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了作文(精选7篇)
我理解了作文 篇1
答应了一声之后,又弯下腰,继续干活。
同学的眼睛中也透出了一种失望和不理解。其中一个同学没有忘记学校交给的任务:“阿姨,朱军考试得第一,老师叫我们给您报喜。”
妈妈再次直起腰,回身看看我,用手背轻轻抹了一下脸颊,淡淡地说了一句:“知道了。”
说完又出门继续搬煤。
我傻愣愣地站在门口,同学们一脸愕然地看着我。
我又小声嘟囔了一句:“妈,我考试得了第一。”
妈妈继续干活,搬起了一簸箕煤,对愣在一边的我们说:“孩子们,我知道了。你们快回家吧,谢谢你们。”语气平静地像完全没有报喜这回事。
同学将那张粉红色的喜报放在桌上,我尴尬地站在院子里,勉强送走了同学,心中的委屈从头涌到脚,觉得自己的成绩被母亲否定了,自己的面子被母亲打碎了,刚刚建立不到半天的自信心被母亲摧垮了,自尊心被母亲伤害了!
我站在院子里一声不吭,看着母亲来回搬运煤块也不像往常那样去帮忙。母亲忽然间在我的心中变得那么渺小,那么不近人情。好几天,我都闷闷不乐,甚至故意不理睬母亲。
在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心里,也许渴望有这样一个美好情景:漂亮的母亲站在亮堂堂的院子里,见到同学们送来的喜报,不停地夸奖自己,拿出好多糖果招待同学,甚至还请同学在家吃饭——这事关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可惜我什么都没有得到。那天我觉得脸被丢尽了,从此更不爱和同学说话了,开始感到家境的贫寒带给我的压力,甚至变得心事重重。
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里,照例和母亲没有什么话说,走到房间门口,我愣住了。
母亲一个人坐在床边,依旧穿着那件洗得褪了色的青布褂子,她身后的墙壁上,花花绿绿地贴满了大哥得到的各种奖状,足足占了半面墙。大哥从小学开始,年年是三好生,有一年还被评选为兰州市“三好学生”。那时候,大哥是父母的骄傲。每次拿来奖状,他并不张扬,悄悄放在家里桌子上,母亲看到后,就端端正正贴在墙上。直到大哥参加工作,他上学时的奖状还贴在墙上!
夕阳的余辉透过窗户,落在母亲瘦弱的身上。她手中拿着我那张粉红色的喜报,轻轻摩挲着,偷偷地掉眼泪——
我理解了作文 篇2
《我学会了……》
【命题简析】
本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的作文, 供学生选择的内容比较丰富, 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 我们学会了走路, 学会了吃饭, 学会了洗脸穿衣;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 我们学会了写字、画画、唱歌;在课余生活中, 我们学会了跳绳、打球、弹奏各类乐器等本领;在与同学、他人的相处中, 我们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照顾自己等。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提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与学习、生活贴近的, 有话可说的题材进行习作练习。“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有了活生生的作文题材, 学生的习作才是有话可说、有感而发的。
【习作要求】
(1) 选择自己记忆中最难忘或最有意思的一次“学会”, 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 学会在记事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体会。
【目标预设】
(1) 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学习习惯, 引导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并选择写作素材的能力。
(2) 学会抓住人物动作, 以情感变化为主线, 把学习的过程写具体。
(3) 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件事, 有真情实感。
(4) 在交流、自评、互评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 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并愿意和他人分享写作快乐的习惯。
【设计思路】
根据半命题作文的教学要求,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特点, 我确立了“抓住人物动作, 以情感变化为主线, 把学的过程写清楚”作为本次作文训练的难点。因此,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1) 课件展示, 唤起学生的记忆,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习作打开思路, 激发学生对本次作文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全方面地选择题材, 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使作文的内容更丰富、题材更新颖、情感更真挚。
(3) 以学生的生活为原型,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出习作中的难点, 借助例文引路, 引导学生揣摩借鉴写作方法, 突破习作中的难点。
(4) 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片断, 让学生朗读, 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取长补短, 拥有成功体验, 增强写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课件展示, 打开话题
(1) 教师描述导入: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 我们便开始了人生的旅途, 学会了走路, 学会了吃饭, 学会了洗脸穿衣, 我们的本领越来越大, 就意味着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2) 课件播放某个学生的成长史, 有以下特写镜头:学习走路、爷爷奶奶教吃饭、老师教写字、学习画画、练习拉二胡、课后练习跳绳……
(3) 学生看完课件后交流:四人为一小组, 畅谈自己童年生活中的一次次“学会”。
(4)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 我们学会了走路, 学会了吃饭, 学会了洗脸穿衣;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 我们学会了, 学会了, 学会了;在课余生活中, 我们学会了, 学会了, 学会了;在与同学、他人的相处中, 我们学会了帮助他人, 学会了, 学会了, 学会了……
(5) 看着这么多的学会, 你有什么想说的?
