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总结

2024-06-16

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

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总结 篇1

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总结

长安社区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其中自管党员党小组3个、在职党员党小组2个。共有党员30名,其中自管党员17名、在职党员13名,离退休党员7名、流动党员2名(流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2名。

年初以来,在社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党支部认真贯彻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紧密联系社区党建工作实际,创新教育方式和载体,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实现向全面学习转变。

1、认真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支部根据各类(无岗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党员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教育,始终将理论知识学习放在党员学习的首位,切实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学习,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重点,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武装党员。不断提高党员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贯彻落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水平。

2、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着力加强业务学习。按照工作职能的需要和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国内外政治、经济、金融、科技等

方面的经典理论为重点,以管理知识、信息技术、及法律法规等必要岗位技能为基础,全面加强基础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

3、开展文明创建,提高党员文化素养。为迎接建国60周年,我们组织社区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及“讲文明、树新风、爱家园”活动,党员参与率达95%,同时,引导党员加强人文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社区的和谐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精神生活,切实提高党员的文化素养。

二、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统一,实现向学习型社区转变。

1、个人自学是基础,集中学习是提升。在党员经常性教育中,我们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统一,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重,创新学习方式和载体,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以学习型社区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团体智慧,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成效。

2、抓好“三会一课”,夯实学习基础。支部建立了党小组学习制度,社区党员以所在党小组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坚持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完善各党小组的组织机构和功能,切实加强学习的组织、督查和落实。以学习促

进工作,以工作带动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坚持制度建设与激励机制相统一,实现向可持续学习转变。

按照“长效激励、常态管理”的要求,我们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结合学习型支部和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加强学习的各项机制,促使党员重视学、自觉学、善于学、持续学,进一步提升党员和党组织的学习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学习型支部和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形成以支部为核心、全体社区党员共同参与的学习网络,支部书记负总责,支委成员对学习教育工作分工负责、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形成“网格化”工作格局。制订整体创建规划和具体的指导性的学习制度,确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其建设情况,确保党员每年集体学习教育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

2、营造学习氛围。按照建立学习型支部和学习型社区的要求,努力建立学习为主导的社区文化,不断增强学习意识,着力引导党员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营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的学习氛围。支部成员要身体力行,带头转变观念,努力成为学习型领导,为全体党员树立榜样。充分激发学习热情,实现自我超越,使广大党员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自觉的“我要做”,从而增强为居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构建长效学习激励机制。加强各项学习制度建设,健全学习激烈机制,努力实现向持续学习转变。一是统筹协调机制。在支部领导下,组成统筹协调小组,在学习的资源、内容、方式和时间上实现统筹和协调。积极创造有效载体,利用各种教育阵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以及“优秀党小组”、“优秀党员”等“争先创优”主题实践活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二是成果转化机制。把工作实践作为学习的重要一环,创造条件让党员加强实践学习和实践锻炼,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施学”的原则,缺什么就学什么,使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于工作中。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对社区党员开展教育活动。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形成社区党员教育的制度化、经常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确保党员教育长期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同江市城市社区长安党支部

二OO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经常性教育,党员,大学生,必修课

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6年, 我国1800万在校大学生中拥有党员194.7万人, 占大学生总数10.8%;2007年湖南省在校大学生87万人, 党员数达8.7 万, 占在校生总数的10%。大学生党员数量和比例已越来越大, 学生党建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 对于增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学生党员素质、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经常性教育、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

