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似三角形复习教学案

2024-05-17

位似三角形复习教学案(通用10篇)

位似三角形复习教学案 篇1

鼎大教育

11章复习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能用尺规进行一些基本作图.能用三角形全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3、极度热情、高度责任、自动自发、享受成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三角形全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精炼准确表达推理过程

三、合作

1、、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定义(1)定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2)性质:(一般三角形3)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1)性质:角的平分线(2)判定:

2、、方法指引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找第三边(__________)(1)已知两边找夹角(____________)看是否是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找这边的另一邻角(_____)已知一边与邻角找这个(2)已知一边一角角的另一边(_____)找这边的对角(_____)找一角(_____)已知一边与对角已知是直角,找一边(_____)找夹边(______________)(3)已知两角 找夹边外任意一边(______________)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四、精讲精练

鼎大教育

1、精讲

例题

1、如图:AB=AC,ME⊥AB,MF⊥AC,垂足分别为E、F,ME=MF。求证:MB=MC

例题

2、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

当题目中有角平分线时,可通过构造等腰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来寻找解题思路,或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去证线段相等 例题

3、已知∠B=∠E=90°,CE=CB,AB∥CD.求证:△ADC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

4、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DB=DC,求证:EB=FC

BAEFCME

A B

C D

鼎大教育

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时,常采用“割长”、“补短”等方法

例题

5、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求证AB=AC+BD

C

E

D

A B 提示:要证明两条线段的和与一条线段相等时常用的两种方法:(1)、可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一条相等的一段,然后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割)(2)、把一个三角形移到另一位置,使两线段补成一条线段,再证明它与长线段相等。(补))

你能用尺规进行下面几种作图吗?

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作三角形

4、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作三角形

5、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

6、作角的平分线

2、精练

1、如图:在△ABC中,∠C =90°,AD平分∠ BAC,DE⊥AB交AB于E,BC=30,BD:CD=3:2,则DE=。

2、如图,已知E在AB上,∠1=∠2,∠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

C

ACDEB3

A

E 4 D 2

B

鼎大教育

3、如图,已知,EG∥AF,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只写出一种情况)①AB=AC ②DE=DF ③BE=CF 已知:EG∥AF,________,__________ A 求证:_________

4、如图,在R△ABC中,∠ACB=45°,∠BAC=90°,AB=AC,点D是AB的中点,AF⊥CD于H交BC于F,BE∥AC交AF的延长线于E,求证:BC垂直且平分DE.五、课堂小结12999.com

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 “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六、作业

必做:课本26页复习题11第2、5、6、8、9题;选做:27页10-12题。

E B

G

D

C

F

位似三角形复习教学案 篇2

一、任务说明

(一)任务及目标

1.任务内容

2.任务目标

(1)通过完成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理这个单元的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增强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说明

在三角形单元复习课中,常见的习题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出示几个三角形,让学生按角和按边进行分类,以选择的形式巩固三角形的分类;②出示一组小棒,以判断的形式巩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类练习侧重于记忆的简单回顾,虽然也能复习相关的知识要点,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探究的动力。

笔者设计的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凸显在两个点上,第一是“让学生从7根小棒中,任选3根小棒围成三角形,能围成几个三角形,并把所有的三角形写下来”,学生能想到一种答案、两种答案,难度并不大,但如果要把所有的答案都罗列出来,就需要进行有序的思考,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要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写出所有的答案,又要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是“把这些三角形先按边分类,再按角分类”,把这5个三角形按边分类,对学生来讲,没有太大的挑战性,但让学生根据边的长短,先想象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大小、三角形的形状,再按角进行分类,这样的练习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这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二、任务教学

教学从课件呈现任务开始:从7根小棒中,任选3根小棒围成三角形,能围成几个三角形?把所有的三角形写下来。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把答案写下来。然后组织同桌相互交流,再进行集体反馈。教师可以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不重复也不遗漏地写出所有的答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后,组织交流,从而揭示有序思考的方法,并形成板书(如右图)。