(成长的过程就是有很多个学会组成的) (自己真了不起, 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 ……
2. 学会选材, 突出重点, 引出难点
(1) “学会”了这么多本领, 让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的本领, 这节课老师还要让你们学会一个新本领:学会选材。
(2) 在这么多的“学会”中, 哪一次的学会让你最难忘, 或经历的挫折最多, 或是最有意思呢?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 一起去回忆吧!
(3) 出示交流提纲, 同桌先互相交流, 然后指名全班交流。
(1) 为什么学?当时的心情怎样?
(2) 怎么学?学习过程中最难忘的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的心情怎样?是否克服了困难?情绪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3) 学习结果如何?学习过程给了自己什么启发?
(4) 在指名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就全班学生不懂或听不清的地方给予帮助, 让学生把话说清楚。 (2名学生)
(5) 根据2名学生的发言, 师生共同小结, 指出2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6) 师生共同小结:优点是能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不足是学的过程有两种倾向, 即太繁琐或太简单。
(7) 引出学生在说话、作文时共同的难点, 即如何抓住动作, 以情感变化为主线, 把学的过程写清楚?
3. 例文引入, 揣摩借鉴, 攻克难点
课件出示《我学会了跳绳》中“怎么学”的片断:
我拿着绳子来到晒谷坪上, 双手握着绳把, 把绳从后向前用力地甩, 可是脚却没有跳起来。接着重来, 绳子甩到脚边, 却只提起了一只左脚。再重来, 我握住绳子, 向前甩, 同时起跳, 可是我的脚落地太快或者是绳子甩得太慢, 还是没有成功。唉, 想不到跳绳也这么难啊!
爸爸见了, 走过来对我说:“怎么了?学不会了?想打退堂鼓了?”我低着头说:“不是。”脸却感觉到烧烧的。爸爸说:“跳绳也有方法的, 你想象一下自己就是一根单腿弹簧, 双脚并拢, 前脚掌站立。甩动一次跳跃一次, 不要怕失败。”我听了爸爸的话, 就继续练习, 终于学会了手脚动作的协调, 开始可以连跳两下, 三下, 五下……接着是十下, 二十下, 五十下……
(1) 交流:这一片断好在什么地方?
(1) 抓住人物学跳绳的动作写得很具体。
(2) 把作者的心理活动和变化描述得惟妙惟肖。
(2) 用笔把片断中描写动作的句子划出来, 朗读并体会。
(3) 再以刚才两位交流的同学为例, 抓住动作把学的过程说清楚。
(4) 朗读并体会什么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5) 学生交流自己在学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心理变化, 掌握写作技巧。
4. 理清思路, 编写提纲, 练习写作
(1) 谈话过渡
同学们, 刚才文章里的小作者, 能将自己学跳绳的过程写得这样生动, 相信这和他的认真观察是分不开的。接下来, 该轮到我们写作了。
(2) 写作提示
(1) 选择材料。我们写作前要先确定横线上填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下自己, 看看我们到底都学会了哪些本领、技能?
