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范(精选7篇)
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范 篇1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17号)精神,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居委会)建设,提高社区居委会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规范社区居委会职能定位
(一)规范社区居委会设置。按照地域性、认同感等构成要素和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城市社区,社区人口规模一般为2000—3000户常住居民。相对独立、设施完善的住宅小区可单独设为社区。一个社区原则上设立一个社区居委会。加强城乡结合部、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和流动人口聚居地等重点区域的社区居委会组建工作。
(二)明确社区居委会性质和职责。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城市社会管理服务的基础,是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社区居委会依法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协助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监督活动,维护居民合
法权益。
(三)健全社区居委会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下属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公共福利、计划生育、群众文体等各类专业委员会。推行居民代表与业主代表、社区居委会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积极开展楼院居民自治。
(四)理顺社区居委会与相关组织的工作关系。街道(镇)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依法协助街道(镇)开展工作。社区党组织支持保障社区居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社区居委会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监督。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内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社区社会组织进行指导监督,引导其参与社区建设;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社区社会组织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能。
(五)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要按照“一居一站”标准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作为基层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协助社区居委会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社区公共服务站的设立、调整和撤销,由街道(镇)提出申请,经区(县、市)民政、财政和编制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社区公共服务站统一名称、标识、章程和办事流程。社区公共服务站接受街道(镇)和民政部门的指导,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和监督。
二、加强社区民主制度建设
(六)健全社区民主选举制度。稳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推动社区居委会成员属地化。力争到2015年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达到40%,居委会成员属地化比例达到50%;到2020年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属地化比例均达到70%。本地户籍居民原则上在居住地社区登记参加社区居委会选举。鼓励外来人员集中的社区安排适当比例的居民代表名额专门选举外来人员,扩大外来人员对社区管理服务的参与面,保障其民主权益。
(七)健全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社区重大事务实行社区党组织提议、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会议决议,实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健全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以及社区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引导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社区重要公共事务进行议事协商、民主听证,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民主表决,保障社区居民的决策权。
(八)健全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以居民公约、社区居民自治章程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社区公共事务由利益相关的居民群众进行集体协商。探索推广以网上论坛、民情恳谈会、社区居民聊天群、居民议事日等方便居民参与的有效形式,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以及公职人员联系社区、接待社区居民的制度。
(九)健全社区民主监督制度。健全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方法。完善监督保障机制,加强社区档案管理。到2015年,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社区达标率达到70%。组织居民有序开展各类公共服务工作监督评价活动,重点对城市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政府购买服务单位提供社区服务情况、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供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在社区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保障社区居民的监督权。
三、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十)优化社区居委会工作队伍结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由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组成,原则上按照每300户常住人口配备1名专职人员。社区居委会一般设置5至9人,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民主选举产生,其中女性成员应占有一定比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体办法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确定。鼓励引导本社区内的党政机关、工青妇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职党员干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通过民主选举兼任社区居委会成员;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等到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