接着,继续呈现任务:把这些三角形先按边分类,再按角分类。此时,教师将印有表格的练习纸(如下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按边分类,再按角分类,在表格中写出三角形的名称。交流时,先反馈按边分类。在按边分类中,(6,6,6)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等边三角形,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用集合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包含关系。

然后再反馈按角分类。对于学生来讲,根据边的长短来按角分类,具有很高的挑战性,教学中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来反馈。

第一层次:寻找想象的参照物。

让学生思考:哪个三角形是能确定的?为什么?学生根据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60度,推断出它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把这个三角形作为接下来判断的依据。

第二层次:提供想象的拐杖。

接下来判断(6,6,2)是什么三角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以(6,6,6)为拐杖,去想象从(6,6,6)到(6,6,2)是怎么变化的?预计学生能想到把两根6厘米的小棒作为腰,把底从6厘米缩短到2厘米,但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其变化过程,往往难以表述清楚。这时,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用三支同样长短的铅笔,来演示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

接着,教师再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其动态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去观察三角形整个形状的变化和三个角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越来越窄,越来越高,顶角越来越小,两个底角越来越大,但两个底角再大也只能是锐角,从而断定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第三层次:验证想象的结果。

有了前面的经验后,研究(6,6,8)时,先让学生思考、想象从(6,6,6)到(6,6,8)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想象三角形越来越扁了,顶角越来越大,两个底角越来越小。然后用课件演示其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去判断想象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合理。课件呈现三角形(6,6,8)时,预计学生对“到底是什么三角形”这个问题的争议会很大,那怎么办呢?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用直角三角尺去验证。最后,继续想象由(6,6,8)到(6,6,10),会变成什么三角形,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活动经验,阐述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第四层次:进行适当的操作。

最后一个三角形(6,8,10),无法用前面的方法去想象、去判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怎么办”,预计有学生会想到用“画”的方法,也有学生会想到用“摆”的方法。考虑到此教学环节的时间关系,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下用3根长分别为6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小棒搭一搭,再用直角三角尺来判断。

本学习任务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十分重要,它对数学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空间观念发展内容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对例题和习题进行重新设计,使练习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中教师把主动权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想象、操作、验证等活动,有效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教学案 篇3

课题: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勾股数,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经历运用试验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逆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学习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格结论。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解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得到直角? 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直角: 用13个等距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的12段,一个工匠同时握住绳子的第1个结和

第13个结,两个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紧绳子就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 其直角在第4个结处.这是古埃及人曾经用过这种方法得到直角,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多少?

222(3、4、5),这三边满足了哪些条件?(345),是不是只有三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才可以成为直角三角形呢?现在请同学们做一做。

二、做一做 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5、12、13 7、24、25 8、15、17

222abc1、这三组数都满足吗? 同学们在运算、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要学生完成。

2、分别用每组数为三边作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同学们在在形成共识后板书:

22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22满足abc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大家可以想这样的勾股数是很多的。

222abc今后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三边a、b、c满足时,三角形为直角形”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同时也可以用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方法。注意: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步骤:

(1)首先找出最大边(如c);

(2)验证a2+b2与c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若c=a+b2,则△ABC是以∠C=90°的直角三角形。

若c2 ≠a2+b2,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小结:

(1)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紧记一些常用的勾股数,将为我们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带来方便,如3、4、5;5、12、13;6、8、10;8、15、17;7、24、25等。

三、讲解例题

例1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 与∠BD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 = 4,AB = 3, DC = 12 , BC=13,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13D54A3B12C

分析:要检验这个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判断△ADB和△D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样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派上用场了。

22222解:在△ABD中,ABAD3491625BD 所以△ABD为直角三角形 ∠A =90°

222222在△BDC中, BDDC5122514416913BC 所以△BDC是直角三角形∠CDB =90° 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四、随堂练习:

⒈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

⑴9,12,15;

⑶12,35,36;

是最大角.⒊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13D4A312BC ⑵15,36,39;

⑷12,18,22.