“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何为经常性教育?何为党员经常性教育?笔者没有找到任何解释。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也没有对党员经常性教育给定一个明确的定义。何为经常性教育, 怎样才称之为经常性教育?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 是以周论还是按月论亦或是其它时间周期, 或是根据教育者自身的意愿决定, 没有一个对“经常”进行科学性的考核依据。因此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经常性”的概念问题, 笔者在此姑且作一解释, 以抛砖引玉。“经常”, 英语解释为“regularly;frequently;often;always;minutely”。汉语解释为: (1) 常道;常法。《管子·问》:“令守法之官曰:行度必明, 无失经常。” (2) 谓遵循常制。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臣欲择朝士晓畅民事者, 先於一路考财赋所从, 孰经常, 孰横敛。” (3) 平常;日常。《后汉书·党锢传序》:“而今党人锢及五族, 既乖典训之文, 有谬经常之法。”⑷、常常。很明显, “经常”, 它首先体现为“常法”、“常制”, 它并不是随心所欲, 心血来潮, 一时兴起, 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则、制度、章法。经常性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以一定的时间为周期、以制度作保障、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不间断的培养和学习活动。它体现出周期性、制度性、目的性三大特点, 首要的是时间周期性。经常性教育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作保障。保证了时间周期性, 就体现出了教育的“经常性”。但时间周期以什么为标准呢?是以月还是以周或是其它。笔者认为, 经常性教育时间周期的单位应以“周”为宜。制度性, 是保证经常性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没有制度保障, 经常性教育就会流于形式, 就会走过场。制度性是经常性教育的必然要求。目的性, 是经常性教育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经常性教育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没有目的性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是指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的党性修养、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先进性等方面的经常性教育活动。它同样具有经常性教育周期性、制度性、目的性三大特点。

2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的看来, 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呈良性发展,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从高校层面说, 一是高校学生党员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局面。高校基层组织十分重视发展前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 对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和管理工作往往忽视, 没有把党员经常性教育摆上工作议程, 出现了“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二是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缺乏制度保障, 随意性较大, 政策一来, 进行突击, 或虽有制度措施, 但落实不到位, 缺乏监督措施或监管不力。三是基层组织重视不力, 认为经常性教育可有可无, 或嫌麻烦, 不保证教育时间, 到时也不组织。四是经常性教育经费缺乏保障。学生党支部的经常性教育活动开展, 很难得到经费支持。

从学生层面说, 一是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缺乏主动, 性趣不浓, 积极性不高。二是个别学生党员认为我只要不犯错误, 永远跟党走就行了, 是否经常性学习不重要。三是个别党员本身入党的动机就不纯, 入党之后就放松了要求, 不经常性学习。四是毕业生党员毕业后, 存在大量的不及时转迁党组织关系, 这部分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五是政治学习与专业学习相冲突, 即使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学生党员也往往以正常上课任课教师不准请假为由, 不参加党员经常性学习, 课后又不补学。

从学习形式层面说, 一是理论学习缺乏吸引力, 大多是以学生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 支部书记有的是辅导员, 有的是学生 (如本科班设支部) , 其本身的理论水平就有待提高, 因而学习多是照本宣科式的和尚念经, 作用并不大。二是学习形式单调, 多半以课堂灌输为主, 停留在我教你听、填鸭式阶段, 缺乏感染力, 没有触及或无法解决学生党员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理论往往难以为学生所掌握。三是教育载体不够新颖, 相当多的仍然是传统的开会神、读报纸、拉横幅、写标语、出展报等, 没有新鲜感, 基本上是学习、讨论、总结, 千篇一律, 从理论到理论, 学生学习感到枯燥。

3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思考

3.1高校党组织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

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是党员经常性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党委要把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成立党员经常性教育领导小组, 落实责任, 建立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各院 (系) 分管领导直接抓、各有关部门协同抓、各学生支部具体抓的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体制。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政策措施、教育工作计划, 并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注意研究和解决问题, 总结推广经验和成果。领导小组成员要亲自给学生党员上党课。

各院 (系) 分管领导是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直接责任人, 承担着培养学生党员的重任, 要亲力亲为, 加强对各学生支部的领导, 负责对支委成员进行培训, 提高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 要组织制定院 (系) 教育计划和制度, 保证教育时间和效果, 负责检查和监督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效果。各学生支部要充分认识经常性教育的重要性, 把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作为党的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按照院 (系) 的方案抓落实, 充分实现一名学生党员就是学生中一面旗帜, 实现经常性教育目的。

