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钻石理论

2024-07-13

我的钻石理论(精选6篇)

我的钻石理论 篇1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简介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关于生产要素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的市场网络来取得(当然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业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和持续地投资,而作为培养高级生产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计划,本身就需要高级的人才。高等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必须自己来投资创造。

从另一个角度,生产要素被分为一般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高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专用的软、硬件设施等被归入专业生产要素。越是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生产要素,而拥有专业生产要素的企业也会产生更加精致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这两类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波特同时指出: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根据推测,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应该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是这类产业对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不会有大的突破,同时仅仅依赖初级生产要素是无法获得全球竞争力的。

国内需求市场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户的本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假如本地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国际间数一数二,就会激发出该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能满足最难缠的顾客,其它的客户要求就不在话下。如日本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欧洲严格的环保要求也使许多欧洲公司的汽车环保性能、节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国人大大咧咧的消费作风惯坏了汽车工业,致使美国汽车工业在石油危机的打击面前久久缓不过神来。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预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顾客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也可以成为本地企业的一种优势,因为先进的产品需要前卫的需求来支持。德国高速公路没有限速,当地汽车工业就非常卖力地满足驾驶人对高速的狂热追求,而超过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时速在其他国家毫无实际意义。有时国家政策会影响预期性需求,如汽车的环保和安全法规、节能法规、税费政策等。

相关和支持产业

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产业集群”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以德国印刷机行业为例,德国印刷机雄霸全球,离不开德国造纸业、油墨业、制版业、机械制造业的强势。美国、德国、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也离不开钢铁、机械、化工、零部件等行业的支持。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中国家往往采用集中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某一产业的政策,孤军深入的结果就是牺牲了其他行业,钟爱的产业也无法一枝独秀。

本国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所在,因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竞争力的本国产业通常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波特指出,即使下游产业不在国际上竞争,但只要上游供应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仍然是正面的。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国际需求的拉力,也可能来自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的推力。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波特认为,这一点与许多传统的观念相矛盾,例如一般认为,国内竞争太激烈,资源会过度消耗,妨碍规模经济的建立;最佳的国内市场状态是有两到三家企业独大,用规模经济和外商抗衡,并促进内部运作的效率化;还有的观念认为,国际型产业并不需要国内市场的对手。波特指出,在其研究的十个国家中,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在国际竞争中,成功的产业必然先经过国内市场的搏斗,迫使其进行改进和创新,海外市场则是竞争力的延伸。而在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放眼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超级明星企业”通常并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机会

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波特指出,对企业发展而言,形成机会的可能情况大致有几种: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机会其实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

政府

波特指出,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竞争优势的创造最终必然要反映到企业上。即使拥有最优秀的公务员,也无从决定应该发展哪项产业,以及如何达到最适当的竞争优势。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

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为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政府可以创造新的机会和压力,政府直接投入的应该是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也就是外部成本,如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等。

从政府对四大要素的影响看,政府对需求的影响主要是政府采购,但是政府采购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扮演挑剔型的顾客(在美国,汽车安全法规就是从政府采购开始的);采购程序要有利于竞争和创新。在形成产业集群方面,政府并不能无中生有,但是可以强化它。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

波特认为,保护会延缓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使企业停留在缺乏竞争的状态。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1]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资金以及美、欧、非、亚等大洲20多个国家外资纷纷涌人,争抢发展先机。在该市海门、三和、天补、德胜等紧邻叠石桥家纺市场的乡镇,外资同样纷至沓来,推动海门2005年总体利用外资列苏中、苏北地区第一,超过了太仓、宜兴等苏南老牌吸引外资强市。

(2)基础设施。为打造一流市场,海门市大力实施叠石桥家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该市先后投人近亿元对市场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扩建停车场4000多平方米,不断优化市场配套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目前,餐饮、娱乐、休闲一条街基本形成;金融服务、产品研发、机械维修、纺配纺机贸易、彩印包装、中介服务、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商贸流通等各类配套服务业较为完善。大市场需要大物流。该市投资2亿元建起占地面积200亩的物流园区,有53条营运线路,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并经附近的机场、港口码头可远运至南非、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该物流中心货物运输量超200万件,总价值70亿元,同时实现出口供货额巧亿元。已搭建成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信息中心,将人员、商品、资金等信息交流畅通到每一个细节,随时可以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每间商铺均有闭路电视、宽带和电话等,代表了未来市场发展的最新理念。

2.需求状况。市场内为适应不同需要的消费者,绣品产品高、中、低档应有尽有,交易方式灵活,现金现货、订单皆可。精品城内,内地著名品牌云集,有“心愿”、“天发”、“银炯”、“凯帝”、“美罗”、“迪尼诗”、“巨丰”、“凯盛”等20多个内地著名品牌。该市场已在内地200多个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站,每年至少有300多万条床罩、900多万条被套畅销内地各大、中城市;同时,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南非、智利、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市场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镇上有三百多人走出国门,注册和创办了二百多家境外公司和企业。现在绣品城日人流量已达到三万人次,全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绣品专业市场。一直稳坐全国绣品专业市场“老大”。