⒉已知∆ABC中BC=41, AC=40, AB=9, 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 ______

五、读一读

P31 勾股数组与费马大定理。⒈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六、小结:

1、满足a2 +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七、作业 教学反思:

图形的位似教学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 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 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

2.能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作图。

3.能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指导】

1、位似图形的定义:

2、位似图形的性质:

3、预习疑难摘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64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 么叫做位似图形、位似中心?

2.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吗?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吗?

3.图2- 27中的不同的位似图形有什么区别?

(提示 :从两个图形与位似中心的位置来考虑)

二、合作探究

1、在图2-27中,指出各对应点和对应边;

2、在各图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对应边的比有什么关系?再换一对对应点试一试。

3、由此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

三、典型例题

例1 (课本65页例1)请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索:

1.要确定△A′B′C′的位置,需要确定哪些元素?

2.如何确定点A′、B′、C′的位置?你有几种方法?试 分别画出图形。

3.你能用定义说明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吗?

4.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所画图形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通过本例你有什么收获?

例2 (课本66页例2)

问题1:两个矩形的面积比是多少?对应边的比试多少?为什么?

问题2:仿照例1,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所要画的图形,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问题3:观察各对对应点的坐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所画的矩形的面积是矩形OABC的4倍,对应点的坐标又有什么规律?

四、拓展延伸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2)、B(-2,3)、C(-1,0),把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点A′ 、B′、C′

(1)作出△A′B′C′

(2)△A′B′C′与△ABC是位似图形吗?如果是,位似中心是哪个点?对应边的比试多少?

五、巩固练习

1、课本66页1、2题

2、课本68页1、2题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七、当堂检测

1、如果两个位似图形的每组________所在的直线都_________,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________,这时的相似比又叫做________。

2、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位似图形的对应角__________,对应线段__________(填:“相等”、“平行”、“相交”、“在一条直线上”等)

3、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有的在对应点连线上,有的在___________的延长线上。

4、如果两个位似图形成中心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__________ (填“一定”、“不”或“可能”等)

5、如图D,E分别是AB,AC上的点。 (1)如果DE∥BC,那么△ADE和△ABC位似图形吗?为什么? (2)如果△ADE和△ABC是位似图形,那么DE∥BC吗?为什么?

《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5

复习内容:四下P22-34页《三角形》单元。

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3)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卡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个纸质三角形,并做好相关数据的测量。

教师准备PPT课件、知识点卡片。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计:

(1)谈话:《三角形》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第几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一共有多少页纸?(从书上P22-34页,共13页)你能把这13页书中的知识都说出来吗?(生不能)为什么不能?(间隔时间长、内容比较多、遗忘了一些)

师: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复习的必要。(由此问题揭示复习的必要性)(2)情感激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呈现名句及其意义。师: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断有所收获”。

二、导入课题,回顾已学知识。(1)直接出示课题:三角形单元复习

师:刚才同学们说有些已经忘记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三角形》单元所学的知识。(2)回顾已学知识。

在课件中提供1~7的序号,告诉学生本单元共有7个知识点。

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文字性提示,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教学顺序依次回忆各知识点。

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将各知识点信息与课件中“三角形”联系,与学生手中准备的三角形相关数据联系。

知识呈现: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你的三个角多少度?这是三角形的起点知识,也是最重要的知识。贴出知识卡片

②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你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能再说出一组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吗?3cm、5cm和9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吗?)③三角形中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师: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高一般用什么线来画?你的高和底分别是多少?[三条]贴出知识卡片 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你会联想到哪个图形正好和他有相反的特性吗?

⑤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呢?„„你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为什么?判断的简单方法:以最大角判断)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已经知道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呢? ⑦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师:老师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你的呢?为什么很多人的三角形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呢?揭示第10号知识卡片(非等腰三角形:三边不等),明确像这样的三角形居多。(3)介绍课前准备的三角形。

联系刚刚回顾的所有知识,介绍手中的三角形。(学生于课前完成作高、量边长度、量角的度数)同桌互相介绍后,全班汇报。

两生汇报,看谁汇报的有条理而且准确。(4)基础性训练(课件呈现)