3.2高校应将党员经常性教育作为学生党员的一门必修课来建设

将经常性教育作为学生党员一门必修课来建设, 是保证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只有将党员经常性教育作为学生党员的必修课, 才能提高学生党员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和课后自学的积极性,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学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领导小组要在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教学计划上、课程建设上、师资队伍上、教学内容上、检查考核上制订具体制度和措施, 使经常性教育学期有计划, 月月有安排, 期终有总结, 要建立以学习为依托、以理论为重点、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的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体系。要制订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系列制度, 如组织生活制度, 思想汇报制度, 民主生活会制度, 民主评议制度, 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等。制定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课程大纲, 重视教材建设, 建设经常性教育培训试题库, 重点保障上课教师、地点和时间充分落实。建立教育周学习日制度。每周安排1-2个小时, 集中组织进行学习教育。建立党员学习学分制, 将党员完成学时情况、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情况以及考试情况, 以百分制累计计分, 记载在《党员学习教育登记手册》上。建立健全学习笔记、考勤、补课、学习交流和定期检查等制度, 保证教育效果。建立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考核制度, 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经常性教育教育活动的和考核未能通过的给予严肃批评, 并限期补课, 促进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建立经常性教育总结表彰机制, 各级党组织及时进行总结讲评, 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党组织和党员给予表彰, 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给予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3.3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要以学生党员为本

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党员的情况和特点, 学生党员普遍缺乏社会锻炼, 政治水平和思想修养都有待提高。在开展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时, 要从大学生党员实际情况出发, 在学生党员教育阵地、教育力量资源、教育培训手段、实践锻炼途径、学习时间安排、党员经常性教育验收等方面着手学生实际, 有针对性的开展经常性教育, 提高教育效果。一在时间安排上, 坚持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 通过抓学员课余, 通过网络信箱、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党员实现学员与学员、学员与老师的交流和互动, 切实解决学生党员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相矛盾、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二在培训手段上, 运用多媒体、网上电子视频、校园广播、收视音频等, 以新颖、生动、形象的外在形式讲党课, 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解决学生经常性教育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的问题。三在阵地建设上, 采取走出去的办法, 把课堂设在革命纪念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园等, 开展党员教育阵地教学, 建设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经常化的党员教育阵地, 并依托阵地整合资源, 建立和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场所, 接受现实的党性教育, 以解决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理论枯燥的问题。四在实践途径上, 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 巩固学习效果。经常组织党员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社会发展的最前沿、走进第一线, 让学生党员亲身感受党的巨大感召力、号召力, 开展鲜明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使党员在活动过程中既受到具体生动的教育, 又通过做好事、办实事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解决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五在师资队伍上, 注重党员教育队伍建设。将素质高、理论深的学者、专家、领导组成党课教师, 必要时可通过请进来的办法, 邀请知名的学者、教授、院士给学生党员上党课, 解决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常遇到的理论盲点问题。六在考核验收上, 标准要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 考核结果记录在《教育登记手册》上, 作为党员评优和毕业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学生党员不要一棍子打死, 要区别情况, 帮其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庆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N].光明日报, 2007-12-24.