3.相关、支持性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叠石桥家纺业进人了鼎盛发展时期。目前,叠石桥已成为全国家纺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销售场所和物流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规模化。仅叠石桥所在的三星镇就有家纺工业企业150家,个体加工户307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亿元企业3家,加上周围的乡镇家纺工业企业,总量超千家。分工社会化。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已形成专业分工,即使生产加工,一户也只做其中一道工序。设备智能化。枕套、床罩等家纺产品起初靠手绣,后来在缝纫机上绣。90年代起普遍用电动绣花机绣。目前已向电脑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叠石桥家纺产业已拥有电脑绣花机8000多台、电脑多针绮缝机3000多台、工业缝纫机25000多台、喷胶棉生产线35条、其他相关设备2800多台,设备总价值20多亿元。产品系列化。起初,叠石桥的家纺业主要生产枕套和电视机套等家用电器套。后来又开发了床罩、窗帘、云丝被、沙发座垫、靠背等。现在其家纺产品,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有200多个品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海门家纺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商机不断扩大,家纺产业链也不断拉长,形成了一个以家纺主导产业为中心,集纺织、研发、加工、机械、包装和销售为一体的有特色的产业链。如今,小到一根针、一束线,大到几十万的家纺生产机械,叠石桥都有专门的生产厂家。家纺生产需求量最大的是布料及填充物,由此,天龙印染、金雪化工等企业应运而生。

4.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竟争。海门市不断推进家纺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从传统的缝纫机到今天高速绮绣一体机、智能化电脑绣花机、电脑多针绪缝机等现代化设备普及。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科技进步,大大促进了海门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海门还大力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商标200多件,60家企业通过了1以刃000质量体系认证和15014000环境体系认证,获各类商标名牌产品巧个。此外,海门家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鳄鱼”、“金利来”、“老爷车”、“华伦天奴”、“红豆”、“恒源祥”、“波司登”等国内外驰名品牌加盟。激烈的产业竞争,促使海门家纺产品始终保持着与国际同步的设计品味。现在,海门每天都有100种新品完成设计,1000多个家纺品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已有200多个产品获国家专利。目前,市场绣品也由家庭生产的“无牌式”绣品逐步发展成有60多种品牌的系列产品。然而,绝大部分产品仍默默无闻。但是叠石桥绣品城经济增长点,还是要靠品牌带动的销售量来实现,以将原来隐蔽在叠石城绣品城内的那种分散的无形资产“有形化”,让它与现有的显性销售网络相结合,形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最佳组合,最终形成“ 叠石桥”品牌,向品牌要效益。

5.机会。机会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打断事物的发展进程,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竞争优势无效,而落后国家的企业如果能顺应局势变化,利用新机会获得新一轮竞争优势。随着中国加人W联),海门家纺产业的前景更加广阔,同时跨人全球市场,如何把握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6.政府角色。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它不能靠政府的行政干预而形成,但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产业集群加以正确引导。海门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产业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叠石桥绣品城每间面积一米二的摊位,一年租金为4000元人民币,精品房一间(面积20至30平方米),一年租金为20万元人民币。当地对于海内外客户前往投资、经营无不欢迎,经营户可获所得税第一年免征、第二年减征;工商管理费第一年免交、第二年减半;房租半年免收以及无偿为经营户在市场有线广播、电子显示幕上进行广告宣传等优惠政策。此外,对海外投资者,实际投资额满一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四百平方米土地用于别墅建设;实际投资额满二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别墅一套;实际投资额满三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叠石桥中心地带营业用房一间;实际投资额满四百万美元的企业,优先安排一块商业用地供投资者开发。

7.产业规划。三星镇党委和镇政府依托“绣品城”不断开拓进取,终于走出了一条集体工业和家庭工业“一业两化,比翼齐飞”的新路子。近年来,海门叠石桥绣品城在三星镇党委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带动战略,按照“城”(绣品城)、“街”(农民街)、“区”(工贸区)、“带”(绣品经济带)为一体的总体规划,努力工作,以形成绣品城、商贸城、托运城三城鼎立,互为依托的大市场格局。投资900多万元,建造了6080平方米的绣品城、精品楼、名品广场;投资1050万元,建造了占地17亩的托运城,下设26个托运站,能快捷地把三星绣品托运到全国各大中城市。

三、美好前景

随着中国家纺产品与W丁工)成员自由贸易的发展,叠石桥家纺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预计将在2010年前把叠石桥建设成为中国家纺产业的研究发展中心。数量实现大规模扩张。计划到2010年,叠石桥市场交易量达到500亿元,叠石桥区域交易量达到800亿元,家纺生产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50万人,国际贸易额达200亿元,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比翼齐飞的格局。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2010年,叠石桥家纺业要形成全国驰名商标3一5个,全国名品8一10个,创造出国际品牌。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2一3家。配套实现全方位完善。外部条件日渐成熟。宁启高速通车、苏通大桥建成,沪崇苏通道、崇海大桥和沪通铁路以及宁启高速叠石桥互通陆续开工建设,叠石桥与全国各地的交通更加便捷。内部环境也更加优越,建设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三期工程和家纺国际物流中心,使叠石桥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好、服务质量最优的家纺产品集散地。

参考文献

↑ 张剑, 阎岩.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师.2007,(11)..