(一)填空。

(1)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三角形的高一般用()线作图。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一个底角是()。(3)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等于另一个内角,它是一个()三角形。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0,另一个锐角是()度。

5、口算出∠3的度数,并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1)∠1=27 ∠2=53 ∠3=(),这是()三角形。(2)∠1=70 ∠2=50 ∠3=(),这是()三角形。(3)∠1=42 ∠2=48 ∠3=(),这是()三角形。

(二)判断。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0 „„„„()(2)大的三角形比小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大。„()(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4)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三)选择。

(1)一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12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①钝角 ②锐角 ③直角

④不好判断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

。。

。。

①锐角 ②钝角 ③直角(3)等边三角形又是()。

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4)做房屋的屋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①有三条边的特性 ②易变形的特性 ③稳定不变形的特性(5)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等腰直角

三、对比联系,系统整理知识。

(1)说一说:刚才我们对书中《三角形》单元的所有知识进行了回顾,并做了一些训练题。这就是复习了吗?当然不完全是!复习还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所有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使我们头脑中能清晰的建立起知识的联系。为了便于大家整理,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印制成了这样的知识卡片,并分发到了14个学习小组,下面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对知识进行整理。

(2)游戏:请14位同学上黑板简单介绍自己手中的知识卡片的含义,并将知识卡片贴到合适的位置,最后介绍一下所贴位置的理由。学生代表上黑板操作,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预设效果如下:

《三角形》单元复习

三角形的组成: 三个顶点

三个角

三条边(围成)

三条高(虚线)

三角形的性质:具有稳定性 内角和180度

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顶点到底的垂直线段

锐角三角形(3锐)

等腰三角形(2边相等)三角形的分类: 直角三角形(1直2锐)等边三角形(3边相等)

钝角三角形(1钝2锐)非等腰三角形(三边不等)

(3)总体感悟:学生从整体上看看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

师:刚才同学们主要是从竖着的方向来整理的,我们再从横着的方向来看一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张贴“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

补充:不过老师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无论是横方向还是竖方向,其实我们的学习都只是刚刚开始,还有许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去发现。教师板书两个省略号。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整理,所有的知识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复习与整理的作用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认识。

(一)基础训练:

1、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基础部分)(1)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2)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锐角三角形。

()(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

()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指号里。(1)钝角三角形有()条高。①1 ②2 ③3

(2)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三角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3)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①任意 ②直角 ③等腰

(4)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等腰直角

(二)提高训练:

1、填空。

(1)关于边:已知三角形中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那么第三条边必须大于()cm,必须小于()cm;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第三条边可以是()cm。

提示:假设第三条边是最短的边,有什么要求?假设第三条边是最长的边,又有什么要求?

答案:大于2cm而小于10cm。

(2)关于角:已知三角形内两个内角分别是40度和60度,第三个角是()度,这是一个()三角形。

(3)关于等腰三角形: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是50度,底角可能是()度,这时顶角是()度。

2、画一画。

0

(1)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画出底边上的高。(2)按要求在每个图形中画一条线段。(平等四边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

3、猜一猜。

(1)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2)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如果还知道第二个角

是65,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了吗?

4、解决问题。

(1)西湖小区有一个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绿化美化园区(如下图),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

走ACB这条路和走ADEFB这条路的路程一样吗?为什么?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23厘米,腰是32厘米。则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质疑评价提升。

位似三角形复习教学案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英语;复习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85-01

一、复习学案对学生的影响

1、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角。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每一步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疑问时,他们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完成知识的建构, 也形成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2、自主学习意识增强

自主学习学案以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课前先预习,课上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复习课学案导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在交流中迸发思想的火花,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学习策略科学化

复习学案的应用,使学生明确了每节复习课的目标,明确了学习重、难点,对突破难点做好了思想准备,他们的学习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状态。复习课课前,学生可以依案自学,自己参照课本和相关的复习材料,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为知识的应用扫清障碍,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重、难点并能有重点有条理地记笔记,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求教,能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有多种记忆知识点的方法。