(十一)加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培训。定期培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基层政府或其派出机关每年至少对社区居委会主任
培训一次,其他成员和专职工作者每两年至少培训一次。建立学习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应资格、学历。建立健全工作奖惩机制,定期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工作绩效考核。
(十二)增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生机活力。积极将优秀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培养发展成为党员,适当提高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优秀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比例。建立和完善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中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街道(乡镇)领导干部的制度。宣传报道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好人好事,表彰奖励优秀的工作人员。
四、推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推进“六个一”工程建设。制订社区办公及服务活动设施建设标准,打造社区服务“15分钟服务圈”。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有条件的社区建有一个公共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健康计生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小广场或公园,中心城区管辖范围较小的社区可以街道为单位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社区办公用房和室内服务设施面积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面积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规范商业开发项目中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及移交管理。
(十四)规范设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按照资源节约、便民
利民的原则,科学合理设计、使用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提倡“一室多用”,提高利用率。推进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实施机构门牌、工作制度、办事流程、宣传公告、服务窗口“五统一”标准。
(十五)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改善社区居委会信息技术装备条件,积极推进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逐步实现“一网式”、“一号式”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管理规范、内容丰富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为居民提供社区政务服务、居民互动、生活资讯、电子商务等信息。鼓励社区居委会积极利用博客、微博、网上社区等新渠道,加强与社区居民沟通联系。
五、创新社区工作机制
(十六)厘清社区工作职责。坚持依法行政,保障社区居委会应有的法律地位。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不得强加于社区居委会。推行行政管理事项社区准入制度,确属社区居委会协办协管的工作,须经所在区(县、市)社会工作机构批准同意,实行权随责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减少各级各部门对社区居委会的考核评比,切实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
(十七)建立便民利民工作机制。社区办理公共事务,实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理依据、办理期限和收费标准“六公开”。社区受理事项实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
办结、承诺办理。完善网格化管理、上门服务、挂钩联系住户等工作机制。在不减少总体工作时间、不增加工作强度的前提下,鼓励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公共服务站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上下班,方便居民办事。
(十八)推动社区共驻共建。强化驻区单位的社区建设责任,积极引导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委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推动社区共驻共建。社区居委会要主动听取驻区单位的意见建议,营造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建幸福社区的良好氛围。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机制,有关部门在评先表彰时要主动听取社区居委会对驻区单位的意见。
六、落实社区工作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社区居委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区(县、市)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街道(镇)党工委书记直接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制,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抓总引领、民政部门指导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支持配合的工作局面。
(二十)加大经费投入。要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人员薪酬待遇、社区公益设施建设与维护经费、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区(县、市)级以上政府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薪酬待遇标准原则上不低于上
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按照社区常住人口户数核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每千户不少于6万元,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少于3万元。
(二十一)强化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加强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定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将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成效纳入市、区(县、市)、街道(镇)党政领导班子目标、工作实绩考核内容。