我的钻石理论 篇2

产业集群的概念最早由Michael E. Porter教授正式提出,随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企业界和有关政府部门都高度关注作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对象——产业集群。旅游产业具有关联性极高的特征,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存在着以旅游资源地为基础、各种为旅游者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旅游企业,它们围绕旅游吸引物而产生地理空间聚集的现象。所谓的旅游产业集群,是指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和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一系列相关企业和辅助机构在一定的区域内集聚的经济过程和现象。其实质是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机构与大量企业通过空间的集聚,通过这种空间上的集聚来形成旅游产业强大的发展资源与优势,其中即包括食、 住、行、游、购、娱等大量旅游相关服务企业,比如旅游饭店和酒店、交通设备工具、 娱乐设施设备、旅游购物商场等。

“汕潮揭”是指广东省粤东地区的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三市。“汕潮揭”三市山水相连,同根同源,旅游资源丰富而又分散,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和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构建“汕潮揭”旅游产业集群,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对推动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旅游产业集群的钻石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具体指如果一个地区和国家的某种产业在本国或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必须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和结构及竞争对手四项基本要素,以及政府行为和机会两项辅助因素来分析。旅游产业集群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与现象,使得区域旅游产业集群能达到“1+1>2”的效果,以及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多赢局面。其是在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过程中由市场自发的力量形成的,是市场发展的产物。但又由于市场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在区域旅游产业的合作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钻石理论”这样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健康良性地发展。因此,通过钻石理论来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可以从市场需求、旅游资源、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相关行业四个基本要素和政府行为与机会两项辅助因素来进行。

“汕潮揭”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分析

(一)市场需求

大汕头的范围原本就包括了汕头、潮州、揭阳三市,而且三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就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近年来,三市间的民间交流、经济合作、政府往来互动频繁。汕潮揭旅游产业集群是三市市民的共同的愿望,心之所向,是势在必行的。汕潮揭三市应根据市场的需求,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满足三市市民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共同愿望。

(二)旅游资源

由于先天的地理优势与气候条件,汕潮揭三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资源有礐石风景区、上、下龙潭、海山岛、凤凰山风景区等,生态资源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桑浦山、黄金水道榕江、绿岛山庄等,文化资源有汕头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揭阳学院、韩文公祠等,三市的美食也是外地游客来到当地地必必去去品品尝尝的的,,牛牛肉肉丸丸、、春春卷卷、、潮潮汕汕肠肠粉粉闻闻名海内外。特别是桑浦生态旅游区位于汕潮揭三市中心的交汇处,在保护桑浦山生态文化的前提下,按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可以将三市的旅游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走生态旅游的路子,并保护性地规划好风门古径、桑峦砥柱、碧湖叠翠、北回归线、御葬古墓、石龟险胜、吉安古洞、海蚀石群等桑浦胜景。

目前,汕潮揭正着力打造以高速公路、干路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三市主动对接空港、高铁站和海港,比如建造汕揭高速公路,以此加强汕潮揭三市的交通网络联系,构建以汕头为中心的放射状道路交通网,与此同时,引进了公共交通导向开发和“公交优先”的发展模式,为汕潮揭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区域旅游竞争

汕潮揭三市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竞争性又有很大的互补性。汕潮揭三市的旅游竞争性较多体现在三市的旅游资源的差异与三市对自身旅游发展定位的不同。例如,汕头的美食旅游资源远近闻名,大部分来到汕头的旅游都会对汕头的美食品尝一番,美食在汕头的旅游发展定位中地位突出;对于潮州,游客往往会被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所吸引,而揭阳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着周边的旅客,三市的旅游资源存在着差异性和竞争性。而三市不同的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又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虽然近年来,为了推动汕潮揭三市的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三市间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三市缺乏统一的权威的协调机构、整体的合作规划以及整体的区域旅游营销,使得三市的合作仅仅停留在表层。

(四)相关与辅助产业

一是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汕潮揭三市间目前已经打破原先旅游信息传播相对闭塞的局面,初步做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保证信息传播的畅通。二是旅游人才的培养与人力资源共享平台。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位于汕头市的汕头大学与潮州市的韩山师范学院已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这将有利于汕潮揭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合作,同时旅游人才的培养与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使得汕潮揭三市的旅游人在三市间适当得流动,利于三市旅游产业的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三是金融资源的共享平台。金融资源的共享,可以为三市旅游的重大建设项目提供融资等有效服务。

(五)政府行为与机会

在推进汕潮揭同城化方面,早在2012年三市政府就已签署了《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工作方案》,对汕潮揭同城化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另外,广东省政府已出台的《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等有关文件,强调了加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城乡间规划以及基础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发展,这在政策层面上推动了汕潮揭三市旅游资源的整合。目前,汕潮揭三市旅游业的发展机会正不断地增加,其中包括旅游企业招商引资、工作等机会。