4、学习效率提高

有了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课前,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前置自学积极主动的弥补基础知识的漏洞。课前扫清了基础知识的障碍,学生就会更自信,更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空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自测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及时的走下讲台观察“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反馈,根据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精心选择的作业则可指引学生课后复习和延伸,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二、学案对教学过程的改变

1、课堂主体的改变

学生会学习才是教学的真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复习课自主学习的应用改变了学生被动的接受者角色,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应用学案的五个阶段就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人地位。

2、课堂形式多样化

课堂不再是“一言堂”的单一形式 。学案的应用使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更好的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帮助者。课堂的形式也逐渐的多样化。课堂中有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有同位互助,有小组交流,有全班的思维碰撞,有学生的质疑,有老师的及时点拨。

三、如何提升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的效率

英语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的应用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合理的应用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本研究应用了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来辅助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媒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任何方式的教学都不是万能的,都各有利弊,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学情对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进行改善、扬长避短,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2、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实验又证明:我们的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一切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学案给课堂留白—给学生留时间、留空间、留内容,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求异探索,独立发现知识的奥妙,体会成功的喜悦。留时间,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此外有些题目是开放性的,让学生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的飞跃。

3、教师要有效的整合教材,体现自己的创造性

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的应用使教师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创造性教育者”。因为学案教学很大的程度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学案”的设计是要有梯度的,包括难度比较小的基础题目、简单的问题和难度比较大的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的题目,这样既照顾到了低层次的学生,又考虑到了高层次的优等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到了兼顾优差生,有效的整合教材,才能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只有教师腹中有诗,指上有金,讲解才能触类旁通, 语言才能科学幽默,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本身才能惬意的享受教学带给自己的内在快乐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喜平.“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积极打造高效英语课堂[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12.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7

————王小莉

在学生学完“相似三角形”一章后,我们及时组织了两节复习课,第一节课着重复习比例线段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节课则采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这节课的过程描述及课后反思。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接受性学习的补充,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本案例力争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课前学生自己对比例线段的运用进行整理。这样不仅复习了所学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反思、总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科学论证”获得知识(结论)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解决问题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索方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课后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挖掘题目资源,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观察运动中的“形异实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创新,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或幼稚的想法都给予热情的赞扬。备课时思考得更多的是学生学法的突破,上课时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在不足时补充。三次恰到好处的电脑演示,向学生展示了电脑的省时、高效以及对数学实验的巨大帮助,推荐给他们运用电脑技术的学习研究方法。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相长。提升学生课堂关注点

公输复习教学案 篇8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正确翻译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3、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复习方法:

小组合作、教师点拨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选自《

》,对墨子言行的辑录,是一本论辩性散文集。墨子,名

,时期著名思想家,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主张是“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本文通过记叙墨子止楚攻宋的行为,重在阐发其“非攻”的思想主张。

二、句读停顿

1、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重点词:请同学用10分钟的时间,根据课下小注熟练背诵以下重点词。

四、重点句:请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译出重点词,同时注意评议表述。

1、吾义固不杀人。

2、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4、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5、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6、虽杀臣,不能绝也。

7、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五、文言知识积累(会整句翻译)

1、通假字

③ ④

2、一词多义

①争:

②见:

③为:

④以:

⑤于:

⑥然:

⑦类: ⑧所以

3、古今异义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舍其文轩:

.(3)、虽杀臣:

4、文言句式

五、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子:

公输盘:

王:

六、课外拓展

1、与公输盘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七、课外提升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征求不已

② 惟欲清净

.. 2.翻译句子(2分):

(1)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地理:交通专题复习教学案 篇9

⑴荷兰港口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上海、纽约、天津等)

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置适中,位于欧洲西部的中部。

自然区位: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中欧、中亚、东亚等地;以鹿特丹为依托。

例:分析纽约港成为世界大港的原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⑵上海港的区位因素不利方面: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

⑶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⑷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②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⑸航空港的建设:

自然因素:①气候-(区位要求)-低云雾、风速小、暴雨少,通风干燥;②地形-(区位要求)-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排水流畅;③地质-(区位要求)-地质结构稳定,避开断层及灾害多发区;

