》对我院案管工作经验予以推广,2014年在全省案管工作考核中我市荣列第一,案管办受到市院党组的特别嘉奖,并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机构升格为副县级,全省检 察机关第一次案管工作会议在咸阳召开。

王检采访——案管中心的成立,改变了以往案件管理中,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结束了只注重结果监管,忽视过程监管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强化了内部监督,规范了执法办案,为实现总书记要求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规范司法行为任重而道远,案管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咸阳市检察机关将按照市院党组确定的‚坚持法治引领,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工作水平‛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沿着强化内部监督、规范司法办案的道路,阔步前行!

案管中心宣传片 篇2

为深入开展以“带着笑脸面对群众、带着问题下访基层、带着虚心学好本领、带着亲情为民服务”为主题的“四带”活动。2月23日, 沙县医保中心副主任曹长钟在沙县退休协会举办了以“关爱生命、关注医保”为主题的医保知识专题讲座。

2010年7月开始, 沙县医疗保险开始执行市级统筹政策, 围绕老干部们关心的个人账户划拨比例的调整, 住院报销程序, 转院转诊手续、如何正确使用社会保障卡等, 主讲人曹长钟进行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讲解, 整个讲座活动持续1个多小时。讲座活动结束时, 曹长钟表示:今后沙县医保中心将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医疗服务工作, 维护好老干部的切身利益。同时, 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干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沙县医保中心的工作。

案管中心宣传片 篇3

4月13日,山西省检察院召开全省案管改革流动现场会。自去年1月山西在全国创建首个省级院“案件管理中心”(下称案管中心)以来,案管中心在全省三级检察机关陆续成立。“抓案管改革,全省119个县(区)院不会留下死角。”山西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王满春说。

据省院案管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到今年4月初,全省开展案件集中管理业务的县(区)院已达109个。这个比例占全省县级院总数的95%以上。

被“逼”出来的改革

2008年8月,山阴县检察院在山西省基层检察院率先成立案管中心,作为首个“吃螃蟹”的人,山阴县检察院检察长王划认为“这项改革也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

“对于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我越看越害怕,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2007年,初到山阴县任职的王划对执法不规范有着切身的体会。

当时,上访群众经常将县委、县政府的大门堵住,其中,司法不公是引发群众上访的原因之一。

王划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困难,决定要迎难而上,2007年年底,他在党组会上提出要对案件管理进行改革的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遭到多数人的反对。通过召开党组会,王划最终统一了思想,并找到了检察院内部“疏漏”的症结所在:长期以来,检察业务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各项业务工作由各部门“各自为政”地进行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运作和监督管理;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只重视对外监督,忽视对内监督,特别是任务繁重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不能有效实施同步监督,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检察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检察机关刑检部门干警常年与公安、法院相对固定的人员频繁接触、密切交往,人情关系、相互配合占了上风,对外监督的意识逐渐淡化,监督职能日趋弱化,事后监督也仅仅是亡羊补牢,但后果已形成;

对检察业务工作的考评缺乏专门的考评部门、科学的考评方法和考核依据,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考评提拔凭印象,难以有效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创建操作性强的内部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经过半年的探索,2008年8月山阴县检察院案管中心正式成立。

“案管中心成立以来,我们边运作,边完善,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加强内部监督制约,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加强检察业务建设的案件管理模式。”王划告诉记者,这个部门由最初的 “综合科”、“监督科”、“督查科”更名为“案管中心”,该中心由纪检组长分管,直接向检察长负责。

案管中心作为独立的内设机构,负责对全院的检察业务工作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其定位高于其他科室。

案管中心的任务是:对所办案件实行一个窗口进出,动态管理、全程监控。通过受理、审查、监控、核实、处置五项工作流程,完成管理、监督、协调、考核四大职能,实现案件流程一体化操作,案件质量全程化监督,案件信息全方位控制,案件事务一条龙服务。

“两年多来,山阴县检察院所办案件无罪判决、超期羁押、办案安全事故、检察人员违法、涉检上访、自侦案件撤案不诉均为零。”王划形象地说,“案管中心好比是一个哨卡,吓走盗贼是成绩,抓住盗贼也是成绩,不发生被盗更是成绩。”

“加强案件集中管理增强了内部监督力度,有效避免了某些司法人员徇私舞弊,联手操控案件。”山阴县检察院案管中心主任赵雁云告诉记者,过去公安部门移送案件,直接对检察院侦监、公诉部门,公诉部门又直接对法院的刑事审判部门,三机关之间配合大于制约,在受理登记上作假,互相挤占时间,找理由退补退侦延期等拖案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案件管理中心进口把关,出口审核,送达由法警队完成,检察环节得到充分制约,斩断了可能发生徇私舞弊的链条。”

案管模式全省推广

有了山阴的经验,2010年1月,山西省检察院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案件管理中心。