“汕潮揭”旅游产业集群系统的构建

(一)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集群

一是优势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汕潮揭三市的本土旅行社、酒店及景区等优势企业,整合三市的优势旅游企业各方面的旅游资源,将原先占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酒店。纵观汕潮揭三市的酒店,五星级酒店,特别是知名品牌的五星级酒店在汕潮揭三市的数量是少之又少,目前存在数量较多的是三星级及经济型等酒店。在汕潮揭旅游产业集群的背景下,除了要发展中低端及经济型酒店以获取更多旅游产业集群的利益,更应发展好高端型酒店,三市酒店资源整合,强强联合,获得旅游产业集群利益最大化。

三是旅行社。目前,汕潮揭三市的旅行社往往只停留在业务上的往来,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学习较为不足,旅行社的发展较为分散。因此,汕潮揭三市的旅行社应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将三市的各大旅行社加以整合,进一步推进三市旅游产业集群的进程。

四是景区景点。汕潮揭三市的旅游景区景点的差异性是形成三市各自旅游景点特色的有利条件,而互补性又为汕潮揭三市的旅游产业集群提供了契机。三市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整合三市的旅游景点,形成潮汕旅游的系统路线,使得游客能在汕潮揭三市充分利用短暂的游览时间,能全面而深深入入地地游游览览三三市市的的旅旅游游景景点点。。

(二)构建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区域产业集群

一是交通运输方面。大力推进汕潮揭三市道路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加强三市城际轨道和港口群的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汕头至湛江、揭阳至普宁、潮州至惠州等多条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和推动汕潮揭三市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场、高铁交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有利于实现高铁与机场交通的有效对接。此外,提高港口与江河货物的吞吐能力,加快推进粤东港口群和江河航道的整治,改善当地的通航条件。交通运输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以上措施,在交通运输方面推进汕潮揭交通运营管理服务同城化,以此进一步推动汕潮揭三市旅游产业集群,方便市民出行。

二是旅游咨询服务与通讯资费方面。在旅途中,游客除了需要支付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费用外,往往在通讯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近年来,汕潮揭三市在通信一体、通讯一体化等方面积极落实推进,并逐步取消汕潮揭三市间固定电话长途费用和手机漫游费用等收费项目。同时,汕潮揭三市的旅游咨询服务为三市旅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等咨询,在信息传播方面推进汕潮揭三市的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是餐饮业方面。汕潮揭三市的烹饪方式及饮食习惯有着许多的相似性,潮州菜是广东菜系中的一个部分,是汕潮揭地区菜肴的泛指。潮州菜历史悠久,做工精细,有炸、蒸、炆、煎、泡、焯、炒、炖等烹调技法。同时,汕潮揭三市的小吃如粿类等也有着相似性,据此,若把汕潮揭三市的饮食文化与潮汕小吃加以整合规划,形成特有的汕潮揭饮食文化产业链,并将其纳入汕潮揭旅游体系加以推广,这将有利于汕潮揭区域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酒店业方面。从宏观角度看,在星级酒店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汕潮揭三市的星级酒店呈现出数量较少、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发展相对滞后等特点。这说明汕潮揭三市的星级酒店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后劲十足。在区域产业集群的浪潮下,若能将三市的酒店业加以整合规划,形成以三市酒店业为产业链的区域产业集群,促进汕潮揭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培育联盟化的产业集群

星星是我的钻石 篇3

最后妈妈解释道:"月亮也是星星,它叫卫星,因为它呀总是绕着地球转个不停。"这句新奇的话让我慢慢停止哭泣,我一边抽咽,一边似懂非懂地望着天空那枚弯弯的月亮。

不管星星到底是什么,什么又可以算作是星星,总之我不可避免地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迈入了学生时代。

小学三四年级是我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候每到星期四,放学总是很早,我们几个小孩就来到我们的根据地---医院宿舍区里一个安静的小亭子,周围有假山和喷泉。现在回想起来,大家也就是在那里说说话,尽自己的能耐把众人逗笑。对于这种不经大脑的胡言乱语我最拿手,不久我就被公认为"笑话大王",于是每次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家里,我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总让爸妈很是纳闷,但是看到我开心他们也就开心。

那阵子,我感觉自己很富有,什么都不缺。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是一个习惯以武力来树立威信的人。他爱用书扇同学们的脸,只是因为他们迟到,或是背不出参考书上对课文某段话的理解。如果他觉得手里的书不够分量,就随手拿起最近的一张桌上的书,两本叠在一起,然后揪住你的耳朵(对戴眼镜的学生他会很体贴地替你摘掉眼镜),没头没脑地来回扇这么几十下,直到自己手酸为止。那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撼了每个学生的心,然而后来我们也都习以为常了。