人文因素:④城市规划-(区位要求)-考虑长远规划,与城区保持适当距离;⑤交通联系-(区位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与市区联系方便;⑥环境影响-(区位要求)-尽量远离居民区,以减少飞机的噪音污染。

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区位因素:①地形有适当的坡度,以保证排水;②地面平坦开阔,以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③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④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相连接;⑤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以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⑥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的地区等;⑦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量大。

⑹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及重大意义。

限制性因素: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多冻土;多高山、河谷;地质条件复杂。意义:合理布局青藏地区的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及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青藏地区与祖国其他地的联系,促进民族团结。

⑺简述西南地区的地形条件对西南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①地跨三大阶梯,地势起伏大;②青藏高原地势高亢,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多冻土;③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向排列、山高水深;④四川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⑤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崎岖⑥地壳运动强烈,多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⑻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铁路运输:(优点)①运量大;②速度快;③受自然影响小,连续性好

①铁路造价高,耗材多,占地广;②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优点)①机动灵活;②周转速度快;③装卸方便;④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①运量小;②耗能多;③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优点)①运量大;②投资少,成本小,运费低(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

(缺点)①速度慢;②灵活性和连续性差;③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优点)①飞行速度快;②运输效率高(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①能量小;

②能耗大;③运费高;④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优点)①气体、液体损耗小;②连续性强;③平稳安全,管理方便;④昼夜持续运输,运量大;⑤运具与线路合一的运输方式。

(缺点)①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②灵活性差。

⑼最近航向问题:-----走球大圆方向

A.同一经线圈:①同处于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向南②同处于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向北③处于不同半球:走经线圈的劣弧部分

例1:甲(1200w,300N)到乙(600E,400S)的最近走法:先向南至南极点,再向北。

例2:甲(1200w,600N)到乙(600E,400S)的最近走法:先向北至北极点,再向南。

A.同一纬线圈:

B.①北半球:例1:甲(1200E,300N)到乙(600E,300N)的最近走法:先向西北,然后向西,再向西南。

古诗词专题复习教学案 篇10

【课标内容及要求】 见《盐城市中考说明》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鉴赏与练习】

七年级诗词鉴赏(上)

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案:

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他和苏轼、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

1、2、略

3、A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

6、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思想内容】表现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名句赏析】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4)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案:

1、悲苦哀怨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B C

4、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5、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七年级诗词鉴赏(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思想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也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名句赏析】

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一套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远方,远处花木扶疏,一座禅房在花木丛中若隐若现。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出大自然万物和谐的景象,一个“悦”字,“使„„欢悦”,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使人心中的杂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念消除。“潭影空人心”更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以动显静,以钟馨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而耳中只有钟磬音,也表现了一心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情怀。(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2)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

(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4)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A

2、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3、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4、(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思想内容】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名句赏析】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

【艺术特色】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答案:

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

4、(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5)、(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思想内容】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名句赏析】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

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答案:

1、B

2、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3、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想内容】全诗充满了诗人对世事渺茫的愁绪,其中,不但含有乡愁,而且通过思乡抒发了仕途失意的忧愤,满纸愁情,但不绝愁,精神意象绝不颓唐。

【名句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1)解释下面的词浯。①历历:_______________;②乡关:_____________。(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案:

1、指(汉阳林木)分明可数。

2、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3、寂寞、惆怅;

4、“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想内容】感时忧国、眷恋家人

【名句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炼字炼词】

“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情。

“搔”:时局**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案:

1、破、深

2、望 山河 草木花鸟

3、忧国思家

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想内容】这篇悲愤的七绝,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名句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炼字炼词】“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思想内容】以爱国之梦境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怀。

【名句赏析】后两句以梦境抒发爱国之情怀。“僵卧”、“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为国戍边的情怀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风吹雨”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最后一句,写梦境。“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前两句集中于“思”,表现诗人的爱国思想;后两句集中于“梦”,幻化出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从侧面反映出国家民族支离破碎的社会现实。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D

4、阅读下面古诗 , 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思想内容】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名句赏析】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艺术手法】