同年7月,山西省检察院检察长王建明到山阴调研时表示:“山阴县检察院以案件管理中心为抓手,实行执法程序监督和实体监督审查相结合的案件管理模式,有效防范了程序违法,及时纠正了实体错误,从机制上保障了司法公正,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公信力,这种改革模式和经验适合在基层检察机关学习和借鉴。”

同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对山西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时指出:“实行案件集中管理势在必行,这是加强科学管理、内部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强化内部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措施。”

有三件事可映衬山西抓案管改革的决心。一是发文。2010年8月,省检察院在精心试点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实施案件集中管理的决定》,明确要求:省市县三级检察院百分百落实机构编制,实施案件管理改革。二是拿钱。省院从紧日子中抠出800万元用于案管推广,买设备、添器材、补贴27个试点院。三是配人。已成立“案管中心”的检察院,人员配备都是从各部门抽调的精兵强将。“硬抽人,抽硬人”成为三级“案管中心”基本的配人原则。目前,全省从事案管工作的专职人员已达465人。

一名基层院“案管中心”主任对记者说:“实行案件集中管理,检察院的内部监督变得更加有力、更加到位了。因为案件管理实现了源头‘总控’,每一起案件的进出,都要经过‘案管中心’统一流转、备案审查等一整套环节,这就使得‘案管中心’对案件的‘过滤网’和‘监控器’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山西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王满春说:“实践已经证明,科学构建案件管理中心工作职能,实行执法程序监督和实体审查相结合的案件管理模式是可行的,成效十分显著,省院通过施行,也充分显现出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曹建明检察长和高检院也予以高度肯定,并决定在全国推行。”

4月中旬,山西省检察院对各地“案管中心”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统计分析,结果是,“案管中心”运行以来,通过严格的受案审查、建立台账规范案件流转、对办案期限及时预警、控制退补退侦、监督办案质量等工作,大大提升了办案质效。同时,通过逐月分析研判、通报办案运行情况、开展检察业务绩效综合考评等,有效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

案管中心宣传片 篇4

2010年月份之前,院党组安排我分管反贪、案管等工作,5月至今,分管侦查监督、公诉等工作。在院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市院业务处室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我所分管的部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一年以来的工作、学习、执行廉洁制度、学法用法等情况

汇报如下。

一、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一)反贪工作

认真组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做到靠前指挥。对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坚持和同志们一道驻扎在办案点上。今年5月份之前,直接参加查处职务犯罪案件4件4人,为市检察院提供大要案线索1件。所办案件已全部侦查终结,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结案率达100%。

(二)案件管理工作

案件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文书管理程序,扩大了管理范围;切实履行涉案款物监管职责,做到了无漏监管;督促指导做好案件分析工作,充分利用案管系统的数据,加强统计分析,提高分析质量、增强分析的服务性。

(三)侦查监督工作

今年5月份以来,侦查监督科共受理移送提请逮捕案件251件382人,与比去年同比案件数上升31%、人数上升35%。审查后,作出批捕决定179件246人,无一错案。在人员少、案件激增、要求高、时间紧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审查批捕任务,并认真履行了法律监督的职责,立案监督15件33人(其中,监督立案10件13人、监督撤案5件20人),与去年同比人数上升560%。纠正漏捕18件22人,与去年同比人数上升57%。纠正侦查活动中违法情形12份。

(四)公诉工作

今年5月份以来,公诉科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319件526人,与比去年同比件数上升7%、人数上升8%。审查后提起公诉308件462人;不起诉14件15人。至目前为止,无一件案件被法院作无罪判决或被撤回。在人员少、案件多、时间紧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公诉任务,并认真履行了法律监督的职责,纠正遗漏起诉犯罪嫌疑人16人,与去年同比人数上升300%。纠正遗漏起诉罪行10件,纠正侦查审判活动中违法情形10件,抗诉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00%。

此外,因我院无监所部门,该项工作亦由公诉科承担,公诉科对二劳人员脱、漏管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对上述人员每月变动情况均能做到及时掌握,及时登记建档,并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监督纠正意见并纠正12件,填补了我院该项工作的空白。

二、认真执行廉洁制度,保持廉洁本色

一是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逐一对照河纪发[]9号文件规定的十五条必述内容,本人没有该为而不为和不该为而为的行为。具体是:

1、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到“一岗双职”。

2、没有违反组织人事制度,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借选拔干部谋取私利情况。

3、无收受干股、违规投资证券和期货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规定情况。

4、今年用公积金及其贷款购买一套60平米住房。

5、无违规收受和赠送现金、代币购物券、礼仪储蓄单、债券、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消费卡、购物卡、电话充值卡、商品提货单等各种支付凭证和高档耐用物品、金银制品等贵重物品规定情况。