[2]董青松.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

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总结 篇3

一、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非公企业的特有环境决定了非公企业党员在客观上具有分散、流动性强、生存压力大、组织化程度不高等特点。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难点:

(一)实现教育对象的全覆盖难

实现教育对象的全覆盖是做好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要将非公企业中的所有党员纳入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对象全覆盖并非易事。

一是组织体制不健全。与传统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在非公企业中组建党组织,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尽管近年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目前非公企业党的组织管理体制还无法将所有的党员纳入管理。二是有的业主不支持。非公企业主由于各自经历不同,觉悟不同,对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些企业主认为企业有没有党建工作无所谓,还有些企业主认为党建工作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另外,由于企业在竞争中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大量出现,由于自身的不规范,业主对党组织有一种排斥的态度。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对本市非公业主的调查显示,62.96%的业主对非公企业中的党组织作用表示肯定,33.32%的业主表示不一定,3.1%的业主表示不能发挥作用。①业主对待党建工作的立场直接决定了其对待党员教育的态度,一些党员因为得不到业主的支持而无法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接受党的教育。三是党员流动性强。非公企业具有很大的流变性,企业变动频繁,开业、歇业、停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一方面非公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比较灵活,能用者则留,不能用者则走。另一方面非公企业党员、员工对与企业的选择同样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这些组织中的党员流动性也很大,难以对他们进行稳定规范的管理,不少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边缘。四是党务工作者地位“边缘化”。党组织负责人在国有、集体企业中是“党的领导者”,而在非公企业中只是“企业党务活动者”,相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处于边缘地位,不受企业主重视。这一变化直接导致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队伍的大量缺口。党务工作者的缺乏客观上影响了教育对象全覆盖的实现。

(二)党员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在非公企业中,党员如果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先进性教育就很难开展。因此,增强党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是开展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关键。但由于非公企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党员接受党的教育的主动性比较弱。党员往往把听党课、参加组织生活等作为额外任务,能不参加就不参加,能请假就请假,表现比较被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究其原因,除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是导致非公企业党员接受教育比较被动的主要原因。相对企业中丰富多彩的各类培训来说,党的教育内容显得过于单一,而且政治性、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相比之下,党的教育内容出现一定的滞后性,教育的吸引力不强。

从教育方式看,缺乏互动性、与党员个性发展结合不紧密等缺点使传统的教育手段难以立足,在非公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集中开会、读书读报等形式因为过于单调而越来越不受欢迎。因此,要增强党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使党员从要我受教育转变为我要受教育,就必须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增强吸引力。

(三)教育成果的转化程度不高

通过教育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开展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育成果的转化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党员教育的成败。由于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特殊环境和党建工作不够深入,在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的制定上往往重眼前而忽视长远,为教育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党组织没有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党员发挥先进作用,而党员由于找不到表现平台,加上工作压力,久而久之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混同一般群众。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党员经常性教育必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成果的转化程度。

二、从完善三大机制入手,建立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要充分总结吸收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从建立和完善组织机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入手,实现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持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做强组织机制,为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党员教育离不开党组织。党的组织设置是否合理,体系是否健全,运作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党员教育能否正常、持续开展。因此,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做强组织机制,为党员经常性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首先,完善组织设置方式,健全组织体系。要按照“体内建组织,体外搭平台,内外联动,建挂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企制宜,灵活多样地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既可以属地、属条、属业、属资、授权、挂靠的方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也可以依托“楼宇”、“市场”、“公寓”、“园区”、“开发区”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规模较大、员工较多、发展较稳定的非公企业,要建独立的党组织,扩大党组织建设的覆盖面;对一些规模小、人员少、变化快、发育不成熟的非公企业,则以经济园区、开发区商贸市场、楼宇等为依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或按照行业性质建立联合党支部等开展党的工作;对一些外资单位或外省市在沪无主营单位,无法建党组织或开展党建工作不便的,可采取体外建立党组织的方法,以建“党建工作指导站”、“党建工作联络站”或“党员之家”方式整合党建资源,构筑社会化的党建格局。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及时将分散在各个企业中的党员納入党组织的视野,提高党员的组织化程度,为开展党员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整合组织内外资源,提升组织效能。非公企业党组织不同于传统单位党组织,单个党组织的资源有限,能量有限。相对而言,非公企业党员个体的活动空间较大,因此,若单兵作战,则很难实现对党员进行长效管理。要建立长效机制,必须进行资源整合,提升组织效能。一是要打通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围墙”,建立“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机制,实现组织内部教育资源的整合。上级组织要加强与下级组织之间的沟通,切实为下级组织提供指导和服务,逐渐形成纵向联动机制。比如在教育目标、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场所、教育经费的落实上给予帮助,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级党组织要引导非公企业同级组织之间建立信息交流渠道,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覆盖上建立信息发布与反馈途径,要加强教育特色交流,以达到横向互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党组织要建立内外协同机制实现组织内外资源的共享。党组织要善于将各种体制外的资源,通过党的工作,转化为党的资源,即体制内的资源。比如,在职业生涯与政治前途分离的情况下,党组织如果能够通过为党员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服务,使其在重点岗位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能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作用和党的资源的存在,从而起到将党外资源转化为党内资源的作用。