我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有迟到的毛病,有时上课也忍不住说说话,再加上我对参考书里莫名其妙的段落大意和课文解释完全没有兴趣,更不要提背诵了,所以当时我是为数不多的经常挨打的女生之一。然而我从没有哭过,也没对家里提起过。直到一次,爸妈同事的小孩挨了打,向他们哭诉,我爸妈听说后才问起我来,因为那小孩与我同班。那次我们是一同挨打的(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一批批地排着队挨打)。我知道瞒不过去,但也只承认被打了这么一次。那小孩的家长去学校反映过,根本没有用,后来他依然时常挨打,而且班主任对他是狠狠地打,提着衣服领子用皮鞋踢,然后重重地掼在水泥地上。

那时的我开始变得麻木而忧郁。我不对家里提起,是因为我在家也一样时常挨打。我固执地想,既然亲人如此,那么老师为何就不可以打我呢?我在家挨打还有哭泣的理由,因为我知道打完之后必然有安慰和短暂的温柔,那么在学校我有什么哭的必要呢?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如果暴风雨必然到来,那就勇敢地承受吧。无奈的时候,我也常很阿Q地用那古老的名言来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应用题和抄不完的课文。我爸爸监督着我必须在他规定的时间上床睡觉,我也从来都不反抗。不管作业有没有做好,时间一到我总是很顺从地睡觉去。但是躺在床上,我一直醒着,等到他们都睡下,我又悄悄地爬起来做功课。不敢开大灯,只开电风扇的灯。昏黄的灯光下我争分夺秒地抄着课文。那是在冬天,我甚至不敢穿好衣服,怕弄出声响惊醒大人,那样的话我就完不成作业,也就逃不了第二天的一顿打了。我边抄边打着冷颤。

同样,就像习惯挨打一样,几次之后我也就习惯了这样做作业的方式。甚至抄课文的时候也不再紧张,偶尔还悠闲地想起白天一些有趣的事情。坐得久了我甚至会站起来走动走动。

那次我站起来走到窗前,漫不经心地拉开窗帘,张望了一下外面漆黑的天空。于是天边那颗硕大的星星,就那么毫无预兆地映入了我的眼帘。刹那间我屏住了呼吸,呆呆地注视它大约有5分钟之久。它是那么地明亮、圣洁和灿烂,在遥远的天际独自闪耀着清水一般柔和的光芒。我整个人就像被施了魔法,一下子平静下来。

我放下窗帘,重新坐下来,继续写我的作业,心里面除了平静,还是平静。

平静是一种力量,很久以后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在那艰苦的一年里,那颗星星陪着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每天早上起来我也会见到它,它在东方,在蓝紫色的天穹下,等待着朝霞将自己渐渐淹没。

它叫启明星,因为它出现在东方。如果它在西方现身,那么我们就该称之为长庚星。而它实际上就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与地球相邻,它的名字是金星。

后来我一直留意着这颗可爱的星星,我看着它从东方慢慢地转到西方,从容不迫地暗示着宇宙间一切的流转与变迁。

而我,也就慢慢地长大了。

《文学理论》给我的感悟 篇4

通过这门课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文学理论的知识性的内容,还了解了一些伟大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如:康德的批判哲学、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等。也使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文论。

课堂上体会最深刻的就是:自由、民主、人文关怀。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尺度”即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则强调了一种规律性,同时也体现着人的自觉意识。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是“善”的终极价值的体现。文学关怀应该是文学创造的永恒的主题。

学习了文学理论后,我还喜欢上了研究美学。读了朱光潜的《美学》与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很是喜爱,对“美”有了新的认识。

美的本质在于创造。美产生于距离,或者说人的能力。如果你不是一个旁观者,与其有某种功利上的关系,就不会有美的感受,不能构成审美。另外,介入与移情会产生美。

美来自三方面:1.生活自身美的因素。2.作者审美情感的融入。3.作家美的艺术的形式的运用。这些是关于文学审美的。

与之相对应的审丑的价值来自于两个方面:1.对美的反衬,在与美的对比中突显美。2.引起人们的震撼,引发人们对人性的反思。

学习马克思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观点,掌握文学知识,以提高自己分析文学现象和解决文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总是启发我们进行思考,讨论一些问题。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词:诗无达诂。意思是:诗没有通达的,大家都认可的一个解释。“什么东西都是可以质疑的。”我觉得这是我在课堂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老师每次讲授一个观点时都问我们:同学们是否都同意这一观点呢?有没有质疑、补充、或是反驳呢?我认为这样子很好,可以锻炼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人,该有自己的思想,我喜欢有思想有风格的人。

第一节的课堂上老师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文学?我至今都还记得我的回答:文学是一种艺术,是关于语言和文字的艺术,从形式上来说是文字的巧妙排列和组合,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字游戏”。细想当时的回答,有正确的观点,但也有不恰当的论述。

现在知道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作为自己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文学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言语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具有“阻拒性”和“陌生化”的言语。我个人就特别喜欢夏宇的《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风干/老的时候/下酒。这首简短的诗虽是言恨,实是表爱,只有反复体味,才能体会到它的审美效果。