6、无为本人、配偶、子女、亲友谋取预期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利益。

7、从未报销过应由个人或家庭支付的个人费用。

8、今年孩子考上大学,夫妻双方为此酬谢同事好友共计3桌。

9、配偶系公务员,儿子尚在读书,无需本人操劳其从业问题。

10、从不赌博。

11、从公务应酬外,从未用公款消费过,工作日中午从未饮酒。

12、从未用公款进行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

13、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

14、严格执行礼品礼金登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15、对分管部门的干警严格要求,未发现有违纪违法问题。

二是廉洁自律、秉公办案。自觉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方面的学习,带头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严格依法办案,顶住了说清风,不办人情案、关系案。持之以恒地抓队伍作风建设,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明确要求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切实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注重培养“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努力维护和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形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积极参加“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等教育活动,做了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仍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时期,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进一步明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是检察机关法定职责、服务科

学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维护法制的尊严、司法的权威,是办案的法律效果;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办案的社会效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办案的政治效果。作为检察干警,要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铸造了“忠诚”品格,坚定理想信念;进

一步强化了“公正”理念,促进司法公正;进一步树立“清廉”意识,坚持廉洁从检;进一步倡导“文明”观念,推进文明执法。

四、坚持学法、用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办理的每一件案件都力求做到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积极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所办案件无一件错案,无一件被改判和发回重审,无一件引起投诉、上访等涉检事件。

蓉博尔早教中心宣传片 解说词 篇5

引语:

在美丽的嘉陵江畔,南河之滨,有一个属于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游戏,在这里成长,这就是广元蓉博尔早期教育中心。

片头:

蓉博尔早期教育中心欢迎您

总述:

成都蓉博尔早期教育中心于2004年创办。作为四川省第一家致力于0—6岁孩子早期教育的专业机构,蓉博尔总校已经走过了10年春秋。2010年,几位致力于幼儿早期教育的老师,为填补广元幼儿早期教育的空白,从成都引进了“蓉博尔早期全套教育模式”,成立了广元蓉博尔早期教育中心。因为敬业,所以专业,自创办之初蓉博尔就引进了意大利蒙台梭利教学法、德国奥尔夫音乐体系、美国吉尔福特智力因子结构理论,爱尔丝博士感觉统合训练等国际最先进的育儿思想,并将其本土化,低龄化,让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创造!

第一篇: 关于早教

科学研究表明,人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人生的 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最好时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也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在这个阶段选择是否接受教育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对孩子日后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篇 关于我们

蓉博尔早教中心致力于中国宝宝的早期教育,用心为孩子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让每一个在蓉博尔的孩子获得专业的早期益智教育,让每一朵鲜花都绽开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

好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了提供更专业的教学,更优质的服务,蓉博尔吸纳了来自各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并派往“成都蓉博尔”总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式强化培训,现有专业、专职教师12名。每位教师的课程,都受到众多资深早教专家的专业指导。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这支教师队伍业已发展成为一支精选之“师”、全能之“师”,文明之“师”。

蓉博尔早教中心从教育教学需要出发,设立了200平米的室内训练营地里,配备了大型室内教具,并采用家长与幼儿互动合作方式教学,为孩子与家长构筑了一个心与心交流的良好平台,加深了宝宝和家长的情感,拉近了家长和宝宝的距离,实现了众 多家长朋友们和宝宝共同成长。

第三篇 关于课程

用心关爱,共助成长。蓉博尔早教中心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和八大智能发展需求,按照三个月为一分龄,为宝宝设立了五步阶段学习课程,让每一个阶段的宝宝都能享受专业的指导。

左右脑开发班: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和八大智能发展需求,以日常生活为主将传统的自然教育和现代赏识教育有机结合,让宝宝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得以均衡发展,让孩子的将来绽放出精彩人生。

感官数学班: 引进了台湾进口的感官、教学教具,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的训练,帮助孩子建立感官认知能力,促进孩子的精神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音乐艺术班:将音乐舞蹈打击乐器及动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音乐旋律的节奏和节拍,思维步步高班:借鉴美国吉尔夫特的治理引子结构理论,从图形、语义、符号、行为几方面作为切入点,帮助孩子构建未来50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孩子接受幼儿教育提供补充和完善。

感觉统合训练班:专注于孩子大脑和身体的相互协调,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将游戏系统贯穿在亲子课程和特色课程中,促进孩子大脑和身体协调科学的发展。

结语

“爱,不仅是接受,还是付出”,广元蓉博尔早期教育中心 独特的理念,别具一格的教育思想,为广元蓉博尔早期教育中心的整体发展赢得了赞誉(各类获奖证书,锦旗),在幼儿的成长教育和科学引导之间,架起了一座绚丽的彩虹之桥。此时此刻,它正张开双臂,以高昂的热情、全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新生的到来!