(2) 撰写提纲 (中心、内容、顺序、详略) 。要求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 教师巡视对其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养成写作列提纲的好习惯。
(3) 写出真情实感。选材一定要求真实, 真实的材料才吸引人, 才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3) 学生习作
给学生30分钟时间作文。要求学生安静、独立完成。五、展示片断, 扬长避短, 分享成功
(1) 教师有选择地请部分学生展示习作中特别精彩的句子或片断, 请学生上讲台大声朗读, 教师当堂点评。
(2) 在学生朗读作文以后,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指出优点, 提出建议。通过多种评价机制, 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提高写作兴趣。
最终,我理解了婆婆 篇3
休完产假(那时的产假很短)以后,我就把一个多月的女儿锁在家里,然后去上班。每天锁门的那一刻,我都心如刀绞,在上班的路上,我常常会哭得一塌糊涂。有时孩子饿了或是尿了床,因旁边没人就不停地哭,等我回家喂奶时,看着孩子哭得通红的小脸,就边喂边落泪。那时每天上班都不能聚精会神地工作,总在惦记着家里的孩子。现在女儿已经20多岁了,想起那段日子,我还觉得后怕,如果孩子翻过身堵住嘴,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后来女儿七八个月会爬了,如果再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会很危险,怎么办呢只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抽出钱来请保姆。那时我真的特羡慕有老人给带孩子的同事,每当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姥姥或奶奶的怀里撒娇时,我总忍不住会多看几眼。我也曾试着把外地的婆婆接来看孩子,但她刚来几天就水土不服,吃不好睡不好,只得又回了自己的家。当时我有些想不开,为什么婆婆可以给别人的儿女带孩子,到我这儿就不行呢但在后来的生活中,我渐渐理解了婆婆。
婆婆先后给儿女们带大了四五个孩子,到她最小的儿子结婚时,她已经70多岁了,一生的操劳弄得她体弱多病,但她还是坚持帮老儿子看孩子。那时公公已经去世,她和老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除了看孩子,还要给儿子、儿媳做饭,每天都忙忙碌碌。八十年代时,家里的生活不富裕,每年秋天婆婆都要到离家不远的庄稼地里捡人家秋收后剩下的玉米和红薯。大约是1984年的秋天,我回家探望婆婆,走到家门口,正好赶上婆婆后背背着一岁多的小侄女,手里拎着捡回的半袋玉米,满头大汗地迈着三寸金莲从地里赶回来,再进家看看床上正在睡觉的弟媳,怎么会是这样呢当时我都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但我看婆婆表情平静,她并没把这放在心上。
婆婆一直带着她最小的孙女。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由婆婆一手承包,甚至孩子的鞋带断了,扣子掉了都由婆婆缝缝补补。婆婆自己也乐此不疲。但后来的一件事却令她伤心不已。
那是1985年的一天,婆婆从邻居家串门回来,不见了刚才还在家的小儿媳娘俩,就到厨房准备做饭,去阳台取葱时,却见那娘俩正蹲在阳台的角落里偷着吃刚买来的熏鸡,当时婆婆没说什么,但她心里堵得慌。婆婆虽没文化,但她却是个宽容大度的人,从不和儿子儿媳计较什么,可这次却令她心寒齿冷。直到一年后我回家探亲时婆婆和我说起这件事,还不停地在皱纹交错的脸上抹着眼泪。好在她的小孙女长大后非常知道惦记奶奶。看到奶奶的秋裤破了,她把父母给的早点钱一角一分地攒起来,买了一条新秋裤送给了奶奶。穿上孙女给买的秋裤,我想婆婆的心里一定是甜滋滋的。
屈指算来,婆婆一生共带大了十三个孩子包括她自己的七个儿子,如今他们都已长大成人,大多数已成家立业,各自过着幸福的生活。而一生劳累的婆婆却积劳成疾于1997年去世。婆婆从旧社会走过来,历经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她用一生的心血滋养着儿孙们。婆婆的一生真的不容易。
虽然婆婆没有给我带过孩子,但婆婆无怨无悔地带大了那么多孩子,辛苦了一生,这足以让我感动,并且最终理解了婆婆。
[结束语]关于“要不要为子女带孩子”的讨论到今天就告一段落了。在此,我们要感谢甘肃的郭红、江苏的陈光彦、郑州的索宏林、山东的陈建敏以及身在德国的魏女士的热情参与,并感谢广大读者对这个专题讨论的支持
通过大家畅所欲言,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要不要为子女带孩子并非原则问题。
作为老年人,带与不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住房条件、社会活动情况等来考虑,作为子女,应该明白:不管父母给不给带孩子,你们对孩子的感情和责任都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
我理解了老师作文 篇4
每次上课教室里的一百多双眼睛都齐刷刷地盯着讲台。讲台上的老师也用洪亮的声音为我们细心讲解。一遍不行再来一遍,嗓子喊哑了还继续坚持,在一遍一遍的讲解中,还会时不时问同学们听懂了么?学会了么?就在老师问这些话的同时,老师心里也希望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学会了,希望自己的努力不要白费。可是总有那么几个调皮,上课不听讲的学生没有让老师高兴。就在这些学生用无所谓的表情说出自己什么都没听懂,什么都不会……这些话时,他们可知道老师这时在想些什么,他们真的会让老师伤心,让老师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好,从而对这些学生心灰意冷。
我想,这些没有了老师教的学生,现在可能觉得自己是那么的自由,像天空中的小鸟一样无忧无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而他们却不能深知,自己这样做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失去了自己的未来。终究受伤的还是自己。