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范 篇2
1有线电视系统的定义
一般情况下, 设计人员在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设计前, 要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 从多个方面考虑, 最终制定科学合理的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然而, 在实际的有线电视工程中, 大多数的有线电视系统都是采用领频传输的方式, 这种传输方式能够拥有大量的频道, 具备较强的安全稳定性。
目前来说我国有线电缆电视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电缆传输、光缆传输以及微波传输等三个方式。所谓的有线电视分配系统是通过分配网络, 给系统的每个用户设计一个适当的电视信号的系统。这种分配网络主要有分支器、分配器以及用户分配放大器与射频电缆等组成、这种分配到分支的形式, 能够把从用户分配放大器输出的信号经过分配器分为几段, 每一路的再分配通过不同的分支器向终端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型号。
2县级住宅小区有线电视工程存在的问题
2.1由于我国有线电视工程发展时间较晚, 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使用标准以及设计要求, 使有线电视传输设计无法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再加之我国有限电视传输设计水平仍旧处于滞后阶段, 从而导致我国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工程无法顺利开展。
2.2不同住宅小区内使用的箱体存在一定的差异, 使有线电视系统在安装过程中面临了许多困难, 并且, 大部分住宅小区内电缆等器材质量不同, 一些质地粗劣的器材常常会影响有线电视传输的质量。
2.3其中, 影响有线电视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 施工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来进行有线电视系统的安装程序, 从而导致有线电视系统无法接收到传输信号。
2.4因为缺乏规范的管理体制, 并没有对管线内的电缆进行标记, 一旦电缆发生故障, 检修人员无法及时找出故障电缆, 加大了电缆的维修难度。
2.5对室内终端管路没有统一规定和要求, 有些用户在室内乱安乱拉, 造成故障增多, 维修困难, 直接影响数字电视与综合业务的开展。
2.6建设时不考虑有线的管路和进线途径, 致使施工困难。
3成因分析
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规范、没有标准, 二是业务开发、工程施工没有形成有序的流程, 缺乏相应的沟通和监管机制。各县住宅小区有线电视是由开发商找设计院设计的弱电线路, 没有严格按照当地广电主管部门的设计标准去做, 表面上看来广电网络省了好多投入, 然而给后期的安装、维护、管理、业务开发带来无穷后患, 很多开发商布的内线分配方式不符合目前的网络传输要求或根本无法使用, 有的后期维护管理困难, 新业务无法开展, 最后被迫重新改造成明线。
4解决的方案和措施
4.1要不断加强与建筑设计单位的合作, 设计的方案首先要以满足建筑部门的施工要求为目标, 其次还要有利于有线电视系统的安装, 符合其管理的工程施工条例与施工图纸。与此同时, 与建筑施工单位签订好合同, 确保管路施工的质量水平。
4.2新建小区需要采用中心分配结构的支干线, 但这需要合理有效的预埋管路路由, 管路的直径一般为80毫米到100毫米之间, 其预埋的深度在500毫米左右, 尽可能的避开煤气管道和电线等。在楼房入口处以及管路转弯处进行窨井设计。
4.3一般标准住宅楼用户的线路要尽可能采用集线的方式, 并设计在中间楼层中, 以方便用户日常的管理与维修, 有利于后期业务的陆续开展。
4.4采用集线的方式对旧楼房进行改造, 串接入户的方式必须舍弃。在楼道内布线, 做好一系列标记。一户一线, 入户电缆要使用阻燃管进行保护, 管径大约在20毫米, 相关重要的配件也要尽量安装在带锁的铁箱里面, 每个单位都需要进行铁箱的安装, 方便通过外墙进入铁箱横向连接电缆用于各单元的连接, 并且要设接地设施。
4.5我国要高度重视旧楼中有线电视线路改建问题, 加快建设速度, 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 并对每一位有线电视用户建立专门的信息档案, 这样不仅能够快速找到故障原因, 还可以大大提高有线电视检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从而促进我国有限电视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4.6想要真正保证县级城市住宅小区有线电视工程的施工质量, 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有线电视工程管理体系, 制定明确的责任机制, 加强对有线电视工程的验收工作, 注重对旧楼内有线电视线路的改造问题, 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的作用和价值,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逐步提高县级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进一步优化了有线电视工程的建设, 确保有线电视工程的顺利开展, 促进我国有线电视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以得知, 我国有线电视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对于我国国名经济的不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有线电视工程施工水平仍处于滞后的阶段,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 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了有线电视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 我国相关有限电视部门要高度重视有线电视工程规范化建设问题, 不断加强和完善有线电视工程管理体系, 形成相对健全的有线电视工程设计标准, 注重对施工人员职业素质的培训教育, 使其能够真正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操作, 确保有限电视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 从而促进我国有限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对于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的需求逐渐增加, 间接推动了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然而, 我国目前有线电视工程中仍就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常常导致有线电视信号出现故障, 致使有线电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严重阻碍了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脚步,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 本文针对县级城市住宅小区有线电视工程规范化建设进行研究讨论, 并结合目前我国县级城市住宅小区有线电视工程现状进行分析, 对有线电视工程中存在的弊端, 提出相关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县级城市,住宅小区,有线电视工程,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侯继光.城市住宅小区有线电视工程问题分析和设计要点[J].科技资讯, 2011 (28) .
[2]尹增利.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J].榆林科技, 2010 (Z1) .