颔联: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用“风飘絮”来比喻破碎山河,用“雨打萍”来比喻浮沉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1)诗中

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言之有理即可)②略(言之有理即可)

3、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思想内容】这首诗从整体上勾画了泰山的宏伟景象,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名句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炼字炼词】“阴阳割昏晓”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案: 1.(2分,每处1分)望 高大雄伟

2、(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3、(2分)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1—4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思想内容】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事物在发展变化。“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名句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看到路畔野花似开未开,但看势头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草如茵,但草地还不够深,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西湖之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艺术手法】①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②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③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4)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

1、D ;

2、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抓住“浅欲”、“才能”或“迷”、“没” 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3、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4、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思想内容】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名句赏析】后两句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①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②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①既是实写,又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八年级诗词鉴赏(下)

1、读诗,然后回答1~4题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名句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方面表现戍边将士归心似箭,另一方面表现将士们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的慨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

【艺术特色】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下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表现慷慨悲凉的思乡报国之情。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D

2、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2、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想内容】描画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傍惶悲苦的情怀。【名句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组自然景物意象中,一共列出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色彩灰暗、气氛苍凉的,它们对游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而 “小桥流水人家”,印画出宁静幽美、安逸舒适的村落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人家风光,它们从反面衬出游子思乡的愁绪。这句话渲染了悲凉气氛,烘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

传诵。小令仅 28 字,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答案:

1、“秋思之祖 ” 思乡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C

3、读下面的诗,完成1—6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思想内容】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恰当用典,含义丰富,耐人寻味。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

3、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暗示贬谪时间太久。

4、(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这两句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6.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4、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思想内容】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语言中。

【炼字炼词】“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答案:

1、D

2、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5、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想内容】写的就是恋人间的分离和相思。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名句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了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巧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相思之情。本义: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奉献精神。

【赏析手法】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对比阅读】《蒹葭》(原文略)

【思想内容】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像、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答案:1.追求、思慕、迎娶 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3.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4.辗转反侧 采之、友之、芼之、乐之

5、《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2、阅读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1-2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思想内容】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是由于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

【名句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剪不断,理还乱”,现在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1)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答案: “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生感受,确是千古妙笔。六朝民歌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此词也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

3、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1-2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思想内容】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在的感伤之情。

【名句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晏殊颇为自得的佳句。首先该句对仗工巧自然,浑然天成,仿佛是信手拈来,丝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其次在于对春末这一季节性特征的典型性描述,表达了盛情难再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

【艺术特色】在情感上跌宕起伏,相互生发;在技巧上化虚为实、一唱三叹,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深受人们喜爱。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答案:

1、夕阳 落花 归燕

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4、选出对曹操《龟虽寿》赏析有误的一项:()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人不应该幻想长生不死,而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

【名句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成语“老骥伏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

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答案:C

5、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思想内容】全诗中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名句赏析】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雪,新颖独特。“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也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说明了这种严寒叫人难以忍受。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写行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一直望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所见惟有马蹄痕迹而已,其中最传神的是一个“空”字,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俱在其中。

(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3见教参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九年级诗词鉴赏(下)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

③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后人用此句表达美好祝愿:终有一天会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艺术特色:七言歌行跳荡纵横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读《游山西村》一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诗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名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后比喻。(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3)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答案:

1、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2、C

3、略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

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

答案:

1、一会儿;通(彻夜、通宵)

2、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4、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答案:1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叙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3安史之乱杜甫的《石壕吏》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6、读下面的词,完成1—4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思想内容】这首词上片写打猎时的壮阔场景,下片写感想和愿望,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名句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艺术特色】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渲染,把词中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生动地刻画出来。叙事上点面结合,把纷繁的场面叙写得层次分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 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答案:

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杀敌卫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4、C

7、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思想内容】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名句赏析】①“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生动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感情基调。

②“兴,目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从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中,概括出兴也好,亡也罢,受苦遭难的终究是黎民百姓。这是作者关心人民疾苦的升华,表现了作者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上一篇:北京长城导游词400字作文下一篇:胜日寻芳的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