课堂上老师曾问过: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哪个更真实?我当时认为艺术真实更真实,我是这样认为的:艺术真实首先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包括了现实生活的某些层面。其次,艺术真实还进行了主体的再创造,融入了作者主观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情感。最后,艺术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具有形象性、典型性和独创性,同时艺术真实还挖掘生活中更深刻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现在,我觉得我混淆了一个问题。是知道了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而不是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真实。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来源和基础,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集中和概括;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作家的认识对象,艺术真实则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包含了作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社会理想,因而生活真是并不等于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集中、更典型、更能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才能“好像预言”一样。

在自学的篇章中,老师让我们思考:你所喜欢的文学体裁是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等问题。

我喜欢的文学体裁是诗歌。上古歌谣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口头性。《乐记·乐象》:“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的种类有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又可分为:律诗、排律、绝句。律诗有五律和七律。绝句有律绝和古绝。故事讲究押韵、平仄和对仗。现代的诗歌的特征是:1.跳跃的短句。2.凝练的语言。3.奇特的意象。4.形式的创造性。我喜欢的作品是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考试时所作。考试的要求是写成六韵十二句五言长律,考官问他为何只写四句?他回答:“该写的都写了,为什么要画蛇添足呢?”他的诗不符合规则,当然不被录取,但祖咏一点也不后悔。

我喜欢祖咏的创作风格,“诗,尽言其志。”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完了,和必要为取功名而强赋诗呢?于丹说:“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孟郊、贾岛一类的苦吟派。‘三年吟三句,捻断数根须。’人生能有多少跟胡子够这么捻呢?甚至发出这样的惊呼。写诗要这么费劲,我宁可去放牛。”

我的钻石理论 篇5

“钻石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德国等10个国家的上百种产业后认为, 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取决于4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此外, 机会和政府在促进产业发展中也起着辅助作用。这6个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体系。

入世以来, 我国农业并没有出现当初所担心的冲击和动荡。数据显示, 2006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2424.4亿元, 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314亿美元, 同比增长13.9%, 农产品出口品种由过去的900多种发展到1300多种, 市场扩大到209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然而, 令人尴尬的是, 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增长较快, 但农产品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份额则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而且土地和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农业整体上国际竞争力较弱。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从“钻石理论”出发, 提出了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思路。

二、影响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分析

1. 要素条件分析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从初级生产要素看,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由于人口众多, 使淡水、耕地、草地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28%、32%、24%, 且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质退化、酸雨盐碱化、固体污染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从高级生产要素看,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重工轻农, 城乡分治”的发展战略, 使投入农业的资金严重短缺, 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交通、电力、信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规模和质量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人力资本的供给也严重不足。据统计, 在目前农村劳动力中, 文盲、半文盲者占9.15%, 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4.49%, 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4.99%, 高中文化程度者占9.15%, 大专文化程度者占1.46%, 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4年, 而发达国家在12年以上, 农业人力素质较低是影响我国农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 我国虽然有众多的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高科技园等, 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 但因农业研究与开发的市场性差, 使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与生产使用之间相互脱节, 不能有效达成技术供求的均衡, 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 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因科技含量低、品质差遭受技术壁垒的限制。

2. 国内需求分析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购买力水平也随之提升, 低档的初级农产品需求弹性趋于下降, 对农产品的消费正逐步倾向于优质化和多样化需求。然而, 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较小、农村居民及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缓慢, 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出现了“钱多者不消费、钱少者消费不起”的双重错位现象, 在不同的收入群体之间形成了一个消费断层。同时, 由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畅, 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成本。另外, 企业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宣传不够, 使消费者对这些高档农产品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再加上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贩弄虚作假, 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 使消费者对其质量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拒绝购买。根据“钻石”理论, 挑剔的客户将会加速企业间的竞争, 刺激企业不断改进、升级产品, 由于我国高档、优质农产品市场消费落后, 市场竞争并不激烈, 因此, 未能对农产品高精深加工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 产业升级较慢。

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分析

农业上游产业 (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物资产业) 以及下游产业 (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加工) 都是农产品的支持性产业。然而, 我国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不够发达, 供应商之间缺乏有效竞争, 不能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 还时常发生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现象。而农产品加工业在技术、规模、资金、营销等方面都缺乏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率低、加工规模小、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销售受农村中介购销组织规模的影响, 获取和掌握信息的渠道有限, 运输设备和运输技术都相对落后, 同时, 由于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 交通不便, 增加了其物流成本。而承担着七成以上农产品流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装备水平低、经营秩序不规范、服务功能单一、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加重了市场参与者的负担。农业与相关联产业之间的分割使其享受不到相关联产业内相互合作的“提升效应”以及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 不利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4. 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分析