老师需要学生的理解,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老师的辛苦,而是一再让老师伤心。虽然有些学生认为这没有什么,但是等到最后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
我学会了理解作文 篇5
但是,升到二年级后,凌老师不再这么温柔了,她变得很严厉,十分追求完美。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讨厌她了,甚至都有过不想上学的念头。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做课堂作业本,大家做得都很慢,凌老师见了,大声地说:“只要谁的作业本字好看,速度快,质量又高,今天的回家作业,就全部免了!”同学们一听,立刻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大家都写好了,本以为自己都全对,结果都错了一、二题,凌老师大发雷霆:“你们怎么错成这个样子!”凌老师一气之下,不但没有给我们减作业,而且还得到了双倍的作业。
二年级快要升到三年级时,我得知凌老师要转到澎雅小学去时,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休业式时,我突然有点不舍,我看见凌老师的眼睛红润润的,眼眶湿漉漉的,似乎要哭出来似的,但她强忍眼泪,保持着笑容,给我们整队,看着我们放学。我似乎不那么讨厌她了,心里装着满满的不舍。
我突然明白,您的严厉都是希望我们能变得更好。那一刻,我学会了理解。
我学会了理解初中作文 篇6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遭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伤口。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的心受到过怎样的伤害,所以,我们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诠释别人的.人生。
记得那天,放学回来的路上,看到两个我认识的朋友起了争执,我便过去劝和,了解到只是因为一件小事后,我便说:“这点小事不算什么,不要因为这事再起争执了。”可她俩却说:“或许对你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很重要。”
我很迷惑,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便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猪和一只羊被关在一起,一天,有人要把猪抓出去,那只猪奋力挣扎,羊看到了以后便嘲讽地说:“至于吗,我被抓出去时也没这样啊。”猪回答说:“我和你不一样,他们抓你出去是要你的羊毛,抓我出去是要我的命啊。”
这个故事说明,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倘若我们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问题,就能从内心深处理解别人,更接近、更符合事实,也容易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慈悲之心,使别人易于接受,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矛盾就会少很多吧。
我们常因为别人口中不值得、不至于的小事而生气难过,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伤口,而别人并不了解。
其实,我们都在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常常忘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我长大了 篇7
我带着惊奇离开摇篮, 走出父母共同为我建造的温室。我知道自己早就不再是一个整天抱着会眨眼的洋娃娃的小女孩了, 不再是一个张口只会叫“妈妈抱!”的娇娇女了。看着自己豆芽般的身材, 我为自己的长大而惊奇, 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好耸耸肩, 撩开头发, 在一天天过去的日子里, 独自去寻找长大了的我。
的确, 我长大了。长大了的我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娃娃, 但在娃娃们的眼里似乎又是令他们信任的“姐姐”, 我到底是哪一个?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 我是一个长大了的我。
的确, 我长大了。一些事情的记忆越来越深刻, 洗也洗不掉, 抹也抹不去, 心里积蓄的秘密也越来越多了。所有的喜怒哀乐有时只有在灯光下, 在被窝里, 独自去慢慢品尝。不管是酸的, 还是甜的。以前的天真快乐, 不知何时与我不辞而别, 升重点中学的压力, 也不知何时悄悄地爬上了我的肩膀。我在失落而又惶恐的世界里徘徊着, 徘徊着……
的确, 我长大了。长大了, 我与别人之间常常多了一道又高又厚的“墙”。无形中把自己关在一个灰暗的小屋里, 爸爸妈妈的唠叨, 我似懂非懂, 想听又不想听, 有时敏感, 有时麻木。看着父母日益增加的白发和皱纹, 我觉得他们似乎理解我, 又似乎不理解我。我总有一种孤独、疏远的戒备。
的确, 我长大了。我想伸出双手拉住黎明, 让它留给我一点快乐, 但却被不停旋转的时针带向未知的将来, 我的心时常被一种无奈、矛盾和焦虑的感觉紧紧拴住。以前, 我喜欢看快乐、奇幻的童话作品;最近, 一些谈山水草木、谈令我似懂非懂的人生道理的散文和变化多端的推理小说, 又占据了我的课外阅读时间。
【我理解了作文】推荐阅读:
我理解了半命题作文09-08
我渴望理解初二作文750字05-09
理解我的心情吗六年级作文450字07-08
理解包容作文07-20
信任理解的作文08-30
我无法理解10-24
相互理解相互陪伴作文09-22
学会理解七年级作文10-25
不理解作文400字10-26
友善、理解、沟通作文素材11-22