片尾

案管中心宣传片 篇6

1 以大力开展新闻宣传为载体,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宣传无偿献血、传播人间真情友爱的舆论导向作用

新闻媒体的宣传具有范围广、力度大的特点, 再加上新闻媒体正面宣传无偿献血工作, 不仅是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一种肯定, 更是会有效的提高群众对血液中心的信任度, 从某种程度上大大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社、通讯平台等各种媒体, 围绕无偿献血者是血液安全的源头, 定期献血者不仅是最安全的献血者, 也是建立可持续血液供应体系, 满足所有病人输血需求的基础等内容, 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和定期献血对促进健康的重要意义。

其一, 辽宁省血液血液中心自建中心网站, 公开血液中心动态、献血法规、献血注意事项等, 全年更新中心动态新闻50余次, 更新健康常识等30余次;并开设了讨论区, 方便献血员在这里讨论献血感受, 为没有献过血, 但却有志于参加此项公益事业的人消除紧张感、恐惧感, 网站的设立大大方便了沈城市民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了解。其二, 在沈阳电视台黄金栏目《沈市早报》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一旦血液中心有缺血的情况发生, 马上会进行社会报道呼吁, 为保障沈阳市民用血安全建起了第一道防线。其三, 在沈阳市的大街小巷随时都可以看见公交车上印着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宣传标语。其四, 与沈阳电视台合作, 在黄金时间播出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在广播电台交通FM97.5频道每周播送献血的热点新闻和消息, 《沈阳日报》和《沈阳晚报》刊登献血先进人物的事迹和血站活动的热点。其五, 为庆祝《献血法》实施10周年, 辽宁省血液中心向市民和无偿献血者发放明信片, 给每一位无偿献血者发送爱心短消息, 让他们感受到辽宁省血液中心人对献血者的无限关爱。同时, 血站还建立宣传队伍, 加强新闻宣传力度。每个科室选拔一名热爱宣传的能手担任信息宣传员, 找老师定期进行写作宣传培训, 不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今年被辽宁、沈阳等媒体正面报道1000余次。

2 开展丰富多彩、符合时宜的宣传活动, 扩大无偿献血事业的宣传面, 使无偿献血、无尚光荣的意识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通过“情人节”、“3月5日学雷锋”、“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614世界献血者日”“奥运会”等特殊节日和时期, 举办无偿献血奥运志愿活动, 加大街头宣传活动的力度, 成立了共计万人的沈阳无偿献血志愿队和辽宁省血液中心党员、团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迎奥运、庆七一”全中心写作能力大比拼活动, 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活动, 向献血者赠送福娃、手机链、玫瑰花等奥运纪念品和符合时宜的纪念品。丰富多彩的无偿献血活动, 使市民献血热情高涨, “6.14”世界献血者日活动当天有719人献血, 奥运期间, 全市共有1000余人参加到无偿献血事业当中来。与平安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专门针对献血者的保险卡, 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一份安全保障。同时购置多样化的无偿献血纪念品的标准, 更好地回馈无偿献血者。此外, 通过无偿献血社会监督员会议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 广泛征求献血者的意见, 以更好地监督血站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经调查, 今年献血者服务满意率达99%以上。

3 以辽宁省血液中心为基础, 中街、北行2个献血屋为发展, 办好站报, 建立无偿献血宣传长效机制

为了转变“献血有损健康, 献血与我无关”的观念, 创造“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认识, 使他们自觉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 各地利用各种媒体、多种形式, 进行长时间、全方位的宣传, 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了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和科学知识, 消除了疑虑, 增强了对无偿献血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调动了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无偿献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加强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无偿献血宣传, 扩大无偿献血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增强广大市民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我中心坚持全年365天, 面向社会开放, 每一位到辽宁省血液中心参观的市民都会得到中心职工热情的招待和耐心的讲解, 化解市民对无偿献血的恐惧感, 增加市民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 使“献血无损健康”、“捐助血液, 就是救助生命”、“平时我为人人、急时人人为我”的社会公益意识和互助观念深入人心, 为推进无偿献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辽宁省血液中心将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列入科普宣传周活动, 认真制定预案, 通过悬挂横幅、派出义工、发放折页、设置展板、测量血压、鉴定血型、开展讲座等进行宣传, 同时, 各地还拓宽宣传渠道, 宣传无偿献血, 沈阳市为促进个人自愿献血率的提高, 制作了无偿献血IP电话卡和无偿献血纪念封。无偿献血IP电话卡给参加献血的大学生作纪念, 无偿献血纪念封则赠送给每位无偿献血市民。还建立了邮政代办所, 工作人员在纪念封上加盖当日邮戳, 将纪念封发放到每位献血市民手中, 以便市民留下永久的纪念。

4 双管齐下, 加强血液中心的宣传力度

对内对外宣传, 相辅相成, 互相推动, 促进辽宁省血液中心形象的不断完善。中心首先要做好中心内部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 强化内在素质, 树立良好的形象, 提高献血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以此为基础,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积极、及时的报道中心、宣传中心, 更好的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的为献血者和临床用血单位服务。真正做到工作领先、宣传跟上、为辽宁省血液中心成为全国一流血站奠定坚实的基础。

辽宁省血液中心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无偿献血工作形势, 尽快建立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 努力改善服务, 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 克服松懈和畏难情绪, 发扬成绩, 持之以恒, 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任晓辉, 孔令全, 杨秀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1995, 8.