(二)做活工作机制,提高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性

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如何开展才能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活工作机制。

首先,要充分认识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特殊性。企业和党员的特点决定了非公企业党员教育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在坚持“一个原则”的前提下,做好“两个”结合。

坚持“一个原则”,即党员的评价标准不能降低。党员是否合格是否优秀,要以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条件、标准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条基本要求为基准。无论是在非公企业工作还是在其他任何单位工作,党员的基本标准不能降低。在对非公企业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过程中要坚持这一原则,不能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而对党员放松要求,降低标准。

做好“两个结合”,这就是:一要将党员经常性教育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是为了提高党员的素质,党员是企业的一员,党员素质的提高必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两者具有目标同一性。因此,要投业主“发展企业、培育人才”之好,实现企业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储备与党组织后备力量培养的有效结合。二要将党员经常性教育与党员个人发展相结合。要将党的教育与党员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通过党组织的关怀和激励,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为党员的成长成才成功创造条件,实现党员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激发党员主动接受教育的内动力。

其次,要精心策划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要结合企业实际、结合党员特点,进行设计和策划。内容要多元化,既有符合共性发展要求的内容又有满足个性需求的内容。重点突出政治理论、道德品质和综合技能等内容。在政治理论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时效性,做到理论性与生动性的有机结合,着重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品德教育要突出强调非公企业党员如何发挥作用,用先进事例激励党员,着重提高党员的思想品德;技能教育要贴近企业和党员的需求,着重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教育内容的策划要集合黨员的智慧,每年或每月向党员征集若干个教育项目,对于好的策划进行表彰奖励,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聚集在教育活动的中心。

教育内容的策划要逐步走向专业化,具体可以采取三个措施:由专职党务干部负责教育内容的精心策划和组织;由专家对教育内容进行指导,提高专业化程度;由党内从事本项专业的党员组成专业委员会,策划和组织教育内容。

通过精心策划教育内容,有助于变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为共同协商、共同参与关系;变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关系;变组织者与参加者关系为共同策划、共同操作关系。这样,不仅增强了先进性教育的吸引力,而且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

再次,要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党组织要坚持“为非公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业主、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的原则,探索网络化的教育方式和“小型、业余、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根据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年龄轻、学历高、普遍掌握信息技术的特点,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先进性教育。网络的特有优势,可以改变原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的形式,党员可以自由地选择时间和空间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讨论和过组织生活,接受教育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可以有效地解决党员教育中的工学矛盾。

除了运用网络途径不断完善传统教育方式外,还要通过建立党内关爱、内部激励等制度进行间接教育,提高党员主体地位,激发党员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党内关爱制度主要通过党组织关心、服务党员,着重从思想上、生活上为党员排忧解难,使党员切身感受党的温暖,从而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比如,举行“党员入党纪念日”主题活动、完善党员维权服务网络、发放维权服务卡等。内部激励制度主要对工作突出、成绩优异、贡献特殊的党员,党组织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通过合理晋升、表彰奖励等措施实施荣誉激励。比如,开展“创党员先进岗”主题活动、评选党员标兵等。

