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2024-11-1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精选8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篇1

XX镇2013年春节期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会议精神,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打造一个干净、优美、舒适的新春环境,使XX老百姓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新春佳节,根据上级安排,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XX镇春节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一)

成立XX镇春节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导小组,下设8个督导小分队。(名单见附件

一、附件

二、附件三。)

二、责任区域分工

各村对各自区域的环境卫生、容貌秩序实施整治,包括:道路、铁路、河渠沟、桥、院落及公共场所等。XX场镇由镇城管中队负责,其主要街道的保洁工作由保洁人员根据任务的划分,实行责任到人;场镇生活垃圾池由城管人员根据任务,每天督促垃圾清运人员及时清运,坚决做到日产日清。

三、整治内容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每周星期三下午组织机关工

作人员对场镇的连接通道和东升街进行清扫,同时

动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对相关街道每周进行一

次清扫。

(二)集中清扫:每周由村两委人员组织人员对本村主要村道或公共场所等进行一次大扫除。社长组织社员对社道或院落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工作要求

(一)、各村自行组织人员按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环境整治,此项工作纳入镇对村的工作考核,主要负责人为支部书记,具体负责人为村主任。

(二)、镇领导小组对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考评,督导小组对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督查方式为:听取汇报、群众访谈、现场检查、暗访检查等方式。各督导小分队每周必须到村监督指导一次,各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立即责成村社进行整改。

(三)、对工作开展扎实,整治效果明显,并长效保持的亮点村社、集体、院落等,将及时通过治理工作平台向全镇通报表扬。

五、工作奖惩

(一)、对在整治工作中成效显著地村社

1、通报表扬;

2、年终考核加5分;

(二)、对敷衍塞责,造成工作无法推进,影响全镇环境整治的村社

1、全镇通报批评;

2、年终考核扣5分;

3、被市上部门通报或电视台曝光一次者,则补助的50%全部扣完;

4、被镇督查组督查发现严重问题者,予以黄牌警示,如二次发现同样问题未整改,予以红牌,并扣补助100-500元。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篇2

一、目前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

建昌县农村的污染源与城市的污染源相互叠加后, 更加剧了农村环境危急的形势。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四个方面:

(一) 饮用水源地污染情况

由于县境几大地表水流域范围内村庄生活以及畜禽养殖区产生严重的面源污染, 导致大凌河、六股河等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污染恶化, 直接影响到饮用水安全。根据建昌县卫生防疫站监测数据, 建昌县部分地区地下水达不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 中的Ⅲ类标准,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0.9%。

(二) 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 房屋建设和旧村改造带来的建筑垃圾增长较快, 乡镇企业和个体加工业产生的生产垃圾迅速增长。但农村环境长期以来缺乏管理, 除了和尚房子乡有一个在建的垃圾中转站以外, 其他乡镇不具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 大量的生活垃圾堆放在路边、田边、村边及河道边, 既污染水源, 又有碍观瞻。2011年, 和尚房子乡和八家子经济开发区各有一个污水处理设施在建外, 其他地方没有排水设施, 造成污水乱泼。卫生厕所普及率低, 粪便处理方式落后, 造成粪土乱堆。家禽家畜散养、人畜混居现象还比较普遍。生活污水让建昌县农村环境变坏, 雨季时, 污水流入河道, 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

农村生活垃圾不仅侵占了土地, 而且还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 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 渗滤液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偏低, 饮用水大多取自浅井, 进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 土壤污染还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是目前最需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 畜禽养殖业污染

规模化养殖小区或养殖场众多, 2012年全县共有135个, 再加上众多的散养户, 多数布局不够合理, 甚至分布在大凌河和六股河的饮用水源地附近, 造成地表水、饮用水的严重污染, 同时也使地下水受到污染。生产方式比较粗放, 生产设施比较落后, 多数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没有养殖污染防治设施, 也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随意堆放, 夏天滋生蚊蝇、产生恶臭, 废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河流。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 造成大气污染。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如果不对畜禽养殖污染加强防治,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将超过工业污染成为最为严重的污染源。

二、原因分析

目前, 虽然县政府做着对农村的环境改善工作, 但农村的环境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应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 以下方面是导致建昌县农村的环境问题难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一) 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和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相比较, 建昌县各乡镇政府对农村的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机制也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很多乡镇领导重视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 忽视了对农村环境的保护。

2) 由于历史原因, 建昌县各乡镇政府缺乏农村环境的科学规划, 导致针对农村环保措施不明显, 效果不显著。

3) 缺乏长效机制。各个镇政府没有把环保目标责任制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 多数乡镇缺乏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 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缺乏积极性。

4) 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农村环保涉及到的各部门应该分工合作、上下联动, 共同解决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

5) 宣传力度不够。对农村的环保宣传教育仅仅出现在电视空泛的标语口号上和学生的课本里, 缺乏执行力。

(二) 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不够科学

主要表现为:

1) 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农民存在广种薄收意识, 不愿意采用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 更愿意使用农药和化肥来提高产量。

2) 资源观念还未形成。农民关心的是多挣钱, 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生物资源利用。

3) 很多的农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用量往往超过作物最佳需要量的15~30%, 甚至达到50%。

4) 随着农民消费需求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 农村也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或难降解的现代生活垃圾, 但却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

(三) 农村环保规划和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为:

1) 县域内农村大多数住宅布局较为零乱, 缺乏统一的规划,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缺乏完整规划。

2) 资金投入不足。2011年, 建昌县共争取农村整治治理资金220万元, 修建两处污水处理设施。2012年预计争取资金1126万建立7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这些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再加上农村居民区分散、村庄规模小、占地面积大、环境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的成本高, 这样就更加加重了农村环境处理设施建设的难度。