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范 篇3
《管理规定》的实施范围主要是全市范围内的新建改
扩建的住宅区、住宅小区(包括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城中村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教育设施(即中小学、幼儿园)。要求每0.5万人区域内,设9个班规模的幼儿园,每增加600人,增设一个班的建设规模;每1万人区域内,设立18个班规模的完全小学,每增加600人,增设一个班建设规模;每2万人区域内,设18个班规模的初级中学,每增加1 100人,增设一个班的建设规模;每4万人区域内,设30个班规模的高中阶段学校,每增加1 300人,增设一个班的建设规模。新建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13平方米、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0.2平方米、中学生均占地面积25.2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生均占地面积23.1平方米。
《管理规定》明确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用地原则上采用划拨方式供地,划拨到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划拨土地成本和校舍建筑成本要纳入居住区开发公建成本,由开发单位负责建设,建成后移交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办学;达不到配套建设教育设施标准的新建扩建居住区,须服从政府(管委会)教育整合方案和履行教育代建须承担的资金等。
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范 篇4
案 由:
居民住宅小区是城市基础单元,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城市基础网格的稳定及居民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近10年以来,随着商品房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逐步被广大市民熟悉与接受,城市各住宅小区均采用不同方式实施了物业管理。但是,至今为止,我市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均存在诸多弊病,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业管理费用收取难的问题。有些小区业主缺乏付费购买物业管理服务的意识;部分未入住的业主认为没有享受物管服务不愿缴纳物管费;有些业主认为物业服务不到位拒交物管费;部分业主认为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将与房产开发公司的矛盾转嫁到物业公司,拒不交纳物管费。种种原因导致物管费用收取难,小区物业管理运行举步唯艰,时刻面临物管退出风险,而物业管理一旦退出,小区日常管理将因此瘫痪,造成垃圾成山、公共水电停运、安全无人监管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二、业主委员会机构成立难与履职难的问题。一是业主委员会是纯公益性机构,很多业主不愿意费心费时来加入管理小区事务;二是由于利益牵涉不同,业主委员会很难统一全体业主意见,导致机构形同虚设,不能正常履职。
三、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一是物业公司成立门槛低,普遍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二是清洁工、保安员等职业待遇低、地位低,员工流动频繁,人力资源紧缺,员工素质参次不齐,多重因素导致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综上所述,我市有相当一部分住宅小区存在无钱管理、无人管理、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给城市基本单元的安全和稳定带来诸多隐患,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亟待在今后予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建 议:
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物业行业协会要借助各种媒体,从行业法规和法律知识普及角度对物业管理相关知识进行正面、理性的宣传。物业公司撤出小区的报道层出不穷,主流媒体与网站应加大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正面报道,特别是对物业公司、开发商、业主、业主委员会四方的责、权、利要开设专版,清晰、明确的让民众了解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二、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许多小区的管理难问题大多源于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特别是对小区停车位的设计要提高标准与数量,减少停车困难对物业管理造成的巨大困扰。
三、物业管理是微利行业,基层从业人员是弱势群体,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扶持,除免征三年税费外,应考虑降低税率标准(现行税率标准为5.56%)。
四、维修基金的管理办法与启用要尽快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特别是与急修项目和特种项目相关的维护维修,如消防、电梯维修等。
五、要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准入门槛,组织开展物业管理服务相关培训,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要引入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的淘汰机制,对一些服务质量差、群众评议差、整改屡不到位的物业管理公司要予以清退。
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范 篇5
1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