通过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非公企业党员乐于接受党的教育,主动接受党的教育。此外要逐步运用社会化方式提高教育的质量,如聘请专业化机构、借助民间组织的力量,采取委托等多种方式进行运作。

(三)做实保障机制,为非公企业党员经常性教育提供资源支撑

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经常化、规范化离不开制度、人才、物质和技术的保障。

制度保障。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是实施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建立党员教育情况监督检查制度。上级党组织要制定和完善党员教育的目标要求,定期对基层党组织开展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教育活动正常开展。二是要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考核评估体系,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部门党员的岗位特点,进一步完善党员目标管理办法,科学确立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考核内容,把党员先进性落实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坚持和完善评选“推优评先”活动制度,评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人才保障。党务干部人才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力量保证。因此,要把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和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结合起来。目前,要进一步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抓好党务工作志愿者队伍。根据非公企业“多、小、散”的特点,把那些长期从事党的工作,有丰富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和热心党的工作的同志作为党务志愿者,帮助非公企业开展党的工作。二是进一步抓好职业化的党务工作者队伍。通过向社会招聘和契约化管理的模式,组建党务工作者队伍派到非公企业中从事党的工作。三是进一步抓好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要建立和完善党务干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党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推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岗位的职业化进程。一要提高政治待遇。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纳入人才管理范围,对从事党务工作时间长,成绩突出的党务干部,颁发荣誉证书,增强党务干部荣誉感;二要保障经济待遇;三要维护合法权益;四要建立党务干部人才遴选和储备机制。

物质保障。没有经费和场地作为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目前,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筹措经费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向上级党务部门申请;二是利用有些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工会主席的职务便利,从工会活动经费中支取;三是向企业主讨赞助。三种方式均难以保证经费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在经费来源非制度化的情况下保障党建工作经费的稳定性,需要上级党务部门、所在地社区、社会力量三管齐下,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一是上级党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经费适当加大投入力度。二是通过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双向联动,借助社区党组织的资源和活动场所,如社区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学校、图书馆等。三是通过设立党建工作基金会来拓宽党组织的经费来源。

技术保障。推进党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使网络成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的重要平台。精心设计党员教育网站内容,开通网上视频点播系统,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手段来感染教育党员。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源,建立党员教育资料库,使上网的党员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需资料,拓展党员教育的信息来源。

注释:

①《新领域?摇新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讨会论文汇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148页。

作者单位:中共浦东新区区委党校

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 篇4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的观念、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拒腐防变、严守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增强党员工作能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和自主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

(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自觉学习的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勇于创新、创造一流业绩的模范,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

二、工作原则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联系实际,促进各项工作;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激发党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坚持面向全体党员,分类实施,按需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教育与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开门搞教育,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基本内容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形势任务和世情、国情、党情、省情、市情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光辉历史、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现代经济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以及与履行岗位职责要求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党组织应按照上述内容,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党员的实际情况,确定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四、方法途径

运用“三会一课”、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形势教育报

告会、党员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采取举办培训班与上党课、专题辅导与电化教育、课堂教学与实地观摩、组织研讨与座谈讨论、集中培训与送学上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三会一课”

(1)支部党员大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分别于

每月召开一次,可结合工作实际,作适当的调整;党课每半年上一次,抓住党员普通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上党课。

(2)“三会一课”应有专门的记录簿,指定专人负责记

录、保管,并及时归档。

(3)党组织要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列入党

建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

2、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

(1)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原则上每月安排两次,以集中学习为主,可采取集中辅导、学习研讨、参观考察、观看录像等形式进行:党组书记要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党组中心组学习。

(2)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要做到“六个有”,即有学习计划和阶段性学习的具体安排、有集中学习讨论记录、有