3) 农村环保队伍力量不足。2011年, 建昌县在全省率先在乡镇成立了黑山科、玲珑塔、喇嘛洞和中心所等4个农村环保所, 十几个人负责全县所有乡镇的环保工作。由于农村面源污染源复杂而且分散, 工作难度更是远远超过城市地区的环保工作, 乡镇村环保工作任然任重道远。

4) 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不足。虽然部分乡镇建设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但是都没有环境监测设备和监测条件, 以至于现在农村地区的大气、饮用水、地表水、土壤等环境数据库完全是空白。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围绕国家流域治理精神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连片治理”要求, 重点治理大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黑水河流域所覆盖的重点村庄。采取如下方法:

(一)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通过实行“两清一建” (清理淤泥, 疏通水系;清理垃圾、改善环境;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巩固成果) , 从而明显改善河道水质, 恢复和强化河道功能, 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建立优美的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村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

重点放在乡镇所在地村屯。在乡镇所在地村屯, 建设更多的小规模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收集点, 其他村屯重点放在污水、垃圾集中管理上, 力争做到普遍治理, 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 引导农民参与垃圾的集中处置, 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农民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鼓励农民进行垃圾分类。有机垃圾要尽量都转变为有机肥料, 用在农业生产上。剩余的垃圾收集可采取砖砌箱装统一收集。各村都应建立保洁队伍, 负责本村区域范围内保洁。

(三) 农村厕所改造工程

1) 应该推广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 对农村新建房屋应该全部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对旧式住房应该加快“一池三改”步伐。通过改厕, 使农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高了生活质量。2) 推广“猪—沼—菜”等生态良性循环模式, 增加农作物的收益, 减少了农民购买化肥的支出, 减少疾病的传播。逐步实现家居清洁化、庭院资源增值循环利用。3)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如秸秆还田、青贮饲料养畜、食用菌生产等实用技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 可以解决秸秆乱堆乱放、露天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 又可以实现秸秆的生态循环和高效利用。

(四)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2011年开始建设和尚房子乡和八家子污水处理厂, 2012年将建成喇嘛洞、石佛等7个日处理500m3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将对六股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厌氧发酵加人工湿地 (如正在规划建设的大凌河湿地) 、生物滤池等处理设施, 开展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试点, 避免村庄生活污水对地面水环境造成污染。

(五) 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

1) 加强对畜牧小区的管理。畜牧小区建设实现统一规划, 集中饲养、统一污染处理等方法,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2) 认真落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相关制度规范, 对目前的规模畜禽养殖场要进行全面整改, 并加以改造治理, 使粪便污水发酵作为肥料, 不直接排放到河流, 达到养殖、种植良性循环。3) 建设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工程, 如河北省临城县清源生态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和技术, 阜新发展生物发酵床技术等, 均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 其他污染治理

如农村面源污染等要加强污染治理力度, 加大政府投资, 加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

摘要:分析了建昌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造成污染的原因、综合整治措施, 以期对建昌县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村环境,原因,综合整治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农村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新华网, 2008.

[2]叶素成.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建议.当代畜牧, 2007.

[3]段永乐.浅析我国农村当前环境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前沿, 201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篇3

1.高度摆位,强化组织推动

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意义上讲,农村环境也是生产力,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各地都把环境建设当成大事来抓,加强工作推动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抓试点(推进)村项目实施,又抓农村面上的环境建设,遵循省里部署、市县推动、村镇实施、部门帮扶、社会支持的思路,以每年组织春秋两次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动员部署。每年省里都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一道部署。制定出台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强化包保责任。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帮扶的重要责任, 50多位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都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九台市成立了由6位市级领导、市直17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市委专职副书记挂帅,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具体负责,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完善标准,实施重点突破

几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强化整治的标准,从村屯环境、牧业小区、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狠抓路、水、气、房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屯环境。全省修建水泥路(柏油路)28507公里,實现“村村通”10987个,完成饮水工程建设(改造)1499个村,完成改造泥草房33万户,修建排水沟48346公里,修建桥涵521个,建设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34288户。狠抓“三小五堆”的清理,先后清理空心房、柴草垛35万处,清除垃圾点150万处。此外,各地还加强了一批标准化粮仓建设,解决“地趴粮”影响环境建设问题;建设畜禽养殖,实现人畜分离。实施了牧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全省按规划要求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5652个,着力解决了人畜混居、污染环境的问题;搞好垃圾处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大力推进卫生厕所、垃圾点、垃圾处理场等设施建设,探索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机制。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村累计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30万个,建设公共厕所11306个,修建垃圾点30706个,修建排水沟2938万米,成立农村垃圾清理队8500多个,购置各类垃圾清运车辆1万多台,兴建洗浴点1109个,大规模开展春秋两季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狠抓绿化美化,创建优美环境。在全省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对村屯和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实行“有空就栽树,露土就栽花”,大力打造花园式村居。完成绿化栽树14782万株,种草120万平方米,栽花50多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路灯24033盏,建设休闲广场2012个,配备健身器材9300台套,改围墙80496万延长米,修建农户院门202358个,进一步提高农村美化水平。

3.创新机制,整合各方力量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在新农村建设的统领下,不断完善工作的推进机制和办法。工作上坚持把握好四个环节。坚持科学规划。在推进过程中,各地坚持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先规划后建设,边建设边整治,做到建设一处、整治一处、规范一处、达标一处,保证了建设效果;坚持农民主体。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等不来,靠不来,只能靠双手建出来。能不花钱的事就动员农民自己干,能自己做的事就鼓励农民干。很多地方都支持农民建立了村务或屯务理事会制度,实行项目农民确定,农民参与,农民管理,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策引导。一些地方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连续三年工作突出的村支部书记,如果年富力强,可以破格提拔为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待遇,继续留村工作,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奖补、奖励资金。通化县2008年拿出奖励资金142万元,对62个帮扶部门、8个先进乡镇、13个标兵村、31个先进村进行了奖励。长春市绿园区将环境整治任务纳入干部工作年度评奖之中,推动环境整治的深入展开。