[2]郭美香.浅谈营销战略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5, 12.

[3]杨振东.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强医院生存发展能力[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12.

[4]范承斌.论新形势下医院领导体制的改革[J].中国医院管理, 1990, 7.

[5]程彩云.做好宣传工作促进中医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1996, 6.

案管中心宣传片 篇7

早在2007年末,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就以策划部门为执行机构, 开始了无数次的大胆设想、小心论证, 终于拿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报道策划草案。在2008年一波波大事、喜事、悲情事的阵阵情感冲击下, 又不断地调整、修正, 终于在北京残奥会闭幕后适时推出《我的亲历》和《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两大系列报道, 在2008年12月18日这个时间节点之前的一个月, 引爆《影像三十年》系列报道, 和兄弟媒体的同题作品共同点亮璀璨的夜空, 掀起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舆论热潮。

这三个系列皆脱胎于历史事件的新闻报道, 因而, 游走在历史和新闻的缠绵之间, 犹如一母所生的三姐妹, 虽一脉相承却个性鲜明, 都是追忆历史、感受历程却分别选取样本、确立样式。

一、《我的亲历》——人物志:定格一个群体的典型记忆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中国的列传和西方的传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记言记行的方式。基于史家的视角和俗人的心态, 我们没有理由不偏爱这一充满人性魅力的叙述方式,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物的代表性和表现力。看看我们选取的角色:恢复高考后, 提前一天走了30里山路进考场、改变了命运的下乡知青赵育林;带领村民集资入股建起全国最大的海带种植基地的村支书林哲龙;从台湾到福建创业办林场引种水果的台湾十大杰出农民林茂盛;发明菌草技术、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全国扶贫状元林占僖;党的十六大后终于得以圆了入党梦的私营企业主蔡振山;参与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低保这一惠民政策决策过程的人大代表阮培金……他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他们是先行先试的实践者、探索者, 这一个个主人公的人生际遇、这一张张生动的脸庞、一段段由衷的话语, 像一个个音符汇聚成一曲改革开放的赞歌。

在两分半钟的篇幅内, 我们采用了“先声夺人”的开头方式, 引用一段主人公的点题式感慨, 然后将人像定帧, 在画面右边打上他的年龄、身份等简要介绍, 接着再展开故事叙述, 最后用一组人物老照片包装成拷贝的样式从画面中配乐划过, 给人留下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感觉和今昔对比与回味思考的空间。

当人物确定、版式统一后, 影响节目质量高下的就是采访的水平了, 因为所有人的记忆都是琐碎、凌乱的, 需要记者帮助他们挖掘出最能引起他人感慨和共鸣的故事, 还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有的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有的过来人追忆往事时, 那一个个难以忘怀的细节和情节仍然具有相当的冲击力。福州百年老字号同利肉燕的现任掌门人陈君凡回忆当年开办个体商户, 第一个月就挣了1000多元, 没多久就给自己学音乐的弟弟陈君恩买了一台价值6000元的钢琴时, 那种靠劳动致富的喜悦之情是时光难以磨灭的。当然, 这样的精彩片段并非唾手可得, 需要记者在采访前做大量的案头资料搜集工作, 采访时又能循循善诱, 启发采访对象打开记忆之门, 与摄像良好协作后, 才能记录在磁带中成为优秀的素材。

二、《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数据库:选取一个时期的对比口径

史料中有一种最为客观和翔实的体裁叫年鉴, 其中又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叫统计资料。这种注重数据和对比的方式应该是西方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历史学科之后的产物。然而, 新闻文体对于数字可谓是又爱又恨, 因为数字固然有可比性, 但往往是枯燥的, 弄不好就会落入罗列堆砌的窠臼。

既然是三十年的变迁, 如无数字的对比仅有感性的认识, 确实缺少说服力。为此, 我们在策划《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时特别设置了“数字”这个环节, 在简要叙述三十年间各个领域一些阶段性的改革举措后, 有意识地将三十年来的成就通过数字对比, 采用电视包装上的图文图表方式, 打破数字乏味的魔咒。例如:1978~2007年, 福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285元增加到2007年的11055元。恩格尔系数 (食品消费比重) 由1978年的65.5%下降到2007年的38.9%, 这标志着福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由贫困迈入温饱型小康并正逐步迈入富裕阶段。