学习出勤登记、有学习小结、有个人学习专用笔记、有个人学习体会文章;中心组成员每要撰写1、2篇学习体会文章。

(3)党组中心组每次集中学习都要事先确定学习时间、学习专题和中心发言人,做到集中学习讨论有重点、有深度、有质量。

3、形势教育报告会

(1)形势教育报告会原则上每季度举行一次,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可约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也可约请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专题辅导。

(2)党组织可根据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的需

要,适时举行形势教育报告会,并采取组织理论讲师团、先进事迹报告团、理论宣讲“小分队”等形式深入基层宣讲辅导。

(3)各级宣传部门要适时提供形势教育的宣传提纲、参考资料。

4、党员自主学习

(1)党组织应创造必要条件,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搞好自学。

(2)党组织应支持和鼓励党员参加在职学习培训,并按规定报销有关费用。

(3)党员应自觉搞好自学,经常性地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以及其他各类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党组织应把党员自主学习的情况作为党员个人考评、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

五、时间要求

党组织要统筹兼顾,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的前提

下,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党员集体教育活动。党员每年参加所在党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

六、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在党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应把党员教育作为主要任务。

利用各类资源,建立党员教育基地。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和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介,拓展党员教育的途径。

七、建立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在党组统一领导下,研究制定党员教育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

划,并组织实施;对党员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

八、党组应加强对党员教育的具体指导,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读书活动和知识竞赛、交流学习成果、评选表彰学习标兵等方式,推动党员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采取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样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每年要以书面的形式向上级党组

织报告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情况。

十、本制度由华强社区党组组织实施。

华强社区党支部

中学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实施计划 篇5

一、活动目的 ~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要围绕主题,着力“内化”,在“结合”和“转化”上下功夫,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切实保障党员权利,推进党内民主,推进以党内“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活动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2、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开放教育。

3、领导带头,党员先行,以党内学习带动教职工学习。

三、活动安排

(一)动员阶段(3月中下旬,学习时间共4个小时)

学校党支部根据本阶段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党员队伍的实际,制订具体安排,并召开党员大会作正式动员。

本阶段任务:

1、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xx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2、让全体党员了解教育党工委和教育纪工委工作要点;

3、明确支部教育活动的安排和要求。

本阶段学习形式:

1、动员报告、导读宣讲:明确支部教育活动的安排和要求;教育党工委和教育纪工委工作要点

2、原文研读:xx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3、微型党课:“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宋蔚蓉)

(二)专题学习阶段(4月~8月中旬,学习时间共64个小时)

本阶段通过组织党员研读《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文件,明确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的内涵与要求,修订和完善本单位党内“三先”的制度与程序;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学校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和校务公开、教代会等制度的修订;组织动员党员在学校师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本学校师德规范的制订,积极参与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各党组织要注重教育活动的过程,以过程统一党员思想,以过程提高党员认识。

本阶段分为三个专题,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专题:增强党员主体意识(4月~5月中旬,学习时间共30个小时)

本专题以研读党内制度、法规为主要任务,帮助党员掌握党内基本制度、法规的主要内容,明晰党员主体意识的基本内涵;着力党内制度、法规的“内化”,可采取原文研读、重点讨论、导读宣讲、微型党课、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党员对基本制度、法规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权利意识、纪律意识、监督和保证意识。

第二专题:尊重党员主体地位(5月下旬~6月中旬,学习时间共16个小时)

本专题以保障党员权利为主要内容,以制度修订为主要形式(结合“三风”教育),明晰党员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把党员的权利具体化、制度化,通过组织党员修订本单位党内“三先”的制度与程序等,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与程序;促进党内民主和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良性互动,组织党员参与修订学校民主管理的具体制度,为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制度的规范与保证。

第三专题:发挥党员主体作用(6月下旬~8月中旬,学习时间共16个小时)

本专题要结合“七一”庆祝活动等,以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深入研讨为主要内容,以立足岗位、服务群众、体现“三高”和弘扬党员中的先进事迹为着力点;要组织党员讨论如何在党内建设、学校工作和社区生活中体现党员的主体作用,修订党员立足岗位、服务群众、体现“三高”的标准,同时通过坚持、完善党员在社区登记、服务制度,鼓励党员为学习型城区建设发挥作用。