为了加快蛋鸡饲养方式转变,提高蛋鸡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以“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兼顾地区差异的原则,特制定本标准。
一、养殖规模
存栏规模在1万—5万只的蛋鸡养殖场(户)。
二、选址与布局
(一)选址。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远离噪音。
(二)基础条件。有稳定水源,电力供应有保障,交通便利。
(三)场区布局。场区布局合理,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污处理区。育雏、育成和蛋鸡舍各鸡舍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配套合理。
(四)净道和污道。场内净道、污道严格分开。
三、设施与设备
(一)鸡舍。鸡舍建筑牢固,能够保温、防雨雪、防鼠害、防鸟。
(二)饲养密度。产蛋鸡饲养密度合理,每平方米不超过13只。
(三)消毒设施。场区门口有消毒池,鸡舍门口有消毒盆,场区有消毒泵。
(四)设备。鸡舍安装通风设备、降温设备,并配备光照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清粪系统和焚烧炉。
(五)辅助设施。有更衣消毒室、兽医化验室、解剖室。配备清粪设施、储粪场所及鸡粪无害化处理设施。
四、管理及防疫
(一)制度。有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二)操作规程。有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
(三)档案管理和生产记录。
1、档案管理。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要求以下记录齐全完整:
(1)品种、来源、数量、日龄等情况记录。
(2)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来源清楚,其名称、使用对象、使用时间和用量记录。
(3)定期免疫、监测、消毒记录。
(4)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记录。
2、生产记录。有完整的日产蛋记录、日死淘记录、日饲料消耗。
(四)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从业人员未患人畜共患传染病。
(五)引种。雏鸡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引进。进鸡时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车辆消毒证明”保留完好。
五、环保要求
(一)粪污处理。污水和粪尿进行集中处理。污水和粪尿进行集中处理后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CBl8596)。
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范 篇6
渝府办发〔2013〕39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月25日
重庆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保障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安全可靠用电,规范和改善我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的管理和建设方式,明确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及更新改造等责任,保障各方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改革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一项目一议价”的总承包建设方式,规范建设内容和配置原则,按照建筑面积核定收费标准,按市场专业化分工原则进行分类招标投标后实施建设,并委托供电企业组织验收。由市经济信息委明确建设内容和配置原则,市物价局制定收费标准,开发建设单位缴纳建设资金,所缴纳的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由市发展改革委监管,统筹用于全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
第二章
范围和内容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辖区内所有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指新建商品住房、商住两用房、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廉租住房、安置房等,不包括居民自建房。
本办法不适用于场镇乡村高低压侧全部采用架空线的非电梯住房,不适用于居住区内用电电压10千伏及以上的高压供电客户,不适用于新建居民住宅小区的临时施工用电建设。
第四条
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指从电网电源点起,至居民“一户一表”电能计量装置(含表箱、电表),及小区公建设施在公用配电房总路出线处止的供配电设施。
小区公建设施包括小区公用照明、公用停车库、电梯、水泵、消防,为小区配套的物业及社区用房,以及用电负荷在100千瓦以下的幼儿园、学校、小型商业等。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单位负责供配电设施路由通道、土地征用、配电房和电缆沟道土建施工、青苗赔偿、拆迁,负责市政规费等手续办理,并承担相应费用。
第三章
建设标准
第五条
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设计标准、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和《重庆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配置指导意见(试行)》有关规定要求。
第六条
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基本供电容量按以下标准配置:
(一)新建住宅每户基本供电容量配置标准,建筑面积80平方米及以下配置为6千瓦;80―120(含)平方米配置为8千瓦;120―150(含)平方米配置为10千瓦;15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超过面积部分按照每平方米50瓦的标准进行配置。基本供电容量每户最高为16千瓦。