首先, 我国农业微观经营主体主要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 缺乏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劳动效益。据统计, 我国每个农户耕地仅为0.55公顷, 这种超小规模格局使得农户家庭在进行生产要素配置时倾向于以活劳动替代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投入, 造成活劳动相对于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过剩, 导致劳动力的生产弹性系数为负值, 劳动力的廉价优势成为成本构成不合理的劣势。而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的每个家庭或农场却拥有数十或上百公顷, 这就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无法同美国、加拿大、欧盟等耕地资源丰富并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的国家和地区相抗衡。其次, 分散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低, 全国仅有4000万农户参加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占全国农户的22.6%, 而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参加合作社的比率在80%以上。大部分农户只能单枪匹马地进入市场, 但由于他们势单力薄, 无力抵御因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带来的巨大市场风险, 且往往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 导致利益流失。最后, 农户分散经营普遍缺乏长远发展战略, 他们只考虑短期利益, 缺乏对市场长远发展的预测和长远竞争优势的投资, 在生产决策上彼此模仿, 结果造成产品雷同, 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难以持续和谐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运用“钻石理论”分析发现, 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各关键因素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竞争优势, 各要素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某些要素优势被其他要素劣势抵消, 没有形成各要素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运动。因此, 要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从“钻石理论”的内层和外层同时入手, 使各要素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构建起我国农业发展的“钻石”体系。

1. 不断改进生产要素条件

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都是公共物品, 因此, 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一方面要切实加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执法力度, 保护环境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基础教育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 改善环境质量。其次, 高级生产要素是促进农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因此, 让农民获得必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增加知识积累是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为此, 既要求政府加大农业教育培训的投资, 扩展农业教育投资的渠道, 提高供给能力;同时也要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资格准入制度和绿色证书制度, 强化农业从业者对农业生产经营技能的主动需求, 形成“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相结合的农业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有效增加农业人力资本存量, 最终不断提高农业人力素质。另外,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 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 挖掘内需, 以高质量农产品的内需市场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是影响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要以国际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疫标准为参照, 建立国内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质量、安全标准, 以激励生产者引入新良种、新技术、新的管理和营销观念, 提高产品质量和形象。要加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 使国民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 以此提高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质量意识, 通过高质量需求的扩大和结构升级, 带动生产者和加工企业调整农产品结构, 通过技术创新, 着重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出口前景好的高附加值农产品, 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3. 努力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为农业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物资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 使其为农业发展提供质量更好、价格更优的种子、化肥等上游产品;同时, 要建立先进的农业科技产业体系, 以先进的种苗、生物技术、实验示范手段来支持农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工业作为农业调整的一个主要方面, 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要加强农产品市场网络建设, 重点建设专业批发市场, 形成以专业市场为骨干、遍布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网络体系;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加快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 在搞活国有流通渠道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农民组织。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同业激烈的竞争, 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成本、流通成本的降低, 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构筑农业产业化竞争力的微观主体

依靠政府补贴和保护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 必然依靠竞争主体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练就内功, 增长其内在竞争力。目前, 我国农业需借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来构建竞争主体。为此, 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要培育主导产业、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利益分配机制, 这对减轻分散农户走向市场的交易成本, 提高农业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社会水平, 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5. 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及加工向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集聚;在保持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将培育高级生产要素作为长期不变的战略任务;持续不断地增加对农业教育、科研、开发等诸多高级要素的投入;充分利用中国WTO框架下的“绿箱”、“黄箱”政策空间建立起适应中国农产品出口发展要求的支持与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 (]美) 迈克尔·波特 (著) , 李明轩, 邱如美 (译) 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2

[2]罗峦曹炜:基于“钻石”理论的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5

[3]刘学忠崔茂森: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村经济, 2006.7

我的钻石理论 篇6

关键词:钻石理论;京津冀都市圈;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

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区域竞争力上,而区域的核心競争力则往往表现在地方的特色产业集群上。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由于以前区域协调的缺乏,京津冀之间的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因此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京津冀都市圈正积极对区域主导产业进行整合以提升竞争力。笔者选取了其中具有先导性的生物技术产业,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在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下,从区域产业集聚的角度对该区域生物技术产业的集聚进行可能性分析,以期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竞争力质的飞跃,在全球新一轮经济浪潮中后来居上。

一、钻石理论在京津冀都市圈生物技术产业的运用

生物产业是一个以科学位基础的产业,对工艺的依赖性低,对基础工业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具有生机的战略性产业,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加速生物产业(BI)、抢占生物经济(BE)、保障国家生物安全(BS)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美国为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在2003年1月宣布实施“生物盾计划”,预计耗资70亿美元,为期10年。而英国在2000年就制定了《生物技术制胜——2005年的预案和展望》。

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三个地区的高科技园区都一直致力于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具有一定生物技术产业的区域空间进行战略布局,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建立巨大的产业生产规模,最终提升区域竞争力。波特的钻石理论引入四项基本要素(生产因素,需求因素,企业战略和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两项重要变数(机会和政府)共同构建了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区域竞争力模型,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在动态中实现竞争优势。

1.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1)人力资源。首先,国内重要的生物人才密集区有五个,北京和天津占据了其中两个席位。北京和天津的高校优势明显,其中北京有“四院四校”,还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占了全国生命科学领域总数的41%。其次,天津泰达华生生物园和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生物技术人才,具备优势合作的空间。最后,在地域文化上,都市圈中的各城市不存在太大差异,易于交流沟通。