4.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事关长远的根本之计。实际工作中,突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乡镇、村领导工作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乡镇、村屯成立专(兼)职的卫生保洁队,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同时,加强环境整治经费保障制度、“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等建设,增强群众保洁的约束性和自觉性,确保整治效果;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各级都制定了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定期督导检查,年终总评,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选先进、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和各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文化大集、走访座谈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深入实施,加大工作力度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篇4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城镇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广泛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富裕的新吴城。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各村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

2、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不断拓展延伸,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农村保洁服务组织,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障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制度,达到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镇风文明的目标。

三、整治任务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环境卫生、治理镇容村貌,建立专职(执法管理、保洁服务)队伍、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处置体系。

(一)公路沿线综合整治

全面清洁环境,清除暴露垃圾,清除飘散的杂物和白色垃圾,清除粪堆等。全面整治沿线镇容村貌,修缮、出新围墙和残破建筑,清理乱涂乱画,拆除有碍观瞻的广告和招牌,拆除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构)筑物,迁移拴养牲畜和柴草堆,清除路边土堆、建材、杂物等。全面疏浚、畅通沿线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清理杂草,清理污水。落实公路保洁队伍和人员,建立管理制度,保证公路沿线常态保洁。

(二)集镇综合整治

全面清理集镇的暴露垃圾及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设摊点、乱吊乱挂。完善集贸市场设施,做到有水泥地面、有顶棚、有柜台、有下水道、有垃圾房等,保持设施整洁完好。建立镇区市容环境卫生专职队伍,合理设置密闭的垃圾房或容器,街道及时清扫,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驻镇单位办公场所整洁有序;整治建筑立面,规范店招标牌,实行一店一招、整齐划一,迅速提高集镇镇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三)村庄生活垃圾整治

全面清理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镇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范围内的暴露垃圾。配备必要的环卫设备,在每个村民组设置数量足够的垃圾桶(房),购置垃圾收集车辆;建立村居专职保洁队伍,明确专职管理人员,清扫保洁公共场所,收集村民生活垃圾,集中运送到镇镇转运场所,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居和道路干净整洁。

四、整治步骤

整治活动从2010年12月12日开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重点突破阶段(2011年1月31日前)。全面整治出入口道路、过境公路及其视野范围内的村庄以及集镇的市容和环境卫生。

(二)拓展延伸阶段(2011年3月31日前)。把集中整治延伸到辖区各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镇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区域的容貌和环境卫生。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4月1日起)。各责任区(村)全面建立、落实农村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吴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检查、指导和考核各责任区(村)、责任段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信息,编发情况通报,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指导各村建立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成其它相关任务。

各村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明确整治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络员,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

(二)建立保障机制。各村要研究制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市容环境卫生专职管理队伍,明确领导分工;尽快建立农村管理队伍和保洁服务组织,配齐集镇、过境公路、行政村(居)、自然村四级专兼职保洁队伍;按照“户集--村收--镇(镇)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收集运输车辆,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正常的经费投入机制,把农村环卫运行经费纳入村级财政预算,保障设施运行和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工资发放,不断巩固和深化集中整治成果,推进和落实长效管理。

(三)严格考核奖惩。建立镇镇对村居的督查考评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集中整治期间,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将一周组织暗访一次、通报一次,通报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转入长效管理后,每月检查两次、讲评一次,现场抽签确定检查村居,现场打分,对每次检查结果排名,给予排名垫底的村批评警告。

在检查中,对于一次排名垫底的村,给予主要负责人批评警告;两次排名垫底的村,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三次排名垫底的村,追究村主要负责人责任。

镇政府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适时命名、表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示范村和“环境优美镇村”。

(四)完善管理制度。各村要大力推行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部门监管、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镇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

附件:xx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标准 附件

xx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

为有效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动农村环境卫生规范化管理,提高全相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制定以下工作标准。

一、公路沿线工作标准

1、国道、省道、县道每公里配备1名保洁员,负责沿线保洁和垃圾清理。

2、公路沿线干净卫生,视野范围内无裸露生活垃圾堆、白色垃圾。

3、公路沿线的排水沟渠通畅,及时清理淤泥,及时清理垃圾,及时清除杂草。

4、公路沿线市容整洁,视野范围内无残墙断壁,无露天茅坑粪坑,无栓养牲畜,无乱堆柴草,乱堆放渣土、建材杂物,无乱搭乱建,无乱涂乱画等。

5、公路沿线的广告设置必须经过辖区内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按照《淮安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标准》规范设置。未经批准、陈旧破损、影响容貌的广告牌一律拆除。

二、集镇工作标准

1、有明确的专职市容环卫管理机构,有分管领导;驻镇单位办公场所及居民小区环境秩序优良。

2、建立有管理制度、保洁责任制度、检查考评制度、经费投入制度等。

3、有生活垃圾运输车、转运场所或中转站、无害化处理场所。

4、范围内的水库、河渠岸坡整洁,无乱搭乱建,无乱倒垃圾,水面无漂浮垃圾。

5、集镇按照每万人配备不少于30名的比例配备保洁员,有专职人员负责督查、检查。

6、集镇街道两侧设有果皮箱,合理建设密闭的生活垃圾收集房或配备收集容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箱体及容器干净、无污迹,无垃圾满溢现象。

