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4-07-16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6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160班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160班,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78%,优秀率为41%。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进步。这一学期主要目的是: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多关心、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自学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教材分析: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书的4章内容分别是二次函数、圆及几何的回顾、样本与总体。

第27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7.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 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第27.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第27.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8章;圆

本章是在小学学过的一些圆的知识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圆的概念、性质、圆中有关的角、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圆与正多边形之间的位置、数量关系。本章共分为三个小节:

“28.1 圆”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圆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圆的定义是研究圆的有关性质的基础。“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包括三部分内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8.3”节的主要内容是一些与圆有关的计算,包括两部分“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第29章:几何的回顾

本章是对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简单回顾,通过一些几何问题的解决过程的回放与进一步研究,让学生充分感受直观感知和操作说理是研究几何图形属性的重要方法,而逻辑推理则是研究并确认几何图形属性的重要方法。第 30 章:样本与总体

1、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样本,知道当样本足够大时,可以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标准差。3.会借助调查做出决策。

四、教学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27章:二次函数:11课时

27.1 二次函数„„„„ 1 课时 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6 课时 27.3 复习2课时

检测:

2课时

第28章

圆:18课时

28.1 圆

4课时

28.2 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 2课时 小结

检测: 2课时 第29章 几何的回顾8课时

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 „„„„ 329.2 反证法 „„„„„„„„„„ 1复习„„„„„„„„„„„„„„ 2检测: 2第30章 样本与总体 10课时

30.1 抽样调查的意义„„„ 30.2 用样本估计总体„„„ 30.3 借助调查做决策„„„ 复习„„„„„„„„„„„ 检测„„„„„„„„„

中考复习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2 课时)

30课时左右

8课时

2课时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1]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样地坚定,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摘要: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和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笔者根据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从单元课文中筛选出相应的篇章段落来进行仿写训练。这些仿写练习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成为作文教学有力的助推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仿写

参考文献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现行的几种课程标准的教材,都是教育部审定通过的,虽然作者的身份不同,但从整体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材应该是老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老师.但笔者认为,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材,有六处内容就值得我们探讨.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中的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叙述了三个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每个步骤配了一个插图,如图8.3-3所示.

按图8.3-3所示的情况来看,步骤2说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这句话和插图表示的意思不一致.因为改变和放在木块上的砝码连起来,就说明了木块上原来就放有砝码,然后改变放在木块上砝码的数量.比如,木块上原来有一个砝码,后来放上两个砝码或更多的砝码,我们就可以说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但从教材的插图看,第一个插图没放砝码,第二个插图放了一个砝码.所以步骤2就不能叙述为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

要使实验步骤与插图表示一致,有两种修改方法:(1)实验步骤不变,第一个插图画有砝码;第二和第三个插图画同样多的砝码,但砝码数量要与第一个插图不同;(2)插图不变,实验步骤2可以这样叙述:在木块上放上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教材的插图要和实验步骤一致,不然会使学生阅读起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摩擦力》中的结论

《摩擦力》中的结论是这样叙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这样的结论是不全面的,它没有说明条件.

教材叙述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时,未强调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比如,一个重10 N的物体在水平粗糙的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100 N的物体在绝对光滑(摩擦力为零)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这两个物体的摩擦力.这种情况,接触面受到压力小的摩擦力反而更大.所以在叙述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加上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

另外,教材在叙述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时,未强调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比如,一个重100000 N的物体放在的玻璃上,一个重10N的物体放在木板上,一个人先后来推这两个物体,在玻璃上的物体他推不动(摩擦力大),在木板上的物体他轻而易举推起来(摩擦力小).这样,在较光滑表面上的物体,摩擦力反而更大.所以在叙述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加上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的条件.

综合上面所述,正确的结论应这样叙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或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引出压强概念”的叙述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中有这样叙述: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编者的意图是用“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这句话来引出压强的概念,而从这句话的表述来看并不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在物理学中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是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比压力(从压强的概念可知).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是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比压力和取相同的压力比受力面积两种方法.上面的叙述没有说明在物理学中就用“应”字,那是不恰当的.因为“应”是表示一定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一种方法.教材没有强调在物理学中,那肯定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这样就错误了.

上面的内容正确的应这样叙述: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在物理学中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我们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或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可以取相同的受力面积.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这样叙述内容过渡才顺畅、自然.

4“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

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中的图10.2-2,这个实验先测出水和小桶的总重力,然后再测出空桶的重力,用总重力减去空桶的重力就是排开水的重力,这样的实验步骤是错误的.