(二)公建设施原则上按照每平方米40―60瓦的标准进行配置,小区配套的商业设施原则上按照每平方米100瓦的标准进行配置;其他有特殊规定的,按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执行。
(三)供电容量配置等相关规定随国家、行业和《重庆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配置指导意见(试行)》有关规定的修订作相应调整。
第四章
建设方式
第七条
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单位在向供电企业申请项目正式用电时,须同时委托启动该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程序。小区供电方案可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开发建设单位按本办法制定的收费标准,根据小区开发进度分期、分批缴纳建设资金。因不能按时供电造成开发建设单位损失的,须由供电企业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
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其建设必须充分遵循市场化原则,工程设计、施工、物资、监理等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我市相关规定进行招标。供电企业作为供配电设施项目的招标人。招标投标活动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监督实施。
第九条
供电企业应在营业场所和网站等的显著位置将建设内容和配置原则、收费标准等进行公示,自觉接受开发建设单位、相关企业、公众和主管部门的监督。
供电企业应在重庆市招标投标综合网,以及其营业场所和网站等的显著位置,将招标投标信息进行公示,自觉接受开发建设单位、相关企业、公众和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条
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资金,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监管,实行专款专用,建立资金专户,统筹用于全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不得挪作他用。供电企业每年第一季度报告上一资金收支情况,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和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的收费指导标准,参考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成本,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和建设容量适度超前的原则,并根据重庆市物价水平变化和专户资金使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全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分三个价区制定收费指导标准:
(一)一价区为主城九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采用电缆进线方式的,标准为12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含公摊面积,下同)。
(二)二价区包括15个区县(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武隆县),采用电缆进线方式的,标准为110元/平方米;采用架空进线方式的,标准为95元/平方米。
(三)三价区包括14个区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采用电缆进线方式的,标准为100元/平方米;采用架空进线方式的,标准为85元/平方米。
(四)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廉租住房、安置房等按对应区域类别收费标准的90%收取。
(五)客户对住宅容量配置要求超过基本配置标准的,每户配置标准每提高1千瓦,收费标准相应上浮10%;公建设施容量配置要求超过基本配置标准的,每平方米提高1瓦,收费标准相应上浮1%。
(六)开发建设单位交纳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资金后,供电企业不再收取并网接电费、“一户一表”安装费、负控装置费等其他费用。
第六章
维护管理 第十二条
按照本办法建设的供配电设施,鼓励依照平等自愿原则由开发建设单位与供电企业签订移交协议,建成后资产移交供电企业,供电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移交。移交后供电企业负责供配电设施的运行、维护、抢修以及更新改造等服务,且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住宅小区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应为供电企业对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的运行、维护、抢修、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条件。
开发建设单位选择不将供配电设施移交给供电企业的,供配电设施的后续运行、维护、抢修以及更新的责任由业主承担,开发建设单位须在售房时明确告知业主,未尽告知义务的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第七章
其他
第十三条
供电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一)擅自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
(二)不按规定要求,降低电力工程建设设备和材料配置标准的;
(三)不按规定实行招标投标的;
(四)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4月1日起执行。本办法生效实施前,供电企业已正式答复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供电方案并已完成设计审查的项目,可不纳入本办法执行范围。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范 篇7