7、集镇街道清扫每天不少于2次,路面、人行道无灰沙带、裸露垃圾堆、无漂浮物、污水乱流等现象。

8、集镇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无陈旧破损。

9、集镇街道门头招牌实行一店一招,大小、形式、位置应基本一致、协调,无破损和乱涂画。

10、集镇集贸市场划行归市,摊位整齐,干净整洁,无马路市场、乱摆摊点。

11、集镇街道“牛皮癣”及时清理,无乱张贴、涂写、刻画。

12、集镇公厕干净卫生,无露天茅坑和简易茅房。

三、行政村(居)和自然村庄工作标准

1、每个行政村(居)配备1~2名保洁员,负责村(居)委会200m范围内和进入村(居)委会道路的清扫保洁,保持村委会周边整洁,无暴露垃圾。

2、自然村按照每300人的比例配备1名兼职保洁员、镇村公路按照每2公里配备1~2名保洁员,负责村庄和镇村公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保持村庄环境整洁。

3、自然村按照每15户设置一个垃圾房或垃圾桶,每个村民组至少有1辆垃圾收集车,及时清运垃圾,送到镇镇指定的场所转运或处理,垃圾房或垃圾桶外无裸露垃圾。

4、自然村内无露天粪坑,户厕卫生。

5、村民屋前房后整洁,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视线范围内无白色垃圾、裸露生活垃圾及粪便、粪堆。

6、行政村(居)范围内河道、沟渠、当家塘岸坡保持整洁、生态,岸坡无乱建厕所、乱建圈舍、乱堆乱放、乱耕乱种等,无裸露垃圾堆,水面无漂浮垃圾。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设计方案 篇5

为加快改善我村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根据《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X省村庄环境整治考核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7号)和本县制定的《村庄环境整治技术标准解读》的要求。我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定XXXX村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引导,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合理确定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建立政策体系,引导村庄整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坚持群众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建立农民参与机制,确定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四)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砍树、不填塘,维护农民利益,营造

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

用5个月的时间对全县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使其更具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1、2012年2月31日前,完成3个位于村主要出入口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即:海安搭界处、如皋搭界处、竹园村搭界处;完成海洋铁路两旁的整治2、2012年3月30日前,全面完成村水泥路两侧,防渗渠的清洁等工作。

3、2012年4月31日前,全面完成村级公路、其他铁路沿线两侧及其他地段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4、2012年5月31日前,完成所有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四、整治重点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村转运、村处理”的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到2012年5月底年,全村建立比较完善的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80%以上。

(二)整治生活污水。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全村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到2012年5月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到2012年5月底年,全县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到2012年5月底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2年5月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到2012年5月底,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九)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

(十)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一)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XX村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给予补助。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县乡财政补助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

(三)强化技术支持。加强村建设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指导服务能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提村相关人员工作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

合肥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篇6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落实文明乡村建设三年规划,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广泛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各县(区)、乡镇、村居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

2、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不断拓展延伸,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农村保洁服务组织,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障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制度,达到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目标。

三、整治任务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环境卫生、治理镇容村貌,建立保洁队伍、建立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一)市区城郊结合部和出入口综合整治

全面清理“十乱”,即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拉杆线、乱设摊点、乱涂写张贴、乱设广告招牌。全面清理残墙断壁,修缮和出新道路沿线的围墙和建筑;取缔露天茅坑,改造旱厕;疏浚河道沟渠和下水管道,清掏淤泥杂物,清理垃圾杂草,清除污水;整治骑路经营,完善市场设施,规范集贸市场。全面建立“桶装车载”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生活垃圾纳入全市统一运输管理、处理;落实城郊结合部、乡镇道路清扫保洁的专业管理,与市区统一清扫保洁质量标准,实现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全时段、全覆盖。

(二)三县副县级镇和工业园区综合整治

按照城市副中心的标准开展综合整治,与市区的市容环卫管理统一标准,实行无差别管理。规范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广告招牌、占道灯箱、出店经营、流动摊点、车辆停放、“牛皮癣”和吊挂堆放杂物等;美化市容环境,修缮和出新围墙和残破建筑,拆除违章建筑,规范设置遮阳雨篷、空调外机等。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水平,实行道路“两班制”清扫保洁,建立主要道路夜间冲洗、白天保洁的模式;全面清理暴露垃圾,建设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淘汰敞开式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实行容器化收集、密闭化运输、无害化处理。完善城(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城区旱厕,规范集贸市场管理,统一设置果皮箱,全面解决骑路经营、污水乱排、垃圾乱丢等问题,保持城(园)区环境清爽整洁。

(三)公路沿线综合整治

全面清洁环境,清除暴露垃圾,清除飘散的杂物和白色垃圾,清除粪堆等。全面整治沿线镇容村貌,修缮、出新围墙和残破建筑,清理乱涂乱画,拆除有碍观瞻的广告和招牌,拆除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构)筑物,迁移拴养牲畜和柴草堆,清除路边堆放建材等。全面疏浚、畅通沿线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清理杂草,清理污水。落实公路保洁队伍和人员,建立管理制度,保证公路沿线常态保洁。

(四)乡镇、集镇综合整治

全面清理集镇的暴露垃圾及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设摊点。乡镇分片建设生活垃圾转运场所或中转站,配备垃圾运输车辆,接纳、运输镇区和村居的生活垃圾,并送往指定的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完善集贸市场设施,做到有水泥地面、有顶棚、有柜台、有下水道、有垃圾房等,保持设施整洁完好。建立镇区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合理设置密闭的垃圾房或容器,街道及时清扫,生活垃圾及时清运。整治店招标牌,实行一店一招、整齐划一,迅速提高集镇镇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五)村庄生活垃圾整治

