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八面威风出自哪里

2024-08-26

成语八面威风出自哪里(共7篇)

成语八面威风出自哪里 篇1

成语名字:福无十全

成语发音:fú wú shí quán

成语解释:全:完备,齐全。有福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陷

成语出处:宋·陈亮《祭钱伯同母硕人文》:“子心罔极,福无十全。登进方隆,忍此弃捐。”

成语繁体:福無十全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福无十全理解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觉得,忽然获得巨奖得到便宜是福,我却觉得吃亏也许是福;有人觉得,得到别人的帮助和馈赠是福,我倒觉得给予布施更是有福;有人觉得,周围人都让着我、迁就我,我就是有福,我倒觉得包容别人、忍让别人更是有福。

有学生问我,老师,您为什么一天写一个福字?我说,我写福字,是为了祝愿更多的人离苦得乐,生活幸福!希望更多的人懂福、知福、惜福、真正的享福。不是让大家都去得别人便宜,得别人恩惠,或是要求人人事事都合我意、都称我心,恰恰相反,是希望大家明白——什么是福的真意。

我以为:孝顺父母是福,敬天爱人是福,尊贤贵德是福,付出吃亏是福,知恩图报是福,包容忍辱是福,无执无为是福,心存善念是福,好学向上是福,随缘精进是福,无求无欲是福,自在欢喜是福……一个人,总感到自在欢喜,是得真正的幸福,是享最大的福报。

——净圆

天下为公出自哪里 篇2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呢?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说明:“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②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天时地利人和出自哪里 篇3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德不孤,必有邻”是出自于哪里 篇4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书中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很多成语、名言的`出处。

翻译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邻”,认为亲近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邻”在这里是指一种邻居之间互相亲近的关系。因此“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我们可以结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理解这句话:高尚的人通常与高尚的人为伍,因此我们想要与品德高尚的人作伴。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出自论语的成语 篇5

40个出自论语的成语让我们深感振奋。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1、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善贾而沽 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5、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36、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39、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以直报怨 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 篇6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磨刀霍霍】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延伸阅读:《木兰诗》写作特色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通过具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可以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和具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写出她的聪明灵慧。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 篇7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

背成语名句,一箭双雕

(一)不少成语藏在名句中。例如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匪石匪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不拘一格);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源头活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柳暗花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悲欢离合);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万紫千红);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折戟沉沙);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物换星移);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俱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庐山真面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乘风破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扑朔迷离);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别开生面);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车水马龙);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青梅竹马)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曾经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

(二)对于既是名句,又为成语的这种类型,针对其特点大多为上下两句构成对仗的形式,可采用“出句”“对句”的形式,让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做默写填空的练习。例如,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史记·高祖本纪》)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9、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3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3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33、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3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背成语名句,一箭双雕。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3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3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39、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4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4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4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4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4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5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5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52、—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等等程端礼)飞花令

(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五代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近代 · 毛泽东《沁园春·雪》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月何年初照人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唐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唐 · 杜甫《春夜喜雨》 烟波江上使人愁 —— 唐 · 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 · 柳宗元《江雪》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 · 王安石《泊船瓜洲》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唐 · 李白《望天门山》 不尽长江滚滚流 —— 宋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唐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现代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现代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平生塞北江南 —— 宋 ·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宋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唐 · 杜甫《登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唐 · 杜牧《泊秦淮》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宋 · 李清照《夏日绝句》(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唐 · 杜甫《春望》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宋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心远地自偏 —— 魏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唐 · 李商隐《嫦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唐 · 孟郊《游子吟》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汉 · 曹操《龟虽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唐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清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清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宋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魏晋 · 曹操《短歌行》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魏晋 · 曹操《短歌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唐 · 白居易《卖炭翁》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唐 ·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唐 · 李白《古朗月行》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 汉 · 司马相如《凤求凰》 欲将心事付瑶琴 —— 宋 ·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唐 · 杨炯《从军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唐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离人心上秋 —— 宋 ·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上一篇:药品专利保护战略下一篇:关于回眸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