1 新建精品生活社区分析
集团公司先后建设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李演庄旧村改造工程、玫瑰家园二期工程、艾博金色港湾(都泊林)小区等,这些小区都具备明确的结构、宜人的景观、富有特色的生活小区。
1.1 李演庄旧村改造工程B区段(合同开工日期2011年8月)
工程地点:邢台市桥西区李演庄。承包范围:甲方划定B区段内施工图包含的所有施工项目:总面积约:18.6万平方米(以实际承包施工面积为准),8栋楼,地上18、20层。工程特点:(1)基础施工面积大:本工程地下二层为连体车库,主楼基础通过变截面与车库基础连在一起,占地面积约15000㎡。(2)场地狭小,布置复杂。整体地下车库,现场施工可用场地狭小且楼座相对比较集中。(3)结构复杂。地下车库多道梁进入一个柱节点、钢筋多层面交叉叠加、弧形梁等较为常见。
1.2 玫瑰家园二期工程:(实际开工日期2011-06-25)
该工程包含住宅楼六栋,临街商业两栋以及整体地下车库。其中住宅楼全部为剪力墙结构,地下三层,地上部分1#楼15层、2~6#楼为11层;临街商业以及地下车库部分全部为框架结构,其中车库二~车库四为战时人防物资掩蔽库。本工程施工图纸内的土建、内外装修、采暖、给排水、电气、强弱电、消防、人防、通风等全部内容。(不含土方开挖、桩基础、电梯、弱电穿线)。桩间土清理、剔除清理桩头由发包人的分包人负责。回填土源由承包人自行解决。
1.3 艾博金色港湾(都泊林)小区(实际开工日期2011-02-20)
该工程为高层剪力墙结构,根据层数多、专业多的特点,先进行地下部分施工,5#楼主体剪力墙结构施工至六层后,交叉进行各层的封闭→装修→设备及主要管道安装,电梯安装要放在大部分粗装修完工之后进行。依据图纸设计所涵盖的全部的土建(包括挖土方外运、回填、平整全部、护坡、桩基、室内水、电等)、二次装修(包括室内砌筑、室内抹灰、刮腻子、预留、预埋所有强、弱电管线等),安装工程,其中外墙保温、外墙面砖、外墙涂料、外墙干挂石材、玻璃幕墙、断桥铝合金门窗、防盗门、消防、防火门、电梯不包括在内。工程难点:(1)地下水位高于筏板基础,降水施工为本工程难点之一。(2)筏板基础高度为1.3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其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为本工程难点之一。(3)施工场地狭小,层数多,专业多,垂直运输压力大,合理组织各工序顺利进行为该工程又一难点。
2 小区规划建设的经验与发展
2.1 创新规划意识
创新社区规划意识是搞好社区建设的关键。创新社区规划意识应注意地域环境特点,城市文化脉搏以及自然环境条件,规划意识上、形式上、功能上应有自身的特点和超前意向。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新时代住宅社区的交通便利功能,环境经济投入,市场化运作需要,综合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问题,既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还要使组团分布具有鲜明特点,超前意向。
2.2 住宅多元化标准和形式
家庭人口数量、老少结构不同、工资收入标准不同也就对住宅面积、建筑形式出现不同要求。现在,住房开发户均面积平均由80㎡-150㎡有诸多不同户型。目前,人们认识到一层、六层住房滞销这一问题,吸收周边城市住宅社区建设经验,对住房进行了楼顶一层退台、建设跃层楼房、底层部分房屋住宅架空模式,丰富了住房形式变化,改善了楼房一和六层居住环境,在住房面积和样式上适应了产业化需要。
2.3 分期分片开发可行性
生活社区分期分片开发是未来房屋建设市场化的方向,根据房屋供求关系,需求多少建设多少,由以往一次完善向分片建设转移,关注住房需求日渐减少的趋势,使规划具备广泛适应性。
3 居民的生活方式对与小区环境建设的影响
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善,文化生活的丰富使人们开始对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了意识回归,居民对室内居住条件改善后,已向往室外邻里交往,公共空间的向往转移。
(1)采用传统庭院式布局,合理优化庭院、社团、小区绿地的配置关系,使居民产生一种私密感,地域感和相对独立的群体感。
(2)建设完整的小区中心绿地,赋予小区中心新思想与主题,丰富文化娱乐气氛,增加居民交往机会。
(3)强化小区环境个性化建设,增设人文景观,提高环境文化气氛。
(4)扩大家的概念内涵,科学处理大院落与小院落、大群落与小群落之间的关系,浓缩环境与人的关系。
4 家庭汽车对居住小区的建设影响
家庭汽车已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入户。目前,家庭汽车拥有量急剧上升,带来了交通、停车、存放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进行超前设计:(1)设计合理的道路系统,优化交通,汽车在小区内应该能进入任一模块;(2)利用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利用率底的空间设计建设家庭汽车停车场。
社区住宅小区建设正在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住宅小区是面向全社会的复杂的综合工程,应加强对未来居民住宅小区规划理论问题的多方位、多层次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集团公司在住宅建设上的优势,用实例从规划创新意识、住宅标准与形式多样化、分期分片开发、家庭汽车对居住小区的新要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居住小区环境建设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对居民小区施工建设技术及趋势进行了研究。
【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范】推荐阅读:
城市居民小区05-21
城市居民小区绿化11-03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情况分析10-11
城市居民调查08-27
城市辖区居民09-26
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10-22
哈尔滨城市居民08-10
城市居民理财方式调查09-03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公约10-1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