全面清理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范围内的暴露垃圾。配备必要的环卫设备,在每个村民组设置数量足够的垃圾桶(房),购置垃圾收集车辆;建立村居专兼职保洁队伍,清扫保洁公共场所,收集村民生活垃圾,集中运送到乡镇转运场所,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居和道路干净整洁。

四、整治步骤

整治活动从2010年12月12日开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重点突破阶段(2010年1月31日前)。各城区、开发区综合整治城市出入口道路、二环以外的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和乡镇的市容和环境卫生。三县全面整治副县级镇(工业园区)及其出入口道路、过境公路及其视野范围内的村庄以及集镇的市容和环境卫生。

(二)拓展延伸阶段(2011年3月31日前)。把集中整治延伸到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区域的容貌和环境卫生。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4月1日起)。各县、区全面建立、落实农村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合肥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总指挥由熊建辉同志担任,副总指挥由林存安同志、江洪同志(常务)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市委、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各县(区)分管领导,市纪委(监察局)、组织部、宣传部、督查室、文明办、农委、建委、财政、交通、水务、林业和园林、文广、卫生、规划、城管、环保、团市委、报业集团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城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检查、指导和考核各县(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及时收集信息,编发情况通报,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落实;

(四)指导各县(区)、乡镇、村建立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五)完成其它相关任务。

各县区、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明确整治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络员,县(区)、乡镇、村(居)党委(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

(二)建立保障机制。各县、区要研究制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办法,明确乡镇环境卫生专兼职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分工;尽快建立农村保洁服务组织,配齐集镇、过境公路、行政村(居)、自然村四级专兼职保洁队伍;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收集运输车辆,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正常的经费投入机制,把农村环卫运行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设施运行和保洁人员工资发放,不断巩固和深化集中整治成果,推进和落实长效管理。

(三)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乡镇对村居的督查考评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集中整治期间,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将半月组织暗访一次、通报一次,通报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转入长效管理后,每月检查一次、讲评一次,现场抽签确定检查乡镇和村居,现场打分,对每次检查结果排名,在市属新闻媒体公布,排名垫底的乡镇在合肥电视台作整改表态。

各县相应建立对乡镇、村居的检查评比机制,检查频次不得低于市级组织的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市指挥部备案。各县在检查中,一次排名垫底的乡镇,在县电视台作整改表态;两次排名垫底的乡镇,由县纪检、组织部门对乡镇党政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三次排名垫底的乡镇,追究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各区同时建立对街道、乡镇的检查评比机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

市委、市政府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命名、表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示范村和“环境优美乡村”。

(四)完善管理制度。各县区要大力推行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附件:合肥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标准 附件:

合肥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

一、市区城乡结合部和出入口道路工作标准

1、建立“桶装车载”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生活垃圾纳入全市统一运输管理、处理,日产日清。

2、出入口和乡镇道路清扫保洁实行专业管理,清扫保洁质量达到城区主次干道标准,路面、人行道见本色,无灰沙带、裸露垃圾、无漂浮物、无污水乱流等。

3、城乡结合部无“十乱”现象;即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拉杆线、乱摆摊设点、乱涂写张贴、乱设招牌广告。

4、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划行规市,无骑路经营。

5、公厕卫生整洁,四壁、蹲位、挡板等无污迹、蛛网;地面无污水;大小便池(槽)无污物、恶臭;化粪池的粪渣要定期清运;照明灯、水龙头、洗手池等设施配套齐全,能正常使用。无露天茅坑和简易旱厕。

6、河道沟渠和下水管道整洁、通畅,无淤泥杂物,无垃圾杂草。

7、城市出入口道路两侧干净卫生,视野范围内无裸露生活垃圾堆、白色垃圾。

8、城市出入口道路两侧的建筑及时修缮和出新,无残墙断壁和破旧建筑。二、三县副县级镇和工业园区工作标准

1、道路实行“两班制”清扫保洁,建立主要道路夜间冲洗、白天保洁的模式,路面、人行道见本色,无灰沙带、裸露垃圾、漂浮物,无污水乱流等。

2、环卫设施齐全,建设有满足需要的生活垃圾中转站,道路两侧果皮箱设置符合规定,居住区垃生活圾密闭存放。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及时清运,日产日清。

3、有固定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所,有专人管理,垃圾处理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4、果皮箱、垃圾收集容器定期清洗,箱体及容器干净无破损,无垃圾及抛弃物满溢现象。

5、城(园)区及出入口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无影响市容景观、交通标识等的户外广告。

6、沿街商家一店一招,同一条道路或相邻招牌设置,统一设计,统一规格,其大小、形式、位置、颜色、照明整体效果应基本一致并整体协调,文字规范。招牌不得含有广告内容,无破损和乱涂写。

7、主要道路和公共场地禁止借助护栏、电线杆、树木等晾晒衣物或其他物品;禁止乱摆摊、乱搭建、乱堆放以及出店经营等;禁止在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及其他设施上乱张贴、涂写、刻画。

8、集贸市场划行归市,摊位整齐,经营有序,无马路市场。

9、道路划线停车,各类车辆在线内停放整齐,无乱停乱放现象。

10、改造城(园)区旱厕,建设水冲公厕。公厕内四壁、蹲位、挡板等无污迹、蛛网;地面无污水;大小便池(槽)无污物、恶臭;化粪池的粪渣要定期清运;照明灯、水龙头、洗手池等设施配套齐全,能正常使用。

11、城(园)区内无散养家禽、家畜等现象。

三、公路沿线工作标准

1、国道、省道、县道每公里配备1名保洁员,负责沿线保洁和垃圾清理。

2、公路沿线干净卫生,视野范围内无裸露生活垃圾堆、白色垃圾。

3、公路沿线的排水沟渠通畅,及时清理淤泥,及时清理垃圾,及时清除杂草。

4、公路沿线市容整洁,视野范围内无残墙断壁,无露天茅坑粪坑,无栓养牲畜,无乱堆柴草,无乱搭乱建,无乱涂乱画等。

5、公路沿线的广告设置必须经过辖区内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按照《合肥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标准》规范设置。未经批准、陈旧破损、影响容貌的广告牌一律拆除。