因为在测出桶和水的总重力后把水倒掉,再来测出空桶重力时,空桶内壁有少量的水附着,这样使空桶的重力偏大,从而使被测物排开水的重力偏小,这样测出来的结果误差较大.这个实验如果把图10.2-2中的顺序甲、乙、丙、丁改成丁、甲、乙、丙,就不会出现上述的错误.按照这样的实验步骤测出来的结果误差也较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有义务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5第十一章第一节《功》中的“图11.1-1”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中有这样的叙述:在叉车举高货物的过程中,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力F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图11.1-1),力F作用的成效体现在物体被举高了.教材是强调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F,而教材把这个力的作用点画在货物的重心上,这样画力的作用点就值得探讨了.

如果在物体上只画一个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画在实际受力的地方(教材的图7.1-4就是这样画),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要求只画一个力的示意图的题目.如果画一个力的示意图时把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有一些题目的作用点不容易画,例如,[HJ1.55mm]用手压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表面,要求画出手对物体压力的示意图(由于物体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不好找,所以不好画).有一些题目的作用点根本画不了,例如,一个正方体放在地面上,要求画正方体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时,作用点要画在地球的重心上,这样根本画不了.

如果在一个物体上同时画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这时候为了方便研究力,[TP8CW04.TIF,Y#]就可以把这些力的作用点集中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教材的图8.2-4乙、丙、丁三个图就是这样画).教材只强调货物受到叉车向上的作用力 ,也就是要求画一个力的示意图.笔者认为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叉车对货物具体作用的地方,也就是货物的底部,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没有什么可争议.

6“图11.1-3”力不做功的实例

图11.1-3有这样叙述:图11.1-3是力没做功的两个实例.想一想,力为什么没做功.笔者认为,说乙图的力没有做功,那是无可厚非的.但说甲图所有的力没有做功,那就要看情况.

因为提滑板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滑板在提力的方向上没有移过距离,所以提滑板的力确实没有做功.但提着滑板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行,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固然很小,但也存在),手的推力就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这样提着滑板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时,手的提力没做功,手的推力有做功.因此教材说甲图所有的力没做功是错误的.

如果编者在图中的叙述写上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图11.1-3是力没做功的两个实例.想一想,力为什么没做功(忽略空气阻力).或单纯强调向上提的力没做功,例如图11.1-3甲、乙两图向上提的力没有做功.想一想,向上提的力为什么没做功.这样叙述就无可挑剔了.

教材的叙述要严密,要事无巨细、无懈可击.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4

1, 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 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 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 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

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课题】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重点难点解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转化过程.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1, 实验引课

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注意分析的问题:到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新授课: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分析实例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列举能体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具体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讨论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

方法2: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从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乒乓球逐渐恢复原来形状到反弹起来的瞬间;乒乓球反弹起来后上升到点的过程.

2)结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过程和恢复原来的形状的过程中,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也可以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实验2和实验3,并由学生自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

方法1,一把般情况下,学生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速度的特点,从而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移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并知道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也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方法2,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的特点,并告知学生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让学生分析在卫星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的位置时,运行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想象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转动的,从而增强学生想象事物的能力.

【板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的总要求:

目标2012年中考,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教改措施:

一、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是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的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三、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五.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研组要与外界保持广泛密切的联系,适时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试卷,教师慎重选择试卷,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注意优生差生之间的平衡,力争教学质量的全面丰收。

六、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讲究文面,讲究写作的形式的包装。扩大一类文比重,减少四类文。

教学进度表

时间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一周一单元

了解戏剧的常识:戏剧的冲突,主题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戏剧语言的特点,掌握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写简单的小戏剧。

二周二单元

学会正确捕捉阅读信息,根据不同文体,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经过筛选,进行适当的归纳,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三周三单元

在读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在阅读中学会质疑,从而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对疑难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辨认自我。在平常生活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四周四单元

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操,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古文中精辟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常见的古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

五 周五单元 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感受和评价,加深对作品的评价。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有理、有据、有独特的感悟,并适当的形式加以表现。

六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七周记叙文阅读训练 八周说明文训练 九周议论文训练 十周古文训练 十一周期中考试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初二(3)班共有学生44人,从上学期期未统计成绩分析,及格人数为 人,优秀人数为 人,这个班的学生中成绩特别差的比较多,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来看,成绩最好是 分,差的 分,这些同学在同一个班里,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从几分到 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不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第一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3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4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5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第二章 勾股定理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第三章 实数 1让学生经历数系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3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运算。4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措施及方法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多听听课,向其它老师借签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初二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上一篇:贺岁片《宠爱》最新观后感评价下一篇:以舞动青春为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