从区区两三百元到突破万元大关, 从增长的倍数和下降的百分比, 这些数字经由画面上的柱状图、饼状图等得以直观呈现, 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反差, 让观众产生天壤之别的观感。

为了得到这些重要的数字, 编辑们可谓煞费苦心:首先, 三十集的报道需要三十个领域的数据;其次, 三十年前的数字统计本身不规范不全面, 而过去的对比口径往往是与上一年对比, 用1978年和2007年的数字进行对比, 还需要更为精确的计算。所幸经多方搜寻, 最后从福建省统计局那里得到了权威数字, 破解了这一难题。

三、《影像三十年》——大事记:镌刻一个时代的重要事件

大事记本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记载自身重要工作活动或所辖区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应用文体。它具有史料价值, 可起到录以备查的作用。回顾历史, 一些掀起波澜的事件往往在当年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记, 这就是所谓的“载入史册”。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缘起就是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时间坐标的。而在福建的改革开放历史上, 同样发生了许多意义深远的事件。比如:

1979年6月, 莆田仙游盖尾公社莲井大队农民李金耀与生产队签订山林承包合同, 成为中国包山第一人;

1981年, 中国电子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福日电视机有限公司创建;

1982年, 福州成为我国第一个开通万门程控电话的城市;

1983年10月22日, 中国第一家完全利用国外贷款建设的机场厦门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1984年2月, 邓小平在厦门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同年, 福建的55位厂长经理集体上书呼吁“松绑放权”;

………

这些事件虽已渐行渐远, 但它经由历史的打磨越发深邃。为了记录这些波澜壮阔的事件, 我们策划了另一个三十集系列报道《影像三十年》, 寻访事件的当事人、见证人或发生地, 通过遗存的物品、文件、报纸、照片、影视资料等, 将人们的目光带到已经恍如隔世的年代, 触摸时代发展进步的脉动。

其中一集《春风吹绿万重山》, 讲述的是“中国林改第一人”李金耀承包集体山林、创办家庭林场的故事。当年的电影资料中, 有这样一段画面和解说:“包字上山来, 这就是承包山林的开路先锋, 仙游县的李金耀。”划痕斑驳的画面和慷慨激昂的配音, 让多年以后的观众有睽违已久的印象, 陌生与熟悉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撞击出发现和感悟。

“文似看山喜不平”, 一波三折的故事总关情。李金耀包山后雇工二十多人被批判为剥削, 投工投劳后因信守“千年不变”的合同中的分配条款, 守着价值三百万元的林木却背上了十多万元的债务。2002年, 当年电影画面中初为人妇、身怀六甲的李金耀之女李美和, 已经人到中年, 却迎来了林场的春天, 拿到了全省第一本林权证, 修改了合同中的分配比例, 成为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富翁。全省两千多万林农也随即实现“耕者有其山”, 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李美和的父亲李金耀当年签下合同时大概没有想到, 20多年后, 自己亲手点燃的星星之火会蔓延成一场全国性的林权制度改革, 使得福建不仅走在了全国林权改革的前列, 森林覆盖率也名列前茅。

在讲述的过程中, 我们运用特技手段, 将影像资料与如今的画面不断切换, 营造一种时空交错的历史变迁感;还安排了“记者感言”和“我看三十年”的小环节, 以评述的方式将事件的内涵与价值进行充分地展示和挖掘, 提高了立意和深度。当然, 这是一个新闻节目, 在注重寻觅相关历史影像的同时, 也不能了无新意。因而, 我们在每一集的开头都选择了一个动态的场景作为由头, 然后采用倒叙的手法切入历史, 并尽量寻找发展脉络延续至今的故事, 还通过第二个空间发生的类似故事, 寻找时间以外的空间坐标, 避免孤立和偶然, 强调事物发展的普遍和关联。比如上述李家父女的故事, 就通过中国林改第一村永安红田村林农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发迹的故事, 印证了林权改革是惠民新政的宏大主题。

历史的脚步是永不停息的, 历史的记录也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受新闻节目篇幅所限无法在日常节目中用鸿篇巨制来挑战政论片、历史片的高度和大气, 但是, 顺着这一系列报道的策划和运作轨迹以及它们之间暗合的记叙手法, 我们却不难发现新闻与历史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诚哉斯言!

案管中心宣传片 篇8

日前, 记者采访了重庆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就业中心主任谢渝霖, 请她就重庆大学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分享经验。

借助新媒体拓展信息渠道

记者:我校在新浪网上的就业微博粉丝已经有万余人, 在微博中, 不仅有最新的招聘信息、职业培训还有励志的小故事、心里测试等等, 内容非常丰富。我们最初基于怎样的考虑选择这一当下流行的方式传播信息?这一新型渠道在学生中反响如何?您认为就业工作如何更为有效的开展?