(三)活动小结阶段(8月下旬,学习时间共4个小时)

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总结教育活动的收获,交流学习体会,发扬党员教职工中的先进事迹,开好总结交流会。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有机联动。支部书记要发挥支委成员的作用,紧紧依靠全体党员,把握好中心组、党员和教职工学习的有机联系,形成党内教育和教工学习的资源整合、有机联动、互促互进的有效机制。

2、精心组织,丰富形式。支部书记要注重丰富拓展和整合学习内容,探索有效方法,调动和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如实记录教育活动情况,努力取得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3、广泛宣传,弘扬先进。要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扩大教育活动的宣传效应,把宣传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和弘扬本学校优秀党员、先进教师的事迹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学习材料

1、xxxx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中国共产党章程》

3、《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4、《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6、《xx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7、《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建--xx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

8、《中共xx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年工作要点》

9、《中共xx区教育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年工作要点》

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总结 篇6

根据《中共江汉区教育局委员会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结合我支部实际,本着“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又具有教育影响力,既具有广泛性、统一性又具有针对性、特殊性”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思想教育与阵地建设相结合,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紧紧围绕我们园中心工作,对全体党员进行分类施教,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重温党章,提高全体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1、建立一支由领导干部组成的党员教育队伍,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有计划的对全体党员进行分类施教,积极开展别具特色的党员教育活动。

2、以党小组为单位,每季度举行一次党员学习座谈会、党章专题研讨会、党章知识竞赛等活动,为每位党员提供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的平台,形成新党员借鉴老党员、老党员引导新党员的互动局面,加深全体党员对党章的领悟和运用,确保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学习党章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党员写出自己学习贯彻党章的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

二、注重实际,加强党员的实践锻炼

1、广大教职工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承诺”活动,以及“群众在心中,服务见行动”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党员深入到对口薄弱幼儿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对他们的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与之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以促进薄弱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高。

2、充分利用党员自身的先进性采取每个党员负责若干积极分子的办法,要求党员定期深入到积极分子中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结合积极分子工作的实际情况,努力让积极分子了解党章,时时关心时事。

三、增强能力,培养党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针对增强党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目标和要求,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矛盾特殊性原理,分别制定教职工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活动方案。

1、教职工党员要在研究教学技能和科研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倡导党员经常性地深入班级开展活动,举办各种知识讲座,与教师们分享自己专业方向的研究成果,鼓励中青年党员骨干教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探索,钻研新型、开放、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理论修养,并要求他们认真贯彻终身学习的教育机制,加强学习、不断深造、拓展自己的知识容量。

2、对于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上党课,组织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为党的发展壮大不断增添新的生命力。

3、为增强这项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计划组织教职工党员和积极分子重温经典,共同观看《南昌起义》、《开国大典》、《离开雷锋的日子》等电影,通过生动鲜活的历史画面,使广大党员轻松地接受党的先进性教育。

四、利用市内资源,开辟党员经常性教育阵地

充分利用武汉市的八路军办事处、辛亥烈士陵园、二七纪念馆等革命历史资源,来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的活动场地建设;定期组织教职工党员瞻仰革命遗迹,继承和发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一学期组织一次新党员赴革命圣地的入党宣誓活动和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教育活动,使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五、加强领导,确保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为保证党员经常性教育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持续有效的实施,决定成立党员经常性教育领导小组,由党支书记任组长,把党员经常性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中,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确保全体党员参加集体活动的时间,妥善地解决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经费;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履行好具体组织实施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职责,健全各项教育制度,落实各项教育任务。把每个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保证教育的覆盖面。对党员参加经常性教育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体教育活动的,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

上一篇:邹奇奇演讲稿下一篇: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