四、乡镇、集镇工作标准

1、乡镇有明确的专兼职环卫管理机构,有分管领导。

2、乡镇建立有保洁责任制度、检查考评制度、经费投入制度等。

3、乡镇有生活垃圾运输车、转运场所或中转站、无害化处理场所。

4、乡镇范围内的水库、河渠岸坡整洁,无乱搭乱建,无乱倒垃圾,水面无漂浮垃圾。

5、集镇按照每万人配备不少于30名的比例配备保洁员,有专职人员负责督查、检查。

6、集镇街道两侧设有果皮箱,合理建设密闭的生活垃圾收集房或配备收集容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箱体及容器干净、无污迹,无垃圾满溢现象。

7、集镇街道清扫每天不少于2次,路面、人行道无灰沙带、裸露垃圾堆、无漂浮物、污水乱流等现象。

8、集镇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无陈旧破损。

9、集镇街道门头招牌实行一店一招,大小、形式、位置应基本一致、协调,无破损和乱涂画。

10、集镇集贸市场划行归市,摊位整齐,干净整洁,无马路市场、乱摆摊点。

11、集镇街道“牛皮癣”及时清理,无乱张贴、涂写、刻画。

12、集镇公厕干净卫生,无露天茅坑和简易茅房。

五、村和自然村庄工作标准

1、每个行政村配备1~2名保洁员,负责村委会200m范围内和进入村委会道路的清扫保洁,保持村委会周边整洁,无暴露垃圾。

2、自然村按照每300人的比例配备1名兼职保洁员、乡村公路按照每2公里配备1~2名保洁员,负责村庄和乡村公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保持村庄环境整洁。

3、自然村按照每15户设置一个垃圾房或垃圾桶,每个村民组至少有1辆垃圾收集车,及时清运垃圾,送到乡镇指定的场所转运或处理,垃圾房或垃圾桶外无裸露垃圾。

4、自然村内无露天粪坑,户厕卫生。

5、村民屋前房后整洁,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视线范围内无白色垃圾、裸露生活垃圾及粪便、粪堆。

6、行政村范围内河道、沟渠、当家塘岸坡保持整洁、生态,岸坡无乱建厕所、乱建圈舍、乱堆乱放、乱耕乱种等,无裸露垃圾堆,水面无漂浮垃圾。

7、建立“十户轮值”制度,发动群众轮流值日、互帮互助,打扫卫生。村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纳入乡规民约,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

包河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关于印发<合肥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厅〔2010〕2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面貌。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各街镇、村(居)为本辖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合力。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原则。区别对待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村改居社居委和中远郊行政村等不同区域,鼓励、支持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不搞“一种模式、一刀切”。

4、坚持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选择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的街镇和村(居)作为示范点,强力推进,形成典型,同时坚持以点促面,带动全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5、坚持夯实基础、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环境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绿化大会战、和谐社区和文明镇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巩固和提升成果,总结经验,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清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脏、乱、差”现象,全面推进镇容村貌整治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农村保洁站(办),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落实长效管理制度,达到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观、镇容村貌明显提升、人居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目标。

四、工作任务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环境卫生、治理镇容村貌,建立保洁队伍、建立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一)开展集中整治活动

1、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集镇整治

全面清理“十乱”,即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拉杆线、乱摆摊设点、乱涂写张贴、乱设招牌广告。全面清理残墙断壁,修缮和出新道路沿线的围墙和建筑;取缔露天茅坑,改造旱厕;疏浚河道沟渠和下水管道,清掏淤泥杂物,清理垃圾杂草,清除污水;整治骑路经营,完善市场设施,规范集贸市场。

2、道路沿线整治

全面清理环境,清除暴露垃圾,清除飘散的杂物和白色垃圾,清除粪堆等。全面整治沿线村容村貌,修缮和出新围墙和破残建筑,清理乱涂乱画,拆除有碍观瞻的招牌和广告,规范乡村店招牌设置;拆除清除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构)筑物,迁移拴养牲畜和柴草堆,清除路边堆放建材等。全面疏浚、畅通沿线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清理杂草,清理污水。加强对马路边、河道边、坝埂上等处毁绿种菜、开荒种菜现象的管理。

3、村庄内部整治

全面清理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范围内的暴露垃圾。农家院落应做到房前屋后可用物品堆放整洁有序,衣物晾挂整齐规范。无卫生死角,无蚊蝇孳生地。墙体无乱涂、乱画、乱张贴。

(二)落实长效管理

1、组建专业保洁队伍

按照城市社区管理要求,加强农村专业保洁队伍建设。

(1)加强街镇级市容所(科)建设。各街镇要进一步加强市容所(科)队伍建设,配齐专职人员,增强工作力量,街镇级市容所(科)负责集镇道路、集市、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工作。并督促辖区各村(居)建立市容环卫保洁站(办),保洁站(办)负责本村(居)范围内的清扫保洁任务。

(2)建立村(居)级保洁员队伍。原则上村(居)级保洁员数量按在册人口数400:1的比例配备。村(居)级保洁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村(居)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乡村旅游景区、河道、公厕保洁及垃圾清运。有条件的村(居)要推行村(居)环境卫生市场化保洁,提高保洁实效。

2、完善环卫配套设施

(1)配备标准化垃圾桶。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密闭化运输,原有垃圾房(池)全部拆除。