谢渝霖:在重庆大学关于“将红旗插向超新媒体”的号召下, 2011年初就业中心开通了重庆大学学生就业官方微博, 并将自身定位为“传递就业信息, 加强就业指导, 营造就业氛围”, 充分利用其实用性、易操作、更新快等特点, 将“关注”锁定在就业形势政策、求职网站、大型企业、成功校友、兄弟院校。

微博作为新型的媒体形势, 是就业宣传的重要渠道。至于我们为什么要考虑运用这一流行的方式传播信息, 其原因是:第一, 微博作为新型媒体容易受到90后毕业生的青睐;第二, 微博可以将就业信息及时“送”到学生手中, 并分担就业信息网的压力;第三, 微博信息量大, 可以广泛宣传及交流就业指导、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就业活动等信息, 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

自开通官方微博以来, 我们非常重视微博的规范管理, 不断强化维护的政策性、及时性、规范性等原则, 专门为此制定了《重庆大学就业微博维护和管理办法》, 利用学生社团的优势, 成立微博维护小组, 明确分工, 精细化操作, 设置了就业要闻、学院动态、重要通知、就业信息、实习信息、职场微语、就业指导等十五个栏目, 为同学们第一时间发布就业资讯。运用这一“超新媒体”开展就业工作, 得到了重庆大学学生的喜爱, 他们纷纷“关注”就业微博的动态, 常常在微博中就有关职业规划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向就业微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或建议。截至2011年10月, 重庆大学就业微博已发布信息2254条, 转发及收到评论4218条, “网罗”粉丝1万3千余名, 就业微博现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 我们与重庆大学校报合作开通了“就业指导”专栏, 针对师生广泛关注的就业话题展开分析讨论。去年一年, “就业指导”专栏共组稿并发表了应征入伍、基层就业、人物访谈、考研择业、实习实训、求职技巧六个话题, 为广大毕业生排忧解惑。另外, 我们主办的重庆大学就业工作简报, 以“促进工作交流, 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 设置了就业要闻、学院动态、求职指导、创业天地、对话名企、人物访谈等十个栏目, 每月末以电子版形式挂网发行, 去年一年发行六期, 为全校就业工作者、毕业生及在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

师生零距离交流无间隙

记者:我们看到, 每年都有一封由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全体老师署名的致毕业生的一封信准时展现在毕业生面前, 里面详细的向学生们介绍本年即将开展的就业工作, 学生们在毕业求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对学生来说, 这无疑是一封带有贴心关爱的信件。请您介绍一下这一工作开展的情况, 另外, 希望能分享一些经验, 您认为, 如何在就业服务中当好东道主, 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谢渝霖:根据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我校在就业指导服务中树立了“服务对象有要求, 学校有行动”的工作理念, 以不断变化的意识和手段服务学生和用人单位。

毕业生在择业前, 虽然对就业的政策、形势、求职择业的途径、程序、技巧等多方面有所了解和准备, 但真正进入毕业阶段, 仍然有许多的问题, 多年来, 我们在接待同学咨询的过程中发现, 许多时候众多学生咨询的是同样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就业相关的情况, 我们就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个梳理, 给毕业生写一封信, 既宣传了就业方面的知识, 又解答了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又传递了党和政府及学校对学生的关怀。一封信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减少了就业咨询的工作量, 普遍问题统一咨询解答, 便于统一认识, 整体推进工作。毕业阶段的学生, 学业、择业、交友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和困惑, 需要贴心的关怀和鼓励, 各种就业讲座、活动, 不同形式的就业咨询、指导, 让学生时时感觉被关怀, 多一分关爱, 少一分困惑, 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 鼓励他们正确面对问题, 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勇敢接受毕业阶段的各种挑战, 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谐让我们忙碌的工作更有成就感、幸福感。

同时, 我们千方百计为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优质地服务。为确保就业招聘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我校多措并举,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利用网络媒体搜集、发布招聘会信息;就业中心每天及时在就业信息网上更新、发布招聘会及需求信息, 并建立了毕业班辅导员QQ群, 保证学校-学院-学生之间的信息畅通。二是有效协调招聘会时间、场地、人员, 以市场理念建设校园招聘市场;用人单位通过邮件公布需求岗位、电话确认时间场地、网络发布需求信息等流程顺利的将就业信息发送到就业中心, 我们审核后用各种形式及时宣传、发布;中心对每一场招聘会安排校园大使全程跟踪服务, 安排就业宣传团队对招聘会现场情况进行及时跟踪报道, 真正做到“用人单位有要求, 我们有行动”。三是及时跟踪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就业中心通过招聘现场访谈、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回访等形式, 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培养、就业指导及招聘会组织和服务工作等方面的意见, 据此及时改进和优化我校就业服务工作, 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前来我校选聘毕业生。

多措并举构建完善服务体系

记者:您认为, 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如何有效构建并有效实施?