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在人力资源上存在的缺点:第一,产业化人才(尤其是技术兼经营型人才)的缺乏阻碍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二,研究人员偏重于理论研究,产业化研究相对缺乏,在生物技术发展中常出现实验室的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或者产业化成果很高而无经济价值。

(2)自然资源。生物技术产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自然资源的要求并不高,而京津冀都市圈的区位优势却很明显:北京、天津有着大规模的机场,京津高速、京承高速等公路运输线四通八达,加上天津的诸多港口,形成了空间立体化的运输线,为城市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3)资本资源。中国新药研发和产出能力非常弱,资金投入也很有限,中国每年投入新药的研发费用,还不到国外一个平均新药的研发费用总投入,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能投入到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就可想而知。而且。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使得生物医药投资期长、风险大。加剧了生物技术企业普遍缺乏投入资金的现象,也使得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得到有效实现。

2.需求条件,特别是本国市场需求状况对产业竞争优势有很大作用。钻石理论认为国内需求竞争优势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本国市场中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容易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本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如果本国消费者需求层次较高.促进本国企业改进质量和服务,则有利于取得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与之相关的厂家也能取得进步,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照国内需求竞争优势的三点,可以发现我国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生物医药有着庞大需求,应该使得企业容易取得竞争优势;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医疗市场垄断的原因,消费者成为弱势群体,导致消费者无法成为挑剔的顾客,需求的超前性也无从谈起,进而企业也无法改进质量。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在国际上只能是竞争劣势。无法与国际相抗衡。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当生物学正迅速转变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分析科学之时,信息技术优势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京津冀都市圈有着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为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都市圈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拥有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

其次,生物技术信息咨询、技术评估,包括生物安全性评估、专利代理,投融资等方面的中介机构,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协作,促进研究成果商业化。这些方面正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整体面临的瓶颈问题,虽然北京、天津的高新技术园区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与世界还是有很大差距,相关配套机构十分匮乏。

最后,一个产业的下游企业的对其的支撑作用也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游企业能否快速发展。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下游企业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医药行业行风不正,利润的分配不合理,导致生物技术企业缺乏动力机制。

4.企业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对产业竞争力有重大影响。产业的竞争力与一国国内支配企业的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密切相关。企业的规模、组织形式、管理目标等不仅与企业内部条件和所处产业的性质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国内同行业的竞争,是该行业产生竞争优势且能持久的重要条件。

我国生物医药的出路过于狭窄,产品主要面对的是国内市场.导致我国生物投资的高风险。另外,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大多数基因工程制药企业,虽然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企业的经营者一般由企业的所有者出任或委派,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此外,我国生物医药市场上具有国际专利的新药并不多,大多是买进专利或者生产国外专利已经过期的药物,原创药物的研发非常薄弱。这些因素明显不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5.两个变数。机会和政府的作用也是产业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技术突破、区域市场需求的剧增等因素都能视作为产业发展的机会,而政府因素则是政府可以通

过政策调节来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达到产业竞争优势。

当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都测定以后,生物技术改变的可能就是物种演化的规律。当今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工程技术正在巨大地变革传统经济,生物经济正在释放能量.它所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广阔的腾飞平台,是经济发展的一次机遇。

虽然政府对于生物技术产业不断加大投入,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由于生物经济的日新月异,政府配套措施上存在不足和滞后,例如政府部门仍习惯于从学术界挑选专家组成员进行项目评审和验收,而这些专家们对生物制药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却知之甚少。

二、提升京津冀都市圈生物技術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资源流动与合作。都市圈中三地的生物技术园区必须在政府沟通的前提下实现合作与分工,逐步融合而成一个整体,使得北京成为区域知识创新中心,京津冀优势互补,带动都市圈其他地区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二,完善中介机构,打下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鼓励生物安全性评估、专利代理,投融资等中介机构进驻科技园区,在都市圈中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并依靠产业化人才将生物技术产业引入集聚的轨道,形成远期战略规划。

第三,加强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制订远期发展规划。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和企业不应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去,在竞争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第四,改革现行药品管理与医疗管理体制,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京津冀都市圈可以尝试在现有医疗体制下做出一定改革试点,切实保护好消费者利益,给消费者和企业的互动提供交流平台,从而培育出挑剔型顾客。

第五。地方政府能力的提高。京津冀三地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跟踪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配套措施,建立产业资源共享机制,为产业发展创造机遇,并且引导生物技术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全面整合政府资源。

三、结束语

生物技术产业的日新月异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命题:如何在新一轮的经济浪潮中抢占制高点。京津冀都市圈的生物技术产业虽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是如果依然各自为政,将很难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区域竞争力,形成集聚。当然,区域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依靠某个因素就可以提升的。“钻石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各要素互动的模型,它系统阐释了只有在动态中不断调整战略.才能取得竞争优势。京津冀都市圈必须不断调整各项要素来适应产业的不断变化,才能取得永久的竞争优势。

上一篇:劳务合同最新样本下一篇:**竞聘稿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