原则上按照每10-15户(每个楼道口)放1只垃圾桶的要求进行配置,区城管局统一设计,统一样式和颜色。

(2)配齐垃圾清扫和清运工具。各街镇、村(居)要统一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扫工具,配备垃圾收运车辆。原则上每个街镇配备不少于1辆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车,有条件的村(居)也要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每名专业保洁员要确保配备1辆生活垃圾收集三轮车,及时收集、清运村庄垃圾桶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产生二次污染。街镇要统一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服装和工具。

(3)合理配置果皮箱(桶)。按照相关标准,各街镇要在辖区主次干道沿线,街镇道路、车站、市场周边等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小区内部道路、乡村旅游景区道路两侧要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有条件的村(居)在村内道路沿线也要布置果皮箱(桶)。

(4)加快垃圾转运站建设。每个街镇要有一座垃圾转运站,加快推进街镇垃圾转运站建设,确保尽早投入使用。

3、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健全工作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街镇、村(居)两级环卫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保洁制度,明确市容所(科)、市容站(办)的管理职责、清扫保洁人员工作职责及垃圾清运、村庄保洁的具体要求,制定工作规程,切实增强环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台帐管理制度、村庄保洁检查登记制度等。加强村(居)民自治,实行环卫监督员制,村民组长或村(居)委会指定一名热爱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在村(居)民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村民担任本村(居)的环卫监督员,增进村(居)民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落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把环境保洁、村容秩序落实到每家每户,责任到人。

(3)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区对各街镇、村(居)的督查考评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集中整治期间,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将每10天组织暗访一次、通报一次,通报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转入长效管理后,每月检查一次、讲评一次,纳入全区城市管理考核工作之中。考核结果原则上每月统计公布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对组织检查、明查暗访和群众投诉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限期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在区级新闻媒体曝光。

考核结果实行“五挂钩”,与区级考核相挂钩,与区下拨专项补贴经费相挂钩,与区委、政府对街镇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相挂钩,与下拨村(居)级环卫保洁经费相挂钩,与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报酬相挂钩。同时要积极做好迎接全市检查考评工作。

各街镇相应建立对村(居)的检查考评机制,检查频次不得低于区级组织的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区指挥部备案。在检查中,一次排名垫底的街镇,在《包河》报通报批评;两次排名垫底的街镇,由区纪检、组织部门对街镇党政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三次排名垫底的街镇,追究街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清洁家庭等评比活动,每年评选出20户“清洁家庭”,授予荣誉匾牌;评选出6个先进村(居),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3个,第一名奖励2万元、第二名奖励1万元、第三名奖励5千元,用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经费补贴。

五、实施步骤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2010年12月上旬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重点突破阶段(2011年1月31日前)。各街镇、村(居)综合整治城市出入口道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的市容和环境卫生。在全区各街镇、村(居)中树立一批开展速度快、力度大、效果明显的典型。

(二)拓展延伸阶段(2010年3月31日前)。以点带面,全面拓展延伸,把集中整治延伸到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区域,探索建立镇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快速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4月1日起)。不断总结经验,全面落实镇容村貌管理标准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理长效机制,组织开展检查考评,纳入全区城市管理长效考核之中。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包河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总指挥由胡启生同志担任,副总指挥由郝力群、黄韦华同志(常务)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镇(街)负责人,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文广局)、农林水务局、住建局(交通局)、财政局、卫生局、规划分局、城管局、环保局、团区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城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检查、指导和考核各街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信息,编发情况通报,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指导各街镇、村(居)建立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各街镇都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明确目标整治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络人,街镇、村(居)党委(党工委、党委、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二)建立保障机制。街镇、村(居)要按照《转发区市容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推进包河区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包政办〔2010〕4号)的有关要求,加强街镇、村(居)级环卫管理机构建设,尽快建立农村保洁服务组织和专业保洁队伍;按照“户集—村收—镇(街)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收集运输车辆,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建立完善镇容村貌管理标准和机制;不断巩固和深化集中整治成果,推进和落实长效管理。

(三)加大宣传引导。全区各街镇、村(居)和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意义和主要措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包河》、区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推而不动、成效不大的,予以曝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篇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村环境质量不容乐观。《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生活污染加剧,面源污染加重,农村地区工况污染凸显,饮水安全存在隐患,呈现出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态势[1,2]。中央财政于2008年首次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启动。河北省自2009年开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2~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相继建成了一批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各具特色的美丽村、镇。河北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差异较大,南水北调工程贯穿河北省京南全部区域,涉及58个县(市),南水北调沿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亟待开展;燕山—太行山山区、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困区和环首都贫困带3大贫困片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尚未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较重。为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3],拟从农村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及生态保护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重点防治、农村大气污染防治、散煤燃烧防治、秸秆综合利用以及矿山治理等内容。

2 农村污水污染防治

(1)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新开发区、重点乡镇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消除污水直排现象。在重点乡镇同步开展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和聚集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保证“一园一厂”,实现工业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2)结合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城镇周边村庄,优先选择接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距城镇较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加快农村生活供排水、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采取分片收集,分散处置的模式,采用适宜的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或稳定塘等形式处理生活污水[4,5]。推动污水处理处理等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全部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储存、处理、利用设施,严禁沼液、养殖场冲洗废水等直接排入河道,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

(3)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方案,建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供水水质的监测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每年定期向供水区域的群众发布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供水水质的监测信息,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安排专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管护,采用耕地置换或实物补偿方式,合理补偿受水源地保护及保护区影响的行政村或农户,保障村民喝上合格安全的饮用水。

3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1)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保障化肥、农药高效安全施用,降低农田排水氮磷等污染物含量。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基础调查工作,详查土壤状况,建立土壤环境状况清单,布设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整合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3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并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加强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和饲草。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工作。