谢渝霖:经过多年就业工作实践, 我校不断深化就业指导、服务, 构建起一套较为系统、专业、独具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其一, 课程建设。《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纳入选修教学计划, 有学时、有学分、有专职教师。其内容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能、技巧等, 我校毕业生选课积极, 加上参加各种培训及讲座的人数超过85%。

其二, 咨询辅导。我校已构建了制度化的咨询辅导机制, 校就业中心有专职就业指导老师定时轮流负责咨询辅导, 一年来, 就业中心接待学生电话、面谈咨询1200余人次;同时, 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 提高求职能力。这些活动包括公务员备考讲座;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指导学生参加百度全国大学生职商挑战赛等。

其三, 市场建设。我校积极推行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协调建设, 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中小型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 完全实现了毕业生招聘活动小型化、专题化、经常化, 保障招聘活动安全、高效。同时, 我校重视对就业无形市场的建设, 建设功能较全的就业信息网站, 拥有独立使用的服务器, 网络宽带环境良好, 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网络安全维护和信息及时发布。目前为止, 就业网访问量累计数达600万次, 现已成为用人单位发布信息、毕业生把握需求动态的主要渠道。

其四, 信息服务。我校积极拓展信息交流的空间, 采取“发函、参会、上网、媒体公布”等措施, 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收集就业信息。同时, 校就业中心每天及时在就业信息网上更新、发布招聘会需求信息;并将重要信息及时整理通告, 发至辅导员QQ群, 保证学校-学院-学生之间的信息畅通。

其五, 实习实训。我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 主动与就业热点地区、国家重点行业、重点用人单位、校董事会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设立多个就业实习、见习、创业基地。

记者:近年来, 重庆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举措较多, 取得了好的成效, 您能否就此做一些介绍。

谢渝霖: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近年来, 我校围绕“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办学目标和定位, 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 以科学制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和“985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 以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为保障,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我校以国家和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 以专业实验班为载体, 探索通信、软件、机械等专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于2010年3月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弘深学院”, 统筹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改进全校优异生培养机制, 并纳入学校新一轮“985工程”建设中专项支持, 促进全校各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继续推进“本硕 (博) ”连读、产学研 (订单式) 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培养、二专、辅修等改革,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适应于多样化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正逐步形成。每两年, 学校及各学院根据国家、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相关政策, 以及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及人才培养工作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等信息, 在深入比较分析国内外同类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积极开发校外资源, 拓宽人才培养空间,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 我校相继与广东核电集团、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大型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开展了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同时, 为丰富学生的大学文化和精神, 我校与台湾中正大学、华东大学, 山东大学, 中山大学等境内外高校实现了交换生培养。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校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多学科专业的资源优势, 实行二专制培养模式。我校每年申请攻读第二专业1500余人, 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发挥工科优势,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校工科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学校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工学人才, 各学院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方向, 开设模块课程, 增强工学人才培养有效性,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良好就业。如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设置了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设计制造信息化、现代机械设计、工程机械设计、重型机械设计、车辆方向等7个方向模块课程。

服务学生义不容辞

记者:作为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教师, 您对学生的就业工作有何体会, 希望您能分享一些心得。

谢渝霖:从事学生就业工作20余年, 我有这样几点深切的感受:

第一, 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

就业工作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引导学生将自我发展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 鼓励学生用知识和能力报效国家, 回报人民, 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第二, 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检验指标。

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发展是否符合社会需求, 学生就业情况是其直观的表现, 换言之, 学生就业情况客观反映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 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多年来重庆大学积极落实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招生、培养、专业建设和工作考评”的“四挂钩”政策,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的统筹机制, 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导向作用。对就业情况不好的专业, 及时进行招生计划、培养方案等方面的调整,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 不断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 提升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良好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 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学生就业工作关系社会民生大计, 多年来, 重庆大学作为国家的重点高校, 以雄厚的办学实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秀人才, 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历年来, 我校毕业生需求总体突出,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我校在努力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同时, 积极引导毕业生投身国防、能源、交通、建筑等国家重点行业和西部大开发中建功立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中国建筑总公司等大型国有重点行业以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等省市人事厅和长虹、华为等大型企业都把我校作为引进人才的重点合作高校, 每年度都来我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 积极促动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学生培养质量表示满意, 认为我校毕业生政治素质过硬, 团结合作, 敬业忠诚, 基础知识扎实, 适应能力强,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

第四, 学生就业工作是功德无量的崇高事业。

上一篇:周末短信祝福下一篇:诡案组第七章:樟树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