(2)综合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完成河北省畜禽养殖禁、限、适养区划定,以地定畜,优化调整养殖场布局。禁养区内依法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实施禁养区关停,限养区总量控制等措施。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模式的筛选,将适应技术及时公示并统筹开展工程示范,持续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水平。河北省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全部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储存、处理、利用设施[6]。建设符合区域特点、养殖规模和防治要求的粪污存储、治理设施。贯彻“种养结合”理念,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细化相关资金补贴及政策优惠等规定,促进有机肥生产和施用。

(3)提高生活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步伐,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加大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完善收集转运网络,扩大覆盖面。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搞好“一队”(村卫生清洁队)、“一池”(垃圾池)、“一车”(垃圾清运车)、“一站”(垃圾转动站)、“一制度”(卫生保洁制度)建设。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推动县级医疗废物设置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等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积极推广第三方治污、或PPP等治污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助推更多治污项目落地实施。鼓励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源头削减、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生活垃圾处置技术和管理方式,对村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有效、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

4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通过生态建设与修复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统筹生态环境现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等因素,分类型分区域确定生态保护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保障生态安全的规章制度,大力开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1)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将保护生态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开展生态工程建设顺序和发展方向。针对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山地绿化、防护林建设、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湿地保护与修复、坡耕地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生态工程[7]。在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实施异地搬迁,开展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

(2)发展生态旅游业。在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时尽量少占地、不毁坏原始植被,在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打造森林旅游、生态主题公园、农业园区、林业园区等生态旅游产业,结合当地民俗文化,打造具有民俗风情和地域特点的生态旅游业[8]。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发展旅游专业村、旅游专业户,以带动景区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民收入。

(3)加大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力度。在统筹落实省、市、县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同时,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生态环境支撑区等区域加大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力度,开展生态保护的同时,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结合《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加大对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以及低平原生态修复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资金覆盖范围。按照《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在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建立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

5 结语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河北省“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之一。笔者从3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河北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在农村污水防治方面,从城镇污水、农村生活污水以及饮用水源地3个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在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方面,从农村土壤环境安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生活垃圾治理3个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的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以及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具有的实际意义。

摘要:指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河北省“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从农村污水防治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从生态保护优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通过生态建设与修复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一是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工程,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开展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序和发展方向;二是在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三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生态环境支撑区等区域加大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农村环境,重点任务,污水防治,面源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环保部,2008.

[2]孙宏伟,李凯,李朝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分析:以盘锦市为例[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1):53~54.

[3]丁渠,马晓萍.河北省农村环境现状及其综合整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5):71~73.

[4]王伟,万宝春,田凤秀.加强水源地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环境保护,2011(24):61~62.

[5]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R].石家庄:河北省人民政府,2016.

[6]赵娜,冯军会,万宝春.河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47~50.

[7]吴旗韬,陈伟莲,张虹鸥,等.南岭生态功能区产业选择及发展路径探索[J].生态经济,20(2):88~9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篇8

1.科学谋划,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长春市粮多,秸秆多,畜禽多,粪便多,农村脏乱差的实际,制定下发了《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按照“五整治、五提升”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到2016年,全市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70%,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中心城区环境清洁率达到100%。力争使全市绝大部分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农村。重点实施4项措施。一是百村示范。重点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重点村72个,市级28个,全年完成建设项目199个;二是配套推进。集中整合10个部门11个农村环境建设项目,集中投入,配套推进;三是城乡一体。城区和开发区率先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广“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模式,实现农村环卫设施、农村保洁员队伍、日常保洁制度三个全覆盖;四是全域提升。全市集中组织开展春、夏、秋三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县域所有村全面达到“三消灭、两建立”标准,既消灭垃圾围村、消灭柴草垛进屯、消灭“四害”;普遍建立环境卫生保洁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环境整治“门前三包”。2014年,全市投入环境整治资金2616万元,出动人力25万人,出动车辆6万台次,清运垃圾40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3万个,维修道路1700公里,栽花13万株,专兼职保洁员人数达到6529人。初步解决了“垃圾围村”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长春市获得省补资金3161万元,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160万元。整合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配套推进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12个环境建设项目。建设农村水泥(油)路1000公里,绿化美化村屯50个,改造农村危房3500户,新建农户科学储粮仓2.5万套,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68个,实施50个村环境连片整治,武装12个乡(镇)和120个村健身器材,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绿园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整体绿化美化工程,三年累计投入改善农村环境整治资金7780万元。德惠市沿102线布设了“一带十村”,投入1000万元进行了集中打造,建设农村环境的靓丽风景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根本改观。

3.加强领导,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一是统一部署。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进一步明确要求:綜合整治农村环境是推进幸福长春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突出重点整治内容,努力为农村农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二是会议推动。去年7月,长春市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召集各县(市)区、开发区的行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现场观摩7个县(市、区)和开发区,23个乡(镇),105个村。姜治莹市长亲自带队参观检查并讲话,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三是宣传引导。组织长春日报、晚报、交通之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环境卫生春季攻坚战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宣传。并制作了专题片《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纪实》和宣传画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剪影》,系统展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四是推广模式。在实践中,长春市探索出多种长效管理模式,比如绿园区“城管下乡,城乡一体”管理模式;榆树市恩育乡红庙村“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九台市政府“政府扶持,农民参与,村级组织”的管理模式;农安县陈家店村“建农民新居,实行社区化管理”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的积极推广,对全市面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五是部门联动。注重明确部门责任,分兵把口,形成合力。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印发了《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方案》,围绕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俗特色和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开展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在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3月份,下发了《长春市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方案》,对全年的整治任务明确部署,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的长效机制。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委会议精神,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合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做出努力。

上一篇:公司市场营销部工作计划下一篇:解析她的精神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